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来数去,在牛津期间坚持每天吃的不是大米也不是面包,而是鸡蛋。共富新村的免费早餐供应白煮蛋。自己买通常是4.99磅一盘,30枚,吃一个月,或白煮或糖水或油煎或隔水蒸或跑蛋皮。白煮蛋我会蘸点香醋,糖水蛋滴两滴麻油,煎鸡蛋要加点儿香葱,炖鸡蛋则放一点儿仙贝或几根银鱼,跑蛋皮则要两面金黄时起锅,然后切成一丝一丝的。房东看我这样,很是好奇,总是夸张地深吸一口:“哟,闻起来好香哦,看来味道不错吧?”我能感觉到有人在分泌唾液,所以常常主动请她尝上一口。当然每次也仅限于给她一丁点儿或一丝儿――浅尝辄止,食多不知味。房东从不吝啬她的夸奖,尝后总是将“不可思议”、“奇迹”、“妙极”之类言过其实的谀词送与我,连我烧的紫菜蛋花汤她都要“叹为观止”!我淡淡地笑着说:“鸡蛋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很普通、很寻常、很温馨的食品,我们还有专门吃鸡蛋的节日呢!”我边说边盛了小半碗看上去如丝似缕的蛋花汤给她。“英国也有哇,快到复活节了,你留意一下,街上到处都是彩蛋,鸡蛋是给人很多快乐的东西。”房东马上说。
听房东这么一说,我真发现最近牛津的超市、巧克力店,还有地摊儿(牛津一样有地摊儿,但都集中在露天市场里)都摆出了很多彩蛋。不过,我从未将此和鸡蛋联系起来,总认为那是蛋形巧克力而已。房东说其实大多英国百姓家里的彩蛋是真蛋。复活节早上,家里会把早餐用的蛋分放在几个盛有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的锅里煮,这样端上来的蛋不再是白色或浅棕色的,而是黄色或粉红色,蓝色或绿色的。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装饰性,它们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也是在与人们分享季节更替的喜悦。
英国大部分节日都起源于宗教。复活节发生在过了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原是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实际上,圣诞节一过,复活节巧克力蛋便在糖果店里摆出来了。那些最小和花样最简单的很便宜,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彩蛋有两种类型:一种叫方旦糖,长一英寸多一点,外面是一层薄薄的巧克力,里面是又甜又软的面团,然后再用彩色的锡箔纸包装成各种形状。另一种比鸭蛋稍大一点的是空蛋,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巧克力壳。复活节临近时,糖果店的橱窗里会摆满各种精美的彩蛋。对英国孩子们来说,复活节收到彩蛋是最开心的事儿了。
很显然,西方复活节的彩蛋其实大多只有蛋的外形而并无蛋的内涵,而我们的鸡蛋却个个货真价实。幼时与鸡蛋有关的记忆都是甜蜜温馨的。在家乡最普遍的是立夏吃鸡蛋。艰苦岁月里,很多人都会“瘦夏”,所以在立夏节气来临前,先补一补。韭菜炒鸡蛋自然是美味无比,涨鸡蛋(及鸡蛋糕)和肉皮一起煨,起锅时再洒点儿青蒜末和香油胡椒粉那叫一个香。大人立夏吃了蛋基本意味着正式进入农忙了。对孩子来说立夏是个很好玩儿的节日:立夏那天,老家大大小小的孩子脖子上都会挂一个蛋网,内装一个鸡蛋,用鸭蛋、鹅蛋的也有,但以鸡蛋为正宗。先说这蛋网,条件好的人家用彩色毛线结成,而大多数孩子的蛋网是妈妈捻的棉线结的。蛋网织好以后,到田边打上一把蚕豆叶,和蛋网一起搓揉直到网子变成翠翠的绿色,将它轻轻挂起晾干即成。蚕豆叶已经成了一个个柔柔的小绿球,但可别扔,将它小心理平、展开,在开口的一端,使劲儿一吹,就是一个小气球,叶子脉络分明可见,非常漂亮。注视叶子慢慢鼓起的眼神满含欣喜和满足,一片片吹过去,不厌其烦,笑声不断。如果你揉叶子动作太重叶子很可能有洞漏气,或者力气太小都吹不出那椭圆形的叶球。这是立夏前做好的准备工作。记不清女孩几岁开始学织蛋网了,似乎从来就会,也记不清男孩会不会织蛋网,只记得他们吹豆叶神勇无比,往往一气呵成。
立夏一早,大人们煮好鸡蛋,装入蛋网,孩子或将蛋网套在脖子上,或扣在书包旁,或提在手中,每个蛋网下面都留着长穗穗,随着孩子们一蹦一跳,一飘一飘地很神气。那时候因为难得吃一次鸡蛋,谁都不会一早就将这个宝贝吃掉,更别说还有即将开始的更加精彩的“斗蛋”节目呢!有时候等不及到学校,在上学路上遇到小伙伴,斗蛋就开始了。斗鸡蛋,蛋头对蛋头(略尖的一端),蛋尾对蛋尾。两蛋先轻轻碰一下,再渐渐用力。斗鸡蛋大多都在本班内进行,很少班际赛。不用排秩序册,一般半天时间都会斗完。我整个小学阶段有两次得了冠***,荣获“蛋王”称号。我把蛋王挂在床头,好几天都舍不得吃,直到妈妈说再不吃蛋就要臭了,才很不情愿地一小块一小块地将蛋壳敲碎,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我的“蛋将***”。斗蛋其实也有技巧,我的切身体会是:鸡蛋是否经得起敲打固然与蛋壳的坚硬程度有关,但也与握蛋手势和面积有关。如果你只用三根手指捏着鸡蛋去斗,十有八九一触即溃。
立夏吃蛋是为应节,生日吃蛋则是对孩子最大的优待了。儿时家乡有句俗语“大人一顿饭,小人一个蛋”。某日早晨妈妈给了其中一人一只熟鸡蛋,那就是说,那天是他/她的生日。妈妈一边给一边说:今天是你生日,吃个蛋,希望你长得越来越高。生日这天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也不能哭,不能与别的孩子疯闹,别的孩子也要相让一点。还有,切记不能让高个子摸你的头顶,因为一旦摸了就长不过他了。兜里多了一个热乎乎的鸡蛋,感觉十分欢喜和满足。但有时候恶作剧的小朋友会突然从后面摸一下你的头顶,于是,就会非常担心自己长不高,非得趁他不在意时再摸回来。相互摸来摸去摸头顶,嘻嘻哈哈笑不停。即使摸不回来,这种担心往往到第二天也就忘光了。我最难忘的是儿时吃生日鸡蛋时的感觉,因为兄弟姐妹中,只有我一人享此殊荣,为避开饥饿的眼神,常常是一人躲着悄悄吃。记得有一次,妈妈给鸡蛋时,不慎被小弟看见了,从那一刻起,他的眼光就盯牢了我(更确切地说是我囊中的鸡蛋)。实在受不了小弟馋馋的目光,最后我只好在垂涎欲滴中先扳下一半给了小弟,当然也没有忘记分给大弟和妹妹一人一小块蛋白,姐弟四人含笑细嚼慢咽。妈妈笑着说:“懂一份人事儿吃一份亏啊,丫头长大了!”后来生日若干,啖蛋无数,竟然只有这个生日鸡蛋的滋味最为特别,难忘至今。
民间交往中,鸡蛋还是生子报喜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老家生了儿子要给亲朋好友送红蛋,生了女儿要给近邻远亲送喜糖。其实鸡蛋并不比喜糖贵重,为何有如此区别呢?细细想来,女儿带来的是甜蜜,儿子则意味着家族后继有人。传宗接代最直观的比喻莫过于蛋与鸡生生不息的更替了。由此看来,后来引进的生日蛋糕既甜蜜又兴旺,又不落重男轻女口实,倒是兼得两者之长了。难怪西风一吹,国人纷纷仿效,现在生日恐怕是吃蛋糕者占了多数。
节日吃鸡蛋,其实也是首重其新生、易生以及再生等寓意。西方的复活节中,彩蛋是重要象征。这个节日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复活节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这段时间中国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和节日,那就是清明。清明节的日期一般在4月4日至6日之间。于是,很自然地,人们就会将这两个节日进行比较。作家郑渊洁就曾说“东半球清明节和西半球复活节比邻而居,相差没几天,都是和死有关的节。东半球死了就死了,死人给活人腾地儿,活人不忘礼让之恩,每年缅怀祭奠。西半球死了又复活,兔子般超强繁殖,破壳而出芸芸众生。东方崇尚对死人好,西方信奉对活人好”(《清明节和复活节――地球日记》)。其实东半球也有不少国家过复活节的,有次给留学生上课时,一位韩国太太带来了一包鸡蛋,分给班里的同学和上课的老师。每个蛋上面画了笑脸,或写上“God bless you”(主保佑你),我问为何,学生笑道:“老师,今天是复活节啊!”
我们的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因此更像是“复合节”,除了类似复活节讴歌生命的快乐主题外,更有慎终追远、感恩祖先、踏春赏景等多重主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复活节的宗教色彩也越来越淡薄,作为一个民俗节日的特征,娱乐特征则越来越明显,我们的清明节也有类似倾向。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老师们带着我们到***墓前,听前辈讲***当年的英雄事迹,听完后,老校长用略带哭腔的声音领着我们一起唱,“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校长悲伤的嗓音一起,不少同学已泣不成声。近似悼词的歌词,朴素却能走心的旋律一到清明就回响在耳边。在清明追思祖先,不忘祖恩为的是珍惜今天。而今天看来,清明的悲情更多已成为一种仪式化的情愫,在每年的特定时空让我们静思先人祭祀祖辈。或许清明本来就并非只有悲情,唐杜牧的《清明》诗就是最好的明证。再如“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比”、“清明先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等谚语或诗作,都是既带悲情也不乏欢欣的。
小小鸡蛋实不凡。中国地大,不仅汉族的节日、生日里有鸡蛋做主角,少数民族亦有,如满族有鸡蛋节,回族有鸡蛋会节。不仅有立夏食蛋之俗,而且很多地方还有端午吃蛋、清明吃蛋、中秋吃蛋的传统。由鸡蛋至于节日,由节日至于人生,甚而至于祖先、宗教,很多的日常其实本非平常,但人类的非常心意却要依赖日常得以延续、传承。感谢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