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1
形容熟练含有手的成语
1、手到擒来: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2、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3、眼明手快:看得准,动作敏捷。
4、出手得卢: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5、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6、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7、心闲手敏: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8、行家里手: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9、心手相应: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10、行家里手: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11、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形容敏捷含有手的成语
1、巧能成事:巧:灵巧、机敏。灵巧机敏能成就事业。
2、随机而变:随着时机或情况而变化。形容灵活机敏。
3、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4、身手敏捷:身手行动灵敏迅速。
5、眼明手快:看得准,动作敏捷。
6、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7、手急眼快: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8、心闲手敏: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9、眼尖手快:眼力好,动作快。
10、心手相忘:极言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1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2
一、阅读教学与写字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在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我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缺陷和不足,以读和写的掌握强弱不均为主要特点;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很强,发音标准清晰,认识很多字,但是在写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字不会写,很多字笔顺不对甚至笔划混淆;还有很多学生写字很好,字体美观、笔划准确严谨,但是在发音上却会遇到很多障碍,发音模糊、不准确,阅读能力差,经常发生停顿,无法进行连贯的阅读,不会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等。这种畸形的发展,在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得不到纠正的话,在后期就会成为一种学习障碍,制约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存在阅读障碍,无法有效地理解课堂内容,不仅会局限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数学、地理、历史等各种学科的学习上也必然造成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强,却不擅长写字的学生,时间长了书写能力越来越差,写作业成了难题,完成课堂内外的练习、完成考试项目都是不小的障碍。从各方面来说,读与写的能力互为辅助,缺一不可。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字教学
1.先要保证阅读的趣味性 在阅读中贯彻写字教学,首先是确保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尤其是对于不擅长写字的这一部分同学,对他们进行写字教学的突破点在于阅读的趣味性。如果无法满足其阅读的兴趣,在落实写字教学的时候,必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很难保证。这就需要“投其所好”,以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写字教学的引导来实现写字教学效果的扩大化。
2.课堂听写阅读的灵活运用 传统的课堂听写活动都是老师念,学生写。只能锻炼学生们的听力和写作能力。如果大胆创新:让学生来念,把听写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这样就会实现读与写的双效合一。
这里需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读与写的训练。第一是可以直接点名,让一些不擅长阅读的学生来读听写题目,安排其他学生进行听写训练。那些不擅长阅读、不喜欢阅读的同学在课堂上公开进行大声朗读的时候,尽管不喜欢阅读,不擅长阅读,却会出于自尊的需要认真去读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从山东农村搬过来的学生,他的方言口音很重,在课堂上阅读也经常会被嘲笑。不过自从我让他在课堂上领读听写训练以后,他也开始严格的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进行发音。其实小学生的发音还是很容易纠正的。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阅读能力明显上升,阅读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第二种方式是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晨间互动听写训练。比起第一种形式来说,利用晨间早读的时间分成小组进行听写训练,气氛更活跃,学生锻炼的机会也更多。不过多个小组的听写训练会比较嘈杂混乱,难保不会出现部分学生走神、胡乱打闹的情况。在最初开始尝试分组听写的时候,我观察过,学生一般开始听写十分钟之后就会出现胡乱打闹和走神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五分钟仍然没有被制止,就会迅速扩展到班级之中。因此老师在晨间训练上要随时掌控局面,避免互动听写训练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3.鼓励学生进行日记写作和朗读 小学生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而记日记可以说是培养小学生写字、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要注意的是鼓励学生记日记的同时,为小学生提供一种满足感,也就是在课堂上读日记,老师读或者让学生自己读,让其他的同学读。可以尝试让学生互相阅读对方的日记,这样写字不好、容易写错字的同学出于不想让别的同学发现他的错误的想法,会更加认真主动地做好写字训练;而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出于猎奇心理也会喜欢阅读别人的日记。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必过于在意学生的作文是否有文采,重要的是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日记中存在的语法错误、错别字等情况,一定要及时纠正。
4.趣味读写训练 趣味读写训练是一种类似于电脑打字游戏的递进式训练项目。老师在黑板上快速写出几个生字、生词,建议难易交叉进行。训练的要求就是学生要跟上老师的速度快速地写出黑板上的汉字。为了提高趣味性和挑战性,老师要限定时间,比如写了十个字,每写好两个字擦掉前面一个字或者每几秒钟擦掉一个字。将学生们写字成果收集起来进行评分,或者以唱票的方式在课堂公布。我在课堂上曾经做过这样的训练,比如“天”“海”“燕子”“贝壳”“浪花”“白云”“小路”“石头”这样几个词,在黑板上写出来并快速地擦掉,最后收集学生的写作效果。一般很少有学生能全部写出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为了争取写出最多的字、学生的阅读要快、写字要快,而且不能有错误的笔划。为了提高读与写的趣味性,还可以根据这几个字和词来延伸内容,比如把原本属于课文中的一句话,一行文字打乱顺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打乱的顺序写,完成之后尝试着以正确的顺序念出来,这也是读与写良性互动、融合的一种好办法。
三、总结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3
1、手到擒来: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2、拿手好戏: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3、眼明手快:看得准,动作敏捷。
4、出手得卢: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5、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6、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7、心闲手敏: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8、行家里手: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9、心手相应: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4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行为特征;大学英语教学
关于人们如何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教育学和心理学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如强化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形成多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或 mi theory)虽然为大多数人所知晓,但是在传统的一元智力理论的影响下,在国内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目前国内学生外语学习现状,有必要承认、尊重、利用学生个性差异,加深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认识,因势利导,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在评析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特征及识别方法,最后,就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多元智力理论提出若干建议。
一、多元智力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伍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人类思想的构架》(frames of mind)中提出,人类的智力不只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智力的组合,具体包括音乐/节奏方面、口头/语言方面、视觉/空间方面、身体/运动方面、逻辑/运算方面、人际之间(交际)/人际之外(独处)的智力共七个方面。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这七种智力,但是比较突出的却只有某一种或者某几个方面的智力,并且个人最为突出的智力往往和个人的成功或者从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1993年,哈伍德·加德纳又指出,人类在七种智力之外还有第八种智力,即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进行识别和分类的智力。1996年,另一位学者丹尼尔·格尔曼(daniel goleman)认为人类还有所谓的第九种智力,即通过强调或控制刺激进行自我激励的情感能力。
虽然上述研究结果直接指向的是人类智力存在的多种形式,但是对外语教学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同样的学习任务并非适应所有的学生。其次,每一位学生都有他自己先天最擅长的某种能力,造成英语学习障碍的原因往往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与学生最擅长的能力发生“错位”。最后,如果再联系到“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习类型,找准特定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同样是语法教学,对于逻辑或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解释的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视觉或空间型的学生可能只有画***表或演示才能接受。同样,有人独处时学习效率较高,有人在集体活动中才能超常发挥。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者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多元智力与学生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
如果根据加德纳最初提出的人类的七种智力内容将学生划分为相应的类型,那么一些学者的实验结果则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与其学习行为特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行为特征和其个人的能力类型存在着下列对应关系。
语言型学习者,在行为上偏好于读、写或者讲故事,擅长记忆人名、地名、日期和日常琐事。相比之下,逻辑型学习者却比较喜欢实验、数字运算和研究事物类型及其关系。空间型学习者偏好看***片、看电影或者玩游戏,他们最擅长想象、猜谜语、识***、填词游戏或者看***表。音乐型学习者通常喜欢唱歌、哼曲子、听音乐或玩弄乐器,声音、旋律节奏和时间节拍是他们的长项。运动型学习者比较擅长诸如运动、舞蹈和表演之类与身体有关的活动。交际型学习者,喜好广交朋友,善于与人交谈和加入一些团体,这类学生善解人意,擅长领导、组织、交际和处理冲突。与交际型学习者相比,独处型学习者偏好独来独往,对个人兴趣有着不懈的追求,他们比较擅长自省,注重情感和内在的东西,会为个人目标不懈努力。
上述关于不同的能力类型学习者的理论,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特征的办法判定和识别学生类型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给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外语课堂教学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的,尽管不可能在一节课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语言项目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教学活动定位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定向。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多元智力的教学建议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结合语言学家的建议及笔者外语教学的实际经验,围绕多元智力模型,笔者提出下列建议作为课堂活动的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语言型学习者
针对语言型学习者善于表达的特征,可以让其先听短文后写书信来培养听力,而在阅读过程中做正误判断练习。还可以把编写故事作为写作练习,就传统话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书面材料学习语法,用画脑***(mind map)的形式学习词汇。
2.逻辑型学习者
针对逻辑型学习者善于推理,擅长逻辑的特点,可以把听力材料分割,让其听后排列文稿顺序。在阅读过程中就文章观点、概念之间做比较练习。在写作训练中,要求这类学生记录活动环节或过程。在口语练习中,教师不妨把一组***片顺序打乱提供给学生,让其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列后编造故事。在学习语法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己归纳发现语法特征。在词汇学习中,鼓励学生使用诸如词根联想、星火记忆方法等。
3.视觉型学习者
善于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在听的过程中填充***表,在阅读之前充分利用有关插***或***片做出预测。对这一类学生,在布置写作练习时可以要求其***文并用,做口语练习时最好让他们就***片或空间差异作比较。教授语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片演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音乐型学习者
此类学生对乐音或者节奏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把一首流行歌曲的某些词“挖”去,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填空,也可以先把歌词作为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做词曲配对练习。与此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东西编写歌词、顺口溜等以锻炼写作能力,就音乐电视画面展开讨论去提高口语能力。对于语法难点,编造或者收集一些韵文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流行歌曲扩大词汇量,对于语法和词汇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运动型学习者
好动是此类学生的天性,因此更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在听力教学中,把一个任务分派给三个小组,让各组分别听一部分内容然后合作完成任务。在阅读中,把阅读材料打乱,让学生恢复原来顺序引导其主动思考。对于此类学生,一种有效的写作活动就是写好第一句话,然后让一组学生传递着续写编成故事。学习语法和词汇时,可以提供一些“”性的游戏内容,激发此类学生的学习热情。
6.交际型学习者与独处型学习者
在听力教学中,对于交际型学习者可以在听一遍材料之后引导学生之间对照答案然后再听第二遍,但对于独处型学习者最好让其自己订正。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鼓励交际型学生讨论,也要允许独处型学生自己思考。对于写作练习,可以让前者编写对话,让后者写日记。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可以要求交际型学生多举一些别人的例子做练习,相互测试学习内容。但是,对于独处型学生,应该诱导其多描述跟自身联系紧密的事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步调和方法。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5
1995年3月,赵朴初等9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全国***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这引起了***的高度重视。从此,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一、“经典诵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灵最纯粹、吸纳能力最强,在这一阶段把最优美的语文文字的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种学习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通过对经典古诗文和经典美文的反复诵读,可以养成一个人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慢慢转化成为伴随终生的语文素养。
二、“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现在,我国小学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但是大家知道,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识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从传统的蒙童识字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启蒙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古人仅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能识2000多汉字,基本过了汉字关, 而现在小学6年才能识字2540个。我们现代人6年的识字量,古人只需一年即可掌握。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掌握大量生字,这是因为经典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生字集中出现;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节论文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明显有助于学生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
三、“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智力
笔者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每篇课文读一到三遍就会背了,练习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都能出色地完成。笔者想这与学生一直坚持的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是分不开的。“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与儿童的生理发展特征分不开。生理学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7倍的功夫。所以有人称之为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在13岁之前(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
四、“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爱好和能力。各种经典著作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各个学段的儿童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以浓郁的情趣感知优美的韵律。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应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挑选优美的唐诗,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经典诵读”有助于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作文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惧怕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课外缺乏阅读,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儿童文学的小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同样,他们也往往擅长写作文,而且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通顺生动,这就是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若在文章中能增加一些名句名诗,更能为文章加入亮点,经典著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写作风格,把思想拔高一个层面,让自己的文章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而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于感性思维,诵读经典著作,恰好能够锻炼这方面的思维能力,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6
一.分层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作文分层教学是针对初中生的写作实际情况,为了使所有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采取的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措施,也是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和教学组织。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全面升入初中,一些学生在小学语文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升学的压力,语文的学习时间被数理化所占用,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拉大。在一个班级,写作水平较高的只有几位学生,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不是很好,有的甚至就不会写作文。针对以上情况,语文教师如果搞一刀切的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就会使优等生很难提高,中等生止步不前,学困生失去了学习写作的信心,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在知识的学习、运用、掌握方面,客观上还存在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还会不断地扩大,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处于这种存在层次状态的学生是变量,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这种状态会随着情感和作文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中间环节发生有利变化,采取作文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二.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1、由于学生兴趣的差异使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比较感兴趣,具有较强的计算、推理、分析能力,比较擅长准确而迅速地攻克各种难题;有的学生在舞蹈、美术、音乐等方面比较有天赋,创作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对各种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有着强烈的兴趣,喜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技活动,在体育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有些学生对文学比较热爱,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方面有较好的表现。针对初中生在才能和兴趣方面存在的差异,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尊重学生的爱好选择,实施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语文教师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使其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初中生认识能力个体间还存在差异。学生个体间认识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的学生学习容易走神,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有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粗略、大大咧咧,有的观察却是非常细致;有的学生在历史、英语、语文等方面学得较好,擅长形象思维,而物理、数学的学科学习好的学生擅长抽象思维,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他们的写作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认真听讲的学生语文水平大多较好,写作水平也优于其他学生,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较慢。
三.作文实施分层教学要定位准确、循序渐进
在写作训练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现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定位要做到动态的、暂时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不同定位的学生制定出作文训练的目标,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开始进行写作训练阶段可以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参考,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7
第一步,审题。
拿到题目后,手中拿铅笔,手脑眼嘴并用,开始审题。看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要点是什么,特殊要求是什么。譬如你是叫李华,还是随便一个名字? 要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对分几段写有无要求?等等。诸如此类的硬性要求信息,都最好用铅笔划下来,以免出错,也许你一开始会记得,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不会因紧张而遗忘这些信息呢?还是小心为妙。边看最好边张嘴默读,这样就不会遗漏或忽略任何一个字了。
第二步,草稿。
有的同学怕出错,全文都打草稿再誊写,我姑且认为不太可取,毕竟考场时间宝贵,即使我有四十分钟时间写作文也不敢贸然这么做,更何况考场时我们留给作文的时间往往一再被压缩。有的同学不打草稿,我认为更不太可取。一来容易出错,二来边写边想思维不连贯,即使思维连贯也无法审词酌句,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容易后悔。
草稿怎么打?
1.结构就是你打算分几段写,每段都写什么?哪段转哪段承哪段起合?心里都要是有谱的。
2.关键词:结构拟定后,迅速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这篇作文可能用到的一些关键词。包括一些漂亮的词和自己可能会忘记的词。主要是动词和名词。
譬如一省作文题: 假设你的名字是李华,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你居住的地方举办,现招募志愿者。你希望成为志愿者。申请信的格式已经写好了,你直接写内容就可以。你的个人情况:年龄性别学历,个人条件。英语好,爱好体育,擅长交际,乐于助人。承诺提供最佳服务。
关键词就是学历、爱好、擅长、乐于、承诺,和你对这篇作文初步构思时想到的一些词。先把这些词(指词的英文表达)写在纸上。有一些词的拼写,譬如学历,可能你本身就记得不是特别清楚,这时一定要在开始写作文前先把它写下来,以免一会因干扰而遗忘。
可能看到聪明这个关键词时,你最初写下的往往是clever,再仔细想想,你是不是又想到了smart,deligient好多词,挑个漂亮和合适的用吧。再比如转折,你写了but,这会再想想,是不是又有一堆表示转折的词在你脑里打转呢?挑一个吧。千万别用but.
3.句式:词写下来了,其实你构建这篇作文的建筑材料就到位了,下步就是要把它们盖成漂亮的作文。先用最普通的陈述句把它们在头脑中过一遍,然后看看都能改成什么句式。能不能把一句陈述句改成问句?能不能用上一个双重否定句?能不能用一个主语从句套定语从句的长句?能不能用一个插入语?等等。把你高中三年的英语积累展示出来。在草稿纸上同样标注。
三.正式写。
这样的草稿打完后,就要快快写了。注意,英语作文的卷面简直太重要了,一定要把字写整齐,写大。没有把握的词和句子不用。别忘了遵守你最初用铅笔划下的题目的规定。
四.检查。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8
一、语文作业目标设计的综合化
语文作业的目标不在于单纯地从巩固学过的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探究学习,使发现和获取知识合为一体;在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等等。比如在学习了《元日》一文后,让学生收集家乡的人们过年时要举行的哪些风俗,抄写感兴趣的春联并交流学习;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研究: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森林获得保护与水土流失,沙尘暴的形成与治理办法,家乡环保的现状等。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动手动脑,而且要涉猎很多学科方面的知识,访问很多人士,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认识和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升华。
二、语文作业形式设计的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作业,老师往往让学生单独完成,而现代语文作业强调的是个体与合作相结合,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在父母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在和小伙伴的合作中完成,且语文作业的形式要有延续发展的练习,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1.“口语表达型”作业。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老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听说型”作业。可以布置学生观看每晚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与自然》、《科学与生活》等节目,第二天晨会上,在班级举行简短的新闻会,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说说自己的见闻,也可以讲讲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等。
3.“观察积累型”作业。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功能,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4.“读写型”作业。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为保护环境写几句广告语;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后,让学生仿照“四问”的演讲稿形式也来问问自己;学习了《三顾茅庐》后,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摘抄精彩的语句和篇章,为喜爱的人物画像,写评语等。
5.“动手操作型”作业。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教师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做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
6.“采编型”作业。在学习完《航天飞机》和《神奇的互联网》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电脑和航天飞机的资料,办一期以“我爱科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同时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引导他们搜集邮票、火花、***片、烟纸、糖纸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贴画本),并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别致的民居”、“伟人的风采”、“辉煌的成就”……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中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还可到群众中去搜集谚语俗语、至理名言等,并开展交流,资源共享,去粗取精。
7.“表演型”作业。文中有大量的故事和剧本,学习完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相信学生能演好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公仪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自相矛盾的楚国人;落荒而逃的南国先生……只要给学生搭建好舞台,就不必担心没有精彩的剧目上演。
8.“劳动服务型”作业。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同时积累读写的素材,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活,也可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道德的教育。
三、语文作业内容设计的个性化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其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语文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学生,可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学生可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可组成“红领巾广播台”,定期向学生校内外的新闻事件……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兴趣小组,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演唱组,不要求他们立即登台亮相,先让他们做助手,即使最终登不了台,也不予强求;不善言辞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演讲组,让他们在别人的示范中受到影响,逐步锻炼胆量,培养能力。
四、语文作业评价的人文化
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同,所以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同,对学生作业评价应该人文化,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成功者,有成功的可能。
首先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应该重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比如完成作业的态度和合作程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的表现,能否主动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进行作业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等。
其次是多种角色参与下的评价。除了教师参与学生作业的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综合的,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动意识。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9
【关键词】曹丕;文人相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批评家
魏晋时期的曹丕在其《典论·论文》开篇明义地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提出了“文人相轻“这一观点,其也成为曹丕非常独特而新鲜的见解。尽管这个现象历代都存在,但真正把这一问题明确提出来并加以批判的则始于曹丕,“文人相轻”这一用语也是从此时固定下来。
1、“文人相轻“产生的背景
1.1 从***治层面上看
在秦汉之后,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在“官本位”为主导的社会里,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文人只能取悦权贵,谋取一官半职,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必然存在竞争,毕竟统治者不需要那么要的文人。这种竞争主要是以***治阴谋,相互打击为主。而大多文人则采取以对他人文章或为人的“诽谤”作为打击对方的武器,因为不会产生直接致死的因素,所以这种陋习得到延续和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曹丕就清楚的认识到文人相轻这种现象在***治生活中对人才的选拔造成的弊病。他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身份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这就表达了***治对文学的要求。
1.2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层面上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身觉悟到***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的学术门类。鲁迅在《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将建安时期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文学自觉与文人对自身价值的发现是同时出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与文学批评对自我个性的张扬便显得特别充分。
曹丕对“文人相轻”的批评就是文学批评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在“文学批评自觉的时代”的基础之上的。
1.3 从现实社会层面上看
当时社会文人相轻的现象确实存在,文人相轻从本质上说是心态的展现,属于人人相轻的一种,其覆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曹丕在其文中写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埸德,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骒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曹丕认为当今“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但要叫他们互相钦服,实在是困难。曹魏集团下的“七子”尚不能“以此相服”,可见当时文人之间相轻确实是比较严重的。
2、“文人相轻”产生的原因
文人相轻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社会中广泛的存在,它是社会人人相轻的一个缩影,曹丕在《论文》中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也为我们分析了“文人相轻”的产生的原因:
2.1善于自见,不自见之患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到:“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在这里,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文人对自己的长处“善于自见”,对自己的短处则不自见,不能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短处。
文学批评有一种相对客观统一的标准,但同时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个体来说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标准。如果说前者是所谓理性尺度,后者大概属于感性尺度,后者主要是以个体色彩出现的。因为客观上存在着双重的标准,这为价值评估的混乱埋下了隐患。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批评家在评论自己的作品是多采用感性尺度,而评论别人的作品则往往采用理性尺度。相应的结果就是,评论自己时看到的优点多,评论别人时看到的缺点多,就极易“相轻”。
2.2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文学表现形态的丰富多变,所谓“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每个读者性情和审美趣味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阅读的偏尊或偏废。在《典论·论文》中曹丕以七子为例说明不同的人有其所擅长的不同文体:“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他认为七子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也有自己所不擅长的文体,所以并不能以己之长去度他人之短。
这一观点,与汉代人物评论的理论相一致的,王充《论衡·书解》里讨论人性说:“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认为人在具有某项优点时,同时也就容易产生相应得局限。而文人往往偏擅某些体裁,即王充所说的具有某项优点。
与曹丕同时的刘邵在《人物志·七缪》中说:“皆亲爱同体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即只能认识与自己才性同类者的优点,而对才性不同者则加以贬损。若批评家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文体去轻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文体那文学批评则必然不能体现出其公正、客观、公平的本质。
2.3 “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曹丕《典论·论文》里写道:“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作为君主及文人,曹丕一针见血地指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也是“文人相轻”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南朝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也有语:“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人极容易以古为贵,注重名声,而对相近或同时代的事物则不以为贵,秦始皇之于韩非、汉武帝之于司马相如、曹植之于陈琳都是典型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意思是说一般人看重古人,向往虛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陆贾就批评过俗人“淡于所见,甘于所闻”可见在文学批评上,崇尚虚名,不重实际,由来已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是人们一大通病。
结 语
“文人相轻”是我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它由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来,而迄今为止,它仍然存在,可以说这种现象贯穿了中国文学史,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人相轻”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这一现象打开了一窗口,以此窥探到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1.
[2]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中华书局,2007.
[4]钟嵘.诗品[M].上海:中华书局,1998.
[5]班固.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梁满仑(注译).人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篇10
游山玩水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一丘一壑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寻幽探胜 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胸有邱壑 ①指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水光山色 泛指山水景色。
擅壑专丘 谓放情山水。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泉石膏肓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模山范水 用文字或***画描绘山水景物。
临水登山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乐山爱水 爱好山水风光。
刻雾裁风 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经丘寻壑 指游览山水。
峰回路转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放情丘壑 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