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舆情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一样,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众多的天灾人祸、社会矛盾,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加上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诸多突发事件和社会现象,使得中国网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频频发声。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
据CNNIC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府治国理***、调和鼎鼐的新平台。
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研究。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自2008年正式组建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对互联网舆论的发展特点、传播规律、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结合舆论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和作业流程。根据我们的综合研究,发现近期网络舆情的发展有如下五个特点和趋势:
一、新老媒体互动加强,网络舆论“倒灌”传统媒体趋势愈发明显
在网络舆论发展的初期,互联网上的各种言论载体主要的运行模式是引用、转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并对其进行补充式的传播和讨论。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言论载体和网民数量的增多,这种格局早已有所改变,网络舆论已经通过与传统媒体的深入互动,越来越明显地推动事件的发展。
2007年6月5日,“大河论坛”出现网友“中原老皮”的帖子《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 400位父亲泣血呼救》,以400位河南籍父亲的口吻陈述:他们的孩子被卖到山西的黑砖窑做苦工。帖子发出后,特别是在6月7日被转贴到“天涯杂谈”后,全国各地媒体相继对山西黑砖窑进行了报道,高层领导作了重要批示,从此引发了一场整治非法用工的专项运动。可是,从此前的5月19日开始,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就已经开始播出他们从河南到山西砖窑寻找亲人的报道,但报道在引发关注的范围和程度上都无法与后来的网络传播相比。
此后,在一次次的热点事件的发展演变中,互联网舆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舆论“倒灌”传统媒体的现象也逐渐增多。网络舆论中的“爆料”,往往能引发传统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的积极呼应,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选材的重要来源。
2008年11月,署名为“魑魅魍魉2009”的帖子《晒晒咱们公务员的福利(带***)》在天涯社区迅速走红,发帖网友称他在乘坐上海地铁二号线时无意中捡到一个环保购物袋,里面装着十多页署名“美洲集团”的文件,内容是一些城市公务员出国考察的清单,清单内容让他感到“愤怒”。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并引来传统媒体的追踪报道,最终被曝光者受到了应有的惩戒。
在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权威性强,但强调自上而下的“舆论导向”,不太重视体察真实的舆情民意;另一方面,网络上的观点虽来自最基层的民间“草根”,但网上经常出现虚假信息,网上言论随意性强,情绪偏激,立论分析缺乏深度。新老媒体需要互动互补,两者交互作用,更容易在全国掀起舆论风潮。
二、网络舆情载体多样化,Web2.0时代的微博客、QQ群影响力日增
以BBS论坛、博客、播客、网站新闻跟帖等形式为代表的“网络互动空间”,一直是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但是,这种格局今年以来受到一定冲击,信息和讨论更加快捷、灵活、简易的微博客、QQ群在网络舆论场中迅速崛起。
在2009年上半年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中,以Twitter、饭否、做啥、叽歪、嘀咕等为代表的微博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今年的湖北石首事件中,在约80个小时内,体现***府立场的新闻只有3篇,且多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与此同时,在微博客“饭否”上,仅一名网友“实时直播”的石首消息就有约140条,大量的文字消息和最新动态不断传出。
腾讯的QQ群也经历着由以交友为主要目的的朋友或同好圈子,向高密度、快节奏传播公众信息的网络舆论新载体的转变。从去年的抵制家乐福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后的信息和捐款等事例看,QQ群在信息传递方面的速度和影响力都是惊人的。很多网民热衷于加入一些QQ群,而从这些QQ群里得到的信息,都要比从其他媒体得到信息要早,QQ群已经成了目前网民获得很多无法在传统媒体获得的信息的一个渠道。
过去,***府通过约束传统媒体,以及通过控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来约束网站新闻,就能落实“宣传口径”。然而,微博客、QQ群,以及博客、播客等的日趋活跃,宣告了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播的Web2.0形态的崛起。
三、***府官员现身网络,官民互动成为新风
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期间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了***交流。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以参加网络访谈、通过网络发表祝福、回复网民留言等各种形式“触网”。这也使网络舆情出现了由单一方向的网民讨论、建言向双方向的官民互动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份,已经先后有21位省委书记、省长,20位部委领导,46位地州市主要领导通过人民网的“地方领导人留言板”回应、批复网友留言,2000多个网友反映的问题得到处理和解决。此外,这一年间,仅来到人民网参加访谈、与网民直接交流、回答网民关注问题的正部级以上领导人就有近20位。
年初曾因邀请网友成立“躲猫猫”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而闻名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近期又现身论坛,就昆明“小学生案”连续发表了《伍皓:愿意与猫眼网友坦诚交流“昆明案”》、《“案”中警方之过错》等帖子,实名与网民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一直以来,因为没有足够的声音,公务员这个群体一直被认为是在网络舆论中不能被充分代表的“弱势群体”,伍皓之举,以及众多的领导干部实名开博客,与网友直接对话,无疑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四、网上舆情出现向现实空间“扩散”的趋势
网民对某一个热点事件在网上通过各种形式展开热议,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形式,但从今年以来的一些案例看,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而是热衷于走到线下的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
在今年湖北巴东的邓玉娇案中,凯迪的网友“屠夫”在案发后不久即到巴东县,走访邓玉娇家人、医院、看守所等地,亲身了解事件调查进程,并把大量介绍事件进展情况的文字和照片发送到网络上,传播给更多的受众。后来,又有一些网民自发组织到巴东县“旅游”,为邓玉娇募捐、制作邓玉娇形象文化衫以及表演街头艺术等多种形式的网民活动也先后出现。
除“屠夫”的这种行为备受关注外,这种走到线下的“屠夫现象”也引起了足够的关注。网友“老叶”在帖子《屠夫现象与“屠屠夫现象”》里写道:“屠夫现象,某种意义上还是互联网现象,生于网络长于真实世界”,“低成本的信息传播和聚会、动员功能,信息快速传播和网民虚拟聚集形成的亚集团力量,对从网上进入现实的维权者有一定的保护功能,都有利于‘屠夫现象’的增长”。但是,这些网友虽其情可嘉,行动却不宜归结为公民有序***治参与的常态,其对社会的潜在破坏性,值得警惕。
五、从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到“网络审判”、“网络暴力”
网络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得以深化,无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佐证。但是,在很多时候,网络不仅仅监督了事件过程,推动事件发展,还会过度发展成“绑架”媒体、煽动民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结果的“网络审判”,更可能成为给当事人正常生活造成过度影响的“网络暴力”。比如,在网络上盛行的人肉搜索,既使很多无良官员被曝光丢官,也使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的未成年女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网络言论的过度自由给互联网的道德建设制造了难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中国网民群体的特点――包括网络管理员在内的网民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决定了这里更容易诱发“网络暴力”事件,网民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使其很难在短时间内厘清事物背后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动因。因而,在网上讨论某一事件时,极端、非理性和过于主观的声音容易占据主导地位,而这种声音形成的强大舆论压力又会反作用于***府和司法机构,使其在决策中陷入被动,以致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迎合网民的期望。相反,网上那些理性、客观的声音得不到支持,响应度低,甚至还招致批评和攻击。在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中,类似于人肉搜索而引发的道德标准的讨论是值得关注的。
参考文献:
①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②廖、杨佳:《上网“捎话”成干流新形式》,《人民日报》,2009年5月22日第10版
③祝华新:《Web2.0时代的对峙和对话》,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研究人员、《网络舆情》杂志副主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舆情发展的五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