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中后期,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达官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扇,尤其以被称为“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也创作了大量扇面书画精品流传至今。本文以沈周山水扇面为赏析对象,描述了沈周画作的绘画风格及画中所蕴涵的意境。
[关键词]吴门画派;沈周;山水扇面
[中***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98-02
扇面书画艺术历来被中国文人所喜爱。一把原本仅为扇风引凉的生活用具,经文人雅士点画之间便成为互相馈赠、把玩、收藏的艺术品。
扇子种类较多,主要有绢制的纨扇和纸制的折扇,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宋代盛行圆形绢质的纨扇,明代流行折扇,由于扇面书画艺术形式独特,构***巧妙,成为书画家钟爱的选择,无数丹青妙手匠心独具,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造就出一幅幅清新雅致、异彩纷呈的扇面艺术小品,其间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的时代风貌,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往今来的书画家们,精于此道者灿若繁星,其中不乏超绝脱俗的传世佳作,而扇面作为一种小品性的绘画形式也完全从扇子的实用中脱离开来。明代中后期,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达官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扇,尤其以被称为“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也创作了大量扇面书画精品流传至今。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所藏明代绘画大师沈周的《浅洚山水扇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此件藏品为明代沈周写意山水扇面一幅,纸本,纸质发黄,淡设色,纵19厘米,横56厘米,1989年被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鉴定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扇面为水墨浅洚山水,采用中国传统平远透视法,构***简洁。作者以细腻的手法描绘出秋日的景色,突出了文人幽居山野茅屋,超凡脱俗、静雅安宁的意境。用笔多取中锋,笔法疏秀清朗,以墨为主,兼用花青、赭色略施渲染,浓淡相宜,泽浑柔和,笔墨润泽,变化多端。画风清新明快,古朴雅致,令观阅者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扇面虽小,却层次分明:近景处山冈逶迤,起伏轩昂,山石多用短披麻皴,皴法简练生动,岩坡勾勒挺劲;草木郁茂,疏密有致,树枝错落生姿,多用小混点点叶,墨色丰富,灵动轻盈;葱郁的竹林前三椽小屋依坡而立,茅草屋内独坐一人凭窗眺望,所绘颇似沈周之别业“有竹居”。因沈周有竹居情结,曾建有一屋,名为“有竹居”。常邀当时文士好友共同鉴赏书画诗文,切磋技艺。沈周曾画《有竹居小横幅》,并题诗云:“小桥溪路有新泥,半日无人到水西。残酒欲醒茶未熟,一帘春雨竹鸡啼。”①优雅辞句描述的幽深景致与此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文献记载沈周曾坐卧“有竹居”中多年,所以在他的画作中曾多次表现此情景。
中景大片留白,拉开远近距离,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寥寥数笔尽现水波粼粼,碧波荡漾之中小舟之上一人***垂钓,低空中两只水鸟自由地飞翔着,画面虽无刻意表现山水之空灵,却尽显静逸,仿佛透过清澈的水面可以看到鱼在嬉戏,耳旁似乎还不时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
远景山峦此起彼伏,山顶参以矾头点于其间,淡墨层层皴染,轻抹黛青,再施以浓墨以树木醒破。笔法稳健细谨,墨色浓淡相间,疏朗清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整幅画面用娴熟的技法、轻松的笔墨,点、染、皴、擦,水天一色,意境悠远,表达了作者平淡恬静、高雅闲适的精神境界。画面左上方落款为楷体穷款“沈周”二字,下押方形“启南”篆体朱文印一枚。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相城(今吴县)人,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明朝著名文学家王稚登的《吴郡丹青志》中称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卉、禽兽悉入神品” 。②
自幼出身诗画及收藏世家的沈周,天资聪颖,继承家业,祖父沈澄就是元末画家王蒙和陈惟允的挚友,曾隐居不仕,寄情山水,以诗画自娱。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早年在浓厚的家族文化熏陶下,拜陈惟允之孙陈宽为师学***书诗文。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15岁时游南京,写百韵诗,受到巡抚崔恭的赞许,譬为王勃。绘画由同乡先辈杜琼、刘珏等人亲授,从小遍学名家,兼取诸家之长。因沈周家富收藏,有大量的***书典册、名人书画,其中珍藏有许多宋元大家的传世之作,元朝黄公望《富春山居***》卷、《天池石壁***》、王蒙的《岱宗密雪***》、陈惟允的《仙山***》轴等前代遗珍令沈周耳濡目染,常受浸***,经年的观赏和珍玩提炼了他的眼力,使他在少年时代就奠定了高品质的艺术修养,对沈周日后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影响巨大。
得天独厚的家学氛围,加之聪慧努力,沈周成名较早,故绘画作品流传数量也较多,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由于沈周重视古代绘画遗产,从晋、唐到宋、元的作品,都下功夫研究过,吸取其中精华,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他的绘画作品笔法简练坚实,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雄浑苍厚,有的精致秀逸,题材多写江南山川和园林风景、田园风光。沈周平生好游山水,喜种花竹,经常对景写生,所以他的创作多有生活基础,画得真实动人,着重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生动而深切的感受,也透露出作者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豁达大度、淡泊名利的高士风范。③
观其艺术生涯,可归纳为三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早年多画盈尺小景,上宗董源、巨然及元代四家,继承文人画的传统,这时的画风结构严谨,笔法尖挺劲健,风格秀丽,文雅蕴藉,于谨密中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他的《园池文会***》和《为叔善作水墨山水》便是他40岁以前的代表作。40岁以后,倾心师法黄公望,开始画大幅作品,长林巨壑,一气呵成,将元画温蕴含蓄之美保留,画风由精工细密转为粗简雄浑,构***由繁到简,尺幅由小到大,刚柔兼济,醇厚苍润,气韵浑厚。在广泛学习宋元诸家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虽似草草点缀,意韵却足,笔墨坚实豪放,形成自己沉着浑厚的艺术风格,由“细沈”转为“粗沈”,形成粗笔写意新风貌。此时期的代表作为《庐山高***》,画炉峰瀑布景色,一人峨冠立眺,自题“庐山高”,并书长诗其上,是他开始画巨幅山水时的精心杰作。用王蒙皴法,颇得山川神采。画具文秀作风,正是吴门绘画的特色。58岁时,沈周自称“白石翁”,此后人画俱老,称为老成时期。其山水画变为阔大雄浑的风貌,用笔洒脱,益见简炼,又“醉心”吴镇,笔法上学吴镇之淋漓多变、墨色酣畅,期间兼取法南宋夏圭笔意,笔健皴简,更加苍劲浑厚、气势磅礴,于广收博取中自拓新意,开创一代水墨浅洚山水的独特风格。水墨山水取景平凡简洁,擅用重墨浅色,用笔劲捷,布墨含蓄,融揉参杂,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古朴天真,有“力可扛鼎”之感,自成风韵,名重当时。在构***上,沈周一方面强调山川宏阔的“势”,同时又着意于朴实的“质”,追求一种境界优雅、平和怡悦的气氛,于拙中寓巧,他的《沧洲趣***》、《策杖***》、《夜坐***》、《石田诗画册》等作品,都有这种画风。④而这些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审美倾向与特点,也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