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的故事范文精选

干将莫邪的故事篇1

摘 要: 干将莫邪传说的“铸剑、复仇”情节是春秋战国时代“铸剑、弑君”史实的文学性表达。其最早的文献记载在汉代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中;至晋,随着其故事情节的全部完备而定型;明清两代,干将莫邪传说被应用到杂史杂传作品中,受其所属文本影响,原本的思想内涵被逐渐削弱。

关键词: 干将莫邪 背景 流变

一、干将莫邪传说的背景

干将莫邪之名在先秦文献有专指某把宝剑之义。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说:“干将、莫邪皆连语以状其锋刃之利……干将为利刃之貌,莫邪,叠韵字,义亦与干将同。干将、莫邪皆利刃之貌,故又为剑戟之通称”,[1]认为干将莫邪是用来形容锋利的涵义,将其作为剑戟的通名,但其后所举例证均为汉代人之作品。实际上,先秦文献中把干将莫邪作为利剑名称使用。如现存最早关于“莫邪”的记载,《太平御览》卷三四四引《墨子》佚文:“良剑期乎利,不期乎莫邪”,[2]墨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至战国初。这句是说宝剑重在其使用价值,而不在于其是否是莫邪。此处莫邪当专指某把利剑,而非剑戟通名。先秦文献中的记载,可见下表:

从上表也可发现,先秦文献对干将莫邪归属均指向吴国。后世的铸剑和复仇传说有晋王、楚王、韩王、吴王等多种异说,但笔者发现,纷繁的异说主要出现在“复仇”故事。应该说以“铸剑、复仇”为主要内容的干将莫邪传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东南部的吴、越、楚三国战乱的社会现实,是“铸剑、弑君”历史的文学性表达。

由于物产、人力、地域等方面的影响,宝剑是吴越之地首选的兵器。历史上,这一区域盛产铜锡,《谏逐客书》“江南金锡”。考古发现皖南矿址分布在贵池、铜陵、泾县、宣城等地。宁镇地区南京汤山、句容茅山很早就已开采,镇江马迹山等地还有铜炼渣、铜刀一类的小件器具。“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3]的人力优势为大批量铸造提供了保证。春秋时期,作战方式由战车向步战转变,剑的作用日益明显,由于地处江南,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且水网纵横,战车和马匹无法自由驰骋,战争主要依靠水兵和步兵,剑这种防检非常的短兵器在近距离格斗中不可或缺。这影响了吴、越民族“好勇轻死”的个性特征,及其与剑的不解之缘。《汉书·地理志》中有:“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4]

“弑君”是春秋时期存在的史实。“《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5]《琴操》中,能看出“弑君”情节与干将莫邪传说的联系:

聂***父为韩王冶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未生,壮问母,知之,乃上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添身为厉,吞炭变音,七年琴成。入韩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泣曰:‘君何以***齿?”***曰:“天下人齿相似。”反入山,援石击落其齿。以刀内琴中,刺韩王。[6]

聂***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刺客,他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中明确有载,但是史料中所载的刺杀动机与经过则与《琴操》中存在很大差别,《琴操》中所载之事是后人在聂***刺杀韩相侠累的史实上创作流传的。

“铸剑”和“复仇”在开始是两个相互***、分属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事件。“铸剑”当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于吴越之地的多次铸剑历史的集中演绎;“复仇”的原型是某次成功的“弑君”事件,两者连缀,形成了最为读者熟悉的干将莫邪传说的基本情节。

二、干将莫邪传说的流变

干将莫邪传说的文本出现在西汉,定型于晋代,至明清,则逐渐脱离原有的故事背景和思想意义。现存最早的文本是西汉刘向《列士传》与《孝子传》。《太平御览》卷三四三载《列士传》和《孝子传》佚文[7]:

干将莫邪为晋君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雌雄,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留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具以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思于屋柱中得之。晋君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晋君。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日跳不烂,君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君,君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列士传》)

眉间赤名赤鼻,父干将,母莫邪,为晋王作剑。藏雄送雌。母孕尺,父曰:“男当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上石上,剑在其颠。”及产,果男。母以告尺。尺破柱得剑。欲报晋君。客有为报者,将尺首及剑见晋君。君怒,烹之,首不烂,王临之,客以拟王,王首堕汤中,客因自拟之,三首尽糜,不分,乃为三冢,曰三王冢也。(《孝子传》)

两传记载,内容一致,由干将莫邪铸剑——干将隐匿雄剑——晋君怒杀干将——赤比欲为父报仇——客助赤比杀王五部分情节组成。不同在于两者的叙述方式:《列士传》从“宝剑”开始,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记录;《孝子传》从“人物”开始,“眉间尺”登场,然后插叙铸剑事由,遵循“现在——过去——现在”的顺序。文本上《列士传》所载较《孝子传》更为细致周备。主要表现在:一,情节更为曲折。《列士传》中有两处明显的“急转直下”与“峰回路转”,第一处是眉间赤寻剑,先是“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而后“思于屋柱中得之”;第二处是眉间赤复仇,先是“乃逃朱兴山中”,后“遇客欲为之报”。《孝子传》的文本于此二处均没有类似的波澜起伏,直接“破柱得剑”,直接引入另一人物“客”,由其完成复仇,没有过渡转承。二,内容更为具体细致。眉间赤“眉广三寸”的容貌描写,属人物特征的细部刻画。铸剑细节“三年而成,剑有雌雄,天下名器也”的说明;“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日跳不烂”的情节叙述更加生动。由此,笔者认为在西汉时期,干将莫邪的故事已经产生并基本定型。《孝子传》相比于《列士传》,应是稍早时期的文本样式。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干将莫邪的传说情节较《列士传》丰富。其中铸剑部分,增加了“莫邪断发剪爪投炉”的情节,笔者另一文中已说明此不赘述。[8]同时,补充交代了铸剑所用原材料铁器的出处,使铸剑情节更为详瞻,***成章。复仇情节较早先版本更为生动,新增设了人物间的对话:

眉间尺逃楚入山,道逢一客,客问曰:“子眉间尺乎?”答曰:“是也。”“吾能为子报仇。”尺曰:“父无分寸之罪,枉被荼毒。君今惠念,何所用耶?”答曰:“须子之头并子之剑。”尺乃与头。客与王。王大赏之。即以镬煮其头七日七夜,不烂。客曰:“此头不烂者,王即临之。”王即看之,客于后以剑斩王头入镬中,二头相啮,客恐尺不胜,自以剑拟头入镬中,三头相咬,七日后一时俱烂,乃分葬汝南宜春县并三冢。[9]

此处不仅增添了眉间尺与山中行客之间的对话,而且增加了“二头相啮”、“三头相咬”的情节,使原本有些薄弱的煮头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变幻莫测,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这一情节使文本在最后收尾处达到高潮。《吴越春秋》对干将莫邪故事的创作极大丰富了《列士传》的内容,是一次成功的再演绎。

今本《吴越春秋》中将干将莫邪故事分割成铸剑、复仇两个部分,铸剑条列入《阖闾内传》,属正文,复仇条则收录进佚文部分。《太平御览》卷三***引《吴越春秋》与此相同,铸剑条收在《兵部七十四·剑中》,复仇条收在《人事部五·头下》。两者在细节处的出入:铸剑中明确提到干将莫邪是为吴王阖闾铸剑,而复仇中眉间尺的复仇对象却是楚王。这一差别也印证了笔者对传说发端的观点。

晋代,是干将莫邪传说定型时期。干宝《三王墓》、萧广济《孝子传》等关于干将莫邪传说的全部情节均已出现,同时铸剑与复仇故事发生的国家与人物也趋于统一。

《五朝小说》中有引《楚王铸剑记》,作者题为东汉赵晔,李剑国先生认为《五朝小说》收录的多篇传说当为明人从《搜神记》中录出,妄题纂人。笔者将《楚王铸剑记》与干宝《搜神记》比较,发现两者只有一处微小差别,即干将嘱咐妻子时说:“汝若生子是男”,而《楚王铸剑记》中无“汝”字,其余悉同,认定这篇不同署名的文本实为同一版本,应无疑义。故笔者引干宝《搜神记》: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桂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10]

此篇记载故事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新增了楚王请相剑师相剑的情节,使干将被杀的原因更加具说服力。眉间尺欲逃亡后,补充了其“入山行歌”和“哭泣”的情节,为客的出场提供理由,也符合眉间尺尚且年少的身份和父仇难报的心境。在眉间尺献头和楚王煮头中增加了其尸“立僵”与“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的内容,显示出眉间尺勇猛轻死、大义凛然和对楚王的仇恨,眉间尺这一形象在此版本中显得鲜活、饱满、生动。干宝《搜神记》很好地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倾向,作品的反抗性、斗争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这一版本可称成熟。

与干宝《搜神记》差不多时期的还有萧广济的《孝子传》,这也是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相较其它版本,新增了“楚王夫人抱柱生铁”与“两剑分离雌雄相忆”的情节,前者乃与“貘”与“蠪蚳”神话传说相关,后者则受到阴阳观念中“对立”与“融通”思想的影响。晋代另一个与干将莫邪传说有关的故事是张华、雷焕发现宝剑。内容本身,也可作为复仇故事的后续。同时,张华、雷焕故事与“宝剑分离雌雄相忆”情节也有一定渊源关系。[8]晋代,干将莫邪铸剑与复仇传说中的情节已全部出现,此后的版本均是依次为底本的演变。

晋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杂史杂传作品的出现,干将莫邪传说逐渐从原有的故事背景中脱离,具有神仙道术意味,原本的现实性、反抗性被削弱。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采“铸剑”传说,兼采《晋书·张华传》中张华、雷焕之事成文,无眉间尺复仇一事。增加了干将乘宝剑飞去的情节:

其后吴王知干将匿剑,使人往取,如不得剑,即当杀之。干将取剑出观,其剑自匣中跃出,化为青龙,干将乘之,升天而去,疑已作剑仙矣。使者还报,吴王叹息,自此益宝莫邪。[11]

莫邪以人殉剑投炉而死,干将乘剑飞去,则复仇情节完全没有存在的空间,原本铸剑与复仇故事中的严肃意义和反抗性、斗争性消失殆尽。干将莫邪传说的历史价值、现实色彩越来越弱,故事性、神异性则越来越强。

《说岳全传》记载的故事与干将莫邪传说一致,但铸剑师的姓名却是欧阳冶善,宝剑的名字叫“湛卢”,煮头情节的结尾头结成了莲子,吃了可长生不老。作者钱彩为增强故事性、传奇性,将原本属于干将莫邪的传说移入文本,增加了《说岳全传》中剑的神秘色彩,增添了史传小说的魅力,结尾处的改编带有浓厚的道术色彩。干将莫邪传说从原有的历史背景中脱离。

参考文献:

[1][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八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042—1043.

[2][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三四四).中华书局,1960:1582.

[3]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三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93.

[4][东汉]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八).中华书局,1962:1667.

[5][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三).中华书局,1959:3297.

[6][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三四三).中华书局,1960:1576.

[7]同上注.

[8]戴月舟.干将莫邪传说的题材与思想探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4.

[9][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三***).中华书局1960:1675.

[10][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中华书局,1979:128-129.

[11][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687.

干将莫邪的故事篇2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干将莫邪名称在《搜神记・三王墓》之前的文本中出现的语境,以分析《三王墓》所载的“剑有雌雄”形成的脉络以及原因。

关键词:《三王墓》 干将莫邪 雌雄

《搜神记》为东晋初年干宝编撰,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即作者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在《搜神记》中,《三王墓》一篇的叙述尤其引人注目,故事叙述了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丈夫干将反被楚王杀害,其子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原文如下: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在文中,干将怀抱雌剑往见楚王的部分这样写道:“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在文中,相剑之人强调“剑有二,一雄一雌”,为何文中要强调剑有雌雄?

这需要从《搜神记》中《三王墓》之前的文献梳理中寻找答案。之前有关干将莫邪记载的文献中,只说干将莫邪是两把名剑的名称。如:

《吕氏春秋・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

《庄子・外篇・达生》:“复仇者不折镆干。”

《荀子・性恶篇・第二十三》:“ 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秽矣。”

在上述的记载中,都指称干将莫邪是良剑的名字,而且即便是将干将和莫邪联合指称,也只说是良剑而已,并没有形成与这两把宝剑有关的故事内容。

西汉刘向的《列士传》中开始记载说:“剑一雌一雄”[1]、“剑有雌雄”[2]等,而且与《三王墓》所记载类似的基本的故事框架出现了,与后来的不同只在于只是记莫邪铸剑、献剑。

到了曹丕的《列异传》[3],称“剑有雄雌”并称其是“天下名器物”,原文曰“干将莫邪为晋君做剑,三年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而且传中增加了干将献剑,莫邪孕中,生子报仇等情节。

东汉的赵晔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中,称二剑名为干将莫邪,且称之是夫妇。但不称雌雄剑而称阴阳,言“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没有干将被杀,其子替父报仇的情节。

东晋的干宝在《搜神记》中则延续了《列异传》情节,并增加了细节,使得故事更加的完整生动。

综上所列,可以看出,到了汉代干将、莫邪由单纯的宝剑的名称变为故事的主人公,而且故事内容更完整,情节更细致,雌雄宝剑之称成为固定的称谓。

究其原因当是与记录者所处的的时代有关。

西汉时期神仙方术和阴阳阴阳灾异之说盛行。这与统治者的宣扬和提倡分不开。从汉文帝、到汉武帝、乃至汉宣帝都深信神仙道术阴阳灾异之说,文帝和武帝都有服药求长生的行为。

刘向则作有《列女传》、《列仙传》、《列士传》,从中可以看出刘向对方术的热衷。刘向在年少时期读了《枕中鸿宝苑秘书》,就深信炼金成仙之术。后来领校五经秘籍,得见《尚书洪范》,遂做“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上验,此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记》。”[4]

《汉书》、《后汉书》都列有《五行志》部分,汉代的其他文人著作,也大谈阴阳五行,比较典型的如扬雄的《太玄经》。从中可以看出阴阳五行在汉代的盛行。而也恰是在这个时期关于干将、莫邪的记载中出现了称干莫为夫妇,铸双剑为雌雄的记载。此后的文本中无论是雌雄剑或者是直言阴阳都是在西汉以来形成的故事构架下进行的内容充实和细节的补充。而雌雄则与阴阳相对应。

到了干宝的《搜神记》中,故事被完全地细化,内容也更为丰满。而“剑有二,一雄一雌”的说法亦被继承。究其原因,则与魏晋玄学盛行有关,所谓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庄子》和《周易》。此一时期,道家的思想便主要表现为玄学。其中《周易》则以阴爻阳爻组成卦像。在道家的宇宙起源论中,讲“道”,“道”在分离为阴阳之后相生相合衍生万物。所以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被用来解释一些最基本的现象如男女等。

总之,干将莫邪由最初的宝剑名称逐渐由文人创作为夫妇名字以及具有性别区分的雌雄双剑等就是创作者所受阴阳思想在这个故事中的具体表现。

注释:

[1]饶道庆.刘向“列士传”佚文辑校补正.文献.2007(1)

[2]同上

[3]袁行霈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上认为《列异传》为曹丕所写,本文承此说。

[4]班固,汉书・楚元王传.二十四史全译.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2] 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 潘志峰.论西汉时期神仙方术及阴阳灾异思想与谶纬的兴起.河北学刊.1998(6)

干将莫邪的故事篇3

苏州古称吴,吴地,吴国。为什么称吴?说法很多,其中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说吴字是个象形字,从这个字的形状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人在跳舞。口字是头,弯曲处是两臂做舞蹈状,下面是摆着八字步的两条腿。如果把整吴字写成篆体字,那跳舞的形状还要逼真得多。吴字也是象声字,吴、呜、胡、呼,是歌声,是跳舞时发出的声音。上古时苏州这一带被看做是蛮夷之地,地名是没有的,泰伯奔吴的时候见这一带的蛮夷断发文身,能歌善舞,于是便称此地为吴,即为一种会唱歌跳舞的民族。

苏州人的老祖宗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吴歌、白茆山歌等等,到今天还有人会唱,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老祖宗的、那种发出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当然,汉民族舞蹈的式微不单单是吴地的事,宋代以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主伙男男女女在一起又跳又舞,那成何体统?男女授受还不亲呢,哪能搂搂抱抱,手挽着手。于是,吴人的那种大型的集体舞蹈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民间舞。

把我们老祖宗的拿手好戏挖掘出来,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加以复新,这是苏州人义不容辞的义务。这个义务在日益富裕起来的姑苏大地上飘飘荡荡,终于落到了苏州歌舞团的肩上。

苏州歌舞团的总编导马家欣等人,下决心要把吴舞加以挖掘和复新。但是,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课题。宫廷舞、民间舞、芭蕾舞都有法可依,那吴舞泯灭已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文学、音乐、舞蹈的表达都是靠自己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是文字,音乐的语言是音符,舞蹈的语言是形体,是肢体动作加音乐伴奏的艺术。每一种有特色的舞蹈都应该有它自己的语言。总编导马家欣在寻找吴舞的特种语言时,也想到了文字。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有一种篆字,此种篆字附加着花纹,甚是美丽,称为鸟篆。秦篆雄健,鸟篆秀美。秦相李斯说篆字:“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此种时而宕逸、时而雄健的字体,简直就是活动的舞姿。中国书法的本身就是纸上的舞蹈,特别是草书。

马家欣等人从鸟篆中得到了灵感,为吴舞找到了自己的舞蹈语言。这不是一种臆想或附会,中国的方块字和外国拼音字不同,中国字的本身就是文化,就是动画。

特定的舞蹈语言是为相对应的内容服务的。编导者找到了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舞蹈语言,便用此种舞蹈语言来叙述干将与莫邪的故事,这便找对了内容,使得舞剧《干将莫邪》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切合,也使得这台大型的舞剧成了真正的苏州歌舞。

干将莫邪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属于苏州,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鲁迅先生曾经据此而写过《铸 剑》,“***”的时候也有人曾写过干将莫邪大炼钢铁的戏剧,那就是写的人着眼于何处。

2500多年前,苏州冶炼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是制造武器,“吴戈”“吴王剑”,当年都是了不起的兵器,简直和现在的导弹差不多。屈原在《楚辞·九歌》里描写楚国***队装备精良时就是“操吴干兮被犀甲”,那就说明楚国的***队是靠呈历的武器装备起来的。

历史往往有许多巧合,今天的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恰恰就是2500多年前呈历的冶炼工业区。当年的苏州也是“对外开放”,各地有本事的工匠纷纷来苏州大展宏***,干将莫邪夫妇就是其中的一户。干将莫邪都是越国人,相传是来自浙江的莫干山,他们所以要集中到苏州来,是因为当时苏州的冶炼工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冶炼工场连绵数时研工冶炼之时,苏州城的东南方浓烟滚滚,烟雾直冲云霄,与天上的云层相接,即所谓的“阴阳同光”。那时谈不上什么空气污染,人们见烟雾和云层相连,还变为是“百神临观,天气下降”,有神仙来帮助吴人铸剑。

毫无疑问,干将夫妇是那冶炼工业区中有名的工匠,同时齐名的还有一个姓欧的铁匠,叫欧冶子,他们都为吴王铸剑。古书记载:“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干将妻莫邪问计,干将曰:先师欧冶子铸剑,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莫邪闻言即投入炉中,铁汁出,铸成雌雄玩弄剑,雄为干将,雌为莫邪。”这个简单的记载,叙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干将铸剑,百折不回,在成败的关键时刻,爱妻不惜投身于熊熊的炉火之中,以助丈夫完成千秋大业,表现了一个古代女子最崇高的殉情。

干将与莫邪的故事有着丰富的创作内涵,曾经影响过多种文艺作品,甚至可以在《霸王别姬》中见到它的影子。当项羽被困垓下,高唱“虞兮虞兮奈若何”时,虞姬便拔剑自刎,让楚霸王心无牵挂,奋力突围。虞姬虽说是常熟人,但她自己就是一员女将。莫邪是越国人,那是出西施的地方,本为浣纱女,或为樵薪人,她生活在灵秀的山峰与清亮的湖水之间雁舞剧的形象要求来定位,她应该柔美轻灵,这是吴越女子的特征。干将就不同的,他是剑,是刚毅与烈火的化身。对于干将的定位应该是充满了阳刚之气。有人说这不是苏州人的典形性格,不对,苏州的男人并不都像评弹里的小先生,白面书生,抓扇轻摇,操一口标准的吴侬软语。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吴人“轻死易发,秉性刚烈”。专诸、要离,项羽江东起兵,那八千子弟都是苏州的。只是在唐宋以后,特别是经过明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生活优裕,苏州人才表现得文明些,温和些。

舞剧《干将莫邪》把人物的性格定为刚柔并举,刚中有柔,柔中见刚,这是十分正确的,这不仅符合剧情的要求,也符合人物的真实性格。没有把剧本写成男欢女爱,也没写成是大炼钢铁。舞剧作者充分调动了舞台的综合力量,一面是瀑布湖水,玉女亭亭,一面是熊熊烈焰,炉火冲天;一面是纱,一面是剑;干将潇洒刚毅,莫邪坚贞柔美。以景寓情,以物示心,营造了通天达地、蔚为大观的艺术氛围,给人以震撼和美的享受。

《干将莫邪》的创作和演出的成功,为我们本民族的大型舞剧创作开了一个好头。当人们在天鹅湖和现代舞中倾注着大量心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本民族的精髓,文化艺术中的“忘我”精神并不可贵。

干将莫邪的故事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干将莫邪的故事范文精选

学习

结构化程序设计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程序设计方案怎么写模板,不属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什么。结构化程序设计篇1摘要:C语言是一种很好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

学习

浅谈人才资源管理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人才资源管理,内容包括中国人力资源统计报告,人才资源管理优化方向简单汇总。摘要:人才资源管理是新型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才管理模式,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和有效使用的思想及行为。现代经济形式下,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

学习

马云点评创业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马云点评创业,内容包括马云点评创业的书籍完整版,马云点评创业大赛完整。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学习

老外学中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老外学中文,内容包括教老外学中文的网站,老外学中文教材。如今,欣赏古老的东方魅力在西方越来越时髦,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学习

焊接技术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焊接技术,内容包括激光焊接技术,焊接工艺技术大全集。2010年度全国优秀焊接工程颁奖暨经验交流会(1)

学习

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内容包括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指导目录,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研究生。为规范我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中招考机关设置专业条件,方便报考,经研究,试行本专业分类指导目录。凡招考职位有专业要求的,均按照下列专业分

学习

中国红会身世考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红会身世考,内容包括中国红会的全称是什么,中国红会近况。因为雅安地震,中国红十字会在2011年“郭美美事件”之后,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但看起来,似乎很少人真正搞懂了中国红十字会与“国际红十字会”的关系。比如,最近一条很

学习

神魔之子作文3000字

阅读(33)

神魔文:晨星“渡,你不是一直都住在托马斯城吗?而且好几年来都不愿意过问世事,这次怎么会来这儿?”我问渡。“呵呵,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是再也不可能回到托马斯去了,除非我们杀光所有幻之团的将领,你觉得这有可能吗?”“唔……”渡总是这样答非所问

学习

教师考勤制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考勤制度,内容包括教师上班考勤制度,幼儿园教师考勤制度。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强化教师劳动纪律,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根据县教育局(2004)永教综字第40号《关于严格中小学教职工请假制度的若干规定》精神,特重新修订《高陂中心小

学习

幸福三部曲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幸福三部曲,内容包括幸福三部曲电视剧,幸福三部曲完整版。第一部——幸福花

学习

揭密最早入朝参战的高炮团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揭密最早入朝参战的高炮团,内容包括高炮部队参加过的战役,一二一师高炮团历史。初次入朝出师不利

学习

民主社会主义

阅读(31)

[摘要]由于马恩重物质生产轻人自身生产,误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现象当作私有制社会的本质,误导了传统社会主义,加之传统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误读”,所以失败了。(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将夺取资产阶级的生活资料作为变革资

学习

唐诗里的故事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唐诗里的故事,内容包括唐诗的故事原版,唐诗里藏着故事。(一)

学习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文化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故事范文1000字,企业文化故事征集。企业文化故事篇1企业故事是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元素,是反映企业文化主旨和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传播企业文化的最好教科书。通过对故事的提炼和

学习

鲁迅的故事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的故事,内容包括鲁迅的故事文字,鲁迅励志的故事。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

学习

漫画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漫画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三个西瓜叠起来的漫画故事,父与子1-10个漫画故事。漫画故事篇1习作要求

学习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二月二龙抬头温馨祝福语最新80句。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篇1龙抬头作者:王文烨“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每年的春节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初

学习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内容包括论语励志简短小故事,论语故事精选及感悟。古人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这句话,我一直似懂非懂,但读过《论语》之后,我才明白了论语的内涵。《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是以小见大。

学习

抗战的小故事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抗战的小故事,内容包括抗战的小故事,抗战英雄小故事。一、萝卜坑里

学习

两个女人的故事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两个女人的故事,内容包括两个女人的故事结局,两个女人的故事电影。1844年,来自英国的爱尔德赛女士(MarryAnnAldersey),在宁波创办了一所女塾。正是这所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让爱尔德赛结识了一位使用外国名字的中国盲女——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