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府***。
(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成立标志:***大典。
3、历史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
1、时间:1951年。西藏地方***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府达成了和平***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①以美***为主的联合国***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
②美***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台湾。
(3)朝鲜***府请求中国***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司令:***
过程:五战五捷。
3、战斗英雄:***、***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4、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意义:(1)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意义:(1)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巩固了人民***权,
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1)工业:鞍山***大型轧钢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形成;(2)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由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主要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合作化的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合作化的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大会指出,当前***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背景:1958年,***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原因:***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发动了“***”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
4、标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5、影响:***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6、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1、***: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水涝。被称为“***的好干部”。
2、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他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桶油。赢得了“铁人”的称号。
3、邓稼先:两弹元勋。
第七课
“***”的十年(1966年——1976年)
1、***发动***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错误的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危险。
2、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的决定,成立“中央***小组”,对***、***进行了错误斗争。
3、“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家对“***”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4、***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期间,国家******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5、粉碎***反***集团:1970年至1971年间,***反***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武装***变。***、***粉碎了这次***变。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6、“四五运动”:1976年初,***逝世。“四人帮”压制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怒,爆发了“四五运动”。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7、结束:1976年10月,粉碎***反***集团,结束了“***”这场内乱。
8、“***”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集团利用,给***、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9、教训和启示: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③必须***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③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3、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4、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的思想路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为***恢复名誉,使***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九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②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对外开放
1、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科技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的十二大(1982年),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的十三大(1987年),邓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三大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南方讲话,指出:①特区姓“社”不姓“资”。②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敢于试验。③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④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理论在全***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理论写进***章,确立为***的指导思想。
3、意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
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实行: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中央人民***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战略。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
2、内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分别设立特别行***区。
2、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大陆对台***策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和***府明确提出要***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3、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总之,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
第14课
钢铁长城
一、海***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的第一支海***——华东***区海***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航空兵、海***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二、、空***
1、人民空***建立之初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三、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外交***策:新中国成立之后,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策。
二、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府敌视新中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策。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时间、地点:2001年,中国上海。
2、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策。
第六单元
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7课
——第21课
一、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航天技术: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863计划:(1)时间:1986年3月。
(2)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
5、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二、教育、文化和体育
1、教育
(1)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高等教育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211工程)。
2、文学艺术
(1)1956年,中国***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
(1)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第一个奥运金牌获奖者:许海峰;获奖项目:射击。
(2)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
(3)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三、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严重不足,部分未解决温饱。
吃饭问题得到解决,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居住条件较差。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行
交通条件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快。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2
顺口溜记忆,即把写出历史时间最后一个字拼音的谐音,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编造成句,形成对仗。如1775,英美动武;1777,战争转机;1783,英***逃窜。这样一来,学生在用到这些知识时,能顺口而来,不仅轻松简单,而且不易遗忘。又如1853,日美翻脸:美国闯进日本浦贺港;1854,日美签字:《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1869,明治迁都:明治天皇把都城从江户迁到东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编造的顺口溜,千奇百怪,花样繁多,于是“历史年代记忆”这个难题在欢声笑语里轻松解决了。
二、数字错译法
数字错译法,即根据自己的需要,错解、错译数字来协助记忆。如1777,可将7字错解成“起”,1777年是萨拉托加大捷,美国***战争的转折点,从此,美国站起来了;1864,可将4字错解城“死”,1864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可以将这一史实理解成,俄国的这一巴掌把清***府给打死了……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时间的记忆难度,如同给“记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是指把相似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降低记忆难度。如从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方面对比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从性质上对比太平天国运动、辛亥***、等。对比记忆法一方面可使学生更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学生混淆类似的事件。
四、纵横记忆法
纵向联系记忆是指在记忆时把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大事连起来进行记忆。如,可将北美***战争、美国内战联系起来记忆,这样的记忆省时省力,还可以使学生完整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可将中国历史上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系统复习,以了解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横向联系记忆是指把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历史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如,1861年,中国发生两件大事:***衙门建立、宫廷;同时,世界史上也涉及了两件大事: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记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记住同一时期发生的这些大事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目的、内容、性质、影响等方面扩展记忆。纵横联系记忆法可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学生取得极好的记忆效果。
五、事件绳挂法
事件绳挂法,即把同一年的事罗列出来或把相连的时间看作一根绳,然后把当年发生的大事串起来记忆的方法。如: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1932年发生一・二八事变;1933年,红***第五次反围失败;1933年签订《塘沽协定》;1934年,红***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1935年,吴起镇会师。事件绳挂法使历史知识看起来条理清楚、一目了然,能迅速提高记忆速度。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3
探究式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指在教学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采取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思多德曾说:“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发展,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必须不断地学习,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这一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以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我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史实的兴趣。
如在讲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歌曲视频《松花江上》,凄怆的乐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这让学生们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九一八”那段让国人痛心的屈辱历史,同时利用多媒体介绍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部分背景资料,这时我提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为首的***府采取了什么***策,国内其他各方的态度如何,最后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等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使学生学习热情升温,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了兴趣。
二、再现历史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历史课堂上,若只有教师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其结果必然是一片死寂,学生不感兴趣,如果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首先播放了四段视频――《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八国联***入侵北京》,既真实地再现历史情景,又让学生对本单元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侵略与反抗。
再如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这样神态各异、各具特点、又为学生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一一展现在屏幕上,同时在下方打上字幕并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边看边听边随声附和,如痴如醉。之后,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具有趣味性、可视性的片断,学生在观赏中体验历史情感,学习历史知识,自然进入探究角色,教学效果很好。
三、以问题巧设学习情境,点燃探究火化。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经过“意向――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在恰当的历史情境中对有价值的历史问题提出探究和解决。
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先引导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战争背景、主战派有哪些理由、利弊关系等等。先在网上搜寻这方面的内容,然后总结如下:主战派理由是,第一,曹操本人能谋善断,胸怀大志,又善于用人,身边有很多谋士。第二,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就显示了实力。第三,如果天下不统一,那战争就不会断。所以曹操有愿望统一天下是好事,因为这顺应历史潮流。第四,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荆州等地,士气正旺。学生说,如果曹操能利用这些优势,这仗定能打赢。反战派则列举了许多不利的因素:第一,刘备有诸葛亮等谋士,而曹操的谋士中没有一个能抵得上诸葛亮。第二,孙权手下有许多有勇有谋的猛将。第三,孙权、刘备联合,力量更大。第四,孙刘一方拥有长江天险,这对曹***也是不利因素。第五,曹操的北方兵不习水性。第六,曹操***队长途跋涉,且水土不服。第七,曹操本人也开始骄傲轻敌,有时疑心病很重。学生的搜集、整理的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组织活动课,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探究。
社会实践形式是多样的,对学生来讲积极参与历史活动课,进行探究,学生可拓宽知识面,扩大历史视野,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1、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兴趣小组,主要是组织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让他们运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可行的历史小制作,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讲完隋朝大运河这一知识点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幅***,***上标出运河的起止点、中心、分为几段、全长等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很感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历史课堂,如观看历史影片,游览历史文化古迹,自编自演历史小短剧。这些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激发了兴趣,且学生乐于参加,在快乐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的学习者,教师是咨询的答疑者,是讨论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既密切配合又严谨的学习气氛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提问、总结、辩证、归纳等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地体现。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4
中***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91-02
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而且又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追求目标。
1 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信息化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快乐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能在很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体参与。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以下几种情境导入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效果较好。
歌曲导入 歌曲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不少歌曲其实就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爱唱歌,用歌曲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根据歌词大体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下一步深入学习的思想准备。例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等。这些歌曲学生一般都比较熟悉,很容易引起共鸣,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诗词导入 诗词和历史也是紧密相连的,很多诗词就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形象反映。另外,诗词的语言生动、优美,很受初中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选择那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诗词导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或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激发学生对具体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红***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的《七律・长征》进行导入,结果很多学生都被那恶劣的环境和红***英勇顽强的画面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下面的学习可想而知。
***像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像导入,可以把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而有趣。例如,在讲“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笔者把章丘市的龙山遗址照片和龙山黑陶用幻灯呈现出来,不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用信息化历史情境导入新课要注意:一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选择,信息技术掌握不很熟练,不可勉强应用,以免适得其反;二是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法,以保证不浪费很多时间,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具体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
学习新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境,使课堂充实而生动,帮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理解学习内容和自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九一八”事变时的地***,并用鼠标闪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几个重要的地点,包括南满铁路柳条沟、东北***北大营、沈阳等,让学生了解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出示日***挖的万人坑、731部队拿中国活人做实验的***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东北人民在日***铁蹄下的悲惨命运;接下来播放“西安事变”的一段影视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情况;最后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中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通过一系列情境的创设,在上下衔接的问题中,学生不仅深刻明确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理解了其意义,而且帮助学生掌握了利用时间顺序来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
又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由于本单元内容事件多、地***多、条约多,学生容易记忆混乱,发生错误。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等四次最具代表性的列强侵华战争联成一线,制成课件,同时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如地***、电影《火烧圆明园》剪辑等,把历史画面和电影片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很清晰了。这样既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因后果。
3 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5
1 激情教学法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1 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创设情境,还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比如利用***片、故事、歌曲、社会热点导入等。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渐入佳境。例如:第1课《鸦片战争》,我用了一张漂亮的罂粟花***片。先出示***片,以静带动,用静态的***片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然后提出问题以此导入。
1.2 激情引导自主学习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历史事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经过,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此,在学生预习自学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可以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清晰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并发现历史规律。如学***代史上的战争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一场战争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学生回答后,共同构建自学知识体系,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性质、胜负原因分析等几个方面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最后基础知识学完后,画出知识体系结构***或表格,形成整体网络,学生就掌握了学习战争的基本规律,再学习战争时,不用教师指导,学生就能自己学习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3 激情互动
1.3.1组内互动:对于组内互动,一般是教师是针对这节课需要挖掘的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多是关于原因、背景、结果、影响等。提出问题要难易适度,既需要学生思考,又要学生能通过组内的讨论得出结论。这就看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认识到初中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度不好把握,是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例如: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解决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心的转移和历史意义。讲这儿时应提一下特色的意思。
1.3.2组间互动:针对探讨问题说出自己组内的意见,看别的组同学是否认同。同时对于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供大家一起探讨。(提出问题要给小组加分的,所以学生找问题特认真。)例如:学习八下第1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第一届***协会议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学习八下第3课时学生提出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有何含义?学习八下第1课时学生提出******与***务院***有何不同?
1.3.3师生互动:老师的导向作用是无论在什么课堂上都不可改变的。能否灵活驾驭课堂,最基本的一点应做到让学生不偏主题。教师及时做好归纳和总结,并做到解决问题的理论高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完成双基目标,又要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在课堂上我除了解决学生通过互动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确事件间的内在联系,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历史课上的互动可是说是评估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也是我们有中国特色教师钻研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用好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达到让课堂活而不乱,目标达成的效果。
1.4 魅力精讲
精讲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历史会更容易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这方面我特别注重,一般在单元初有个总结,我都会在学习这一单元开始时让学生先读一下,然后我粗略的解读一下。这一单元学习完后,我们重温一下单元综述,学生就会理解了。例如:学习八下第二单元第4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看第二单元的总述,先知道这一单元所讲得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让学生明确探索就说明前面没有现成的路,并且是在建设领域进行探索,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第6课讲的是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失误,第7课主要讲***治领域中的失误,是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学习历史不仅仅是知道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还要应对考试。特别是现在的出题方式灵活多样,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面对新的提法无所适从。
1.5 巧妙的学法指导
历史的学习,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巧妙地方法学习历史。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编制顺口溜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即“割让辽台澎,赔款2亿两,增开沙重苏杭,允许日办工厂”,学生很喜欢,一会就掌握了。
1.6 拓展延伸
历史课的拓展延伸,是联系性、探究性的、开放性的、研究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视野。应对考试中相关问题是有联系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中外知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把前面、三大改造时期关于农村进行的改造和和化运动联系在一起,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2 激情教学法教学应用效果
2.1 激情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创设的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积极地思考过程中思维活跃,又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
2.2 激情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创设的问题积极健康,趣味性强,学生处于一种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学习效率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理念的熏陶,人格得到升华。
2.3 激情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6
历史教材的整合就是指打乱教材内容的原有顺序和知识体系,抓住若干历史的基本主题,依据历史固有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从而形成新的复习内容体系。因此,整合要遵循的首先是主体原则:复习课必须用鲜明的主题来贯穿、归纳、组合历史材料。因此能否提炼出覆盖教材的核心内容、体现学生能力要求的鲜明主题,是决定教材整合质量的关键。例如八年级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鸦片战争的烽火、劫难中的抗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侵华。其中又含:虎门销烟、鸦片战争、魏源发奋著《海国***志》、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侵华战争等内容,知识点较多,且分属不同的课时。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可将其划分为两个主题来简化知识点,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侵华战争等我们可用“侵略”这个主题来概括;而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等内容,我们就可用“反抗”来概括。这样主题鲜明,知识点明确,自然复习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了。其次是联系原则:历史知识有着前后相承的因果性,左右交互的关联性。历史知识的联系是可观的,联系是整合的依据,发现并揭示联系是整合的任务。因此不能离开联系搞整合。再次要遵循复合的原则:对教材的整合是对教材内容的立体分析,处于教材支配地位的核心知识必须放在多维结构体系中反复的考查,这样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其内涵,认识其价值。总之,对重要的历史材料,教师和学生要学会左顾右盼,反复利用,对它做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二、整合的着手点
1.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为核心着手
(1)把涵盖众多章节的重要历史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查。如:国共两***的合作,分跨在各课之中,如果让学生逐一去找比较费时费力,因此在复习时较适合用这一方法,就可将这几课的内容串在一起。(2)抓住重要历史现象产生的背景来聚合内容,或抓住重要历史事件的历史影响来发散内容,如:考查辛亥***爆发的历史条件,就可以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民主***思想的传播等内容整合在一起来复习。
2.以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思想为核心着手
如在复习辛亥***时,就可抓住孙中山的重要***活动这一主线,通过制表的方式来复习。
3.以历史现象的发展、演变过程为核心
可以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去整合。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7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1
一、教学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 格率都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二、情况分析
我任教八年级186、187、188、189四个班的历史。共有140人,上次的期末考试总年级人平分为62.1分,及格率58.1%,优秀率24.1%。 由于学困生比较多,四个班考得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爱学。 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 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新***权的措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的展开、***、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五、具体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3.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5.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在此,希望各位老师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和计划。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2
为了开展初二下学期的教学活动,加强教研力度,特地的拟定了如下的新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提高,能热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亲,在学校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还着重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现状分析
(一)教师现状
本学年,八年级备课组有两名任课教师:朱芳芳老师、杨艳华老师。这两名老师都是思想***治教育专业毕业,且不止一次教过八年级内容,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作为青年教师,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全新的教学观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生现状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治这门课已有所了解,但却不够重视。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心态。努力促使他们刻苦认真学习,养成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素养,在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中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将这一优秀的品质带到更高的年级,带进更高的学府。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书分为3个单元,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3课组成。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地安排《新课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本册的重点是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正确处理与师长的关系以及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工作措施
1、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学习课改,领会课改精神,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体现课改精神。
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发言人,开展集体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做好资源共享,实现效率最大化。
3、加强常规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治课的德育功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关心帮助学困生,加强学法指导。
4、在平时积极参加学习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素养。
5、积极参加市、校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外出听课学习。
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3
八年级下学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期,是步入初三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期。所以关于本学期英语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再次做出本学期的英语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我们八年级共x个班,共有英语老师x位。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备课组的老师们将会齐心协力,认真反思过去经验的成功与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争取在本学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 缩短差距 整体推进
具体目标:
1、在八年级下学期阶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强化听说读背练习,重点落实合格率和优秀率的提高问题。
2、积极参与英语组内培训,提高老师业务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开展各类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内在的动力,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而不是靠老师来逼着学。上学期,我们备课组成功举行了外语文化节活动,活动的举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学期,我们八年级备课组将会继续组织学生参与手抄报比赛,单词过级,书法等比赛。
2.继续坚持每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八年级英语组教师将珍惜每周备课时间,共同研究教法,经常性进行组内互听互评,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备课组全体成员要做到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根据每个单元各自特征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出不同教学设计方案和任务单,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时,力求教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3、针对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1)、结合各班实际,仔细研究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面向
全体,随时调整教学密度、深度、广度,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深浅结合、因人而异,増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2)、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满腔热情、一视同仁,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倍关心、特殊爱护,耐心辅导差生,耐心解答他们学习疑难问题,使之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让每位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她们的知音,产生亲近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和-谐。
3)、尝试分层教学。可以尝试分班分层或班内分层等形式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照顾到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可以解决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多沟通,多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学期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八年级英语组备课任务。
愉快的寒假过去了,关于八年级下学期的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也要开始完成。这学期我们也本着上学期的教学理念进行工作计划,争取再接再厉。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综合、比较、能力,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基本国情建设,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内容及进度安排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共22课,每课时一课,本学期有20个周,实授课为18周,段考前授课1—11课,第18周全部结束本学期课程内容。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备课组在每星期一下午集中备课一次.探讨教学方法与措施
2,定时考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段考前的第四周和第八周各测试一次,段考后第十四周和第十八周各测试一次,教师要认真讲评.
3,上公开课和听课,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次数不少于5节.段考前后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集中进行评议工作.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5
在这个新的学期的开始,为了更好的展开八年级下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此,拟定本学期八年级历史备课组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中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教师,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我校初三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
2、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初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初三教师认真分析月考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组织初三历史教师近两年中考试题,探索新课程命题的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抓住向外学习的机会,收集中考信息并将中考信息进行反馈。
3、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在抓好自主性学习,精讲精练,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中考的适应性。
三、工作目标
1、设计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践行学校“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打造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3、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具体措施如下
1、深入研究中考考纲与教材,注重中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们全体备课组老师仔细研读讨论教材,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逐一研究考纲与南京市历年中考试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我们还要关注跟踪当前热点,设计新颖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努力提高中考备考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利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构造和谐团队。
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组内的老师要经常沟通,资源共享,相互听课,互通情况,共通商讨,出谋划策。开学初,备课组老师共同商讨制定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及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做好分工合作和交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坚持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各种大型的教学活动,都表现出强烈的团队意识,集众人智慧,展个人才华,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在今后共同工作的日子里,大家毫无保留,彼此取长补短,要让丰富的教学经验、超前的创新意识、扎实稳妥的教学作风以及好学上进精神在组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融合。
3、教学常规规范,不断追求教学创新
教学上我们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大到每一节上课,小到一分钟到位,时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中考的要求,在作业批改上,我们要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重点工作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边的历史”寒假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汇报。
(1)效能目标:总结假期的读书、观看历史类的脱口秀节目和游历历史景点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
(2)具体措施:寒假前布置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假期结束后上交读书笔记、观后感或游记,教师审核,有内涵有新意的,课堂上安排时间让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2、“历史课堂学习卡”的设计和编写。
(1)效能目标:设计和编写历史课堂学习卡,以备每堂课教学使用,期中期末复习时另外编写综合提纲,使复习系统高效。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8
1931年9月18日10时许,日本关东***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队破坏铁路。日***即向中国东北***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次事变爆发后不久,东北三省沦陷,全部被日本关东***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本次班(队)会为了让广大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也为了增强广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班(队)会目标:
1、让学生懂得爱国与责任的关系,明白爱国首先要爱自己,从我做起,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天下为己任。
2、让学生们知道九一八的历史过程,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真相。
3、通过观看纪念视频、知识小竞猜、唱红歌、拓展与延伸等活动来完成班(队)会,更好地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
九一八事变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小笑脸(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播放《纪念九一八事变》视频。
(设计意***:视频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和纪念意义,创设情境,视频展现出来后,学生的感情直接被调动起来,很好地渗透了班会的主题。)
(二)历史再现整体回顾
1、大屏幕出现主题班会的主题背景。
主持词:
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乙:大家下午好!
甲:岁月的长河流淌过侵透血泪和屈辱的历史,终于汇入了21世纪的洪流。
乙:历史的渺渺尘烟,掩盖不住时间的风雨。
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
乙:点点白帆可以竞发,小小你我满载美好的理想憧憬未来。
甲:岁月的流逝,风雨的洗礼,当历史的日历翻到我们今天这一页,又何尝不令人想起那苦难的血泪史。
乙:怎能忘,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怎能忘,那崎岖坎坷的沧桑岁月。
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主题班会(队会)现在开始。
乙:全体起立,唱国歌。
播放《国歌》音频,全班学生严肃立正站好,唱国歌。
2、播放《松花江上》音乐视频
主持词:
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一首《松花江上》唱出了当年东北同胞的心声,那么大家知道里面说的事件是什么吗?(学生可单独回答或者集体回答)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逃离了我的家乡,整日在关内流浪。造成这一切的发生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请观看***片,当年日***犯下的罪行。(播放***片)
(设计意***: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共同感受“九一八事变”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回顾历史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士气。)
3、知识竞猜
进行爱国小知识竞猜,学生分小组进行必答题和抢答题的活动,并用小笑脸记录分数进行比赛。
主持词:
甲:下面进行爱国知识小竞猜活动。
题目:
抢答题:(仅供参考,可自行规定题目)
(1)“九一八事变”的具体日期?(1931年9月18日)
(2)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多少年?(8年)
(3)日本是哪年投降的?(1945年)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
(5)东北当时最有名的张氏爱国将领是谁?(张学良)
必答题:
(1)你能说说看过的抗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吗?
(2)我们知道的抗日英雄有哪些?
(设计意***:通过竞猜比赛等形式的小活动,不但活跃了班(队)会的气氛,也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抗日爱国知识)
4、唱一唱心中的红歌
分小组唱一唱自己知道或者喜欢的红歌,并进行展示。
5、班(队)会拓展
(1)中高年级段:
出示***的一组***片,请大家观看美丽的***。
主持词:
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抢占我们的国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播放***在大会上阐述中国主权问题的视频(节选)
(设计意***: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危机意识,牢记历史,勤奋学习,保卫祖国。)
(2)低年级段:
画一幅***画或者写一句话送给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设计意***:利用低年级的特点进行拓展延伸,更好地丰富班(队)会的内容。)
6、班主任寄语结束班(队)
班主任: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这段苦难的岁月,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事业牺牲的人们。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则国***,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正在为这个民族的未来做准备,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
主持词:
甲: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乙:我宣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
九一八勿忘国耻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精神的教育,维护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让学生在***精神的激励下,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活动准备
1.挑选两名同学主持班会,主持人协助班主任组织同学开展活动。
2.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加深了解。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3.教师搜集影片、***片、资料以制作课件。
4.全体同学集体讨论发表观点,表决心、立壮志。
三、活动过程
1.影片导入,还原历史真相
2.小组汇报,不忘祖国耻辱
3.知识竞赛,加深***了解
4.***片导入,***事件,加强爱国意识
5.集体宣誓,表决心,立壮志。
四、班主任老师做总结性发言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了解“九一八事变”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暴行,经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让同学们牢记国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勿忘国耻九一八”主题班会
活动过程
1、“九一八”的历史回顾,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过程。
2、(国耻让我们明确责任)每一个中国人不仅仅要记住,还要从自己做起,为祖国和民族做出贡献。
生自由发言。
3、(畅谈爱国之举)
师:我认为,爱国不是只挂在嘴边上,也不一定要干惊天动地的事。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比如,作为学生,按时交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等都是爱国行为。你们怎么看?
生自由发言
4、学唱抗日歌曲
一:《铁道游击队》《游击队之歌》
二:《国际歌》
三:《地道战》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9
一堂好的课,不应该结成句号,而应该结成问号。也就是说,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临近结束时,不给课堂画句号,而是给课堂画问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兴趣。
(1)评书式结课。在评书中,说书人总是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这样能给听众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求知空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的“品三国”之所以能够红遍大江南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易中天在每集最后都会设置一个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诱发观众的好奇心。在历史课的结课中,采用评书式结课,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经济危机和美国的罗斯福新***”一课结束时,我这样问学生:“美国通过新***慢慢摆脱了经济危机,那其他的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的呢?它们难道也采取了美国的方式了吗?要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这样,在结课时顺势把以上内容提出来,不但预示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而且使前后两节课巧妙过渡,衔接自然。同时,这样做使悬念萦绕在学生脑海、驻留在学生心间,学生便可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探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这样的结课,就如同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样吊住了国王的胃口。
(2)谜语式结课。在历史课中,有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深化,这时候采用谜语式结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一课时,我这样结课:“同学们,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当年的元宵节那天,中国的一家报社在报纸上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抗战胜利的原因,要求打四个古代历史人物,你们可以在课后猜一猜这个谜语。”这样的结课,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课后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后去进一步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把课结成“省略号”——拓展延伸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拓展式结课,把课结成“省略号”。所谓拓展式结课,就是指结课时,将教学内容作纵式或横式的拓展延伸,伸展开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促发求知兴趣。
(1)纵向式拓展结课。所谓纵向式拓展结课,就是指教学完一课的历史内容以后,结课时把该内容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自主探究的结课方式。例如,在教学完“西汉的历史”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西汉的历史在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着名的历学家司马迁曾经写过一本史书《史记》,其中有许多章节也记录了西汉的历史,你们课后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读后你们一定会对西汉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结课,就能够有效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横向式拓展结课。所谓横向式拓展结课,就是指教学完一课内容以后,引导学生把相近或者相似的内容进行横向对比的结课方式。例如,教学完“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可以这样结课:“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摆脱了被殖民压迫和被剥削的困境。而隔了30年的中国进行的却失败了,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结课,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很有效的。
三、把课结成“双引号”——首尾呼应
在一堂课中,开头和结尾的设计是很重要的,“龙头豹尾”能让课堂焕发异彩。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结成双引号,结尾的设计力求首尾呼应,这样,就能够让课堂浑然一体,达到一种艺术的效果,增加课堂吸引力,帮助学生弄清历史的内在联系,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明确重点难点,深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隋唐时期的文化”一课时,课的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赵州桥、李白、杜甫、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等一系列的邮票播放给学生看,然后问:“这些邮票上的历史知识,你们都知道吗?”学生说:“不全知道。”于是我按照教学要求讲完课文,到最后结尾时重新把邮票的***片播放一遍,这时候的学生就会利用刚学到的内容一张一张地讲出邮票的历史知识。
这样的结课首尾呼应,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又前后照应,完善并升华了主题。
四、把课结成“感叹号”——激感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例10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1-01
一、注重历史教学的故事性、趣味性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注意到了中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大小字结合编写历史的方法,穿插了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故事,但由于受教材文字总量的限制,一些社会上流传甚广,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本应写进历史教材,却未写进教材,有些虽然写进了教材,但仅仅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写得不深不透,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备课时认真地思考,精心地设计,这堂课加进哪些诗歌、名言、典故,以增强故事性、趣味性、感染力。如讲岳飞,我要板书、朗诵岳飞著名的词作《满江红》、爱国者岳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热血沸腾,对岳飞油然而生敬意。当我讲到岳飞遇害后,人们怀念岳飞,痛恨秦桧,后人在杭州西子湖畔修了岳王庙,铸了秦桧的铁像跪在岳飞墓前,后来有一位姓秦的书生瞻仰岳王庙后奋笔写下了两句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槐姓秦”,强烈地表达了书生对岳飞无比的敬仰和对秦桧的无比仇恨之情,许多学生听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学生产生了共鸣: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要做流芳百世的爱国者,不做遗臭万年的***贼。
二、注意课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历史教师要特别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注意课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还要不乏幽默感,使学生为你滔滔不绝地讲授,非同凡响的口才倾倒,所折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马卡连轲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语言的生动性,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你所教的内容相当熟悉,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花”。不熟,就可能边讲边想,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其次要求教师语言丰富多彩,形象幽默。例如讲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我加进这样一段描述:“1771年1月5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队
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带不走的粮食、物品、草原上升起了巨大的烟柱,渥巴锡汗骑大马上,举着鲜艳夺目的彩条旗,带着八万部众、分三部离开居住了140多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踏着积雪,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祖国前进。到六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们献出了永乐八年明朝***府敕封给他们祖先的汉篆玉印,表示回归祖国的诚意,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招待。”这样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并深刻认识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各族人民心向祖国,热爱祖国,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收复香港、澳门是顺乎民心的,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
在讲“八・一”南昌起义时,我先满怀激情地说了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话:“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事变和‘七・一五’反***事变,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一人漏网’。”一时间,***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但敌人的白色恐怖并没有把***人所吓倒、所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高举红旗,又继续战斗了。八月一日深夜,他们在江西南昌,打响了反抗***统治的第一***。下面请看‘八・一’南昌起义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局如何。这
种开头,生动形象地渲染了1927年大***失败后,中国***处于危急关头的那种紧张肃穆的气氛,***人那种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能紧扣同学们的心弦,迫使他们急不可待地想知道“八・一”南昌起义的情况,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新颖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