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1篇
我于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河南xx机械有限公司工作,在这一个月的试用期里,我一直是忙着工作,没有让自己闲着,也做出了点成绩。整理了内燃、电动尼龙套钻取机技术资料,包括本机零件、装配***、爆炸***、工艺文件和各种明细表,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对我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我有很多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学习。现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一、工作注意细节,多了解知其所以然。毕业三年来,在郑纺机技术部工作学到的知识比较偏面,只把自己要做的工作做好,没有深入其他方面的了解,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知识应该是全方面的,要知其所以然,以后的工作中要细心,多请教多学习,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二、做事要果断,不要犹豫。对于工作上的事要尽快处理,分清主次之分,处理问题要果断,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如果自己都犹豫别人还怎么相信你是对的。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 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效果;贵州三都;2014―2015年
中***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95-01
通过前几年的试验和示范,已经了解到地膜覆盖栽培对促使马铃薯提早上市、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了解机械覆膜与人工覆膜不同方式对三都县马铃薯产量、上市时间及生产效益的影响,为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提升马铃薯种植效益、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结合2014―2015年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特安排人工覆膜及机械覆膜不同膜覆盖方式对比试验[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试验地点选择在项目实施区的周覃镇廷牌社区的空村2组一农户责任田,海拔880 m,试验田面积1 313.4 m2,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水稻。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优质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由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黑地膜人工覆盖(简称人工)、黑地膜机械覆盖(简称机械)。采用简单同田对比,全部以1.2 m的标准机械开厢起垄,每厢2行,行距60 cm,株距25 cm,全田依田块肥力走向分成两半,一边以机械盖膜,一边以人工盖膜,不设重复。
1.3 试验方法
统一挑选标准一致,无病、无虫、无畸形的健壮种薯,按每个切块带2个以上芽眼切块,种薯处理、底肥施用一致。试验于2014年12月17日统一播种,统一盖膜。出苗后的中耕培土、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一致[4-6]。试验于2015年5月16日统一采收。理论测产以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点,每点10株进行测产,实收测产以每个处理抽取25 m2进行全部采收计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生物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统计结果看,人工覆膜产量较机械覆膜产量高,从实收测产看,人工覆膜折合产量32 965.5 kg/hm2,较机械覆膜产量31 852.5 kg/hm2增产1 113.0 kg/hm2,增长率3.49%;从理论产量看,人工覆膜产量为36 657.0 kg/hm2,较机械覆膜产量34 183.5 kg/hm2增产2 473.5 kg/hm2,增长7.24%。
从表2理论产量单株性状看,人工覆膜10株总产中,≥50 g以上商品薯率为82.82%,较机械覆膜的80.27%高2.55个百分点,而绿薯率则以机械覆膜较高,机械覆膜绿薯率达4.82%,较人工3.13%高1.69个百分点。
2.3 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用工成本与效益的影响
通过同等面积折合投入计算,机械覆膜用工成本约300元/hm2,人工覆膜用工成本约2 700元/hm2。且机械覆膜不需人工破膜,人工覆膜需人工破膜,机械覆膜较人工覆膜可节约人工破膜人工投入成本900元/hm2,即机械覆膜较人工覆膜可节约总成本约3 300元/hm2,按人工覆膜较机械覆膜增产1 113 kg/hm2、商品薯率82.82%、单价1.60元/kg,非商品薯单价0.4元/kg计,则人工覆膜较机械覆膜增收1 551.35元/hm2,成本与收入相抵后,机械覆膜较人工覆膜仍节余1 748.6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机械覆膜较人工覆膜盖土厚度较
均匀一致,不需人工破膜放苗,故齐苗期较人工覆膜相对晚3 d,但出苗较整齐,后期群体生长差异小,成熟较一致,全生育期较人工覆膜提早5 d。由于机械覆膜虽然厢面覆土厚度较均匀一致,但机械覆膜厢面边缘盖土不严且不均匀,故保温保湿性相对较差,从而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由于机械覆膜可以连续操作、操作速度快,节本增效1 748.65元/hm2,且可抢时播种,统一时间播种,便于统一管理、统一采收。机械化覆膜总体效益较好,省力省时省成本,值得推广,但在机械覆膜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覆盖均匀,并在出苗齐苗后结合苗期追肥进行人工加固边缘覆的培土,以增加保温保湿性,提高产量和商品薯率,促进效益再提升。
4 参考文献
[1] 穆长青,董凤林.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4(3):47-48.
[2] 林团荣,胡冰,韩素娥,等.旱作马铃薯不同膜色不同覆膜方式对比试验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3):43-44.
[3] 李建华.半干旱区马铃薯不同机械覆膜方式栽培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5):98-99.
[4] 何二良,颉炜清,吕汰,等.地膜颜色与起垄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5(7):55-57.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现状;分析;对策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国家允许支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严格遵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对准备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和安全方面进行验证和试行的关键步骤[1]。本研究在对我院相关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中总结了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分析报告单及定期相关核查意见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汇总我院普遍存在的临床医疗器械实验监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给予相应指导措施。
(二)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建组间对比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二、结果
通过回顾性方式归纳我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映射出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的基本现状,相关因素见表1。
三、相应措施指导
1、合理规范临床基地设置:由于医疗器械本身的复杂和场所选择的多样性,导致我国大多数医院的临床试验基地规划欠合理,并影响了相对临床的试验周期。对此,相关的医疗器械企业和医院应当科学协调临床试验站点,在实验开始前,把相对的临床试验现场核查的场地基础内容加入到保障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方面,以文件的形式固定化。要栏裥调分配相应的试验所需场地(如血站、口腔、眼科、临床试验检验中心等),避免产品资源的浪费和排队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临床试验周期的顺利完成。2、要加强对监察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不牢固,缺乏高素质从业人员,尤其是医疗监管及相关法律方面缺失比较突出,从而相关机构要构建***的医疗器械的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所设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并把在监管和实验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问题进行纠正,学习相关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注意CFDA的新法规条例,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考核和相关讲座,对进行临床试验人员要进行产品特性、使用及说明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该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和技能。3、不断构建临床试验对医疗器械的管理:相关医院和机构要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清洁、保养及回收等程序规范化,并使用记录备案制度,标注产品型号、名称及生产失效时间,用特殊符号标记为“临床试验”的专用物品,为了确保接收、维修及回收的医疗器械数吻合对应,要严格做好处置日期、处置原因、处置方法、相关型号、批号、规格及涉及人员姓名。4、细化立项审核,严格控制临床试验风险:我国大部分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管理相对粗放,产品质量保证比较波动,所以在临床试验机构在申请临床试验前要综合评估企业的整体资源的合格性,严格把控好临床试验风险。主要包括对试验产品的评估考虑、企业及监管员的整体素质评估、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技术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评估。在试验开启前还要召开研究者所涉及人员会议,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对于试验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和受试过程不理想的产品,要以保证受试者利益为前提,限制盲目机型市场的流通和开发,结合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医疗器械监管制度及临床实验审批规定,从粗到细规划整个项目的各个审核标准,从而保证临床试验周期的顺利结束,达到最优试验效果。
四、结语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起步晚,但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是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和运行结果的科学评估标准,直接影响着相关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如何促进经济有效的监管临床试验成为全球范围内监管部门的一大困扰难题[3]。本研究表明,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监管是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管理措施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管理能力和保障相关临床试验质量的基础堡垒,为医疗器械市场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机械直播;种植模式;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特征;产量
中***分类号:S513;S5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5979-05
直播和育秧移栽是水稻(Oryza sativa L.)在育插秧环节两种主要方式。水稻直播省去育秧、拔秧、运秧和移栽等多道工序,省工节本,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现有直播模式主要是人工撒播,但该模式存在秧苗分布不均,群体难以控制,后期易倒伏和早衰等问题,产量无法保证[1,2]。欧美发达国家水稻生产多采用机械直播,而移栽是亚洲水稻重要的传统栽培方法[3,4]。机械直播除保持水稻传统直播的优势外,还保证了种子入土深度,提高了抗倒伏能力,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实现高产稳产,这也是中国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制约中国水稻机械直播大面积应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适于生产的直播机械少,机械播种量较大且均匀性较差;二是机具笨重、田间下陷量大;三是成穴困难,每穴粒数难以准确控制。以上3个方面无法适应现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农艺要求。由华中农业大学夏俊芳等[5]设计的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采用振动阀门的槽轮排种器,可实现水稻芽种定量精密分行条播,并防止伤芽和断条,而由组合式开沟器形成的多沟并举有利于水肥有效管理和光、温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研制成功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可同步开沟、起垄和播种,垄面上的播种小沟增加了水稻根系的入土深度,较好地解决了手工直播稻秧苗根系入土较浅而容易倒伏的问题;精量穴直播机每穴播种量可选,株距可调,能控制水稻高产栽培的播种量和基本苗数[6]。确定种植模式适当与否的标准是能否保证田间种植质量,而种植质量直接影响水稻出苗和分蘖以及水稻根系发育和产量形成[7]。目前,尚未见到关于不同直播模式下水稻根系特征与水稻产量形成机制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在2008年试验基础上,连续多年对机械直播过程中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进行研究。2012年对机械穴直播、机械条直播、人工撒播等3种直播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以人工插秧为对照,明确机械直播模式根系特征、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特点,旨在为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广两优476,该品种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0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试验于2012年5~10月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试验站内进行。水稻类型为黄棕壤发育的黄棕壤性水稻土,属于潴育水稻土亚类,黄泥田土属。试验田肥力均匀,田面平整,排灌方便。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按种植模式设置机械穴直播(XB)、机械条直播(TB)和人工撒播(SB)3个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插秧(CY)为对照,共4个处理。其中,直播种植模式于5月15日播种(种子浸泡,露白后晾至手抓种子不粘手,子粒间不粘连,方可播),XB处理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D-10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TB采用华中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条播机(2BFS-8型)。XB、TB和SB每公顷分别播干谷21.90、32.85和37.50 kg。CY处理于5月15日育秧,6月12日人工移栽,栽插规格为16.7 cm×26.7 cm,每穴插1~2株。各处理单位面积的总施肥量相同,全生育期施肥量分别为N 230.25 kg/hm2、 P2O5 75.00 kg/hm2、K2O 112.5 kg/hm2。其中磷肥以基肥形式一次性施入,钾肥以基肥和分蘖肥平均施入,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分别施入。分别按60 kg/hm2和3 kg/hm2施用硅肥和大粒锌。试验采取单因素大区对比试验,各处理种植面积为666.7 m2,按面积3次等分后作为重复。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茎蘖动态。每处理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连续20穴植株,自播种后30 d开始调查,每7 d记载1次茎蘖数。
2)生物量。分别于分蘖早期、分蘖中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抽穗后20 d)和收获期选取样本3穴,多点取样,每样本分叶、茎鞘和穗(抽穗后)烘干称取干重。
3)其他指标。根系特征和伤流强度具体测定方法参照文献[8];群体光合参数(包括叶绿素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以及考种、测产具体测定方法参照文献[9]。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
试验开始于2008年,经多年重复试验,本研究数据以2012年数据为主。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生育进程
直播模式水稻生育期比人工插秧模式缩短9 d,齐穗期提前7 d(表1)。直播模式下,水稻没有缓苗期,缩短了水稻的生育进程。
2.2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根系特征和伤流强度
由表2可见,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齐穗期根系形态存在显著差异。XB、TB主根数分别比对照CY增加28.6%和14.3%,根尖数分别比CY增加59.2%和30.7%;而SB主根数和根尖数分别比CY减少22.4%和38.1%。3种直播模式下水稻最长根长均比CY短,但根总长XB、TB分别比CY提高了36.7%和4.0%,SB比CY减少46.4%。XB根表面积比CY增加20.5%,TB与CY间差异不显著,而SB比CY减少55.9%。XB和TB的根重分别比CY提高45.9%和44.7%,而SB与CY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根系伤流强度不同(***1)。灌浆期水稻根系伤流强度较齐穗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直播模式下降明显,人工插秧降低较小。与对照CY根系伤流强度相比,齐穗期XB提高9.6%,而TB和SB分别降低10.2%和20.7%;灌浆期各直播模式分别降低47.7%、47.3%和56.1%。
2.3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茎蘖动态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群体达到高峰茎蘖数的时间不同,其中SB在播种后44 d达到峰值,XB和TB在播种后49 d达到峰值,而CY则在播种后56 d才达到峰值。CY茎蘖峰值最高,且在播种后56~77 d保持相对较高的茎蘖。
2.4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叶绿素SPAD值
由表3可知,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顶叶叶绿素SPAD值均随生育时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机械直播模式在齐穗前顶叶叶绿素SPAD值相对较高,而SB在各生育时期均较低。CY叶绿素SPAD值在前期保持较低数值,但齐穗后相对较高,至收获期高于其他处理。
2.5 各种植模式下的群体叶面积指数
由***3可见,不同种植模式下群体齐穗期和收获期叶面积指数(LAI)不同。无论是齐穗期还是收获期,SB的群体LAI均较小。齐穗期机械直播模式与CY的LAI差异不显著,均比SB显著提高;收获期各直播模式LAI均显著低于CY,XB和TB显著高于SB,其中SB比CY减少22.9%。
收获期,XB、TB、SB和CY的LAI较齐穗期下降幅度分别为53.9%、56.5%、50.1%和46.7%。可见,直播模式较人工插秧种植模式水稻群体LAI下降幅度更大,且以TB下降幅度最大。
2.6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转运
由***4可见,直播种植模式下,水稻生物量在齐穗前积累量比CY大,齐穗后CY生物量快速增加,直播处理增加幅度相对较小,收获期XB、TB和SB生物量分别比CY降低6.9%、10.6%、16.7%。相对其余直播模式,XB孕穗后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生物量,SB生物量在收获期较机械直播小。由***5可见,齐穗后直播模式下水稻茎鞘物质输出率(EPMSS)和转换率(TPMSS)显著高于CY,各直播模式间水稻EPMSS差异不显著。可见,直播模式水稻生长前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较人工插秧好,但后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较少,这也是人工直播与插秧产量形成特点不同的原因。
2.7 各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4可知,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与CY相比,XB实际产量提高5.8%,而TB和SB产量分别降低4.2%和13.2%,理论产量也有类似的变化。XB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与CY差异不显著,但千粒重提高6.2%,每穗总粒数减少4.5%,且均达到显著水平。与XB相似,TB千粒重比CY提高5.8%,而每穗总粒数减少10.0%,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差异不显著。SB有效穗数与CY差异不显著, 而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达到9.8%和12.1%,但千粒重比CY提高2.9%。可见,直播种植模式均提高了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了每穗总粒数;SB虽然田间有效穗数较多,但由于结实率的降低,产量也显著降低。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水稻根系特征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特征 根系是水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合成某些氨基酸、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生育后期的根系与氮素等营养元素的高效吸收利用关系密切[10]。人工撒播和机械条播不同程度地存在稻苗根系分布浅,易发生倒伏等现象[11]。本研究结果表明,直播模式最长根长均比人工插秧短,这可能是直播模式根系分布浅的原因。与其他直播模式不同,机械精量穴直播播种前有一开沟装置,种子播在沟内,可增加水稻根系深度。另外,研究发现该模式下水稻根总长、主根数、根表面积和根尖数较其他种植模式明显提高,且具有较高的根系伤流强度,说明其根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活性上提高了营养吸收的能力、增加了对土面的附着能力。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机械穴直播水稻倒伏现象与机械播种时形成宽行高垄的微生态环境有关,此种环境不仅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而且在根创造很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此种条件下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较少,这也在生理上和病理上减少了倒伏发生的可能。这在相关研究中也得到证实[6]。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机械直播模式还是人工撒播模式,在灌浆期水稻根系伤流强度均比人工插秧明显下降,说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下降较大,因此改良后期水肥运筹模式、养根护根是进一步挖掘直播模式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3.1.2 机械直播对水稻群体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唐湘如等[12]研究证实,机械穴直播平均每穴2.3粒与高产栽培每穴2.0粒的需求差别较小,高产潜力大,示范效果非常理想。机械条直播种子播在土面上,但固定了行距;而人工撒播播种量较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易出现局部过密或过稀现象。因此,从水稻群体布局来看,穴直播更接近传统人工插秧。人工撒播、机械直播和人工插秧的田间水稻茎蘖高峰期依次推迟。本试验中人工撒播水稻生长前期茎蘖数较大,但后期茎蘖数降低较多,接近收获时出现倒伏现象。齐穗期机械直播与人工插秧的水稻叶面积指数差异并不显著,但在收获期机械直播的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插秧,且机械直播与人工插秧均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田间实际测定结果显示,人工撒播虽然播种量较大,基本苗较多,但由于个体布局不合理,局部叶面积指数过高,但其余部分则相对较低,导致其群体叶面积指数并不高。齐穗期直播模式生物量较人工插秧大,而收获期明显低于人工插秧。机械直播模式齐穗后生物量积累量相对人工插秧低,而人工撒播无论是叶面积指数还是生物量均显著低于人工插秧,说明人工撒播由于播种量较大,其群体较大,而个体由于光照、营养竞争较大,个体偏弱。从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可见,直播模式显著高于人工插秧。可能与直播模式比人工插秧齐穗期提前,尤其是机械直播,齐穗前顶叶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关。由此可见,机械种植方式有一定的增产稳产优势,归因于物质生产和积累方面指标的综合优势,这与罗锡文等[7]的研究是一致的。直播模式水稻生长前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比人工插秧好,但后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较少,这也是直播与插秧产量形成特点不同的原因。
3.1.3 不同直播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上看,人工直播有效穗数最高,但穗型小,穗总粒数偏小,符合3.1.2介绍的群体大而个体较弱的特点;而相对人工插秧,机械直播穗总粒数偏少,但其千粒重和结实率均较大,说明机械直播灌浆的充实度较高,这与其前期光合物质积累较多有关。人工撒播的用种量较大,有效穗数较多,但是个体生长条件较差,尤其是根系形态和生理活性均不理想,后期易倒伏,显著影响子粒的充实。机械穴直播与人工插秧有效穗数差别不大,后者穗型较大,但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低,因此,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是该模式产量高于人工插秧的主要原因。
3.2 结论
直播模式均比人工插秧生育期缩短、齐穗期提前,根系最长根长较短;机械直播模式下,根总长、根表面积均比人工撒播有明显提高。机械穴直播相对其余模式齐穗期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但齐穗后相对人工插秧干物质积累较少,叶面积指数较低。实际产量机械穴直播>人工插秧>机械条直播>人工撒播。其中,机械穴直播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而直播模式根系活力下降是导致水稻后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较少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SHARMA A R. Direct seeding and transplanting for rice production under flood-prone lowland condition [J]. Field Crops Research,1995,44(2):129-137.
[2] 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等.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67-171.
[3] 陈风波,陈培勇.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水稻直播采用现状及经济效益评价——来自农户的调查分析[J].中国稻米,2011,17(4):1-5.
[4] PANDEY S,VELASCO L. Economics of direct seeding in Asia: Patterns of adoption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A]. PANDEY S, MORTIER M, WADE L, et al. Direct Seeding: Research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C]. Los Banos, Philippines:IRRI,2002. 3-14.
[5] 夏俊芳,许绮川,王志山,等.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10):44-47.
[6] 刘小林,李就好,邹一平,等.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对水稻产量与抗逆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658-660.
[7] 罗锡文,谢方平,区颖刚,等.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36-139.
[8] 赵 峰,程建平,汪本福,等.氮肥运筹对机械栽植早稻两优287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05-1509.
[9] 程建平,赵 峰,曾 山,等.机械直播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75-5278.
[10] 樊剑波,沈其荣,谭炯壮,等.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根系生理生态指标的差异[J].生态学报,2009,29(6):3053-3057.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5篇
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机械制造行业也日益拓展了规模。机械制造的流程包含了复杂的多步骤,若要在根本上提升机械制造的整体水准并且减小成本耗费,那么有必要采纳新阶段的工艺手段。初期在设计时,应当优选合理化的机械方案用来优化设计,这样做才能便于机械制造的展开。这是由于,机械制造的总体质量密切关系着方案设计。对于此,解析了机械制造领域内的常用工艺,结合实际设计出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及方式。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包含了各步骤的工艺流程,在制造过程中先要选取合适的原材,而后依照给出来的流程予以详细制作。机械设计应能力求合理化,在各类方案中筛选最合适的合理方案用来指导后续设计。若没能设置适当的机械制造方案,那么系列性的设计都将会很难落实。由此可见,初期设计的合理化是尤其必要的,合理化设计决定着后期展开的机械制造流程。
1机械制造工艺
从本质来看,机械制造包含了成品制作的流程及方式。在机械制造中,相关人员先要预备机械原材,经过加工得出某一机械产品[1]。在现今阶段内,制造业表现出日益显著的技术进步,与之相伴的配套工艺也在获得整体性的改进。机械制造若要收获最佳的实效,那么不可缺乏先期性的合理设计。机械设计需要衡量综合的要素,具体策划及后期设计的流程中都应力求完善。设计人员首先就要拟定合理且恰当的总体设计思路,不可忽视细微的设计要点。
2机械设计中的合理化
2.1符合设计标准
机械制造需要配备多步骤的工艺,为此初期在设计中就要符合给出来的设计指标。这样做,才能从整体入手来优化设计。具体动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能实时调整设置的机械精度,确保符合精度需要。某些情况下,机械加工会表现出较大偏差,这种状态增加了额外的机械制造风险同时也损耗了更多资源。情况严重时,还很易带来突然性的故障[2]。由此可见,需要全方位控制并调整标准化的机械设计,这种基础上设置最适当的零件尺寸等。合理的设计应能符合标准,同时也不可忽视数值的精确性。通常在后期加工时,零件的真实尺寸都会与初期设计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被视作制造中的偏差。在设计环节内,就有必要防控这种过大的偏差,因此需要衡量全方位的综合设计要素。例如原材的破损或高温带来的机械变形,这些都被归入设计要素。设计人员要兼顾更多的要素,这种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段及测量用具,经过改进得到优质的设计方式。
2.2确保加工的优质性
确保优质性的机械制造,要从全程入手来提升总体的零件制造质量。具体设计时,应能从严依照给出来的指标予以设计,优先选择最恰当的加工步骤。应当因地制宜,筛选合适的零件原材及型号规格,确保规格及型号的一致性。确保合理且适当的机械设计,在更大范围内减低总体的加工成本。各类机械零件都表现出差异的结构,与之相应的精确度也并不相等[3]。制造零件的流程中很难彻底杜绝隐含的偏差,然而过大的偏差将会干扰到零件的优质性。为此,先期就要详细予以运算,结合实情设置合理的用材总量并且提供全方位的零件检测。针对某些偏差过大的零件还需再次妥善处理,对于表层有必要适当切削以此来确保平整性,这样做就防控了潜在的精度偏差。
2.3采纳新式理念
机械制造相关的技术都在更新,有必要接纳新式的机械设计理念。从行业特性来看,机械制造附带的污染是较高的,因而应当优选可持续性的新式加工理念。设计人员要摒除不适当的认识,在具体设计时也要注重选取污染更小的新式设计思路。在日常设计中,可以提供绿色理念用来指引机械设计,融入节能且环保的新式绿色技术。与此同时,设计者也不应忽视附带性的资源损耗,应当优选最佳环保性的机械材质用来设计。针对报废后的机械零件,还可以有序予以回收。
3合理化机械设计的建议
机械设计构建于机械工艺的基础上,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应能衡量综合的设计要点,例如零件的特性、尺寸以及精度。经过全面的衡量及考虑,才能妥善把握设计流程内的技术要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不可以忽视消耗的机械设计成本,要在确保优质的前提下着力减低成本。如果条件允许,设计人员还可借助于巧妙构思来减小机械原材的总消耗量,用更低的成本投入来收获优良的设计实效[4]。设计人员在给出了某一制造方案后,需要经过调试的步骤才可以进入安装。因此,也应当注重设计后的安装调试。调试过程中通常可以测出隐含的设计偏差,各类零件表层也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粗糙度。调试的过程中,需要优选恰当的刀具以此来提供必备的保障,调试得出的机械制造方案才会真正符合现今的市场需要。
3.1全面更新加工程序
在机械制造领域内,工艺流程体现为更高的技术特性。经过详细的制作后,机械制造可以把某一原材转为可用的产品。具体在制作时,先要初步加工而后才可以获得某类成品或半成品。在某些情况下,还需针对于半成品予以再次加工,进而构成全方位的制造流程。
3.2调整为合适的加工精度
具体而言,精度控制包含了零部件的尺寸、加工的位置及形状、零件的表层质量。有序控制零件的精度,才能在总体上获得更优的零件加工实效。未来的探索中,需要深入完善自动形成法、固定标准下的刀具控制法以及试切法等。机械制造应能确保最佳的精确度,唯有如此才能落实后续的顺利加工。
3.3改进装夹工艺
从加工角度来看,装夹的工序可用来定位精确的零件位置。在制造零件前,先要安放于特定的模具或者机床上方,这个步骤即为装夹操作。经过装夹操作,零件可以被固定至机床。装夹的具体操作也关系到总体性的零件质量。可以选用特定的夹具用来装夹,也可依照实情来选用其他方式。若要加工得到精准的零配件,那么不可缺乏初期的装夹定位。设计机械产品时,通常可选多类的定位方式。相关人员应能结合实情来适当设置定位,这是因为恰当的定位更加便于后续施工。针对各异的情况,机械制造可选的定位方式也表现出多样性。
4结束语
技术进步的总体趋势下,机械制造也提升了综合的水准。具体在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时,先要给出全方位的机械设计。合理的设计思路可用来提供明确的机械制造指导,服务于根本性的制造质量提升。机械设计中的合理化思路可以缩减消耗的总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冗余的设计流程。然而从目前看,机械设计并没能达到完善,仍有待长期改进。未来的实践中,有必要继续摸索合理化设计的珍贵经验,从全面入手来确保机械制造及设计的优质性。
作者:曾华 单位: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朱晓丽.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J].硅谷,2014(11):200+48.
[2]谢有龙.关于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探讨[J].商,2015(46):287.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现代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飞行器;防治效果
中***分类号:S491;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2-0268-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2.016
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耕翻、机插、机播、收割的机械化,惟有病虫害防治还是人背机械进行病虫防治。因此,水稻病虫防治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发展植保机械化是必然趋势。目前现代新型植保机械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植保飞机在市场上厂家较多,发展也比较迅速,但关于现代新型植保机械对水稻病虫防治效果的研究报道甚少[1-4]。本试验研究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水稻病虫防治制定科学策略,为推广现代新型植保机械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扬粳9108,试验对象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试验设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许巷村种植大户姜德林种植基地,面积40 hm2,田块整齐,前茬为小麦,肥力中等,沙质土壤,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试验期间水肥正常管理。
供试机械为狼山WFB-18型背负式机动弥雾机,10 L,由南通黄海药械有限公司生产;JKB18C井关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00 L,由常州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靖江柯林多旋翼植保飞行器,5 L,由靖江柯林航空警用装备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机械施药区1.0 hm2,对照区0.1 hm2。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区0.7 hm2,用水量150 L/hm2;飞行器施药区0.3 hm2,用水量19 L/hm2(飞行器容纳5 L药液,防治面积为0.3 hm2);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施药区0.1 hm2,用水量为300 L/hm2。以施用清水为空白对照。
根据邗江区植保植检站的病虫情报信息进行施药,分别于7月28日、8月5日、8月26日、9月6日施药,施药当天均为晴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多旋翼植保飞行器均由种植大户操作,行驶速度和高度均按照平时施药情况操作,飞行高度控制在1.0~1.5 m。调查时避开保护行。
1.3 调查方法与数据统计
稻飞虱: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活虫数,不区分稻飞虱种类和虫龄,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标准GB/T 17980.4-2000[5]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虫口减退率=(药前虫数-药后虫数)/药前虫数×100%;校正防效=(对照区虫口减退率-施药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稻纵卷叶螟调查卷叶数及活虫数,依据标准GB/T 17980.2-2000[6]公式计算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卷叶率=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杀虫效果=(对照虫口数-处理虫口数)/对照虫口数×100%;保叶效果=(对照区的卷叶率-处理区的卷叶率)/对照区的卷叶率×100%。
纹枯病、稻瘟病调查病株数及病指级数[7],计算病株率、病指及其防效。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指=∑(各级发病株数×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100%;防效=(对照区-处理区)/对照区×100%。
数据用Excel 2003及DPS[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田间试验数据以平均数表示,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保机械工作效率分析
由表1可知,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每日作业面积为2 hm2,用工1人,人工成本为120元/hm2。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日作业面积可达20 hm2,是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10倍,用工人数为2人/hm2,用工成本仅24元/hm2,比背负式机动弥雾机节省用工成本96元/hm2,损伤水稻株率不超过2%,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多旋翼植保机飞行器喷药速度比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快,但是电池充电耗时,每日实际作业面积为13.3 hm2,是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6.7倍,用工人数为2人,用工成本仅36元/hm2,比背负式机动弥雾机节省用工成本84元/hm2。
2.2 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表2、表3、表4为不同植保机械施用3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水稻生长前期,施用25%吡蚜・噻虫嗪135 g/hm2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7 d,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0.24%,其他两种机械达80%以上,但3种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由表3可知,水稻生长中期,施用60%烯啶虫胺75 g/hm2防治水稻稻飞虱,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飞行器施药防治效果好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但防效差异不显著。
由表4可知,水稻生长后期,施用25%呋虫胺300 g/hm2防治水稻稻飞虱,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飞行器施药防治效果好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三者防效均达95%以上,差异不显著。
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前、中、后3个时期,3种植保机械施用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总体表现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飞行器施药防治效果好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
2.3 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表5、表6、表7为不同植保机械施用3种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由表5可知,施用33%阿维・抑食肼900 g/hm2防治水稻五(3)代稻纵卷叶螟,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机械;植保飞行器施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好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但保叶效果较差,二者差异不显著。
由表6可知,施用24%甲氧虫酰肼300 g/hm2防治水稻六(4)代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在78%~82%之间,施药机械间差异不显著;而杀虫效果表现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弥雾机>多旋翼飞行器,差异显著。
由表7可知,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防治水稻六(4)代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杀虫效果均表现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弥雾机>多旋翼飞行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4 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表8、表9、表10、表11为不同植保机械施用4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由表8可知,在水稻拔节期施用27%噻呋・戊唑醇300 mL/hm2防治水稻纹枯病,由于试验田纹枯病整体发病程度较轻,且病株分布不均匀,空白对照纹枯病病株率为2.29%,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施药对纹枯病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机械。
由表9可知,施用240 g/L噻呋酰胺300 mL/hm2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后7 d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施药对纹枯病病株率防效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机械。药后15 d对纹枯病病株率防效表现为背负式机动弥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飞行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由表10可知,施用12.5%氟环唑675 mL/hm2防治水稻纹枯病,对病株率防效植保飞行器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机械,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防效略高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差异不显著。
由表11可知,施用75%戊唑・嘧菌酯150 g/hm2防治水稻纹枯病,3种机械对纹枯病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此结果有可能与水稻生长中后期水稻封行,郁闭程度加重,飞行器用水量少,药液雾滴沉降不到水稻基部有关。
2.5 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表12、表13为不同植保机械施用两种药剂对水稻叶瘟病与穗瘟病的防治效果。由表12可知,在水稻拔节期施用20%三环唑1 500 g/hm2防治水稻叶瘟病,药后7 d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防效高于其他两种机械,药后15 d 3种机械对水稻叶瘟的防效高于药后7 d,但差异不显著,可能与试验田前期发病程度较重有关。
由表13可知,对穗瘟病的防治,破口期施用20%三环唑1 500 g/hm2,破口后7 d施用20%稻瘟酰胺1 500 mL/hm2,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施药对水稻穗瘟的病株率和病指防效均极显著高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飞行器,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植保飞行器对穗瘟病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据统计,中国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以手动和小型机(电)动喷雾机为主,其中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分别占国内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3.07%和5.53%,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械约占国内植保机械的0.57%[9]。植保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朝着精准施药和高效施药两个方向发展,高效施药即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实行统防统治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对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解决病虫防治人群老龄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工效上来看,JKB18C井关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靖江柯林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相对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一是工作效率高,是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6.7~10.0倍。二是节省人工成本,解决了农忙时期用工紧张的问题。三是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对于水稻种植大户来说,实际应用性较强。本试验用的飞行器是5 L级别的,目前市场上还有10、20 L等,可能工效会更好。
从水稻虫害防效来看,在水稻生长前、中、后3个时期,3种植保机械施药对稻飞虱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总体表现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飞行器施药防治效果好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
总体来看,3种植保机械施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表现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弥雾机>多旋翼植保飞行器。这可能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幅宽、喷雾均匀有关。
从水稻病害防效来看,试验田纹枯病发病程度较轻,总体表现为背负式机动弥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飞行器。叶瘟病前期较重,3种机械施药均对叶瘟病的防效不佳,但对叶瘟病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水稻后期的生长,试验区叶瘟病发生逐渐减轻。试验田大面积穗瘟病发生较重,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极显著高于其他2N机械。
综上所述,3种植保机械对水稻虫害防治效果好于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此结果有可能与水稻生长中后期水稻封行、郁闭程度加重、飞行器用水量少、药液雾滴沉降不到水稻基部有关。不同施药机械防治水稻病虫的效果与用水量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水稻生长后期,用水量小,有可能药液喷不到水稻基部,对于病害防治有一定影响。植保飞行器的用水量与水稻病害防治效果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薛新宇,秦维彩,孙 竹,等.N-3型无人直升机施药方式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3,40(3):273-278.
[2] 高圆圆,张玉涛,张 宁,等.小型无人机低空喷洒在小麦田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初探[J].作物杂志,2013(2):139-142.
[3] 喻永冰,杨小红,杨振荣,等.不同植保机械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J].湖北植保,2014(6):32-37.
[4] 杨 进,刘学儒,秦玉金,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应用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4(增):71-72.
[5] GB/T 17980.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S].
[6] GB/T 17980.2-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S].
[7] 刁春友,朱叶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 甘薯机械化生a试验示范项目;完成情况;主要做法;问题;建议
中***分类号 S531;S23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55-01
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连城县甘薯产业的原料作物。近年来,连城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与标准化栽培技术,鲜薯产量与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甘薯生产一直都以人工劳作为主,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减少人工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甘薯生产效率,破解甘薯机械化生产难题,探索适合当地的甘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机具,促进甘薯生产农机农艺和相关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推进甘薯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1-2],2016年连城县田野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上级的关怀和指导下,根据《龙农机[2016]38号文件》精神,实施了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 项目完成情况
1.1 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连城县田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文亨镇文陂村流转土地建立了6.87 hm2甘薯集中连片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采用机械翻耕起垄、机械栽苗、机械杀秧及机械收获,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鲜薯平均产量38 958 kg/hm2,平均产值35 841.3元/hm2,平均生产成本26 025元/hm2,纯收入9 816.3元/hm2;辐射带动甘薯机械化生产示范39 hm2,开展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农民14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0份,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可节约农村劳动力82.5个/hm2,节约劳动力成本6 570元/hm2,节约劳动成本54.96%,370.7 hm2甘薯生产节约劳动力3 058.28个,按每个劳动力转移每天收入80元计算,可新增农民收入24.464万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1.2 机具配备及应用
2015年和2016年购置各种农机具15台(套),其中:25.725 kW东方红354拖拉机2台、东方红904拖拉机1台、久保田854拖拉机1台(包括前装载)、耕整机3台、甘薯移栽机2台、培土机1台、甘薯杀秧机2台、甘薯收获机2台、自走式喷杆机动喷雾机1台,有12名掌握甘薯生产机械化各种作业机具操作技能的机手。实施机整地起垄39 hm2,机插苗39 hm2,机械植保111.2公顷次,机械收获39 hm2。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开展机收服务,降低了甘薯收获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当地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1.3 建立了甘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对比试验田
2016年在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立对比试验田,设甘薯生产机械化与习惯栽培2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甘薯轻简化栽培主要采用机械翻耕起垄、机械栽苗、机械杀秧及机械收获,习惯栽培除机械翻耕起垄外其他均采用人工操作。甘薯轻简化栽培示范0.8 hm2,7月25日种植,11月30日收获,甘薯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与习惯栽培品种、苗质、施肥、水管及病虫害防治等田管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甘薯生产机械化示范鲜薯平均产量42 273 kg/hm2,习惯栽培鲜薯平均产量46 002 kg/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鲜薯产量较习惯栽培减少3 729 kg/hm2;鲜薯按市场价格0.92元/kg计算,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产值38 891.16元/hm2,习惯栽培产值42 321.84元/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产值较习惯栽培减少3 430.68元/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生产成本27 577.5元/hm2,习惯栽培生产成本34 140元/hm2,生产成本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较习惯栽培减少6 562.5元/hm2,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较习惯栽培纯收入增加3 131.82元/hm2。
2 主要做法
2.1 精心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单位将推进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作为促进甘薯生产方式的改变重要工作,成立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小组与技术实施小组,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把项目工作具体落实到人,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细化实施方案
一是制定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试验示范实施方案,技术实施小组组织好实施;二是在甘薯选苗、栽植、中耕施肥及病虫害防治、鲜薯收获等关键时期采用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示范的农户及机手进行培训;三是技术实施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田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3]。
2.3 重抓宣传报道
一是加大宣传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甘薯生产新机具的“增收节支、省时省力”的优点,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对甘薯生产机械化作业的认知程度,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推进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试验、示范工作中来;二是组织甘薯种植大户及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员到示范区学习观摩2期,充分发挥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作用,带动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普及率的提高;三是在甘薯生产机械化栽培示范片树立标示牌,接受社会的监督,以便群众学习观摩。
2.4 整合项目资源
协调农机、农技、土肥、植保等部门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项目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适合连城县甘薯生产机械化的作业、技术模式,探索适合连城县推广的甘薯机械化作业新机具。
2.5 规范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二是项目单位加大对优质种苗、化肥、农药及农机具等物资的投入,确保项目实施所需资金[4]。
2.6 做好项目验收与总结
甘薯收获时组织田间验收,项目完成后及时做好技术总结与工作总结,申请上级验收。
3 存在的问题
2016年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各方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使用的农机具与甘薯高产栽培要求不够配套;二是2016年由于多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延误了生产季节,影响了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的效果等。
4 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总结甘薯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实施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机械设备的选型、强化技术服务等工作,提高连城县甘薯生产水平和效益,促进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敖方源,熊志刚,赵成刚,等.重庆市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15(9):38-39.
[2] 胡良龙,田立佳,计福来,等.甘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5):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