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诸葛亮借智慧10篇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1

说到智慧,很多人自然会想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甚至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中,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有一次他利用孙刘联***的箭支快用完之事,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造出20万支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因为他早已暗观天象,知道此后第三天必定起大雾,于是想出了草船借箭之计。到那天,诸葛亮向鲁肃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行驶到曹营对面擂鼓呐喊。诸葛亮猜测曹兵在大雾天不会出战 ,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支箭全扎在草人之上,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有20余万。历史上诸葛亮确有其人,而且很有智慧,但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神乎其神。“草船借箭”也确有其事,只不过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裴松之在注《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时曾引用《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发生在赤壁大战结束5年后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之事。当时曹操与孙权对垒于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口),初战曹***大败,便坚守不出。某日孙权见江面有薄雾,便乘一艘大船从濡须口闯入曹***营前观察***情。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即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孙权的船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得行将倾覆,于是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再受箭。待两侧受箭均衡后,即安然返航。《三国演义》的作者移花接木,把孙权草船借箭变成诸葛亮草船借箭。这说明草船借箭的智慧是真实的,其中的智慧正如荀子所说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借助有力的外部条件(大雾天气、曹操多疑)达到目的。中华民族是很有智慧的民族,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造就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走进历史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智慧。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宋国有个人擅长配制使手不冻裂的药,他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有人听说这事,愿出百金购买这个秘方。宋国人想:我世代漂洗丝绵,收入不过几金,现在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卖给他吧。那人买了秘方后,就去游说吴王。恰好吴国与越国打仗,冬天,吴国士兵涂了那种药,手脚不冻裂,最终打败了越***。于是吴王就给那个宋国人封赏了土地。故事说明智慧是有层次的,宋国人的智慧和受吴王封赏的人的智慧显然属于不同层次。同时智慧极具弹性,可大可小,大则可济天下,小则可提高个人的生命质量。治国平天下需要的是智慧,维持生存需要的也是智慧。或者说,英雄豪杰有英雄豪杰的智慧,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智慧。

我们都熟悉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应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其实爱迪生并不是在讨论天才的问题,他说的是他以及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秘笈”。很多人只看到爱迪生头上“发明大王”的光环,却不知道爱迪生在几万次实验的过程中所流的汗水,以及无数次失败带来的痛苦。无独有偶,某集团副总裁对员工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任何人想成功都必须依靠两点:第一,靠悟性;第二,靠拼命。但是,拼命,是最好的悟性!”副总裁的话也是对爱迪生名言的注解:悟性就是灵感,拼命就是流汗,没有汗水也就无法获得灵感。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2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一块石头,他的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但是石头太重,最终孩子也没能搬起来,他告诉父亲:“石头太重,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用尽全力。”小男孩不解,父亲微笑着说:“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小男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了,但却不知道,所谓的全力以赴,不光光指的是尽自己的“全力”,还应当是善于借助别人的“外力”。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能量有多大,而是他们更善于整合资源,巧借“外力”。

“草船借箭”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借力”的故事。当年,周瑜嫉恨诸葛亮的才能,就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还是满口答应了。原来,诸葛亮善观天象,他早就算定了一个大雾之日,便借鲁肃二十只草船驶往曹***的水寨,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下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诸葛亮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诸葛亮既从曹***的水寨安全借得了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草船借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更给后人以无限启示――善于“借力”往往是成功的关键。难怪以周瑜之聪敏,面对诸葛亮之才智,最终也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旷世之叹。

还有一个大英***书馆搬家的智慧故事。大英***书馆是世界上著名的***书馆,里面的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书馆要从旧馆搬到新馆去,结果一算,搬运费要几百万,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有一个高人,向馆长出了一个点子,结果只花了几千块钱就解决了问题。***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书馆借10本书。结果,许多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大家给我还到新馆来。就这样,***书馆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古人说,智者当借力而行;今人说,借力而行当为智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汉高祖刘邦是最高水平的借力者。刘邦登基之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能当上皇帝,成就霸业,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善于调动身边的资源,利用众人的力量,为自己开道。

你聪明,我会用你的聪明,那我就比你更聪明。借力借力,一个“借”字,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对于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善于借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地琢磨和践行。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3

通过品读《三国演义》,可以从中读到历史,学到优美词句,壮观的场景描写,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古代的***事知识,让人受益匪浅,同学们,你们也来品读《三国演义》的精彩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1《三国演义》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群动荡时代的崛起英雄。 时代是大环境的必然趋势。 善,恶,智,愚,信,疑,明,暗。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为自己创造舞台,而是为人民创造时代。 其中,我喜欢最好的“桃园”这个好故事。上面写着:刘蓓,张飞和关羽,偶然在一家茶馆见面,三个人在各个方面都相处融洽,在桃园成了兄弟,一起参***。

故事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等早已是家喻户晓;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和狡诈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尽皆知。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关羽这个人物,他重情重义,忠肝义胆,英勇无比,在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时,关羽还依旧和手下将领喝酒吃肉,谈笑自如,由此可见,关羽的气度是多么豪迈!可无奈“骄兵必败”,在关羽攻打樊城时,陆逊只不过用了一个计谋、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将骗得晕头转向,最后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关羽的性命竟落在孙权的手上!我为关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锐不可当,却败在自己的虚荣心下。同时,我也从关羽的失败上悟出了一个道理:谦受益,满招损。我要把这句话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有人问:你觉得哪一部分让你感触深刻?我会回答:当然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一气周瑜讲的是诸葛亮如何夺荆州和南郡。他先让周瑜去打,周瑜使计让敌人出城,准备改天再把两座城攻下。可诸葛亮却趁没人时,攻下了两座城,把周瑜气得箭伤冒血。

随后诸葛亮又帮刘备娶到了孙权的妹妹。这件事差点没把周瑜气死!

最后一气是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寄去了一张连劝告带挖苦的信。这封信气得周瑜头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长叹不已。最终周瑜哀叹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合上了眼睛,一命呜呼了。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反抗腐朽的东汉,后来被汉***镇压以后,东汉衰弱,皇帝无能,被奸臣把握住国家的大权,后来曹丕(曹操的儿子)逼迫汉末皇帝禅让其位,魏国成立;孙权入江东,独霸江东,消灭了江东所有的敌人,独霸一方,成立东吴;刘备是汉朝皇帝的后代,但是实力不足,后来三顾茅庐,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实力渐渐强大,成立蜀汉。东汉结束,三国鼎立。最后,魏国末代皇帝也被迫让位给司马炎,成立西晋,一统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我看见了武艺高强的关羽,看见了狡诈的曹操,看到了仁义的刘备……在这些人物当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神机妙算的鬼才——诸葛亮。诸葛亮机智多谋,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曾经大摆空城计,草船借10万支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了。心胸狭窄的周瑜,心存嫉妒,想要害死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出话题,本来想让诸葛亮十天以内造出10万只箭,然后故意不给材料,让诸葛亮立下***令状,害死诸葛亮。

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计谋了,不过,诸葛亮为抗曹大局着想,为了水战能够成功,故意要说三天可以造10万支箭。他算好了有大雾天气,算好了以曹操狡诈的性格,绝对不会在大雾期间出兵,也算好了鲁肃的忠厚老实,利用草船,曹操“借”了10万支箭。周瑜不得不服了诸葛亮。诸葛亮真是一个全才呀!能算天气,能算人性,还想出用草船借箭这个好办法。诸葛亮让我们知道,我们要有更多的知识,做事才能胸有成竹,做成一件事。

在《三国演义》中,我非常敬佩诸葛亮,也敬佩仁义的刘备。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在三国中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他非常的仁义,他的仁义让他获得了很多的人才,机智的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说起刘备请诸葛亮,也让我非常的敬佩,他是非常的有诚意去请诸葛亮。他三顾茅庐,三次去往隆中茅庐,只是为了能有一个贤才。

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等的都不耐烦了,关羽觉得诸葛亮是徒有虚名,张飞更是要冲进去把诸葛亮绑起来。但是刘备,阻止了张飞,还是在那里等。最终,刘备被诸葛亮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为刘备忠心耿耿,打下蜀汉江山。刘备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获得一个贤才的指教,你一定要带着十分的诚意。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三国演义》是一部神奇的智慧宝典。书中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晋武帝时期近一百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数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传达出在**中的人民呼唤明君仁***、安定清明的愿望。

被称为“以文乱史的文本”“兴妖造神的艺术”,礼赞残暴的英雄,“尊刘贬曹”又有着推崇正统的封建观念。小说是在长期的民间流传而后由文人搜集整理,尽管或多或少染上了正统文化的气息,但却不是浸透着儒家礼乐伦理思想的典籍文化教科书,而是审美地反映当时人民大众生活状貌和生存境遇,表现他们文化心理和审美理想的世俗文学经典。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作者——罗贯中。关于作者罗贯中,据记载,其名本,自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处于元末明初的战乱时代。它不但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还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因为罗贯中生活在战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转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了解并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于是根据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是述说英雄的诗篇。其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张飞、姜维、陆逊等,都可称得上是英雄。亦有奸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残忍奸诈,狡猾虚伪,却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的一面。曹操横槊赋诗,可见其胸襟与抱负。他触景生情,亦能吟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曹操雄豪,他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他献刀董卓,矫诏讨卓,支持关羽斩华雄。他赏罚分明,割发代首,他求贤若渴,广纳英才。此外,还有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通宵天文气象,足智多谋,因此成功火烧博望、草船借箭、借东风……他懂得揣摩敌人的心理,巧妙使用骄兵计、疑兵计,苦肉计等,都成为了后人智慧的锦囊。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4平时经常听爸爸妈妈说:《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可我总是没有时间好好看看这本书,因此感到很遗憾,终于等到了假期,我拿出爸爸的《三国演义》翻看起来,阅读了许多章节以后,果然,真像爸爸妈妈说的那样好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回《空城计》。这一回表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特点。

话说南方安定之后,诸葛亮终于可以开始伐魏大业了。几场战役打下来,蜀***胜多败少,形势非常乐观。可麻烦事来了:司马懿正率领十五万大***向这边逼近!因整个城里只剩下了两千五百名士兵,而对方却拥有十五万兵力,所有人都吓得脸色惨白,大吃一惊,但诸葛亮却稳如泰山。

并且下令:“第一,收起所有***旗;第二,所有站岗的士兵都回到营里,大家都不要出声,凡有大声讲话者,一律斩首;第三,四面的城门都打开,每个城门前留二十个***士装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清扫街道。魏***一到,大家都不要惊慌,我自有防御敌人的好办法。”大家虽然听得有点摸不到头脑,但都相信诸葛丞相的能力。等一切都安排好之后,诸葛亮披上鹤氅,带好纶巾,走上城楼,凭栏而坐。又令童子点上香炉,抱来古琴,他神情自若抚起琴来。

司马懿大***赶到,一看敞开的城门、扫地的百姓、先是大吃了一惊,再看见城楼上自得其乐的诸葛亮,又吃了一惊。心想:诸葛亮能这样悠闲,肯定早有防备,我一攻打必定会输得很惨。想到这里,司马懿还是撤退了。就这样,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转危为安。

你看,诸葛亮多聪明呀!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能随机应变,我们也应该向诸葛亮学习,遇到危险、困难要静下来想办法,不能慌张,勇敢的面对,做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我不由的想起,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习惯性的摸口袋拿钥匙,突然发现钥匙不见了,家里又没有人,我也没有电话,急得我团团转。但是我知道只是着急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站在门口四处张望,想着办法。

突然看到了前面不远处的小区超市,对了!我可以去小区超市里,让里面的阿姨帮我给妈妈打个电话,我自己就暂时在那里等妈妈回来。主意拿定,我抬腿就向小区超市走去……后来这件事还受到了妈妈的夸奖,说我没白读课外书,能动脑子解决问题了。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培根说:"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它满载着人类的智慧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一本好的书籍就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也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深受感动。《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礼贤下士,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的大英雄。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治家、***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4

2、书中有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勇侠义的关羽、勇猛过人的张飞、骁勇善战的赵云、阴险奸诈的曹操、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的孙权、恃才放旷的杨修。这些人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充满个性。

3、我最喜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聪明绝世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退敌”、“赤壁之战”都能体现诸葛亮的有勇有谋。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却说只需三日。他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每船士兵三十人,各立满草人分布两边,趁江上夜黑雾浓向曹营驶去,曹操以为是敌人偷袭,下令弓箭手放箭,数万支箭齐齐射向草船,待天明雾散,二十条船“满载而归”,曹操才知中计,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他利用了曹操的多疑,也让自己的才智得到了周瑜的敬佩。

4、其实,书中还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是杨修,他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锋芒太露,喜欢卖弄才华,甚至不顾曹操的威严,最后为曹操所杀。杨修和诸葛亮都有不凡的才华,但杨修的才华外露和诸葛亮的内敛城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告诉我们,卖弄小聪明,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厉害得失,任意为之,不是明智之举。

5、《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刘备“三顾茅庐”招贤纳士,正因为有了诸葛亮,有了关羽、赵云,他才有了取得天下,成就霸业的信心,从而告诉我们,任何领袖只有任人唯贤,有合作精神,才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赵云“单骑救主”,以一人之力冲出重围救出阿斗,忠肝义胆,从而告诉我们,成功的人都要有浩然的气概和过人的本领,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5

田雨

最近,我读了古典文学名著、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用生动的语言,为我展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美丽画卷,并讲述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动人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诸葛亮草船借箭黄公覆献书诈降》这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讲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于是便以攻打曹***为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负责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即可,便让鲁肃私下调度二十条船,第三天四更时借浓雾去北岸取箭。第三天五更时,船便接近了北岸的曹营,船上的***士便也开始擂鼓、呐喊,引曹***向插满草把子的船上射箭。太阳升起时,船上已插满了箭,顺风顺水的朝南岸开回,满载而归。曹操失了十万多支箭,心里烦闷,听取了荀攸之计,派蔡中、蔡和两人诈降去探取情报。不料周瑜也将计就计,让黄盖、阚泽诈降,也去探取情报。

读完这个故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的诸葛亮,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周瑜,老实忠厚、可靠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阴险狡诈的曹操,肝脑涂地、一心为国的黄盖,能言善辩、伶牙俐齿的阚泽,这一个个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全都跃然于纸上,仿佛就在眼前。这样多的人物,最令我赞叹不已的,还是要数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面对周瑜的一再陷害,诸葛亮总能巧妙应对,用巧妙地计策让周瑜的阴谋落空。周瑜虽说心胸狭窄,但也是才智过人。他不但识破了蔡中、蔡和诈降的计谋,还将计就计让黄盖、阚泽二人同样诈降,,来探听情报。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6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背景:长久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我们可能更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是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答案是应该是否定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意外”,妥善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意外”使我们的课堂“出彩”。

故事情景:记得去年我向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这节课上,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大刀阔斧,对教材作了独到的处理,教学按照我的预想很顺畅。当我总结完诸葛亮能借箭成功的原因是神机妙算时,不料,我们班的“调皮鬼”陈鑫举手说:“诸葛亮能借箭成功,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他的神机妙算,其中也隐含着很多侥幸的因素。”这个问题使我的脸“唰”的一下变得火辣辣的。但是我马上调整了情绪,说:“好!既然你怀疑连周瑜也不得不佩服的诸葛亮,足见你有胆识,有勇气。说说看法。”“诸葛亮的20只快船上装的是易燃的青布幔子和草把子,曹操一旦射来火箭,岂不船毁人亡。你说,这不是侥幸吗?”这时候,有部分学生也赞成这种看法。我转向全体学生,笑着说:“陈鑫同学不简单,说得有理有据。现在有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我建议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是神机妙算还是偶然和侥幸。”我刚说完,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文、思考、讨论、交流。随后,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组代表张慧说:“我同意诸葛亮借箭成功隐含着侥幸因素的说法。因为,船上不但装满易燃物,而且20只船还用绳索连接起来,一旦着火,根本无法散开。”反方组代表张小燕马上反驳说:“我认为,说诸葛亮借箭成功靠侥幸是不对的。因为诸葛亮的船与曹***水寨仅相距一箭之遥,曹操如果真用火攻,岂不是自取其害?”“我认为曹***若用火攻,对自己的威胁并不大。诸葛亮借箭成功后顺水顺风返回南岸,这说明风向是由北而南,火苗不会自动烧到北面的水寨。”“曹***是不会放火箭的。你想,如果诸葛亮的船果真着了火,船上的***士一定会抱定与曹***同归于尽的决心,这么近的距离,就是推,几百个***士也能把火船推到曹***水寨。到那时,曹操的损失更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很精彩,但争论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于是,我转向陈鑫说:“现在,林老师打算再次听听你的看法。”“老师,听了大家的辩论我认为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并不是偶然和侥幸,完全在于他的神机妙算。他知道连在一起并布满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的船很容易着火,但他更知道敌我双方近在咫尺,曹***是不敢用火攻的。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真是神机妙算。”陈鑫一讲完,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课后进行评课,大家对我的课,特别是在处理陈鑫同学提出的问题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堂“意外的精彩。”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现“意外的精彩”,是因为采用了“导”的方法,当学生鼓足勇气向教材、向诸葛亮“挑战”的时候,教师将它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大做文章。既不立即肯定,也不立即否定,而是极力赞赏学生的勇气和胆识。然后,引领全体学生围绕该生的话题展开读文、思考、讨论、争辩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课堂上,我做了学生的知心人,对学生的学习信息,有敏锐的感觉,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能作出恰当的反馈。充分利用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把学生个体的思考转变成班内共享的资源,及时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共鸣”,把个体的声音融入群体,从而形成班内学习的“共同体”。

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过分地强调课前教学预设,完全按部就班地执行、操作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而无视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因素,使教学过程走向静止和封闭,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这样的课堂,又如何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课时目标的实现并非只是一条单轨道的运行路径,而应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上述案例中,因为一个学生的“节外生枝”,教学离开了我课前精心预设的轨道。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反击”给学生。正是学生的质疑,恰恰达到“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功效。学生们共同享受了这位同学独特的思路,这是课堂中意外的生成,是老师预设之外的,老师放弃了原有的教案,顺应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使得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正是由于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这一“意外”,才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

感悟一:生成的课堂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课程中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所掌握的不一定面面俱到,而且也不可能永远都是最新资讯,而学生又各有兴趣点。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课堂的组织者。相对的现在各种媒体如此发达,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老师被学生问住,学生会的小技巧、小知识老师不会。而且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令人吃惊的,这就造成教学的一个特点――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流的关系,互通有无的关系。对于这个学科,可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应该尊重他们,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感悟二:生成的课堂应欢迎意外的产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虽然执教前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对学情、学法作充分地预演,但很难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学会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虽然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也才会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到发展。

感悟三:生成的课堂需要我们提升教育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7

说起诸葛亮,我个人来说是很佩服他的。因为我认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忠心的人。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的智慧所屈服的。他高瞻远瞩,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并且在***事上,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就拿他草船借箭这件事来说,就足以看出他的聪明才智了。虽然人人都认为一夜之间造出八千支箭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办到了。他是怎样办到的呢?原来他利用战时多雾的天气,只是放了一些草人在船上来假扮人,可是敌方却以为是诸葛亮向他展开进攻了呢,于是就向草人不停的射箭。就这样,诸葛亮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的忠心是众所皆知的,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用尽毕生来为刘氏父子打江山。虽然他是一个好臣子,但是我觉得他这种忠诚太过了。刘备是一个值得辅佐的帝王,诸葛亮的忠心可以成就他的一番事业。但是,刘备的儿子——刘禅,他是一个昏君,诸葛亮如此能干造就了他的无能。一个国家没有开明的君主,怎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怎能富强呢?

诸葛亮虽隐居草庐之中,但是他不甘落后,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都不相信,但是我认为他的才能管仲乐毅是远远比不上的。他出山之后做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事情,像火烧博望,在烧新野,三气周瑜等等。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8

刻画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不仅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鲜明的形象,更在塑造技法上影响着后来人。具体而言,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常采用以下手法:

通过矛盾冲突安排人物出场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小说通过设置一些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让笔下人物纷纷登场,让他们在联合、矛盾、斗争中自觉展现其性格。如小说中最为尖锐激烈的矛盾之一——“赤壁之战”,作者不惜笔墨,共有八回讲述。这一情节,矛盾重重,既要有孙、刘与曹敌我之间的矛盾,有孙与刘联盟之间的矛盾,还有吴国内部主战与主和派之间的矛盾,更有个人之间的恩怨。在尖锐的矛盾碰撞中,相关人物纷纷出场,性格得以凸显:周瑜的英才大略、气量狭窄;诸葛亮的雄辩机智、神机妙算;鲁肃的诚恳忠厚;黄盖的赤胆忠心;关羽的义重如山等等自然交代得清清楚楚。

通过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国演义》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神态、外貌,勾勒出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谓形神兼备。如作品对张飞的刻画,第一回中他一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推到读者面前。

通过渲染烘托突出人物形象

作品善于运用铺垫、渲染、烘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如在诸葛亮出场前集中笔墨写司马徽、徐庶先后向刘备介绍诸葛亮的才华,刘备出访过程中又写了孔明的朋友、岳丈、弟弟和童子等人物形象,造成烘云托月的效果。而对卧龙岗周围环境的描写,荷锄农夫所唱的山歌,草堂上的对联,以及诸葛均所吟咏的诗歌等,则构成了一个淡泊、高雅、宁静的意境,这都有力地渲染了诸葛亮的形象。

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人物个性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其中这“三分虚构”,便来自夸张。作品刻画诸葛亮的形象,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是有了这样的虚构,才有了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五丈禳星等在史实中都不存在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另外还有如“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张飞三声大喝,喝退曹兵八十万,惊死曹将夏侯杰,也都有夸张的成分,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张飞勇猛豪放的性格特点。

当然,一部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刻画人物的手法不可能仅有这些,同学们在阅读中应仔细揣摩,挖掘作品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为我所用,这样我们才能通过阅读古典名著,达到提升自己写作的目的。

人物展板

智慧化身——诸葛亮

刘备一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让诸葛亮走向了争斗的风口浪尖。他治国治***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鞠躬尽瘁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人们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治***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他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主要事迹: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星陨五丈原等。

性格特点:谨慎,谦虚,智慧,有才能,***如山。

忠义化身——关云长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关羽,是刘备“五虎上将”之首,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水淹七***”等佳话,“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则是其不足。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被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脸谱:红脸关公。专用兵器:青龙偃月刀。

性格特点:骄傲,坚毅,忠诚,有胆色,重信义,傲上而不欺下。

仁***爱民——刘备

《三国演义》说在“拥刘反曹”的观念统帅下,着力刻画了一个以仁义和贤明匡世济民的英雄君主形象。刘备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尊贤礼士,爱民如子,知人善任。“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隆中对”奠定了立国纲领,成为千古美谈。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最善笼络人心,使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死心塌地为他服务;周瑜说他有袅雄之姿,并非长久屈人下之人。小说中还特别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

主要事迹: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西川称帝、东征伐吴、白帝托孤等。

乱世枭雄——曹操

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许劭对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在作品中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典型,他既有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用人的特点,又有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个性。统***三十余年,***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主要事迹: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斩吕布、挟天子令诸侯、官渡败袁绍、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等。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9

[关键词]古代文学;智者;电影;重塑

中国古代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智者形象,他们往往拥有非凡的智慧与渊博的学识,亦有着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的伦理道德。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如笔记小说、戏曲中,不难发现智者形象往往已被定型甚至神化,形成一种类似“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脸谱化塑造方式,而忽略了人物本身丰富的心灵世界。而当代电影则与古代小说戏曲不同,其面对的是更为广泛和复杂、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更为强大的受众。在塑造古代人物形象,尤其是观众所耳熟能详的文人、智者时,需要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既照顾到文学刻画留在观众内心的烙印,使电影人物与小说、戏曲等造就的“模板”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还要考虑到时代的变迁,今人在文化、心理以及哲学等意识形态上已与古人有了较大差异,使得智者在电影中的形象须能体现当代人的审美价值及人文精神。因此,电影对于古代文学中智者的形象不是“再现”,而是一种“重塑”,且在重塑过程中,电影也可谓有得有失。

一、对人物履历的选择性聚焦

中国文学史上的智者林林总总,然而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最终能够进入电影改编者视野的并不多。这固然有具体资料阙如、人物细节难以完整考据之因,也有对于电影的戏剧冲突性的考量。在一部时长仅两小时左右的电影中,一个完整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必须叙述完毕,而部分事迹冲突性不强的智者自然就遭到了改编者的割爱。然而即使是经过选择后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要从其履历中选取具有改编价值的部分,以完成浓墨重彩的限时叙述,这便要求改编者对于智者的履历进行某种聚焦,裁汰不合格的事件,组合剩余的事件,充分地调动起观众的观影情绪。

以胡玫执导的《孔子》为例,她所选择的人物改编难度实际上是极大的。首先孔子生活的年代距离当代人已十分久远,其次在由古至今的解读中,孔子的形象经历了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思想的代言人再到重归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或“儒学”精神支柱的历史性过程。在这种大起大落中,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孔子的形象早已失真,而当代人对于孔子也已失去了前人对其或极力批判或盲目崇拜的激情,电影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去提出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最后,孔子一生经历坎坷,其在周游列国间的颠沛流离,电影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如何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何提供给受众一种崭新的对孔子的解读方式,便成为导演最需重视的问题。

电影选择的是孔子的老年阶段,这实际上既符合大众对孔子的一贯印象,也适用于影视效果的营造。在电影结尾处,孔子早已是风烛残年,以疲惫衰朽之躯回到自己的祖国鲁国,为自己得以叶落归根而感到无比激动。然而孔子却未因己身衰老而放弃一以贯之的“礼”。“礼”的内涵在《论语》中固然多有强调,如“人而不仁如礼何”等,然而仅凭语录体著作《论语》中的只言片语无法在电影中形成叙事片段。因此导演设计了在孔子回归鲁国之后,踉踉跄跄地下车,以几乎早已消亡的周朝礼节对着鲁国的城门下跪叩拜,全然不顾他人眼光。因为对于一直言传身教、涵养极好的孔子而言,这正是自己对“礼”的一种忠诚行践。此时导演特意给孔子面部一个特写镜头,让观众从孔子的衰老中体会到双重意义:一是对于父母之邦的一片赤诚,二是对周朝古礼始终不渝的追寻,人物的心理情感完全体现在了外在的音容与动作上。

在史料有关孔子的记载中,鲜有提及与女人有关之处。然而电影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女性角色来增加戏剧性,《孔子》便只好选取了“子见南子”这一轶事,并对其进行聚焦。而南子恰恰是历史上记载“美而***”的角色,电影意将这两个特征进行了发挥,以较大篇幅讲述,并特意更改了史书对于南子的定位,将她塑造为一个具有丰富智慧而又深深理解孔子境界的人,使得孔子将她当成了红颜知己,并且改变了自己日后的人生态度,开始专心教学而不再游历诸国。这样的聚焦起到了三个作用:第一,稍略平衡了电影中的人物性别;第二,南子形象的转变对电影的思想境界进行了升华;第三,串联情节,为接下来孔子回归家乡做出了顺理成章的解释与铺垫。

二、对人物局部经历的虚构

对人物的履历采取聚焦的手法,选择的是人物一生之中的突出事件。而在选取事件之后,便要对史实进行微调,选择真实的局部构建故事的框架,局部真实之外就是电影人们宽裕的重构空间,这一部分细节可以进行模糊化、调整化的处理,甚至可以植入一些现代元素。而虚构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与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便决定了影片的成败。[1]

如金琛执导的《战国》,电影中极力塑造的人物便是一代传奇纵横家的得意门生、兵家著作《孙膑兵法》的作者孙膑。电影中孙膑与庞涓斗智这一局部真实得到了保留,如“田忌赛马”“围魏救赵”与“马陵道之战”几个历史典故,包括狂妄小人庞涓因为嫉妒孙膑而有意设计使其双腿残疾等。严格来说,孙膑本身的智慧,男人们在七国争雄的背景之下运筹帷幄的争斗,以及兄弟阋墙背后对人性和意志的拷问等,都是可以成为一部电影的亮点的。电影着重渲染了孙膑的智慧,如在庞涓大***临近时,孙膑不得不率***撤退,为了延迟庞涓赶来的时间,孙膑留下了一个士兵打着赤膊吃鸡腿,庞涓怀疑前方有诈,只得先停下脚步派出探子前去侦查,结果让孙膑成功撤走。这一情节很显然便是对《空城计》的借用,这一虚构可谓较为成功,突出了孙膑的技高一筹。

当然,影片中的虚构也有受人诟病的地方。在电影中,导演为孙膑安排了一个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女性角色,即田忌之女田夕,让原本是阶下囚的孙膑在齐王的赏识之下被推荐为田夕的座上宾,并因为自己不仅精通兵法同时还通晓天文地理逐步大出风头,最后甚至成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其余六国关注的国宝级人物。由于孙膑对美貌且深明大义的田夕一见钟情,在认识田夕后他也展开了自己悲剧的命运。电影主创们认为,要塑造一个圆满的智者形象需要让其存在某些弱点,而不是对其一味拔高。而孙膑在这部电影中的弱点就是对田夕的迷恋,这成了他的心灵障碍。但如此为之的后果,是阻碍了电影对其***治理想、人生抱负等方面的充分表达,同时田夕这一形象的完美化也在某些方面弱化了孙膑的智慧。如孙膑在残疾之后多次寻死,绝食后又欲沉水,又如最后田夕嫁给了齐王,孙膑在庞涓被石头砸死后也跳崖自尽,死在了拍马赶到的田夕怀里等。

还有一些电影化虚为实,将历史上的智者安插在虚构的人名上。以在香港素有“文张武王”之称的张之亮拍摄的《墨攻》为例,尽管电影的主人公名叫革离,但是很显然其是根据墨子这一形象进行创作的,整个故事出自《墨子・公输》中有关墨子止楚攻宋的记载。革离(墨子)不仅拥有卓越的守城策略,而且有着“兼爱”“非攻”的博爱理念。这使他不仅赢得了梁城当地百姓的信赖,也获得了赵***俘虏的拥护。尽管《公输》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墨子具体的守城策略,但电影中对其进行了完善,如改造箭的射程,首先狙击对方的先锋官,建造瓮城,用硫黄熏敌人的眼睛,以及使用粪便、火和水等物来给敌***制造障碍等,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这种假设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三、对人物形象戏曲夸饰的延续

如前所述,许多智者的形象实际上在流变中经历了一个“历史真实――民间传说――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过程。[2]电影作为最后一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前一环戏剧戏曲的影响,加之两种艺术都属于表演性的,通过刺激受众的视觉给受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大众艺术,有一定的共通性,戏剧戏曲本身就是电影良好的取材宝库。但是戏剧戏曲中存在的问题便是“脸谱化”和改编过度,甚至有的时候这种夸张已经偏离了历史人物的原型,或是需要牺牲其他的人物形象。[3]但是因为剧作本身已经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经典,为了保证娱乐效果,电影也往往只能延续这种夸饰。

以午马执导的《诸葛亮》为例。无论是三十五卷篇幅的《三国志》还是一百二十回篇幅的《三国演义》,诸葛亮都是一位极具智慧,并且为了匡扶汉室鞠躬尽瘁的人物,这一形象也随着“失空斩”“捉放曹”等世代艺人创作的戏曲深入人心。诸葛亮甚至成为智慧的同义词,只有一个机智过人、灵机妙算的诸葛亮形象才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而诸葛亮越是聪慧,其至死效忠蜀汉的悲剧性就越为明显。诸葛亮身上的悲剧色彩和智慧的光芒,不仅对于当代人以弱小的个人力量抵御来自生活的重压极为重要,并且诸葛亮***事上与曹操、孙权等人的抗衡本身就是电影所需要的矛盾冲突。由于篇幅所限,电影省略了三顾茅庐等内容,在电影一开始时便已是诸葛亮到东吴积极联吴抗曹的情节,并且这一情节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过人智慧,在细节上做了较多调整。如诸葛亮到周瑜家游说周瑜之前,周瑜正与美貌的爱妻小乔一同抚琴,夫妻之间的琴瑟和谐为后来诸葛亮故意扭曲曹操“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诗句做了铺垫。而鲁肃这一人物的有关情节,则在电影中被大大地削减了,以更好地突出诸葛亮的形象。

然而在吴宇森执导的《赤壁》中,电影中原本一向被视作气量狭小的周瑜被上升成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智者,两人的关系从彼此戒备变成了共赏琴音、惺惺相惜。然而这样的设置,实际上还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在最终小乔独自过江身陷曹营之时,整个孙刘联***顾及小乔的安危而不得不延缓出兵,原本一直冷静深沉的周瑜大乱方寸,甚至要扑进曹营找曹操,结果被曹孟德剑指胸口毫无还手之力。然而另一边诸葛亮却借助小乔作为人质换来的时间成功“借”到了东风,帮助孙刘联***大获全胜,以至于曹洪等人喊着“都怪那贱女人”,而实际上却出于诸葛亮的筹谋。原本小乔出走的意外事件,却能让诸葛亮转化为对己方有利的局面,并认为曹操不会杀小乔,其料敌如神之处不可谓不惊人。而诸葛亮帮助周瑜给小乔的小马萌萌接生、放鸽子和孔明灯等,既给诸葛亮这一形象增添了几许温情,同时依然是对他聪明智慧、多才多艺的渲染。另一方面,与戏剧中受舞台限制不同,为了增添电影的可看性,导演增添了许多真实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的武器。如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才发明的连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用到的投石车,以及牺牲了甘宁的燃烧等,以“力战”和“智斗”之间形成一种平衡。

当代电影人在打造古代智者形象时,往往令其携带当代观众所认可的文化、心理意识,让这些极具个性的古代人物置于具有当代生活色彩的时代背景板上,为当代人提供着世俗关怀。因此,尽管片中人物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违背史实的地方,但是这正是因为电影扮演的角色并非教育而是娱乐的提供者。这些电影角色能继续让人们铭记,能给予人们欢笑、勇气或反省和思索,电影就已经达到了创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艺涵.可见的与可说的:从新闻***像到电影虚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2] 姚小亭.中国电影的戏剧观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向诸葛亮借智慧篇10

关键词:赤壁之战 形象比较 系统质 社会关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三国时代人才之繁盛、奇绝,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三国演义》是一部色彩浓重的通俗史书,更是一套群雄逐鹿、大放异彩的人物集锦。精彩生动的人物描写不仅让叙述更有文学性、情节愈发引人入胜,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人物形象本身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关于他们的研究解读不断扩展,并且时有新的发现,周瑜和诸葛亮便是当中两位。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孙刘唇齿结盟、以少胜多是一方面,曹***大败、鼎足之势渐成是另一方面。究其原因,是曹操轻敌导致战术和人员调配失误,一场东风更是成为他横扫江南不得的梦魇。孙刘联盟方面,上下齐心更有群雄倾力相助,周瑜和诸葛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并生而相难”的一对人杰,他们在赤壁之战的舞台上肆意地展现各自的才华智慧和胸襟气概,人道孔明完胜,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一、双雄对决之智慧比拼

《三国演义》看重智谋,刘备借雷巧掩惊慌、袁绍诈取冀州、王允巧施连环、曹操官渡大胜等都是精彩篇目。“罗贯中对智慧谋略的推崇远胜于对勇力的赞美……是对老子、孙子等先秦兵学大师们的战争观的继承与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兵家的主流思想。”[1]在***治***事方面赞赏巧取智得,经济外交人事等方面也无不渲染其作用。如此看来,智慧一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慧对决集中体现在用计上,二人从结盟到对立,无处不是惊心动魄的较量。

论智,周瑜毫无疑问是处于下风的,这表现在他的每一个动向都被猜透、每一次对敌的巧计或是针对孔明的毒计都被识破上。唯一的一次短暂平手便是两人同时想到用火攻,但周瑜临行计时才想起关键的风向来,只得依托孔明借来的东风解围,这便是思维一大纰漏,其他例证在二人猜心过程中不胜枚举。两人的差异更体现在用计的质量上。孔明用计轻松,所需之物如小舟、草垛和士兵,都是向鲁肃“借”的;十万支箭是向曹操“借”的,大败敌***的东风是向老天“借”的,荆州是替刘备向孙权“借”的,从友到敌甚至上天都能轻易为其所用。孔明坐看吴魏争斗趁取南郡,更将计就计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顺道气死英雄——少正面冲突,多曲线救国之法,常不费吹灰之力扭转乾坤,足以体现其过人智谋。再观周瑜,公瑾用计多煞费人力,辛劳惊险:苦肉计中先是老将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谋士阚泽冒生命危险献诈降书;反间计中他卖力演出博得少时好友蒋干的信任,害了蒋干,计谋成功即被曹操发觉;诈死那段初看是摆了别人一道,但大胜之后遭遇大挫,箭疮复发实有死之预兆。虽然这些计谋也以成功结尾,但赢得侥幸、赢得艰难,好似用尽浑身解数,反观孔明,一派云淡风轻,一切皆在运筹帷幄之中,周瑜怎堪与之相比?

二、双雄对决之性格之辨

赤壁之战从书上看,始于第四十三回,余波终至第五十七回,记录周瑜从出现到死亡整个过程的大部分。诸葛亮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从第三十五回提到诸葛亮到一百零四回病逝,他就以绝对优势霸占了书的大部分情节。十四回对七十回的巨大落差,使得笔者置疑周瑜会在诸葛亮的陪衬下变得单薄片面、程式化,事实并非如此。

性格是描述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在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性格系统中,每个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创造着自己,表现着自己。这种个性化运动方式越独特,也就越有性格。”[2]失去性格,人物便失去灵魂,活动僵化,作品必将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周瑜出现的篇幅虽短,但性格鲜活突出、夸张又不失真实,是《三国演义》中描写最出彩的人物之一。根据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论的气质分类,他属于胆汁质类型。赤壁之战时周瑜年34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冲锋陷阵,战功赫赫,一派英雄气概,当然与之相伴的是急躁、极易动怒、容易冲动的特点。因此面对周瑜,激将法屡试不爽:先是孔明用江东二乔的鬼话激得他下决心抗曹,又诋毁他不熟陆战最后竟亲率大***攻打曹操粮仓;后又是敌***叫骂激得他带伤出征箭疮迸裂。而将这种性格发挥到极致便是周瑜被三气而死,实则是他那骄傲性格自苦而就。周瑜的失控现象一方面与他骄傲、胆汁质的性格脱不开关系,另一方面,则多是孔明有意造成。在这里,周瑜的发狂形象与孔明的淡然睿智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这般厚此薄彼,是以蜀汉为尊的立场体现;加上小说为加强人物冲突、提升情节可看度运用夸张和虚构手法,于是周郎的形象便被有目的地扭曲了。

这里最重要的是为周瑜所谓的“嫉妒心”。笔者认为,周瑜的这种心态是乱世将帅之才整体系统质的体现。“系统质是人物形象在性格系统的全面联系中产生的,是‘体系被个人所吸收’之后而形成的……众多人物的个性化运动的综合,就构成了性格系统的社会化运动。”[3]天下大乱,群雄竞起,谋士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易主现象很普遍:赵云经袁绍、公孙瓒到刘备三易其主,吕布先后投靠丁建阳、董卓和曹操,黄忠也经历了刘表、曹操、刘备三位主上等等。为保自身霸业可成,统治阶级求贤若渴,潜意识里又都秉持着“为己所用,不行则杀之”或“忌其不可胜,而欲杀之”的用人理念:曹操胁徐庶、杀陈宫;周瑜用计除蔡瑁、张允;孔明、马谡设反间计欲杀司马懿等,都是人在生存受到威胁时的自保行为。***治***事的对错向来模糊,有哪个三国英雄不是两手沾满鲜血?周瑜初遇孔明便被其才能倾倒,请诸葛瑾做说客劝其归顺东吴,不成才起杀心。“周瑜非忌孔明也,忌玄德也。孔明为玄德所有则忌之,使孔明而为东吴所有,则不忌也……周瑜真爱孔明之至耳。”[4]设想如若孔明效命东吴,周瑜还会一再为难于他吗?周瑜正是认识到孔明威胁于八十万大***,且他一向不赞成孙刘结盟,若纵虎归山,帮助刘备***霸业,定然后患无穷,才会在结盟期间、趁孔明孤身时想置其于死地。他的想法与上面所列几位相比,没有本质区别。此外,周瑜对孔明的另一层敌意来自于他的骄傲。他敬重孔明,惜其才华,把他看做自己的劲敌,是争强好胜的表现。在与孔明的明争暗斗中失利,周瑜承认自己技不如人,他对鲁肃说:“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5]而孔明的一系列行为,让周瑜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向来藐视对手的都督突遇劲敌,自然是耿耿于怀、有失控的可能。周瑜受孙策、孙权倚重,在东吴***治集团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临死所托遗书,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又再表赤胆忠心,只不再提及孔明这个劲敌,一个鞠躬尽瘁、为国效命而英年早逝的忠义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刻,周瑜形象中的个性和系统质和谐统一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相比之下,作者因过于集中描写孔明的智而淡化了其性格描写,呈现出其偶像的特质,值得深掘。孔明属于粘液质性格,沉着冷静,谨慎持重,28岁却有老成之感,与周瑜的冲动暴躁形成强烈对比:他可以只身赴吴舌战群雄,促成孙刘结盟;可以坦然立状,箭与东风唾手可得;也能凭三只锦囊,救主公于千钧一发之际。上天将超人的智慧给予他,凭此来体现那云淡风轻、自信满满、无所畏惧的谋士气概。这与作者对孔明的儒士形象定位有关。他有入仕之心,虽躬耕南阳但关心天下时局,得明主便积极出山建功。出山之前他曾自述其志:“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6]即于乱世止息干戈,待霸业已成便归隐山林,所求非高官厚禄,而是万古流芳。但身未出已思退路,这与孟子“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之说异曲同工,可见封建知识分子思想也渗透到孔明思想中。但孔明形象于俗中显一点超然,即使在烟火气浓重的赤壁之战中也难掩其隐士风度。孔明身上还有道教之气。这不仅体现在他对荣华富贵的轻视上,更可由其充满道教意味的行为窥见。“他们极力描写诸葛亮,但他们理想中只晓得‘足智多谋’是诸葛亮的大本领,所以诸葛亮竟成一个祭风祭星、神机妙算的道士。”[8]胡适认为诸葛亮形象的道士化,与参与创作者缺少才华和深刻思想有关,对此我深以为然。因此,孔明到底是一位儒道相生的封建士人,其形象设立大体没有逃脱时代禁锢,其超然之态也是有限的。

再谈孔明真假难辨的品性问题。孔明只凭魏延有反骨一说便捏造罪名,妄想诛杀有功之臣,虽然后来一语成谶,但这种上位者对下属带有成见的唯心做法实在不妥。更重要的是他对待周瑜的态度。周瑜自与孔明相识,便处处作梗为难于他。孔明察觉,又碍于身处敌方***营,只得悄然化解,期间展露才华令周瑜又爱又恨,结果弄得积怨愈深。孔明表面看来平静,大败曹***、与刘备会合后便着手反击,毛宗岗先生有“三杀三气”之说:“(周瑜)其欲杀孔明者亦三也,先使断粮,是欲令曹操杀之也,一也;继使造箭,是欲自以***令杀之也,二也;七星坛之遣将,是不以***令,而直欲以无罪杀之也,三也。彼有三杀,此有三气,亦相报之道宜然耳。”[9]三杀最终失败,未曾干扰刘备霸业;三气却使得周瑜早逝,东吴折一大将,孙刘离合之事又重新界定,煞是狠毒。且气周瑜是孔明有意而为:趁周瑜攻打南郡时偷袭荆州襄阳,这是暗地里做的;破了囚刘备的美人计又得孙夫人,是当面抢的;四面围攻周瑜取道之队,则是步步紧逼,誓要置其于死地。周瑜在两人一次次的正面对决中越输越惨,临死孔明寄去的书信对心高气傲的少年英雄来说更是精神上的毁灭,他的死亡,是孔明为复仇有意安排的。然而,孔明害死周瑜后,立马奔去吊唁,“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已”[10],与之前算得其死讯时笑曰“周瑜死矣”[11]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差,就连置身事外的庞统也不禁破口大骂,揭露出孔明那副暗中得意的模样,实在叫人心寒。祭文里“从此天下,更无知音!”[12]两句到底包含多少真情,值得怀疑,但驰骋沙场、适逢对手,也应当是人生幸事,我情愿相信孔明的真情掩藏在***国大业和超凡智慧之下,得以慰藉其孤独的灵魂。通过比较,两人尤其是诸葛亮实非完人,性格各有可敬可恨之处,不能用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双雄对决之才艺展示

周瑜得两代主上赏识,在短暂的一生中辅佐孙权,***江东,为东吴树立了无数丰功伟:从替送质子一事提出中肯建议,到为孙策复仇、征伐黄祖,夺得江夏,最后赤壁之战的大获全胜,他的***事才能我们有目共睹。诸葛亮是***师,熟知天文地理,甚至能呼风唤雨算人生死;***治斗争中善于把握全局,因势利导,说服对手口才绝佳;其指挥才能更是全书描写的重点,但其上战场杀敌的功夫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里,两人作为相对意义上的行动派和思想派,或者说***事家和***治家,两人各有侧重,胜负不好抉择。

论起演技,两人高下立现。周瑜在书中最为精彩的便是他的两场戏,依计谋所需,按着既定的剧本,一板一眼地演给对方看:如诱使蒋干中反间计一段,先是装作不知其来由,邀友人叙旧,又装作喝得烂醉与之同榻而眠,开口几句梦话,又夹杂一段半夜密议,如此卖力演出,怕是一夜未得安睡,终于哄得蒋干盗书离去。苦肉计那段更是下了血本,周瑜暴怒,斥退众官,对黄盖行仗,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横流”[13],来博得曹操稍许信任。周瑜的戏班子,用人多、剧情长、难度大,还得时时提防着穿帮,可谓心惊胆战。孔明在二人相对之初,便占了上风。他改“二桥”为“二乔”的典故,又是引述诗文,又是以进为退,惋惜嘲讽、添油加醋,无所不用其计,直到把周瑜煽动得怒气难遏,好把这火引到需要之处;又有假写荆州借契,一番话蒙得鲁肃晕头转向,下一刻便高高兴兴回去复命;再有害死周瑜堂上恸哭吊唁之事,周郎若地下有知,估计还得气得跳脚。孔明之戏,妙在高效,常为独幕剧,只需本人演出,他人皆作陪衬,以迷惑性的规劝为台词,于不经意间把人带入戏中听其摆布,过后非深思不得解惑。当然,他俩比起演戏与生活不分彼此的刘备,就如同金马奖杯与奥斯卡小金人相列,差了一个档次,这里不再赘述。

结语

纵观《三国演义》全书,诸葛亮可称作全书实至名归的“男一号”,而周瑜则是赤壁之战这十几回目的“特邀男二号”,作者对两人的倾向也甚为明显,一为泼墨,一为点缀。然而,“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面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它的地位上都是主角。”[14]诸葛亮和周瑜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三国赤壁的舞台上展现其魅力,他们相互映衬——瑜之不可无亮,犹亮之不可无瑜也。这些由历史人物转化成的艺术形象,再现了一定历史阶段中英雄所处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竞争的、热血的、激进的危险关系,必将以其独特魅力长存于文学史长廊中。

注释:

[1]王前程:《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2][3]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页。

[4][9]毛宗岗:《回评》,唐风、冬梅编:《胡适、鲁迅等解读》,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第111页。

[5][6][10][11][12][13]罗贯中:《三国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91页,第333页,第487页,第486页,第487页,第419页。

[7]孟轲:《孟子·尽心上》,孟轲著,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15页。

[8]胡适:《三国志演义序》,唐风、冬梅编:《胡适、鲁迅等解读》,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14]海涅:《论浪漫派》,[德]海涅著,商章孙等译:《海涅散文选》,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唐风,冬梅.胡适、鲁迅等解读《三国演义》[C].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3]周思源.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5]王前程.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德]海涅著,商章孙译.海涅散文选[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向诸葛亮借智慧10篇

学习

会计就业指导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就业指导论文,内容包括会计就业指导论文,会计专业就业指导论文大全。②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条件不足。毕业设计的选题大致为复合材料成型与胶接两个方向,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和胶接的实验实训条件,但由于场地小

学习

最凄凉最悲伤的句子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最凄凉最悲伤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10句最凄凉最悲伤的句子,悲伤的句子100条。4、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它粘起来。5、忧郁的眼神里,有着无比深刻的伤疤。(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有意思的小游戏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有意思的小游戏10篇,内容包括十个小游戏推荐学生,十个简单有趣含义的小游戏。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可以使学习生活化。有效的教学是建立

学习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刘姥姥的性格特点10篇,内容包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刘姥姥进大观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一、刘姥姥的形象分析刘姥姥有着鲜明的形象特征,既有作为中国普通老百姓身上低俗的一面,更有老百姓乐观进取、善良、有恩必报的美好品

学习

孙中山破陋习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孙中山破陋习10篇,内容包括孙中山破陋习小故事,孙中山破陋习原因。3.孙中山是什么人?(出示课文插***)这座铜像是1963年竖立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中山纪念堂前的,铜像底座有“1866~1925”字样,告诉我们:孙中山生于1866年,逝于192

学习

经营工作汇报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经营工作汇报,内容包括经营工作汇报报告模板,经营工作汇报发言材料。1.启动、建设并巩固了一张全面行销所必需的分级营销网络体系华中区域市场现有医药流通参与商(商业公司或个体经营者)超过家,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与沟通,我们按

学习

优秀律师述职报告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律师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律师年终述职报告个人,律师年度考核述职。一、***治思想素质本人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学习

地方课程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地方课程论文,内容包括课程论文完整版,一篇完整的课程论文范文。(二)旅游文化教学理念不明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等。但由于内容过于庞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限制下只

学习

艾青的诗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艾青的诗集10篇,内容包括艾青的短诗诗集100首,艾青的诗集大全最长的。我由此想到了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感觉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写下来供大家参考。第一点就是两人的命运太相似,两人的爱国情感也相

学习

清明节放风筝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放风筝10篇,内容包括清明放风筝的习俗文案,清明节放风筝的资料。

学习

巴金随想录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巴金随想录10篇,内容包括巴金随想录特点,巴金随想录解说。巴金的《随想录》是在用真实的话语来表达燃烧在他心灵的深情,“真”“情”“美”就是这部著作的特点。一、真实自然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这是人尽皆知的,巴金的《随想录》

学习

千里马与伯乐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千里马与伯乐10篇,内容包括伯乐与千里马最佳典故,伯乐与千里马事例。“千里马”们,在自己没被“伯乐”发现的时候,请你们抛开那份怕他人道长短的心理!做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大智“千里马”吧!

学习

大二个人总结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大二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大二个人总结范文大全,大二个人总结范文。时光像水中的倒影,一晃半年又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下学期的生活正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刚迈入大学的时候对

学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10篇,内容包括走一步再一步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案例:《背影》(莫晓燕)师:同学们初读课文,你有哪些问题?(学生先后提出了10个问题。)师: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关注一下这些问题,看看这一节课相对而

学习

提问的智慧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提问的智慧10篇,内容包括经典提问100例,提问的10条心得。智慧首先是一种能力,是透过所有相关现象直抵事物本质的能力,人们得到这种能力的过程可称作获取智慧!用获得的这种能力再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叫实践智慧,是以检验获

学习

智慧背囊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背囊10篇,内容包括智慧背囊十大经典文章,智慧背囊精美段落。

学习

智慧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故事10篇,内容包括智慧故事1000篇,经典智慧故事100例。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成为了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幸运之神在向他微笑,并把手指放进他的嘴里,使他的舌头放松。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开口说话了。从此以后,

学习

智慧医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医疗10篇,内容包括智慧医疗的正确打开方法,智慧医疗解决方案12篇。第一个发展方向是基因测序。比如某公司打造了遗传病智能化解读系统,首先提取和处理DNA数据,然后进行测序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完成对疾病的关联分

学习

智慧生活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生活10篇,内容包括智慧生活推荐的文章在哪能找到,智慧生活很简单的文案。“享TV”是由山东广电网络集团推出的全新业务品牌,目前在滨州市率先开展试点推广。享TV业务赠送家庭网关,网速快,内置wifi热点方便手机上网。享TV业

学习

智慧校园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校园10篇,内容包括智慧校园心路历程,智慧校园经典方案精选。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琳曾在文章中写道:“智慧时代是人类正在迈入的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子集,智慧时代将是漫长的历史,如果将智慧时代比作多

学习

智慧农业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农业10篇,内容包括智慧农业专业,智慧农业平台。(一)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农业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产业之一。在原始社会,人们偶然发现掉在土地上的植物颗粒可以发芽,长成新植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

学习

智慧教育平台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教育平台10篇,内容包括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心得。1智慧校园教育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智慧校园教育平台为学生、老师、家长多方交流提供了便利环境。本系统分服务器端设计和客户端设计。客户端提供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