秋之恋篇1
而我偏偏爱上那缠绵于世的雨,也许双子座的人,除了天真开朗外,还保持着惆怅空灵的双重性恪吧!不知从何时起,我总是期盼着秋的到来,看那落叶纷飞,雨丝飘逸的季节。
当秋雨用细细的雨丝滋润大地,当秋雨用细细的雨丝赶走酷热,当秋雨用细细的雨丝带来清凉。我悄然走出房间,漫步在雨中,什么也不带,就这么走着,让秋雨把我的思绪带走。带到云端去俯视大地;带到森林去聆听水滴;带到低谷去仰看山泉;带到荒原去寻找鹤鸣。秋雨是遐想的省略。
秋雨里,我仰头,轻轻闭上双目,雨点落在面颊,此时,泪也落下,没有理由,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在诗意般的秋雨不变惆怅。我喜欢写诗,那些漂亮的字组成在秋雨飘落的时候,那些信纸上都残存着秋雨留下的痕迹,都拥有着秋雨独特的芳香,都弥漫着秋雨惆怅的思绪。
秋之恋篇2
人约黄昏,柔情似水,问君天涯远,冬雪覆,辗转清梦,弹奏一曲人生永远,看剪碎着倩影无数,时光破碎,花落昨夜,斑驳的记忆,那永远还在吗?
冷的秋。冷的凉。一阵寒风袭来,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几分失落,一地的黄叶,风好清冷,云也有点寂寞。
那无声地回首,花谢了,我也老去了,看袅袅之烟轻曼,一丝前尘,一份伤感,还记得那声道别,还记得那次回首,我看到了夕阳落尽,我看到了灵魂残影,我沉醉在昨日的过往,幻想与你覆一场地老之约,孤寂的影子,我只能与你为伴,断雁长空,我是那么的不舍,不舍与你道别,不舍各走各的,跋涉一生,落寞了所有。
秋雨绵绵,红豆相思,诉不尽对你的思念,花落为谁伤?憔悴为哪般?
这一生绚丽了漂泊,心却没有归宿,时光就这么无情的飞过,萧萧于怀,我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只觉得未来应该是一种延续,踏满尘埃的步履,总以为自己能坚强的面对一切,那迢迢几度的苍茫,生命里旅途是一段不归,光阴却是似水,无法洗去踏满尘埃的步履,我张望着苍穹,望不断,我只想透过一点缝隙,已习惯沉默的沉醉,透心的凉,好好的去醉一回。
柔风细细,冷了秋,冷的凉,几分失落,一阵凉风袭来,枯黄的夜脉,我轻吟点墨,悠悠飘然万里,天还是那么高,云,还是那么淡。喜欢这飘落的感觉,黄色的,红色的,落在地上,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
天空是那么遥远深邃,我望着天空,续着万般情思,花落里,人瘦两两不相知,只为你驱不散的身影,挥不去的爱。
为什么时光总是那样容易消逝?
为什么人生总是那么的不完美?
为什么拥有的少,失去的却是那么多?
停留在时光的路头,我微笑着,那一藏在深处的温柔,早已疲惫的憔悴不堪,思越千山,我想去抓住,想留住些什么,苍凉的让我迷失了方向,心翻千层,梦追四方,找不到梦的方向,我来自何方?
总想呆在你的身边,总想给予自己过多的欢笑,看着世间的流逝,却挽不住一丝丝美好,我等着来生,我等着来世,许下诺言,站在熟悉的角落,我种一地彼岸花,我洒一地心碎雨,沿着记忆,沿着余韵下的那片残红,寻着我的脚印,你一定要找到我。
寥落春去秋来,我站在岁月流转,纤纤瘦手凝眸流年,三千惆怅雨落繁华三千,谁把流光偷换?谁把消散沧桑人间,淡淡暗风只为与你许下一生,望之若水,冷笑岁月凉,一瓢空明情如风,红尘烟雨里,素笔磨墨,只为与你刻骨铭心,静等你的归来。
一条小路上,落满了黄色的,红色的树叶,一阵秋风吹起,拂乱了我的头发,大大小小的树叶脱离树枝,飞向空中,悠悠的飘着,享受着自由的快乐,踏着厚厚松软的树叶,随风飘零,心也跟着飞了起来。
我在月下种下彼岸花,花开一千年,相望一千年,用一千次的回首还你一次回眸,换一次刻骨铭心,换你许我的永远,不为匆匆,我满身灰尘,你满脸憔悴,一生相惜,相依走过奈何桥边。
如烟的往事飘散,想着孤独,数着落叶,滚滚红尘中伫立,曾经是那么心灰意冷,当梦想被击的粉碎,当冷蔓延了五脏六腑,当一切都不复存在,这一刻,有多无助,蜷缩在一角,双臂交缠,好好的安慰自己,好好的抱抱自己,人生是孤单的,匆匆而过的总是时间的过客,翻开记忆的扉页,深深地呼吸,写不完的思念乐章,诉不尽的离愁哀怨,不知你是否还记起我的容颜?记起那些潮湿的沉淀?我是那样孤独,你是那么无奈,尘世里,那么累,只想灵魂得到安息,锦瑟的年华,辗转中不愿离去,不愿与你别离。
就让我真诚的祈求上苍吧,就让我纯洁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吧,苍天在上,如果人生里的一切都是梦,我愿意欢笑沉醉其中,愿意沉睡在梦里一辈子,从此不愿醒来。
秋孤独,风寂寞,很想再去野外瞧瞧,去大自然里走走,天空是那么的高远和深邃,立在秋天,惆怅所失,相思在秋风里,万里牵挂,送上平安,风萧萧,你若安好,我便快乐!
相逢是缘,岁月如歌,习惯着没有你的陪伴,我们就这样天各一方,让我悠悠古心,让我落魄几许,遗世***,一生流离叹息,荒芜辞章,写下一生的不舍,写着一生的诗篇,我站在季节的末端,将我的思念升远,升到你看得见的地方,为你折一千只白鹤,写着我的永远,放飞空中,飞到天涯海角,飞到你的身边。
岁月薄了的时光,我把所有的思念埋藏在寂若安年,在时光千转百回的最美里陌路行歌,看不尽红尘,纵然天长地远,纵然流岚锁颜,纵然憔悴不堪,我依旧写着诗篇,我依旧望着经年。
秋之恋篇3
15岁就在上海荣膺“歌星皇后”的韩菁清多才多艺,竟与初次相识的梁实秋从古文谈到书画甚至莎士比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与酣畅。从此,二人开始了轰动一时的“忘年之恋”。
以前梁实秋认为情人们只有在不能相见的情况下才求助于情书这一紧急措施,直到他遇到了韩菁清,即使天天能见面,他仍在两个月中写了20多万字的情书。
他的情书没有地址,没有邮票,没有邮戳。
一早他就在楼下“仰望”七楼的窗帘,直到看见过惯夜生活的韩菁清中午起身窗帘启开时,才上楼面呈情书。
他已经71岁,却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勇气。
30岁的差距,对有些人来说已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年龄鸿沟,但梁实秋以他的毅力与文采跨越了一切,来到韩菁清的身边。
虽然这种“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很常见,但因为是“白发红颜”的版本,顷刻间成了台湾的焦点新闻。梁实秋的朋友劝他“悬崖勒马”,梁实秋的学生们还成立了“护师团”反对这婚姻,可是他们阻不了邮***的工作,更阻不了年逾古稀的梁实秋的热情与决心。他在小别台北的两个月中,写了20多万字的情书,常常早上一封,中午一封,晚上又一封。为节省邮费,他的信纸往往正、反面都写满字,他去买邮票,一次就是100张。真是鱼雁频传总忘年。
1975年5月9日,梁实秋与韩菁清举行了婚礼。
婚后的日子里,两人的情书并未因距离的缩短而中断,反是更加频繁了。款款深情,尽在信中。署名“秋秋”的无数信中,有热盼“清清”回来的,有思念至心神不宁唯有写信的,有谈家中琐事的,有关于日程的妥帖安排的。在梁实秋妙笔生花的笔触、风趣幽默的叙述之中,殷切关心显而易见。
二人恩爱了13年后,梁实秋撒手西去。
韩菁清还是会给已故的丈夫写信,只是,化成了随风飞扬的纸灰与墓前的缕缕不可捉摸的轻烟。
延伸阅读:著名作家对爱人的遗言
英国剧作家韦策利长于讽刺幽默,其妻是再婚者,与韦策利结婚时,韦已入垂暮之年。1716年,韦策利命在旦夕,其妻还很年轻,他对娇妻的最终之语竟是:“你向我发誓吧,绝不再跟老头结婚!”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40多岁才与钟情于她的人结婚。那时,夏洛蒂名声正盛,人们希望她有新作问世,她却因受早年贫困生活的折磨而一病不起。1855年,夏洛蒂临终前,对丈夫留下饱含深情的话:“噢,我该不是要死了吧?上帝不能分开我俩,我们是多么幸福呵!”
俄国著名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经历坎坷,弥留之际他对爱妻道出沉痛之言:“可怜的……亲爱的……我能给你留下什么呢?亲爱的,你今后的日子该多么难呀!”
法国小说家都德以《磨坛书简》《富豪》等著作闻名于世。1867年,都德与德行高尚的尤丽亚·阿拉结婚。尤丽亚·阿拉有很深的文学修养,也写过一些作品,婚后,她竭尽全力,帮助丈夫写作,都德对她感激不尽。都德临终时,无比爱恋地望着夫人:“完成我的著作吧!”
柯南·道尔是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他患病期间,妻子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护理。1930年7月7日,在永别人间之前,曾当过医师的柯南·道尔由衷地向妻子表示最后一次感谢:“我该为你做个奖牌,上面刻上‘所有护士中最杰出的女性’这句话。”
秋之恋篇4
故乡的秋天来了。母亲或许还站在老屋门口的大柿子树下,向着去县城的路口眺望,盼望看见我回乡的身影。
在一个美丽的深秋,我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远远地望见老屋门口柿子树,桔黄的柿子挂满枝条,树上一片叶子都没有,远看漂亮极了。母亲站在树下张望,额前一缕银发随秋风飘舞着。我陡然心头一热,泪水蓄满眼眶。我紧赶几步向母亲跑去,紧紧抓住她的手不忍松开。十一年的思念化作一股暖流,从我手里传到母亲手里。母亲低声埋怨着我,我拥着瘦小的母亲,任凭泪水满脸的横流。母亲也哭了。父亲笑盈盈出来,见母女俩如此,数落母亲说:“孩子都回来了,这是干啥哩。”母亲又破涕一笑:“进屋,咱们进屋说。”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十一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从***回到故乡,就睡在这个土炕上。母亲整天在外扫树叶,每次回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我帮她用手暖,用热毛巾敷,好久才缓过来。我劝她不扫了,她却说:“今年你们回来,咱家烧炕的柴不够。我多扫点树叶,夜里能把大炕烧地热点。”原来母亲是怕我冻着才这样的,我无语了,呆呆望着母亲出门的背影,心潮起伏。
“来,妮子吃柿子。”母亲的喊声,让我回过神来。满满一小筐,我喜欢吃地小灯笼柿摆在面前。母亲亲手为我剥了皮,喜滋滋看着我吃。我轻轻吸一口,一股浓浓的甜香溢满齿间,一种从未有的幸福感在心里荡漾。母亲端详我许久,喃喃地说:“十一年前的小姑娘,如今变成大人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都老了。”是啊!母亲把我们操劳大了。自己却老了,望着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母亲,我的心头一酸,真是母爱如海,终身难报!
走出老屋的大门,秋天的色彩在坡上渲染着。柿树林里桔黄点点,柿子挂满枝头。小河里流水潺潺,鱼儿自由畅游。河岸边菜园里,青菜郁郁葱葱。坡上野菊花,盛开正艳染黄一片。源上更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农人们满怀喜悦忙着收获果实,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大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的收秋景象。
故乡的秋天太美了,让人留恋往返。它深深铭刻在漂泊游子的心里。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离别多久,总会无数次出现在梦里,浮现在你眼前,让你热泪滚滚,心起在潮伏,久久回味。
秋之恋篇5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大街上,我独自一人走在秋风萧瑟的街头,阳光将身影拉长,抬起头,微微的眯上眼,天空碧蓝如洗,高远宁静。
公交车站孤伶伶的伫立在午后的街边,原来还有几个人站在站台里向车来的方向张望,不久后随着一趟趟公交车进站,站台上只剩下我一个人。
坐在站牌的长椅上,将身体倚在栏杆上,轻轻的半蜷着一条腿,另一条腿向前伸开,微微抬头头,望着那高远明媚的太阳,身上暖暖的,甚至有一些燥热。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一层早落的叶子,裹携着薄薄的沙土,漫延着向一个方向吹去。只是的胳膊竟感到一点微微的凉,那么真实的感到了秋天。懒懒的看着攘往来去的车流,心里暗笑着,无论太阳如何的耀眼,秋天依然是这般的萧瑟。
前一天夜里发了高烧,其实并不十分的高,但已达到了我身体的极限。
在那个白天里,心里还默默的算数着日子,奔跑医院已有多久了?花去的银两有多少了?还有间隙中偶尔去看的牙医,如同插科打诨一般的偶尔去一次口腔门诊。算算却也有一月有余,而今却还没能全部修好我那本就不太牢固的牙齿。生活在百无聊中精彩着它的精彩。
那个夜里,躺下便开始辗转,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都疼得无以复加,我无法让它们自愈,也无法熬过漫漫长夜,我以为那个时间已接近天明了。
唤醒身边的人,伸手过来探我的头,他还满含睡意的声音说,没事,不烧。然后,将我搂在怀中,继续沉睡。而我却在黑暗中嘤嘤的哭了起来,无法自制,是疼痛作祟。
惊醒了所有的梦,他起身,找体温计,找药,水银柱升到了37.8度,不算高,却已接近我的极限。
退烧药的作用十分的明显,不久之后疼痛减轻,有涔涔的汗,然后沉沉睡去。
次日醒来只是有些无力,可是精神尚好,正合那午后的秋阳。
一日凉似一日,一***一日萧瑟,树上的叶开始变黄,在白天就可以听见秋虫的叫声。早上的时候,常常会有轻雾,目之所及,无一不是秋的景况。
如果,在这个秋天,能有一天的空闲,再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找一个景幽清静的所在,有一片草地,我与爱人,或与朋友,将身心交付自然,只就那么静静的躺在阳光之下,青草之上,让风掠过,让阳光洒下,懒散的伸展着四肢,睁睛处就是蓝天白去,高远透明。那才是秋天。
秋天有一种味道,透过窗棂,透过午后微暖带凉的风,扑面而来,沁入呼吸。
秋之恋篇6
我恋秋,恋秋叶的舞姿。秋风瑟瑟,落叶归根,一阵秋风吹拂来,秋叶飘飘洒洒的落下。似秋雨绵绵,双似蝴蝶飞舞。那边山上像镀上了金。瞧,这边山上霜叶如醉,这简直上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红得似火在燃烧。这儿一片红,那儿一片黄,给人于一种说不出的温暖,说不出的美丽。双一阵秋风拂来,树叶飘落,叶是那么的无私,为了下一代,为了生命的延续自己无怨无悔的掉落。
我恋秋,恋秋的雅致。秋风拂过,花儿凋谢,但在这个季节里,菊花怒放。漫山遍野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迷人的芳香,更没有牡丹的荣华富贵。但它生命力顽强,花期也长到了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它没有春天花儿的娇艳,没有夏天花儿的美丽,也没有冬天花儿的顽强。它只有秋天花儿的那种雅致,欣赏秋的美丽。
我恋秋,恋秋月的清亮。秋天的月分外明亮,大如金盘,光华灿烂像娃娃的脸,雅色十足。那轻柔的金环伴着缕缕云彩轻轻缭绕。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散,月光在流淌,看,在花盆上,在栏杆上,在那些堆放在阳台上白天看起来是那么灰蒙蒙的杂物上。而那悠扬的琴声在这片光辉里流淌着,流淌着,一直流入人们的心田,流到它的每一个角落里。每当9月18日来临,那清亮的圆月,皎洁的月光撒遍神州大地。苏东波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双会被人们传颂。
秋之恋篇7
[关键词]李玉;《万物生长》;迷失
踏上纪录片这艘艺术航船的李玉,自1996年执导首部纪录片《姐姐》以来,已创作十余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李玉用粗粝的影像为观众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一幅幅现实***景;她的作品具有严肃的女性叙事特色和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但近期的几部作品影像风格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二次曝光》中讲究的画面构***和色彩、暧昧的故事等商业气息已现端倪;到了应时改编的《万物生长》,则完全陷入了现实主义和追求唯美时尚大片的迷失之中。
任何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深深烙下时代的印记。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独属于“”时代,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味道。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代表导演让・维果的《操行零分》也同样属于法国动荡的30年代。李玉执导的《万物生长》让观众看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独白叙事和《操行零分》的诗意,但她在影片中却千方百计要抹去时代痕迹。影片中柳青和秋水在电影院观看《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的细节泄露了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时代的急剧变迁,这种变迁反映在大学生身上莫过于就业体制的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 “统包统配”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变革让一些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职业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影片《万物生长》就是一部反映这段变革时期的青春影片,呈现了以秋水为代表的大学生们在时代急速变迁背景下的身份和爱情的迷失。
一、身份的迷失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们自主择业创造了条件,也为秋水这一人物的设置提供了社会空间。独具人文气息的秋水却考入了一所医科大学,他与同宿舍的厚朴、黄芪、辛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厚朴、黄芪、辛夷源于药材的名称,相比之下秋水宛若一个迷失在充满医学氛围之中的文艺青年。作为医科大学的学生每天学习医学知识、研究医学问题才是天职,而秋水却把写盗版书作为自己的职业,赚取外快作为谈恋爱的资本。
秋水身份的迷失不仅表现在医学专业方面,也表现在他的三次恋爱中。在和初恋小满的纯情恋爱中,秋水作为小满初恋男友的身份却迷失在处长的大奔屁股里,空留下对小满的纯情回忆和小满喜欢的《悲怆》。秋水和小满的恋爱中,小满的影像呈现是模糊的,导演只安排的两组重复蒙太奇。一组是小满不断打电话要求见秋水的情节,小满每一次打电话都代表着自己病情的不同阶段,而秋水对小满一直排斥和拒绝。这种重复蒙太奇的运用更好地表明了小满对秋水纯情的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秋水对小满这份爱的无视。另一组是秋水对他和小满恋爱时那个夏天不断重复的美好回忆。这两组蒙太奇的设置使秋水具有多面性格,一方面爱着小满,另一方却又极力地排斥小满。秋水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导致了他在纯真爱情面前初恋身份的迷失。
在和白露的恋爱中,秋水明知白露防范心重,却抵制不住熟女的诱惑,使自己最真实的一次恋爱葬送在柳青美丽近乎妖艳,温婉大气而又不失娇柔的魅惑之中。如果说秋水和小满的爱情是精神之恋的话,那么秋水和白露的爱情只能是肉体之欢。秋水在和白露的爱情中理应承担起对爱情的担当,但他却在这种责任面前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在和柳青的交往中则彻底失去了自我,忘掉了白露男朋友的身份,这种身份的迷失直接导致了他第二次恋情的结束。
在秋水和柳青的姐弟恋中,单纯的秋水彻底地被柳青这个历经沧桑的女人所迷倒,成为柳青挽留青春的祭品,而柳青则尽情享受秋水对她痴迷的爱。在这次恋爱中秋水恋爱者的主体身份完全消失,成了柳青混迹社会缅怀青春的一个备胎。秋水在与柳青的交往中,秋水是柳青人生中的第几个男人,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影片我们至少能解读出他排在处长、医学院师兄之后。这种排位是一般中国传统男人所不能接受的,而秋水却在柳青的魅惑之下彻底地失去了***的人格,迷失了爱情的主体身份。
二、爱情的迷失
李玉的影片同其他第六代导演一样一直在关注边缘人物,她对女性个体的精神状态尤为关注,关注她们在青春、人生、爱情等方面的迷失。
李玉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今年夏天》拍摄于2001年,影片讲述动物园大象馆饲养员刘小群的婚姻情感故事。刘小群的单亲家庭背景、正在发生巨变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特殊的职业特征导致了她的边缘生活,这种边缘生活使她在婚姻面前迷失了。她在传统的男女婚配制度下选择了女女的恋爱方式,这种性别确认的迷失折射出时代变迁中边缘人情感的孤独。李玉于2005年执导了第二部故事片《红颜》,影片讲述的是十六岁少女小云因青春迷失而意外怀孕、被学校开除并陷入社会家庭的压力和歧视的故事。两年后拍摄的《苹果》别名就是《迷失北京》,影片讲述了洗脚妹刘苹果的婚姻、感情和道德的错位和沦丧,呈现她在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心灵的迷失。《观音山》通过常月琴、南风、丁波和肥皂四个人物人生的迷失,揭示了时代变迁中边缘人物信仰的迷失。影片《万物生长》通过秋水的三段爱情故事,呈现了就业体制变革中以秋水为代表的大学生的爱情迷失。
秋水的第一次爱情迷失于纯情。影片中秋水的第一任女友小满的画面是最少的,也是模糊和朦胧的。在秋水的记忆中他和第一任女友的恋爱是最美好的,这种纯情和秋水在大学里恋爱的放浪形骸以及难以抵制熟女柳青对自己的诱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充分说明秋水在爱情方面迷失了方向。临终的小满一次次地要求见秋水一面,都被无情的秋水一次次地拒绝,最后仍然坚持把身体留给秋水。当秋水醒悟之时见到的是小满冰冷的身体。此时秋水拒绝小满的理由(处长和大奔)被彻底地解构,但知迷而返已经不可能。
秋水爱情的第二次迷失是和白露的分手。“水”这一意象在李玉的隐喻体系中是女人的象征,用在男性的名字里面,隐含着这一人物性格的软弱。秋水的初恋因女友坐进处长的大奔收场,也因自己软弱的性格很快就进入第二段恋爱,然而,这段恋爱也没能使秋水成长起来。秋水作为一个生活在理科思维世界里拥有文科思维的另类,他和白露的爱情注定要失败的。秋水骨子里是追求浪漫的,而白露完全是理科思维,这种思维的差异,是秋水和白露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当代表外界诱惑的熟女柳青出现在秋水的世界里,秋水就心猿意马了,在秋水的世界里白露几年交作业式的苦心经营的爱情,抵不住柳青一次浪漫的蹦极。柳青的出现使秋水陷入了第二次迷失之中。
秋水第三次迷失于他和柳青的姐弟恋里。秋水的第三次恋爱发生在他和社会熟女柳青之间。在秋水遭遇第二次失恋后,他想到的不是尽力去挽回,而是去敲柳青的房门。在秋水的第三次恋爱里柳青一直是一个外来元素,具有成熟、美貌、富有等多种诱惑,这对于整天面对青涩的大学女友的秋水来说是个致命的诱惑。这种诱惑导致了秋水爱情的第三次迷失,这种迷失也指向了秋水爱情的未来。毕业五年后,同学们大都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唯有秋水还单身一人。
三、女性主义的迷失
戴锦华在《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中,把女性电影界定为只有由女性创作的、以女性主题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才称为女性电影。依据戴锦华对女性电影的界定,李玉在2012年之前导演的《今年夏天》《红颜》《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都可以被界定为典型的女性电影,其中《今年夏天》还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奖。在这些女性电影中渗透着李玉的女性主义光芒,她凭借丰富的女性的生活体验,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把影像聚焦于时代变迁中边缘女性的个体存在,探索这些边缘个体的人生遭遇、青春的陨落、边缘情感等主题,通过这些主题反映这些边缘人物的身体之困与精神的迷惘和追寻。这一时期李玉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女性,然而2015年《万物生长》的问世,却颠覆了李玉一贯关注女性人物的传统,使其陷入了缺乏女性主义关怀的迷失之中。李玉这次颠覆性的尝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也使自己的电影脱离了“作者电影”的特色。
《万物生长》区别于李玉前期电影的最明显之处,在于该故事主要人物秋水的设置。导演把秋水设置成男性,可能是出于和冯唐的赌气或者是骨子里就想拍男性题材的电影。但或许由于李玉缺乏对男人和男性世界的了解,所以她镜头下的男性都带着女性的气息。《万物生长》中的秋水正是这种带有女性气息的代表,秋水的名字就带有女性的隐喻,影片中秋水软弱的性格,敏感的神经都是女性特征的印证。这种男性角色女性化的设置虽然带有李玉的特色,但这种性别的置换也决定了《万物生长》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影片中女性角色的设置也是去女性主义的。秋水的初恋女友小满始终坚持着对秋水的纯情,这种纯情在过度物欲化的现代社会却是极为少见的。小满坚持了女性的美德却放弃了对自己***女性人格的追求,这和女性主义的主张也是背道而驰的。秋水的第二任女友白露虽然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爱情,当发现秋水和柳青约会时她极具夸张的吃虾动作,极具讽刺的挖苦语言和歇斯底里的痛哭挽留表明这只是她的理科思维的外在表现,与女性主义还有一定的距离。秋水的第三任女友柳青,面对着权利、金钱基本上失去了自己,更谈不上对女性权利、地位的追求。李玉影片中这些人物的设置使自己陷入女性主义缺失的困境,使自己丢失了文艺片得以成功的法宝,也使影片陷入了文艺方向的迷失之中。
四、文艺方向的迷失
李玉的电影一直走文艺片的路线,从其影片获得的奖项中我们可见一斑。电影《红颜》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同盟艺术电影奖,《观音山》获得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等,这些都是艺术奖项。她的其他影片获得的奖项一般也都是艺术电影节的奖项。可以说李玉从《今年夏天》到《二次曝光》其创作的路线都是关注边缘女性人物的文艺片路线。文艺片是“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聚,它泛指制片态度严肃,主体表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叙事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①。由于近几年我国商业电影票房的火爆,很多文艺片的导演在市场的刺激下开始拍摄商业电影,但又不想丢弃自己得以成名的文艺片的元素,这就致使很多文艺片的导演陷入了坚持拍摄文艺片和追求商业票房的两难选择之中,导致了许多文艺片导演文艺方向的迷失。影片《万物生长》就让观众看到了李玉迷失于文艺片的影子。
影片《万物生长》虽然刻意追求其叙事的艺术化表达,这种艺术化表达让观众看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子,也见到《操行零分》中宿舍大战的诗意,但这最终没有隐藏住导演那颗商业的心。影片开始极具商业化的慢镜头,游乐场蹦极的刺激场面,柳青成熟女人的造型以及大投资购置的医学院的标本道具等等,都为本片注入了浓郁的商业元素。这些商业元素的注入,使李玉影片的风格开始远离第六代导演关注边缘人物的整体风格,使李玉在文艺片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注释:
① 虞吉:《中国电影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参考文献]
[1] 俞学雷.李玉电影:女性经验与影像伦理的双声重唱[J].电影文学,2014(04).
[2] 熊震,李浙瑶.论李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J].电影文学,2014(13).
[3] 田卉群.瓶中恶魔:不在场的男性――李玉电影的精神分析[J].当代电影,2014(05).
秋之恋篇8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唯美爱情;心理动力学
小说《山楂树之恋》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视角并以现实为根基,呈现了隐蔽在“”年代那段特殊时期的爱情。故事本身很平常,贫家女和富家子的爱情,像多数青春偶像剧一样,故事情节也有些缥缈,但是,这种没有结果的悲剧以及柏拉***式的爱情变成了瞬间的永恒。“山楂树之恋”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个至纯至爱的代名词。而电影《山楂树之恋》更是把爱情的唯美纯真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碎动容。笔者疑问的是,为什么老三对静秋的爱浓郁而热烈,而静秋对老三的态度谨慎而迟疑?张艺谋导演为什么要把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净化得一尘不染?这样类型的情感为何令人心灵震颤,它呼应了人类内心怎样的情感体验?笔者将从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一窥究竟。
一、动力理论关于爱情的解读
(一)爱情的本质:爱情源于移情
动力学理论认为移情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根源。移情,英文transference,意为转移。即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移情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重复,二是修复。重复即强迫性重复,爱情就是亲子关系的照葫芦画瓢,婚姻家庭的关系模式会代代相传。重复是为了修复,即矫正性的情感体验。所以,爱情和门当户对无关,和快乐的可能性无关,爱情的匹配在于对方引起了我们对于旧客体依恋的共鸣。
(二)爱情的历程:共生期与个体化期
爱情的历程类似于儿童心理发育的过程,和他的同事观察婴儿和母亲互动的经验,生动地勾勒出人类婴儿心理的诞生,(Mahler et al.1975)新生儿没有区分自体和客体所需要的复杂的神经生理,就像Spitz宣称的,幼儿生命以一个没有客体的阶段为开端,最后要等到神经生理能力的成熟以及像喂食、拥抱、依偎等经验积累以后,才能发展出自我及关系。温妮科特也认为,新生儿最初是非整合的状态,母亲提供“原始母性专注”,即减弱自己的主观性、自己的利益,全身心地只为婴儿而存在,这样共生融合创造了婴儿的全能感。随着婴儿自我的发展,母亲要逐渐退场,慢慢让孩子走向成熟和一体化。在分离― 一体化期,父亲入场并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爱情恰恰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共生期和一体化期。热恋中的男女情感炽热、分不清彼此,就是共生期。特点是:融合与理想化。成年人如果出现这种爱的话,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之后,进入一体化期:恢复原貌,获得自我确认;寻求自我的空间和自主感。
二、老三唯美之爱的心理根源
老三对静秋的纯情之爱涤荡着观众的心灵,在那个荒诞而阴郁的年代,老三的痴情执著、默默付出、无条件的给予、至死不渝的相许显得弥足珍贵。“”时代,是泯灭人性的,甚至是愚昧可笑的。因为惧怕,人们压抑着生命中最本真的情感,变成了一部冷漠无情的机器。而老三却是一个例外,他幽默风趣、温情脉脉。
在《山楂树之恋》中,有一些老三的经典台词:“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 ,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 ,但我会等你一辈子。”“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在这世上有那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我――其实不怕死,我只是――不想死,想天天跟你在一起―― ”从这些台词中,我们知道,老三对静秋的爱,如同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一样,没有母亲,婴儿不可能独自存活。
从老三对静秋的一举一动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融合之爱:老三是高贵爱情的给予者,当静秋的脚被石灰浸泡得肿痛溃烂的时候,老三流泪了,静秋不愿去医院,老三毅然划伤自己的臂膀,恳求静秋去医治;当静秋压抑自己,对老三疏远和冷淡时,老三默默地守望她、偷偷地关心她。这些行为中,老三又像极了充满慈爱的母亲,对婴儿无条件的奉献和给予。
为什么老三的爱轰轰烈烈、共生融合?老三的父亲是***区司令员的儿子,“”的时候受到迫害;母亲是一个资本家的小姐,外公为未来考虑,把母亲嫁给了当***官的老三父亲,属于***治联姻。母亲喜欢读书和喜欢勃朗宁夫人的诗,思想先进,追求进步。也是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时遭***迫害、羞辱,他的母亲没有屈服、没有妥协,但当她听说了丈夫的背叛后,精神世界坍塌了,用白布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妈妈的自杀对老三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丧失,所以,老三才会对静秋说:“你肯定没有痛过,算了,我也不想让你知道那滋味。”
我们可以推断,父亲作为***区的领导,可能是***战争中南北征战的将领,老三幼年的时候,父亲是缺席的;而爱读诗的母亲,内心应该是无比丰富、无比细腻、无比多情的。这样的母亲,在老三的婴幼儿时期作为一个“原始专注”的母亲可能是够格的。但这种母亲太有吸引力了,以至于儿子无法离开,父亲的缺场让这个任务变得更加艰难。所以,老三可能生活在母亲的影响范围之内,母子关系是共生一体的。母亲的死,对老三是个巨大的打击,生命从此变成了浮萍,无所归依。即使母亲死了,也会在内心和母亲进行着生离死别的纠缠。生命中,一定要找到另一半,弥补生命的缺失。老三容易营造一种没有边界的爱情,有三种原因:(1)对母亲的认同,母亲就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用自杀的方式,死得如此壮烈、如此悲情,老三也死了,同样死得唯美动人;(2)对“母亲”的拯救,母亲死了,突然的丧失让人惶恐和心碎,怎样修复创伤?老三变成了一个助人者、一个拯救者,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确定感和自主感。所以,生活中的老三真实可信、古道热肠。潜意识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妈妈”好起来,重新爱自己;(3)没有安然度过母子共生期的老三,容易爱得惊天动地。例如,善于表达爱与亲密;容易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感氛围;可以超越一切世俗和门第之见;为了爱人,可以不惜一切。贾宝玉就是典型。而在父亲影响范围内的男孩,会讲究规则、秩序、理性,因为父亲的角色象征着社会性。
三、静秋之爱的心理根源
《山楂树之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静秋的原型熊音,现移居美国,一部自传体式的小说呈现的是主人公静秋的记忆碎片。所以,小说中,静秋更真实,老三更理想,对于死去的爱人,人们往往更容易理想化。因为真实,我们可以深入静秋的心灵世界。静秋是一个美丽、矜持、单纯、质朴、有才情的一个女孩。她坚强好胜、不肯服输,如帮忙搬砖、搅和水泥、与人合抬水泥板,这些都是很重很危险的体力活。明知危险,她也要迎难而上,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同时,她又是极自尊的,和老三在一起,她敏感而脆弱,自卑而彷徨,一味地保护自己,担心被老三欺骗和伤害。 静秋身上,好强与脆弱,自傲与自卑,这是一种***;模糊了性别意识,忘记了身为女性的娇美、柔情,向男性的身份靠齐,是一种性别;对性幼稚无知,居然认为男女睡到一张床上就是水到渠成的怀孕了,以为便是老三得手了,这种愚昧荒唐,是性教育的缺失,更是静秋潜意识对性的彻底否定。因为根据克莱因说法,人对于性器官的使用有天然的常识,所以,静秋潜意识里拒绝女性身份、拒绝长大,这是一种自我;“”作为背景,令这段爱情沉重而阴郁,压抑而窒息,不透彻、不爽朗甚至不健康,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对人性的。
静秋的父母是自由恋爱,爸爸是个浪漫多情的人,和静秋的妈妈冲破了重重阻力,和原配离了婚,才走到一起。静秋的爸爸年轻时也有一些极端的表现,妈妈不理他或者不相信他的时候,他就急得扯自己的头发,大把地扯。静秋的父母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但一直没有断过书信。为此,奶奶总是心存不满,认为妈妈勾走了爸爸的魂,两人的关系太缠绵。静秋的妈妈是一个思想传统守旧、胆怯而谨慎的人,总担心静秋被“害”了,护犊心切,所以,对静秋严加管教、爱之切切、言之凿凿。
从静秋的家庭背景分析,静秋的爸爸也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温柔而多情、冲动而任性;静秋的奶奶是无法和儿子分离的女人,无法容忍儿子疏远和背叛,去爱另一个女人,只是,静秋的奶奶不知道,这样的儿子对妈妈会无比忠诚,他只是要找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女人;静秋、妈妈和奶奶,都是被掉的女人,被“”时期禁锢的文化,温柔的一刀,阉了。所以她们有着男性的坚韧执著、不屈服,少了女性柔美和风情。静秋的妈妈这样担心静秋“被害”,除了现实的原因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害怕女儿长大,成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
静秋爱上老三,但对老三的爱回避而游移,有三个原因:(1)老三和静秋的爸爸有相似的部分,容易让静秋闻到熟悉的味道,引发她对于旧客体的依恋;(2)静秋的爸爸长年离家,后又被劳动改造,静秋的父爱是匮乏的,没有和男性亲密的经验,使静秋面对爱情的时候,容易游移退缩。因此,我们没有看见静秋对老三表达过情感,甚至没有开口叫过老三的名字;(3)静秋无法安心地享受爱情,和有关。性别认同的混乱、性的压抑,使静秋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一段亲密关系。
四、张艺谋和人们纯美情结的心理根源
《山楂树之恋》电影比小说还纯,张艺谋是个纯粹的人,一个精神洁癖的人,基本上所有惹人遐思的情节都给砍掉了,而种种因年代所限的无知都坦率地流露了出来。电影的画面也是清新唯美、简单凝练,这符合张艺谋拍摄电影的一贯风格。
观众对张导的这一净化显然是认同的,他们痴迷于老三大海般的包容与爱,感动于老三的理性和对静秋给予的尊重,认为无性之爱是对欲望的超越,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成熟的爱,爱情止于肉体,在精神层面升华。
纯美之爱,迎合了人们内心怎样的情感需要?(1)无条件的爱,一个人不管年轻或年老,贫穷或富有,都渴望被接纳、被尊重、被喜欢、被认同、被亲密。遗憾的是,人们不缺爱,但缺无条件的爱,在这个短视、功利的社会,无条件的爱成了奢望;(2)共生融合的体验,婴儿诞生于子宫,子宫被心理学家形容为“如同海洋般的体验”,虽离开了子宫、离开了妈妈,但人们还是会寻找非常原始和早期的情感体验,即共生融合的亲密感;(3)中国人有追求纯粹的精神之爱的文化根源,在封建传统礼教的约束下,中国人的性格含蓄而内敛,对性的态度压抑而节制。象征着肮脏、下贱、,处女意味着圣洁、美丽、纯洁,柏拉***式的精神恋爱符合人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和自恋的幻想。
[参考文献]
[1] 艾米.山楂树之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2] [美]斯蒂芬•A•米切尔,等.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M].陈祉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Mahler M S,Bergman A.The Psychological Birth of the Human Infant[M].New York: Basic Books,1975.
[4] 李进超.张艺谋电影美学的媲变[J].电影文学,2010(15).
秋之恋篇9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爱情语言;表达策略
影片《山楂树之恋》(以下简称影片《山》),讲述了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唯美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爱不表现则不存在,爱情需用语言来表达。影片《山》中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爱情故事,正是借助爱情语言来实现的。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影片《山》中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爱情语言进行分析,以期为影片《山》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也为恋人之间如何很好地表达爱情提供语言借鉴。
一、爱情语言的理性之美
爱情的表白,要想深入反映自己的爱意,饱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就需要追求爱情语言的理性色彩。“老三”对静秋的爱情表白就运用了一些理性的表达手段,表现了爱情语言的理性之美。
1.借助冷静的表态话语。比如,当静秋的妈妈得知他们在交往后,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让他们暂时中断交往,面对静秋妈妈的种种要求,虽然“老三”心里不舒服,但很冷静地说了“转正前,我保证不来找她”“不能让静秋犯错误”“我能等,不论等多久”等一些具有“表态”意味的话,理性地接受了这些要求。
2.借助哲理性话语。比如,“老三”说:我不是胡说,连我父亲都要恢复工作了,他让我弟弟写信,让我回省城去,还说家里又要给我介绍对象。静秋说:你出尔反尔了。“老三”说:怎么会?我不会背叛你的,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在这世上,有那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这段对话中,面对静秋的质疑“你出尔反尔了”,“老三”说了一些哲理性的话,理性地向静秋表明自己不会出尔反尔。
3.借助承诺性话语。比如,静秋说:我还有一年转正期呢。“老三”说:那我就等你一年零一个月。静秋说:我妈不让我25岁之前谈恋爱。“老三”说:那我就等你到25岁。静秋说:要是到25岁,也不行呢。“老三”说:那我就等你一辈子。这段对话中,“老三”的话语“那我就等你一年零一个月” “那我就等你到25岁” “那我就等你一辈子”,是对静秋一种承诺,这些承诺话语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对爱情的理性表白。
此外,“老三”对静秋的理情表白,还体现在一系列理性的行为动作等态势语言上。比如:在县城约会,为了不让别人看见,在公共场合不敢走在一起,总是一前一后。
二、爱情语言的纯真之美
有人说,影片《山》讲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这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纯真的爱情。纯真的爱情必然有纯真的爱情语言来表白。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在表达爱情时,运用了许多纯真的表达手段,表现了爱情语言的纯真之美。
1.妙用质朴话语。比如,在医院高护士的房间 ,“老三”为静秋洗脚时,静秋不禁说出:“认识你,真好。” 比如,两个人躺在床上,“老三”说:“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 这些话语中的“认识你,真好”“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这些言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显得非常质朴,但就是这些质朴的话语,却非常刻骨铭心、非常纯真。
2.妙用倒逼话语。比如,当看到静秋的双脚泡在石灰水里,被烧坏了,“老三”给她买来了粉红色的胶鞋,让她穿上,静秋说:穿这么好的胶鞋去劳动,别人该怎么看我呀。“老三”说:你要是不穿的话,我也要光着脚跑到石灰水里去踩,把我的脚也烧坏。静秋说:我穿,我一定穿。这段对话中,“老三”用倒逼话语,让静秋穿胶鞋,虽带有“逼迫”的色彩,但显得非常纯真,不隐含任何附加条件。
3.妙用奇特、害羞的“眼语”。比如,静秋到村长家后的第一天,就和“欢欢”一起到勘探队喊“老三”回家吃饭。第一次相遇,他们就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这种好感可以从两人相遇时奇特的眼神,尤其是静秋“害羞”的眼神中得到解读。这些“眼语”的妙用,使爱情语言显得特别纯真,虽说这时的爱情语言还处于“准爱情语言”阶段。
三、爱情语言的浪漫之美
“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爱充满了浪漫元素,这可以从他们之间一系列具有浪漫色彩的言语、行为中看出。
1.巧用幽默的言语。比如,“老三”看见静秋的钢笔漏墨水了,买了一支新钢笔送她,却不忘维护她的自尊,幽默地说道:“我不是送你礼物,我这是为***节约墨水呢。”这一幽默的言语,极富有浪漫色彩。
2.巧用激情的动作。比如,一次在分别后,一个人在小河的此岸、一个人在小河的彼岸,他们都沿着小河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很不想就此分别,最后两人做了一个“虚拟的拥抱”这一富有激情的动作。这一富有激情的动作,蕴涵着一种浪漫的情怀。
3.巧用“树枝牵手”的动作。比如,从县城接静秋的一天晚上,过一条小河时,“老三”想拉静秋的手,但静秋处于羞涩的心理不肯。浪漫的“老三”,从地上找了一根树枝,借助树枝拉着静秋的手走过了河。然后,“老三”的手顺着树枝慢慢地往后挪,最终拉到了静秋的手。可以说,借助树枝这一媒介,“老三”浪漫地拉到了静秋的手,也浪漫地表达了对静秋的爱,虽说这种爱含有羞涩的感情成分。
四、爱情语言的含蓄之美
中国人基于“害羞”的心理,常会采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爱情。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在表达爱情时,运用了许多含蓄的表达手段,表现了爱情语言的含蓄之美。
1.借助“物语”。所谓“物语”,就是借物喻情。物语的使用,可以说,起到了含蓄地表达爱情的目的。影片中“老三”送给静秋的情物有很多,为了使静秋在晚上写材料时有个好的光线,给她送来了一个亮度大点儿的灯泡;为了使静秋在写字的时候,不再忍受钢笔漏墨水之苦,给她送来了一支崭新的钢笔;当看到静秋用脚踩在石灰水泥浆里劳动时,想到她的脚会被烧坏,就特地送给她一双胶鞋;当看到别人用的脸盆有山楂果树的美丽***案时,就给静秋买了一个。可以说,“老三”送给静秋的不是一个灯泡、一支钢笔、一双胶鞋、一个带有山楂果树美丽***案的脸盆,而是一颗心,是他对恋人静秋的爱。 这些“情物”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又是那样的富有爱的意味,让人过目不忘。
2.借助“谎言”的故意使用。“谎言”的故意使用,就是说话时对合作原则中质量准则的违反。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来的,包含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一方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故意违背合作原则,而让对方来体会言外之意。”①影片中“老三”和静秋之间在表达爱情时所说的话语就有对合作原则中质量准则的违反。比如,“老三”说:你听说我得的什么病?静秋说:听长芳说是白血病。“老三”说:什么白血病黑血病的,我只不过是感冒,低烧,抵抗力差,也许是在二队加班累的,长芳哪儿懂啊?我要真是白血病,这县城医院也治不了……在这段对话中,“老三”的第二轮话语,明显说了一些自知是不真实的话,这些话是对合作原则中质量准则的违反。在此,“老三”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说一些自知是不真实的话,有着特定的目的,就是不想让自己心爱的人为自己的病担心,这些话虽说有些“欺骗”,但很含蓄地表达了“老三”对静秋的爱。
3.借助婉曲辞格。比如,第一次谈话后,“老三”一直没有露面。待“老三”回来见到静秋后,静秋说:“这几天跑哪儿去了?我以为你调走了。不告诉大妈一声,欢欢找你。”静秋的话中,运用婉曲辞格,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老三”的想念。
五、爱情语言的悲情之美
有人说,影片《山》讲述了一个异常凄美的故事。这个异常凄美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静秋与“老三”之间凄美的爱情。凄美的爱情必然由悲情的爱情语言来承载。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之间在表达爱情时,运用了许多悲情的表达手段,表现了爱情语言的悲情之美。
1.运用“泪语”。所谓“泪语”就是借助眼泪来表达感情。比如,在征得静秋妈妈的同意后,“老三”一边慢慢地用纱布缠着静秋脚上的伤口,一边默默地流泪。静秋也是低声地抽泣。此处,两人的眼泪,既有一种心疼、不舍,又有一种忧伤的情怀。比如,面对生命处于最后时段的恋人“老三”,静秋流着眼泪不停地重复着“我是静秋”这句话。尚有一丝知觉的“老三”,听到静秋的话语后,眼角也溢出了泪水。此处,两人的泪水是对对方的一种不舍,是对美好而又坚贞爱情的留恋。
2.运用反复、反问修辞格。比如,在医院,面对生命处于最后时段的恋人“老三”,静秋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答应我,一听到我的名字,你就会回来吗?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看你不是说我穿红衣服好看吗?我穿着它来了。我穿着它来看你了。我穿着它来看你了。这些话语中,反复、反问辞格的巧妙使用,增强了语言气势,强化了“悲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3.运用坚定承诺的话语。比如,“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老三的这句承诺,让观众为之动容,这句承诺展现了“老三”对爱的坚持、坚守和默默地付出,直至生命的结束;这句承诺使得这份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的爱情,显得非常悲情。
总之,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影片《山》中的爱情语言。“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故事,给了正在爱着或是为爱受伤的人们带来了唯美愉悦和凄凉的情感共鸣。”②他们之间融“理性之美、纯真之美、浪漫之美、含蓄之美、悲情之美”于一体的爱情语言,既生动表达他们之间唯美而又凄美的爱情,又深深感染了电影观众,也为恋人之间如何很好地表达爱情提供了语言借鉴。
注释:
①朱秀芳:《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看英诗中的真情和假意》,《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②诸小妮:《唯美艺术与纯净爱情结合的经典——解析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叙事模式》,《大舞台》,2011年第3期。
[参考文献]
秋之恋篇10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人杜牧心绪不佳,因此选择在秋夜里独自走走,本来无心四顾,奈何秋景与秋色实在浓的可爱,心事重重的他终于被周遭的景色晕晕的电了一下,清醒之后便写下了这篇小巧的《秋夕》。难忘秋景美的不经意,难忘人的偶遇,最难忘的是思念,从此挥也挥之不去。人与所有的妙不可言,碰撞都是如此,秋天,秋景,于人也如是。
四季想必都有别致的精灵厮守,虽不比别的激烈,但秋的精灵却如花亦如雪,最是清澈欢快。她从时间的对岸轻轻走来,边欣赏边迈着多姿的脚步一路招招摇摇。秋天的风也是似有若无,如果心细,或许你能在一个花香四溢的夜晚,让秋的轮廓在清清凉凉的滋润之中缓缓飘进梦来。
风光的盛夏,此刻没有走远,只是留恋太重,依着留恋与妖娆的花枝腻在一处,一边梳理着她的浓与淡,一边在无奈之余再无暇去理会花儿的娇羞与留恋。繁华已过,花儿却依然保有她的娇媚,在夏之滨,秋之湄,最漫不经心的便是花儿,没心偏又多刺不说,开了也好,谢了也罢,开了谢了还各有分景。分景全都不甚了了可就是欢笑的色彩亮的让人目眩,连露骨的娇娇艳艳全都不讲一点道理。
秋日阳光也变的丝丝柔润了,柔润得就像摇曳的果实,原本含蓄的挂在枝头微颤颤羞答答,正经的秋风一过,便顿时都鼓胀饱满换了另一番模样,个个带露如珠,细密极了就像PAD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