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湘北人,秉承着湖南人的血性,亦深受湘楚文化的陶冶,谈及风俗,迅速跳入脑海的莫过于神秘又奇特的湘西巫风,奈何华夏泱泱,虽同处湖南境内仅数百里之遥,却足等到十七岁时才第一次靠近沈从文笔下静谧纯洁的川湘交界――边城茶峒,当我怀揣着一半同为湘民的熟悉感,一半对充满神秘的大湘西无比好奇的复杂心情近距离凝视这片钟灵水秀的世外桃源时,比起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诸多近似传说的旧风遗俗却更另人神往,存在即有其理由,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沃育了这片巫风骀荡的热土,新旧思维的猛烈冲击下这一片古苗大湘西又蕴藏着怎样丰富的文化内涵,繁杂却有限的各类史料中,也许处处皆是答案。
一、大湘西
湘西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称“湘、鄂、渝、黔咽喉”之地。狭义上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广义而言,大湘西的概念可扩展到同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县的湖北的恩施,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贵州铜仁的沿河、印江,湖南怀化的麻阳等。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呈马蹄形倾斜,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第二阶梯之东缘,境内居住着土家、苗、回、瑶、侗、白等三十余个少数民族,州域历史悠久。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荆州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
历史上关于黔中郡的记载繁如星海,却始终留待有一个未解之谜,即其郡治的真正所在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占领的楚国黔中郡和巫郡合并成秦・黔中郡,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黔中郡管辖西到贵州乌江,南临灵渠,北接长江南岸,东到洞庭湖以西,这样一个浩大的郡守其郡治曾一度被认为可能存在在沅陵一带,随着02年里耶秦简被发掘,显示沅陵、常德一带属于洞庭郡而不属于黔中郡,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惊愕的发现,楚黔中郡和秦黔中郡的郡治也许均在湖南省黔阳县黔城镇。(黔城,现洪江市市治黔城,旧黔阳县县治所在地,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人们眼中的大湘西究竟只是一个曾经落后的蛮荒之地,还是也曾作为***治文化中心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隐藏在历史尘埃的谜底终将揭开。
二、旧民俗
相较于湘西秀丽独特的自然风景名胜,各类神秘的巫蛊传说也许更为引人遐想,其中有三大古迷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湘西赶尸
在中国,早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多年),人们就已经萌生了“入土为安”的观念。直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我国最常见的丧葬方式。然而,对于客死他乡的游子,“落叶归根”可能只是种奢望了。不过,在湖南,传说有一种特殊的方法能实现这种奢望――这就是“赶尸”,一种传说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
传说许多客死异乡者由于思念家乡又惦记家人,而地形崎岖,路途坎坷,交通不便,将尸体运回的途中可能已腐臭,且价格昂贵,所以由赶尸匠“走一脚”赶尸的传说最早来源于被封为苗族“九黎”“三苗”的先祖蚩尤,相传蚩尤与黄帝对战黄河边时,有许多兄弟战死,为了将战友的尸体运归故里,蚩尤命***士施法念咒,由他在前方引路,***师在后方赶尸,而后这一法术流传了下来。而***师为防敌***偷袭所施“雾术”,而“雾”字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这可能也是巫术的来源罢。
(二)神秘的蛊毒
蛊者,病名。
传说放蛊是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在湖北湘西曾经闹得非常厉害,人人谈蛊色变。凡到大湘西一带问询关于蛊毒时,绝大多人都会表示听过或知道,相较于赶尸传说的不可考性和仅存在沅陵、泸溪、辰奚、溆浦四县的狭窄性而言,蛊的流传范围更广,真实性似乎也更高。湘西的“蛊术”还曾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曰:古人愚质,造蛊***富,皆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食尽诸虫,即此名为蛊,能隐形似鬼神,与人做祸。关于蛊的传闻都让异乡人或现代人一半觉得新奇,一半也鄙夷,但大凡第一次到苗寨等地游玩之人,都会被当地向导严肃的告诫,不要轻易独自探访生苗老寨,不要轻易喝陌生人给的食物或水,随时都可能遇上制蛊者,还有一种既浪漫又骇人的说法,如果被哪个美丽又多情的苗女看上,为你奉上的那杯清水里也许弹指一挥间就会让你永远也回不去的情蛊,留待在温柔乡里渡尽余生。
(三)落洞女子
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穷而年老的,易成为蛊婆,三十岁左右的,易成为巫,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三种女性的歇斯底里,就形成了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这神秘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
――沈从文
落洞女子的传说更为神奇,传闻她们已被洞神爱上或者带走魂魄。这些女孩面色灿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声音如丝竹般悦耳,身体里发出一种馨人的清香,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洒扫厅堂,把一个原本破败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女孩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取她。固然当那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但她始终不渝地保持了自己的姣好容颜,直到今天的传说与记载中……
三、巫风骀荡・追古溯源
关于赶尸,巫蛊等湘西旧风俗还有许多骇人的传闻,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许多电影小说都将其当做噱头大肆渲染,种种解密及揣测更是加大了人们的好奇与兴趣,其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然而隐藏在这一风俗现象背后的文化同样也是值得探讨的。
(一)历史溯源
湘西地势的特别造就其在古时易受难攻,近代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缓慢,清代乾隆本《凤凰厅志》开头就提到“南不尽衡山”。衡山以南,长时间都让统治者头疼不已,虽在管辖区内却并不服从朝廷统治,“五溪”(蛮夷)刁民不交税,不服役,服从者为“熟苗”,不服从者为“生苗”,而生苗也正是将湘西巫风坚持得最为彻底的族群,从历史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最为纯正的苗族后裔。
湘西除地形特别外,环境也十分恶劣,在此之后一直到清朝,由于战争瘟***和天灾的关系,这一地带曾经出现过饥荒无人,尸野横陈,族人几乎灭绝的惨景,为填补人口空缺,川东湘西一带,曾有过五次移民迁入,他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信仰和经济活动,一次次的碰撞中,湘西的巫术文化隐入森山老林,在与世隔绝的偏远老寨,生苗地区继续繁衍活动。生苗个性刚烈,三苗九黎首领崇上古时代战神蚩尤为先祖,蚩尤个性豪爽,刚正不阿,打仗时永往直前,充满武将帝王阳刚之美,在败于黄帝后被后人所丑化,贬之为“蚩”,后统称其首领及部落为“蚩尤”,蚩之意本有小爬虫之义(蚩《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部落本身蛊术就流传已久,而在战争中蚩尤运用大雾曾让黄帝大败,而在雾中为己方指路者为雾师(巫师)所持辰州符,而兵败后的赶尸返乡,凡此种种,皆为湘西巫风之始源。
(二)缘由浅析
虽然赶尸还乡听来惊悚但实质是苗族蛊术的一种,楚巫文化的一部分,希冀帮助客死异乡却希望入土为安者赶尸返乡其初衷仍是向上的,而放蛊类的黑巫术一方面是弱势文化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巫技的一种误用,恶化了巫法的内涵,问题出在人心的世俗需求背离了神圣的宗旨和目的,至于落洞女子的悲剧则多属心灵层面的影响,在与外界隔绝,而宗教婚俗又十分守旧的大湘西,年轻美丽却多愁善感的苗女在感情得不到释放,极其压抑的情况下,常常陷入幻想,将感情寄托于不实之物,湘西多山谷洞穴,苗民又抱有万物有神的信念,遂对洞穴常有种莫名的崇敬,甚至连抬新娘喜轿经过洞穴还会轻放祈福,恐怕洞穴之神带走女子魂魄,长期的影响下,落洞女子也成为一种巫风影响下的产物。
可以说,巫术是人类最早的思维系统,用来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交流,这样的思维文化,反映了早期人们对自然的体验与生命的安顿,巫术是宗教,探讨的是与神交往的神圣领域,是奠基于灵感的理念,反映出精神人格与文化的深层结构。虽然在大湘西地区巫术文化夹杂着世俗领域的冲击和影响,在一些方面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形态价值,出现了畸形状态,但这些只是精神文明发展的断层,透过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整个发展背后的文化碰撞是更值得深入探讨的。
(三)楚地巫风
除了湘具特色的三大古迷以外,苗民还有许多酬傩神等祭祀类活动,古楚巫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积成深厚的文化层,这便是独具风采的楚巫文化。在古代,相对先进的楚文化在与玄幻神秘的蛮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应了湘西这片山水的神奇发酵铸就了更为独特的遗风旧俗,作为原始宗教之一的巫术,早在商代就已全盛,然而随着北方渐趋式微,所盛范围日益缩小到南方一带,究其原因或许在历史的发展中因北方地势开阔,往来密切,经济发达,人们普遍注重实际,而南方山岭沟壑间,多云雾缭绕,水波浩淼,天险阻隔,更易保留原始氏族传统;亦或许是因为楚国社会对虚无的崇尚,对原始社会的包容,及楚人散发的浓烈的神秘气息,等等此类原因都在楚国之西即今日川东大湘西这一条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五的古代文化沉积带沉淀出最为浓烈楚巫遗风,至今犹存。
每一种文化都是民族创造的积淀与智慧的结晶,也是识别这种文化的标志,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变迁和传承中稳定的保持着民族特征,同时也不得不适应许多新的发展,随着近现代经济技术文化的进步和提高,苗族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现代越发显得格格不入,当我们把目光更多的投放在新鲜有趣的异域特色民族风采上时,往往忽略了其内在绵延悠远的丰富内涵和底蕴,从伏羲蚩尤的原始古风,秦楚黔中郡的文化中心,近代史上湘***的敢闯敢拼,无一不体现出大湘西曾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用自己的民族方式坚持的捍卫着自己的血脉传承,而大湘西巫风盛行的这一局部,也同样是研究楚巫文化宝贵的参照系,其中固然有许多落后陈旧的旧风俗,但是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也留给了我们一泓清洌纯正的民俗清泉,值得每一个湖湘子孙,甚或华夏子孙细细品味和飨析。
参考文献:
[1]易富贤.漫谈湘西和湘西的蛮文化[J].光明网―光明观察.20096.
[2]易富贤.黔中郡郡治在黔城不在沅陵[J].怀化社会科学.20101.
[3]湘西赶尸.百度百科.
[4]陆群.湘西赶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陈金刚.李倩.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J].江汉论坛,200712
[6]巫蛊.百度百科.
[7]陆群.湘西巫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8]文镛盛.中国古代社会的巫觋[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9]赵世超.巫术盛衰与西汉文化[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75.
作者简介:
李子皿(1988-),女,湖南省益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材料与应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巫风骀荡大湘西――浅析湘西巫术文化及历史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