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论文第1篇
一、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并且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谓系统,即是指任何事物不仅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而且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是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系统,班级是学校这个系统中的基本要素,相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小整体,是子系统。学生又是班级系统里的要素。那么,班主任是否也是班级系统的要素呢?有人认为,班级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编排,班主任是老师,怎么可以跟学生混为一谈。而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看法。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系统里的一要素,而且是重要的要素,是班级管理的管理主体。
班级管理是指处于一定班级中的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协调和组织,以优化地运用有关资源,达到共同目的的过程。管理主体则是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即我们通常说的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具有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权力;有对学生进行***治思想教育的权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的权力;对学生获奖和处分进行初步确定的权力;对学生品行进行评价的权力;对集体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力等。这些明显地表明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管理主体。
管理活动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活动,管理主体通常是由许多个人按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整体,这种担负管理主体功能的整体就是管理主体系统。一个班级的管理主体除了班主任外,还有班干、小组长、学科代表等,这些构成了班级管理主体系统。
管理客体就是指进入了管理主体活动领域,并能接受管理主体协调和组织作用,以人为中心的客观对象系统。管理客体系统主要指人、财、物,其中人是最主要的。班级管理客体系统即指学生、班级的财产、班级的物产。
班级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构成了班级管理系统实体结构的两极,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管理系统及其矛盾运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首先,在班级管理系统中,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和客体不能混淆,主体即为主体,客体即为客体,主体行驶管理的权力,客体处于被管的、可管的位置。如果这点不明确,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
其次,在班级管理系统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再次,在班级管理系统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在管理活动中各依一定的条件,使自己的地位向其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主要表现有:一是角色的转化,这是由其行为的变化而引起的,二是自身的转化,这是由其自我意识的变化而引起的。
关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角色的转化。例如,班级里的一名学生,如果他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他也就由管理客体转化为管理主体;如果他不再担任班干,那么也就由管理主体转化为管理客体。又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系统中是管理主体,而如果在班级的某次活动中,他被编入一个小组作为一名成员参加某项活动,听从活动组织者的指挥,这时,他就转化为管理客体。
关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自我转化。人本身就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体。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为了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将自己作为认识、评价和改造的对象,即将自身作为管理客体,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这就由主体转化为客体;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在接受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主动、积极的思考后,自主、自愿、自觉的做出选择,付诸行动,成为管理活动中的主体。
认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自我转化非常重要。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就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性,成为创造性活动的主宰者,从而促进由“他管”向“自管”飞跃。
二、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它表现为:第一,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外来作用的是其中哪个部分。第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也就是说,系统不是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
系统论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从班级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其中主要有:
第一、从人的方面把握整体性。一方面,要改变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老师管学生,学生被老师管的陈旧的观念和看法。正如前面我们所讲的,在班级管理系统处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人,都是系统中的一要素,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与班级的同学,为了共同的目标,要有同舟共济的气概,要有“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意识和观念。这就是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就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把他们割裂开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如果班主任把自己和班级分离,就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事实上,在实践中,有些班主任觉得工作难做,难开展,工作成效不高,我认为,这与他们是否把自己融入班集体里,把班级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真正看成班级的一员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把握好班级管理系统的全体。就好比一个成衣厂,如果在生产中哪个环节或哪个工人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虽然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二件衣服或一些衣服不合格,但是它会直接的影响到这个工厂的产品的品牌和信誉。同样的,在班集体里,有时只是个别人的问题,但它同样会影响到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管理系统是由与之相关的各要素(成员)构成的,把握好班级系统的整体性,就要面向全体,全体人员共同发展了,班级管理才可谓成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第二、从内容方面把握整体性。班级管理内容繁多,涉及的面也很广,如果我们不从整体上去把握,那么,对班级管理就会认识不清,在行动上就会出现“一手硬,一手软”,工作就会杂乱无章。想起什么就做什么,没想起来就拉倒;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不感兴趣就不做,哪时想起哪时做等等,这样的班级管理必然是一团糟。
要把握班级管理内容的整体性,就必须认真学习***的教育方针,学习上级***门及学校对班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班级管理所应该要做的工作。管理主体——班主任、班干、小组长等,要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客体——学生,也要了解《学生手册》、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全部。另外,充分发挥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整体性的内容分解,使之系列化,这样,即易于整体把握,又易于实施。就拿中等师范学校班级管理来讲,可分解为德育工作、智育工作、文体工作、常规工作等等,德育工作又可以分为如下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理想、人生观教育系列、艰苦朴素和劳动精神教育系列、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文明礼貌教育系列等等。每一系列又赋予其相应的内容,这样,工作起来就不会丢三拉四,东一榔头西一棒,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目标方面把握整体性。班级管理必须要有管理的目标,这样才有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那种在管理工作中,顺其自然的态度是绝对不可取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总的是要依据***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大原则,而具体的要根据不同的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而定。如中等师范学校,就是要培养新型的合格的小学教师,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就要明确这样的管理总目标。围绕总目标,在每个学年,甚至每个学期再制定出相应的可以实现的子目标,在子目标下,在不同的方面,又可以制定出次子目标等等。不管是子目标,次子目标,都要服从总目标,要把次子目标、子目标的实现当成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一步。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得出色,就要善于“谋势”。
三、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有序性
系统观的有序性特征指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的特征。每一系统都由若干作为要素的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又由一定数量的更低层次的系统或要素组成。在这种层次等级式的结构中,系统中的全部因素都保持其特定的位置和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这样就使系统保持其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内部活动的方向性、顺序性。
要使班级管理有序的进行,就必须:
第一、分清工作的主次、轻重、缓急、先后,做到有条有理,有利有节,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丢了西瓜拣芝麻”。学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相应的班级管理就要围绕这个工作重点来开展。比如,学校把每年的十月份定为贯彻落实学生行为规范活动月,那么班级管理工作在这个月里就要以“讲文明、讲礼貌、讲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到了期末,要以“全力以赴、迎接期考、争取优异成绩”为工作的当务之急,其他的活动和比赛就放一放。为了使工作重点更为突出,我们可以把一个学期划为三段,即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也可以自编为5个月,这样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就更加有序、有针对性。
第二、要分清日常工作和临时工作。日常工作是指那些经常要做的工作,比如: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清洁卫生检查等等。临时工作是指那些非固定要做的工作,往往是带有阶段的性质,比如: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学校、年级等开展的文体比赛等。对于日常工作我们用心抓,对于临时工作我们要重点抓。用日常工作来推动临时工作的开展,用临时工作来促进日常工作的发展。
第三、要建立管理网络,使工作顺利开展,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传统的、众多的班级管理网络是每个班选出几个同学担任班干,班干作为班主任助手,起着布置、组织、执行工作和反馈信息的作用。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谓千姿百态,比如,江苏省如东县拼茶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的“三全管理”班级工作模式,北京市19中学任小艾老师在班级工作中提出的“联系传递法,能力培养法,协调配合法和比较激励法”等。班级管理网络的设置和正常运行,使得班级管理更加系统化,更加有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科学。不管是对日常工作,还是临时工作,或是紧急任务,都可以稳而不乱。可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四、把握好班级管理的优化趋向性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性是系统观的又一特性。它是指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结合要趋向于强化整体的功能。
我们知道,当若干要素结合成为一个系统时,它们的功能也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可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当然也有可能小于。要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就必须使要素的结合总是朝着优化的方向调整。系统观的优化趋向性给我们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那就是:优化各要素的结合,促进整体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以达到强化整体为目的,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优化组合。
班级管理论文第2篇
班主任要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不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就不会全面地了解学生。因此,首先不论上课或下课,都要经常走进他们的宿舍、教室、实习车间,多与他们接触,勤与他们交流,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及思想动向,对于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或不文明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教育。其次要多思考,学生之间交往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出现,班主任都要认真全面地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到适合的方法来解决,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再次要多与家长联系,勤与家长交流,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征求家长需要老师改进的地方、需要学校改进的地方,让家长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往往这个效果是最好的,因为他们会及时反馈给学生,间接地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学校和老师的形象)。第四要勤动手,班主任要经常查看学生的作业,帮他们讲解疑难问题,尤其在实习教学中,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例如做一些工艺品,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后,勤谈心、多与学生感情交流,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的目的,并加强品德教育,使其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时刻让学生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与他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就业,倾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二、做好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为了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只害怕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批评教育不容易接受,更有甚者还会当众顶撞老师,因此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班主任的协调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班主任要想在任课老师和学生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首先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虚心听取他们对班级学生情况的反映,采纳意见和建议,使任课老师能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要深刻地认识到在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中,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更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宽严适度,尽量一致。任课老师如果遇到学生棘手问题应避免正面冲突,应及时交予班主任处理。其次,班主任要时刻在学生中维护老师的形象,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积极评价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正确引导学生尊重任课老师的劳动成果,全面展现任课老师对班级的贡献。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任课老师深入其中,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焕发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敬之情。最后,班主任还要经常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老师的工作,以感恩的心态去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齐抓共管,效果会非常好。
三、善于引例,引起共鸣
班级管理论文第3篇
我带的低年级有很多孩子都是偏远农村的,有的家庭太偏远只能住校,有的要坐校车,每天颠簸几十里的山路,早五点左右要起床,晚上到家也黑天了。这些小天使让人心疼,我只能在生活中给她们更多的关爱。我的抽屉里总是准备点饼干,小点心,哪个孩子早上特殊原因没有吃上饭我就让她先吃一点,小手脏了,饭前让她们洗一下,不离不弃,在各方面督促他们养成好习惯。不知不觉中三个月过去了,换来的孩子们天使般真诚的心。例如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发现课堂上有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回答问题,平时也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但课下从不和同学一起做游戏。经过了解得知孩子缺少母亲的疼爱,一直由奶奶抚养。了解情况后,我和家长取得联系,并对她耐心地引导,使其逐渐融入集体中。让她体会到了集体凝聚着团结的力量,促使她性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这以后,我对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孩子更加留心了,除了教会孩子知识,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培养良好的班风,树立向上的学风,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成了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从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开始。“明天要对那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再耐心些,多给些鼓励了。”我常常在睡前反思怎样让这些特殊的小天使们迎头赶上。对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更是不放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恪守的原则。当自己的学生犯了错,我会给他们一个自己改错的空间,如果要“惩罚”,也要做到罚之有度,罚之有方、罚之有理、罚之有情。我们每位教师要善待、尊重、关爱每一个孩子,我深深地明白了教育就是爱。
二、以身作则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低年级的学生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因此身教胜于言传。要想管理好班级,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处处带头起到榜样的目的。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我就先做到。学生们也鲜有迟到早退的。中午时间我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的自然情况,不脱离学生,利用班会时间教育学生知道怎样爱护班级,关心集体。利于队会时间开展爱国教育树立榜样,让学生争做优秀少先队员为班级体争光;开展读书汇报会,比比谁读的课外书多,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开展学习习惯评比大赛,看谁这一段时间学习上进、听课专心、作业认真,、写字规范等;被评出的学生上光荣榜,以榜样为引领,集体争先上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守纪等良好习惯。班主任明白如何才能尽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能力给学生最好的证明,最好的教育。首先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文化业务水平传给他们优秀的智慧。在悉心关爱学生,潜心教学的同时,我进修函授班,取得了毕业证,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有时学习到精彩之处我会及时将好的理念方法记录在笔记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运用反思,改进,对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用科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在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时,我总是满腔热情积极参加并出色地完成。在以自我为榜样的带动下,学生们学习做事的热情更高了,习惯也越来越好,一切都良性发展着。
三、互相关心,共同分享
一个好的班集体,学生与老师要学会互相关心,相互体贴,同学与同学之间更要学会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共同分享。例如:我班王肖同学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七十多岁的奶奶生病了,这下可难坏了一个八岁的孩子,一边上学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中队长知道了,和同学们商量,由附近的孙诗博家长白天去照看奶奶打针,孩子才没有耽误上课。班级里的同学也向王肖伸出一双双援助之手,从不乱花钱的王肖得到大家的帮助,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友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上述这些外,管理好班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我总是主张教育一个学生,先要教会他如何做人,然后再谈到学习知识。
班级管理论文第4篇
美观大方的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学生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中,将对班级的热爱和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融入美化班级的活动中。1、良好的班训。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班级的奋斗目标,如:做最好的自己。2、绿化角。种上一两盆绿意盎然的植物,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养护花草的过程中,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环境。3、黑板报。黑板报是班级文化的展示台,主题鲜明、书写工整、***文并茂的板报总是最能吸引同学的眼球,能发挥最大的宣传作用。4、专栏。支部生活、学习园地、科普角等专栏展示了同学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传递了专业文化,宣传了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环保科技等知识,是班级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制度文化所具有的严肃性、强制性、固定性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制度文化建设,就是将“民主”与“法治”引入班级管理。1、制定班级公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魏书生老师认为:“制度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班规制定时,先分组讨论,鼓励每一个同学积极参加班规制定,再广泛采纳班级同学的合理化建议,最后提炼出涵盖团员活动、住宿生活、课间操活动、考勤制度、值日卫生、个人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与要求,晚自习秩序、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大家共同认可的班规,制作成公约树贴在墙上,从而在班级学习生活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2、制定班干部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必严”。班干部管理班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统一领导”是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班长负责班级的总体工作,团支书总管班级团员活动,下设学习、考勤、纪律、卫生、宣传等干部,分管班级的各项工作,每位班干部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在各司其职外相互配合落实各项工作的完成。3、建立操行评定的量化管理,让班级管理“违法自纠”。德育操行评定量化管理制度是学生行为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自我调节的坐标,学生每周对照操行评定标准评价自己的一周表现,通过操行评定的加分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通过扣分项目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遵守校纪校规。当每位学生的行为通过每周反复的调整之后,按照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时,这种个人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集体的习惯而逐步升华为一种班级特有的制度文化。
(三)班级的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中的行为文化是学生因制度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它存在于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方方面面。1、整洁干净的卫生文化:整洁的教室让人心情舒畅、身心健康,结合学校的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课程与每天的卫生值日,学生一方面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体会劳动的辛苦,提高全班同学的环保与文明意识。2、和谐协助的宿舍文化:同宿舍的同学向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生活,学会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形成独特的和谐协助的宿舍文化,这种共同生活所形成的文化影响着每个宿舍成员的生活态度、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3、坦诚相待的尊师文化:在班级提倡学生尊敬老师,提倡师生之间以信任为纽带,在坦诚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4、激情四射的班会文化: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节气、纪念日、社会热点议题或是突发事件等确定主题,分组轮流上台组织班会,每周都有一个主题,形式不拘,学生乐于参加乐于讨论,并在班会活动中学会关注社会、明辨是非、抒感。5、诚实守信的考试文化:诚实守信是每个学生必须坚守的道德准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考试时,没有诚信的聪明就是欺骗与狡诈,所以在班级弘扬“诚实做人,诚信考试”是非常必要的。
(四)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论文第5篇
信息化班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建立班级论坛
随着电脑与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电脑与聊天工具的应用,所以班级论坛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当下也有不少软件与网站都具有针对同班学生之间交流的功能,应用最多的应该是腾讯的QQ群功能,飞信、人人网等等。这些软件与网站的功能也在逐渐多样化,使得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形式与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十分畅通,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同时各种消息的传递也变得及时,以往班级信息的传递一般要通过班主任-班干部-寝室长-同学几层传递,每一层传递都会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在班级论坛里消息可以快速的公布,资源可以共享,这。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班上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特征,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需要面对面,所以有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网络的平台与老师进行沟通。
2、建立班级管理信息系统
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价、、毕业生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本文讨论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可以由班主任担任系统管理员,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从网络浏览器登录查看相关信息。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手动工作量,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下面对班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简要介绍。
(1)学籍管理。学籍管理主要记录学生的注册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个模块还应该包含贫困生数据、与学生的获奖情况。班主任通过这一模块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便及时给予资助和奖励。
(2)成绩管理。主要记录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情况,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计算机考试、四六级考试等成绩,系统这一模块可以给学生每学期成绩排名,统计学生各种等级考试通过率,班主任通过这一功能可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时找出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有针对的进行谈话沟通。这一模块可以与教学管理系统联网,共享成绩信息。
(3)教学评价。这一功能主要用于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班主任在搜集到这些数据后可以及时通过教学班向任课老师反馈,从而提高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
(4)毕业生管理。这一模块可记录进入毕业班的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论文选题,论文进度等信息。
二、意义
信息技术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使各种信息都数据化,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减少了班级管理者的手工工作量;突破了以往班级管理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种信息、资源都在第一时间可以共享;网络的虚拟环境可以使很多同学们不再有各种顾忌,可以更主动的跟班主任及时交流,班主任也可以更多的了解班上的动态,更有效的应对各种情况。
三、结语
班级管理论文第6篇
(一)发扬民主精神
班会放手让学生策划,由班干部主持,学生民主商议班内事务,班主任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对班会做总结发言,点评优缺点。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出适合本校、本班特点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不断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学生,尽可能减少随意性,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功能,使学生养成民主观念。
(三)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作用。基于此,我们的做法有:建立***书角,用积极健康的读物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鼓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培养学生形成竞争观念。提出“人有自信心,难事都变易”,利用学生各种闪光点激励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形成阳光自信的人生态度。提出“文明礼仪养大德,自主学习成大器”,每期进行文明礼仪演讲活动,日常抓好文明礼仪监督、检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以“知恩、感恩”为主题,进行换位思考主题班会,让学生站在社会、学校、父母、教师、同学,乃至于学校餐厅的不同角度,理解对方,知恩、感恩,树立正确的公民心态。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博客、QQ群空间开通,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理解和沟通,树立了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按照班规销售收集起来的饮料瓶、废旧作业本等,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班长负责书写不同于上交学校的《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长、发展的点滴过程,给学生美好的回忆,树立珍爱友谊的思想情感。三年下来,《班级日志》成了班级丰富的生活学习缩影。比如,毕业时,住校生提出的押金问题在数额上产生了争议,最后,从《班级日志》中找到了证据,化解了矛盾。班务栏设置“风采录”“温馨提示”等板块,展示学生特长、获奖、文明风采;给学生友好温馨提示,养成良好习惯。每月进行手抄小报展览,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审美情趣。班主任自己书写班级管理工作日记,示范、鼓励学生也坚持写成长日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同时,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日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进行教育。为了锻炼学生的胆识,提高交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每天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班级文化建设看似不起眼,却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方面面都在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鼓舞着这些学困生的信心。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鉴于以上的教育实践活动,我的感受是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确实在民办高中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引导、提高的作用。
(二)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作用
班级文化把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某些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塑造现代公民素质的作用。
(三)凝心聚力的作用
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量。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价值取向、心理意识、文化习性的体现,由此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成员的个人发展与班级的群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了集体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班级文化建设又对学校文化大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外部形象,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班级的这种良好外部形象反过来又会增强班级成员的自豪,正如我班口号“我为我班,骄傲自豪”。
(四)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有效地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成为班级成员自我激励的力量之源。通过不断的文化影响,班级中学生的责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每年五月份的校园艺术节,我班场地干干净净;植树结束后,学生自觉地将食品袋整理放到垃圾点,等等。学生行为已经成为自觉的责任习惯。
(五)引导作用
班级管理论文第7篇
(一)提出特色班级管理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其次,要有全面的人才观,清楚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还要有科学的质量观,明确分数不等于质量。权衡一个学校的标准,不能只看分数或“升学率”,还要看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落实这种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学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教育;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掘学生的发展动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校发展首先理念要先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本校提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中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崇学、砺志、有为”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依法治校,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立好志、读好书、做好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在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三中人肩负起“爱我三中、校兴我荣”的使命。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切实地履行了人民教师的职责。《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是学生学习、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班集体是由不同家庭和社区(村镇)文化背景,不同个性品质,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结合而成的文化生态群体,是学生心灵碰撞最直接、最微妙的场所。寻求班级的发展,提升精神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养,要求我们要重视班级特色建设,以良好的特色文化氛围感染学生,提升学生集体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推动班级凝聚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及班级竞争力,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特色班级及其重要意义
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所谓特色班级,即品牌班级,是各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含科任)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特长等因素,持之以恒地开展的有独特教育风格的班级特色活动。特色班级应有自己的班风、学风、班歌、班口号、班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精神面貌等。要形成特色,简单一点讲就是持之以恒的做某件事,主题明确,坚持并使之积淀,良好的积淀就会形成班级特色。特色班级是有独特的班级氛围、教育风格,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他班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班级。一个班级的发展,就是学生的发展。鉴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倡议开展“班班创特色,班班有特色,特色之花齐放”的创建特色班级的活动。在创建特色的班集体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实验内容特色化架构下的班级管理,重点实验研究以下内容
1.探讨推进“生本管理”的新模式。即“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这样的预设模式,符合成长发展的阶段需要,创设了特色化架构的德育体系,本源的理论框架。行为习惯养成,学习成绩的评判及考量,应当重设原初的具体指标,把同学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特性的思考精神,主动接纳知识这样的心态,都涵盖进拟定的考量指标中,不单纯注重分数。探讨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增强班集体荣誉感。
2.探讨如何注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特有的文化建设,当成切入点。从平常的课室布置、班级口号、誓词、班级精神等方面,依循育人为本这一总指引,建构班级的新颖文化。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
3.探讨如何注重挖掘学生潜能。结合学生成长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内心情感,发现学生特有的潜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热情,激励和赏识学生,协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
4.探讨如何转变育人理念。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摒弃传统育人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核心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测量法,问卷等方法。通过两年的研究,进行多次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校本教材和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个案或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四、研究过程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建特色班级动员大会,对课题组成员及全校班主任进行新课程德育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
2.各班成立创建特色班级机构并研究确定特色班级主题,制定方案。选择班级特色主题。根据学生的特点,班级优势与不足,班主任的优势等,结合班级发展的需要,讨论、确定本班特色(如礼仪示范班、纪律示范班、教室规范、美化示范班、课间操示范班、早到先读示范班、节能示范班、清洁卫生示范班、值周示范班、着装、发饰示范班、安全规范示范班等等),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
3.形成班级创建方案,填写特色班级申报表。
4.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班创建特色方案进行审评。
5.各班级按方案开始创建活动。如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要求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健全班级特色活动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调研。
6.学期末进行特色班级评估验收,总结并表彰挂牌。评估验收主要依据学生是否知晓并愿意积极参与;创建目标是否实现(根据创建申报时提出的量化目标进行考核);创建特色活动的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如文字资料、相关照片、海报等;学生对本班特色的认可度,并能得到兄弟班级及任课教师的认可,对兄弟班级能起到一定的辐射、影响、示范作用。
7.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五、班级管理的凸显成效
本研究在新丰县第三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六个班中进行,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三个班。以特色班级管理模式为自变量,以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班级体建设水平为因变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特色班级管理的对比实验。班级特色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班的学生动机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对照班有显著提高;有效的提高班集体建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班;成功的班级特色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能够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益。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凸显成效,在“礼”、“静”、“净”、“序”等多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同学的班级荣誉感,有很大提升,测试的成绩明显提高。经由师生努力,校风及学风有了明显进步,校容及校貌也有明晰的变化,家长及社会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德育考核的优良率,高达95%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流失率被管控在1%以下。实验班的同学参与韶关市年度的“英东杯”竞赛、作文比赛和书画比赛,成绩优秀。学校中考成绩进一步得到提升(实验班罗琳山同学获取了韶关市2013年中考状元)。2014年中考,更是硕果累累,全面飘红。新丰县中考总分状元和第二名及第三名均出自本校。九年级三个实验班有20多名学生荣登县单科状元榜。县总分前10名我校有6人,县总分前20名我校有16人,县总分前30名我校有19人,县总分前50名我校有29人,县总分前100名我校有45人,县总分前200名我校有84人,县总分前500名我校有210人,县总分前1000名我校有371人。考上新丰一中突破500人,成为全县输送最多高中生源的学校,赢得广大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中考团体第一名、中考优胜学校、中小学学校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韶关市安全文明校园、韶关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如今,学校正向有秩序的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的良好氛围迈进。通过实行特色班级管理模式,学生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带来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探索提高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也造就一批能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教育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艺术水平。通过班级文化的构建,更加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品位。
六、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初色班级管理有显著效果,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希望更多的初中班主任可以把特色班级管理当作一种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进一步改进优化。结论一:班级管理应突出体现“生本管理”的特色。该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潜力,转变育人理念,具有成效性的新颖模式。“生本管理”的新颖模式,摸索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了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搭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增强了班集体荣誉感。结论二:班级管理应加强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注重班级独有的文化建构,用具有特点的班级文化,激发同学热情,让同学体悟出主人翁的地位。班级文化特有的建设,应渗透到多个环节。例如:让同学创设新颖方案,变更现有的教室布置,增添特色明晰的板报专栏,折射出平日的生活状态。可以让同学自主探究,拟定代表班级特色的、带有吸引力的口号,以便展示出班级的最佳风貌。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建构最佳的文化氛围,让同学觉得班级就像自己的家庭。结论三:班级管理应突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生为本”,侧重赋予同学应有的主体地位。初中时段中的各科目学习,都要凸显学生这一主置。特色明晰的班级管理,还要变更惯用的评价指标。创设的素质评判指标,应包含多重的层级,而不只包含单一化的成绩。平日的课堂环节,应把自主特性的探究、学习组的协同合作,设定成侧重的部分。注重对同学的奖励,以便调动学习热情。结论四:班级管理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初中的教育中,应能彰显出同学的独特性,促进全面发展,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要深入挖掘班内的学生潜能,注意辨识个体差别。班级包含着不同背景的学生,来自不同村镇,不同家庭。这种差异特性的背景,造就了差异架构下的个体素养、多层级的爱好及兴趣。不同性格的同学,来到同一班级,难免凸显性格碰撞,班主任应培育同学的协作意识,在协同及合作中,挖掘潜力,形成最佳的个人素质。传统情形下的育人理念,侧重交给同学一致的知识,以便提升应试水准。应当变更这种认知,转变偏旧的育人理念,接纳多样化架构下的差异,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总之,只有不断创新转变育人理论,摸索一条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才能提升班级的整体实力。树立正确的舆论,指引同学朝向正确的方向,锻炼自我,融入班级的集体。教师应耐心协助同学,化解平日遇到的生活疑难、学习之中的困境,有助于增添凝聚力,也增添了班级活力。
七、现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特有的“叛逆期”和“转型期”,为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有的同学家庭特殊,家庭教育不能到位。教师工资待遇仍旧偏低,不能激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热情。如何理智思考当前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年龄特点,破解学校德育瓶颈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二)摸索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