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字伯起篇1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八世祖杨喜,在西汉高祖时曾封为赤泉侯。杨震自幼好学不倦,后来博览群经,被当世儒生誉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淡于名利,50岁时才应大将***邓骘之辟。后举茂才,担任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他莅郡赴任时,路过昌邑。昌邑令王密原在荆州时被杨震举为茂才,为答谢他的知遇之恩,特地于昏夜以黄金十斤馈遗。杨震当即拒绝。王密以为暮夜无人知晓此事,劝杨收下。杨震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自觉羞愧,怀金退出。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而且力***澄清当时官场贿赂公行的污浊空气。永宁元年(120),他升任司徒。司徒身为三公,地位尊祟。当时,安帝***母王圣缘恩放恣,其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交通奸赂。杨震于是上疏抨击,并且提出“***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要求安帝“绝婉娈之私,割不忍之心,留神万机,诫慎拜爵,减省献御,损节征发。”
延光二年 (123),杨震迁任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皇后之兄执金吾阎显等人,仗势向杨震举荐亲戚故旧为官,均被拒绝。中常侍樊丰等人分威共权,嘱托州郡,倾动大臣,宰司则承其旨意,广招贪污之人,以至贿赂公行。杨震又屡次上疏予以抨击。
杨震字伯起篇2
旋马堂是李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廉洁家风,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为官正直,生活清俭。他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大厅门前只能让一匹马掉个头,被称作“旋马家声”。李姓后人遂以“旋马”为堂号。
廉洁也是杨姓的家风,东汉名士杨震升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藏黄金10斤送给杨震。杨震严词拒绝,王密说深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退。杨氏后人遂以“四知”为堂号。
折槛堂是朱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忠直家风,典出西汉名臣朱云。朱云上书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汉成帝听后大怒,想杀掉朱云。刽子手拉朱云去执刑,朱云双手用力攀着金殿的栏杆,力奏不止,结果把栏杆折断了。后来汉成帝觉悟,命保留折坏的栏杆,以旌直臣。朱姓后人遂以“折槛”为堂号。
爱莲堂是周姓的堂号,体现的是清白家风,典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品格高雅,著有《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周姓后人遂以“爱莲”为堂号。
清白也是陶姓的家风,晋代诗人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陶姓后人遂以“五柳”为堂号。
三迁堂是孟姓的堂号,体现的是重教家风,典出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日,他就跟学一些丧葬之事。孟母认为该处不适合孩子居住,就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跟学叫卖之事。孟母认为这里也不适合孩子居住,就迁到屠户旁边,孟子又跟学屠宰之事。孟母只好又迁,最后把家安在了学校旁,孟子开始学习祭祖的仪式及礼让进退。由于孟母注意家庭教育,孟子最终成为一代圣人。孟姓后人遂以“三迁”为堂号。
泣杖堂是韩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孝顺家风,典出汉代孝子韩伯愈。韩伯愈犯了错,母亲用竹板打他,他流泪哭泣。母亲说以前打你,不曾见你哭泣,今天为什么掉泪。韩伯愈对母亲说,以前你打得疼,我知道你身体健康,现在打我不觉得疼,我知道你体力变弱,所以掉泪。韩姓后人遂以“泣杖”为堂号。
蒲编堂是刘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勤俭家风,典出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刘备幼年丧父,贫苦无依,和母亲一起以织席卖草鞋为生。起事后,常被***敌蔑称为“织席贩履小儿”。刘备称帝后,常思母亲编织蒲席之苦,茶饭无味。刘姓后人遂以“蒲编”为堂号,以告诫子孙勿忘祖先创业之艰辛,以简朴勤俭为本。
杨震字伯起篇3
2011年9月8日,山东青岛某小区发生了一起人间惨剧:一名10岁男孩的脑部被钉进两根钢钉,男孩的身边躺着一名口吐白沫的中年女子,两人均昏迷不醒。经过抢救,女人最终撒手人寰,而男孩依然生命垂危。
10岁的男孩名叫震震,逝去的女人是他的准继母杨美荣。警方通过调查初步作出判断:孩子很可能是被杨美荣蓄意谋害的!而她在对孩子下毒手后也紧跟着自杀。得知消息,孩子的爸爸史杰悲痛万分又不解:杨美荣一向疼爱儿子,怎么会突然如此凶残?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单亲男孩有了新妈妈
2005年8月,3岁的震震欢天喜地回到爸爸史杰身边,因为爸爸给他找到了一个新妈妈。
震震刚出生不久,母亲就突发心脏病去世。史杰既当爹又当妈,一个人拉扯不过来,只好把震震送回农村的爷爷奶奶家。2005年6月,独自在外打拼的史杰和杨美荣确立恋爱关系。有了稳定的生活后,他把牵挂已久的儿子接回身边。
杨美荣比史杰大6岁,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还未满18岁时,她和一个叫李晓阳的男人同居,两年后生子成了未婚妈妈。不久,李晓阳南下广州做生意,杨美荣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杨美荣一心等着李晓阳回来,可这一等就是十几年,期间李晓阳偶尔才和她联系一次。杨美荣的父母和弟弟曾多次劝她别再傻等下去,可杨美荣不死心。2004年底,杨美荣才从别人那里得知,李晓阳早就有了别的女人。
杨美荣陷入深深的绝望中。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中学,2005年,她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只身来到青岛开发区。她希望远离家乡,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就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史杰。
因为都有过一段不幸的经历,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时年32岁的杨美荣像姐姐一样对史杰关怀备至,帮他洗衣服、收拾房间。作为回报,史杰请她吃饭,或者买礼物送给她。随着交往深入,两个人的感情不断升华,发展为恋人。
面对这段恋情,杨美荣有些慌乱,毕竟史杰才26岁,比自己年轻,挣钱也多。史杰见她闷闷不乐,问她在想什么。杨美荣长叹一声:“我怕你将来后悔……”史杰说:“我不在乎你的年龄,也不在乎你的过去,只要你和我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杨美荣泪眼婆娑,扑到史杰怀里:“我会全心全意对你好,你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
两人正式同居后,杨美荣主动提出把震震接到身边照顾。杨美荣的深明大义令史杰感动不已,他赶紧把震震接了回来。杨美荣非常疼爱震震,每天一大早做好可口的早餐、送他幼儿园,晚上则把他搂在被窝里,给他讲故事。
苦尽甘来,杨美荣和史杰都有重活了一回的感觉。
准后妈变脸有隐情
2006年7月,史杰打算和杨美荣回老家登记结婚。终于盼来了婚姻,杨美荣本应该十分开心,可连续好多天,她都心事重重,史杰问她,她也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
一天晚上,杨美荣去洗澡,史杰翻看她的手机,赫然发现里面存着一张男人的照片!史杰问她是怎么回事,杨美荣只好如实相告:照片中的男人就是“前夫”李晓阳。李晓阳虽然对她始乱终弃,但自打儿子上初中后,就经常和儿子联系。这张照片是李晓阳发给儿子的,儿子又转发给了她。
史杰有些生气:“你儿子什么意思?你没告诉他我们的关系吗?”杨美荣说:“儿子不同意我嫁给你,希望我跟他爸爸和好……”史杰气不打一处来:“那你什么意思呢?我看你八成是动心了,连照片都没舍得删。既然这样,我成全你们!”
听史杰这么说,杨美荣连忙解释,说这只是儿子的天真想法,她不可能吃回头草,并恳求史杰理解和原谅。
经过几天冷静思考,史杰原谅了杨美荣。但是,他建议彼此冷静一下,想清楚了再去登记也不迟。本来,婚姻已经触手可及,转眼之间又变得缥缈起来。为了让史杰对自己有信心,杨美荣做了很多努力。史杰也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两人关系恢复如初。
2007年春节,史杰提出,父母年纪大了,想把他们接到身边来照顾。杨美荣犹豫了一下,对史杰说:“孝敬老人我没意见,但老人一来,开销就大了,钱得算计着花。你把工资交给我,我来安排家里的开销。”杨美荣这样说自有她的用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掌控家里的经济大权,也就掌控了史杰,“女主人”的地位也就落实了。
史杰当然知道她的用心,但想想反正也要结婚,于是答应了。他租了一套房子,把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老人一来,史杰每个月都把3000多元的工资交给杨美荣,自己身上只留点零花钱。
有一次,震震嚷着要吃肯德基,史杰花了120多元买回两个全家桶。看到震震开心地吃着,杨美荣不由得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儿子。前几天儿子打电话让她寄学费,可她身上已经没有钱了。杨美荣心里一阵酸楚,忍不住朝史杰发火:“你不是答应把工资都交给我吗?这钱哪来的?”史杰说是送货时顾客给的小费。杨美荣冷笑道:“我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你却偷设小金库,你对我到底有多少真心?”史杰不想因为这点事和她争吵,转身便出门了。
第二天早晨,史杰去上班时,发现停在门口的机动三轮车的车胎全被割破了。为了修车,他上楼向杨美荣要钱。杨美荣似乎早有准备:“你不是有小金库吗?”史杰当下心生疑惑:“是你把车胎割了?”杨美荣哼了一声:“是又怎么样?”史杰气道:“为了这点小事你就这么极端,以后日子还怎么过?”
史杰的话一下子击中杨美荣的痛处,她连忙向史杰道歉。为了赢得史杰的信任,很长一段时间,杨美荣凡事小心翼翼,对史杰和他父母、儿子都非常好,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转眼到了2009年9月,震震上二年级了。学校有信息课,震震央求史杰给他买一台电脑。为了满足震震的心愿,史杰开始悄悄攒钱。
12月的一天,史杰把电脑买回了家。面对新买的电脑,杨美荣号啕大哭:“我儿子上初中,到现在也没有电脑,前些天他朝我要,我也没舍得给他买。一样都是孩子,凭什么震震一要你就买?”听杨美荣提起她儿子,史杰也来了火气:“噢,要买电脑想起我了,当初我们要登记是谁不同意来着?再说了,他亲爸爸不能给他买吗?”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互不相让。
这一架吵得杨美荣心里特别委屈。几年来,她把心思都放在史杰和震震身上,自己的儿子却得不到母爱,在物质上也远远不如震震,可史杰大大咧咧,对此视而不见,也没有让着她的意思。她不禁情绪失控,猛地端起电脑,转身从三楼窗口扔了出去!史杰傻傻望着失去理智的杨美荣,觉得她可怕极了。
经历了几次冲突,杨美荣敏感、冲动、极端的个性暴露无遗,让史杰对两个人的未来越来越没有信心。杨美荣也感觉到史杰的变化,她害怕失去史杰,越是害怕越是疑神疑鬼,不是盘查史杰去了哪里,就是盘算他把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2010年底,史杰终于承受不住了,对她说:“我觉得我们该分开一段时间,好好冷静冷静……”
短短半生却两次被男人抛弃,杨美荣痛苦得不能自已。趁史杰不在家,她把衣物和一些家具运回了枣庄的娘家。
绝望女人急嫁成魔
史杰回来看到空荡荡的屋子,什么都明白了。他本以为和杨美荣的缘分从此结束,孰料,2011年春节过后,他又接到杨美荣的电话。杨美荣说她在青岛长途车站,暂时还没找到工作,问能不能在史杰家借住一晚。毕竟在一起生活多年,史杰同意了。当天晚上,杨美荣回到阔别两个月的“家”。震震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扑上去,杨美荣抱着他哭成了泪人。
第二天早晨,杨美荣并没有要走的意思,史杰也默许了杨美荣留下来。尽管表面上一家人又生活在一起,可史杰已经不信任杨美荣了,也不敢把钱给她。更多的时候,两人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起初,杨美荣还小心翼翼地照顾父子俩,处处讨好,但无论她怎么努力,史杰对她都表现平淡。
慢慢的,杨美荣绝望了,动不动就出去喝个烂醉。史杰看不下去了,想主动改善一下两人的关系。2011年七夕节,他下厨做了一桌饭菜。可杨美荣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回来后,她也没理史杰,一头扎到床上,用毛巾被把头蒙住。
史杰把毛巾被拉开:“遇到为难的事,我们可以一起商量……”杨美荣猛地坐起来,几乎是在怒吼:“我的事不用你管,你是我什么人?”史杰好心却碰了钉子,心中不爽:“如果我不是你什么人,你干吗不走?”史杰的话激怒了杨美荣,她一把抓过一条皮带,没头没脑地朝史杰抽了过去。史杰躲闪不及,皮带扣打破了头。他大怒,第一次打了杨美荣。
这件事之后,两人的关系降到冰点。9月5日,史杰接到老家电话,说大伯母去世,让他赶紧回老家奔丧。杨美荣知道后,主动提出和史杰一起回去尽孝,却被史杰拒绝了。谁也没想到,他一走,杨美荣竟然一夜成魔,不仅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用残忍的手段对待一个无辜的孩子……
9月8日下午6时许,正在为伯母办理丧事的史杰突然接到弟弟史磊打来的电话:“哥,家里出大事了!震震昏迷不醒,嫂子喝农药自杀,两个人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史杰来不及细问,立即火速返回青岛。4个小时后,史杰赶到青医附院ICU门口。看到脸色发紫的孩子,史杰泪流满面,瘫在椅子上不断地喃喃自语:“为什么?为什么要伤害无辜的孩子?”守护在病房门口的史磊红肿着双眼,向哥哥讲述了事发时的情形。
当天下午5时左右,史磊想到哥哥家借工具,却意外发现房门从里边反锁了,房里飘出一股浓烈的农药味。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破门而入,只见杨美荣躺在床上,吐着白沫、神志不清,身旁放着一个敌敌畏瓶,床头还有一把锤子。史磊赶紧打120,医生在电话里告诉他赶紧先给杨美荣灌水。
就在史磊去厨房找水时,更惨烈的一幕惊得他几乎瘫了下去:阳台门口露出侄子震震的两条腿。他跨过去,只见震震一动不动地躺在阳台上,脖子上缠着一根小拇指粗的绳子,颈部有一道紫红色凸起的勒痕。他上前试了试鼻息,发现震震还有轻微的呼吸。
史磊赶紧抱着震震冲下楼到离家最近的医院。由于震震伤势过重,医生建议立即转往青医附院。在震震转院的路上,史磊忽然想起杨美荣床头的那把锤子。他担心杨美荣用锤子打过震震的头,于是一下车就要求医生给震震做头部CT。
检查结果令所有人赫然心惊!震震的脑袋里竟然有两根长长的钢钉,一根长约10厘米的螺钉从右耳朵上边钉了进去,另外一根8厘米的螺钉则从头顶钉了进去,两根钢钉呈十字交叉钉入,几乎贯通了孩子的整个脑袋!
震震的病情惊动了青医附院神经外科的所有专家。好在CT的检查结果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两根钉入脑袋的螺丝钉都没有经过动脉。9月9日下午,两枚钢钉从震震的脑袋里被安全取出。但是,由于长时间窒息导致脑组织缺氧,震震仍未脱离生命危险,而且钢钉已造成颅内和气管发炎,震震术后发起了高烧,幼小的生命随时可能逝去……
生命的代价
9月9日,正当青医附院的专家在给震震制定***方案时,从青岛开发区第一医院传来消息:杨美荣被抢救12小时后,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握着电话,史杰久久无语,心里百感交集。
9月15日,本刊特约记者在青医附院ICU医生办公室采访了史杰。
史杰分析说,2011年春节后,杨美荣是迫于娘家人的压力才回到自己身边的。七夕那天打了杨美荣之后,杨美荣曾提醒他:“史杰,我会让你后悔的!”说完这些话,她把这6年来三个人的合影都剪碎了。现在看来,杨美荣当时已经产生了要杀害震震的念头。大伯母去世那几天,杨美荣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如果他同意杨美荣一起回去,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史杰还提供了一个细节。杨美荣被送到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时,嘴里反复说:“史杰,我爱你,我不想离开你,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据警方透露,事发当天中午,震震放学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没有去上学。初步怀疑震震是被杨美荣留在家里,然后下了毒手。虽然杨美荣已经身亡,但在十几个小时的抢救过程中,她有过短暂的清醒,从她说话的内容判断,是蓄意的谋杀和自杀行为。但杨美荣的亲人无法接受这一说法,他们怀疑杨美荣是被史杰逼死的,并声称要告史杰。
目前,震震每天的***费需要上千元,史杰已经无力承担。期间,一对中年夫妻找到史杰,捐了2000元钱。他们为震震的命运深感痛心:“不管大人之间有多深的恩怨,孩子是无辜的。”史杰记下好心人的名字,哭着说:“希望震震能醒过来,不管恢复成什么样,只要他能活着就好。如果哪家单位可以帮我出钱救儿子,我愿意用余生打工还债……”
(文中人物为化名)
专家说法
从心理学推断,杨美荣杀害孩子和自杀很符合她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逻辑。
首先,她的性格原本可能就有敏感、冲动、极端的一面。在遭受第一次重大情感变故后,她的心灵创伤没有愈合,使得这种性格变本加厉,只是当时尚没有达到失控的境地。在第二次情感经历中,开始阶段的甜蜜让她短暂有了好转,但随后相似的刺激因素―孩子和史杰不肯登记结婚一下激发了她原有的创伤―对孩子的内疚和被抛弃的恐惧。新伤旧痛使得她情绪爆发,由爱生恨,陷入绝望,直至失去理智。
杨震字伯起篇4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时期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赵郡李氏东南西三房始祖为晋朝的李楷。
三、弘农杨氏
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着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曾在赴东莱太守任上,途径昌邑,时任昌邑令的王密乃为其所荐,听说杨震路过昌邑,就前往拜见,到了晚上临别之时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到:“我了解你,你却为什么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劝说到:“天黑了,没有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的走了。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因为官清廉,不接受馈赠,所以子孙过的很清贫,经常要以步代车,而且无肉可食。以前的朋友中有想为他们置些产业的,但杨震却不答应,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皆博学而清廉,《后汉书》云,“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遂“为东京名族”。
弘农杨氏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号,以“清白传家”为门额,遗风至今可见。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更是把杨氏地位推到了巅峰。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精忠报国,抗辽卫国,一门五侯,名垂青史,可谓是弘农杨氏的落日余晖。
四、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着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十八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琅琊王氏、三槐王氏、浙江王氏、太仓王氏、开闽王氏、菏泽王氏等派系,都是本支后裔,只是几经战乱,谱牒记载有某些地方不一致,但都为同源所出。
五、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不仅有王祥这样流芳百世的孝子,而且还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宰相,对中国社会的安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为秦代名将王离之后,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琅琊王氏在汉唐间担任宰相者共有一百零四人次,除那些因任相两朝而重复者外,实际有宰相共九十二人。任相时间,以东晋南朝最为集中。当时,正是琅琊王氏家族作为侨姓首族的时候,仅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实际上是古今中外所仅有。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历史上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琊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琅琊王氏千年历史上的蝉冕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着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身于琅琊王氏。有盛必有衰,南梁侯景之乱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
六、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着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继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及谯郡桓氏之后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士族“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未,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到了谢尚时期,尚有求婚诸葛恢被拒之事。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前后两百余年被视为士族领袖,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是:“王谢”并称的年代,“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南北朝显赫一时王谢两家没落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游金陵时发出如此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读来仍让人不胜唏嘘!
七、清河崔氏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着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君主吕尚。吕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汲,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其九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崔杼曾立庄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伯基、仲牟,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着名大族,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2人,地位显赫一时。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八、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源自古郑国,其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子孙以国为氏,以故地荥阳为郡望形成郑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南北朝时荥阳郑氏中高官累世不断,荥阳郑与清河崔、范阳卢、太原王并为中国四大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司马、参***多的无法细查。
九、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后,战乱频仍,***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先后有八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进入***事堂议事。在婚姻上,范阳卢氏注重门第婚姻,婚姻圈子大致稳定在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几个大族,唐代又增加了太原王氏、博陵崔氏两家,北魏和北齐时期与皇室通婚频繁,而隋唐时期未有与皇室通婚现象。在文化方面,范阳卢氏以儒学传家,尤以卢植一脉为代表。
十、太原温氏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杨震字伯起篇5
清官的美称
“强项令”董宣:董宣,字少平,是历史上著名廉吏。项是颈的后部,强项指脖子硬,不肯低头屈服。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臣仗势杀人,公主藏之,董宣捉得贼子,要查办公主,光武帝说情,令董宣向公主道歉,董宣撞柱,头见血,不屈。光武帝称其为“强项令”,后遂为其美称。
“一钱太守”刘宏:东汉时的刘宏在任会稽太首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他调到京城任职离开会稽时却身无一文。临行时,六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受众多老百姓的委托,给这位为官清廉的太守送来了六百文钱,并说: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全靠太守了,这钱请您路上用吧。刘宏只好从每个人手中拿了一文钱,等老人们走后,又把这六文钱放在了河水里。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就给刘宏起了个“一钱太守”的美称。
“四知先生”杨震:东汉的杨震曾任荆州刺史,在他升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时,早年由他举荐做了昌邑县令的王密闻讯到他下榻的旅店前来拜见,并送上金银十斤。遭到杨震拒绝后,王密说:“这是夜里,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罢,只好带着金银离去。此事传开后,老百姓就给杨震起了个“四知先生”的美称。
“悬丝尚书”山涛: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后来,袁毅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派人到山涛府上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给山涛起了个“悬丝尚书”的美称。
“***君”裴侠:北周的裴侠在任河北郡太守时,从不用公款吃喝,也从不吃大鱼大肉,一心想的就是怎样为老百姓办好事。有一次,当他和一些太守被北周太祖召见时,早就知道裴侠为官清廉的太祖就让他独站一边,然后对其他太守说:裴侠清慎奉公,是天下最突出的,你们谁敢承认同他一样,就站到他身边去。结果谁也不敢动步。从此,裴侠就得了个“***君”的美称。
“拉纤县令”何易于: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廉洁奉公,不摆官架子,爱惜百姓。有一次,刺史崔朴带着宾客乘船沿嘉江游春,经益昌境内时,命益昌县令派民夫为游船拉纤。何易于二话不说,把朝笏插在腰带上,亲自拉起纤来。崔朴感到船行太慢,出舱一看,见只有一个“民夫”倾斜着身子十分吃力地在岸上拉纤,顿时大怒,就派人把“拉纤人”叫上船责问。一看竟是县令何易于,问其何因。何易于说:大人赏春,下官理应侍候,无奈眼下正是春耕农忙季节,老百姓人人忙着生产。只有下官闲痒,所以亲自为大人效劳。崔朴听了,满脸羞愧,连忙带上宾客一溜烟地跑了。百姓知道后就给这位为老百姓着想的何易于起了个“拉纤县令”的美称。
“百纸参***”杜暹:唐代的杜暹,其家五世同堂,杜暹尤其恭敬,侍奉继母至孝,乡里闻名。被推举明经,任婺州参***。当杜暹任满离职时,州吏拿来当地产的纸一万余张送给他作礼物,而他只拿了一百张作为纪念,因此得了个“百纸参***”的美称
“二不公”范景文:明代的范景文曾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等职。他在为官期间,亲自在自家的大门上书写了六个大字:“不受瞩,不受馈。”老百姓看到后,就给他起了个“二不公”的美称。
“四铁御史”冯恩:明代冯恩任御史时***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明史・冯恩传》载: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起直。曰:‘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观者叹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遂号‘四铁御史’。”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可贵可敬,可颂可鉴,因此,才有了“四铁御史”的美称。
“八一巡抚”张伯行:张伯行居官清正廉明,清康熙四十八年,他奉旨调任江苏巡抚。赴任后,张伯行立即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他的座右铭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段名言,就是“八一巡抚”美称的来历。当时康熙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
“三汤巡抚”汤斌:清代的汤斌官至工部尚书。他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就连自己的个人生活也十分俭朴。因他姓汤,又经常以豆腐汤为菜肴,所以老百姓以“汤”为名,给他起了个“三汤巡抚”的美称,意为:从***像豆腐汤一样清,生活像黄连汤一样苦,治郡像人参汤一样补。
贪官的绰号
“四尽太守”鱼泓:南朝梁时的鱼泓任太守时常对人说:“我当一郡太守,要搞它个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百姓尽。”对此,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就给鱼泓起了个“四尽太守”的绰号。
“十钱主簿”元庆智:北魏的元庆智在任太尉主簿时,因一心想“发家致富”,所以无论什么事情,总要先拿到“红包”,然后再去处理。即使是十来个钱或是二十来个钱,都来者不拒。因此,老百姓就给他起了个“十钱主簿”的绰号。
“饿虎将***”元晖:北魏的元晖在任侍中领右卫将***时,贪纵成性,见到钱财就像饿虎见到肥肉一样,所以老百姓就给他起了个“饿虎将***”的绰号。后来元晖任吏部尚书,任命官员都明码标价:大郡绢两千匹,次等郡和下等郡递减半数,其余各官都有等级差额。
“肉腰刀”李林甫:李林甫为唐玄宗时权臣。此人性狡黠,有权术。对人表面友好,而暗加陷害,又嫉贤妒能。每当与群臣的议论不合,他向皇帝上奏章时,就要陷害与自己议论不合的人。所以人们就给他起了个“肉腰刀”的绰号。
“李草鞋”李汝翼:南宋时的李汝翼,宁宗朝时任九江元帅,贪欲十足,连营中最穷的士兵也不放过,规定他们每天交一双草鞋。因此,士兵们私下就给其起了个“李草鞋”的绰号。
杨震字伯起篇6
而当这场灾难来临时,我们以下同学真的真的演绎出了最震撼人心的故事!
所以,“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请记得他们在这次灾难里送给世界的最真心的感动――
1、瑶瑶的信念
瑶瑶是北川中学一名女中学生,5月12日的灾难将全班60名同学深埋地下,随着时间的过去,同学相继死去,60名同学中幸存者寥寥无几,瑶瑶的身边就是同学的尸体,剩下的同学互相说着话,希望用这种方式赶走恐惧和寂寞,并且尽可能把手拉在一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饥饿,黑暗,,寒冷……其中一位同学实在撑不住了,低声呢喃着说:“我饿……”她拿起了墨水,一饮而尽。求生的本能和自救在这一瞬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瑶瑶,我害怕,我实在撑不下去了,我想死!”“不要死,坚持住,会有人来救我们的!”几个同学劝慰。“瑶瑶,我想撞死……”还没等遥遥和其他同学反应过来,这位绝望的同学绝望地自杀,将头撞向了墙壁!
为了给大家鼓劲,瑶瑶和剩下的同学在黑暗中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他们唱着哭着,友谊在这一时刻变得坚不可摧,大家相约:如果能出去,一定大吃一顿!
又是几十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些同学奄奄一息,而瑶瑶身下的那个同学也停止了呼吸,巨大的恐惧再次笼罩着大家,“我们还能活着出去吗?还能见到爸爸妈妈吗?”
“我能!一定能!”强大的信念支撑着瑶瑶柔弱的身体!终于,幸运之神降临。瑶瑶和其他幸存的三位同学得到了救援!此时,瑶瑶和同学已经被掩埋了50多个小时!
震撼理由:哪怕是身边的死亡也无法捆绑她们求生的信念。
2、甯加驰的智慧
汶川大地震时,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2)班的甯加驰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埋在他身边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我要活!”甯加驰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被死死地压着,丝毫不能动弹,头也被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紧紧压住,无法呼吸。在离他3米远的地方,一堆相互架起的预制板之间露出了一个可容一人出入的洞。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擦破一块皮以后,他终于将头侧了过来,鼻子可以自由呼吸空气了。
还来不及平静一下,一个惊恐的声音从甯加驰右边传来。“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班同学曾婧。自己都已经动弹不得了,还怎么救同学呢? “那你到我肚皮底下来嘛。”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甯加驰伸出能活动的右手,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躺在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希望这样能给她一点力量,“我摸到她的头发,全部都是湿的,可能头受伤了,全部都是血。”
为了麻醉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恐惧,甯加驰和旁边另外一个被压住的男生祝祥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聊着聊着,祝祥逐渐迷糊起来,甯加驰赶紧掐祝祥一把,祝祥有点反应了。三个人接下来开始唱歌,后来,祝祥又迷糊起来。甯加驰只好又使劲掐他……5个小时以后,三名同学终于被救援。祝祥先甯加驰一步被救出废墟,曾婧也被救了出来,曾婧对她爸爸说,只有脸被擦花了。
从地震现场被救出来后,甯加驰的身体逐渐好转,也逐渐接受了同学、老师遇难的事实。现在,甯加驰有两桩未了的心愿――考进都江堰中学读高中,继续打篮球。虽然甯加驰的手能否完全恢复,还要看进一步的***效果。不过,一个可以战胜地震的恐惧实施自救再救人的小伙子,有什么困难是他不能战胜的呢?
震撼理由:危难时,他拥有自救并救人的生存智慧。
3、王星的“家”
5月16日下午,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废墟里,13岁的中学生王星正坐在从废墟中拣出的窗栏搭的简易棚下休息。简易棚背靠学校,里面没有食物,没有口罩,但挂了很多校牌。这都是同学们在逃跑时丢落的,有的同学已在此次地震中遇难。
王星是漩口中学初二(5)班的学生,住在离镇上10多公里外的银杏乡。地震时,全班42个同学正在4楼上微机课。地震突然来了,屋顶的日光灯掉了下来,方老师在教室门口叫同学们赶快跑,王星从4楼跑到2楼,然后从2楼跳了下来,只受了点伤,而方老师却遇难了,至今仍压在楼里面。
震后,王星与同学们在空地上集合,很多逃出来的老师都失声痛哭起来,但很快又组织学生返回垮塌的楼中抢救同学。经过几个小时的自救,全校80%的师生被救出。有一个同学自己都被压在废墟里,还叫外面的同学递钢钎进去,他要把更里面的同学救出来,这样一直坚持了5个多小时。
5月12日下午,为躲避余震,王星和幸存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上山避险。师生们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山坡,等待救援。伤势较轻的人员再次返回学校,从废墟中找寻能派上用场的物资。木块、纸板、破布等都成了珍贵的物资。有的同学脚断了,大家就找木棍做夹板。没有食物,师生们就到地里挖来土豆,用收集到的雨水煮熟充饥。气温过低,大家就拥抱着挤在一起取暖,相互鼓励。
5月13日映秀下雨,空降未能成功。14日,山上能挖的土豆再也找不到了,王星和同学们就返回镇上,在倒塌的废墟中找吃的,然后把食物带回山上分给同学。就这样,近千名师生在山坡上度过了艰难的两天两夜。 王星从亲戚那里得知,自己的父母都幸存,这是让他最感到幸福的事了。虽然很想念父母,但想到遇难的同学和老师王星很难过,所以他一直与大家在一起。
震撼理由: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可以凝聚出家的温暖,而他就是家的一分子。
4、她的愿望
在地震灾区,一位女孩被非常沉重的水泥板压住了下半身,只有上半身才能动弹,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女孩发现照相机镜头对准了她。
她忽然慢慢地说: “大哥,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
或许,这可能就是这个女孩对这个世界的遗言。我们不知道如何解释在生死之间的这个女孩美丽的愿望。可是,那一定是她此刻坚持了数十小时之后最重要的一句话。
“美丽”,是这个女孩的生活愿望。这时候,我们和她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多么希望她能劫后余生,让自己的生命怒放。一位西方哲人这样表现生命的意义: “万古长存的山岭并不胜于生命短促、瞬间即逝的玫瑰。”也是这一次抗灾中一再强调的“救人要紧”。救人就是保存生命,也就有了所有美好的愿望。或许更多的人明白,让生活更美好正是我们先人从遥远的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
震撼理由:生死之间,她还能清醒地许一个美丽之愿。
5、杨杰的守望
5月19日下午,家住什邡市双盛镇百龙村一组的16岁初二学生杨杰,正独自站在什邡市蓥华镇一座化工厂的石料堆积的山上,面对一片废墟的厂房低头默哀。
这时距地震发生已整整7天,而杨杰一直在此守候7天,母亲在三年前生病去世后,在化工厂打工的父亲杨志华也在这场灾难中失踪。为等待这唯一的亲人,7天来杨杰风雨无阻,每天往返80公里路程,从没放过每一具被搜救出的尸体,但仍没爸爸的下落,杨杰说: “我不会放弃,那是我唯一的亲人。”
地震发生时,在校读书的杨杰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安全逃生,而市区不少坍塌的房子让他想起自己的家,自己的父亲。地震刚过,杨杰就跑回家,看到三间平房已严重倾斜,用大伯的电话给爸爸联系,电话无法接通。杨杰马上乘公交车赶往蓥华镇,可因山体滑坡,道路、桥梁中断,杨杰只好原路返回。那一夜,杨杰是在自家院子里度过的,他想爸爸,也想妈妈,虽说那一夜有余震不停地发生,他还是睡着了。
5月13日5时多,杨杰又一次联系爸爸,还是无法接通。他忙拿包方便面乘车去爸爸的工厂。这次,很幸运,去往蓥华镇的道路刚刚打通,沿路都是扭曲的道轨,倒塌的房屋,滑落的巨石,还有奔忙于市乡之间背背篓的村民、一阵阵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杨杰爸爸所在的工厂成了一片废墟,旁边不少寻找亲人的家属,杨杰也顾不上危险,围着废墟四处喊爸爸。“当初自己好傻,喊‘爸爸’,场面那么嘈杂,爸爸能知道是我喊的吗?我马上改口――杨志华……杨志华……”就这样,杨杰喊了一天,爸爸仍未有音信。
天色晚了,他不敢留在这里,因为他看到了许多爸爸同事的尸体,他忙截一辆顺路车回家了。夜真的好长,等到杨杰想入睡时,天又亮了。那天早上,突降大雨,杨杰拿着一把伞,又上路了,结果与第一天一样,他又白等一天。
5月14日上午,是杨杰心情最好的一天,因为当天来了好多和消防官兵,他们从废墟中救出好多人,可始终没有爸爸,他还是选择了坚持一要等到爸爸出来为止,他相信爸爸还活着。截至19日下午,杨杰在废墟前等了整整7天,其间,他查看了从中挖出的78具尸体,没有爸爸。当天大伯杨志臣放心不下,也跟来了。“小娃子还发着烧,我劝他不要来了,但他说只有他来见到爸爸才能放心……”杨志臣流着泪,将头扭向一方。此时的杨杰毫无表情地望着那片废墟。机器轰鸣着,救援还在继续……
震撼理由:不离不弃的守望,就是最感动的亲情。
6、马健的“义”和“勇”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地震发生时她在三楼教室里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在走廊上,向孝廉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块倒下来压在她身上。
不知道什么时候,向孝廉第一次醒来,迷糊着没有知觉,但能从缝隙里看到外面的光亮,之后又没有了知觉。第二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那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想,我得看他们一眼再死。想到这里,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向孝廉后来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块和水泥块,马健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哭着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向孝廉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 “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马健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杨震字伯起篇7
这是8月12日晚发生在北京郊区共识堂里的一幕。这场晚会是为石门坎的志愿者老师们特别准备的。四天前,他们从遥远的贵州乌蒙山区来到北京,参加由北京大学陈浩武教授组织的石门坎地区教师及志愿者的培训活动。
而这,也只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民间公益中的沧海一粟。
现代的伯格里
石门坎,位于贵州西北角,是中国最穷困的地方之一。自1905年开始,得益于英国传教士伯格里及其继任者的牺牲和奉献,这里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而在此前,这里的苗族居民(大花苗)还过着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受尽彝族土目和汉族官府的盘剥。这个文化版***上的空白之地,在20世纪上半期成为苗族文字的发源地、西南山区教育中心、农耕技术推广中心、战时灾民自救中心、麻风病等地方病的救助中心,还是名扬海外的足球之乡……
2010年初,陈浩武教授偶然得知石门坎这个地名,立即被伯格里的传奇故事打动。当年5月,他和几位热心人士载着用善款购买的书本、衣服来到石门坎,从此与此地结缘。从传奇故事走到现实世界的最初,他还只是感慨于当地的极度贫困和艰难的生存环境,但是当见到新中小学的卞淑美校长之后,他才真正感受到心灵的震动。
“卞校长讲,我们几个男人在一旁听,泪流满面。”伯格里将现代文明带进了封闭、蒙昧的苗乡,把生命和爱洒在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而在陈浩武看来,勤恳奉献的卞淑美就是“现代的伯格里”。
石门坎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长期不洗澡,孩子的头发都结块了,陈教授带去的志愿者给孩子们理发,理到第二位时就因味道实在难闻而呕吐。“交通也极不方便,最远的孩子凌晨4点起床,身上揣着头天晚上在火堆里焖熟的土豆,爬3小时的山路上学。”来自沈阳的卞校长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守了8年。
卞老师面临的考验远不止贫困,由于新中小学是由深圳的基督教公益组织捐助兴建的,处于体制之外,这所学校的老师不仅没有一分钱待遇,而且还受地方***府的排挤。“卞淑美也是基督徒,***府想让她去参加教师考试,然后把她调走,接管这个学校。”“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处于低谷。她和苗人八竿子打不着,真的随时都可以走掉。”陈浩武说。
2011年9月,陈浩武第二次来到石门坎,同行的还有著名作家野夫、李洁、网络名人王小山,他们为这个学校的160名小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套冬衣。
陈教授和卞老师都认为:“提高教育水平核心是要提高师资力量”。陈浩武从2011年便开始筹划此次活动。为志愿者老师量身定制了一周的课程,来授课的老师全部为义务教学,他们都有国内一流学府的教育背景,“经验丰富,水平极高”。
陈教授计划将明年的培训地点转移到昆明或贵阳,让更多志愿者老师接受培训,那样他们就不用千里奔波了。此外,由于当地许多孩子都患有一种眼睛长白翳的地方病,他正筹集45万元善款,为300个孩子安排手术***。
他们都有一颗柔软又坚强的心
如陈浩武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社会上还有众多默默无闻的公益人,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职业,但是都有一颗既柔软又坚强的内心。
家庭主妇杨猫在汶川地震时组织了自己的第一次公益活动,“做妈妈之后,看着别人的孩子完全不同的生活现状,打心眼里心疼、难受。”她利用自己在新浪美食博客的号召力,在网上发起一次义卖,最终筹得善款24785.98元。
职业媒体人转身做公益也成为一种趋势,接受本刊采访的韩雨亭说:“我从媒体人开始进入公益领域,几乎是顺其自然的。此前,我们都是报道者和见证者,甚至是旁观者,碰到很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我经常会被一种无力感所占据。现在我们必须变成拓荒者、有力的执行者。这两者干的是同一件事,只是实现的途径不一样而已。”韩雨亭目前服务于一家专注于防止儿童被劣质产品伤害,并为受害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的公益机构。
2010年,缘起于一条来自博客粉丝的小消息,杨猫又发起了名为“饮水思源,温暖2010”的大型捐助活动。捐助对象是三江平原退牧移民的孩子。由于捐助众多,杨猫不能像以前那样将自己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她借用丈夫公司的仓库来分拣衣物,这次活动让杨猫非常感动和骄傲,“80%以上都是新衣服,五六百个孩子每人都有一件棉衣,秋衣秋裤帽子手套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做公益她认为自己收获比付出多,“一方面让我这个家庭妇女与社会保持着沟通,树立自信心;对于孩子也是很好的教育,培养爱心,教他做人。”最近,她正与中国癌症康复协会一起筹划“癌症康复工程”公益活动。
陈浩武也坚持认为,“不是我们在支持石门坎,是石门坎在教育我们,净化我们的心灵。一定要弄清楚这层关系。”
民间个人公益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并且影响了***府***策,但仍然面临着程序和资金透明度等方面的非议,而这往往是与它的非专业性相关。
陈浩武认为:“民间公益的不透明并不是因为不愿意透明,是因为体制制造了很多障碍。”他曾努力筹建石门坎公益基金,但都以失败告终。
公益事业并不仅凭借一颗爱心就足够,韩雨亭说:“公益人士不仅需要一颗善良的心,更需要在组织结构管理、项目策划、财报制度、公共关系、地域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知识预备。公益事业并非纯粹的道德事业,它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杨震字伯起篇8
原文: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景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入悉租赋进大盈内库。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食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及炎为相,言于帝日:“财赋者,邦国大本。五尺宦竖,操邦之柄,年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帝从之。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时卢杞与炎同采***。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飞语云:“地有王气,故炎取之.”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久之,诏复其官,谥平厉。(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
译文:
杨炎的字叫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杨炎须眉俊美,风度出众,文章雄辩华丽。父亲去世,他在墓边搭棚子住下,不断地想念哭喊,有灵芝、白鸟的吉兆出现,有诏在他家住处立牌坊赐匾额。杨炎三代以行孝出名,以至门前树有六座牌坊,自古以来还没有过。服丧期满后,任司勋员外郎。唐德宗任太子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又曾得到了杨炎写的《李楷洛碑》,把它挂在墙上,每天读它欣赏。到登基后,就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过去的制度,全国赋税都送交左藏库。到第五琦任度支,京城里的大将不断索取,第五琦无法禁止,就把所有赋税都放进宫内大盈库。从此全国赋税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而宦官以各种名目管账目的有三百人。到杨炎任宰相,对皇帝说:“赋税是国家的根本。小小宦官掌握了国家的命脉,多和少、盈余和亏损,即使重臣不能知道,因此无法规划国家的安排。我请求把赋税收入移到宫外,划归有关部门管理。”皇帝听从了他。当初国家规定有租庸调法,从开元后太平时间长了,不清查户口,记载混乱,法令制度被轻视破坏。至德年以后,向人民征收的税共有几百种,老百姓流尽了血汗,出卖骨肉,不断地交纳赋税,不能得到休养生息。杨炎痛恨这种弊端,就请求用“两税法”来统一税制。所有劳役的费用,赋税的交纳,先计算出数额再向人民征收,根据开支决定收入。定居者交税,秋夏征收两次,情况有不方便的分三次。过去的租、庸、杂役都废除了,但成丁的数不改。过去的租、庸、杂役都废除了。皇帝认为好,下诏令通知朝廷和各地。议论的人阻拦责问,认为租庸制实行了几百年,不能轻易改动,皇帝不理会。全国人都从中获益。杨炎从岭南入京为官,用简短的议论开导皇帝,朝廷内外一致希望他成为好宰相。当时卢杞与他共同执掌朝***。卢杞不擅长治学和写文章,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杨炎瞧不起他,称病不和他一起吃饭,他心里也记恨。赵惠伯任河南府尹时,曾经购买了杨炎的私宅做官衙。御史弹劾杨炎任宰相逼官员买私宅,卖了高价。卢杞说:“宰相对百官是监管,得好处,罪该免官。”因此皇帝怀恨他了。在这以前,萧嵩曾在曲江南测量,想建家庙,后认为是皇上游玩的地方就放弃了。后来杨炎又占据建了家庙。有传言说:“这地有当王的风水,所以杨炎占据了它。”皇帝听了,大怒。遇到审讯判决报上了,皇帝下诏命三司共同复查,贬杨炎为崖州司马,同正员。还差一百里没走到,将他赐死,享年五十五岁。很久以后,皇帝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赐谥号平厉。
杨震字伯起篇9
2008,这个振奋人心的一年;2008,这个令全国悲痛的一年;2008,这个让世界欢呼雀跃的一年;2008,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一年。
当奥运会开幕式徐徐拉开帷幕,我们中国人圆了百年奥运梦。在这背后,我们经历了多少磨难,如今,我们国家终于走向了成功。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我国古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他们用这四宝在长卷上勾出美丽的***画,写下生动的汉字,这也表现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足已振奋全世界。
奥运会节目精彩,赛事更精彩。我国的金牌数位于榜首,因为2008,有一个最响亮的口号叫“中国加油!”因为2008,有一个最震撼的意志叫“坚强”!在奥运赛事的16天中,奥运健儿随着大家阵阵喝彩声,超越了别人,超越了自我,为北京奥运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008,也有让我们悲痛的一幕,就是“五.一二”大地震。
五月十二日二时二十八分,只听见“嘭”地一声,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大地震,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那里的建筑物顿时成了一片废墟。他们昨日的辉煌,在今日已化成了灰烬。地震虽然可怕,但没有人退缩过,因为2008,有一个最美的字眼叫“爱心”!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的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地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五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别人问他:“你累吗?”可他却回答:“不,我不累,因为我很爱我的妹妹。”就这样一句短短的话语,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有许多像林浩这样的小英雄,他们不畏生死,去救其他人,有些人,为了救其他人,甚至搭上了自已的生命。这一幕幕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这一幕幕催人泪下。在地震期间,“众志成城,重建家园。”这句话一直响在我的耳际,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川人民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幸福、快乐。
9月25日21时07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以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仓行走。
当火箭发射的那一瞬间,全国每一个人的心都高悬着,当神七安全返回地面时,又刷新了一次太空之梦。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成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的梦,我相信,还会有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上太空,创下更高的成绩。因为,未来不是梦……
还有……
悲愤、感动、自豪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2008!
2008,你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
杨震字伯起篇10
不恋仕途酷好书画
在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的小学院内,坐落着一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见证了一个官宦之家的繁华和落寞。2009年年底,周口市文物普查队考察后认定,这是民国年间张伯驹家的一个中药铺,张伯驹曾在此闲居。
提起张伯驹,人们往往把他想成是一个公子哥,也难怪,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字家骐,号丛碧,1898年生于项城老城乡阎楼村。因伯父张镇芳膝下无子,便被过继给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表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等职,是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清末,中国***局十分动荡,原本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受到排挤,被迫退隐安阳。袁世凯失意之初,张镇芳资助他30万两银子,并担保照顾他的家属,两人的交情更深一步。1911年,袁世凯重新得势,掌控国家大权,张镇芳被委以重任,署理直隶总督。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后,他又被任命为河南都督兼民***长,掌握河南******大权。后来,张镇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盐业银行。
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家人希望张伯驹进入仕途或者经商,但张伯驹却偏偏酷爱书画。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唐诗宋词,脱口而出的就有一两千首。从30岁起,张伯驹开始迷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
张伯驹的收藏不是投资,不为赚钱,最初就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藏品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1924年,溥仪逃往长春时带走了历代书画珍品1200余件,宫中其他人也把一些字画据为已有,张伯驹就派人四处收买,买到了被尊为“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等书画珍品。
卖掉宅院买下《游春***》
张伯驹散尽家财,不让国宝《游春***》流失海外的举动,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游春网》是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画上有宋徽宗赵估题“展子虔游春***”六字。画面以青山绿水为主体,生动描绘了许多人物游春情景,被认为是中国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一幅画卷,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现为国际中国书协副***、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协艺术仓4作院副院长、***文化艺术研究会书画院长、国家一级书画师的张柱堂是张伯驹的嫡孙,近些年为了宣传张伯驹,呼吁筹建张伯驹纪念馆,他四处奔走,了解到张伯驹的不少事。据他介绍,1946年初,在东北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故宫散失的书画。时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的张伯驹了解到,《游春网》辗转到了北京古玩商马霁川的手中,要价800两黄金。为了不让国宝流失海外,张伯驹向故宫博物院建议,由故宫博物院买下。但是,故宫博物院无力购买。
心急如焚的张伯驹奔走告知各家古玩商,《游春***》是国宝,谁为了多赚金子,把它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马霁川见《游春***》一事已闹得满城风雨,再转手洋人很困难,经多次通融,他同意降价让于张伯驹。
张伯驹和妻子把居住多年的一座宅院卖掉才凑够了买画的200两黄金。彼时,他们已倾家荡产,居无定所。
当时的元老张群知道此事后,捎信给张伯驹,愿以500两黄金求张伯驹割爱《游春***》,张伯驹复函:“张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
1952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把《游春***》以购时之原价让与故宫博物院。
无偿捐献8件国宝
张伯驹后半生颇为坎坷。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书法研究社副***、第一届北京市***协委员和国有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6年,张伯驹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的《平复贴》、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孤品,无偿捐给国家。这8件作品件件都是宋元以前的书画。至今仍是故宫博物院最顶尖的国宝。
《平复帖》是西晋大文人陆机手书真迹,距今已有1700年,比王羲之的手迹还早七八十年,是中国已见最古老的纸本法书,又是汉隶到草书间过渡阶段的佳作,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
让张伯驹想不到的是,第二年他却被打成。张柱堂说,这与康生有关。
当时,在中央主抓意识形态的康生也是一个书画爱好者。一天,康生造访张家,说自己也爱好收藏,提出想看看张伯驹的藏品,开开眼界。张伯驹拿出12幅藏品,康生看后赞不绝口。康生借口其妻也喜欢古字画,问能否拿回去借看3天。张伯驹同意,但是直到半年后,康生也没有归还。
后来,约张伯驹下棋时知道了此事,便在向汇报工作之余谈及此事。让***去康家,向康生夫人婉转谈起此事。当晚,康生就派人将古字画送回。
1957年,张伯驹被打成下放到吉林,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但开始后,张伯驹又被打成“现行反***”,关了8个月后又被勒令退职,发配吉林舒兰插队落户。舒兰县不愿接收两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张伯驹夫妇只好无奈地回了北京。
1972年逝世后,和交情颇深的张伯驹写的90字挽联引起了参加追悼会的的注意。在的过问下,经亲自办理,张伯驹才正式落户于北京,被中央文史馆聘为馆员。
“艺苑宗师”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走完了他84年的传奇人生。
在追悼会上,、***、***、谷牧等人送去了花圈,赵朴初、夏衍、刘海粟等200多位文化界名人送来了挽联。“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赍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中央***校原常务副校长宋振庭送的这副挽联,是对张伯驹一生的客观评价。
对于张伯驹,后人评价很高。张伯驹一生留下了20余部诗集,启功称他为“天下第一收藏家”,他飘逸酣畅的鸟羽书体与绘画并称双璧,至今无人超越。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先后将118幅古代书画珍品捐献给了国家。如今,《平复帖》和《游春***》成为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8年,张柱堂到北京看望北京大学杨辛教授。一见面,杨辛就对他说:“***爷捐献的《游春***》这次立了大功了。”原来。一直以来,欧洲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存疑。他们的依据是,欧洲的油画比中国的画早几百年。后来,北京故宫博物馆就把《游春***》拿来,经鉴定距今已有1500年,比西方的油画还早几百年。
张伯驹不但是一位爱国人士,还是我国近现代集收藏家、书法家、诗词家、戏剧
家为一身的奇才,被誉为“艺苑宗师”。
在其40岁生日时,为了庆寿并为河南旱灾筹集捐款,张伯驹出演京剧《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请来京城京剧名流余叔岩、杨小楼、王风卿、程继先为配角,这场演出惊动了全国。很多戏迷专程从南京、上海赶来,成一时盛事。
1998年是张伯驹诞辰100周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了《丛碧堂张氏鉴藏捐献法书名画册》,以资纪念。2008年2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中央文史馆联合主办了张伯驹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座谈会。大家对张伯驹先生的爱国精神及在诗词、书画艺术、文物收藏、戏曲音乐等领域的独特建树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园画大师刘海粟评价说,张伯驹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赏、诗词、戏曲和书法,伯老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三代人接力建纪念馆
张伯驹去世后,潘素很想为丈夫建一个纪念馆。
张伯驹的童年是在项城度过的,他对家乡念念不忘,一生所撰诗、文、书、画的落款用的都是“中州张伯驹”。他曾为家乡撰写一副对联:“地属魏吴分两翼,乡间舜羽号重瞳。”
1987年10月,潘素带着女儿张传彩回到项城,与当地***府协商建纪念馆事宜。可惜的是,直到1992年潘索去世,张伯驹纪念馆仍是遥遥无期。
此后,身为北京小学教师的女儿张传彩为完成母亲遗愿,继续奔波。
1998年,张传彩去看望在北京住院的张柱堂时,希望张柱堂利用他在文化界的影响,接过这个重任。
2001年,在启功、欧阳中石、史树青、孙轶青等书画家泰斗的帮助下,张柱堂在北京成立了张伯驹文化艺术研究会筹委会。筹委会得到了京城很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也收集了一些张伯驹的资料。
2004年,张柱堂回到了项城。在他的多方奔走下,2005年7月17日,项城市决定筹建张伯驹纪念馆。市长办公会纪要中说,项城是张伯驹先生的故乡,为这样一位誉满中外的杰出人士修建纪念馆,是家乡人民对他的最好纪念,同时,也是提升项城城市品位和文化底蕴的一项必要举措。
因种种原因,纪念馆并没有动工。
2009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协会议上,中国社科院刘庆柱等12位科学文化界委员,提交了一份与此相关的提案。
提案中说,张伯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在国难当头时,张伯驹为了避免国宝流失,不惜倾家荡产;“西安事变”中,他敦促张学良将***逼蒋联共抗日,***前夕,伯驹先生积极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和平***北平之谈判;***以后,伯驹先生没有将价值连城的118件国宝留给子女,而是无偿捐献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