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篇1
1. (出示中山陵***片,突出“天下为公”和“博爱”牌匾)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2. (板书:孙中山)提醒学生注意:“孙”字左边的“子”字作偏旁时,第三笔横改为提。
3. 孙中山是什么人?(出示课文插***)这座铜像是1963年竖立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中山纪念堂前的,铜像底座有“1866~1925”字样,告诉我们:孙中山生于1866年,逝于1925年。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家,广东香山县(现中山市)人。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起义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史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起义为“辛亥***”。
【设计意***】孙中山是近代伟人,其“博爱”和“天下为公”等思想影响深远。教者在这里充实了孙中山的生平介绍,旨在让学生对孙中山从了解到心生仰慕,产生迫切阅读课文的欲望。
4. (板书:陋习)“陋习”是什么意思?(不文明的习俗)
5. 投影《补充习题》中的习题:
下面哪些是陋习?
A. 男尊女卑,女子不能上学。
( )
B. 随地吐痰。 ( )
C. 喜欢贪小便宜。 ( )
D. 候车不排队。 ( )
这些陋习我们都要努力破除。
7. 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他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借助习题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陋习”的意思,丰富了学生对“陋习”的理解。
二、 品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 出示生字:
孙 挑 痛 疼 罪 宗 既 该 统 废
指名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引导学生多种渠道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出示词语:
洗衣 烧饭 插秧 挑柴 唱歌
妇女 痛苦 受罪 眼泪 缠足
总统 心疼 应该 废除 陋习
指名读、分组读。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三组词串言简意赅,包容全篇:第一排表现姐姐缠足前勤劳能干,第二排控诉缠足对姐姐身心的残害,第三排讴歌孙中山决心破陋习的***精神。三组词串既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也像一首优美的小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三、 析句,体会课文表达情感
1. 指导长句子的停顿: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2. 这是文中最长的一句话,谁能用最少的字数概括一下这句话的意思?(他废除缠足陋习)
3. “废除”可以用一个字代替,这个字是“破”。
4. 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所以,孙中山领导辛亥***,当了临时大总统,废除了缠足陋习。
5. 说说什么叫“残害”?和“伤害”相比,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残害”比“伤害”伤得更厉害)
【设计意***】教者抓住文中起到“点题”作用的长句子,先浓缩,准确把握句意;再通过对比,逐步体会修饰语的深刻内涵,学习课文表达技巧,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孙中山对缠足陋习的痛恨。
6. “缠足”这个陋习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对中国妇女的残害程度到底有多深?请同学们阅读仪征文化名人,也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杰出校友盛成的著作《我的母亲》片段,作深入了解。
每天早上起来,就要裹脚。先将裹脚布解开。那条裹脚布,解也解不开!已经带着红黑色了。张妈慢慢地用水浸湿了脚布,然后一重一重地,将布解开去。将我的双足,放在热水里洗涤。有血的地方,她就洒些明矾上去。痛得有苦说不出。别人还要来取笑。
天足成金莲,要费多少裹脚布!裹脚布堆成天山,流血好比夕阳红;泪滴成湖,湖中才能生出一双金莲脚。
如是三年,我每天夜间,都把脚放高些。脚比头高。血流渐缓,痛亦稍减,才能安眠。日间有人的地方,我都懒得去。我就走到花园里去,躲起来,省得人家笑我走路是划龙船。我躲在花前树下,见风来时,吹落了许多花叶,我就对镜自怜。自然!自然!你何苦这样的残酷!
7. 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对缠足陋习的认识。
【设计意***】阅读作品片段,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缠足陋习不是传说,也并不遥远,进而深刻理解缠足陋习流弊之广,祸害之深,以及孙中山破除陋习的不易。
四、 写字,感受汉字字形美
1. 齐读生字。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什么?(相机点拨:“罪”字,上下结构,上面不是“四”,而是由“网”字变形而来的“”;“痛、疼、废”三个字是半包围结构;“挑”字的第4画是撇,第7画是竖弯钩)
2. 生字用钢笔描一个,写一个。
3. 投影反,评价。
孙中山破陋习篇2
一、绿色课堂是展示互动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开放的活动,提供多向互动交流平台,充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让生本、生生、师生之间进行有意识的思想情感碰撞,诱发并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互动的语文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了一种动态的美。
1.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以及相关的课外读本等文本的阅读理解。这种理解不是依赖教师的启发或者盲目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借助自身内在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自发感悟文本的内涵,感受到文本给自己的思想情感带来的冲击,主动同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净化自己的心灵;同时,能创造性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学习《祁黄羊》一文后,教师选一位学生扮演记者,向扮演“祁黄羊”、“晋悼公”、“解狐”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只有“记者”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流畅。正是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性问题,突现生本互动的真正意义。可见,绿色课堂,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理解知识的课堂,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2.生生互动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去感知、理解、顿悟的基础上,教师只能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成败是由学习这个主体来体现的,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程度、课堂整体主动参与程度以及有效互动的程度有关。因此,教师应构建让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平台,以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女儿‘缠足’呢”提升为一个富有争辩性的问题“孙中山的妈妈到底是不是好妈妈”。于是,一场生动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评点彼此的优缺点。这样,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与同伴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知识,激活了课堂,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3.师生互动
新课程提倡课堂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要体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样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孙中山破陋习》一课第九段的学习,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当了大总统的孙中山首先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题,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并反表了自己的见解;接着再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创设情境,感受课文内容。这样,在语文课上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弋那样自由,我们听到的将是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将是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的将是语文课堂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绿色课堂是融合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语文也不例外,它是生活音符的体现,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绿色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也提倡让语文课堂向生活延伸。
1.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阐释文本,其根本在于真正对生活有所感悟,体会生活的苦乐,感受生活的悲喜。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如在《孙中山破陋习》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长长的布条把自己的脚包裹住,再请同桌互相帮助进行裹缠,这样把枯燥的知识融入鲜活的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不易理解的字、词他们也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2.让课堂走向生活
课堂是通向生活的桥梁,而不是封闭学生心灵的围墙。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如,学习了《孙中山破陋习》后,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陋习?你看到后是怎么做的?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让课堂架起生活的桥梁,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中掌握真才实学,荡涤心灵,锤炼思想,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孙中山破陋习篇3
一、揣摩语言密码,体会表达方式
文本精妙的语言是作者准确表情达意的载体,作为引领者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发觉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现象,带领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密码,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1、品味标点,感悟情感
标点,它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情感载体。有时我们只要抓住看似平常的标点,就能咬进文章的深层,甚至嚼出文本的未尽之意。
《生命的姿势》中有这样一句:“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可先让学生默读这段话,说说从标点中读出什么,再让他们读出谭千秋此时的内心。最后要求试着描写一段心理活动,适当运用各种标点。
2、关注字词,推敲语言
字词是语文的根基。孤立地看它们,大多平淡无奇。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会变得很灵动。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我在教学“孙中山亲眼看见母亲给姐姐缠足”这一部分时,先引导学生说说孙中山看见了什么,接着抓住关键词“长长的、一道又一道”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肉体的痛苦。他们不仅体会到作者用词的贴切,而且领悟到了母亲对封建陋习的无奈,孙中山对此陋习的憎恨。
3、发掘句段,领会表达
文本中蕴藏着许多内隐、雅致又意蕴丰富的句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语言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习得教材的表达方法,提升言语能力。如《小露珠》一文中,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露珠最终变成了水蒸气,要和植物们一一告别了。此时,我让学生边看边想象,说说小露珠消失时植物们是怎样与她依依惜别的,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看看句子的特点。最后,我引导他们由小露珠到公园里的花、风中的柳进行仿写,学生的言语之门由此敞开。
4、聚焦布局,把握意***
文章的布局是按照文章的灵魂和核心进行综合考虑,使文章的各部分构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整体。在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中,学生洞察了文本构思的精巧,领悟到写作的方法。如《莫高窟》,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将藏经洞放在最后描写?学生洞察是因为藏经洞深受浩劫,失去往日光彩,而将其放置在最后交代并作略写的安排。然后启发学生模仿本文布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想象语言内涵,习得表达技巧
文本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作者有意形成的特定的含义之外,不少语句还存在着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教师可以充分开掘这些资源,让语言形式的习得自然、顺畅。如教学《赶海》,我闹着要去赶海时,我问学生:“我”是怎么“闹”舅舅的?成功了吗?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那一幕,再说说那种感觉。你平时有没有在家“闹”过?写一写吧!学生们文思泉涌。
三、比较品评语言,促进表达内化
经典规范的文本,作者对遣词造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感知体会这些词语的效果,可以通过替换、增减和变序等比较品评的方法,促使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化。《姥姥的剪纸》中有写姥姥冬天夏天剪,白天晚上剪那句,我让学生将原话与“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在剪”作对比。学生发现原句给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起来琅琅上口,更适合文本作者一直沿用的儿童化语气;老师的句子虽然简短,但是少了引人遐思的意境。
四、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表达方法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语文课堂与生活语文对接的过程。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言语形式,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兑现语言的意义和价值,催生了语言的生长。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在感受了老人豁达开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后,我布置他们去观察熟悉的普通人,挖掘闪光点,抓住与众不同的细节特点,仿照课文写一个人。
孙中山破陋习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能动性
随着新课改在各学校逐渐实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新课改要求,学校应该大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彻底的激发出来,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挥主体能动性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主体地位,学生仅仅只是去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一来就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新课改的实行对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仅仅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才能极大的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与前进的动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阅读上的兴趣,让学生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只有学生真正的对阅读感兴趣,才能够实现他们的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那么就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阅读当中。
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用教学素材上的文章来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培养,那么学生既能够学习老师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又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从而让他们在进步中逐渐增加自信。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有助于提升阅读的教学效率。就以《狼和小羊》举例,让小学生对课本中的狼和小羊以及旁白进行角色扮演,这种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记住文章的知识点,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自己[1]。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当今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上课时播放***好的《狼和小羊》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对这篇文章进行学习,这种通过语音、***像的方法将知识点活灵活现的展现给小学生,既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通过以上这几种方法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老师要对学生阅读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基础,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关键。错误的阅读方式不仅会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还会使他们丧失阅读信息,从而不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阅读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去阅读,但是在阅读之前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一株紫丁香》文章为例,老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布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因为什么原因使得我们要在老师的窗前去栽种紫丁香[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那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并且有利于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极大的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设置悬念让学生自主研究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好奇心都非常强,而好奇心恰好能够很好的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在课程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去分析研究进而找出答案。就以《孙中山破陋习》课文为例,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孙中山致力于破除陋习?孙中山究竟是什么人?孙中山最后有没有破除陋习[3]?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文章中去找出答案,这样就使得学生对该文章印象深刻,也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一旦得到发挥,那么就有利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四)通过互评互改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
所谓互评互改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论,相互学习,让他们能够在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中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扬长避短,达到共同进步。不过这种方法就需要老师对学生之间进行分组,两人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如果学生之间的阅读基础相差太大,那么就不利于互评互改方法的开展,只有当两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差不大,那么才能将这种方法进行下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学生之间互相评论就结束了,老师要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不足点,让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加以改变。
结语
综上,在新课改的实施下,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阅读学习,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教学课堂死气沉沉,这样会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散,也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学习,这样会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能够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所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32-33.
孙中山破陋习篇5
【范文一: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说起孙中山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哦,他出生于1866年,那时候正处在清***府腐败的时候,是他挺身而出当了我国第一个大总统。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先驱者,为中国的***、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在旧民主主义***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纲领,领导中国人民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当中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使之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他的晚年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第一次国内***战争的发展。
孙中山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在***治思想方面留给后继者许多有益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写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并且把这个***发展为社会主义***。我们正在完成这个***。”
孙中山在我的心中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人,他所为我国作出的事也是不可磨灭的。从一九一二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开始。到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因病不治逝世于北京。他在此期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而做他并没有私心没有一点为自己着想的心,正是这点他深深的感了我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是我最崇拜的人!
【范文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如果我是孙中山先生,我会废除一切伤害儿童和妇女的陋习,让幸福挂满人间,让快乐变成儿童们喜悦的微笑,让文明传遍每个地方。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有个姐姐,他们两个人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一天,孙中山在家门口玩,忽然屋子里发出一声尖叫,孙中山闻声赶到,只见姐姐坐在床上,眼睛里不停的涌出泪水,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妈妈则在给姐姐缠足。于是,孙中山便问妈妈:“你为什么给姐姐缠足?”妈妈说:“我也不想这样呀!可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缠足会被人家笑话的。”“笑话就怎么了……”,妈妈含着泪水把他推出门外,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笑过。
后来孙中山参加***,当上了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孙中山是我国***先行者,他一心为中华儿女着想,深受人民爱戴,也深受官***们爱戴。***人们打了败仗,孙中山劝他们不要气馁;打了胜仗,孙中山让他们不要骄傲自大。孙中山先生不但打破了很多陋习,还推出了“三民主义”学说。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艰苦的一生。他为民族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真想象孙中山一样,成为人民爱戴的总统。
【范文三: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涓涓细流,终汇辽阔大海,犹如平凡的脚步,终能达至成功的彼岸。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故事,也是大国崛起的辉煌记录。
中国这艘巨轮,在浩荡的历史潮流中平稳前行,悠悠华夏,五千载朝代变迁,五千载历史著述,五千载日月兴衰,五千载春秋遗梦。涛涛江河,硝烟茫茫;巍巍高山,战火郁郁。寻常巷陌、殿堂楼宇,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风尘。
直面历史,总有一些人与事令人感佩与景仰,透过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让我们骄傲与自豪。自近代以降,国力衰弱、***治黑暗,饱受列强欺凌,日益疲敝的***局激发诸多志士仁人希冀变法自强以求救国***存,唤醒中国这头“睡狮”让“帝制、建立共和”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自建功***之日起便成为最璀璨的星辰,为中国民主***的未来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辛亥***不仅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结束了封建帝王江山轮坐的历史悖论,开创了一个以民主共和为本的***治新纪元。
翻开中国历史的书页,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画卷跃然纸上:秦始皇威武雄霸横扫六国,整饬***队,严明法制,归一文字,大统中国,国泰民安;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平定中原,治内务,明奖惩,减赋税,敌外患,安黎民;汉景二帝雄才大略固守江山,继承法度,完善体制,兼容文化,繁荣经济,帮交友善,稳固民心,坐拥天下;唐二宗武则天海纳百川天下归一,稳体制,举人才,兴科举,重农业,促发展,睦帮交……“雨过幽庭长绿苔,东风时为扫尘埃。无人曾见春来处,门外桃花只自开。”一个个封建王朝,创新着中国的***治文明,不断用***治智慧浇筑着中国封建***治制度的根基,推动着历史的演进。
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不曾忘记。
当公元1840年帝国舰炮无情驶来的那一刻,皆已物是人非,往昔的“东亚巨狮”已流落为列强口中的“东亚病夫”,一次次战火硝烟,一次次伤痕累累,一次次动荡不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族”之所愿,安在?山河飘摇,法治不昭彰,“民权”安在?生民涂炭,经济凋敝,“民生”之所愿,安在?难道历史之辉煌不会再现?
什么是真正的有血性的中国人?铁骨铮铮,至死不渝;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历史虽已悄然逝去,但其精神不朽不败。凭借着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国人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为复兴中华而努力,为太平盛世而勠力同心。历史是如此的相似,每个时代都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而这个时代赋予英雄的责任也更沉重。
孙中山,生于1866年的晚清,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有很大的志向和抱负,励志有所作为,并为天下苍生而奔波。为此,他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为此而操劳一生。
13岁那年,他随母亲来到美国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美国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当然这种西式的教育无疑拓宽了他的知识面和眼界。17岁的孙中山回到国内后,也恰巧是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斗志昂扬。面对清***府的***求荣,专制腐败,怎能甘于心平气和,安然处之,因为受西方先进体制意识的影响,反抗清***府,改造中国的念头从此一直烙在他的心头。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他开始结交有志之士,诸如早期的改良者之一何启、郑观应等,因为受到他们的影响,不断发表反清言论。26岁,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一面行医,救死扶伤;一面为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努力着。他暗地里接纳反清的秘密组织,打算创办***团体。随后,孙中山上书向清***府提出改革,“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即使是这些无关封建制度的小小的革新,也遭到了李鸿章等大臣的反对。但28岁的孙中山早已思想成熟,稳重,待人处事都有自己成熟的见地。面对清***府的无理回绝,他深刻地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无疑是以卵击石,毫无用处,创办***团体看来是势在必行了。于是,在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来到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团体,取名“兴中会”,以表达他振兴中华之宏伟志向。与此同时,他又在香港等地建立兴中会分支。***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奈何清***府实力庞大,在广州的起义被扼杀在摇篮里,星星之火也没有了燎原之势。能屈能伸,大丈夫是也。随后,孙中山便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此间,他也没有闲着,他到处搜集欧美各国的***治经济状况,研究各派学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萌生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之后的他继续结交各国仁人志士,不断发动起义。另外,他还对光绪帝抱有一丝希望,上书光绪帝并要求变法。但变法主张被清廷内部顽固派反对,也基本被扼杀在摇篮里,“百日维新”成了昙花一现。然而时间虽短,但是在***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民众也是有影响的。
面对种种无奈与挫败,中山先生并没有为此而放弃。而是大声说道:“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他的精神可歌可泣,被志同道合的能人所赞赏。靠着自己独到的***治思想、坚实的经济基础;博学志坚、虚怀若谷的个人魅力奔走于南洋。此时此刻,他已不是孑然一身,孤***奋战了;而是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八方拥护的***盛景。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虽然有雄心壮志,但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暗杀、酷刑等各种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随时都会性命不保。但英雄毕竟是英雄,当国之危亡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为此奋不顾身,浴血抗争。当时的孙中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谋求万世之业,为中华之振兴而努力,为久违悠长的“中国梦”而殊死拼搏。
公元1905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兴中会与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后建立的***团体建立联系。同年在这些***团体的基础之上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会——中国同盟会,他被推举为***。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同盟会机关也开始正式发行《民报》,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在发刊词中,孙中山也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此时的***焰火已越烧越烈。同盟会的成立让世界各国的团体有了主心骨,明确了奋斗目标。中华大地,***组织不断涌起,***思想已被众人所接受和认可,如同火炬般不断传递着共同的梦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经费非常紧缺之际,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此所谓,天下归一,势不可挡。随后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起义风起云涌,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虽然由于组织等原因未能彻底打败清***府,但在全国引起了了巨大的震动,也给清***府以沉重的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注定是要流血的,但哪怕每一次小小的成功,也都能够激励成千上万人为复兴中华而奋不顾身。
公元1911年,辛亥***爆发了。所有的不满,所有的屈辱在这里一并燃烧;所有的志气,所有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辛亥***结束君主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扫除中国人走向***和***道路的障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袁世凯称帝亦或张勋***,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一个******故步自封实现的。它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世世代代的坚守,它是各个******和各种意识形态的相辅相成。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改组势在必行。孙中山在***新理论体系的指导和新鲜血液的协助下,于1924 年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自此,孙中山先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策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和工人、农民一起“促国民***运动之进行”,唤醒中国***新的活力,走向“中国梦”的事业顶峰。
立千秋新制,创万世基业,***事业如火如荼。然而,1925年先生久病成疾,在北京与世长辞。他在临终的时候说道:“***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遗训所体现的至死不渝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扬。孙中山先生走了,可他的新三民主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积淀、强烈的时代特征,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神激励作用,而且在当下,这些内容也为世人所拍手称贺,铭记于心。为了中国梦,为了人民幸福,还有千千万万个孙中山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需要铭记历史,需要缅怀先烈,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与“中国梦”的伟大夙愿。
“帝制,建立共和”的历史功绩,使中山先生的事迹彪炳于史册,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是中山先生毕其一生未竟的事业,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共和***体的建立,使中国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也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事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建立何种***治制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仅是中山先生的夙愿,更是中国***的使命,只有制度,才能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决定全体国民的未来。
孙中山破陋习篇6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个火炬传奇
中山火炬开发区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府和中山市***府于1990年共同创办的部级高新区。一千年前,她孕育了古朴深情的咸水歌,流传下亘古不变的美丽和忧伤;一百年前,她诞生了中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让国人摆脱了漫长而黑暗的帝王统治;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派岭南风情的小小渔村,十多年后,这里已成为世界众多品牌财富和才智精英的荟萃之地。在广东,中山“火炬速度”一直令人交口称颂;开放和勇敢的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个火炬传奇。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作为全区唯一一家国有综合性医疗机构。自1951年在开发区江尾头村成立中山县四区卫生所以来,集结了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诊疗设备,一步一个脚印,与患者同心同行、风雨同舟,医疗救治面已经辐射到周边多个镇区,是中山市东部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医疗卫生单位。”张院长说。
经过60年不懈努力,开发区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业务用房近2万平方米,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点21个,职工近560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近460人。共50个科室,其中一级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10个。以改革促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以目标为动力。60年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立足中山、辐射周边”,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抢抓历史机遇,跨越发展,为本市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2009年成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11年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伴随着开发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开发区医院现有的硬件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开发区***府高瞻远瞩,积极筹划,开发区中心医院建设项目已于2011年1月6日破土动工,新医院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预计投资4.6亿多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0年前,开发区医院的前辈们筚路蓝缕、因陋就简,开启了仁术济世、守望生命的神圣事业。在此后的60年里,经过一代又一代医院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开发区医院从建院初期的简易楼房到今天的现代化住院大楼,从当初简陋的医疗所到今天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从弱到强,历尽风雨,创造辉煌,这无不饱含着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和功劳。新一代领导班子,将精诚合作、锐意改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更精湛的医术,更暖心的服务,为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孙中山破陋习篇7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都会勾起我美好的回忆。由于爸爸工作特别忙,我和他的合影简直少得可怜。这一张还是去年爸爸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天时间陪我和妈妈去南京中山陵游玩时拍的。照片的背景是题有“天下为公”的一道陵门,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还记得游玩当天,爸爸一边热心地做好我和妈妈的后勤工作,一边还耐心地客串起导游来。他向我介绍说:“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从空中往下俯视,就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就是孙中山先生亲手书写的。”因为有了这次经历,后来学习《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时,我格外感兴趣,课堂上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和中山陵的相关资料呢!
爸爸就是这样。他和我的合影虽少,但对我的爱并不比别的爸爸少一丝一毫。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想对亲爱的爸爸说:“爸爸,您的工作很忙,但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我和妈妈永远爱您!”
瞧!照片上的小姑娘和她的“帅爸”笑得多开心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笑容甜美,“帅爸”更是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线。没错,这笑得傻乎乎的父女俩正是本小姐和我的“帅哥老爸”。
那年,我们一家人去杭州西湖游玩。妈妈说这里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要给我拍照留念。可我哪里欣赏得了这美丽的风景,只知道走出家门、走出校园,就要疯个够。所以我嘴上答应着,却没个正经姿势,害得老妈无法拍出一张像样的照片。于是,老妈命令老爸将我“捉拿归案”。
我在前面跑,老爸在后面追着。当我来到一个荷花池前时,不禁被这满眼的绿吸引住了,一不留神,被爸爸有力的臂膀牢牢“锁”住。我不甘“束手就擒”,老爸则一边满脸堆笑地喊我“乖女儿”,一边得意地向老妈汇报他的“战果”。妈妈等不及了,“咔嚓”一声,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下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西湖成了这张照片最美的背景。
每每翻看这张照片,老爸那憨态可掬的笑容,总让我内心温暖无比。爸爸,谢谢您,因为有您,我的笑容才那么甜,那么美!
这天,我正闲着没事干,就在电脑前翻看以前的照片。无意间,我看到了这张照片,是我小时候在安徽绩溪的龙川风景区游玩的时候拍摄的。
龙川是爷爷的祖籍,那里群山环绕,溪水纵横。只要站在树林边,准会闻到阵阵芳香,那是花儿们散发出的香味,你还会发现这儿也是许多动物的乐园。
听当地人介绍说,到龙川不走“上官桥”就白来了,所以我们也排队上桥过河。这座桥年代久远,没有栏杆,桥墩和桥面都是用木头做的。我一看,一定很好玩,就迫不及待地跑上桥,蹦蹦跳跳的,一刻也不消停。爸爸生怕我掉进水里,就赶紧追上来牵着我的双手,把我护在中间,而自己却贴在边上走。我在爸爸的牵引下慢慢地走着,还不时把爸爸往中间拉一拉,要他也小心。妈妈在前面一回头,看见这温馨的一幕,便举起相机“咔嚓”一下,把我和爸爸的笑脸留在了那一瞬间。
孙中山破陋习篇8
中国的传统历来是宣扬“美”,压抑“丑”。也许是因为丑在美的光环遮蔽下压抑得太久,又或许是二十世纪的文明、二十世纪的中国负载了太过巨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家们表现出强烈的反审美倾向,把艺术丑的视野拓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对日常生活经验、常识、习惯看法全面挑战,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丑”的过度嗜好。余华在《活着》这篇小说的《序言》中说到:“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种紧张关系。我沉涸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对于先锋作家来说,反审美倾向似乎是普遍的趋势,在他们的笔下展示的“丑”也是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的丑陋、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以及对暴力和血腥的嗜好都大量的体现在先锋作家作品中。
余华前期的作品,以审丑的眼光充分展示极其冷酷的血腥暴力美学。在余华眼里,大多数人都是欲望和暴力的俘虏,是酗血者,是人性恶的代言人。亲情、友情、爱情在暴力本能的迸发以及相互杀戮中无声滑落,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在争斗与残杀中来展示着冷漠、敌对与仇视。这在《现实一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皮皮对堂弟揍耳光、掐喉管并从中享受到无限乐趣的心态而后失手摔死堂弟,已隐然阐述了人性恶之主题;山峰发现皮皮摔死了儿子,兽性大发,一脚踢死皮皮,而皮皮的父亲山岗也为其儿子杀害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则充满恶意地将山岗尸体献给国家以期医生将他零割碎剐,让他死无完尸。而母亲在这整个杀戮过程中,犹如局外人,只是自顾自怜,热切地盼望儿子“关心一下她的胃口”。在这里作者把传统意义上的家、血浓于水的亲情解构得体无完肤。在《世事如烟》中,九十余岁的算命先生为了给自己增寿,不惜一一克死儿子;六十余岁的老妇与孙子同床而怀孕;父亲卖女儿挣钱,售女儿的尸首牟利,整篇阴风惨惨,丑陋无比。《古典爱情》《河边的错误》更是血淋淋的屠宰场,让人们看到残酷狰狞的生存世相。《难逃劫数》则是“一锅阴谋、、凶杀、变态的大杂烩”。《在细雨中呼喊》虽被认为是余华先锋小说的总结之作,但通篇氛围却沉闷而压抑,小说描写了一个卑劣、狡诈、贪婪的无赖角色———孙广才。他将自己的父亲及儿子斥为“两条蛔虫”,无端地嫌恶、***。对于父亲的死,他会“喜形于色”“如释重负”。他与大儿子共同出入于寡妇的卧室,调戏自己的儿媳。家庭之外同样充斥着阴谋、丑恶、陷害与歧视:苏宇凄惨地死去,冯玉青被欺凌,国庆被遗弃,学生与老师私通……人性乖戾、怪诞,被彻底扭曲了。惯常的温情被冷漠与暴力肢解得破碎支离。这里正如董小玉所说:“作者以冷漠的态度,关注人性的阴暗与残忍,无休止地炫耀丑、品味丑、欣赏丑,把人引向虚无与绝望。”
余华对鲜血和死亡的迷恋,亲情、友情、爱情旁落,家庭之外同样充斥着阴谋、丑恶、陷害与歧视,人们不禁要问,余华为什么这样钟情于审丑,原因何在?大多数人认为主要与余华的成长经历、牙医生涯及阅读了太多诸如川端康成、卡夫卡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等经验有关。因为余华是在“”中成长起来的,长期被动地接受了当时的暴力话语、人际关系的紧张与不信任以及批斗、武斗中等触目惊心的暴力形式所带来的血腥场面,从而造成了他童年生活中的信任破灭,使余华感到能够确证自身存在、力所能及并能带来的东西,便是暴力和血腥。然而在我看来,这些固然是余华倾心暴力,钟情审丑的原因,但是我们更不容忽视的是普遍滋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深刻的怀疑主义和世纪末情绪以及西方美学和文论中的审丑理论,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的刺激和影响更应该是其重要原因。粉碎“”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策的实施,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世俗化,而社会的世俗化使丑的表现获得了某种合法性和***性,与“审美”相对立的“审丑”有时甚至是一些人反崇高或躲避崇高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丑的描写是人的感性***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丑的展览强烈刺激了人们的感官,它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对畸趣的奇怪需要,因而能产生特殊的商业效果。而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成为一种时尚,审丑已经毫不谦让地代替审美而成为了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风格。他们认为“上帝死了”,世界失去了终极和整一,美不过是虚幻的感觉,能够引起人强烈感性活动的只有丑及其造成的痛感,丑成了审美的核心范畴。这种时尚也随着开放的大门涌入国内。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作家们的艺术突破提供了契机,很多先锋作家都纷纷效仿西方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进行小说创作,余华也不例外,在先锋意识的推动下,再加上其特殊的经历,余华迫不及待地要表达出自己精神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他认为生活并不真实,而宁愿相信精神领域的真实。于是,从怀疑世界到颠覆秩序,疯狂、暴力、荒谬这些审丑的东西成了他作品中的核心语码,这样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审丑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孙中山破陋习篇9
关键词:插*** 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 朗读能力 创新能力
当前,我们所听的许多公开课,多媒体课件必不可少,似乎惟有这样才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往往费尽心思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而将唾手可得的课本上的丰富多彩的插***置之不理,舍近求远。殊不知,插***是教材的“第二语言”,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或表达课文中心,或揭示课文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对小学生学好语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谈一谈对课文插***的运用。
一、利用插***,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知识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表层的。阅读表达常出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现象。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由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自由地表达。如《闹花灯》一课生动地记叙了元宵节夜晚人们闹花灯的欢乐场面,课文只介绍了三种花灯,但课文的插***中还给我们画了许多美丽有趣的花灯。对这样的插***是一个很好的创设情境的依托,在学完课文描写的三种灯后,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愿意与老师一起加入闹花灯的队伍吗?带着自己喜欢的花灯(利用手工课让学生制作)约上自己的好伙伴去闹花灯吧!” 随着《小拜年》欢快的音乐声,孩子们拿出了各自心爱的花灯,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闹起了元宵。他们唱啊,跳啊,完全沉醉了,教室里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也充分体验着欢乐。此时,我抓住时机,问:“谁愿意把你的花灯详细地介绍给大家?把你的欢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制作花灯、闹花灯时的感受、愉快的心情用自己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许你还会惊叹于学生的表现,再次重新认识他们、认识自己呢!
二、利用插***,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上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上没有出现的东西。或者把***上的内容做一假设、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式让小松鼠犯难了,而插***帮助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教学中,我作了假设,把小松鼠假设成为蚯蚓,让学生说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假设很感兴趣的。有的小朋友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他艰难地向前爬呀爬。一会儿看到了一串串花生,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有的小朋友说:“呀!地下太暗了。小松鼠爬呀爬,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现原来就是苦苦寻找的花生。它连忙摘了一大串,然后钻出了地面。” 再如观察《大海睡了》这幅***,引导学生从月亮姐姐闭上了眼睛,联想到白天太阳公公笑眯眯的模样;从满天的星星可以联想到白天空中一群群的海鸥;从夜晚平静的大海联想到白天里波涛汹涌的海浪声……这样的想象训练既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插***,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插***往往画出了课文中最感人、最摄人心魄的一瞬间。教师可利用这些插***,配之以生动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情境,或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后,再指导朗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后看到蜘蛛织网的情景,深受感动,此时观察插***,引导学生说说王子脸上的表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再看看王子的动作,并且一起像王子那样握紧左拳,想想此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些什么?从而充分体会王子从失去信心到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此时再引导朗读,学生的读书声里分明体现着必胜的信心。又如《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中孙中山的妈妈将孙中山推出门外,为孙中山的妹妹缠足,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幅插***中孙中山的神情和动作,说说孙中山此时的心理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和志气。此时再指导朗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利用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孩子的创造能力需要我们教师来激发和培养。课堂上,一幅小小的插***也能成为我们激发和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载体。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写了狐狸说了三次好话,终于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学完课文后,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引导学生想象:“乌鸦不甘心受骗,第二天它又叼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这次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一个个精彩、离奇的故事也便诞生了。再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中小青蛙想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请教了啄木鸟、水牛、小蜜蜂,得到了“捉虫子最快乐”、“耕地最快乐”、“采蜜最快乐”三种不同的答案,并配有相应的三幅插***。学到这儿,教师不妨问:“小青蛙还会问谁呢?它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试着把你想的画下来,并配上几句解说词。”最后,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作为课文的补充插***。这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真是一举多得呀!
当然,课文插***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支玉恒阅读教学法》 主编:支玉恒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3]、《语文新课程标准》
孙中山破陋习篇10
虽然之前孙影已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她震惊:学校位于偏僻的山坳中,一座几十年前建造的木板结构的二层楼,已完全成为危楼,没有操场、没有校门,围墙不知道是哪个年代修的,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几截土墙。教室门板残缺,没有讲桌、没有教具、没有一块完好的玻璃窗户,窗扇摇摇欲坠。整个学校破烂不堪,令人心酸。
当时的鞍山小学通电已两年。电灯是学校唯一的“电器”。可是当晚因为突降暴雨,电闪雷鸣,学校停水停电,一片漆黑。孙影吓得直哆嗦,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在家时,平时很少做家务,来到这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生炉子、做饭、拾柴火、提水。这里严重缺水,冲澡都是奢侈的。刚来时,因为水土不服,浑身过敏发肿。村里没有诊所,从远方找来的医生给她输上液后就回家了。半个多小时后,她发现手肿起一大块,只好自己拔掉针头。2009年冬天,因为夜晚烤炭火,孙影煤气中毒了。她从迷迷糊糊中惊醒,头昏眼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房门,不小心从楼上摔了下来,满脸鲜血,还磕掉一颗门牙。因为条件简陋,长期在木板结构的危房里面睡觉,她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手腕、膝盖骨就疼痛难忍。因为长期休息不好,营养缺乏,她又患上了心脏病。即使这样,她也没吭一声,独自扛着,从没退缩过。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早日不在危房里读书,孙影决定在深圳找到爱心企业捐资,帮助学校重新改建教学楼。经过她多方奔走,2006年10月由深圳一家企业出资25万元,捐建了“许凌峰募师支教希望小学”。为了将有限的善款发挥最大效用,对建筑施工“一窍不通”的她在支教之余,当起了监工。2007年11月23日,鞍山村历史上最漂亮、最现代化的学校建成使用。此后,孙影又多方奔走,积极联系深圳、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捐助课桌、板凳、电子铃等教学设施。从此,鞍山小学告别了敲钟上课的日子,第一次升起了国旗,鞍山村第一次有了国歌的声音。
四年多来,由孙影牵线搭桥,深圳爱心企业共捐资二百多万元,为贵州大方县、赫章县捐建了六所希望小学,其中4所已竣工使用。从希望学校选址、施工设计、采购材料、施工监理,到工程验收、落成剪彩,孙影均全程参与、跟踪负责,俨然一个“女包工头”。
在监建希望小学之余,从2010年4月开始,孙影在赫章和大方两县开展了贫困生调查活动。她经常翻山越岭。徒步上千公里,往返于山间小道,及时地把调查获得的贫困生信息在博客上,发给有捐助意向的爱心人士,最终为三百多名贫困生找到爱心资助。几年来,她花光了两万多元积蓄,连父母资助的四万多元也花完了。为了省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她生活非常节俭,连新衣服也舍不得买。为了山里的孩子,她放弃了都市生活,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