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语练习篇1
【关键词】最优关联;关联理论;二语教学;阅读课训练
1986年,Dan sperber与Deirdre Wilson合著了《关联:交际与认知》,1995年,Sperber和Wilson又对关联理论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大大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疆域。
关联理论的贡献之一是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从话语生成转移到了话语理解,对二语习得中的认知环境、程序制约以及最佳关联等概念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从而可以更好地解释某些语言习得现象。该理论主张在认知环境下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将语言学习视为学习者与认知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一、关联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概述
该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口语、听力、写作和翻译教学上的研究应用颇多。总体来看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语教学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理论研究、语法研究、词汇/短语研究、语言技能、课堂语言研究。关联理论框是现代语言学的三大理论之一,它的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而基于该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二、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进行二语阅读教学
从课型划分来看,关联理论在听说写译四个方面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语言测试都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反观阅读教学,虽然早已经开始采用该理论进行教学,但都只是用了该理论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如认知语境、交际关联等,却始终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与研究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阅读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科学系统的应用方法,让二语习得者在阅读中,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辨和推理,以建立起最佳的关联语境,成功完成交际。
阅读是二语习得者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读者潜在的一种交际能力。在阅读这一复杂的,ti,N和智力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一种看不见的交际活动,作者将自己的意***、打算、思想和感情等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而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辨认、联系和推理去判断存在与语言符号背后的作者真实意***。而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对文章最准确和有效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关联理论,可以较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在班上多次采用四川省英语三级考试真题卷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此次专门对其中的阅读成绩做了一番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地区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并发现语料难度、题干与选项、猜词线索及语篇理解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所以从影响阅读因素的角度对阅读训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成果应该可以直接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课堂操作。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国内方兴未己,有深入的必要。本文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阅读教学做一些可行的探讨。
1、关联理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的应用
阅读过程复杂性的探讨和阅读过程的区分对于阅读实质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与二语阅读教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至少要介入下列几种关系:眼睛与文字的关系;大脑与眼睛的关系;大脑与文字符号的关系;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与阅读材料语言难度的关系;读者已有知识的体验与阅读材料内容的关系;读者的意象与意念及意境的关系。
学者胡春洞、王才仁将以上相互作用的几种关系归纳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四种能力:理解言语作品形式的语能、理解言语作品内容的才能、理解交际意念的智能和提高眼脑反应速度等良好阅读习惯的技能。二语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正是着力培养上述四种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选取应该以培养这四种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同时,阅读教材的选取除一般原则,还要注意下述问题:
(1)二语语言与教学的特点。
(2)要故意设置“障碍”和“圈套”,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学生没学过,但通过猜测或跳过的方式来解决字、词和语法现象,培养其猜测和跳障碍的能力。内容不要平铺直叙,而应该有些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故事情节可以给学生一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点上,英语雅思的测试手段是很有信度和效度的。
(3)教材应该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教材在各方面必须体现本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特点。
2、关联理论在阅读课教学策略设计上的应用
(1)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现在国内的阅读教学都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笔者拟提出以下的训练方法。
1 初级阅读训练
文字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外壳。单词训练是基础。单词的训练与教学,主张多采用扩展联想,例如:
child---children---childish---child—hood---toddler-teenager……
通过词缀、词根、归类等多种方法来扩展单词量。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在短语中,短语中来对单词的用法进行记忆、强化,最后要能够自己造句,自己做总结归纳。
单词教学必须和短语教学相结合,一般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组词练习、短语/短句阅读练习、朗读练习、组句(长句,复合句)练习。
组句练习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时的视幅,为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2 中级阅读训练
中级阶段是阅读能力全面训练的阶段,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一阶段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列举的几种重训练内容和方法都是基于关联理论认知语境和交际的关系来提出的:
第一,继续进行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这阶段应该从初级阶段的分析为主的方法逐渐过渡到以归纳为主的方法。
第二,突出语法训练。具体有:通过压缩长单句来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关联词理解复句,根据句子的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有:根据段落主句抓文章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关于篇章理解的有:分析文章标题,寻找文章主题段、主题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中级阅读训练的材料难度逐渐加大,而文化因素含量是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对文章中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第四,培养猜测、推断能力。主要是指帮助学生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字义,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词义,根据上句的意思或关联词语推断下旬的意思。这是培养阅读和快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吸收新字和新词。只有伴随猜测和推断,运用大视幅的扫读才有可能进行。
第五,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抓关键性的内容和主要意思,跳过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的词语。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多采用限时阅读和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督促和鼓励他们快速阅读,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
3 高级阅读训练
高级阶段除了初级、中级阶段的基本训练,关键是选择阅读材料,要充分考虑文体和专业阅读的需要。
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风格和特点。
针对学生的专业和专业倾向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专业阅读训练,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把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一生。
(2)阅读训练途径:
开设专门的阅读课。
可以根据阅读的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语速阅读训练。教学中将精读和泛读,细读与速读结合起来,分类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习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阅读方式。
把阅读和学生的专业或职业联系起来,选择适当的,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自觉的材料,按阅读训练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这必须结合课堂检查,否则就成为空谈。
三、关联理论在二语阅读教学中的前景与展望
1、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它通过语境效果和心力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来界定关联(relevance)这个概念。语境效果越大,发出相关语句的刺激信号就越有关联;付出的心力越多,则刺激信号的关联度越小。而人所能够期望的只是相关语境会带来足够的语境效果,且不至于是人为之付出过多的心力,这种关联不是最大关联,而是效果和心力的恰当调配,即优化关联(optimal relevance)。
本文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可以以获得优化关联为标准。就前文所述
的教学材料、教学策略设计的应用,关联理论在阅读测试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国内的二语习得教学研究。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用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2、社会发展、教育观念更新与阅读教学
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既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又要实现全面培养劳动者素质的目标。
关联词语练习篇2
一、对联是从汉语文的特性中生长出来的
关于对联的起源,我国古代有许多传说。据《山海经》、《风俗通》等古书记载,上古时期,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株巨大的桃树,枝叶覆盖三千里,在桃树的东北方向,枝桠短矮,形成一个大缺口,像个门户,于是百鬼就从这里出入,名曰:“鬼门”。门户两边,站着两个武士,一个名叫“神荼”(读升书),一个名叫“郁垒”(读玉立),是专门站岗放哨,捉拿恶鬼的,以保护老百姓过平安生活。这两位武士,就是人们心目中最早的“门神”。当时人们为了平安过好春节,就用桃树枝条,仿照神荼、郁垒的形象,扎饰桃人,立于门旁。后来为了简便,人们改用两块桃木板,在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像,再后来,人们直接在两块桃木板上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门旁,用以镇邪。这两块桃木板叫做“桃符”,每年农历除夕到春节期间,更换一次。桃符传至五代时期,有些文人不再在桃木板上书写门神的名字,而是写上两句对偶联句。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每逢春节都命令翰林学士作词,书写在“桃符”上。后蜀归宋的前一年(964年)除夕,孟昶叫翰林学士辛寅逊题书“桃符板”。辛寅逊写的他不满意,便亲自在“桃符”板上题写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较早见之于文献记载的春联,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在此之前是否有更早的对联,许多学者作过考证。有人认为应该把发现四声作为出现最早对联的上限。因为,如果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是讲究平仄对仗的,就不可能出现在发现四声之前。这应该是很有道理的。但在严格的对联出现之前,应该存在较宽泛的对联,即不讲平仄的对联,而这些宽泛的对联肯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的前身,后者正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宽泛的对联一直可以追溯到很远年代的诗中出现的对偶句,例如:《周易•乾传》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等。
其实,对联的起源,还应该追溯到汉语文的出现和汉语文特点的形成。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这些语素是非常自由的,组合能力很强,每一个这样的语素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或与别的词结合构成另一个词,这为整齐句式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都有一个声调,也就是说,一个单音节语素都有一个声调,这就为四声出现、平仄押韵奠定了基础。汉语还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它不靠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不靠形态变化作为将词组合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手段,而是靠语序和辅助词,这就使不同的
句式通过变换语序添加辅助词而变得对称整齐。基于这样的特点,汉语文非常容易形成一连串整齐的(即音节数相等)结构,也非常容易押韵,对联的基本特点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意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等的内在生成必须依赖于汉语文的这些独特的本性。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拼音连写文字,就无法构成对联。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联是从汉语文的特性中生长出来的。对联与汉语文的特性具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发现了汉语文的这一的优点,并在语言表达实践中逐渐地发展与提炼,于是就使对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直至千家万户的各种活动中人们要表达思想传递情感,首先想到的就是对联,因此对联之风在中华大地长盛不衰。
对联的形成,为古代语文教育寻求最佳言语形式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地使用对联,就促使人们去学对联、教对联,这样,对联教学就自然走进了语文教育的视野,一种以学对联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课程——属对教学就应运而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属对教学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学对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诗歌的需要,我国古代诗歌之风也很盛行,诗歌发展到格律的近体诗,特别是律诗,四联的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的形式,而对仗与对联是一母所生,律诗的中间两联实际上就是两副对联。所以学对联也好,学对仗也好,二者名称不同,其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是要求学习上下联(句)如何做到两两相对,二者共同催生了汉语文教育中的属对教学。
二、对对子教学的本质是言语实践
对对子训练是为写对联、骈文和近体诗做准备的。我国古代对联、骈文和近体诗非常发达,古人在长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写骈文、写韵文的风气,社会各界以“吟诗作对”相提倡。为了写好骈文、韵文,就得加以训练,使初学者能通过训练逐步掌握其写作技巧,写出符合规范的能够表情达意的骈文和韵文。而这些骈文、韵文写作的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对对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中国文学各种有韵之文的体裁中,如骈文、诗词、铭赋,都要以对联为基础。所以过去的读书人,无不以对对子为基本功。这门基本功练好了,才能进入各种体裁的领域中。”(2)于是对对子(属对)训练就自然成为了古代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内容,成为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古人的对对子教学一开始就不是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语法分析,走的是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言语实践这一路。通俗地讲,就是“在对对子中学习对对子,通过对对子学会对对子”。它不讲语法理论,但实际上却有相当完备的语法训练;它不讲名词术语,却能让学生写出符合名词术语内涵的规范语句;它不过多地分析拆解写作技巧,却能让学生对出的对子里蕴涵了高妙的诀窍。它注重的是言语操作和言语实践,通过提供具体的情境和语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之中自主地运用语言组织语言,在“运用”和“组织”的过程中把握对对子的技法,建构言语能力,体悟汉语文的精妙。可以说,对对子教学体现的是一种言语实践观,其核心是体悟与实践,其灵魂是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只要翻开古代的属对教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古代流行较广的属对教材有《诗腋》、《词林典腋》、《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对语四种》等,这些教材都没有属对方法和属对技巧的论述,通篇只是一对一对的对语,这些对语主要是供学生查考、背诵和揣摩的。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教材中的对语,可以发现其中很有讲究。这些对语都是规范工稳的对子,从一字对到十字对,各种形式俱备;从天文地理到为人处世,内容样样齐全。它们以成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样本。同时这些对语中隐含着对对子的规范和技巧,它们整体上都是按韵部排列,每一副对子都体现出对对子所要求做到的词性、平仄、押韵。如《笠翁对韵》是这样编排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声律启蒙》是这样开头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在这里,“天”与“地”,名词对名词,平对仄,既是词性相对,平仄也相对;“大陆”与“长空”,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仄仄对平平。所有这些要领,教材都没有作繁琐的分析与阐述,所有的技法都浓缩在一个动词“对”上。通过一个“对”字,引导学生主动去揣摩、主动去模仿、主动去实践。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教材编写者的高明,也不能不佩服古人在属对教学中形成的言语实践观。
三、对对子的教学价值在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言语能力
对对子教学的最初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言语组合能力,以写出工整的对联、骈文和韵文。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对子的训练价值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想,人们发现对对子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写出工巧的对子,而且使学生驾驭和组合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对对子这一言语实践,不仅实现了对对子自身的功能,而且发掘出了粘附在对对子上面的更广泛的言语训练功能。于是古代对对子教学的目标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转型,由最初注重写出单纯具体的对联、骈文和韵文为目标,转到了以训练学生识字、组词、造句、为文等言语能力为主的目标上来。元人程端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中有一段话:
但令习字演文之日,将已说《小学》书作口义,以学演文,每句先逐字训
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续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
得。更令记《对类》单字,使知虚实死活字,更记类首“天、长、永、日”字,
但临放学时,面属一对即行,使略知轻重虚实足矣。(3)
程端礼这段话已明显地把属对训练当作了识字、用词、演文训练的一个基础环节,他已经认识到了粘附在对对子训练上面的言语训练价值,他不再是为对对子而对对子,他已将对对子教学提升到了言语训练的层面,把对对子教学作为了言语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这是对古代对对子教学功能的实践拓展和理性审视,为后代对对子训练指明了方向。
今人张志公先生曾对粘附在对对子上面的言语训练功能作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学属对首先要正音,同时学会阴阳上去(或平上去入)四声,这是基本的语言训练;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属对的语法训练的作用,用实字、虚字两个两个地组织起来,可以组成好几种结构,如:风吹、云腾……名词+动词,主谓结构;微云,细雨……形容词+名词,偏正结构;凿井,耕田……动词+名词,动宾结构。要学生练字对,也就是训练学生运用主谓、动宾、偏正、联合这几种基本的造句格式。经过反复练习,能够敏捷地对上二字对,那就意味着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句法规律。进一步作“三字对”和“四字对”,这时就可以把助字加进去。三字和四字的结构,在文言里,已经可以表现绝大部分造句格式,包括复句在内。如:推窗邀月,出户乘风……“邀月”是“推窗”的目的,“乘风”是“出户”的目的,这是一种复杂单句的格式;月缺月圆,花开花落……“月缺”“月圆”,“花开”“花落”,都是两个主谓结构并列,这是一种联合复句的格式。除了语言训练、语汇训练、语法训练的作用之外,属对还有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作用。“星光灿灿”对“水势滔滔”,“如烟”对“似火”,“一川杨柳如丝袅”对“十里荷花似锦铺”,这些显然都能训练学生运用形容、比喻等修辞方法。总起来看,属对练习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可以纯熟地掌握了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说话和写作。我们往往以为学对对子只是为了学作诗,这种看法应当改变。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这一点很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4)
张志公先生的深入剖析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对对子训练所蕴含的言语训练功能,也正是因为对对子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言语能力,古人才把它列为语文教学的基础课,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清代教育家崔学古认为“自一字可增至数字”的对对子训练是“通文理捷径”。(5)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这一种功课,不仅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6)这都是充分认识到了对对子真正的言语训练价值。
四、对对子教学中内含的认知心理学原理
人们常常看到古人拟写的绝妙好对或古人脱口成句对对子的故事,以为对对子主要靠天才的思维和敏捷的文思。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未触到冰山隐在水下的主体部分。古人流传下来的绝妙好对和出口成对的故事自然是对对子的最高境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了冰山的峰顶部分,它代表了对对子教学的最高成就。但人们同时也要看到,这只是对对子教学成就的一部分,对对子教学成就的更大部分(主体部分)则未被常人发现,它就如巨大的冰山主体隐在了水下。我们只要翻开各类古籍看一看,先看看古人所写的绝妙好文、绝妙好诗和绝妙好词,再看看史书的文词及史书所记载的古人的一言一行,就会发现在字里行间隐藏的冰山主体,读一读这些文字,我们不能不惊叹古人语句之工,我们不能不惊叹古人对语之巧。从这些文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隐隐寻出对对子训练的蛛丝马迹,这些都是对对子自身及其粘附的言语功能所创造的成就。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对对子教学不仅训练出了“绝妙好对”,而且训练出了人人具备的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这些言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经历了一个由一字对、二字对逐渐加到多字对的实践过程。如前文所述,对对子的训练过程主要是一个言语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辨音、识字、组词、造句、修辞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综合训练,得以逐步增强。对对子教学走的是言语实践之路,而不是语言分析和术语灌输之路。在这里,我们还想对其中的一个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那就是对对子教学实践中知识是如何呈现、如何教学的,对对子能力及其粘附的言语能力的形成显然离不开知识,因为能力要靠知识来建构的,离开了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对对子训练中到底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呢?光用一句话“对对子的知识是在对对子的实践中学习的,对对子能力是在知识的运用中形成的”来概括,的确抓住了二者关系的实质,但无法对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作出深刻的揭示。下面我们试着用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作更深入的阐释。自古以来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一般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知识观,按狭义的知识观,知识仅包括它的贮存和提取;按广义的知识观,知识不仅包括它的贮存与提取,而且包括它的应用,即人们常说的“真知”。广义的知识观不仅纳入了知识(狭窄的),而且还将技能、策略纳入了知识范畴,将知识(狭义的)、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了。它将知识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直接靠记忆陈述的知识,相当于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对外办事的操作技能)、策略性知识(对自身行为的内在调控的技能)。三类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是这样一种关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实现陈述性知识的运用与转化,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需要策略性知识进行内在调控。三类知识的协同作用,才能使学习者获得“真知”(即习得知识的贮存、提取与应用),获得能力(7)。在这里,陈述性知识是基础,程序性知识是关键,策略性知识是灵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之所以是关键,是因为它涉及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内在机制,程序性知识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学习,在这一阶段,程序性知识是以陈述性知识出现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以命令的形式编入命题网络,然后才能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第二阶段是通过一套程序规则的操作,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习得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对对子的过程中,教师出上联“半溪流水绿”,要求学生对出下联。这个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述性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提取认知结构的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知道“半溪”、“流水”、“绿”的含义及结构方式,然后提取出这个上联的平仄结构;这些知识如果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没有,则无法继续学习;如果认知结构中有了这些知识则可以继续进入转化阶段;第二阶段是陈述性学习向程序性学习转化,学生开始运用对联的规则(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在认知结构中努力搜寻与“半溪”“流水”“绿”的词性、结构、平仄相对的词或词组,这是第一次转化;接着是程序性规则的进一步运用,古人在属对教材中提供了相应的下联“千树落花红”作为范例,词性、结构与平仄都对得非常工整,这是要求学生记忆的陈述性知识,学生已经通过背诵贮存在认知结构中,此时只需提取出来,反复比照这样配对的妙处:
半溪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
通过比较,学生开始寻找与“千树落花红”相仿的句子,在不断的监控与调整中对出最符合属对规则要求的下联。比如,可以对“千里浮云白”,也可以对“一地落花红”,只要从词性、结构、颜色、平仄这几方面对上了,就可以认定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运用属对规则来对对子,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第二次转化,学生的属对能力得以形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古代的属对教学显然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理论暗合,它将知识与能力合理地融合在同一个对对子教学实践中,“知”与“行”合一,使学生通过属对知识与规则的学习,运用知识逐步建构起属对能力,并获得粘附在对对子能力上的言语表达能力。这也正是对对子教学取得成功并盛行几千年的内在原因。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实际上是相互脱离,知识是单纯的学习,能力是单纯的训练,能力训练缺乏有效的知识支撑,只剩下一些被抽干了知识内涵的标签式的术语,这也就是导致说不清知识怎样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原因。连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的原因都解释不清,那么通过有效的知识来建构语文能力的教学就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分析与总结,现在的语文不是训练太多了,而是形式主义的训练太多了,真正与知识紧密结合的有效率的训练太少了;不是知识教学太多了,而是稀奇古怪的知识、形式化标签化的知识太多了,真正有效的符合能力训练的陈述性知识太少了。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迫切需要加强对语文能力的内在构成因素以及训练内容与形式的研究。这就是笔者大力提倡传统对对子教学的真正意***。
————
注释:
(1)孙保龙编《古今对联丛谈》,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第2—4页。
(2)转引自毛力群《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3期。
(3)《历代教育论著选评(上)》第1117—1118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关联词语练习篇3
【关键词】词汇习得;词汇意义;联想记忆;记忆训练
若把英语学习比喻成建房子,那么词汇就是砖瓦,没有砖瓦或没有足够量的砖瓦,英语学习就是空谈,因此,英语词汇量的大小不仅成为了影响和制约学习者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决定着学习者最终学习的成败。在现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存在大量问题,比如,受传统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课文篇章结构和长难句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忽略了词汇教学;或者只是为了讲单词而讲单词,把单词作为孤立的个体来讲解,只讲单词的发音、意思,以及单词常用的固定搭配而很少注重单词的关联和变通,很少跟学生系统地讲词缀,构词法,更别提讲词缀的意义,词缀和单词词性的关系,词汇意义和语义场的关系等内容了。这种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机械枯燥地背诵单词,而不能让学生长久深刻地记住单词。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就认为,记忆和回忆是一种联想的过程,运用了联想,记忆和回忆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联想记忆的三大原则: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英国的James Nattinger也曾说过:“词汇是储存在联想网内的,是以联想网为媒介而被记住的。”
一、英语词汇的结构和不同意义
James Nattinger认为每个英语单词都是由四部分构成的:词的结构,用法,语法和词义。词的结构是指单词的拼写,词根,前后缀,读音,词性等。单词用法是指单词常被用到的语域,文体,常用搭配,惯用语等。词的语法是指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及物动词的宾语,动词和副词的位置等。词义是指单词的字面意思,内涵意思,意群等。由这四部分构成,我们可得知:人类对单词的认识向来没有清晰的界限,认识过程总是一个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两端,一端是“认识”,而另一端则是“不认识”。想要透彻地认识单词,我们应该对单词的这四部分构成都有一个清晰地了解。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1983)把英语单词的意义分成了七类,了解单词的这七类意义有利于我们找到一些联想记忆单词这四部分构成的思路,从而更有效地记忆单词。利奇认为单词意义的七大类型分别是:内涵意义(单词的字面意义),理性意义(单词的外延,认知和逻辑意义),情感意义(单词受到讲话者情感态度和心境影响的意义),社会意义(单词在特殊社会环境,语境下的意义),搭配意义(单词和某些特殊词汇短语搭配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反映意义(即通过与类似单词的联想而传递出来的意义),主题意义(单词顺序排列,强调,倒装等语法结构的运用而凸显出来的意义)。除了第一类,剩下的六类意义被统称为单词的联想意义。这些联想意义是我们联想记忆单词的理论基础。
二、英语词汇联想记忆方法的基本原理
联想记忆单词就是利用单词声,形,意之间的关系,或是单词与固定词块(前缀,后缀,词根等其他具有确定功能和语义的字母组合)之间的练习,来进行推理记忆单词的一种方法。联想记忆单词有如下基本原理:
(一)两个单词若在声,形,意方面有至少一方面的相似,都能构成有效地单词联想记忆。相似面越多,联想记忆的效率就越高。
(二)联想记忆分为三种,优化联想记忆,弱化联想记忆和最优化联想记忆。比对应机械记忆耗时短,耗力轻的称为优化联想记忆。比对应机械记忆耗时长,耗力重的称为弱化联想记忆。在各种联想记忆类型中,耗时最短,耗力最轻的称为最优联想记忆。要想实现最优联想记忆,我们必须:(1)记忆者要尽可能选择在声,形,意三方面或至少一方面差别较小的单词;(2)记忆者有较强分析单词“形”的能力;(3)联想能力要强,联想内容要丰富,联想过程要有趣味性和逻辑性。
(三)同样的联想内容,联想过程和联想规律,对不同的人效果也不一样。这是因为:第一,不同的人机械记忆单词的能力各不相同。第二,每个人单词存储量,单词存储类型,英语基础各不相同。第三,每个人对相似单词声,形,意分析的能力各不相同。第四,每个人的单词联想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强调联想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而不能给学生灌输固定的联想过程和联想内容。
三、联想记忆单词的方法
根据以上原理,作者认为英语词汇联想记忆主要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一)形态联想记忆法
形态联想记忆法是根据单词字母构造规律的变化来联想记忆单词。第一种,加减字母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增加或减掉一个或几个字母。比如说eat吃―feat功绩,壮举,spring 春天―springe圈套,abroad国外―aboard 上(船,飞机);第二种,调换字母顺序的方法,就是保持原有单词字母以及字母数量不变,而把词汇内部的字母顺序进行调换。比如说,angle角度―angel天使,heal治愈―hale强壮的,矍铄的,note笔记---tone语气;第三种,转换词汇法,又叫派生法。就是记一些词根和词缀,尤其是能够改变单词词性和词意的词根和词缀,根据这些词根和词缀的意思来联想记忆单词。比如说词根audi(t)的意思是听,那么我们就能很方便的记住带有这些词根的英语单词,比如,audience听众,观众,auditorium 观众席,听众席,(in)audible 听(不)见的;再比如,-tion是名词后缀,-tive是形容词后缀,记住这些我们就能记住一系列单词,比如 attract吸引,attractive有吸引力的,attraction吸引力等;第四种,添加单词法,就是在原有单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词。比如tooth+brush=toothbrush ,hand+writing=handwriting 等。
(二)读音联想记忆法
读音联想记忆法是巧妙利用单词的读音来高效记忆单词。读音联想记忆法主是针对近音词,同音异形词和同音异义词。第一种,近音词。比如compliment和complement,flower和flour,这两组词发音非常类似,把这些词放在一起记忆,不仅省力,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发音过于相似,而造成单词拼写记忆的混淆。第二种,同音异义词。比如,banned[b?nd]禁止和band[b?nd]乐队,aloud [?’la?d]大声的和allowed[?’la?d]允许。这些单词的拼写不同,但发音完全相同,记住一个发音,就能根据这个发音推导出两个单词。第三种,同音异形词。比如,operate [‘?p?re?t]手术和operate[‘?p?re?t]操作,screen[skri:n]屏幕和screen[skri:n]放映,lie [la?]躺下和lie [la?]说谎,这些词既可以被称为同音异义词又可被称为多义词,记住一个单词和一个意思,就可在省略记忆之苦的情况下记住另外一个单词。
(三)意义联想法
意义联想法就是根据单词某种类别的相似而记忆单词。意义联想法主要包括三种,归类联想法,同义联想法和内部联想法。归类联想法是把同一类别的单词归类在一起记忆,比如说,这些都是和调料有关的词语:spice 调料,salt 盐,vinegar醋,sauce 酱油,oil油,salad色拉油,pepper辣椒,mustard n.芥末。把这些单词放在一起记忆,能够看此想彼,从而形成系统联想记忆串,把所有单词都记背下来。同义联想法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放在一起记忆,比如earnings,allowance,income,salary,wage,fee 都可表示“工资、收入”之意。earnings多指通过劳动或投资所得到的收入;allowance指收入中的补贴部分;income与earnings含义很相近,但前者强调总收入;salary指按年定下,按月或星期平均给予的报酬;wage多用复数形式,指按小时、日或星期的报酬,通常指体力劳动者的工资; fee指提供某种服务收取的固定费用。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比较记忆,因为这些词的基本语义都一样,所以只要记住它们除基本语义外的剩下语义就可以了,这样单词记忆不仅不用那么费力,而且不太会造成记忆混淆,记忆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第三种是内部联想法是把内部构造相同的词放在一起记忆,比如wage,rage和cage都包含有字母组合age,可把这些单词的意思编成顺口溜记忆,比如要求增加wage(薪水),惹得老板rage(发怒),把它关进cage(笼子)。再比如lazy,cozy,crazy,这三个单词都含有字母组合zy。也可把这三个单词编成顺口溜记忆,比如,形容败家女的生活:天生就很lazy(懒惰的),生活就爱cozy(舒适的),上街血拼crazy(疯狂的)。再比如seed,weed和feed这三个词都含有字母组合eed,把这三个词编成顺口溜记忆,形容贫农发家史:地下播下seed(种子),种出却是weed(杂草),只能当作feed(饲料)。这样记忆不仅省力而且有趣,记忆也会十分深刻。
四、英语词汇联想记忆训练
英语课堂不仅是英语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量英语输入的地方。所以,英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好英语课堂,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训练学生词汇联想记忆的技巧。首先,是听力方面。在听力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听绕口令,或是韵律结构相对工整的诗歌或歌曲,让学生从边听边写出近音词,然后老师再给他们答案让他们检查核对,通过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熟悉内部构造相似、发音相似的单词。其次是口语方面。在口语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练习绕口令,多记背单词顺口溜,多给学生不同种类的单词,多让其做不同形式的词汇联想发散口语训练。再者是阅读方面,在阅读方面,可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联想猜词的能力。可让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寻找同义词,反义词,同根词,上下义词等,根据这些单词的语义和上下文语境的内容来联想猜测生词的词性和含义。有清晰的上下文语境和丰富的文章内容做保障,单词联想记忆将不会再机械枯燥。在写作方面。写作考察的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同时它也是考察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很好手段。可给学生不同的场景主题,让学生联想列举出相关语义场的词汇,再让其根据场景选择词汇造句成篇。这样学生不仅对相关单词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和了解,而且在上下文语境中,对该单词的用法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最后一方面是翻译训练。无论是英译汉练习还是汉译英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先确定该单词的中心含义,然后再根据单词的中心含义,发散联想出单词的其他意义,最后再根据翻译的上下文语境,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意义进行翻译。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因死背单词基本含义,机械翻译而频闹笑话。
五、结语
做为单词记忆的两种方法,联想记忆和机械记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联想记忆单词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率和词汇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对单词记忆的畏难情绪和排斥情绪,他们会在自己建立的生动丰富的词汇联想空间中,饶有兴趣地记忆单词,甚至,还会因单词记忆的兴趣而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James R. Nattinger,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 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1983:104-105.
[3] 何恩,联想记忆方法在英语词汇习得效果中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4] 黄希敏.英语词汇语用策略[M].北京:世界***书出版社北京公司,2011.
[5]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6(4).
[6] 魏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联想记忆策略[J].考试周刊, 2010(55).
关联词语练习篇4
全册教材简析: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课听说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8课听说训练。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学习要刻苦;第二单元:向******学习;第三单元:关心农业生产;第四单元:主动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第五单元:初步懂得一些自然常识;第六单元:学习***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第七单元:遇事要开动脑筋、要开扩眼界;第八单元:初步懂得世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懂得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课文的作业分两类,属于理解性的练习题编在课文后面,属于巩固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编在课堂作业本里。每单元一个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但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①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②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还编有指导学生行为的题目。这类题目有的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作出口头回答的。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联系儿童实际,导之以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除每单元有一课听说训练外,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还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阅读教学中也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互相促进。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本册教材还编有应用文《请假条》。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生发展水平有差异等原因,还编有一本《选学读本》,供条件好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看音节写出词语,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学会330个生字。初步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 3、能正确读写29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一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4、初步懂得词语的搭配要恰当,能归并同一类的词语;能比较哪些词句写得具体,能用指定的词语与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听写部分课文。 7、能看***听故事、讲故事和续编故事,听懂对儿童的广播。 8、初步学会写请假条,能写几句到一段意思简单的话。 9、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和感叹号。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学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学习茅以升从小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 2、能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同学;能主动关心残疾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懂得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 3、初步懂得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仅仅靠说理是没有用的,要机智、勇敢地和他们作斗争。 4、初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自然美,培养美好的情感。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开动脑筋,要善于观察;懂得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要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还要懂得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获得成功。 6、初步懂得种子发芽、蚕和青蛙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知识,培养关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略。。。 [1]
关联词语练习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 兴趣
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记忆并熟练掌握运用单词,就成为检验和衡量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词汇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大量词汇感到力不从心而束手无策,由于记不住、遗忘快、费事多、效果差,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听说和阅读理解等能力的训练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有效地指导学生尽快而牢固地记忆单词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打好基础以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触,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结合实物与***片引入生词
新教材教学目标中,大部分单词都比较具体,可借助实物(pen,eraser)、挂***、绘画以及动作、表情等进行直观情景教学,使学生看到实物、听到声音、口头拼读、音、形、义三者相结合,这样不仅使单词教学具体、生动、形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单词的兴趣。语言的应用单位是句子,从教学法的角度看,整句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单词的意思和用法,能逐步学会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
1. 实物。用实物教学单词是学生最容易接受、记忆最深、保持最久的方法,它把单词的发音、拼写与实物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如:教牛津预备课程Unit 7 Colors时,就可以带一些彩色水笔、油画棒之类的实物给学生看,教学中让学生拿实物问答。“What color is it?It is blue. What color are they?They are orange.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拿出自己的油画棒进行问答,并适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衣着颜色进行问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口语得到充分训练,不但学习了知识,训练了语音、语调,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讲授cool时,笔者从热水壶中倒出一杯开水,让学生摸一摸,感受hot,引出该词汇。然后通过几次加冷水,逐渐让学生感受warm和cool,最后拿出一袋冰,再让学生触摸,引出单词cold,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用这几个词来造句。通过实物和学生亲身感受的事物相对应,把单词的“音”和“义”结合了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有兴趣并能记住这些词的用法。
2. ***片、绘画与动作。采用***片、绘画及动作进行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八年级Book A Unit 5 Animals时,就可用多媒体准备一些***片,其中有的是学过的词汇,如cat, dog, rabbit, goldfish等;有的是本节课应学的词汇,词汇与***并举,如panda,tiger,elephant,dolphin, monkey等。在教学中,先出示已学单词,用***片进行交流:What’s this? Do you like it?Why?然后用新词进行替换,并领读生词,下一步让学生用这些词进行对话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些单词。 采用绘画教学生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不枯燥,有兴趣;记忆起来准确而有印象深刻。如教七年级时,笔者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边画边出示单词,即:画一只猫在树上,学习in the tree,画一个苹果在树上,出示on the tree.这样,学习单词的效果比单纯读生词表要轻松得多,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借助动作教学也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go,run,jump,close,open等通过动作演示,学生会很快学会这些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单词。
二、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方法和能力
英语单词数量多,记忆难。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初学英语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理解记忆的方法掌握单词。 理解记忆的方法很多,
例如: 1. 利用构词法 ① 动词加后缀:work-worker,teach-teacher,clean-cleaner,Drive-driver:educate-educator,visit-visitor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将er或or加在动词后面,表示做这个动作的“人”。这样就可避免靠死记来记忆单词); ②同义词与反义词的比较:long-short;new-old; ③数词的比较:four-fourteen-forty;five-fifteen-fifty; ④同音异形词的辨别:who's-whose;there-their;he's-his; 的比较:horse-house;hair-here; ⑥兼类词的介绍:in(prep/adv);one(num/pron)
2. 拼读规则 ①利用开音节:face;nose ②利用闭音节:bag;apple;map ③利用英语词汇的“组块”如mouth,可分为m,ou,th三个组块,当然还可以以单个字母形成一个组块;play—ground,可分为两大组块play,ground;planning,可分为plan,ing;teacher可分为teach,er两个组块,也可把整个词作为一个组块等等。其次,单词与单词之间按语义、种属、时空等关系形成的组块。如词组、常见表达方式、常用语句、同义词组、反义词组及种属群等等。
3. 寻旧联想。在单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单词的构词特点,找出生词中所蕴含的旧词或旧词根、词缀(旧组块),挖掘生词与旧词的内在联系或结合已有知识经验人为地建立形象联系,形成新的组块,从而记住生词。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新旧词之间的以下几种联系:一是生词中包含旧词,在新旧词之间人为地建立联系,如学习practice时,将其划分为pr-act-ice,就可发现旧词act,ice,并将之与生词practice的词义联系起来—“在冰上做练习”,从而完整记住其拼写及词义。二是合成词中包含的旧词,在新旧词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如学习cupboard时,将其划分cup-board,使旧词cup(杯),board(木板)与其词义联系起来,可想象“木质的器皿柜中放有许多酒杯”。三是生词中包含已学过的词根或词缀,在旧词根、词缀与生词之间建立联系,如学习indirect时,将其划分为in-direct,其中含有旧词direct及否定前缀in,可联想为“不是直接的,自然就是间接的”;学expression时,发现旧词express,且sion是名词后缀,都是已学过的旧词或旧词缀,expression当然是express的名词形式了。四是生词的词性与旧词相同,而词义或词性发生变化,如动词guide(指导、引导)是由已学过的名词guide(向导、导游者)转义、引申出来的等等。这样新旧单词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不但复习、巩固了旧词,还使新词记起来更容易,减轻了记忆负担。
4. 注意词的搭配与用法。如:look at,look after,look like,look young,put?away,put on,take of等。
关联词语练习篇6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这对培养语文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情趣是很重要的。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其中有几个学困生的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明显差异,有两个孩子写字的速度相当慢,有三个孩子读书较困难,这学期依然要重点帮扶;其余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指导。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写,说的时候夸夸其谈,写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积累,感到没东西可写,写作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只会简单的叙述事情的经过,感觉只有筋骨没有血肉,因此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期初,我着重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动作直接影响到他不会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便不能很好地分析别人的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提高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按照难易程度和四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分别安排在第七、第八两册教材中。从纵向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训练点排列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训练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二)、关于看***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文结合,提高看***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让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在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七)关于习作教学
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含培优辅差)。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联词语练习篇7
江都市东汇中心小学 徐若燕 众所周知,苏教版的教材重视阅读和写字。这一点,在教材的练习中体现的犹为充分。因此,如何做好练习教学,对把握整个苏教版教学起着以一斑以窥全局的作用。下面我就以第三册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成语教学 苏教版教材每册分八个练习,每个练习的结构形散神不散,而其中成语更是重头戏。成语教学的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的能适当运用。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这个要求呢?我是这样做的: 1、把握四个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四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例如,第三册的第一个练习,安排了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四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四个成语都是描写秋天的。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画和动画,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成语?同时,我补充学习了秋高气爽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把握四个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适当运用 教材每个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不但各自关联,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成语。例如,第三册练习4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的教学,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中教学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叙述了小鹰在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那么在小结课文时,我问:学了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七嘴八舌,这时,我适当总结,同时出现了以上四个成语,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四个成语的意思,这时我让学生用这四个成语再说一说学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很轻松地体会出了学习没有止境,要像小鹰一样不断进取的道理。这样,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整体把握全册成语,融会贯通 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二册中的有关春天和夏天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时,可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二、读读背背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的练习中,初了安排了练习以外,还安排了读读背背。其内容包罗万象,有儿歌,有古诗,有名言,有谚语。我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住内容,并根据内容安排教学。比如,本册练习4中的读读背背安排的是两则名言,分别出自莎士比亚和伊索寓言。恰好,其内容正好和本单元的《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两篇课文所反映的主题不谋而合。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便穿插讲解,进而朗读背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完成了练习。 三、整体把握 教材的每个练习一般安排7—8题,大致包括汉语拼音练习、字词练习、句子练习、写字练习,还有以上涉及的成语和读读背等。在这些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各项练习中,有时却蕴藏着一些特殊的联系。如果善于抓住这些联系,那么,练习的教学将事半功倍。还是以本册的练习1为例,我在备课时就发现教材中的读一读、熟记成语和读读背背三项练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却反映同一个主题,秋天。教学时,我把这三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秋游课。从说话到成语,再到儿歌,学生无一不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深刻地体会了秋天的美。 当然,苏教版教材值得我们研究的决不仅仅只有练习,我相信凭着一份热忱和钻研,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苏教版编排的完美与精致。
关联词语练习篇8
【关键词】 学习策略 记忆策略 认知策略
一、背景
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语言学习策略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语言学习策略不等同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学习者为了解决某个学习问题或使学习过程更有效而采取的某些具体做法或手段。学习策略除了完全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以外,还包括其他内容: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认识;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宏观调控和计划;在学习阶段,学习者使用外语时采取的弥补性或辅助性手段,以及为了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而采取的策略。
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Stern,Chamot,O'Malley,Cohen,Rubin 和 Oxford 等,他们除了研究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外,还探索哪些因素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等。
国内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的有文秋芳等,她在 1995 年所做的“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的研究,是外语界最近一项比较成功的定性研究,她通过对某重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尤其是对李华、王红的个案分析,详细阐述了二人由于在学习方法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英语水平的差异。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外语教育的年龄日益提前。1992 年,北京市海滨区开始在小学四年级正式开设英语课,1996 年,有的学校更是将英语学习提前到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飞速发展,逐步成为小学中一个仅次于语文、数学的科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小学英语教学的难度;英语不是母语,缺乏语言环境,要学好它,需要功夫和毅力,但小学生年龄尚小,意志力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不容易深层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这就很容易导致班内学生的两极分化,给统一的班级授课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旨在对目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做一现状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从中找出他们学习中的缺陷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产生:我首先采用访谈的方法,在一个班内提出了这样四个问题:你如何记忆单词?你如何练习自己的听力?你如何练习自己的朗读?你如何练习自己说英语?我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然后参考了 Oxford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又参考了文秋芳关于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再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简化,从而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的题目。
(二)研究对象
从海淀实验小学 700 多名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六个班,样本容量为 303,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不要求学生署名。
四、数据结果
(一)记忆策略使用情况
按使用频率的高低,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的分布情况如下(括号中的百分数表示使用该策略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① 根据读音记单词(66.34%);
② 根据字母组合记单词(64.36%);
③ 背完单词后间隔几天再背(62.05%);
④ 记一个单词时联想有关的词(60.73%);
⑤ 看到一样东西后,会去想它的英文(54.79%);
⑥ 用分类的方法记忆单词(44.22%);
⑦ 利用电脑背单词(33.66%);
⑧ 制作单词卡片(33.33%);
⑨ 死记硬背记单词(28.57%);
⑩ 利用文曲星背单词(25.41%);
另外,学生还补充了下列单词记忆方法:
① 每天早晨背诵;
② 将单词分段来背,如 toothache,outdoors,together 等等;
③ 用游戏的方法来背, 如写出自己的名字: GENG YAN, 再写出以每个字母为开头的单词。
④ 把家里的每件东西都贴上其英文名称,随看随记。
⑤ bad 和 bed 两个词就要记住它们不同的地方, 这样不仅能把词记下来, 还学会了区别。
⑥ 形象记忆法,如 eye 和 bed 可以直接画***来表示。
⑦ 将拼写类似的单词同时记忆,如 think,ink,thin,in;bike,like;ear,hear;book,look,cook 等。
⑧ 用外语对话,边说边想单词的意思,把单词放到一定的语境中记忆。
⑨ 根据拼音记忆单词,如 car 记成“卡儿”等。
⑩ 注重读音规则,凡是特殊的单词就单记,如:have 虽是开音节,但也不发它的字母本音。
找窍门,如 pupil 一词,两个 p 之间有个像小眼睛似的 u,最后一个像鼻子似的 1 ,只要记住 p 和 l 之间的 i 就可以了。
根据单词联想到某种物体,这样单词记忆很快。
根据一个单词,去想自己会默写的单词,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二)认知策略使用情况
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同学们在练习听、说、读方面的认知策略的分布情况如下:
听的认知策略 上课认真听讲(90.43%)
上课认真听同学发言(85.15%)
在家听磁带(74.59%)
看电视中的英文节目(41.25%)
听广播中的英文节目(21.45%)
读的认知策略 课上认真跟老师读课文 (90.43%)
在家坚持读英语课文 (68.32%)
在家跟着录音机读课文 (67.99%)
背诵课文(45.87%)
课外主动阅读英语书以外的英语材料(44.22%)
说的认知策略 说英语时,先想中文,再译成英文(62.71%)
课外自己和自己说英语(52.15%)
能够熟练掌握句型结构(50.83%)
在家跟父母用英语对话(50.17%)
和外国人交谈过(46.53%)
英语课上积极发言(43.23%)
课外尽量用英语与同学对话 (24.75%)
课外尽量用英语与老师对话 (16.50%)
学生补充的练习听、说、读的方法有:
① 在某处看到一些单词或句子时读一读,不会的地方去问父母;
② 读的时候要大声,不能学成“哑巴英语”;
③ 上课外的英语班,增加练习的机会;
④ 用复读机将自己的声音录进去,再与原版录音进行对比;
⑤ 尽量和会说英语的人说英语。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阶段,采取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其中说与写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输出方式,小学阶段侧重说,写则侧重书写,所以本调查不包括写的认知策略。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记忆策略
语言学习者要记忆大量的词汇,但记忆单词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成人如此,小学生也不例外。
根据调查数据,有2857%的同学死记硬背记单词,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应该说这部分同学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应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我们知道,良好的记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所以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方面的培训。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采用的记忆策略有:根据读音和字母组合记忆单词;用联想和分类的方法记忆单词;通过有计划的复习来记忆单词等。
1. 读音记忆法: 根据单词的读音来记忆单词
英语是一种以表音为主要特征的字母文字,可以按字母拼读,容易学习。表音文字,一般说来,书写和拼读应当是一致的,所以读音记忆法应当成为记忆策略的首选。读音记忆法的前提是读音一定要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在小学,让学生做几个游戏,学几个单词,背几个句型都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语音,一定要让同学们把音读准,读到位。
2. 联想记忆法:设法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
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记忆力强的人,都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我们知道:记忆是一个识记、再认、再现的过程,它使得学习者能贮存信息,并在交际需要时提取出相应的信息。记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的建立就如同是为记忆提供更多的线索,线索越多,记住这个词就越容易,提取这个词也就越顺利。因此,教师应从联想的广度上多启发学生。从问卷调查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拼写联想,即将拼写类似的单词一起记忆。如:think,thin,ink;could,would,should;book,look,cook;boy,toy 等。
(2)意义联想,即从词义方面联想与其有关联的词。如想到同义词:table—desk;想到反义词:tall—short;想到同类词:由 ship 联想到各种交通工具— bus,car,bike,plane,train 等。
(3)形—义联想法,就是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想象。如 eye,可以认为这个单词中的两个 e 就是两个眼睛,y 就象一个鼻子。
(4)音—义联想法,就是设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想起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部分单词,记忆时,要加以想象,如 cab 想象为“汽车开吧”等。
(5)视觉***像联想法,即在语言学习中,可以给***片加上标签,或者看到词与词组时产生视觉想象。研究表明:大部分同学有采取视觉***像学习的倾向性,因此在小学课本中会有大量的插***,利用***片学习的效果显著。
(6)感觉或动作联想法,即学到某一个单词时,会产生相应的感觉或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当我们学到“cold,hot ...”等词时,会产生“冷、热…”的感觉;学到“play football”时,应想到或做出“踢足球”的动作,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我在学习“drop”一词时,让同学们把手中的东西,如铅笔、尺子、书等掉下来,后来单词测验时,几乎没有同学不知道drop的中文意思是“掉下”。
3. 复习记忆法:通过有计划的复习来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
教师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使用频率高的句子,学生们就掌握得比较好,问到时能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外语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外语,不断地加强记忆,但又渐渐地遗忘其中的一部分,而有计划的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充分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掌握好复习的时间间隔。开始时复习时间间隔要短,然后间隔逐渐加大。例如:初次复习 10 分钟后复习一次,20 分钟后复习一次,1、2 小时后,一天后,二天后,一周后再复习一次,以此类推,直到熟练掌握为止,我们可以称之为“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因为学习者在复习的同时也在学习新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旧知与新知的关系。
(二)认知策略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在练习听、说、读方面采取的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的特点:
1. 接收信息的听与读方面,形式单一。绝大部分学生集中在听老师讲课、跟老师朗读。这固然重要,但是课堂教学时间与学好英语所需的时间相差甚远,应指导学生们注意老师以外的信息输入源,如同学发言、录音磁带、其他英语材料、广播、电视等。我们其实已经处在了英语学习的***大海之中,应让学生树立多方汲取知识的意识。
2. 输出信息的口头表达方面,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做得不好。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最大难点“说”还有待于突破。
具体来说:有 62.71% 的学生说英语时,是先想中文,再译成英文,这就大大降低了说话的速度,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难于形成英语思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认为就是要“用英语解释英语”,这一点在大学里用得比较多,小学生因为词汇有限,用起来难度大一些,但也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训练。
再看小学生练习说英语的对象:自己说(52.15%);和父母说(50.17%);和外国人交谈(46.53%);与同学对话(24.75%);与老师对话(16.50)。笔者认为:我们就是因为没有说英语的环境而增加了语言学习的难度。在家跟父母说英语或跟外国人交谈确实是英语学习的好办法,但却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父母不懂英语怎么办?没有外国朋友怎么办?这其中唯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练习方式就是自问自答,自言自语,自己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但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和自己说英语”感到奇怪,不解其意。因此教师应在这方面给以指导。
再看学生们在学校里的练习机会:上课积极发言的不足一半(43.23%),课下与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的也很少,比例分别为:16.50% 和 24.75%,这与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不无关系,但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为同学创设说的机会方面重视不够。我想:教师应该致力于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剩下的约 57% 的同学也能开口讲英语。另外,课下应该是课上活动的延续,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尽可能地说英语,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水平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六、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记忆策略方面,大部分同学能采用读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和复习记忆法, 并补充了如游戏、分段记忆、找窍门等各种方法, 但有 28.57% 的同学死记硬背, 记忆单词不得要领。
2. 认知策略方面,90.43% 的学生能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跟老师读课文,但输入英语信息形式单一,对教师以外的信息输入源重视不足。 43.23% 的同学在英语课上积极发言,约半数的同学能够自己练习说英语、与父母或外国朋友交谈,但有 47.85% 的同学几乎没有“说”的机会,课下与老师、同学用外语交流的人数也偏少,这在当前提倡口语和交际的呼声中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注意。
七、研究不足之处
本文只侧重调查了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没有涉及诸如小学生本人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以及一些情感方面的策略,因此不够全面。另外,文中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如何对部分小学生进行记忆策略的培训?如何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如何利用教师以外的教学资源等等,倘以后研究有得,再做专文论述。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科版),2000 年增刊。
2.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
3.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4.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5.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年。
6. 裴娣娜:《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科学出版社,1997 年。
关联词语练习篇9
【关键词】词汇教学 联想 分类 构词法 资源情感
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直接影响着词汇学习的效果。高、低水平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效果上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所用策略的数量上,还表现在策略的使用频率和有效性上。高水平学生比低水平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有意无意地运语言认知策略调整整个英语词汇学习过程;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高水平学生较多地运用各种认知策略,低水平学生则更多地依赖死记硬背。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在没有进行策略培训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学生还不能正确地使用词汇学习策略或只是无意识地在使用。因此,教师不能完全将英语词汇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使得英语词汇学习始终停留在自发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构建词汇学习策略,科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词汇学习能力,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总结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识记经验,笔者主要采用了下列一些词汇识记策略。
1.联想策略训练或头脑风暴训练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或观念)想到另一事物(或观念)的心理过程。凡熟悉的事物就容易记忆,而不熟悉的事物则不易记忆,此时若将经历过的事物和当前要记忆的事物进行对照、分析,从事物各方面的联系中去寻找附着信息的固定点,就能提高识记效率,缩短回忆进程。因此在学习新的英语单词时,学生如果能够以旧引新或以新习旧的话,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授英语词汇时,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各种联想的方法。
(1)以旧记新联想: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单词的构词特点,找出生词中所蕴涵的旧词或旧词根、词缀,挖掘生词与旧词的内在联系。如学习disappearance时,引导学生分析其构成方式,知道该词是由已学动词“appear”加否定前缀“dis-”和名词后缀“-ance”构成。
(2)搭配组合对照联想: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词的固定搭配和组合来记忆单词。如学习develop时,将其与习惯搭配developing与developed联系起来。
(3)语义词性联想:引导学生根据单词语义间的各种联系(同义、反义、种属、邻近、修饰、搭配等)将新词与以前学过的旧词联系起来,形成单词网。如学习engineer时,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其他职业类的单词,如teacher,doctor,driver,actor等,同时在黑板上呈现有关职业的词群。
2.分类与归类策略训练
对已学的英语词汇进行分类、归类和整理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使英语词汇网络化和系统化。对单词进行系统记忆,而不是单个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词汇记忆的效果。集中归类的方法有许多种,较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按音、形、义方法分类同形、同音、异义的单词(如:right n右方,权利;adj.右边的,正确的:ady.立刻,顺利地;v.扶直);同音、异形、异义的单词(如:meet,meat)
(2)按词根和构词法归类:如名词+able――形容词(reasonable,valuable,comfortable,etc.)。
(3)按同义词、反义词归类:如little-big,safe-dangerous。
(4)按同类性质的事物归类:如有关学科的名词(Chinese,English,Mathematies,Politics,etc.)。
(5)按主题归类:如与沙漠(desert)有关的词汇(camel,sand,strongwind,sandstorm,hot,dry)。
3.构词法策略训练
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教师将构词法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新词汇时就能省时省力,同时还能复习和巩固旧词汇。常用的构词法包括:
(1)合成词:如classroom,即good-looking,well-known,etc.
(2)派生词:如visit+or-visitor,ill+ness-illness,dis+honest-dishonest,re+write-rewrite,etc.
(3)词性转换:water(n.)水-water(v.)浇水,watch(n.)手表-watch(v.)观看,etc.
在讲授构词法知识时,通过适当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识记单词的能力。
4.运用情感策略训练
在词汇的掌握与运用方面,有关记忆的科学实验结果显示在单词的长时记忆效果方面,英语学习者通过运用而达到记忆目的的比仅仅只是听、读材料和看翻译的效果要好。在英语词汇学习的巩固运用阶段,笔者采用以下几种做法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词汇。
(1)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单词造句或选出几个意义相关联的单词让学生展开联想,编写一个有情景、有逻辑的小故事。
(2)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短文供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复现所学的词汇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让学生做适量的词汇题(如:缺词填空、单词辨析、句型转换等典型试题),使易混词汇通过辨析归纳得以强化。
(4)布置学生写英文日记或周记。
5.充分利用资源情感策略
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资源不仅提供了广泛的英语信息,还提供了大量时尚、鲜活的英语词汇。因此,笔者尽可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取好的文章提供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构词法等来猜测生词,提取那些似曾相识的单词、短语;对于那些美文美句,建议学生摘录并加以模仿使用。此外,笔者还利用听力课的时间制作专门听取词汇训练的小习题,充分利用文字音像网络信息资源,让学生听一段电影对白,或者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写出相关的词、短语或者精美的句子。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词汇水平被普遍认为是衡量第二语言水平的一个要素,新颁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词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词汇情感识记策略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笔者所述的一些策略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希望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王文斌,2001,《英语词汇语义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联词语练习篇10
一、有效整合,用过渡语“串联”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涵盖了包括词汇、句型和篇章在内的各种语言知识,这些丰富的语言知识分布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各个单元、各个板块。在课堂教学中,假如在各语言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使它们从简单合成的“并联”走向真正融合的“串联”,“串联”起来的语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意义理解和知识建构,从而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整合来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使词汇之间、词句之间、词文之间串“珠”成“链”。
1.“串”在词汇间,“联”出单词的联系
(1)找准词汇间的关系
PEP四上Unit 4 A let’s learn教学的词汇有study ,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 ,kitchen,这五个词看似没有联系,但通过整合,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地点转换顺序编成一个故事进行过渡。如:I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I’m hungry,I go to the bathroom and wash my hands, then go to the kitchen, have some chicken,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It’s nine o’clock, 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
(2)找准衔接点
迁移与衔接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寻找衔接点,纵向延伸。以教材中顺向延伸的相似点作为有机的衔接点,启发学生借此引发。可以抓住一点,串成一条线,使知识结构呈纵向序列化。
2.“串”在句型间,“联”出句型的理解
(1)找准比较点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Who’s your ... teacher ? What’s he like?时,可以问What does he/she like ? He /She is ... He/She has...加以区别。
(2)挖掘嫁接点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精心选取与授课内容某些方面质地相同、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信息使之与授课内容并列。教学中,两者相互联系,由此及彼,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借鉴中启迪智慧,在联系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掌握知识。
3.“串”在词文间,“联”出文本的理解与运用
词汇与句型的整合性学习由于其交流内容较多地以单个对话为主,其学习活动以机械性操练为主,语言交流的较高阶段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交流。假如我们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若将词汇与阅读文本“串联”起来,词汇会因文本的衬托而更凸现其明显的词汇意义,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词汇学习也在丰富着阅读文本,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阅读文本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相关词汇理解和巩固的过程,两者的“串联”具有相当的价值。
(1)找准突破点
譬如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第一课时 A Let’s talk Let’s play的教学。在教学参考书上A部分的对话是排在第一课时的。这个对话是谈论动物的:Look! I have a rabbit.——Cool! 但在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有关动物的单词,动物单词是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的,显然,如果按教师用书上的方案进行教学,学生的输入和输出都会遇到很大的阻碍。为了顺应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作以下的调整:将A板块中Let’s learn这个模块提前上,然后再上A板块Let’s talk这个模块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动物玩具配上句型Look! I have a ...来教学动物单词,小学生对玩具自然是喜爱至极,在课堂中看到美丽的动物玩具自然会发出他们的感叹声与赞美声,这时我们就可以自然引入英语中的感叹词:Cool! Super! Great! Wow!
(2)分解难点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Let’s read 教学交通规则Remember the rule时,remember 一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游戏I remember...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操练。教师的过渡语为:“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 I remember ...Please look and say .” 这样,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分解了。
二、合理分解,用过渡语“串联”教学环节
通常,一堂完整的小学英语新授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环节:复习引入、操练巩固、拓展运用和归纳总结。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1.串在“旧知”间,无痕融“新知”——复习引入环节的过渡语
热身活动通常也是复习活动,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了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过渡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目的,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形式可以是歌曲、chant、游戏、日常问答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要与将要呈现的教学内容相关,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激活他们原有的相关知识。
【案例】从“旧知”到“新知”——无痕的融合
(1)用歌曲过渡:T: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S: Yes!
T: Let’s sing a song《What’s in the classroom》.
S: OK.
T: Look, what’s in our classroom? There’s a blackboard on the wall. There’s a map of China on the wall. (接着教师适时引入There be句型,板书出重点句型)
(2)用chant过渡:What’s your father? What’s your father? Doctor,doctor,He is a Doctor. What’s your mother?What’s your mother ?Teacher,teacher,She is a teacher...So what’s your father/mother? 引到新课的教学中。
(3)用猜测游戏过渡PEP Grade 3下 Unit 6 Part A部分的small—big long—short两组反义词的学习。同样可以设计成由“旧知”到“新知”的完美过渡。
无论是歌曲、chant、猜测或问答等过渡语都能领着学生由“旧知”走向“新知”。它弥补了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跳跃性的过渡的缺陷,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的模拟情境:降低教学难度,优化学习效果,看似无痕的过渡语使语言知识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2.串在“操练”中,无痕链“游戏”——操练巩固阶段的过渡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操练巩固,学生能对信息进行多次加工,使其“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才算学会了这些知识。小学英语的操练活动多数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此阶段的过渡语主要体现在操练与游戏的无痕链接上。
【案例】由“操练”到“游戏”——无痕的链接
PEP Book 1颜色单元的教学中,呈现了“red/yellow/green”等单词之后,请学生寻找含有这些颜色的物品.
T(指着红领巾):What color is it?
S:It’s red.
T:Yes, it’s red. This pen is red. That pencil is red. Can you find red around you?
T(指着黑板):What color is it?
S:It’s green !
T:Yes, it’s green. Can you find green around you?
(学生玩游戏:寻找含有这些颜色的物品,在游戏中操练巩固新句型)
随着新的英语知识的呈现,教学进入了常规的语言操练阶段,语言操练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化固然能降低单纯语言操练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然而,若是我们教师能进一步关注到从“呈现”到“操练”这两个环节间的“过渡”艺术,那么,操练活动会因为富有意义而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师通过“Can you find red /yellow/green around you?”来过渡。这时学生会充分利用身边可以进行语言交流的资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学生找得不亦乐乎,单词的意义也深入人心,此时的过渡语是无痕的“链接”,使学生记忆深刻。
3.串在“拓展”时,无痕连“运用”——拓展运用环节的过渡语
拓展运用环节是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操练、运用语言是进一步学习语言、强化所学知识的过程,此环节的过渡语能使活动更有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案例】由“操练”到“运用”——无痕的拓展
PEP Grade 5上 Unit 5 My New Room 首先教师让学生看自己卧室照片:“What can you see in my bedroom?”让学生在操练中复习知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接着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卧室:“What about your bedroom?Please introduce your bedroom in groups.”
若要将学生通过语言操练获得的语言技能及时转化成为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运用英语的平台和机会是必要条件。“板块”式的“过渡”往往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一种“压迫”感。他们会因为觉得这是老师的任务而“不得不”去做。若是我们能够随着学生的心愿,通过巧“过渡”,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操练”阶段自然“过渡”到初步的“运用”阶段,并引领他们在创造中尝试着运用语言,此时的过渡语,使活动变得合理又不可或缺,使英语活动更有趣,看似无痕却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4.串在“总结”时,无痕联“作业”——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环节的过渡语
归纳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把一堂课的重点、精髓加深印象,教师在巩固操练之后再次整体呈现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所学的内容,逐步地找出或领会语言的规律。
教师往往在课堂最后会总结和布置作业,这就可以使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无疑是英语学习方式无痕的转变。例:PEP Grade 5下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Today we feel the four season”“Spring”“Summer”“Fall”“Winter”.They are so beautiful.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Please draw your favourite season.This is the homework.这里的过渡语既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又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