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化简篇1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4分)
1.(
):32=3:8==30÷(
)=(
)(填小数)
2.3.6
m:0.15
km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3.4:3的前项扩大为原来的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4.一个比是:x,当x=(
)时,比值是1;当x=(
)时,比值是3。
5.甲数是乙数的(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两数的和的比是(
),乙数与两数差(大数减小数)的比是(
)。
6.甲、乙两数的比是9:10,甲数是7.2,乙数是(
)。
7.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多()。
二、我会辨。(每题1分,共3分)
1.15
kg:3
kg的比值是5
kg。
(
)
2.六(1)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4,则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
3.小芳与爸爸的身高比是3:4,爸爸的身高是小芳的。
(
)
三、我会选。(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是一个(
)角三角形。
A.锐
B.直
C.钝
2.两个正方形,它们边长的比是5:6,它们的周长比是(
)。
A.6:5
B.25:36
C.5:6
3.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的比是3:4,它们的面积比是(
)。
A.3:4
B.4:3
C.16:9
D.9:16
4.甲数比乙数多(甲、乙两数均不为0),乙数和甲数的比是(
)。
A.5:8
B.5:2
C.8:3
D.8:5
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A.6:11
B.8:15
C.6:5
四、我会计算。(共48分)
1.求比值。(每题3分,共24分)
4:14
15:75
0.5:0.01
:
:
0.25:
9.1分钟:0.7分钟
0.4
kg:100
g
2.化简比。(每题3分,共24分)
0.125:
5.6:1.4
:
72:24
4:
180:120
15分钟:1小时
m:25
cm
五、根据提供的信息,填一填。(每题6分,共12分)
1.跑步。
(1)明明和强强跑的路程比是(
)。
(2)明明和强强跑的时间比是(
)。
(3)明明和强强跑的速度比是(
)。
2.分析线段***。
(1)甲与乙的比是(
)。
(2)丙占(
),丙与甲的比是(
)。
(3)甲与甲、乙、丙之和的比是(
)。
六、我会应用。(每题6分,共18分)
1.中心小学有男生500人,男生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是5:9,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2.一项工程,由甲、乙两公司合作完成,需投资40万元。甲、乙公司按3:5的比例投资,各应投资多少万元?
3.学校***书室一共购进新***书400本,把新***书的按3:2分给低年级和高年级,低、高年级各分得***书多少本?
答案
一、1.12 9 80 0.375 2.0.024 5:6
3.扩大为原来的3倍 4.
5.3:8 5:2 6.8
7.3:2
【点拨】把1.5换成假分数是,再按份数求它们的比。
二、1.× 2.× 3.×
三、1.B 2.C 3.D 4.A 5.C
四、1.
:
=×
=
:
=×
=
0.25:
=:
=×
=
9.1分钟:0.7分钟
=9.1:0.7
=91÷7
=13
0.4
kg:100
g
=400
g:100
g
=4
【点拨】看清题目要求,如果是求比值,就可采用计算方法,结果可以是分数或小数或整数。
2.
0.125:
=:
=1:7
5.6:1.4
=56:14
=4:1
:
=×
=
=2:7
72:24
=3:1
4:
=16:1
180:120
=18:12
=3:2
15分钟:1小时
=15:60
=1:4
m:25
cm
=m:m
=:
=4:6
=2:3
【点拨】题目要求化简比,有些题目就可以充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不管什么方法,确保结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1.(1)1:1 (2)4:5 (3)5:4
2.(1)3:4 (2) 5:3 (3)1:4
六、1.全校:500÷5×9=900(人)
女生:900-500=400(人)
2.40÷(3+5)=5(万元)
甲:5×3=15(万元)
乙:5×5=25(万元)
3.400×÷(3+2)=32(本)
比的化简篇2
[关键词]无功优化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中***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24-01
1、无功优化目标函数
从经济性考虑,通常把有功网损最小作为目标函数[1-2]:
2、两种算法MATLAB仿真
本文采用标准遗传算法和标准粒子群算法[3],文献[4]在用人工鱼群法做IEEE6的优化时,采用了标准的IEEE6节点系统,给出了控制变量、状态变量的取值,具体接线***,参数设置见本文献[4],由于。此典型系统基准功率为SB=100MVA。该系统包括6个节点(节点1为平衡节点,节点2为PV节点,其它节点为PQ节点)、7条支路、4个负荷节点(分别是节点3、4、5、6)、2台发电机(节点1、2)、2条可调变压器支路(支路3-5、4-6)和2个无功补偿点(节点3和4)。系统中的发电机机端电压是连续变化的;可调变压器的调节间距为2.5%,无功补偿容量间距分别为0.005和0.0055。
本文选取群体规模N为200,迭代次数100,粒子群算法中惯性权重取常值0.8即可,用MATLAB语言编写无功优化程序,结果如***2.1,***2.2和表2.1。
由***2.1和***2.2可知,粒子群算法可以更早的收敛,得到最优解,遗传算法最优解有些不稳定,只能在总体上得到;系统的网损由11.505 MVA下降到粒子群算法的7.91MVA,遗传算法的8.76 MVA,粒子群算法用于无功优化完全可行,效果更理想;由表2.1知,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后各负荷节点电压和发电机节点的无功功率都有了明显改善;粒子群算法计算时间更短,编程也更简单。
3、 结论
本文用MATLAB语言编写无功优化程序,引入经典的IEEE6节点系统,对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用于无功优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无功优化,收敛速度更快,编程简单,计算时间短,易于推广使用,能精确地找到全局最优解,系统的网络损耗明显降低,电压值稳定且有了相应的提升,达到了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网络损耗和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无功优化目的。鉴于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更加优秀的算法,在今后的无功优化算法设计中,作者将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去研究如何更好的解决无功优化的问题,很多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构想,比如二进制粒子群法,小生境粒子群法,免***粒子群法等等,本文只是把最基本的粒子群算法运用到无功优化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整合各类思想,使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无功优化方案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赵波,曹一家.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多智能体粒子群优化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5):1-7.
[2] 万盛斌,陈明***.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J].继电器,2005,33(15):37-40.
[3] 纪震,廖惠连,吴青华.粒子群算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6-180.
[4] 唐剑东.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比的化简篇3
关键词:横隔梁,应力计算,应力分布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Huanglong Valley of Jinjiang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to analyzes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box beam under the force of diaphragm beam, the box beam transverse prestress tensioning process improvements and diaphragm beam simplified design calculation has certain practical and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cross beam; stress analysis; stress distribution
中***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黄龙溪锦江大桥主桥为55+100+55米连续梁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梁顶板宽18.0米,底板宽11.0米,箱梁顶板设置2.0%的双向横坡。箱梁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2.7米,箱梁根部断面和墩顶0号梁段梁高6.0米,梁高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按1.8次抛物线变化。主桥纵坡为2.4%。主梁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C50混凝土。全桥纵向、横向、竖向预应力钢束均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Ep=1.95E+05MPa;加载至规定负荷的80%时,松弛损失不大于4.5%;控制张拉应力σk=0.75fpk=1395MPa,采用超张拉。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分节段悬臂浇注法进行施工,按照移动挂篮、浇注梁段、张拉预应力钢束的顺序循环施工,完成对称悬浇后,浇注边跨现浇段。边跨现浇段在落地支架上一次连续浇注完成。采用先边跨后中跨的合拢方式,边跨合拢后拆除零号块的临时支座,实现体系转换,而后完成中跨合拢。
1 简化计算模型的建立
利用平面杆系软件Doctor Bridge3.03建立全桥纵向模型。计算模型单元总数84个,节点总数88个,计算节段57个。其中上部箱梁单元68个,箱梁单元按照实际梁段、变截面处、支座作用处进行划分。
***1 全桥纵向杆系模型
上部箱梁结构梁段对应单元编号如表1:
表1 箱梁梁段对应单元编号
在当前的简化计算中主要是将横隔梁简化为两端铰接的简支梁与两端刚性约束的固端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刚性约束梁。对于具体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考虑往往选取两种极端情况约束弯曲刚度为零和约束弯曲刚度无穷大的简化方法来设计和验算。由于邻近梁段的约束作用,中横隔梁的矩形截面通常只负担了全部荷载产生的65%的效应,端部横隔梁的矩形截面只负担了全部荷载产生的75%的效应。剩余部分的荷载效应由旁边横隔梁加腋及桥面板承担。因此为了使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通常可以取矩形截面每侧加6倍顶板厚的顶板和6倍底板厚的底板形成的“工”字形作为计算截面[1] [2]。采用两端铰接的简支梁,将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3] [4] [5]按一定比例拆分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简化分析恒载、活载、横向预应力等三种工况下横隔梁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1.1 杆系横隔梁简化模型
将横隔梁分为20个计算单元,21个计算节点。截面取横隔梁的矩形截面并向两侧延伸6倍顶板厚度的“工”字形截面。计算恒载、活载、横向预应力三种工况,其中恒载、活载按照4:1的比例分别集中作用在腹板位置,均布荷载分布在顶、底板处。计算简***如***2所示:
***2横隔梁简化计算模型与横截面简***
2 横隔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黄龙溪锦江大桥0号块及附近1号块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主要对墩顶横隔梁(即0号块内隐型盖梁)进行横向分析。在1号块悬臂边缘建立主节点,形成刚域来模拟其它梁段的约束作用。利用1号块作为边界约束,并在0号块底部施加支座约束,分析0号块内的横隔梁。采用solid95单元模拟混凝土,link8单元模拟预应力束。全模型共有93074个单元,152338个节点。如***3:
***3 箱梁横隔梁(含邻近梁段)实体有限元模型
简化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分别考虑横隔梁在恒载、活载、横向预应力等三种工况下,由于受邻近梁段的约束作用,以及简化模型未考虑的墩顶横隔梁中人洞(其对结果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比较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与简支梁简化计算模型产生的差别,其结果如下(均取压应力为正):
表2 横隔梁恒载工况下结果比较(KPa)
由表2可得出结论如下:横隔梁在恒载工况下,其上缘应力主要为正压应力;下缘应力主要为正拉应力。由上表结果可见,当截面取“工”字形,且恒载分配按照前文所述腹板与顶、底板比值4:1时,简化计算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误差在5%左右。
表3 横隔梁活载工况下结果比较(KPa)
由表3可得出结论如下:横隔梁在活载工况下,上缘应力主要为压应力,下缘应力为拉应力。其中横隔梁简化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跨中截面上缘与1/4截面下缘相差20%左右,误差主要是由活载的简化处理使得两者施加活载作用的差异产生;跨中截面下缘与1/4截面上缘两者结果较为接近。
表4 横隔梁横向预应力工况下结果比较(KPa)
由表4可得结论如下:横隔梁在横向预应力工况下,上缘截面与下缘截面均为压应力为主。1/4截面应力简化计算与有限元计算的误差在30%左右;而跨中截面的应力情况简化计算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误差在4%左右。其1/4跨截面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种计算模型支座处的边界约束有些差异。跨中截面距支座约束较远,且两种计算方法结果比较接近。可见,虽然横隔梁的横向预应力效应会部分分配到邻近梁段,然而当截面左右延伸形成“工”字形截面时,此时截面宽度接近横向预应力的有效分布宽度,简化计算出的结果和有限元结果误差在容许范围内。
4 结论
1)在恒载工况下,简化计算和空间实体有限元计算的结果比较接近,误差均在5%左右。
2)在活载工况下,简化计算部分控制截面和实体有限元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在20%左右。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活载的简化处理使得两者施加活载作用有些差异。
3)在横向预应力工况下,1/4跨处截面误差较大,约为30%左右。误差主要是由两种计算模型在支座约束处理上的差异产生。而在离支座较远的跨中截面,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接近,误差在4%左右。
经比较得结论:当横隔梁简化模型按一定条件进行处理,包括将横隔梁的矩形截面往两侧延伸,其中顶板延伸顶板厚度的6倍左右,底板延伸底板厚度的6倍左右,形成的“工”字形截面;将恒载、活载按4:1的比例分别分配到顶、底板与腹板处。此时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接近,控制截面应力误差在容许范围内。因此,在连续箱梁横隔梁的设计计算中,将横隔梁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郑亮,箱梁横隔梁的简化计算方法及应用.工程实例,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单晓芳,箱梁横隔梁的简化计算方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6,(3):42~44.
[3]黎海堤,陈大根.箱梁预应力横隔梁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桥梁建设,2002,3:52~54.
[4]刘治宇,箱梁横隔梁平面杆系有限元与空间有限元计算比较.北方交通,2007,第12期,51~53.
比的化简篇4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家里看数学报,无意中看到求比值与化简比这个题目,我想这不是上学期学过的吗?但是我又一想,我还是看一看吧!
“求比值”与“化简比”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学们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求比值的目的是求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化简比的目的是把一比化成和它相等并且前、后项互质的整数比。
2、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类似。有以下几种:
(1)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如:
5/6∶1/2=(5/6×6)∶(1/2×6)①比值为5/3;②化简比为5∶3。
(2)运用比与除法的关系。如:
6.3∶0.9=6.3÷0.9①比值为7;②化简比为7∶1。
(3)运用比与分数的关系。如:
16∶20=16/20=4/5①比值为4/5或0.8;②化简比为4∶5。
比的化简篇5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撰写教学反思对教与学有多方面的价值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玲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写下了不少真实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有时,听完别的教师的课后我会把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或一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进行反思,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总结,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例如:教学比的化简时我首先通过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哪杯水更甜。让学生发现比可以化简,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个相关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比的化简,学生自然会联系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进行化简。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我发现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要比老教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学生更易接受。
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以前教人教版教材久了,总觉得新版不如老教材系统性强,练习量也不够。我在教学中感悟出,新教材非常人性化,生活化,灵活性强,所以如何使用好教材,使之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2、教材中虽没有提及分数比的形式,但是在一个化简比的例题中出现了分数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渗透分数比的知识,并注意强调分数比在读法上的不同。
3、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4、什么是最简单整数比 化简比有什么标准?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同学,教材中也没有明确化简比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当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时,这个比才是最简单整数比。
比的化简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的“比的认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化简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和掌握一些整理复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根据你们刚才的表现,先给男队加2分,女队加3分。
从两个得分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男队和女队的得分比是2∶3,男队有没有信心赶上,甚至反超?那就在课堂上比一比。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比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在课前谈话的基础上,运用给男女队加分的形式得到一个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地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还为后面比的运用提供了素材,可谓一举三得。)
二、整理知识,融会贯通
1.同学们昨天已经对“比”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现在请大家把整理好的作品拿出来。
2.(师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请这位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
生(上台介绍):我是从比的认识、比的化简、比的应用三部分进行整理的。
(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分数关系密切……
(2)化简比可以把比转化成除法,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化简,也可以转化成分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还可以直接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
(3)最后是比的应用,在解决比的问题时可以把比看作分数或者是份数来求。
3.交流,完善整理内容。
(1)对于比、除法、分数三者的关系,有什么补充吗?(集体交流形成表格)
(2)说到化简比,你会想到比的另一个内容是求比值,它们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小结:化简比是一个过程,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最后结果中必须有前后项,结果可以写成最简整数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最简分数比的形式。比值是一个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结果不一样,化简比的结果是比的形式,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分数、小数或整数)。
(3)通过大家的共同整理,这个比的知识网是不是更完整了?
4.欣赏评价各种不同的整理作品:文字表述型、树状型、花型……
边看边想,他们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借鉴?你的整理方法与他们相比,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等会儿再给自己的整理进行修改。
(设计意***:复习课重在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从“纵成线”“横成片”去复习整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掌握一些复习的方法?关键在于“引”。通过让学生自主整理,自主介绍,集体交流完善,将比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联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在对整理作品的完善与赏析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深入理解比的意义。
这里有两组信息,请你们根据信息写出比,并说说比的含义。
(1)男队得2分,女队得3分。
(2)从上海到南京约320千米,某子弹头火车约2时行完全程。
交流题(1),除了男队∶女队=2∶3,你还可以知道哪些比?
交流题(2),路程∶时间=320∶2,它的比值表示什么?
小结: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可以是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类数量间的关系,它的结果又会有一个新的量。
2.比和比值的辨析。
(1)将下列各题化简。
35∶2 8 1.2∶2 0.48∶0.4 ∶
1千克∶400克 30分∶0.2小时
①生***完成,其中两生上台板演,并向大家解释化简的方法。
②交流:在化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求比值(题目与上相同)。
35∶2 8 1.2∶2 0.48∶0.4 ∶
1千克∶400克 30分∶0.2小时
①***完成。
②想一想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3.比的应用。
(1)先出示: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10。现有990克盐水,盐和水各多少克。
学生***解答,展示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990÷(10+1)=90(克) ;水:90×10=900(克); 盐:90×1=90(克)。
方法2: 990×=90(克) ;990×=900(克)。
比较两种方法,明确不同思路,即“把比看作份数或看作分数来想”。
(2)再出示:
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10。现有990克水,需要加多少克的盐?
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10。现有990克盐,需要加水多少克?
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10。盐比水少990克,盐和水各多少克?
(设计意***:这三道基础题是考查学生对比的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进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题借助两个信息,在解读含义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关系时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第2题的化简比与求比值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同组题的练习,在对比中理清了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第3题是通过题组的形式一题多变,在变与不变中自然地将比与除法、分数联系起来,使学生把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温故而知新。)
4.易错题辨析。
(1)通过昨天错题收集分析,每位同学都设计了几道易错题。现在谁愿意来当小老师,考考大家?
判断:
①化简12∶40,结果是3∶10,也可以写成。( )
②求比值 0.36∶0.3 =36÷3=12。( )
③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小圆的面积与大圆面积比是1∶3。( )
同桌互考。
(2)老师也准备了几道题:
①一件衣服打折后现价与原价的比是3∶5,这件上衣打( )折。
②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③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④走完同一段路程,甲要3小时,乙要2小时,甲、乙的速度比是( )。
(设计意***: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查漏补缺。如何让这个“漏缺”更具代表性、针对性,并给枯燥的练习带来趣味性?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收集设计易错题,采用小老师等形式,在辨析中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让易错题的作用发挥最大化。)
5.拓展练习。
想知道现在男队和女队的比吗?
(1)如果要求男队与女队的比还是2∶3,则当女队加了30分后,男队应加多少分?
(2)如果男队的等于女队的,男女队的比是多少?
(3)本节课男女队最终的比是1∶1,男女队打了个平手。到底男女各队各得几分,自己猜。
(设计意***:再次运用男女队比赛这一素材,使比的应用更加深入,更富挑战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比的化简篇7
分三种情况:
1、分数与分数的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两个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能化简的再化简。
2、小数与小数的比,把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再进一步化简。
3、分数与小数的比,一般把小数化成分数,转化成分数与分数的比,再化简。如果分数化小数很容易,也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转化成小数与小数的比,再化简。
(来源:文章屋网 )
比的化简篇8
又红又专的中式简历
如果去外企求职,***治色彩越少越好,建议不写***治面貌,没有必要让老外知道你个人的***治隐私。但也有个别外资老板敬佩***员的优秀品质,要求招聘中层管理干部必须是***员,如果你知道这种“内幕”,当然可以投其所好。
有些人认为公司愿意招聘比较活跃一点的员工,于是便在简历中写“性格开朗”。这些人有的是真相信自己性格开朗,有的是觉得写上开朗更好,其实没必要。还有的求职者浪费了大量篇幅和笔墨来描述自己的性格: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积极主动、能歌善舞……这些的确都是一些优点,但都是一些写了等于没写的优点,因为性格一类的特质往往是需要通过双向沟通来评价的,是一种主观的印象。有经验的招聘人员从来不相信任何人自己表白的性格特点,因为它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不像学历、专业技能可以通过量化的测量来进行横向比较。你这边“剃头挑子一头热”,说得再多,经验丰富的招聘人员还是不会感情用事,理智会告诉他们:“这不足为凭。”
另外,想求职外企的同学要注意了!不论你是肥环瘦燕,还是鹤立鸡群,“身高体重”的话题都不要在简历中提及。求职外资企业成功的应聘者都知道:他们被外企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了解外企文化并身体力行。在西方文化中,“身高体重”属于特别隐私性的话题。当你不小心顺嘴溜出询问外国女性年龄的问题时,通常会惹恼对方。当然,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或许会大方坦诚地告诉你:“这种问题在我们国家属于个人隐私,不可以问。”最后,他还是坚持立场不会回答你的问题。不适合问的隐私,当然也不适合主动交代。所以,在简历中,不要留下任何把柄表明你根本不了解外国、外企文化。
手持国际护照的美式简历
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式简历既适合于求职外企也适合于求职国企。
美式简历要求言简意赅,字字珠玑,限一页纸。但若想写好一份美式简历实非易事。你既要知道哪些信息不适合写在简历上,还要了解哪些信息必须在简历上写清楚,而且越细越好。这些知识都建立在你对企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这也正是美式简历的魅力所在,因为它要求最高效地传达信息。
国际大公司比较欣赏美式简历。从“成功求职”这一目标出发,一页纸的美式简历,是重点参考的样式。美式简历的书写格式也有十几种,有些书登载了上百种样本,但本书所介绍的式样在美国大公司中比较流行,华尔街的证券公司、国际咨询公司、大型跨国公司等都采用这种式样。我们同时也参考了3个名牌学校(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简历样本,其式样大同小异,这里主要以哈佛商学院的简历为蓝本。
尚未形成规范的中文简历
中文简历不像英文简历那样有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格式。现在社会上常见的中文简历多从“履历表”演变而来。虽然时代不断变迁,但简历依然惯性地沿袭了履历表的各种特点,比如个人信息丰富得就像“全国人口普查表”一样。而工作经历一栏虽然能容纳大量笔墨和篇幅,但却不如填写个人信息那么细致认真,要么是华而不实的大段描述,要么是干瘪得可怜的几句短句。有的还把简历写成了入***申请或者自传,带有强烈的感情成分和主观色彩。
这样的一份简历用来求职国企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普遍都能够被接受和认同。因为筛选简历的招聘经理不是以外企的标准和角度来衡量这份简历,而是从国内文化上来理解和认同。
如果你用不很专业的中文简历求职外企,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情况:一是虽然招聘公司请你同时提交中英文简历,但筛选简历的招聘人员是中国人,所以你的中文简历将被作为主要的筛选依据。同是中国人的招聘人员可能在感情上能够理解你的“中式风格”,但是理性告诉他你的中文简历不符合专业标准。二是有些外企甚至只要求你提交中文简历,没有了“中英文简历需要保持一致性”的约束。在写作中文简历时,你很可能就会想当然地爱用什么格式就用什么,什么格式顺眼就用什么。可这些你看着顺眼、爱不释手的中文简历在有着专业眼光的外企招聘人员看来就是不顺眼、不喜欢的典型。
现在求职市场上写得好的中文简历大都是套用专业的英文简历格式,有的甚至是把英文简历逐字逐句地翻译成中文,这样的简历至少在格式上能“与国际接轨”。此类简历主要分为美式、英式和港式三类。美式简历尤以美国著名商学院简历格式为代表,简洁明了,一页纸,沟通信息比较高效。20世纪90年代末这种简历开始在京沪著名高校的BBS上流传开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使用。英式简历页数比较多,年龄等个人信息“披露”得比较全面,相形之下,对于工作经验的描述就显得不够具体和鲜明,并不可取。这个版式的简历30多年前传到了香港,并且经过本土化改造在市场上广为流传,虽然进行了一番“锦上添花”,加上了现在的工资水平以及工资预期,但工作经历的描述依然很少。
英式简历
英式简历很接近港式,但个人资料没有港式说得那么多,篇幅长、页数多,却不详细,是港式简历的原创母版,这里不做过多评论。
“征婚启事”式的港式简历
香港出版的简历写作书籍中大都要求写“年龄”、“婚否”等信息,颇有“征寻贤妻良母”之嫌。香港报纸的招聘广告中还要求求职者写上“工资现状”及“预期工资”等可比信息,恨不得能招到一位“少吃多干的长工做女婿”。其实,这些都属于隐私性问题,美式简历则不要求提供这些信息。如果说目前国内流行的中文简历有参照系,那应该是指港式了。
根据这些讲解,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对上面的“简历种类”选择填空题“对号入座”了。
简历种类(参考答案)
1.美式:一页纸,国际流行
2.港式:年龄,婚否,工资现状
3.中式:体重,身高,性格,***治面貌
4.英式:页数多,但不详细
另外还有许多小技巧,比如将工作经历按照简报形式介绍;将最新的公司/职位列在前位,用倒序的方式介绍以前的情况,更多的着墨于“最近”;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掌握的技能由高到低排列,方便雇主了解你的最高水平等等。
总之,如果你的简历能使招聘者产生强烈的愿望,希望与你见面深入会谈,那你的简历就成功了。
一份简洁明了、清晰易读的简历会帮助你给未来的雇主留下一个美好的最初印象。同时,因为每天会收到大量的应聘申请,招聘者都希望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应聘者的全貌,从而择优选用。因此,使你的简历从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迅速吸引雇主的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
比的化简篇9
加州CJA集团的招聘主管洛先生说:“我每天花费半个小时浏览 50份以上的简历,如果我在10秒中以内不能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这份简历就成历史了。”
然而尽管大多数职业顾问都建议在简历中要强调业绩,特别是使用量化的方法,但是很少有求职者听从劝告。在大多数简历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罗列得详详细细的工作单位、时间、主要负责的工作。一些招聘人员说,他们遇到的简历中,至少有75%的简历没有任何量化的业绩。 然而,每一个求职者都有或大或小的业绩,只是看你如何把它表达出来。绝大多数招聘人员都认为:那些能够提供以往业绩确凿数据的求职者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会有上佳表现,雇佣这些人的风险最低。自己知道自己拥有辉煌的业绩和巨大的潜能是不够的,你要在简历中证明出来。你的竞争这可能有更为辉煌的业绩,但如果他们没有有效地在简历中表达出来,那么在招聘人员眼中他们什么都没有。在很多情况下,你确实可以通过简历击败比你强大的竞争对手。
其实在简历中量化你的经验和工作业绩并非难事,只要遵循以下几点就可以:对业绩的描述要专业、可度量、真实。
麦考尔是一家公司的HR经理,一般来讲,这个领域内的业绩是比较难以量化的,但是他的确做到了与众不同。他把自己12年的HR从业业绩用表格和数字量化地表现出来,从而赢得了工作机会。他说:“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打个电话,确认我的业绩的真实性。”
量化你的工作业绩可以从列出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结果开始,简明扼要地描绘你取得的成果。每一个公司都需要那些能够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和解决问题的人,因此诸如百分比、金额这类专业信息就可以使你的简历显得更具价值。
比较下面两种说法:
“推行了提高士气的新人事***策”
“推行了新的人事***策,这一***策使缺勤率下降了27%,职员流动下降了24%。”
无疑,第二种说法中专业化的数字使业绩显得更有说服力。
至于那些你无法找到证明资料的百分比和金额就需要评估了。如果你能够找到公司的文件来证明你的业绩描述,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是有些时候你可能找不到这样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写一封盖信来对你的业绩描述作出解释。
微软公司的一名招聘人员斯坦达先生说:“那些不但介绍了自己的业绩而且也介绍了取得业绩经过的人总会引起我的注意。”
鲍勃是一名人事顾问,他说,他每周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帮助求职者重新书写他们的简历,“当我指导那些具有合适背景的人时,我会给他们讲解如何在简历中描绘自己的业绩。例如,一个求职者原来在简历中写道:‘曾主管ISO 9000认证。` 在听从我的建议之后,他把这句话改成‘在九个月内使企业完全达到了ISO 9000认证的标准。` 正是这个细节使公司决定给予他面试机会。"
甚至那些不能转化为百分比和一定金额的业绩也是可以给招聘人员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如象“提前一个月开发出产品并投入市场。”“开发了一套总量控制系统,解决了重复支出问题。”这样的描述都可能使招聘人员对你感兴趣。
下面这些成功求职者的简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曾开发过一套新的生产技术,使生产率提高了7%(业务经理)
显著改善了与银行服务部门的沟通,对分户帐操作系统进行改善,提高了操作效率,每年可节省20,000美圆。(银行经理)
93年以来,将公司的库存从540万美圆降低到290万美圆。(销售经理)
建立了一套品质保证程序,使退货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产品经理)
业绩是强有力的,所以,如果由于你的努力使某些事情发生了积极的、显著的变化,那么它就应该属于你的简历。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业绩,可以试一试下面这个简单的方法:先将目前负责的主要业务列一个表,然后向前类推,把你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负责过的业务罗列出来。完成这一步后,再加入量化的业绩,比如,在"接管销售成绩欠佳的地区,制定了新的顾客服务程序和市场推广方案"的后面加上"在两年内使市场分额由原来的4.8%上升到6.5%。"
在描述业绩时,很多求职者都会犯数学错误,这会使他的简历大打折扣。例如一个生产主管在简历中写道他使退货率下降了200%,而忘记了没有什么东西的下降幅度会超过99.99%。实际上,他是使退货率从6%减少到2%,准确的下降率是67%,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业绩了。 又比如一个HR经理说他使员工流失率下降了3%,实际上是流失率由8%减少到5%,下降率应该是38%,而不是3%。
比的化简篇10
目前,对于汉字理据性的理解还存在分歧。孙剑艺认为:“要说早期的汉字‘有字理’是可以的。但是汉字发展到今天,它所记录的汉语发展到今天,社会发展到今天,汉字的‘六书字理’早已消失殆尽了,或者说早已不起多大作用了。……实际上,汉字本身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逐渐淡化自己‘字理’的历史。”苏培成先生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拼音文字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就能表示出词的读音,这就是它的理据。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反之,看到了部件不能引起联想,这样的字就是没有理据。”刘又辛认为,“从两种文字的性质来看,拼音文字是一种无理性符号;汉字则除少数表音(假借字)外,基本上都是有理性符号。”这里对汉字理据性的不同理解,牵涉到对汉字系统规律的认识和对汉字发展演变历史的不同看法。至少涉及这样三个问题:
1.对文字理据性的理解
文字的理据性是指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的对应关系,既然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系统,而语言又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那么文字记录语言,就是使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语音的,也可以是意义的。拼音文字的字形(词形)直接记写语言要素的声音,而汉字中形声字的字形,则与语言要素的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发生联系。因此,我们说的理据性不仅仅指现代汉字是不是合乎“六书”,还指作为一套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跟语言成分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换句话说,汉字的理据性是指其在记录语言成分的同时,是否体现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同意苏培成先生的看法,任何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汉字记录汉语,它的理据性就表现在汉字字形直接与语言中的音或者义发生联系。比如“众”,是由三个人组成的,用它代表“人多”的意思。“抬”两个偏旁,一个表义,一个表音。这样的字都体现出了汉字的理据性。不同类型的文字,它的理据性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有所不同。表音文字用字母表示语言中的音素或音节,字母按照一定的拼合规则来表示相应词的读音。例如英语中的“book,look,cook,boot”等词,其发音就有一定的规律性,词形直接记写语言要素的声音。当然也有一些词不能准确表示读音,但从英语文字的整个体系来看,还是有一定系统规律的,因此我们承认它是有理据性的文字,至于多少词形表音,多少不表音了,那是理据度的问题。
为了把汉字的理据性加以量化,苏培成先生提出了理据度这个概念。理据度的计算公式是:
实际具有的理据值÷最大理据值=理据度
按照字符理论,现代汉字的字符分为三类,就是意符、音符和记号。意符、音符有理据,记号没有理据。他以《新华字典》的部分作了抽样测查,推测汉字的理据度在50%上下。
2.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理据性问题
所谓现代汉字是指记录现代汉语所使用的文字。它以形声为主要构字方式,以楷书为通用印刷体,基本上采取语素—音节原则来记录现代汉语。古代汉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前一阶段起于商代,终于秦代;后一阶段自秦末一直延续到现代。在时间范围的大跨度、字形演变的大变化面前,对于古代汉字的理据性也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如果说小篆以前的文字,基本保留了象形的特点,那么隶变可以说是汉字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大简化,它确立了汉字点、横、竖、撇、捺等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也确立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雏形。在甲骨文里表示具体事物、动物的字形,一般都是描摹其外形或者外形特征,这些字形直接与所记录的词语发生联系,可以看作是有理据的。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甲骨文都是能够“见形知义”的,因此,其理据性未必就比现代汉字高多少。汉字发展到了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汉字造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形声字增加的速度超过了表意字,形声字的数量也就占了多数。《说文解字》所收9353个小篆中,形声字的数量就占了80%多。这时候,汉字的理据性就越来越强了。发展到隶楷阶段,尽管随着笔画的确立,象形、指事、会意字的理据性有所降低,但形声字的数量发展迅速,南宋郑樵对两万多汉字的结构作过分析,认为当时的形声字比重已经超过90%。因此,汉字的理据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大大加强了。现代汉字中,大部分字形是对隶楷阶段汉字的传承,古今通用字仍是现代汉字的主体,简化字和新造字所占的比例不足20%,即使是简化字和新造字,也不都是毫无理据的,相反,有些字还提高了理据度。比如“态”、“证”、“递”等字就比原来的繁体字理据度高了。
3.个别字形和汉字系统
讨论汉字的理据,应该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系统,而不应该拘泥于个别字形,尤其不应该就某个字或某些字的理据,特别是“六书”理据,来否定整个汉字系统的理据性。我们要看这些字是否构成对整个汉字系统的冲击,其冲击度到底有多大,是否到了足以破坏汉字理据的程度。拿“木”字旁的字来说,从整个表意体系上看,汉字从“木”的字,大多还是与木有关的。我们统计了《新华字典》中18个常用形旁,结果发现2738个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率为90.03%。我们还就《最常用的汉字是哪些——三千高频度汉字字表》作了统计,1985个形声字中形旁有表义作用的1720个,占总数的86.65%,形旁没有表义作用的265个,占总数的13.5%。所以从总体上看,现代汉字形旁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理据度。声旁的情况就差一些了,汉字有多少形声字的声旁可以真正表音?即有多少形声字的声旁读音和整字的读音完全一致?周有光先生统计的结果是: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是39%。周先生的数据统计中是以“含旁字”所指,其含义比声旁要宽泛一些。李燕等对7000个通用字中的形声字的统计结果为,声韵完全相同的2285字,占形声结构的比例是40.54%,而事实上,越是生僻字其表音率越高,我们对常用字3500个统计的结果是32%。高家莺对倪海曙编著的《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所收5990个正字进行统计,其中一音声旁所组成的形声字中,字音与声旁读音完全相同的1578个,占形声字总数的26.3%。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原因在于所选材料及对材料的限制各有不同。不过,据笔者的统计结果,30%左右的表音率应该说接近汉字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形声字摹写声音的理据度并不高。
二 简化字的理据性问题
有人认为,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结构,破坏了汉字的理据性。“简体字易写而没有字理”,这样的说法缺乏对简化字的全面分析,也往往是只看到了一些简化字的“树木”,而没有看到简化字系统乃至汉字系统的“森林”。诚然,简化汉字在“六书”的字理上,有它的缺陷,但80%以上的简化字还是可以进入汉字的理据体系的,它与整个汉字体系的冲突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大。况且由于汉字本身的发展,同样也使古代汉字中大约20%的字游离出了汉字结构体系,这部分无理据的字是不能记在简化字身上的。严格要求简化字一定要符合类推规律、一定没有规则例外,是不现实的,是不符合汉字实际的。
首先,汉字系统本身不是科学定律,也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体系。因此,规则的不对称性和规律的不系统性也就在所难免。汉字不是一时一地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它不是以追求系统的完备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目标,而主要是书写的简便性,它甚至并没有过多考虑记忆的方便性。再加上语言的发展变化,记录汉语的汉字也会相应的发生音义方面的变化。因此,就会在规则之外出现特例,出现游离于系统之外的汉字。比如从“竹”字头的字,一般说来都与“竹”有关系,但是有些字并不是这样,“笑、笨、答、等”等常用字,都已看不出跟竹子有什么关系了;有些竹字头的字“竹”是声旁,如“笃”,从马,竹声,本义为“马缓慢地行走”;“筑”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从竹从“?(抱,用手拿。隶变为巩)”。这些字的理据性都是要打折扣的。但从“竹”的另外127个字(根据张书岩主编《标准汉语字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0年12月)都可以看作与“竹”有关系。另外,形声字声旁的表音规律性就更差了,同样是“皮”作声旁的字,可以有:pī(披),pí(疲),bǐ(彼),bèi(被),bō(波、玻),bǒ(跛),pō(坡),pò(破)等等。所以认为汉字可以系统类推本身就存在认识上的错误。
其次,从整个简化系统上看,可以类推的简化字还是占多数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所收的1753个字就是根据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如“?”简化为“贝”,?、?t、?、?、?h、?T、? ①A、?、?伞?取⒇?、?、?、?……等中的“?”统统简化为“贝”。而这些可以类推的简化字占了简化字总数的78.43%。所以我们应该承认汉字简化的类推规律还是存在的。至于第一表和第二表中出现的简化字更不应该成为批评简化字的理由。因为简化字中80%的汉字是古已有之的,是在群众中间流行了几百上千年并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字,只不过我们整理规范了这些字,使它们取得了合法身份并成为唯一合法身份的字体。由此看来绝大部分简体字不是新中国创造的。其实简化字作为***府行为推广,早在1935年,当时的******府***就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收324个字。就是现在被人们广泛批评的“破坏六书”原则,被人们广泛举例的用“又”代替十多种偏旁,也是当时就有的。比如当时的方案就确定了“?”简化为“观”、“?g”简化为“欢”、“?唷奔蚧??叭ā薄ⅰ?瘛奔蚧??叭啊薄K??a href="/Taiwan/">台湾***府和有关人士完全没有必要背着这个包袱,认为简化字是大陆***治的产物。
再次,对简化字的理据性我们要做具体分析。
⑴采用笔画减省和形体简化方法的,的确存在结构方面的问题。比如“?”简作“开”,“?纭奔蜃鳌懊稹保??S”简作“厂”,“?”简作“蚕”,“?”简作“处”,“?”简作“当”,“?”简作“号”,“?”简作“龙”,“?”简作“关”,“?”简作“声”,“?”简作“飞”等等。简化后的这部分字变成了纯记号字,而“记号和整字的字义、字音没有联系,是没有理据的。”[11]这部分简化字是经常遭到人们批评的,据我们统计,也只有42个。
⑵有些字破坏了原来的六书结构,使得原来的形声字表音或表义不那么明显了。比如“?”的上面本来表音,但简化成了“盘”以后,上面的“舟”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制(?)、致(?)、沈(?c)、杀(?ⅲ?⒙迹ㄤ?)、时(?r)等。
⑶一部分简化字降低了汉字的理据性。主要表现是形声字中有的改用了表音不太准确的声旁。比如“?怼奔蜃鳌坝怠币院螅??醋既繁硪舻纳?员淼牟蛔既妨恕!傲叮??)、练(?)”原来的声旁与字的读音相似,简化后右边无法称说。再比如荐(?)、动(?樱?⒉樱?N)、厅(?d)等。但这类字的数量并不太多。
⑷对汉字的理据性不构成冲击的简化字。这部分字保留了原来繁体字的字形结构,也就保留了繁体字的理据。比如“?h”简作“汉”,繁体字右边的偏旁多数人已经不知道它的读音和含义了,那么把它简作“又”对汉字的理据性来说,并不构成什么影响。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忏(?裕?⒓蹋ɡ^)、观(?)、艰(?)、联(?)、刘(?ⅲ?⑷罚ù_)、铁(?)、(听)?、虾(?)、礼(?)、驴(?)等。这类字在简化汉字中占了大约60%左右。这也就足以说明,简化字在汉字的理据性的破坏上并没有多大。
⑸一部分简化字增强了汉字的理据性。主要表现是形声字中有的改用了表音较准确的声旁,有的改换了既能表意笔画又简单的形旁。比如“?B”、“?”、“?”、“?”、“?”分别简化成了“态”、“钟”、“迁”、“递”、“苹”,简化后的声旁与整字读音完全一致。“?”、“?”、“?”分?e简化成了“惊”、“护”、“响”,像这些字纳入汉字的整体体系,其理据性应该是增强了,而不是减弱了。因为汉字声旁的表调功能是很弱的,所以简化后的形声字如果声旁的读音与整字的读音相近,也属于正常现象,而不应该成为批评简化字的理由。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或更改为与整字读音相同是最好的。
最后,现代汉字理据性的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语言和文字的时展,其中阶段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楷,每个阶段的字形变化都是对汉字结构的一次调整。语言的发展,尤其是语音的发展,使得汉字的读音也在发生变化,这点对形声字的影响尤为突出,很多声旁与字音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变得不相同或不相似了,造成形声字大范围的表音率下降。
三 对海峡两岸汉字前途的思考
目前,大陆和台湾分别颁布了相关的汉字标准字形,根据费锦昌先生对大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台湾地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的分析统计,“如果说得笼统点,那就是在大约5000个使用频率较高的现行汉字中,约有60%的字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12]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不仅在汉字研究的学术界,而且在信息处理界、教育界、新闻界甚至民间,海峡两岸书同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解决两岸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统一现代汉字字形是迟早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学术研究准备,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1.需要有正常的、良好的心态
汉字书同文现在不是哪一个***府的主观意志,而是时代对汉字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首先肯定的是书同文不是一场***治运动,也不是***治势力的较量,而完全是有志之士出于对全体中国人利益的关心,是因为不同的汉字字形已经大大阻碍了信息交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商业、通讯等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多考虑的是汉字的实用性和方便性的问题,同时也不可能脱离汉字现状。任何忽视现有汉字标准和现有汉字使用情况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笔者不赞成把两岸现行汉字的差异任意扩大和缩小;不赞成把产生差异的原因简单地归之为大陆推行了简化字或台湾墨守成规;不赞成用过分简单化的办法来消除两岸字形的差异,比如让大陆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或者要求台湾一字不漏地采用目前大陆通行的简化字。”[13]
2.充分尊重目前两岸汉字使用的现状
我们姑且不论简化汉字的功过问题,事实上简化汉字在大陆已经有了广泛的基础,并建立了各种规范和标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汉字的形体会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但这绝不是说,大陆使用和通行的标准就是一成不变的,就是不能更改的。也不是说现行的汉字就都是最合理、最标准的。首先,汉字的发展演变是历史的规律,这符合文字本身发展的特性,即使没有任何***的或行***的命令,在民间也是免不了的。其次,现代汉字中还有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笔画繁难的字没有简化,这不符合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入的6373个通用汉字中,就有138个字因结构、笔画繁难而不能在15×16的点阵字形中使用,如:“膏、霸、赣、酬、矗”等,信息学界不得不强行压缩。这些字总有一天要妥善处理。台湾《标准字体表》中确定的标准形体,也有比较合理的,如果能找到某些结合点,大陆也不应当采取完全漠然处之的态度。尤其是在对某些字进行调整的时候,应当适当考虑台湾的汉字标准。
3.科学、公正、历史地看待简化汉字
大陆对汉字进行简化,也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汉字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规律。远的不说,在明清时期一些文人学士就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简化字,五四以后,与国语罗马字母运动兴起的同时,简化字运动也得到了发展。1920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提倡简化字。之后,他和胡适、陆费逵、黎锦熙、杨树达等积极奔走,到1935年,当时的******府***才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为什么本来是文字规律的东西会变成***府行为?道理很简单,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和使用汉字。当时我们的文盲和半文盲的数量已占人口的70%—80%,这严重影响了科技的进步、思想发展、国民素质乃至国家前途。而要想学习先进技术,首先要学习记录它的载体——汉字。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批评或者攻击当时的简化字运动,也就没有理由批评或者攻击新中国的简化字运动。
总之,我们没有意***颂扬简化字和简化字运动,我们不会忽视简化字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客观、公允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海峡两岸书同文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的看法,从而推动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主要 ⑴陈章太《谈汉字简化》,《语言文字应用》1992-2。
⑵颜逸明《海峡两岸统一用字的思考》,《语文建设》,1991-2。
⑶孙剑艺《论海峡两岸汉字的现状与前景》,《山东大学学报》1995-1。
⑷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
⑸周胜鸿《试拟〈统一汉字总表〉》,《语文建设通讯》,第38期。
⑹李禄兴《现代汉字学要略》,文津出版社,1998。
注释
孙剑艺《评“识繁写简”》,载《语文建设》1992年第2期。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第81—8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刘又辛《汉语汉字答问》第69页,商务印书馆,1997。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第81—8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参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40页,商务印书馆,1988。
周有光《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中国语文》1978-3。
李燕、康加深、魏励、张书岩《现代汉语形声字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2-1。
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现代汉字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袁晓园《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汉字文化》创刊号第5页。
李乐毅《80%的简化字是“古已有之”的》,《语文建设》,1996-8。
[11]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第10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