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诗词篇1
01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02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03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04
《十五夜*》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05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06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07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08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09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0
《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1
《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12
《中秋登楼*》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3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4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5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中秋节诗词篇2
1、最经典的中秋诗词——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2、神话色彩的中秋诗词——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李商隐这首诗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为背景,写出了诗人清高的品格。李商隐的这首诗被选入新课标课本,李商隐擅长用隐喻,孩子熟读李商隐的诗会更加有助于加深对唐诗的理解。
3、最雄浑的中秋诗词——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张九龄是一代名相,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哦!张九龄遭到贬谪时,恰逢中秋佳节,于是望月伤怀,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中秋表达思念的名作。这首诗也入选了新课标课本。
4、有亲情味的中秋诗词——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杜甫这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但是在战乱纷纷的年代只好把相思寄托在月亮之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这首诗入选新课标课本。
5、最寂寥的中秋诗词——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解:这首诗展现了一种寂寥的意境。先写月色,后写思念,“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更是被世人所赞誉。这首诗是一首经典之作,在新课标也是要求背诵的唐诗。
6、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月亮总是古人用来传达思念的意象,同一个月亮,分隔两地的人却不能一起观赏。李白这首诗写出了妻子对远在边塞的丈夫的思念。新课标要求背诵此诗。
7、最浪漫的中秋诗词——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解:此诗明明是写秋天月色,但是却充满了一种活跃的气氛。虫声喧嚣,赶走了秋天的寂寥,让人感受到一种浪漫。新课标要求背诵此诗。
8、最伤感的中秋诗词——白居易《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战,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怨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断肠,玉兔银蟾远不知。
注解:白居易一直是以叙事诗见长,但是这首《中秋月》却写得十分缠绵伤感。中秋月圆夜,本是团圆时,但是思念之人分隔两地,白居易说月亮不懂得这种断肠的牵挂,可谓伤感至极。
9、最俏皮的中秋诗词——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注解:这首中秋的诗写得十分俏皮,恰如皮日休的名字一样。皮日休写下这首诗的前一年刚刚高中进士,所谓意气风发,因此此诗的意境也是清新明快,是众多中秋诗词之中为数不多的“俏皮之作”。
10、中秋诗词
《中秋》
作者:李朴 年代:唐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中秋节诗词篇3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中秋节诗词篇4
春: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的“春”字,本义是季节,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春暖花开的季节,农民播种的季节,即“春季”。荀子说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周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里的春夏秋冬,指的就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字也可以单独作“年”字用,比如高适的诗句“一卧东山三十春”,这里的“三十春”,实际上是指“三十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万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春”字本身,以及由“春”字构成的词和成语,既单纯,又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如说“春风化雨”“春雷滚滚”“春潮涌动”“春意盎然”以及“雨后春笋”等;还有“妙手回春”“枯木逢春”,这里的“春”也都透露出一股生机。就连表现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恋之情,也用“春”字,如说“春情”“春心”“怀春”等,这里面同样包含着与生机和生命力有关的比喻意义。
由“春”字构成的词中,还有一些专用名词,比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老百姓又称“过年”;“春联”是春节贴的对联;“春荒”是指春季青黄不接时的饥荒,多发生在旧时的农村;等等。至于“春试”这个词,又称“春闱”,指的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会试在春天举行,因此叫“春试”。还有,“春秋”这两个字含义较多,一是指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如说“苦度春秋”;二是指年龄,如说“春秋正富”,意思是年纪很轻,来日方长;三是指“史书”,即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修订;四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成语“春秋笔法”指的是一种写作手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指文笔曲折、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春”字本身,以及由其构成的“春风”“春雨”“春色”“春宵”“春江”“春城”“春草”“春花”等词,无一不流淌着诗意,一经入诗,便大放异彩。在古典诗词中,由“春”字打头的诗句多得数不胜数,诸如“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在溪头荠菜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雨断桥人不度”“春色恼人眠不得”“春宵一刻值千金”“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草还从旧处生”“春花不愁不烂漫”,等等,无一不堪称名句、佳句,美得令人心醉。
由“春”字想到通常用来描写江南美好春光的“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一些汉字研究专家,喜欢用这六个字来证明汉字的组词能力和表意能力有多强。你瞧:“杏花春雨江南”,可拆成“杏花雨”“江南春”,也可拆成“杏花”“春雨”“江南”,还可拆成“杏”“花”“雨”“江”“南”“春”。不管三个字也好,两个字也罢,即便一个字也能自成一词,并且有着完整而明确的含义。汉字使“意则期多,字则唯少”的理想得到了实现,这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望尘莫及的。
秋:秋月春风
当原野上的高粱红似火的时候,人们知道:秋天来了。
“禾”与“火”组成“秋”字,这完全合乎逻辑。《说文解字》也说:“秋,禾谷熟也。”“秋”的本义是“收获”,《尚书》中就有“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的说法,意思是:农夫只有尽力耕种和收割,才能有收获。“收获”的季节就是秋天。
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民族来说,庄稼成熟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秋天也是人们喜欢的季节。古人用“秋红”来形容熟透泛红的果实,用“秋登”来描述谷物登场的喜悦。在收获季节举行的祭祀社稷的活动,也叫“秋报”;在收获季节举办的婚事,叫“秋期”,“秋期”也就是“婚期”的同义语。《诗经》中就有“秋以为期”的诗句,意思就是把“婚期”定在秋天。甚至连美丽的女子都用“秋女”来借代。秋天又是美好的季节。人们用“秋高气爽”形容气候宜人,用“秋月春风”比喻时光美好。白居易的诗句“秋月春风等闲度”,杨万里的“秋月春风耽搁了”,这里的“秋月春风”,指的都是美好的岁月。
基于“秋”的季节特征,在谷物的收获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美好的同时,草木凋零又给人带来伤悲之感。古籍中就有“秋,愁也”的说法,把“秋”说成“愁”,正是这种悲伤意识的体现。于是,形容人的悲愁的面容,用的是“秋颜”;“秋怀”则用来表示秋天的思绪情怀,“秋愁”用来表示秋天的悲怨情绪;“秋闺”指的是容易让女子引起秋思的场所;“秋士”指的是怀才不遇日渐迟暮的人生失败之士。至于“秋审”“秋刑”“秋决”等词,更让人感到了有一股肃杀之气。古代诗人描写伤秋情绪的诗就更多了,最有代表性的诗句是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和柳宗元的“秋来处处割愁肠”。《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尽管不是诗人,但她写的《秋窗风雨夕》一诗,也把秋天的肃杀景象和人的悲凉情绪写得淋漓尽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秋”字的用法也有一些引申或转义。比如,由“秋”又可以引申为“年”,《诗经》中的诗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意思就是:一天不见,好像隔了三年。“秋水”一词,本指秋天的水,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秋水”,用的就是本义;而杜甫的诗句“秋水为神玉为骨”,这里的“秋水”用以比喻“清澈的神色”,显然是转义了;李贺也有一句诗叫“一双瞳人剪秋水”,这里的“秋水”与“秋波”同义,意思是“清澈的眼波”,就更是转义了。到了坡的诗里,就直接称作“秋波”了,他有“佳人未肯回秋波”的名句。
中秋节诗词篇5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汉族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最新中秋节幼儿猜灯谜及答案2021,欢迎阅读!
中秋节幼儿猜灯谜及答案谜题:中秋佳节结良缘 (打一城市名)
谜底:重庆
谜题:中秋鼓励消费 (打成语一)
谜底:月下花前
解析:月下花“钱”。
谜题:中秋望月 (打《红楼梦》诗曲一句)
谜底:时逢三五便团圆
谜题:中秋遥知兄弟赏光处 (打一唐诗目)
谜底:望月怀远
谜题:木兰迷恋中秋夜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解析:“花”别解为“花木兰”
谜题:中秋渡蜜月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谜题:中秋遥看众星小 (打一歌曲名)
谜底:十五的月亮
谜题: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
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
解析:“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题:国庆中秋紧相连 (打郑板桥诗词一句)
谜底:一节复一节
谜题:春风吹来白花开,中秋过后葫芦来。外穿黄衫藏黑豆,润肺凉心好药材。 (打一水果)
谜底:梨
谜题:瓣儿弯弯像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中秋时节到万家。 (打一花卉)
谜底:菊花
谜题:金灿灿,银闪闪,一到中秋香气散,用它酿酒请宾客,用它浸渍供美餐。 (打一植物)
谜底:桂花
谜题:高高个子身穿青,脸儿金黄笑盈盈。结果好像中秋月,圆月里面藏星星。 (打一水果)
谜底:枇杷
谜题: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甜甜蜜蜜。 (打一食品名)
谜底:月饼
谜题: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便送终。 (打一自然物)
谜底:月亮
谜题:才过中秋,便交端阳。 (打一常用词)
谜底:脱节
谜题:中秋月色露生花 (打一文具名)
谜底:圆珠笔
谜题:中秋佳节大团圆 (打一电影名)
谜底:一个都不能少
谜题:月到中秋 (打一俗语五字)
谜底:行行出状元
谜题: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打一成语)
谜底:下落不明
解析:“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在中秋之夜,月亮被云层盖住,那么来年元宵前后,必定春雨连绵,元宵灯都要被淋湿了。这里意为预测是否下雨。
谜题: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中秋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答案: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儿童中秋节灯谜及答案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 答案:正大光明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佳节大团圆(打电影名一) 答案:喜相逢
佳节团圆笑哈哈(打花名一) 答案:合欢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十五月亮照海滩(打成语一) 答案:一盘散沙
望星空(打成语一) 答案:高瞻远瞩
中秋旅游度蜜月(打成语一) 答案:喜出望外
一轮明月照窗前(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光临舍下
举杯邀明月(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请光临
抬头望明月(打外国首都名一) 答案:仰光
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 答案:高明
月光普照(打五字俗语一) 答案:大白于天下
吴刚捧出桂花酒(打歌曲名一) 答案:迎宾曲
中秋赏月晚会(气象用语一) 答案:明天夜里多云
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答案:八归
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答案:日涨盈亏
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答案:明月清风
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答案:观光
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答案:单人舞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答案:赏光
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答案:归有光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答案:月季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下联各打一常用物件) 答案:油灯秤
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上下联各打一四字词语) 答案:敬请指导欢迎光临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秃驴
明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瓣马蹄前(打一字) 答案:熊
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 答案:八一五光复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答案:当归
中秋清辉照百家(三字新词) 答案:爱民月
经典中秋节幼儿猜灯谜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凌志
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1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11、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2、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4、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5、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1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9、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2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2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2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2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2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2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2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2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中秋节诗词篇6
一、人物形象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另一类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一般称为叙事类型的人物,是诗人在展开完整的情节的同时,塑造出来的丰满、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中就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都被表现得生动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一般称为抒情类型的人物。有的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诗中出现作者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诗中那个“乘舟将欲行”的李白,就是诗人自己,他直接站出来表达自己对沿岸踏歌送别自己的汪伦的无限感激之情。
有的诗人以化身出现,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诗中的“渔翁”其实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借对渔翁的描写,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地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情,寄托了他***治失意的孤愤。
还有的诗人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对景与物的措写来抒发感情,表达心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同学们通过诗人对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二、景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称为“物象”。由于它们写入诗词时带有诗人的主观情感,所以又称为“意象”。
1.面对不同季节,人们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自然便会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多数人对某一季节会有相似的感受,像秋天,万物萧索,草木凋零,日渐寒凉,人们(特别是出门在外的人)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凉之感;那些经历坎坷的古代诗人也自然就会因“秋”而“悲”。于是诗人们往往把思念、别离等这些令人伤感的事件安排在秋天,这就是古代诗词中借秋天景物表现悲凉气氛的作品特别多的原因。如白居易写秋夜送客的名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悲秋”是大多数诗人的感受,但是也有例外。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写得清新淡雅。
2.在季节之外,诗人们也经常借咏物抒发感情。鸟类是诗人们经常拿来入诗的事物,而其中“杜鹃鸟”的使用频率最高。如周邦彦的《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笋已成竹,花已成泥,这是表示时序推移,蕴涵词人羁旅怀思的感情。加上杜鹃啼叫的声音,更表达出他思乡的悲情。
除此之外,“鸿雁”在诗中也经常出现。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十分困难,所以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后来人们就将“鸿雁”作为思念亲人的意象了。如明代元凯《客中夜坐》:“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诗人描写秋天落叶萧萧,江水悠悠的景象,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此时又听到南去的大雁鸣叫,更觉肝肠寸断。
古诗歌中常出现的鸟还有:成双成对的“燕子”,总使人想起团圆或离散。“鹧鸪”,在古人眼里,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乌鸦全身黑色,人们对它常有厌恶之感,常用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
中秋节诗词篇7
寒风骤起,秋叶飘零。怀着一丝丝“斩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和深深的眷恋,我迈过了季节交替的门槛。是啊,走过了秋天,也就走过了一条金叶满地的长长的林间小径,于是,便走进了一首婉转低回、耐人寻味的诗篇里。
秋韵如诗。有人言道,诗家美景在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诗兴勃发的季节。秋风轻拂,秋阳斜照,林间落叶缤纷,枝头上分明摇曳着诗的韵脚。大地为稿纸,秋风来填词,遍地的秋叶就是那抒情感怀的诗行。才吟“碧云天,黄叶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叹“秋空雁度秋天远,疏树蝉鸣白露寒”。秋天里,天空澄明洁净,天高云淡,远眺层林尽染,近观丹枫如霞,置身此中,融入秋色,内心里自然会流淌起咏秋的浓浓诗韵。不知欧阳修在《秋声赋》里因何如此贬低秋天,在其眼中,似乎秋天只有“其色惨淡,烟霏雨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之凄凉景象,还有那宋代作词的高手柳永,更是以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为秋天贴上了伤感、寂寥的标签。我以为,还是峻青在《秋色赋》里还原了秋的本来面目,他言道:“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人们赞叹秋天也罢,贬损秋天也罢,怀秋和悲秋都不过是人们此时与彼时心境的一种流露,与秋景实无关系。岂不闻”境由心造“之言哉!心情好了,观秋景美如画,但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之谓也。秋韵如诗,犹如水一般的月光倾洒在大地之上,让人们在这个季节里读出了感动,读出了美丽,读出了厚重。抬眼望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秋韵如歌。犹如一首浑厚、高亢的歌曲回荡在天地之间,从夏末唱到冬初。“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时”。韩愈说:“以虫鸣秋”,田园交响曲不就是秋虫的“专利”么?田间,径旁,秋虫率先弹奏起迷人的秋之曲。在草丛里,在屋角里,潜藏着的蛐蛐儿、蝈蝈儿憋足了劲儿地鸣叫,忽高忽低,忽长忽短……于是,秋夜在虫鸣声中被拉长了,秋夜才显得格外静谧,还透出几分神秘。风乍起,吹的秋色如许。秋风也来助兴,金灿灿、红彤彤的叶片在枝头翩翩起舞,沙沙作响,又奏起了深秋的“秋叶独奏曲”。不久,在霜露醉染枫叶的时节,秋风旋起地上的落叶,吟唱着低沉雄浑的晚秋颂歌。
秋韵如梦。几番心醉赏秋去,金叶浓韵入梦来。金秋,是一个如梦似幻的季节,俨然如同醉后“误入荷花深处”的女词人一样,我也移步林间,踏叶寻秋,快意赏秋,心醉而不思归处。倏忽间,眼前竟有些朦胧,似景非景,似梦非梦,若即若离,物我两忘起来了。秋天,这是一个色调丰富、绚烂多姿的季节,仿佛就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那流淌的秋韵仿佛就是一坛陈年老窖,置身其中,“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醉在心头,梦萦金秋。恍惚之间,不觉走进了一个金黄色的世界里,但见金菊傲放,花香袭人,丹枫似火,落叶缤纷……好像自己也融入了一望无际的秋色之中了。有诗云:北风劲吹满地黄,傲霜金菊吐芳香,胜景畅游人微醺,好蘸秋色写诗章。
中秋节诗词篇8
月明星稀好景致,便引诗情到碧霄。脑中突然闪现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恒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面对中秋的一轮满月,辛弃疾所抒之情,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
一阵秋风拂过,挟带着明月的空灵和清澈,一股诗情又溢上心头——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的《霜月》叫我陶醉在他绵绵的诗情中,融化在这溶溶的月光下。深秋季节,词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色明朗单纯,月色清幽空灵,冷艳绝俗。李商隐为人们盈造了一个美妙想象的摇篮,唤起了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蓝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
中秋佳节,是诗人词人最爱抒怀创作的时间。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仙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圣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樊桂仰天高。”无不是借中秋的这轮明月来寄托情思,表达情感,而正是这些古色古香的诗词歌赋,唱咏感叹使得中秋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音律的和谐美以及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
我突然想起了一年让我悲恸万分的事。就是在很多年前的中秋节前夕,张爱玲女士在美国的寓所里被发现时,她的灵魂已早早地飞到了天堂上。
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莫,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着谁也找不着她。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她把一切都想过了,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帮助她,使她把这个仪式择定在秋天,又把尾声伸延到中秋节前夕。“我欲乘风归云”,这或许是她最终吟诵的诗句?
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一位女诗人临终前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空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无缘。
女诗人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云了太空。
正这么想着,凉风阵阵袭来,雁阵惊寒,树叶飒飒作响。忽然从天边传来一阵嘹亮的吟咏,所咏之词竟是李白的《关山月》,接着却是另一个声音,后来,声音逐渐增多,耳边也嘈杂一片,不得辨认。后来,便是嫦娥的哭泣声,还有吴刚砍伐桂树的斧声。在这一年一度的时刻,月亮为他们献上最皎洁的光,让他们在宇宙之中团聚,赏人间风景,再抒心中之情。
中秋节诗词篇9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中秋节诗词篇10
有关中秋节猜谜语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八归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归有光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单人舞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明月清风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日涨盈亏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软盘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一节复一节
1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1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
1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1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20、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21、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 ———自负盈亏
22、二月平(打一字) ———朋
23、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 ———腥
24、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 ———崩
25、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 ———掌上明珠
26、中秋月夜座谈会(打一气象用语) ———明晚多云
27、同心改革为祖国(打一字) ———中
28、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打一字) ———秋
29、心已决断不宜迟(打一字) ———快
30、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 ———乐
3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 ———正大光明
3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 ———高圆圆
3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 ———凌志
3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 ———棚
3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 ———私
3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 ———黑白显影
3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 ———胭
3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 ———珍珠露
3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 ———挽
4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喜出望外
41、清风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42、中秋别后重团圆 (影目一)———火种
4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 (成语二)———正大光明
44、时逢中秋产于沪 (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45、中秋月饼 (电脑名词一)&mda
4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 (宋诗目三)———中秋 湖上 泛舟
4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节日一)———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