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回家路篇1
2019年1月21日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今年的“春运”也拉开了帷幕。春运,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浓浓的故土乡情。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春运就是关于家的记忆。那些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年货回家过年的人,会告诉你“家”这个字在我们中国人心里的份量有多重,哪怕没买到车票,在火车上站几十个小时,依然阻止不了人们对家的渴望,那种回家的归心似箭,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深的共鸣。
今年是我经历的第二个春运了,两次的春运历程,让我了解到了作为一个铁路人的道德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对社会负责,对铁路负责。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人!人与家的距离就是他们手上那张车票,小小的车票不仅承载着回家的人的希望,更多的是展现我们铁路人为您保驾护航的责任感。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当你们能平安到家,脸上洋溢出满意的笑容,我们何尝不觉得满足?虽然我们无法与家人团聚,但是我们在路上、站台上与你们团聚。
记得农历腊月二十七那天早上通勤坐火车上班,站台上站满了等待列车进站的旅客,在寒冷的冬天,我清晰的看见那份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喜悦笑容。上车时,由于有一位旅客拿的行李实在是太多,旁边是年轻的妻子怀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一时间上车很慢,我就上前帮助他将行李搬进了车厢,这位面容憨厚的汉子冲我微微一笑说:“谢谢啊,大兄弟!”我道了句“不客气”。这位大哥,买的是两张无座的票,只见他上车后从背包里拿出来一个小马扎,让抱着孩子的妻子坐下,自己则将行李整理好。车开动了,他看了看妻子怀中安睡的孩子,慈爱的笑了,随后就来到车厢连接处想抽支烟,正巧我就在连接处站着,他递给我一支烟,我婉拒了,示意自己不会,等他点着了烟我们就攀谈了起来,通过聊天,我知道了他们是东北来务工的夫妻,为了多挣点钱,所以才这么晚回家,这么多行李只有一个皮箱和书包里面装的是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物品和孩子的奶粉,剩下的都是给家里的老人带的年货,虽然很累,但是一想到回家,什么都不重要了,什么都可以承受。那一刻,我感受的不是他们生活的艰辛、而是归家的幸福。
作为一名***员,一名铁路职工,虽然我不是在客运岗位工作的人员,但是每次在客运迎来春运返程高峰时,都会根据客流量大,客运人员不足等客观因素,为保证春运安全平稳有序,列车正点发车,我们运转职工都会放弃休息时间,有的甚至无暇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更有的患着感冒,吃点药就前往客运站台组织旅客上车,帮助旅客拿行李,组织站车秩序,耐心的解答旅客的问题。不管工作多么辛苦,在效劳旅客时我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看着旅客能正点踏上旅途,我们的内心是快乐的,用我们的尽力和微笑温暖了整个春运,温暖每一位旅客的心。或许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是我们及时有效的确保了春运返程的旅客都能按时上车,为春运返程高峰做出应有的贡献就是我们铁路人的坚守和无私奉献!
说,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代一代人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激励着全国各个行业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苦干,在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们铁路人的坚守和奉献保证铁路大动脉的顺畅和高效,安全高速地将各地民众送往四面八方,换来祖国的祥和宁静,换来人民的安心和放心,这让我们充满了行业自豪感。而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参与到春运中来,内心不仅洋溢着自豪,更充满了幸福!一份坚守,一份付出,换回的是更多的欢笑和幸福!
春运回家路篇2
春节本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等人修订,重用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定名“正旦”。以后除王莽、武则天等个别朝代有短暂变更外,一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轮回中辞旧迎新的传统。过年回家团圆,是中国人最强劲持久的传统文化仪式,是中国人认祖寻宗的千年人文密码。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如今春节,本是袁世凯批准的,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狭义说,古人并无春运,只有年节团圆。 广义说,春节出现时,春运就产生了。古今春运完全相同的情节是:回家难。
古人行路难
离家前要算卦 占卜吉凶
古人行路有多难,看秦始皇和隋炀帝的命运就知道了――他们都在巡游回家的路上驾崩了。
寻找古人过年回家的记录,找到的,多是回不去家的牢骚。唐朝的白居易过年回不去家,在《客中守岁》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到了北宋,坡远在陕西为官时,除夕之夜遥想家乡守岁,有感而发: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回家?这不是无厘头的问题,而是千年文化基因使然。
中国传统宗法制讲究同族聚居,重血缘、重乡土的社会心理浓郁,有了故土难离的恋土意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成为中国游子的最终归宿。孔子告诫说:“父母在,不远游。”古人将出行视作很严重的大事,除非战乱和饥荒,升斗小民一般是不离家的,出行的主要是官、学、商。
如果古代有春运宝典,核心内容必是占卜吉凶。人们离家前,要算卦!今时有爱追问的专家统计出,按古时黄历,一年中不适合出行的日子高达165天。这个数字,跟一些城市去年出门需要戴口罩的天数,比较接近。
古人出行前后都要吃,临行时,亲朋好友会设宴饯行,求祖神(路神)保佑一路平安;归来时至亲要吃喝一番,称为洗尘。
唐起春节享有法定假日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车同轨”,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驰道有个说法是木质“轨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然而,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尽管宽达到50步(69米),但主要是皇帝专用御道,官员与民众是不能走的。古代之出行不便,还在于全国范围内实行“关禁”制,全民***事化管理。尽管道路通行免费,但都要有行旅身份和过关通行证。
汉魏之际,先民自然神性的节日,渐渐转变为民众世俗节日。魏晋年代,人们在腊日团圆,经商的、游学的,都要赶回家和父母兄弟团圆。《乐府诗集》里有一首《孤儿行》: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日来归,不敢自言苦。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新一年的前一天,兼具“除旧”与“迎新”。当天,人们备齐椒柏酒、五辛盘等食品,还要更换门神、桃符等。到了夜里,全家老少集聚一堂,通宵达旦,满怀欣喜守候新春,称为“守岁”。唐太宗《守岁》诗云: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从唐代开始,冬至、春节享有***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春节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合家团聚,设宴欢庆。
京都官员的春节是忙碌的,他们如果家在外地,也很难回去。历朝都会举行初一早朝大典,天子坐早朝受百官送礼贺新年,还要接受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臣的朝拜,接着开宴吃喝欣赏歌舞。到今天,这些事演化为新春团拜会和春节联欢晚会了。
《晋书》记载,西晋官员曹摅放死囚回家过年,囚犯到期归狱,曹摅得到“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唐太宗李世民延续了这样的故事。《资治通鉴》载,贞观六年(633年),李世民释放了全国近400名死囚,让他们回家过年,行前订立君子之约,这些死囚果然来年秋后全部回狱中报到,太宗一高兴,死罪全部赦免。白居易有诗点赞:“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释放狱中囚徒回家过年,在当今社会走向法制化,被判拘役的罪犯和剩余刑期不到一年的罪犯,依据表现可以回家探亲。
徐霞客开创“旅行过春节”
乡关路漫漫,古人坐着马车、走着路、骑着驴儿短途回家过年、走亲访友,只能说是小规模的春运。更多的古人在春节期间没法回家。
万家团圆之日,离乡客居的诗人写下了怀乡悲情。唐代的戴叔伦诗云:“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道尽了不能回家的漂泊失落感。“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写道。当时苏轼任职杭州通判,除夕之日,他出行赈灾,客居常州孤舟一夜,大发感慨。这一个春节最后怎么过呢?“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许愿健康,大喝一场守岁药酒。
明代的旅游爱好者徐霞客一生最后一次出游历时四年(1636年~1640年),游踪至云南大理、腾冲,这段旅程经历了三个春节。
1639年,徐霞客来到云南鸡足山,正是农历年末。腊月二十九那天,他意识到第二天是除夕,“为凄然者久之”。除夕夜里,应山中新朋友邀请,“煨芋煮蔬,甚乐也。”这一晚“度除夕于万峰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古代人们出行,主要以步行、乘车、服牛乘马为主,“人轿自宋南渡始”,其后渐成风俗。而徐霞客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骑马乘船很少,虽然每次都有仆人,但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
“重车日行50里,空车日行70里。”步行不过三四十里。所以古代一般30里设一个驿站。贫病饥饿、盗贼劫匪、虎狼毒虫,都让古人难以过年回家。词人柳永为此叹道:“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民国还乡路
春节加开临客 火车票一律无座
一直到清朝,现在的农历春节还叫元旦、新年。还乡团圆一直是中国人绵长的宗族传统,但到了民国时期,交通有了变化。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直至19世纪末期,中国才出现了铁路和公路。清末至民初,火车、汽车、电车、轮船、自行车、摩托车出现在部分地区,交通便利有了质的飞跃。
1936年过年期间,京沪铁路局同样在春节前后加开临客。铁路部门还到上海各个工厂,将加车时刻表送到工人手中。
民国春运时间很短。京沪、津浦等铁路春运时间不过7天,而且都安排在除夕前,过完年后一般不再加开临客。民国的大部分时间里,“春节”并非法定假期,各大学校、机关春节不放假。春运的乘客主要是各种小生产者、小商人等,且以短途客流为主。
当时的春运客流量有限,但运力更有限。“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连针插不进一支了。”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描述了民国春运的状态。
那时的车厢分三等:头等车有软座,铺地毯,乘客一般是达官贵人、外国人,一般带有卧铺车;二等车的乘客主要是小职员、小商人等,座位也是软座,设备较头等车略差;三等车的乘客更加广泛,座位全部是木质硬座。
在三等车厢里找座,绝对是个技术活。当时有人描述了上车抢座的情形:“当你三次(买票、检票、上车)从争先恐后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之后,一面喘着气,一面像老鹰捉小鸡一样目光炯炯地找寻车上的座位,看见那边有空,便赶快一屁股坐下。”
冰心、鲁迅的漫漫归乡路
192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冰心准备回上海探望病重的母亲,一并团圆过年。这里所指的“过年”需要解释一下,冰心回上海是为了过阳历元旦,而非农历新年。因为当时正是废除旧历推行国历之时,***府在公历元旦放假过新年,农历大年初一反而要照常上班。
冰心在北京给中国旅行社打电话,要求代订一张去上海的船票。因为和冯玉祥正在打仗,北京去上海必经的津浦铁路被***队占用,冰心只能走这条路:先乘京津列车到天津,再从天津出海到浦东,然后再搭乘轮渡过黄浦江,然后乘坐无轨电车去上海市区,最后雇人力车回家。
鲁迅先生当年还在***上班。1919年,他赶在公历的年底回了一趟绍兴老家,行程是这样的: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平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当天中午抵达天津后换乘津浦列车,一天一夜以后抵达南京浦口。在浦口雇人力车来到码头,轮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南京火车站,当天晚上抵达上海。住了一夜后,第二天凌晨雇人力车去车站,在雨中挤上去杭州的火车,中午抵达杭州。在杭州订船票等了一天一夜,终于把船票拿到手。一天后,轮船开行的时间到了,鲁迅雇人力车去钱塘江码头,坐上去绍兴的轮船,晚上才抵达绍兴,下船,雇个轿子回到老家。
这一路,鲁迅先坐车,再坐船,再坐车,再坐船,也花了4天!当时的火车时速为26公里左右,是今天高铁的十分之一。
新中国春运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春运难题初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的辛卯年春节,“春节还乡旅客服务委员会”设立,这是新中国最早关注春节返乡的记载。春运,一开始叫做“春节客运”,后来叫做“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第一次出现春节客运字样,是在1953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五。
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昼夜值班。真正意义上的春运历史,正是从这一年春天开始,时至今日已61年。
1957年,***第一次专就做好春运工作发出指示,企业、学校动员职工、学生,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人在春节期间不外出旅行,不和群众争购车票。这是最早关于解决中国春运难题的记载。当年1月29日的《南京日报》有一则消息:《百余辆马车参加春节客运》,报道南京马车运输合作社,有100多辆马车服务于南京城内过年的人。
改革开放后――春运人数激增,一票难求凸显
1979年春节,春运就达到了1亿多人次,增加了200多对临时客车,还是“一票难求”。
1980年1月11日,现代意义上的“春运”字眼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消息介绍了铁道部增开临时客车的情况。第二年,“春运”登上《人民日报》标题。此后至今,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关键词。
春运回家路篇3
随着京广高铁、汉宜铁路、武汉地铁陆续开通,火车站少了拥挤,多了从容,湖北成为“亿人过境”交通枢纽。
“亿人过境”,是社会现象,更是经济事件。我们的思考是,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春运的新变化、新气息,让经济报道接地气,深入新闻一线,见人、见事、见思考,回应群众关切。
关注春运中的人,反映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
春运1月26日启动后,湖北日报“经济纵横”版于1月27日、2月4日、2月5日,推出了《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候车室里听故事,回家路上话来年》3篇春运人物组合报道,分别从旅客、铁路职工身上,撷取了一组鲜活的镜像、表情、见闻与憧憬,触摸时代脉动,感受春运气息。
《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和《候车室里听故事,回家路上话来年》,通过列车上、候车厅两个叙事场景,对十几位旅客共性和个性描写,折射出经济社会大变迁。《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则反映了为春运默默奉献的铁路工人。有武汉铁路局武昌客车车辆段的“厕所所长”胡春平维修列车集便器40余载的感人事迹;有换尿布、冲奶粉样样精通的“超级奶爸”列车长徐晗;有一天锤起锤落万余下的“火车医生”陈伟;汉口火车站不辞辛劳的上水工韩拥***……
经济报道要“接地气”,不能只是反映市场变化、数字更迭,更需要人文关怀。正是这些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让2013春运活灵活现,让报纸版面温情流淌。
对此,总编辑评报写道:“聚集春运,抓住一个一个‘人’的此时此地来刻划,人、情、事、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反映出的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偶然采写之故事与发展必然之命运,可以说是一副生活场景***,也可以说是一页社会历史书。”
关注春运中的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关注春运中的事,要从老百姓关切点出发,建设性地去发现问题,并促进问题解决。
在《春运,别忽视“最后一公里”》组合报道中,我们把目光投向旅客回乡的“最后一公里”,关注他们下了火车,拎着大包小包,转乘长途汽车是否便捷?通村公路是否通畅?票价是否合理?
采取现场体验的方式,我们兵分4路,跟随农民工体验回家路。以《3公里要价10元》报道为例,我们到红安火车站后发现,有10公里路段被黑面包车垄断了;在《过境停一脚,难度有多大》一文中,我们发现火车站缺少正规旅行服务、公交旅游专线处境尴尬、长途汽车站“兔子”“黑的”抢商机等现象。
这些难题如何破解?我们既深入调查,掌握一手材料,又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反映。湖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组织了由武汉铁路局、省交通厅、省运管局、省工商局、省旅游局、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请主管部门、专家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春运中群众关切的问题。
座谈会上,旅行社反映交通线路票源问题亟待突破、旅游资源包装宣传不够、旅游人才匮乏、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刻不容缓;铁路部门则表示,将积极合理调配旅游出行运力、让游客享受畅快交通体系;省工商局表示,12315将入驻火车站“三不管”地带,保障消费者权益;专家则建议,武汉需要从全域旅游转到全业旅游、要树立全民营销意识……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得到回应。
创新报道形式,立体呈现春运新气息
在“关注亿人过境带来的春运经济”报道中,我们运用了调查问卷、***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力求创新报道形式,立体呈现春运新气息。
以调查问卷形式采访,本身就是一次“接地气”的过程。我们在武昌、汉口、武汉三大火车站对100名旅客做了关于春运消费的问卷调查。
在呈现方式上,我们将问卷结果制成***表,运用柱状***、饼状***等,把旅客愿意在武汉停留的时间、愿意去的地方、如何消费、对武汉印象如何等文字叙述***表化,让读者一目了然。随后举办的座谈会则丰富了报道内容,开掘了报道深度。
春运回家路篇4
1月8日,龙年春运正式起程。由于铁路部门在春运前推行了车票实名制,开通了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等“自助”购票方式,“一石激起干层浪”。网络、电视等媒体,旅客、百姓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其中,不间断地对此事进行争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然而,不管是旅客集中反映的售票网络登陆难、提交订单过慢,还是电话订票系统拨打不进……春运如期而行,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全力以赴。
有资料为证,为保证旅客顺利出行,各部门制定多项措施,提高运力。铁道部积极挖掘潜能增开列车:铁路全路***定客车日均开行数量要达到2064对,同比增加131对;节前、节后日均加开直通客车279对和303对。截止201 1年12月31日,民航局批复了各航空公司近14000班国内加班航班。而占春运客运量90%以上的道路、水路运输部门也在调整班次密度和线路。
在交通运输部门都超负荷运行之际,夭公又不作美,偏来添乱。“中国西南东部、江南西部和长江下游地区可能出现较强的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以说给今年春运安全又增加难度。我们不会忘记2008年春运那场南方的冰雪自然灾害――短短的几天时间,就阻滞了几百万旅客回家之路!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这年春运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恐惧。
因此,在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如何更能方便、快捷回家的时候,对交通运输部门服务质量质疑的过程中,应该多些宽容之心,大度之举。毕竟春运这个我国特有的现象,它的运力和运能的困难不是交通运输部门能马上解决的。我们咬住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使得交通运输部门疲于应付,其实于事无补;反倒不如我们给交通运输部门提出更多、更好的安全建议,督促他们更好的做好安全措施,保证把每名旅客平安送回家,这比什么都更温暖。
春运回家路篇5
据统计,2010年央视春晚的整体广告收入超过6.5亿元。央视春晚前后的广告套装起价为每5秒159万元至233万元、每15秒292万元至658万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的广告报价增长了30%以上。真可谓“春晚一秒值千金”!然而,面对价格高高在上的央视春晚广告,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春节期间的常规电视广告也价格不菲。
那么,碰上“春节”这样的消费旺季,广告主又当怎样传播呢?
在传播主题上,当然宜打感情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很简单的一句话,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同样是传播,乍一看蛮理性,但还是感性思维作崇,能够牢牢拽住一部分人的感情线,这就是成功的传播。春节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论是金六福的“春节回家,金六福酒”,还是可口可乐的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等,其成功均来源于对“春节回家”的纯情演绎,真情流露。紧扣“春节回家”这根感情线,很多的画面都会呈现在眼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等,每一颗爱心都要相互传递与彼此温暖。
在媒介选择上,应该紧抓国人“回家过年”的路线,进行精准传播。“一个人运动是消耗,一群人迁徒是消费”。“春运”被誉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具有周期性的人类伟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会有25亿人次的南北迁徙,占世界人口的1/3。中国人回家过年,也勾勒出一幅震撼的“人类大迁徙”的场面,更是营销传播的绝佳机会。
于是,答案变得很清晰,春节营销应该以时间线和回家空间线进行精准传播。以“春节回家”为主题,以“春运时间线”和“田家路线”为坐标,时间:40天春运,空间:在路上。最后落点到回家路上的传播。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细分用户群,按交通工具、座位等级、旅途时间长短等清晰选择传播对象,定位自己的消费群。
春运回家路篇6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火车票”,每年春运,因为“一票难求”,铁路部门都会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面对买票难,铁路部门日前回应称,一票难求的根源,在于铁路运力的硬短缺。
今年,全国春运预计运送旅客总量为34.07亿人次。春运40天,全国日均运送旅客8517万人次。由于火车性价比较高,受天气因素影响小,大多数旅客出行都会首选火车。而据预计,春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运送旅客561万人次,仅占全部旅客出行的6.59%。
面对巨大的运力缺口,为何不能增加运力满足需求?铁道部人士指出,春运期间,客流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如果按春运时的需求规划铁路建设,将造成平时资源闲置,是巨大的浪费,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解决春运难题,不能仅仅盯住运力供给,而要跳出交通看春运。
30年间,客流量从1亿到30亿
在中国,春运并不是一个新词。
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增多,“春运”二字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上是在1981年3月。当年,铁路春运两个月运客1.21亿人次。
此后,春运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个关键词,而春运的客流,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走高。1994年,春运期间的全国客运量超过10亿人次,2006年这个数字突破20亿,2012年突破30亿。
春运可谓当今世界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徙。近两年,我国春运旅客总量都在30亿人次以上,几乎相当于要在40天内帮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放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除了客运量巨大以外,春运客流单向性显著的特点,也给这样的大规模迁徙增加了难度:每年春节前,数以十亿计的客流大多是从东部向中、西、北部单向流动,节后则正好相反。
削峰尝试难敌回家“刚需”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春运客流集中爆发的原因之一。在这个变迁的时代,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选择在春节回家团聚,重温家庭的价值。
正如歌里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和“回家”紧密联系,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1月4日,在东莞实铭五金厂工作的王文国为了保护工友,被机器砸伤了脚,需要住院***。大家都劝王文国别回家过年了,但是王文国态度坚决:在外打工一年,回家过年,是他大半年的盼望。
和王文国一样的打工者还有千千万万,加上探亲流和学生流,汇聚成巨大的春运客流。有专家指出,解决春运难题,不能只靠增加运力,还要从疏解客流上想办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广东等地出现了春节期间“逆向而动,反向团圆”的现象。
在广州从事广告行业的凌浩,今年将再次把在湖南的父母兄弟接到广州来过年,这是他们全家第四次在异乡“反向大团圆”了。春节前夕,广东地区北上回家的客流汹涌澎湃,逆春运客流来广东过年的旅客也络绎不绝。
记者从南航等航空公司获悉,春节前后,一些航空公司还推出“广东团圆”机票,在指定时间经广州和深圳两地的往返机票甚至低至2.5折。
一些企业也针对自身情况出台了鼓励措施。广东明朗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朗介绍说,他们的产品主要外销,春节期间也会留下一部分员工,因此他鼓励员工的配偶、孩子来广州过年,公司为来广州的员工家属报销路费,还组织游览活动。
然而,这种“反向团圆”毕竟不是主流。据统计,去年下半年,珠三角各地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约2670万人,预计返乡人数约2200万人。
同样是出于疏解客流的目的,有人提出,应当调整假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劳动者可以更灵活地安排休假。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就曾多次提出,春节假期过短是造成客流量集中的重要原因。国外的圣诞假期有10多天,而我们人口多,国土面积大,春节假期却只有7天,造成客流量集中。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反向团圆等疏解客流的措施,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春运的格局,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回家相当于一种“刚需”。
城镇化能不能缓解春运难题
春运难题如何破解?一些学者将春运难题的形成归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城镇化程度低等深层次的原因。
中南财经***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生产力要素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春运出现的直接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而中西部地区则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化解春运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可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均衡配置,将大量的资金、技术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吸纳当地的就业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特别指出,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外来务工者很难融入打工地城市,影响他们享受到包括居住、子女教育等在内的公平待遇和公共服务,他乡无法为家,遑论在工作地团聚。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教授认为,解决春运难题,需要依靠正在进行中的城镇化,尤其是就地推进城镇化。如果能推进产业转移、加大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更多人就可以在本地就业,平时就和父母妻儿在一起,也就不存在春节回家的问题了。
春运回家路篇7
自动“刷脸”进站、网购时间提前到早上6点、近六成火车票购买时无需验证码……随着2017年春运第一天火车票开售,今年春运拉开大幕,一些新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作为年终岁末不变的主题,如何顺利回家、如何方便购票才是老百姓最大的关切。
抢票难,总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春运新变化刚一出现,就有不少人惊呼这是“史上最难抢票年”。实际上,从供需角度看,集中在年末两三天回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供需失衡造成的买票难,每年都如是。换句话说,买票难年年都如此,能否进一步提升运力、优化服务、加强治理才是关键。
不可否认,为缓解春运压力,铁路部门也是“蛮拼”的。以2017年为例,一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如“刷脸”进站;一些举措改进了购票体验,如备受诟病的验证码在减少;一些举措提高了运输能力,如春运期间将开行3570.5对***定旅客列车,在此基础上,节前增开566对、节后增开698对。回家的路顺不顺利,不只是体现在旅途中,更贯穿在从购票、进站、出站的全过程,而“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和“一键在手”的购票平台,缩短了物理距离。
铁路部门“升级服务”给旅客以获得感,而倒票行为也在“升级”,成了不少人回家的“拦路虎”。网络代刷、抢票软件更新、提前制作网络预售页面、线下组团拉单、刷票圈串联……种种依托于线上与线下的倒票囤票行为开始“蠢蠢欲动”,并形成了“一条龙”的服务链。就一些热门地区、紧俏地区,买一张回家的票不仅要与“供给量”赛跑,而且要与“票贩子”斗争,于无形中消减了铁路服务升级的质量和效果,更扰乱了春运秩序。
春运回家路篇8
2、春运几天真是忙,蜗牛都能抓住大灰狼。为什么啊?笨,因为春运忙,没地方买票呗~大灰狼再跑也只能在原地溜达啊~哈哈~记得提前买票哦~
3、老虎刚走又来兔,春运开始弥四处,一票难求无处诉。问君买到票没,总是怒,身旁人人说ME TOO。众里寻票千百度,暮然回首,那票却在黄牛手中。
4、如果你没有在充足的时间里买到票的话,不要放弃,可以在开车前几个小时再去问问,也许会有人临时退票,这样就有了乘坐当次火车的机会。
5、春运很快就来到,大家都在忙买票,买票要点要记牢:春运买票要趁早,避开高峰出行很重要;春运票源要可靠,远离黄牛的圈套。祝您春运出行平安快乐!
6、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你能准时回家,建议你提前买车票,还站在那傻看短信笑什么,还不快去买票,要是回不来,我就画个圈圈诅咒你。
7、曾经多少此忽视你的存在,曾经多少次指责你的所作所为,现在马上要过年了,我终于知道了你的重要性,回家的车票没了,你还有票吗,我要买票。
8、早去几天,早起几小时,早到火车站,早点买到票,早备零钱,早坐火车,早到家。最后你要记得早点给我报平安,祝你一路平安。
9、我这辈子神马都有了~金钱有了,地位有了,知识有了!可哥只缺一张小小的纸条,老板不让走,排队买不到的金纸—火车票!没有了你,只能努力工作了!工作愉快!
10、春节回家提醒:早去几天,早起几小时,早到火车站,早点买到票,早备零钱,早坐火车,早到家。最后你要记得早点给我报平安,祝你一路平安。
11、流浪的脚步在外闯荡,家是永远的方向。思念是手中的车票,不断延伸的路,望不到尽头也要张望。我的心儿和你一样。愿你一路顺风,舟车劳顿,注意健康!
12、如果你用电话或者短信订票之后,一定要注意,应该到就近的代售点去领票,不要到火车站领票,因为火车站不受理电话和短信订票,不要浪费了时间。
春运回家路篇9
1、文明交通一路平安,和谐中国万家欢乐。
2、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
3、万马奋蹄警民共建文明交通,群羊翘首百姓福享和谐春运。
4、过年团圆心切,开车回家慢行。
5、驾车归心如破竹,交通安全莫疏忽。
6、春运保安全,真情满人间。
7、亲朋相会聚一桌,有酒不劝司机喝;杯下留情真呵护,一路平安幸福多。
8、情满旅途,交警同行。
9、亲人有交代,系好安全带,开车不比赛,平安时刻在。
10、出车要小心 ,平安永相伴。
11、争道抢行埋隐患,违法超车酿祸端。
12、抵制不文明交通行为,共创和谐平安社会。
13、新年祝福可以满载,车辆行驶不能超载。
14、安全是父母的寄托,安全是妻子的企盼,安全是朋友的祝福,安全是儿女的心愿。
15、心中有交规,春节平安回。
16、上有老、下有小,交通安全要记牢。
17、行车走路注意安全,千家万户企盼团圆。
18、安全是离家最近的路。
19、酒后不开车,莫让醉人成罪人。
20、上路开车虽易,平安团圆不易,且行且珍惜。
21、超一人多一份隐患,快一秒险象环生。
22、车慢慢,路漫漫,握好手中方向盘;情相伴,爱相伴,绷紧交通安全弦。
23、春运安全连万家,出行平安你我他。
24、回家路上莫忘安全,春运旅途和谐共建。
25、对行人多一秒等待,对生命多一份关爱。
26、带一份小心上路,携一团温馨回家。
27、超载超速,步步惊心。
28、谨慎驾驶勿大意,平安回家享团圆。
29、欢天喜地过大年,情满旅途保平安。
30、一车生命握在手,安全驾驶记心头。
31、礼让是美德,安全是幸福。
32、交通法规记心上,一看二慢三不抢。
33、日夜牵盼终等回家过年,谨慎驾驶确保乘客平安。
34、行路慎为本,开车礼当先,不逞一时勇,安全又畅顺。
35、守交规迎春朝旭日,保平安贺喜庆羊年。
36、礼让三分多条路,文明驾驶乐一生。
37、文明交通日复一日,平安春运年复一年。
38、文明交通你我他,平安出行靠大家。
39、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40、危险驾驶,害人害己。
41、交通法规人人守,文明交通大家建。
42、望山见水,乡愁可寄;平安行车,牵盼可系。
43、守法规路路平安,慎驾驶家家团圆。
44、头盔是个宝,戴上安全跑。
45、人人讲安全,家家得幸福。
46、一人出车全家念,一人平安全家福。
47、山川秀丽路漫漫,亲人盼归情切切
48、认认真真开车,平平安安过年。
49、迈文明步子,行安全车子,做谦让君子,享平安日子。
50、上路行车记安全,娇妻爱子盼团圆。
51、司机休息好,开车能聚宝。
52、平安行路盼团圆,礼让慢行记心中。
53、安全是最好的效益,平安是全家的福气。
54、春运交通安全从我做起,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55、文明行车,让我们的城市温馨一点;安全驾驶,让我们的家人放心一些。
56、摩托骑行走天涯,戴上头盔更潇洒。
57、驾车多小心,家人少担心。
58、道路连着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春运回家路篇10
中国的春运,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为欢庆的灾难。来自网站的消息说,今年的春节,中国来回流动的人口次数,约在30亿以上。就是说,在这春运的月余前后,相当于将近半个世界的人数,在那个古老庞大的民族的土地上,均有一次遥远或近邻的迁徙之移动。而单是铁路部门的精准统计,全国在这些天日行对开的春运火车,就达2000对之多;售出火车票的张数要超过 2.1亿,如同1/3的欧洲或7个台湾的人们,都挤上了中国春运的火车。
大约除却印度,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理解这样的人类迁徙的景观。飞机是忙了起来,如雨天之前蜻蜓在空中的曼舞。长途客车可以如蚂蚁联队的搬家运动,直接从中国最南的广州,在路上疲行半月,摇摇晃晃,到达北方的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上帝没有老昏年迈,仍然目清明光,当他看到人类的某个民族,为了亲情在某一日的团聚,就开始如此明确地从某一方向,千里迢迢,火车、汽车、飞机、船只地投奔乡园,不知他是会为这个民族的情聚力感到欣慰,还是会感到一丝昧味的悲伤。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所有所有的中国媒体,在这一时节,报道的都是红遍全国、喜遍世界的中国人为年节春运的努力、庆贺和笑脸,至于那喜庆后边的灾难,就不去谈它说它了,一如天大的喜事,万万不可拿来一桩悲伤来扫了民族的兴致。遍找遍查,没有看到过春运所导致灾难的总结性报告,更不会有因为春运死伤的人数统计来败了人们喜庆的胃口。但去年国庆长假,因为***府为了安慰人们,也为了用假期拉动消费之需求,几天间让高速公路暂停收费,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国家高速要道都全部瘫痪阻滞,7日里出现的可统计的重大交通事故68422起,死亡人数达794人,平均每天死亡100余人。
真可谓惊世之骇俗!
那还仅仅是中国极少人富裕起来的车族,而非人人都在其中游移的芸芸广众。我曾经在几年前有次过年回家,开车走了600公里,遇到7起交通事故,血亡的惨状,委实不容复述。可好在,无论何如,今天中国的交通是发达了,而那发达中的败腐就不去谈它了。今天,不单是飞机可以飞往更多的城市(永远的晚点又能算了什么呢),拖拉机也可以走向几乎所有村落;不单是高铁的速度可以世界第一(那惊世的撞车也就不提了),摩托车和自行车也可以成为无数人百千公里回家过年的工具了。有人专机、专列在春运期间回家省亲,也有百万、千万的农民工,因买不起或买不到车票,仍然团窝在遥远寒冷的车间,用那生锈的铁锅煮着冰冻的饺子。世界就是这样。春运就是这样。强富的国家,永远在用它高大的身影,遮蔽着穷弱民族的影身;权贵或者商贾,也永远在春运中记不起那些徒步跋雪回家过年的人们。飞机在春运中运的不仅是回家过年的旅人,还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新的成形的阶层。坐着高铁的人,眼里不仅有一路山水的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因为在普通火车上连撒尿、喝水都无去处的低等旅客给自己带来的优越的福乐。而倘若在年后的电视节目中,又有几个农民工因买不到车票,徒步千里在大年三十的深夜,提着他走破鞋底的皮鞋和血泡淋淋的双脚,终于回到老家妻儿与母亲的身边,可以和家人团聚出一个欢乐的新年时,我们在为我们民族传统的情聚力感到骄傲时,又有谁会想起那些买不到车票的人的无奈和一双血脚行走在酷冬寒路上的辛酸呢?
(摘自《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