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多的词语10篇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1

1、人山人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2、水泄不通、人头攒动、挨山塞海、济济一堂、人千人万

3、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人多势众、络绎不绝、人多嘴杂

4、张袂成阴、熙来攘往、人满为患、宾客如云

(来源:文章屋网 )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2

关键词:江山方言;“相”尾;“儿”尾;“头”尾;“子”尾

中***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词尾的概念主要用于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一般采用词缀(前缀、后缀)的概念。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对词尾的解释是:“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1](第467 页)古代汉语常用的词尾有名词词尾“子、儿、头”和形容词词尾“如、若、然、尔”。江山方言是存古比较明显的方言,除了语音方面保留比较独特的古音特色外,词汇方面也保留了较多的古语词和古代汉语的构词法,江山方言的“词头、词尾”比较丰富,特别是“词尾”更是和其他方言不同。江山方言的词尾形式多样,构词能产、表意丰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江山方言的词汇。江山方言常用的词尾有“相、儿、头、子”等。

一、“相”尾

“相”尾是江山方言最独特的一种词尾。古代汉语中没有,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也很少见到。但在江山方言中,“相”尾是最常用、最能产、最丰富的一种词尾,“在描述人的情状行为时,江山方言经常使用一种‘×相’格式的词语”[2](第172页)。如:“这个人一副病神相”,其中“病神相”就是江山方言的“相”尾词。

江山方言中,“相”主要用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语素后边做词尾,意义虚化,表示“具有××的样子”,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性状等,是形容词词尾。如:“女子相”中前边语素“女人”是名词性的,加上“相”尾后,整个词变为形容词,表示“具有女人的样子,说话做事像女人一样”,用于描述人的形象、性格。

江山方言的“相”尾词数量比较多,用法特别,色彩鲜明,可以用于赞美、表扬、批评、取笑、骂人,表达喜爱、怜惜、讨厌、憎恶的感情;也可用于一般描述,不带明显的感彩。

1.用于赞美、表扬,表达喜爱、怜惜之情。

这种用法一般是由“形容词语素+相”构成一个新词,新词义和充当词根的“形容词语素”的意义基本一致。如:

好看相(形容人或物好看)、老相(形容小孩或小物品好看、漂亮)

爱人相(形容小孩特别是女孩可爱)、有相(形容男人长得英俊)

斯文相(形容人文静、文雅)、清爽相(形容人或房子很干净、整洁)

清板相(形容人很清净)、赧好相(形容人害羞、不好意思)

老格(ka5)相(形容小孩老劲、老练)、硬(31)扎相(形容人的本领过硬)

灵清相(形容人头脑清楚)、灵活相(形容人机灵)、

舒服相(形容人舒服的样子)、高兴相(形容人高兴的样子)

软泛相(形容女人说话做事很柔和)、硬气相(形容人不服气、不认输)

洋相(形容人长相或穿着很洋气)、老实相(形容人或其他动物老实的样子)

书生相(形容男人长得白净的样子)、好心相(形容人心好、善良)

可怜相、(形容人或其他动物可怜的样子)、可惜相(形容令人怜惜)

2.用于批评、骂人,表达讨厌、憎恶的感情。

这种用法的构成比较复杂,有三种形式:“名词性语素+相”、“动词性语素+相”、“形容词性语素+相”。整个词义和前一语素有密切联系,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性状情况。用这种“相”尾词批评、骂人,比起一般的“国骂”及难以入耳的脏话,似乎要委婉一些。这种“相”尾词在江山方言中占多数,使用非常普遍。如:

死人相(形容人不讨人喜欢、让人讨厌)、棺材相(形容人言行不友好、不讨人喜欢)

小媳妇相(形容像小媳妇一样受人气、受人支使)、傻子相(形容人傻乎乎)

相(形容女人不安分,用于骂人)、贼相(形容人行为有点偷偷摸摸、像贼一样)

出格相(形容人做事超出常规,出格)、老(吃)相(形容人贪吃、馋嘴)

撇风相(形容人爱显摆、出风头)、威风相(形容人得意、神气)

别脯相(形容郁闷、难受)、恼人相(形容让人讨厌)

懒病相(形容人懒惰)、懒汉相(形容好吃懒做,不勤快)

病神相(形容人说做事夸张,不合常理,有点疯疯癫癫,但并非真发疯)

神经相(形容人不太正常,有点神经过敏)、龌龊相(形容很脏)

邋遢相(形容不整洁、不利落)、邋腿相(形容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黑腹懒毒相(形容不声不响、性格孤僻)、推板相(形容人品差)

小气相(形容人不大方,小气)、滑稽相(形容人长得好笑或做事让人难以理解)

癞头相(形容长相难看)、贱骨头相(形容人没骨气)

霸皇相(形容人不讲理、霸道)、流氓相(形容男人不正经,流里流气)

恶心相(形容令人呕吐、让人厌恶)、忿气相(形容形不满意、怨恨)

黑心相(形容人狠毒,心像黑的一样,但并非真是黑的心)

薄皮相(形容挑食、浪费)、浮外相(形容女人轻浮、不安分)

讨饭相(形容人穿着寒酸、像讨饭人一样)、

3.用于一般描述,没有明显的感彩。

这种用法的前一语素一般是名词性的,加上“相”尾后,表示“具有前一语素性质的样子,但并非真正是前一语素”。只用于一般的描述,没有明显的感彩。如:

大人相(形容小孩说话做事像大人一样)

娜妮鬼相(形容像小女孩一样)

小儿鬼相(形容像小男孩一样)

女子相(形容男人说话、做事等像女子一样)

男子相(形容女人说话、做事等像男子一样)

日美儿相(形容大人说话、做事等像小孩子一样可爱或可笑)

老石人相(形容人说话、做事等像老人一样)

二、“儿”尾

汉语中“儿”的本义是“小孩子”,“儿”可以***构成单音词,也可以作为构词语素,附在名词性语素后边,构成儿化或儿尾。儿化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比较普遍,儿尾则在南方方言中较为广泛,特别是吴语当中。“在浙江吴语里,大部分地区都有‘儿’尾或相当于儿尾功能的儿化变音,只是读音不同于普通话和杭州话罢了”③。作为吴语区处衢片龙衢小片的江山方言自然也有“儿”尾,但江山方言的“儿”尾不同于普通话的儿化,也有别于杭州话的儿尾。“儿”在江山方言中的意思是“儿子”,读作“i234”,作儿尾时是个***的音节,是构词的语素,没有实在意义,不表示“小孩子”,也没有“儿子”的意思,更无读音上的变化,但具有“小称”的作用。“‘小称’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亲昵、戏谑等功能”[4]。江山方言的“儿”尾主要表示“小巧、可爱、漂亮”的意思,可用于表示人或物的名词性语素之后。江山方言的“儿尾”词比较丰富,数量较多,江山方言中很多“儿”尾词,普通话中可以用“小X”表示,如:手儿(小手)、胯臀儿(小屁股)、日婴儿(小鸡)、涎兜儿(小围兜);或用“子”尾表示,即“X子”,如:新媳儿(新娘子);或用“小X”加“子”尾表示,即“小X子”,如:凳儿(小凳子)、鸭儿(小鸭子)、碟儿(小碟子)、鞋儿(小鞋子)。

1.用于表示人及人的各部位的名词性语素之后,构成“儿”尾,一般用来指称小孩及小孩的各部位。

黑毛头儿(刚出生的小婴儿)、日美儿(小孩子)、新媳儿(新娘子)

头颅壳儿(小脑袋)、嘴巴儿(小嘴巴)、手儿(小手)、脚儿(小脚)

胯臀儿(小屁股)、麻雀儿(小男孩的小,音同“麻雀mo2ia5”)

2.用于物,包括动物、植物、器物及其他,一般也表示“小巧、好玩、可爱”的东西。

鸭儿(小鸭子)、猪儿(小猪)、狗儿(小狗)、鸟儿(小鸟)、兔儿(小兔子)

桌儿(小桌子)、床儿(小床)、碟儿(小碟子)、碗儿(小碗)、瓶儿(小瓶子)

箸儿(小筷子)、瓢羹儿(小勺子)、茶杯儿(小茶杯)、枕头儿(小枕头)

盒儿(小盒子)、衣裳儿(小衣服)、毯儿(小毯子)、被儿(小被子)

三、“头”尾

“头”的本义是脑袋,汉代以前多使用本义“脑袋”,汉代以后逐渐发展为词尾“头”。“汉语词尾‘头’是伴随着汉语复音词化趋势,由实词‘头’逐渐虚化而来的。”[5]吴语的“头”尾是“儿”尾外最发达的词尾了,“吴方言里的‘头’尾,构词能力很强,许多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数量词性、方位词性的语素加‘头’都可以构成名词”[6]。江山方言的“头”尾也是如此,可以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数量词性语素后边做词尾,没有“脑袋”的意义,只是名词性的标志。

1.名词+头:“头”附在名词性语素后边构成名词,整个词的词义就是前一个名词语素的意义。这种类型有的和普通话完全一致,如:“石头”;有的和普通话的“子”尾词相对应,如:江山方言的“鼻头”,普通话是“鼻子”。

石头、舌头、拳头、木头、骨头、枕头、锄头、额头、年头、坟头、指头

斧头(斧子)、鼻头(鼻子)、领头(领子)、袖头(袖子)、日头(太阳)、镯头(手镯)

2.名词+头:“头”附在名词性语素后边构成新的名词,表示新的意义。

花头(新奇的主意或办法)、索头(由头、借口)、手头(手边、手上,不等于“手”)

人头(指跟人的关系)、风头(方向、情势)、苗头(趋势或情况)

笔头(写文章的能力)、嘴头(指人的胃口)

3.动词、形容词+头:“头”附在动词、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表示新的意义。

看头(看的价值、意义)、问头(问的价值、意义)

听头(听的价值、意义)、念头(打算)、赚头(利润)

搭头(配搭的、非主要的东西)、来头(来历、来由、来势)

派头(作风或风度)、接头(两个物体的连接处)、

***头(非正式夫妻而同居的人)、甜头(好处、利益)

苦头(苦痛、磨难、不幸)、滑头(油滑不老实的人)

4.方位词+头:“头”用在方位词语素后边构成新词,表示一定方位的地方。

前头(前边)、后头(后边)、上横头(上座)、下横头(下座)、床横头(床头)

墙旮旯头(墙角)、橱旮旯头(橱角)、床旮旯头(床角)、门旮旯头(门角)

5.数量短语+头:“头”用在数量短语后构成新词,改变词性,不仅仅表示数量,表示和相应数量有关的新义,主要用于表示各种面额的钱币等。

五分头(五分钱)、五钿头(五角钱)、一块头(一元钱)、十块头(十元钱)

一百块头(一百元钱)、一斤头(只有一斤的液体)、独只头(只有一只的东西)

两件头(有两件套在一起的衣服)、三间头(有三间房间的房子)

四、“子”尾

普通话的“子”尾词较为丰富,用在名词性语素后边,不表示实在的意义,是名词的标志,读轻声。而江山方言中“子”尾词不是很多。普通话中的很多“子”尾词,江山方言中不加“子”尾,而是用单音词表示。如:

桃子―桃、李子―李、桌子―桌、凳子―凳、帽子―帽、被子―被、尺子―尺

裤子―裤、麦子―麦、筷子―箸、镜子―镜、毽子―毽、橘子―橘、粽子―粽

还有一些普通话的“子”尾词,江山方言用“头”尾词或双音节词语相对应。如:

鼻子―鼻头、领子―领头、斧子―斧头、袖子―袖头、镯子―镯头、钩子―搭钩

辫子―搭辫、肚子―腹肚、梯子―楼梯、蚊子―蚊虫、燕子―燕鸟、帐子―蚊帐

这样,江山方言中真正的“子”尾词就剩下不多了。如:

包子、傻子、哑巴子、聋子、呆子、贩子、骗子、傻子、胖子、长子、矮子、

麻子、面子、棍子、鬼子、性子、种子、日子、轮子、拍子、位子

此外,江山方言还有一些词尾形式,如:手、家、气、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词尾揉和了较多的普通话色彩,它们的语法功能和普通话基本一致。如:

手:一般是名词词尾,表示“具有某一方面特点的人”。如:老手、高手、新手。

家:一般是名词词尾,表示“属于某一类的人”。如:作家、画家、艺术家、歌唱家、法家(自以为是的人)。

气:一般是形容词词尾,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特点”。如:小气、土气、洋气、俗气、神气。

化:一般是形容词词尾,表示“使事物等具有某种性质特点”。绿化、美化、丑化、老化、欧化、西化。

本文为2011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江山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1B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第467 页

[2] 林雅芝.江山方言的形容词词尾“相”[A].上海市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吴语研究――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第172页

[3] 方松熹.浙江吴语词法特点[J].舟山师专学报,1998.(2)第47页

[4] 曹志耘.南部吴语的小称[J].语言研究,2001.(3),第33页

[5] 姜 磊.试论汉语词尾“头”的产生与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第50页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3

关键词:形容词 语法意义 分析 运用 掌握

英语中的形容词,是一个仅次于名词的词类,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应用的更加广泛,其意义也日趋复杂化。要真正掌握好形容词,光理解其词义是不够的,因为词汇本身还有更加深刻意义。下面笔者拟从形容词的语法方面来阐述其主要意义,以飨读者。

一、动态与静态的意义

英语形容词的静态和动态意义和界限并不十分清楚,从语义上作粗略的划分:那些表示某种持久状态或相对稳定特征,不受人的意识所支配的形容词属于静态形容词;而一些处于暂时状态,能自我衡量并在语义上往往表现某种意向、企***、决心或情感变化的形容词属于动态形容词。

动态形容词可用于进行体(progressive),祈使句(imperative),带代用式do的假义断裂句(pseudocleft sentence)及使役结构中的宾语补足语(object complement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而静态形容词却没有上述用法。如:我们可以说“He is being careful”(他很小心),但我们不能说“The boy is being tall”,这是因为tall是静态形容词,careful是动态形容词;又如:“Don’t be impatient!”(要耐心!)但我们不能说,“Don’t be shallow”,因为impatient(不耐心)都是表示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的形容词,是动态的,而shallow(浅的),是表事物静态特征的形容词,是静态的。

二、主动与被动的意义

纯粹的形容词无需加缀,它们一般不含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但也有不少形容词由其他词根加缀而来,其意义上则存在着主动与被动之分。一般来说“以-ive,-ous,-ful结尾的形容词常含有主动意义,而其相应的以-able,-ible,-ious结尾的形容词大多数情况下则具有被动意义。例如:imaginative富有想象的(主动),“imaginative writers”(富有想象力的作者),imaginable 可想象到的(被动),“imaginable exploits”(可以想象得到的探险);credulous轻信的(主动),“credulous child”(易上当受骗的小孩),credible 可信的(被动),“credible solder”(可靠的士兵);respectful 尊敬人的(主动),“respectful silence”(礼貌地保持安静),respectable值得尊敬的(被动),“a respectable young man”(一位可敬的年轻人)。

有些情况下,以-ious,-ory,-al,-ary结尾的形容词既具有被动的意义也含有主动的意义。例如:“repetitious speaker”(说话重复的人)(主动),“repetitious account”(反反复复的说明)(被动);suspicious用作主动的意义时应译为“猜疑的”,而用作被动的意义时,应译为“可疑的”。等等。

当形容词带有动作含义,用到句中时,就表明被它们修饰的词与它们所含动作之间的关系。如:“understandable errors”中,understandable只表明errors与understand之间的关系,即:errors要么发出understand的动作,要么承受understand的动作。若是前者,则understandable 表现为主动,反之,则understandable 表现为被动。总之,带有动作含义的形容词用到句中时,必定要表现为要么主动,要么被动,二者必居其一。

三、主观与客观的意义

主观形容词的特征是主观性,用来进行思想交流,反映说话人或听者看待事物或他人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它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如:What a lovely little child!(多可爱的一个小孩!)

客观形容词在特征上是客观的,用来描述说话人和听者都认同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表达和解释生活经历。它体现了语言的经验功能。如:The flower is red.(那花是红色的)

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同程度有差别,主、客观形容词也有程度强弱的差别,例如:a new medical student. 虽然new和medical都是客观形容词,但medical是名词(medicine)派生出的科学名称的形容词,其客观性比易受人们判断标准而定的new就强多了。名词的派生词如:silken,wooden,golden,British等又比一般的形容词的客观性强。

多个形容词前置修饰一个名词时应遵循主观形容词位于客观形容词之前的原则,而且形容词的主观性越强离被修饰的名词越远,客观性越强离被修饰的名词越近。如:Jane wore a pretty purple silk dress。

四、永久性与暂时性的意义

形容词有永久性(permanent)和暂时性(temporary)之分,这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现象有的稳定持久,而有的一纵即逝。就拿描述人的形容来说,表示能力、气质、外貌的一般是永久性,如:beautiful(美丽的),honest(诚实的),intelligent(聪明的);而表示情绪的一般是暂时性,如:angry(生气地),anxious(担忧的),happy(高兴的)。

有些形容词,尤其是带后缀-able/-ible的形容词,前置时表示永久性(permanent)的特征,后置时表示暂时性(temporary)的特征。例如:“The sun is one of the visible stars to the naked eye”(太阳是肉眼看得见的行星之一,表永久性),而“This is one of the stars visible to us through a telescope.”(这是我们借助望远镜才能看得见的行星之一,表暂时性);“navigable rivers“(可通航的河流),而rivers navigable(暂时可通航的河流);“The only possible road”(唯一可通行的路),而“The only road possible”(唯一暂可通行的路)。

五、位置不同的意义

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但有时却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

后面,称为后置定语。情况主要以下:

一是一些源于法语或拉丁语的固定词组中,形容词作后置定语已成为一种固定搭配。如:director general 总指挥官;secretary general 秘书长;court martial ***事法庭;time immemorial 史前时期等。

二是一些用作表语的形容词在充当名词的定语时,常后置。这些表语形容词多以前缀a-构成。如“the rumor afloat”(流言蜚语);“Those alive should memorize the dead forever”(活着的人要永远记住那些死去的人们);“There is a man asleep under the tree”(树下有一个熟睡的人)。

三是形容词形的词组,包括由分词转换而来的形容词形的词组,当修饰名词时,须后置。如:“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这是一个富有成效的会议);“The girl is married to a man greedy for money.”(那女孩嫁给了一个贪财的人)。

四是以-ible和-able结尾的形容词一般作后置定语。这类词有:possible(可能的),suitable(合适),responsible(负责的),imaginable(想象的),preferable(喜爱的)等等。

此外当形容词用来修饰最高级形容词或带有all,every,the only的名词时,以及修饰由some-,any-,no-,every-和-thing,-one,-body等构成的合成词时,形容词均须后置。

六、句中作用不同的意义

通常来说,英语形容词是起限定名词的作用,在句中充当定语或表语。但有时形容词可跟在表意动词后面(notional verb)用作主语补语。如:“Don’t marry young”(不要早婚);“The sun rose red”(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She used to sit silent for hours”(她过去常常坐着几小时沉默不语)。

有时形容词名词化,代表某一类人或物。某些形容词前加the,使形容词名词化,可在句中作主语和宾语。如:“The lowly are most intelligent,the elite are most ignorant”(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He has a keen sense of the new”(他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的感觉)。

有时形容词可在句中,作状语,间而可作同位语或独语句。如:“Ripe,those peachesare sweet”( 桃成熟时非常甜);“The financial crisis,the biggest in his hi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这次金融危机是最严重的一次,可以分为几个阶段);“wonderful”(太好了)。

此外,形容词还可用作插入语,对全句进行补充说明。如“worst of all,he is going to his tuin”(最糟糕的是他要破产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理解好形容词的语法意义,对分析形容词,运用形容词,掌握形容词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逢鑫.英语意念语法(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4

一、 做表语

【区别浅析】

1.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转化来的形容词做表语区别:

以?ing结尾的现在分词形容词做表语多表示主语或所修饰名词所具有的性质或特征,其逻辑主语多为事物。而以?ed结尾的过去分词形容词作表语通常表示主语所处的状态或感受,其逻辑主语多为人。

例如:The football match is exciting. 这场足球赛真令人激动。

He was too excited to sleep. 他激动得睡不着。

The news is shocking. 这消息令人震惊。

I was shocked at the news. 我对这消息感到震惊。

The result is very disappointing, for we lost the game. 结果很让人失望,我们输掉了比赛。

We are all very disappointed because we lost the game. 因为输掉了比赛,我们都非常失望。

The news is very surprising. 这个消息很令人惊讶。

Hearing the news, we felt very surprised. 听到那个消息,我们感到很惊讶。

以上例句中的exciting, shocking, disappointing, surprising这类形容词称为“引起某种情绪”的形容词,而把interested, excited, shocked, disappointed, surprised这类形容词称为“感到某种情绪”。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物或人)令人……的”,过去分词表示“(人)感到……”。常见的表示“感觉流露”的分词有:amazed, amazing; excited, exciting; bored, boring; annoyed, annoying; interested, interesting; pleased, pleasing; tired, tiring; surprised, surprising; worried, worrying; satisfied, satisfying; amused, amusing; frightened, frightening; shocked, shocking; puzzling, puzzled; encouraging, encouraged; disappointing, disappointed; astonishing, astonished; moving, moved等。

【指点迷津】

(1) “人+be+情绪类动词的过去分词?ed”结构中,其中“be+情绪类动词的过去分词?ed+介词”多数是系表结构,不再表被动。类似系表短语有:be excited about, be interested in, be satisfied with, be surprised at, be troubled about, be bored with, be confused at (with), be impressed with (by), be embarrassed about, be scared of (at), be worried about, be tired with (from), be tired of 等。

例如:The child was charmed by the book. 这个小孩被书迷住了。

(2) “引起某种情绪的?ing分词”构成的形容词连用的名词多指东西,例如:shocking rumors, amusing joking, tiring journey。和“感到某种情绪”的?ed分词构成的形容词连用的名词多指人(或指有情绪的动物),而不是东西。我们可以说a frightening story,而不能说a frightened story。但是这类形容词可修饰人格化的东西,例如:the troubled face, his determined mouth。

2. 动名词和非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做表语区别:

动名词做表语说明主语的内容,而且可以转到句首做主语;现在分词做表语,表示主语的特征,其作用相当于形容词。

例如:His favorite sport is running. 他最喜爱的运动是跑步。(动名词做表语) 可以转换为:Running is his favorite sport.

Her job is keeping the lecture hall as clean as possible.她的工作是尽量使报告厅保持干净。(动名词做表语)可以转换为:Keeping the lecture hall as clean as possible is her job.

【指点迷津】

动名词和非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做表语的区别:如果?ing形式相当于一个名词,与主语处于同等地位,可以与主语交换位置,那么它就是动名词;如果?ing形式相当于一个形容词,表示主语的性质或特征,不可以与主语交换位置,那么它就是现在分词。

二、 做定语

【区别浅析】

1.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转化的形容词做定语区别:

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ing分词作定语时,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多用以描述事物对人的情感所具有的影响力或作用。意思指“令别人感到……,使别人感到……”,强调能给别人带来这种情绪的。情绪动词的过去分词?ed做定语时,表示人的心理状态。多用以描述人物的情感,表达外界事物对人产生的影响。意思指“自己感到……”,强调自己有这种情绪的。例如:

an exciting event 扣人心弦的事件

an excited speech 激动的话语

an interesting story 有趣的故事

an interested boy 感兴趣的男孩

a surprising gift 意想不到的礼物

a surprised cry 感到吃惊的叫声

2. 非情绪类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转化的形容词做定语区别:

语态上的不同:分词做定语,其逻辑主语就是被修饰词。逻辑主语与分词是主动关系时用现在分词;是被动关系时就用过去分词。

时间上的差异:现在分词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

(1)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定语通常表示完成的或被动的动作,与所修饰的词是被动关系或动宾关系。例如:

boiled water 开水

boiling water 正沸腾的水

developed countries 发展的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

fallen leaves 落叶

falling leaves 正在飘落的叶子

(2) 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定语

一些不及物动词也有过去分词形式,由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直接跟宾语,所以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定语时只表示动作的完成,而没有被动语态的意义。例如:

the growing need 日益增长的需要

a grown woman 一位成年女性

a retiring manager 一位即将卸任的经理

a retired worker 一位已退休的工人

【指点迷津】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做定语修饰名词时的区别:

(1) 现在分词做定语表示动作正在发生或与谓语动作同时(或基本同时)发生,与所修饰的词是主动关系或主谓关系。

(2) 如果所修饰的名词是look, expression等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到底应该用哪种形式。

例如:There was a disappointed look on David’s face when he knew he didn’t pass the driving test. 当大卫知道自己没有通过驾驶考试的时候,他的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3) 如果所修饰的名词是人或物,可根据ing分词和ed分词的基本意思来区分。

She is an annoying women.(She made us annoyed) 她是一个令人厌烦的女人。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5

关键词:东北方言;“熊族”词语;隐喻;色彩意义

一、引言

东北方言中有许多带“熊”字的词语,如“熊孩子、挨熊”,这类词语十分生动、形象,可以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人的状态特征。下面笔者就对带“熊”字的东北方言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二、与“熊”有关的东北方言词语

(一)带“熊”字的名词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常常会用“熊”来形容与熊的外形、体态特征相似的人。

(1)比喻无能、懦弱的人:熊货、熊包、熊色赖、熊玩意儿。

(2)比喻人难看、窝囊、软弱的样子:熊色(shǎi)、熊相、熊样儿、熊架儿。

(3)比喻软弱、无能的话:熊话。

(4)比喻(人出的)坏主意:熊趟儿、熊招儿。

(二)带“熊”字的形容词

北方人常用带“熊”字的形容词讽刺、挖苦人。包括:“熊拉巴唧”形容人软弱无能;“熊气”形容人胆怯、懦弱;“熊态”形容人服输、服软;“熊头日脑”多形容莽撞之义,有时形容人蔫头蔫脑,萎靡不振;“熊汤”形容人软弱、放赖;“熊到家”形容人窝囊极了。

(三)带“熊”字的动词

“熊”作为一个词,包括以下几个义项:欺负;(用不正当手段)索取;骗;训斥;软弱、无能、畏缩、支持不住。前四个都是动词,只有第五个是形容词。除了“熊”字还有“熊个紫的”“熊住”这两个带有“熊”字的词语也是动词。

三、“熊族”词语中的隐喻认知模式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已经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这些带“熊”字的词语,正是隐喻这一人类的认知思维模式指导的结果。

(一)“熊族”词语隐喻的经验基础

隐喻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模式,其经验基础就是人体的经验。棕熊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人们较为熟悉,且棕熊的体长跟成年人的身高相近,可以直立行走,因此人们在想要对别人进行评价、描述时,就常常会使用与人的形体相像的棕熊。

(二)“熊族”词语隐喻的类型

笔者认为“熊族”词语隐喻应看作结构隐喻。结构隐喻的两个概念分别属于不同的认知域,但他们各自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用“熊族”词语来形容人,就是以“熊”这一概念的结构来构造“人”的概念,将谈论熊的性格、体貌特征的词语用来谈论“人”。“熊”的特点是凶猛、不灵活、难看,“人”也有严厉的、笨拙的、长得难看的,这就构成了“熊”与“人”两个概念构成成分的规律的对应关系。

(三)“熊族”词语隐喻运作的基本方式

东北人在用“熊族”词语形容、指称人的时候,在头脑中往往有“人是熊”这样一种概念。在认识陌生的事物时,人们的思维自发地会用已知的事物去衡量、比较,从而认识陌生事物。“熊族”词语的隐喻就是“熊”这一概念域到“人”这一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熊(源域) 人(目标域)

凶猛 厉害(欺负、索取、训斥)

不灵活、走得慢 窝囊、蔫头蔫脑

难看 难看的样子

笨拙、反应慢 弱、无能

东北方言中“熊族”词语的隐喻就是依靠源域到目标域一一映射的机制形成的。从熊的特性看,熊比较凶猛、厉害,将这一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人”上时,源域的“厉害”的属性特征被凸现出来,并被“人”继承过来。从熊的体貌特征看,熊一般比较笨拙、反应慢,就有“熊货、熊包”等隐喻表达。

四、东北方言中“熊族”词语的色彩意义

“熊族”词语,表意精确,生动形象,极具喜剧性。“熊族”词语的这一幽默、直白的表达效果源于其具有独特的色彩意义。

(一)“贬义”的感彩

东北方言中的“熊族”词语基本都带有贬义的感彩。带“熊”字的名词比喻懦弱、无能的人或者人的窝囊的样子,都表现出说话人对描述对象的鄙视、厌恶的情感。另外,动词“熊”也含有贬义的感彩,形象地表达出说话者不满、看不起的态度。

(二)“熊”的形象色彩

有形象色彩的词语都含有表示形象的部分,来引起人们的联想。在这些带“熊”字的词语中,“熊”就是这些词语表示形象的部分。东北人抓住它不灵活、笨拙的特点,用它的形象来形容窝囊、软弱的人,如“熊架儿”。

(三)口语化的语体色彩

这些“熊族”词语多用于口语化的情景,在书面语中并不多见。它们大多是人们在日常聊天时使用的,“熊族”词语亲近,贴近东北人的生活,因此也会在东北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但出现的次数并不多。这些“熊族”方言词汇通俗生动,亲切易懂,也体现出东北地区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五、结语

东北方言中的“熊族”词语以熊喻人,生动幽默,其贬义色彩浓厚,整个词语形象生动。深究“熊族”词语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满族的狩猎文化和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之外,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认知思维模式――隐喻。隐喻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是自发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可以不自觉地将“熊”和“人”两种事物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高永龙.东北话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盛丽春,韩梅.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6

0.1“形+动态动词”,指的是形容词带动态动词“了、着、过”等。

0.2我国语法学界对“形+动态助词”现象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形容词带上动态助词后便具有了“动性”,带有“动作的意味”。例如,黎锦熙(1824)认为,诸如“

你的胡子却也白了许多”“孩子大了,今年要请个先生”中的“白、大”,由于其后添附了“了”,“这就

可以证明:它们不但在句法结构上是动性,便在实质的意义上,也含有迁变流转的动态了”(1)吕叔湘(1942)

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一会儿忽然高了起来”“一到十月,这些树叶便红了起来”

中作谓语的形容词“不是表示一种无始无终的一瞬间的状态,而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开始,或是表示一种状态

的完成,于是这个形容词也就带有动作的意味。”(2)黎、吕的说法代表了早期对“形+动态助词”的一种认

识,这种看法只是注意到了形容词带动态助词后语义上的变化,还没有从归类的角度明确带动态助词的形容

词词类归属问题。

(2)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是其语法特点之一,并不改变形容词的词性。也就是说,带动态助词并不是动

词的专利,而是动词和形容词共有的语法特征。王力(1943)认为“形容词最不适宜于做叙述词(叙述句中的

谓词)……凡形容词用为叙述词的时候,往往是靠‘了’字或‘着’字的力量,如‘心冷了半截’‘他红着

脸’之类。”(3)在另一部著作(1944)中,他更明确指出,“了、着”二字“并不是专为动词而设的”,“红

了脸”“大着胆”中的“红”和“大”本身不是动词(4)。张志公(1959)认为“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体’的变

化,就是加上‘了、过、着、起来、下去’这些辅助性的成分。”(5)房玉清(1991)指出“大部分动词可以带

动态助词,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带动态助词”。(6)基本属于这类看法的还有,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中

译本,第294~295页)、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第216、318、595页)、***熙《语法讲义》(第

69~72页)等等。

(3)带动态助词是动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后就变成了动词。唐广厚、车竞在1985年发表的《

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动词化初探》一文可以说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该文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以后:(一

)“就失去了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而与动词相同。”(二)“能带数量(动量)补语,与动词相同。”(三

)“有些可以带宾语,与动词相同。”(四)“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与动词相同。”(五)“有些可受

形容词修饰,与动词相同。”据此,文章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后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在语法功能上,都已

具备了动词的主要特征,把它们看成动词是完全合乎情理的。”(7)

(4)有的语法著作,特别是一些语法教材,把带动态助词“了、着、过”看作是动词的语法特点之一,而

谈到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时却没有明确形容词能不能带动态助词,也没有说明对那些可以接动态助词的形容词

如何处理。如胡裕树等《现代汉语》(1981年第3版)。黄伯荣等《现代汉语》(1983年第3版)、钱乃荣《

现代汉语》(1990年第1版)等等。

(5)与“形+动态助词”问题有关,还有如下两种看法。一种以丁声树等(1961)为代表,认为有时候“形

容词加上‘了、起来’一类字眼,如‘花红了’‘雨大起来了’,简直和动词没有区别。……形容词这样用

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动词。”(8)李临定(1990)也有类似的看法,主张“起来”等应做为确定动词的一个标

准,因此他认为“苹果红起来了、气球大起来了”中的“红、大”等所谓表变化性能形容词“也应该看做是

动词”,称为“形转动词”,意思是“从主要特征上来看,它们已变为动词,但是和一般的动词又有所不同

。”(9)

另一种以吕叔湘为代表,他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1954)中认为,“如果规定只有动词

能做谓语,能加‘了’”,把“天冷了”中的“冷”看做是兼属形容词和动词的话,那么“大多数形容词都

要兼属动词,这两个词类就不大分得清,这个分类法就有毛病了。”因此他主张把“作谓语和加‘了’字(

指句末的‘了’——引者)不作为动词的特点而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共同特点。”(10)徐枢(1991)也持类似

的看法,他认为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列举的事实(指‘花红了’‘雨大起来了’——引

者)是正确的,‘了’‘起来’确实可以与形容词相结合,但这并不足以得出形容词‘可以认为是动词’这

一结论。”(11)陆俭明(1994)说得更明确:现在大家不认为“花红了”“水热了”“雨大起来了”“现在神

气起来了”中的“红、热、大、神气”是形容词兼动词的用法,而认为后加“了”“起来”是动词、形容词

共有的语法功能(12)。

0.3可以看出,人们对“形+动态助词”的看法还不尽相同,有些意见甚至完全相反。由于观察的角度不

尽相同,因此可以说不同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一般来说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是静态的,动词表

示动作行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动态的。第(1)种看法正是着眼于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后,其语义特征与原形

容词不同,而与动词相同,因而认为形容词接上动态助词后带有了“动作的意味”。第(2)种看法把接动态助

词看作是动词和形容词共有的语法特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确有一部分形容词可以接动态助词。第(

3)种看法从接动态助词后形容词在语义上和语法功能上发生了与动词相同的变化,因而把这样的形容词看成

是动词。恐怕也是“合乎情理”的。第(4)种看法没有说明如何处理能接动态助词的形容词,但是,我们猜测

,恐怕还是认为形容词不能接动态助词,接动态助词后就变成了动词。但这样处理似乎应以能带动态助词的

形容词数量不多为前提,否则动、形就很难区分了。第(5)种情况提到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从所举的例子来看

,谈的都是形容词带句末“了”的问题,还不能看作是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典型情况。

总的来看,前人在划分词类,特别是探讨动词和形容词问题时,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形

+动态助词”的问题,但大都是举例性地说明自己的观点,缺乏对形容词带动态助词情况的全面考察,因而

缺乏说服力。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当数量的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进行穷尽的考察,看看

现代汉语里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实际情况如何,究竟有多少形容词能带动态助词,有无规律性,哪些形容词

不能带动态助词,等等,在定量考察和描写的基础上,再来看看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的词类属性问题。

一 考察范围及原则

1.1 本文考察的形容词仅限于性质形容词,因为非性质形容词,如复合形容词(冰凉、雪白、鲜红、喷

香、高高的、乱哄哄、糊里糊涂……)和非谓形容词(正、负、单、双、初级、全能、有形、大型……)等

,都不能带动态助词。本文共考察性质形容词1360个,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材料:(1)《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

增订本)》(郑林曦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版)。(2)《形容词用法词典》(郑怀德、孟庆海编,湖南出版

社,1991年版)。(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版)。

1.2 动态助词包括“了、着、过”,此外也考察了形容词带“起来、下来、下去”的情况。其中动态助

词“了”主要限于句中的“了”,即“了(,1)”。句末的“了”情况复杂,即使是动词句末的“了”也很难

全部分清哪些是了(,2),哪些是了(,1+2)。形容词句末的“了”同样很复杂,不过本文用排除法,最大限度

地缩小那些不易区分是带了(,1),还是带了(,2)的形容词的范围。“起来、下来、下去”等是否完全虚化为

助词,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形容词带上“起来、下来、下去”后,语义上有了明显的过程性,是形容词

动态化的标志。为此本文权且把“起来、下来、下去”看作是***型的动态助词。

1.3考察的原则是,优先考察能否带典型的动态助词,再看能否带***型的动态助词;就带句末“了”来

说,先排除可以认定是带语气助词的情况,最后剩下的是不好确定到底是带了(,2)还是带了(,1+2)的部分。

具体来说,考察的顺序依次是:

(1)能否带“了(,1)”,即“形+了+后续成分”。

(2)能否带“着”,即“形+着(+后续成分)”。

(3)能否带“过”,即“形+过(+后续成分)”。

(4)能否带“起来、下去、下来”,即“形+起来/下去/下来(+后续成分)”。

(5)是否只能出现在“形+了”格式中。

(6)是否只能出现在“太+形+了”格式中。

(7)不能带动态助词(包括***型动态助词“起来、下来、下去”)的形容词。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依以上考察顺序对每一个形容词带各种动态助词的可能性都作了调查,其中有的能

带多个动态助词,但在最后分析统计形容词带动态助词比例时只按一词次计。

二 “形+动态助词”考察

2.1 形容词带动态助词“了”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1360个形容词中能带动态助词“了”的形容词,即能出现在“形+了+后续成分”

中的形容词共有474个,占34.85%。可分作以下五种格式。

(1)形+了+名

白~胡子 慌~手脚 秃~头 黑~心肠 坏~名声 乱~阵脚热~馒头 冤~好人 明确~任务 满

足~要求 充实~内容 缓和~矛盾 活跃~市场 坚定~信念 简便~手续 肯定~成绩 健全~法制

开阔~视野 突出~重点 统一~思想 稳定~秩序 便利~群众 端正~态度 丰富~知识 方便~顾客

纯洁~队伍 巩固~国防孤立~敌人 固定~人员 红~脸 辣~眼睛 模糊~视线 晒~被子 完善~组

织 严格~手续 严肃~纪律 哑~嗓子 正~正帽子 壮~壮胆子 分散~精力 紧~紧螺丝

(2)形+了+数量

安静~许多 安全~不少 薄~二寸/点儿 是悲惨~点儿 是悲观~点儿 笨~点儿 迟~一步 精

力充沛~不少 就是丑~点儿 粗暴~点儿 粗糙~点儿 太残忍~点儿 是惨~点儿 质量差~点儿长~

三寸/许多 敞亮~许多/些 沉~不少 式样陈旧~点儿 屋子潮~点儿 沉默~许久/一阵子 稠~点

儿 大~点儿/七八岁 单调~点儿 菜淡~点儿 短~点儿/二寸 烦琐~点儿 肥大~点儿/些 就是

稍微浮~点儿 干净~几天 孤单~点儿 太过分~点儿 好~许多/不少 急躁~点儿 尖~点儿 紧张

~点儿/一阵 旧~点儿精练~不少 简单~点儿 太娇气~点儿 比以前进步~点儿/不少条件苛刻~点

儿 话是刻薄~点儿,可说的在理。 生活苦~点儿 太快~点儿 亮~一会儿 流行~几天/一阵子 l

uō@①嗦~点儿亮堂~不少 笼统~点儿 难~点儿 暖和~点儿/不少 浓~点儿胖~点儿/许多 细

~点儿 咸~点儿 远~点儿 天阴~一会儿 犹豫~一下/一会儿 窄~点儿

(3)形+了+名+数量

矮~人一截 低~人一等 高~他一着 大~他六岁 只小~我一岁 只快~我二秒 只慢~他一秒

晚~我一天 忙~我一周

(4)形+了+数量+名

就错~三个字 只差~一道题 才对~二道题 多~几个外地人废~几张票 贵~五角钱 贱~三角钱

门口横~一张桌子 红~几个苹果 瘸~一条腿 晴~一个白天 阴~一个下午 热~几个馒头 温~一壶

酒 脏~一只手 湿~一只鞋 坏~一台电视机 黄~几片叶子 近~三里地 瞎~一只眼 苦~几个孩子

烂~一车香瓜 聋~一只耳朵 麻~一只脚 急~一身汗 少~几件衣服 熟~一锅饭 集中~一批人才

宽大~二十名俘虏

(5)形+了+起来/下来/下去

立刻不安~起来 逐步成熟~起来 农民富~起来 态度和蔼~起来 立刻烦躁~起来 吃香~起来

这里竟也繁华~起来 他突然傲慢~起来 天黑~下来 目光暗淡~下来 情绪安稳~下来 慢慢地静~下

来 声音渐渐低~下去 立刻软~下来

2.2 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着”

能带动态助词“着”的形容词共有46个,占总数(1360个)的3.38%。有以下三种格式。

(1)形+着

饭正热~ 鞋还湿~ 正着急~ 我肚子还饱~,吃不下了。 两个人一直别扭~,谁也不和谁说话。

他一直在心里憋闷~ 敌人正猖狂~ 他一直沉默~ 腰弯~ 在家里闲~ 耳朵竖~

(2)形+着+数量+名

空~一个房间 密林中活跃~一支小分队 门口横~一条板凳 江北荒~大片土地 亮~一盏灯 瘸~

一条腿 炉子上热~一壶水 竖~两只耳朵 家里闲~一台计算机

(3)形+着+名

红~脸 低~头 光~脊背 厚~脸皮 尖~嗓子 空~手 竖~耳朵 歪~脑袋 弯~腰 斜~眼睛

阴~脸 硬~头皮 壮~胆子哑~嗓子 直~腰 晒~被子 流行~这样一句话

此外,下面几种情况不属于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着”。

(A)形+着+点儿,如:

机灵~点儿 积极~点儿 精神~点儿 薄~点儿(皮) 慢~点儿 轻~点儿 老实~点儿 厉害~

点儿

(B)别+形+着(+名),如:

别冷~ 别凉~ 别烫~ 别辣~眼睛 别咸~ 别冤~好人

(C)形+着呢,如:

沉~ 好~ 快~ 乱~ 娇气~ 懒~。

其中(A)(B)中的“着”表示命令、祈使、提醒(13),(C)中的“着、呢”表示强调,都不是表动态的,所

以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2.3 形容词带动态助词“过”

能带动态助词“过”的形容词有331个,占总数(1360个)的24.34%。可分作以下四种格式。

(1)(没+)形+过+名/名词短语

没向困难低~头 光~脚 没狠~心 没红~脸 没坏~人 没慌~手脚 也讲究~穿戴 没空~手

肯定~成绩,指出过缺点。 麻烦~他 满足~他的要求 没少~你的 没松~劲儿 没突出~他 团结~

他 委屈~你 没为难~他 村头响~一阵***声 冤~不少好人 也冤枉~我 晕~车 没弯~腰

(2)(从/从来+)没(有)+形+过(+时量/动量)

从来没安分~ ***年代这里就没安定~ 来这儿半年他从来就没安心~ 从没安逸~ 这个人从没诚

实~ 态度从没端正~ 没安宁~一天 心里就没敞亮~ 没干净~ 从没公开~ 从来没马虎~ 没轻闲

~一天 一个多月就没睛~ 没准时~一次 从来就没富~ 在敌人面前他没有畏惧~

(3)(从/从来+)没(有)/未+这么/这样+形+过

她烙的饼从没这么薄~ 他以前从没这么暴躁~ 妹妹从来没这么悲观~ 从没这么便利~ 精力从没

这么充沛~ 我感到自己从未这样充实~ 他说话从没这样冲(chòng)~ 从没这样粗糙~ 从没这

样粗心~ 心情从未这样沉重~ 她以前可从没这么大方~ 从没这么分散~ 没这么干躁~ 他写的字从

来没这么工整~ 从没这么孤单~ 没这么急躁~ 矛盾没这么尖锐~ 没这么紧张~

又如:没(有)+这么+快/慢/严/苦/辣/亮/黑/忙/胖/瘦/认真/任性/热情/仔细/客气

……+过

(4)形+过(+时量/动量)

这儿以前安静~ 从前他在这一带霸道~一阵子 他小时候白~我以前保守~ 他俩别扭~一阵子 心

里不安~ 吃香~好些年 他聪明~,可也糊涂~ 我沉默~一阵子 成功~,也失败过 只对~一回 我

也烦躁~ 过去这里也曾繁华~ 小河只干~一次 就旱~一年他俩好~几天 积极~一阵子 我们也艰苦

~几年 制度也健全~,只是没执行过。 苦恼~ 我以前软弱~ 神气~几天 我失望~ 上午阴~一会

2.4 形容词接“起来/下来/下去”

能带“起来/下来/下去”的形容词共有195个,占总数(1360个)的14.34%。其基本形式是:形+起来

/下来/下去(+了)。

傲气起来了 变得霸道起来 心情悲痛起来 他立刻暴躁起来 敌人更加猖狂起来 天长起来(了)

渐渐成熟起来 把自己充实起来变得聪明起来 腰粗起来了 眼前敞亮起来了 皮肤变得粗糙起来了你怎么

大方起来了 养花的人多起来了 又得意起来了 乡镇企业发达起来了 烦躁起来 爸爸不在,你就放肆起

来 气球鼓起来了 声音渐渐低下来 不能这么软弱下去 不要这么消沉下去 松懈下来 安定下来 冷下

2.5 只能带句末“了”的形容词

是指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也不能带“起来/下去/下来”,只能带句末“了”的形容词而

言。只能出现在“形+了”格式中的形容词有110个,占总数的8.09%。例如:

饱和~ 颗粒饱满~ 道路畅通~ 人来不少~ 比以前规范~比以前好看~ 合格~ 婆媳关系和睦

~ 我已经寒心~ 他已经灰心~ 豁亮~ 比以前健谈~ 饭菜可口~ 头脑灵活~ 办事利落~思想开

明~ 我感到困惑~ 东西齐全~ 问题清楚~ 他已麻木~心情舒畅~ 感到生疏~ 眼睛湿润~ 舒服

~ 肃敬~ 省事~ 水灵~ 通~ 透~ 稳~ 糟~ 烦~ 甜~ (火)旺~

2.6 只能出现在“太+形+了”中的形容词

这是相对只能出现在“形+了”格式中的形容词而言的,有些形容词在带句末“了”的同时,往往要求

在它的前面有程度副词“太”等出现,否则就不大可能带句末“了”,我们把经常这样用的形容词看作只能

出现在“太+形+了”格式中。这类形容词有292个,占形容词总数的21.47%。例如:

肮脏 不幸 逼真 抽象 意外 慈善 丑恶 封建 偶然 尴尬 豪华 荒凉 晦涩 滑头 花哨

极端 精彩 绝对 可贵 可耻空泛 零碎 离奇 露骨 腼腆 勉强 狼狈 难得 难堪 平常 凄凉

轻浮 荣幸 俗气 突然 伟大 特别 武断 做作 主观 重要 痛苦 次 精 妙 猛 毒 弱 傻

帅 土 贪 凶 野

2.7 不能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

亦即“了(包括用在句末的)、着、过”以及“起来、下去、下来”都不能带的形容词,共有398个,占

总数的29.26%。例如:

安详 必然 奔放 诧异 昌盛 纯粹 从容 苍劲 苍茫 垂危 陡峭 繁多 端庄 灿烂 恍惚

酣畅 矫健 精锐 清脆 浓郁蓬勃 崎岖 浓厚 器重 深切 深远 爽朗 泰然 坦然 焦急 锐利

妥善 雄伟 汹涌 秀丽 悠扬 真诚 忠贞 茁壮 卓越 著名 长久 残 陈 甘 佳 古 荤 寒

枯 牢 善 盛 污 险 优 良 羞

三 “形+动态助词”现象分析

3.1 从以上考察来看,形容词带动态助词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基本上是有规律的。(1)带动态助词“了

”有五种形式,参见2.1。(2)带动态助词“着”有三种形式,参见2.2。(3)带动态助词“过”有四种形式,

参见2.3。(4)带***型动态助词“起来/下去/下来”有一种基本形式,参见2.4。(5)8.09%的形容词通常情

况下出现在“形+了”格式中,参见2.5。(6)21.47%的形容词通常只出现在“太+形+了”格式中,参见2.6

。(7)另有29.26%的形容词不但不能带任何动态助词,连句末“了”也不能带,参见2.7。

3.2 但是,总的来说,形容词带动态助词不是很自由的,不少情况下是有条件限制的。例如“形+了+

数量”句式中的“数量”,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是“点儿、些、许多、不少”等,而不能换成别的数量词语。

又如,带动态助词“过”的形容词,绝大部分只能出现在前加“没有(+这么)”句式中,否则就不能带“

过”(参见2.3)。

3.3 只能带句末“了”的形容词(参见2.5),所带的“了”从出现的位置上看不像是动态助词“了”

,但到底是语气助词(了(,2))还是动态·语气助词(了(,1+2)),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现代汉

语八百词》认为,“形+了”中的“了”多数表示一种变化已经完成,出现新的情况,应该算是“了(,1+2)

”,但同时又说,如果只着眼于当前的情况,也可以说只是“了(,2)”。(14)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是

否“只着眼于当前的情况”只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说话人的主观表达意***才能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缺少

形式标志。因此,我们暂时倾向于把“形+了”中的“了”看成是“了(,1+2)”,这样处理也许更稳妥些。

相对来说,把只能出现在“太+形+了”格式中的“了”看成是语气助词“了(,2)”就容易一些。因为

这时的句末“了”与“太”构成“太……了”格式,表示对某种性质的程度进行夸张性的强调,“了”不表

示性状的变化,只是加重感叹等语气的表达。不过,这种格式中的程度副词并不限于“太”,“可”和“最

”等也可以,例如:“可香了”“可鲜了”“你最傻了”“老赵最土了”等等。应该说明的是,所谓只能出

现在“形+了”格式中的形容词,是相对于能带“了、着、过”以及“起来/下去/下来”的形容词而言的

,事实上有些能出现在“形+了”中的形容词也可以出现在“太+形+了”中,如“甜了——太甜了”“舒

服了——太舒服了”等等,这类形容词我们算在“形+了”之列,因为两种格式的“了”是不大一样的,而

我们考察的是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所以形容词带“了(,1+2)”优先于带“了(,1)”。

3.4 从考察的情况来看,能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多见于口语中,如“慌了手脚”“厚着脸皮”“没轻闲

过一天”“天晴起来了”等等。不能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多是来自古汉语的书面语形容词(参见2.7),并

且除“恩爱”“浩荡”等个别的以外,都不能重叠。此外,能带“起来/下去/下来”的形容词,基本上都

能带动态助词“了(,1)、着、过”。

3.5 调查结果表明,在1360个形容词中:

(1)能带动态助词“了(,1)、着、过、起来(下去/下来)”的有560个,占41.18%。

(2)只能带动态·语气助词“了(,1+2)”的有110个,占8.09%。

(3)只能带语气助词“了(,2)”的有292个,占21.47%。

(4)不能带任何一个动态助词(包括“起来/下去/下来”),也不能带句末“了”的,有398个,占29.

26%。

(5)形容词与动态助词的组合能力依次是:带“了(,1)”(占34.85%)>带“过”(占24.34%)>带“起

来”(包括“下去/下来”)(占14.34%)>带“着”(占3.38%)。

3.6 在如何看待形容词带动态助词问题上,有两种明确而完全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

是其语法特点之一,并不改变词性(见0.2之(2))。另一种观点认为,带动态助词是动词的语法特征,形容

词带动态助词就变成了动词(见0.2之(3))。究竟哪一种看法可取,要看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实际情况如何

。本文考察的形容词数量有限,但大抵上能够反映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实际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41.18%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带动态助词。若加上8.09%的能带动态·语气助词“了(,1+

2)”的形容词,就有49.27%的形容词能带动态助词。这样看来,把能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都看成是动词,即

处理成形、动兼类,就有困难了。否则,兼类数太大(即使除去8.09%能带“了(,1+2)”的形容词,也还有41

.18%的形容词能带动态助词),那么这两类词就无法区分了,换句话说区分这两类词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

,我们倾向于不把带动态助词的形容词处理成兼类,而承认(有近半数的)形容词可以带动态助词。然而,

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使得动词和形容词的界限更加模糊了。

3.7 进一步来看,“能否带动态助词”这一标准在动词和形容词区分中的作用也就值得重新认识了。

动词可以带动态助词,但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成为、认为、当做、促使、给予、加以、等于、

敢于”等等,都不能带动态助词。我们统计了《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中动

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统计结果是,在1328个动词中,能带“了、着、过”的动词有1198个,占90.21%。这

个比例远高于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比例,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动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而

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首先是充当定语,其次才是作谓语(15)。因此,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机会少于动词也

是符合情理的,但即使如此,也还有至少41.18%的形容词能够带动态助词。这样,我们可以说绝大多数动词

可以带动态助词,但不能说带动态助词的就一定是动词。我们也可以仍然把能带动态助词看作是动词的一个

语法特征,但那应该是针对动词与形容词以外的其他类的词而言,对于区别动词和形容词来说,这一标准就

不大管用了。换言之,动态助词在动词和形容词之间不起分类作用。

3.8 关于带句末“了”,现在多数人倾向于看成是动词和形容词共有的语法特征(见0.2之(5)),这种

看法是符合实际的。从我们的考察来看,能带“了、着、过”和“起来”等的形容词(41.18%)都能带句末“

了”,加上出现在“太+形+了”和“形+了”两种格式中的形容词(分别是21.47%和8.09%),合起来共有

70.74%的形容词能带句末“了”显然不能把占绝对多数能带句末“了”的形容词看成是动词。因此,句末“

了”也不能起区别动词和形容词的作用。当然,这只是对句末“了”不加区分(是“了(,2)”还是“了(,1+2

)”)的笼统说法,事实上正如本文初步考察的那样,句末“了”的性质并不完全一样,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

深入地研究。

3.9 本文考察的根本目的,曾试***通过对较大范围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考察,在弄清现代汉语形容词带

动态助词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动词和形容词的词类划分问题,但事实并不支持我们的主观愿望

,带动态助词和带句末“了”不能起到区别动词和形容词的作用。我们只能尊重客观事实。不过,考察的结

果表明,过去那种泛泛地认为“形容词不能或只有极少数形容词可以带动态助词”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形容词不但可以带动态助词,而且为数不少。

就现代汉语的实际来看,动、形两类词的确存在着某些相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征,因此,这两类词的

区分始终没得到根本解决。有人主张把这两类词合并成一类(16)。但是,“合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合并后在再分类中还会遇到二者的划界问题。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特别是在多角度广

泛调查的基础上,是可以对动词和形容词作出符合实际的区分和处理的。

【责任编辑】沈庶英

附注

(1)《新著国语文法》,第123页,商务印书馆,1992新1版。

(2)《中国文法要略》,第57页,商务印书馆,1982新1版。

(3)《中国现代语法》,第44页,商务印书馆,1985新1版。

(4)《中国语法理论》(上册),第28~29页,中华书局,1954年。

(5)《汉语语法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新2版,见《张志公文集(一)》),第39页,广东教育

出版社,1991年。

(6)《实用汉语语法》,第81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7)《锦州师院学报》,第92~97页,1985年第2期。

(8)《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第7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

(9)《动词分类研究说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第254~255页。

(10)《汉语语***文集》(增订本),第256~257页,商务印书馆。

(11)《兼类与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第45页,语文出版社,1991

年。

(12)《关于词的兼类问题》,《中国语文》,1994年第1期,第29页。

(13)参见吕叔湘《释景传灯录中在、着二助词》,《汉语语***文集》(增订本),第65页,商务印书

馆,1984年。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第31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15)据莫彭龄、单青《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载《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一文考察

,动词作谓语的频率是76.7%,形容词作定语的频率是42.0%,作谓语的频率是26.2%。

(16)如陈望道把动词和形容词等合为用词(《文法简论》,第68~7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

赵元任把动词和形容词合称为谓词(《汉语口语语法》中译本,第292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史存直把

动词和形容词合并为一类,称作表词(《语法三论》,第89~9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30年)等。

【参考书目】

吕叔湘1954《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第9期。

吕叔湘1965《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中国语文》第6期。

吕叔湘1966《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中国语文》第2期。

***熙1956《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79《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崔永华1982《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词义问题》,《语言学论丛》第九辑,商务印书馆。

叶长荫1984《试论能谓形容词》,《北方论丛》第3期。

胡明扬1987《北京话形容词的再分类》,载《北京话初探》,商务印书馆。

郑怀德等1991《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吴锡根1993《形容词研究概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陆俭明1994《关于词的兼类问题》,《中国语文》第1期。

邢福义1994《形容词动态化的趋向态模式》,《湖北大学学报》第5期。

Li and Thompson 1983《汉语语法》(中译本),黄宣范译,台湾文鹤出版有限公司。

李泉1994《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4期。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7

关键词:网络用语;语法;类型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随之人们在语言表达上也紧跟时代潮流。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发现网友们充分运用其灵活的思维创造出许多别有生趣的语言现象。

所谓语法理据,即利用语法手段在原有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创造新词或者旧词新用的造词方法。这里所说的语法不单指汉语的语法,也包括外语的一些语法规则。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词,可分为转类型、减缩型、重叠型、衍生型和混合型等。

(一)转类型转类型是指利用现有词语改变其词性和用法的造词模式。

1.名词性转动词性网友在使用一些常见的名词时,或因为谐音,或因为简称,或因为亲昵、形象、隐晦的表达需要,就使这些词具备了新的用法。例如:河蟹:指在论坛中,网络相关监管人员封锁、掩盖负面消息以及屏蔽少量非文明用语的行为。――“和谐”的谐音形式,网友误打求新就代替了“和谐”。

2.名词性转形容词性这类词是用生活中最常见事物的特征带给人们最真实最强烈的感受,来表示人们遇到事情的感想和知觉。例如:磁:关系密切,关系深厚。――两个人关系特别好就是相互吸引的磁铁那样紧密。名词转为形容词。

3.动词性转形容词性用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人或物的一些特性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准确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韵味。

4.形容词性转动词性这类词大多是网友们利用该词最显著的特性来表示造成这种特性的动作。

5.拟声词性转动词性这类词原为拟声词,用事物或事情发生的声音来表示发生该事情的动作,这种词语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啵:接吻。――用接吻的声音表示动作。

(二)减缩型减缩型是指将较长的词语省略为较短的词语的造词模式。用磁化理论来解释,词语的减缩就属于横向磁化。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构词单位代表整个词语。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减缩。本文的减缩型仅指汉字减缩,不包括汉语拼音的减缩。

传统以来,汉字减缩大致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但在如今的网络中,词语出现了其他形式的减缩和传统所没有的句子缩略。这里我们把网络中出现的语言分为正语减缩、反语减缩及缺语减缩。

1.正语减缩正语缩略是指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的缩略。又可分为短语减缩和句子减缩。

(1)短语减缩有的用短语中几个代表性语素(或词)重新组合成新的词语,如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有的用数词加上相同语素组成新的词语。如4B青年(“苦逼、***、、***的青年”的简称)。(2)句子减缩 在页面语中,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缩造词方式。随意抽取单句(复句)中的几个汉字来组成新的词语。由于有些缩略语不同于常规,不易让人理解,容易让人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我们称之为“随意减缩”。除了三字格,还有一类四字格。这里的四字格只是字数与传统的成语相同,其他特征并不相同,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色。是取句中最重要的感叹词、动词、名词、副词、数量词和形容词合并。

2.反语减缩有一类很特殊的减缩,是把一个短语减缩为一个现成的词语。其语义和色彩都与原词风马牛不相及,甚至大相径庭。我们称之为“反语减缩”。这类词语多被网友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吐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达到一种黑色幽默的效果。

3.缺语减缩还有一类更加特殊的减缩。其用法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歇后语。使用人们所熟悉的词语,将其中与说话人意***的字故意省去,之后,用一个“欠”字加上故意省去的字就隐晦的表达了说话人的含义。这种形式表达的基本为挨打或者挨骂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表达含蓄的特点。

(三)重叠型重叠型是指将语素重叠的造词模式。汉语语法中,名词一般是不能重叠的。但在页面语中,名词重叠的情况随处可见,平时不能重叠使用的形容词也大量出现。①本节讨论的重叠型,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AA式:模仿儿童语言,具有撒娇求宠意味的意味,充满童趣。例如:本本(本子)、车车(车子)、东东(东西)

2.ABB式: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讽刺或者表示一种黑色幽默。

(1)姓氏+重叠语素,这些重叠语素大多为动词:表示对人物的讽刺。例如: 范跑跑:即范美忠。――四川汶川地震时,范美忠作为教师只顾自己逃生,没有带领学生跑出教室。(2)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重叠:表示劣质工程。例如:楼脆脆:2009年上海一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坍塌。

3.AA哒:这种形式用“哒”来谐音“的”,在形容词后加个“哒”,表达更加亲昵可爱,个性与时尚。例如:萌萌哒:萌萌的。――很萌。此外,用AA哒形式来表词达意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么么哒”,其中的“哒”并不是“的”的意思,只是一种亲昵后缀。时常会被使用于关系较好的朋友之间,作为表达友好的词汇来使用。

(四)衍生型衍生型是指利用相同语素的词语(类似准词缀),形成词族的造词模式。该形式与仿词不同。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方式。本文主要描述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中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的类型。该类型是指语言的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变了,为另外的词语所取代。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探讨。

1.首语素衍生这类衍生是前面的语素都相同,即具有相同的特征或者共同的遭遇,直接更换后面的内容即可。例如:裸X: 裸辞、裸婚、裸考――“裸”指露出,没有遮盖。现多用来表示夸张或者吐槽无奈的现实。

2.尾语素衍生这类衍生与首语素衍生类似,保留后面具有同样特征的尾语素,根据不同情况更换前面不同的内容即可。例如:X漂:北漂、横漂、南漂――“漂”即漂泊,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五)混合型混合型是指汉字词、拼音词或拼音缩略词的词尾加上英语的语法词缀,由这种方法组合而成的新形式本文称之混合型网络词语。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而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也表现在语法上。汉语语法多靠语序和虚词的运用来实现,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没有动词的屈折变化。而印欧语常用词尾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句法功能的变化。而在网络中,网友巧妙地将两种语法进行了融合,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动词或者形容词+ing: 表示正在进行中的事情或者当前所处状态。幸福ing(幸福中)、恋爱ing(恋爱中)――“ing”在英语中是现在进行时的后缀,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者所处状态。前面只需加表示该动作或者状态的汉语词即可。

网络是个万花筒,出现了形形的语言现象。因此,笔者对网络中的语言现象进行简要分类,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语言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生活提供乐趣。(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8

关键词:湘乡方言;状态形容词;结构类型

湘乡市历史悠久,西汉始有湘乡之名。湘乡方言属于湘语娄邵片,是老湘语的重要代表之一,现总人口约90万。《湘乡县志方言民俗卷》(1993)认为,湘乡市境内分湘乡话和潭宁话两种方言,说地道湘乡话的占总人口的85%左右,还有15%左右人口散布在与湘潭、韶山、宁乡交界地带,说话带湘潭、韶山、宁乡腔,统称潭宁话。湘乡方言的状态形容词同普通话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非重叠式状态形容词

1."XAY"

"XAY"式为双音节结构,"X"为前缀,"A"为形容词性词根,"Y"是整个形容词后缀。其中,"X"与"A"之间是修饰的关系 ,"X"相当于普通话的"很",在语法结构上是一种"偏正式"结构 。"X"在大部分"XAY"式中的是意义较虚的语素或音节,只起记音的作用,有些字写不出具体的字来,即"X"并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意在表达A的程度相当高。"Y"常用"滴"或"唧(滴)",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例如:爬饱滴(很饱)、拉瘪滴(很扁)、滚烫滴(很烫)、臼酸滴(很酸)、捞空滴(很空)、飞嫩滴(很嫩)、点案/咩屎唧(很少)

"XAY"式词在湘乡方言中作谓语最常见,如:肚子捞空滴;水滚烫滴。其次是作补语,如:刀子磨得锋快的;作定语时,常会转换为谓语的形式,如:柿子臼酸滴不好吃。

部分"XA滴/唧滴"式由一个单音节名词性语素加一个单音节形容词性语素柞成, 这些词在结构上都是状中关系, 意念上可看成"像X一样A"。前一语素修饰后一语素说明其程度。如:墨黑滴(很黑)、梆硬滴(很硬)、冰冷滴(很冰凉)、铁紧滴(很紧)、锋快滴(很锐利)、掌平滴(很平坦)、飞快滴(很迅疾)、火红滴(很红)

上面各词中的"墨、梆、冰、铁、锋、掌、风、火"等都是名词性语素。

X 意义的虚化还表现在与不同的词根的搭配使用。即一些"XA(滴)"式中的X只与一两个A结合, 一些X可以与多个A结合。

如:捞:捞空滴(很空)、 捞松滴(很松)、 捞轻滴(很轻);

拉:拉瘪滴(很扁)、 拉粗滴(很粗糙)、拉软的(很软);

焦:焦干滴(很干)、 焦生滴(果实很不熟)、 焦湿滴(很湿);

耪:耪腥的(很腥膻)、耪臭的(很臭)

其中"拉、捞、焦、耪"等都可以与多个形容词性语素结合构成"XA(滴)"式。

有些"XA"式从形式上看与普通话的非状态形容词一样, 其实不然, 如"空白(很白)""清苦(很苦涩)",在湘乡话里是状态形容词, 在普通话里分别是名词和性质形容词。

"XA(子唧)"式中的X大多加强其所饰形容词性语素的程度, 也有一些X非但不加强其所饰形容词性语素的程度, 反而减弱其程度, 表示"略微"的意思,其中的后缀一般不用"滴",常用"子唧"来代替,起语气缓和作用,"子唧"一般不能省。如:温热子唧(稍微有点烫)、将熟子唧(略显成熟)、嫩黄子唧(稍微有点黄)、淡红子唧(稍微有点红)

2."AX(哩)"

"AX(哩)"式大多由一个单音节形容性语素A跟一个意义较虚的单音节语素或毫无意义的音节X构成,这些词在结构上都是述补关系, 后一成分补充说明前一成分的程度。如:贵死哩(很贵)、臭晕哩(很臭)、蠢死哩(很蠢)

大部分"AX哩"式中的形容性语素只能与一个X成分结合。有些形容词性语素可以与多个X结合,有些X也可以与多个形容词性语素结合。

如:臭: 臭晕哩(很臭)、臭死哩(很臭)、臭爆哩(很臭)

这是一个形容词性语素分别与多个X成分结合的情形。

又如:死:臭死哩(很臭)、懒死哩(很懒惰)

这是一个X成分分别与多个形容词性语素结合的情形。

3."AXYZ"或"XAYZ"

湘乡方言里的"AXYZ"或"XAYZ"式状态形容词为数不多。常用的,例如:勤南发省(很勤劳)、聆光三细(形容人漏光,没穿衣服)、神木笼桶(形容人犯糊涂)、莽哩莽懂(很莽撞)、气满嗨天(形容气喘吁吁的样子)、批死怕邋(形容很脏的样子)

二、重叠式状态形容词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在湘乡方言整个形容词重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湘乡方言中,尤其是加上叠音后缀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让听的人感同身受,从而体会说话者某种强烈的感彩。

1."AX+X哩"

该式是在"AX哩"式的基础上重叠其后一成分构成的, 其中的A成分一般都是形容词性语素。其中"AYY"不能***成词,"哩"在此格式里是不可或缺的构词成分。 如:眼鼓鼓哩(生气瞪眼的样子)、胖懂懂哩(很胖)、油哕哕哩(很油腻)、矮驼驼哩(很矮胖)、劳眯眯哩(没精打彩的样子)、凉朽朽哩(很凉快)

2." A+XX哩"

该式表面看来与上面的"AX+X哩"式一样,其区别在于"AX+X哩"有与之相应的"AX哩"式, 而本式"A+XX哩"没有与之相应的"AX哩"式。"A+XX哩"式是直接由一个形容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与一个意义较虚的叠音式双音节缀加成分结合而成。如:恶嗨嗨哩(很凶的样子)、脏兮兮哩(很脏)、齐刷刷哩(很整齐的样子)、烟窟窟哩(烟雾浓且多,袅袅上升的样子)、气恨恨哩(很生气)、汗洗洗哩(大汗淋漓的样子)、水漉漉哩(物体水往下滴的样子)、毛绰绰哩(毛发很多的样子)、泥拉拉哩(泥巴很多的样子)、雨滴滴哩(雨水往下滴的样子)

以上各例中"烟、气、汗、水、毛、烟、泥、雨"等是名词性语素,"恶、脏、齐"等是形容性语素,叠音式双音节缀加成分两字不能省略,如湘乡话中没有"齐刷哩"、"气恨哩"、'汗洗哩"等说法。

3."XXA唧"

该式由一个表示程度减弱的"XA( 唧) "式重叠X构成,其意义也是表示该词中那个形容词性语素的程度义略微减弱,可以理解为"有点儿+形容词性语素",一般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XA( 唧)"式。例如:温热子唧--温温热唧;将熟子唧--将将熟唧;嫩黄子唧--嫩嫩黄唧;淡红子唧--淡淡红唧

也有一些/"XXA唧"式没有"XA( 唧)"式与之相对应。

如:麻麻辣唧(√)---麻辣子唧(x) 微微酸唧(√)---微酸唧(x)

4."AA+BB"

该式是通过重叠构词方式构成的状态形容词, 数量不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弯弯斜斜(很弯曲);慢慢细细(动作很慢); 稳稳当当(很稳当/靠谱)

这些含有重叠形式的" AA+ BB( 唧)"式当中, 湘乡话不存在形容词性的"慢细、弯斜"等。有些虽存在, 但该基式的语法属性是名词性的。所以它们都是重叠式状态形容词,与下文讨论的"AABB( 唧)"式形容词的重叠式是形同实异的。

5."AXAB"

该式是没有形容词性朋基式的状态形容词。例如:痞里痞气(很不正经)、瘥里瘥气(很傻)、猾里猾气(很狡猾)、油里油气(油嘴滑舌)

以上各例"痞气、瘥气、狡气、油气"都成词,但都是名词性的。这些名词仅限于"痞、瘥、狡、油"等表示人的某种不良习气的形容词性语素加上名词后缀"气"构成的。

6."XA巴A"

在湘乡话中,"XA巴A"是形容词表程度的一种最高级形式。 它由"XA( 唧)"重叠后一成分之后再添加中缀"巴"构成。几乎所有表示程度加深义的"XA( 唧)"式都可以这种方式重叠。如:桶大巴大(很大)、 耪臭巴臭(很臭)、 梆硬巴硬(很硬)、 拉扁巴扁(很扁)

表示程度减弱意义的"XA( 唧)"式一般都不能重叠成"XA巴A"式。例如:"温热子唧(稍微有点烫)、将熟子唧(略显成熟)、嫩黄子唧(稍微有点黄)、 淡红子唧(稍微有点红)",这些词我们不能说成"温热巴热、将熟巴熟、嫩黄巴黄、淡红巴红"。

"XA巴A"式 是"XAY" 式的一种升华形式。不同的是"XA" 式 和"XA 巴A"式的具体词语不尽相同。"XA 巴A"式是"XAY"式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且含有说话人强烈的不满意情绪,有贬义色彩。"XAY" 式一般表中性色彩。另外,有些"XAY" 式后可以加语缀"唧","唧"带有说话者主观喜爱的感彩。

如:"XAY" 式:" 抿甜滴"(表中性色彩)

"XA 唧":" 抿甜唧滴"(带有说话者主观喜爱的感彩)。

据上我们也可以推断,少数本身有褒义倾向的"XAY"式不用于"XA巴A"式,如:"喷香"不能用成"喷香巴香",同样,有些本身有贬义倾向的 "XAY"式不用于"XA唧"式,如:"耪臭滴"不能用成"梆臭唧"。

三、形容词的重叠式

1.AABB( 唧滴)

这是该方言中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它们都有形容词性的AB基式, 所以, 与上文所讨论的"AA+BB"不同。普通话里有的AABB重叠式湘乡话里基本都有,该方言中还有一些普通话没有的"AABB( 唧滴)"重叠式。如:淋淋光光唧滴(一点不剩或)、爬爬实实唧滴(吃得很饱或穿得很严实)、干***爽唧滴(天气或路面很干燥)、健健旺旺唧滴(老人很健康)、溜溜滑滑(道路泥泞,很滑)

2.XAXA(滴)

这是湘乡话中"XA(滴) "式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几乎所有的"XA( 唧)"式都可以这种方式重叠。例如:墨黑墨黑滴、梆硬梆硬滴、清甜清甜滴表示程度减弱义的"XA( 滴)"式也有"XAXA( 滴)"这一重叠形式。如:温热温热滴、将熟将熟滴、嫩黄嫩黄滴、淡红淡红滴

3."AXAB"

形容词的"AXAB"重叠式是指有形容词性朋基式的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此处的"X"一般用"里",有时也能用"来"。它与上面提到的没有形容词性朋基式的"AXAB"式状态形容词是不同的。该方言形容词的这种重叠式普通话差不多都有,略举几例如:粗里粗心(很粗心)、古里古板(很古板)、 麻里麻烦(很麻烦)、 龌里龌龊(很不干净)、宝里/来宝气(很傻)、骄里骄气(很骄傲)

以上各例的"粗心、古板、麻烦、龌龊、宝气、骄气"等都是形容词。"宝里宝气、骄里骄气"与"AXAB"式状态形容词的"痞里痞气、瘥里瘥气、狡里狡气、油里油气"不同,"宝气、骄气"在宝南话里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因而是名词兼类形容词, 与其相应的"AXAB"式是形容词的重叠式,其他"痞气、瘥气、狡气、油气"只是普通名词,与其相应的"AXAB"式是重叠式状态形容词。

除以上外,湘乡方言状态形容词还有" AXYB"式、"ABXX哩"式, 、"烂+形容词"式等其他形式,不过这些形式的状态形容词数目不多。

"AXYB"式是在一个双音节形容词中插入两个不同音的缀加成分构成。

如:乌七咩黑(乌黑) 清里八早(在一天中很早的时候)

罗里八嗦(很罗索) 造孽八刷(很可怜)

"ABXX滴"式是由一个双音节形容词后加两个同音的缀加成分构成。

如:可怜巴巴滴(很可怜的样子)、 神经兮兮滴(像有神经病的样子)

"烂+形容词(滴)"式,用"烂"表示程度加深的意义。

如:烂便宜滴(很便宜) 烂熟滴(很熟悉)

四、结语

湘乡方言状态形容词,跟普通话一样表示程度高低的变化,其特色的地方性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方言区语言的表现力,使交流更形象生动、感彩更丰富,也为形容语词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

[2]李煊.试析湘方言词缀-侧面窥探湘方言语法研究的独特魅力[J].语言研究,2011,(9).

[3]李雨梅,曾常红.湘乡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J].文史博览,2007,(1) .

[4]储泽祥.邵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9

形容词的两叠“AA”式,在北京话及其他方言区极为普遍,玉环话也不例外。但玉环话里有“AAAA”式四叠结构,这在北京话中没有,在其他方言地区也比较少见,就是在吴语其他区也不常见。四叠式能进一步加深加重形容程度;四叠式只在口语中使用,且在说话人语气急促或夸张时用得多;年轻人用得多,中老年用得少。

(一)单音形容词的四叠:AAAA

玉环话里并不是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四叠,且只用于口语词中。如:里——里里里里、直——直直直直、吵——吵吵吵吵、重——重重重重。格条路哟直直直直格,格格物事突重重重重噢。

从以上例句可看出,单音节形容词四叠后,在句中大多作谓语,不作定语、补语,且四叠形式虽已表示程度的加深,但却还可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程度副词“哟”、“突”等。

(二)双音形容词前词素的四叠:BBBBA

这种四叠结构多见于偏正式复合形容词中,第一词素的四叠和中形素构成了玉环话的“BBBBA”式五字格形容词。其中的四叠成分“BBBB”读得较快,听感上结构紧密,形成了一个语音块,以致同后面的中心语素“A”之间有个很短暂的停顿。如:笔直——笔笔笔笔直、蜜甜——蜜蜜蜜蜜甜、蜡黄——蜡蜡蜡蜡黄。格碗菜雪雪雪雪淡格;我喜欢碧碧碧碧绿格颜色。

从以上例句可看出,“BBBBA”式形容词可作谓语、补语、定语。

(三)双音形容词后词素的四叠:BAAAA

这种结构也多见于偏正式复合形容词中,第二词素的四叠和中心词素构成了玉环话的又一五字格形容词:“BAAAA”式。上述的“BBBBA”式皆可表达成“BAAAA”式,两者没有大的区别,只是重叠成分的不同,使得强调点有些不同,但中心形素都是“A”,表达效果也是一样的。如:雪白——雪雪雪雪白、雪白白白白,笔直——笔笔笔笔直、笔直直直直。

“BAAAA”重叠结构还见于少数非偏正式形容词中,如:闪亮——闪亮亮亮亮、热闹——热闹闹闹闹、吵轰轰——吵轰轰轰轰。

“BAAAA”式同“BBBBA”式的语法功能一样,可作定语、谓语、补语,可参照“BBBBA”式中的例句,这里不再赘举。

(四)拟声词的四叠

拟声词即象声词,它的四叠能收到风趣幽默、惟妙惟肖的表达效果。拟声词的四叠结构多用于单音节词:啦啦啦啦、咚咚咚咚、啪啪啪啪。昨夜雨哗哗哗哗格落了一夜;大会堂响起了啪啪啪啪格掌声。

从以上例句中可看出,拟声词的四叠可作定语、状语。

二、“形补同形”结构:A了格A

玉环话里,为表示形容程度的加深加重,有一种“形补同形”的特殊结构:在形容词后面加上助词“了格”后,再加上该形容词充当前形容词的补语,形成“A了格A”式。用这个结构时,说话人带有想极力说服你相信他说的话之目的,带有很强的强调意味,表明了说话人对事物情状的深信不疑和口气的坚定。这种结构大多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也存在于部分双音节口语词:歪了格歪、冷了格冷、辣了格辣、迟了格迟、高兴了格高兴、小气了格小气、中意了格中意。

口语中能说的形容词都可套入该结构,书面语词一般不能套入该结构,如不能说:伟大了格伟大、绚丽了格绚丽、壮大了格壮大。

玉环话里的口语动词也有表面相似结构:V了格V。如:抖了格抖、摇了格摇、晃了格晃、想了格想。“V了格V”和“A了格A”虽然都用助词“了格”连接两个相同的词,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结构:“V了格V”是个无心并列结构,两个V的地位是平衡的,相当于普通话的“V了V”或“V了一下”,表示动作的重复、短时、少量等语法意义;而“A了格A”是个向心结构,前A处于核心地位,后A是它的补语成分,相当于普通话的“A得很”、“A极了”。

“A了格A”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如:格人小气了格小气;格天价冷了格冷。

三、加深形容程度的表现方式

(一)程度副词

同普通话一样,玉环话里也常用程度副词来表示形容程度的加深加重。按程度副词带有的主客观色彩,将玉环话里的程度副词分为两大类:客观描述、主观评价。

1.客观描述

由这类程度副词构成的形容词性结构,是对客观情状的描述,多是陈述语气。玉环话里这样的程度副词有以下几个:

最:最大、最亮、最闹暖、最老、最坏、最冷清;

哟:哟大、哟亮、哟闹暖、哟老、哟坏、哟冷清;

关意:关意大、关意亮、关意闹暖、关意老*、关意坏*、关意冷清*;

蛮:蛮大、蛮亮、蛮闹暖、蛮老、蛮坏、蛮冷清;

有眼:有眼大、有眼亮、有眼闹暖、有眼老、有眼坏、有眼冷清;

形容程度由高到低:最A>哟A>关意A>蛮A>有眼A。

其中“最”程度最高,是顶级;“哟”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非常”;“关意”相当于普通话的“相当”,它不能用来修饰贬义形容词,所以不能说“关意老、关意坏、关意冷清”,而且用“关意”时,是说话者在自己的判断标准下对事物情状的客观描述;“蛮”相当于普通话的“挺”;“有眼”相当于普通话的“有些、有点儿”,程度最低。

2.主观评价

玉环话里有些程度副词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说话人的一种评价、态度、取舍。这样的程度副词有:

突:突烫、突暖、突差、突糊涂、突漂亮*、突好听*、突新鲜*;

死:死烫、死暖、死差、死糊涂、死漂亮*、死好听*、死新鲜*;

移格:移格烫、移格暖、移格差、移格糊涂、移格漂亮、移格新鲜。

这类程度副词表现了说话者鲜明的态度,其中“突”、“死”只用于贬义,说话者有嫌过头之意;“移格”可用于称赞,也可用于贬义,说话者往往带有夸张的语气。

(二)程度副词的四叠

程度副词的四叠是玉环话里表现形容程度加深的特色形式,它只在口语中运用,一般是单音节程度副词的四叠,且只用来修饰单音节的形容词。如:最最最最、哟哟哟哟哟、蛮蛮蛮蛮、突突突突。格条路蛮蛮蛮蛮直格;格碗菜突突突突咸。

四叠的程度副词带有强烈的感彩,是夸张的说法,表现了说话者对事物情状的深信不疑,它多在青少年的口语中出现。

(三)其他固定结构

玉环话里还有一些固定结构表示形容程度的加深,这些结构虽不是由程度副词构成,但是语法意义相当于程度副词。主要有以下结构:

1.A得来

如:好得来、大得来、白得来、高兴得来、香得来、细得来、漂亮得来、难过得来、好听得来、坏得来。

“得来”原来应是带程度补语的结构助词,用在这里表示程度的加深。如:格梨酸得来;格人瘦得来。

“A得来”后面往往还要加上句子,做补充说明。如:佢拉两个好得来像一个人样格;格梨酸得来我牙齿都快落噢。

2.A弗过

“弗过”一般放在表示感觉的形容词及心理动词后面,相当于普通话的“A得恨”、“A得厉害”。如:气弗过、高兴弗过、痒弗过、暖弗过、痛弗过、难过弗过、讨厌弗过、恨弗过。“A弗过”常用于因果复句的偏句末。如:我实在痛弗过噢,我要望医生;佢难过弗过噢,连饭都啜弗落。

在“A弗过”的基础上,玉环话里还有“最A弗过”结构,程度更深一步了,相当于普通话的“再……也没有了”,有“A得不得了”的意思。如:格种苹果最甜弗过噢;佢格人最老实弗过哦。

参考文献:

[1]闭思明.广西横县方言的程度表示法.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

[2]徐波.宁波方言的语缀.宁波大学学报,1998,06.

形容人多的词语篇10

在长沙方言中,与普通话类似的程度副词有“最”“太”“特别”“稍微”“额外”“越发”。本文主要分析长沙方言中有特色的程度副词,它们是:“蛮”“死”“好”“连”“很”“才极”“几、几多”“醉”。

一、蛮

“蛮”在长沙方言中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

“蛮”作形容词有两个义项,一个是“粗野、凶恶”的意思。如:

(1)他家的崽好蛮的,动不动就打人。

另一个义项是“鲁莽冒失、脾气倔强”的意思。如:

(2)他好霸蛮的,横直都要依他。

“蛮”作为副词,表示程度高,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

(一)“蛮”主要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句尾一般有结构助词“的”或语气词“呢”“啦”等与之相呼应

(3)咯杂笔有蛮贵啦!

(4)他的成绩有蛮好呢。

1.“蛮”能修饰表度量衡的形容词

(5)咯杂苹果就有蛮大啦。

(6)他的头发就有蛮短。

(7)她屋里有蛮远。

2.“蛮”能修饰表事物属性、质地类的形容词

(8)饭煮得蛮硬啦。

(9)猪干炒得有蛮老。

(10)绳子系得有蛮紧。

3.“蛮”能修饰表德行类的形容词

(11)他硬有蛮蠢啦。

(12)我屋里有蛮穷。

(13)那杂房子里头蛮乱。

4.“蛮”能修饰表事物形状类的形容词

(14)他的头发有蛮直。

(15)咯根棍子蛮尖。

5.“蛮”能修饰表颜色、味道类的形容词

(16)她的皮肤蛮白。

(17)咯杂西瓜有蛮红。

(18)今里子的菜蛮咸。

(19)咯杂鱼蛮腥。

6.“蛮”可以用在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前,主要是强调适中、令人满意的感彩。明显附有说话人赋予受话者“满意”的语义内涵。

(20)我的成绩蛮好的啊。

(21)他蛮滑乍呢。(他很有心眼。)

7.“蛮”也可以用在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前

(22)你硬有蛮抠啦!(你真的很小气)

(23)他长得有蛮不带爱相啦!

(24)咯杂细伢子蛮带厌啦!(这个小孩子很讨厌)

(二)“蛮”修饰动词

1.“蛮”用于能愿动词前

(25)蛮会搞吃的/蛮肯帮忙/蛮愿意谈自己的想法

2.“蛮”能修饰部分心理动词

(26)蛮喜欢/蛮支持/蛮担心

3.“蛮”修饰“有+名词性短语”

(27)蛮有礼貌/蛮有钱/蛮有文化/蛮有道理/蛮有路

4.“蛮”修饰抽象类动词

(28)蛮讲义气/蛮够朋友/蛮讲究

5.“蛮”修饰动补短语

(29)蛮看得起/蛮不值得/蛮看不惯

6.“蛮”修饰兼语短语

(30)蛮使人为难/蛮逗人喜欢/蛮让人恶心

现代汉语中,兼语短语V1+N+V2,可以根据致使动词V1的特征分两类:一类是由“使、令、叫、招、引、讨”等不具有实在行为义的动词充当V1的兼语短语;一类是由“请、派、托、命令”等具有实在行为义的动词V1充当的兼语短语。长沙方言程度“蛮”只能修饰第一类。

(三)“蛮”与否定副词搭配,既可以放在否定副词前,也可以放在否定副词后面

“蛮”放在否定副词前,格式为“蛮+不+VP”,否定动作或性状,属于极性否定。只有表示积极意义或褒义感彩的形容词才能进入此格式。如:

(31)蛮不活泛/蛮不发狠/蛮不里手/蛮不滑跳/蛮不滑乍

表示具体意义的动词不能进入此格式。如:

(32)*蛮不打/写/骂/用/踢/喝

“蛮”放在否定副词后面,格式为“不+蛮+VP”,是对高程度的否定。其中的VP不受限制,一般都可以进入此格式。如:

(33)不蛮辣/白/宽/尖/满意/落后/打/写/骂/应该/要钱/晓得

二、死

(一)“死”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作状语,需用固化结构——“做死的”,相当于一个词,表示主语做某事很坚决,几乎用尽全力的语法意义

(34)做死的读书/做死的咒/做死的打/做死的反对/做死的呷/做死的吵/做死的跳/做死的磨/做死的写

“死”还可以构成动词重叠结构,形成“死·动词+子+动词”结构,能进入此结构的动作不多,这种说法属于惯用语。如:

(35)他在那里死搞子搞。

(36)他把崽死打子打。

(二)在长沙方言中,副词“死”的主要用法是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作补语,表示程度达到顶点,多表示贬义

“死”作形容词的补语,有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程度副词“死”直接附在形容词后,在“死”的后面加上语气词“嗒”,构成“A+死+嗒”的格式。如:

(37)他屋里邋遢死嗒。

(38)咯杂菜辣死嗒。

形式二:“A+得+死”,表示某人对处在极限状态下的某物进行主观评价。如:

(39)他屋里邋遢得死。

(40)咯只菜辣得死。

(41)那只妹子长相难看得死。

“死”修饰的形容词大致有表味道类、事物属性类、价值类、质地类、度量衡类的性质形容词。

“死”作动词的补语,有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死”直接跟在动词后面,后接宾语,含有评价、不满意的语法意义。如:

(42)咯里吵死人哒。

(43)我们老师骂死人咧。

(44)咯多作业要做,会做死人克咧。

(45)衣服咯多要洗,会洗死人克哒。

形式二:构成“动词+死+个+人”,只有少数的单音节动词可以进入此格式。

(46)老师骂死个人。

(47)她爸爸打死个人。

三、好

“好”在长沙话里可以作形容词、疑问代词、副词。

作为形容词的“好”的意义用法和普通话的“好”大致相当。“好”用在疑问句中询问程度、数量,相当于普通话“多”,句末常用疑问语气词。如:

(48)那条鱼有好重哎?

(49)你买的那本书有好厚罗?

(一)“好”用作副词,表示程度高,放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

1.“好”修饰形容词

(50)他长得好高的。

(51)那杂树上的李子好红的。

(52)她屋里妈妈做的菜好咸的。

(53)那双鞋子的底好硬。

(54)她长得好体面。(长得很漂亮)

(55)咯杂绳子好硬扎。(很扎实)

(56)她为人好客气的。(很大方)

2. “好”还可以修饰形容词“好”,表程度

(57)那杂店子里的鱼好好呷。

(58)咯栋房子设计得好好哦!

“好”修饰动词性成分,与“蛮”的用法一样,也能修饰能愿动词、“有+NP”、抽象类动词、动补短语等。

(二)“好”有两种结构,不能用副词“蛮”去说,是“好”与“蛮”区别最大的地方

一种结构是:“好”能和某些性质形容词组合成特殊的状态形容词,体现了“好”的构词能力。如:

(59)好黑八黑/好蠢八蠢/好饿八饿

另一种结构是:“好”可以和形容词组合,形成一种假设关系,前后呼应,其格式为:“好+形……好+形”。其中的“好”表示任何一种程度,相当于普通话“多”。如:

(60)你能跑好远就跑好远。

(61)你能走好快就走好快。

(三)“好”与否定副词搭配

1.“好”修饰单音节形容词的否定形式,只限于修饰“粗、大、高、宽、厚、远、深、硬”等表示量多的性质形容词,其格式为:“冇+好+形容词”。如:

(62)那口井冇好深。

(63)桌子冇好重。

(64)他年纪冇好大呢!

2.“好”修饰多音节形容词的否定形式,其格式为:“好+不+形容词”。一般情况下,这些形容词都是褒义的。如:

(65)她今里子好不高兴的。

(66)听了那只消息,她心里好不舒服的。

(67)周老师对你今里子的表现好不满意。

3.“好”修饰动宾短语的否定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好+有+名词”的否定形式,其格式为:“好+冇+名词”。如:

(68)她是一杂好冇心计的鬼。(她是一个很没有心计的人)

(69)他是杂好冇福气的人。

(70)他好冇派头的。

另一种是“好+不+动宾短语”。如:

(71)你硬是好不讲道理啦!

(72)他好不讲义气的。

4.“好”修饰动补短语的否定形式,其格式为:“好+动词+不+补语”。如:

(73)他们两杂鬼好合不来的。

(74)他好靠不住的。

(75)她在外面好混不开的。

(76)咯双鞋好划不来。(这双鞋很不划算)

四、连

(一)长沙方言中的“连”可以作动词、介词、副词

1.“连”作动词,表“连接”义

(77)烦你把那两张纸连得一起罗。

(78)把那两根线连起来罗。

2.“连”作介词,有“连同、连带、包括”等意思

(79)咯次得奖的连我一起有六个同学。

(80)你吃梨子是连皮吃咖的啊。(你吃梨子是连皮吃掉的啊)

3.“连”作程度副词,表示整个过程完全没有出现某种情况,或完全没有实施某一行为,相当于普通话中“始终”。如:

(81)我今里子连冇做一点事。

(82)他一天连冇做声。

1)表示极度的感受,相当于普通话中“极、非常”

(83)他们两个连划不来。(他们俩连合不来)

(84)心里连不如法。(心里连不是滋味)

2)表示客观情况、事理的无可置疑。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完全”

(85)咯两只答案连不相同。

(86)你连莫信他。(你连不要相信他)

(二)副词“连”的句法分布

“连”在长沙方言中只作状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并且“连”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1.“连”构成“连+不/冇+动词”格式

(87)他咯段时间连不高兴。

(88)我连冇一点事做。

2.“连”构成“连+不+形容词”格式

(89)我发现他连不灵泛。

(90)咯些桃子连不红。

(91)今里子老师布置的作业连不多啊。

3.“连”构成“连+莫+动词”格式

(92)连莫喊我/连莫怕他/连莫理他

五、很

“很”是长沙方言中较常用的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较高,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

(一)“很”可以修饰形容词,只能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作状语

(93)那个妹子很白净。

(94)她长得很胖。

(95)今天很冷。

(96)我咯段时间很高兴。

(97)她经常打扮得很洋气。

(二)“很”可以修饰动词短语

(98)他很会打牌。

(99)她屋里很有钱。

(100)上一代人都很能呷苦。

(101)你很让我失望。

(102)我很愿意为你着想。

(三)“很”与否定副词搭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很+VP”,是对高程度的否定

(103)离学校不很远罗。

(104)他不很爱讲话。

(105)我不很喜欢吃水果。

(106)他屋里崽不很高。

一种是“很+不+VP”,表示“一点儿都不”的意思,属于极性否定。其中的形容词一般都是具有褒义或积极意义的。如:

(107)他很不高兴。

(108)他很不喜欢呷面条。

(109)他很不讲道理。

(110)我很不支持他读***校。

长沙方言里,“很”可以构成“很+形容词+八+形容词”结构,表示程度高。如:

(111)那棵李子树长得很高八高。

(112)他跑得很远八远克哒。

(113)那杂菜很咸八咸呢!

六、才极

“才极”在长沙方言中可以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很高,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非常”“挺”“极”等。 如:

(114)他讲话才极有味。

“才极”既可以修饰形容词,也可以修饰动词。“才极”修饰形容词,构成“才极+A”格式。如:

(115)她长得才极漂亮。

(116)老刘处事才极公正。

(117)在这里过得才极好。

“才极”修饰动词性短语,构成“才极+VP”格式。VP可以是表示心理活动的,也可以是表态度评价的。如:

(118)我才极喜欢玩电脑。

(119)她才极怕老鼠。

“才极”也可以修饰由能愿动词构成的动词性短语,构成“才极+会+VP”结构。如:

(120)她才极会骂人。

(121)他屋里崽才极会读书。

“才极”与否定副词的搭配,其形式为“才极+不+VP”。如:

(122)咯种花才极不好看啦。

(123)那杂游戏才极不好玩。

(124)他今天才极不高兴。

七、几、几多

“几/几多”是一个表示程度高的程度副词,并含有一定的夸张语气,一般用在感叹句中。

(一)“几”能修饰形容词,但能修饰的形容词不多,最常见的是“好”。如:

(125)她的字写得几好呢!

(126)他长得几帅罗!

(127)咯杂菜几好呷!

“几”修饰的一般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不能是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如:

(128)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几舒服︱~大方︱~几认真

(129)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几难受︱*~小气︱*~潦草

“几”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一种是“几+好+单音节动词”。如:

(130)你唱花鼓戏几好听!

(131)她做的菜几好呷!

(132)莫哭罗,你笑起来几好看!

一种是“几+有+NP”。如:

(133)那只鬼几有品位呢!(那个家伙很有品位。)

(134)她屋里几有钱呢!

(135)咯杂菜几有味!(这个菜很好吃)

“几”只限于用在感叹句中的程度副词。它不能与否定副词搭配。

(二)“几多”在语义上和“几”相当,表示程度很高。句法分布上“几多”比“几”的范围更大。“几多(的)”不仅能修饰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也可以修饰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如:

(136)几多有品味︱几多麻烦︱几多危险

“几多”可以后附“的”。如:

(137)几多的好︱几多的好玩︱几多的麻烦︱几多的危险

八、醉

“醉”在长沙方言中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程度副词。作程度副词时,只能放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作补语,表示程度很深,达到了顶点,通常带有让人不快的意味。如:

(138)咯杂几天,把我冷醉哒。

(139)我累醉哒。

(140)早饭冒呷,饿醉哒!

(141)今里车上真的挤,硬把我挤醉哒。

(142)他骂醉我哒。

(143)你那杂路搞完冒?——才搞完,搞醉嗒!

(144)你今天累不罗?——把我搞醉嗒。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编号:09YBA111。)

参考文献:

[1]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长沙方言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崔振华.长沙方言的几个语法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3]储泽祥.通比性的“很”字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4]丁蓉.长沙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比较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5]何宁.长沙方言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6]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曾晓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1).

[9]彭玉兰.衡阳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10]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副词[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小克.长沙方言的“bA的”式形容词[J].方言,2004,(3).

[1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形容人多的词语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形容人多的词语10篇

学习

中国民间艺术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民间艺术论文,内容包括中国民间艺术论文1000字,民间艺术论文答辩。(三)剪纸艺术的用途。剪纸有形式多样的***案样式,有广泛的表现形式,且剪纸本身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可以作为装饰品,直接张贴在门窗上或墙壁上;可以作为刺绣的底

学习

录播室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录播室10篇,内容包括录播室设备,录播室美篇。一、系统构成录播教室的建设可实现对教学过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课堂实录及网络实时直播,录制的内容不仅包含老师、学生授课听课的场景,还包含教师讲课所用的课件内容。本系统具有

学习

出纳思想及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思想及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出纳月工作总结和下月计划合集,出纳管理思想工作总结简短精辟。思想***治上,深入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群众路线教育,认真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切实体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富强

学习

拼音字母歌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拼音字母歌10篇,内容包括100个汉语拼音字母歌,26个完整版的拼音字母歌。嘴巴扁扁eee小棍加点iii嘴巴吹笛uuuu上两点üüü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爷爷拐杖fff左下半圆ddd雨伞巴儿ttt一扇小门nnn一根小棍lll豆芽

学习

彩虹伞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彩虹伞10篇,内容包括彩虹伞美篇,彩虹伞的100种。(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这也是课堂10篇

阅读(21)

生活中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锻炼体魄,磨练意志、使心灵得到进化,智能得到开发,我们不仅仅在学校的课堂学习,而且还要在生活中的课堂学习,每当遇到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说“这也是课堂”。

学习

小学生家长发言稿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家长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小学生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家长发言稿100字小学生。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是: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长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虽然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

学习

与雪有关的诗句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与雪有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与酒茶雪有关的诗句,有关雪的诗句古诗大全。3、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

学习

江南风景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风景10篇,内容包括江南风景推荐,江南美景欣赏。浙菜是菜系中的江南一帜,其菜品格局醇正、鲜嫩、细腻、典雅,尤以清鲜味真见胜。而苏菜也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乾隆时,曾下旨编制苏杭菜谱,许多苏菜也因乾隆名扬四海。如“文思豆腐

学习

高温瑜伽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高温瑜伽10篇,内容包括高温瑜伽的全面教程,高温瑜伽精髓100例。之所以要在40℃左右的温度下练习,是为了还原印度当地的炎热气温,让高温瑜伽的效力自然爆发出来。此外,在身体未预热的情况下练习瑜伽很容易受伤,而对于这种讲究身

学习

财务培训工作建议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培训工作建议,内容包括财务培训建议或者意见,财务培训要求和个人进步建议。1、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存在学历教育“影子”由于长期的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混为一体的办学体系,武警部队院校仍然习惯于用学历教育的模式发展任职

学习

我的业余生活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业余生活10篇,内容包括我的业余生活4000字,我的业余生活作文。总结我一周的业余生活,大约四分之一给了学生,一周两次值班虽不足四分之一的周业余,但再加上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编制试卷,为教育教学搜集资料,与家长交流等,业余的

学习

山水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山水诗句10篇,内容包括山水诗词十首,山水诗句大全100首。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5、横看成岭侧成

学习

长歌行的古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长歌行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长歌行古诗10首,长歌行的古诗意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

学习

表示人多的成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表示人多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表示鱼多的成语,表示见识多的成语。3、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4、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5、人千人万:形容人多。6、阅人多矣:形容人阅历多

学习

形容中秋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中秋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中秋节的诗句最经典的。画面感强,生活味浓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乡村秋景中三个典型的场景——幽谷农家、江面渔人、草野牧羊女,以蒙太奇般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场地,用不同的

学习

关联词语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联词语10篇,内容包括关联词语句汇总,十种关联词语分类大全。二、联系词语的近义词干系[gānxì]接洽[jiēqià]相干[xiānggān]三、联系词语的造句1、我们应注重事物内在的联系。2、我们和姑妈家的联系已经中断好多年了

学习

形容高兴的成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高兴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形容十分高兴的成语,形容高兴的成语二年级。3、酒酣耳热:形容饮酒到高兴的时候。4、心痒难挠: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5、怫然不悦: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6、欣喜若狂:欣

学习

关联词语练习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联词语练习10篇,内容包括关联词语练习100个,十句关联词语练习。关联理论的贡献之一是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从话语生成转移到了话语理解,对二语习得中的认知环境、程序制约以及最佳关联等概念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从而可以更好地

学习

形容心情高兴的成语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心情高兴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心情特别高兴的成语,形容高兴的成语100个。3、笑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4、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学习

形容人多的词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人多的词10篇,内容包括形容人多的词语100个,形容人多的词汇都有哪些。4、张袂成阴、熙来攘往、人满为患、宾客如云(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形容文笔好擅长写作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写作的成语比如妙笔生花。2、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3、眼明手快:看得准,动作敏捷。4、出手得卢: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