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10篇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1

1、心急如焚 潸然泪下 心如死灰 喜形于色

2、怅然若失 心烦意乱 惊魂未定 不寒而栗

3、怒不可遏 欢欣鼓舞 怒形于色 痛快淋漓

4、容光焕发 呆若木鸡 忧心忡忡 心事重重

5、神采焕发 欲哭无泪 心驰神往 张皇失措

6、大发雷霆 平心静气 愁眉苦脸 怒发冲冠

7、坐立不安 忐忑不安 心乱如麻 憨态可掬

8、勃然大怒 切齿痛恨 怒火中烧 魂飞魄散

9、燃眉之急 惴惴不安 感慨万端 惊心动魄

10、心神不定 精神抖擞 愤愤不平 心如刀割

11、诚惶诚恐 横眉冷对 兴高采烈 大惊失色

12、心有余悸 意气风发 大喜过望 气宇轩昂

13、畏首畏尾 愁眉不展 喜气洋洋 迫不及待

14、惊恐未定 惊恐万状 心花怒放 闷闷不乐

15、乐不思蜀 满面春风 兴趣盎然 左顾右盼

16、柔肠寸断 满面红光 胆小如鼠 心胆俱裂

17、心神恍惚 义愤填膺 喜不自胜 怏怏不乐

18、落落大方 悲不自胜 怒气冲天 忧心如焚

19、战战兢兢 心潮澎湃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20、兴致勃勃 心平气和 七上八下 哄堂大笑

21、欢天喜地 面红耳赤 悲痛欲绝 不能自已

22、惊喜交集 喜不自禁 横眉怒目 称心如意

23、胆小怕事 痛哭流涕 喜眉笑眼 如坐针毡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2

关键词:人物;特点;教学方法

人物描写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要想完成成功的人物描写,就要注重观察与发现。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家庭中的父母和亲人、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偶遇的路人和陌生人都是我们接触到的人群。我们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他们的特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才能在写作中把观察到的结果生动地描绘出来,才能真正做到文章反映社会、文章体现生活。

一、教学方法之外貌描写

外貌是人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易把握的特征。外貌即一个人的外部特征,是人物特点直接显现的部分。外貌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眼睛、鼻子、嘴巴、身形等,不同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要想成功描写一个人物,就需抓住人物特点,发现所描写的人物与其他人物的不同之处,找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加以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也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人物特点。在外貌描写过程中,切记泛泛而谈,而应抓住人物的某一特点,有所侧重。

在外貌描写方面,需要学生掌握的一项写作技巧是对眼睛的描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连接人物外部特征和内部心理活动的纽带。眼睛反应了一个人物的心理变化、性格特征,比如,清澈明亮的眼神体现了人物涉世未深、单纯善良的特点,这就是区别于饱经风霜的人物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强调学生对眼睛的描写。

二、教学方法之语言描写

语言是人物特点的载体,语言可以体现人物多方面的特征:年龄、性别、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俗语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在人物描写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物的语言特征。只有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才能在写作中更加生动、准确地进行语言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其次,在写作中,学生要掌握不同的语言风格,并熟练地应用到描绘人物的写作中。例如,描写老奶奶的语言就要用老人的语气和说话风格,如果用小姑娘的语言来描写老奶奶,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仅达不到突显人物特点的目的,而且还会闹出许多笑话。

描绘人物特点能使人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人物特点描写方法的传授,引导并帮助学生做好人物写作的入门工作,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3

一、肖像描写,展示风貌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并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对“星期五”的肖像描写:“他四肢结实,但并不粗大,个子很高,处处长得都很匀称,年纪看来大约有二十六岁。他五官生得很端正,没有那种狰狞可怕的样子,脸上带着一种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又具有欧洲人的和蔼可亲;头发长而且黑,略带褐色,然而又不像巴西人、弗吉尼亚人和其他美洲土人那样褐黄得难看,却是一种爽朗的橄榄色,看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脸是圆圆的,胖胖的,鼻子很小,但又不像黑人那样扁,一张嘴的样子也很好,嘴唇很薄,牙齿生得很整齐,白得同象牙一样。”

这段肖像描写,首先概述了“星期五”的四肢、五官的大体样子,然后抓住“星期五”头发的颜色、牙齿整齐洁白等特征对其进行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肖像描写不要求写人物的全貌,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要选取能够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身份地位、展现人物内在气质和独特心理、符合人物性格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第二,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有需要才写,而不能每写一人就必须写这个人的肖像。

【活学活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外公(爷爷)的外貌。

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描写,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如施耐庵《水浒传》中: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鲁,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

这段文字对宋江、李逵与戴宗的语言和态度的描写截然不同。李逵是破产农民,坦率直露,表里如一,不知变通;戴宗是西院押牢节级,出口“官人”“仁兄”符合其身份、经历,用“犯上”威吓李逵,也表现出他素以“上等人”自居的口吻和贵贱尊卑的等级观念。

语言描写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练、生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可使人物逼真传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二是人物语言能推动情节发展。

【活学活用】

以上节选的《水浒传》文段中的语言描写独具个性。请你设计一个场面,侧重描写人物的语言,以表现人物性格。

三、动作描写,透露心态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体现,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神态。所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如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果真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你看,“坐”“笑”“焚”“操”这些动作描写充分透露出诸葛亮在司马懿临城时泰然自若、临危不惧的心理。童子一“捧”一“执”的镇定,百姓“洒扫”的沉稳,进一步烘托出“空城计”导演孔明的“波澜不惊”的心态。

再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渔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渔叉扎进正好在那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渔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渔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这里运用细致的笔调,使人物的动作行为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渔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老头儿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描写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学活用】

罗贯中和海明威笔下的动作描写很好地凸现出人物心理。请你运用这种技法描写一位老年人,突出“爱”的主题。

四、心理描写,丰满形象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在众多的写作手法中,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莫过于心理描写。

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这段心理描写,突出了祥子买车后的激动心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力车夫梦想的卑微和生活的辛酸,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刻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活学活用】

期中考试结束了,一向名列前茅的你考砸了,班主任找你谈话。请描写你走出老师办公室的心理活动。

五、细节描写,凸显特色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的典型情节、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细微的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泛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事件过程以及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举止、心理活动中看似无关紧要,不为人们注意,却很有描写价值的细微环节。如果把事件的主要情节比作树干的话,那么细节就是枝叶,它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在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时,只有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才能写出特色。如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景物细节描写: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息,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这段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寄予深刻的内涵,烘托人物的心情。一是自然景物描写:“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这些景物描写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象征着苏维埃春天的到来。二是社会环境描写:“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这些描写表明保尔急着在病愈后去参加劳动,为恢复苏维埃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文段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活学活用】

情境:雨天,你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过一座花坛……

要求:细腻描写景物;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行文中,注意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融合。

【自我介绍】

曾止戈,就读于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曾在校担任默深文学社文学部部长,两次参加全国作文新奥赛分获一、二等奖,多篇作品在《中国妇女报》《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报》《青少年日记》《疯狂作文》《作文与考试》《少年写作》《高中生》《作文之友》等报刊上发表。

妈妈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小就要我写日记,将每天发生过的事情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越写越多,最后竟然在我的小书桌上占领了一席之地。我的作文水平就在那几年突飞猛进。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用写作表露心迹。不要忘记你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文字。它可以是日积月累心中积淀酝酿而成的一段话,也可以是有感生情而引发的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这些都是你心中通过见闻所浓缩起来的作文灵感。我喜欢积累身边的素材,因为那些才是最真实最贴切的故事浓缩起来的现实。

千万别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当你不知如何下笔时,应抓住关键点,运用发散性思维把你所联想到的东西依次散开,这样就会豁然开朗,最后理清思路,一气呵成。

文字像是首钢琴曲,它亲切悦耳,沁人心脾,激发我写作的原始欲望,冥冥中灵感便在笔端流淌。我热爱文学因为它能带给我希望。

【多彩人物】

缘分这东西,真好。我们不仅在一个班,而且还是同桌。你如灿烂的阳光,让我的天空蔚蓝高远。

――551班 袁 箩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有梦的青年,会为自己追求的东西奋斗。

――551班 陈钦志

我知道美丽会老去,生命之外还有生命;知道风里有诗句,感谢遇见你。

――548班 马 慧

我眼中的你,年华美丽,盛开如诗。

――550班 许仕杰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4

论文摘 要: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即对原来文本意义的准确理解和用新文本作准确再现。然而,文本的意义受作者、文化系统、读者等多方面的制约,具有自身的语义不确定性和理解上的多重含义性。本文以人物形象,包括动作、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几方面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如何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对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有关成分的意义。并以不同的视角对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准确恰当地译成目标语,达到与原文的动态等效。

一、引言

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包括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事件的关系的描写,等等。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既要忠实于原作的灵魂,又要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既注意原作信息的正确传递,又注意原作者美学意***的充分体现。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译论里(曾文雄,2005,p.62-67)。在翻译领域,由于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认识模糊而陷入重艺术、轻语言或重语言、轻艺术的倾向,翻译实践的随意性和翻译批评的极端化等现象不时出现。本文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基于对人物刻画的多视角、多方位的考察,着重从微观层次,即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探讨这两种理论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求拓宽翻译的研究领域。

二、人物动作语言翻译

人物描写方式属于正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式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采用人物描写方式,能以形传神,增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表明人物的思想品质。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张飞、诸葛亮等典型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人物的行动描写。一提起武松,妇幼皆知他景阳冈的打虎行动;一说到关羽,人们总忘不了他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系列行动。因为打虎这一行动成了武松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而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系列行动,则充分揭示了关羽勇猛善战的英雄豪气。也就是说,行动是人的精神状态的表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精神面貌,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来揭示的。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通过一个人的行动,可以窥见其思想和心理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知道,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交际,又是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交际者、语言使用者、原文的接受者、译文的创造者等。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不容忽视。叙事学理论可以帮助译者透彻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叙事学(narratology)是关于叙事、叙事结构及这两者如何影响我们的知觉(perception)的理论及研究(蔡之国,2005,p.31-32)。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中人物描写可以由叙述者或人物来完成;可以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可以自我描写或由他人描写;可以在公开场合描写或在私下描写。但每种描写的可靠程度并不等同。此外,叙述者作为作者虚构的主体之一,在叙事中的特征颇为重要,尤其是叙述者的可靠性和叙事意识。可靠的叙述者让读者相信并接受他对事件的报道、理解和评价,不可靠的叙述者则因知识匮乏、对事件参与不足或价值判断系统有问题,难以避免读者对其报道、理解和评价的怀疑。

例如,在文学作品《儒林外史》汉译英中,作者吴敬梓对范进岳父胡屠户的描写用了一系列身势符号动词,译作恰如其分地传递了它们所包含的信息。

例(1)语境:作者在“范进中举”一段文字里对其岳父胡屠户的描写:(范进)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原文: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向老爹讨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译文:Butcher Hu gripped the silver tight, but thrustout his clenched fist, saying, "You keep this. I gave youthat money to congratulate you, so can I take it hack?"

“I have some more silver here,” said Fan Jin,“Whenit is spent, I will ask you for more.”

Butcher Hu immediately drew hack his fist, stuffed thesilver into his pocket(杨宪益,戴乃迭译)

在叙事性作品当中,事件和情节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物,但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原文中的“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几处动作语言是伴随言语活动出现的,胡屠户嘴里说着要把银子送给范进,但实际行动是一听范进说不要,他就立刻把刚刚伸出去的紧握着的拳头缩了回来,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不想让范进把银子拿去。可是真正的意***是掩盖着的。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指出:在构成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罗念生,2004,p.58-63)。译文中用了pipped the silver tight,thrust out hia clenched fist,drew backhis fist和stuffed the silver into his pocket几个动宾结构,勾勒出胡屠户原本不想把钱送给范进,而又要假装出送给的那个样子及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他的性格。grip,thrust out,clench,draw back,stuff几个动词用得非常贴切。仅仅运用一些动作语言就把胡屠户的内心活动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了,人物关系也变得非常清晰。译者保留了与原作者的相同叙述手法,不让内心活动在字面上有任何显露,而是留下空白和空缺给译文读者去想象。其方法是依靠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帮助与实证,根据原语作者的意***和期待选择词汇:充分体会原作者的写作意***,仔细揣摩原作的语用用意,认真研究原文文本的暗含用意,从原语作者隐含意***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深层含义,再把深层含义传递给译语读者,即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语读者再结合语境假设来理解译语,力求使译文真实表达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情节、事件通常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同情节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位于第一。人物之所以在叙事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是因为社会历史本由人的活动所构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他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写人。从文学的本质,即文学的审美性上说,因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揭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因为如此,叙事作品的各种题材,均将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叙述和场景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翻译

人的行动必然伴随着心理活动,铺之以语言。文学作品只有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灵魂,这个人物才能站起来。因为人与社会及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个人的自身矛盾,都无不在人物的心理上反映出来。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思想支配,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等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变化,如喜、怒、哀、乐、犹豫、惊恐、嫉恨等。因此,心理描写极为重要。通过对话和行动可揭示人物的心理,真实、传神、感染力强,能让读者很直观地看到人物的心理。而作品中微妙心理的刻画使读者看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所谓心理描写,即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的描写。作家们不仅展示人物外在风采,同时也触及人物内心世界。文学作品中人物在特定氛围中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作意***,进而把握原作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在自己思想感情中寻找适当的印证。

翻译是把原语转换成母语的活动,其语用目的是使译文对读者产生预期的作用和影响。翻译人们交际时的话语不能只拘泥于其字面的意思。发话人(speaker)怎样设法表达其“言外之意”,受话人(receiver)又如何去理解发话人的“弦外之音”?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叙事研究不应只注重形式,还应该注重叙事形式与叙事阐释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叙述者与事件的位置推断、叙述者的可靠性推断、哪些主题在故事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推断、哪些叙事结构可能引起不同性别的特殊反应,以及读者如何回应叙事技巧再现出的价值观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能依靠规则的描述,而是依靠对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语境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这样一来,衔接和连贯均可实现。这种连贯性其实就是读者尽力使文本中的内容连贯的一种文本重构活动,这种重构行为又涉及读者本人的知识、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等。语用学理论同样能说明这一问题。

汉语语用学理论中的“智力干涉(the interventionbintelligence)是指听话人运用最基本的事理逻辑,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记忆及人际关系,推测出说话人词语里的隐含意义的推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寻找并抓住合适感觉的过程”(钱冠连,2002,p.131-134)。根据智力干涉原理,译者应关注原文所使用的环境、参与交际者的身份、原文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等,以把握话语的特殊含意和所蕴含的意***。并设法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值,使译文读者更真实地了解人物性格和人物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从下面对李白《静夜思》译文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智力干涉对动态对等翻译的解释力。

例(3)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1)Night Thoughts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 - 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 - and thoughts of my home arise.( Herbert A. Giles译)

译文 2)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 s sweet memories. ( W.J.B.Fletcber译)

译文3)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徐忠杰译,1990,p.86)

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没有雕琢华美的辞藻,然而其意蕴却深长,令人神往。诗的前二句描写了孤身远客在月明如霜的深夜不能熟眠的情景和迷离恍惚的情绪。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意流畅,不加雕琢,直抒胸臆,借明月寄托了诗人无法排遣的浓浓乡愁,道出了游子望月的万千思绪。它写了月,月总令人思乡思亲;它说到霜,显得凄凉;它写了抬头看月,低头思乡,显然是孤寂的。此情此景最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译文1)保留其隐含义“thoughts of my home”,留给读者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淡淡的离愁或温暖的回忆,表达了天涯孤客在明净的月光下的旅思情怀,也符合英诗的表达习惯,易于接受。

译文2)中,以“Youth's sweet memories”形式出现。将隐含变为明示,结果使诗中意境转淡。

译文3)中,先后用了descry,suspect,watch,yearn四个动词,分别统领每行诗句的含义,语句简洁明了。其中descry是个正式用语,意思是notice something a long way off,watch与descry的相同之处是侧重于动态的描写。这里的意思是keep one's eyes fixed on someone or something,两个动词共同译出诗句中“望”的寓意。Suspect的意思是believeto exist or to bc true,yearn含有have a strong,loving,or saddesir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的意思。两者都常用于静态描写,这四个词译出了原诗蕴涵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译出了借助月光这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委婉曲折,韵味悠长。译文3)凭借着浅显的文字却清晰地刻画出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情怀,译出了常年寓居他乡之人的真切感受,达到了译诗与原诗的近似,再现出原诗的风格,令人读后沉思良久,感慨万千。

此例的译者是位外国译者,对诗人及其文化背景信息和语境特征等方面的了解难以达到国内译者的程度,推导出话语隐含意义的能力也逊色得多,就不容易完全达到语用等值。可见,译者既要具有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对原语和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全面了解,又要兼顾译文不同的读者群体,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熊学亮,1999,p.122)。动态对等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以原作者的意***的正确传达和译语接受者的正确理解为准。原文是作者交际目的和意***的体现,它面对的是原文读者,而译文面对的是译文读者。语用翻译不仅强调对原文意义的真实,以便做到真正的等效,还要使译文读者把注意力转到对话语隐含意义的推导。

例(4)语境: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的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the d'UrberviUes)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从野外过节的欢乐场面回到自己家。

原文:From the holiday gaieties of the field-the whitegowns, the nosegays, the willow-wands, the whirlingmovements on the green, the flash of gentle sentimen!towards the stranger-to the yellow melancholy of this one-candled snectac]e, what a sten!

(TX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从刚才野外过节那种欢乐的气氛里——白色的长衫,丛丛的花束,柳树的柔条,青草地上翩翩的旋舞,青年过客一时引起的柔情,一来到这蜡烛一只、光线昏黄的惨淡景象中,真是天上人间了!

(张谷若译)

场景就是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活动的场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天上来客,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同时也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因此,任何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时必须有场景,有了场景,人物才有活动的空间,故事才得以向前发展。一部作品若只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无场景,最终将失去深刻的艺术魅力。

场景是由情节中的一些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但场景不一定非要表现重大的必然性事件,也可用来描写琐碎的偶然的事件;也不一定非要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演示,也可能出现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本例的例子就是如此。当苔丝从野外过节欢乐的场面回到自己家中,家里仅有一支光线暗淡的蜡烛,女主人公觉得一切都变了,但她的心仍牵挂着外面让人愉悦的节日气氛。原文运用了混合式手法,将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等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或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原文在描写苔丝的心理活动时,就把景物描写“the nosegays,the willow-wands”等细节描写,如the white gowns和感情活动描写what a step紧紧地结合起来,把苔丝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这样,使苔丝所见的景物、人物等都笼罩上了感情色彩,协调一致地反映出她的心理状态。

作家常常就是这样突破语言的常规,在特殊的语境中赋予语词新的涵义。翻译文学作品时,只有经过细致的玩味,才能透过字面发现隐藏在它背后的东西。译者运用智力干涉原理,推测出描写词语里的隐含意义,把握其特殊含意和所蕴含的意***,将“what a step”译成“真是天上人间了”,显得自然、具体。这一夸张手法抓住在特定环境下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翻译,真实可信,恰如其分地译出了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把她的心理活动、内心世界体现在译文中。如果将其译成“真跨出了一大步啊”,既不能渲染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性格,也不能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更无法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因为人物的真情实感未能表达出来,心理活动没得到体现,人物形象也就逊色得多。所以,译者应根据文学语言的特点,借助于语境,灵活地选词择句,寻求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在原文语境所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显示译者的再创作功力。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5

论文摘 要: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即对原来文本意义的准确理解和用新文本作准确再现。然而,文本的意义受作者、文化系统、读者等多方面的制约,具有自身的语义不确定性和理解上的多重含义性。本文以人物形象,包括动作、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几方面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如何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对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有关成分的意义。并以不同的视角对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准确恰当地译成目标语,达到与原文的动态等效。

一、引言

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包括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事件的关系的描写,等等。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既要忠实于原作的灵魂,又要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既注意原作信息的正确传递,又注意原作者美学意***的充分体现。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译论里(曾文雄,2005,p.62-67)。在翻译领域,由于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认识模糊而陷入重艺术、轻语言或重语言、轻艺术的倾向,翻译实践的随意性和翻译批评的极端化等现象不时出现。本文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基于对人物刻画的多视角、多方位的考察,着重从微观层次,即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探讨这两种理论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求拓宽翻译的研究领域。

二、人物动作语言翻译

人物描写方式属于正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式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采用人物描写方式,能以形传神,增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表明人物的思想品质。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张飞、诸葛亮等典型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人物的行动描写。一提起武松,妇幼皆知他景阳冈的打虎行动;一说到关羽,人们总忘不了他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系列行动。因为打虎这一行动成了武松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而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系列行动,则充分揭示了关羽勇猛善战的英雄豪气。也就是说,行动是人的精神状态的表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精神面貌,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来揭示的。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通过一个人的行动,可以窥见其思想和心理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知道,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交际,又是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交际者、语言使用者、原文的接受者、译文的创造者等。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不容忽视。叙事学理论可以帮助译者透彻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叙事学(narratology)是关于叙事、叙事结构及这两者如何影响我们的知觉(perception)的理论及研究(蔡之国,2005,p.31-32)。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中人物描写可以由叙述者或人物来完成;可以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可以自我描写或由他人描写;可以在公开场合描写或在私下描写。但每种描写的可靠程度并不等同。此外,叙述者作为作者虚构的主体之一,在叙事中的特征颇为重要,尤其是叙述者的可靠性和叙事意识。可靠的叙述者让读者相信并接受他对事件的报道、理解和评价,不可靠的叙述者则因知识匮乏、对事件参与不足或价值判断系统有问题,难以避免读者对其报道、理解和评价的怀疑。

例如,在文学作品《儒林外史》汉译英中,作者吴敬梓对范进岳父胡屠户的描写用了一系列身势符号动词,译作恰如其分地传递了它们所包含的信息。

例(1)语境:作者在“范进中举”一段文字里对其岳父胡屠户的描写:(范进)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原文: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向老爹讨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译文:Butcher Hu gripped the silver tight, but thrustout his clenched fist, saying, "You keep this. I gave youthat money to congratulate you, so can I take it hack?"

“I have some more silver here,” said Fan Jin,“Whenit is spent, I will ask you for more.”

Butcher Hu immediately drew hack his fist, stuffed thesilver into his pocket(杨宪益,戴乃迭译)

在叙事性作品当中,事件和情节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物,但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原文中的“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几处动作语言是伴随言语活动出现的,胡屠户嘴里说着要把银子送给范进,但实际行动是一听范进说不要,他就立刻把刚刚伸出去的紧握着的拳头缩了回来,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不想让范进把银子拿去。可是真正的意***是掩盖着的。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指出:在构成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罗念生,2004,p.58-63)。译文中用了pipped the silver tight,thrust out hia clenched fist,drew backhis fist和stuffed the silver into his pocket几个动宾结构,勾勒出胡屠户原本不想把钱送给范进,而又要假装出送给的那个样子及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他的性格。grip,thrust out,clench,draw back,stuff几个动词用得非常贴切。仅仅运用一些动作语言就把胡屠户的内心活动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了,人物关系也变得非常清晰。译者保留了与原作者的相同叙述手法,不让内心活动在字面上有任何显露,而是留下空白和空缺给译文读者去想象。其方法是依靠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帮助与实证,根据原语作者的意***和期待选择词汇:充分体会原作者的写作意***,仔细揣摩原作的语用用意,认真研究原文文本的暗含用意,从原语作者隐含意***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深层含义,再把深层含义传递给译语读者,即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语读者再结合语境假设来理解译语,力求使译文真实表达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情节、事件通常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同情节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位于第一。人物之所以在叙事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是因为社会历史本由人的活动所构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他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写人。从文学的本质,即文学的审美性上说,因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揭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因为如此,叙事作品的各种题材,均将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叙述和场景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翻译

人的行动必然伴随着心理活动,铺之以语言。文学作品只有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灵魂,这个人物才能站起来。因为人与社会及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个人的自身矛盾,都无不在人物的心理上反映出来。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思想支配,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等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变化,如喜、怒、哀、乐、犹豫、惊恐、嫉恨等。因此,心理描写极为重要。通过对话和行动可揭示人物的心理,真实、传神、感染力强,能让读者很直观地看到人物的心理。而作品中微妙心理的刻画使读者看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所谓心理描写,即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的描写。作家们不仅展示人物外在风采,同时也触及人物内心世界。文学作品中人物在特定氛围中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作意***,进而把握原作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在自己思想感情中寻找适当的印证。

翻译是把原语转换成母语的活动,其语用目的是使译文对读者产生预期的作用和影响。翻译人们交际时的话语不能只拘泥于其字面的意思。发话人(speaker)怎样设法表达其“言外之意”,受话人(receiver)又如何去理解发话人的“弦外之音”?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叙事研究不应只注重形式,还应该注重叙事形式与叙事阐释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叙述者与事件的位置推断、叙述者的可靠性推断、哪些主题在故事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推断、哪些叙事结构可能引起不同性别的特殊反应,以及读者如何回应叙事技巧再现出的价值观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能依靠规则的描述,而是依靠对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语境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这样一来,衔接和连贯均可实现。这种连贯性其实就是读者尽力使文本中的内容连贯的一种文本重构活动,这种重构行为又涉及读者本人的知识、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等。语用学理论同样能说明这一问题。

汉语语用学理论中的“智力干涉(the interventi

onbintelligence)是指听话人运用最基本的事理逻辑,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记忆及人际关系,推测出说话人词语里的隐含意义的推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寻找并抓住合适感觉的过程”(钱冠连,2002,p.131-134)。根据智力干涉原理,译者应关注原文所使用的环境、参与交际者的身份、原文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等,以把握话语的特殊含意和所蕴含的意***。并设法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值,使译文读者更真实地了解人物性格和人物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从下面对李白《静夜思》译文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智力干涉对动态对等翻译的解释力。

例(3)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1)Night Thoughts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 - 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 - and thoughts of my home arise.( Herbert A. Giles译)

译文 2)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 s sweet memories. ( W.J.B.Fletcber译)

译文3)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徐忠杰译,1990,p.86)

诗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没有雕琢华美的辞藻,然而其意蕴却深长,令人神往。诗的前二句描写了孤身远客在月明如霜的深夜不能熟眠的情景和迷离恍惚的情绪。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意流畅,不加雕琢,直抒胸臆,借明月寄托了诗人无法排遣的浓浓乡愁,道出了游子望月的万千思绪。它写了月,月总令人思乡思亲;它说到霜,显得凄凉;它写了抬头看月,低头思乡,显然是孤寂的。此情此景最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译文1)保留其隐含义“thoughts of my home”,留给读者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淡淡的离愁或温暖的回忆,表达了天涯孤客在明净的月光下的旅思情怀,也符合英诗的表达习惯,易于接受。

译文2)中,以“Youth's sweet memories”形式出现。将隐含变为明示,结果使诗中意境转淡。

译文3)中,先后用了descry,suspect,watch,yearn四个动词,分别统领每行诗句的含义,语句简洁明了。其中descry是个正式用语,意思是notice something a long way off,watch与descry的相同之处是侧重于动态的描写。这里的意思是keep one's eyes fixed on someone or something,两个动词共同译出诗句中“望”的寓意。Suspect的意思是believeto exist or to bc true,yearn含有have a strong,loving,or saddesir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的意思。两者都常用于静态描写,这四个词译出了原诗蕴涵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译出了借助月光这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委婉曲折,韵味悠长。译文3)凭借着浅显的文字却清晰地刻画出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情怀,译出了常年寓居他乡之人的真切感受,达到了译诗与原诗的近似,再现出原诗的风格,令人读后沉思良久,感慨万千。

此例的译者是位外国译者,对诗人及其文化背景信息和语境特征等方面的了解难以达到国内译者的程度,推导出话语隐含意义的能力也逊色得多,就不容易完全达到语用等值。可见,译者既要具有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对原语和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全面了解,又要兼顾译文不同的读者群体,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熊学亮,1999,p.122)。动态对等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以原作者的意***的正确传达和译语接受者的正确理解为准。原文是作者交际目的和意***的体现,它面对的是原文读者,而译文面对的是译文读者。语用翻译不仅强调对原文意义的真实,以便做到真正的等效,还要使译文读者把注意力转到对话语隐含意义的推导。

例(4)语境: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的着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the d'UrberviUes)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从野外过节的欢乐场面回到自己家。

原文:From the holiday gaieties of the field-the whitegowns, the nosegays, the willow-wands, the whirlingmovements on the green, the flash of gentle sentimen!towards the stranger-to the yellow melancholy of this one-candled snectac]e, what a sten!

(TX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从刚才野外过节那种欢乐的气氛里——白色的长衫,丛丛的花束,柳树的柔条,青草地上翩翩的旋舞,青年过客一时引起的柔情,一来到这蜡烛一只、光线昏黄的惨淡景象中,真是天上人间了!

(张谷若译)

场景就是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活动的场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天上来客,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同时也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因此,任何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时必须有场景,有了场景,人物才有活动的空间,故事才得以向前发展。一部作品若只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无场景,最终将失去深刻的艺术魅力。

场景是由情节中的一些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但场景不一定非要表现重大的必然性事件,也可用来描写琐碎的偶然的事件;也不一定非要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演示,也可能出现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本例的例子就是如此。当苔丝从野外过节欢乐的场面回到自己家中,家里仅有一支光线暗淡的蜡烛,女主人公觉得一切都变了,但她的心仍牵挂着外面让人愉悦的节日气氛。原文运用了混合式手法,将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等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或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原文在描写苔丝的心理活动时,就把景物描写“the nosegays,the willow-wands”等细节描写,如the white gowns和感情活动描写what a step紧紧地结合起来,把苔丝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这样,使苔丝所见的景物、人物等都笼罩上了感情色彩,协调一致地反映出她的心理状态。

作家常常就是这样突破语言的常规,在特殊的语境中赋予语词新的涵义。翻译文学作品时,只有经过细致的玩味,才能透过字面发现隐藏在它背后的东西。译者运用智力干涉原理,推测出描写词语里的隐含意义,把握其特殊含意和所蕴含的意***,将“what a step”译成“真是天上人间了”,显得自然、具体。这一夸张手法抓住在特定环境下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翻译,真实可信,恰如其分地译出了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把她的心理活动、内心世界体现在译文中。如果将其译成“真跨出了一大步啊”,既不能渲染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性格,也不能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更无法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因为人物的真情实感未能表达出来,心理活动没得到体现,人物形象也就逊色得多。所以,译者应根据文学语言的特点,借助于语境,灵活地选词择句,寻求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在原文语境所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显示译者的再创作功力。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6

【关键词】人物细节描写绘肖像抓动作描语言摹心理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写人物,决不能像写品德评语那样概述,要学会生动细致地描写。

要把人物写生动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就是要描绘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例如《水浒传》可以称为写人作品的典范,它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几乎个个面目不同、生动传神。即使性格看来相似,实际也有很大差别。要对所描写的对象,长时间地观察、探讨、研究,从而洞悉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才能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所以,细致观察是把人写活的第一步。

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细节特征往往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选择富有特征的细节,能够由点到面,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知全豹,使原来比较呆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下面以经典作品为例谈谈细节描写的主要手段:

一、绘肖像

绘肖像,要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品格、性格特点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必面面俱到。这是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形象: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便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和内心活动,常会通过各种眼神表现出来。因此,刻画眼睛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条最有效的捷径,往往能够入木三分地描绘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关于祥林嫂眼睛的几处描画,便是很好的例证。绘眼睛最好是将人物设置在特殊的环境里,让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大的波动和变化,内心的冲突有较强的节奏,而这些内在的变化必然要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来得以外在的显现,这时,抓住眼睛的特征和眼神的变化予以突现,人物性格就会跃然纸上,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绘神态也是描写人物肖像的一种方法,绘神态即注重其面部表情的刻画,力争做到细致、逼真、传神。同时还要注意人物在不同场合表情神态的变化,要写出动态,显出活力。神态描写要注意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二、抓动作

一个人的行为常常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写动作忌笼统,一定要具体细致,不然,会干瘪难看。动作描写要显示人物的个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三拳是极典范的例子:

刚要睡,忽然起了狂风,狂风过后,乱树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头斑斓猛虎!武松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下,赶紧将哨棒抓到手里。那老虎好容易等到这一餐,恶狠狠从半空中扑过来。武松这一惊,喝下的酒全变成冷汗冒了出来。他急忙一闪,闪到老虎的背后。老虎再往后一掀,又被武松躲过。接着那铁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扫过来,还是没碰到武松。原来这一扑、一掀、一扫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样落了空,气势也就去了一半了。轮到武松发威了,他举起哨棒用全力劈过去,啪!谁知打在树枝上,哨棒断成两截。老虎又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武松两只手用力按住虎头,一边往老虎的脸上、眼睛里乱踢。老虎痛得咆哮起来,爪子刨出一个土坑。武松死死不肯放松,按得老虎渐渐的使尽了力气。这时武松腾出右手,铁锤一般在老虎头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见老虎的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来,再也动弹不得,只剩喘气了。武松怕老虎没死,捡起半截哨棒再打,直打得气也没了。

一“翻”、一“抓”、一“惊”、一“闪”、一“躲”、一“劈”、一“跳”、一“按”、一“踢”、一“腾”、一“打”,写出了武松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英雄本色。这三拳描绘得特征显露,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守财奴》中对葛朗台的一段动作描写也很传神。这个“执著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燃烧,于是当他看到侄儿留给女儿的梳妆匣时不顾一切,只想占有,“纵”“扑”“叫嚷”“撬” “摆” “推”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了葛朗台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

三、描语言

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不同年龄、职业、性格的人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作者应透彻地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知道他们的出身、年龄、生活环境、思想感情、习惯爱好、所受教育等等,设身处地地推测想象,知晓人物在什么场合说什么与不说什么,让他们说出自己非说不可的话,由此写出各人的性格来。这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的那样:“作者则需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人物说出的话必须是人物自己的性格与思想感情的反应,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塑造出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来。

这里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语言要真实亲切。真实,是指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让人物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作者想当然地代替他说;亲切,是指人物的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要装腔作势。二是语言要引人入胜。人物的语言应该使用生活中的词汇,再加上作者必要的提炼,达到精确恰当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运用夸张、幽默等手法,以此来表现独特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的故事情境。

《守财奴》中对葛朗台语言描写也非常传神。例如:

当他得知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股脑儿登记起来拍卖的时候高声叫道:“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抹脖子”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说明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句个性化的语言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

四、摹心理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直接描述和揭示。二是间接描写,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

这里重点谈一谈环境映衬法,环境映衬法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把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交代清楚。第二,要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写环境的目的,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理,因此,环境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心理这个中心,不能为描写环境而描写环境,让人留下环境与人物两不相干的印象。

高尔基在《母亲》中有这样的描写:“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她脚下的雪发出清脆的声音”“肮脏的被煤烟熏黑了的三等候车室里面已经挤着许多人”。作品用这些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去执行任务时的紧张、兴奋而又谨慎的复杂心理。叶圣陶的《夜》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文章开头写道:“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这段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凄苦、阴惨的心境。当写到阿弟去探视青年***时有一段烘托人物恐惧心理的环境描写也很生动:“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远处树木和建筑物的黑影动也不动,像怪物摆着阵势。偶或有两三点萤火飘起又落下,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像在天末的那边。却有微细的嘶嘶声在空中流荡,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7

首先,对话要围绕一个中心,否则就会产生答非所问的感觉。三年级时学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与爸爸的对话就是围绕“该不该把这条鱼放掉”。《第一朵杏花》中气象学家竺可桢与孩子的两段对话都围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展开。《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后半部分写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最后萨沙把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以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形式写的,对话围绕“谁是最弱小的”展开。

其次,对话描写往往是分段写。即一个人一次说的话,不管长短往往都***成段。一年级课文中的《北风和小鱼》、《小河与青草》就有这种对话描写形式。对话***成段,不仅显得清爽,而且还有利于灵活使用提示语,更能有利于与肖像、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搭配使用。

第三,灵活运用提示语。对话描写肯定要涉及到提示语的运用。对话描写提示语有三种形式:提示语前置,这是常用的形式;如果要突出所要说的话,可将提示语置后;根据所说的话内容不同、时间的间歇,可将提示语居中。在人物对话描写时,恰当地变换说话人的位置,还能够避免单调乏味的陈述,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活泼。

如《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提示语置后,突出所要说的话,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提示语居中,所说的话不同,先是回答,后是询问。提示句插入中间,提示了人物说话的动作,表现人物慈祥和善的特点。)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提示语置后,突出所要说的话,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其实提示语放中间更恰当。)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第四,在对话描写中穿插肖像、神态、心理、动作描写。要想对话写得丰富精彩,肖像、神态、心理、动作等其他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对话描写时加入恰当的提示语,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番茄太阳》中,通过我、盲童明明、明明的爸爸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明明乐观开朗、聪明机灵、善良的特点。再如《和他的大黑骡子》中的对话描写,“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老饲养员流者眼泪对说”,都是神态描写。“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是动作描写。

为了表达的需要,对话描写时可省略提示语。如《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与孩子的第二次对话描写,省略了提示语,是符合当时的语境的。孩子观察到了第一朵开放的时间,很高兴,竺可桢当听到他关注的杏花开放的消息时也兴奋。省略提示语符合当时两人对话时急促、兴奋的心情。同时,两人对话时节奏较快,词语可***成句,如“刚才。”“是。”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8

一、抓住外貌特点写人

写人的时候,经常会写到人的外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我们是从人的外貌来记忆和认识这个人的。抓住了人物的外貌,也就能顺利地把这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出来了。但描写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这个人外貌的显著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这个人也就跃然于纸上了。

二、抓住个性特点写人

每个人物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写人物时,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人物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是这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实质外现,写出个性特点来,就能把人物写“活”。要想写出人物的个性,就要抓住人物外在的和内在的特点去写。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琢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外在的表现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特点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三、抓住性格特点写人

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热情,有的冷漠,有的安静,有的好动。在写人物时,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来写,就能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来展现。

1.人物的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其性格特征的索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语句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

2.人物的动作描写

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这样才能使人物立起来,才能写出生动、具体、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来。

3.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心理描写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特色鲜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直接倾吐内心世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与语言、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共同透视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

4.抓住兴趣特长写人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9

初中阶段的写作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分为写人与记事。写人的记叙文重点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本课是人教版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重点是通过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本节课通过对动作描写的专项训练,使学生掌握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的技能。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养成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的习惯,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善于模仿,表现欲强,虽然已初步学习写作记叙文,但是他们缺乏***完成写作的意识,没有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能,没有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三、设计思路

通过科学合理地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写作训练过程中,逐渐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其爱劳动、孝敬父母以及做事情坚持不懈的品格。

四、学前准备

1.回顾七年级所学过的有关动作描写的经典课文片段。

2.看视频《爸爸去哪儿》之“王诗龄帮爸爸洗菜”,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动作描写的片段。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选择准确的动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并能体现王诗龄的性格特点。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导入。

提问:通过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物描写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活动二:了解人物动作描写的概念和动作。

【教师活动】

1.出示有关动作描写的名人名言。

2.出示动作描写的概念。

3.通过学生的表演来体现人物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名人名言。

2.请三个学生进行夹豆子的表演,分别表现出急躁的、沉稳的、活泼的性格,其他学生通过他们的动作猜哪种性格。

【设计意***】

1.通过对名人名言的朗读,了解名家对于动作描写的观点。

2.通过学生的表演了解动作描写体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作用。

活动三:课文经典片段赏析及练习与方法总结。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雪地捕鸟”和朱自清《背影》之“父亲过铁道”,多媒体展示例子: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学生活动】

1.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雪地捕鸟”的片段,让学生试着比较选择《背影》片段中动词填空,体会动词描写的作用。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

3.实践练习:选用准确的动词填空。

天啊,要迟到了! 我( )被子,( )床来,( )衬衣,( )鞋子,几步( )洗手间,然后( )毛巾,在脸上( )几下,( )屋子。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二:魏巍《我的老师》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文中的“好像”“轻轻地”两个修饰语去掉好不好?

【学生活动】

1.男女学生分读有、无修饰语的句子,体会动词前面修饰语的作用。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即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

3.实践练习: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比比谁填得好!

天啊,要迟到了! 我( )踢开被子,( )跳下床来, ( )拽过衬衣,( )套上鞋子,几步( )冲进洗手间,然后( )扯下毛巾,在脸上( )抹几下,( )冲出屋子。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三:鲁迅《故乡》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句中的动词“迎”“飞”能否互换,为什么?

【学生活动】

1.讨论动词能否互换。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三: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四: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轮,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2.请一个男生朗读片段,并着重强调出文中的动词。

【学生活动】

1.体会学生朗读的效果和作用。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四: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3.让学生学会积累四种动作描写的方法。

【设计意***】

1.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动作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学习小组间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赏析能力。

4.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为后面写作实践作准备。

活动四:观看视频,片段写作。

【教师活动】

1.写作提示: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选择准确的动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

2.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之“王诗龄帮爸爸洗菜”。

3.请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用展示台展示出来。)

4.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仔细观察片中人物行为动作的特点。

2.恰当地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进行自主写作。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推选优秀片段。

【设计意***】

1.讲练结合,更好地巩固之前所学的抒情方式的种类及技法。

2.当堂点评学生的习作,能极大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习情况反馈更迅速。

活动五:佳作展示,交流赏析。

【教师活动】

1.收集优秀学生作品。

2.用展示台展示部分佳作,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

3.请小作者本人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学生活动】

1.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相互评价,教师点拨。评论标准:动词是否准确连贯;修饰语是否恰当;是否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2.小组竞赛,朗读优秀作品,学生互评。

3.仔细倾听并赏析学生的优秀写作片段。

【设计意***】

1.通过学生习作的展示,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中的动作描写。

2.从学生例文中举例,指导学生学会动作描写的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动作描写中鲜活起来。

活动六:课堂总结课后活动。

【教师活动】

1.用名人名言谈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来作总结。

2.课后作业:以“下课铃响了”为题写300字左右的片段。

要求:

1.仔细观察下课铃响时学生的动作。

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3.描写要突出重点。

【教学点评】

人物在动作描写中灵动鲜活

熊 洪

这堂写作训练课是在真正贯彻新课改下的一堂出色的写作课。这节课的出色之处,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词上。

1.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堂课刘老师充分抓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作文创设了鲜活的情景,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清新的画面与优美的音乐相结合的课堂导入,将学生带入了一种平静的心境中;“夹豆子”游戏中肢体语言的表演让学生在体会准确动作选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热播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视频,贴近学生生活,鲜活的视觉效果更是让学生对动作描写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因而能很好地让学生依据视频中的画面描写人物的动作,让人物在动作描写中灵动鲜活。

2.逻辑

整堂课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课堂先引用高尔基、老舍的话强调动作描写的重要,引出动作描写的概念与作用,然后从例文中归纳方法,再到现场练兵,反馈交流。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刘老师课堂教学严谨务实的特点。

3.变化

灵活多变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个特点。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意识疲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的变化几近化境。“雪地捕鸟”先背诵再分析,“买橘送别”先选词再分析,有的方法由例子归纳而来,有的由方法引出例子,有的方法边写边归纳,有的则只交待不演练,这些方法无迹可循,灵活多变,让学生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反馈

注重反馈也是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特色。一是在课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学生的状态,教学一开始就用音乐为学生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中途通过游戏与视频调节情绪,激发兴趣,通过对学生情绪状态的细心观察来获得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二是课堂提问,通过师生双边互动获得学生接受效果的信息;三是当堂检查练习,通过检查来获得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的信息。

5.亲切

整个课堂从走进教室到课堂结束,刘老师那温文尔雅的笑意始终写在脸上,课堂活动时,在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时,眉宇间的亲切与鼓励、目光中的肯定与关怀,总是给学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刘老师课堂教学的这种亲和力既是她对教育事业高度热爱的表现,也是她母性光辉的体现。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篇10

关键词: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习作

所谓细节,是指文章中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环境与事物的细微环节所进行的细致刻画。什么是细微之处?可以是一个不被众人关注的动作,可以是一个让人难忘的眼神,可以是一个微妙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一句特别的话语。“没有细节就不是成功的作品,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描写是我们解读人物形象的钥匙。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以使人物更加鲜活呢?

一、写好肖像,以形传神,揣摩人物心理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好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蜡烛》一文多次通过老好人披着的黑色大围巾这一细节,反映了她沉痛哀悼的心理,倾诉着她对红******的敬仰之情。又如,《香菱学诗》中写香菱在黛玉的诱导下,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香菱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肚,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她的“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香菱学诗异常专注,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从这个角度看有关她的肖像细节描写,才会体会出它们的传神之处。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当于勒真的出现在菲利普的眼前时,你看菲利普的神态:“脸色非常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苍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生动精彩的神态刻画折射出人物急剧变化的心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站立在读者面前。

二、写好动作,形神兼备,体会人物感情

恩格斯说:“人物的精神品质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怎么做”指的是人物的动作细节,这就是说动作描写细节是传递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动作描写生动,准确传神,可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作切忌空洞的叙说,不要任意下评语,也不要写“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好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之类的话,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他的性格。如《春酒》中,“花匠阿标叔也巴结的把煤气灯玻璃罩擦的亮晶的”,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一两处细节中。又如,《范进中举》通过胡屠户拳头的一“攥”一“舒”一“缩”三个动词,不仅巧妙地勾勒出他对金钱的态度,而且显示出他在范进中举前后心理上的巨变,真是妙不可言。再如《我的母亲》中,有一夜她(母亲)把我叫醒,她正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动作体现出母亲无私的爱。全文自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抓语言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刻画人物包括人物的独白、双方的对话及众多人物的交谈等形式。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形式。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应努力追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避免千人一腔,要着力表现人物间的差异。人物语言应少而精,避免长篇大论和说教式的描写。如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语言中有大量的俗语,极其尖刻泼辣;张乡绅和范进的对话则充满着文言和套语,言辞隐晦、曲折;范进中举时的自言自语,音节短促,语句简练,所有这些都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开始那句永不变的话:“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如小说中的杨二嫂,完全可以从语言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来:“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和声音也表示着”(鲁迅语)。杨二嫂犀利尖刻,咄咄逼人的语言,就活脱显示出她尖酸、刻薄、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四、抓好心理描写,展现个性

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并不经常表现于他的言语里,而表现在他隐秘的内心活动中。人物要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心理描写是不可少的。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间接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范进中举》中范进辞了丈人回来,内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番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急于摆脱贫困,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又如《杨修之死》中,曹操身为堂堂魏主,对造园这样的小事,却不肯轻易褒贬,而有意与工匠们斗智,当杨修揭穿其中的奥秘后,他心里虽嫉妒,表面却不动声色。后来杨修又以“一人一口酥”来分析“一合酥”三个字,分吃了他的一盒酥。曹操得知后,心里由“忌”到“恨”,却不表露,可见其人心口不一,虚伪奸诈。再如《心声》中,京京要求朗读课文被老师拒绝后的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想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和执着、倔强的性格。细节写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小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表现深刻的主题,还会运用很多艺术手法。像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就是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通过对小事情、小细节、小片段的描写来揭示和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五、找景物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10篇

学习

怎样写日记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写日记10篇,内容包括怎么写日记10篇,写日记大全十篇20字。改,就是修改、删除文章里面不恰当的地方(可以请老师或家长来帮忙)。抄,就是把你改出来的文章抄在另一个地方,比如日记本上、稿纸上注意要把字写得干净、漂亮。怎么样

学习

啤酒节策划方案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啤酒节策划方案,内容包括啤酒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超市啤酒节策划方案精品。本届啤酒节已被市洽办确定为今年一项活动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啤酒节的辐射力、影响力、规模效益和我省啤酒企业知名度,推动地产企联手打造企业品牌,实现

学习

妇女节文案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妇女节文案10篇,内容包括公司妇女节文案,妇女节文案央视。2、收到我的祝福的人永不被炒;阅读的人会飞黄腾达;储存的人会爱情甜蜜;删除的人会好运连连;转发的人薪水猛涨!三八节快乐!3、高雅的女人,看背影就知道。奋斗的女人,听

学习

产品策划推广方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策划推广方案,内容包括产品的推广策划活动方案,产品推广策划方案范本。

学习

先烈事迹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先烈事迹10篇,内容包括先烈的事迹简短,***先烈事迹。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1929年生,河北

学习

演员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演员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演员工作总结范文,演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晚会主题:总结表彰庆祝元旦迎接新年答谢联谊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开元名都大酒店竞潮厅筹备安排篇一、参会人员安排:总人数:人街道领导人外协单位人特信公

学习

证婚辞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证婚辞10篇,内容包括简短精选证婚辞,证婚词10篇简短经典。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欣然担任了xxx先生与xxx小姐结婚典礼的证婚人,在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婚礼仪式上,能为这对珠联璧合、佳偶天成的新人作证婚词我感到分外荣幸,能够见证

学习

期末教学总结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期末教学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期末教学总结模板,学年教学总结模板10篇。我校有四间电脑室,1间课件制作室,60多套多媒体教学平台,现有教学电脑和办公电脑300多台,教学区和教工宿舍区均具有百兆局域网,并通过光纤拉入了基础教育

学习

哈根达斯广告语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哈根达斯广告语10篇,内容包括哈根达斯广告语等待只为更美好,哈根达斯广告句子。定位冰淇淋“劳斯莱斯”夏至未至,深圳万象城哈根达斯店面的客人开始多了起来。角落里坐着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女人,正悠闲地低头看书。“她每周三

学习

高级职称申报材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职称申报材料,内容包括高级职称申报材料目录清单,申报高级职称个人申请。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拥护***的领导。积极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忠诚***的教育事业,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深

学习

国庆节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十月一号国庆节祝福语,国庆节小孩祝福语大全。02、淡照霜飞的是一丝银菊,书写秋空的是一片月华,温润心田的是一抹恩爱,缘系今生的是一世情缘。国庆佳节,盼望与你相聚!03、夏日悄悄的走了,秋日渐渐

学习

中秋节的资料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资料10篇,内容包括关于中秋节的补充资料,中秋节的资料及有关知识。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

学习

工作证明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证明信10篇,内容包括工作证明信范文大全,工作证明信格式范文。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二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xxxx公司XX年x月x日记住要

学习

初中英语手抄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英语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初中英语春节手抄报,英语手抄报内容摘抄初中。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2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3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4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片5关于初中生英语手抄报的内容:英语笑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

学习

初中心理健康手抄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心理健康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手抄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手抄报。初中生食品安全手抄报***片(2)初中生食品安全手抄报***片(3)初中生食品安全手抄报***片(4)初中生食品安全手抄报***片(5)初中生食品安全手

学习

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山水风景的优美句子,描写果园风景的优美句子。3、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

学习

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立秋感怀的诗句,立秋最有诗意的诗句。4.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5.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6.立了秋,便把扇子丢7.一场秋雨一场寒8.十场秋雨要穿棉9.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1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

学习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内容包括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笔记,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经验材料怎么写。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

学习

描写雪的语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的语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的诗句和文言语句,描写难得下一场雪的精彩语句。3、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和地连在了一起,白茫茫一片,分不出哪是天,哪是地。一片片晶莹洁白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洒下来。那扬扬洒洒的雪

学习

描写雪的好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的好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的好词好句一年级,描写梅与雪的好词好句。雪片、雪雾、雪堆、冰雪、雪沫、雪被、雪野、雪花、飞雪、白雪、瑞雪、风雪、积雪大雪纷飞、瑞雪飞舞、白霜铺地、雪花飞舞、风雪交加、白雪飘扬、

学习

成语熟能生巧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成语熟能生巧10篇,内容包括典故熟能生巧成语,熟能生巧成语大全。3、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4、示例:(1)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2)这位老爷爷练了很久了,熟能生巧,一会儿就完成了高难度的动作。(3)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