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流传着一种奇异的舞蹈,当地村民称之为“余莫拉格舍”(小豹子笙),译为画身为豹子或豹子舞。本文从该风俗的源头开始研究,结合舞蹈现象,从中探求二者的内在联系,分析产生这种舞蹈风格的内在成因。
关键词:云南彝族;“小豹子笙”
1 云南双柏县彝族“小豹子笙”民间风俗考察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和七月十五,云南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村的彝族人都要组织跳蒙面纹身的“小豹子笙”。舞者全身,身上画上各种豹子花纹,粽叶遮面,手持棍棒,禁止说话,在锣鼓的伴奏中变换着不同的舞步,舞者一开始各守一个山头,然后随着不同的锣鼓声“小豹子”开始下山,在彝家错落有致,相互连接的土掌房上跳,最后到各家各户和庄稼地里撵鬼驱病除害,祈求家家户户平安吉祥、人畜兴旺。
1.1 “小豹子笙”源自于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民间风俗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的古历七月,双柏县大麦地乡的峨足村流行瘟***,死了很多人。七月十五这天,他们做包子、糕点供老祖宗,求祖宗保佑不要再死人了。这天上午,村里跑进一对花豹子,豹子跑到每户人家里去吃供桌上的点食品。人们害怕豹子咬人,就跑到门外楼上躲藏起来。但是这对豹子没有去咬一个人,反而从这天以后,村里的人不再死了,瘟***病也不发了。峨足村的人认为是花豹子赶走了瘟***病,把他们看成救命恩人。为了永久怀念这对花豹子,每年古历七月十五这天,峨足村的人都要挑选两个十七、十八岁的壮伙子,化装成花豹子来跳舞。他们要衣裤,下身用片棕叶遮着,全身上下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着像金钱豹一样的花纹,每人手里拿着一根五尺长的棍子,跑到全村各家各户乱打乱跳,还要吃每家供桌上放的食品。以此表示驱邪赶魔,保人平安、健康长寿。
1.2 民间风俗中的舞蹈现象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流传的“小豹子笙”,当地人称之为“余莫拉格舍”,直译为画大豹子花纹,义译为画身为豹子或豹子舞。舞蹈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1)土掌房上的舞蹈。首先他们必须在村后一个预定地点集合,然后再按预定的路线,在锣鼓声的指引下从村外冲向村子。“小豹子”们爬上土掌房开始表演:首先“小豹子”们放下木棍,跳起当地彝族传统的舞蹈,即是众人围圈拍手唱歌,边唱边舞。歌曲采用纳苏语来演唱,舞者们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或节奏,时而转身,时而跺脚,时而摆头,时而舞手,变化无穷。接着,锣声越来越无节奏了,“小豹子”们的打闹也不再仅限于是自身的嬉戏,也开始拿着木棍和围观的人们打闹,时不时还耍一套棍法,突显自己的富有无穷的能力。待追逐到的年轻男女,即手持木棍在年轻男女背上轻敲、轻戳。“小豹子”们不停疯狂追逐年轻姑娘,吓得姑娘们到处躲避,被围攻的姑娘最后只能被迫就范,“小豹子”们就用木棍轻轻戳她背。“小豹子”追姑娘表演最为粗犷豪迈,吸引观众的眼球。
(2)屋内的驱鬼舞蹈。在土掌房上表演完,“小豹子”们开始进入各家各户驱鬼除***了。村中家家户户杀鸡喝酒焚香祭神灵,案桌上摆烟酒糖茶等贡品,堂屋中央要插一根三杈松枝,即“天地树”,家中的所有人员则要到门外楼上躲藏起来。随着急促的锣鼓声和“领头豹”一声吼,“小豹子”们就挥舞着木棍冲入一户户早已打开门窗的人家。当“小豹子”们进入堂屋后,先开始吃此屋主人准备的食物,然后开始围着“天地树”拍手跳舞。舞毕,又拿着木棍大呼小叫,敲敲打打,撵鬼驱邪。这家鬼撵完,接着又撵第二家。在鼓点声的催促下,“小豹子”们从一家家的房门涌进,又从门里窜出,边冲边跳,并模仿豹子的声音吼叫。
(3)田野中的祈福舞蹈。鬼驱撵出房屋后,“小豹子”们还得把鬼一直驱赶到村外,并在村外的田野中继续跳舞,才能算是把鬼驱出了村外。在田野中,他们会模仿人类劳动生产场景,其中犁田舞的最为形象,主要是由两人合作完成,一人的四肢伏地,另一人在后拉起伏地人的左脚,然后像犁田一样推着伏地人往前走。接着他们转而跳起各种各样的兽类舞蹈,纷纷模仿豹子的爬行、格斗、撕咬、交尾等。这些都意在撵鬼驱邪除害,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完毕后,“小豹子”们急速消失,在石羊江、绿汁江中洗净身上那些豹纹,恢复了本来面目,然后各自回家。
2 “小豹子笙”舞风特点与民间风俗文化的内在联系
2.1 源自于动物崇拜的信仰观念
原始社会早期,日月星辰、山河湖海、雷电雨风以及草木禽兽都是人们的崇拜物,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崇拜对象,而且从曾经的食物型的动物崇拜逐步演化为力量与能力型的动物崇拜。他们崇拜的这些动物拥有超人的能力与力量,一方面希望自己也能从中汲取到这种能力与力量;另一方面则是祈求得到这些动物的庇护。虎、豹皆为兽中王者,豹子是敏捷的猎手,是强大武力的象征,它的凶残让人不寒而栗。但是当峨足村处在瘟***泛滥的时刻,花豹不但没有食人,而且还帮他们驱除了瘟***病,让当地彝民们重获新生,因此对此灵物分外崇敬。这种崇拜起源于原始人类对神秘力量的依赖。在原始人看来,无论是顺己力量还是逆己力量,都是人类本身的力量所不能随意支配的,其中尤其是逆己力量。而对于这种神秘力量的不理解和依赖,引发了人们对灵物的崇拜。
2.2 源自于生殖崇拜的文化观念
“小豹子笙”这种彩绘舞蹈形式并不多见,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形式,体现了彝族人对生殖的崇拜之情。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臀部,而“小豹子笙”的正是男性的生殖器。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正是男性的播种,才使女性生育,也才能使土地丰收。例如,在爪哇一带地方,当水稻孕穗开花的季节,农民总要带着自己的妻子到田间去看望,并且就在地头,目的是为了促进作物的长成。而过去的“小豹子笙”正是通过十七、十八岁男子的壮硕生殖器的展示,体现他们对生殖的崇拜。
不仅如此,“小豹子笙”在土掌房顶上的舞蹈中也可以体现生殖崇拜的内容。他们追逐并围住被追赶到的女孩子,用木棍尽情地在她背上轻轻敲打和戳,这正是表达对生殖的渴望。有些学者认为,“小豹子笙”是一种成人礼,而“追姑娘”也就理解为是成人礼上对新人的“性教育”,除形式上标志受礼者成年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仪式让他懂得今后与过去的巨大差别。它富于新人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观察人生,经过成年礼,受礼者的身份发生了转换,被赋予了性选择和的权利。
2.3 源自于农耕文化的朴素观念
在“三笙”中,农耕舞蹈是较为丰富的。在“老虎笙”里就有一套关于生产生活的舞蹈。例如,背粪舞、犁田舞、耙田舞、撒秧舞、拔秧舞、栽秧舞、割谷舞、打谷舞、老虎抱蛋等。这些都是老虎人格化的动作,通过人们的想象加工而成。同样,在“小豹子笙”里也有类似的劳耕舞蹈,最为有代表性的是犁田舞。由两只“豹子”共同完成,一只豹子扮演犁田工具,另一只则是犁田的人。扮演犁田工具的豹子四肢撑地,随后抬起自己的左后脚,双手往前挪动,而另外一只豹子就双手拉着他的左后脚往前推着走,如同犁田一般。这种犁田舞十分形象,峨足村人用这种形象的劳作舞蹈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参考文献:
[1] 唐楚臣.浅论彝族舞“于莫拉格舍”[Z].
[2] 王翼祥.说“笙”――兼议双柏彝族“三笙”之名[J].
[3] 法增和.彝族花豹子舞的来历[Z].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论云南双柏县彝族的“小豹子笙”舞风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