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10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1

一、基本知识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世界上现存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大败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我国历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长城西起临、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孟子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墨子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老子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时期庄子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韩非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战国孙武***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汉***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的丝绸之路。

公元73年东汉***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张衡发明和制造了历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教。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发生于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孙刘联***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形势表

国名建立人建立时间都城经济特色灭亡情况

魏曹丕220年洛阳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266年,为西晋取代

蜀刘备221年成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孙权222年建业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383年东晋***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北魏***权是鲜族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五个王朝。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顾恺之是东晋时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和《洛神赋***》。

南朝的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开凿的最的两大石窟。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著作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缀术》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水经注》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历代封建王朝简表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朝代建立时间***帝王都城名称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赢***—秦始皇咸阳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

东汉25年刘秀—汉光武帝洛阳

三国魏220年曹丕洛阳

蜀221年刘备成都

吴222年孙权建业

西晋266年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司马睿建康

二、问答题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③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答: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齐桓公为什么能第一个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发展生产;③改革***制,组建强大的***队,扩充疆界;④***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国的经济发展,***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列举孔子的思想内容和主要教育成就。

答: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

秦朝在我国历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逾加残暴。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①在***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策;③在***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⑤在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后,进行了***治经济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说汉语: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禁用鲜卑姓氏,改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七年级历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册复习提纲

103.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远古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0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他们虽然还保留有猿人的某些特征,但已经进入旧石器时代:会打击制成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

10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06.山顶洞人于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107.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108.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10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110.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11.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11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11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4.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115.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随后两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6.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17.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18.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他们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19.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120.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产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21.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都城在阳城。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夏桀,是历有名的暴君。

122.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23.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24.渭水流域的周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经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25.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2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27.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的青铜器有世界上现存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12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12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13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31.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32.齐桓公为什么能第一个称霸?

(!)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发展生产;(3)改革***制,组建强大的***队,扩充疆界;(4)***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13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大败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34.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13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秦***坑杀四十万赵***,从此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136.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有了进一步推广。

137.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138.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国的经济发展,***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39.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14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141.我国历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142.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143.战国时期,人们测出一年有24个节气。

14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的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145.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146.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147.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148.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149.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150.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孟子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墨子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老子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时期庄子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韩非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战国孙武***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2.秦始皇是怎样加强统一的?

①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④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⑤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⑥

153.秦长城西起临、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54.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55.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156.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157.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158.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159.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160.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逾加残暴。

161.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162.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163.汉文帝、景帝时期(前180-前141)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164.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165.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166.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67.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168.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169.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170.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17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172.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73.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174.公元前60年,西汉***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5.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的丝绸之路。

176.公元73年东汉***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177.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178.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179.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180.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181.张衡发明和制造了人类历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182.东汉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183.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184.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教。

185.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186.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187.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188.发生于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89.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孙刘联***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90.三国鼎立形势表

国名建立人建立时间都城经济特色灭亡情况

魏曹丕220年洛阳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266年,为西晋取代

蜀刘备221年成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孙权222年建业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19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192.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193.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194.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9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196.383年东晋***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197.北魏***权是鲜卑族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198.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后,进行了***治经济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说汉语: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禁用鲜卑姓氏,改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99.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五个王朝。

200.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著作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缀术》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水经注》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201.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02.顾恺之是东晋时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和《洛神赋***》。

203.南朝的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2

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 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6、 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叫做“禅让”。 17、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 18、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9、 约公元前1600前,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0、 公元前1046年,周商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倒戈,周***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1、 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开发了边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作用)。 22、 公元771年,西周灭亡。 23、 在原始社会未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4、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文公、楚庄王。 2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30、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1、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 晋文公整顿内***,发展生产,训练***队,城濮大战中,晋***大败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34、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3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6、 商鞅变法的背景:(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2)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37、 商鞅变法的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8、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9、 我国的封建社会在战国时期形成了。 40、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41、 夏朝时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42、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43、 孔子的教育:1、创办私学;2、有教无类;3、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4、因材施教。 44、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45、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事家孙武。46、 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1、秦王善用人;2、商鞅变法的作用;3、秦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47、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48、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49、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50、 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51、 秦始皇兴建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52、 秦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53、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徭役繁重;2、赋税苛重;刑法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54、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55、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6、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主力。 57、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58、 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59、 文景之治背景:汉初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刘邦和后继都吸取秦亡教训。 60、 文景之治内容: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以德化民。 61、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力量;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62、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治、经济、***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63、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权。 64、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65、 史称汉光武帝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66、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67、 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 68、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人称东西二京。 69、 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70、 公元前1世纪中期,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71、 公元前60年,西汉***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2、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的海上丝绸之路。 73、 班超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府任命为西域都护。 74、 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家的首次直接交往。 75、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76、 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77、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涉及到现在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78、 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79、 华陀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80、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81、 道教的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称老子为教主,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82、 《史记》(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83、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84、 208年,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85、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 86、 230年,孙权派将***卫温前往夷洲(台湾)。 87、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进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的局面。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88、 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89、 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420年,大将刘裕结束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四个王朝(宋齐梁陈),史称(南朝) 90、 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91、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这项成果世界近一千年。 92、 北朝的贾思勰(xie)是我国历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占有重要地位。 93、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94、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有《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95、 东晋的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出色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和《洛神赋***》,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96、 范缜撰写《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的宝贵遗产。 97、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的石窟,是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3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

课后即时训练

1.下列 事件标志 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

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

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来源:学科网]

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策 D.颁布均 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策,这些***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9.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来源:学科网]

1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综合思维导航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一简要评价。

合作探究学习

13.“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 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 话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1D

12.(1)北魏孝文帝。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

(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策,特别是实行汉化***策,采用汉姓,改穿汉 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 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看了“七年级下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测试题”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测试题及答案

2.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3.初一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材***片 有效运用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小学生有了很大进步,但还不够发达。对历史的理解还须借助丰富的历史***片来学习。我们现在采用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教科书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并茂,地***和***画的大量使用,它摒弃了以往教科书那种呆板的格调。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历史***片,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让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和文物***片学习历史的本领,这是我们身为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初中历史教材***片的类型

新课改教材中所穿插的历史***片有两种:原始性***片和再造性***片。原始性***片是指历史现象、文物、文献、人物等的照片,古画、拓片等,这些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再造性***片是后人根据史料想象而制作的历史***画,有历史画面、人物画像、漫画等,这些***片的史料价值不及原始性***片。这些***片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是无法重现的。因此对历史课堂教学不可能像其它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可以大量采用实验、演示和解剖等直观手段,来阐明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历史***片,利用它们真实、典型、具体、形象地揭示历史面貌的特征,配合教师的语言和教材文字来说明历史现象,这一功能是其它手段所不可取代的。

二、初中历史教材***片的功能

1、让历史活起来。课本插***很重要,它并不是对课文无关紧要的补白,而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具有深刻的寓意,用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使用插***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书中的插***,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和抗击沙俄》中,有一幅“郑成功接受荷***投降***”,指导学生看***,让学生感悟郑成功的伟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我在指导学生欣赏《窦娥冤》***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时,事先给学生讲清故事梗概,然后要求学生结合***片进行剧情重现。我组织了一些学生来扮演相应的角色,然后进行指导。这堂课收到了很大效果,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死的教材变“活”。

2、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我还注重运用课文中的人物***,以其感人的形象来进行情感教育。人物***像较多为单人像,如农民起义和民族战争中的英雄、***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等。通过对***片的描叙和讲解,介绍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可以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如《文天祥》一***(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在指导学生看***时有感情地朗读他的不朽诗篇《过零丁洋》,边讲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文天祥不畏、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在运用插***时特别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领会其含义。如在使用“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时,我要求学生对北京人的前额、眉骨、颧骨、鼻子、嘴巴、脑壳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加以思考与现代人的不同之处,进而认识北京人的特点——头部还残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在讲课时,还可要求学生对一些插***进行比较,如“干栏式房屋”与“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学生便可形象地领会到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不同,了解原始社会农耕情况。经常使用这样的插***,就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材***片的辅助手段之运用

1、课外***片补充之运用,除了课本插***,还应补充课外***片,当然这些课外***片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所需要的。如在讲解《和抗击沙俄》一课中,我从网上调阅***了有关***片,这样既巩固的扩大历史知识,又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情感教育。又如,在运用《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我同时出示武则天影视剧照,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体会历史、学习历史、反思历史,从中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之后再次出示问题:创设一个与“***启开元,治宏贞观”内容有关的历史场景,采用你喜欢的艺术形式,如电影、戏剧、舞蹈、绘画、漫画、小品等,表现你心目中的历史人物——武则天。在讲解宋太祖、明太祖等历史人物时,都可采用类似的讲授方法。

2、相关音乐或诗词文章补充之运用。如在指导学生看***《辛弃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时,请学生吟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壮志。适当利用文学作品,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讲授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

总之,新编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片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片,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只要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本***片,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片,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对***片的观察、分析、总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形象感、直观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6

关键词:兴趣;问题导学;***示导学;***表导学;纲要***示导学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学习课程增多、内容的专门化、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意识十分薄弱。这个时候,历史教师如何发挥“导”的艺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根据初中生感知方式向视觉型转变,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导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去。

以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在讲授新课前,我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歌词及主要人物照片,接着设问:“谁能说出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谁又能说出照片上人物的姓名?你熟悉三国的故事吗?(学生抢答)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中的三国,学习《三国鼎立》。”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影视作品的直观性,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趣导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教学中也十分强调“引其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兴趣是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充满趣味的故事情境,使之成为探究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不断学习。一般来说,初一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许多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在课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是使他们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时,我编排学生喜欢的素材――请学生收集并讲述这课的成语故事:楚河汉界、破釜沉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进而引发学生对“项败刘胜原因”的探究,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结论。这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基础知识也得以掌握。历史故事的特殊魅力能诱发学生产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的迫切愿望,正是这种愿望激发了他们对历史课的强烈兴趣,进而产生新的兴趣和动力,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三、问题导学,调动学生历史思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就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插***、材料提出一系列有思考余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及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学生很容易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教师也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以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为例,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子目的讲授,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隋朝大运河》***及精心设计的问题:①隋朝大运河是由谁下令开通的?全长多少千米?②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分别在哪里?③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由哪几段运河组成?④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一连四问,教师不马上作答,让学生把“问题”储存在脑子里,这样学习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然后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读***、看教材、探讨,要求学生抢答。通过问题导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从而突出了重点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辩论,让学生在思辨讨论中提出看法,修正看法,得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并通过自主地学习思辨,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化解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表导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历史知识

***表的形式包括比较表、***解、统计表等。对于文字叙述抽象、难理解的历史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编绘成***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为例,在讲秦王嬴***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府机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明白。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运用了***表导学,把文字叙述抽象的历史内容简单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如***1:

五、***示导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

示意******示导学,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以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一课为例,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子目的讲授,我除了用问题导学外,还运用示意******示导学法,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合作绘制大运河示意***,教师走下讲台指导学生绘制。然后,要求每组派代表用投影仪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如***2:

通过合作绘制大运河示意***,既帮助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并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纲要***示导学,能使线索清晰,便于学生记忆

纲要***示导学,就是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用各种信号组成***形表示出来,常用于复习课,教师运用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一学生虽然对历史这门新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但到了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时,由于内容丰富、头绪纷繁、问题众多,涉及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清脉络,所以,教师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我认为以教师的纲要***示导学为主,穿插学生的对答练习,能帮学生理清线索,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就以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我是先以整理好的知识纲要逐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回答相关的知识,再让他们抄在书上,纲要***示如***3:

然后配以选择题、改错题、辨析题、材料解释题(练习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能条理清晰地掌握重点知识,又能培养实际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总之,要使历史课能真正成为学生“想学”“乐学”的课程,教师就应该多一点学生活动,少一些专业化的讲述;多一点引导,少一些知识灌输,真正发挥教师“导”的魅力,不断去拓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去开辟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日臻统一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罗 超,魏授章.历史教材与教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7

关键词: 课本插***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运用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插***”就成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仅七年级上册就有204幅***片,八年级上册有239幅***片,八年级下册有237幅***片。这些插***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应***文并茂,精心配置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叙述的***片、***表、地***等”的要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加强和改进插***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近年来,我经常运用课本“插***”进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那么,课堂上如何巧用课本插***,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不同插***,作用各异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地理、历史、***治的结合体,插***很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从形式上看,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插***可分为地***、统计***、景观***、概念***、联系***、示意***、漫画和史料***等,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

1.地***。

七年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地理部分,包括认识地***、地球、气候等,因此插***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地***。地***可分为两类:

(1)一类确定某事物的位置和范围,阐明其分布特征。对这类地***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某事物的分布知识,然后再把它们准确地落实到分布***上;其次要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该事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2)一类表示某事物的形态,如大小、高低、形状等。这类地***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例、单位等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该事物的变化规律、极值大小,并找出原因。

2.统计***。

统计***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例、纵坐标、横坐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某种事物的规律,并进一步找出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统计***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柱状***、曲线***、饼状统计***和综合***等。

3.景观***。

景观***多用于反映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这类***在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大,且多以照片的形式表现,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

4.概念***。

这类***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某些地理概念。这类***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中相应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在***中加以识别、理解,并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概念描述、比较分析来理解概念,并在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5.联系***。

联系***多用于表示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使复杂的现象简明化,有助于教师口头讲授,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分析这类插***时,要引导学生在不断找出各种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探求其逻辑联系,逐渐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示意***。

示意***是为了说明内容较复杂的事物的原理或具体的轮廓而绘成的***,如第八册中的“三身六部示意***”和“种姓制度示意***”等。因为是“示其大意”的***,示意***通常非常简略,抽象反映其本质的***,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好地分析问题。

7.史料***。

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像,一般指地***、***片等传媒对象。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本中有不少珍贵的史料***片和生动翔实的文字解说,直接反映史实,为学生提供了解真实历史的机会。

8.漫画。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也有不少的漫画,它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画。如第七册中“表妹身边的规则”,用漫画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规则”。

二、插***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以***导课,激发兴趣。

利用插***导入新课的学习,能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插***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言,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如在讲七年级下册“走进社会”中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漫画“表妹身边的规则”,然后提问:“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该漫画因其简单易懂而幽默谐趣,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

又如在学习七年期上册“世界大家庭”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彩***“不同的人种”,让学生先观察然后站起来向同学解释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体表特征差别。不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这样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自然地导入新课“上述三大人种的体表特征的差别”及对下面知识“人种的分布”的学习。

2.以***提问,巧设探究。

许多历史与社会知识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课堂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恰好为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

如浙江省历史与社会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曾开过一节公开课《读***学史》,让学生通过阅读五组***片、设置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历史地***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再关注细节。如看了《清明上河***》后,问学生:“我们要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它?我关注店铺与酒楼,这是为什么?招牌,现在叫广告牌,从中可看出什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看,由此又产生许多疑问,直至最后解决所有的疑问。通过一层层的比较、提问、推理、想象,把表面信息转化为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激发学生思考。

课本插***是课文的再现和补充,利用***片提问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如七年级第四单元的“傍水而居”中有三幅***“太湖流域”、“水乡景观”、“水乡城镇化”,都是围绕水乡城镇的形成、特色与发展而设置的。三幅***都紧紧扣住“孕育”的主题。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太湖流域城镇的出现和发展,与密集的水网有什么关系?说说水乡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水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三幅***,可启发学生从城市产生、人们的生活和城镇发展几个方面体会水与水乡城镇的血脉关系,更好地理解“孕育”的涵义。通过此种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读***能力。

3.以***释文,通俗易懂。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相当一部分教材插***还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替代了文字说明。课本插***和正文、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相得益彰,使教材***文并茂,增强课本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以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为例,教材用多幅***片“印度的佛塔”、“日本的佛寺”、“中国的佛寺”、“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等展示了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外观各不相同,从而说明了文化的多样性。对课本插***的分析,也就是对地理文字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插***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与社会知识落实在地***上。

4.适时读***,释疑解惑。

“左***右史”、“索象于***,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此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原理性、规律性较强的内容,有时利用课本插***可以在教学中起到释疑解难、帮助理解与记忆的作用。

如讲到七年级“大洲和大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于理解和接受。想到插***与文字相辅相成,插***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插***,于是我把课本中“七大洲和四大洋”一***用幻灯片放大,再叫学生看***叙述“全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南的有哪些?位于赤道北的有哪些?”,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令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理解和记忆深刻。

5.引导欣赏,陶冶情操。

课本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片,有人物***、文物***、复原***、遗址古迹***、艺术珍品***等。这些***片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文并茂,烘托出浓厚的审美气氛,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学习。如第八册中的“古希腊航海浮雕”可以让学生体验古希腊的文明与先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第七册中的“追求真善美”中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面调子阴郁,情景恐怖,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片展示世界各地的美好河山和人文景观,各民族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工农业生产情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树立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如第七册中的“自然环境”一课,有白雪皑皑的“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辽阔的“中国的东北平原”和牛羊成群的“东非高原”。这些插***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对大自然的保护。

三、教师运用插***的注意点

1.熟悉插***内容,正确把握插***的内涵。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的需要,对插***中的每一个细节、情景进行琢磨、研究,正确把握插***的内涵,寻求教学的切入点。有的插***用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有的插***用来显示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的插***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插***中提取有效信息;有的插***是用来引出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师根据每一幅插***的功效,即考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用这幅***片来做什么,然后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2.选讲插***,精心设题。

插***这么多,有的插***可以一笔带过,让学生欣赏一下即可。而有的插***,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根据相应教学活动的需要,对可用的插***进行精心的筛选,选择出典型的、信息含量大的、有利于展开的***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这些插***要尽量用生动、精练、直观的语言对其进行细腻描绘,提问或讨论,将学生带入相关的知识环境中,强烈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去追寻知识。

如第七册中的“中国的疆域”这一插展示***后,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分析:(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南端、西端和北端分别在哪儿?(2)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哪个纬度带?(3)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地球上的五带中的哪个带?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还可以提问:“看看中国大约跨越多少经度?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即相差1小时计算,中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几个小时?”等等。

3.丰富课外知识,适当补充***片。

历史与社会这一科目的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插***也是丰富多彩。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涉猎更广泛的课外知识,把这些插***所包含的知识更全面地、更精确地介绍给学生。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也敢于发问。比如七年级“干旱的宝地”中有一幅插***“沙漠都市”,是“迪拜帆船酒店”的***片。教师提前获知相关的知识,就能坦然面对学生的提问:“老师,这是什么建筑啊?”“老师,迪拜在哪里啊?”“老师,不是说是沙漠都市啊,这个建筑怎么在水上啊?”等等。

必要的时候,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可以补充展示一些课本插***之外的***片。比如在讲八年级第二单元时,对其中的插***“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人”,教师除了适当介绍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妇好是殷商武丁王之妻,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将***;玉人是妇好墓玉器中最为珍贵的部分等,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人的伟大、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之外,也可以补充展示一些相关的***片。如在浙江博物馆拍来的照片,比***上的插***更真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更好地了解“文明的起源”。

总之,只要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本插***,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对插***的观察、分析、讨论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建娥.***里乾坤大——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插***的运用策略.考试周刊,2012.3.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8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2七年级优秀教学计划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七年级优秀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第一,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学由课内走向课外。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2七年级优秀教学计划2时光如流水,暑假很快就过完了,又迎来新的学期,而且又迎来一批新生,在此,针对我所代的生物课作一个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的七年级学生仅有70名,而且差生太多,生物又是新开课程,小学没基础,再加上教学改革,学生不适应,所以,学起来很吃力,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很不容易。因此,必须很辛苦地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教材与上一届学生的教材基本一致,教材仍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包括3个单元共7章的内容,第一单元是“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单元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到生物体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关心生物,关注生物学;明确了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且生物体都有很多生命现象;通过学习学生还了解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很大的一类生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材中还设计了5个探究和10实验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

三、教学措施

1、开学初的几节生物课,我先对学生进行生物课改培训,讲明我校的课改新教法,让学生了解我校,重新认识我校,从而,安心地在我校学习。

2、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讲解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生物,对生物感兴趣,从而很好地学习生物。

3、针对学情,进行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尽努力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

4、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和方法,认真备学案,精心讲解,渗透课改新理念。

5、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各方面都差,而教材内容多,特别是实验和探究这样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多,势必就耽误很多时间,因此,必须强调纪律,抓紧抓好课堂时间。

6、针对实验活动,能做的一定做,不能做的也一定认真讲,争取达到实验效果。

7、提倡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考,认真学习。

2022七年级优秀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

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的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2022七年级优秀教学计划4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2022七年级优秀教学计划5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习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行为习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习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的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主要是利用学案,在上课时检测学生预习效果,让学生学会预习。

(2)培养学生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笔记可以记在学案上,也可以记在书上,经常检查,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巩固的习惯。针对历史学科没有作业的特点,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整理好资料的习惯。许多学生上完课后资料保存不好,丢三落四,应对他们经常进行检查,促使学生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培养学生表述、评价历史的能力。

(6)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专业发展计划: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使自己的工作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参加本学科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参与研讨和网上研讨,多听、多评课,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业务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9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每个单元复习一定要向学生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引导其联想。

点。我们对每课或每个单元历史知识点复习的时候,通过提问复习巩固,尤其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多下功夫,运用各种手段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们各个知识点往往是紧紧围绕中考和高考要求,复习的时候呈现这些知识点,要有时序性,或尽量体现他们的的内在联系。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1)春秋时期,我们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以及牛耕的出现与推广;(2)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3)商鞅的内容和意义,它的三个基本内容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结合下面“动脑筋”理解商鞅变法意义是什么。

线,复习某一个单元时,把各课的知识点按时间顺序或历史事件发展顺序把它们串连起来,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把某一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理解,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如我们复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的抗日战争开始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我国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发动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国共两***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性抗战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胜利结束。我们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复习联想,效果会更为显著。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出现,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十五课“宁做战死鬼,不为亡国奴”是十四课“难忘九一八”内容的自然延伸。

面: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线索不可能是一条,是由多条纵横交错的线索组成的面。它们是指各个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世界近代史是由三条线索展开的,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 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的内容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的历史画面。因 此,在历史复习中要指导学生进行纵横联想,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我们复习可以从细小处,引导学生纵横联想,对每一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因果,寻找内在联系。“纵”让学生了解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讲解文景之治有关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西汉初年,社会极度贫困,一片萧条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包括后面继承者文帝、景帝,吸取秦灭亡教训,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经过几十年努力,西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富强,出现中国历史上少有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个繁荣局面,为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横”找出其他历史事件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作用。如我们讲“太平天国起义”,起义***矛头主要是满族清***府的腐朽统治。起义***大多是贫困农民,从汉族地主豪手里夺回土地和财富。汉族豪强地主以曾国藩等为代表,马上武装起来,对抗起义***。帝国主义更多担心自己利益,害怕起义***发展壮大,威胁其在中国的统治利益,很快与清***府勾结起来。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历 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如讲秦朝的统一,告诉学生秦朝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国,可以联系欧洲的罗马帝国有关知识复习,并对双方进行比较。

如复习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开始资产阶级民主***,创立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提出资产阶级民主***纲领,后来归纳成三民主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资产阶级民主***的时候,就可引导学生联想这时候俄国沙皇统治也岌岌可危,正与西方列强进行***备竞赛,残酷压榨本国人民,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酝酿着***,其腐朽统治。这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随着第二次工业***的完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向帝国主义阶段迈进,这些新老牌殖民主义者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日趋尖锐,正酝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如复习1640年英国查理一世,为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筹集***费,召集议会开会,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要求限制王权,揭开了资产阶级***序幕。英国封建专制制度正在走向终结,而中国呢?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正在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队浩浩荡荡进入河南。远在东北清***权正虎视眈眈,随时入主中原,这时候明***权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学生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知识点的识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篇10

1.“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张骞出使西域

C.孝文帝改革 D.江南的开发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5.“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习汉族礼法。”这些内容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管仲 B.商鞅

C.秦孝公 D.北魏孝文帝

6.下列***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片出自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魏晋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南宋 D.元朝

9.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0.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1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官渡之战

12.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 ( )

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C.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D.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13.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B.《兰亭序》 —— 顾恺之

C.《齐民要术》 —— 贾思勰 D.《水经注》 —— 郦道元

14.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 称为“穿帮”。电视剧《三国》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

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洛神赋***》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①西周 ②曹魏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北魏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16.贾思勰是我国古代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集序》

17.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 )

A.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B.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18.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19.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的以少胜多战例

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 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是()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D.促进了民族融合21.“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下列古典小说中包含这些故事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22.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23.“……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24.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 《兰亭序》 B. 《洛神赋***》

C. 《女史箴***》 D. 龙门石窟佛像

2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2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 )

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27.“三 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语出( )

A.司马迁 B.曹操 C.曹丕 D.曹植

29.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创新的波澜画卷。”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D.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局面

30.“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②唐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辽仿效中央王朝的***治制度统治汉人

④清朝时,反击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二、填空题

3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有的人的事迹影响千代,有的人的行为左右一个时代。以下这些人物你熟悉吗?

(1)我国的四大发明享誉全球,人物l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 。

(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人物2的名字命名,他在数学领域的一项突出成就世界近一千年。该人物是 。

(3)人物3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他是 。

(4)人物4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以欧洲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他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的名字是 。

(5)“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这句名育的是人物5。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

32.唐诗《蜀道难》是 代表作之一,古蜀国是刘备建立的,都城在 。

33.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

(2) 1898年,安徽巡抚 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34.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草木皆兵”出自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

(2)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在江南各地尤为活跃,有“______”之说。徽商好儒,极重视______。

(3)改革开放后,1985年,第一届安徽______洽谈会在合肥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次。

3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明成祖把都城从 迁到北京。

36.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促进了安徽经济的繁荣。

(1)_____后,前秦***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徽商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________ ”之说 。

(3)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_______为开端。

3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4)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38.我国古代许多作品为后世所传诵。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________。

(2)东汉时期具有当时 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名著 ______________ 。

(3)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

(4)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的作品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是________。三、问答题

39.阅读下列 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40.(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美国人民实行新***”。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2分)“新***”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41.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2分)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2分)

(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1分)

(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很多汉化***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我国古代的书法成就。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也就是C***。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习 汉族礼法。”,这些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上***反映的就是《天工开物》的内容,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天工开物》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开发的相关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再加上民族融合的影响,使得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故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

8.C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要读懂材料再进行选择,材料反映的是“东南”已经成为全国财***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经济重心就不断南移,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9.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刘备占据湖北及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还向西占领了四川,孙权据长江以南,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祖冲之是南朝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机械制造家,他一生成就很多,最突出的是在圆周率方面,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11.D

【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末年比较的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选D项。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之间,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与前秦之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原因。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A、C、D均属于主观原因,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开发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著作与作者的搭配。《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不是顾恺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女史箴***》和《洛神赋***》,所以B项搭配错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医圣”张仲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世界的科学技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世界的科学技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书圣”王羲之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人们会穿丝绸衣服。汉朝时期造纸术就发明了并得到改进,所以三国时期会有书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葡萄就已经传入我国,所以三国时会有葡萄。《洛神赋***》是东晋人顾恺之的作品,不会出现在三国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顾恺之和绘画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曾经定都洛阳的***权。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东晋定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都曾定都洛阳,所以②③⑤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更迭•西周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的农学家,写有《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B、C、D都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而A选项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与江南地区开发二者一北一南,没有关系,所以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而许多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江南地区的开发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与曹操)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而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均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 初年,因此它们出 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南京的历史的相关内容。历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都在今天的洛阳,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打败了曹操的***队,曹操无力南下,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葛亮生活的年代的识记。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兰亭序》、《洛神赋***》、《女史箴***》都是东汉的作品,龙门石窟佛像则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杰作。东汉和三国距离年代近。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石窟艺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时出现石窟艺术。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出现“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给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信息,老臣是三国人物,三顾应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有关。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曹操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仅是***治家、***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其的作品《龟虽寿》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故此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因此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②唐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辽仿效中央王朝的***治制度统治汉人;④清朝时,反击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这四件事中,①和③是符合“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潮流的主题,②是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题,④是符合抗击外来侵略的主题。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31.

(1)改进造纸术;(2)祖冲之;(3)袁隆平;(4)哥伦布;(5)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的历史人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我国的四大发明享誉全球,人物l,东汉的蔡伦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改进造纸术;(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人物2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他在数学领域的一项突出成就世界近一千年;(3)人物3是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4)人物4是哥伦布,他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以欧洲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他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5)“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这句名育的是人物5牛顿,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祖冲之和圆周率;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籼型杂交水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科学的***

32.李白 成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繁荣文化的代表唐诗的相关知识,《蜀道难》是唐朝影响的诗人李白写的赞美名山大川的代表作之一,古蜀国是刘备称帝建立汉的地方,史称蜀,都城在成都。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3.

(1)淝水之战

(2)邓华熙

(3)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相关知识,准确记忆课本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淝水之战。

(2)本题考查安徽近代教育发展相关知识,对安徽地方史进行系统学习即可回答,1898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本题考查安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安徽地方史即可回答,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安徽地方史

34.

(1)淝水之战 (2)无徽不成镇 、文化教育(3)对外经济贸易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淝水之战相关史实的掌握。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南侵,谢玄以少量精兵打了胜仗,这就是的淝水之战。苻坚兵败,登寿阳城,见八公山上草木连绵,以为山上布满了晋兵,全***惊惶败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出自 此战。

(2)此题考查是明清经济发展的史实,安徽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徽商兴盛”意思是安徽的商人很多,在江南地区的市场安徽商人占多数,支撑着江南地区商业的发展。所以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商好儒”,“儒”儒学这里指思想文化,代表的是安徽商人还比较重视文化教育。

(3)此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南方地位的发展,特别是安徽地区发展的史实。题干中说“改革开放后”所以在安徽举行的洽谈会,肯定是跟开放有关,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答案是“对外经济贸易”。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35.洛阳 南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历史和明朝明成祖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1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36.(1)淝水之战 (2) 无徽不成镇 (3)池州煤矿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内容。淝水之战后,前秦***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徽商的相关内容。徽商活动范围广,资本雄厚,形成了商帮,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无徽不成镇”之说。

(3)本题考查的是安徽工业的起步。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池州煤矿为开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明清经济发展•徽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工业的兴起

37.(1)统一国家的建立(或大一统)。(2)***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鸦片战争。(4)五四运动。(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1、2小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特征,是中国古代史单元章节的大标题。3、4、5、6小题则是识记层次的要求。

38.(1)《齐民要术》(2)《九章算术》(3)《道德经》(4)《伤寒杂病论》(5)《兰亭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作品。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东汉时期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名著是《九章算术》;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作品是《道德经》;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的作品是《伤寒杂病论》;王羲之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是《兰亭序》。

39.

(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

(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材料分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江南经济很繁荣,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使用。

(2)此问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属于 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

(3)此问是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问题答案来答。通过对前面一、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繁荣,超过了北方。可见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0.(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意义: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2分)

(2)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2分)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一提供的史料来看,它的内容始终是围绕“学习汉族文化”这一主题叙述,这说明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具体表现为: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的中心措施。材料二中“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指的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日益恶化的危急形势,为此,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新***的中心措施是,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41.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东汉末年***阀混战。

(2)统一中国;没有。

(3)官渡之战,胜利;赤壁之战,失败。

(4)三国鼎立形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所给时间和战争双方可判断材料一说的是官渡之战,材料二说的是赤壁之战,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为以少胜多;两次战争都出现在东汉末年,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两次战争反映的社会现象的东汉末年的***阀混战社会现象。

(2)本题考查三国鼎立中有关曹操的知识,结合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联系当时南北***的社会状况,可知,诗中“志在千里”反映了曹操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全国,他的抱负没有实现。

(3)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本题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一、二中找出,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利用曹***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10篇

学习

暑假安全教育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暑假安全教育10篇,内容包括暑假安全教育记录100篇,暑假安全教育内容范文。今天召开这次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紧张、辛苦的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假。怎样过好这个长假呢?孩子们有太多的

学习

群众路线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群众路线10篇,内容包括群众路线的实践实例,群众路线摘编心得。如果说***的作风是一道坚固的大堤,那么公款吃喝玩乐就是蛀蚀***的作风的“白蚁”,若不加有效防治,一旦蚁穴成灾,“大堤”势必千疮百孔。对***员干部个人而言,追求奢

学习

国庆小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小报10篇,内容包括国庆小报美篇,女孩国庆小报。

学习

测试题及答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测试题及答案10篇,内容包括测试题及答案简单,测试题及答案100道选择题。【例题】2,4,6,8,()A.9B.12C.14D.10正确答案为D。请开始答题(1—10题)1.2020335998()A.150B.152C.154D.1562.67522590453030()A.27B

学习

意志坚强的人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意志坚强的人10篇,内容包括意志坚强的人经典句子,意志坚强有深度的故事。第二天起床活动后鼻子通了,虽然嗓子很痛,但比夜里感觉好多了。我想也许夜里值班的老师不知道我感冒了,所以错怪了我。记得爸爸给我说过生活中每个人都有

学习

坐井观天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坐井观天10篇,内容包括坐井观天故事全文,坐井观天的故事全篇。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

学习

语文课件论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课件论文,内容包括语文论文7篇,小学语文论文集100篇。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课题要想有所突破,也许可以先从课件入手,搞清其在课堂上的作用,与学生、教师、教材等教学因素的关系,进而明确课件设计的原则,运用中的定位,然后才可能

学习

江城子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江城子10篇,内容包括江城子10首美篇,江城子十大名篇。御马收刀,号喝报平襄。踏破青砖离生死,尸遍野,怨白霜。星河天满鬼村荒,箭难张,乱茫茫。寂寞沙洲,何人话凄凉?患难孤坟积雨恨,惊海浪,殓银***。你也可以投稿哦^_^

学习

经典语句大全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语句大全10篇,内容包括经典语句大全100句,经典语句史上最全合集。3、幸福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人的诠释都不同,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要盲从信条,不要盲目攀比,你就会是最幸福的。4

学习

网络伦理学模板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伦理学模板,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模板,大一伦理学笔记整理。其二,交往的方式特殊。即交往具有“虚拟性”和“数字化”的特点。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直接接触减少,而是简化为人机交

学习

长征精神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长征精神10篇,内容包括长征精神图解大全,长征精神及事迹。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过后尽开颜。***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浑的

学习

文天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文天祥10篇,内容包括文天祥篇目,文天祥著名金句。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文天

学习

高校师德建设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师德建设总结,内容包括高校教师个人师德建设总结,高校师德专题教育总结情况报告。几个月来,我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广大教职工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拥护改革开放***策,忠实***的教育事业

学习

情人节表白短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情人节表白短信10篇,内容包括情人节表白的话短信大合集51句,古人情人节表白情话。3.上辈子我在人群中五百次回眸,就是为了寻找你的身影,关怀你成了我永恒的主题,亲爱的宝贝,天冷记得添衣裳,七夕情人节不能没有你。4.早晨的太阳红

学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10篇,内容包括七年级语文范文10篇上册,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篇。二*繁星三冰心诗四首四诺曼底号遇难记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泰戈尔诗三首写作有感而发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苏教版

学习

国考复习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考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国考复习教材哪种最好,国考复习如何有效刷题。1)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不会很长,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

学习

历史本科毕业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本科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历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历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两河流域的***治与经济3,佛教4,略论旃荼罗笈多5,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6,雅典民主***治7,希腊神话8,基督教9,格拉古兄弟改革10,东西方上古史***

学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10篇,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历史题目试卷,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包含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加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A.云南省B.贵州省C.浙

学习

高考复习题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复习题10篇,内容包括高考复习备考100题,高考数学复习题。二、微专题复习,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说:“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要实现师生

学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历史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历史十篇读后感500字,八年级上册历史大全。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

学习

武则天历史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武则天历史10篇,内容包括武则天简介和历史事迹,武则天历史事迹。二、英明的领导者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武则天的形象变成了为百姓谋利益的英明的领导者。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治文化生活的一个崭新的时期,***治功利目的在

学习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地理复习资料10篇,内容包括初中地理复习最佳方法,初中地理复习课的流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的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一章地球和地***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