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制定本实施规范。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乡镇中心小学校及以上学校均要配备专用的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书资料等基础设施,有条件学校的可配备心理测量工具,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室须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对心理信箱中的学生或家长来信,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来信必回。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年度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2篇
【关键词】 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0-01
识别的需求,从古至今都有,现在对识别的重视更加明显。在视觉系统中,识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样式识别、***形识别、色彩识别、字体识别等。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传递到人们心里的。视觉识别最主要的特征是外在、直接、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容易被公众接受。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包括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通常都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健康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
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中,视觉识别要素几乎就是全部信息载体。视觉系统混乱就是信息的混乱,视觉系统缺乏美感就难以在健康传播中达到效果[1]。设计人员运用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对材料的样式、***形、色彩、字体等进行甄别,并与传播目标相联系,分析健康信息的有效性,这是实现传播材料价值的前提。健康传播材料的视觉识别设计在传播中不仅愉悦受众的视觉、情感审美,传递特定指向的目标信息,也是在传扬鲜活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传达健康精神以及健康理念,不断影响、促进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态度,继而有效地传播健康信息。
视觉识别美学原则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战略性设计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疾病谱在改变。据统计,60%的致病因素是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现代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设计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策略性的特征。通过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传达健康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督促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设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建构视觉艺术基础上健康信念传播的基本学科定位,将传播材料设计提升到视觉语言和传播艺术的高度。
2 理念核心设计原则
健康传播的目的在于:通过健康传播信息,协助和促进个人及群体形成健康理念,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保持和增进健康。“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思考一旦出现偏差,执行力越强,犯的错误就越大。”思考力与理念有关,因此,传播过程中,健康理念的传播不能忽视。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是借以传达健康理念的重要载体,而脱离了健康理念的材料只能是废纸一张。传播材料设计的枢纽,是在设定出健康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出最有效、最直接地传达正确健康理念的材料,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理念认同一致,最终使受传者的态度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2]。
3 情感性设计原则
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疾病流行,各地健康问题千差万别。注重情感性设计原则,是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能否达到传播效果的枢纽因素之一。我们开展宣教活动时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需求和起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传播材料。把群众关心的、需要的、实用的健康知识作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使人感到被关心的亲和感,这是现代传播材料设计的基本点。对受传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学习能力、社会文化背景及健康需求的正确评估,传播材料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对“***”――***像、***形、***案、***画、***法、***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通俗的视觉识别元素进行无声的沟通交流,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语言的障碍、融合文化的差异,从而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3]。
4 习惯性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要兼顾视觉识别***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原则,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有不同的***案及色彩禁忌。在传递某一价值增值预期的时候,如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能还原受众记忆中的场景,则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进而以其熟悉的思维路径达到信息传播的预期评价。我们在设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关注受传者的生活习惯,选用恰当的合乎受传者习惯的设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5 实用艺术美设计原则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作为小空间意识的静态表达,应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内聚性,以高度概括、清新、明快、强烈、准确、平面化的视觉***式体现生活,反映社会,传达信息,主导着强烈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客观需要,最终使人感受到共享视觉空间的存在与引导,达到传递健康的目的。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从设计史上来看,过度的追求功能性而忽视审美或过度追求审美性而忽视实用性都不会被长久的认可。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健康教育传播过于工具化而忽视受传者的美学感受,传播材料形式单调、枯燥[5],画面呆板,是不可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的。
任重而道远,谋远者先行。要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增强健康理念,关注受传者社会背景与生活习惯,回归基本的美学价值取向,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将传播的内容以优美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受传者,提升传播的效率,让受传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策、健康环境,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晖.V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文艺理论,2006:84-86.
[2] Ian M.Newman,薛建平,张莹.用健康信念模式设计健康教育项目.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5,21(10):793-794.
[3] 艾溪涛,民族地区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多样性.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23(9):706-707.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5篇
1.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是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前提,是保证专业课程教学准确对接职业岗位的重要环节。以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为具体参照,经过反复调研和具体论证,专业建设团队成员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职业目标定位于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三大职业岗位,具体对应七个典型职业岗位。通过各岗位工作任务与过程分析,我们得出相应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并以此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2.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依据上述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主导、校企结合、素能并举、多证融通”。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就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学年由学校培养,主要学习公共领域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年以心理专业的技能培养和教师素质的综合训练为主,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体验式学习,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领域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入教学领域;第三学年是由社会培养,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顶岗实习。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行更科学的课程优化与设置,并逐步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1.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结合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努力构建以“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等为模块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通识类课程以人文素质课和文化基础课为主,专业类课程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掌握心理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技能为主,拓展类课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学习专业技能。2.核心课程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以心理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需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蒙台梭利职业资格考试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适当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本专业适时改进课程计划,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将部分课程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咨询与辅导、团体心理活动设计等列为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三、完善专业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品质的教学总体目标,广泛采纳其他多所高校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建设。1.教材建设方面。专业团队成员在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为主线、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原则,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材改革做了大胆的尝试。具体说来,本专业选定的教材主要有三类:(1)自编教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学团队教师经过多年积累,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干性教材。另外,本专业还采用几本由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编写的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学》、《心理学学习指导》,配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以保证教材既符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面。(2)辅助教材。第二类为辅教材。作为学生的课外辅读物,我们向学生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书籍10余本(如《舌尖上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片20余张、心理测试问卷5套(如心理健康测试、记忆力测试)以及《星星的孩子》等十几部优秀视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推荐教材。以我系***书资料室、心理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为依托,为课程教学向课外的延伸提供了良好条件。专业建设负责人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编排习题手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方案、心理实验操作手册与实习指导讲义等资料,并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方面。专业教师紧扣社会脉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力求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实践中及时添加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探索教学结构的不断创新。(1)课标及其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基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并按照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方案。(2)教学课件习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达到资源的共享,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着手进行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现已初具规模。同时,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心理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心理实验手册等多个方面相关材料的编制,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教材。
四、调整专业教学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中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现出来,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1]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2]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完满,即身心和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个别教师和几次讲座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入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从信息技术的历史演进中看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人生态度。通过因特网使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白计算机不仅仅是游戏机,网络不仅仅是游戏平台,网络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学习和生活服务。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弊端,从而使学生自觉避免“网络成瘾”。另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和尝试中磨炼意志,体会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材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的有关资料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材,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管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访问心理健康网站,如525心理网、壹心理网、蓝心网、晴空心理网等。在“信息技术与社会”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列出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观看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影片、视频、***片、动画等。总之,把心理健康的有关内容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素材,既使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
进入青春期,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快速的、巨大的变化,尽管他们总体上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烦恼。他们渴望友谊,却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被同伴接纳;他们渴望***,却又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他们希望取得好成绩,那么多的课程又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挫折、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不约而至,让青春的天空不再绚烂,让年轻的他们手足无措。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心理健康”这一主题设计一些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习得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如在“文字处理”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高效学习、怎样面对考试焦虑”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设计小报,并进行小报设计评比与展示,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学生学习过“搜索引擎”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搜索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测试题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power point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他们的心理困扰及解决策略设计power point课件,并让做得较好的学生一一演示给大家,让学生在欣赏课件的同时获得启发。
四、教育学生警惕“网络性心理障碍”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第7篇
计划一:村级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村卫生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镇、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11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4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覆盖
计划于20xx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竞赛、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数覆盖辖区人口的70%以上,争取让更多的居民学习到需要的健康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计划二:村级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三、工作目标: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及省、市***门对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运用健康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依据教材和实际,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前由于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引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健康教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每个学生有较强的健康意识。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
2.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
3.充分利用队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4.做好一年一度的学生体检工作和新生入学免***接种验证工作。
5.对高年级的学生在加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1.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清扫工作,确保学生有一个洁净、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到校园环境优美,卫生保洁好,无明显的卫生死角和不文明的校园陋习。
2.做好每周五下午校内外责任区的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和每月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
3.认真做好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规范操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4.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按上级要求做好除四害工作。
6.重视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作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三)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心理健康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