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马塞翁篇1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四小四1 王雅暄
有句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成语说的一点不错,我在三年级时就经历了这样的事。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两个班合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跑步,我们都跑的特别快,谁要跑的慢就得挨罚。我光顾往前跑,没看脚下,一下子被绊倒了,手都出血了。我怕挨罚,爬起来继续跑,轻伤不下火线嘛,老师还表扬我坚强呢。到了上语文课时我的胳膊就火辣辣地疼,连课都上不了了,爸爸妈妈听说后,急忙赶到学校,用车把我送到医院里。医生一检查,说我的右胳膊骨折了,得打夹板缠绷带,给我包扎时我疼得要命。怕影响学习我吊着胳膊来到学校,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疯跑,我恨透了那节体育课,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那天下午放学时,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走马灯似地来布置作业,留的那些怕写作业的同学直皱眉头,可这些老师对我都特别关心,都嘱咐我右胳膊受伤了,就别写作业了,我敢说长这么大,我是第一回不用写作业,我真是太高兴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却说:“不行,学生不写作业那行,右手不能写练着用左手写,现在就练。”唉,好事竟变又成了了坏事,左手写字可真难哪,写出来的哪像字啊。妈妈让我坚持练,并说熟能生巧。还真是这样的,我能用左手写作业了,老师还表扬了我,其实表扬我妈妈才对呢。在我们班,能用左右手写字的只有我一个人,怎么样,我很厉害吧。
你们看,我的亲身经历,不就是塞翁失马吗?
失马塞翁篇2
“塞翁失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曾陌生,不久前,这样戏剧性的故事就真真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通过这件事更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垂头丧气,勇敢面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讲一讲,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吧!
大学是个美好的地方,很多人认为它是自由、平等、奋青、智慧等等一切积极向上的综合体,有时候我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尽管它也有一些缺点,当然,每个学校都各有所异,就如我们的学校,在我眼中,它放假放都迟就是它的一个小缺点,所以,每次暑假回家找工作都是一件人人头痛都事情,或许,你听了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小地方而言,事实确实如此。今年,回家之前特地嘱咐老妈,让她帮忙留意一下,老妈说帮我找到事情做了,这一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还早几天买了票。虽然我知道这是熟人介绍,但如果我回家的晚,估计人家也不会刻意为我留太久。回到家,立马打电话,拨通招聘老板的电话,果然不出我所料,老板的回答是:“不好意思,已经招满人了”。唉!我不得不说“回来的晚,真的不是我的错”。无奈,我只得另辟蹊径。于是,我就开始了疯狂的找工作之路,晚上网上投简历,白天挨家挨户的问,“老板你这里还需要招人吗?”,“对不起,暑假工已收满了,我们只收长期工”。跑了几天,脚都痛了,换来的只是自己一声声的长叹。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却一天比一天急躁。“苍天呐!请赐予我一份工作吧!”,这天已经是傍晚了,我站在二楼的阳台上“仰天长啸”抒发自己都无奈,随后,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啪啦”声,我的手机砸在了一楼的台阶上,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没有找到,反倒是赔上自己的手机,想哭都没有地方哭,只能硬生生的憋在心里,“谁能比我惨”在心里默默的发出一声低吼。手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试问现在生活中谁能没有手机,回答当然是不能。我带着手机去了朋友介绍的手机维修店,就在我修理完手机,无聊闲逛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招工的,瞬时,眼前一亮,我立马跑到店家老板面前“老板你还需要招人吗?”。
征程开始,就有结束,我的寻找工作之旅因此也就画上了暂时的句号。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很多时候往往如此,所以,放开心,无论什么困境,都要坦然面对,“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情急躁不来,人生嘛,谁还没有个“峰回路转”的时候呢!你们说,是吧!
失马塞翁篇3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四小四1王雅暄
有句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成语说的一点不错,我在三年级时就经历了这样的事。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两个班合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跑步,我们都跑的特别快,谁要跑的慢就得挨罚。我光顾往前跑,没看脚下,一下子被绊倒了,手都出血了。我怕挨罚,爬起来继续跑,轻伤不下火线嘛,老师还表扬我坚强呢。到了上语文课时我的胳膊就火辣辣地疼,连课都上不了了,爸爸妈妈听说后,急忙赶到学校,用车把我送到医院里。医生一检查,说我的右胳膊骨折了,得打夹板缠绷带,给我包扎时我疼得要命。怕影响学习我吊着胳膊来到学校,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疯跑,我恨透了那节体育课,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那天下午放学时,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走马灯似地来布置作业,留的那些怕写作业的同学直皱眉头,可这些老师对我都特别关心,都嘱咐我右胳膊受伤了,就别写作业了,我敢说长这么大,我是第一回不用写作业,我真是太高兴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却说:“不行,学生不写作业那行,右手不能写练着用左手写,现在就练。”唉,好事竟变又成了了坏事,左手写字可真难哪,写出来的哪像字啊。妈妈让我坚持练,并说熟能生巧。还真是这样的,我能用左手写作业了,老师还表扬了我,其实表扬我妈妈才对呢。在我们班,能用左右手写字的只有我一个人,怎么样,我很厉害吧。
你们看,我的亲身经历,不就是塞翁失马吗?
失马塞翁篇4
焉知祸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出自 《淮南子·人间训》,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来源:文章屋网 )
失马塞翁篇5
当初在开学的时候就想着孩子能够分到一个好一点的班级,遇到一个好一点的老师,这样的话,对孩子人生成长真的是特别的重要!
一开始分班的时候,得知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位男老师,虽然说有的时候在微信群里什么都不说,但是自己也给出了各种原谅的借口,心里想的是,毕竟男老师和女老师不一样,不会一直看着手机!
就在自己一心想着孩子,有一个男班主任带也挺好的,毕竟大部分孩子现在平日里都是和妈妈在一起,在学校里,男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什么的都和女老师不一样,想一下也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事。而且据孩子回来反映说,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挺不错的,虽说是一位男老师,但是也性情特别的温和的那种!
可是自己还没有高兴多久,基本上还没有满月的时候,就被通知说孩子班级换班主任了!之前自己也有听说过这个学校里唯一的不好处就是换老师换的特别的勤快!
然后自己一直就不知道现在的这个老师怎么样?他说是在群里有什么事情也积极的通知和家长沟通,让大家对比一下,心里有多少有了一点安慰,但是想着不停的给孩子换来换去,真的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失马塞翁篇6
古时候,有一个老头儿,因为住在边境的一个城镇,人们都管他叫塞翁。有一天,塞翁家的马突然跑到塞外去了。邻居们都替他感到惋惜,前来安慰他。可是塞翁一点儿也不急,反而高兴地说:“丢失了一匹马没有关系,怎么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自己跑了回来,并且还带了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们知道后,都赶来向他庆贺。可是塞翁并不为此感到高兴,他说:“这算不了什么,虽然白白得到了一匹好马,怎知道这不会变成一件坏事呢?”
塞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一天,他骑上那匹骏马出去游玩,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邻居们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后,自然又前来安慰。可是塞翁并不难过,他说:“这没有什么,孩子的腿虽然摔断了,怎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不久,匈奴大举入侵,边塞上青壮年都被征去当兵,大部分人死在战场上。塞翁的儿子却因为伤了腿,不能去当兵打伏,和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与失是相对的。用哲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就说这个塞翁吧,你先是丢掉了一匹马,丢掉马应该是坏事,可丢掉的那匹马又给他带回了一匹马,成了两匹马,就成了好事。有了两匹马是好事,但那匹烈马又把他的儿子摔伤了,好事就又变成了坏事。儿子的腿摔伤了,可他不用去参***打仗了,保全了性命,这又变成了好事。生活中好事与坏事,得到与失去随时随地都在相互转换。你认为的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你认为的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人们在生活之中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随便就可以给你举出一大堆来。那是一个大夏天,和朋友们相约去风景区游玩,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边升起,车行驶的方向,一面是阴凉的,一面是晒着太阳的。于是,先上车的人,就抢着去坐没有太阳那边的坐位。可没想到车一出城,马上拐了一个弯,早早抢到位置,坐在阴凉处的人,就晒到了太阳,并且一晒就是几十公里。有一位女工,在工厂干了二十多年,眼看还有几年时间,就可以提前退休了,可就在这时候工厂倒闭了,她也下岗了。干了这么多年,突然下岗没事干了,她十分痛苦,就在她痛苦之后,开始自谋生路,几年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成了大老板。有个孩子学习不好,怎么教也学不进去,因为他实在学不下去了,家里就让他一边学习一边打球,最后成了优秀运动员,成了世界名将。这些都是跟塞翁失马一样的例子,一样的道理。想想这些例子,很让人回味。
有句谚语叫做:塞翁失马,焉之祸福。既然塞翁丢了马,不知道是祸是福,那你要是丢了马,是笑还是哭呢?自己好好想想塞翁吧!
失马塞翁篇7
出自魏泰《东轩笔录》:“鲁公有柬别之;略曰:‘寒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为福’”。
造句:
1、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他丢了旧车,保险公司赔他一部新车,真可说是塞翁失马。
失马塞翁篇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耳熟能详的成语,也有很多关于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的就是祸福可相互转换,对待坏的事情,不要过于消极,积极乐观的看待,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这就是塞翁心态。
我以前看事情比较悲观,总觉得一遇事就是无药可救,殊不知,上帝是最公平的,有失必有得。那日,我和朋友一块去吃自助餐,顺便买了一本书。吃完饭便走人了,半路才记起买的书忘拿了。当我们奔跑回吃饭地时,书早已经不翼而飞,怎么也找不着了。
我想类似事情,大家肯定碰到过很多,那你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想多半会和曾经的我一样,在那里抱怨人家没有公德,贪***小利,心疼自己新买的书籍,觉得自己损失太大了。确实,我那时也是如此。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一次离开座位,都会再次回头来清查一下。
其实,这就是我从那次之后所形成的习惯,是那次教训所得,可见,我失去了东西也得到了东西。只是,当时那么不开心,完全是因为没有塞翁的心态,无法积极乐观的全面看待问题。
生活中需要塞翁心态,遇到坏事保持乐观,遇到好事加强戒备。
失马塞翁篇9
1.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2.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3.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4.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五马分尸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乌头白,马生角
5.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问羊知马 洗兵牧马 选兵秣马
6. 悬兵束马 香车宝马 鲜车健马 鲜车怒马 悬车束马
7. 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 系马埋轮 下马威 信马由缰
8.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效犬马力 朽索驭马 悬崖勒马
9.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心猿意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10. 饮马长江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一马平川 衣马轻肥
11. 倚马千言 倚马七纸 饮马投钱 跃马弯弓 野马无缰
12. 以毛相马 意马心猿 一马一鞍 跃马扬鞭 玉堂金马
1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燕昭好马 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止戈散马
14. 獐麇马鹿 招***买马 指鹿为马 指鹿作马 走马到任
15. 阵马风樯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仗马寒蝉 走马看花
16. 走马上任 竹马之交 走马章台 竹马之友 蛛丝马迹
17. 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头不对马面
18.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童马走 拿下马来 匹马单***
19. 匹马当先 跑马观花 拍马溜须 盘马弯弓 匹马一麾
20. 匹马只轮 千兵万马 骑曹不记马 乞儿马医 秋高马肥
21. 千***万马 犬马恋主 裘马轻肥 裘马轻狂 裘马清狂
22. 裘马声色 求马唐肆 骑马寻马 雀马鱼龙 求马于唐市
23. 求马于唐肆 犬马之报 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 犬马之决
24. 犬马之劳 犬马之力 犬马之恋 骑马找马 青梅竹马
25. 犬马之年 犬马之养 敲牛宰马 轻裘肥马 青丝白马
26. 青衫司马 墙头马上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权移马鹿 人欢马叫
27. 人荒马乱 人喊马嘶 人困马乏 戎马仓皇 戎马匡勷
28. 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 戎马生郊 戎马生涯 软裘快马
29.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人语马嘶 束兵秣马 士饱马腾
30. 素车白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神龙马壮 驷马不追 司马称好
31. 四马攒蹄 死马当活马医 驷马高车 驷马高盖 驷马高门
32. 杀马毁车 食马留肝 驷马莫追 驷马难追 司马牛之叹
33. 司马青衫 善马熟人 失马塞翁 三马同槽 束马悬车
34. 束马县车 驷马轩车 散马休牛 率马以骥 驷马仰秣
35.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 射人先射马 声色狗马 素丝良马
36.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识涂老马 塞翁得马 塞翁失马
37. 襟裾马牛 裾马襟牛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38. 尻轮神马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尻舆神马 厉兵秣马
39. 历兵秣马 励兵秣马 练兵秣马 历兵粟马 厉兵粟马
40. 驴唇不对马嘴 驴唇马觜 驴唇马嘴 砺戈秣马 露马脚
41. 龙马精神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立马万言 六马仰秣
42. 驴年马月 驴前马后 龙神马壮 驴头不对马嘴 溜须拍马
43. 临崖勒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不解鞍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44. 马不停蹄 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 马齿徒增 马齿徒长
45. 马到成功 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 马耳东风 马放南山
46. 马翻人仰 马腹逃鞭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枚速马工
47. 马革盛尸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角乌头 马迹蛛丝
48. 马空冀北 马龙车水 马鹿异形 马鹿易形 马马虎虎
49. 秣马厉兵 马面牛头 马毛猬磔 马毛猬磔 买马招兵
50.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买马招***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马去马归 马前泼水
51.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马前卒 马入华山 马如流水 盲人骑瞎马 盲人瞎马
52.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瞎马临池 马如游龙 马如游鱼 马水车龙 马上得天下
53. 关于写马的四字成语:马上房子 马上功成 马上看花 马瘦毛长 马上墙头
失马塞翁篇10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熟语;转喻思维模式;语言、思维与文化
中***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4-0177-03
收稿日期:2013-08-21
作者简介: 徐景亮(1958-),男,江苏武进人,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英语教学法等研究。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Social
Linguistics into the Hans’ Metonymic Thinking Models
XU Jing-liang
Abstract: Cognitive social linguistics is a new frontier science, featured by applying its theories to studying the sociality of language. Based on its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he present paper, with Chinese idioms as its subject and by employing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ies, attempts to disclos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ans’metonymic thinking models and meanwhile re-explore their own traits of language, thinking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 via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ans’ metonymic thinking models.
Key words: Cognitive Social Linguistics; Idioms;Metonymic Thinking Models; Language; Thinking and Culture
一、引言
“认知社会语言学(Cognitive Social Linguistics)”是一门新边缘学科,是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的合流。[1]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甚广,涉及到语义和言语变异理论的研究、语言与认知文化模式研究、社会***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工作方式是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原型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模式等应用于语言的社会性研究之上。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框架下,以汉语熟语为研究语料,揭示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并探析思维、语言与社会文化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熟语记载的是人们感知、体验、想象、谈论当下事件、情况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其概念意义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与认知力,是人们籍以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熟语在汉语中的广泛使用反映了说汉语的人的思维特性。
二、汉民族转喻思维模式
国外学术界对转喻模式的分类有多种,其中最典型的是Panther和Thornburg的语用角度的分类和Peirsman和Geeraerts提出的原型结构范畴角度的分类。[3]本文相关的讨论参照的是后者的分类标准。
1. 次事件与复杂事件。事物、现象间具有概念的邻近性,概念相邻的事物、现象能够彼此取代。“印累绶若”等熟语较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印累绶若”语出《汉书·石显传》。印:指官印。官印,顾名思义是指官吏或官署之印,是官吏职掌或***府机构行使权力的凭证。累:重叠,多;绶:绶带,一种彩色用来系官印的丝带;若:长的样子。
“印累绶若”作为来源域呈现的是长长的彩色丝带系着许多官印的概念场景。这个概念场景映现到目标域,比喻官吏身兼数职,权势显赫。这种映现机制与人们的一些转喻思维模式有关。其一,印转喻官职是因为印的特征及功能与执***掌权有着直接的联系。概念上的“邻近性”使这两个概念以此代彼成为可能。其次是“次事件代复杂事件”或“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长长的彩色丝带系着许多官印是一个次事件,被概念化为职掌、行使权力复杂事件的一个次事件,达到了指称这一复杂事件的目的。
2. 行为/事件/过程与状态。一些事物与现象的概念是具体、形象的,而其他的是抽象、隐性的。在特定转喻思维模式应用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以此代彼的认知运作。熟语“琴瑟不调”的实际运用展示了这一认知运作的过程。
“琴瑟不调”出自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二字均从珏。珏为二玉相并之形,意为二玉相碰之声,表示这是一种玉声即悦耳声音。
“琴瑟不调”字面上的概念表述的是实际的、客观存在的、有界的情景——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其规约熟语义表征的则是一种潜在的、无界的情景——***令不当,失去调节。琴瑟不调,则改弦更张,自当别订致治保邦之计。”“琴瑟不调”使***令不当,失去调节得以概念化的原因,是其字面概念背景提供了转喻认知参照点,经“实际代潜在”的转喻思维,前者用于代替后者。“实际代潜在”就是一种行为/事件/过程与状态的关系。[4]
3. 总体与单个实体。许多熟语是人们对社会文化现象观察与认知的概念化表征。这类熟语有“三班六房”、“五行八作”、“三姑六婆”、“三教九流”、“六街三市”等等。可以看得出来,此类熟语均是事物概念的总称,但在发挥转喻思维模式——“总体代单个实体”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转喻地指称组成总体的单个成分。以“三班六房”的分析为例:
“三班六房”是明清时代州县吏役的总体称谓。三班指皂、壮、快三班,都是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书吏房,都是文书小吏。作为“总体与单个实体”转喻思维模式应用的结果,“三班六房”用来代作为个体的小官小吏。
4. 原因与结果、结果与原因。转喻思维根植于人们的感知体验,除了源自对实际现象直接把握之外,还有人类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在其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以原因代结果和以结果代原因的转喻思维方式。这从“积羽沉舟”等熟语可见一斑。
“积羽沉舟”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羽毛虽然很轻盈,但积集多了也能使船沉没。在“原因代结果”的转喻映现基础上,人们用“积羽沉舟”来表述一个积聚小祸患就会铸造成大祸的概念。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这种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这是他们在长期的进化中获得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对事物、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由具体的感知体验提升到抽象层面的认识。[5]
5. 生理反应/行为反应与情感。人类概念结构的各成分之间具有网络式的关联性。当其中的某些概念被激活时,其它相邻的概念也有可能随即被激活。例如,当说到“怒发冲冠”时,人们就会想到愤怒。尽管如愤怒情绪的概念十分抽象,但人们借助于一些转喻思维模式依然将其有效地概念化了,不会留下思维的真空。熟语“奋袂而起”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奋袂而起”指袖子一挥(奋袂)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比喻愤怒。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五五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奋袂而起”是通过挥袖而起这一行为反应表达愤怒的情绪,这与利用转喻思维模式有关。
6. 特征与范畴。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为了恪守语言经济原则的思维规律,会借助于转喻思维模式来实现这样的目的。
熟语“越凫楚乙”语出《南史·顾欢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凫:野鸭。乙:燕子。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越凫楚乙”的对同一只飞鸟做出错误识别的性质通过转喻模式——“特征代替范畴”,映射到目标域,代表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的这一类现象。如下面的例句所示。柴萼《李纫兰》:“越凫楚乙休题品,识字何曾为近名。”“越凫楚乙”用来表达在对事物的认知中,囿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导致判断失误的一类现象,言简意赅、清晰明了。
7. 类属与具体。转喻思维模式的应用不仅使语言交际者能用突显重要的部分代替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经济省力,而且还能实施为数不少的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亦是社会行为,须与社会行为规范、交际场合相适配。熟语“塞翁失马”在如下的使用场景中实现了这样的意***。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塞翁失马”呈现了一个事态场景:马跑丢安慰马领胡人骏马归…。根据“事态场景”理论,事态包括状态、事件、过程和行为。[6]一个事态场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首先是“事态前”部分,即动机、潜在性、能力和性格等可以导致事态的必要前提条件;其次是“事态核心”和“事态效力”部分,前者指现存的或真实的事态,后者指紧跟事态的必然结果;最后是“事态后”部分,指事态的非必然后果。“塞翁失马”借“事态后”来指代整个事件的事态:坏事变好事。
“塞翁失马”经长久使用之后,坏事变好事的意义概念最终成为其规约熟语义,用来对一般情况进行识解。范畴和其成员的关系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类属与具体之间的关系。[7]在“类属代具体”的转喻映现基础上,人们将“塞翁失马”用于其他具体的事件。例如,宋·陆游《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鲁人获麟以为不祥,虽爱憎之叵测,塞翁失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再如鲁迅《呐喊·阿Q正传·优胜记略》:“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在上述两例中的类属代具体的转喻过程中,“塞翁失马”实施的特定间接言语行为分别是安慰与戏谑。
三、语言、思维与文化
上文通过对熟语的语义扩展,或对其事物现象概念化的路径的探析,揭示了汉民族的一些典型的转喻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次事件与复杂事件、行为/事件/过程与状态、总体与单个实体、原因与结果、结果与原因、生理反应/行为反应与情感、特征与范畴以及类属与具体。汉语熟语数量浩瀚,从中可洞察到的汉民族的转喻思维模式亦是林林总总。因此,此处的研究所涉及的语料与呈现的研究成果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阈下所进行的此类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语言、思维与文化其各自的特性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语言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石是体验哲学观,其核心是心智的体验性。据此,语言不是自足、***的封闭系统,而是人的大脑同外部世界以互动形式进行信息加工的结果。语言结构同人类的思维结构是异质同构关系,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再者,语言的现实结构和功能都积淀了人类的经验与文化知识观念。因此,研究语言就成为探究和洞察人类思维结构模式、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来龙去脉和文化观的延续的直接途径。
其次,正如本文的研究所示,语言中存在大量转喻现象,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转喻思维的存在。转喻现象的产生和使用实际上是由幕后的转喻思维决定的。只有在人类的思维机制和社会性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具备创造人类的语言的条件。换言之,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性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也随着思维机制和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思维主要资源的间接经验,要依靠语言来传承和传递,所以语言自然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正如转喻和转喻思维构成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那样的关系。转喻现象促进和巩固了转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塞翁失马”就是一个例证。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变好事,是一个语言转喻的用法,指称类似的一般情况。但在“类属代具体”的转喻思维基础上,它的所指得以发展,可以针对具体的事物现象。而蕴涵其中的“类属代具体”的转喻思维也为人们广泛应用。
思维与语言虽然是两种机制,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再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语言根深于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知识又是语言的内涵。文化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内涵。“琴瑟不调”等熟语就是最好的佐证。
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注重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倡导仁爱、宽容、义务、奉献、等级。“琴瑟不调”难以做到***通人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印累绶若”、“三班六房”更是打上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无处不在的森严等级的烙印。它既是***治的体现,也是思想文化的潮流。
同时,语言又能反过来影响文化的发展。语言形成的本身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因为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其他活动是产生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形式尽管受思维、文化的控制,但语言形式却从根本上确定了思维和文化的作用范围与作用模式。语言形式是某一特定思维与文化的编码规则,所有该文化群体内的成员都必须在该标准下进行思维活动和文化活动。[8]汉民族“愤怒”熟语的产生理据是汉民族的认知思维,如《淮南子·本经》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充血,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同时,“发指眦裂”、“勃然变色”“火冒三丈”、“气涌如山”、“咬牙切齿”、“捶胸顿足”这些语言形式成为了人们在汉文化背景下表征“愤怒”的规约说法。
总之,思维方式是联系文化与语言的纽带。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关系密切,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本文的熟语及示例均引自《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Kristiansen,Gitte & René Dirven.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Language Variation, Cultural Models, Social Systems[C].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8:21~45.
[2]季广茂. 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3.
[3]Peirsman, Y. & Geeraerts, D. Metonymy as a prototypical category[J].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6,17(3).
[4] [7]张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24~25. 225.
[5]蔡晖. 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 外语学刊,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