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业余生活篇1
虽说教师工作压力大,然而,我们的世界肯定不能只有工作。那我们的业余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业余生活情况。
一周的业余可分为上班日业余与假日业余。而上班日业余对我来说,又可分为值班业余与非值班业余。在值班的时间里,我浸润于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完成自己的值班任务,另一方面,不断思考怎样能真正地为学生减负,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怎样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等问题。所谓的非值班业余,就是一周我还有三天不值班,由于不值班,相对来说业余时间就比较宽裕,早晨虽不需要那么早到学校了,但我还是起得很早。因为这已经形成习惯。我早晨起来到操场跑步大约半小时,然后再吃早饭上班。中午,我午睡40分钟左右。晚上,吃完晚饭,要么看些教育类书籍,要么反思一天的工作,要么看些报纸杂志,写一些感想。
我的假日业余又可分为周六、周日业余与非周六周日业余。每到周六、周日,我主要做五件事,一是每天半小时的晨跑,早饭吃过后,上网浏览信息;二是中饭吃过后,清理个人卫生;三是帮助家里做点家务,比如烧水、煮饭;四是辅导孩子,家里的孩子上中学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不说所有的课程都能辅导,但大部分课程也能说出一点什么,所以在孩子碰到难题时,适当指导一下;五是反思一个星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反复思考一个星期的教育教学亮点、难点,有时还写点什么。所谓的非周六周日业余,通常是指一周中有中秋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等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好像自己支配的时间挺多的,然而事情也好像多了。在这些节日里,本来是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外走走,当孩子学习任务较轻时,就可以这样做,但孩子学习任务很重时,就不敢带孩子出去走动了。有时候还整理一段时间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存在的问题,积累有益的经验。倘若确实有空余时间时,便会写一些教育教学心得发给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如果能发表,还能对别人有一些启发,那当然再好不过了;如果不能发表,也不失落,毕竟自己已经历了又一次的锻炼,不断地思考,不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么?
总结我一周的业余生活,大约四分之一给了学生,一周两次值班虽不足四分之一的周业余,但再加上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编制试卷,为教育教学搜集资料,与家长交流等,业余的四分之一的时间还是够的。不足四分之一的业余时间留给了我自己,主要用来浏览信息、晨跑与午休。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再美好的理想也是空想。不足四分之一的时间分给了我的家人,这主要用来与我的父母、亲人交流,辅导孩子学习,帮助做一点家务。还有四分之一的业余时间用来反思、整理教育教学实践,希望自己的实践与理论能达到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同时,我也把我的思考进行了适当的分类,思考问题的现象与本质,寻求发展的最佳路径,并进行合理的综合考虑,努力想发挥自己业余生活的最大意义。(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学校)
我的业余生活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余生活,有的人爱打篮球,有的人爱玩电脑游戏,有的人爱逛街……我的业余生活虽不如别人的丰富多彩,但也充满着乐趣,
我的业余生活中,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了,每当闲下来时、做完作业后、睡觉前,我总是捧起书本来读。记得六年级时的那个暑假,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了,那一暑假至少读了几百万字吧!我主要读了郑渊洁、曹文轩的作品,对了,还有沈石溪的。郑渊洁的作品有较强的故事性,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耐人寻味;曹文轩的作品语言优美,让人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美妙、祥和;沈石溪的作品则充满紧张的旋律,重细节描写,会让人感受到当时现场的气氛,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三者都有其美妙之处。
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它给我开心,给我欢笑,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勇气。书是我形影相随的老师,当我骄傲自满时,它会及时告诫我骄兵必败;当我陷入困惑时,它会告诉我知难而进才是好男儿;当我学习上遇到拦路虎时,它会及时给我的大脑输入信息,使我豁然开朗。
书,伴我入眠,助我成长。
我除了喜欢读书外,还喜欢到楼下去与小区里的朋友一起玩耍,或到广场去玩那些各种各样的器械,或骑着车,划着滑板互相追逐,有时还和妈妈一起到下面去打羽毛球。时间就在这欢笑声中度过,伴着黄昏时一点点黄晕的光和长长的影子回到家,每次都是满头大汗。
有时在闲暇之余我还锻炼锻炼身体,在自己家的踏步机上踏几分钟,边踏边拿着哑铃练力气,练累了,歇一会儿再接着练。有时还到楼下去跑圈,既练出了速度,也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啊!
我的业余生活就是这样,虽不算是丰富多彩,但同样也充满了乐趣,每天都开开心心,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这不正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吗?
我的业余生活篇3
它是船,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它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它是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它还是友,帮助我们改正缺点。它是谁?它就是给予我们知识的——书!
著名的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鼓舞我攀登书的高峰。
暑假的一天,我去哥哥家里住几日。说起哥哥,他虽然不是一个正经的“小书虫”。可是,他有一家子的书,其中的名著更是数不胜数,这次去哥哥家,与其说是住几日,更不如说是让我过一把书瘾。这不,一到哥哥家,我便一头栽进书房,浏览着书架上的书目。哥哥也急忙进来“招待”我,可我从书架上拿了一本《鲁宾逊漂流记》已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哥哥见我已经看了书,便只好去客厅看电视了。而我却看得出神------
我的业余生活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业余时间 管理 对策
中***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辽宁省内的七所高校中发放有关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427份,回收有效问卷409份。经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以及与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的访谈。笔者发现当今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不仅着存在随意性与模糊性、从众性与攀比性,还存在着低俗性与危机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压力大,无兴趣管理自己的业余时间;学生的沟通能力差,无能力参与;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消费能力差;再者还存在活动组织不合理,学生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选择受限等问题。
针对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课题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大学生分析业余时间管理不当的成因,以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模式,提升大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效率,探索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工作新思路。
1 注重领导,为教育引导提供保障
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是忙碌而又充实的,然而大学生们却不能够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大多数学生都沉浸于网络、游戏,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调查研究显示,有30.6%的学生在业余时间从事最多的活动为网上冲浪,而花在学习上的业余时间只占总的业余时间的25.4%。可见,在高校中,存在着学生不能够合理运用业余时间的现象。
针对此种现象,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部门应该注重领导,使学生们认识到,大学生活虽然有很多的闲暇时间,并不像高中那样繁忙,但也不能浪费。学校应该加强领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在业余时间内设定一个目标,并鼓励、监督学生努力完成这个目标。
2 注重文化,提升业余时间活动的质量和品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研究显示,有32.3%的学生认为,业余时间利用不好,会让自己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业余时间利用是否合理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业余时间的活动的质量和品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业余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收获积累知识,收获经验。
3 注重载体,建设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社团组织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到学生是否会在业余时间组织或者参加学校或学院的社团活动时,有39.9%的学生认为是否会参加或者组织社团活动取决于自己的爱好因素,换言之,如果学生对组织或者参加的活动感兴趣,那么他(她)的参与度就高,就更愿意参与或者组织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问及到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时,有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在现在这一多元的社会中,很多学生都追求个性,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在学生工作中,校方不应该只做形式主义的活动,而是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创建学生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学生社团。校方可以以班级为最小单位汇总学生的兴趣、爱好,上报给学院,学院汇总之后上报给学校。学校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成立相关的社团组织,这样,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就可以加入到自己喜欢的社团中,当然,在此过程中,学校不能忽视那些少数人感兴趣的活动,而是应该提倡鼓励。
因此,在大学生业余时间的管理上,我们也不能忽视社团组织的作用,应该发展适合学生个性的社团组织,使学生能够尽量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中,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过得充实、有意义。
4 注重实践,为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搭建平台
在问卷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书馆的学习时间比较短,但相比之下,他们花在网络上的业余时间和花在寝室的业余时间更多一些,尤其是花在网络上的业余时间更长,高达84.8%;我们还发现有58.7%的学生希望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在参加了社团活动之后,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综合能力的明显提升以及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
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困扰高校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却是实践问题。学生在校园中的实践机会固然很多,但是大学不同于社会,而每一位大学生最终都要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历练自己,提升自己,所以高校中的大学生更加希望通过实践机会将自己在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参加社会工作的平台,是帮助学生管理好业余时间的绝好对策。校方除了为学生在校园中提供实践机会之外,更应该在社会上为学生寻找机会,提供方便,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
5 注重科研,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思考与能力的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尽管有32.5%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并制定过计划,而且基本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但是,仍有30%的学生尽管制定过计划,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打破计划。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只有4.2%的学生从来都不对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出规划,只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针对这一现象,建议高校加强提高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思考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业余时间上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提升管理业余时间的能力。
学校可以在校内专门开设业余时间管理的课程,也可以通过调研、科研等形势,呈现出业余时间管理方面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模板,帮助大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提升管理业余时间,甚至是管理自我的能力。
业余时间是学生可用来自如支配的时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业余时间的管理问题上,力争做到既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又使业余时间的利用与管理丰富而有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治工作者,应该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创建有效合理的利用业余时间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大学生对业余时间的利用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夏莉莉.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情况的调查研究.知识经济,2011(4).
[2] 黄雪燕.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3] 胜令霞.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决策——以河南大学为例.中州学刊,2011(5).
[4] 余鹏,李建伟.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结构与特征研究.心理科学,2010(2).
[5] 赖文强.加强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几点思考.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4).
我的业余生活篇5
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我校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校大一大二各专业的2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
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给出课余活动的12个选项之后,大学生作出了如下的选择。
体育锻炼11%校系活动和工作13%聊天、社交19%课余学习21%阅读课外书刊报纸12.5%勤工助学5%上网、打游戏10%活动4%睡懒觉3%无所事事1%其他0.5%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体育锻炼”和“上网玩游戏”五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校学生课余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
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我的业余生活篇6
夜晚,在路灯的微光下,席地围坐着一伙伙年轻人,或打扑克,或闲聊。没有活动场所供他们娱乐。
周末到了,青年们满心欢喜地准备跳舞晚会。他们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准办!于是只得扫兴而归。
不少青年渴望在业余时间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却苦于无人组织,得不到支持。
一些团干部反映,在他们那里,要想开展点业余文体活动,实在是难上加难:不是这也不准,那也不许;就是经费匮乏,条件很差。有些领导不但不支持,反而层层设卡,处处刁难。
青年对业余生活很不满,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和尖锐的问题,摆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团组织和各级领导的面前。我们切不要把青年的业余生活问题看成是“跳跳蹦蹦”、“说说笑笑”的“小事情”,借口“大事情还忙不过来”而置之不理;不要把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看成是影响本职工作的邪事,而乱加指责;更不能把它视为青年的非分的要求,而粗暴地加以抑制和否定。有些同志,往往把教育青年狭隘地理解为就是靠做大报告,殊不知丰富多采的业余生活,是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和途径。它适合青年特点,是广大青年在发展个性志趣、增长知识才干、陶冶情操和提高文明水平等方面的需要。如果不能逐步地给予满足,就会使青年对社会产生离心的倾向。现在,在青年对贫乏单调的业余生活的不满中,已经蕴积着对社会主义的失望,同领导的隔阂和对生活的厌倦等情绪。如不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每一个真正了解和理解这一代青年的人,对此都是深有感 触的。
不断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是赢得青年,调动青年积极性的大事。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凭个人好恶办事,其中有科学,有规律。
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关心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应当充分体现于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满足人的多方面正当的要求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这在青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要多玩一点,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兴趣极为广泛,接受外界影响的信息系统多向而敏感。他们有着从多方面发展自己的强烈愿望。许多青年往往把精神生活、个性发展,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要。适应青年这方面的特点,通过丰富多采的业余生活,使他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和能力、才干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和青年自身的完善,都是大有益处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业余时间是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业内时间里往往是没有条件实现的。这是因为,分工把人们限制
在一个特殊的活动范围内,“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可以说,无论是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还是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业余时间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积极地创造条件,给时间,给地方,给设备,活跃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使广大青年的生命的三分之一也能放出绚丽的光彩,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理所当然的体现。
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是把青年的“剩余精力”引向积极方面的重要手段。青年人与中老年人不同,他们精力充沛。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按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来看,青年人要比中老年人每小时多释放出几千卡的热量。这样,青年人比一般中老年人具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这是青年人有可能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剩余精力”具有多面指向性的特点。能量释放的指向正确,就会形成有用功,对社会和自身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反之,就会形成无用功,甚至起到破坏性的作用。一些青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剩余精力”指向性的偏误,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强调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就是要通过引导,把青年的这部分宝贵的自然能量,尽可能地全部转化为建设四化的积极因素。
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是决定“剩余精力”多面指向性的重要因素。兴趣爱好得到满足,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今天的青年,基本上还没有可能根据自己正当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工作和学业,因此,只能通过业余时间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补偿精神享受上的不足。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向我们表明,不少人的成就往往是从强烈的业余兴趣爱好中转化而来的。因此,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有利于促进各种各样人才的涌现和成长。在这方面投点资,花些力气,是很值得的。开展业余活动用去的时间,会转化为搞好本职工作的充沛精力。有的同志看不到这种反作用,不懂得业余和业内的辩证关系,只是一味地让青年多干活儿,而舍不得让他们学习、休息和娱乐;只把青年当作单纯的劳动力,而忽视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种“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吃草”的作法,是很不高明的。
我的业余生活篇7
关键词:盈余管理;产生;动机
一、引言
盈余管理这一行为很早就在企业中产生并得到了应用,但是,关于盈余管理理论的产生却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对投资人、债权人、管理者等都会有不同层度的影响,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盈余管理过于严重的不仅仅会影响到企业,也将可能会扰乱经济正常运转。因此,盈余管理问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首先认识下何为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含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企业本期的盈余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水平,但是,这里的手段和方法是在不背离会计准则和相应的法规前提下所进行的,是有别于会计造假行为的。关于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下文会有详述,这里不过的多分析。通常认为盈余管理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者的区别是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的方法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现有的会计准则中较为灵活的规定进行的,例如,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策的选择等,灵活的准则使得企业有选择的余地。企业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盈余管理为应计盈余管理,在该种盈余管理的方式下,企业的真实现金流量不会改变,这也是该种盈余管理的特点。后者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手段和方法构造一些真实的交易或者有意识的控制交易的发生时间等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但是,这些交易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这一点也是区别于会计造假的。例如,控制本期的研发费用、出售长期资产、进行促销等活动。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是企业在违背相应的会计准则或者相应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对企业的利润等方面进行“调控”的,它与盈余管理具有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是否是合法的。这是区分会计造假和盈余管理的关键,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相应的法律法规认可的范围内,采取的灵活选用准则或者法律允许的正常交易等方式进行的。调节手段方式以合法为前提。会计造假则是通过虚构交易、虚构凭证、伪造数据等方式进行的,这些活动不论是会计准则上,还是相应的法律法规都是不允许的,这种方式下的“调节”将会严重误导投资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投资人血本无归。②两种方式下调节的手段不同,盈余管理可以依据准则中灵活的规定,尤其是现有准则多为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例如,折旧方法的的选择,企业是选择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另外也可通过一些真实的交易达到控制盈余的目的,使得企业的盈余能够达到预期水平。例如,股票回购等。会计造假则不同,会计造假最常见的手段是虚构交易、捏造数据为代表的无中生有的方式。③最终受益者不同,盈余管理通常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方式达到进行合理的避税、拓宽融资渠道等目的,不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其产生的最终的结果是使得企业能够良好的运转,基于此方面,盈余管理的受益人应该为企业的股东,虽然管理层基于薪酬进行盈余管理,也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但是,整体上看盈余管理最终还是能够使股东收益。会计造假恰恰相反,会计造假的进行一些列的虚构,最终结果往往使得企业无法经营,最终使得股东受损,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众多造假的案例悲剧的收场也能说明此点,通常而言会计造假是由于管理层掩盖自身的经营业绩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获得高额的薪酬等目的而采取的,受益人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大多数的股东是受害者。④两者导致的后果不同,一般而言盈余管理仅仅是将企业的盈余进行时段上的分配,不影响“真实”的盈余的情况下,树立企业更加良好的形象,所以,整体上而言,合理的盈余管理是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会计造假则是对盈余进行虚构,仅仅能得到短期效用,对企业和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
三、盈余管理的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理论
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变大,企业的业务也逐渐扩大,面对的情况也日益复杂,在这种背景下现代企业制度应运而生,投资者与管理者不再是同一人,两者的分离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股东仅仅作为投资人角色,不参与企业日常的运营管理,企业的运营以“契约”形式委托给了职业经理。这种制度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经济的大幅度前进。但是,随之产生了委托问题。委托人和被委托人都最求自身的利益,由于两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有冲突,从使得管理层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选择,从而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些对企业和股东都是不利的。基于委托关系企业的管理层需要以公司业绩证明自己的工作,为了达到“合格”,管理层会进行盈余管理,这是委托关系诱发的。同时,如果企业的盈余关系到股东和管理层时,双方也会进行暂时的联合。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委托理论是诱发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之一。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由于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企业股东日益分散化,美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最为典型,基本上都呈现分散的特征,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使得股东脱离了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近些年来加上股权的分散化,更加让很多股东难以接触到企业的内部,如果这些股东想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有根据企业的财务报告,这使得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理论一样,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为股东只能根据财务报告进行了解,而不知道管理层具体做了什么,如果管理层有意进行利润的调节,即我们所说的盈余管理,股东是无从得知的。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能够出现,信息不对称是其必要的条件。
三、盈余管理产生的具体原因
(一)企业的内部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应该有一下几点:①融资的需要。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或者进行相应的配股等是期融资扩张的主要途径,根据我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或者进行相应的配股,都有需要满足一定的利润指标。例如,首次IPO上市的企业必须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且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差的还将面临着退市的风险。公司能够上市,对于公司而言意味着可以套取较多的资金进行发展,为了保住上市融资的地位,为了能够发型新股融资,企业进行相对应的盈余管理成为需要。即使是非上市公司也会面临融资的问题,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也是其融资的关键所在,相信每一个债权人都不愿将钱借于毫无利润可言的公司。②进行避税。一方面,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策有很多,企业只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努力促成即可,例如,税法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允许研发费用150%税前扣除。加上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利润出现,企业可以选择对于自身有利的规定合理避税。③薪酬因素。在当今的企业中,管理层人员的工资大都跟企业的业绩挂钩,当然这也是较为合理的薪酬体系,因为管理层是否努力的工作很难判定,只能选用参照的标准,判断其是否努力工作,股东利益最大化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管理人员为了能够获得高额的报酬通常将企业的盈余调到理想的位置。④基于***策原因产生企业因素,例如,企业规模的大小。
虽然***策因素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但是,是否满足***策的规定则是企业自身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这里将其归入企业的内部因素中。较为容易理解的是下面这个例子:美国的反垄法,一个企业如果规模过大、利润过高很容易就达到了垄断法上规定的限额,面临着被拆分的风险,例如,微软公司处理。企业如果不想遭到被拆解的命运,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将企业的利润调低。此外,像保险企业等特殊的行业还需要保证财务的安全程度,这些***策上的规定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⑤其他的因素。例如,企业内部进行新的管理层选举的时候,新上任的管理层通常都会将以往旧账进行清查、核对,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在降低以往盈余前提下进行,这样在自身任期内使自己更能有所“作为”。
(三)企业的外部
从企业的外部来看造成企业盈余管理众多因素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会计准则的灵活性造成的,会计准则的灵活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首先,我们知道现有的会计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权责发生制下强调的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如何进行配比?在那个时间段进行配比?如何分摊?何种方式进行分摊?在现有会计准则中,在这些问题上,企业是有相应选择余地的。其次,财务会计中一些基本原则的运用。①稳健性原则,何为稳健?事件不确定性是大还是小?这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种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企业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项减值的计提,从而操控利润,进行盈余上的管理,可见财务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也是盈余管理得以进行的因素。②与稳健性具有一样效果的还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等,不论是其中的哪个原则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判定,尤其是重要性原则,何为重要?这并没有数量上的界定,因为有些事件尽管在金额上较小,但是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原则的存在也是盈余管理得以进行的因素。最后,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如果企业处于避税方面考虑的盈余管理时,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虽然总体缴纳所得税税额是一样的,但是加速折旧法的选择能够推迟纳税的时间,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这是众所周知的,企业可以利用节约的资金在投资。
五、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盈余管理一词并非是贬义词,盈余管理理论的出现有着较强的理论依据,也有着深厚的环境因素,本文的分析局限于盈余管理是什么?盈余管理诱因是什么?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尚未具体分析。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增多,企业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在现在取消了注册公司金额上的限制后,相信企业数量更会飞速增长,认清企业盈余管理以及其产生的因素,对于今后盈余管理的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侯佳欣.盈余管理动机、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顾振伟,欧阳令南.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39-144.
我的业余生活篇8
你是班上的文娱委员,在课余时间,你和班上几个热心社会工作的同学东奔西走,煞费苦心地组织了一些课余的集体文娱活动,希望同学们都一起来唱歌、跳舞。可是参加的人不太多,有时活动还搞不起来,因此你感到工作很难搞。你认为,那些同学连班上的集体文娱活动都不愿意参加,是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应该受到批评。
但是,我的看法却和你不一样。我觉得,那些同学不愿意参加班上的集体的文姨活动并不一定就是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什么叫集体主义精神呢?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看他是否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间,是否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如果他发奋学习,准备将来在、祖国建设中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也就应该说,他是在为集体最大的利益着想,即使他不大愿意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也不能说他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样的,对于一个在职的青年干部来说,只要他能积极工作,能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也就应该说他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强烈的。我们青年要培养的集体主义精神主要的应该通过实际斗争,结合日常工作学习重大原则问题来进行。我们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决不是意味着在业余时间,要搞很多集体活动,把青年圈在一起搞大合唱,跳集体舞。如果以为这样就是集体主义,那就是只从形式上肤浅地去理解集体主义,把集体主义简单化,庸俗化了。应该看到,我们在业余从事文化娱乐,主要是为了得到很好的休息,借以解除紧张工作、学习后的疲劳,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分的调剂。而青年们在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打球,有的喜欢下棋,因此我们应该贯彻大集体小自由的原则,允许他们个人自由支配业余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文娱活动,而不必强求一律,要求他们都非参加课外的跳舞唱歌等集体活动不可。一个青年学生虽然不愿意参加集体文娱活动,但他能注意劳逸结合,业余生活过得很愉快健康,那就有益于身心,就不但没有丝毫损害到集体的利益,而是有利于工作学习。这样也就不能说不参加集体文娱活动,就是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再举列宁作例子:大家知道,列宁的业余生活就是过得十分丰富多采的。每到星期日,如果是春天,列宁“总是打猎、打沙鸡和鹬鸟。夏天,多半游泳洗澡,到森林中散步,采蘑菇,在草地上休息。到秋天,又打猎,打松鸡和兔子。”而冬天“他不是乘雪橇汽车,就是滑雪或者打猎。”同时,列宁还很爱好下棋、,音乐等活动。因为休息得好,所以,“到星期一早晨,依里奇恢复了体力,精神焕然一新。”你看,列宁同志这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岂不是很好吗?我想,我们谁也不会感到这样作,会使集体主义光辉有所减色吧!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主张在业余时间有重大***治活动,学生也可以不去参加,也不是说,学校根本不要去的文娱活动。业余文娱活动是青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团的组织、学校干部完全有必要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和要求,适当组织一些集体的文娱活动,帮助同学过好业余生活,得到很好的休息。譬如说,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季节,除了搞唱歌跳舞的活动之外,你们就不妨举办一些旅行活动,组织同学到风光明媚的地方去郊游。或者举办各种小型的文娱活动,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同学们也会勇跃参加的。
我的业余生活篇9
【关键词】业余活动;高职生;能力培养
在青少年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知识能力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培育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育只是一小部分,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不全面的。青少年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求知欲十分强。而业余活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方法灵活,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充分利用业余活动来实现对高职生的能力培养,使其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业余活动在高职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1.业余活动能够实现学生视野的开阔
业余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是课堂知识的不断延伸。在业余活动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灵活的、自由的对各类有益课外报刊、书籍进行阅读,从而使得文体、科技知识得到丰富。通过业余活动,学生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成功运用到实践中,使得知识领域得到扩大,并深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好的培养其在指导活动方面的能力,以及***操作的能力。
2.业余活动能够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业余活动能够将共同爱好者进行集中,这就为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学生才能的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有利于其特长和爱好的发展。在业余活动中,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具有专长和发展前途的学生。而且,业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3.业余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开发
业余活动的开展,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的表现。学生在选择活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其本质上就是智力水平的真实反映。学生能够从有趣活动中得到新知识,满足其需求和愿望,又能够促进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业余活动,是指通过活动来学习的方式,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高职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开发。业余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知识、动手动脑、发挥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过程。其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完善业余活动,促进高职生能力的培养
1.确保业余活动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当前,很多高校学生所开展的业余活动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举办的,学校在学生业余活动的设施建设、管理指导、组织实施、队伍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为了确保业余活动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业余活动的管理和组织,以建立起完善的业余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2.提高业余活动的针对性
第一,应面向所有的学生。高校学生的业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不可能每个学生的一一参与,学生只能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能力水平来进行有选择的参加。学校在对学生业余活动进行组织策划的过程中,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个性发展,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业余活动的开展,确保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第二,进行项目化的管理。对于高校业余活动应采取项目化的管理,其主要是指在学生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宏观指导下,以学生的成才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对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着力点,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申报立项,确保校内外物力、人力、资金、信息等资源实现配置的最优化。对学生业余活动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能够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来组织满足其发展和兴趣的业余活动,从而提高其协调、组织、创新和控制能力。
3.确保业余活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第一,实现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有效统一。高职生的业余活动的开展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进行业余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应确保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活动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通过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来确保高职生***治理论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浓厚学术氛围的营造,来更好的激发高职生求知欲,促进新动机的产生、新潜能的挖掘;通过高职生论文学术交流会的开展,以及科技作品的展览等,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心理咨询活动,来确保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保持其心理健康。
第二,建立健全业余活动评价体系。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但是学生业余活动的效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保障开展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的发展。
我的业余生活篇10
关键词:CEO变更;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CEO了解盈余信息,其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如隐瞒真实的财务信息、误导外来投资者、实现避免亏空、本年的扭亏为盈以及调低利润为下年的扭亏为盈做铺垫)而采取的管理盈余行为也就应运而生,尤其当CEO变更时,这已然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投资者、债权人、证券监管单位等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
在研究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学术界认为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
二、文献综述
(一)应计盈余管理
学术界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概念,一直都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但主要的观点集中在“信息观”与“经济收益观”上。
在国外,Healy&Wahlen(1999)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当管理人员借助职业判断和经验来编制财务报表和利用规划交易来变更财务报告时发生的,目的为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影响有些基于会计报告数字的契约的后果。这更加突出了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更充分地体现了“信息观”;Scott(1991)认为应计盈余管理就是会计***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他指出,只要企业的不同的会计***策能被管理人员自由选择,他们必定会选择那些可让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或是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策。该定义主要说明了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充分体现了“经济收益观”。
在国内,魏明海(2000)指出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分析盈余管理的概念会更加透彻,他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误导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掌握或对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后果产生影响,在利用和编制财务报告、“构造”交易事项等来改变财务报告时要作出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李吉栋(2006)指出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会计报告者为达到获取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的目的,而采取的、会导致财务报告无法公允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策划有失公允的交易事项、选取更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综上所述,应计盈余管理是指在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编制报表有直接影响的管理人员,会利用相关的能使其自身价值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策等手段操纵公司的财务报告,来达到误导那些报告使用者对报告信息的理解的目的,同时还能向市场传递内部信息的行为。
(二)真实盈余管理
Roychowdhury(200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人员为了误导其他信息使用者而刻意构造的,与企业正常经济活动相偏离的经济活动。”他进一步指出,“那些偏离的经济活动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即使那些活动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要达到企业的业绩目标。”有些真实盈余操纵手段,在一些经济环境下也许真的是公司所能选择的最优方案。但是,如果管理者们过多的采用这些手段,导致公司偏转了正常经营活动的轨道,那么这些操纵手段就属于Roychowdhury所提出的真实盈余管理。[1]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调节操控企业财务报告的盈余管理活动。这一类盈余管理由于与真实交易活动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会同时影响各期的报告盈余与现金流量,当然偶尔也会影响应计利润。真实盈余管理并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相反可能在长期内损害公司的利益,致使公司价值受到损害。当前,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的隐蔽性及对其计量的困难性的特性,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关注还相对较少。
(三)CEO变更与盈余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CEO变更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国内的学者们对此也做了一些研究。由于绩效薪酬与职位契约的体制存在,CEO在变更前后都会进行盈余管理,张昕等(2007)发现,公司管理层会借助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实现当年扭亏为盈、调低利润为下一年扭亏为盈做铺垫;金莲花等(2010)研究发现,前任经营者比后任经营者选择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调节利润的可能性更大,已经离任的CEO选择真实经营活动操纵利润,将会阻碍公司长期的稳健发展[2]。并且在我国,在变更高级管理人员的当年,发生变更高级管理层的公司出现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已有研究表明,在CEO更换前,离任CEO会通过挪用未来期间收益的方式来增加当期盈余,来降低当期被解聘的概率;而在CEO变换之后,新任CEO则会通过调减当期盈余来为将来做准备,以降低将来被解聘的概率。朱星文等(2010)研究发现,在CEO更换当年,新任CEO为了满足大股东的要求,会采取巨额冲销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导致公司出现很大幅度的盈余管理。因为可以掌握到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CEO就有了更多的权利与便利来操纵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可以避开外部审计的监督。杜兴强等(2010)指出,在CEO变更的当年,新任CEO通常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并将此而导致的责任归咎于前任[3]。柯东昌(2012)研究表明,临解任的CEO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进行增加资本化和减少费用化处理的倾向是明显存在的。林永坚等(2013)指出新任CEO在其上任的当年通常不会采取真实活动来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但在其上任后的两个完整会计期间会明显的操控真实盈余管理进而调整利润。
三、总结
综上所述,CEO会操控盈余管理来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而对于离任CEO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则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离任的CEO没有操控盈余的现象;另一种则是离任的CEO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外研究还表明,公司业绩是影响CEO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还是CEO操控盈余的主要原因。CEO在变更前后很可能会为了粉饰公司的业绩而操控盈余管理,还会根据公司业绩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盈余管理手段,从而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然而,国内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大多观点都是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过,我国现有的研究还是可以现实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存在CEO变更和CEO操纵盈余管理的现象。然而,在国内,学者对CEO变更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CEO操控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还比较缺乏。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Roychowdhury,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mics,2006,(42):33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