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管理论文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1篇

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在以体育公共管理为内容的研究领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竞技体育管理、大学生体育管理和社区体育管理,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见,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都是学生能看到、接触到的体育事务。研究国外体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只有寥寥数篇,而且这些论文的结论都是通过分析世锦赛、奥运会和其他大型比赛的数据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经费较少,研究条件有限,很少接触到国外体育组织,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也很少能借鉴国外优秀科研成果。在体育公共管理领域中,中小学体育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也是硕士学位论文常常关注的内容,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1%和6.6%,这说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学校教学环境。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关于老年体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仅占总数的2.7%,这与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不相符,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体育行***管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这方面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3.9%。文献综述类论文也很少涉及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加强。

2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体育科研方法是研究体育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1]。因此,体育科研方法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论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发现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资料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德尔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507篇学位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论文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数理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这些学生重视研究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我国体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体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能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强调对客观现象和事实进行理论性探索或实证性分析,检验理论依据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虽然基础性研究没有强烈的应用目的,但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研究,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以获取新思维和新知识的创造性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2]。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基石,应用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开发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这三种研究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缺一不可。我们对这507篇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3.7%,基础性研究占的比例为19.2%,开发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1%。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资料和科研条件有限,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主观上忽视基础性研究,而直接进行研究性研究;三是应用性研究比基础性研究更容易。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对基础性研究的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4.1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通过对这50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我们把这些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群众体育类研究、学校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关注的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体育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在2002-2010年的9年中,这三类论文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3%;2005年到2006年间,三类研究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从2005年开始,竞技体育类研究开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从2005年起,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异***突起,并开始占据首位。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是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而2006年以后,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学校体育类研究所占比例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稳定。在学校体育类的研究中,中小学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也是硕士学位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正在发生悄然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关注的重点也从竞技体育转向了群众体育。目前,对群众体育类的研究已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已开始关注群众体育。

4.2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农村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农村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城市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城市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两者的区别就是开展健身锻炼的地域不同。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体育观念、运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体育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间,农村体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体育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达到87.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产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而很多的“体育问题”和“体育现象”都发生在城市体育中,这也成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关注的热点;二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体育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体育热点“话题”要多于农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由于体育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体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

3结束语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问题/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TY013)。

随着我国社会迈进全面小康,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和服务需求同相对落后的公共体育服务生产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如何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地进行公共体育服务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为了克服体育过分集中于国家办的弊端,发动全社会办体育,原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的方针,其主要涵义是:“尽可能调动全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与潜力,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参与兴办各项体育事业,参与、占有与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体育”[1]。尽管随着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和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对体育社会化的内涵提出过一些新的见解,但体育社会化实质包括体育的社会性(即体育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社会办体育(即社会对体育的全面参与和占有)的观点,已经成为主流共识,并赋予“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以相同的涵义。由于种种原因,公共体育领域社会化改革的效果,尤其是社会对体育服务的全面参与至今未如人意。具有历史意义的***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并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纳入其中[2]。同时明确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2]。全会为深化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为了全面、准确地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提升公共体育的服务质量与生产水平,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加强研究,统一认识,通过分析矛盾,甄别原因,借鉴经验,正确选择改革途径,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诉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就此问题再度展开研究。

2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生产供给存在的基本问题

2.1供求矛盾突出

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求失衡、矛盾突出。尽管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非均衡的“初级”小康。“人民群众以生存消费为基本内容的物质生活满足程度比较好,但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精神生活和健康服务的满足程度仍相对较低”[3]。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面对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由***府包办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比如,我国***府对体育的拨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年人均体育经费尚不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古巴(见表1、表2);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存量不足、增量有限,1997年和2001年两次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2004年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都显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依然是制约我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4-5],而且这种状况未有根本改观(见表3);专门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指导的人力短缺,2000年我国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要指导2387名“体育人口”,2004年每3023人口中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见表4),而日本文部省1994年公布的数据为每2000人口中即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2.2资源的行***垄断不合理

“行***垄断是凭借行***权力的强制性而形成的垄断”[6]。学者们将行***垄断区分为合理垄断和不合理垄断二种。“不合理的行***性垄断是行***权力对市场的非理性的干预”[6]。多年来,***府对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的近乎垄断性的占有和供给,冲击了公共服务所强调的公平、效率和优质的原则,造成种种弊端。一是扭曲体育服务市场机制,生产、供给与需求脱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既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的体育需要,又难以照顾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府包办、包养,凭借权力背景和垄断地位占用、消耗过量的社会财富,各级财***不堪重负,扩大服务供给力不从心。三是公共体育服务部门普遍养成“掌心向上”等、靠、要“皇粮”的习惯,造血功能缺乏。四是竞争氛围缺失,导致扩大供给规模、增加服务品种、降低生产和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严重不足,扩大了服务水平同社会消费期望的距离。

2.3存在“***府管理型”的体制

我国体育实行“***府管理型”的体制,扩大和泛化***府管理职能,具有明显特征:一是***府办体育,各级***府部门直接举办体育事业、提供体育服务;二是***府管体育,即体育事业和服务单位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均由***府部门直接控制;三是***府养体育,即体育事业(含公共体育服务)经费开支多由国家各级财***支付。这种国家所有、国家管理和国家包养的行***垄断体制虽有优势,但弊端也很突出。一是***府和体育事业及服务单位的一体化,体育事业和公共体育服务的行***化。公共体育服务严重受***府意志、意识形态及***治运动影响,***治功利色彩浓郁,难以按自身规律运营。二是体育资源的行***集权配置和服务权益的部门单位垄断。占有几乎全部公共体育资源和权益的***府部门,独家经营,管办合一,***事不分,身兼资源的所有者、服务产品的生产提供者和经营者、服务活动的管理者等多种角色。难以摆脱财***负担沉重,效率低下,效益不佳的窘境。三是公共体育资源与行***资源合一,公共体育服务职能边界不清。正是“***府管理型”的体制性缺陷,造成了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不合理的行***垄断。

3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理论依据的拓展

3.1对社会物品分类标准的重新解读为社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经济学以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作为标准,把社会物品作公共品、准公共品和私人品三类划分,业已为人所知,但却鲜有人推敲这种常用分类的标准是否存在重新解读的必要与可能。笔者对所涉资料的有限研究表明,国内外现有的社会物品分类标准,其提出的逻辑起点都是物品的“分配和消费环节”,并非“生产或提供环节”,即是针对该物品被生产出来后如何分配、如何消费、被谁消费以及消费效果如何构建。比如《经济学》(1992)中关于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区分,美国学者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的经典说法:“与来自纯粹的私人物品的效益不同,来自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种物品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的话,那么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常常要求集体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被有效率地提供出来。”[7]又如吴德庆、马月才《管理经济学》(1997)对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描述: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指这种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需要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不管人们是否付费,都能享用[8]。同时界定:凡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即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服务必须在许多相互竞争的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就是私人物品;凡只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包括可以采取某些措施,使之具有一定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称为准公共物品[8]。再如王雅莉《公共部门管理》(2006)按照有无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社会物品或服务所进行的组合分析:既无消费的竞争性又无排他性者为典型的公共物品,既有消费的竞争性又有排他性者为典型的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质的非竞争性物品与具有竞争性的非排他性物品为准公共物品[9]。众所周知,生产、分配和消费在经济学中是内涵不同的特定环节。社会物品该如何分类虽然与分配和消费环节关联密切,但并不直接涉及生产性环节中其由谁生产、由谁提供的问题。因此,根据这种针对“分配和消费环节”提出的标准对社会物品进行分类时,人们是不能推断某类物品在“生产环节”上应该或不应该由谁来生产、由谁来提供的,因为这既不符合逻辑又缺乏充足的理由。比如多年流行的“公共体育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因此只能由也必须由***府负责提供和管理”的说法,现在看来是有失偏颇的。究其缘由,一是公共体育服务虽属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但并不具有生产和提供上的排他性;二是非排他性的生产和排他性的生产都可提供出非排他性的体育服务消费。对社会物品分类标准的重新解读,无疑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尤其是实现***府“一家兴办”向***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兴办的转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3.2公共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动态变化的观点有助于拓展社会化改革思路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为了公益目的,由社会上发展起来的多元管理主体以及它们组成的网络结构,综合运用公私部门所提供的有效方式与方法,在公民广泛参与、制约下,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10]。不少学者认为,公共管理理念从抽象的角度来讲,它是恒定不变的,而从具体的内容理解,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并且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贺新宇的《重塑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2006)指出: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公共利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营利性是永远不变和恒定的。但是由这些性质决定的公共利益的内容,则随着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在不断地变化着。也就是说,某个时期被认为是公共管理的内容,到另一个时期却不是公共管理的对象。“昨天的公共产品到今天可能变为私人产品,而今天的公共产品到了明天也可能发展演变为私人产品。”[10]由于国情、地区、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特定的公共管理内容,对另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来说,也可能不被列为公共管理的对象,甚至完全有可能形成不同或完全相反的结果。例如,福利性国家其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范围广泛,而非福利性国家却相对狭小[10]。因此,我们不能一成不变、静止僵化地沿袭过去的观点看待今天的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化改革,诸如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的生产提供方式等方面墨守成规、不敢超越和只唯书、唯上,不唯实的思想方法,都是滞后于形势发展而应当摒弃的。公共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动态变化的观点,有助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丰富思路。它对于开拓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崭新局面,具有一定的方法指导意义。

4深化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对策

4.1我国文化服务改革的经验借鉴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国家和地方在科技、卫生、文化、教育、民***等公共服务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近年来文化服务改革富有成效,并走到了体育的前面。体育属于大文化范畴,从来就是文化复合体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11]。正是因为文化与体育之间存在这样的“亲缘”,才使得文化服务改革的思路与做法,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更加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自***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从“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明确区分,再到强调二者协调发展;从以***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中心,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文化”,再到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纵观文化服务改革指导思想的整体演进过程,不难看出,随着改革的理论越来越成熟,我国文化服务改革的目标和思路也越来越明确。即以***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中心,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为主攻方向,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改革实践有四点经验值得体育界学习:一是改革的目标方向定位早,明确将文化划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两部分,避免“一刀切”;二是事业、产业部分选择不同改革路径,不把公益性事业按“产业化”要求全部推向市场;三是强调事业、产业“两手抓”和协调发展;四是行业的服务改革紧扣时代脉搏和国家改革发展主题。

4.2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对策

4.2.1明确公共体育服务性质和社会化改革内涵,正确定位***府与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公共体育服务的性质定位问题,将决定社会化改革发展方向和所采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也将决定***府和社会组织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公共体育服务是事业还是产业?看法大致有三:一是产业论,即公共体育服务就是体育产业(或体育服务业);二是事业论,即任何时候公共体育服务都是有别于体育产业的事业;三是复合体论,即公共体育是以公益性事业为主、以经营性产业为辅的复合体,其中少量能进入市场的部分为产业,大部不能进入市场的部分则为事业。与此对应,也有三种运行机制的主张:完全市场化、不能市场化、部分市场化——实行“事业”部分的非市场机制和“产业”部分的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些年来,在国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性质始终未能准确定位,一度出现按照“产业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倾向。但各领域的改革实践证明,将公共事业不恰当地按“产业化”要求全部推向市场,全面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医疗卫生改革如此,教育改革如此,文化改革如此,体育改革也同样如此。正如韩丹在《论我国体育基本上还属于公益事业》(2004)文中所说:以前我们以为,体育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要走向市场,都要努力创收,依靠自由生存发展,也就是变事业为产业。现在看来,体育事业还是事业,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可以变成企业[12]。因此,当务之急一是统一认识,明确公共体育服务的“复合体”性质和社会化的内涵,准确甄别各类体育服务及其兴办主体的“事业”或“产业”属性,从而为社会化改革中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准确定位现阶段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明确***府和社会服务组织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角色和作用。

4.2.2实行***府与社会结合的管理体制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性质主要由它们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的性质所决定。体育事业向社会提供的是公共产品,由***府管理,追求社会效益;体育产业向社会提供的是私人产品,由社会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具有营利性[13]。公共体育服务也具有学者秦椿林所归纳的一般“事业”的特点。即以生产公共品为目的,事业单位基本上是***府部门的延伸或附属,资本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以寻求社会效益为主要原则[13]。管理学认为,管理体制是由管理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既然公共体育服务以事业为主体同时兼有部分产业性质,那么在管理方面就要有所不同。凡属于事业部分应采用***府管理型,主要由***府通过宏观***策进行调控,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而属于服务盈利(或产业)部分,则进入市场,采取社会管理型,由社会向人们提供私人服务,进行有偿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应采用***府与社会结合的管理体制,双方互相协调,合理分工,共同完成管理任务。

4.2.3兴办主体多元,打破行***整断

根据社会化的内涵和改革要求,打破“***府管理型”体制下行***垄断公共体育服务的“一统天下”,形成***府、民间和社会多方兴办,多渠道提供服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格局,真正实现“社会事业由***府和社会共同兴办”。一方面,要让传统的体育事业单位与***府脱钩剥离,使之回归社会,成为在法律规范下从事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之一,在纯公益性体育服务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降低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拆除樊篱,进一步调动多种经济成分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兴办热情,使之成为一般性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主体。

4.2.4***府职能管办分离

“重新界定***府在公共事业服务提供中的职能和角色”。“***府必须把制定公共***策、安排公共服务的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分开,提供服务的职能由民营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来承担”[3]。各级***府体育部门应当明确:“管”不等于“办”,“买单”不等于“操办”。在社会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公共体育***策法规、确保公益性体育事业足额投入和实施公共体育管理,保证人民群众能得到数量、质量和成本都很合意的公共体育服务,而不必由***府全部包办提供这些服务;相当部分的公共体育服务可由民间组织、社会力量或公私部门合作来提供。即形成学者李国荣所描述的***府“掌舵”、社会服务组织“划桨”,职能边界清晰的新型公共服务格局[3]。

4.2.5引入市场机制和运作手段

公共体育服务虽以公益性事业为主、以经营性产业为辅,但在社会化改革的操作层面上,除行***和法律手段外,应当允许各兴办主体借鉴和运用市场的机制和手段。一是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中,稀缺资源的配置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来进行的”[14]。必须赋予非***府的兴办主体以***的利益主体地位,保证其在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下能够平等、完全、充分地参与体育服务竞争;要进一步缩减公共体育服务生产资料和产品、劳务的***府定价的品种和范围;***府应尽快出台扶持民间组织和个人兴办公共体育服务的稳定而优惠的***策;必须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公共体育资源在不同服务主体之间合理流动,实现有限资源利用的节约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应。二是有选择运用服务委托或购买方式。“***府根据需要委托民间组织从事某项公共事业服务,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或补偿,或者***府通过购买的形式把某个公共事业服务项目交由民间组织委托办理”[3]。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资助和支持,主要就是通过服务委托和服务购买方式进行的,我国可以学习借鉴。比如,根据基本国情和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府可以采取购买公众开放使用时间等补偿形式,将公共体育场馆交给市场;或者对服务经营者采用“公共场馆设施使用权有偿取得制度”。新建场馆还可引入“业主负责制”——由社会企业或民间组织以资本投入方式参与公共场馆建设和赛后利用,回报以若干年的特许经营服务权,从而改变***府包办建设和赛后服务运营的传统做法。

4.2.6大力培育民间服务组织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不仅表现为需求数量的增长,而且表现为多样化需求的趋势。由于***府财力有限,难以缓解供求矛盾和不同需求的矛盾,因此,现阶段应允许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参与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提供,通过培育发展民间体育服务组织,扩展公共体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组织方式以及服务领域。为此,一要加强立法,用法律形式明确民间体育服务组织的性质、宗旨、地位、组织形式、经费来源、权利和义务等,创造有利其发展的法律环境[3];二要加大***策扶持力度,清理和修订限制性法律法规和***策,消除体制,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的新***策;三要***府通过以钱养“事”的方式给予必要的资金资助;四要依法加强监管力度,健全规章制度;五要注意加强民间体育服务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形成自律机制。

5结论

1)***府包办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造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不能极大地满足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时代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2)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生产供给存在着供求失衡、资源行***垄断不合理和“***府管理型”的体制等基本问题。

3)对社会物品分类标准的重新解读,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实现由一家兴办向多元兴办转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公共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动态变化的观点,则有助于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突破传统思维,更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对象、内容和生产提供方式。

4)我国文化服务改革经验对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具有启发意义:明确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避免“一刀切”;事业、产业选择不同改革路径,不把公益性事业按“产业化”要求全部推向市场;强调事业、产业“两手抓”,协调发展;行业的公共服务改革紧扣时代脉搏和国家改革发展主题。

5)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对策包括:明确公共体育服务性质和社会化改革内涵,正确定位***府和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和作用;实行***府与社会结合的管理体制;兴办主体多元化,打破行***垄断;***府职能管

办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和运作手段;大力培育民间服务组织。

【参考文献】

[1]课题组.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199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8-46.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4.

[3]李国荣.民营之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35-246.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00-101.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5-47.

[6]许永刚,孙民治.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4-37.

[7]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94.

[8]吴德庆,马月才.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64-366.

[9]王雅莉.公共部门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5.

[10]贺新宇.重塑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

[11]任海.奥林匹克运动读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09-310.

[12]韩丹.论我国体育基本上还属于公益事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3篇

1.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平台,搜集有关公共体育场馆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仔细研读,对公共体育场馆资产性质、管理体制以及公益性体育服务等方面有了初步认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1.2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先后走访了常州市奥体中心、常州市中天钢铁体育馆、苏州体育中心、无锡新体育中心等苏南具有代表性的公共体育场馆,并对体育场馆经营者、管理者进行访谈,听取了有关领导、管理者、经营者对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看法和意见。

1.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针对苏南公共体育场馆运作管理模式与公共体育服务等问题设计了“苏南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选取常州市奥体中心、常州武进体育馆、常州市中天钢铁体育馆、苏州体育中心、独墅湖体育馆、三香路体育中心、吴中现代文体中心、无锡新体育中心、锡山区体育馆、锡山东亭体育场等20家公共体育场馆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4份,回收率97.0%,其中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率94.5%。

1.4逻辑分析法

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为依据,以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提供体育服务的现状为起点,通过整理、归纳、演绎和推理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和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2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在苏南地区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苏、锡、常三市综合性大型公共体育场多达上百个,这些场馆通过举办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体育运动技能培训,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以及各类会展和其他大型活动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体育健身、运动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2]

2.1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状况

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类经营收入,包括承办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运动队训练场地服务、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等。另一部分是非体育类经营收入,主要包括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以及各类会展和其他大型活动等。[3]2012年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收入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0家公共体育场馆在2012年经营总收入平均在600万元左右,其中,经营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有1家,占被调查总数的5%;经营总收入在100万元~300万元的有2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0%;经营总收入在3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有5家,占被调查总数的25%。多数场馆的收入集中在500万元~800万元,经营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5%。说明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与目前多数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现阶段江苏省根据经济和体育发展实际情况,将公共体育场馆分为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但是一些场馆的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行***管理模式,无法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场馆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外开放利用率低,经济效益较差,影响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与创收。

2.2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开展体育类经营活动的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是指由国家***门投资兴建,其目的在于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培养国家体育后备力量,为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而设立的专门场所。因此,开展体育类经营活动是公共体育场馆的重要职能。公共体育场馆开展的体育类经营项目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0家公共体育场馆在开展体育类经营项目方面,占第一位的是承办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20家体育馆都提供这一体育服务,其原因可能是承办运动竞赛与体育表演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经营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比赛和表演可以很好地宣传体育馆,有效提高体育馆的声誉。排在第二位的是提供运动队训练场地服务,只有2家体育馆没有涉及该项目。居于第三位的是举办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班。总体而言,在提供体育类公共服务方面,苏南地区的公共体育场馆已经走向市场,场馆从原来只向专业队训练、比赛提供场地服务为主,转变成为社会大众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服务和承办运动竞赛、体育表演的场所,表明公共体育场馆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只注重训练与竞赛,发展到以提供服务为主,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公共体育场馆的目的和宗旨。

2.3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开展非体育类经营活动的情况

开展非体育类经营活动是公共体育场馆创收的一大来源,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在提供体育类经营服务的基础上,正逐步扩大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收入,通过商标冠名、房屋出租以及开办餐饮等非体育类服务增加收入(如表3。从表3可以看出,公共体育场馆开展最多的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是主办或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有16家场馆涉及此类经营,其原因在于承办展销会和博览会不仅可以创收,而且可以很好地宣传体育场馆的形象,提高场馆的社会知名度。自办宾馆、招待所和自办餐饮等方面涉及的体育馆最少,这与一些场馆规模较小,没有充足的可利用空间有关。可见,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在多种非体育类经营中仍然是以低层次的出租房屋和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为主,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主动开发市场的并不多。这也反映了目前苏南地区一些公共体育场馆的选址与布局不合理,场馆设计功能单一,存在建设空间与资源浪费的现象,使一些场馆的经营管理存在困难,限制了非体育类经营项目的开展,影响了场馆的后期利用。

2.4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方式

开发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体育服务是目前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大势所趋,公共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性质,该性质决定了其公益性。所以,公共体育场馆应该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而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调查可知,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3%,认为可以象征性收费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认为应该优惠收费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4%,其他为2%。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体育服务,但多数市民并没有一味强调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适当的或优惠的收费方式市民还是能够接受。笔者认为,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是场馆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公益性的实现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实施手段。场馆经营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基本不用消耗物质资产和专门服务的场馆设施,可以免费向社会开放;但对于需要消耗水、电、气,或对器材有损耗,并付出人力的体育设施,大众应付出部分场馆维护费用。

2.5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体育锻炼不再单纯出于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倾向于在运动中愉悦身心,这使他们对体育场馆的公益性体育需求越来越高。他们渴望体育场馆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从而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1是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从***1可以看出,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健身咨询、健身辅导和健身培训,而对运动处方、陪练陪打等方面的服务要求较低,这表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广大市民对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提供场地服务。随着健身理念的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能够科学健身,这必然会增加对健身咨询、辅导、培训等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需求。

2.6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体育场馆均尝试从行***管理方式转为企业经营方式。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省区大型体育场馆中,盈利的只占1/2,场馆功能不够多元、体育项目单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了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低。[5]从表4可以看出,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作模式一般有差额预算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模式。其中采用差额预算管理的场馆最多,有10家,占50%,采用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的场馆最少,只有3家。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已开始走向市场,***府职能在体育场馆管理中进行了重新定位,由直接管理改为宏观调控,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开始从行***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过渡。这种管理体制就是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在走向市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则发展,实际就是承认公共体育场馆是一个***的或相对***的经营实体,应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所以场馆只有通过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商品,通过体育市场的交换活动获得的价值补偿,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总收入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公共体育场馆在开展体育类经营项目方面,主要是承办运动竞赛、体育表演和提供运动队训练场地服务,公共体育场馆开展最多的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是主办或承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2对于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方式,多数市民没有一味强调公共体育场馆应无偿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适当的或优惠的收费是多数市民可以接受的方式。3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健身咨询、健身辅导和健身培训,而对运动处方、陪练陪打等方面的服务要求较低。4苏南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作模式一般有差额预算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等模式。其中采用差额预算管理的场馆最多,采用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的场馆最少。

3.2建议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4篇

1.增强人民的体质

现代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追求程度越来越高,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就必须在社会管理中引入体育活动,以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同志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84年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了首枚金牌,到中国女排成为世界第一个蝉联五连冠的世界冠***,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使中国成为了屹立在东方的一条强大巨龙,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快速发展着。虽然目前我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只有我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素质,就可以改善生活方式,强健体格,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2.营造团结奋进、公平有序的社会风气

“促进社会公正”是社会管理基本任务之一,加上体育活动往往是建立在公平的规则下的。在公开的场合,个人或者集体的智能与体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让优胜者获得奖励和尊重。体育运动所追求的“公正、公开、公平”正是社会道德核心观念的体现。体育参与社会管理,一定程度上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团结、奋进、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3.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

体育锻炼在强健人们体格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在“竞争、团结、写作”的体育文化下,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体育活动使我国在繁忙的生活劳动之余得到了较好的休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事业日渐繁荣的今天,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对抵制不良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大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减少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果有矛盾产生,会因为没有及时的化解和疏导使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邻里的和谐相处。体育运动“相识、相知、相助”社交功能能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化解各方面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府体育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出体育超越***治、语言、文化、地域的优势,广泛的开展体育活动,使外人人员与当地人员能和谐共处。另外,不论是亲自参与体育活动,还是观看体育比赛,都可以使人们的情绪得到宣泄,缓冲大量不良情绪积累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人们可以在***府和社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相互理解和任务,降低了邻里之间发展矛盾的几率。

二、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及其创新的实现途径

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应该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有效的维护全社会的体育权益,并强化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规范体育行为,化解体育矛盾,在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社交功能上下足功夫,使体育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1.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府的职能就是不断提高***府公共服务能力,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体育参与社会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体育设备陈旧落后与人们体育需求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相关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深入人民群众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创新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体育锻炼指导与服务、体育竞赛表演等,不断完善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2.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素质

民族的身心健康与国家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是每一个公民实现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身心健康素质。目前我国观众身心健康素质存在问题的人民群众不在少数,青少年学生体质也在不断下降,少年儿童肥胖问题令人担忧。相关体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协调全民健身工作,大力实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健身培训工程等贴近群众的高质量健身项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锻炼基础和条件,不断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为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发挥体育社团作用

社会组织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府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协助***府对社会中的事务进行科学的管理。体育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管理及创新过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社团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号召性,在化解积怨、调解矛盾、维护社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还能促进全面健身活动的推广与普及,提高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社团有效的补充社会基层管理工作,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做好充足的准备。

4.净化社会环境

在体育比赛中,有部分体育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不择手段,出现了诸多体育竞赛不公平的问题,降低了体育的良好形象和***府的公信力。因此,社会和体育相关部门应该对违反赛风赛纪的现象严厉打击,规范各类体育赛事,最大程度上消除体育领域的丑陋现象。另外***府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法制环境和社会市场环境,提高运行员及其团队的体育***绩观,使体育竞赛能公平、公正、公开,从而保证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

三、结束语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参观访问、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制订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选课与排课方案、新教学大纲、教学常规,构建了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并通过实施检验了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原有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求,难以真正实现课程的目标,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体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子。

“快乐体育”、“成功体育”、“选项教学”、“俱乐部体育”等教育和管理模式相继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但核心的课程改革—围绕着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改革总体进展较慢,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却不易推广和普及。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以下简称新《纲要》),为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明确了高校必须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促进学生健康是体育之本,要从多维度、多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打破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老师、上课时间”,营造“生动、活波、主动发展”的体育学习氛围,要求“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制仃教学大纲,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府主义的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如何根据各院校的实际研究制仃出一套合理有效而易操作的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体育学科及学分制相关文献3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详实的资料。

2.2参观、访问法:参观访问区内外试行学分制管理的高校10余所,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2,3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院0203级学生试行学分制管理后的学习兴趣、选项动机及上课的满意度等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分析

3.1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现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其特征是: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空和教师的灵活性等。学分制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历程,其内涵和形式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使之与本国国情、校情及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国内外高校体育学分制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学年学分制,另一种是完全学分制,各有其优缺点。

3.1.1学年学分制。既保留学年制特色,又相应地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和选择学习的内容、时空、教师的自由度。这种体育学年学分制,只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教师较高的业务能力就能实施,一般情况下,实行体育学年学分制的高校都规定体育学习的年限(A)、学时(B)、学分(C),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X)、时间(Y)、教师(Z)等。目前,日本和我国等许多高校就属于这种模式。

3.1,2完全学分制。这是一种充分体现学习自由思想的一种学分制模式,它以选课制为基础,集导师制、绩点制、弹性学制于一体,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就体育学科而言,我们认为完全学分制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适应全民健康的社会需要等方面将起更大的作用,更利于达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但由于这种学分制管理模式对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场地设备、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太高而难以实施。

3.2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

根据玉林师院培养目标,生源,师资、办学规模与实际情况,我们拟实行一种半开放型的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立足于学年学分制为基础,引入完全学分制的完全选课制和选师制管理。

3.2.1选课与排课方案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开什么课,学生如何选择到想选的课,选好课后怎样排课等问题,这既要体现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能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见表1)。我们研究认为:(1)开课应从实际出发,多方考虑健身实效性、大众性、民族性、时代性、层次性原则,玉林师院拟开设的体育课程可归纳为三大类,两个层次,十一专项课,即1-?年级为必修选项课,1-4年级选修选项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三大类,三大类中又按项目水平分初、中级两个层次11个专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软排球、武术套路、太极拳、贻拳道、散打、健美操、保健与康复课等课程;{2)选课与排课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需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就学校体育而言,体育兴趣和爱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的,积极的参加体育课学习和锻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唤醒”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见表2)。校园网络的建设,使我们可以方便的通过网上选课、排课的形式进行管理调控:设立公共体育课程主页,点击“选课”,进入选课排课系统,内有开课项目,教师一览(包括每位教师的资历,拟开课程。时间安排等),首选,次选,备选登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浏览、选择(原则上每个教师每个教学班不超过5。人,少于30人不开课),本项操作学生在开学一周内通过校园网进行选、调、退、停手续,时间一过即不再办理。

3.2.3新教学大纲

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订的,而新教学大纲是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制订的,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有如下几大变化:(1)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为本”,“满足个体差异与需求”等体育理念;(2)新的课程目标,将旧教学大纲中公共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等任务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并具体化为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突出强调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过去没有强调的目标;(3)新的课程结构,新教学大纲设置了必修选项课、选修选项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三大类,这种设置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实效性、大众性、时代性、民族特色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更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多样性、层次性(见表1、表2),将课内外、校内外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4)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见表3)。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级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成绩;(5)教学内容和时数不作硬性规定,由师生共同把握。

3.3建设更人性化的教学常规

我们认识到,实行学分制管理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在教学具体管理措施上,尤其是课堂教学常规的建设上要有更大的突破,以改变以往过于教条化、刻板的组织管理,代之以一种民主、灵活的动态管理,在这种人性化的课堂常规下,学生、教师主要是通过自主管理自己,相互督促,多向互动,共同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管理调控自己。

4实施成效与存在问题

4.1实施成效

4.1.1选课、排课方案基本上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根据我们发放的问卷调查,我院公共体育课程试行学分制管理下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选上了其想选的课程,只有8%的学生是被选的,即无法选到自己首选或次选的课程(见***1)0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6篇

目前杭州市的公共体育中心大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者和社区体育指导员,大多由居委会或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兼任,导致没有专人引导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使得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因为缺少专人指导而不能更好地进行健身器械的操作,从而导致“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居民锻炼的积极性。

2.经营管理模式

有的社区体育中心只对本小区的业主开放,针对非业主采取的是收费使用的操作方式。当前杭州市区还有不少的社区没有专门的体育设施供居民们使用,采取收费参与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想参加锻炼的居民望而却步。社区采取经营模式来管理社区体育设施,想法上对准业主来说是非常好的,保护了准业主的切身利益,但同时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3.市场化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杭州市在惠民***策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出台了让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居民开放的文件,并已经在逐步执行。2014年9月1日起,251所公办中小学体育场地面向市民开放,只要居民有市民卡,到所在社区去开通一下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所在辖区的中学或小学校园从事体育锻炼。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病在于外来务工人员没办法办理杭州市的市民卡,那就没办法参与进来了。

4.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1)因地制宜,构建多样化、自主发展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在体育设施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市中心地带,除了开放学校的锻炼场地,还可以借用附近的以经营为主的体育运动中心,让这些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解决锻炼场地少的困境;通过互利活动获得社区有关企、事业单位赞助。也可以发挥健身设施自身的广告宣传效应,尝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例:在健身设施旁边放置广告牌,把广告收入用于设施维护,以此来解决体育健身设施维护资金难的问题,力求自主发展。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以及具有高度社会开放性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不仅仅是针对本地市民开放,还应该面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开放,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车,载车之道也。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资本去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目前在体育设施管理中出现的设施配置低、维护差、开放程度小等问题,面向全民开放。

(3)完善自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居民科学锻炼,提高设施利用率。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参与者,没有参与的主体,都无法开展。参与者又因为年纪、性别、受教育程度而有所不同。加强科学管理,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高级管理人员。有了处于重要地位的管理者和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正确地进行体育运动、使用体育器材,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5.结论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第7篇

一、高校体育场馆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的任务,是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体育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全面健身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有效实施的重要载体。但是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1.管理模式混乱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和群众日益增长的锻炼需要,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方式和体系,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支和维护费用比较昂贵,通常高校用于体育设施与管理的资金比较紧缺,存在着“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方式。在高校体教育体制改革的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管理体制存在共存的局面,因此,导致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混乱,不能结合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权上责权不明,体育系和公共管理教学部为管理权“明争暗斗”,连学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使用场馆都严格控制,这既不利于规范化场馆的管理,也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2.管理人员素养偏低

体育场馆管理也是公共管理的一门科学,需要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场馆管理不仅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还需要熟悉体育各学科专业知识和运动技术特点,以有利于组织协调安排运动时间。由于领导对体育场馆的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偏低,这降低了管理人员招聘的门槛。往往存在着管理人员只是一个负责开门、整理器材、清洁场地的员工,在怎样有效运营,协调体育专业教学,合理租凭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等问题上存在着局限性。这不利于体育场馆向合理规范化经营模式发展。

3.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般来说,高校体育场馆是多用场馆的综合体,集篮球馆(主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排球馆为一体,当然还包括游泳馆。因为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需要不同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模式的混乱和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原因,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权限不清,以笼统的要求和杂乱的规章来管理。

4.场馆开放形式单一

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运营较保守,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开放,且只是局限于租凭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等附加值较低的服务形式,没有或较少的专业的健身指导和运动训练指导,不能满足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这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意识,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锻炼者的运动情趣。

二、高校体育场馆公共管理的相关因素

1.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群体

(1)大学生群体

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差异,锻炼与健身意识还不是很成熟,对于某些问题的和社会现象较为客观、全面。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都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社会阅历缺乏,在某种情况下带有消极的色彩面对对于社会的认知批判性和辩证性。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对违反管理制度的某些行为,大多数学生持认可态度,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教和严格管束。因此,当别人冒犯了他们的***性时,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不管别人是否有理都不愿意接受,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有些“蛮不讲理”,“目中无人”,拒不接受管理人员的管束。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与他们原来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在进入大学后对体育的认识提高,积极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方式,因人而异,尽量做到“全面照顾”。

(2)教职员工群体

高校教职工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更需要锻炼来得到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与健身的体育意识,活动内容多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健身走和徒手操等。目前进入体育场馆参加球类项目运动的大部分青年人、中老年的偏少。因此,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要做好体育健身意义的宣传,提高服务意识,尊重和爱护全体教职员工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使他们体验到

锻炼健身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运动锻炼、健身的队伍中来。

(3)社区人员群体

由于高校的办学方向逐步趋于开放性,同时,大学生需要走进社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周边社区人员群体更需要环境幽雅、条件较好的健身娱乐场所。所以,普通高校与周边社区应建立友好关系,高校体育场馆公休日、节假日可向周边社区人员群体开放,达到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共赢的新型关系。

2.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

(1)体育教师兼职的管理人员

体育场馆的运营大多数是有偿服务,体育教师以教学为主,兼职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但大多是季节性的场馆开放创收工作。因此,从时间、经历、管理质量方面多少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这种现象从工作角度看,易造成教师分心教学。从管理角度看,易影响管理质量。

(2)专业技术人员

体育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学历,有体育场馆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可以胜任场馆工作,但他们缺少大型比赛的接待经验,没有定期学习机会,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要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补充不足,否则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3)全民技术工人

全民技术工人是普通高校体育场馆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他们是体育场馆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每个人都具有相应的职业技术,工作态度认真,热情服务,但先进体育设备、应用能力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习。

(4)临时招收农民工

临时招收的农民工,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能吃苦耐劳,他们主要承担体育场馆的卫生等繁重工作,对他们的采用咋一定程度上要适当、合理,一旦采用,要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培养他们遵守馆纪、校纪的良好作风,如不注意很容易使其养成好逸恶劳的作风。

高校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所以说“体”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的实验基地,所以,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只有体育场馆的“软件”工作做好了,才能为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群体提高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地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管理目标

高校体育场馆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机制,有效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尽可能使其成为校内师生体育活动中心和社区体育活动中心,从而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蓬勃发展。

1.校内教学训练与社会服务相兼顾

高校体育场馆不仅应该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等,也应兼顾服务社会。由于这些场馆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投资,动用的是公共财***,理应面向社会开放,况且服务社会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所以如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活动安排,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及活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使体育场馆得以充分利用,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达到校内教学训练与社会服务的平衡。

2.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使两者和谐统一,既遵循市场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又体现服务社会的公益特征,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途径,这是高校体育场馆科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关于“公共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的原则性意见。

3.成本控制与完善支持服务的平衡

在开放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整体预算机制,遵循“整体控制、分类运作、全面均衡”的原则,做到成本控制与完善支持服务的平衡。在场馆建设与维护方面,应在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尽力提高支持服务质量,如在场馆分类维护管理方面,不能出现因为部分场馆经济效益差而疏于维护、经济效益好的部分场馆装备设施过于奢华等现象,要实现学校室内与室外、小球类与大球类等各类体育场所之间的均衡;在收费方面,面向不同群体可采取无偿、有偿或两者结合的分类收费模式,但要遵循平等原则,在不同群体之间实现服务质量的均衡,不能怠干服务那些无偿或低费用使用的校内师生、小孩或老人等群体,而面向高消费群体或权势人员过于迁就。

三、高校体育场馆公共管理策略

1.明确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需要有明确的管理模式,以满足体育消费群体的精神追求。在新时期,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学校的体育氛围、学生的积极性来制定明确清晰地管理模式。可以是以旧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为依托,不断完善实施新的管理体制;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群体需求条件下,灵活的采取管理模式;也可以采取承包制的管理模式,是承包者在经营中有明确的经济责任,这样会使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加强经营管理,在管理方面由于承包者与学校签订了契约合同,避免了管理经营过程中的行***干预,使经营管理更具有自主性。

2.加强管理经营者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场馆经营管理者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不同群体,首先,完善组织结构,合理人员配备。其次,可以通过月月培训、函授学习、季季考核、年年评比等方式不断来提高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素质素养,另外,可以与其他学校通过交流合作,探讨有效地运营方式,取长补短,争取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扩大开放快空间。

3.规范管理制度

规范的制度是发展的前提和基本保证。首先,高校场馆管理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的特点,制定其符合各个项目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综合制定整体的管理制度。以改变管理权限不清,笼统无章法的管理制度。其次,在对外开放或承办学校某些院系的活动时,不能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学校运动队的正常训练,在这点上一要明确规定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另外,凡是场馆内有体育教学任务时,坚决不允许讲“关系”,以“老师的权限”与学生一起“训练”,以免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锻炼。

4.场馆开放多元化

高校体育场馆如果仅仅是用于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活动,都不符合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利益的经济规律。因此,有必要开发场馆的新用途,使场馆开放方式多元化,提高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挖掘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这都必须保证在不影响体育教学、训练的正常秩序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比如可以在场内搭建临时舞台,举行晚会、舞会,也可将新生报到地点安排在体育馆内,还可进行毕业典礼和大型招聘会能活动。另外还可有偿利用本校的体育教师,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较高的体育锻炼指导等;体育教师也可以在假期开设像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等培训班。这样多元的开放方式和服务形式,发挥高校专业人才多、学科面广的优势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和消费欲望,避免服务项目的单一化。

四、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体育场馆资源是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全面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着作用,高校体育场馆不但要满足于高校自身的需要,还要相应地对企业事业单位、社区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任务等有一定的承担。

1.物业管理方式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无业管理,不仅可以改善高校体育场馆的整体环境质量,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延长,实现体育场馆的保值增值。物业管理是一种观念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方式,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精心的维修养护,对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备设施、等实行全方位统一的管理。在另一个角度来说物业管理与体育部门相配合的管理模式比较适合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而产生的。两者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协调工作,由物业管理体系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维护、场馆服务、环境维护等实行系统管理,依法行使物业管理职责,制定场馆管理条例,制定可量化的岗位职责。体育部门负责承接校外大型比赛,并设置专门财务管理人员,按劳取酬服务承诺,从而更合理地发挥职能部门的效力,最终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营平台,合理运用学校场馆资源。

2经营的产业化、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潜力很大,内部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外部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应

加速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两大目标是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要加速培育、发展和规范各类体育市场、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服务的商品化与市场化,在大学生和教职工中大力开展各种体育消费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及周围社区居民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改变体育消费福利化的状况,提高体育商业化的程度,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统一规划并投资建设一些基本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择优举办一些具有示范性的重大体育竞赛活动,而将具有的娱乐性、体闲性、健身性特证的体育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推向市场,实现部分的企业化、民营化、社会化与市场化。调整和规范学校与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彻底改革高校与体育场馆运行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事分开,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育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制度,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真正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3.场馆安排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化重要的标志,场馆安排信息化是场馆加强现代化管理,走合理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有效手段,加强场馆安排信息化,促进场馆内涵发展和全面建设的根本保证。为实现计划内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场馆的同步发展,对场馆使用计划的安排进行合理分割,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对体育场馆分时段安排,提高管理水平,这是管理工作能否建立有偿开放场馆机制的关键。信息化管理手段包括计划项管理和收费盈利项管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软件应用管理,资金管理等,实施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其开放时间的合理化,充分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让社会上更多体育消费者能够了解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要求、教学内容、消费价格。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真正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加体育场馆的创收,开展增收节支,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4.品牌战略

由于体育场馆建设需要耗费巨大资金,且有较长的收益期,在使用的过程中损耗较大,某种程度上折旧过快,走现代企业经营之路是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要想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制定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发展经营为前提,制定先进的经营理念要以为锻炼者着想的角度;其次,内部要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服务体系。从我国产业划分层次来看,体育属于第三产业,那么就决定了场馆运营的服务性,优质的服务能够激起消费者的二次消费欲望,固定消费者;最后,增加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提高大众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加大众的消费欲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体育公共管理论文

学习

景观毕业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景观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景观类毕业论文范文,景观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

学习

婚礼创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创意10篇,内容包括婚礼创意摄影,婚礼车队创意。2.将爱的箴言写遍每一个角落:在婚礼过程中,把想对对方说的话隐藏在婚礼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让自己的另一半和宾客在这个甜蜜过程中不断意外收获。比如:把“XXX,我爱你一生一

学习

北岛诗选10篇

阅读(27)

两年前,第一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09)刚结束,北岛飞赴德国参加诗歌朗诵会,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也朗诵了这首诗,同样用中文。《乡音》是他流浪时期的作品,被他多次在各种诗歌节上选读。那一次,德国听众掌声热烈,有人喝彩。北岛说&ldq...

学习

出租屋的交换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出租屋的交换10篇,内容包括出租屋里交换灵魂,出租屋的幸福日记。共有房屋出租的,应当具有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委托出租的,应当具有房屋所有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委托出租合同;人出租,应当具有房屋所有人委托出租的证明。三、房

学习

万圣节狂欢夜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万圣节狂欢夜10篇,内容包括万圣节狂欢夜一起出来鬼混文案,适合万圣节的美篇。那里人山人海,几乎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有的牙齿长长的,有的头发全白了,还有的脸花花的。我们先去了一个小鬼屋,进去以后的每块黑布上都写着前面的项目。

学习

童话故事剧本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童话故事剧本10篇,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剧本范文大全,童话故事剧本。一、童话剧的概述和发展(一)童话剧的概述童话剧具体是以童话为主要内容,并且以戏剧作为主要形式所创作出的故事,在童话剧的剧本当中主要包含改编和原创两种形式,运

学习

教师是园丁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是园丁10篇,内容包括教师是园丁的名言,教师园丁。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

学习

国庆小报手抄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小报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国庆的手抄小报的内容大全,国庆手抄报案大全。五一劳动节手抄报***3五一劳动节手抄报***4五一劳动节手抄报***5小学生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手抄报51劳动节手抄报***151劳动节手抄报***251劳动

学习

保护水资源手抄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水资源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保护水资源手抄报第一名,保护水资源手抄报简笔画。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片2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片3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片4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

学习

草原歌曲大全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草原歌曲大全10篇,内容包括草原歌曲大全800首,草原歌曲精选10首播放。一、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所描绘的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表达了词曲人对于养育他的土地的那份热爱之情,更展现出了蒙古民

学习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荷叶圆圆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何捷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点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欢乐。3、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

学习

齐天大盛10篇

阅读(35)

文化,盛大文化的智慧深得业界好评的盛大文化系统,谨守中华传统美德,正所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大有王者风范;盛大文化系统这支一起转身的几千人的精英(数千人同时转身行业内很罕见),几个月来在隆力奇公司屡创佳绩,他们倡导...

学习

大海的歌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海的歌10篇,内容包括大海的歌二年级,写大海的歌曲。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的大门,对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还需要培养锻炼。由于我校学生来自乡村、城市不同地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有些学生

学习

景观毕业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景观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景观类毕业论文范文,景观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

学习

中国设备工程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设备工程论文,内容包括设备工程的参考文献,设备工程论文发表。由于当今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机械化施工,因此,使工程机械设备得到广泛运用,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进展如何将对企业和工程项目构成直接影响,对于一些企业单位来说,机械

学习

货币基金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基金论文,内容包括国际货币基金论文通用六篇,货币型基金论文。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形式的投资品种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相对较小。

学习

电算化审计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算化审计论文模板,内容包括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电算化审计论文。1.电算化审计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我国加入WTO后,电子商务技术在经济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要求电子商务的监管和审计技术

学习

地方课程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地方课程论文,内容包括课程论文完整版,一篇完整的课程论文范文。(二)旅游文化教学理念不明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等。但由于内容过于庞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限制下只

学习

会计就业指导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就业指导论文,内容包括会计就业指导论文,会计专业就业指导论文大全。②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条件不足。毕业设计的选题大致为复合材料成型与胶接两个方向,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和胶接的实验实训条件,但由于场地小

学习

医药产业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产业论文,内容包括医药产业论文怎么写好,生物医药产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006年10月17日,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披露:近些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

学习

学校类教育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类教育论文,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模板范文,教育类论文范文。2文本阅读与人格内化大学语文课程“就是通过对这些作家、作品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