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1
【摘 要】“三学期制”是将高校传统的“两学期制”调整为“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即将以前的春、秋两学期变为秋、春、夏三学期。“三学期制”有利于总体规划实践活动、扩大实践活动参与面、考评实践成效、整合实践资源等,对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学期制;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时展飞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途径、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实践模式的弊端日趋突出,如实践活动不系统、实践参与面不广、实践成效难考评、实践资源较少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三学期制”概述
“三学期制”是将高校传统的“两学期制”调整为“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即将以前的春、秋两学期变为秋、春、夏三学期,适当缩短原秋、春学期的周数,增设5周左右的夏学期。新增较短的第三学期作为社会实践学期,集中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期制”有利于总体规划实践活动、扩大实践活动参与面、考评实践成效、整合实践资源等,对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学期制”的重要作用
(一)总体规划,确保社会实践系统性
新增较短的第三学期――社会实践学期有利于合理规划、集中组织大学生开展带薪实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科学化。首先,第三学期设置在每年暑假中,五周左右,期间可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其次,以三学期制为契机,按照“大一体验性实践、大二认知性实践、大三专业性实践、大四就业见习实践”的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分年级、分专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规划实践内容。例如:大一深入农村,安排“学农”;大二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大三深入企业,安排“学工”;大四开展带薪实习,进行“预就业”。还可在主体实践项目中穿插“三下乡”等活动,做到实践内容丰富化和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
(二)完善制度,促进社会实践全员化
三学期的设立有利于社会实践相关制度的实施,从而促进社会实践全员化。首先,社会实践已纳入学分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了时间和任务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加明白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其次,三学期制明确了教师责任。由于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则各社会实践环节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进入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一定课时的课外实践,同时在三学期中,由于处于暑假中,任课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实践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这些配套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全员化。
(三)科学考评,推动社会实践有成效
实行三学期制后,由于实践活动在集中时段集中开展,有利于三学期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成效能得到科学考评、建立激励引导机制,从而推动实践出成效。对于社会实践的负责领导,可对其统筹领导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进行考评,并将其考评成绩作为其晋升的***绩;考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效果、参与积极性,将教师是否参与指导实践、实际成效如何作为其职称(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情况,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对活动全程进行追踪了解和指导,实践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时间、内容、实践单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指导教师意见、学生的实践心得或总结报告等,综合考评得出成绩,最终形成学分;对实践的组织者,也可按教学、实习计算工作量,发实习补助,其科研成按教师科研项目对待;对实践的组织单位,也可与其工作考评相结合。在三学期结束后,还可对活动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推动社会实践有成效。
(四)资源整合,争取社会实践社会化
三学期制的设立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对其整合利用,促进社会实践社会化。具体体现在:首先,教师能更加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和实践指导的时间,能集中精力参与三学期的实践全程指导工作;其次,在社会实践学期中,各院系能充分发挥院系特点,可牵头组织某项实践活动,其他院系也有时间和机会参与此项活动,进而形成实践活动特色鲜明、院系联系紧密的氛围,三学期制为院系间社会实践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第三,三学期的设立,迫使各高校走出校园、积极主动寻找实践单位,确保三学期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参与实践锻炼,这为企业接受学生在企业内部实习实践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加就业机率,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发现优秀学生,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人选。校企之间的合作,可增加彼此的了解,为学校构建稳固的实践基地创造了重要条件;第四,三学期的设立地方***府支持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契机,地方***府可建立社会实践联席会议,给予接纳社会实践的企业税收优惠,规范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和合同管理,形成关心、支持社会实践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周彩姣,林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2] 李维意,徐兰英.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3] 顾国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12(03).
作者简介:何雯(1983- ),女,重庆人,研究生,重庆文理学院学工部,助教;张过有(1984- ),男,河南许昌人,本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2
摘 要: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解决企业用人难问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 旺工淡学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
一、引言
2014年6月23至24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在会上强调职业教育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
由此可知,国家要积极营建一个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教育管理改革为目标的教育新局面。作为尚未成熟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不仅契合***和国家的大针方针***策,还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原因
近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为“2+1”,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企业实践一年。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海南省社会环境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我省旅游行业“夏淡冬旺”的地域特点决定了企业在淡季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少,接收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实习学生权益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第二,学生由于前两年一直学习理论,缺乏感性化学习,很难及时适应现代企业实际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指根据海南省旅游行业“夏淡冬旺”的特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采取柔性化教学安排与管理,校企共同育人,实施“岗位体验-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不间断的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安排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具体实施如下: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课,对未来实践岗位有一个认知:实现“学中做,手把手”;在12月份至第二年三月份的旅游旺季开展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学生成为现代学徒,既满足雇主的基本需求,又在实践中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实现“做中学,放开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的理论课学习;第二年寒假再次参加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学生成为现代师傅,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实现“学会做,育巧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的学习,在理论知识上进行提升;大三下学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社会实践,学生经过前两次的第三学期实践,现在已经可以进行基层管理、包岗,此时学生的能力可以超越雇主的需求,懂得基层的经营管理,解决“更好做”的问题,实现“学做合一,手脑并用”。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职业生涯为主线、培养企业预备队的目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同时解决了学生毕业就业难和企业旺季用工荒等问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缓解了就业压力。
*** 市场营销专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考核
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学生外出实践过长,学校难以监督和跟踪评价实践过程和检测实践效果等,学生发现问题再无法回校进行查漏补缺,企业满意度较低等问题。“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按照“小步伐,高频率,快反馈”的原则,实行“每周一交流”(即指导教师随学生进入企业每周开展一次交流会,反馈实践中的收获及问题,形成会议记录,并完成周记和周项目作业),“两周一考核”(指每两周指导教师和企业部门领导共同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填写平时成绩登记表,评选“实习之星”和“进步之星”)、“每月一评估”(即指导教师和企业部门领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选优秀实习生的评价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督导)。学院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学院微信公共账号和学院***宣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故事,营造氛围,树立典型。
在学生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践岗位填写实践总结与反思,提交实践报告,按照专业班级组织总结反思会,分享个人成长。学院及用人单位在实习结束后共同评比出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队长、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三)“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该种培养模式将全体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实践第一”的观点上,学生经历过三次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后,深入真实工作环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返校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达到理实化一的目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了解企业的工作要求,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真学真做,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实践经验返回学校学习,这对于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已经深入实践岗位,真实经历过,才能解答学生的问题。这就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和企业实践的内在动力,加强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解决企业旺季用工荒问题。海南省每年冬季槁糜瓮季,企业人才需求量大,但夏季为游淡季,人才需求量减少,如果企业在淡季仍然雇佣大量人员就势必增加企业成本。学院培养了大批学生在旅游旺季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培养了大批的企业预备队,弥补了企业招聘困难等不足。
4.缓解***府的就业形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获得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专业能力,组建了企业后备队,学校人才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势必减轻了***府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抵触心理。由于学生参加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在寒假,占用传统放寒假时间,因此学生存在抵触情绪。第三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学生处于波动期,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出现多名学生更换企业,情绪有波动,虽然通过沟通辅导坚持完成了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三学期开始前的动员不够彻底,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艰辛。
2.学生与指导教师不熟悉给沟通带来困难。有些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之前没有给所带学生上过课,学生与教师之间不熟悉,没有打好感情基础,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第一时间和指导教师沟通,会影响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时效性。
3.专业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三学期指导教师团队存在年纪轻、经验少、人员少等问题,处理学生问题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师团队缺乏经验和人手缺乏对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影响巨大,会影响学生情况的及时反馈及处理的时效性。
4.实践课程设计有待加强。因为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同时不同的企业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学生之间学到的知R相差大,因此,指导教师有必要通过课程设计改善学生的情况,制订具体方案,把学生的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
(五)“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做好前期动员工作。教师应该在入学之初和平时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运用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学生接受并乐于参加实践教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真完成三学期实践教学。
2.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由于学院师资队伍较为年轻,教学管理经验缺乏,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在实习期间多与企业人员保持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同时,指导教师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传递学生实践期间的成果及问题。学校、企业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实践教学。
3.积极进行实践课程建设。目前已经采集大量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一手资料,包括视频、***片、案例等,将其运用在校内教学活动中,并将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结合所学专业,多总结,多反思。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就业率提高
经过对参加过三年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就业率高达99%,其中32%的学生在就业之初担任企业中层干部职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积累教学案例提供机会,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校企合作企业队伍壮大
由于“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用人旺季时输入了大量人才,降低企业招聘成本,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把最新的教学成果带入企业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行业竞争力。
(四)学生收获颇丰
学生在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中平均工资在5000元~6000元,2015年在实践教学中最高工资高达21000元,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认清了个人职业发展路线,明确了职业发展规划,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对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创新,同时是未来高职高专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静,张振笋,容振英,陈卉,高振.应用型高等教育下校企合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J].文教资料,2015(12):106-107.
[2]蒋晓聪.高职高专旺工淡学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291-292.
[3]卢勇威.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4(04):70-71.
基金:201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16-88)。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3
【摘 要】 本文以南华大学为例,分析了三学期制度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实施后的弊端。认为这些困难和弊端源于在没有充足的准备情况下就实施三学期制;同时指出,三学期制度并非每个大学都必须实施,只有高校有强烈的实际需要,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才能利大于弊。
【关键词】 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困境;实例;启示
三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736 年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首先实行三学期制,到186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克拉克大学都已采用三学期制。后来其他国家(如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全部或者部分高校采用。[1]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基本是两学期制。为克服传统两学期制学期时间过长的弊端,改变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曾试办暑期学校,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原因被迫恢复两学期制。2004年,北京大学再次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随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小学期”。2005年前后,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目前,实施三学期制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我国,三学期制大都是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
南华大学在201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度,也是从原来的两学期制的20+20周,变为三学期制的19+4+19周制。详细来说,三个学期分为春季学期(19周)、夏季小学期(4周)、秋季学期(19周)三个学期,其中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对应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下半年学期,夏季小学期时长为4周,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夏季小学期结束后并不放假,立即接着秋季学期(9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三学期制实施后,春季学期基本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没有区别,但秋季学期开学时间比原来的下半年学期有所推迟,从9月下旬才开始上课。由于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实际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可以看做是一个大学期。从大一到大四,学生都有夏季小学期,分为夏季第一学期、夏季第二学期、夏季第三学期、夏季第四学期。夏季小学期开的课多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或讲座等。
一、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遇到的困境
1、制定三学期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从两学期到三学期制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更改和制定培养方案。每个学院的每一个系都需要更改三学期培养方案和与之相对应的三学期课表,这需要花费很多的工作量。但这些工作并非交由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是由每个系的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这样会有一些问题:一方面,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因为教师已经承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非常繁忙,此时又得加班加点地进行培养方案和课表的制定,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任课教师在百忙之中制定的课表,忙中有错,其成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
在三学期制度实施之前,学校各院系并没有讨论要实施三学期制,在学校教务部门突然通知各学院要实施三学期制后,各院系才开始讨论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表。从开始接到通知到最后的实施三学期制,实际上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各院系的三学期课表和培养方案大部分是在原来两学期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仍然比较草率。如在原来的两学期制里,实际已经有足够的实践课程,三学期制实施后,这些实践课程原封不动被调到夏季小学期了。以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例,夏季第一学期主要是实施***训,夏季第二学期是实施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及公共基础认知选修课程;夏季第三学期是一门选修课程;夏季第四学期是课程设计。其中***训是原来就有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课程设计都是原来两学期制度中调到三学期制中的夏季小学期的。
2、浪费教学资源
南华大学实施的三学期制中,在夏季小学期,任何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包括任课教师、后勤、行***、***书馆等。这样实施的目的是吸取部分高校的经验,因为在某些高校里,小学期里后勤跟不上,***书馆、行***等基本上不上班,引发许多矛盾。但是,当三学期下所有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后,很多没有课时的教职工既不上课,也没有其他任务,在整个夏季小学期处于闲的状态,这样实际上是在浪费教学资源。
3、教师对三学期制的不适应
教师在三学期制中,教师工资待遇等一切不变,但实际上一年要比两学期制多上两个星期的课。对于夏季小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三个学期制下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放假时间减少了,这样会减少了教师的科研时间以及个人生活的时间,会给教师造成一定压力。且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这样两个学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期,不但没有将原来两学期制时间过长的弊端去除,反而加长了学期时间,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疲劳感和不适应。
4、学生管理问题
在三学期制下,对学生的管理上会比两学期更加困难。学生对三学期中的夏季小学期普遍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学期,这个学期只要去听听讲座,上一上实践课就可以了,考试或考察都很容易。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同时,学生逃课缺课严重。另外,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晚上不归寝的情况也比两学期严重,很多学生夜不归宿。更有甚者,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有些年级的学生在夏季小学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竟然没课,学生天天窝在宿舍玩游戏上网,晚上出去逛街等。这些都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和不少困难。
二、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带来的教学负面效果
1、课程量不够引发的问题
由于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比较仓促,统筹和规划不够,夏季小学期制开设的课程量不充足。由于课程安排不够,许多学生无所事事,天天玩游戏,白天出去逛街,晚上很多学生通宵外出,直至秋季学期开始才认真上课,给教学带来很大负面效果。这个问题是三学期制实施以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诟病,以至于在夏季小学期上到一半左右,教务处下达紧急通知,要求各系将本应该在秋季学期上课的部分课程,提前安排到夏季小学期开课,以补救夏季小学期部分学生无课可上的局面。
2、教师开课问题
夏季小学期涉及到要开新课,到底该开什么课,如何开,实际上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即使经过讨论后决定开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开这门新课用什么教材?教学大纲?课件的制作?如何授课?如何系统的将这门课讲好?这方面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另外,各院系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的通知下,为了完成工作量勉强开课,教材、教案、教学计划皆不完善和成熟。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对新开的课程审核或评估不够,这些新开的选修课基本上由各系讨论制定后立即使用。
另外,由于夏季小学期开的大部分是选修课,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也比两学期要差,课程教学随意性大。
3、考核宽松,学生学习态度差
由于夏季小学期选修课程集中出现在一块,大都不需要考试,或者对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也比较差,这样造成的学习效果较差。而同样一门课程,如果课程设计放在两学期,学生能认真学习,放在三学期,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变差。
4、超长学期造成学习疲劳
对于课程比较满的学生来说,他们其实是比较疲劳的,因为夏季小学期结束后,中间没有休假,立即进入到第三学期。这样第二第三学期实际上是可以看做一个超长学期(19周+4周=23周)。另外,小学期上完课立刻考试,给学生的复习时间并不多,学生必须快学快考,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扎实。
上述是南华大学三学期制实行以来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当然,南华大学已经意识到刚开始实施三学期制后造成的上述弊端,已经着手进行改进和改革。
三、总结
南华大学在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度时,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和缺点实际上在其他大学也出现过,如80年代的北京大学,国内一些相关高校也曾报道过类似情况。[2-4]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只看到三学期的优点,没有意识到三学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准备不充分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造成的。
表面上看,南华大学实施的是三学期制,但夏季小学期跟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基本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就是一个学期,这样它实际上还是两学期制,只不过由原来的20+20周的两学期制变成19+23周的两学期制,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不但没有将学期缩短,反而增加了学期的时间,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困惑和不适,造成一些弊端,严重浪费教学资源。
实际上,国外最初为什么要设立三学期制,是因为两学期制的每个学期太长,实施三学期后,将每个学期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培养时间。针对二学期制的弊端,国内各高校在学期制改革中新设的“小学期”,本意是不错的,但不能机械,不能认为三学期制就一定是好的,不能标新立异,为改革而“改革”。两学期制在中国有长久历史,被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目前运行平稳,两学期制度虽然有一定弊端,但并不意味我们一定要实施三学期制度,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在中国实施三学期制就一定比两学期制要好。是否施行三学期制,各高校应该在考虑到本校师资、教学、软硬件设施及配套措施等各种实际情况下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而不应该盲目跟风,为教育改革而“改革”,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为改革而“改革”,匆促实施的形式上的三学期制,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既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使用率,又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如果要实施三学期制,必须充分调研高校的实际需要,并完善各项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预先将三学期制可能的弊端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两学期制的弊端,将三学期制的优点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敏.美国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2] 赵秀敏.多学期制应当慎行[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1-36.
[3] 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 2008.21.91-93.
[4] 李永东,李智兰.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基于相关问卷调查的对策研究[J].2011.9.172-17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