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1
一、教师直接引导聚焦核心问题
先由学生在课堂上散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最感兴趣最想解决的问题,核心问题得以聚焦。
案例:《背影》(莫晓燕)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你有哪些问题?(学生先后提出了10个问题。)师: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关注一下这些问题,看看这一节课相对而言,大家比较集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1:第2个问题和第7个问题。生2: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生3:文中作者四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师:好,那我们这堂课就一起来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二、从标题入手线性排序学生问题,聚焦核心问题
案例:《走一步,再走一步》(熊黎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试试对文章的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提问,你们会有那些问题啊?生1:谁走一步,再走一步?生2:在何时何地走?生3:为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生4:怎么走,走得顺利吗?生5:这个标题有何含义?生6:为什么走完一步,还要再走一步? 生7:如果不再走一步会怎么样,哪一步更重要?师:大家看看能把这些问题从易到难进行排序吗?生:1-2-4-3-6-7-5。师:所以我们这堂课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在问题化初始阶段的课堂,我们基本上是采用的这个方法,先对题目进行提问,然后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列,最终指向核心问题。
三、从标题出发分类提问,选择重要问题串联整合形成核心问题
案例:《曹刿论战》(李帆)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标题“曹刿论战”,你能把它分成哪几个部分?生1:三部分,分别是:曹刿、论、战。师: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就每一部分来提问吧。生2:曹刿是个怎样的人?生3:曹刿是谁?生4:为何论?生5:怎么论?生6:和谁论?生7:何时何地论?生8:什么战?为何战?怎么战?生9:战的结果如何?师:哪位同学能将重要的问题串成一句话吗?生10:曹刿在怎样的战争中如何论战,由此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样一个简单的分类后,再请学生找出认为每个部分中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分别指出是“曹刿是一个怎拥娜恕薄霸趺绰邸薄笆裁凑健保ㄆ渲性凇罢健闭庖徊糠钟行┬碚议,部分学生认为是“怎么战”,后来统一意见为“战”是“长勺之战”,是曹刿活动的背景),三个问题呈现出来后,教师请学生把这三个问题串联成一个大的问题 ,学生们给的是:曹刿在怎样的战争中如何论战,由此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基于文本特点整合学生问题,筛选出核心问题
案例:《沉船之前》(熊黎鸣)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针对这篇电影小说的很多矛盾处进行了质疑,你们组能派代表来复述一下小组的问题吗?生:我们觉得是问题4―第20段“自从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差不多已经过去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应该是上帝对这艘船上每个人的恩赐”,明明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上帝给予的是死亡,怎么成了恩赐?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问题化阅读学习趋向成熟的课堂上,我们通常会结合文章最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定向质疑,然后把问题整合,放在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后进行。例如质疑矛盾处,学生的问题更集中,学习也更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要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旧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讲解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他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的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三、营造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营造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到: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至此至57岁逝世,其间20余年全是聋疾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是在这段时期产生的。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端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扣住文题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在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的回答到。“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克服自己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为通俗易懂了。
五、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制造悬念导入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的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的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七、借助媒介导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3
摘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 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三、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五、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设置悬念导入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4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故事导入
教师在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
三、情境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的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转贴于
五、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设置悬念导入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的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5
1、莫顿·亨特(1927年~2016年)(美),早年曾经在空***服役,做过空***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还是美国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十四课语文课本,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里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来源:文章屋网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6
一、案例背景
“还有5分钟上课,我先去教室将课题写好。”我拿上教案快步地走向教室,不由得又想到:“今天是DO WHILE(条件循环)的新授课,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过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太抽象了,还可以更感性地认识它吗?”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阵阵嬉笑、吵闹声,我羡慕地摇摇头:“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啊!”
刚走到教室门口,小王同学大声地喊着:“老师老师,你看,我从门口走到讲台只要5步,她要8步呢!”
“这有什么,我如果加大步伐,只要3步就可以,不信你看!”漂亮可爱的陈同学不服气地又走起来。
我无心理会这些“小儿科”,敷衍地笑笑。刚走进教室,便听见我那“得意门生”小杰的“雷霆巨吼”:“你还没懂吗?这道题目我1遍就做对了,他订正了2次。你呢,你都订正了4次了,还不对,我要疯了!不行,只要没做对,你就必须继续订正!”
我愣住了:“小杰说什么?‘只要没做对,你就必须继续订正’,这句话如果翻译为编程的语言,就是……”我的脑子急速运转着:“为何不从孩子们生活中常发生的事出发,然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把大家的思维引入到新课的主题——DO WHILE条件循环上来呢?”
二、案例描述
1.引入
师(故弄玄虚地):请从门口走到讲台,你需要几步?谁来走走看?
生:(犹豫地看着我,几个活跃的孩子举着手,想要试一试)我来走一走,我用了5步。
师:谁再来试一试?(更多的小手举起来,课堂气氛轻松了许多。)
生:我来我来。大家看,我只要两步。(小手全都举了起来,课堂沸腾了!)
生:我慢慢走,我走了十步,哈哈!
师:都是从门口走到讲台,大家用的步数为什么不一样啊?
生:因为每一个人跨步长度不同哦。
师:那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持续“跨步”这个行动呢?
生:只要我没有走到讲台,就得一直走嘛。(老师表示赞同,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学生开心地笑起来。)
师:对,当没有走到讲台时,跨步。(同时书写在黑板上)
师(疑惑地请教):好多同学当过升旗手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一直拉动绳子啊?
生(一脸高兴地):这个我们有经验,只要国旗未到旗杆顶部,就得一直拉动绳子。
师:哦,原来是这样,当国旗未到旗杆顶部时,拉动绳子。(同时书写在黑板上)
师(故作沉重地):还有这样一件事情,我们都比较害怕它的发生:当作业做错时?
生:(所有的学生大声地说)得一直订正啊!
师:呵呵,所以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仔细做题,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哦:当作业做错时,订正。(同时书写在黑板上)
2.点题
师:在编程时,这些情况可以用FOR循环语句来表达吗?(提出问题,开展互动)
生:当然不可以啦,FOR循环是计数循环,但是这些情况都无法确定循环的次数!
师:你们真聪明啊!那有其它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吗?
(生面面相觑,预习过的同学自豪地高举着手臂。)
生:我向大家介绍条件循环语句,它不是判断循环的次数,而是判断循环条件的!
这位自信的小老师兴奋地冲到讲台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到:
DO WHILE 没有走到讲台
走路
LOOP
并大声地解释到:DO就是做的意思,WHILE我们学习过,就是当……时候,而LOOP,就是循环啦!
师:你真是一个爱学习勇于挑战的孩子!完全正确!(老师赞许的目光无疑为学生增添了学习的动力。)
师:大家可以试着将其它情况用程序语言表示吗?你还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们立刻或翻开书本,或展开讨论,气氛热烈。2分钟后各组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平时编程课上“只听不说”的王同学居然也上台发言了!虽然表达时有些停顿,速度也稍慢,但是笔者带头为他鼓掌,全班同学也跟着使劲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他也很激动,用手势“V”表示胜利。)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循环语句之一:条件循环 DO WHILE/LOOP ……
三、案例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7
【关键词】年级教师;教师走班教学;教学方式;优化
【中***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3-0043-03
【作者简介】李加庆,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0)。
班级授课制以公平、经济、高效的育人模式,为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至今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关注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关注教的共性,忽视学的个性等等。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班级教师”应向“年级教师”转变,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了一些尝试――教师走班教学,即学生、教室不变,教师到同一年级其他班轮流教学。教师的教学对象从单一的相对固定的班级,扩展到整个年级,而学生面对的教师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一、“年级教师”走班上课的价值
1.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
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特点,以数学教师为例,有的教师数感特别好,擅长计算教学;有的教师空间观念强,有助于***形与几何教学;有的教师逻辑思维能力不一般,教学解决问题得心应手。“年级教师”走班教学能够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并在教师团队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不仅使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且促进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2.有利于提升教师能力
“年级教师”走班教学,使教师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做教学研究。教师选择一个研究专题,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节课入手展开研究,前一节课留下的遗憾与不足,可以在后一节课弥补。由点及面,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下去。再者,教师实行走班教学,学生不同,课堂教学的生成就可能不同,这对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力等,又是一次极好的锻炼,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有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
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是相对固定的,他的教学特点、思维方式也是相对不变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固定、单一的思维方式。“年级教师”走班教学使学生接受不同教师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年级教师”走班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教师,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从而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适应能力。
二、“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的实施路径
我校数学学科在各个年级逐步开展了“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的尝试,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来具体实施。
1.小组实验课
“以课代训”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学期要求教师在校内上一节有质量的小组实验课。“年级教师”走班教学借助小组实验课这一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走班教学的实践中来,促进专业化成长。
(1)制订方案。“年级教师”走班教学是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在教务部门统一安排下进行。学期初,教务处制订出相应的校内小组实验课实施方案,方案中对整个活动的目的意义、策略方法、活动安排等做出详细说明。各年级教研组根据教务处实施方案,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制订本级部校内小组实验课活动计划,注意与其他年级时间上的协调,避免撞车。
(2)精心选课。选课以教师自己的发展规划为指导,在教研组内讨论进行。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可以确定一个研究专题,以确保研究的专一性、实效性,还要注意参照本学期教学进度,协调好各自的上课时间。最终形成学期实验课安排表(如下表)。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实验课安排表
(3)组内研课。研课时间由各年级组自主确定,每周教备活动时间、课间、周末、节假日都可进行。研课时,先由上课教师进行说课,重点阐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等。组内教师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经验,谈一谈各自的想法。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轮班执教。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选课靠前的教师先行在本年级各班依次执教,每次执教,本年级教研组其他成员均须参与,执教完后大家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在一轮又一轮的试教中研讨产生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中改进教学设计,最终达到全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五年级(3)班老师在(1)班执教《公顷的认识》一课时,由于课前没有做学情调查,孩子们对学校操场的整体认知还显得欠缺,造成对“1公顷”实际大小的理解达不到预期效果。接下来其他班的教学中,这位老师特意安排学生课前注意观察学校操场,实际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校内展示。校内展示即对全校教师上展示课。校内展示时间可以根据执教内容的教学进度确定。经过多轮的试教、研讨修改、再试教、再研讨修改,教师对本节课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重难点的把握、课堂生成的掌控、教学策略的选择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安排校内展示,既是展示教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新认识,又是对团队阶段性工作的一次汇报。
2.名师引领
名师是一所学校的珍贵资源,他们有着丰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着独到的理解,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有效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这一优质资源,发挥名师的辐射功效,有助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青蓝结对”一对一。学期初,我校就根据计划搞好名师与青年教师的“青蓝结对”签字仪式,对师傅和徒弟的职责做出明确要求。师傅除了在教学业务上给徒弟做出指导与示范,还要进一步引领徒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使徒弟的成长目标化、规范化。实行“年级教师”走班教学后,师傅要以徒弟的个人发展规划为依据,指导徒弟确定课题、设计教学、试讲、磨课;徒弟则须结合本学期的设定目标以及目标的达成度,做一个清晰的总结与反思。
(2)“研讨沙龙”传帮带。利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名师牵头组织研讨沙龙活动。可以邀请校级领导参加,也可以邀请其他年级的骨干教师参加。每次研讨沙龙都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围绕教师确定的研究专题以及当前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来定。
(3)“课堂会诊”找问题。成立名师磨课团队,在校小组实验课活动中,磨课团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听课把脉课堂,分析课堂;通过评课诊断病因,对症下药。通过不断的试讲、研讨、再试讲的过程,逐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4)“教学展示”促提高。执教示范课、展示课是发挥名师辐射作用的重要形式。名师的课堂往往充满着智慧,蕴含着思想,是他们才华的结晶、素养的体现。名师既可以在本年级执教,也可以跨年级引领,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已有的教学资源,在做好引领的同时,也使学生受益。
3.教学竞赛
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水平的关键场合。竞赛磨炼人的意志与品质,磨炼人的气质与秉性。就赛课而言,赛前准备阶段,也是推行“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的重要时机。
以我校教师参加2013年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的过程为例:
参赛教师是一位具有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老师,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强,基本技能扎实,才思敏捷,对课堂细节的处理比较细致。针对个人教学风格与特点,选定课题――苏教版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接下来,参赛教师充分熟悉教材,撰写教学设计,精心制作课件和教学具,进行试讲;磨课团队全程参与,及时组织研讨,肯定优点,找出不足。试讲中发现的问题在下节课进行改进,直至在本校六年级所有班级依次执教完毕。为进一步提升教学品质,在区教研室的协调下,参赛教师分别在区内其他学校通过“同课异构”“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等活动,进一步进行打磨;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又参加了市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同课异构活动。
不断地打磨、研讨,不仅使执教者本人,也使得参与其中的其他教师对这节课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学生也受益匪浅,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资源。同时,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质传扬到了全区、全市乃至全省,从这个角度来讲,“年级教师”的影响又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三、实践成果及反思
“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的实践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现有数学学科教师36人,其中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2人,市“333”工程名师5人,市小学数学基本技能比赛一等奖7人,市首届教师“教研写”大赛一等奖5人。我校数学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核心期刊、主流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在省“教海探航”“师陶杯”论文比赛中屡获殊荣。
学生对数学学科教学中“年级教师”的出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五年级孩子的调查问卷显示:96%的孩子表示乐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95.2%的孩子表示希望这种教学方式以后能够延续下去,92.3%的孩子认为课堂教学品质与效果得到了提升,98.5%的孩子表示对数学课堂产生了兴趣。他们思维活跃,实践操作能力强,在历次期末质量检测中成绩均居全区之首。我校毕业班小学数学学科综合评估总分连续三年全区第一。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结合新时期要求,我校提出“做完整教育,促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通过“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的实施,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走方式,引导教师思考、实践、再思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以及办学品质。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省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基地学校、省教科院教科研基地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学校。
关于“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的研究时间短,可参考文献不多,能够借鉴的实例更少,所以目前仅停留在实践操作阶段,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到位,理论指导还较欠缺,很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如教学进度协调问题,作业批改、评讲问题,后进生转化问题等。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和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万祥,万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8
生背: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柔(应是“温和”)起来……
师:停下来。你再看看书,这句话中有个词你好像背错了,背书要细心,不可添一字,不可漏一字,不可错一字。
该生再读再背,可第一次、第三次背到此处时又将“温和”背成“温柔”了。
师:请你看准“渐渐变得”后面是个什么词?
该生终于看清,于是再背,可还是背错。师再纠正,学生又背。
【案例2】背诵《姥姥的剪纸》有关段落
师:愿意和老师交流一下你对《姥姥的剪纸》一课的背诵情况吗?
生:愿意。(背)……事实上,我不管走多久、走多远,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师(微笑着):你背得真流利,看来你不仅下了工夫,而且一定还有自己的记忆方法。原文中有一个句子“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你刚刚背的时候把它改成了“我不管走多久,走多远”,顺序和原文颠倒了,你觉得这儿确有必要进行修改吗?
生:不是的,老师,是我不小心背错了。
师:你很诚实,善于反思自己的错误,难怪会背得这么快。那你能不能再想想,此处作者为什么要把“走多远”放在前面,“走多久”放在后面呢?
生(沉思片刻):因为作者离开家出去求学,走得很远,学习很紧张,回家一趟非常不容易,所以要很久才能回家一次。因此“走多久”就放在后面了。
师(高兴地):你真是好样的,不仅会背书,还善于思考,懂得尊重、理解作者的心意。背书就要这样,一边背,一边想。要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相信你再背一定会非常准确。
该生再背,果然不仅背得流利,而且一字不错。
【反思】以上是笔者考查学生背诵的两个小案例。笔者感到,只有加强人文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人文空间,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春风化雨似的导引,才是打开学生怕背诵,怕语文的金钥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量准学生与背诵内容的距离,细化指导步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先找准该生与文本的心理与熟悉程度的差距,是考查背诵时人文评价和有效指导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读一下课文,或根据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急于评价学生的即时表现,而应以敏锐的直觉观察他(她)对课文的感觉,迅速拟定现场指导方案,确定步骤,以引导学生通过考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保护学生对背诵内容的自信,放大点滴进步
当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结巴时,是学生最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孩子的自信心正遇到严峻的挑战。我觉得应当通过更加亲切和细致的引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如在上述案例2中,学生将两个分句背颠倒的时候,教师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设身处地、小心翼翼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文本的内在张力,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重新走进对文本的感悟,与作者进行对话,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被摧毁,想再培养起来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也正是学生感到背诵难的重要原因。不论什么时候,教师都没有权利剥夺学生的这份珍贵的财富。学生一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是充满自信的,只是在一些特定内容的学习中与群体中的其他儿童有了差距,自信心受到威胁,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得不到关心和指导,得不到鼓励和支持,在其后的学习中就会陷入这种自卑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仅有的一点自信就消磨殆尽,见到学习 内容心里就先怵了,怎么还能积极面对,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在背诵中放飞个性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9
放缓脚步吧,唯有拿出时间,才可以理解作者的匠心独运;唯有拿出情感,才可以体悟作者的真挚文心;唯有拿出耐心,才可以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唯有放缓脚步,才能走得更稳。
一、放缓脚步,让学生读一读
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还没把课文读通顺,甚至有的连课文中的生词都读不准,教师为了连贯完整的教学环节,就打断学生的读,开始分析课文。熟读课文就是要把课文给读通顺读连贯,对课文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读通,就来对教材进行分析,学生能不一知半解吗?要把教师过度的对教材的分析转化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朗读,要把课文读通读熟,遇到难点,更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去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缓脚步,让学生多读一读,这样才能更加理解内容。
二、放缓脚步,让学生说一说
课堂上老师总担心学生说不好而浪费时间,所以,极少停下来让学生说一说。课堂就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台盲目被动接收的机器,不但没有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而且极容易疲惫和跑神。想让学生能通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中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慢慢回答,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这对学生理解感情、表达心声有莫大帮助。
三、放缓脚步,让学生赏一赏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篇10
放慢脚步,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片宁静,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放慢脚步作文7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放慢脚步作文700字1瀑布可以一泻千里,却错失了细水长流的安逸;苍鹰可以直冲云霄,却错失了俯瞰山川的豪壮;战马可以驰骋千里,却错失了采菊东篱的悠然。有时,不妨放慢脚步,给予疲惫的心灵一段休息的时间,欣赏身边的美景。
今早散步时,偶然间,发现了草坪上有一株雪白的花,仿佛遗世仙子,冰清玉洁。我并不是第一次经过这,但每次经过都未曾发现,只是匆匆离去,留下一个背影。自从步入初中以来,我的生活愈加匆忙,整天像一个陀螺不停地打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对于家人对我的关心,我只是敷衍,留给他们一个匆忙的背影。每次吃饭,我只是草草的扒了几口,便离桌去学习。总感觉,自己被什么束缚着,失去了自由。我的同学们亦是如此。临近期末,同学们将仅剩的一点运动的时间也用来复习,甚至连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奋斗到深夜,只是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人生添上辉煌的一笔。
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大道上奔跑,不停息。大家都形同陌路,偶然间,遇到某个人,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再见,继续向前奔跑。每个人都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因此,他们没日没夜的奋斗、拼搏。也许,他们最后成功了,但他们付出的却是他们的健康乃至于生命。或许,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身体却日渐衰弱。健康没了,生命走到了尽头,其他的还有什么用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昔日婉转动听的小夜曲已被激昂澎湃的摇滚乐所取代,往日早晨大家相互嘘寒问暖已被匆匆的背影所取代。人们紧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愿落后,被社会抛弃。因此,人们奔跑,紧随世界变迁。他们不停的奔跑,无论在何地,都像一个过客,匆匆而行,忽略了身旁的风景。之前,我亦是其中一员。但现在,我已放慢脚步,欣赏身旁所见的风景。这朵花,改变了我。
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人注意身边的琐事,留意身旁的美景?人生其实不必急着赶路,留出一些时间让疲惫的心灵与身体休息,亦是一种人生态度。有时,放慢脚步,欣赏别样的世界,才能更好,才不会让生命之花早早凋落。
有关放慢脚步作文700字2不是我太娇惯,而是你的脚步太快,和朋友穿梭于学校里却总跟不上她的脚步,心里一阵莫名的躁动。是的,朋友的脚步是那样的匆匆,匆匆地以至我刻意去追还是跟不上。于是每每我都会问:“你赶着去投胎呢?走这么快。”“快吗?”“快,很快。”这时我心里却已有了一种奇特的情愫,在无意的快行中,是否我遗露了些什么呢?
每天总是低着头快步行走,来去如风是否我真的错过了一些什么呢?突然想起刚刚学步的幼年,儿时的脚步是那么的缓慢呀,牵着父母的大手洋洋自得地蹒跚行走,用很长时间去走一条很短的路,但是儿时心中的惬意与满足,又岂是一言半语能描绘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走得越来越快以至父母再也跟不上我前进的脚步,我从始到终似乎从未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所走的路,看看途中同样行走的人物,以至让自己匆匆成为了旅途中不足为奇的过客,平凡淡泊。
当再一次走这条被自己忽视了成百上千的旅途时,我没有刻意去追赶朋友飞快的脚步。而是一个人慢慢行走,慢慢思索,慢慢观赏旅途的风光,偶尔见了熟人也会给予一个幸福的微笑,忽然觉得原来放满脚步也是一种艺术,缓慢行走也是一种幸福。
然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又有谁能真正地做到放慢脚步呢?人们走过的地方一片沙土,又有谁能真正驻足看看两边的花草和树木呢?
发小曾经抱怨说自己错过了许多故事,自己错过了许多经历。当时我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却感到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故事书,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当我们停下脚步的一瞬间,也许就会遇到影响自己的一件趣事,打动自己的一个经历,让自己的故事书更加的有趣与充实。
亲爱的朋友,当你走得累了时,你可以停下你前进的步伐驻足远视、观赏一下沿途的美景;当你在竞争中伤痕累累、身心疲惫时,不妨停下你的脚步与别人交谈心扉;当你因为生活德困苦而痛苦不堪时,你不妨停下生活的脚步,细细打算一下自己的人生。
匆匆地,人来人去,不再注重生活的细节,不再注重沿途的风景,不再注重生活的点滴。
放慢脚步吧!也许你从这样做的一刻起,你将发现真正的你自己,你将发现那样的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有关放慢脚步作文700字3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妈妈跟在我后面。原本是出来逛街买衣服,因为两个人意见不一,现在却成了她跟着我赶路。
我个高腿长,步子迈得很大,妈妈虽然不矮,但也要三步并作两步才能跟上我。由于我走得太快,妈妈的高跟鞋踏上水泥地上,发出一阵阵“咯咯咯”的脆响,我没有回头,但根据身后那急促的响声,我非常肯定妈妈生怕我脱离她的视线。多年来,她都是这样,总担心我不小心摔倒,或是过马路时被突然冲出的车子撞上。
我只想快点冲出这片人群,于是又加快脚步。渐渐的,我似乎听不到高跟鞋踩地的脆响声了。突然,我听到背后传来妈妈一声焦急的呼喊“女儿,走慢些!”我一惊,霎时惊住。回过头去,只见妈妈隐没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正在其中奋力穿梭着。为了冲挤出拥挤人群,她身体微轻,从人缝一点点儿挤出来,艰辛地向我移动。虽然才步入不惑之年,白头发却不少,眼角的皱纹也日渐日深,那模样竞有些苍老。我征征地望着她,有些恍惚起来。
暮然想起,当我还小时,陪妈妈逛街是我的“体育课”。她兴奋地在前走着,大不流星,乌黑长发随着步伐浪般滚动。她没注意到身后的小布点,是一路小跑才勉强跟上。实在跑不动,我便喊一声“妈妈,走慢点!”这时,她就会停下来,等我跟上。仅仅十来年光阴,却变成了我赶在前头,她落在了后头。什么时候她一脸青春被岁月洗得发白。又想起一句话:“父亲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难道我留给妈妈的只有背影了吗?
我鼻子酸酸的,但我不能掉眼泪。我昂起头,走到妈身边。妈妈我会为了你放慢脚步,然后陪你一起徐徐前行。
有关放慢脚步作文700字4我是一名即将升初中的学生,但我依旧忘不了我深深敬仰的徐老师,是您把幼小无知的我们培养成茁长懂事的少年。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带着我走进这陌生的一年级五班,看着每一个陌生的面孔,我的心开始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在这时,徐老师和蔼的冲我笑了一笑,用温暖的双手把我领到位置上,我的心里像蜜一样甜。那时我六岁。
我上二年级了,渐渐地,我认识了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下课的时候,我们是那么活泼和开朗,同学之间一点也不拘束。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家的双眼都聚精会神的看着老师,老师别提有多么的欣慰,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老师。那时我七岁。
当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摘下了班里同学的一朵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时,徐老师生气地向我走来,说了我一顿。虽然,表面上我是没有什么事,但那一天晚上我却哭了一个晚上。我渐渐的讨厌这个老师了,心里也产生了仇恨。那时我八岁。
四年级了,我似乎体会到了徐老师对我们的用心良苦,心里的仇恨也消失了。那时,当我们班大课间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时,老师也看出了我们的团结,老师特地的为我们准备了礼物,我开始佩服老师的教育方法。那时我九岁。
五年级了,我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热爱集体。更知道徐老师为我们操过了多少心,流过了多少汗水。我被竞选为副班主任,决心暗中默默的帮助老师。那时我十岁。
当我上六年级的时候,当我走进这个熟悉的教室,看着老师同学们那熟悉的脸庞,我知道,这是相处的最后一年了。泪水便潸然而下。那是我十一岁。
时光老爷爷,希望你的警钟不要敲响,让我们快乐的集体永远心连心!
有关放慢脚步作文700字5从前慢,吃一颗糖很慢,骑一辆车很慢,放一只风筝也慢……儿时,我可以沉浸在慢悠悠的时光中,一天只做一件事,或一晚上都盯着星星看,全凭时间的海洋把我围住,任我支配。
长大了,时间走得很快,一百道计算题要在一分钟内做完,五十米要在十秒内跑完……再也没有那温暖的能让我一直躺着的床了。清晨,床边的闹钟随着鸡鸣响起。我揉一下眼,便急匆匆地下床、洗漱。
上学和放学的步伐也不再悠闲。每一天,我都不得不走得飞快,甚至想跑起来。再没时间看路边的花草,再没时间与熟人打招呼。有时偶尔一瞥路边,原来大家也都走得也好快:穿着运动鞋的人在竞走比赛似的,一路疾行;穿着高跟鞋的人伴随着急促的“嗒嗒嗒”声,不甘示弱……有时,我也觉得走得累了,但不能停下。耽误了,上学要迟到,放学太晚父母也要着急。有时,我能遇上几十秒的红灯,多想借这个机会看看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可我不能,我要抓住这几十秒背单词,不然过不了关。
就这样,我总是步履匆匆,往返在家校之间。
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假期。看着冗长的课文,累累的试卷,我愈感身心俱疲。也许,我真的太累了,是时候该放慢脚步了。
泡一杯茶,茶香充满了小小的茶室,萦绕在我的鼻尖,顿时,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点一支香,让它慢慢地燃尽,微微火焰嵌在香中,一丝丝烟绕着圈儿升上天空,香灰一点点掉落,香气却让人宁静。一张宣纸,一支毛笔,再往砚上滴些墨水,笔尖轻轻沾上墨汁,墨香散发出来与茶香融为一体,如此怡人。
笔与纸垂直,轻轻下笔。笔又微微侧一侧,一个“青”字出现了,一撇,一横,几笔后,“争”字出现了。两字组成一个“静”字。啊!我的心仿佛一下子安静了,生活那么静,时间那么慢。一时兴起,又是一竖一横一点,几笔后,勾勒出“慢”字。
慢,这不就是我儿时拥有,而现在一直追求的吗?好久没有慢下脚步,慢慢地做一件事了。心在这一份闲适中被疗愈了,我不再感到疲惫,而是如释重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