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兵喜欢琢磨玉。到如今,随便一块玉,不用借助专业设备,只凭眼力分辨,吴卫兵就能确定它的种类。再通过成色和手感的辨识,便能八九不离十地估量它的价值。
随身佩戴玉的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如今,玉已经成为吴卫兵身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吴卫兵有几块自己最喜欢的玉,他会换来换去地戴,“玉养人,人养玉。玉这家伙,有灵性,你花心思去护理它,它能懂,会和你产生共鸣,变得越来越接近你所期盼的样子。”说这话时,吴卫兵很严肃,声音不大,语调和缓。
吴卫兵和玉打了30年的交道,他喜欢用小孩子的皮肤年龄来形容玉的手感和润度。“我最喜欢羊脂玉,它摸起来像两三岁的娃娃,手感最好,净度和温润度也最佳。墨玉的纹理也很细致,并且光洁,但较手感而言还是稍逊一筹。黄玉硬度高,能和钻石媲美,颜色也漂亮,但手感会显得有些粗糙。”谈起玉,吴卫兵打开话匣子,逐渐兴奋起来。
吴卫兵从小在***长大,毕业后分配到了当地的公安系统工作,最初的几年,驻扎在玉龙河畔当安全保卫。“当地的***族人从小就懂玉,我这人性格外向,没多久就和当地的居民混熟了。当时的玉龙河还没被糟蹋,岸边上能捡到很美丽的玉石。空闲的时候,我们会相约去‘寻宝’。”吴卫兵坦承,那时,玉石的价值还未被发掘,自己则完全是因为喜欢,把它们当作普通的石头收藏。
吴卫兵把捡来的石头放在抽屉里,或是丢在鱼缸中。若是有朋友看了喜欢,也就当作小礼物送出去。“后来,当地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欢石头,很多小孩子就去捡来了给我。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很贫乏,一开始,我用清油和他们换,后来,也给点钱,但也就是一块两块,五块十块的。”吴卫兵1982年参加工作,当时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后来,玉石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玉龙河畔涌入大量的淘金者,甚至有人开来挖掘机,直接挖掘河床,然后再集中起来筛选。吴卫兵开始有意识地做玉石的研究和收藏,“***地质局有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这之后,我一得空便找他们请教。当然,也自己看书琢磨,熟悉各种玉的特色和辨别方法。”
用吴卫兵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算是有玉缘的人,对玉的辨认很少看走眼,但有一次是例外。那时,吴卫兵刚开始做玉石的价值估量和收藏,偶然的机会碰上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拿出一块羊脂玉牌子,说是老玉。要价2000块。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七八百块,不敢冒险。讨价还价中,他急眼了,说‘我马上把这块玉切开,有一点杂质,我一分钱也不要。’我一听也来劲了,让他马上切,要真如他所言,我愿意给双倍的价钱。”
鉴定结果出来后,吴卫兵输了,找同事、战友凑了一下午的钱,“当时我那个后悔呀,哎,甭提了。倒不是因为心疼钱,只是可惜了那一块好玉。”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吴卫兵至今还不免感慨。
吴卫兵爱玉,很少计较在上面的金钱投入。一次,他碰上一个人转让“节节高”的碧玉把件,上面雕有三根竹子,还有一只蝙蝠,隐喻“福在眼前”。吴卫兵一看就喜欢,“他开价6万,我立马打电话让我战友开车给我送钱过来。”为了避免在等待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吴卫兵一遍一遍地嘱咐战友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如今,吴卫兵早已离开了公安系统,家也从***搬到了江苏。惟一不变的是一直以来,他对玉的打心眼喜欢。而多年来,经吴卫兵之手成交的玉,早已上千万,更让他练就出了一副分辨玉石真假和好坏的好眼力。“人们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就希望自己能修炼成这样的品性,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整个人的状态呈现一种成熟的圆润。”隆力奇经销商吴卫兵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