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论文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1篇

我国自***以来一直用“科技”一词来涵盖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包括在***下属部门中专管科学与技术的“科技部”以及许多单位中的“科技处”等等。毫无疑问,自然科学与技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必须指出科学与技术虽然关系密切却又区别明显,在许多问题上还真不能混为一谈。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科技”一词把科学和技术合二为一,也许是我国的创造。邹承鲁在1999年应《Science》编辑部邀请而写的“ScienceinChina”一文中,谈到了我国当前有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的倾向,而“科技”一词就是混同科学与技术所创造的专用术语。李醒民同志在“科学无”一文中(见《科学时报》2002年7月19日B3版)提到,这个词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同意李醒民同志的意见,在我们多年国际科学活动中,也许除前苏联外,还很少见过别的国家有类似的提法。

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

科学仅指自然科学。科学和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不仅要认识其宏观和外观,还要认识其内部各个层次上的精细结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律。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历史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核结构和DNA结构的阐明无疑都是名列前茅的。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表明元素是可变的。20世纪初,用重粒子轰击破碎原子核弄清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些方面的突破,影响了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生物学不仅研究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体,还要研究生命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构成生物体的物质,最重要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承担,而生物体的遗传则以核酸为基础,或者说遗传信息的世代相传是依靠DNA分子的自我复制。1953年DNA分子双股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阐明从根本上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构成DNA分子的四种核苷酸之间有严格的两两配对关系,根据双股螺旋DNA分子的一个单股为模板合成另一个单股必然形成另一个和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双股DNA分子,生物体的遗传就是这样实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使生物学进入了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

无论是原子核结构还是DNA分子的双股螺旋结构的阐明,都是科学家研究自然所得到的重大认识,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而且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并没有与技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两件在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突破作用的发现,很快激发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正因为对于原子内部结构有了深入的科学认识,才有可能利用原子核***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活动服务,发展成为今天的核能工业。而根据对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认识,在农牧业上培育和改良物种,在医学上有效地预防和***大量疑难疾病,在工业上建立全新的基因工程产业。以上这些在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所有重要技术成果,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来源于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如果把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上面说的是科学发展对生产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实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加速器的技术,就不能进行许多重要核物理研究的实验。没有X-射线衍射技术,就无法测得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这两项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突破,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的历史就可以看到,以实验技术上的成果而得奖的,特别是在物理奖和化学奖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包括2002年得奖的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面的贡献。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差异

虽然科学和技术如此密切相关,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

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是否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原子弹爆炸了,火箭上天了,半导体工业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些技术成就,毕竟都是国际上已经实现了的,因此也是可以规划的,可以指日实现的。然而当时在科学方面的学科规划呢,由于不像技术方面那样有硬指标可供检查,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当然我国的科学在***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国际上的科学家也不是在原地踏步,与建国初期相比,我们现在和国际上科学先进国家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这一事实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科学是难以进行规划的。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回想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现实,有许多重要发展是当时没有预见到的,例如这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新发展而完全按照当时的学科规划进行工作,我们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1978年DNA双螺旋结构建立25周年之际,英国《自然》杂志记者采访克里克教授,要他预测到20世纪末生物学可能取得的成就。克里克回答说科学发展是不可预测的,过去的预言家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他只是说,“我们现在见到的生物学问题,到20世纪末都可以解决,但是那时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现在看来他的预言也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癌症问题,当时在美国还是属于有一定程度组织安排并限期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克里克教授也是一位失败的预言家。

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制定的科学规划中有关技术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也属于同样性质,在总体上也同样顺利实现了。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以实现了,例如核聚变能量利用问题。虽然时见全世界媒体的炒作,迄今也无法断言何时可以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难以预见,因此也难以规划。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

以认识自然为目标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由于探索性强,结果一般难以事先预见,原创性强的技术研究也是如此。因此除可以明确总体研究方向外,常常难以事先设定具体的研究目标,难以事先规定进度,或强求完成的日期。毋庸置疑,自然科学史中众多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从物理学上牛顿力学的建立,电的发现和电学基本定律的建立;化学上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建立;生物学上细胞的发现,孟得尔遗传定律的建立等,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都已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影响。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在20世纪内所有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自由探索而获奖的。20世纪一百项重大事件中名列前茅的,像青霉素、半导体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曾分别获1945年、1956年和1962年诺贝尔奖,这些也都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而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巨大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近年来获诺贝尔奖的基础研究成果,如超导现象和新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胆固醇代谢调节,癌基因的发现等,仍然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发现必将对21世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科学与技术的不可预见性

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规划的重要性,而只是指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性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这一特征,规划可以一方面指出方向,而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同时鼓励自由探索,不要在科学上设立,并且在规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在形势发展时可以随时修订。

当前在我国科学界流行的追赶国际科学发展热点,体现在对设定项目的高强度支持,这对我国科学努力追踪和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设定热点项目的多数已经是全世界科学家辛勤工作了多年,有的项目年数已在万篇以上,超过我国全年发表全部SCI论文总数,要在这些国际上已经充分开放的领域中有所突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进入热点领域,热点领域的研究往往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进入热点领域,在热点领域内进行工作以积蓄力量,对发展我国科学还是有重要作用的,我只是想强调在热点领域内取得突破的艰巨性可能更大一些。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既要重视热点领域,又要鼓励在那些目前虽还不是热点却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去进行自由探索,对自由探索中已经取得有意义进展的项目,不仅不能予以限制,还要给以鼓励和支持。二者的关键都在于有自己创新的学术思想,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有所创新和取得重大突破。没有自己原创性的学术思想,不仅进行自由探索寸步难行,进入热点领域也只能永远模仿或重复前人的工作,最多也不过为前人成果锦上添花而已。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引起大量在有关领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涌入这一领域工作,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形成科学中的热点,这在国际上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热点领域对于科学长远发展有其内在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从全面布局考虑,安排适当力量去追踪热点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在一件突破性贡献发表之后,一些较为重要的后继性工作,往往已经在同一研究集体,或有密切关系的研究集体中酝酿已久或者已经在积极进行,并且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就会陆续发表。外来者,即使急起紧跟,也已经落后了一个位相,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拾取一些残羹剩饭而已。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常常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不用说佩鲁兹和肯特鲁关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开花结果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突破,看似突然,实际上如果没有剑桥关于X-射线衍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和威尔金森等人长期关于DNA衍射数据的收集,这一突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2篇

我国自***以来一直用“科技”一词来涵盖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包括在***下属部门中专管科学与技术的“科技部”以及许多单位中的“科技处”等等。毫无疑问,自然科学与技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必须指出科学与技术虽然关系密切却又区别明显,在许多问题上还真不能混为一谈。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科技”一词把科学和技术合二为一,也许是我国的创造。邹承鲁在1999年应《Science》编辑部邀请而写的“ScienceinChina”一文中,谈到了我国当前有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的倾向,而“科技”一词就是混同科学与技术所创造的专用术语。李醒民同志在“科学无”一文中(见《科学时报》2002年7月19日B3版)提到,这个词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同意李醒民同志的意见,在我们多年国际科学活动中,也许除前苏联外,还很少见过别的国家有类似的提法。

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

科学仅指自然科学。科学和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不仅要认识其宏观和外观,还要认识其内部各个层次上的精细结构,运动特点及运动规律。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历史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核结构和DNA结构的阐明无疑都是名列前茅的。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表明元素是可变的。20世纪初,用重粒子轰击破碎原子核弄清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些方面的突破,影响了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生物学不仅研究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体,还要研究生命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构成生物体的物质,最重要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承担,而生物体的遗传则以核酸为基础,或者说遗传信息的世代相传是依靠DNA分子的自我复制。1953年DNA分子双股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阐明从根本上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构成DNA分子的四种核苷酸之间有严格的两两配对关系,根据双股螺旋DNA分子的一个单股为模板合成另一个单股必然形成另一个和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双股DNA分子,生物体的遗传就是这样实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使生物学进入了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

无论是原子核结构还是DNA分子的双股螺旋结构的阐明,都是科学家研究自然所得到的重大认识,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而且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并没有与技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两件在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突破作用的发现,很快激发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正因为对于原子内部结构有了深入的科学认识,才有可能利用原子核***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活动服务,发展成为今天的核能工业。而根据对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认识,在农牧业上培育和改良物种,在医学上有效地预防和***大量疑难疾病,在工业上建立全新的基因工程产业。以上这些在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所有重要技术成果,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来源于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如果把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上面说的是科学发展对生产技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实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加速器的技术,就不能进行许多重要核物理研究的实验。没有X-射线衍射技术,就无法测得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这两项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突破,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的历史就可以看到,以实验技术上的成果而得奖的,特别是在物理奖和化学奖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包括2002年得奖的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面的贡献。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差异

虽然科学和技术如此密切相关,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

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是否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原子弹爆炸了,火箭上天了,半导体工业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些技术成就,毕竟都是国际上已经实现了的,因此也是可以规划的,可以指日实现的。然而当时在科学方面的学科规划呢,由于不像技术方面那样有硬指标可供检查,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当然我国的科学在***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国际上的科学家也不是在原地踏步,与建国初期相比,我们现在和国际上科学先进国家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这一事实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科学是难以进行规划的。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回想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现实,有许多重要发展是当时没有预见到的,例如这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新发展而完全按照当时的学科规划进行工作,我们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1978年DNA双螺旋结构建立25周年之际,英国《自然》杂志记者采访克里克教授,要他预测到20世纪末生物学可能取得的成就。克里克回答说科学发展是不可预测的,过去的预言家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他只是说,“我们现在见到的生物学问题,到20世纪末都可以解决,但是那时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现在看来他的预言也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癌症问题,当时在美国还是属于有一定程度组织安排并限期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克里克教授也是一位失败的预言家。

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制定的科学规划中有关技术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也属于同样性质,在总体上也同样顺利实现了。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以实现了,例如核聚变能量利用问题。虽然时见全世界媒体的炒作,迄今也无法断言何时可以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难以预见,因此也难以规划。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

以认识自然为目标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由于探索性强,结果一般难以事先预见,原创性强的技术研究也是如此。因此除可以明确总体研究方向外,常常难以事先设定具体的研究目标,难以事先规定进度,或强求完成的日期。毋庸置疑,自然科学史中众多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从物理学上牛顿力学的建立,电的发现和电学基本定律的建立;化学上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建立;生物学上细胞的发现,孟得尔遗传定律的建立等,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都已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影响。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在20世纪内所有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自由探索而获奖的。20世纪一百项重大事件中名列前茅的,像青霉素、半导体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曾分别获1945年、1956年和1962年诺贝尔奖,这些也都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而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巨大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近年来获诺贝尔奖的基础研究成果,如超导现象和新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胆固醇代谢调节,癌基因的发现等,仍然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这些发现必将对21世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科学与技术的不可预见性

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规划的重要性,而只是指出科学和部分含有原始性创新的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预见性。我们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这一特征,规划可以一方面指出方向,而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同时鼓励自由探索,不要在科学上设立,并且在规划中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在形势发展时可以随时修订。

当前在我国科学界流行的追赶国际科学发展热点,体现在对设定项目的高强度支持,这对我国科学努力追踪和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设定热点项目的多数已经是全世界科学家辛勤工作了多年,有的项目年数已在万篇以上,超过我国全年发表全部SCI论文总数,要在这些国际上已经充分开放的领域中有所突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进入热点领域,热点领域的研究往往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进入热点领域,在热点领域内进行工作以积蓄力量,对发展我国科学还是有重要作用的,我只是想强调在热点领域内取得突破的艰巨性可能更大一些。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既要重视热点领域,又要鼓励在那些目前虽还不是热点却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去进行自由探索,对自由探索中已经取得有意义进展的项目,不仅不能予以限制,还要给以鼓励和支持。二者的关键都在于有自己创新的学术思想,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有所创新和取得重大突破。没有自己原创性的学术思想,不仅进行自由探索寸步难行,进入热点领域也只能永远模仿或重复前人的工作,最多也不过为前人成果锦上添花而已。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引起大量在有关领域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涌入这一领域工作,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形成科学中的热点,这在国际上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热点领域对于科学长远发展有其内在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从全面布局考虑,安排适当力量去追踪热点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在一件突破性贡献发表之后,一些较为重要的后继性工作,往往已经在同一研究集体,或有密切关系的研究集体中酝酿已久或者已经在积极进行,并且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就会陆续发表。外来者,即使急起紧跟,也已经落后了一个位相,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拾取一些残羹剩饭而已。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常常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不用说佩鲁兹和肯特鲁关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开花结果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突破,看似突然,实际上如果没有剑桥关于X-射线衍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和威尔金森等人长期关于DNA衍射数据的收集,这一突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3篇

面对科技发展的二难窘境,我们该如何进行抉择?还要不要发展科技?如何发展科技?无论是科技的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他们把一切都归于科学技术本身,从而走向了两个极端。然而,事实上,科技的悲观主义阻挡不了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步伐,科技的乐观主义也不能使人类摆脱二难的困境。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因此,遏制、取消科技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放任科技的无度发展,听凭人类危机的加剧,同样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我们必须走一条新路,这就是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所谓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人类的内在尺度与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以及人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推进人类文化的整合,一方面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增进人类的福利;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减少、避免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

2文化的整合: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

既然科技发展的二难困境的根由深藏于社会文化之中,根源于文化的破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失衡,那么,走出二难困境,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就在于文化的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失却前进的动力,而没有人文精神的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首先,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科学精神弘扬人的理性,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理性是人类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知和行的指南,是确定已知与未知、可知与不可知,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基本思维依据,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本质、规律的永无止境的追索。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4篇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使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的课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特意为三年级设计的《美丽的大自然》一课,是小学生学习和研究科学启蒙的第一课,也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全部科学课的绪论课。它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大自然,涵盖了科学课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它还要唤起学生对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关注,使他们产生学习和研究的欲望,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感性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营造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笔者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一看二做”的教学过程。一看就是观看有关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物体和现象。二做就是做实验,笔者先演示了两个有趣的小实验——“小喷泉”和“水往高处走”,再让学生动手做。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在动手做实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此时,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笔者再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科学这门课,科学课很有趣,它就是专门研究大自然的。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书本中有的课文内容很抽象,仅凭教师的讲述,学生即使当时学了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并没真正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而运用信息技术,却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笔者在教授《探索宇宙》一课时,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宇宙中的许多现象难以理解。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视频,借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后又将实验和投影结合,让学生看到“银河系”的状态。笔者在圆形透明的水槽中装了一些水,在水中撒上泡沫代表银河系的星系,把它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学生从水槽的侧面看水面是平的,屏幕上的正投影也没有形成旋涡。当笔者用玻璃棒绕中心快速搅动水槽中的水时,水中的泡沫一起绕中心快速旋转起来,从水槽侧面看到水面中间向下凹形成锅底状,屏幕上的投影也形成了旋涡状。这样的观察是比较真实有效的,使学生有机会看到了平常难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丰富了课堂教学。

3.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暗箱”问题

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属于“暗箱”课,如《人的消化系统》《人的血液循环》《植物怎样“喝水”》等。这些课文要求学生了解人体的生理知识,知道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理解植物体内的变化等,要达到这些要求空洞的讲解往往难以达成教学目标。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很好地解决“暗箱”课的问题。例如,《人的血液循环》一课,是典型的“暗箱”课,学生从外部无法观察到人的血液循环。于是,笔者就借助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了人的血液循环,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再讲解,学生便能轻松掌握相关知识,解决了“暗箱”中的难题。又如,在《植物怎样“喝水”》一课中,水分代谢是植物内部的运动变化,既看不到也摸不着,要学生掌握水分代谢的全过程,仅靠做三个实验是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的,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发展想象的空间框架,把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排出水分三方面的知识统一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去掌握。为了解决这个“暗箱”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动画,让学生在动画演示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排出水分的完整过程,把部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完整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溶解》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做实验,把所观察到的现象经过思维加工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先让学生做“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的实验,让学生感知、认识并理解溶解现象。然后,笔者把这个实验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放入水中的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变小,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水槽中的水却慢慢变红了。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再用投影形式强化认知,大家都能说出什么叫溶解。把一个实验具体到细节的放大,容易使描述更清晰,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同时也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找准结合点

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是有效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一个具体事例,甚至可以是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的简单课件也同样是一个好课件。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用得恰到好处,要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交相辉映。

2.体现主体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常常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和一些趣味练习及智力游戏等。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两个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随后,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充分讨论,教师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适时、适度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5篇

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由所办负责科技学术论文、著作的收集、管理、归档工作,主要是通过每年举办1~2次国内空间环境工程等专业学术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科技论文年均两百篇左右;每年本所参加国际声和振动、空间环境材料、空间碎片等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十项;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年均20余篇,均围绕该领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和发展。由于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多,为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所的整体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同时由于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导致对空间环境及相关科技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科技论文齐全归档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工作方面,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

1.档案管理不到位。虽然目前对科技论文的归档范围已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疏于严格管理。使科技论文归档的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档案人员不能主动收集科技论文,致使部分科技论文作者将论文存在自己手中。

2.审查不严格。航天科技有严格的保密审查和技术审查规定,但有部分作者为了***方便和省事,未经审查就直接将科技论文投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造成科技论文归档不受控。

3.档案意识不强。部分科技人员不能自觉地将所发表的论文主动归档,特别是被EI、SCI等国际主要检查收集的优秀论文,甚至将论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未能意识到科技论文是航天科技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技术支持。

解决科技论文归档与利用的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在各项紧张繁忙的科研型号任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对档案工作的不够重视,导致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和利用价值被忽视。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一是在所网页“学术交流”专栏,增设“论文归档”栏目,大力宣传科技论文归档的要求及其重要性;二是利用每年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活动,在征文通知中明确提出论文归档的要求;三是采用职务晋升方式,将是否归档作为一项硬指标,作为晋升的加减分项,把归档工作纳入科技人员的职责范围;四是通过各种载体的有效宣传,树立科技论文归档意识,将档案意识融入到相关的工作中,将科技论文归档工作纳入所的档案工作计划中。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享科研成果。我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条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者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任何个人或团队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都是属于国家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能据为已有,要做到学术科研成果资源共享。

3.健全完善规章,做到有法可依。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技人员的需求,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进行管控、不留死角,使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保证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4.严格审查手续,保证受控。为了彻底堵塞未经审查就发表科技论文的漏洞,确保发表的科技论文归档。应在严格执行所有关保密管理办法及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所办负责学术交流的管理工作和科技论文的归档工作,做好一出一归的闭环管理。

首先,要逐级审查待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通过《国内会议及刊物的审批表》进行审查管控,采用处室、专家两级审查制度,经单位保密部门审核后出具《保密审查证明》后,方可对外提供和发表。从根本上杜绝了未经审查就的问题。

其次,所办将全部发表的论文及论文审查表均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存档,分类整理立卷,并编制检索目录供大家查询利用。

5.实行奖励***策,鼓励。本所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科技奖励制度,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极大地提高了学术交流水平,数量逐年上升,论文归档数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工作,2011年对论文奖励制度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规定被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lsevier EI)、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收录的论文及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与物质奖励,对于及时归档的论文作者,于每年年终特别发放现金奖励。调动了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推动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收效显著。

6.与晋升考核挂钩,刺激归档热情。为了促进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保护知识产权,要求申报者和科技学术论文归档主管部门分别递交清单,将主管部门提供的发表清单作为依据,每年参照论文归档情况进行评比。评比数据与员工的职称评定、晋升考核挂钩。将科技学术论文的归档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此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论文作者主动归档的积极性,由被动归档变为主动归档,更加有利地确保科技学术论文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科技论文归档的齐全完整。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科技成果共享

自从2004年开始,在网页主页面上建立了“学术工作”专栏,下设学术动态、学术论文、学术成果3个栏目。该专栏自建立起,通过较高的点击率,充分说明大家对学术成果检索利用的关注程度。利用信息化管理网页平台,达到了宣传和交流空间环境工程领域里技术和成果的目的,也促进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人文精神 和谐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依存与斗争

1?郾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同属于一个大文化

有学者说:“技术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技术是在文化中形成的,文化的差异会造成技术的特征和发展的状况不同。技术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物质文化或‘器物’文化的核心标志,甚至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类别。”[1]的确如此,当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处于这种分类时,它们是相互依存彼此渗透的,在大文化的领域里和谐共处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里的人文关怀处处可见。虽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冲击性的影响,并且科学技术在***事特别是杀伤性武器上的运用使得恐怖事件、地区性事件数量急剧增加,将人类又笼罩在了战争的阴影之下。但是事实上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关怀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过,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也没有分离过,现实生活中的恶性只是由于人类的贪恋,以及对科学技术的错误利用造成的,其本质不在于科学技术的好坏。而事实上,科学精神一直内蕴着人文智慧。科技的发展使人在自然界中赢得了生命自信和价值认定。科学精神把人从神的阴影和宗教的束缚中解决出来,获得了***性,人的认识能力、感知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在认识和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人类在创造和改造的对象身上反观到了自己本身的能量,看到了超越人类生命的控制力和创造力。另外,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科学理性导引着经济的高效运作,现代民主***治的法制化、程序化;而且科学精神更成为新道德观念的基石,改变着人的精神生活,这些都可以说是科学技术蕴含的理性文化带给人文智慧的瑰宝。

虽然技术理性强调物质需求的优先性,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支配,强调社会组织生活的理性化和可操作性,但是技术理性带来了现代技术与科学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现代工业与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因此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资产阶级大***和代议制民主,使得神话与宗教的社会生活更加世俗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接近宗教,找到心灵的归属,这是科学技术对人文精神作出的第一大贡献。此外,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打出了反对宗教神学的旗帜,而这一时期的口号正是“理性与人性”,而此时的理性与人性在反对宗教束缚上具有相同的含义,它们都是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体。同时,财富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为人文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功劳。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大大释放了人类的能力空间,无论是精神领域还是物质生活都高度拓宽,人类发展也进入的新的世元。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一次次飞越而飞越,这是科技精神对人文智慧发展作出贡献的有力证据。

其次,人文精神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引向作用。技术理性是以支配自然为前提,集中于工具选择领域的有限理性,人生意义、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等问题都被排斥在这一领域之外。但是从最初科学技术的产生过程来看,技术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人类的发展为目标的,是以人为本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而存在的。正是人文精神的发展促生了科学理念、科学理性、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但是技术的僭越,技术理性的恶性膨胀,以及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无限制恶性应用造成了当前人类的生存困境,要想摆脱当前的困境,使人类重新踏上通向美好家园的道路,就必须将人文精神重新引入科学技术的发展之中,用人文指导、适当抑制技术理性的僭越和恶性膨胀,让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相互融合,引导科学技术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使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时更要全面理解技术的含义,从长远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处理科学技术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人文指导下的科学技术,才能使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可以促进人文精神领域全面、健康、快速地发展。

2?郾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人们对理性的理解趋于片面化和狭隘化,以至于科学技术理性最终与人文精神相分离。“从近代哲学开始,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关系就被打破了。经验论的发展导致生活世界的实证性和可简约性,唯理论的发展则导致了人类个性的丧失与窒息。它们所考察的对象和依据的标准都是事实而不是人的全面本质――早期人文主义者眼中与神性和动物性相区别的理性了”。[2]尽管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们为重新界定人的本质而不停地努力,却依旧无法抗衡科学技术带来的辉煌的成就。科学技术肆无忌惮地控制和支配着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它甚至上升为人们价值判断的标准。人把科学技术作为自己追逐目的的手段,同时又被科学技术反控。于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彻底被撕裂了,二者之间的斗争在现代社会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当技术的发展与工具的运用使人的欲望得以满足,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成为社会进步的唯一衡量标准时,人类进入到了对科学、对技术、对工具的顶礼膜拜时期。科学精神表现为:技术统治了人类生活与精神领域。而更为可怕的是当功利原则、实用原则被人们运用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格的残缺。“这种技术对人伦智慧的漠视,工具对人文关怀的阻隔,必将造成的是人类良知系统的沦丧,引发社会的道德失范,人的信仰失灵和个性的扭曲与萎缩”。[3]

当人沦落为技术的奴隶与工具的附庸,丧失了自我反省与批判的能力无法超越自我的时候,作为科学精神指导的人文精神也就彻底被摧毁了,这也必将导致科学精神的一同失落。

二、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的和谐共处与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作为最好的例子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现代工商业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精神是现代观念、现代文化的主干。但是,历史也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科学精神只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向度,而不是所有向度,它不能解决人类精神领域和灵魂归属问题。“科学所勾画的明晰简练的认识***式省略、忽略、遮蔽了许多东西,使其在探索人的心理、情感、意志等领域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对需要以理解、体验、直觉等去认知的价值世界、意义世界难以深入探究。科学认知与价值认知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都成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4]

另外,不管对科学技术与人文孰一孰二的问题如何争论,也不管悲观主义者如何担心科学技术会带来多少副作用,人类都将一如既往地发展使用科学技术,只是在利用科技服务于社会时,要尽力让科学技术拥有更多的人性。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应通过改变经济秩序来改变文化结构,进而通过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突出宽容、协作、公平、开放意识等价值,重构人文精神和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的各种能力,创造出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提供了条件;而人文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又为人类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伦理和道德基础,也为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提供可能。我们相信,随着科技与人文的发展,人类有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与自然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峰.论技术的文化形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

[2]欧仕金,李红钦.现代技术的人文关怀.天中学刊,2000.2.

科学与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1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在讲解Australia一课时,我用电脑先向学生展示kangaroo和koala的视频资料,然后自然过度到它们的原产地-Australia,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由于直观明显,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inthesouth/tothesouth/onthesouth的位置关系,而且由于课程***、文、音并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高,很多知识是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2突出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具有实际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

多媒体电脑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直观和快节奏。例如有位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筛选信息能力,他的课程设计是让学生介绍一个国家,首先简单向学生讲解演示了怎样使用英语软件Amiglobe,给学生提供了***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国家,阅读筛选信息,信息中必须包括该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治状况,经济状况。其它信息视自己状况可以增加.要求学生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稿,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要自己搜集信息;然后阅读,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符合老师任务的要求;最后编辑整理,形成成果。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重组有价值的资料,不仅使知识内容历久弥新,而且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每一种反应,并积极做出相应的“对答”,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欢乐中成长。

3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辨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存在差异。要想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备课时必须注意合理设置教学梯度,尽可能提供学习途径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让不同思路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使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为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4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1)教师之间: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到咸宁听课,英语教研组做好备课工作:他们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自己的教学网上,其他教师***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2)学生之间: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师生之间: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因特网和其他信息源,组织和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某一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某一方面或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超过老师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老师的积累也是有益的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学与技术论文

学习

工作计划软件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计划软件10篇,内容包括工作计划软件推荐,工作计划范文用什么软件写。我们的软件名称将为您解决这个问题。在网上冲浪的人们不论处于何方,总是可以看见周围的人们,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一样。软件名称既是一个最终用户使用的万

学习

总结格式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总结格式10篇,内容包括小结模板及范文,总结模板10篇。(二)工作总结怎么写?1、标题文件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名称构成。例:《××局19××年度拥***拥属工作总结》。文章式标题以单行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或基本观

学习

凉州词古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凉州词古诗10篇,内容包括凉州词古诗朗诵,凉州词古诗动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

学习

雨霖铃柳永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雨霖铃柳永10篇,内容包括柳永雨霖铃繁体,雨霖铃柳永七十二篇。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成为慢词的大家,开启了宋词新天地。前代的词,基本都是令词,而柳永所写,则多是慢词长调,善于化时曲为新声。柳永创作了大量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

学习

人生之路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之路10篇,内容包括人生之路央视,人生之路心得。人生之征途,人人都想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畅通无阻的路,但是不可能同时踏上两条不同的征途。《行路难》、《蜀道难》都是唐朝诗人李白前辈抒写他在***治道路上经历的感慨。为什

学习

托起明天的太阳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托起明天的太阳10篇,内容包括幻方助学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明天的太阳***观看。我却时刻牵挂远方的你。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的太阳会更美、更亮。大爱让我们共同成长,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迎接美好的未来!

学习

个案护理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个案护理论文,内容包括一例2型糖尿病的个案护理论文,个案护理论文常用案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进行***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年龄18岁~66岁(49.65岁±6.56岁)。纳

学习

关于友谊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友谊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友谊的作文200字,关于友谊的作文标题。Inthedubbingcontestlastsemester,ourgroupfacedabigproblem.Thecomputercouldntplayourvideo,butoneofmyfrie

学习

感恩主题班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主题班会10篇,内容包括感恩主题班会ppt,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老师、朋友的恩

学习

鲁迅野草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野草10篇,内容包括鲁迅野草简介40字左右,鲁迅野草详细解读大全24篇。

学习

课前三分钟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课前三分钟10篇,内容包括课前三分钟内容推荐,课前三分钟简单稿子。利用课前三分钟,我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何

学习

生日幽默句子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生日幽默句子10篇,内容包括祝美女生日的幽默句子,生日祝福的幽默句子。4.雁字回时,红藕香残又逢秋;月满西楼,清辉泻银乐无忧。东风夜放花千树,繁星如雨,祝福如雨:生日快乐!5.秋风你捎来问候,秋雨带来关怀,秋月点亮烛光,秋阳洒满心房。

学习

面试经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面试经验10篇,内容包括教资面试经验,管理经验面试。赶紧调整找工作的思路,并不局限于学校这个选择层面上,不作茧自缚。于是就南下广东,在广州与深圳两地奔走,既在网上投简历,又是在报纸上筛选求职信息,当然也会去人才市场。其中的

学习

税务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税务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税务系统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税务局文明创建实施方案。2、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区委和市国家税务局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

个案护理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个案护理论文,内容包括一例2型糖尿病的个案护理论文,个案护理论文常用案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进行***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年龄18岁~66岁(49.65岁±6.56岁)。纳

学习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开题报告模板10篇,内容包括文学系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论文开题老师提问万能模板。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

学习

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内容包括美术鉴赏八百字论文,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深化,美术鉴赏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

学习

旅客心理学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旅客心理学论文,内容包括旅客运输心理学参考答案,旅客心理学的论文题目。一、国内外游客品牌认知理论概述1、国外游客品牌认知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旅游地形象就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而后逐渐扩展到高端的优质旅游形

学习

家庭德育教育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德育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与德育论文题目,家庭教育优秀论文100篇。(一)物质环境个体所处的物质环境对其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质环境除了能给个体提供足够的生理需求供给,在其精神成长尤其是品德发展方

学习

信托投资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信托投资论文,内容包括关于信托的论文,投资信托相关论文题目。一、标准的公司治理理论框架随着企业制度的演进和公司制企业的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高度分散化的特征。股权分散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小股东的存在,他们无法

学习

护理绩效管理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绩效管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护理绩效管理的优秀案例,护理论文写作万能模板。1.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进行评价,带教满意度通过学生、教师及护理部等多元评价方式;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或家

学习

实验教学体系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验教学体系论文,内容包括教学实验研究论文,实验教学方案范文。1.2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由于受到实验教学学时以及实验仪器的制约,教学中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的结果都是已知的,操作方法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