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小记10篇

菜园小记篇1

办公室后面是个小园子。

说园子,其实并没有园子的风光。在我们的想象里中,园子应该穿着篱笆风衣,或者围着花墙的裙子吧,以便让园子外面的人瞧见园内花满蹊苗满圃的盎然生机。可是这个园子被四面的高墙包着,知道的是个园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单位的什么禁地呢。

园子,我可以一览无余,他是我窗口唯一的风景。每次视觉疲劳或是精神倦怠了,我总会踅到窗前,故作深沉的观望。

园子里的一切我已经可以一字不落的背诵出来。一块块被切割齐整的菜地像一个个段落按部就班的排列着,虽然单调,却显得秩序井然;不知是果树营养不良,还是藤萝营养过剩,那些缠绕在园子果树上的叶蔓凌乱得像修改符号教人纠结不已;而园子随处可见的碎砖石像散落的标点符号,似是而非的横亘在菜蔬与果树间,像是对不善使用者的恶意报复。

园子的主人很现实,她总没有伺候花花草草的情趣。即使有了养花种草的念头,她也很难忍受花草被封锁的清冷与寂寞。真的爱她,就要给她自由,若没有自由给她,爱就只能是束缚与摧残。

园子虽然是主人的一块自留地,但所有权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土地,自会考虑到别人的要求,又怎敢只想着遂自己的愿呢。既然如此,想得再多也是空想,何如给自己一点实惠呢!

先前我也有这样一个园子,同事给了些花草先安置着,后来妻觉得没啥用处,改了菜园;再后来因为居住面积小,又见缝插针建了间厨房,余下凡可以见泥土的地方干脆做成了水泥地,干净整齐多了,省却了很多清扫打理的烦恼;再后来索性搬出去,从此告别了有园子的生活。

菜园小记篇2

“京城豆腐白” 勤奋志向随园菜

位于北京方庄繁华路段的北京南北一家酒楼,门前有座古朴的牌楼,朴素典雅,这里的特点是菜样多,品种丰富,上到官府私家菜,下到家常小炒,用料考究,味道鲜美。店内三款菜肴――干煸大雁、烙饼卷带鱼和酥皮肘子被称为“镇店三宝”。“大雁煸着吃,带鱼卷着吃,肘子炸着吃,”。三宝之外,还有一宝那就是部级烹饪大师,曾获“八方食圣”六连冠擂主的中华美食药膳理事白常继。

白常继,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是提起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荧屏上的老白,应该是家喻户晓。初次见面,怎么也不相信他就是位厨艺大师,规规矩距的老式中服大褂,莫说鹤发童颜的外表,其谦逊的谈吐,其儒雅的举止,像老中医、老教授,或者更似周易大师。白常继在餐饮界早已名声灌耳,早年做豆腐名誉北京城,人送雅号:“京城豆腐白”。他京腔京味的道白,把豆腐那些事儿简直说成了相声,做了30年的豆腐宴,吃了30年的豆腐菜,对豆腐感情特别深,并且把豆腐大家族说的头头是道,爷爷是黄豆、孙子是豆腐渣,还有绿豆、红豆、黑豆等许多品种的豆腐。那手艺能把豆腐切成花儿,几刀下去,看似一滩泥的豆腐,用水一冲,突然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真乃千古一绝。就是把眼睛蒙上,他也能把软软的豆腐切得像头发丝一样细,这道菜叫纹丝豆腐羹,是一道历史名菜,在清朝时叫“九丝汤。

餐桌上的北京城“百零八皇城御景宴”,更是白常继创制的绝活,把北京风情融入菜肴,一菜一景观,使人在餐桌上就可以畅游北京城。还有鸟巢、水立方、中国印更是做得惟妙惟肖,被多家电视台争相录成节目播放。除了厨艺超群,白常继口才文才也是一家独秀,惹得许多家电视台邀请他做餐饮节目, 许多家报刊杂志约他的专稿和专访,《中国烹饪》、《中华美食药膳》、《中国食品》、《名厨》等报刊都有他的美文美食连载。

以白常继深厚的文化底韵和从艺资历,他应该满足了,但是成名不望进取,他又在工作之余,虔诚挖掘演绎随园菜200年的味道。多年来对袁枚袁子才的研究,使得他已经超出了一个厨师的水准,相当于高级餐饮知识分子级的学者。记者在他的宿舍兼办公室里,看到整书橱的《袁枚全集》和有关袁枚的资料,他的手提电脑里,许多关于《随园食单》的文章,还有对袁枚和随园菜的研究文章连载,让记者也感觉到特别惊讶。

白常继1972年毕业,插了一年队,1973年分配在餐饮行业,最早在北京西四小吃店,后来被派杭州奎元馆学习杭州菜。上世纪80年代,商业部出版了一批古籍,其中就有《随园食单》,当时他就爱不释手,此后他又把此书翻阅了无数遍,每次翻都有不同感觉,己经不能用喜欢来形容了,后来他才明白这就是他一生和随园菜的缘份。但他真正研究挖掘随园菜,是在2004年,北京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世界美食药膳杂志社长张文彦提倡继承发展祖国文化遗产的情况下。

《随园食单》多少年来一直被厨界奉为圣经,张文彦提出能不能再现它的原貌,圈内人士一拍即合。参加研究的有30几位老厨师、学者、专家等人员,并成立了随园食单研究会,大家一起搞了两年多,逐字逐句探讨,几易其稿,最后把南北一家酒楼作为实验基地,完成了对《随园食单》研制,并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再现随园食单》一书,此书被列为“2006年出版星火计划”。白常继参与了研制的全过程,对随园食单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也从中收获到无穷的乐趣。

古法艺语: 对话久远的味道

记者:《随园食单》在餐饮界影响非常大,曾经被许多烹饪大师奉为“宝典”,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

白常继:说起《随园食单》,就必须先了解他的主人袁枚。袁枚是清代大诗人,大文学家,学识造诣很深。我们上学时都读《唐诗三百首》,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嘛。但袁枚一生写了7000多首诗,也难怪当时人们把他和纪晓岚称为“南袁北纪”。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少负才名,被誉为神童,14岁即中秀才,乾隆四年殿试为进士,曾任溧水、江宁等四县知县,从***期间颇有***绩。就在他40岁官运享通,***治前途如日中天时,袁枚却辞官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其一生著诗论赋达50余年,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及《随园食单》等著作。

袁枚是个大才子,青年即中进士,入翰林,本来前程无限。而辞官脱俗,一是因为自恃才高,其次就是喜欢纵情山水园林,乐得清闲自在。这真是“官场上少了个知县,文坛多了个领袖”啊。文人雅士聚会离不开吃喝,袁枚性格通达,不拘小节,尤好宾客,四方人士到了江南必至随园投以诗文,这情景在袁枚死后多年依然存在。就连要员官吏也效仿此事,当年林则徐出任两广总督,路过金陵还曾便装私访随园凭吊,以示对袁枚的敬慕。袁枚作为美食家,他和别人不同之处是每吃道好菜肴,必定让家厨到彼灶“觚持弟子之礼”,即到人家的厨房学习,天长日久,经过40多年的收集,终于集成《随园食单》。由此可见袁枚对美食的爱好之深,用心之重。他所写的《随园食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涵盖清代康乾盛世流传的关于南北菜品的难得著作。虽然只是本食谱,但出自大才子之笔,其文风和观点与一般食谱所不同。因此从乾隆年间至今,《随园食单》是被再版次数最多的菜谱,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行,很多人认识袁枚都是从《随园食单》开始。

记者:《随园食单》这么独特,都有哪些具体内容?

白常继:《随园食单》分两部分。《须知单》、《戒单》是从下厨基本知识入手,相继论述了先天、作料、洗刷、调剂、搭配、独用、火候、色臭、迟速、变换、器皿、上菜、时节、多寡、洁净、用纤、选用、疑似、补救和本分等“20须知”,讲述了下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依据鼎俎实践提出的“14戒”,加之油、同锅煮、耳餐、目食、穿凿、停顿、暴殄、纵酒、火锅、强让、走油、落套、混浊和苟且等注意问题,制定了做菜规格和禁忌事项,纠正了行厨弊病。

“20须知”和“14戒”实为司厨经验之淡,实用性突出,鼎中之变口弗难言,但却被袁枚的生花妙笔表现得淋漓尽致。袁枚把许多厨师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整理成系统理论,从《随园食单》问世250余年,此书一直在厨膳行业起着指导作用,成了厨师的行规和职业指南,被誉为厨界的“圣经”。《随园食单》菜谱部分由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12部分组成,记录了14世纪至18世纪流行在江、浙、皖、粤、桂、京、鲁等地缙绅人家特色风味菜328种,经后人挖掘实际菜品为384种。

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研究开发历史菜系成了时髦的潮流,那么开发随园菜的意义是什么?

白常继:当今餐饮动辙官府菜,到处私家菜,但真正的菜品出处只有三家,即孔府、谭家、随园。孔府菜2000余年历史。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不正则不食。孔府菜世代流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既是饮食又是文化,是中国及世界饮食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谭家菜创自清末谭氏父子,当时谭家时常高朋满坐,盛宴常开。三姨太赵荔风乃集大成者,将谭家菜演绎得登峰造极,令人叹而观止,百余年薪火相传。曾有“伶界无腔不学谭,食界无口不夸谭”,伶界的“谭”指道光十三绝――谭鑫培***,食界当数谭家菜。世人评论谭家菜味美可口,“虽南面王不易也”,吃上谭家菜给官都不做了。

随园菜则是袁枚集40余年所得,纵横南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官府饮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为一体。袁枚是个美食大家。大凡吃有几种境界:一爱吃,这类人哪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尝试一番;第二类人是会吃,吃有讲究,什么时节吃什么,怎么吃,哪有好吃的,就是在犄角旮旯也能找到;吃的最高境界是懂吃。到了会吃己经不容易了,而懂吃则是吃后还能说出门道,讲出名堂。懂吃的人从古至今又能有几人呢?袁枚是懂吃里面的佼佼者,他不光懂还能表达,告诉你、指点你如何吃。古人讲知音难,知味则更难,这就是我们开发挖掘随园菜的意义,使人们知道什么是美食,怎么吃才是享受。

记者:谈了这么多随园菜,那么随园菜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白常继:随园菜是袁枚和家厨集40余年所得。袁枚好交际、饮食,而且也虚心好学。曾听说过:孔子与别人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他唱一遍。圣人对唱歌这样的小小技艺都这样虚心求教,袁枚十分敬慕这种精神。每当在某地某人的家中吃到可口的饭菜,袁枚总是把别人家的厨师请到家中,悉心请教。40余年颇集众美,有的学成了,有的学了些皮毛,有的竟然还失传了。袁枚把所学的这些菜品都汇集起来,有300多道,其中以江、浙、皖为主,也有北方菜。这些菜经袁枚和家厨打造,味道隽永,独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归纳起来,随园菜有如下特点:

1.选料严谨,制做精细

随园菜上至山珍海味,下至一粥一饭,选料严格按时节。如选用什么肉好吃,鸡用什么鸡,竹笋什么样的,好火腿买谁家的,都有要求,不能凑合。制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2.下料狠,火候到家

随园菜选料用料绝不马虎。袁枚在“火候须知”谈到:熟物之法最重火候,煎炒用武火,煨煮用文火,司厨者既要懂得还要谨慎使用。

3.讲究调味,一菜一味

调剂方法要根椐不同物品使用不同调制,不能一味概之,要有变化。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在一起。每种菜都要吃出自身的味道,每种食物都要表现出一种特性,每碗食物都要自成一种口味。袁枚曾讲:善制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牲,一碗各成一味,使品尝者的舌头应接不暇,从而感到心花怒放。

4.简便易做

随园菜是私房菜,靠的是味道鲜美和制作精细赢人,在原料上高低都有,而不是只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殊不知“豆腐得味胜燕窝”,“海菜制作不佳不如蔬”。鸡、猪、鱼、鸭各有本味自成一家。也就是讲随园菜不光鱼翅燕窝,而是大菜小菜都要做,充分发挥食材特性,独具匠心,吃出文化。

记者:《随园食单》对当今餐饮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白常继:当今社会发展飞速,社会进步了,餐饮也进步了,但现在整个餐饮市场浮躁,大师名厨辈出,可在基本功上有些欠缺。调味物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利,但任何事情都有双重性,传统的东西也在同时丢掉了,所以有了“调味厨子”、“味精厨子”。这些大师名厨离开了这个“精”、那个“宝”就不会炒菜了,不信您问问那些所谓大师什么叫“烧”、什么是“扒”,“炖”和“煨”又有什么区别,菜肴炒、爆、熘出来,汁芡都一样。所以通过研究随园菜可以使厨师提高艺术修养,提高厨艺,同时还可以激发灵感。

记者:研究制作随园菜的过程中,是否遭遇到许多困难?

白常继:从研制随园菜到今天,确实遇到过不少困难,具体有三个方面:

1.首先是传承

也就是讲你做随园菜有什么依据,做出的菜是否得到认可,这一点我们在开始研究时就进行了讨论。200多年前的东西是什么样呢?我们分析中国餐饮发展历程,餐饮自古一脉相承。我刚参加工作时还砸煤呢,灶具也是砖砌的。根椐老师傅回忆:学徒时就这样。那时研究的和现在有所不同,突出的是基本功,当时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调味料。真正的变化是在近30年,倒回30年就北京市场而言基本是鲁菜,也有川、淮阳其它菜,而粤菜北京数得过来的就几家。改革开放后“粤菜北上”,什么“三刀一斧”在那时是稀罕事。现在北京可以吃到全国以至全世界的美食。最近几年融和菜更是异***突起,可谓百花齐放,色彩缤纷。要想做随园菜就必须了解以前,因此在研究时找了不少老技师回忆挖掘老传统、老技法,使菜恢复原貌。而现在许多老菜如烧羊肉也都是那时流传下来的,都是参照菜品,还有最重要的《随园食单》,记载很详细。用袁枚的话来讲:“虽死法不足以限生厨,执柯以伐可照葫芦画瓢,也会相差不远”。同时还有大量文献如《调鼎集》等可参考,就找这些资料也着实费了不少气力。

2.原料上的困难

原材料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要说清代,就前都和现在不一样,那时炖一只鸡香得很。现在虽然比那时原料多了,品种多了,有很多那时没见过、听过的原料,也可以吃到各地特产和跨时节的东西。但原料缩短了生长周期,味道变了,还多了许多“苏丹红”、“落日黄”之类东西,使肉没肉味,鸡没鸡味,菜没菜味,这给做随园菜添加了许多困难。

3.环境上的困难

随园菜是文人雅菜,是文化菜,必须用环境气氛来衬托。遥忆当年袁枚在小仓山随园,楼台水榭、花香鸟语、茂林修竹,吃的是味,品的是情。弄20桌鳗面乱糟糟,估计也不会品出当年韵味,所以品随园菜是雅事,环境很重要。

记者:随园菜与现代健康养生有什么关系?

白常继:《随园食单》是教人如何吃的教科书,这本身就是健康养生。比如戒耳餐、戒目食、戒纵酒、戒强让、戒暴殄、戒穿凿等篇,都提倡自然养生,认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就是看,眼睛也不舒服、不愉快。至于贪贵物之名,贪***食物的名贵,夸耀敬客的诚意,这是***虚名,是给耳朵、眼睛“吃”的,这些都不利于建康。

菜园小记篇3

宫廷菜

在其《杂素菜单》中有一款“王太守八宝豆腐”。此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用切细的嫩豆腐加香蕈屑、蘑菇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煮滚起锅而成。它本是康熙御膳房的菜品,康熙将其制法赐给徐尚书,袁枚则从徐尚书门生的孙子王太守处得其方,载入《随园食单》,取名为之。

官府菜

《随园食单》记载了各地官府的菜肴约72种,其总的特点是:选料严,切配当,制作巧,用火准。

选料严格是所记官府菜的一大特色。尹文端公家的蜜火腿,“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就在于“取好火腿”。袁枚写道:“火腿好丑,高低判若天渊。”现在,苏州的名菜“蜜汁火方”仍然十分重视选好火腿。

恰当地切割搭配是官府菜的又一特色。杨兰坡府中所做肉圆,就是将肉“去筋去节,斩之极细,肥瘦各半。”至于搭配,袁枚主张清配清,浓配浓,有时荤素也可相配。海参天性浓重,不可用清汤煨出,“蒋侍郎家用豆腐皮、鸡腿、蘑菇煨海参,亦佳。”

《随园食单》中的官府菜同历代官府菜一样,制作都很奇巧。如张荷塘的女厨“用飞面拌生猪子油团,百搦才用枣肉嵌入为馅,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边菱花样”,袁枚说其中的奥妙是:“枣不去皮,取其鲜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其功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火候是决定菜肴质量的关键。如扬州朱分司家最精于制作红煨鳗,其中三戒中有两戒是关于火候的:“一皮有皱纹,皮便不酥;一肉散碗中,箸夹不起。”急火则使皮皱,应用温火;用火时间过久,则肉散,夹不起,味亦不佳。现在红煨鳗,经烹制后皮肉酥而入味,就是火候运用得当的结果。

寺院菜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主要记载了南京、杭州、扬州和安徽等地寺院的12种菜肴,其特点是善于用素料入烹,有的也兼善荤料制作。

寺院菜主要选择蔬菜等原料,而且很善于烹制。在南京,承恩寺擅长制作的大头菜“愈陈愈佳”,醋渍萝卜也“以陈为妙”;在扬州,定慧庵的僧侣能以木耳、香蕈和蘑菇汁煨制成菜,还有“制之极精”的素面。在杭州,天台山的僧徒先将竹笋蒸过,再压出汁水,制成笋油。有的寺院也善于用荤料制作。在南京朝天宫的道士用好火腿和黄芽菜心加蜜酒酿煨制的菜,“上口甘鲜,肉菜俱化,而菜根及菜心丝毫不散,汤亦极美”。可见当时寺院的烹饪技术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只是以蔬菜为主来体现。

民间菜

《随园食单》所记的126种民间菜的选料基本上是有什么烹什么,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定。

就袁枚家而言,其烹饪原料多是园中之物。《随园琐记》:“榨笋为煮,煮蕈为卤,制桂粟之糖,捣玫瑰之酱,蒸玉兰之粉,酿海棠之蜜,采露荷之菜以蒸猪肉,真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随园食单》还记载了许多依据厨师的特长制成的民间菜。如袁香亭的家厨善于掌握火候,烹制的猪头味道极好,“大火烧一柱香,退出大火,用文火煨收干,以腻为度。烂后即开锅盖,迟则走油。”

民族菜

袁枚所选民族菜只有一种,即当时南方盛行的满族白片肉。它起源于满洲的跳神肉,用料量大,因用刀自割而食,也称吃片肉。《特牲单》言:“寒士请客,宁用燕窝不用白片肉,以非多不可做也。割法须用小快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满洲‘跳神肉’最妙”。

市肆菜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明确记载的市肆菜以点心的品种为多,如:扬州运司衙门前店的运司糕,“色白如雪,点胭脂红如桃花,微糖作馅,淡而弥旨”;杭州北关外卖的白果糕最佳,“其甜处,非蜜非糖,可暂可久”;以及苏州都林桥的软香糕、南京莲花桥教门方店的松饼等等。这些点心,有的至今仍是当地的名点。

所记市肆菜的品种又贵贱不一,在一定范围内适合不同经济条件的人们。稍贵的有“杭州忠清里王三房家四钱一斤”的火腿,杭州西湖上王柳居最有名的醋楼鱼,以及鹿筋、红煨鳗、全羊、荔枝肉等等;价格较低的,有苏州温将***庙前的***腐,“黑色而味鲜”,以及烧饼、蓑衣饼等一些大众化点心。

地方菜

《随园食单》记载的40种地方菜,多是江浙一带的传统菜肴,也有江西、广东、山东等地的菜。

江浙地区馔肴的特点,主要是用料精细,口味各异。其地烹饪原料丰富,因此在选用原料时有条件精细。《随园食单》记录的梨炒鸡,用的是鸡胸肉切片和雪梨薄片、香蕈小块烹制而成,至今杭州的梨炒鸡片仍遵此用料原则。江浙菜的另一特点是口味各异,即袁枚所说的“一碗各成一味”。杭州的家乡肉以口味区别其优劣,“有上中下三等,大概淡而能鲜,精肉可横咬者为上品。”扬州的裙带面,用小刀截为微宽的条制成,“总以汤多为佳,在碗中望不见面为妙。”而且扬州小笼依然很著名,如蟹粉小笼、三丁包等,特点是皮薄馅大,口味鲜美。还有苏州的虾子鱼、三层玉带糕、南京的白云片、宁波的段鳝等,都各成一味。

菜园小记篇4

那块菜园,是我和笑笑弟弟的乐园。一到夏天,菜园里挂满了紫亮的茄子,青翠的黄瓜,红艳艳的西红柿,让人垂涎三尺。我和笑笑常提着菜篮,在菜园里穿梭。烈日当空的时候,我和笑笑坐在菜地旁的柑桔树下,听知了在树上唱歌。这些画面时常在我梦里出现,让我更加思念故乡和亲人。

“嘟嘟嘟……”视频接通,里面传来妈妈的声音:“外公今年100岁大寿,你一定要回来啊!”是啊,是该回去看一看,那些***夜思念的亲人和那片时常出现在我梦中的菜园。

近了,近了,二十年了,我终于又站在日思夜想的这片土地上。下了车,走过一条小路,穿过一片竹林,再拐个弯,应该就是外公的那片菜园了。正是阳春三月,黄瓜和西红柿或许已经冒出小苗了,三岁的女儿一定认不出来哪个是黄瓜那个是西红柿。

菜园小记篇5

、、、、、、、、杞、、杏、、桑、、枣则可能已为人们栽培的品种、而(果)字则为各种果树的通称。因为在河北省的藁城的商代遗址出土的桃仁和郁李仁。这些果实,也有可能是人们栽培的果树。自然,商代的圃和囿还是不很普遍的,仅为奴隶主们所专有。圃、囿中栽培的蔬菜和果木也是为供他们独占享用,奴隶们吃的还是野菜和野果。西周以后,圃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西周初年辅***大臣召公,《史记·燕召公世家》:《素隐》说:"召者,畿内菜地。始封于召,故曰召公。"畿内菜地,自然是周王室和重臣们的菜圃了。周代的王室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圃,而且设立了专门管理菜果的职官。《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场人"的设置,"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吏一人,徒二十人。"文中的"每场"二字,说明当时的场不止一处,场人的职责:"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事亦如之。"周代以来,在秋收时节,把一定的土地压平筑实,以供谷物晾晒脱粒之用,叫做场。春天到来时,再松土以种蔬菜,就是圃,故场圃二字常连用。《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即说明这一情况,所以说明场也包括圃。场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栽培果蔬和收藏。《周礼·天官冢宰》的长官称"大宰",大宰的职文说:"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郑玄《注》说:"树果曰圃,共樊也。"说明当时已有设樊篱的圃。周王室既设官职以管理菜果的栽培,蔬菜和果实自然也是奴隶主贵族们日常的食物。到了春秋时期,列国都有了自己专设的种植菜果的园圃,例如见于《左传》、《国语》等书的记载,鲁国有蒲圃、郑国有原圃、卫国有菟圃、晋国有桃圃等。这些园、圃的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如《左传·庄公十九年》:"(周惠王)取*2国之圃为囿。"杜预注:"圃,园也。囿,苑也。"苑囿中虽可能种植一些菜、果,但主要是放牧养野生动物以供天子、诸侯游猎之用,占土地范围一般都是很大的。《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2国之囿可以为囿,可见其面积也是很广阔的。

西周以后,除了周王和诸侯公室的园囿外,已出现了平民和农民经营的圃。如《周礼·地官司徒》有"阅师"的官职。阅师是乡官,主征六乡贡赋之税。他的职责中有"任圃以树事、贡草木。"这里的圃要纳草木之贡,当不是王室、诸侯直接经营的圃,而为民间所经营,只向官府贡献一定的"草木"就可以了。

春秋时,园圃发达以后,栽培蔬菜、种植果树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的人也因有了专门的经验和技术而自成一业。《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老圃自然以种植蔬菜为终身专业的老人。到了战国中期,《孟子·告子上》说:"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其木贰棘,则为贱场师焉。"场师是培养菜果有经验的人,当也是随着园圃事业的发展而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的专职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也是明确的。

西周至春秋,随着园圃的发展,蔬菜和果树的产量已大有增加,特别蔬菜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一般平民和奴隶更常用以辅助粮食不足。《尔雅》(汉初学者缀辑周至汉代诸书旧文而成)说:"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与馑相连而说,可见蔬菜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果实在人们生活中受到的重视是不及蔬菜的。在先秦时期农业还相当落后,人们选择果实的标准,主要是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发热量大而耐饥饿,易于贮存和加工的品种。因此,在果实中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栗、榛、枣等少数品种。到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果实的用途也大有发展,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果实已发展到(1)生食:例如:《诗·魏风·园有桃》:"园中有桃,其实之肴殳。"(2)干制,盐腌作为贮备:《礼记·内则》:"桃、梅卯盐。"(3)调味:如梅。(4)礼仪:《仪礼》:"实笾豆、供祭礼、待宾客。"(5)礼品:依《左传》、《礼记》记述的"妇女之贽"主要是各种果品。

我国蔬菜果树有了较详细的记载,是在西周以后,兹分述如次,主要蔬菜:

《诗经》这部大多数选自民间的诗歌总集,涉及到植物的有一百三十二种,其中有二十来种是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应该说明,菜蔬是人们用以维持生存利用最早的植物。"菜"字的原意即有"采集"的含意;在远古时代,"菜"可以认为是"采集植物"。它们在人们采食的历史过程中,可能比谷物类还要早得多,因为菜不需要等到一定成熟季节和结成籽实就可以采而食之。因为许多菜,还是幼嫩时期更为美好。但是,我们今天要确定某种蔬菜开始栽培于何时,是有困难的,因为蔬菜都是由野生经过天然淘汰的人工培育驯化而成为栽培作物,但它们一些品种长期以来都是野生与栽培并存,我们要严格地区分某种菜在什么时期栽培格或野生,自然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记述的情况加以讨论。现将先秦文献中见到的重要蔬菜分述如下:

葵:《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先秦,蔡在煮(烹)食的同时也用作菹(腌渍菜),如《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又《仪礼·少牢馈食礼》中有"执葵嬴,以投主妇……韭菹在南,葵菹在北。"当时葵已有多种。

冬葵《管子·戎》:"抚公此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

荆葵:《诗·阵风·东门之木分》:"视尔如莜,贻我握椒。"《尔雅·释草》:莜,蚍血不。郭璞注:"今荆葵也,似葵紫色。"

菟葵:《尔雅·释?》:"希,菟葵"。郭璞注:"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啖之滑。"

蔠葵:《尔雅·释草》:"蔠葵,莃露。"郭璞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

戎葵:《尔雅·释草》:"齐,戎葵。"郭璞注:"今易葵也,似葵,华如木槿华。"

藿:《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藿,前人都注为大豆的嫩叶。先秦时是作为蔬菜吃的。如《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卜藿",可能是与豆叶共煮的羹,但春秋至于战国,藿主要是平民和奴隶的食物。例如《说苑·善说》:"献公之时……献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点,藿食者何与焉?"祖朝对曰:"……食肉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脑之涂于中之地乎?"藿食者自然是在野的平民了。

芹:在先秦时是相当普通的食用蔬菜。《诗·小雅·采菽》:"沸植泉,言采其芹。"又《齐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芹除作为鲜菜吃外,也用作菹。如《周礼·天官·醯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醯。"《尔雅·释草》:"芹,楚葵。"郭璞注:"今水中芹菜。"从《诗经》中的诗句结合《尔雅》注释看,可以认为先秦的芹,是后世的水芹。可能大部分是野生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里说:"芹有水芹、旱芹,水芹生江湖波泽之涯,旱芹生平地。"后世的芹菜可能是水芹培育而成的。

茆(蓴、莼):《诗·鲁颂·沣水》:"思乐沣水,薄果其茆。"郑玄笺:"茆,免葵也。"陆玑疏:"茆与荇菜相似,菜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若手中浴不得停,茎大如匕柄,中可生食,又可以鬻,滑美,江南人谓之*9菜,或谓之水葵,诸波译水皆有。"孔颖达疏:"茆,江南人谓之莼菜。""春、夏采食其嫩叶,也可作菹。如《周礼·天官·醢人》中有"朝事之豆,共实茆菹。"后世仅有少量栽培,大部野生,在先秦应是野生蔬菜。

蒲、苟:《诗经》中有关蒲的诗句是很多的,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又《大雅·韩奕》:"其蓛非何,非苟及蒲。"蒲在先秦时,用途已很多,可能主要用以织席,但也可食用,据《尔雅·释器》:"采谓之敕"郭璞注:"敕者菜茹之总名",可见蒲和苟都是作菜用的。《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醢,涂蒲,醯醢,芖菹,雁醢,苟菹、鱼醢。"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深蒲,蒲弱入水深故曰深蒲。"《尔雅·释草》:"苟,竹萌。"郭璞注"初生者。"说明蒲与苟都用作菹。

菖蒲:《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歇。"杜预泾:"昌歇,菖蒲菹。"《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昌本。"郑玄注:"昌本,即苕蒲根也"说明菖蒲是用作菹吃的,但也可作鲜草吃。如《吕氏春秋·遇合》:"文王嗜昌蒲,孔子闻而服之,缩安页(不安之意)而服之,三年然后安之。"这即先秦时菖蒲作菜的记述。

荷:《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又《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尔雅·释草》:"荷,芙渠,郭璞注别各芙黄,江东呼荷;其茎茄,其本密。郭璞注:茎下曰在泥中者,其华蒸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莲子也"。对于荷的根、茎、叶、花、果实、仁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解释,自然各部分也都是食用的。

薇:《诗·召南·草虫》:"涉被南山,言采其薇。"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阻有杞木夷。"《尔雅·释草》:"薇,垂水。"郭璞注:"生于水边。"又陆王笼疏:"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以上两说都成立,则薇在山中和水边都有生长,在先秦是野菜,可能后代才开始栽培,"以供宗庙祭祀。"薇这一野菜,在历史上很有声誉。这是由于《史记·任夷列传》里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看来,这种野菜可以维持生命。但薇究竟是什么菜,在先秦文献中,却没有明白记载。

芥:在西安丰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菜籽,据鉴定认为有可能是芥菜籽,说明芥菜是我国原产的栽培蔬菜之一。先秦文献里有关芥的记载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门之鸡门,季氏介其鸡。"杜预注:"季平子后阝昭伯二家相近。故鸡门。"孔颖达疏:"正义曰:’读介为芥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羽’。"贾逵云:"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翼,可以迷后阝氏鸡目。"《礼记·内则》:"鱼脍芥酱","脍春用葱,秋用芥",郑玄注:"芥,芥酱也。"说明春秋战国时已经重视芥菜的培养和芥子的利用。汉代以后,芥菜的栽培已正式见于农书,而品种日益发展。后世,芥的利用也超出了蔬食、调味的范围。

葑:《诗经》里有关葑的记载是不少的,例如《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庸阝风·桑中》:"爰采葑矣。"《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尔雅·释草》:"葑、须、葑芚。"可见葑是一类菜的名称。据郑玄笺:"葑,蔓菁也。"蔓菁,又叫芜菁。

菲:《诗·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韭(芶)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细长而扁,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以吃。

葍:《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尔雅》:"葍,*[上艹下富]",郭璞云:"大叶白花根如指,正白可啖。"今人认为是开白花的小萝卜。

山葱:《尔雅·释草》:"苍,山葱。"等种类,随着时代的推移,葱的栽培地区日益扩大,种类也不断增加。

蒜:《夏小正》有:"十有二月,纳卵蒜。"《夏小正》文字简略,后人有不同解释。据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中说:"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明代人王徐光启《农***全书》里也说:"按初中国只有小蒜,一名山蒜。"《尔雅·释草》:"芻,山蒜。"先秦时,人们吃的蒜应是小蒜、山蒜。

蕨:《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湿有把木夷。"《尔雅·释草》:"蕨,芺。"又据陆玑疏说:"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按:蕨,古今同名,我国各地荒山都有生长,幼叶可吃称蕨菜。根茎曼生土中含淀粉,可提取以供食用或酿造。)

荼:先秦时,已是一种为广大群众采食的野菜。《诗·豳风·七月》:"九月菽苴,采荼新樗,食我农夫。"《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生。"《尔雅·释草》:"荼,苦菜。"后世也称为苦荼,为野生蔬菜。

见于先秦的果实主要有:

桃:河北省藁城是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核为我们的先民食用桃实提供了实物证据,但还难以确定当时桃树是野生还是栽培的。到了西周以后,桃树已成了栽培果树当应确切无疑。这从《诗经》里一些涉及桃的诗句中见到。《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有肴殳"。既然桃树在园中,结的果实又很大,自然是栽培的桃树了。桃是果实中高级品种,生食和加工均宜。

李:在我国栽培食用也是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丘中有麦和丘中有李并提,麦多为人们植于丘中,李原生深山,现在丘中,亦当为人们所栽培。《诗经》中的诗歌,歌桃者也多有李。例如《召南·何被衤农矣》:"何被衤农矣,华如桃李。"《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见《诗经》时代,桃李亦为人们所并重。春秋至战国,桃、李可能是人们栽培或采食最广泛的果实,如《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其桃其李。"在《山海经》里的记载更多了。《中山经》:"卑山其上多桃、李。"《东山经》:"岐山其木多桃、李。""孟干之山,其木多桃李。"《北山经》:"边春之山多桃、李。"等等。

梅:《夏小正》:"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五月,煮梅。"古时凡供蓄存之果品,必须使干。生果若欲使干,必先煮过,故此煮梅。梅味极酸,先秦时的主要食用方法,可能是用以与盐共作调味之用。《礼记·内则》:"曾用梅",可见梅为重要调味物料。梅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春秋时期已引至黄河流域,驯化为栽培果树。

杏:《夏小正》除有"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的记载外,还有"四月,园有杏。"的记述。杏是原产我国的果树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到了春秋以后,已有很大发展。

枣:《夏小正》:"八月剥枣。"《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从《诗·七月》之诗可以看到,枣已是定期收获的果品,当也是普遍种植的果树。

栗:《夏小正》:已有"八月*$(采)零"的记载。零,夏玮英释为落,栗实外有猬状之刺包之,至秋成熟时,外皮裂开而实零落。果实富含淀粉而甜美,为人们食用是很早的。西周后已成为普遍栽培的果木,可从《诗经》里见到:《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郑风·东门之土单》:"东门之栗,右践家室。"《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阝显有栗。"《秦风·车邻》:"陂有漆,阝显有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这些诗章里歌唱的栗,绝大多数都可肯定是人工栽培的。

枣和栗不仅在《礼记》里被列为人君燕食所加庶羞,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的重要食品。《战国策·燕策》论:(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可见战国时期,这两种果木(也是优良木材)种植之多,产量之大,几乎可以为充饥的木本粮食了。

榛:桦木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实(坚果)比栗小,很早已为人们采食。《诗经》里有关榛的诗句,有:《邶风·简兮》:"山有榛"《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曹风·尸鸟***》:"尸鸟***在桑,其子在榛。"《小雅·青蝇》:"管管青蝇,止于榛"等等。可以认为,西周至春秋以后,榛已被人们栽培,但大部分还是野生的。但是,榛实和枣栗一样被人所重视。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礼记·曲礼》:"妇人之挚,木具、榛、脯、、枣、栗。"这种习俗见于春秋时期及以后的记述,起源当是更早的。

梨:我国原产梨,属于东方系统的亚梨种,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梨树有悠久的历史。但《诗经》里却未出现梨字,而梨属的许多品种则以不同的名称,分见于《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尔雅》等书,主要的品种有:赤罗、甘棠、杜、沙棠、木且、山橘、棋等等。

梨树的野生繁多,战国以来,野生型逐步演化,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自汉以后,梨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品。

柿:柿属植物是分布在热亚带的果树,但唯有中国是著名的温带果树。在先秦时已有栽培。柿的鲜果充发成熟后,味甜,干燥后含糖可达百分之六十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鲜食和加工食品。

菜园小记篇6

我家的后面原来是个花坛,里面长满了杂草,喜欢种菜的奶奶把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园,菜的品种还不少呢!有白菜、辣椒、葱、蒜等。

这个菜园可是奶奶的命根子。一大早,奶奶就忘记了所有的事情,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出门了,她要给心爱的菜浇水。每当这时,绿油油的蔬菜摇摆着身子,仿佛在说:“咱们的妈妈给咱们送水来了,她的样子多累呀,我真想帮妈妈!”奶奶好像听懂了它们的意思,每次浇完水后都看着菜园微笑。

渐渐地,奶奶种的菜长大了,越来越多,而奶奶也越来越喜欢她的菜了。有一次,奶奶给我买包子,可是过了很久还没回来,妈妈急着去找,才发现她是去欣赏她的宝贝菜园了。每天,我也会去瞧瞧菜园,看有没有虫子,然后一条条去捉,虫子多了,奶奶便帮着我捉。

邻居们都知道奶奶喜欢种菜,他们和奶奶一样爱上了菜,有些人还学着奶奶种上了菜。现在小区的菜园越来越大了。

菜园小记篇7

我家的后面原来是个花坛,里面长满了杂草,喜欢种菜的奶奶把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园,菜的品种还不少呢!有白菜、辣椒、葱、蒜等。

这个菜园可是奶奶的命根子。一大早,奶奶就忘记了所有的事情,提着沉甸甸的水桶出门了,她要给心爱的菜浇水。每当这时,绿油油的蔬菜摇摆着身子,仿佛在说:“咱们的妈妈给咱们送水来了,她的样子多累呀,我真想帮妈妈!”奶奶好像听懂了它们的意思,每次浇完水后都看着菜园微笑。

渐渐地,奶奶种的菜长大了,越来越多,而奶奶也越来越喜欢她的菜了。有一次,奶奶给我买包子,可是过了很久还没回来,妈妈急着去找,才发现她是去欣赏她的宝贝菜园了。每天,我也会去瞧瞧菜园,看有没有虫子,然后一条条去捉,虫子多了,奶奶便帮着我捉。

邻居们都知道奶奶喜欢种菜,他们和奶奶一样爱上了菜,有些人还学着奶奶种上了菜。现在小区的菜园越来越大了。

菜园小记篇8

老知青再下乡:享受田园乐

心若有桑田,无论何时,都是一片绿意浓浓。一对老知青夫妻,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之后,毅然放弃北京城内的蜗居,二次下乡到一直闲置的京郊老宅,开始了他们的“桃花源”岁月――

尚利平和老伴本来在北京宣武区有一处狭窄住房。这对自幼在皇城根下长大的老北京相识于20多岁,可以说过惯了城市生活。十几年前的一个雨夜,看望一位车祸住院的老友回来,挤在都市狭窄的蜗居里,尚利平和老伴说:“城里太拥挤太喧闹,我想回咱老院子了。我们回去种菜吧。”老院子是尚利平的老伴何先生在京郊的祖居,曾见证了他们俩在知青下乡岁月里的爱情。俩人在一周后就搬到闲置多年的京郊农院,开始了老知青再下乡的生活。

开荒收拾院子,一阵忙碌之后,小院温馨无限。自幼就有着作家梦的尚女士说:“耕田种菜,在宁静中收拾起岁月里记忆的碎片,讲给更多的人听。宁静的田园,是实现梦想最好的地方。” 到农家院“玩种菜”,一边种菜一边写书,她的文章时常发表在《北京晚报・胡同》等处,娓娓地讲着老北京生活。老伴何先生作为第一读者,一边收拾黄瓜豆角,一边听她讲述故事情节,帮她推敲。尚女士常常在两手露珠两腿泥的时候,忽然就来了灵感,跑进屋,哗啦啦几十字赶快记下来,然后再回去搭豆角架。十年下来,成果颇丰,种菜种字儿双丰收,40万字长篇小说《青果》之后,又投入到新的创作中。拿她自己的话说,我每天早晨是菜农花匠,中午和晚上是作家。难怪一位文友说:“您的作品,水灵灵透着那股纯天然的香味儿。”

这对“玩童”夫妻聊天唠嗑儿,其乐融融,但有时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一次移植秧苗,尚女士又压又按,忙了半天,踩得结结实实,对老何的指导不予理睬。老何说:“那咱就当菜畦是作业本儿,分开各种一畦,等过段时间看成绩。”尚女士想,分就分。一个月后,“成绩”出来了,人家“何氏种植法”的秧苗100%成活,根牢苗壮,再看这畦“女作家专版”苗死过半,侥幸活下来的更惨,严重发育不良“侏儒症”。老何把手一指,说:“看明白了吧,以后听谁的,还用‘剪刀石头布’决定吗?玩写字儿,我服你;玩种菜,你也得服气。”尚女士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在老伴身后嘟哝:“行,就算以后听你的,反正能者多劳,你也别美,享受成果的时候,咱俩平等。”

院子里的菜是纯天然生长,菜生虫了,不用农药,老何率领外孙捉虫子,给秧苗掐尖儿掰蔓儿喂鸽子,都是咱院里的物产,一个都不能丢。笼中有鸽、鸡、鸭、鹅,乌鸡、元宝鸡的纯天然鸡蛋把小外孙喂得肥肥壮壮,虎头虎脑。家禽粪便积肥种菜,菜叶果皮喂鸡喂鸭――“何氏种植法”有着一条无比清晰的纯天然作物生产链。带着外孙种菜,捉虫子,既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增长知识,热爱劳动,还让老何夫妻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一举两得。

院子里最好看的是9月,瓜果满架时节,菜多得吃不完,老何总是起得很早,给菜浇上水,摘下瓜菜,带着露珠放在院子门口的大石头台上,让左邻右舍自由领取。老邻居分享着纯天然食品,谁也不多拿,够自己用的就好,朋友都羡慕地说:“做你的邻居太幸福了!”去年夏天,一个最大的南瓜结到70多斤,大约1米长,秋后,老何把它分割成十几份赠送给邻居。赶上朋友老张来拜访,凑巧享受了来者有份,老张感谢不已,何先生说:“客气啥呀,种出东西有人分享,也是我们的快乐。”

院子里的出产完全满足了全家生活所需,萝卜白菜冬储几个月,一直能吃到来年二月。更有趣的是,小院里苣荬菜、刺儿菜等野菜,是老何从野外堤坡移植而来,之后就逐年宿根,十年来,越来越多,还经常引来邻居好友移植。心怀淡泊、饮食清淡,乡间清澈的空气,小院五月槐花飘香,中秋金柿满枝,做自在神仙,清新避世,玩种菜的生活,就像身在天堂……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老知青夫妇,在京郊有自己的旧居。到乡下去买房租房,太远,离开自己几十年的都市生活,代价太大。其实,身居高楼,不出家门,就实现种种收收的“农耕”生活,一点都不难――

都市农夫:屋顶、阳台开农场

萝卜苗、生菜、豆苗、芹菜……一片片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可是这并不是在京郊的田间地头,而是在北京玉林东里二社区的一处处“阳台菜园”。作为北京首家“社区种植科普园”,首家形成“阳台种菜”技术的绿色文化社区,这里不但实现了居民们把阳台变成菜园的愿望,还把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社区,引发了京城百姓种菜热……

2007年春节过后,社区卢书记组织志愿者研讨丰富社区文化时,社区居民鲁杰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利用锅炉房楼顶,实现屋顶种菜,逐步落实居民阳台种菜。这个想法得到了社区支持。

鲁杰在日本学习过无土栽培技术,他和研究无公害蔬菜的朋友老赵一起,合计出一个阳台菜园计划。他们已经拥有好几项专利,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迷你家庭菜园”专利技术。

菜园小记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创建蔬菜标准园的部署和要求,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集成技术、集约项目扎实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的农业战略目标,从保护环境入手,以开发优质、安全蔬菜产品为突破口,达到发展经济、增产增收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高山蔬菜标准园创建,年的工作目标,是建立高山蔬菜面积2000亩的乡青树包村标准园,蔬菜产量提高15%以上,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节本增效10%以上,主推“雪单一号”萝卜、“京丰一号”结球甘蓝和“山地王”大白菜三个蔬菜品种,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一年两熟制耕作方式。

三、创建内容

(一)规模化种植。在乡青树包村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实施高山蔬菜露地栽培面积2000亩,规模经营,集中连片,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和采收处理,同时加强标准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

(二)标准化生产。在蔬菜标准园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病虫防治,主推“雪单一号”萝卜、“京丰一号”结球甘蓝、“山地王”大白菜三个优良蔬菜品种,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膜下滴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技术,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100%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和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建档、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三)商品化处理。2000亩蔬菜标准园生产的全部产品,采取产品清洗、整理、分等分级、冷藏、包装、入库、出库、贮运等100%商品化处理,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采后处理技术规程处理。

(四)品牌化销售。对2000亩蔬菜标准园生产的蔬菜做好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申报工作,申请大白菜的地理标志登记和认证,整合打造“”品牌,实行一个品牌销售,做好商标使用、包装和标识的印制应用工作。

(五)产业化经营。以高山蔬菜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组织农民实行“六统一”的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植保、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

四、工作重点

(一)基地选择。年和年高山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由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农业环境保护站两次对高山蔬菜基地环境进行了监测,其大气、土壤、水质环境全部达到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标准。因此,本次蔬菜标准园创建选址确定于乡青树包村,按照省农业厅创建蔬菜标准园的工作要求,对已选好的标准园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二)技术支撑。在示范区内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水土流失治理、生物技术推广、采后处理等七大项内容进行培训,技术组将种植规划、品种、生产措施等细划到户到田,并在各个生产和采收处理环节进行指导。为参加创建蔬菜标准园的农户发放一本《高山蔬菜栽培》、一本《高山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一本技术资料、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本《生产档案》,做到标准园区参训农户达到100%。县创建蔬菜标准园创建技术指导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成员:

(三)总结验收。根据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县将分阶段组织检查,每两个月向省蔬菜办公室汇报一次创建情况。蔬菜标准园项目实施计划完成后,向省蔬菜办公室申请对项目进行总体验收。

(四)宣传引导。我县创建蔬菜标准园工作,将不定期在高山蔬菜网、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信息网以及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报道,对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同时,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在创建园区树立好项目标牌、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观摩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局成立蔬菜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实施,整合技术力量和相关项目,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全县农业局局长

副组长:县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菜园小记篇10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世博会期间,一个小贩推着冰激凌手推车在会场外兜售,他旁边一个糕点小贩正在出售甜脆薄饼。夏日炎炎,冰激凌卖得很快,不一会儿盛冰激凌的杯碟就不够用了。匆忙之际,小贩将旁边糕点摊上的薄饼卷成锥形做杯碟用。结果冷的冰激凌和热的薄饼巧妙结合在一起,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欢迎,这种创新小商品被誉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这就是今天依然畅销不衰的冰激凌蛋筒。

除此之外,今天流行的多种美食都是从世博会上崭露头角的:爆米花、蓝带啤酒、麦片、口香糖等。

经久不衰的小商品,造就了大量财富传奇。每届世博会,商人们总会千方百计让自己的产品走上前台。然而,由于世博会特许商品准入门槛较高,致使一些企业望而却步。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生意人提前准备、苦练内功,硬是成功将产品打入世博会。本期策划聚焦世博会上的小生意人,从多个侧面解读世博商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曹月芳:越土越受青睐

经营项目:世博农家

【世博表现】世博农家是上海世博局、旅游局继“世博人家”后,利用郊区农村旅游特色开展世博接待工作的探索,目前上海市已经有200多家挂牌“世博农家”,而曹月芳所经营的廊下生态园,就囊括了3家挂牌世博农家。自世博会开幕以来,廊下生态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在200人以上。

早上8点半开门营业,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像小孩一样玩耍”,带领工作人员,与游客们一起,分别在3户世博农家疯玩:一户是乡村游戏互动人家(游戏包括旱插秧、搓草绳、扔沙包、踢毽子等);一户是民俗文化互动人家(游戏包括土布贴画、种子贴画、金山农民画、西洋脸谱等);一户是小吃制作人家,专门制作上海特色乡村小吃。下午一直要到近5点才可以休息。这就是上海市金山区中华村新廊下旅游公司廊下生态园总经理曹月芳一天的大部分生活。

与其他世博农家相比,廊下生态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有着原始的田园风光,这里的建筑都是典型的老上海建筑:白墙、黛瓦、观音兜;二是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金山农民画、金山剪纸、京剧脸谱、西洋脸谱、种子贴画、土布贴画等各种民间手工艺术。

“越乡土,越赚钱。”这是曹月芳对自己生意的经验总结。2009年底,上海世博局等部门在评定世博农家的时候,就明确了评选标准:要求必须具备乡村民俗、自然生态、民间技艺(廊下生态园有打莲湘)、特色美食(廊下生态园有莲湘糕、眉毛饺、粽子、阿婆菜饭)等乡村资源的旅游生态园或农家,才能申报“世博农家”。

廊下生态园的特色美食都很“土”。2010年6月初,记者在中华村1113号看到,这是一幢两层高、白墙黛瓦的小楼,门口有一小片菜地,初看上去和周围其他的小楼差不多,不过,门口那块崭新的“世博农家L-001”标牌和两只用蓝印花布手工制作而成的海宝还是告诉着来往的游客们:这里有些与众不同。确实,有着“廊下第一厨娘”、“菜饭阿婆”等美名的李阿婆就是这里响当当的一名厨师。既然叫做“菜饭阿婆”,菜饭当然是李阿婆的拿手绝活。记者了解到,大行灶菜饭是金山经典的农家菜,乡下人家差不多都能烹制,然而,李阿婆的菜饭因为独有“三老”――老阿婆、老灶头、老柴火,加上选料是自留地中的蔬菜、自家特制的咸肉、良田大米、优质糯米、菜油,因此又多了一份香美。除了能烧香喷喷的菜饭外,被誉为“廊下第一厨娘”的李阿婆还会蒸方糕、做塔饼、卷眉毛饺……因此,游客住在李阿婆家,不仅能吃到阿婆亲手烹制的农家特色小吃,还能跟着她学做地道的农家点心和菜饭,同时了解到这些特色点心和饭菜背后的文化典故。

廊下乡村游的另一个创意来自最乡土的土布。“我们在农村里边收集了很多土布,制作了许多别有风味的土布衣服,然后由旅游公司的导游们在廊下做土布服饰秀,这受到很多游客的欢迎,也激起了很多游客的怀旧之心。做完衣服以后的边边角角剩余的布料,我们也利用起来,动员公司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发挥想像力,提出创意和构***,做出了一幅幅土布贴画。”曹月芳说现在不光有土布贴画,还有谷物种子贴画,“用最乡土的材料,在最原生态的乡村环境里,给游客以创作的乐趣。”

中式婚礼、乡村弄堂游戏、打莲湘……廊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几乎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可以说是“土味”十足。即使是在互动游戏环节的奖品设置上,“土气”也依然是主题,珍珠鸡、甲鱼等土特产品都成为了奖品区的“常客”。然而,就是这一个“土”字,让越来越多的市区游客流连忘返。

王理想:新品蔬菜专供世博

经营项目:大棚蔬菜

【世博表现】为确保世博会蔬菜供应和食品安全,经过层层筛选,山东有40多个品种入选优质蔬菜名册,占入选品种的近1/3,世博会园区内所需蔬菜一半多由山东供应。王理想告诉记者,以前按传统方式种植西红柿,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不会超过万元,但今年肯定能超过两万元。这些蔬菜运抵上海世博会现场后,通过事先预购,被分配到上千家餐厅,制成菜品后供游客消费。

王理想的蔬菜大棚位于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省苍山县的“上海世博会蔬菜基地”。6月初的一天早上,他按动蔬菜大棚的电钮,随着卷帘机嗡嗡作响,120米长蔬菜大棚上的100床草苫子被卷起推到大棚脊背,暖暖的阳光照射在棚内绿油油的黄瓜上,棚内所生产的蔬菜将直供上海世博会。

“我们家种了十多年的大棚,真没想到还能沾上上海世博会的光,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王理想喜不自禁。像王理想大棚菜一样,苍山县在7个乡镇16个行***村建立了9处,总占地3万亩的世博会专供蔬菜基地。

记者走进王理想的大棚里,只见两米多高的秧苗上挂满了一串串西红柿,两位菜农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西红柿。王理想拿起一串西红柿对记者说:“这种串收西红柿是从荷兰瑞克思旺公司刚引进的新品种,原名叫佳西娜,果实鲜红,种植无需使用农药,摘下来用纸一擦就可以直接吃。”

为确保上海世博会输出蔬菜质量,苍山县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山东省首家农(副)产品检测与监控中心,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可进行药残、肥残、重金属等100多项指标的检测。各蔬菜生产基地内也相应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每个标本30分钟就可以得出结果。

那么,王理想的蔬菜是如何进入世博现场的呢?记者调查了解到,每天下午菜农把采摘的蔬菜运往基地收购中心,经过层层检测、分拣,把不合格的蔬菜淘汰掉,然后统一包装,运往上海。王理想说:“每个基地提供的产品都要注明基地名称、栽培者姓名、品种、数量、采摘时间和质检员姓名等等,专供蔬菜的一切信息一目了然。”专供蔬菜一旦发现不合格将根据蔬菜信息直接查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形成可追溯机制。“每天晚上苍山蔬菜通过成熟的物流通道,仅需6个小时就能抵达上海。”

在到达上海世博现场后,负责菜品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还将对蔬菜进行一次质检,尤其是针对农药残留的检测,确保蔬菜有机无污染。

邓世奇:小吃也能出品牌

经营项目:沙县小吃

【世博表现】经过严格审查,世博园共引进约100家餐饮服务供应商,开设130个餐厅,平均分布在园区各片区,日供餐能力30万~40万份。6元一个的面包、5元三种口味的包子、10元一份的干拌面……各地小吃纷纷亮相世博。据经营沙县小吃的服务员介绍,目前平均每天可售出100份左右,每份的价格由最初的45元下降至38元。

沙县小吃是一张名扬四海的小吃名片,2010年5月1日,沙县小吃正式亮相上海世博会,让海内外游客品尝到了地道的中国地方小吃。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共有33个省市区的风味特色小吃入驻,沙县小吃是福建风味美食的唯一代表。

地方小吃作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受到不少创业者的青睐。沙县小吃是如何做进世博会的?请看沙县创业者邓世奇的生意经。

邓世奇是沙县湖源乡锦街村人,种过田、当过兵。1978年复员返乡,和妻子原冬英在大洛乡开了家照相馆。因为接下了祖辈传下的小吃手艺,加上当时大洛乡没有一家像样的餐馆,1985年夫妻俩开起了“原家餐馆”,随后搬到了沙县城关。

后来,夫妻俩又远去福建厦门,他们克服人地生疏的困难,东拼西凑在厦门开起了“沙县原家小吃店”。

“头一天卖了158块钱,第二天是188块。”过了这么久,邓世奇还记得这两个数字。“我们沙县人做的扁肉、拌面口味好,加上价格实惠,客人喜欢光顾。”小吃店的生意,好得出乎意料,日营业额很快就突破了千元大关。“两口子夜里数一大把零钱,数着数着就睡着了,常常要数五六遍才有个准数。”

“外面做小吃,赚钱来得快。”这样的信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沙县。1997年,沙县县***府投资560多万元,兴建了“沙县小吃一条街”。但当时小吃业主们都嫌店租贵,没人敢进场经营,急需一个有实力的小吃业主来领头。那时的邓世奇发展已渐入佳境,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在厦门“扩张”了4家店面。经不住县领导的“几顾茅庐”,邓世奇放弃了在厦门的生意,回到了沙县。

由于投资和技术门槛不高,冒牌沙县小吃店遍地开花。这些假冒的沙县小吃店,不仅从沙县的经营者手中夺走了利润,更为重要的是,损害了沙县小吃十余年举全县之力树立的品牌形象。尽管沙县小吃早在1998年就注册了商标,但面对散落全国各地的冒牌店,打假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邓世奇一口气租来5间店面,并花费8万多元精心装修,打出了“原家小吃城”的招牌,内设包厢和雅座,一举推出了40多个小吃品种,并致力小吃品种的创新。“这样一来,不仅让小吃上了宴席,还打出了招牌。”邓世奇颇感得意。

“原家快餐小吃加盟城”一试身手后,2002年,邓世奇在三明市区开起了第一家“原家小吃”直营店。而后,又尝试在南平、泉州发展加盟店,虽然因为原料配送、管理等原因失败,却为他今后的连锁化经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们‘原家’系列的小吃品种,已有13个‘中华名小吃’、19个‘福建名小吃’,我们完全有信心成为小吃业中的‘麦当劳’。”邓世奇介绍,未来他要把公司打造成加盟连锁、物流配送、食品制作为一体的餐饮企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菜园小记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菜园小记10篇

学习

我爱我自己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我自己10篇,内容包括我爱我自己随笔,我爱我自己800字左右。凉爽的秋天不知不觉地降临了,太阳失去了它夏天威力,让天气变得十分清凉。树上的叶子有些枯黄,像仙女散花一样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傍晚,太阳还剩下一缕余光,我和院里

学习

个人扫黑除恶履职报告

阅读(13)

作为一名反洗钱专管员,我一直奋斗在扫黑除恶的一线,今年以来,更是积极参与到总、分行关于反洗钱的各项培训学习中,不断用更新的理论知识指导反洗钱日常履职,多次与分行反洗钱部门会商情报,并得到分行的协助指导。夯实基础,制度先行。根据《银行

学习

表示心情的成语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表示心情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表示心情高兴的四字成语,表示人心情紧张的成语。3、眉花眼笑: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4、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5、忘乎其形: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

学习

你在我心上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你在我心上10篇,内容包括你在我心上文字语句,你在我心上台词。又一次班级大扫除,我倒要逮着这个小家伙,每一次清理,我的课桌椅总被擦的一干二净,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急急忙忙来到自己座位上,看到我座位都面的小欣坏坏的看着我

学习

超级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超级狗10篇,内容包括超级萌的狗,超级爆笑狗。谈起妞妞的睡前运动,我们一家可遭大殃了。晚上要睡觉时,我们把它抱进小房子里,准备睡觉。可是关了灯以后,妞妞好像没有一丝睡意,仰起头防声大叫起来,那声音真有些像鬼哭狼嚎了。

学习

夜来香花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夜来香花10篇,内容包括夜来香花怎么描述,关于夜来香花的纪录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野望古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野望古诗10篇,内容包括野望王绩古诗,野望古诗文。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小草只用轻轻的声音把温和的春风召唤来,一吹,小草自己奇迹般的复活过来又蓬勃地生长了。这说明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希望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

学习

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10篇,内容包括大哥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陈奕迅的沙哑嗓音仿拂你的安稳,张学友的惹人迷恋恰似你的感觉,梁静茹的安静纯白恍如你的清新,周杰伦的少言少语宛若你的孤傲。你有着K歌之王中的

学习

盐水泡脚的好处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盐水泡脚的好处10篇,内容包括姜和盐水泡脚的好处,花椒姜盐水泡脚的好处。

学习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内容包括房地产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论文。

学习

诚信是金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诚信是金10篇,内容包括诚信的金句,诚信是金这篇文章怎么写。现实中,我也有过失信的经历。有一次,我和张梦凡借了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说好两天后还他。可是,半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还他书。只到有一天,他向我讨要,我才还给他。

学习

教研室后勤工作计划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教研室后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学后勤处工作计划,精选教研室工作计划锦集9篇。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及国家有关***策法规,执行落实上级的指示和学校的各项决议。审核所分管职能部门的计划、总结和对师生的奖

学习

七夕诗句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七夕诗句全文,七夕日落诗句。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8

学习

机关公文写作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机关公文写作10篇,内容包括机关公文写作常用模板,机关公文写作。二是认识上的原因。不少人对公文语言必须庄重、朴实的要求作了片面的理解,以为庄重就不能抒感,朴实就不能使用华丽的词句。于是公文语言在运用上便越来越枯燥乏

学习

楼顶菜园的建造与蔬菜栽培技术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楼顶菜园的建造与蔬菜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楼顶种植蔬菜的方案和技术,楼顶菜园种什么蔬菜好。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紧缺,楼顶的空中菜园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同,如何在栽植蔬菜的同时做到隔热、降温、环保,又不损伤楼房

学习

一个模特的菜园T型台

阅读(16)

当记者穿过成都繁华的市中心来到江家菜地,眼前出现了一个种满各色奇特蔬菜的园子。这里生机无限,空气中隐约浮动着来自大自然的清香。一个漂亮的女子从葱茏的植物丛中站起身来,笑盈盈地说:“欢迎来到我的蔬菜园。”看着这个女子,记者实在无法

学习

联通面试小记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联通面试小记,内容包括联通面试流程及注意事项,联通面试问题及答案。今早..去联通面试.面试时间约的是早上九点..起床左拖拖右拉拉前磨磨后蹭蹭的..终于..九点钟准时到达了..BRT.此时的某些线路的公交车还是稍微有点挤..但

学习

打造迷你家庭菜园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打造迷你家庭菜园,内容包括迷你菜园,迷你菜园。城市生活,让孩子渐渐远离了大自然的怀抱,也让我们越来越少体会那份原始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花生是长在树上的,还是长在土里的?土豆开花,为什么果实却在土里?一粒西红柿种

学习

《菜园小记》赏析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菜园小记》赏析,内容包括菜园小记全文朗读,菜园小记原文及赏析。《菜园小记》是我在中学时期学习的一篇散文,如今我已步入中年,从乡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最近又读到这篇佳作,一种对乡村生活、青春生活的回忆,总让我不能忘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