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海的教室篇1
5月20日,清华大学电机系与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清华大学(电机系)-远景能源智慧风电技术联合研究所”。研究所以智慧风场研究为核心,智能电网研究为边界,从微观技术和宏观***策层面应对风电发展的挑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肯定了智慧风电技术联合研究所成立的意义。他表示,新能源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产学研合作方式能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国家电网调度中心主任张智刚介绍了国家电网风电并网的相关情况及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应对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措施。龙源集团总经理谢长***评价了中国风电发展的情况并提出了建议,表示将积极支持智慧风电技术联合研究所的建设发展。江苏省能源局副局长陈勇对江苏地区风能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清华大学与远景能源的合作提出了期待。随后,与会领导与嘉宾召开了智慧风电圆桌会议,就新能源发展的挑战、***策、技术等方面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智慧风电技术研究所的成立,旨在发挥双方优势,应对目前风电发展遇到的问题,推动风电与智能电网的发展。(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实验室落成
2012年5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实验室落成。该项目系2007年11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和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签订合作协议,就建立关于建筑能耗研究与测试及“低碳”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达成共识。项目名称为“绿色能源实验室”,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中意楼由意大利***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出资,并配备了中国和意大利环境、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由上海交通大学制冷研究所所长王如竹所代领的团队承担大楼内建筑低碳技术的研究。中意绿色能源楼中的20余项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集热技术(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太阳能空调技术(吸附式空调、吸收式空调、太阳能除湿空调)、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热水、CO2空气源热泵能源中心)、新型高效末端技术(制冷与采暖辐射板技术、小温差风机盘管、地板采暖与送风)、分布式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风光互补、燃气冷热电联产CCHP)、智能电网技术(太阳能、风能为基础的CCHP智能微网)、零碳住宅(以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利用和热泵为基础)、智能家居(能耗实时检测、平板电脑实时控制,网络远程控制)。整个绿色能源楼建筑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节能、节水、节材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等原则,按照65%节能率设计,并配置了意大利外遮阳技术,由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整个楼宇可以脱离中央电网***运行,甚至可以输出电力。项目负责人王如竹介绍,这20余项技术都是可以运行的技术,其中有近一半是上海交通大学自主开发的技术,中意绿色能源楼将成为一个新能源与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测试以及展示的平台,也将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平台。(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共建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6月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共建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挪威科技大学校长Torbjorn Digernes,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副校长黄震出席揭牌仪式。张杰说,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大学,在过去的几年里,两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建立了友好关系。特别是今年5月签署可持续能源研发协议以来,双方合作取得很大进展,成绩令人振奋。张杰希望两校的合作能一直延续下去,为取得非凡的学术成就而共同努力。Digernes校长表示,双方在科研和教育领域还有很多长远计划要实现。此次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两校合作史上又一里程碑。同时,两校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双方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随后,张杰与Digernes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据介绍,该中心将在绿色建筑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液化天然气技术、二氧化碳制冷工质技术、风电与智能电网技术、能源系统与社会研究、合作策略和管理等一系列能源研究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努力实现建立世界领先的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的目标。未来,双方还将合作延伸到教育领域,设立可持续能源双硕士项目,加强硕士生、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努力实现合作培养研究生和课程交流。(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上海电气储能电池与关键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
5月11日下午,复旦—上海电气储能电池与关键材料联合实验成立揭牌仪式举行。联合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余爱水教授表示,上海电气集团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复旦-上海电气储能电池与关键材料联合实验室,以综合利用双方的优势互补,瞄准国际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研究开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化学电源体系及材料,推进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的研发进度,实现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产业化示范应用的过程,并最终实现储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黄瓯指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在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提供现代装备综合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实力,在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装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他说,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通过真诚密切的实质性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一定会达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之目的,必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复旦大学)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2
五彩的云霞是太阳编织的;浩瀚的大海是江河汇成的;美丽的花朵是春风吹开的;丰收的稻谷是大地捧出的。我们幸福生活是哪儿来的呢?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众多***者劳动者用汗水鲜血浇灌的。它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倍加懂得珍惜。
一个身材瘦小的小女孩,脸上带着微笑,眼里闪着泪花,向电视机前的观众讲述着她上学的一段经历:“当时是冬天,特别冷,我扒在教室外的窗栏上,听教室里老师讲课,当老师的提问,班里没有一个人能答出来时,在教室外的我脱口把答案说了出来。老师推开门,发现了扒在窗栏边的我正冻得簌簌发抖。她把我带进教室,让我坐到同学们的中间和他们一块上课,就这样,我上完了小学。”
小女孩母亲的脑子出了问题,隔三差五的发作,每次发作,她都会离家出走。一次,她母亲的病又发作了,母亲的这次离家使得小女孩失去了双手。当主持人问她:“你的双手是因为母亲出走才失去的,你恨过她吗?”小女孩说:“不,我并没有恨过她,我爱她。是她给了我生命。面对不幸,与其抱怨,不如勇敢面对。”就在这一年,她母亲病情再次发作,离家出走,但这次,她的母亲再也不会回来了,她去世了。没有了双手,失去了母亲,上不了中学的女孩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在家努力自学,学会了用脚写字,她写的文章在全县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学会了用脚干活,镜头前,小女孩用双脚切着土豆、拼画,她切得很细,脸上始终带着坚毅自信的笑容。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困境只是暂时的,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要记住:“上帝关闭了你的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户!”当面对困境时,让我们重拾信心,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迎接明天的太阳。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3
当你沿着一条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街道前行时,你会触摸到那些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会听到那些已经远去的,或轰轰烈烈或平静如水的故事……我们这条“街廊”呈现给你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一条街道,更有与之相连的人、事件及其历史。
上海的汾阳路并不长,北起淮海中路,南迄岳阳路。这条路筑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名毕勋路,是当年法租界的公董局以法国驻华公使毕勋(Pichon)的名字命名的。1943年改为汾阳路。这条路上遗留有很多精致的花园式小别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戴笠故居等等,各式建筑在繁枝茂叶之间若隐若现。
汾阳路还是一条与音乐有缘的路,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店、老洋房、藏在巷子里的文艺场所……就好像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短短1000米的五线谱上奏响了一曲时间的乐章。
小马路上的普希金
汾阳路的开端就是一个华彩:在这条路与岳阳路、东平路交汇的三角花园中心,矗立着一座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37年,是上海俄侨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集资建立的。这是一座三面体米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面是普希金半身铜像。和普希金坎坷的身世一样,铜像也是屡遭劫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希金铜像被侵华日***掠走,仅留纪念碑残座。1947年,在苏联驻沪领事馆倡议下,再铸铜像置其上。“”中,铜像与纪念碑全部被毁。1987年8月,人们第三次在原址重建铜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普希金铜像安置在高约3米的基座顶上,坐北面南,基座呈三面内弧型,底部正面凸出半圆,以中文镌刻:“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纪念碑,1799―1837年。”顶端砌半圆石质花盆;碑左镌刻俄文,其意也是普希金纪念碑;右侧碑座用中文刻写纪念碑初建、再建、重建日期与承建单位。纪念碑上,诗人高昂着头,那张英俊的、轮廓分明的脸忧郁而诗意地凝视着远方,表情寂寞而冷峻。
以普希金像为中心的街心花园是俄罗斯人在上海的聚集地,也曾是上海有名的诗歌角,上海文艺青年纵情的地方。三角花园及周边地带,一度是上海出了名的情人罗曼之地,声名不在外滩情人墙之下。梧桐树影下,街道暗角处,皆是牵手踱步的一对对恋人。每年的6月6日,是这位伟大诗人的诞辰,纪念碑前总会摆满鲜花。经过那里,被纷繁的世事弄得浮躁的心会突然之间安静下来。
记忆童年的“白公馆”
从普希金铜像出发,沿汾阳路东行五六十米,迎面可见一幢漂亮的白色建筑,它就是“自公馆”。之所以这么称呼,不仅是因为建筑物的外墙是白色的,更是由于这里曾是旧时南京国民***府***长白崇禧的府邸。如今名气不小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就是他的后人,也曾在这里居住过几年。不过,白崇禧可不是“白公馆”的第一个主人,这幢花园住宅建于1924年,原为法国商人斯皮门的私宅,1946年被***府买下。当年6月,白崇禧出任***长,这里才成了他的府邸。
“白公馆”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端庄雄伟,很有气势。主建筑为砖石混合结构两层半,即俗称的假三层,不过,它的假层在底层。为了显示气派,设计者将地下室设计为半地下室。主建筑外形为方形和椭圆形结合,南立面正对汾阳路,以中间突出的半圆为中轴线,两翼对称。中间为宽敞的爱奥尼克柱式的大门廊,有室外扶梯可直接通向二层正中的大客厅。二楼的大客厅,当时曾被主人作为舞厅,招待四方客人。1987年,白先勇旧地重游,回忆起1948年离开此地前的那个新年,他与兄弟姐妹邀集上海同窗好友,在大客厅里跳舞尽欢的情景,不胜唏嘘。
1949年后,这幢豪宅先后作过上海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上海越剧院老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的办公室在这幢楼的三楼,正是当年白先勇先生出生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末,整幢建筑被改建成对外开放的越友饭店,曾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出演薛宝钗的表演艺术家吕瑞英出任饭店的经理。据说,白先勇还曾应朋友之约来这里吃过饭。如今,过去的“白公馆”已被改建为宝莱娜餐厅。
林立果占用的“海上小白宫”
紧挨着太原路的汾阳路79号的高墙深院内“藏”着一座典雅庄严的白色建筑。这里原来是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官邸,它建于1905年,外形为18世纪欧洲城堡式,因其墙面为白色,故被称为“海上小白宫”。建筑共三层,地面上二层半,下筑半层地下室。建筑主立面朝南,面对一个100余平米的草坪,一条小溪从草坪中穿过。主体建筑平面中部突出,呈半圆形,半圆两侧则为平墙,有落地长窗。门前是左右双抱的露天环形阶梯,扶梯中间的空档内设置了一个狮子头喷泉,由电动泵控制的“活水”昼夜不停地从狮口中喷出,颇有情趣。
拾级而上是一宽大平台,通过平台可直接进入半圆形大客厅。进入一楼大厅,地坪、壁面、顶部天花板都用大理石砌筑,室内装修雕刻精致,具有欧洲新艺术运动派建筑特征,保存至今的彩绘玻璃依然透露出一种神秘的色彩。室内花房四壁设有半米高的玻璃水池,可放养各种观赏鱼。
1932年后这里曾是日本驻华大使馆。抗日战争胜利后,此处变成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任办公之地。1949年上海***,“小白宫”由上海市人民***府接管,成为第一任市长的府邸。赴京后,这里一直是上海市人民***府下属的招待所。1963年5月,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同时还在里面建立了工艺美术品陈列室。“”初期,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赶了出去,这幢豪宅被之子林立果占用。1972年,工艺美术研究所重返故地。
音乐学院里的犹太人俱乐部
经过汾阳路45号的原海关税务司官邸,马路斜对面坐落着的便是汾阳路20号的上海音乐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国立音乐学院,创办人及首任院长是我国极负盛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正对学院大门的音乐学院办公楼,建造于19世纪20年代,是在沪犹太人的俱乐部,当年,俱乐部里设有文学小组,每周有“星期四”聚会。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低碳设计;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TU2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86-04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涉及建筑物理热、声、光。该课程内容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建筑物理知识设计出良好的建筑环境,其中,热环境内容的学习和融合对于建筑设计尤为重要。关于建筑采暖和制冷所需能耗的节能减排已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对于习惯形象思维的建筑学专业学生而言,建筑物理课程内容中的理论计算偏多、公式枯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直观化的实验课程教学又受制于课时和实验设备条件等限制[1]。鉴于此,在总结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建筑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方法[2],将低碳化发展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和理论穿插在传统热环境教学中进行讲解和示范非常必要。
目前,黄险峰[3]引入建筑节能相关理念和教学方法从建筑物理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介绍了节能内容的一般性概念,没有对具体的节能设计应用措施及相关理论联系实践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低碳设计的实践应用是目前建筑物理热环境教学的空白。
引入建筑低碳设计内容,可让学生在掌握传统建筑物理课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碳案例讲解学会在具体设计中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建筑节能问题。在教学中,以建筑物理教材内容为基础,以节能、低碳为目标,采用借助典型设计范例与具体的建筑物理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体现低碳设计理念。
一、低碳设计内容引入建筑物理热环境教学
上海世博会中的伦敦零碳馆位于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向全世界展示建筑设计和技术层面节能减排设计的最佳案例之一,是低碳技术在常规建筑中应用的杰出代表[4]。该建筑方案的原型来自全球第一个零CO2排放的社区——英国贝丁顿社区,并结合了上海当地的气候特征,采取了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全面展示了基于中国气候和经济条件下的低碳乃至零碳的实践和成果。伦敦零碳馆中所使用的一些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多数能融入建筑物理热环境课程内容的讲解中,是低碳设计的典型范例,能给学生以生动可信的真实体验和感悟。
(一)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与低碳相结合
传统热环境教学内容中,人体热舒适和建筑气候在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建筑气候是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而人体热舒适是学习建筑物理环境最终期望达到的目的。如何结合气候分析进行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使建筑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体现当地气候特色,尽量把自然气候因素考虑和利用起来,如太阳辐射的引入或遮挡,季节性主导风的引风或挡风,季节性地加湿或除湿等都能大大降低建筑使用能耗,体现节能减排的设计策略,因此也是建筑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国外,建筑师们广泛应用生物气候***法(***1)作为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的分析方法,这一知识内容可作为建筑物理课程的补充内容加以借鉴,并可与零碳馆的主要技术相印证。
生物气候***法的核心在于“视建筑为生物”,对建筑所在地区的具体气候规律与建筑自身功能对照进行具体分析。首要分析当地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等气候要素,而后通过生物气候***等方法确定该建筑在该地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例如:通过研究上海12个月份的气候并在生物气候***中作***可以看出:6—9月基本属于热季,其气候状态点大多在“自然通风”区的高湿度范围,这表明气候潮湿炎热,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遮阳和自然通风。由***中分析仅靠除湿即可将气候状态点拉近到热舒适区,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地区,除湿比制冷更重要且是能耗较小的调节温度的手段。
在上海零碳馆中,为减少建筑的暖通能耗,采用太阳能热水驱动的溶液除湿系统给通过风帽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这一溶液除湿系统利用空气和易吸湿的盐溶液接触,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于盐溶液中从而实现对空气的除湿。溶液对空气除湿后自身会变稀,需要再生,零碳馆中则利用位于南向墙的太阳能收集热水系统来驱动溶液再生。这一技术措施结合了当地季节变化和特点,通过除湿提高室内环境带给访客热舒适度,比采用传统的蒸发制冷方式调节室温所需能耗大幅降低,从而使整个建筑全方位地凸显环保性和节能性。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策略结合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是体现建筑师节能减排设计和绿色建筑理念的良好手段,在中国应大力推广应用,以减少建筑物的运行能耗,甚至设计建造出属于自己的零能耗建筑。
(二)建筑通风与低碳设计相结合
热环境教学一般强调利用风压作用进行通风。如按照当地的风玫瑰***进行设计,合理地布置朝向、间距、房屋布局,以此来组织室内穿堂风和被动式的通风,这一设计往往忽略了主动式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应用。巧妙吸引风压、回收和排走显热与潜热、利用太阳能进行热压通风,以及进行室内采暖除湿,是提高建筑内部的热舒适和节能降耗的关键。
零碳馆中采用风动储能保温除湿双向通风帽系统进行主动式通风,以此保持室内空气正常温湿度。这22个风帽会通过外界的自主风力寻向装置确定建筑周边风力的主要方向,从而通过计算机控制主导风向,主动地吸引外界风力流动,并且进风和排风管的高度差充分利用了室内局部温度差所带来的热压驱动效果,将室外风动力转化为室内建筑通风的动力,从而免去了传统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2)。这些风帽下部配套安有溶液除湿、加湿体系,使引入的新鲜空气能够零能耗零污染地实现降温、除湿或加湿处理,确保室内温湿度达到适宜标准。当外界风力不足时,可以启动由光电板收集能量所驱动的风机系统进行通风。馆内所采用的这套通风方式使得其能耗降低为常规系统的1/5,大大地降低了通风和散热成本。充分利用通风原理并以极少热损耗即可获得良好通风性的技术手段,综合了课堂中关于组织好自然通风的教学内容,值得学生好好揣摩并学以致用。
(三)建筑保温隔热内容融合低碳设计理念
在热环境课堂教学的保温隔热内容环节,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师在设计中如何处理保温和隔热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掌握室内温度控制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如在建筑保温内容的教学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确定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和热阻,且尽量考虑外保温设计,以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这一点,在零碳馆中应用突出。要保持零碳馆室内舒适的温度和气候,光有风帽通风系统和溶液除湿系统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温节能较好的外壳。传统教学内容中关于保温设计,一般要求护结构的设计满足最小总热阻即可,但零碳馆中对此方面的考虑和应用远大于传统设计标准,其采用的外墙构造为13 mm抹灰层+140 mm混凝土砌块+300 mmXPS+外墙面材料+13 mm抹灰层,远远超过了普通建筑使用的保温材料厚度,其墙体保温U值达到了0.11~0.3W/m2·K。除此之外,与墙面同样重要的窗户也无例外。全部窗户均设计采用low-e中空玻璃,可有效阻止室内热量泄向室外。窗框则利用绝热的热断桥将外部和内部框架隔开。通过这些处理既阻隔了夏季热量的进入,在冬季又能够保持室内空间舒适的温暖,建筑能耗大为降低。在国内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主流中,一般认为保温材料刚好满足热阻标准要求即可,教学过程中以往学生也对此不够重视,结果导致在实际设计中大多建筑师仅使用不超过60 mm的保温材料,节省了成本,但造成了建筑使用周期内的采暖能耗居高不下。通过对零碳馆这一中国瞩目的第一栋零CO2公共建筑的实际设计应用介绍,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强化了他们的节能思路和设计习惯。
又如:在建筑隔热内容的教学中,控制太阳辐射,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增加围护结构蓄热能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重要的防热方法。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遮阳设计非常重要。在介绍遮阳板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季节和建筑朝向等进行遮阳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计算遮阳构件的尺寸,确定相应的构造,使遮阳板能在夏季防止直射阳光进入室内,又能在冬季不妨碍阳光的进入,从而既提高室内热舒适,又节能降耗。从零碳馆的设计中可以看出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3),其主要窗口朝南,可以通过南向窗户上悬挂的遮阳装置控制建筑被阳光照射。经过计算优化,遮阳装置设计的最终结果是遮阳板外挑深度为3.6 m,投射系数为0.74,阳光间深度为1.2 m,恰好可以阻挡夏季的烈日,避免室内出现过热现象,同时,冬季又可以利用入射角度较低的太阳光射入玻璃阳光房进行被动式采暖。
除此之外,在隔热措施介绍中一般会穿插国内外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如在露台种植花卉或草皮形成种植隔热屋顶以改善下层建筑的热环境;用玻璃罩覆盖构成日光室以在冬季对邻近房间进行采暖;利用先进的光电玻璃幕墙和墙体太阳能集热器提高室内热舒适等。这些措施均在零碳馆的设计中有所体现。如在零碳馆的北面屋顶设置了部分屋顶绿化(如***2),通过过滤膜、植被层、腐质土、蓄排水盘、保湿毯、隔根膜、楼顶版和防水层等组成屋顶绿化,在烈日下,具有遮热、断热与冷却的作用。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会带走室内的部分热量,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零碳馆还使用了回收骨料的混凝土结构充当蓄热体以此来增加建筑主体蓄热能力,混凝土砌块厚100 mm,密度>1400 kg/m3。当房间温度升高时,墙面和楼板自动吸热;而当温度降低时,墙面放热,还可通过窗户的启闭进行补充。此外,零碳馆的外墙面采用了SiO2纳米材料涂层,当室外热辐射进入纳米涂层时,大量特定波段的非可见光能量被反射出去,使室内外环境造成温差,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东侧幕墙则使用薄膜电池作为建筑和照明能源同时减少直射阳光产生的炫光。由此将种种与传统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而又有所引申的低碳设计概念进行介绍,深入浅出地引出各种隔热技术,展开学生探讨,启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出他们对自己建筑设计大作业或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案。
二、结语
由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降低建筑能耗的需求现状,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将在未来备受推崇,建筑物理也应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的技术应用,与时俱进满足更高要求。在建筑物理传统教学内容中融入低碳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界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建筑低碳设计教学创新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具体设计中体现低碳节能理念,是建筑物理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可引入先进有效的实验手段,进行建筑低碳节能方案计算机模拟预测等,为建筑的低碳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海荣,祁少明.建筑物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108-111.
[2]孙峤.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6):63-65.
[3]黄险峰.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建筑节能内容的尝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4-25.
[4]陈硕.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策略[J].南方建筑,2010(5):38-41.
Introduction of low carbon design content into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physics
YANG Sheng, YANG Neizhou, ZHOU Guangwei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Fujian Province, P. R. China)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5
一、以用促学创设问题情境
“学会***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形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学生学的目的是为了用,用又会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我结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I(必修)的教学,在以用促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是知识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湿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的小实验,让学生经常测试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温室内外温度、湿度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作物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考察了云门寺附近的桂花瀑布及其一条深谷。学生们都感到非常奇特。这20多米高的瀑布和深山谷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不让他们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鼓励他们钻研教材,查阅县志等资料,走访地矿局,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由于学生对这一奇特的地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这个问题也就特别重视。经过认真准备后,他们就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论证。如,断层错位、流水侵蚀、断裂下陷、冰川刨蚀、人工开凿等等能形成瀑布、沟谷的地理因素,他们几乎都分析到了。尽管他们分析、论证的结果不一定与实际的地质成因完全吻合,可他们却能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增强了学习能力。
二、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啊,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中,感到惊讶,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例如,新旧教材都提到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地区间冷热不均和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地区问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从而形成风。对此,许多学生认为,地球上几是受热多的地区近地面是低压,受热少的地区是高压。学生还举出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例子。然后,问学生:纬度30度和60度地去相比谁热谁冷?其近地面谁是高压带谁是低压带?学生们顿时惊悟,这时再从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提示,让学生去探究。
三、通过地理史实、现象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是设立问题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习新教材湘教版地理I(必修)“太阳活动与地球”内容,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则“揭开太阳黑子的秘密”阅读材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太阳黑子现象的国家,如2000年前的古书《汉书·五行志》中有“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的记载。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使用简单的望远镜,冒着眼睛失明的危险和教会的迫害,对当时号称“学问之神”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证明了太阳并非完美无缺而是有黑子。19世纪后期,被人们称为“太阳的开拓者”、“现代太阳观测天文学之父”的美国科学家海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太阳黑子的活动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长期研究,初步揭开了太阳黑子的秘密。原来,黑子实际上是太阳物质在极高温度下的一种剧烈运动,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气流,是真正的太阳“风暴”!关于太阳黑子的秘密还没有完全揭开,科学家正在继续研究。然后,出示思考讨论问题:(1)研究太阳黑子是否重要?为什么?(2)海尔等科学家揭示黑子的秘密的过程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从而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通过精心策划的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希望认可的愿望非常强烈,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要适时引导他们冷静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问题。
例如,在教学新教材湘教版地理I(必修)“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近日点、远日点的日期问题,教师可先设问进行误导:“北半球大陆最热月最冷月分别是几月份,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这样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就有了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同学们想想:近日点、远日点各在几月?”有些学生回答是7月和1月,而有些学生却说:“恰恰相反,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我们感到最冷的1月,而我们感到最热的7月太阳却离我们最远。”还有部分学生大惑不解,此时让答对的学生来解释,教师也可以及时从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方面提示和点拨,诱发学生充分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一部分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假说,也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可以对只部分条件加以假设,以更全面地理解教材,然后再通过实验或推理来验证假说。学生在推论、验证各自的假说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问题情境的产生。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6
关键词:两汉以来;石窟石刻:太阳鸟崇拜
鸟崇拜是***腾崇拜的一种,全世界的鸟灵崇拜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都崇拜太阳鸟。在中国鸟崇拜几乎与太阳崇拜融为一体。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中,有大量的鸟纹。后来鸟纹逐渐演变为代表太阳的金乌。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中,发现许多双凤朝阳纹的牙雕、骨雕。同样题材南方很多地区均有发现,这与《尚书,禹贡》扬州“太阳鸟攸居”的记载相一致,《山海经・海外南经》曰:“南方祝融,兽身人面。”《自虎通・五行篇》载:“位在南方,其色赤,……其帝炎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续属也,其精朱鸟,离为鸾故。”可见炎帝部落的***腾就是太阳鸟,随着炎黄部落的融合发展,凤鸟与龙一起成为华夏民族的***腾崇拜。
凤纹在三代青铜器及秦汉建筑、瓦当、墓室壁画、石刻上大量出现,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佛教传入中国后,凤鸟自然渗透到佛教艺术之中。在凤鸟种类中,朱雀是极其重要的一种,但在汉代与凤凰很难区分,以至后代也是如此。朱雀在汉代宫阙建筑上作为装饰屡屡出现,张衡《西京赋》:“凤骞翥于甍标,成溯风而欲翔。”就是这一状况的写照。此后凤台、凤阙、凤楼便成为中国宫殿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出土的实物看,明器中望楼、重楼的屋脊和汉代石阙阙顶都装饰朱雀,如河南灵宝出土的东汉望楼,四川雅安高颐阙,都安装有朱雀。这一传统同样在佛教建筑中出现,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朱雀的形象到处可见,或是出现在本生故事画里,或是出现在服饰***案上;有时站立干灯轮顶端观望,有时守卫在建筑屋顶上。北周第428窟金刚宝座塔刹基上伫立的朱雀即为典型形象。在云冈石窟第8窟、第9窟浮雕佛殿屋脊正中,龙门古阳洞雕刻佛殿屋脊正中,也有朱雀***象。佛都石刻中,如河北涿县旧藏北朝造像碑上的佛塔顶端,甘肃灵台寺咀出土的唐大中四年(850)舍利石棺上也都有朱雀***象。应该说佛教艺术中凤岛的宗教意义完全是中国化的,所表达的是人与天地、太阳之间的关系。安装凤鸟的建筑,多是层楼、宫阙、佛殿、塔庙之类的建筑,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汉代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汉武帝造神明台、通天台、柏梁台、井干楼,均高数十丈。阙有昭示天地门户的功用,《神异经》说:“东南有石井,……上有二石阙……上有蹲熊,有榜著阙,题为地户。”又说:“东北大荒中,有金阙,上有明月珠……,名天门”
(《艺文类聚》卷62《居处部》阙条引)。正是由于阙这种神圣的功用,才为统治者专门用于饰门,区别尊卑。
“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阕两观,诸侯内阙一观”(《春秋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何休解诂)。即天子为子母阙,诸侯为单阙。塔在中外宗教建筑中都具有沟通天地的神圣意义,与阙一样层数越高越崇高。
朱雀在这些建筑上的寓意有多层,第一表示太阳,汉代的人在***解太阳与凤鸟之间的神话关系时,或者把鸟画在太阳中,鸟身就是太阳;或者简单地把太阳表示为鸟。同样的做法在敦煌绘画中也出现,如在日曜菩萨双手捧在胸前的日轮中,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右肩头的日轮中都有赤鸟,285窟东顶,伏羲,女娲胸前圆轮中画三足乌、蟾蜍以象征日月。将太阳置于屋顶,以表示居于天地之正位,《西都赋》)说:“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据说地中之建木,“众帝之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居中具有沟通天地的价值,所以许多重要建筑都有居中,要处于正方正位。中国人对与中心的重视,可使我们明白为何祖祖辈辈生长繁衍之地称作“中国”。
还有一层意义是作为帝的使者,郭沫若在注释卜辞“于帝史凤,二犬”时说:“卜辞以凤为风,……此言于帝使凤者,盖视风为天使,而祀之以二犬。荀子《解惑篇》引诗云:‘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盖言凤凰在帝之左右。”刘亮在《腻雉村探源一从甲骨文看周人对凤的崇辟》中对陕西歧山风雏村发现的西周甲骨文中有关“巳风”的甲骨文研究后认为:“卜辞‘已风’之‘已’字,‘与祀通川,其意为祭祀;言祀凤者,盖谓周王室视凤为神鸟,为上帝使者,而对其薄崇备至,顶礼膜拜,以至于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上帝’及先壬先公一样看待,而予以隆重的祭祀之礼。”王逸《楚辞章句》:“朱雀奉送,飞翩翩也。”所以早期洞窟凤鸟多绘于代表火体的石窟窟顶四披壁画上,或作为仙人的坐骑,或为仙人驾车,如莫高窟249、285窟。
太阳鸟第三层意义即代表祥瑞,祥瑞思想由来已久,《礼记》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说:“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岛。”可见在古人心目中,鸾鸟、凤凰、朱雀都是祥瑞之物。祥瑞与***治关系尤其密切,封建帝王为改朝换代,粉饰太平,宦传德***无不制造祥瑞,以骗取民心。如《春秋繁露》一书所列举的祥瑞有21种,两汉史书记载祥瑞出现的次数不可胜数,为祥瑞而改元的也不少,如元鼎、元狩、神雀、五凤、甘露、黄龙、天凤等,祥瑞中以龙凤为最多,祥瑞的出现给人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预兆。《山海经‘西次二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三辅黄***》载建章凤阙引古歌云:“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成,再鸣五谷熟”,并案云:“铜雀即铜凤凰也。”祥瑞思想在战国之际形成,两汉至魏晋尤盛。敦煌遗书P,2683《瑞应***卷》中画有凤凰、重睛、发鸡等数十种祥瑞之物。佛教传人中国后,汉地祥瑞自然渗透到佛教中,与佛教中的瑞应之物。象妙单鸟、迦陵频伽、迦楼罗、紧那罗等相结合反映在佛教艺术中。
鸡也是凤属鸟类,在凤凰身上有许多鸡的因子。古人将鸡比作凤凰,《尚书・中候》:“帝舜云,腾惟不义,百兽凤晨。注:百兽率舞,凤凰司晨鸣也。”《毛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里都将鸡比作凤凰。《孝子传》:“舜父夜卧,梦见凤凰自名为鸡,”鸡鸣日出,古人认为使鸡唤来了太阳,鸡与太阳便有有了因果关系,认为是鸡给人们带来了光明。《玄中记》云;“蓬莱之东,岱与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长。树颠常有天鸡鸣,而日中太阳鸟应之,太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因而鸡便有了祛邪降魔的功能。《拾遗记・卷一・唐尧》载:“尧在位七十年,……有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羽毛,肉个融而飞。能播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令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
或***画为鸟于牖上,此其遗像也。”《括地***》记载:“桃都山有大桃树,盘曲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而杀之。”河南密县后士郭1号汉墓门柱画一对交颈鸡,与上方虎头一起镇邪祛凶。在敦煌第285窟西魏“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中的屋脊上,第380窟隋代天宫平台上都有双鸡,天水麦积山第133窟10号造像碑下层龛两侧龛柱上方雕两只雄鸡左右相对,均为民间习俗在佛教艺术中的表现。至今内蒙古包头以北,家家贴木刻的双鸡,把鸡作为全家的保护神。
鸡另一功能是招魂送鬼,莫高窟第285窟西坡以示天空苍穹的窟顶,一仙人执幡幢乘鸡飞向太空。天水麦积山127窟地狱变左半壁升天***中高处一院落中,屋中一人僵卧,屋顶上一人手执鸡头杖作指引状,前方还有三身飞天正在飞翔,两方题记分别为“此人行十善得参道时”,“诸天罗门迎去时。”用鸡招魂送鬼更多的是在民间,山西新绛民俗,小孩跌跤惊吓或生病受怕,以为是丢了魂,老年家长妇女抱着红公鸡叫着小孩的名字为小孩招魂。用鸡招魂还用于丧仪中,河北滦南的风俗,客死异乡的人,要在当地买一只活公鸡,死者人殓以后,将馆材带鸡一起运回家乡,当死者下葬之后将鸡放掉,这种鸡叫“领魂鸡”。陕北安塞的葬俗是在死者的灵幡和纸扎上系上纸扎的“招魂鸡”。河南灵宝葬俗,起灵时鸣罗开道,则把剪纸鸡贴在引魂罗上走向墓地。
在佛教石刻中还有一种人面鸟,庄浪出土的北魏卜氏造五节造像塔第四层二佛像龛下方有二鸟相对而立,展翅欲飞,尾羽飘扬,形似鸾凤,左侧鸟人身鸟体,为老翁相,束发长髯,右侧兽首鸟身。考古发现的人面鸟也不少,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上绘有一对人面鸟,洛阳卜千秋汉墓墓门上方画有一人首鸟身神,山东嘉祥宋山汉画墓一、三、五层画像石上都画人面鸟。人面鸟的名称在1957年河南邓县学庄出土的一块彩色画像砖,所绘的两身人面鸟形象与此造像塔上完全一致。砖上人面鸟下铭“千秋”,另一兽首鸟身下铭“万岁”。这一名称可能与《墨子》的一段记载有关。《墨子・明鬼篇》说:“昔秦穆公当昼日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秦穆公见之,乃惧奔。审曰:‘无惧,帝享女明德,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家繁昌,子孙茂,毋失。’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勾芒。’《墨子间诂》所辑《随巢子》的一段佚文中也提到“人面鸟身”的大神勾芒:“昔三苗大乱,天命殛之,夏后受于玄宫。有大神,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司禄益食而民不饥,西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三也说:“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可以看出,千秋万岁鸟为地道的中国鸟崇拜,与印度人面鸟身的迦楼罗,迦陵频伽不同。
枭也是凤属鸟类,连云港将***崖岩画B组B53是一只枭,两只毛角(耳),圆目,锐利的嘴,与其成组的还有三角星的三个太阳。可见枭鸟与太阳的密切关系。《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我高祖少吴鸷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面鸟名。”可见东夷少吴是以太阳、星、鸷为***腾崇拜。从汉代以来常将鸱尾置于屋脊两头以厌火灾。《营造法式》引东汉荀说《汉纪》说:“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则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厌火祥。”
《事物纪原》引吴处厚《青箱杂记》曰:
“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厌胜之法,起建章宫,设鸱鱼之像于屋脊,以厌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人对鲸形象的认识,是鱼鸟的结合体。古人认为鱼鸟变化是顺理成章的事。《庄子・消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字林》云:“鹏,朋***也,古以为凤也。”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决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杏冥之上。”这跟《庄子》所说的鹏完全相同。案上古汉语无轻唇音,“凤”与“朋”、“鹏”同音同义,后来两字分化,用“凤”表凤凰,用“鹏”表大鹏。其实凤鸟在形成过程中,本身就融合了鱼的成分。郭璞《尔雅》注说凤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7
扫视一遍教室,同学们已经在各自的座位上,卖力地读着课文。收拾下讲桌,把擦完桌子的纸丢进外面的垃圾桶里。不经意间抬头望向东方,一轮蛋黄似的太阳迎面扑来,不禁放下纸,静静地站立,一动不动地看着。
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似翻滚的波浪,一浪推着一浪,展示着它错落的美。
太阳从山那边升起,高挂在东方的天空,它又大又圆,全身泛着红色,像是被顽皮的孩子洒上了颜料,更像是喝醉酒的汉子,脸全变红了。云层懒得起床,大多不出来活动,偶尔一丝白云眷顾,绕着太阳转了几圈,又跑回家休息去了。
附近的工厂里,几根烟囱拔地而起,插入云端,高高地耸立着。树木分散在各个角落,静静地站立,舒展手臂,透着生命的绿色,把生机与活力播撒。
学校的足球场上,此时热闹了起来。东面的墙上,爬山虎唱响主角,缀满整个墙面,并从墙顶铺下来,像大片绿色瀑布在缓缓流动,此时,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情画意扑入脑海,又怎一个“美”字了得。草儿泛着青绿色,互相挤在一起,形成一块天然的绿色地毯。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散落在跑道上,他们或慢跑、或疾走,他们的身影穿过树的缝隙,时隐时现。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8
德国馆的口号是“和谐都市(balancity)”,由两个单词“Balance”和“City”组合而成,代表一座在求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与自然、集体与个人、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作为为德国馆提供了技术支持的肖特,在德国馆中呈现其创新的玻璃和照明方案以及面向未来的能源科技。
肖特深知本届世博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示肖特是一个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具有创新性的德国公司。“对于肖特来说,中国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伍德・翁格豪尔(Udo Ungeheuer)教授解释道。
德国馆的建筑幕墙和屋顶玻璃由肖特“Asi Thru”光伏组件组成。这些薄膜组件覆盖面达383平方米,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太阳能幕墙设计不仅能借助太阳能组件发电,而且其透明性能使日光进入室内。进入“和谐都市”的光线约占入射阳光的10%。参观者在环游“和谐都市”的途中将进入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城市空间,比如:动感隧道、海港新貌、人文花园、发明档案馆以及创新工厂等等。肖特的玻璃和照明技术解决方案在很多城市空间中有所应用。例如:进入“和谐都市”内部展览的通道是一条50米长的动感隧道,采用了肖特的9,000个LightPoints的LED玻璃,以及NARIMA色彩效应玻璃墙。它们在隧道末端组成四个中文大字“和谐都市”。德国馆展示在沿储藏室墙壁层列的90个展示柜也必须应用肖特的科技。其中60个展柜通过肖特公司提供的光纤和LED技术进行照明。这里也使用了肖特公司防反射玻璃“艾米兰”和***白色闪光玻璃“Opalika”。根据展品类型和在展示柜中的位置,肖特公司的专家选择合适的玻璃和特别的展示柜照明方式。肖特“赛兰”(“Ceran”)微晶玻璃灶具面板也陈列在档案馆内。自1971年以来这种灶具面板的销量已超过1亿片。这使得“赛兰”成为全球微晶玻璃灶具面板的最畅销品牌。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伍德・翁格豪尔(Udo Ungeheuer)教授与中德媒体朋友们进行了友好会面,并向大家介绍了德国馆中所应用的肖特建筑玻璃、照明元件、LightPoints的LED、“Asi Thru”光伏组件组成的太阳能幕墙、“赛兰”微晶玻璃和“零度”(“Zerodur”)微晶玻璃产品,以及在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内的产品。
在展览中,肖特的知名产品“赛兰”微晶玻璃灶具面板是德国馆的亮点之一。肖特CEO伍德・翁格豪尔说道:“世博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向中国以及全世界的朋友们展示肖特最前沿的科技、业务领域,以及产品线。对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9
嵩山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天中名山、万山之祖的中岳嵩山观光游览。 祖国的父亲山——嵩山和母亲河——黄河共同孕育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肇造成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代女皇武则天携百官登嵩山封中岳,不仅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登封之名。勤劳朴实的登封人,在***和***府的指引下,经过全员参与奋力拼博,已取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正在努力打造现代化旅游名城。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您最理想的旅游胜地。
来到中岳嵩山,您可以领略地球最早露出海平面的陆地——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可以观赏世界最早最精确的天文科学建筑——周公测影台和元代观星台;可以深入体验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中岳嵩山既有36亿年形成的天地之灵气,更有历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传来的紫气灵光,在这里既可以参禅习武,静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寿,荫被子孙。将使大家求什么得什么,给每位身怀虔诚之心而来的朋友带去幸福、美满和快乐。
嵩山导游词范文二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嵩山属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
“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
“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
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册。比较贵生的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阳书院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现存书院的基本布局,大体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间,面积10000多平方米。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大门到藏书楼,前后五进院落,最前为卷棚大门三间,正楹为先圣殿,次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为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学斋”书舍等。整个书院建筑与寺庙相比,别有风采,大多是滚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朴典雅,廊庑俱全,巍然壮观。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10
教室走廊上的视野一改往日的开阔,像是被“封闭”起来,一个伸出去的阳台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我们形如以往的节拍,在期中考试前才发现——远远不够了。我们开始渐渐发现上完课后没有及时温习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期中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看历史、***治的仓促,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对的——不要小看历史、***治,要抽时间记、背,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于是,便有了舍去下午回寝室的时间,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背书。就这样,我们的活动范围似乎可用“三点一线”来形容,踏着丝丝鱼肚白而出,揣着密密麻麻的星辰而归。清晨,在天蒙蒙亮时从宿舍跑到操场,懒懒的做着早操,似乎只是为了不受老师骂而来;早操后,赶往食堂,似乎只是为了不排太长的队;早饭后,回到教室,投进题海,课堂上,老师不停的讲着,黑板上是笔记,教室里“沙沙”的翻书声、几十只笔在各式各样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这声音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没有开窗,没有开门的教室,让我们显的有些昏昏欲睡,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间接引语、虚拟语气、定语从句、朝代年表、四项基本原则……都在脑海里被微微小火炖着,“咕噜咕噜”冒着泡。上午下课,走向食堂,短短的二十分钟后吃完饭后,又回到教室,任铃声在耳边萦绕,懒懒的过完下午。晚饭后,又匆匆回到教室,直到星星布满夜空,才拖着疲倦的身子慢步回寝室,来结束这一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太阳与海的教室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