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语句篇1
1、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2、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3、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和地连在了一起, 白茫茫一片,分不出哪是天, 哪是地。一片片晶莹洁白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洒下来。那扬扬洒洒的雪花随着飒飒的寒风漫天飞舞,似轻柔的柳絮,似随风飞扬的鹅毛,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
4、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5、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6、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7、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8、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9、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10、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11、窗外飞舞着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12、雪花晶莹透明,一尘不染。每当她来冰城做客时,总像同冰城人开玩笑一样,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礼裙,跳起欢快的舞蹈,不时落在我们的脸上,手上;有时又像同我们捉迷藏一样,倏地变为滴滴水珠,让你再也寻不到她,她却不知躲在哪儿里偷偷地笑哩!
1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4、晶莹的小雪花落在我的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它融化了。
15、雪,就像铺在地上的毛毯一般,盖住了枯萎的小草,盖住了黑色的土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踩上去,像踩在白糖上一样,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16、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17、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18、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19、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描写雪的语句篇2
窗外飞舞着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2、The crystal snow flowers in my palm, seems to be transparent, slowly, it melts.
晶莹的小雪花落在我的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它融化了。
3、Air floating snowflakes, the tiny white feathers, like blown pear flower petals, zero zero and.
描写雪的语句篇3
1.水何澹澹,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造化钟神秀,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白头搔更短,________。(同上)
11.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6.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________,亲射虎,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1.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
32.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同上)
3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6.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同上)
37.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9.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同上)
4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用诗文原句或自己的话填空
1.《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能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忧国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的咏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创造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描写沙漠风光,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描写饯行场面,帐内帐外互相映衬,表现友情浓烈深挚、心胸豁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送别场面,把离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16.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描写拾麦者因________,______而抱子拾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戒备森严,不可侵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用烘托手法描写将士们黄昏练兵,威武雄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描写深夜奇袭敌人的悲壮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以抒写官***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达自己维护中央集权的坚定***治立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杜牧在《赤壁》中借题兴叹,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2.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2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发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
24.李煜在《相见欢》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_____。
2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敌立功、报效祖国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9.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0.辛弃疾在《破阵子》中追忆***营生活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性默写根据你的积累,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我国古代诗、词、曲的原句,答案不限课内外
1.描写春景的。2.描写夏景的。3.描写秋景的。4.描写冬景的。5.咏雪的。6.咏莲的。7.咏菊的。8.描写高山的。9.描写山水的。10.描写花的。11.描写鸟的。12.咏叹花鸟的。13.描写登高远眺的。14.描写洞庭湖的。15.描写长江的。16.涉及黄河的。17.蕴涵深刻哲理的。18.描写征战生活的。19.描写战地红旗的。20.描写农耕生活的。21.描写农村淳朴好客风尚的。22.直接描写真挚友情的。23.直接抒发豪情壮志的。24.情景交融抒发惜别深情的。25.抒发爱国情怀的。26.抒发理想抱负的。27.托月抒怀的。28.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29.抒发忧国思乡情怀的。30.咏叹历史兴亡的。31.以古人自喻的。32.巧用历史典故的。33.抒发思亲情怀的。34.描写大海景象的。35.描写塞外风光的。
四、语言的运用与化用运用出自课文的成语、格言、名句或者对其加以点化,自选话题,造句或写话
1.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_____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___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
1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_______
15.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___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
1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
1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_________
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___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__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
25.沙场秋点兵:_____________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
28.写出出自《〈论语〉十则》的六个成语,并任选三个造句或写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任选其中两个,各造一句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出自《岳阳楼记》的五个成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写出出自《醉翁亭记》的两个成语,解释其现代常用义,并各造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选话题,用出自《出师表》的下列成语或名句造句或写话。
①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出自《鱼我所欲也》的成语是哪一个?对这个成语,我们现在应该怎样理解?请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出自《曹刿论战》的成语是哪一个?请用它的现代常用义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雪的语句篇4
一、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写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关键在于文章中要有重点描写的景物,而每个景物都非蜻蜓点水般地描写。
二、 角度选好,印象深刻
写景,就要突出景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还要选好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等;描写景物的视角有仰视、俯视、平视、正视、侧视、远视、近视等。
一旦将自己融入对象,我们的感官和意识就会灵动起来,描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讲,眼睛怎样看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就怎样写,内心有怎样的感悟就怎样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运用了视觉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运用了听觉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嗅觉描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写出了内心感悟。写出了清雅幽僻、宁静迷蒙的画面。这与只用“美丽”、“壮观”等空洞的词比起来,效果有天壤之别。
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手法恰当,魅力无穷
确定所写的景物后,为了使笔下的景物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要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于写景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白描、细节、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移步换景、化用诗词文等。
运用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
运用细节,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如《想北平》:“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郁达夫描写微雨寒村“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先写有了“河流边三五人家聚在一个小村子里”的场景,再“点些精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细节使“悠闲”具体而生动,真是“活像”。
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虚”是联想、想象或梦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属于“虚”的内容。再如《江南的冬景》:“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篷小船、红黄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这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就是移步换景。
四、修辞润色,文辞优美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对自己平淡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运用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成语、形容词等。如许俊文的《乡村的风》:“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弄乱,再在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的风的可爱、温馨。
五、巧用对比,突出景物
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将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与江南的冬景对比,写了江南的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在比较中写出了江南的温润晴暖优美。又如《想北平》,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摇?摇?摇?摇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摇?摇?摇?摇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摇?摇?摇?摇北平接近自然
六、情景交融,诗味悠然
描写雪的语句篇5
关键词:问题思维;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拓展思维的方法
1.进行扩句训练
2.仿写训练
3.片段写作训练
尤其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不仅能巩固已有知识,学生也容易写、乐意写。
(1)根据已有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展开扩写。
如:《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续写。
如:在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续写“下课之后”或“散学以后”。
(3)猜想补写。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4)特定的场景描写。
①给定一个具体的意境。如:进教室的瞬间、大雨中前行、深夜古巷。
②根据给定词语写一段话。如:爷爷、橘子、傍晚、嬉笑、哭泣。
③给定一个感情基调。如:写一个“以乐景写哀情”的场景。
(5)刻画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借助对人物描写所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正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手法。
4.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感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表述,这就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忙修改,老师更应该给予点评加以鼓励。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成小作文。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1.推陈出新训练法
(1)观察:感觉全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由于光线变化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感受,优美而又富有科学性。如果没有平时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入微的观察,断然写不出如此美妙诱人的文字来。
(2)积累:材料翻新
积累材料才会翻新,才会有话可说,才会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才会有思如泉涌不择地汩汩而出的基础,才不会在老材料堆里兜
圈子。
(3)思考:观点创新
《赤兔之死》这篇考场满分作文曾轰动全国。凡读过《三国演义》的没有不知道吕布坐骑赤兔宝马的,可把赤兔马与诚信联系起来,借赤兔言诚信,这位考生却是第一人。善于思考才会有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才能调动人们潜意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使之喷涌而出,震撼人们的心灵。
(4)提纯:语言求新
例如: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急不可耐地跑到了十八岁,父亲极不情愿地走到了五十岁。
(5)借鉴:技法革新
请看白居易的一首诗:《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至,时闻折竹声。”白诗写雪很别致。由于写的是夜间之雪,所以不能直接写。①作者采用侧面烘托:“冷”知雪至,“明”知雪厚,“折”知雪大。②调动感觉:一句为触觉,二句为视觉,四句为听觉。短短四句诗,技法独特,值得借鉴。
(6)实践:常写常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能生巧,常写才会常新。
2.聚合抽象训练法
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也就是说即使龙泉太阿也离不开磨刀石的砥砺作用,何况一般顽铁?),而训练中的砥砺,我们以三字概括(严、速、美):严,即把关从严,要求从严,决不苟且;速,即定时写作,兼顾质量,决不拖交;美,即卷面美观,工整清洁,争得青睐。
4.生疑提问训练法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总之,在语言有了丰富的积累后,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自然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没有东西可写,而是随手拈来,甚至还会精挑细选自己最想要的材料来展现自己的作文世界。
参考文献:
描写雪的语句篇6
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为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些文章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引用、反问、设问等修辞,答题时要判断清楚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小草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春风的温柔、和悦,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有文学色彩。
二、从用语、遣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真挚感人,有时作者在用语遣词上下功夫,答题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如《散步》一文中“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形象地写出母亲年老体弱,艰难度过严冬的痛苦之情,也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雪地捕鸟,使用了一系列动词。“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线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惊喜、兴奋的心情。
三、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可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效果。如《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作者对父亲的动作进行直接描写,形象地写出月台高,父亲爬月台的困难,但却十分努力的样子,从中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又如《口技》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四、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汉语句式丰富多彩,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赏析佳句从句式的角度考虑,可选择以下角度:整句或散句、长句或短句、常用句式或变化句式等。如《安塞腰鼓》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的使用,能使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安塞腰鼓的豪放美。又如《春》一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习惯“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应该放在“小草”前,即“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但作者有意识地把这两个词放在后面,并用逗号隔开,强调了“小草”的质地和颜色。
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赏析
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要么亲切自然,要么幽默风趣,要么热情奔放,要么冷峻辛辣。如《济南的冬天》中“等到快落日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语言优美生动,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六、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正是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文章内涵得以丰富,表现力得以提高。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象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不同,表达作用就不同。赏析语言时,可以从这一角度来考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百草园比较无味,目的是为了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又如《荷叶 母亲》中,文中用“荷叶”比喻母亲,用“荷花”比喻“我”,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很自然地让人想到生活中母亲对孩子的呵护。
七、从蕴含哲理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赏析这样的句子,不仅要读出它的表层意思,更要品出它包含的深层意思。如《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因为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几乎是全部,这个句子含蓄而形象地抒发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和责任。
一般来说,有修辞不选词语,有词语不选句式
掌握了一些语言赏析题的答题技巧,还需要了解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这样才能轻松夺冠。
语言赏析类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由选择,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比较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
另一种指定语段、语句,让学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也可参考分值)。
描写雪的语句篇7
【设计过程】
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2.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写景;3.能在写景时融入情感,学会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描写;能在写景时融入情感,学会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文字接力
看***片分别完成下列问题,将答案分条写出来。选一名志愿者板前完成。
A. 从***片上,我看见了 (填景物);
B. 它像 (写一个比喻句) 或 它 (写一个拟人句);
C. 我仿佛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 (填一种感觉);
D. 我的心情也 (心情或感受)。
以板演内容为例,导入怎样让景物描写生动起来。
二、认识描写
1.说说你了解的描写;2. 品评投影描写的概念,让学生全面认识描写。
三、添枝加叶
1.继续以学生板演内容为例按要求修改。
A.画面中还能看到哪些景物;B.给景物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C.让修辞更贴切;D.让感觉更细腻;E.你还可以怎样改?马上动手修改,看谁能让描写更生动!
2.边修改边总结出让描写生动起来的方法,并板书。
四、名家引路
欣赏朱自清的《春》片段,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说说理由。
五、群言堂
1.再次总结让描写生动起来的方法。(1)眼中有景;(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3)恰当运用修辞;(4)调动多种感官;(5)注意描写的高低、远近的顺序;(6)适当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2.重点强调:写景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六、妙笔生花
题目:校园冬雪
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参照例文任选校园的一处写一写校园冬雪,200~300字即可。
问题:欣赏的同时,别忘了评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评价他(她)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文字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一名志愿者到讲台前板演游戏过程,一会儿我们要拿志愿者同学的板演内容作为讲课的例子,哪位同学愿意配合?(一名学生举手)同学们请准备好纸和笔,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投影出示雪乡***片)。
师:我们的游戏分四步,首先让我们观察***片,记录下你从***片上看到的景物。
生:写几个?
师:把你观察到,你认为有用的都记录下来备用。(生观察***片,记录***片中的景物。)第二步,继续观察你记录下的景物,你看它像什么?有着怎样的情态?写一个比喻句或者一个拟人句。(生观察***片,按要求写句子。)
师:继续看***片,发挥想象,透过静止的***像我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味道?有着怎样的触感?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三步。
师:下一步,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写出来。(生迅速写出自己的心情。)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配合,请回到座位。请大家把你本子上的游戏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再读读黑板上的内容。
(生读完自己的语段后齐读:从***片上,我看见了一片森林,它像山峰的衣服,我仿佛感觉到它的温度,我的心情开朗起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连起来是一段景物描写。
师:对了!可是这段景物描写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生:不生动。
生:不精彩。
师:不通顺、不连贯这些问题我们稍做修改就可以解决,不精彩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让景物描写生动起来?(板书课题:让景物描写生动起来。)
师: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描写,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描写是什么?
生:描写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景物描述出来,让没有看到的人通过这个描述感受到。
生:描写就是画画,用文字画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师:同学们说得真形象。让我们看一看文学上对于描写的定义(大屏幕出示描写的定义及分类),请一名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生读。)
师:好,认识了描写之后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以黑板上志愿者同学的语段为例,参考你本子上的内容,通过“添枝接叶”让这段描写生动起来。(投影出示:添枝接叶。)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几个参考的方向。(投影出示:A.画面中还能看到哪些景物;B.给景物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C.让修辞更贴切;D.让感觉更细腻;E.你还可以怎样改?马上动手修改。)让我们一起修改,看如何让这段景物描写更丰满更生动。
师:首先,我们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蓝天、松树、白云、小屋、山峰……
师:加上这些景物我们的语段就丰满起来了,接下来我们给每种景物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看谁的形容词用得好?
生:茂盛的森林。
师:大家觉得这个形容词用得怎么样?
生:不太合适,茂盛形容一棵树还行,森林用茂密更合适吧!
师:对,茂盛突出了森林树木多而繁茂的特点。看来形容词不能乱用,要用得恰当就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板书:描写 抓住特征)这一点非常重要,抓住了特征景物就形象鲜明,抓不住就似是而非。接着加形容词。
生:广阔的蓝天。
师:好!抓住了天空广大的特点。
生:温馨的小屋。
师:好,温暖!
生:高耸入云的山峰。
师:行吗?
生:好,突出了山高大的特点。
生:连绵的山峰。
师:重岩叠嶂的感觉。
生:挺拔翠绿的松树。
师:加了两个形容词很好,合适吗?
生:翠绿好像不太合适。
师:为什么呢?
生:松树是墨绿色的。
师:挺拔墨绿的松树,行吗?(生笑。)
师:大家笑了,就说明不大合适。到我们大脑里的词库找一找哪个词语更合适。
生:深绿。
生:老绿(笑)。
师:显得太沧桑了,那这样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词语你看合不合适――苍翠。
生:好,这个恰当。有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感觉,能突出冬天松树的特点。
师:我们看抓住景物的特征多重要。我们继续修改,看怎样让修辞更贴切。看例句――森林像山峰的衣服,这个比喻句贴切吗?
生:贴切。
师:为什么?
生:树木像衣服一样覆盖在山峰上,还会变颜色,夏天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就变成了红色、黄色的,冬天又变成褐色的,多漂亮啊!
师:说得真好。我们志愿者同学的句子很完美,那接下来说一说你们写的比喻句或拟人句吧。
生:雪给小屋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师:大家觉得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给小屋戴上帽子更好一些,盖被子用在大地上更合适。
师:说得太好了,无论是拟人还是比喻关键要贴切。
生:小屋是群山倾诉的对象。
师: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用松树更好一些,因为小屋是人盖的。(生笑。)
师:哦,不能做好保密工作,把秘密都告诉人了。那单纯的从句子上看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用了拟人的修辞,挺好的,贴切。
师:是啊,松树也好,小屋也好,都是画面中的一景,都可以这样写。这个句子还是很有灵性的,这位同学赋予了小屋和群山人的生命特征,一个倾诉一个倾听,多么默契啊!我们看贴切的修辞让景物有了生命,瞬间生动起来。(板书:运用修辞。)
师:除了比喻和拟人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师:是啊,可用得很多,关键在于要用得恰当得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让感觉更细腻,看黑板上的例句:我仿佛感觉到它的温度。这是一种触感,衣服给人温暖的感觉,志愿者同学写得很好。把你们写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仿佛听到大山的倾诉。
师:好,接着前面的拟人句写的。
生:我仿佛听到大山在哭泣。
师:大山怎么哭了?
生:因为植被被破坏了,衣服破了。
师:看我们林区的孩子环保意识多强烈啊,时刻不忘保护生态环境,很好。
生:我仿佛听见狂风呼啸的声音。
生:仿佛听见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
师:好,“簌簌”这个词语很有诗意。
生:小鸟的啼叫,野兽的嚎叫。
师:对比好明显,别只顾着听,还可以闻一闻。
生:我仿佛闻到松树的清香。
师:好,大山的味道。
生:小屋里饭菜的香味。
生:雪后清新的味道。
师:不错。
生:我仿佛感觉到了刺骨的严寒。
师:嗯,这才是我们北方的冬天。看我们大家一起丰富了这段景物描写的感受,让感受多元化,描写内容也就充实了。(板书:调动感官。)
师:下面说说你独特的想法吧,为了让描写生动起来我们还可以怎样修改?你们给老师几个建议好不好?(生沉默。)
师:我要一起写这么多的景物,我得从哪里开始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描写的顺序。
师:是啊,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才能达到移步换景的目的。通常我们怎样安排描写的顺序呢?
生: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师板书:描写顺序。)
生:我还写了树林里的动物活动情况。
师:这个***片里看不到,你怎么写呢?
生:那就得发挥想象了。
师:好,描写时联想和想象也是经常用到的,比如朱自清的《春》里就有这样的句子。
生:(齐答)闭上眼,眼前仿佛都是桃、杏、梨。
师:对啊,其实刚才咱们听到的声音和闻到的味道就是通过想象得来的,由此可见想象和联想也要以现实为依据,否则就是空想。(板书:联想、想象。)
生:像《三峡》里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就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你的知识积累很扎实啊,对,这也是写景时常用的。(板书:动静结合。)
师:我们看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一张***片上要写的东西好多,可用的方法也好多,是不是都写上,都用上就好呢?
生:不是。
师:那我们如何取舍?
生:围绕中心选择。
师:对,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景物描写还要和情感的抒发结合起来才有生命。课进行到这里关于景物描写的方法我们总结了很多,可是这都是我们的观点,下面我们来读一段名家作品,看大作家是如何进行景物描写的。(投影出示名篇朱自清的《春》片段,找出最喜欢的一处,说说理由。)
生:“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鸟儿因为春的到来而感到喜悦。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鸟儿的喜悦之情?
生:“卖弄”“呼朋引伴”,都能看出鸟的喜悦。
师:真不错,画面感很强的一个句子。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我喜欢这句,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风比喻成母亲的手,体现了春风轻柔的特点。
师:好,抓住了春风的特征。
生:这里还引用了诗句。
师:对,引用诗句也是一种修辞手法,恰当地引用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是个好方法!
生:“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话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清新的特点。
师:文字里还有其他感官的描写吗?
生:“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角度,“呼朋引伴”“牧童的短笛”都是听觉角度,还有视觉描写。
师:调动了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春风。整个语段读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
师:是的!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也是快乐的。
师:作者有写自己很快乐吗?你怎么感受到的?
生: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
师:不错,“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对情感的烘托作用。(板书:烘托情感)能在写作中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景物描写就更加生动了。
师:同学们,本节课进行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跃跃欲试地想要妙笔生花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作文片段练习,让我们学以致用,施展才华吧!(投影:妙笔生花 题目:校园冬雪(片段)。要求:运用今天所学,对冬天的校园进行描写,200~300字即可,看谁的笔下最先飞出美丽的花朵。生写草稿,师巡视,个别指导。多数学生写好之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当面评改。)
师: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习作?展示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评委,欣赏的同时,别忘了评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描写方法评价这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看谁的评价最全面!(生送上习作,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
生:(读习作)白雪皑皑,校园里的雪像一件洁白的大衣,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了校园温暖。教学楼上、塑胶跑道上甚至大门上都可以看见雪的影子,像是一个忠实的伙伴,日日夜夜陪伴着这美丽、诗情画意的校园。看着这样的美景,我的心也变得明亮起来。
师:下面请评委发言,结合本节课所学评价一下这篇习作。
生: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生:他抓住了雪的特点进行描写,还运用了修辞手法,最后一句抒发自己的心情,写得还是不错的。
师:很好,你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评价,我们这位小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方法运用也很恰当得体,可见平时作文能力也很强。继续努力,争取成为我们黑土地上的小作家。同时我们的小评委评价有理有据,对于这节课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总结评价能力强,也非常优秀。课下请大家把习作工整地抄写在小作文本上。
【课后反思】
参加“送教下乡”这样的大型活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型呢?犹豫了很久我还是选了平时教学的两个难点:文言文和作文。此课就是其中之一。
1. 快乐游戏作文法的尝试
为了排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游戏作文法”。就是在作文课前,根据自己指导写作的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放下了负担,打开了思路,或说或写。为了将自己的游戏内容进一步完善,接下来教师指导的方法他们也乐于接受,作文效果就自然好起来。
本节课为了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我在课堂伊始设计了“文字接力”游戏,让学生观察***片在游戏中一步步写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个游戏趣味性虽然不强,但好在全员参与,大家在老师的投影引导下一步步带着好奇的心理完成对***片的描述。其实就是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描写,为后面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2.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开始备课时指导的内容选择的是现成的语段,让学生修改后指导写作方法。在讲课的前一天我做了一次大胆的修改,就是删掉现成的语段,全部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语段做指导内容。课堂伊始做游戏时我选了一名志愿者在讲台前边完成游戏边将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在征求了志愿者同学的意见后,以这位同学写出的语段为例边修改边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这个大胆的尝试在课堂上得到了肯定,学生对同学的语段更感兴趣,没有任何顾虑,纷纷提出修改意见,志愿者本人也在苦苦思索如何让自己的语段更精彩。这样全体学生都有了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的修改意见也特别多,课堂内容也丰富了起来。这节课在亚林一中上课时效果尚可,听取了张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等到海林林业局一中时再上课时就很成功。原因是对教学资源的大胆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研讨的空间,让教学资源从教材转向教师和学生。
3. 作文课上的有效评价和指导
备课时和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的语文教研员戚甫筠老师、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张春晖老师探讨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两位老师都提出了对作文课上的评价问题。我当时很不解,评价和修改是在作文课第二课时评改课上进行的,放在一起多紧张啊。可是在上课和研讨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评改是必要的,这不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准绳,也是学生对当堂作文指导内容的一个反馈和巩固的过程。最后“我来当评委”环节进行得也很顺畅,甚至是热烈,学生这一节课学习的方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对同学的作文或赞赏或指出不足之处,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
这节课边写边改,在指导的过程中修改,既有个性化的生成,也有共性化的指导和分析,学生展示环节欣赏着学生笔端流淌的语言文字,欣赏着他们笔下的校园美景,我的心也跟着沉醉了。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过我喜欢这种遗憾,正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完善了我的思路,充实了我的课堂,让我自己也在学习修改和实践中实现了进步和飞跃。因为这些遗憾让我领悟到做一名教师任务的艰巨与责任的重大,鞭策我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描写雪的语句篇8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概括这首诗中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这些命题考查的是景物在营造氛围上的作用,或者景物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一般采用“作者描写了……的景象,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的情感”的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在答题时,我们可以分以下两步来赏析诗词的景物形象。
首先,描绘***景画面。写诗如同作画,作者会从各个角度进行描写以尽显景物之美。所以,要讲清楚“作者描写了……的景象”,可以从描写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第一,对于景物本身,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分析。
(1) 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雪似的层层浪花,从形、声、色的角度生动地表现了壮阔雄奇的赤壁景色。
(2) 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杜甫的《绝句》一诗就是典型的动静结合,动景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静景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早春的清、新、雅、静。
(3) 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请看范仲淹的名作《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该词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地描绘了塞外景色,抓住秋景的鲜明特点――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建构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写景之中暗寓思乡之情。
第二,从景物给人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感受入手。
比如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考查的张先的《西溪无相院》:“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颔联的上句着眼于视觉感受,写浮萍,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首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感受,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首联的“静”字。
其次,品读景物意象。对诗词中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所以,在描述了诗词的景物形象后,还要品读景物的意象,点明其所营造的氛围或者表达的情感。这时,如果能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特点和作用,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作者或借助意象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用枫叶、荻花这些典型的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或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将思念之情融入明月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或塑造背景、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前半句的三个意象塑造了镇守之地的苍茫,为后半句思乡情感的抒发作铺垫。
或塑造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或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如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这一类的意象有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
或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一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或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的“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的“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的“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描写雪的语句篇9
关键词:名词谓语句;描写意义;《鲁迅全集》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谓语句既有判断和说明作用,也有描写作用,我们称之为描写意义。所谓描写意义,是指名词谓语句能够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性质或者描述人物的情态等。
现代汉语中名词谓语句的显著特点就是简短、精炼。比如“窗外一阵声响。”(名词谓语句)和“窗外有一阵声响。”(动词谓语句),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明显前者的表述更简洁。而当如此简练的名词谓语句具有了描写意义之后:“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鲁迅《在酒楼上》),它的特点就可用“白描”二字来概括了,“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绘鲜明深刻的形象。用在文学创作之中,它要求作家运用最精简、最节省的文字刻画出鲜明生动、富有深意的形象,并不加渲染或烘托。就如鲁迅先生《在酒楼上》一文中的那句话,它既没有相同意义的动词谓语句那么繁琐,同时“沙沙的”这一拟声词又代表的是这阵声响的状态,不可缺少。所以,这句话是既简单又形象。事实上,白描是鲁迅先生相当擅长的作文之法,探索其文学作品中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无疑是件有价值的事情。
白描手法被鲁迅先生在其文学作品中运用得之精道。不论是描写人物,事物,景物,还是环境,鲁迅先生都能通过朴实自然的简练之笔抓住其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并有含蓄半吐的意味,令人深思。[1-2]
第一,关于景物的描述。例如他在《在酒楼上》中这段对雪的描写:
例1.“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这里用积雪压弯山茶树枝来暗喻吕纬甫的生活遭遇,可山茶树能在摆脱积雪的重压之后“笔挺的伸直”起来,吕纬甫却意志消沉,得过且过。这种形象的反衬表现出作者委婉的批评态度。其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处所名词+形名结构”的名词谓语句,其中作谓语的形名结构“沙沙的一阵声响”中又包含着数量名结构“一阵声响”,这是一个复杂的名词谓语句。“沙沙的”和“一阵”两词语是句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突显了句子的描写性。再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月光的两次描写:
例2.
第一段:“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第二段:“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仔细思考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两次对月光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作铺垫的:“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与下行“精神分外爽快”相对应,而“今天全没月光”与“赵贵翁……似乎想害我。”相对应。通过月光的有无来表现精神***症病人的幻觉,非常巧妙。而其中的“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正是一个典型的名词谓语句,它以“时间名词短语+形名结构”简洁而传神的手法对环境作了突出的描写,副词“很”已然和后边的“好”结为一体,它们共同修饰“月光”,达到了激励读者竭力想象当晚的月光是如何好到不行的效果。如果省略,不仅会使句子不通顺,而且其描写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另外,环境描写中的名词谓语句还有:
例3.“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鲁迅《阿Q正传》)
例4.“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鲁迅《阿Q正传》)
例5.“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滴。”(鲁迅《风波》)
例6.“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小铺盖。”(鲁迅《祝福》)
例7.“我正想走时,门外一阵喧嚷和脚步声。”(鲁迅《孤独者》)
例8.“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鲁迅《药》)
例9.“窗外一小片空地,地上有四五株树,正对面是三间小平房。”(鲁迅《高老夫子》)
前四句的结构是“处所名词+形名结构”或“处所名词+数量名结构”,后三句是“方位名词+数量名结构”,且这种数量名结构中的数量短语,甚至包括形容词,如“许多、白的、漆黑的、一片、小、一阵、歪歪斜斜、一条”等,全都不能去掉,它们的存在才是句子描写意义存在的根本。
第二,对人物的描写。最具典型性的当如他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两次外貌描写,初见祥林嫂――
例10.“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再见祥林嫂――
例11.“她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我们发现,鲁迅先生先后两次对祥林嫂的穿着描写用了同样的词语和句式,极易引起读者注意,而这样的强调我们不妨理解为作者是为了使读者注意祥林嫂状态的前后变化,并作深入思考,体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其中的“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是形名结构的名词性谓语,简短自然。“乌、蓝、月白”这些形容词描写出了祥林嫂穿戴的朴实,甚至简陋。另外,还有“名词或代词+形名结构”的语句:
例12.“他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的银项圈。”(鲁迅《故乡》)
例13.“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鲁迅《孙乙己》)
例14.“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鲁迅《一件小事》)
例15.“细看他的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方脸,然而衰瘦了。”(鲁迅《在酒楼上》)
例16.和“六七十岁的老的,白头发,眼睛是瞎的,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鲁迅《肥皂》)
例17.“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鲁迅《高老夫子》)
这些句子当中的形容词――“紫色的、青白、花白、苍白、白、正经”――仍然描述“脸色、头发、品行怎么样”,在全句中起着主要作用,是整个谓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更加说明它们的描写意义是很突出的。
例18.“现在的长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俗不俗的。”(鲁迅《阿Q正传》)由末尾带“的”的名词作谓语。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个句子形象地描写出了被剪了辫子的人的窘态,既不是“光头的”和尚,也不是“留长辫的”俗人。这些对人物面貌的形象描写加深了人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第三,对事物的描写,有这些精彩的句子:
例19.“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鲁迅《祝福》)形象地表现出祥林嫂的穷困与不幸,“破”碗都只有“一个”,更别说去买一个新的了。再没有比这两个词的合用更能表现祥林嫂的困窘;
例20.“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鲁迅《故乡》)
在冬天,“棉衣”代表的是温暖,“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作者将这两个看起来极其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奠定了一种反讽的基调,表现出对闰土的深深同情。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均是“处所名词+数量名结构”。
综上,无论是用来描写景物,人物,还是事物,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的运用都使鲁迅先生的文章彰显特色。[3]通过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鲁迅全集》中典型的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的运用,还可发现,这样的句子其实是有着特殊结构的。试以表格总结如下:
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汉语独有的一种句型,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色句型。这种句型表意明白晓畅,结构简单,十分受用。虽然在汉语众多的名词中能做谓语的只占少数,但是由它们所形成的名词谓语句并不是零散地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大量地并且成类别存在着。每一类都***于其他类之外,都有自己的外在形式和语义特点。[4]熙先生曾说:“用名词形式来表示性质概念的例子并不少。”[5]而且,“在现代汉语里,最宜于修饰名词的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这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6]所以,如果说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那么描写性就是名词谓语句的一大特色。恰当地运用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周文.漫谈鲁迅小说语言的艺术锤炼[J].扬州师院学报,1979,(2):23-30,39
[2] 赵卓.简练:简约与丰厚的结晶――论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J].云梦学刊,2000:66-69
[3] 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描写雪的语句篇10
一、他山之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低段语文阅读教材编写贴近学生学情,内容丰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善于借助仿写,借助他山之玉,引导学生仿词、仿句、仿段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1.词句仿写实基础。对语文阅读文本中的词句进行仿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词句积累,深化学生对词句理解,也能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到语文文字魅力,激发学生写话学习兴趣。
例如《四季》一文中用了“尖尖”“圆圆”“弯弯”等叠词,传神地写出草芽、荷叶、谷穗等特点,带给学生和谐的韵律感,朗朗上口。我就引领学生进行叠词仿写,为学生创造出词语仿写情境:
春天柳叶( ),夏天热浪( ),秋天云儿( ,冬天冷风( ) 。
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叠词的认识与了解,也夯实了学生写话基础。
句子是对词语仿写的深入,教师要借助经典文本,根据学生句段的特点,引领学生将词句仿写有机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写话综合能力。
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的开头语句优美:“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该句运用了叠词“轻轻地”与拟声词“沙沙沙”,生动地写出春雨的情状特点,模拟出春雨声音的特点,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我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词句仿写训练:
春雨,像蚕姑娘吐出的( ),( )地舞在空中,丝丝丝,丝丝丝;
春雨像( ),( ),( )。
仿写设计,不仅做到由扶到放,也有机地融合了词句仿写训练。
2.段落仿写渐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段落仿写,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的段落仿写资源,通过段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写话条理意识,使学生的写话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有这样几段: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为了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我围绕这三个片段,引导学生实现情境迁移,再仿写两段:
老师家访到来,瞧见画,微笑着说:“( )”。
好朋友来我家玩耍时,看见这幅画,笑嘻嘻地说:“( )”。
这样的仿写训练就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写话思维,促进学生写话能力逐步提升。
二、合理补充,发挥文本“支点”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不少可供挖掘的空白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将能够使这些文本“空白”转变为学生写话能力发展的“支点”,促进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发展。
1.情节巧扩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多文本考虑学情特点,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略,这就为写话训练创造了契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这些情节的资源效应,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适当的扩展,课堂情节的扩展可以采用说话的形式,这样不仅避免学生由于字词书写造成的障碍,也能够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选我》这篇课文里面涉及到这样一个情节,“王宁突然站起来说:‘我选我’。大家都愣住了。”我于是引导学生围绕“大家都愣住了”这个情节进行扩展:“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级的一个学生,这时的你心理是怎么想的呢?”通过情节延展,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感受到王宁的自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写话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染与熏陶。
2.结尾再续貂。语文文本中,不少结尾往往比较含蓄,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深入解剖教材,根据文本结尾的特点,敢于、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结尾再续貂,为学生的思维一个支点,培养学生写话学习中的创造力。
例如《坐井观天》这篇成语故事,结尾用小鸟的一句话做结尾:“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此处就为教师引导学生为文本结尾续貂创造了机会,我于是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写话能力,也促进学生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
三、巧妙“易容”,发挥文本“辐射”作用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对文本的利用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对文本进行巧妙地“易容”, 使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改写,发挥文本的辐射作用。
1.扩容术。所谓扩容术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句子进行扩展以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一种读写结合方法。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中有不少句子具有扩展的空间,给句子添加一些修饰成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扩写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给学生的扩写指明方向,扩写训练的角度要丰富,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写话能力。
例如二年级《看雪》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著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我这样引领学生:冬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雪的冬天呢?学生首先想到了冷,接着又想到寒冷,我让学生将自己想到的词补充到冬天的前面;
继而又问:“同学们有谁看过雪花飘落的景象的?能不能用一些词为我们描述一下呢”。于是学生想到“慢慢”“纷纷扬扬”“轻盈”等词语;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我又引导学生:“小朋友很聪明,谁能说说‘纷纷扬扬’与‘轻盈’写的是一样的雪吗?”学生很快认识到“纷纷扬扬”写的是大雪,轻盈的一般是小雪。
学生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决定给学生创造机会:“小朋友们,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刚才老师问了两个问题,小朋友们能不能再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些问题,问一问,给句子加一些成分,使句子更美呢?”层层扩展,有效提升了学生写话思维的高度,学会通过扩展使句子更丰富,更具体。
2.嫁接术。读写结合的目标指向在于促进学生写话能力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嫁接术,可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语言进行优化,可以是学生利用文本语言对自己的写话语言进行优化,也可以是借鉴文本语言优化文本语言,形式不限。通过语言优化,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批判阅读的习惯。
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小柳树,表现小柳树的美。为了强化学生这一句用词与句式的体会,我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法描写小枣树,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这一句进行优化:“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模仿写柳树的这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来改一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呢?,写一写枣树的叶子和枣子。”学生很快优化出这样的句子:小枣树的叶小小的,枣子大大的,红红的,真好看!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易容”优化,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较好地发挥了文本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