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礼仪篇1
目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养成不打架不骂人的好习惯、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等等,针对中小学生贪玩、叛逆的感性思维特点,通过音乐歌曲教学形式,例如一首《对不起,没关系》歌曲的学唱教学,对学生进行礼貌用语好习惯教育和有错就改的教育,这时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会更加主动地学习。
素质教育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其中环保教育是涵盖于中小学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的始终的,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养成爱护自己和他人物品的好习惯、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等等。
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展开拓展教育。
音乐课堂上,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课本。告诉学生所用课本纸张,都是来自大自然,是用砍伐的大树制成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展示树木在大自然中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释放氧气、是鸟类等很多动物的栖息家园、能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原料和木材,如果我们青少年能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爱护我们的課本,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不必要的砍伐,节约我们的林木资源,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音乐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阵地、而环保教育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堂上,教育中小学生要养成遵守社会秩序和爱惜公共财物的好习惯。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折花枝、不踩踏绿地。由于中小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活动环节,把遵守秩序和爱护公物的词句编写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或者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歌曲旋律,做遵守秩序和爱护公物的创编歌词练习,孩子们有着爱玩的天性,音乐活动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并且促使学生主动去接受教育;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危害的理解和感受,利用幻灯片和投影仪打出不爱护公共财物和不遵守秩序后造成危害的一些***片,再配上音乐,或者让学生观看小电影,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情感,教育学生从身边事做起、爱惜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通过音乐课堂可以有效改善应试教育的束缚,让中小学生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接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文明礼仪;教育初探
随着近几年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的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笔者班级的管理制度来说,学生懒散了许多,有的学生经常会逃课,或者在下课中跟其他同学打打闹闹,出现脏话,这深刻地影响到了班级和学校的荣誉,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最大的阻碍,为此,在教育方面,我校开始注重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进行改造,从小事做起,找到学生不文明的根源,从而解决文明礼仪养成的矛盾。
一、教育学生从理论上学会做“礼”
在开学的时候,我在第一堂课就上了一堂关于礼仪的课程,课程的内容是怎么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学生的礼仪进行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有上课、下课、平时跟朋友的沟通,在家里又是怎么去做的,都要了解。其次,要列出《小学生礼仪规则》,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让学生指导如何以礼仪待人。
二、要把礼仪的教育和课堂教育相互结合
为了能够对礼仪进行深刻的认识,我们对课堂的改革做了一番探究,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学习,还定好了自己的目标,坚持对语文课、思想品德课进行深刻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挖掘出教材里的礼仪道德,有目标地对教学中的教育方法进行研究。
三、让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互结合
在家庭当中,家长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小学生应该多从家长身上学习一下言谈举止。所以在礼仪教育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加配合,再给每位学生发一本关于礼仪教育的书籍,让家长知道,近期教师对学生是什么教育,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参考文献:
[1]蒋松.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J].科技风,2011,44(12):124-126.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3
关键词:商务礼仪 汽车销售 教学方法
《商务礼仪》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通俗易懂,理论说教偏多,在教学中易形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气氛沉闷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进《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车营销中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汽车企业现状及自身教学过程对该课程教学提出思考。
1 商务礼仪在汽车销售中的重要性
1.1 商务礼仪是促进汽车营销的重要手段
礼仪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有增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素养、调节自身行为、改善人际交往之功能。商务礼仪作为一种营销沟通的实用艺术和交际手段,不仅具有现代礼仪的情感沟通功能,更注重营销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交流[1]。在汽车营销过程中,商务礼仪不仅仅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更是4S店乃至整个汽车品牌的企业行为。可以汽车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竞争附加值,直接给汽车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商务礼仪是促进汽车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1.2 商务礼仪是塑造汽车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
专业稳重的外在形象,得体大方的仪态举止,彬彬有礼的待人处世,既可以在从事销售活动和维护客户关系方面塑造营销人员自身形象,又可以从营销人员个体行为中折射企业文化和企业导向,从而在客户中逐渐形成良好企业形象和公众口碑[1]。因此,商务礼仪的运用,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汽车4S店销售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更能塑造良好的汽车企业形象。
2 汽车销售服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一种以尊重为本、善于表达的行为规范。应本着遵时守信、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原则,从主客观立场同时出发,自律、真诚、适度的待人接物。作为一名合格的汽车4S店销售服务人员,起码应掌握的基本商务礼仪有:
2.1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表情礼仪、举止礼仪。
2.2 拜访礼仪:包括拜访前的准备工作、拜访时的现场礼仪以及拜访时的礼貌细节,如行礼礼仪、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问候礼仪、送礼礼仪等。
2.3 顾客接待礼仪:包括接待顾客前的准备工作及接待顾客时的礼仪细节。
2.4 职场礼仪:包括办公场所礼仪、电话礼仪、宴请礼仪、乘车礼仪、涉外礼仪等。
3 汽车专业传统《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认知程度不足
3.1.1 重视程度不足。《商务礼仪》是一门关乎日常各方面行为举止规范的课程,其理论知识通俗易懂,通过阅读教材即可掌握大部分内容,因此对于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容易形成思想上的松懈。他们通常在没有上第一堂课之前就把该课程划分到“副课”范畴,这点在汽车专业学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相比《底盘构造》、《发动机电控》等复杂的汽车专业考试课,《商务礼仪》作为考查课,在理解方面显然容易的多,与汽车本身的关联度表面上也不及上述考试课紧密,因此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难攻的考试课上,对《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3.1.2 理解程度不足。《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礼仪之邦,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接受各种礼仪训练,总认为自己所积累的礼仪常识足以应对日后汽车销售服务工作。其实他们还没有形成品牌文化概念,并不了解4S店希望销售人员具备哪些基本礼仪,也没有体会到自己所形成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礼仪习惯对日后工作将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从思想上不理解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更无从认识商务礼仪背后所折射出的汽车企业品牌文化内涵。
3.2 教学模式单一
《商务礼仪》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项礼仪规范都极易理解,但由于涉及自身、他人及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各种礼仪规范叠加起来,难免繁复琐碎,有时还会前后冲突,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传统“教材加板书”的单一教学方法把该课程变成一门枯燥冗长的“思想品德说教课”,强加到学生身上的礼仪规范不仅使教师费力,学生也因没有切身体会而本能抵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3 学生参与度不够
目前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案例、***片及视频等途径将《商务礼仪》书本理论呈现出来,虽使教学内容稍显生动,但由于投影仪等设备限制,多媒体教室通常需要拉上窗帘“黑灯瞎火”学生才能看清屏幕,时间一久极易使学生因缺氧和视疲劳而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被动学习的模式仍没被打破、多媒体教学的实质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学生仍是听众而不是主人、对课程内容仍是死记硬背而非全面理解。综上所述,教学没有参与性,学习也就没有积极性。
3.4 考核方式单一
《商务礼仪》课程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性质为“考查课”,成绩组成为“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其中,期末成绩一般通过试卷或论文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或以上;平时成绩主要通过日常提问、作业等情况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或以下。但此课程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所涉及的具体礼仪规范如果通过选择、填空、问答等试题进行考核,学生即使答对也只是死记硬背的理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理论也就忘的所剩无几,与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相违背。
4 对汽车《商务礼仪》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汽车专业《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改进的核心为:
①鼓励参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②亲历实践,体会4S店销售及售后服务礼仪。
③任务驱动,感受礼仪所带来的实际效益。
教学中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保障实施,可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4.1 示范体验法
《商务礼仪》课程所教授的礼仪为何不被学生理解接受,就是因为学生知道课本上写的那些礼仪“是对的”,但并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对的”,课堂讲授就是要解决“为什么是对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2]。示范不能单纯是教师示范,还要鼓励学生体验。如在讲授“仪容礼仪”中“发型”一节时,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做真人模特,由教师示范,其他学生台下观摩。教师首先分析该模特的脸型,做出“最适合”该脸型的发型。其次,做出“最不适合”该脸型的发型进行对比,让台上台下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从而引出“长形脸适合留刘海,不适合两边头发过于单薄”的理论,如此示范加体验教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2 主题教学法
结合4S店对销售服务人员礼仪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个人礼仪”、“拜访礼仪”、“顾客接待礼仪”和“职场礼仪”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内容又细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各个小模块都有一个主题,将一节90分钟的课堂变为“主题课堂”。如讲授“服饰礼仪”中的“西装礼仪”时,要求学生应掌握西装的“三色三一原则”,并且学会如何打领带。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上本堂课时穿着“自己认为销售顾问应该穿的西装”,课堂以“谁的西装穿对了”为主题展开教学: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展示,首先由台下学生分组讨论“谁的西装穿对了”,然后由教师总结评价从而引出男士西装着装原则。在学习领带打法的时候,以“谁会打领带”为主题,鼓励会打领带的学生先上台做示范,教师只需点评并对学生没有涉及的领带打法予以补充即可。主题教学法不但可以明确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时,其“主题班会”式的课堂也可强化学生的情感目标。
4.3 任务考核法
改进原有书面考核形式。针对《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及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教师根据个人礼仪、拜访礼仪、顾客接待礼仪、职场礼仪等汽车销售服务人员基本商务礼仪进行任务角色设定。其中:
4.3.1 “个人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前台接待”,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前台接待人员,应掌握的妆面、服饰、姿态及表情等礼仪。
4.3.2 “拜访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保险查勘”,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查勘定损员,去事故现场查勘定损时应具备的行礼、称呼、介绍、握手、名片等礼仪。
4.3.3 “顾客接待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实车销售”,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销售顾问,在实车销售时所应具备的接待礼仪,如销售前的准备(个人仪容仪表、销售环境美化、销售资料、客用饮料等),销售时的礼仪细节(称呼准确、自我介绍、礼貌寒暄、适度引导、礼貌让座等),以及送客礼仪。
4.3.4 “职场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客服人员”,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客服人员应掌握的电话礼仪、邮件礼仪、宴请礼仪等。
教师每讲授完一个模块,就可进行相应任务考核。视任务大小及任务难易程度不同将学生以个人或群组为单位划分。考核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估,考核结果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或更高,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商务礼仪实践中来。
5 验证及总结
笔者将以上教学方法对我院汽车工程系2009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保险实务专业、2010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进行实践后发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在2011、2012年毕业招聘会就业率统计中,这两个专业学生实现100%就业,所招聘汽车企业一致反映我院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尤其是待人接物及处理问题能力强,工作上手快,能够迅速适应职场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也更说明了其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将商务礼仪变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亚兰.营销礼仪的重要意义与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商贸,2011(9).
[2]严***.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4
【关键词】场景模拟训练 社交文化 职业教育 重要性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104-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职高院校中的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过去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逐渐延伸为今天的互动性课堂教育。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也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视频欣赏,小组讨论,或让学生们自主表演发言等,但有时候学生们把握不好,容易把学习的机会浪费在走马观花的看热闹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多样化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把握住重点,场景模拟训练就是一种将学生的创造性与课堂的规范性完美融合的教学方法,在展示社交礼仪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寓教于乐,表演者的眼、耳、口、鼻皆得到全方位训练,还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和对礼仪背后人文素养的深入思考。
场景模拟训练属于情境教学法,它是指运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交礼仪的模拟演练中来,让一个个礼仪规范化为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小场景,可分为情境模拟和角色模拟,学生们参与到其中,通过演示和观察以达到学习掌握社交礼仪的目的。
一 社交礼仪授课中需要进行场景模拟训练的原因
1.社交礼仪课程安排的独特性
首先要明确开设社交礼仪的课程目标是什么,这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课,它需要任课教师通过课程的讲授培育出知礼、守礼、行礼的社会需求人才,这门课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绝不是几句简练的总结性语言就可以完全表达的。中华大地一直是礼仪之邦,重视礼学教育从古即有,古代社会有“三礼”著作,圣人孔子有“礼教”,时至今日,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礼”也是衡量一个人人格素养的重要标准,能帮人赢得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标杆。正因为礼仪课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它本身理论性弱、应用性强的特点,构成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的独特要求,需要学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习,而场景模拟训练正好给学生们提供了演练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
2.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规律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进行知识教育时本身就有其规律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场景模拟训练法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知识、背诵知识,在宏观上把握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况,然后通过思考融入表演中。学生们如能流畅地表演社交礼仪过程,一方面达到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再次加深了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的人才,能力强要体现在掌握课本知识和迅速融入社会生活两方面。良好地运用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展开个体全面发展的有利桥梁,同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也可以通过学习社交礼仪得到提升。为了成功地达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采用场景模拟训练法无疑是一条捷径,它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课余时间,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锻炼学生的口才与临场应变能力,学生们也会因此领悟到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
二 场景模拟训练法在社交礼仪课堂上的运用
1.充分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
在进行正式的场景模拟训练前,要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如与礼仪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不能仅限定为概述礼仪规范的授课性质视频,而应包括生动有趣的生活片段或电影片段。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观看,可以为之后的场景模拟训练提供学习的样本。在模拟训练中需要用到的道具也要尽量准备齐全,尽量还原再现办公室、宴饮等表演场景,针对不同的礼仪种类设定相应的场地进行模拟训练。在讲解仪容礼仪和服饰礼仪时,可以提前准备大量的服装和装饰用品,摆放在讲台处,请学生根据提示的场合进行选择穿着佩戴,教师扮演面试官或领导,给予点评指导。在这里服装配饰等的前期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的实物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要领。
2.教师设定表演模式
这一步骤在进行场景模拟训练时至关重要,教师为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意识可以设定不同的模式,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训练中去。不同的礼仪形式也可以融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表演,像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和名片礼仪等就可以设定在一个场景内。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考核表演,选择两名学生来到讲台前,根据任课教师的语言提示来表演礼仪规范,教师给出一个场景,如电话礼仪,教师可以从旁描述:学生A是某单位领导,学生B是第一次接到领导电话的新员工,现在电话铃声响起,请学生B接电话。这样的表演模式考查礼仪应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学生素质的作用。教师选择不同的表演模式,增加了课堂内容的新鲜度,也是场景模拟训练最后能否奏效的指挥棒。
3.学生流动性参与模拟表演
为充分利用课上时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在场景模拟训练过程采用流动性的方法表演,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指定的表演内容,当一个小组的成员在讲台上进行模拟表演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评论或感想,并可以替代其中的某个角色设定做不一样的表演。通过不同角色的分配,小组之间可以参照对比,互相借鉴,也有助于理解不同场合应用不同礼仪深刻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场景模拟训练成功的重要条件,流动性的参与方式便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避免了一部分人表演一部分人闲着无聊的情况出现。
4.学生评委进行打分点评
每一场模拟训练之前,先选择出数名学生坐在评委席上,按照参加模拟训练的学生们的表现打出一定分数,并给出理由。评委们还可以根据每项礼仪在社会、校园中的应用频率做出调查报告,进行总结性发言。
三 结论
场景模拟训练法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化无形的礼仪知识为有形的表演形式,无论是身处其中的模拟者还是坐在下面的观看者,都会从中受益,在练习中日渐养成良好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5
关键词:礼仪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礼仪课的教学绝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教条”,礼仪课堂要有教学效果,学生必须进行实操训练参与课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我的课堂所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法。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活跃,活跃的课堂气氛又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也会在其中受到振奋和鼓舞,这样就形成了课堂的良性循环。现就礼仪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第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
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课堂。对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如化妆、民族礼仪和国家礼仪等问题,饰演“教师”这一角色会让学生兴趣倍增。例如,“化妆”这一节课可以做以下安排:
1、准备阶段:提前将下次授课课题“化妆”告之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动脑查阅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讲解、演示阶段:在课堂上由学生上台讲解,并邀请另外一名同学作为搭档,演示局部化妆技巧,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台下认真倾听、观摩,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清楚的记录下讲解同学的优点、缺点以及所讲知识点是否正确;
3、讲评阶段:“小老师”讲解完毕后,先由几名同学根据自己的记录和观点来进行讲评,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导。
这种方式首先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和本知识点的关注度,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由于亲身体验参与,也加深了学生对本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其胆识,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和检验进而促进其提高。
第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设计了礼仪情景剧演练。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身份应该具有的不同的心理,以及不同的举止言谈礼仪,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礼仪的用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礼仪知识正确的运用到具体情况中。
1、教师准备。首先,在课堂内容上,一堂情境教学课堂看似简单容易,想要把情境课堂上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必须是充分的,为学生设计好总体框架,预想出所有可能在情境演练中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其解决办法。其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好课堂的“导演”,对学生进行充分诱导,保证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好的情境,避免学生思维过于活跃导致偏离主题。最后,情境主题设计要注重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还要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知识点讲授。良好顺畅的情境模拟的前提必然是知识点的清晰把握,所以,在讲课之前必须加以强调,让学生给以足够的关注度,将重点、难点“吃透”。
3、情境模拟。将情境主题和要求告知学生,分组进行,并要求同学们做好笔记,记下自己看到的“亮点、优点、缺点”。
4、学生评议。每组同学表演完毕之后,其他同学在课上根据自己记下的“优点、缺点”现场点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5、教师总结。
第三、对比教学法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它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在礼仪教学中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和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并激发其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仪态与训练之前先安排学生上台进行站姿、坐姿的练习,等教师讲解完各种态势的要领后,再让学生上台训练,并引导学生对两次练习进行对比评论,使学生既看到了自己学习礼仪后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礼仪素质。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礼仪课程的教学,仅采用传统的利用粉笔、黑板的讲授法容易使学生精神懈怠,失去兴趣。再加上礼仪课程本就是一门一看就懂,一做却难养成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会使学生有了一个开设这门课程没有实在意义的想法,但要他们正确使用却很难把握。
礼仪课程中某些内容需要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等种种因素的限制,无门无法都可以到现场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文字、***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机地结合成***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再配以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第五、案例教学法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6
关键词:礼仪教育 师德规范 拓展 渗透 情景模拟法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和背景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
技巧。
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应注重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人的素养的养成。
在笔者学校,礼仪教育已经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而开展了数年,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礼仪教育方案,规定了二十余条文明礼仪行为细则,且每学年都有具体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200年的“仪容仪表”主题活动,评比出了仪容仪表示范班级;2010学年的“孝亲尊师”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十大孝星;2011学年的“与雅同行”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微笑之星;2012学年的“四心教育”和“四自教育”主题活动评出了校园四自好少年;2013学年的“微笑教育”和“习惯教育”主题活动评比出了职教之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特色礼仪教育,学生在讲文明,学礼仪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逐渐地把外在的礼仪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之花开满了校园。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要点
礼仪教育的开展,需要有学校统一的行动和规划,有鲜明的主题。但是,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如何在最直接的教育现场――课堂里渗透礼仪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教师最大量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课堂时间,让礼仪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学生。针对这一点,笔者有如下的探索和总结。
1.教师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身正为范”
在传授知识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如,有些教师爱赶时髦,染黄头发或者烫发,这无疑不利于自己教育学生不要染发和烫发;部分教师有自己的或者不同于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若在课堂里也进行不恰当的宣讲,无疑将影响学生的主流价值判断。此外,中职学校课堂内一般禁用手机,如果课堂上教师的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教师停下讲课接听手机,其后教师将难以说服学生不带手机。
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要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文明水平,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良好的仪表仪容、礼貌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切,“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举止优雅得体,不仅可以教化学生,也能因此使得课堂纪律更好,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多种方式拓展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
(1)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选择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口语会话背后的文化现象。在Shopping(购物)这一单元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编写商场内的购物会话。在学生分组进行会话表演之后,给予总结和评分。成绩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使用了恰当的礼貌用语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每次口语会话讲评都是一次典型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英语表达的口语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礼仪教育,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了解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区别和联系。其实,每位教师的每堂课程都可以加入典型生动的礼仪案例,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意识去发现和寻找。
(2)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视频***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包括***画、***片、照片、幻灯片等静止的***像形式;动态包括电影、电视等活动的***像形式。如果学生基本上依靠语言记忆形式获得所学知识,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而通过视频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像记忆。如笔者在讲授Making Friends(交友)这一单元时,搜寻材料,用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通过***片、照片、视频等不同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之外强化了交友过程中的礼仪知识。笔者还计划在讲授Making a Telephone Call(电话交流)这一单元时,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电话礼仪。
(3)采用情景模拟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所谓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它的核心是激情和让学生表演操作。情景模拟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择主题中需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
②设计制作情景模拟所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准备一些实物,适当增强仿真效果。
③让学生选择扮演、担任角色,教师布置有针对性的观察、思索的任务。
④从情景模拟中再现问题,引出问题,展开解决方案的讨论。
因为仿真,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景模拟法有利于学生在实景演练中,自然地习得礼仪,快速地掌握和应用礼仪,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礼仪教育渗透课堂的
方式。
三、小结
最后,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教育礼仪而教育礼仪,应该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表现的,实践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实践礼仪规范。只有师生一起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在校园形成一个讲礼仪的大环境,才能达到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崇尚礼仪的传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礼仪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传统美德,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软实力”,在社会上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行礼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在每堂课里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礼仪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胡锐.现代礼仪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7
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具体行业外在形象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展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旅游礼仪是一门能力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类知识,它需要的是应用和平时的实践操作。特别是酒店管理类学生,他们作为旅游从业人员,更加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在工作中从而表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友好,展现良好的服务水平,赢得客人的肯定,并体现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旅游礼仪的课程建设中,要构建基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根据旅游礼仪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在教学实施中,以“个人礼仪”“服务礼仪”“仪式礼仪”为项目的三大主题,下面在分小项目主题,重新建立教学内容,设计分块学习情景,从实际工作岗位着手,进行典型任务设定。以此作为训练任务,实施“项目教学、实境训练”。本文通过分析旅游礼仪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礼仪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礼仪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灵活的应用性的特点
旅游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学习礼仪是必要的,它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以后,应该提升个人礼仪,掌握酒店服务礼仪,应用仪式礼仪。酒店是人口密集型行业,所以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加强礼仪训练提高员工素质是酒店行业必须完成的任务。与其它课程相比,“重实践轻理论”是礼仪课程的突出特点,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并掌握礼仪课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哪怕知道理论知识,其实学生们并不能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日常交往5和工作当中,即便是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轨道生活中,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之前学到的礼仪知识便抛之脑后,叉恢复到原来的散漫状态。
(二)课程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旅游礼仪课程是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具备自身的专业用语,专业操作程序和专业的管理方式。该课程要求学生贴近专业,掌握交流方式、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它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专业操作能力和处理事务能力。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三)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旅游礼仪课程内容的选取应该与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要求相适应。这就要求旅游礼仪的课程内容根据以上相关岗位礼仪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内容涵盖了个人礼仪、服务礼仪、仪式礼仪等三大块内容,而这三大块内容里涵盖沟通、服务等诸多能力,因此课程具有综合性。
二、旅游礼仪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旅游礼仪专业课程要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酒店服务的实际生产过程,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1.严格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聘请专业领域各层级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2.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在借鉴诸如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等知名酒店的成功经验,注重岗位典型技能培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开发项目,结合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以培养酒店综合人才的目的整合课程内容,重新构建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为专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文化为基本素质平台,个人礼仪、服务礼仪、仪式礼仪为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构建了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礼仪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能力平台和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的课程按照“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一)课堂展示
坚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报告”,可以在每次上课用10~15分钟,安排1~2组学生上台,按照上课进度,或是服务程序的演示,或是案例的重演,或是管理方案的提出。以此来开阔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落实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在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同时传授的信息量大。运用多媒体,***文并茂的讲授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配合教材,放映一些电影、录像、***片、宣传片等,网络资料等作为教学素材,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项目导向式教学
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旅游礼仪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个人礼仪、服务礼仪、仪式礼仪。以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为专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文化为基本素质平台,个人礼仪、服务礼仪、仪式礼仪为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构建了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礼仪专业课程体系。在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中,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搜集资料,共同协作达到提高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旅游礼仪的授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坚持情景教学,。
2.组织分组竞赛。在活动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教学法,进行情景教学。要求学生按照项目培训内容,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参与情景。进行角色的互换和相雷同情景的建设,通过多次练习,采用以小组或双人单位的活动组织课堂。最后按组进行演示、打分和竞赛。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五)改革考试方式。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8
《品德与社会》课生成预设一、背景概述
在2014年的山东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上,我执教了鲁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文化采风――礼仪中的文化》一课。这是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第三课的一个色块内容。教材通过见面礼仪、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的***片、文字资料给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引领,启示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国家的礼仪及反映出来的礼仪文化。本课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注重学生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拥有多元文化观,认识文化习俗的差异,从而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思考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成“懂得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持宽容、尊重、入乡随俗的态度。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多元的文化观”这一目标,课堂的预设是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文化之后的现场模拟来实现的,这既符合了品德与社会中“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又符合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精彩呈现
通过分析自己的资料,结合教师提供的***片知道了世界各国的见面礼仪,并了解了礼仪背后的文化,出示世界地***。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了解的世界各国的见面礼仪,那我们就去世界各国转转吧!
生:好
师:我们先去泰国吧,sa wad dee ka撒哇低咔(双手合十礼鞠躬)。
生:sa wad dee ka
师:孩子们,我是站着的啊!
生起立:sa wad dee ka(双手合十礼鞠躬)
师:去韩国看看吧!(安宁哈塞哟)(师鞠躬行礼)。
生:安宁哈塞哟(生鞠躬回礼)。
师:啊!到了新西兰,见到了毛利人――行碰鼻礼,
一女生接受老师的碰鼻礼。走向一男生。
师:咦?怎么不和我碰鼻呢?
男生1:不好意思!
师:是啊,我们中国人是比较含蓄的,很难接受这样的见面礼仪,那我就是要和你行碰鼻礼,怎么办?
男生1:老师还是算了吧!
师:中国的小朋友,我代表毛利人欢迎你,来吧!孩子!
男生1捂住鼻子:不,不了吧!
师:哎呀,同学们我该怎么办?
男生2:老师,我给他捂上眼睛吧!
生大笑。
师:啊!这样不好吧!怎么办呢?孩子们!
男生1抱头求饶:老师,我求求你,还是饶了我吧!
男生3:老师,我来给他做个榜样吧!
师:好,我喜欢这个中国朋友(师与男生3行碰鼻礼)。
师:谢谢你尊重了我的见面礼仪!你很有国际友人的风范(转生面向男生1)!
男生1:好吧!老师,我尊重你!
师与男生1行碰鼻礼。
师:多好的一位国际友人啊!
你非常尊重我,当我们面对难以接受的见面礼仪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见面礼仪,并你努力试着去接受他的见面礼仪。
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之后,基本上能够接受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但是在面对毛利人近距离接触的的碰鼻礼时,比较含蓄的五年级孩子们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课堂的预设是可能会不好意思,但经过学习之后,学生应该会很大方的接受不同的见面礼仪。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很不愿意,老师几经周折孩子才勉强同意,课堂在这里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样的课堂生成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正了解礼仪及其文化习俗的特点。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多元的文化观,懂得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持宽容、尊重、入乡随俗的态度。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是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最真实的生活体现,课堂教学也成了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学生在老师的预设中,通过体验这样的方式触动孩子心底经过了思想斗争的,最敏感、最细致、最柔软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灵动、活泼的孩子,看到了有情有趣有仪的品德课堂。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地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品德教材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静态的结构,而课堂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偶然的、随机的因素,难以完全按照教学活动的预设去进行。因而,我们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必须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生成,灵活应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1.把握教材,了解学情
预设的重点是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也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起点。教师在预设时,必须认真钻研大纲,把握大纲对教学的要求及尺度,区分重、难点;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结构特征。而学生的生活状况,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都是教师在备课是必须把握并预设的。还要对课堂上很多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有预先的思考与相关的应变策略。
2.和谐情境,灵动生成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
预设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孕育道德情感的土壤。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成为品德课堂上活泼、灵动的孩子们。
3.弹性预设,多种生成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9
关键词:礼貌礼节 模块教学 情境演练 科学评价
礼貌礼节课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优雅的言谈举止、规范的礼仪操作,对提升学生的个人形象,提高相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就业后迅速立足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礼仪课兴趣不浓,对礼仪知识只是被动接受,能学以致用并养成良好职业礼仪习惯的极少。怎样使学生喜欢学并学有所得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注重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其次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掌握职业礼仪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针对中职生的现状和职业特点,我们认为应把礼貌礼节课程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职业礼仪习惯的培养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意识,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人际交往和服务接待中礼貌礼节的各种基本知识,并拓展学习世界主要客源国的风俗习惯和不同场所的礼节要领,做好针对。
此外,根据中职生的认知和能力形成规律,结合旅游接待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我们对《礼貌礼节》书中的“礼仪概述”“旅游服务人员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旅游行业主要岗位接待礼仪”“我国少数民族及港澳台地区礼仪”“我国主要客源国礼仪”“国际交往礼仪”“宗教礼仪”等七大章节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和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础理论模块”“个人形象塑造模块”“日常交际礼仪模块”“旅游服务模块”“仪式项目模块”“礼俗知识拓展模块”六大学习型任务模块,由浅入深,以“礼仪有什么用—如何让人喜欢我—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工作场合我该如何做—我如何做得更好”为线,让学生从个体到职业岗位,从简单礼仪动作到综合礼仪项目完成,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采用“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达到把书本的礼仪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言谈举止的学习目标,体现出训练有素的良好形象。
课程工作任务模块化教学内容如下。
1.基础理论模块
主要包括礼仪的概念、原则、功能、作用、服务与礼仪的关系等,在这个模块中要求学生对礼仪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对服务的角色有所认识,了解在服务过程中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2.个人礼仪规范模块
主要包括仪表仪态语言和日常交往礼仪,要求学生掌握仪容、仪表、仪态及言谈礼仪,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个人形象及礼仪规范,提升个人的气质与修养。
3.日常交往礼仪模块
主要包括各种场合的接待拜访、馈赠、电话、会议等礼仪规范,让学生在对客人服务过程中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维护客户关系。
4.旅游服务礼仪模块
主要包括酒店、导游服务过程中的礼仪规范,使学生能够在旅游接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规范化服务。
5.仪式综合礼仪模块
主要包括会议礼仪和涉外礼仪。在这个模块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议中的接待服务礼仪、庆典礼仪及迎送礼仪、会谈会见等。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协助客人设计、完成商务礼仪活动或仪式,使礼仪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提升。
6.知识拓展模块
主要包括宗教和习俗礼仪,要求学生了解中国部分节日习俗、少数民族习俗,世界部分国家和民族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礼仪,拓展礼仪知识可以更好地为各方客人提供服务。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自觉养成礼仪习惯
这几年,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普遍下降,学习上的懒散和不重视使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大打折扣。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自由散漫变为彬彬有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身正为范,影子教学
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自身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礼仪教学是礼仪教学的基础性教育和主渠道,礼仪教师自身服饰得体、仪表大方、仪态端庄、神情自然、举止优雅、谈吐有礼,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给学生讲站、坐、行、走等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动作要领时,除了课堂内要一边亲自示范各种规范动作,将动作一一分解,让学生对规范仪态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外,还可以请学生与教师一同练习,让学生在生动、直接的练习中把握对仪态礼仪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自始至终、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把挺拔的站姿、优雅的坐姿、潇洒的走姿留给学生,形成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崇拜老师”的心理下影子般地“有样学样”,对学生潜移默化,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授人以渔,师生互动
在以前传统礼仪教学模式中,我们是“授人以鱼”,即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教”始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中心,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得学生对礼仪课程兴趣不浓,良好的礼仪习惯也无从养成。如何有序地组织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摆脱“授人以鱼”的旧理念,并代之以“授人以渔”的新思想。所谓“授人以渔”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第一堂课就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按好、中、差及普通学生和寄宿生这两种方式结合分组。每堂课抽签布置下堂课任务,每组既整合打分,又经常结合任务个体打分,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如日常交际礼仪模块,在各组基本训练完成的基础上,抽签完成不同的情境表演,根据表演效果对各组进行打分,组与组进行竞赛;而在中外礼仪模块,则让各组用抽签的方式,课后完成某少数民族或客源国的PPT,并让各组在课堂上自己主讲。这种分组合作竞赛的方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任务布置,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礼仪课堂也从45分钟延伸到学生的8小时以外,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不甘落后的拼搏感,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3.情境演练,全面检查学生的职业礼仪习惯养成
礼仪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通过课程学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良好职业礼仪习惯。礼仪训练是强化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通常占全部教学内容的一半以上。在多年的礼仪教学探索中,笔者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学习礼仪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仅能通过情景让学生对礼仪知识领悟深刻,而且对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礼仪习惯有显著的效应。
所谓情景模拟是指教师按照礼仪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设计模拟的情景、环境、人物身份等,指导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以模拟身份进行礼仪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经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外了解和准备大量与情景模拟相关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礼仪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服务礼仪的魅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企业合一”。
比如设计出不同的见面介绍情境,以组为单位,请学生分饰不同角色,体验真实感受。如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主人客人之间等不同对象和场合的见面介绍情境。演示前,学生首先要了解介绍的礼节,同时自己设计名片,相互进行自我介绍、鞠躬礼、握手礼和名片礼等的模拟演示。演示结束,同学一起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对表演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仪态、表情、眼神、语言、礼节等方面表现如何?有哪些不符合规范?需要怎样改进?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真实、准确、到位的演示,不仅能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有效的礼仪训练,也激起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模拟操作也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深刻印于心中,个人形象和气质得到了较全面的提升。
4.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礼仪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仅靠教师口头叙述和演示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融文字、***像、动画、音频为一体, 视听结合,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比如在个人礼仪中各式丝巾的结法以及领带的打法,就可借助影像向学生分步演示基本技法和要领,并请学生同步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就能掌握丝巾和领带的基本技法。解决了以往教师示范、学生围观,教师示范不准确、学生被贻误的问题。
三、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简单的一学期两三次的考试评价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气质的培养和职业礼仪习惯的养成。考核评价是反思教学和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方法与手段日趋多样化,我们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也要由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法向多样化考核方式转变,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更好地达到考核目的。我们在礼仪课程中,采用了以考核能力为目的,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考核方式,力求考核项目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同时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变为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而且使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
1.职业素养考核(20%)
考核内容为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出勤、上课表现等,重在考核学生平时的个人礼仪习惯养成情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2.学习过程考核(30%)
考核内容主要是平时作业和单项礼仪技能的训练。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而礼仪单项能力训练则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礼仪技能,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项目能力训练以及加强分析、解决岗位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每次作业和单项能力训练都有一定的分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综合应用能力考核(30%)
综合项目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礼仪知识、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运作中还能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如情景模拟中的见面与拜访、庆典与剪彩仪式等。
4.职业所需的理论素质考核(20%)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笔试,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
实践证明,职业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长期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自觉地学习、勇于实践,并持之以恒。教师在礼仪课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从而加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提高礼仪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祥林,孙静文.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礼仪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校园导刊,2011(2).
小学生课堂礼仪篇10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习惯;培养措施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孔夫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若稍加不注意,就有可能养成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或缺。
一、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深远意义
1.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必要之举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有着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人们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以教授学生礼仪知识,训练礼仪规范行为,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主要体现在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体貌兼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礼仪道德核心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其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上的享受,文明礼仪便是其中之一。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他个人素质的决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二、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有效方法
1.让国学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国学
将读“经典”与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习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唐诗宋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之美妙,“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礼仪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渗透国学,学习礼仪,让他们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
2.将经典故事融入小学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经典故事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枯燥为快乐,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师向学生讲述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经典故事,引导学生在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做人、做事。
3.引导小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校园内、楼梯上乱扔果皮屑,在校园内乱扔食品袋、垃圾棒,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反正有值日生打扫卫生,扔了也没关系;有的学生在走廊上嬉戏追逐打闹,走路的时候推推搡搡;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脏话、粗话,甚至有个别学生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为,从而严格约束自己,不随地吐痰,不讲粗话,不打架斗殴,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培养责任心。
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着装得体。南开大学校长说过,“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头容正”,小学生的衣服不一定新颖,但应该整洁、大方,符合学生的身份,能体现出小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最后,引导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课间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与同学交流用语礼貌;遇见师长,主动问好,碰见来宾,不围观起哄;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拥挤,要谦让。
我们始终坚持以“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为决策指导,对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礼仪的深层含义,让他们能够将礼仪规范融入社会实践中去,使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把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从而提高礼仪修养涵养。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至关重要,能够培养出知礼仪、懂礼仪、守礼仪、行礼仪,品行优良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覃永革.小谈文明礼仪教育几点做法[J].亚太教育,2016(2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生课堂礼仪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