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歌曲篇1
【摘要】在音乐领域中,爱情歌曲一直是词曲作者和歌者不断颂扬、探索的主题。古今中外,不论是曲折悲伤还是甜蜜欢喜的爱情故事,都会让我们从中领略到美感。本文通过实例,让我们从中得到丰富的审美体验,继而给人以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
【关键词】爱情歌曲美感审美体验
在历史的发展中,爱情一直是各种艺术所颂扬的永不枯竭的主题,因为在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人生旅途中,一份纯真健康的爱情,不仅赋予人生更加美好的意义,而且还有着不可否认的美学价值,所以爱情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为艺人手中创作和表演的主题。音乐可以占据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的一面,那么充满曲折、富有极强感染力的爱情歌曲,就更加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谱写出无数令人难忘的乐章,唱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动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其中涉及爱情题材的歌曲也是数不胜数。纵观我国形形的爱情歌曲,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个阶层的爱情观,而且都以积极的审美情趣表达情感,给听众以美得享受。古人表达爱情的方式是含蓄委婉的,恋爱中的女子更为如此。
但进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许多爱情中的男女也力求得到自己的爱情,但在封建礼教的压榨下,结果是让人悲恸的。最为典型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主题曲《枉凝眉》,就深切的让我们领略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只能是“枉自嗟呀”、“空劳牵挂”,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然整个音乐的基调是“满腔惆怅,无限感慨”,但惆怅哀怨中让我们触摸到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结局是可悲的,但在压迫和束缚中走过来的爱情是真挚的。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样的爱情悲剧,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可悲,坚定了人们废除它的信心,加速了它的解体。从这方面来看,它的存在价值是什么都不可比拟的。正因为有无数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爱情作品存在,才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社会,不断反思,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这首爱情歌曲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不敢表达的爱情歌曲,还是以悲剧告终的爱情歌曲,比起它社会存在价值的美,其它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只有它的存在,才会让社会不断进步,爱情歌曲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会避免类似爱情悲剧的重演。
爱情歌曲篇2
1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简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作为十九世纪中后期德国及世界极具影响力,具有特殊代表性风格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声乐作品,其中艺术歌曲以其独具古典与浪漫因素紧密结合的风格与魅力,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也使得勃拉姆斯成为德国乃至世界艺术歌曲历史上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曲调独特,感情含蓄、深刻,既具有德国诗人的庄重细腻,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在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形式的同时,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作品那深沉的意境,蕴涵丰富内心情感色彩的风格,对音乐及世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在内容上将诗词的内容、语言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达到诗中有歌,歌中有诗的境界,着力表现歌曲中人物的个性,强调心理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具有与众不同的戏剧性。同时把对位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在歌曲和钢琴伴奏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使得勃拉姆斯的声乐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亲切的人文情怀著称于世。
2 歌曲的创作背景
1853年9月,二十岁的勃拉姆斯因艺术创作理念的差异,冒犯了当时的音乐界之王――李斯特,因而倍感失意。随后,勃拉姆斯受其母亲的鼓励,经由约阿希姆引荐,初次拜访欧洲的乐坛巨匠――罗伯特•舒曼。初次见面,勃拉姆斯便根据莱尼克(R.Reinick)的诗作即兴创作了艺术歌曲《Liebestreu――爱情的忠实》。该作品具有深刻的情理性、艺术性和戏剧性,被后世认为是一首富有个性的佳作。舒曼被勃拉姆斯的音乐天赋深深触动,随即在次月的《音乐时报》[1]发表文章《新的道路》,极力推荐“这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并一次又一次地把勃拉姆斯引荐给当时最优秀的音乐界人士。
3 歌词内容简介
这首歌曲共有三段歌词,以母女两人之间的对话方式展开。歌词主要表达了母亲劝说女儿抛弃痛苦,远离烦恼,女儿则坚持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永不变心。每段歌词皆有母亲的劝说开始,歌词第一段母亲劝道:“女儿,女儿,把你的痛苦,沉到深深的海底”。女儿答道:“那石头能沉到海底,我的痛苦却总在心里”。第二段母亲劝道:“女儿,女儿,把你心中的爱,就此永远地摆脱吧”!女儿答道:“花枝折断了,花朵就凋谢,失去的爱却难以忘怀”。最后一段中母亲继续劝说:“忠实,忠实,只是一句空话,一阵风就能吹掉”。女儿继续坚持道:“妈妈呀,那岩石会碎裂,但我的爱情永不改变,爱情永不改变”!歌词表达了少女对待爱情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坚定信念。
4 歌曲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特征
表2.1.1
诗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结构
转调乐段
同前
转调乐段
尾奏
乐句
前乐句
后乐句
同前
前乐句
后乐句
音乐素材
a
b
同前
a
b1
a1
小节数
1-5
5-10
11-20
21-25
26-33
33-35
调性
降e
降G降C
同前
降E
降G降e
降e
这首歌曲的结构为三句式的乐段,歌曲由上半句相同的三个乐段构成,全曲采用三节音乐基本相同的分节歌形式,共35小节,非常精炼,结构为:A、A、A1。小节安排具体如下:A部分包括第1―10小节; A部分包括第11―20小节;A1部分包括第21―35小节。
这首乐曲前两节的结构,每节均由两个前后不同的乐句构成,这是由于歌词内容中母女对话的特点决定的。第一节与第二节的结构如下:前乐句a(4小节)+后乐句b(4小节)。第三节的结构另有特点,它的前乐句与前两节的前乐句相同,仍为a(4小节)结构,而第三节的后乐句在采用原来a的乐思动机基础上,加以变换调性(变为降E大调),歌唱声部节奏、时值加长,逐步下行结束于主音。将后乐句扩充延伸了四小节,结束第三节。然后接有两小节的尾奏,低音再现主题音调。
这首歌曲虽然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忠诚之心,但背景则是爱情所伴随的痛苦。因此该曲主调以降e小调作为调性的主要色彩背景。当女儿表达她忠诚的爱情时,乐曲先后使用了降G大调、降C大调、降E大调等大调和声色彩,使得调性色彩、功能产生对比效果,以此变现女儿对爱情的执着忠实。最后重归主调,保持调性统一。
歌曲的艺术特征方面,勃拉姆斯为该曲创造了一个贯穿始终、沉着中饱含激动、富于戏剧性的音乐背景。全曲连绵不断的三连音、和声性节奏音型烘托出歌曲的音响色彩特点。
5 演唱技术处理
这是勃拉姆斯的第一首艺术歌曲[2],虽篇幅短小,结构精炼,但想要演唱的完美却不容易,因为德奥艺术歌曲不同于戏剧性强的歌剧,它对声音的表现力和音色变化能力要求较高,演唱时要求根据这首歌曲的艺术特征,注意歌词中母女二人不同的心理和情绪、立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尊重勃拉姆斯在歌曲旋律音调等方面创作的变化。
演唱母亲焦虑、激动的音乐形象时,声音运用应明确母亲这个人物的年龄、身份,立场,突出表现母亲用心良苦地劝说女儿远离爱情痛苦的深沉语气。而当乐曲进入另一个人物形象女儿时,勃拉姆斯移高了伴奏音区,声乐旋律提高至中声区重复,和声变为大调性、因此演唱者应表现出柔情中带有坚定的语气,回应母亲的劝说,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歌曲的高潮部分在第三节的后乐句,勃拉姆斯改变了之前如梦般的旋律,而是以女儿富于激情的音调在降E大调上呈现、发展,向上推进,并在“忠实”(Treue)一词上达到全曲的最高潮,因此演唱者的情绪在此处应得以充分宣泄,毫无保留的表现出女儿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高潮之后的尾声部分,在伴奏的过渡引导下,结束于女儿坚定、平缓的的歌声里,演唱者要保持这种坚定的语气,直至歌曲结束。
注释:
爱情歌曲篇3
一、唐诗中关于爱情的概念隐喻
(一)“爱情是流水”流水是流动的,流不尽的,代表情绪的绵延不可断,爱情里的思念、恨意、爱意都可以像流水般无法停息,且流水有深浅之分,爱情也是,唐诗里就有很多这样的隐喻表达,如: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郎愁。(刘禹锡《竹枝词》)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思悠悠,恨悠悠。(白居易《长相思》)尽管这些隐喻的表达都不尽相同,他们却都源自于“爱情是流水”这一概念隐喻。元稹在《离思》中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人把自己经历过的爱情隐喻成海水,海水当然比一般的河水江水更深,曾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就不会被其他的水所吸引,曾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就不会随便移情别恋。
(二)“爱情是动物”在唐诗中,也有大量作品以“动物”作为“爱情”的源域,或表达艳羡,或表达忠贞,抑或是表达愁绪。双宿双飞的动物代表着让人羡慕的、得以相守的爱情,形单影只的动物代表爱情的孤独。动物的辛勤劳作、至死方休,象征爱情的忠贞。如下面的诗句: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李白《双燕离》)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李白《乌夜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在《乌夜啼》中,李白把爱情隐喻成乌鸦,乌鸦的叫声往往能够勾起人的愁绪,尤其是对一位深闺盼夫归的女子,夕曛暗淡,返照城?,这时成群的乌鸦在天际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更映衬了思妇孤独,悲愁难解。
(三)“爱情是植物”在唐诗中,爱情也可以是植物,美丽的植物就像迷人的爱恋对象,某些植物种子坚硬的特征也可代表爱情的忠贞,比如: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在王维的《相思》中,红豆被用来指代爱情。因为红豆边缘内侧有一条心型纹路,如“心心相印”,其种子坚硬,经久不腐烂,意为忠贞,且生于南国的红豆带有黑点,被称为是“情人的眼泪”,意指相思之苦。在唐朝,写诗是文人们抒发心志,表达情感最常用的一种手法,故诗作多产,大量的隐喻可在诗作中找到,而到了现代,除了写作,流行歌曲以其旋律的朗朗上口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成为现代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流行歌曲中关于的爱情的概念隐喻
流行歌曲中的许多歌词来源于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理感受,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蕴含了丰富的隐喻现象,其中爱情是歌词作者最常描写的对象。但由于其抽象性,也经常被隐喻化,主要分为:
(一)“爱情是旅程”一段旅程有起点,有转折点,有终点,旅行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旅行的这些特点都可以映射到“爱情”这一目标域上。爱情的开始是两个人相逢,爱情的结果可以是幸福也可以是结束,若是结束就是旅程的分岔口,而爱情持续时间就是路的长短。以旅程作为爱情的源域的歌词有很多,比如: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王菲《流年》)每次当爱从心痛启程,我明白等待背后是伤痕。(张韶涵《爱情旅程》)爱情就是一次长途,要去的地方名字叫做幸福。(庞龙《爱情旅途》)爱情不停站,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陈奕迅《爱情转移》)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梁静茹《可惜不是你》)在梁静茹《可惜不是你》的歌词“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这句歌词中,就爱情被隐喻成旅程,两个人相恋就是一起走过一段旅途,分手就是走失在分叉口。
(二)“爱情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包括太阳、月亮、风、雨、雷、电、雪、云、火等在自然中形成的现象。自然现象与爱情之间存在许多共性,风代表爱情无法抗拒的力量,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爱情也像火,让恋爱中的人热血沸腾,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人不小心会被灼烧,爱情有时也会让人受伤。而云里都是雨,就像恋爱的人心里心心念念全是爱恋的对象。爱情的缘分有时也像雪一样短暂,只要春天一到来就会消失,但尽管短暂还是会痴痴等待。有很多的歌词都有这样的表达,比如: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周杰伦《龙卷风》)太阳见了我也会躲着我,它也会怕我这把爱情的火。(庾澄庆《热情的沙漠》)云的心里全都是雨,滴滴全都是你。(孟庭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拼出你我的缘分。(范晓萱《雪人》)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周杰,林心如《你是风儿我是沙》)在《你是风儿我是沙》中,风和沙指恋人双方,沙尘会随着风飞舞,恋人之间也会有着微妙的吸引力,不管一方去哪,另一方也会追随。
(三)“爱情是食物”概念隐喻食物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爱情带给人的感受,就像食物的味道,食物的甜代表爱情的美好,苦咸酸代表爱情的痛楚。爱情会变化,就像食物会变质,爱情与食物之间有很大的关联,在很多歌词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如:感动像综合巧克力般多变,但怎么选择都是快乐滋味。(张韶涵《喜欢你没道理》)好好一份爱,怎么会变坏。(刘德华《冰雨》)爱情是苦涩,是最甜蜜的负荷。(韩雪《一个人的抒情歌》)面向海风,咸咸的爱,尝不出还有未来。(周杰伦,梁心颐《珊瑚海》)你的爱就像酸酸的在心田。(魏晨《酸酸甜甜》)在“爱情是苦涩,是最甜蜜的负荷”这句歌词中,将食物映射为爱情,食物的味道既有苦涩又有甜蜜,代表了爱情中的美好与痛苦。
(四)“爱情是植物”概念隐喻植物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呵护,等它生长到最好之后,也会慢慢枯萎,就像爱情的发展过程。植物也像人,作词人特别喜欢把爱恋的姑娘比做花,娇艳美丽,当然美人也会有等不到爱人伤心哭泣的时候。所以植物这一意象既可映射为爱情本身,也可映射为处于爱情中的人。这样的歌词也有很多,如:床单上铺满花瓣,拥抱让它成长,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陈奕迅《爱情转移》)我是花瓶中,哭泣的百合花。(孙悦《哭泣的百合花》)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朴树《生如夏花》)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王菲《红豆》)花开在太阳下,等著情人呀,努力盛开却等不到它。(王心凌《花的嫁纱》)在“床单上铺满花瓣,拥抱让它成长,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这句歌词中,作词者就是用花瓣映射爱情,“拥抱”代表对爱情的呵护,对爱情呵护得好就会让感情成长,而“开到别的土壤”指的是移情别恋。流行歌曲不受文体限制,对长短的要求也不严格,这就使得流行歌曲在现代大量涌现,加之生活的日益丰富,映射爱情的源域也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三、唐诗和当代流行歌曲中关于爱情的概念隐喻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唐诗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概念隐喻,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诗人和作词者都喜欢言物托志,所以在唐诗和流行歌曲中都有大量的“爱情是植物”的概念隐喻,以植物来代表爱情、代表爱人。但总的来说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意象更加丰富,更加突出爱的过程、爱的魔幻性、爱的脆弱性,更加直白地表达在爱情中的感受。唐朝的爱情作品多描写离别仇恨、旷女怨夫,古代的文人要赶考、求官,加之交通不便,笔下的爱情重在表达相爱双方相思之苦,有缠绵悱恻之美。而现代通讯相当发达,相爱双方的相思之苦较少,多是求爱不得,或爱情结束的不甘心。唐诗中的爱情是阴柔的,现代的爱情是热烈的、火一般的,那是源于古代的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被动的,自然没有现代可以自由爱情男女那般的化学反应,而且现代人愿意去直白地表达,无论是爱情中的喜悦,还是愁绪,都愿意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古人则偏向于隐晦。
四、结语
爱情歌曲篇4
[关键词] 电影;文学;艺术;悲剧
悲剧是个美学范畴。从异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凄婉动人的《泰坦尼克号》到情深意暖的《人鬼情未了》。悲剧总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任务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鸿举、震撼、悲哀、同情和憧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和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给人看。”《魂断蓝桥》正是凭借着柔弱女性的那种“花钿委地无人收”“碧玉破碎屑纷纷”的哀婉、凄清之美带给人们的酸楚和揪心,使它超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所赋予的短暂兴奋、安慰和喜悦。它让观众在叹惋和伤痛之余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思考,在追问悲剧根源的同时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人性的可贵。作为一部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正如著名影评人罗远和所言,“《魂断蓝桥》是西方电影在东方获得成功的经典。影片以其缠绵俳恻的悲剧情节、精湛的艺术技艺、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打动着感情细腻的东方人。”片中女主角迎着***车而香消玉殒的生命和男主角“我等着你回来”的深情呼唤早已镌刻为人们记忆中的永恒,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让我们再次走近悲剧的经典,感受生离死别的爱情。欣赏悲剧魅力的营造,体味深层的作品意蕴。
一、寓意匠心。聚散依依、
电影的片名通常以人物、背景、情节、主题、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其主要来源。《魂断蓝桥》始终以滑铁卢桥为焦点,故事从这里开端,在这里结束。影片一开始,即把观众引向滑铁卢桥,以两鬓斑白、终身不娶的罗伊走上桥头的深情回忆为引子展开故事,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和突出罗伊人老情未了的忠贞不渝。影片以滑铁卢大桥为名,不仅能起到点睛的作用,还可以彰显影片的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的感情基调。桥在这里不单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相分和永别的地方,其意蕴深远。一方面,桥是一个古老而常见的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无论是神话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戏曲中的梁山伯、祝英台凭桥问答,还是《白蛇传》中的许仙、白娘子断桥相送,桥是情人幽会之处,是夫妻离别之所,是少女相思之地,桥与爱情和女性有着神秘的关联。其次,提到滑铁卢(Water-100)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历史上声名赫赫、问鼎帝王的拿破仑,这位“天之骄子”正是滑铁卢一役,功败垂成,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终此一生。因而在世人的眼里,滑铁卢成了人生由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影片取名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可谓别具匠心,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伏笔,也是对悲剧命运的一种暗示。《魂断蓝桥》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桥文化意象,以尾生的蓝桥故事喻指炽烈的爱情,仿佛使人置身于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给人以爱情甜蜜的浪漫温馨,而“魂断”二字则峰回路转,凸显萧杀、悲凉之气,显示美好爱情的短暂、易逝,人物命运的多蹇与悲壮,具有夺人心魄的渲染效应。
二、烽火连天。情何以托
战争和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命运,也是文学的重要主题。影片以二战为背景,透过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再现了战争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带给人类的极大灾难,并借此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怀。在战争的硝烟里,一对青年男女在空袭警报的呼啸声中由相识到相爱,然而严酷的战争却迫使他们匆匆分离,留给他们的只有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牵系两颗心灵的小小“吉祥符”。当青年***官罗伊从前线回来,清纯少女玛拉却为生活所迫沦为了。于是,意外的重逢变成了悲楚难言的永别,年轻的女主人公毅然将痛苦和生命飘逝在冰冷的车轮之下。影片把人世间最残忍的杀戮与最美好的憧憬交织在一起,使战争的丑与恶和爱情的美与善齐头并进,交替发展,使人们从中感悟到战争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理想和幸福的毁灭,对肉体和心灵的戕害,以及无辜生灵的流离与涂炭。身处战争中的人们没有选择,只有失败、沦落和死亡。
影片荡气回肠,具有极高的催泪效果。在这里,战争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推进悲剧发生的动力。战争让他们在混乱中结识、相爱,却把他们阻隔在婚姻的殿堂之外。作为***人的罗伊奉命开拔,虽然劳燕分飞,相思渺渺,但他们是幸福的、甜蜜的,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份牵挂,一份希冀;他们都是各自心中的火炬,照亮着他们相逢的路口。即便是在他最惨烈的战斗中,在她因他而失去生活来源的日子里,他们都坚守着心底的那份执著,期待着长相厮守的宁静与恩爱。战争年代最大的特点是混乱和不确定性。或音信茫茫。或阴阳相隔,如果说相思也是一种寄托,那么,罗依阵亡的消息不啻于一个惊雷,击碎了少女心中曾无数次编织的旖旎的梦,彻底击溃了她精神的防线,使她一病不起。贫病交加之中,当获悉好友为了给她治病而不惜出卖色相,无奈之下的她沦落了风尘。而这一切的根由都是战争,令人诅咒的战争。
三、旋律深深,情亦绵绵
法国电影艺术家皮埃尔,贝托米厄曾说:“电影蕴涵的真谛和永恒,是要靠音乐来保证的。”音乐不仅可以抒发人物难以言传的情感,刻画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还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深化观众的视觉效果。
在为罗伊送别的烛光俱乐部,一曲苏格兰古老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让人们暂时忘却了战争带来的不安与心悸,其舒缓、深情的旋律,使人倍感和平的美好与珍贵、爱情的甜蜜与幸福。它在寄托恋人间最美好祝愿的同时,也催动着有情人的离愁与别绪。在华尔兹的舞曲中,一对恋人翩翩起舞,万语千言,互诉衷肠,那深情脉脉的凝望和久久不忍离去的相拥长吻不仅是因为相见恨晚的爱意,也是对战争无情的鞭挞,对未来世事难料、今生恐难相聚的忧戚。
劫后重逢,欣喜若狂的罗伊并没有细察玛拉心事重重的原因,他执意把她带回了家乡――苏格兰。故乡田园诗般的景致和罗伊对未来的悉心筹划,给她带来了重新生活的希冀。晚上,克罗宁家喜气洋洋,舞会大厅灯火辉煌,在那熟悉而又久违的乐曲里,玛拉翩翩起舞,如众星拱月,她陶醉在爱情的甜蜜里。那缠绵的音乐既让人们倍感珍惜和平生活的不易,又预示着“物是人非”后的恋人更为漫长的分离与思念。当热情的公爵赞美她的忠诚与善良,殷勤的克罗宁夫人盛赞她的十全十美时,她的精神再次崩溃了。她意识到自己在上流社会人们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堕落者”,美好的爱情对她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梦。
在影片结尾,又将奔赴前线的罗伊身着戎装伫立在滑铁卢大桥,在《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中端详着那枚珍藏多年的“吉祥符”,一切的旧事仿佛就在昨天。那翩翩起舞的 身影,那纯洁无瑕的笑靥,那欲言又止的神情……压抑的情感一如肆虐的潮水汹涌而出,任***人再刚毅的目光也掩不住对逝者的怀恋与忧伤。那无言的静默,既是对死者的告慰,也是对战争的诅咒和痛恨,凄婉的乐曲恰似无声的控诉,使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在此刻更显震撼。此外,在那萦绕脑际的余音里,在乌云密布的滑铁卢大桥上空,人们分明感受到悲剧仍在蔓延着……。
四、“吉祥”无语。黯然神伤
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小小的吉祥符可谓是贯穿始终,成为故事的主线和灵魂。它既是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爱意萌生的信使,也是他们生离死别的忠实见证,同时也寄予了影片对欧洲大地战火频仍、无数生灵祈求平安的讽刺。当***人的罗伊帮玛拉匆匆捡起地上散落的物件,那其中的吉祥符便注定了要陪伴***人一生,因为战争和吉祥原本就是一对宿敌。也许是玛拉的虔诚真的感动了上帝,小小的吉祥物竟使罗伊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劫难之后,重新回到了伦敦。“死而复生”本是件天大的好事,尤其是父母和恋人,可是这意外的重逢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玛拉高兴起来,从她反反复复地念叨“你还活着,要知道你还活着就好了。”观众分明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她心中的波澜与痛楚。
在苏格兰庄园,舞会后的罗伊仍沉浸在爱情的喜悦里难以入眠,当他把吉祥符物归原主,并说放在她这里更为安全的时候,这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他浑然不觉当他带着吉祥符鏖战沙场、辗转回返的时候,失去“庇护”的玛拉,在获悉他阵亡的消息后迫于生计而坠入了风尘。也正是罗伊的真诚与痴情,更坚定了玛拉的去意,她不忍玷污这纯洁的爱情,伤害自己心中的王子。
爱情歌曲篇5
关键词:《我亲爱的》 艺术 情感 美声
音乐、诗歌、乐器的融合,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艺术形式,这就是意大利古典音乐――美声。17世纪中后期,意大利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逐渐增多,传统歌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意大利人民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美声开始成为意大利歌剧的重要组成,并且迅速壮大,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美声作品,《我亲爱的》也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意大利,这首由乔尔达尼作曲的美声作品,不管是在曲风展现方面,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都极具个性和张力,是那个时期意大利美声作品的代表,也一直被传唱至今,可以说,《我亲爱的》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
一、《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
乔尔达尼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游学英国,在伦敦学习音乐,也组织其它音乐活动,所以他的作品中,会透露出英式音乐的欢快,同时也保留意式音乐的典雅,从《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乔尔达尼的音乐风格,也能感受到他特有的音乐思想。
(一)曲词简练
《我亲爱的》并不是一首完全原创的美声作品,其歌词来自于当时意大利比较有名的诗歌,将诗歌稍加调整,同时配以合适的曲调,就成就了《我亲爱的》的辉煌。《我亲爱的》在曲风方面,尤显简练,没有过多的修饰,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也没有空缺。比如Il tuo fedel这句,歌词非常简单,而此句的曲调也极易哼唱。从整体来看,由于源自于传统诗歌,整首歌歌曲都是简单的句子,使得歌曲看起来清新活泼,而曲调也没有过于复杂的变化,能够为更多人所接受。但是曲词简练不代表这首歌“俗气”或者说过于大众化,相反,这首歌在简练的曲词风格中凸显了美声唱腔的魅力,对于美声功底的要求也比较高。总之,简练的曲词是《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之一,在简练的曲词之中,也蕴含了意大利美声歌曲的独特魅力。
(二)曲风轻快
轻快的曲风也是《我亲爱的》的一个艺术特征。我们看《我亲爱的》最后一部分,“Caro mio ben,Credimi almen,Senza di te languisce il cor,Caro mio ben”,这部分在演唱时时尤其轻快活泼,在这样的曲风之下,很容易让演唱者融入到歌曲当中,把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其它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能够很快吸引歌曲的受众,能够让听得人迅速的在歌曲中找到感情寄托,也能够短时间内跟着哼唱。很多人对于意大利美声的看法都是“呆板”“曲高和寡”,换句话说,很多人认为意大利传统美声过于高雅,不适合大众欣赏。但是《我亲爱的》有力的反驳了这样的观点,作为意大利古典美声的代表,它不仅不“呆板”,相反旋律轻快,易于哼唱,艺术中透露出活泼。
(三)整体和谐
除了曲词简练、曲风轻快外,整体和谐是《我亲爱的》所体现出的又一个艺术特征。《我亲爱的》在结构上属于ABA的复试结构,首段旋律相对舒缓,透出淡淡的忧伤,中间部分由bA转向bB,这样就将最初的曲调层层推进,推向了中间部分的高潮,F2之后,整首歌到了中心部分,是感情表达最为充沛的阶段,此后,旋律再次舒缓,逐步慢下来并稳定,又回到最初的旋律中,歌曲中带有淡淡的忧伤,但同时又能让人舒缓神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旋律的变化中演唱者将歌曲的情感恰当的表述出来,而歌曲的欣赏者也可以迅速的感知歌曲中的情感,这样就可以利用整体情感将表演者和听众连接起来。总之,《我亲爱的》在艺术特征上,表现除了高度的整体性和和谐型,使的整首曲目相得益彰。
二、《我亲爱的》的情感表达
从音域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我亲爱的》选择的音域是适度,由d1―f2,这个音域范围是比较有利于歌曲表述某种情感的,所以说,对于演唱者而言,如果具有较为娴熟的演奏技巧,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歌曲本身的音域特点,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歌曲所构想的意境。《我亲爱的》的创作,包含了丰富的情感:
(一)对爱的向往和执着
《我亲爱的》第一部分,叙述了失去爱情之后的悲伤,但是在悲伤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新的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歌曲采用委婉和高亢的融合,将姑娘对于爱情的向往做出充分的展示,比如第一段,情绪十分舒缓,从谱面来看,力度记号只有一个,p,在这样相对舒缓的节奏下,少女对于爱情的情怀就非常逼真,淡淡的,又是浓烈的,渴求的,又是害羞的,调虽然缓和,但是情感娓娓道来。而在第二部分,以弱(p)开始,在旋律推进的过程中,力度也不断的在增强,最终在最高音出实现抒情高潮,将少女的爱情以一种又真诚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说,“gor”以弱音进入,但是却将曲目推定最高点。除此之外,整首歌曲中的重音和弱音的处理十分恰当的表现出了爱情不同阶段的心情,将女生的不同阶段做了充分的展示。所以说,对爱的执着和向往是《我亲爱的》的情感表达之一。
(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除了对爱的执着和向往之外,《我亲爱的》还表达出了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上面我们也已经提到,这首歌的词是一首意大利的诗歌,而诗歌一般都会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词描写了姑娘失去爱情之后的徘徊和无助,但是随着词的深入,也可以发现姑娘心情的变化,她依然对爱情有所渴望,对爱人有所期待,而这样的情感正是源自于对于生活的热爱,所以说,即使在最初的悲伤之中,我们也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希望。同时,就此歌曲的曲调来看,高低音的交错中会有良好的过渡,这过渡也正是在诉说一种希望的情感,或者说是一种娓娓道来的眷恋和爱。总之,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是《我亲爱的》中表达的情感。
三、《我亲爱的》的情感与艺术的结合
通过对《我亲爱的》的艺术特征和所表达的情感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整首曲目中,情感和艺术始终是糅合在一起的,艺术中的轻快表达一种向往和追求,艺术中的高亢表达一种情感上的奔放和开怀。所以,整首歌中,开始的委婉和低沉与情感中的伤心和无助相适应,而中部的高音部分,曲调热烈,重音较多,也正好反映了少女心中的欢喜,最后尾部处理尤为精妙,尾部在旋律上舒缓平稳,很像是一位长者在回忆一生,但有一些旋律上的跳动,所以就更像是一个姑娘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之后生活归于平淡,但是偶尔会有一些惊喜的状态。在《我亲爱的》中,情感与艺术的融合毫无任何痕迹,就仿佛情感与艺术本身就是一体的,艺术是情感,情感是艺术,不管是对于古典音乐而言,还是对于当代音乐而言,这样的情感和艺术的结合,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说,在情感和艺术的结合方面,《我亲爱的》也是美声中的代表之作。
参考文献:
爱情歌曲篇6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英流行情歌;歌词
流行歌曲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不仅因为它在旋律上给人们带去了享受,也因其歌词表达了人共有的情感主题。和诗歌一样,爱情是其最重要的主题。中国的流行歌曲虽然主要在西方流行歌曲的影响下产生发展,但两者依然有诸多的差异,尤其体现在歌词上。管中窥豹,品读中西情歌的歌词,我们也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差异所在。
“歌以咏志”在表達相爱,想爱却不能得到之类或喜或悲的情感上,中西歌词并未体现出明显不同。中国虽是高语境社会,偏爱含蓄委婉,但也有许多如“我对你爱爱爱不完”之热情,“哪怕多一秒停留在你怀里,失去世界也不可惜”之坦白的歌曲。这一方面由于随着时代思想的进步,人们恢复了远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表达习惯,不再羞于讲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了西方大胆奔放的流行文化影响,情歌有了西方的表达习惯,如西方对爱人的昵称baby ,honey就常被采用到了中国歌曲中。英文中,爱人有多种昵称,babe, baby, darling ,sweet ,这些昵称在各类情歌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中国对爱人最亲昵的称呼莫过于亲爱的,它不常见且往往出现在悲伤情歌中。流行歌词对昵称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中爱情的差异。
如果说在情感表达方面,中西方的区别还不那么明显,那么在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和性方面,两者则截然不同。中国情歌绝口不提性,西方则畅所欲言。调查显示,带有性内容的歌曲时常占据西方音乐榜单。西方流行乐权威网站Billboard曾罗列出流行音乐史上有关于性的前50首歌曲。“See I know just what you want and I know just what you need, girl ,So baby bring your body to me" Bump N' Grind Let's go get undressed right here/ Keep it up girl and I swear/ I'm ma give it to you nonstop/ And I don't care who's watching" Love In This Club。歌词无疑是过火的。几乎无法想象同样歌词出现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情形。音乐方面造诣再高,它也是低俗至极的歌曲。在对待性的态度上,中国和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重视个人,在西方人看来,性是人本身正当的生理需求,并非难以启齿,相反它还非常美好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个社会的和谐规范,要求个人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排除身上的动物性,男女之事本就有伤大雅,何况是将其写到流行歌曲中。但描写性的歌在确也存在。不少粤语旧歌,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歌词常会出现一些火辣辣的词,如张国荣的《情难自控》,谭咏麟的《魔鬼之女》。“……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销魂,……用你那淡淡的体温,抚平我心中那多情的伤痕……”这首露骨的歌曾大红,似乎在隐约表明传统性观念的松动。但这只是例外,中国的其他情歌即使有性描写,也表现地十分隐讳,如辛晓琪的歌曲《走过》“你的手曾那么温柔,轻拂过,轻拂过我每个轮廓。无可否认我曾如此快乐……”西方关于的歌曲在中国很少出现。西方热爱刹那间迸发的强烈情感,不强调感情的维系,而与之相对海枯死烂,百年好合依然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爱情。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涉及性的流行音乐主要出现在RB POP RAP等流派中,而乡村音乐中,涉及性的歌曲很少,和中国情歌一样,乡村音乐也倾向于描写成熟持久的关系。流行歌曲有迎合人们口味,夸大的嫌疑,就像电影中的美国梦和现实中的美国梦的差距,现实中的西方人并没有歌中所表现的西方人那样在性方面毫不避讳,不加修饰。
中西方在爱情的内涵特质上有相同见解,可由其对爱情相似隐喻中看出。中西同用自然现象,抽象的概念来形容爱情,将爱情比作龙卷风,火,不等式,信仰。同用具体的东西来说明爱情,将爱比作毒药,食物,植物,礼物。
当然,中西对爱情的隐喻也存在不同。Love is the mother of love.Mother of Love/Love begets love.Love Is Forever 西方人将爱比做母亲,从母亲具有“生产”这一特征来隐喻爱情,从而推出爱情同样可以产生爱,一方爱的付出会得到对方爱的回报。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人善于理性思维的传统。中国文化提倡对立统一下的和谐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描述爱情时,倾向于引用自然界和谐之美,如比翼鸟、连理枝,蝴蝶,鸳鸯等。比翼鸟等在流行歌词不常用,但蝴蝶,鸳鸯这类经典在流行歌曲里还是得到了继承。如《新鸳鸯蝴蝶梦》《寂寞沙洲冷》 花儿伴着蝴蝶 蝴蝶可以双飞。
隐喻的继承是一个小方面,中国情歌歌词对传统文化最大的继承体现在糅合传统元素的中国风歌曲中。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往往极具古意,无论是在用词(夜未央 人断肠《台》),还是在修辞 (诗化了悲哀 透明着尘埃《千里之外》),都颇具文言风格,歌词往往用典借古代诗词优美的意象( 断桥 寒月如雪 柳帘垂泪 《断桥残雪 》)营造古代的氛围,婉转优雅唱出爱情之美。《贵妃醉酒》(台倒影明月 醉在君王怀 梦回大唐爱),《红颜》(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等歌的大红大紫无疑和其古典的歌词有密切的关系。中国风的歌曲所以受欢迎,原因有三,一是其营造的梦回古代,朦胧悠长的氛围令人神往,二是歌词抒情仿古人诗词以物起兴,借景抒情,千回百转,表达方式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三是与简单直白现代歌词的风格相比,中国风歌词遣词造句带有历史沉淀下文言的美感。反观西方,并没有和中国风对应的歌曲,几乎没有流行音乐是以古典语言写就的(这与中英文语言的历史有关),也没有歌曲刻意营造一个古代久远的美感。中国对爱情婉转含蓄的传统表达方式反映在古典诗词中,如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江城子》中华文化不曾间断,今人仍旧可借鉴古人的文风。而西方今人和前人的抒情方式没有显著区别,彭斯那首著名a red red rose 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张扬奔放的。
音乐是创造是人类献给自己的精神礼物,而流行乐给现代人带来听觉的盛宴。中英文情歌反映的文化思想有诸多不同,接触各类流行音乐,欣赏其不同,对于热爱流行乐的许多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趣味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若琳.浅谈周杰伦爱情歌曲的歌词创作特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2]唐倩.对歌词中“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4).
爱情歌曲篇7
艺术歌曲赏析是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其以艺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礼记乐记》中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强调了音乐之于人的教化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艺术歌曲赏析,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能实现大学生主体情感升华与理性认识的完美统一。
一、艺术歌曲赏析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特殊作用
艺术歌曲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具有优雅、含蓄的特点。艺术歌曲的内容丰厚而深刻,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因此将其服务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其教学方式自然需要不断创新。在传统的第二章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说理来阐述爱国的深刻内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授课知识面较窄。艺术歌曲赏析教学方式的引入,是对基础课教学的有益尝试与探索。我国音乐家王光祈曾说: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神思清爽,去野入文,怡然自得,以领略有生之乐。艺术歌曲的引入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形式,从单一的理论阐述转变成歌曲赏析、MTV欣赏、课堂交流、理论分析等多样形式,使仅限于课本的知识扩大到歌曲的历史事件、创作背景等丰富内容。
(二)增强思想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奥地利艺术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曾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而这一鼓舞人的力量正来自于艺术歌曲的情感。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根据第二章教学的内容,其所选择的艺术歌曲属于爱国主义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曲调优美、风格多样,歌曲中所呈现的昂扬向上、悲壮深沉的精神,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升华,从而更加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课堂的趣味和品位,增强了思想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三)实现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目标契合性和功能互补性
艺术教育由情而入脑入心,思想教育由理而入脑入心。爱国主义歌曲所表现的是赞美祖国的灿烂文化、壮美山河、民族风情;讴歌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历史;歌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在歌曲欣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热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将歌曲的内容理解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实现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育人契合性和功能互补性。
二、艺术歌曲赏析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德育与美育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公共***治理论课,属于大德育的范畴,教师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评案例、说故事等形式将课程内容讲透。而艺术歌曲赏析属于美育的范畴,通过歌曲的感染力来提升观众的艺术修养与鉴赏力。二者的结合可充分发挥德育和美育的育人效果,但二者是有鲜明界限的。在课程教学中,艺术歌曲赏析不能喧宾夺主,应坚持以德育为主、美育为辅。
(二)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将教师放在主体位置,强调教师单方的讲解与教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艺术歌曲赏析主要以学生听和感受为主,从教师的讲授转变为音乐的熏陶,进而转化为个体的理解与参与,再到感受的分享与交流,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
(三)坚持道理灌输与情感渗透相结合
在第二章的教学中,艺术歌曲赏析主要起到课堂引入和情感渗透的作用,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把爱国的科学内涵、爱国与经济全球化、做忠诚的爱国者等重点内容讲透。教师应坚持以情动人在先,说理在后,在情感渗透中进行课程思想的灌输。
(四)坚持视听欣赏与主题联系相结合
歌曲的悦耳与流动的画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这是艺术歌曲赏析在课堂中运用的第一层作用。而艺术歌曲赏析的第二层作用在于,将艺术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课程的主题内容进行有机衔接。教师应坚持欣赏标准的视听版本,同时也紧紧围绕本章节的要点正确地讲解歌曲内容。
三、艺术歌曲赏析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运用
艺术歌曲是一定社会关系及其所属社会阶层价值立场的反映,也是其所属时代的精神体现。自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艺术歌曲开始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音乐领域产生许多艺术歌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爱国主义艺术歌曲。这些歌曲真实记录了新中国发展中的苦难与探索、奋斗与辉煌。那么,如何按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运用艺术歌曲呢?
(一)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艺术歌曲的选择分类
1.选择高品位、高情趣的艺术歌曲
大学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判断鉴赏能力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所选择的作品首先符合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和思想价值取向,但应避免迎合当前在社会中存在的歌曲低俗化喜好的趋势。教师应选择由权威部门推荐的高品位、高情趣的艺术作品。例如,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教学中所推荐的爱国主义歌曲,为2009年中国***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所推荐爱国主义艺术歌曲100首及围绕中国梦所创作的艺术作品。
2.选择能引起共鸣的爱国主义歌曲
艺术歌曲的魅力在于唤起学生心中的共鸣,通过情感的震撼达到思想的启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以爱国为主题,所以在选择艺术歌曲上自然要选择爱国主义歌曲。但爱国主义歌曲数量众多,教师必须从这些歌曲中精选有代表性的歌曲,如《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大中国》等。
3.选择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歌曲
为了使艺术歌曲更好地为课程讲授服务,教师在第二章的教学中要熟悉课程每小节的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歌曲的时代背景、歌词内容、创作背景及歌曲所展现的电影电视内容,做到赏析歌曲的内容即是对讲解课程内容的补充和佐证。
(二)艺术歌曲赏析在基础课程中运用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自然轻松地进行章节导入设计。在讲授第二章节前,教师应以轻松自然地方式阐述将艺术歌曲赏析引入本章节的教学目的,并将赏析音乐、分享交流等课堂要求周知学生,希望达到课堂互动的效果。
第二,将歌曲内容与章节讲授一一对应。在上述表1所选择的歌曲中,教师选出最能体现与章节内容对应的歌曲,进行合理巧妙的设计。如将赏析《我爱你中国》中对9个我爱你中描绘祖国壮美河山的内容与课程中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第三,课间休息选取学生耳熟能详且较喜爱的艺术歌曲,设计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环节。第四,精心设计课程总结,设计让学生畅谈通过艺术歌曲赏析后对爱国这一关键词的感受。
2.立足课堂实际,灵活掌握教学实施中的几个要点
教学设计完毕便进入教学实施阶段,艺术歌曲必须以合适的方式引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一,观察学生特点,找准运用时机。艺术歌曲的功能发挥必须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心理特点、专业特点,尤其是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兴趣需求是不同的。如针对文、理科学生特点的不同安排播放不同的歌曲,在上午的教学环境中插放昂扬激情的爱国主义歌曲。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时机的把握可以有力地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及参与度。
第二,深入挖掘歌曲背景及内容。学生对于艺术歌曲认知分为三个层次:浅层次是基于歌词的认知,较深层次是对歌曲内涵与创作过程的认知,最深层次是对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史实的认知。因此教师要逐层深入地进行赏析讲解,在达到情理交融的同时,讲出歌曲内容与课程内容的新立意。
第三,用情感熏陶学生,用理性启迪学生。艺术歌曲的审美是通过感性方式实现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发挥艺术歌曲最主要的情感熏陶作用。但情感熏陶终究是要回归到理性的启迪,课堂的启迪部分应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方面,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理性地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分享的点评,教师将学生的理解上升至理性的认识。
第四,合理掌握时间,注意拿捏分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思想***治教育的主课堂,因此在课堂上要始终以思想教育为主,艺术歌曲赏析的运用时间不能超过全部学时的30%。此外,由于每个人对于艺术歌曲以及演唱者的喜好有所不同,教师不能因自身的喜好而选择脱离课程实际的艺术歌曲,应站在客观准确的角度上对艺术歌曲进行赏析。
爱情歌曲篇8
关键词: 舒曼 《诗人之恋》 艺术特色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aer 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其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有交响乐、清唱剧、协奏曲、钢琴小品、钢琴套曲、声乐套曲等。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狂欢节》、《童年情景》、《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等。他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风采,为后来作曲家艺术创作奠定了艺术歌曲的基础。其中艺术歌曲《诗人之恋》是由16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组成,内容取自海涅的诗作,改编而成,主要描绘了一位诗人经历相恋和失恋后的悲伤心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诗人之恋》就像一部抒情的叙述诗,音乐与诗歌结合、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简洁含蓄、意境深邃,给人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意幻想。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舒曼受家庭环境及诗人文学家的影响,自幼喜爱文学,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被称为“诗人音乐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的色彩。在舒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歌曲中,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以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和叙事曲,艺术性非常高。其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大多选用如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等诗人的作品,常常在文学中汲取主题和形象,把音乐和文学相互融合,以诗人的眼光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通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及他对诗歌的敏捷而直觉的洞察力从中发掘诗歌更深的意境。
1828年,18岁的舒曼在慕尼黑结识了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海涅的形象给舒曼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诗歌给予了舒曼很大的启示,于是舒曼共将海涅的42首诗歌曲化,《诗人之恋》就是其中一首作品。在选曲方面舒曼颇具匠心,他依照海涅的《悲剧——抒情插曲》《歌之卷》中的一卷,从中选出16首,依照“钟情—表白—幸福—背弃—忧伤”的逻辑发展顺序编订而成。就像海涅诗歌的一贯基调,这是一部悲剧性的套曲,舒曼在音乐上注重歌词的连续性,精妙地把一首首小曲编织在一起,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诗人之恋》这部作品中,舒曼的文学修养在音乐中很好地显现出来,其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重视情感表达。如第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诗人心中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之情;“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的花朵开放,在我温暖的心里,爱情的意念升起,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的鸟儿歌唱,我向她诚恳表白,我思恋爱慕的情意”[1]。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诚,以及对未来爱情生活的向往。第二首《从我的眼泪里面》中诗人选定了理想的情人,刻画了一个渴望爱情青年的形象。第八首《如果花朵知晓》中有大量的颤音伴奏,暗示着诗人的烦躁情绪,但看着地上的花朵、歌唱的夜莺、天上的星星,但愿能获得安慰,然而结果并非所想。最后一句“我心底的裂痕”情感强烈,多愁善感的诗人爆发了内心的情绪。第十六首《旧日邪恶的歌谣》中诗人决心彻底地摆脱痛苦,把爱情和痛苦统统装进棺材,用十二个巨人抬着,抛入海底。这首歌曲庄严、有气势,旋律起伏比较大,整个节奏给歌曲增加了严峻的色彩。最后一大段钢琴的尾奏描写大海淹没了棺材,仿佛爱情也随之沉到海底。
二、汲取民族艺术特色
艺术歌曲的创作以德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基础,鲜明地表现出德国音乐的民族性,反映了德国民族的风格特点。舒曼创作灵感的来源一方面是从民歌和民间舞曲,另一方面是从人民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如歌曲《莱茵河,圣洁的河流》就吸收了民谣、乡村歌曲、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显示了他对德国艺术文化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艺术歌曲《诗人之恋》中的第十四首是allnaechtlich im traume,在这首歌曲中,舒曼直接采用了民歌素材,与第十三首相比,前首的梦境仍然受困于破碎的感情,在这首乐曲中却慢慢出现复合的迹象。诗人在梦中见到姑娘:“你向我轻轻地说了句话,并且送我一束柏书花球。当我醒来时花球早已消失。”[2]此曲都由短乐句组成,梦境中爱人亲切地对待诗人,梦中的一切令诗人悲伤,醒来后却不再流泪,也忘了梦中的一切,仿佛意味诗人在找寻文学诗词的精美篇章,渴望音乐与诗的完美结合。总之,舒曼深厚的文学底蕴滋养了艺术歌曲创作与发展,在创作中他善于从诗中捕获音乐灵感,并把诗歌的神韵通过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诗“歌”化的同时也使乐成为“诗”化的乐,从而增强了艺术歌曲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爱情歌曲篇9
1.歌唱形式自然流畅。多尼采蒂的歌曲特点是自由度比较大,这主要体现在艺术歌曲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等方面的变化中。如果在演唱过程中适时地加入重音,就可以让音乐旋律和节奏更加连贯,凸显出其自然流畅的风格。多尼采蒂艺术歌曲之所以自然流畅,是因为其以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风格为主体,大胆使用了属七和弦和导七和弦,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将角色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多尼采蒂歌曲中的转调和色彩性的调性对比也让音乐因变化而灵动起来。所以,在歌唱表演中要彰显出艺术歌曲流畅性的特点,歌唱者的声音线条要自然。2.全面理解作品内涵。较之歌剧而言,艺术歌曲的特点是用独特的旋律来营造意境优美,没有歌曲的激昂和跌宕起伏。多尼采蒂在音乐创作中已经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音符和节奏细致处理过,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风格进行表演即可。这就需要歌唱者具有卓越的声音处理技术,且对艺术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有全面的理解,从而用自己的情感和声音来诠释艺术歌曲的内涵。所以,在歌唱表演中要放飞想象,以声音为纽带,将艺术歌曲的内涵与观众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歌唱者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歌唱经验以及丰富的阅历。3.灵活调节呼吸。由于多尼采蒂的歌曲特点是流畅连贯,这就需要具有较长的气息来完成歌唱表演。情绪上的变化都是通过气息的强弱变化来体现,灵活运用气息就至关重要了。为了照顾到其艺术歌曲自然的特征,要在节奏快时不显急促,节奏慢时不显拖拉,快慢节奏之间要有良好的过渡,气息的控制能力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影响。《爱情与死亡》是其经典作品之一,其歌曲的特点是慢板、旋律流畅,这就需要调整好呼吸,让吸气平稳,从而让慢板的宁静之感突显出来,从而将死亡的肃穆和寂静表达出来。这首艺术歌曲的另一个特点是钢琴伴奏方式为分解和弦,这就需要较长的平稳气息来表达出持续的连贯性。4.重视歌唱中的装饰性。多尼采蒂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受到时代影响,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其艺术歌曲中的浪漫主义气息是通过装饰性音符来实现的。这些装饰性的音符让歌曲变得活灵活现,仿佛具有了表情,时而温婉,时而做着鬼脸,让艺术歌曲多了几分灵动和浪漫。在歌唱表演中,若想处理好这些装饰音,则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在对作品有全面认知后,就能够将各个装饰音赋予情绪,从而让音乐旋律映射出童话般浪漫的画面。多尼采蒂作品中常用短倚音来让旋律流动起来,鼻腔要产生共鸣,从而表现出幽默之感。《船夫》是多尼采蒂艺术歌曲的代表作,该作品运用了中倚音和大小二度规律交替,中倚音体现出了船夫的伶俐和动感,大小二度规律交替让歌唱家的唱功得到施展,要让整个作品更加华丽大气。所以,表演艺术歌曲时,要充分了解作品深意,恰当处理装饰音来彰显作品的魅力。
二、多尼采蒂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举隅
下面以《不幸的爱情》《L’amorfunesto》这首艺术歌曲为例,对多尼采蒂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该歌唱作品的内容是表达痛苦的爱情,其主要特点是连续性曲式,其主题是角色失去爱人时的悲痛欲绝和生无可恋。歌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来表达对爱人的喜欢和生离死别后的痛苦。歌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对各个部分逐个分析。第一部分(1-36)速度Larghetto小广板,1-16小节是前奏,G大调主和旋弱起开始,柱式和旋好似沉痛的心跳声,第4小节伴奏转换为流水般的3连音来衬托美妙的旋律,在15小节经过了6连音的音程快速律动后又一次平静的进入了歌唱旋律。第一部分的前奏很长,前奏中的旋律和节奏奠定了歌曲作品的情感基调,为后续角色表达爱情的坚贞和死亡后诀别爱人的痛苦之情做好了铺垫。第二部分(36-46)速度pocopiuanimato越来越活跃伴奏织体从流线的三连音转变为有力的柱式和旋。第二部分运用乐器的音色来诠释人物心情,由于是在表达角色与爱人生离死别的痛彻心扉,所以运用深沉的音域来刻画角色的心理状态,表现出角色死后与爱人无法在一起的不甘,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第二部分的艺术处理手法将爱情遭遇死亡的不幸表达的淋漓尽致,突显出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在多尼采蒂的歌曲中会经常看到用16分音符来刻画任务的内心痛苦挣扎的状态,addio(永别了)在di上要重音,tumulo(坟墓)在tu上要重音,随后旋律逐渐拉开层层递增,渐强后减弱,在44小节oh!donna(啊!美人)addio(永别了)连唱了三次永别了。第二部分中的这三次连唱,在旋律上一次比一次强烈,将角色的情绪放大处理,释放出了角色离开爱人走向死亡的悲怆。由于艺术歌曲没有道具和其他演员助演,只能依靠歌唱演员的唱功和自我表现力,运用旋律渐强的方法来对此处理,可以表达出角色的情绪和心情。第三部分(47-73)重复再现第一部分旋律,此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50-53小节)与(57-60小节)旋律一模一样而且旋律以急切的16分音符不断级进上行重复不断地说着tamodicesti(我爱你,你说过)!强烈地表现出出主人公对爱人炙热地爱恋!在最后一个音tamo做重音和延长处理。然而,在再次重复旋律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通过加强重音来让旋律流畅,通过平稳加速,表达出角色临死前对爱人的爱意喷涌而出。这就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呼吸快慢来调节情绪变化,从而让听众受到感染,更好的领悟歌曲中角色的情感变化。第三部分中的连唱是艺术歌曲表现力的关键,如果连唱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则使得歌曲缺乏表现力,也失去了连唱的意义。所以,歌唱者要对作品内容和主题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运用气息调节和重音来让重复具有情绪色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尼采蒂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浓厚的意大利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加强对多尼采蒂艺术歌曲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要增加多尼采蒂音乐作品的比重,对其作品内容和创作背景进行普及,对其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作品的演唱风格。
作者:张子述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丹.多尼采蒂三首爱情题材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J].艺术研究,2014(02).
爱情歌曲篇10
当晚,魏新雨献上了自己最新推出的作品《恋人心》,这首歌是魏新雨的歌曲中少有的爱情歌曲,她希望用自己的歌声唤回大家对爱情的美好回忆。
“神曲”团队的情意绵绵
《恋人心》由制作人张超和编曲李凯稠联手为魏新雨量身打造。张超和李凯稠都是歌坛实力派创作老将,是众多歌手的“推手”。张超曾为凤凰传奇、胡歌等歌手创作了上百首歌曲,其代表作《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等广为人知。李凯稠推出的《套马杆》《我要去》等歌曲也备受歌迷喜爱。
对魏新雨来说,演唱《恋人心》是一次巨大挑战,这首歌不同于以往神曲的豪迈洒脱,风格更加温婉。魏新雨说:“我第一次拿到它就发现,它独有的唯美风格和我的演唱风格非常契合。在演唱时会想象自己就是歌里的恋人,也有一颗恋人心。”
魏新雨给人的感觉是自然、干净、舒心爽朗,她希望用歌声带给大家健康和美感,“我喜欢作品充满阳光、充满感动、让人难忘,所以在曲目选择上更钟爱那些清新晴朗、健康向上的歌曲,即便那些谈情说爱的作品,我也希望它能让人因爱感动,因爱珍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恋人心,无论什么滋味,只要真心面对,相信这份小情感一定会让人经历过后会心一笑。”
也曾演唱《来自星星的你》
从小就爱好唱歌的魏新雨对歌手这个职业钟情不已,高考后,她如愿被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录取。在大学里,魏新雨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练声房度过。
2012年9月,魏新雨发行了首张个人同名专辑《魏新雨》,并推出专辑MV《习惯》和《罪与醉》。专辑一经发行,魏新雨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小杨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