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篇1
背对着蓝铁门
翘腿而坐
面前车如流水
人来人往
只邂逅一阵风
半场雨回到了故事里
淡黄色的街灯勾去了一切关于乌云的回忆
楼顶的霓虹是谁的衣裙
人来人往篇2
【关键词】大学生;人情消费;消费动机和结构;影响因素
一、研究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家间逐渐世界化,中国人的消费观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八零、九零这两代人之间体现的最明显,他们崇尚新颖、追求时尚,享受超前消费,推动着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群体的结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作为有劳动能力但却为非劳动者的特殊群体,规模在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大学校园的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人情往来迅速频繁和深入,请客吃饭、聚会娱乐、送礼等现象在大学生之间已普遍存在,并且花费也在逐年增长。随着时代和观念的转变,功利性的人情往来逐渐压倒友谊性的人情往来,金钱在学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消费对大学生的交际起到决定的影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将根据实地的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基本人情消费情况以及影响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思考,我将所研究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这一概念界定为大学生用于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主要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员之间为了感情交流或者其他目的而进行的诸如送礼、请客吃饭、聚会、恋爱花费、旅游等消费。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研究方式,以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治学院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约为77%。
(二)理论假设
大学生人情消费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是彼此之间交换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的社会互动,由于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大学生人情消费各有特点。大学生的人情消费,是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进行,也是为了与他人建立某种联系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性别和年级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根据实际经验假设男生更好面子,其日常人情消费高于女生,并且假设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交友多、社交范围广,人情消费相对较多。
假设二:朋友圈的人数和对朋友的重视程度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假设朋友圈中人数多并且对朋友重视的大学生比朋友圈中人数少,对朋友不重视的大学生人情消费更多。
假设三:是否参与相关竞争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假设参与社团、竞争***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比不参与到其中的学生人情消费要高。
三、当代大学生人情消费的结构与动机
(一)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
所调查的231名学生中,有93.9%的学生把生活费作为人情往来资金,并且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有父母提供生活费用,他们的可支配生活费在600-1500元的大学生占到了调查总量的70%以上。他们把可支配生活费的20%以下用于人情消费的占69.3%,有47.2%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用于人情往来上的消费增加金钱开支。而人情消费过程中支付花销方式选择AA制的学生有一半以上,还有37.2%的学生选择大家轮流支付的方式,只有个别学生选择大部分由自己或者朋友支付。
调查显示,学生大部分的可支配生活费由家庭提供,他们的生活费能够满足基本日常生活,一般都高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大部分的学生把生活费中20%以下的部分用于人情消费,基本上是属于理性的人情交往,人情消费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的金钱开支加大,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采取AA制和大家轮流支付的付费方式。
(二)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发展
所调查大学生中,日常人情消费最多花费在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这两方面,所占比重超过70%,在答谢帮助自己的人和旅游方面的花销基本相等,占到11.3%,其他诸如送礼、求人办事等花销,所占比重均低于10%。
表4.1 大学生样本的人情消费结构分布表
人情消费结构
聚会娱乐 请客吃饭 赔礼道歉 答谢 有求于人 过节送礼 其他
个案数 201 149 16 98 18 29 2
应答次数百分比 39.2 29.0 3.1 19.1 3.5 5.7 0.4
应答人数百分比 87.4 64.8 7.0 42.6 7.8 12.9 0.9
合计 N=231
数据分析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结构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花费在请客吃饭和聚会娱乐方面,并且请人吃饭时平均最高开销相对较高。在送礼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对朋友看情况的送礼,而且在认知上认为应该送朋友礼物,笔者认为,礼物的平均最高价位比较高。在聚会方面,各种朋友聚会娱乐经常去的场合均有涉及,并且除了个别学生大部分朋友在异地,聚会还是比较频繁的。
(三)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
笔者把大学生人情消费分为用于集体的人情消费和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有46.3%的被调查者的人情消费大部分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项目中某人送礼占到19.7%,答谢帮助自己的某人占到31.9%,请一个人吃饭所占比例最高,为38.9%。
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中,大部分是用于送礼、答谢、请人吃饭的个人性质的人情消费,也有小部分用于老乡会、生日会、朋友和社团聚会、请几个人吃饭的集体性人情消费。无论是集体的人情消费还是个人的人情消费,涉及的项目都比较多,日常人情消费需求较大。
(四)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
在调查的所有同学中可以看出在积极的友谊性较强的动机选择上,有50%以上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赞同;在消极的功利性较强的动机选择上,有50%以上的人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30%以下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赞同。另外,有不少大学生的选择是不能确定,这说明有些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是模糊的、可改变的。
笔者认为总体上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是单纯的、积极的,为了加深友谊而进行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动机是不单纯的和模糊的。所以,目前大学生,至少是笔者所调查学校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还是很纯粹的,但这一观点笔者不敢推论到其他学校,不同种类的学校大学生人情消费动机也有所不同。
四、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大学生因性别和年级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人情消费状况
在对假设的验证中,对性别与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进行检验分析时sig=0.006
(二)大学生拥有朋友多少及重视情况直接决定其人情消费
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假设朋友多,并且对朋友重视的学生在人情消费上的花费更高。在对朋友圈人数和请人吃饭最高费用的相关分析中,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检验,r=0.123,sig=0.062
(三)大学生参加社团数目越多,其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
有竞争就有“潜规则”,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社会交换,而进行交换就需要相应的消费。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和社会交换假设参与到相关竞争(参加社团数目、竞选***员积极分子)中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的花费更高。
1.参加社团数目。假设参与的社团数目越多,大学生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在对参与社团数目和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进行相关分析时,r=0.144,sig=0.03
2.竞选***员积极分子。笔者假设竞争***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其人情消费比不竞争***员积极分子的学生花销要大。在对是否竞争***员积极分子和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进行***样本的T检验时,方差不齐性,sig=0.002
以上述检验为基础,把性别、年级、朋友圈人数、对朋友的帮助程度、参与社团数目和是否竞争***员积极分子与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请人吃饭最高费用、送礼最高消费等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和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能够建立有效回归方程,并且通过t检验,得出sig(值)小于0.1。有效回归方程为: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144.595+33.425*年级+15.024*社团数目;请人吃饭最高费用=305.234-126.601*性别+89.176****员。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年级和参加社团的数目均对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有影响,但年级的影响大于参加社团数目的影响;同理性别和是否竞争***员积极分子也对请人吃饭最高费用产生影响,并且二者的影响是反方向的。
五、结语
总体来说,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发展;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等结论。揭示出了所调查大学生群体的人情消费的结构、动机和基本状况。通过验证假设,得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状况受到学生性别、年级、朋友圈人数的多少和对朋友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参与社团和相关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结论。
从研究来看,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理性、合理的,他们已经形成一套稳固的、基本的人情消费观;他们的人情消费状况符合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整体状况,并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跟随时代步伐,接受新鲜事物是必然和可取的,但作为成年人,要审时适度,学会判断和分析,理性对待消费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做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但又不盲目跟潮的理性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农村人情消费的经济学思考[J].消费经济,2004(4).
[2] 王亮.浅析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消费[J].社会纵横,2006(10).
[3] 李昊远,宗彩娥.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11(23).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人来人往篇3
生命中总有一些来来往往的人,就象我们走路时马路上的那些过客,有与我们背道而行的,也有与我们走向同一个方向的。
与我们背道而行的也许我们转瞬即忘,也许在生命中的某一天里,我们也还会偶尔地想起一些模糊的影子,但只是偶尔地想一下而已---他们在我们身后已经越来越远。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又重新回来,可是因为相隔的太远,再努力恐怕也难以追上了。
那些与我们同行的,有的与我们擦肩而过,有的也许会陪我们走一段距离,但时间都不会太长。人生的道路上岔路太多,在每一个路口我们的选择都会不同,你选择了这条路,他选择了那条路,于是只有分手。新的道路上,当然还有新的同行者,可同样还会有新的岔路口。
也许我们选择的本该是另一个路口,可路的那边,我们却看到了一个驻足等候的人那竟是在我们梦里出现了千百遍的那个人啊,我们惊喜的跑过去,以为他在等我们,可后来才发现他等的却是另一个人,或者根本就是我们认错了人。然而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只能沿着这条我们并不想选择的路走下去。
有时在路上,我们也想停下来等等某个人。但等来等去,那个人总是不来,或者终于等来了,不是人家熟视无睹的走过,就是人家早已有了另一个同行者。我们只好一个人重新上路,沿路的风景也许会因此而好长时间都不想好好欣赏。
我们期盼有一个人能与自己一直走下去。人生的路上有风有雨,有沟有坎,还有一些能吃人的豺狼虎豹,我们多么想有个人能帮自己打一下伞,扶自己一把,或者来了豺狼虎豹的时候能一起并肩作战。可这样的人总是太少,一生能碰上一个就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把他叫做知心爱人。因为有他,感觉自己不会老,不管走多远的路都不会累
更多的是那些仅仅陪我们走一小段距离的人,那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同样感谢他们。他们陪我们走过了某一个难关,或者仅是在一段风景不错的旅途上,一起笑了一会,我们同样感谢。
人来人往篇4
近年来,成都市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其成效和经验引起广泛关注。
回想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初,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道难题,曾经那么痛苦地困扰着成都市的各级领导干部。而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他们独辟蹊径,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实践,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个答案,用四川省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的话来说,就是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是关键,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基础,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是根本”。“只有工业真正集中发展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真正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才能聚集人气和商机,才能切实解决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就业、增收等问题,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进而才有可能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上篇 钱从哪里来
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业园区民资建
双流蛟龙港、新津川浙合作工业园区等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寻求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没有工业,怎么反哺农业?没有城市,怎么支持农村?城乡一体化,产业是支撑。必须把工业发展好,才有能力反哺农业;必须把城市经营好,才有能力支持农村。”新津县委书记宋朝华这样诠释他的思路。
宋朝华说这话是有底气的,因为新津拥有三张“牌”: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希望集团诞生地、川浙合作工业园区。2006年上半年,新津县财***收入已超过3亿元,增速极快。
事实上,由于偏居远离成都市中区的第三圈层,“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对新津来说并不容易解决。比如要在川浙合作工业园区修“三纵三横”道路骨架及路网、管网配套建设,需要融资近4亿元,这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县财***收入。
“无米之炊,巧妇可为。”市场化配置资源就是答案。新津通过经营城市、土地拍卖、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完成了工业园区的硬件建设。
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仍然存在。工业园区投资巨大、招商引资千头万绪、经营管理纷繁复杂已使***府越来越不堪其累。去年10月,新津县完成了招商引资工作一次里程碑式的任务:由双流九龙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商斥资26亿元,在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内兴建园中园――九龙工业港,规划引进大型企业80余家。由九龙公司负责投资开发,破解了工业集中发展的基建资金瓶颈;由九龙公司负责招商引资,使***府有了成本更低、效率更优的招商方式;由九龙公司经营管理,将***府从具体的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使***府回归公共管理职能。
另一个成功的范例是成都双流蛟龙工业港。短短18个月,蛟龙工业港吸引民间10多亿元投资,完成了一期占地2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目前已有120家企业入驻。当地1000多名农民进入工业港成为工人,每人平均年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而这是在***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的。开创民资建设工业集中区先河的“蛟龙经验”正在成都被广泛应用
金土地工程:以地生地坐地生金
成都正在推进的“金土地”工程,其核心是农民居住集中化,土地利用集约化。这是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的又一种方式。
杯金村是邛崃市首批土地整理村落,由成都市投资。成都中心城区人多地少,而邛崃作为远郊农业市,刚好有土地资源较丰富这张“牌”,两方优势互补,一拍即合。
2005年,邛崃市聚集国家和民资近10亿元。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并充分运用级差地租原理,用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成都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占补平衡,从而在中心城区土地收益的“大蛋糕”上切下一小块反哺农村建设,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去年,投入农村建设的资金达7亿元,相当于邛崃当年地方财***收入的4.1倍,为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农民集中步伐提供了财力保障。
整理土地施工、给农民集中建房,每亩地投人需1.8万元左右,这笔钱从哪里来?成都的办法是:由于新增耕地解决了中心城区用地占补平衡,因此也由成都市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收益投入。
下篇 人往哪里去
产业吸纳就业:找工作变得很轻松
就业是民生之本。与“钱从哪里来”如影随形,“人往哪里去”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第二道难题。
由于土地被征用或流转,一部分祖辈都在农村生活的失地或准失地农民,他们是“人往哪里去”的关键人群。
近两年来,成都市委、市***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就业,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的***策框架。同时,也在各级干部中形成共识:作决策、上项目,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不能解决群众的就业和安置问题,就坚决不能上。
“产业,只有产业,才能既解决钱从哪里来,又解决人往哪里去的两难问题。”新津的干部举例强调,像浙江纳爱斯集团,首期3亿元投资,实现10亿元销售收入、5000万元税收,解决2000多人就业,“这就是产业的力量”。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都周边很多区市县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发展第三产业,实行分片定责包户等。
解决“人往哪里去”,成都近郊是理所当然的主战场。以花博会为契机,温江开展的订单定向培训,为解决就业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区内有金星啤酒、国色天乡等项目的用工需求,要抓住机遇,把这些需求转变为就业指标。”温江区劳动局的同志介绍说,发展以生态旅游、服务业和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1.4万人。
郫县岷江小区和犀浦镇在去年一年中成功转变,成为“三个集中”推进过程中就业的亮点。目前郫县已累计帮助犀浦镇6235名失地劳动力实现就业,全镇失地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0%,而岷江小区就业率更达到92%。
农民集中居住:把能给的都给农民
在新津纯阳花园,***府统一为住在这里的失地农民支付水、气、光纤等入户费及5年的物管费。另外,还有人均8平方米的铺面安置,并免去了3年内的任何税款。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都的力度是空前的。
从2004年3月开始,成都将38万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为此,市、县(区)两级财***10年内要支出37亿元。
都江堰的农民最先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12元,即可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服务对象,享受相应的权利。同时,由此进入一个密织的大病统筹保障网。
武侯区率先实现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区小学与城郊小学结对子,“捆绑”发展,共享教育资源。全市还启动了总投资逾10亿元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妥善安排5.1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全市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打破了沿袭近50年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
人来人往篇5
2、歌手:小曼
3、多余的温柔歌词
作曲 : 崔伟立
作词 : 崔伟立
编曲:孙侠
走过人来人往的街头
茫茫人海终把你邂逅
最爱你那迷人的眼眸
我愿意为你付出我所有
再次经过那一个路口
身边却没有你再牵手
那些伤心过往似烈酒
难过一次次涌上心头
原来曾经说的天长和地久
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温柔
都怪我当初太笨太不懂
痴痴把你来挽留
原来曾经说的相爱到白头
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温柔
可是心中的你赶也赶不走
一生在原地把你等候
走过人来人往的街头
茫茫人海终把你邂逅
最爱你那迷人的眼眸
我愿意为你付出我所有
再次经过那一个路口
身边却没有你再牵手
那些伤心过往似烈酒
难过一次次涌上心头
原来曾经说的天长和地久
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温柔
都怪我当初太笨太不懂
痴痴把你来挽留
原来曾经说的相爱到白头
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温柔
可是心中的你赶也赶不走
一生在原地把你等候
原来曾经说的天长和地久
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温柔
都怪我当初太笨太不懂
痴痴把你来挽留
原来曾经说的相爱到白头
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温柔
可是心中的你赶也赶不走
一生在原地把你等候
可是心中的你赶也赶不走
人来人往篇6
2.有时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离开是为了带最好的自己回来。
3.曾经以为,离别是离开不爱的人,有一天,长大了,才发觉,有一种离别,是离开你爱的人,有一种离别,是擦着眼泪,不敢回首。
4.无数次的擦身而过装做不经意
5.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
6.单调而沉闷的空气窒息着我幼小的心灵,缠绕着我飞翔的翅膀。
7.一个秋风萧瑟的寒夜,当天边那弯孤独徘徊的月儿轻轻告诉了我该如何描绘心中最美的风景之后,我便不再抱怨为什么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不再感叹生命的尽头总是轻烟。
8.夜夜难眠,天天泪痕,泪水淹没日月,混淆乾坤,也无法挽回流失的岁月,重返最初之净泊。
9.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10.到了一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纷纷离去。当一个个熟悉和离去的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遇见以前朝夕相伴的人了。
11.人生,有时轻似风,淡如水,有时浓如油,烈如酒。
12.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13.随着时间的围困,我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缓慢,时间仿佛把我逼到了死角,让我陷入了绝地,我无力挽回些什么,只有忍着痛,步履维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14.春暖花开的季节不该属于离别
15.秋日的午后,暖暖的,人有些慵懒,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断,斑斓的树影下,岁月斑驳,来来往往的人,谁与谁相识,谁又与谁相逢。
16.当我一个人独自走在大街上,才发现自己的世界是如此的凄凉,人来人往,无数的背影与我擦肩而过,红尘滚滚,在这个烟雨朦胧红尘路上,会有几个人与我一起看朝霞晨露,看潮起潮落,看世界红尘熙熙攘攘都市繁华,夕阳落下的一刹那,会有在云朝云海里,和我一起看南迁的雁群;与落叶随风飘舞,也许都是寥寥无几的无稽之谈吧。
17.忽然之间,发觉一个人,好孤单;想看电影,却无人陪伴;熙攘的大街上,霓虹灯下,人来人往;原来过久了,一个人就成了孤单。
18.离别的雨唤醒了我们悲伤的过去!
19.不喜欢离别却总面临离别,没有选择对不对。
20.在人来人往中只见你,我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多看你一眼,任凭爱意汹涌
21.安安静静的听着歌,看着车窗外车来车往人来人往,甚觉困意。晨间路边灯,暮里街角风,皆入梦,皆如梦。
22.有时候站在路边看着人来人往,会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那么嘈杂那么多人在说话,可是没有人认真在听。
23. 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
2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原本就聚散无常,但愿每个人都不要过于悲伤,留住相聚时的美好片段就足以。
25.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而中学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转,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
26.青春结伴,我已有过,是感恩,是满足,没有遗憾。
27.怎么牵过的手可以随便放空,那些温柔,被你带走 。
28.有时候 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29.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人来人往篇7
作为中国人,也许我们对于每天发生在身边的送礼那些事儿早已习惯甚至麻木,而这恰恰证明了其普遍性。中国的礼品经济到底有多大规模?谁也无从回答。熙熙攘攘的表象之下,究竟是怎样一潭深不可测的“水”,还需一番追根溯源。
但送礼现象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让人迷惑,因此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要理解送礼的本质,须从中国本土语境中“礼”的涵义说起。
《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可见“礼”是用来判定亲疏关系、解决误会、区别同类和异类、辨明是非的一套原则。在中国古代,“礼”还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维持社会、***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
笔者认为,“礼”的关系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规则,它厘定、调节各类关系,既可以是逻辑关系,又可以是人伦关系。
中国古代有礼器、礼乐,又有“制礼作乐”之说,它们都是将某种“礼”所确定的抽象关系具象化的产物,但其“灵魂”仍在其所寄托之“礼”即表达的特定关系上。决定礼物意义的,同样不在于物,而在于“礼”――人用物品寄托某种关系,比如新婚男女互赠戒指,意在表明一种相爱的关系。
可见,这礼虽然可以送得形形,但其本质在于人际关系的传递、表达和经营,在日常口语中则对应于“拉关系”、“搞关系”、“攀关系”等说法。
人际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旦看清楚送礼行为的本质在于人际关系,我们便找到了解释送礼之风日盛原因的一个绝佳切入点。通俗地说,送礼就是在搞人际关系。在这一笼统观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追问:究竟是何种关系?人际关系究竟以何种方式左右着人们的送礼行为?
社会科学研究已经指出,我们生活在一张由不同的人际关系织就的网络中。台湾社会心理学家黄光国先生在研究国人社交行为时,曾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主要依据是关系中情感性因素和工具性因素的强度。
第一种是情感性关系,通常是长久而稳定的,存在于家庭、密友、朋友等主要社会团体之中,情感性成分远大于工具性成分,建立或者维持这种关系本身就是最终目的。
第二种则与情感性关系相对,称为工具性关系,短暂、不稳定且具有匿名性,如售货员和顾客或公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作为获得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
第三种是混合性关系,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广泛存在于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各类角色关系之中,构成了人际关系网络中广阔的中间地带。就如同我们眼中的世界因为有了黑白以外的中间色调才不至于枯燥乏味,这种混合性关系的意义是同样显著的,因为它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也成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送礼行为的关键。
与工具性关系相比,混合性关系中的交往双方彼此认识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因而使其呈现出更多的特殊性和个人化,且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关系双方存在对今后再次进行情感往的预期,这种关系具有延续性,它完全可能从所谓的“一面之缘”、“点头朋友”、“泛泛之交”发展为更“铁”的关系。但显然,这类关系也不像家庭等主要社会团体那样亲密无间、毫无保留,更不指望心甘情愿为对方无私付出。由于缺乏一些特定且固有的纽带作为基础,比如血缘,所以这种关系往往需要一些外力来推动和维系――礼尚往来无疑是十分管用的人际关系“剂”。尽管纯粹的情感性关系中间也存在礼物的馈赠,但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关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或重要条件;至于工具性关系,理论上它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包括法律、制度、契约、成例等,通常只要按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钱货两清”的思路操作即可。
因此,在三种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中,混合性关系与送礼行为的联系最为密切。借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著名的“场域”(field)概念――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集中、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那么在混合性关系这样一种特定的场域中,送礼就是一种极为重要并被普遍采用的个人策略。
从情感性关系向工具性关系转化
笔者认为,送礼之风愈演愈烈,与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社会关系此消彼长的变迁有关。
一方面,情感性关系正从一些传统主要社会关系中流失。家庭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性关系,其变化对此产生的影响尤其深远。究其原因则是中国人家庭结构的变化,在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主流、独生子女成为基本国情的同时,家庭的规模变小了,于是家庭关系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不可避免地萎缩了。当然,萎缩的还不只是家庭关系。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相互交织,不仅仅带来物理空间的巨变,也造就了高度匿名化的社会空间――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情感性关系的流失也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工具性关系领域夹杂更多情感性成分。本来,现代化带来的制度化进程意味着这些领域的运作将越来越规范化、职业化、标准化,公平原则愈发深入人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处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社会,许多制度尚待健全,这就为某些制度外运作提供了余地,使一些工具性关系的领域不再纯粹。
冯***旗在《中县干部》中指出了1978年以来我国干部体制的悖论,即一边是制度的推进和累积,一边是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笔者认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悖论不只局限于干部体制领域,而是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转型期问题。当今的医患关系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今任何具备一定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要想好好看病,不动用点人脉关系是万万不行的,塞点“红包”、送点“薄礼”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当情感性关系不那么富于“情感”,工具性关系却不乏“情感”运作时,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关系便逐渐在人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混合性关系作为送礼行为最主要的发生空间,送礼之风随之愈演愈烈也就不难理解了。
费孝通先生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称为“差序格局”,这是一种高低远近亲疏强弱分明的结构,好比水中涟漪般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笔者认为,当今现代城市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却大相径庭,人与人的交往更加便利,人们普遍拥有更大的社交圈子,但似乎丧失了那种分明的层次和立体感,这一趋势好比摊大饼,越摊越大,却也越摊越平、越摊越薄。在这样一种格局下,关系不亲不疏、不强不弱、藕断丝连、暧昧不明者越来越多,也就给送礼提供了更大的运作空间。
人际交往的“异化”:疯狂的礼品
礼品经济的畸形繁荣固然已经引发了不少的反思和声讨,然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更容易被表面的喧嚣所遮蔽。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状况就是: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送礼打点维系的。也许在不少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但笔者认为这其中却潜藏着当今中国人际关系的尴尬和困局。如果去掉这些形形的礼来礼往,我们还剩下什么?这恐怕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是这答案太沉重。如今,“礼尚往来”――没错,不是“礼尚往来”,而是一种以礼品为“核心竞争力”、建立在送礼收礼之上的人际交往――已或明或暗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去适应的社会规则,成为一笔笔剪不断、理还乱、背不动的人情债。
人来人往篇8
吴嘉棠(1934~1936年留美)是留美归国的职业新闻人,早年生活比较浪漫。他在密苏里大学读书时与一位堪萨斯姑娘相遇,堕入情网,因为当地禁止与有色人种通婚,二人遂去美国北部注册登记。1936年夏天,吴嘉棠学成归国,将妻子带回故乡上海,邂逅《大陆报》掌门董显光,其时吴嘉棠刚从美国回来,意气风发,两人又是密苏里同门,董显光大喜。遂聘吴嘉棠到《大陆报》工作,后又提升时年24岁的吴嘉棠为该报总编辑。
在上海孤岛时期,吴嘉棠曾经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任教,所讲授的英美新闻事业使学生大开眼界。后由于外籍教授相继回国,吴嘉棠成为资深教授和系主任,从此声名大振。他还被英文《大美晚报》发行人史带聘为该报总编辑。时任《申报》社长和总主笔的潘公展也很欣赏吴嘉棠,聘他担任《申报》的采访主任,其时,吴嘉棠30岁出头,竟一身三任——新闻系主任、英文报总编辑、《申报》采访主任,成了上海报坛的风云人物。抗战期间,吴嘉棠因反对***权而被列入黑名单,遭到通缉,一家人逃难寄居于上海当时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
吴嘉棠的公子、著名记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学教授吴惠连回忆道,他出生那天,上海在日***攻击下到处起火,做编辑的父亲把临盆的妻子送到医院门前,转身赶去主持采访突发的大新闻。曾是记者的母亲,只好自己步进产房。战争结束了,父母的婚姻也划上了句号。母亲好不容易挤上了去美国的客轮,家人都来码头送行——祖父母、叔叔阿姨、仆人和朋友们,独不见父亲的身影。
吴惠连回忆说:“当我问父亲在哪里时,有人说他在办公室。他们说他很忙,搞报纸就这样子……对父亲来说,新闻对他太重要了,对妻子、儿子的责任都没关系。”
吴嘉棠和发妻离异后,不久就与女记者谢宝珠传出了绯闻。谢宝珠乃豪门闺秀,才貌双全,风头压过当时的女记者陈香梅、池廷熹。她与吴嘉棠的恋情,为多家小报追踪。据说二人斥资在上海白赛仲路上买了一幢花园洋房,极尽奢华,被誉为“小皇宫”。
1949年春,大***压境,直逼沪上,但崇尚自由主义的吴嘉棠匆忙离开上海却未去台湾,而是流亡日本,在东京创办了“泛亚”通讯社,每天向亚洲各地的中外媒体提供新闻特写和新闻***片,最初势头很猛,不久在各国通讯社竞争中风雨飘摇,终于倒闭。1956年,吴嘉棠携妻带女跑到香港创业,任英文《虎报》的总编辑,后感觉香港市场太小,心情郁闷,遂投笔从商,去南美淘金,结果一败涂地,倾家荡产。彼时谢宝珠又雪上加霜,提出离婚,落下吴嘉棠满怀寂寞之心,孑然一身,再回香港,不幸染上癌症,晚年凄风苦雨,于1982年8月郁郁辞世,享年70岁。
人来人往篇9
1996年,还在读高三的陈好被导演黄建中相中,在电影《埋伏》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就是这一次经历,改变了陈好想当节目主持人的理想。1997年,陈好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在大学的第一年,陈好出演了《那山、那人、那狗》,此片不仅获得加拿大电影节大奖,还获得了、999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多个奖项。紧接着,陈好一发不可收拾,《乱世英雄吕不韦》、《李卫当官》、《宅门逆子》等片中都有出色表现,尤其在《粉红女郎》中饰演的“万人迷”,更是让陈好名声鹊起。北京人艺导演请陈好在话剧《第一次亲密接触》扮演轻舞飞扬,陈好成为人艺舞台上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主演。有了如此成绩,陈好却总是笑言自己还在路上,离真正的大红大紫还差得远。
陈好的感觉是对的,她知道自己之所以有现在的名声,全托了所演角色的戏好,也就是人因戏红,而这样的红是短暂的。有时候,陈好很羡慕港台的一些艺人,他们都有自己专业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为艺人挑选剧本、进行宣传、签合约,他们专业的眼光和统筹安排的能力,能让艺人名利双收。而在内地,这一切都要靠艺人自己去安排,费时费力不说,效果还不好,陈好打心眼里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个经纪公司。
2004年,陈好到上海参加一个影视活动,通过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板,陈好认识了伍克波,两人聊得挺投机。
第二天,陈好接到了伍克波的电话,邀她出来唱歌。陈好找朋友借了一辆车去赴约会,但她是个路盲,对上海又不熟悉,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地方,她不停地给伍克波打电话询问。好容易找到了伍克波,只见他正把车停在马路上,一个警察站在车前说:你可以呀[我站在这里,你还敢停车打电话?”陈好这才知道为了给自己指路,伍克波被警察扣住了,她忙上前说明情况,警察看着陈好说:“看你挺面熟的,是演‘万人迷’的陈好吧?”陈好忙点头说:“就是我!”警察笑了:“那好,看你的面子就不罚了。”伍克波笑着对陈好说:“还是你这个明星面子大呀!”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妨碍他们的玩兴,两人都难得地有了一次放松的机会。陈好谈起自己的演艺现状,感慨自己找不到一家合适的经纪公司为自己打理演出事宜。伍克波听得很认真,安慰陈好说:“不用急!你这样的明星会有好的经纪公司来为你服务的。”这些安慰的话陈好听多了,她笑着谢了伍克波的好意。
离开上海时,伍克波亲自为陈好送行,他说:“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但不久以后我会给你一个惊喜!”陈好没有在意,她把这一切都当成是一个男士对女士的讨好,她笑着说:“要真那样,我就会好好谢谢你了。”
离别后,两人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有时陈好还开玩笑地问:“你的惊喜什么时候送给我呀?”伍克波笑着说:“别急,真要那么容易的话,就不是惊喜了。”
加盟橙天,浓情蜜意谱新曲
2005年初,陈好正为自己的新戏忙得不可开交,她突然接到了伍克波的电话,他马上要到北京来见她,顺便送她一份惊喜。
两人见面后,还没等陈好询问惊喜是什么,伍克波就从公文包里拿出几份文件放在陈好面前。伍克波笑着说:“这就是我给你的惊喜呀!”伍克波告诉陈好,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忙这些事,为了解决陈好的难题,伍克波投巨资成立了橙天娱乐公司,他签约的第一个艺人就是陈好。伍克波说:“当然,这要看你肯不肯给面子了。”伍克波详细地介绍了橙天娱乐公司,说它是集唱片制作、影视制作、艺人经纪、舞台剧演出以及网络音乐平台建设于一体的产业经营化企业,今后将为陈好处理一切事宜。
听着伍克波滔滔不绝的介绍,陈好十分感动,她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话,竟然被这个男人记在了心里,还特地为自己成立了这么一家公司,这份情意真是难得!陈好没有犹豫,拿起笔就在文件上签了字。这一笔落下去,陈好就把自己和伍克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陈好加盟了橙天,成为旗下的“一姐”,伍克波自然也把陈好看作是公司力捧的对象。但橙天还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公司,为了不让陈好感觉到委屈,也为了提升公司的影响,伍克波决定出重金挖来竞争对手华谊公司旗下的著名经纪人王京花,并通过王京花网罗到一大批原华谊旗下的艺人,一下子使得橙天公司人才济济,而陈好又位列第一,名声自然大涨。看到伍克波不惜血本为自己做的这一切,陈好心里感激不尽,对他的爱恋又加深了一层。
在橙天公司的运作下,陈好开始了轻松的拍戏生活,以前那些琐事全都不需要她去亲自处理了,她只管做好本分的事情。这一来,陈好体会到了戏如潮的感觉,常常是一部戏还在拍摄,公司就把下一部戏的剧本摆在了她面前,有时几部戏串起来拍摄,忙得她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作为老板和恋人,伍克波还发掘了陈好的演唱潜力,他对陈好说:“你应该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在伍克波的安排下,2005年,陈好的首张大碟《陈好》发行了,陈好凭着这张大碟夺得了马来西亚歌唱大奖。
不俗的佳绩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反响,橙天公司开始在业内闻名了,一些艺人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它。庆贺宴会上,公司特地在大草坪上用无数朵白色的玫瑰花摆放成一个心型的花环,让陈好和伍克波坐在里面,浪漫温馨的场面,算是公开了两人的恋情。
自此以后,伍克波对陈好的关心也公开化了,陈好拍戏的时候,只要有时间,伍克波就会亲临现场探班。有一次,陈好在雨中拍戏,因为冷,她在拍戏间歇只好抱着照明灯取暖。伍克波很是心疼,忙把陈好领进自己的车里,为她披上毛毯,还督促她赶快喝热汤驱寒。男友的关心让陈好很是温暖。
在难得休息的日子里,陈好和伍克波总是相伴旅行,虽然来去匆匆,但两人感到快乐和满足。作为橙天的当家花旦,陈好不可避免地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有时还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但陈好每次都能为伍克波着想,把这一切都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情,而伍克波在这种场合里时时陪伴着陈好,在大众的眼里,他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另一半,不可或缺。
可以说,在橙天公司的这段时间里,陈好是拍戏、赚钱、恋爱事事如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连陈好都觉得自己会在橙天和伍克波厮守终生了,她相信只要自己沿着伍克波为自己安排好的路走下去,必然会一帆风顺。
脱离橙天,爱在四处漂泊时
橙天公司成立近两年了,在伍克波的掌舵下迅猛发展,产业开始向多元化发展。2006年初,橙天举行全国规模的明星贺岁活动,旗下的明星个个实力不俗,大有把老对手华谊比下去的态势。2007年,橙天又传出与海外某财团商讨联合事宜,并且把香港明星梁家辉、关芝琳、袁咏仪收之麾下,准备在短时间内成为文化大鳄。
但是,娱乐圈也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橙天公司虽然这两年仰仗兵多将广四处出击,但对老对手华谊的地位却并无撼动,周迅、范冰冰、李冰冰这些国内大腕频频参演海内外大片,俨然成了中国影视的希望所在。相比之下,橙天公司的当家花旦陈好却出现了上攻乏力的局面,虽说在2006年陈好硕果累累,在央视有《大敦煌》大戏上演,还有6
个广告轮番轰炸,但《大敦煌》叫好不叫座。在广告方面,范冰冰的代言价码已经和走国际线路的巩利持平,俨然成了广告新贵,更别提周迅香江摘桂、李冰冰成为收视新后,这些都是陈好望尘莫及的。橙天一姐尚且如此,旗下艺员就更别说了。这一切,伍克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扭转颓势,伍克波和下属商议,决定发动宣传攻势。他对陈好说,华谊公司的炒作本领相当高明,像范冰冰、周迅等人哪个不是一年到头都是绯闻震天响,就连李冰冰都有和朱孝天开房的闹剧,这些新闻占据了媒体的主要版面,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伍克波希望陈好也能靠绯闻博出位,不想,陈好拒绝了。这个自小就一番风顺的女孩,对靠绯闻出名深恶痛绝,她说:“别人我管不着,但我决不靠绯闻上新闻。”两人第一次不欢而散。
经营思路出现了分歧,作为老板的伍克波十分不高兴,而陈好的人气一天天下滑,二人出现了冷战局面。当陈好从外地回北京时,伍克波虽说亲自到机场去接她,但神情很是不悦。当记者们围着陈好提问时,伍克波有些不耐烦,撇下陈好独自离去。
公司的经营状况由不得伍克波多加犹豫,思虑再三,他决定从人才方面下手,进行一系列的资本扩张,而完成这一切就必须从牺牲陈好入手,但事已至此,伍克波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与普通公司一样,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靠优厚的待遇,而对艺人的吸引,当然是公司里“一姐”的地位了。2006年冬天,橙天公司和金英马娱乐公司合并,为了留住金英马公司的“一姐”陶红,伍克波许诺让陶红成为橙天公司的“一姐”。听到消息后,陈好有些不相信这会是真的,自己在橙天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可以说是公司的元老,怎么说换就换?陈好气急了,她找到伍克波,和他争论起来。伍克波倒也不隐瞒,他把公司的现状详细地讲给陈好听,并说明这样做是迫不得已,他还向陈好保证,那些都是对外的宣传,并保证陈好在公司“一姐,的地位决不会动摇。陈好的气消了些,为了公司的利益,她决定暂时退让。
陈好哪里想得到,她在伍克波眼里已经是扶不起的阿斗了,此时的伍克波竞当市场领潮儿的雄心已经压倒了一切,市场竞争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虽说陈好是自己的女朋友,但为了公司的利益,也只好牺牲她了。
不久,为了和华谊抢夺范冰冰,橙天又出了让范冰冰当“一姐”的诱饵。陈好听到消息立刻找到伍克波,指责他不讲信用,她知道范冰冰就是华谊的“一姐”,如果仅仅只是靠幌子来吸引她,是骗不了范冰冰的,而范冰冰也是个精明的人,怎么会分不清虚实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伍克波要放弃陈好了。
伍克波也没打算再隐瞒下去,他直言橙天的“一姐”必须换人,公司不能再为不会炒作不能提高公司地位的艺人付出了。陈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那个当年说爱自己的男人吗?陈好欲哭无泪,她强压着火气说:“那好,我走!”伍克波没有作声,默许了。
人来人往篇10
关键词 寄宿制 小初衔接 人际交往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寄宿制“自立、自理、自律”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
1.1有利于学生自觉运用道德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自尊
寄宿制学生每天和同伴、老师生活在一起,父母的最高权威规则在集体生活中被打破。他们必须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整合并出妥协。他们的道德观念会逐渐变得比较灵活,容易改变,能从小同的角度观察行为并区分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差别。集体生活的磨练使寄宿生学会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方法,学会了宽容与谅解,同情与帮助,接受指导与建议,最终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1.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是父母的两倍。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在与学生打交道。师生间良好的关系离不开双方的情感交流,寄宿生到校后,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消除依赖父母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教会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劳动和生活的技能。教师在学校以爱心感染学生,对寄宿生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必然会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1.3有利于增强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寄宿制学校要求寄宿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大减少了寄宿生对家庭的依赖,这就迫使他们要学会***生活并适应学校的环境。寄宿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集体规则,使其行为符合集体标准。长期的集体生活必然会促进寄宿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
2寄宿制迫使学生生活环境改变,这也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1缩小了寄宿生的生活圈子
寄宿生生活的范围被大大缩小,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他们的集体生活与外界大环境相对隔绝,对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寄宿生每天面对的不是同学就是老师,这就缩小了寄宿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他们大多时候生活在同龄群体中,缺乏与不同年龄,不同角色的人接触,缺少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相对走读生来说丧失了一些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化的进程。
2.2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躁
一部分寄宿生因为小升初以前从未经历过寄宿生活,对家庭、父母过分地依赖,环境的突然改变让他们紧张焦躁、无所适从,往往因想家而抗拒寄宿生活,害怕与人交往。每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就有不少的寄宿生开学第一天的晚上就哭着闹着要回家。还有一部分寄宿生,一开始对寄宿生活充满期待,认为自己可以“真正***”了。但是随着寄宿生活新鲜感的退去,大多数学生又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依赖父母的,想家的情绪也开始萌生。
2.3容易带来人际交往的压力
由于寄宿生建立友谊的选择性受学校寄宿安排的限制,使得寄宿生的友谊与非寄宿生相比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对人际交往经验相对缺乏的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些学生往往会成为寄宿生人际关系中的弱势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是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P系紧张,有的学生会流露出孤独感。他们中大多数人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道怎样去做,容易导致宿舍同伴间发生较大的矛盾和其他不愉快事件。
3应对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帮助学生度过小初衔接的适应期尤为重要。寄宿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学校方面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3.1“家校合作”――家庭、学校要高度重视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
初中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价值观,很容易做出一些缺乏理智的行为,给自身、家庭、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因而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正确引导子女或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自我意识。家长和学校要把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的教育引导问题疏导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方能起到护根固基作用,使学生健康成长。
3.2“主题活动”――组织利用好每次活动
初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地成长,不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学校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到首位,让他们从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出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给他们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拓展学生的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班主任更应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就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3.3“个别攻破”――具体指导人际交往的技巧
3.3.1提高学生的人际认知
贝克认为,个人的思想和信念是他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即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大多是由其不良的人际认知所决定的。例如有个学生小A,她就坚信,她家庭的不幸应当成为她取得各种补助捐助和同学对她礼让三分的理由。这时教育者就应当指出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告诉她要客观评价自身在班级中与人处事的缺点,学会换位思考教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其存在不足之处多次提醒,在交往中亦能有所收敛,我行我素现象有所好转。
3.3.2教给学生交往技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知之者而非践之者,人际交往问题说有所改善,只能是萌于内而未现于外。真正有成效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对他们进行多次的集体的或一对一式的交际技巧训练。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和谐的人际交往问题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