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模板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1

根据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企业用工信息汇总以及广州市劳动力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反馈显示,广东省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外语能力素质与服装专业知识素质两者兼优者居少”,“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

(一)服装跟单从业人员专业对口率低

服装跟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要求跟单从业人员不仅要了解服装造型设计和面料、辅料的选择,还要掌握服装样板设计、生产工艺、国际贸易知识、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在珠三角地区,当前纺织服装外贸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服装跟单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素质不全面,可持续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制衡:(1)懂外语、国际贸易知识的,缺少纺织服装专业化知识和技能;(2)懂纺织服装专业知识的,又因外语水平、外贸能力而制约着工作地开展。经企业走访、问卷调查、行业协会信息等渠道获悉,当前服装外贸企业的跟单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比例如下:服装贸易专业对口从事服装跟单员工作的比例占16%;由纺织服装技术员、服装制作中高级人员转型为服装跟单员工作的比例占34%;由外贸专业人员直接转行从事服装跟单员工作的比例占47%;其他人员因素所占比例为3%。集中凸显了两个极端尖锐的问题:懂外语与国际贸易事务的不懂服装专业知识,而懂服装专业知识的又不懂外语与国际贸易事务。

(二)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

当前企业对跟单阶段岗位的划分不一,但基本可将其工作划分归类为业务员、业务跟单(理单)、生产跟单、质检(QC)四个环节,各企业基本是在这四类中进行删减组合,但大部分企业是将这四个环节完全分开,由四个部门或四个环节协作工作。四个环节(岗位)其主要分工为:业务员侧重于负责与客户沟通、谈判、接单、签订合同;业务跟单(理单)侧重于负责将业务员接来的订单进行翻译和整理及客户的意见反馈;生产跟单侧重于负责订单的生产和质量货期;质检(QC)侧重于负责所有货物的质量检查。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岗位缺乏专业型综合人才,把服装外贸跟单岗位设置细分为业务员、业务跟单、生产跟单和质检(QC)四个岗位,从表面上看,让各个部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服装企业生产存在着复杂性,在实际中事与愿违。由于多岗位操作一个项目,工作衔接过程中出纰漏、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由于业务员、业务跟单只懂外贸、不懂服装及生产,不能正确理解客户的要求,只是照客户订单字面意思来生硬地理解,而下一环节的工作人员看不到或看不懂客户的原始资料,从而造成资料在传递的过程中不准确、不及时,最终导致生产错误或生产延期。

(三)服装外贸跟单岗位需求较大、从业员流动性较大,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具备对外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体之一,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具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而跟单人员的产出与企业的需要并没有成正比,构成了需方市场的紧缺。各企业之间为了争夺人才,高薪高福利高待遇成为了优秀跟单人员跳槽的利益诱因,部分企业甚至不遵循市场规律,造成就业市场的恶性竞争,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

二、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但焦点原因集中于“优秀的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员资源稀少”这一关键点上。具体分析如下:

(一)“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的现状分析

造成“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设服装贸易专业(或方向)的院校不多,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服装外贸跟单人才的产量、人才输出量远远低于企业需求量。在社会办学的众多培训机构中,因人才供求关系的利益驱动,不乏有开设外贸跟单课程的培训班,同时参加此类课程培训的学员也并不缺乏,但参加培训的学员又因接受教育层次较低,外语基础不扎实,又遇到了外贸英语不过关的学习瓶颈,大浪淘沙之后,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服装外贸跟单人才合格率廖廖无几,同样并没有给众多需求的企业留下太多选择的空间。

(二)“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现状分析

造成“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东莞的众多服装企业属于私营经济,大多数沿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僵化缺乏规范,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与理念。第二,岗位整合不具备条件,缺乏专业型综合人才。第三,在服装工业化生产的工序岗位细化过程中,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忽视了配套条件保障———科学的制度与规程,影响着协调地发展。第四,邯郸学步,东施施颦,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照搬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短期发展无大碍,但长期不思改进,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三)“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现状分析

造成“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珠三角地区私营企业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私营老板存在着“暴发户”的劣根性,对员工缺少人文关怀。第二,因优秀的服装外贸跟单员一人难求,资源供应短缺的现状造成了企业间对优秀人力资源抢夺的恶性循环竞争。第三,公民素质不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对学校、企业、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与教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跟单从业员进行了访谈,经过整理调研数据,得出以下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来寻找解决“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现状的对策

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提高跟单员从业员的岗位素质要求,具体途径有三:第一,与相关开设纺织服装类专业高等院校(本科、专科层次)合作办学,以“订单式培养”、“委托代培”、“共建企业冠名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培养适合服装外贸企业的服装外贸管理专业或专业方向人才。课程分校内课程与企业课程,校内课程由院校专任教师承担授课任务,企业课程在企业实践环境中进行,以生产实战的真实环境,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授课主体,对学员进行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外贸跟单能力素质。第二,在高等院校外语类专业中,或国际贸易专业中挑选优秀学生,在服装企业各流水工序轮岗实习半年,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对服装大生产各工序的质量要求,然后再次择优选派优秀实习生到有良好资质的培训机构进修服装专业知识,以达到“外语”与“服装专业知识”均达标的外贸跟单员。第三,注重现在职在岗的外贸跟单员的知识更新,由企业技术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员工外出进修、外出参观交流等一系列计划,提高外贸跟单员的能力素质。

(二)“以制度指导岗位划分,以人才保障岗位整合”解决“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现状

1.服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由优秀的管理层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的制度规程”与“合理的岗位划分”的有效统一,由科学的制度指导细化的岗位划分,让制度规程做好“岗位划分”的保障,杜绝因责任不明的推卸行为的出现,更好地保障工业大生产的有序进行。

2.对岗位设置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可将跟单阶段四职合一。随着服装外贸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国际纺织服装发展的新动态、新要求,我们国内的服装外贸企业要想能够生存并得到很好地发展,除了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更要加强对跟单流程的控制与管理,提高跟单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即将业务员、业务跟单、生产跟单、QC四职合于一人之身。一份订单由一人专门负责到底,既避免了中间环节传递造成的误解及责任的推卸,又方便了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还能够节约成本,正确且按时地完成客户的订单。这一作法能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该服装企业必须具备有高素质跟单人才。

(三)“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的现状对策

1.建立有人文关怀的企业管理制度,“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从根源上控制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

2.***府、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普法教育,规范企业招聘行为。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2

关键词

能力导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0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现象。然而,在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与外贸各岗位的具体能力素质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正因如此,近几年来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愈演愈烈。一方面,外贸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希望他们能够专精于某一具体的岗位;而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在接受专业培养时,并没有针对各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做相应的训练,导致其难以达到外贸企业各岗位招聘的要求。因此,要破解这个“两难”瓶颈,培养出“适销对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就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名为“应用型”实为“理论型”。在南昌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培养计划(2010版)中,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的国际贸易领域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尽管提及“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型”,但仍可以看出,这一培养目标更多的还是侧重于“理论型”。从而使得人才培养的重点偏重于学生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宏观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而对于国际贸易各岗位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专业课程体系中实操类课程偏少。在课程设置中,实务操作类的课程设置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课程数来看,该专业总课程数为56门,其中涉及实务操作类的课程仅有10门。从专业学分构成来看,在175个总学分中,实操类的课程学分又仅有21个学分。显然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是过于侧重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这与其人才培养目标恰恰是“不谋而合”。

(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培养。首先,从实践教学的安排来看,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中安排有课内实践教学的课程仅有5门课程,其中金融学6个学时、外贸英语口语16个学时、国际贸易实务8学时、纺织服装产品概论4学时、进出口商品检验实务4学时,占总学时的4.95%,比例极低。其次,计划中3周的综合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国际贸易的流程和有关单证,但与现实中各岗位的业务技能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后,对3周的专业见习和6周的毕业实习,实施过程也是较为简单,流于形式。专业见习通常只是带学生到个别企业去“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一下,并不能真正接触到企业外贸各岗位的实际业务。而毕业实习则基本属于“放养”,且实习内容与专业是否相关并无太大关系。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式,必然会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难以适应外贸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4)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理论水平高于实践能力。许多专业教师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少企业实践经历。虽然他们理论水平高,科研实力强,但是有关国际贸易的实践技能却明显不足。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就教材讲教材,而很难结合实际业务来讲解有关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必然缺乏实践技能。同时,该专业“双师型”教师明显偏少,很少有教师取得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5)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视不够。虽然在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上,会对外贸行业所需的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介绍,但在后期的专业教学上却引导得较少。虽然在外贸各岗位上,现在已经没有强制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但有关证书的获取还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岗位的认知,并能帮助他们较好的掌握该岗位所需要的各种实践技能。

(6)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及培养过程缺少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上,主要是参考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再由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讨论制定出来。虽然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计划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忽略了外贸企业各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带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短期的生产见习外,也几乎很少有与外贸企业进行联合教育和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前对外贸企业各岗位没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知。

2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型”。要培养出“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就要将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突出“应用型”。结合外贸企业岗位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能够面向单证员、跟单员、货运、报关员、报检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且具备相关能力要求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门人才”。

(2)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实操类课程比重。着力建设“厚基础、精业务、重实践、能创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注重与岗位对接。一是要尽可能压缩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的学时数,为专业实操类课程的设置留下空间。二是对一些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可适当合并,如将金融学与国际金融合并;经济法与国际商法合并;当代世界经济与***治、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经贸前沿问题合并等。三是适当删减一些与专业紧密度不高的课程,如会计学原理、税法、自然科学发展概要等。四是把原来作为专业选修课的实操类课程调整为专业必修课,如国际货运实务。五是适当增加实操类课程门数及学时数,如增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并调整为48个学时。六是可依据外贸各岗位的要求来将相关课程进行归类安排,如可以把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地理等相关课程集中到一个学期开课,以此作为外贸业务员岗位的专门训练。

(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一是要对实操类课程相应增加一些实践教学学时,确保做到每一门实操类课程在老师课堂讲授完成后能有对应的实践训练。二是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外贸各岗位的认知。三是要与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产学研关系,确保学生生产实习能够真正接触到外贸企业的实际业务。四是要进一步探索仿真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将外贸业务各流程以实体方式展现出来,模拟建设商务谈判室、银行、港口、海关、商检局等,使学生在角色模拟时能够有切身感受。

(4)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双师型”师次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锻炼计划,在不降低教师待遇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专业教师走向企业积累实践经验。二是要引导鼓励专业教师获取报关员、报检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专业教育处理相关业务的实践技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三是要改革现在职称评聘制度,不单凭科研成果,把教学水平与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促使高学历教师认真抓好教学。

(5)构建“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考取面向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结算师、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参加考试,让学生掌握相关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二是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到外贸企业相应岗位实习,实现“教学、考证、‘零距离’上岗”完美结合。

(6)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推进产学研合作。一是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之前,要尽可能多地与外贸企业联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征求外贸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使课程设置尽可能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外贸企业开展联合培养,聘请外贸企业经理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授各岗位实际业务的操作技能。三是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与外贸企业共同设立研究课题,同时,也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到外贸企业去应用推广,这既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又能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增长实践知识与技能。

作者:刘义杰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年项目《岗位能力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JG-13-18-5

参考文献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3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6

根据笔者从近三年南通市商务局与南通市人才市场联合举办的多场外贸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了解到,许多外贸企业为缓解欧债危机对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高薪吸引外贸人才,并加大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以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无疑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外贸工作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综合技能要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大部分不能立即胜任工作,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具备外贸企业岗位要求的各项技能。

1 国际贸易岗位设置及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包括中职、高职、本科毕业后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货代员、报检员、报关员、单证员、核销员、外贸会计、涉外秘书、外贸经理助理等。笔者从人才市场了解到,招聘中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员、货代员,其他岗位对应聘者知识能力、从业资格的要求较高。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

从表1可看出,较高的英语水平、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较强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从事这些岗位的基本要求。而根据用人单位反映,由于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及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在上岗初期完成工作任务有较大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方面,应以岗位要求为标准,切实培养学生各项技能,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 高职院校基于岗位要求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能力的建议

2.1 以岗位要求为依据,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第一,外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希望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高职院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辅以企业家讲座指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和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二,对外贸易工作流程性强,强调团队合作,相互沟通,包括与企业内部同事的沟通,与货运、保险、商检、海关等机构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必须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商务沟通、商务谈判课程时可以邀请外贸业务员参与授课,传授贸易实务中的实用沟通技巧。

第三,外贸业务中函电的处理、单证的制作、与客户的交流都离不***际通用语言――英语。英语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增加英语听力、口语的课时,最好邀请外籍教师任课;二是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将英语作为教学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熟练的办公系统操作能力是外贸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如熟悉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电子邮件处理往来函电;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设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出现在对外贸易中,学校应增设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常见的处理方式和运作模式。

2.2 以技能培养为抓手,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专科的本质区别所在。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对理论性知识只需作基本介绍,以“够用”为前提,加强实践环节,多方位培养学生实际技能。

第一,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加大实训资源投入。从外贸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看,高职院校应增加办公软件操作、英语听力口语训练、外贸英语函电、单证制作、货运实训、报关报检操作、外贸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训软、硬件的投入,购买与行业岗位要求最为贴近的软件并及时更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模拟操作环境。

第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校企合作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请进来”,约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介绍行业最新动态、工作经验、创业经历等;聘请行业能手担任实训课程授课教师,指导学生技能操作,传递最新行业信息;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改革、校本教材编著、实验实训室建设,参加课题申报、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制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主动“走出去”,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赴合作企业交流学习、顶岗锻炼,吸取行业最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第三,鼓励学生考证,开展“课证融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技能型人才,应以行业标准作为人才培养标准的主要参考指标,以技能证书、从业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的标准之一。上述国际贸易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证书有: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帮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顺利取得这些资格证书,学校应开展“课证融合”,在平时授课时即融入行业考证内容,强化技能教育,为学生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2.3 以地方经济为依托,打造行业特色专业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既熟悉对外贸业务又有行业基本知识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当地的特色行业,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融入行业知识的介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既为毕业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又服务了地方经济。以笔者所在的城市――南通为例,南通是全国知名的“纺织之乡”,纺织产品的出口约占南通出口总额的1/3,各类招聘会上,纺织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南通的高职院校可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过程中,将纺织行业特色嵌入专业实践教学,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融合到纺织外贸业务中。

参考文献:

[1]马向阳.从企业需求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4

二、外贸会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在外贸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遇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教材不合适

目前市面上的外贸会计教材大都面向高职,教材内容偏理论,缺乏实务操作,很多知识点又与外贸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比较严重。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来说,理论学习有难度,由于缺乏操作性,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学习效果就会打折。加之,近几年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不断改革,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教材不符合技师学院的教学要求。

2.学生思维定势

专业教学计划考虑到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外贸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等课程。所以教学计划中高一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在随后的学期中,不断加入其他会计课程。但是,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职业目标,囿于固有思维,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去外贸公司当外贸业务员,不用学习会计基础等“无关”课程,这样就直接导致会计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

3.师资力量不足

外贸会计是一门行业会计,教学中需要既有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又有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虽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师团队,但与这种师资要求相比,相差甚远,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没有外贸会计业务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在外贸会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国际贸易业务内容核算的尺度,某些具体的业务核算程序掌握不够好,直接导致外贸会计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三、外贸会计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为了培养出符合宁波地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贸会计岗位要求的毕业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外贸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加强“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外贸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出符合外贸会计岗位要求的毕业生,目前的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会计教师的“双专业”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提升教师的“双专业”实践能力:一是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外贸企业顶岗锻炼,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顶岗来增强外贸会计岗位认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从而有效进行课程教学,指导学生;二是教师利用业务时间,通过培训等方式,考取外贸会计知识资格证书,通过考证学习来弥补自身的国贸专业的不足。这两个途径需要学校来制定合理的人事制度来加以管理,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2.开发技师学院外贸会计校本教材

由于外贸会计教材不适应现实的企业需求,所以要真正促使课程学习有效,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开发出适合宁波地区的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在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前,需要结合顶岗调研情况,设计出外贸会计岗位职责要求,根据岗位职责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编写校本教材。外贸会计岗位职责要求见表1,外贸会计课程教学任务见表2。

3.突出实践教学

外贸会计周课时为3,课时有限。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只能教授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充足的时间提供案例讨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在整个上课过程中被动学习,也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要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比重,强化学生对于自营进出口业务、进出口业务、加工补偿贸易、出口退税等的核算操作。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进出口业务及出口退税依据来核算成本,登记账簿并编制财务报表等,达到外贸会计的岗位职责要求。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5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3-04

教高【2006】16号文件强调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途径。于是各高职学校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突出就业导向和工学结合。但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有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游离于专业之外,在专业以外的行业就业,凸显了就业导向和工学结合在实践中的不足。

一、技能——就业模式的局限性

本人在《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多技能教育模式的分析》一文中已经就高职专业要构建多技能教育模式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今天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本着技能——就业模式。基本上是沿用了“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任务引领的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多元综合的考核评价”(雷正光)这一模式。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报告中强调:“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并结合岗位任职标准选取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根据岗位工作程序化课程内容。也就是,以外贸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在企业专家的深入指导和参与下,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构建了全新的‘工作过程导向’、‘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是外贸业务员,从外贸业务员岗位技能出发,以工作技能的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所以都是围绕着外贸业务员的岗位来设置相应的课程,训练相应的技能。

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开展职业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应对变化的就业市场和多样化的就业渠道,以及多样化的就业岗位,特别是专业不对口的时候,这样的模式未免会有局限性。

在今天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就业中存在专业不对口似乎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项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全国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57%,均较上届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与2008届高职(61%)相比,专业对口率呈下降趋势。专业对口率偏低主要是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岗位数量少,部分毕业生只好在非专业岗位就业。

杨文兰以内蒙古财经学院的2009和2010年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对口率进行了统计分析,2009年只有四成在国贸相关专业就业,2010年有六成多在国贸相关专业就业,两年都有三成的毕业生就业在银行等其他职业。

我院2010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一个班35名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及其相关岗位的有22名,还有13名从事的工作与国际贸易不相干。

因此,如果沿用技能——就业模式的话,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又面临着二次学习,也同时会给毕业生顺利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诸如上述学习国际贸易的毕业生到银行就业,银行的技能就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就业——技能模式探讨

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要以就业为导向。指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方向,高职毕业生就是要就业,要以就业为主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我们的高职教育就是与就业接轨的。也就是要走就业——技能导向。为了就业,或者是将来就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今天我们的高职院校就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学生这方面就业所需要的技能,而不能因为技能的缺陷,而影响到将来的就业。所以就要拓宽就业技能的种类,是多技之长,而不能一技之长。

美国在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上,采用“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大量开设跨学科专业”,“交叉专业大量增长, 主要有跨学科叉和学科群内交叉”,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这些交叉专业的涌现不仅促进了传统专业的提升与改造, 还培养了学生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受到众多企业的推崇。[1]同时“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学科渗透, 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需要。课程设置适应能力强, 灵活性大, 能较快地按照行业转换和主攻方向的变化, 而迅速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 以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通用性人才。”[2]今天你学习的知识越宽,掌握的技能越多,那么就业方面的选择范围就宽了一些,就业机会和就业的成功率也增加了一些。

张启富在《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指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或即将发生深刻变化,包括高技术在内的知识性劳动者的就业岗位需求不断增加,单纯的‘能力本位’显然不适应此要求。以人为本,是将学生培养成同时肩负企业和社会发展责任的‘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人’,是高职的长远目标。”

丁孟春,杨金谚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也提出要拓宽国际贸易的专业口径和内容,要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如辅修金融专业等其他专业。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方面,还涉及其他领域比如金融、销售、会计、电子商务等。另一方面教育研究者又同时都提出和强调拓宽专业口径和内容的重要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尤其如此。为了确保就业,在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上就应该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主,同时要辐射与专业相关的多个专业领域或职业领域,并通过增加一到几门该领域的核心课程,对这些专业领域或职业领域进行一个初步的技能训练,达到能够初步上岗的要求。形成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多能的专长,将来的就业,既可以在专业领域内就业,也可以在专业外的其他行业就业,确保真正的就业导向。

______________

1[1][2]赵宏, 陈梓佳.美国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外国教育[J],2007 年第7期

三、国际贸易专业的多技能体系构建设想

1.厚基础、宽就业

孙伟在《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思考》中提出“厚基础、宽就业”。并且提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变化,应该“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增设以下课程:国际营销学、国际融资与结算实务、报关实务、报验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进出口单证操作实务等。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看懂并分析各类英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能***办理报验、报关、托运、投保手续等;根据合同、信用证及装运资料,制作所需结汇单证并送交银行,其中以报送、填制单证这两方面的能力为重点。”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达到了“厚基础”的目标,但是对于“宽就业”似乎不明显,因为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国际贸易相关课程,训练培训的都是国际贸易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没有能够拓宽专业,拓宽就业门类。

2.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计划

下面选取了某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科专业(620304)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课程。

表1 国际贸易实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表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外贸业务员岗位的一个专业,因此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外贸业务员的岗位技能来开设的,比如《国际贸易实务A》、《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等,同时还开设限选课和任选课,提供了外贸业务员技能训练的相关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大体上掌握了一个外贸业务员所需的一些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外贸业务员相关联的一些工作,就业与专业对口,那么上手就会快,所学的课程就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问题是如果该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再学,耗时费力。

如果实行了工学结合的话,学生学习的是外贸业务员这方面的理论,同时又在这个模拟的岗位上(或实际岗位)进行过实践操作,而结果在就业上却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那样的话,学生除了获得一张毕业证书外,对就业和工作是无益的。

所以本着就业导向,就应该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主拓宽该专业的专业计划,拓宽就业技能,同时也就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毕业就业。

3.专业拓展计划

纵观上述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该计划中课程除了公共必修课以外,就是经贸基础课,如《经济数学A》、《经济管理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除了这两类课程以外都可以算作是专业类课程了。我们就这些专业类课程进行一个拓展,拓展课程是围绕着拓展就业岗位来进行的,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也不可能把一个岗位所有的课程都拓展上,只能选一至两门核心课程加以拓展,以使学生对该行业或该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大致学习和训练,掌握该岗位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达到能够从事与该岗位相关工作的能力就行,不追求广度,也不追求深度,掌握上岗的初步技能。

本着这样的理念,可以将该教学计划进行一个拓展,具体如下表:

表2 专业拓展计划表

经过拓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得到了一个提升,同时在就业上由一个岗位到多个岗位的变化。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本身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相应的课程和技能,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以一岗位为核心,多岗位技能训练,多方位发展。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就业”。如果毕业生在外贸业务员上没有找到工作岗位,那么还有10个岗位都可以做,这样大大增加了就业的可能性,也充分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技能体系。

4.课时问题解决

当然经过这么一扩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时总数会大大的增加,就以每门课程40课时来算,就会增加400课时总量,总课时达到2190,显然是超过标准的。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公共基础课占的比重过大,可以削减150-200课时;第二,在学科基础课里面《经济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进行整合,削减课时100-150课时;第三,在专业选修课和任选课里面减少100-120课时。这样在不减少原有课程门类的同时,通过削减的课时增加相应的多技能课程,既保证原来计划的完整性,又增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3 原计划中的学时分配比例

综上所述,在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中,应该从技能——就业模式中走出来,把学生和学生将来的就业放在首位,即以就业——技能为中心,把学生将来的就业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或者职业领域进行研究,既要以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为中心,又要积极拓展相关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就业为本,使学生毕业时候获得几门知识和技能,拓展毕业生的就业广度,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 丁为斌.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多技能教育模式的分析.价值工程[J],20B年第10期

[2] 雷正光.基于“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大学研究与评价[J],2008年7

[3] 杨文兰,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及培养模式的探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J](综合版),20B年第9卷第1期

[4] 赵宏,陈梓佳.美国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外国教育[J],2007 年第7期

[5] 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6 年第4期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6

[关键词]国际贸易 专业 双体系融合

一、南通市外贸人才需求状况

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南通已成为江苏甚至全国的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具体地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对外经贸高速发展,具体针对南通近年的外贸发展情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作了详细了解,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南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7.7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7.4%,高于江苏省平均增幅4.3个百分点。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增加,大批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旅游等行业的涉外工作岗位不断出现,这将吸纳国际贸易专业(外贸专业)毕业生,从而促进需求增长。WWw.133229.Com同时,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南通,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趋向活跃,2007年仅南通开发区新增外商投资396个,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83个,商务部确认资金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3.23亿美元,这将产生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国际贸易人才将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结合我们的调查资料结合南通人事局的预测,在今后的五年内,南通对国际贸易(外贸)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在11000个岗位到15000个岗位。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

1.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对国际贸易企业的市场调研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查的企业面比较窄,数量有限,不能反映实际的用人需求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在调查时,通常以几家企业或是几十家企业为调查样本进行,最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即以此为依据。但是国际贸易企业有着专业贸易型外贸企业和生产型外贸企业,其所属行业也千差万别,因此几家企业或几十家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用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其次,对用人需求的调查分析的深度不够,不能反映企业用人的规格要求。很多学校在用人的调查表设计时往往注重调查企业用人需求的数量和岗位,但是对于企业某一岗位用人具体需要哪些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以及要达到的标准等调查不够,导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没有真正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起到参考作用,人才培养也因此产生了偏差。

2.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导致学生岗位实习欠缺

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条实用、高效的途径,可以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就国际贸易这个专业而言,校企合作缺乏“双赢”机制,首先,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十分希望将所有学生派到国际贸易企业的相关岗位去实习,并在实习中通过企业外贸从业人员的指导,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技能。但是学生数量众多,平均一个班大概有30到40人,一个年级大约有100人甚至更多,以每个企业接纳3到4名实习学生计算,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大概需要找30到40家国际贸易企业,这对于学校而言十分困难。其次,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普遍不高。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贸易企业普遍对其业务特别是客户资料采取保密的态度,学生参与到实习中去企业担心其客户资料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外贸业务环节繁琐,很多细节东西问题需要有丰富经验才能应对自如,企业担心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参与其中会导致业务出差错,因此一般只让学生观看,不会让学生上手操作,导致实习学生有时干脆被晾在一旁,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鉴定联系不紧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规范,主要有商务部及人事部联合颁证的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即外销员考试,商务部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海关总署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国家质检总局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国际货运协会的国际货运员资格考试,剑桥商务英语初、中、高级考试等。对于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证,很多学校没有重视,仍然沿用以前的学科式教学计划,没有将职业资格鉴定课程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时手中含金量较高的国际贸易职业证书缺乏,实践技能也相对较差,在就业竞争和岗位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

三、“双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及其实施措施

1.“双体系融合”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思路

目前,对专业成功与否的评价,主要涵盖诸如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能力、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率等等指标。但是,对于高职国际贸易这一具体的专业而言,真正能够体现其成功与否的应该是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和企业认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是否强;其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否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即人才的可塑性是否强。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应当坚持“双体系融合”的思想。

所谓“双体系”即国家学历教育体系与国家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的融合。“双体系”在重视其职业技能资格培养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所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包含在国家学历教育体系中的,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必须修完的课程才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所以,我们高职高专的全日制学校首先应当使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并获得大专学历。同时,基于直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教育职能,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本专业的从业或执业技能,而目前我国的从业或执业技能往往通过国家(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标准,并通过行业、认证培训机构培训并颁发相关的资格证书来完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学历文凭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技能教育体系两个方面,这两个体系必须进行良好的融合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双体系融合示意***如下:

2.“双体系融合”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施措施

(1)实施“双体系融合”,需要对我国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性考证

虽然,国际贸易行业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也比较规范,有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国际货运员等职业技能考试,也有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同时也有一些含金量较低的所谓的职业技能考试混在其中。因此,在实施“双体系融合”教学时,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合理和理性考证。因为,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试在外贸行业有着一定得层次性,对从业人员的个体特性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国际贸易专业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将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体系,并将该体系融合到学历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完成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

(2)改革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课程中,构建符合“双体系融合”思想的课程体系

根据“双体系融合”的思想,在构建本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时,首先通过调查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资格、技能认证教育体系的模块课程构成,这些模块课程主要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领域中的六大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而设定的,它们分别是报关、报检、外销、单证、跟单、国际货代,其模块课程构成如下列***所示:

在考查了上述岗位课程后,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意见,将这些课程进行了课程的整合,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如下***:

(3)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双体系融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和技能。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性格差异、成长环境差异、心理差异等,他们在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事务的工作中其实有着不同的适应性,我们在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据调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有一部分毕业后会进入营销、管理和会计等岗位,因此,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国家税收、证券投资、公共关系、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和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等课程加入其中,使其毕业后具备与个体特性相适合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双体系融合”教学的实施质量

运用“双体系融合”的思想来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和预期效果,但是如果要保证“双体系融合”思想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我们还应当建立一支技能和素质水平较高的“双师”队伍作为“双体系融合”教学的实施保障。培养国际贸易“双师”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加培养的方法,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将专业教师派驻到企业去,进行下厂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双体系融合”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7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专业 双体系融合

一、南通市外贸人才需求状况

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南通已成为江苏甚至全国的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具体地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对外经贸高速发展,具体针对南通近年的外贸发展情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作了详细了解,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南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7.7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7.4%,高于江苏省平均增幅4.3个百分点。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增加,大批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旅游等行业的涉外工作岗位不断出现,这将吸纳国际贸易专业(外贸专业)毕业生,从而促进需求增长。同时,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南通,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趋向活跃,2007年仅南通开发区新增外商投资396个,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83个,商务部确认资金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3.23亿美元,这将产生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国际贸易人才将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结合我们的调查资料结合南通人事局的预测,在今后的五年内,南通对国际贸易(外贸)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在11000个岗位到15000个岗位。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

1.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对国际贸易企业的市场调研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查的企业面比较窄,数量有限,不能反映实际的用人需求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在调查时,通常以几家企业或是几十家企业为调查样本进行,最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即以此为依据。但是国际贸易企业有着专业贸易型外贸企业和生产型外贸企业,其所属行业也千差万别,因此几家企业或几十家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用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其次,对用人需求的调查分析的深度不够,不能反映企业用人的规格要求。很多学校在用人的调查表设计时往往注重调查企业用人需求的数量和岗位,但是对于企业某一岗位用人具体需要哪些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以及要达到的标准等调查不够,导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没有真正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起到参考作用,人才培养也因此产生了偏差。

2.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导致学生岗位实习欠缺

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条实用、高效的途径,可以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就国际贸易这个专业而言,校企合作缺乏“双赢”机制,首先,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十分希望将所有学生派到国际贸易企业的相关岗位去实习,并在实习中通过企业外贸从业人员的指导,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技能。但是学生数量众多,平均一个班大概有30到40人,一个年级大约有100人甚至更多,以每个企业接纳3到4名实习学生计算,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大概需要找30到40家国际贸易企业,这对于学校而言十分困难。其次,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普遍不高。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贸易企业普遍对其业务特别是客户资料采取保密的态度,学生参与到实习中去企业担心其客户资料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外贸业务环节繁琐,很多细节东西问题需要有丰富经验才能应对自如,企业担心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参与其中会导致业务出差错,因此一般只让学生观看,不会让学生上手操作,导致实习学生有时干脆被晾在一旁,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鉴定联系不紧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规范,主要有商务部及人事部联合颁证的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即外销员考试,商务部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海关总署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国家质检总局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国际货运协会的国际货运员资格考试,剑桥商务英语初、中、高级考试等。对于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证,很多学校没有重视,仍然沿用以前的学科式教学计划,没有将职业资格鉴定课程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时手中含金量较高的国际贸易职业证书缺乏,实践技能也相对较差,在就业竞争和岗位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

三、“双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及其实施措施

1.“双体系融合”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思路

目前,对专业成功与否的评价,主要涵盖诸如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能力、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率等等指标。但是,对于高职国际贸易这一具体的专业而言,真正能够体现其成功与否的应该是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和企业认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是否强;其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否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即人才的可塑性是否强。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应当坚持“双体系融合”的思想。

所谓“双体系”即国家学历教育体系与国家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的融合。“双体系”在重视其职业技能资格培养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所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包含在国家学历教育体系中的,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必须修完的课程才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所以,我们高职高专的全日制学校首先应当使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并获得大专学历。同时,基于直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教育职能,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本专业的从业或执业技能,而目前我国的从业或执业技能往往通过国家(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标准,并通过行业、认证培训机构培训并颁发相关的资格证书来完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学历文凭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技能教育体系两个方面,这两个体系必须进行良好的融合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双体系融合示意***如下:

2.“双体系融合”建设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施措施

(1)实施“双体系融合”,需要对我国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性考证

虽然,国际贸易行业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也比较规范,有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国际货运员等职业技能考试,也有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同时也有一些含金量较低的所谓的职业技能考试混在其中。因此,在实施“双体系融合”教学时,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合理和理性考证。因为,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试在外贸行业有着一定得层次性,对从业人员的个体特性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国际贸易专业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将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体系,并将该体系融合到学历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完成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

(2)改革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课程中,构建符合“双体系融合”思想的课程体系

根据“双体系融合”的思想,在构建本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时,首先通过调查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资格、技能认证教育体系的模块课程构成,这些模块课程主要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领域中的六大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而设定的,它们分别是报关、报检、外销、单证、跟单、国际货代,其模块课程构成如下列***所示:

在考查了上述岗位课程后,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意见,将这些课程进行了课程的整合,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如下***:

(3)在“双体系融合”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拓展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8

随着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更加趋向于高素质、高技能,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却面临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而突破口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工学一体,梯次递进”是将专业面向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使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同时,依据专业岗位在能力要求上“梯次递进”的特征,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愿景和特长,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培养,“梯次递进”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针对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所在区域行业企业,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社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是“工学一体”的前提,同时也是“工学一体”的根本要求。

2.课程内容的实践性。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能力强,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要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强调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规划和方案拟定及实施的能力;要求在技术和技能学习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改造、创造和创新的能力。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并在工作中创新发展,这要求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要十分突出实践性,这是“工学一体”的核心,是施行“工学一体”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工作性。端技能型人才不是简单的一线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规划、创新、创造和创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工作”为导向的实践。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工作”,由工作任务串联起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领悟知识、应用知识、锻炼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

4.培养层次的递进性。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技术技能的层次性特征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较为清晰地划分知识与技能的层次,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甚至将知识技能层次与企业真实工作中的岗位层次对应起来,构建“梯次递进”的知识技能模块或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达标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度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深化校企合作,整合实习实训资源,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着重构建以“工学一体”为主线的、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从理论知识运用角度出发,构建应用型课程,将理论知识讲授和工作应用结合起来。分析专业技能的难易、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及知识技能的递进关系等因素,建设实训模块,构建单项技能实训、专门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四层次“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创设“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职标准、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教学或转化为教学中的“虚拟任务”,将相关知识、技能整合起来,遵循知识技能递进规律,从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构建内容模块、序化教学内容,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

3.构建虚拟社会或仿真环境,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对接。创设与学习任务相一致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布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分析任务、拟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检查任务执行情况及总结任务完成情况,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化,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岗位能力培养“梯次递进”,强化岗位能力考核,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细分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工学一体”课程为载体,形成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细分的岗位,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梯次递进”地培养。

三、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以岗位任职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目标岗位为国际商务单证岗、外贸跟单岗及外销员岗三大岗位,并“梯次递进”培养。2008年以来深入实践“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四层“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语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规则模块等课程模块组成。语言模块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理论模块分为:基础经济理论课、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拓展理论等三大子模块;基础经济理论课主要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代表;专业基本理论以《国际贸易***策分析》、《国际金融与结算》和《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设计》三门课程为支柱;专业拓展理论包括:《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学》等课程。专业规则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合同设计》、《国际贸易合同洽商与订立》、《外贸商品识别与验收》等课程。

四层“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是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主要由一些“理论含实践”课程承担。如新整合的《国际贸易***策分析》课程运用贸易理论进行贸易对象国的贸易***策分析实训;新整合的《国际贸易合同设计》课程进行合同解读、合同条款的初步设计实训等。第二层次是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围绕某一特定岗位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如基于《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国际金融与结算》、《国际贸易合同设计》等课程,针对国际商务单证员岗位,开设《外贸单证员实训》课程;针对外贸业务员岗位,设置《国际贸易磋商实训》等。第三层次为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是专业综合实训课。以所学知识、技能为基础,借助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业务整体设计、规划、运作及管理的能力。第四层次为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即校外顶岗实习。

2.根据岗位任职标准选取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校企合作开发一批工学结合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职标准、职业标准对接

深入与地方外贸企业合作,根据专业面向岗位任职、职业资格认证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参照岗位工作任务,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课堂,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工作过程,整合并重新序化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了若干符合岗位要求、工作任务引领的专业课程(见表2)。如整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惯例》等课程,开发了《国际贸易合同设计》课程;整合《国际贸易原理》、《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经济》等课程,开发了《国际贸易***策分析》课程;整合《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开发了《国际营销方案设计》课程等。

3. 改革教学方法,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

教学方法设计上,深入贯彻施行了“讨论探索知识,案例解析理论,情境锁定领域,工作锻炼能力,合作提高素质”的理念,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

(1)任务驱动,模拟训练。合理设计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如表3),创设虚拟环境或仿真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模拟工作、模拟管理,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感和职业素质。

(2)角色扮演、小组作业。采用角色扮演,教师扮演公司总经理,学生任业务员或业务部经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创设真实的业务背景,学生进行岗位任务的实施和操练,师生双方共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4.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立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引入立体化评价,联合教师、学生学习小组负责人、合作企业及校外专家,从态度、方法、过程和效果等维度评价学生,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同时重视考核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通过深入实践“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双证书比率、技能竞赛成绩、毕业生社会声誉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同类专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元.“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3).

[2]张 凯,张燕丽.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09(1).

[3]陈继元.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初探[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4).

[4]祁小伟.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4).

作者简介: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9

1.研究背景

对于高职高专而言,由于培养的学生学历层次较低,如果希望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只有确保所设置的课程能较好地满足主要岗位群的需求,毕业生才有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所设置的课程还会对毕业生将来的岗位迁移产生正面影响。此外,从毕业生岗位迁移的信息入手,高校可以探求对课程设置有益的启示。

目前,有关毕业生岗位迁移与课程设置方面的实证研究不多。很多情况下,高校新开一个专业时,在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框架下,根据制订人自身的经验,参考其他院校类似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制订本校的新专业的课程设置。但是,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能否满足毕业生就业和岗位迁移的需要;如何进一步优化所开设的课程,以便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等,对于这方面的后续研究不多。

我校的应用英语专业从2004年9月开始招生。在招生前,我校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原有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总的课时数偏多,达到了3200多学时,同时有些课程的实用性较小,如“中国现代文学”等。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市场的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校修订了教学计划,随后又召开了专家座谈会,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订了教学计划,对相关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

首先,综合各方面意见,删除了部分和人才培养方案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如“中国现代文学”等。其次,根据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趋势,确定了应用英语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对外贸易方面的实用人才,兼顾培养涉外文秘、翻译等方面的实用型英语人才。据此,适当增加了对外贸易方面的实用课程,如“报关实务”等。最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关领域的实践能力,并且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实训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增设了“综合英语强化实训”、“报关业务实训”、“英汉翻译实训”等集中训练课程。调整后的总学时虽然只有3000学时左右(06级的学生缩减至2800学时左右),但是由于明确了培养目标,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

目前,应用英语专业已经有了三届毕业生,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找到了工作,但是他们目前岗位是否有所变动?以前所学课程对他们的岗位迁移有何影响?从他们的岗位迁移状况等信息中能否找出有用的信息,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进而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切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些都是笔者所关心的问题。

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1问卷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共设计了三份问卷,分别为“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对应用英语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以下分别简称“问卷(一)”、“问卷(二)”和“问卷(三)”)。问卷(一)主要了解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所持观点、就业前景、资格证书、就业单位类型、有助于面试成功的因素、各门课程的重要性等。问卷(二)主要针对毕业生岗位迁移对课程设置的启示和课程设置对毕业生岗位迁移的影响这两方面展开研究。问卷(三)着重了解毕业生实际所工作的单位的性质、规模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信息。

2.2数据收集

问卷(一)分别在2007年7月、2008年7月和2009年5月发放给应用英语的三届毕业生。其中,在04级学生中收集了53份有效问卷,05级为63份,06级为50份。问卷(二)和问卷(三)从2009年4月初就陆续发给04和05级学生,历时5个多月才收集到116份有效问卷。在2009年6月底06级学生办理离校手续时,收集了50份问卷。

问卷(一)和另两份问卷的发放之所以有一定的时间差,是因为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学生已经换了工作单位,因此,他们对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等必然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后两份问卷,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岗位迁移情况,并从中整理和归纳出对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建设有益的信息,以便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更加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另外,由于06级毕业生的工作时间较短,又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尤其是外贸类的岗位需求明显减少,笔者希望通过增加发放06级学生的问卷,更多地了解相关信息。

3.数据分析

3.1问卷(一)的分析

通过问卷(一)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持肯定的态度,90%左右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基本合理,并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7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大多数学生认同就业前的实习,认为这种实习有助于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就各种资格证书对就业的作用而言,60%左右的学生认为报关员证和英语四、六级证书的作用较大;分别有37%和30%的学生认为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和单证员证书较为重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中外合资企业、个体和私营外贸与生产企业及国有外贸公司找到合适的工作。面试时,学生普遍认为动手操作能力、言谈举止和已经获得的证书对成功应聘岗位有较大帮助。不少学生认为外经贸工作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报关实务、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汉翻译实训和基础英语精读对提高英语和国际贸易等知识水平有帮助。

将04、05级和06级问卷(一)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06级少数学生的就业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少工作经验,以及经贸类工作在2009年需求量下降等因素,经贸类证书中最难获得的报关员证和较难获得的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就被06级学生更为看重。

3.2问卷(二)的分析

从问卷(二)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72%本专业的毕业生的月薪在1000―2000元之间,这说明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无明显优势。89%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类课程对面试成功具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学生也认可英语阅读类和经贸类课程可对面试成功产生正面影响。在各种资格证书中,86%的学生认为英语四、六级证书对就业的帮助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和报关员证有助于顺利就业。就各种技能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在校生应该重视提高英语水平,加强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94%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类课程对岗位迁移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分别有80%和53%的学生认为经贸类和英语阅读类课程对岗位迁移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获得的英语的听说技能和单证填写等经贸类对个人的发展帮助较大;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社交能力、英语口语欠佳等,制约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3.3问卷(三)的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该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私营企业,企业的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职工人数普遍在200人以下。80%的单位采用网络招聘,其余依次为参加***府或学校组织的招聘会,通过报纸招聘信息等。63%的公司对本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岗位为外贸业务助理;其他岗位的需求相对较少,主要岗位有英文秘书/文员、单证员、报关员或报检员和外贸业务员等。65%的企业对英语四、六级证书持肯定的态度,同时有高达90%的单位要求学生提供该证书。对于其他证书,企业常常比较看重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报关员证和单证员证等。而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企业普遍认为应届生缺少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92%的企业认为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表现很好或较好。相比较而言,学生在社交能力、业务能力和业务知识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

4.启示

4.1毕业生岗位迁移对课程设置的启示

我校应用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学生除了要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外经贸专业知识,具备外经贸行业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经贸行业、外向型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外经贸报关、报检、单证、外销助理、外籍主管助理等工作,以及外经贸企业的外销员或者外向型生产企业或涉外宾馆的中英文秘书、翻译等工作”。该人才培养标准和就业方向类似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设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标准。从学生实际从事的职业看,培养方向和实际的吻合度较高,定位较为准确、合适。

针对这一培养方向,本专业主要设置英语阅读类、英语听说类和经贸类课程。在三类课时安排中,英语阅读类课程(如基础英语精读达到270总学时)课时较多,但从问卷中反馈的信息看,阅读类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帮助相对较小。而英语听说类课程总学时相对较少,并且没有开设商务英语听说类课程。因此,笔者建议可以考虑适当缩减英语阅读类课程,增加英语听说类课程,如新增开设商务英语听说类课程。对于经贸类课程,从问卷的相关数据看,课程设置得基本合理,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过,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看,从事外贸业务助理的比例比较大,因而除了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报关实务和外贸单证实训等课程外,我校可以考虑在选修课中开设其他相关的课程,如市场营销或国际商法等。这些辅助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开拓市场的策略和相关的国际商业方面的法律,增强学生开拓外贸业务的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本专业要求学生除了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和英语四级达到报考六级的资格线外,还必须取得一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证、单证员证和中级口译证书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综合分析,这种要求的确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不过,由于证书的种类较多,学生在选择考何种证书时显得有点茫然。通过这三份问卷,可以看出企业对相关证书的要求与所招聘的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或大一时,提供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提前考虑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群。如有志从事外贸类的岗位的学生可考虑报考单证员、报关员或报检员证;倾向于从事文员类工作的学生可考虑如何获得口译类证书。学校还可提供各类证书获得的难易程度,用人单位对各证书的认可度等相关信息,供学生根据自身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

4.2课程设置对毕业生岗位迁移的影响

在三类课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听说类课程对其岗位迁移产生了重要的正面影响。有些学生即使在目前工作中用到英语口语的机会较少,也仍然认为英语听说类课程会对其未来的岗位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从事外贸类工作的学生工作岗位迁移来看,有不少学生先从事外贸单证、报关、翻译类、外贸业务助理等对实践经验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工作,后转向外贸业务员,***进行外贸业务的操作。从事外贸类工作的学生普遍认为经贸类课程也对其岗位迁移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经贸类的证书,虽然有些在工作中并不需要直接使用,但很多学生仍然认为这是岗位迁移时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敲门砖。

课程设置的某些不足之处制约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英语听说类课程偏少,缺少应用场景下的口语对话,同时在学校环境中使用英语口语较少,导致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偏弱,成为其岗位迁移的瓶颈。还有一些学生提到课程中涉及人际交往、社交谈判与各国文化习俗和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很少,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缺乏,导致学生的岗位迁移受到一定的局限。

5.结语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校而言,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实际要求,不断探索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提高学校声誉与实力的必由之道。笔者希望通过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迁移与课程设置的双向影响这一实证研究,抛砖引玉,对优化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启示,进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草振杰.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8.

[2]贺雪娟.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例10

在江西不少高职院校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传统学科课程形式仍然占据主体,未能真正地从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已开发或选用了高职专用教材,但教材内容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故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资源筹划、教学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很难满足江西外贸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二)教学内容滞后于江西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

随着江西对外贸易的变化和发展,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做适当的调整。但目前我省大多数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滞后,缺乏针对当代对外贸易和江西对外贸易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已远不能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滞后于外贸应用能力培养要求

首先,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从书本到书本,纸上谈兵,没有根据外贸操作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没有体现江西外贸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动态需要,使得实践环节内容陈旧,项目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不足。其次,实践设施落后,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往往是电脑加简单的模拟软件,同时,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严重滞后。

二、构建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一) 以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起点

1、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江西省十余家合作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针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分析”,了解到我省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贸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三个岗位;通过对这三个岗位深入调查研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对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认证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2、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与分析,企业比较看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排名前三位的是进出口成本核算能力、进出易磋商能力以及跟单履行合同的能力,其次是函电处理与撰写能力、单据制作与结汇能力以及信用证的审核能力等,受访企业普遍认为专业能力是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方法能力要求集中在抽象与逻辑思维、信息判断与选择、学习思想、系统认识等方面,受访企业普遍认为方法能力是毕业生的基本发展能力;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社会能力要求集中在身心健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及表达说明等方面,受访企业普遍认为社会能力既是毕业生的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以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为逻辑起点,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外贸业务等外贸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懂银行国际结算、外贸融资等金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一线岗位,具有金融背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依托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分析

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对本专业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下,对有关工作行动领域的数量、范围、基本情境、功能、所需资格、工作过程知识与能力等进行界定、描述和评价,以此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学习领域的初选标准和基础。

2、以工作领域为背景,创设突显工作情境的课程学习领域

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下行动领域情境、目标、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各种职业能力内在关系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研究,将相关工作行动领域分析内容转换为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并对各个学习领域进行深入剖析和描述,进一步地进行课程目标、理念、内容、情境、资源、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为学生创设突显工作过程情境的国际经济贸易实务专业学习领域,编制专业标准。同时,将职业资格鉴定融入专业课程中,并吸收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教育和管理中,探索外贸行业职业人才的新型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 “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合”,实现毕业生就业的软着陆。

(三)建设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外贸企业生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校企合作完成一批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具体思路为:组织专业教师,邀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领会职业与工作过程的关系,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出发点,以合作企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产任务(产品)作为载体,将工作任务分解成任务模块,每个任务模块对应学习情境,每个模块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工作过程,按照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组织教学,开发教学课件,编写配套教材,引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质量考评方法和标准进行考核,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达到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加大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力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外贸员岗位工作计划模板

学习

后进生转化记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后进生转化记录10篇,内容包括后进生转化个案记录,后进生转化措施与方法记录。小学语文二级教师参加工作时间2009年9月后进生名单赵添宝、黄智松、何镇宇、彭铭淇、王新颖、许致霖开始时间2016年10月-2017年7月帮扶前学生基

学习

晏才宏10篇

阅读(19)

在学生的追忆中,晏才宏是一个“传奇”。他喜欢讲课,并讲得“精采绝伦”。据说,他上课只带一杯茶,一支粉笔,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再加上一手漂亮的板书和抑扬顿挫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学生誉为“魔电”,几乎场场

学习

关于七夕节的诗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七夕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及作者。三.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四.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五.宋玉愁空断,

学习

公司审计工作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审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文,公司审计部门工作总结。20**年共完成审计项目97项,其中年度财务收支及年度预算执行状况审计12项,专项经营考核审计1项,任期经济职责审计2项,投资企业财务收支与资产负债审计3项,

学习

课外阅读的好处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10篇,内容包括课外阅读的好处十条,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学习

初中数学手抄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初中数学手抄报全国一等奖,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文案。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大于0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二、角的换算:1周

学习

小兵大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兵大将10篇,内容包括大兵小将下载,小兵大将音乐。

学习

奇妙的旅程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奇妙的旅程10篇,内容包括奇妙的旅程文案,奇妙的旅程dj。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冒险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翡翠城。可是,奥芝国王却让他们去杀死西方恶女巫,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正当多萝茜杀死了西方恶女巫时夺得金冠,高高兴兴地回到

学习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污水处理运行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3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章、标准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1.4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

学习

工期索赔报告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工期索赔报告10篇,内容包括工期延长索赔报告范本,工期索赔书怎么写。中***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索赔报告是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的正式书面文件,是承包商对索赔事件处理的预期结果。业主的反应(认可或不认可)就是针对索

学习

建兰花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建兰花10篇,内容包括建兰花最红的是哪种,建兰花种类大全。种植植株只有1-2丛的可栽于盆的正中,盆栽多丛的应把每丛的老株朝向盆中,新株朝盆缘,以提高新株的发芽率和生长发展空间。种植时将最粗植料放入盆内直至盆高度的15%,放入

学习

新入职员工心得体会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新入职员工心得体会模板,内容包括新入职员工心得体会100字,新员工入职一段时间后的心得体会。路漫漫长其修远兮,我的事业现在正是起步阶段,我会用自己的工作表现来回报大商,之后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着我,我相信我有能力应对

学习

创文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创文作文10篇,内容包括创文作文怎么写,创文作文。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代表着我们城市的文明,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无比的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常常在路上会看到路边增加了许许多多的植被,还有许许多多垃圾桶,各边的树木进

学习

安化黑茶的功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安化黑茶的功效10篇,内容包括安化黑茶对男人的功效,安化黑茶茯茶功效及副作用。中国是茶文化古国,按照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中国茶叶可以分为“绿、黄、白、青、红、黑”六大茶类,其中黑茶又分为云南普洱(熟普)、安化黑茶、广西六

学习

化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化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化工厂化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化验员试用期个人总结简短50字。我来之前,没有一个专职的检验人员,所以化验室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很不健全。为了使化验室规范化,我建立、健全化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

学习

建行业务拓展工作思路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建行业务拓展工作思路模板,内容包括建行商户业务拓展及建设工作思路,建行支行半年工作思路。三、实施步骤及计划1、拆迁准备阶段:日完成方案设计,成本测算,实施方案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资金筹措,方案审批及规划审批,召开公

学习

乡镇调研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调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乡镇调研工作计划,乡镇工作调研报告范本。据调查,全市计划生育率仅为xx.xx,低于xx的目标值xx.xx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一是计划生育“七不准”和依法行***给各级******部门和计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中草药协会总结怎么写,关于中草药的计划方案。(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

学习

广播站日常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广播站日常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广播站月度工作计划,校园广播站工作计划与设想怎么写。⑵、稿件:与绿潮文学社和霓韵文化话剧社合作。以扩大收稿范围。⑶、编辑:召开例会时对常规栏目进行审编和改组。力求破除旧思维,提高节目

学习

护理学教学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学教学模板,内容包括护理学答题模板,基础护理学十分钟模板。1.2.1目前大多数男性报考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该专业,而是存在各方面原因被迫无奈选择护理专业[5]。因此巩固专业思想是保证男性护生认真踏实学习的根

学习

物业保安主管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保安主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业保安部的重点工作计划,医院物业保安每月工作计划。一、物资计划管理物资计划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做好物资采购供应、控制工程成本的依据;编制物资计划应做到科学、合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