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我的声音篇1
丝竹之声,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但都比不上书之声。手执一本书,或立于风中,或坐于夕阳下,或独倚窗栏,或静靠一树。凝神静气。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有这样静静地倾听书的声音吗?
他像一位孤独哀怨的诗人,独倚望门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他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雅;他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他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倾听一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倾听书的声音,我看到了诸葛孔明的智慧,水上偏能用火攻;看到了一百零八水浒好汉的故事,看到了雪夜上梁山的林冲;看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还看到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倾听书的声音,我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畏挫折地追逐梦想;倾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明白了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拼搏;倾听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我明白了世界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倾听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时光,珍惜一分一秒,不让人生留下遗憾。
书之声,如风声,如鸟声,如蝉鸣。它蕴涵着世间万物的情感,它表达着人生的种种喜怒哀乐。书之声,使我感受人生百态;书之声,我们人生的协奏曲。
倾听我的声音篇2
关键词: 幼儿 歌唱活动 倾听
孩子们升到大班了,歌唱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常常是我弹我的琴孩子们唱自己的歌,有时声音响得盖过琴声,有时低得听不清在唱什么。当我问:“你们觉得大家唱得怎么样?”时,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再问为什么,没人答得上来。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幼儿教师怎样使幼儿有一双“音乐耳朵”呢?实践证明,“倾听”是培养幼儿“音乐耳朵”的必要前提。这里所说的“倾听”与一般的“听”是不同的,“倾听”是特别“留意的听”,是一种有意识的听觉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但要有注意的参加,而且要有感情的参与。幼儿通过全身心的感受、体会,能够积极调动起内心情感,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一般“听”,人人都会,而“倾听”则是一种能力,真正学会“倾听”声音还是要靠成人有意识的引导,需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逐步形成。
一、学会安静倾听
每当我让孩子第一次听歌曲时,许多孩子就跟着磁带或者老师哼唱起来,结果是教室里嗡嗡声不断,问都听到什么除了说清歌曲名称外,其它的都说不清。于是我要求幼儿在老师范唱或听磁带中的范唱时,小嘴巴都不能发出声音。但效果并不明显,有不少孩子已养成边听边唱的习惯,怎么办?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离不开幼儿听觉感受能力。“听”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幼儿期是听觉最敏锐的时期,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对身边的各种声音进行辨别,丰富他们对各种声音的感性经验。我借用一个从网上看到的游戏“听听是什么声音”,请幼儿合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声音。然后我先是抖动纸,接着又快速地把纸团起,最后把纸撕成一条条。孩子们睁开眼睛,迅速地说出听到了抖纸、团纸、撕纸的声音。要利用偶发的事件训练幼儿倾听能力。一天大家吃过饭,正自由活动,教室里很热闹,这时突然一位幼儿大声说“下大雨了”,马上有幼儿反对说“不对是小雨。”接下来的情况就糟了,幼儿分为两派争吵“是”还是“不是”。我大声说:“停,大家静下来听一听不就清楚了?”结果很快达成一致是下大雨了。看来要培养他们安静倾听的习惯还要花更多的心思。
要引导幼儿在自然条件下倾听,包括自然界的声音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引导幼儿倾听风吹树叶摇动的声音、树枝上鸟叫的声音、小蜜蜂采蜜时的嗡嗡声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走路时鞋磨擦地板发出的声音、白板笔在白板上写字发出的摩擦声、跳绳的声音、铅笔写字的声音、小朋友吃饭的声音、碗和勺相碰发出的声音,等等。在倾听时我都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定下心来仔细听,渐渐地孩子们知道如何安静倾听了。如果我们注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敏锐感觉和细致的辨别能力,将会对他们感受、表现音乐大有好处。在幼儿有了倾听的经验后,再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就会有所帮助。听音乐后,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欣赏音乐后的体验、感受,而不是生硬背诵老师教授的音乐术语。
二、培养边听音乐边歌唱的习惯
孩子们天生就爱模仿,歌声一响起他们就会唱起来跳起来,有时一兴起就只顾自己唱,音乐在哪就不管了,因此,常常会发生孩子们唱完了,音乐还没完或者音乐放完了孩子们还没唱完。我每次都提醒他们注意跟着音乐唱,可孩子们唱着唱着就会跑调或抢拍,有时还会喊叫。我问幼儿:“你们唱完了,发觉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吗?”孩子们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我告诉孩子们唱跑调了,可他们似乎不太明白。于是我找了个机会把幼儿清唱的歌曲录下来,放给他们一听,他们大笑,这才明白自己唱的真跑调了。我提出要求在自己歌唱时,除了听到自己的歌声外,还要能听到音乐声,跟着音乐的曲调和节奏走,在有休止、重音、跳音等关键处学会看指挥或看***谱。在孩子们掌握方法后,再次录音,孩子们都高兴的说不跑调了。通过失败与成功孩子们对歌唱活动的自我评价水平也有了提高,知道一首歌曲唱得好与不好,不仅要会唱歌词,而且要唱准调,更要合节奏节拍。
三、在对比中提升幼儿倾听能力
在运用视觉观察时,若有对比更容易看出异同,倾听声音可以说是听觉上的观察,与视觉一样,若能进行比较,那么音乐作品特点性质也就更能明显感受到。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我选了一首《好汉歌》给幼儿听,听时孩子们个个很振奋,当问他们听了有什么感受时,只有一位幼儿说:“我想练武功”,我回应孩子说“对,这就是有力”。其实别的孩子在倾听音乐时就有不少身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但他们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对于大班的幼儿当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某一特点时,需要教师适时归纳总结,以引导他们提高表达能力。在幼儿感受到歌曲铿锵激昂的风格,体验和表现好汉的英雄气概之后,我又找出一首摇篮曲让他们听,让他们比较这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很多,有的说:“听了想安静下来。”有的说:“这首歌听起来轻轻的,慢慢的。”还有的说:“睡觉时唱这首歌好。”通过鲜明的对比,孩子明确要听什么,慢慢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音乐的感受。此外还可以录下生活中的各种噪声与音乐进行对比,让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聆听,体会什么是鸦雀无声,再让幼儿身处人声噪杂的环境中感觉一下。
四、还可以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幼儿倾听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觉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在听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视觉、动作等感觉通道,会使幼儿更强烈地感受到倾听的快乐。如欣赏音乐作品《快乐理发师》,先给幼儿观赏表现音乐作品内容的视频,然后请幼儿扮演理发师,一边倾听音乐一边表演,这样就将听与身体动作结合在一起了,同时增强幼儿对音乐作品优美欢快主题的理解、感受,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能力。
教师要注重自身音乐素质的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和幼儿,但若教师用不正确的、不完美的音乐去教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教师对音乐的驾驭能力应是多方位的,它是促进音乐教学的关键。为了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教师应努力提高音乐技能与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驾驭能力,这对促进音乐教学有显著的作用。只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才能促进幼儿歌唱水平的发展。
总之,音乐不像***画那样形象易懂,需要人去感受、体会,从音高、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去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内容,因而无论在唱歌、音乐游戏、打击乐等各种活动中,具备倾听能力都是参与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充分把握机会,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倾听我的声音篇3
上帝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有耳朵,为了让我们倾听这世间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上帝赋予我们的爱心,是让我们把所有纷杂的声音,转化成优美动听的音乐。
在繁荣的都市里,各种各样的声音。或许住在这都市一角的我们有时会觉得这声音原来是配合得如此和谐,仿佛很美妙、很动听,就像一首交响曲。其实这声音是告诉我们一切如常进行,新的一切将要来临,明天会更好。为什么这纷杂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用爱去包容了这声音,感受这声音,让我们发现原来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朝气蓬勃,每天都是充满了新的气息。
有人说我们不能探索完大自然的奥秘,但是,我们能够用爱倾听大自然。风的声音、雨的声音、阳光的声音、水的声音……万物皆有柔美、悦耳的声音,只要我们用爱去倾听,一切都会转化成一首首令人欣慰的音乐。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这一首首由大自然演奏的音乐中,或许这能使我们忘掉烦恼,重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爱,是多么神圣的东西,它能传变一切,充实生活。如果没有爱,我们怎么会听到大自然美妙的音乐呢?
没有爱,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声音在我们看来也只会是难听、刺耳的。相反,有了爱,即使是细微声音,在我们看来也都会是动听的。
雷声隆隆,我用爱去倾听,原来世界不是静而无声;风声呼呼,我用爱去倾听,原来风并不是那么可怕;雨声噼啪,打在窗户上,我用爱去倾听,那敲击声够成一种乐曲,启迪我敏感的心扉……原来用爱去倾听世间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好,生活也随着充满希望,一首首优美乐曲不时耳旁响起,在空中悠然回荡。
倾听我的声音篇4
2001年,我国出台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验稿)》,这部新的课程标准转变了旧的音乐教学观念,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转移了音乐教学的重点,由重视原来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向重视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感受与鉴赏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感受与鉴赏音乐呢?最主要途径就是倾听音乐。正如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所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那么,在这个到处都充满了音响的世界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倾听音乐呢?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坎姆贝尔教授提出了一些想法,虽然在国内也有众多关于这个话题的理论,但是,美国教授的观点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相信会对我们有些启示。
一、 认识你周围的音响
坎姆贝尔教授认为,认知不同类型的音响是唤醒学生了解音乐的第一步,这种音乐音响带给学生的感染力是欣赏音乐最根本的出发点。
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处地域的音乐文化,在他们充分了解之后,引导他们将其与源于其他地域的音乐加以对比,辨别不同风格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对各地域的音乐有更多的体验与理解。上课时或是乐队彩排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探索不同的音乐音响效果,对比不同的音响素材,来引导他们倾听音乐。在探索音响效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演奏乐器或歌唱,来获知音响的发生方式,了解到乐曲的组成方式,以及作曲家根据乐器种类的不同而采取的各种创作手法,同时,了解到这些音乐与其诞生的文化背景的关系。
如何认识自己周围的音乐世界呢?坎姆贝尔教授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着手:
1. 周围音响建议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或在其他建筑物,也可以选择在户外倾听周围的声响。首先,沉默5分钟,注意自己倾听到了哪些声音,迅速地记住这些外界的声音。然后,小组讨论这些音响的时值长短、音色、音高和音调。最后,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声响资源,如人声或是通过敲击身体、乐器、锅、碗、瓢、盆、纸、笔等等物体发出的声音来模仿你刚才听到音响。有些声音听起来好像很耳熟,甚至好像是某人自己发出的声音,但有些声音则会很陌生,将听者的注意力引向一个遥远的领域。
2. 歌唱坎姆贝尔教授建议同学们认真倾听自己的歌唱。首先,将手放在嘴边,以聚拢声音,使音量变大。然后,用一些文字描述自己的音质。音调高?音调低?声音听起来明亮、轻快还是深沉、低暗?有无颤音?是否有嗡嗡声、呼吸声、刺耳的声响或鼻音?接下来,尝试不同的音乐类型,如西方歌剧、乡村歌曲、流行音乐等。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思考一下这些声音的类型,并思考它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探讨歌曲的创作意***,并说明你的理由。
3. 乐器找出在家或在学校演奏的乐器及制造出音响的物体。自己演奏这些乐器或是请别人来演奏,你来观察这些乐器或发音物体。将乐器分类,如拨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讨论乐器制成的材料以及乐器材料的来源以及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世界各国民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其发达的社会。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自己周围附近的某个地方找到各国不同风格的歌曲,搜集一些传统的民族音乐,并寻找一些能够演奏这些古老音乐的音乐家,例如你的父母、祖父母、姨等,他们可能对此比音乐教师更加熟悉,或者说不定还会是这方面的专家。请他们到教堂、商店和小旅店坐坐,这些地方都是谈论音乐的好地方。在那里,他们会很愿意跟你谈谈这些渐渐逝去的音乐。尽量把这些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录音,和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调研成果,这些对大家的音乐学习会很有帮助的。
二、 倾听音乐
当学生认知了周围音响世界之后,他们就可以进入倾听音乐的部分了。通过三个层次的倾听――精神集中地倾听音乐、有互动地倾听音乐、有表演欲望地倾听音乐,学生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走向、和声色彩、织体变化、体裁形式等等。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可以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同层次地倾听音乐来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文化,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学习音乐不仅仅是指学习音乐本身,还是指学习一种文化,一种蕴藏在音乐背后的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
1. 精神集中地倾听音乐坎姆贝尔教授认为,学生要想深层次地了解音乐则需要有音乐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对许多音乐类型感兴趣,如交响乐、歌剧、钢琴五重奏、爵士乐、印第安音乐等等,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很感性地喜欢。没有音乐教师的理论指导,他们无法辨认这些不同类型音乐之间的差别,并且很容易丢掉音乐中蕴涵的深层次的东西。
精神集中地倾听音乐是指音乐教师在学生听完作品之后,就这部具体作品向学生提问,或是在他们欣赏时,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画作为提示。视觉***像有助于提高人的听觉效果,所以这些***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倾听。当然,除了***画之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借助乐谱、抽象的色彩或是一些几何***形等来描绘旋律的走向、节奏的构成、乐曲的意境等等。此外,乐器的照片,无论真实与否,都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步入音乐的殿堂。
在精神集中地倾听音乐这个阶段,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赏音乐之前,口头提示重点注意的地方或是将其投影在大屏幕上。当一首乐曲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时,音乐教师需要反复播放,这样有益于学生慢慢地思考清楚每个问题。音乐教师还可以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听音乐,最后让他们回答接下来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诸如:乐曲采用了自然音阶中的哪些音?乐曲是由什么乐器奏的?乐曲的主题动机在哪里?
2. 有互动地倾听音乐对于所有音乐学习者来说,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听赏音乐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谓“互动”是指,倾听音乐是一种不断地学习音乐同时又在不断地表演所学到的音乐的过程。例如,人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倾听音乐的同时,会无意识地随着音乐哼唱曲调、轻拍节奏、在乐器上演奏或随之起舞。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的人很容易就会全心投入到音乐中,所以说,音乐使人精神焕发、活力四射,这一点丝毫也不足为怪。有互动地倾听音乐 先是使听者很感性地对音乐着迷,尔后,听者会越来越投入,最终,会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之中。
当听者一旦在一段音乐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旋律、节奏、固定音型等,也就是说找到了自己与这段音乐的结合点时,听者的参与意识就形成了。这时,他们会无意识地再现这段音乐,如哼唱曲调、轻拍节奏、在乐器上演奏等等。
学生第一次倾听一部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首先要求他们精神集中地倾听。但是当学生反复听了多遍之后,他们就会渐渐和整个音乐作品或某一音乐片段产生互动,即边听边表演。随着他们倾听的次数的增加,他们对乐曲也越来越熟悉,那么,对乐曲的再现表演也越来越到位。那些只注重读谱而不注重倾听的学生只会机械地随着乐谱来表演,而会倾听的学生则将乐曲演绎得更加完美。
在这一阶段的倾听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精神集中地多听几遍音乐作品,当他们熟悉了旋律,想要表现它时,音乐教师应给他们一些指导,如拍击身体各部位来应和乐曲,跟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利用铃鼓、沙锤等给乐曲伴奏等等。
3. 带有表演欲望地倾听较完美地演绎音乐作品全身心投入音乐作品带有表演欲望地倾听音乐
带有表演欲望地倾听是成功表演音乐的必经之路,在坎姆贝尔教授看来,这是倾听音乐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听者应该以音乐演奏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生通过带有表演欲望地倾听不仅可以学习表现音乐本身,还有助于他们了解音乐背后隐藏的丰富知识。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乐谱从来都无法充分表现一部音乐作品,单凭阅读乐谱来学习音乐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倾听来学习音乐才是表现音乐作品最有效的方式。
学生独奏或共同演奏室内乐作品时,音乐教师一定要先一遍遍完整地播放这部音乐作品给他们听,这样可以使他们对音乐的音色时值、旋律走向、节奏节拍、和声色彩以及各要素如何相互融合成音乐等有一定的体会。
当他们完全熟悉旋律,并慢慢沉浸在音乐中时,他们才能较好地演绎音乐作品。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真正地融入音乐,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带有表演欲望地倾听是他们成功表现作品的向导。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较为完整地演绎出作品原有的风貌。
在这一阶段的倾听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倾听作品,熟悉作品,然后要求他们用单音节字来哼唱旋律;用象声词来说唱作品中的节奏或是在小鼓上击打节奏。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分别唱出不同声部的旋律等等。
三、 倾听音乐世界
倾听音乐一直是学习音乐的核心方式之一。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论深层次地专业学习音乐,还是表面化地业余学习音乐,倾听都是直接进入音乐学习领域的最佳途径。要想完全理解音乐,就必须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化、作品创作的背景、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同时,学习音乐绝对不能脱离音响。如果脱离了音响,音乐就无法存在。
倾听我的声音篇5
一、丰富教学情感
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根本还在于把握音乐的魂,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
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就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惋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并且声情并茂,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二)课堂氛围民主化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加自由的空间会激发学生急切倾听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或心理问题,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课堂、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强化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一)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人
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准确地听出声音,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却是要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生固有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人从单纯感知声音,到反复聆听声音而感知它所代表的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需要一个听觉的训练过程。一开始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在某一特定时刻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在寂静的教室里听楼道、马路上的声音,闭着眼睛指出发生的位置;感觉单声道和双声道播放音乐的区别;教师敲一件乐器或弹琴声音大时请学生慢慢走过来,声音小时慢慢离开,使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远近等;带领学生“聆听散步”,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过渡到有方向性地听音乐,比如听音乐的情绪或特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根据年级的升高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听觉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也会更专注地倾听。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1.闭着眼睛静静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下转95页)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若叫大人一同去……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到:‘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几向来不乱跑;我们都是识水性的!’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路,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们热情好客、有主见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通过“点”、 “磕”、 “后退”、“上前”、“架起”……一系列动作描写,描绘了孩子们娴熟的驾船技艺,表现了孩子们非常能干。
三、表现孩子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展现了孩子之间诚挚的交往、深厚的友谊。无论是“我”与平桥村的“叔子”,甚至“太公”等的交往,还是“我”与少年“闰土”的交往,都没有地位的尊卑,没有伦常的限制,没有贫贱的区别。孩子们自由、平等、诚挚的交往,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们为了让我实现看戏的梦想,想尽一切办法,在看戏船上的悉心照顾,偷罗汉豆吃的痛快……都展现了孩子们深厚的友谊;“我”与少年闰土之间的友谊更让读者感动,突显了孩子之间纯洁、深厚的情谊。《故乡》里,作者这样写到:“……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分别时,彼此都舍不得,非常难过,后来还互相赠送过礼物,可见,“我”与闰土的友谊的确很深!
四、丰富有趣的孩子世界
倾听我的声音篇6
在花坛的草木底下,他的朋友,惊讶地看到了正在鸣叫的一只蟋蟀。
倾听什么样的声音是有选择的。自然的声音,在印第安人的耳鼓里是最响亮的,它盖过了其他一切声音,因此在众声喧哗中,印第安人能听见一只蟋蟀的叫声,而我们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只听见人声车声。
在我居住的小区,一位母亲靠听觉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当她走过了几条街,突然在嘈杂的人流中听见了孩子的哭声,她寻着哭声返回家里,保姆把4岁的孩子锁在家里,自己上了菜市场,孩子正搬把椅子上了阳台
邻居们说她凭借的是担忧和预感。我不敢肯定,她是否确凿听见了孩子的哭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她的听觉中,选择性地填满了孩子的一颦一息。于是这个幸运的巧合,其中也一定包含了必然。
你看,大街上,那些人在侧耳倾听,他们在寻找一种声音,是自己熟悉、关注或对自己有益的声音。
声音并非一味地用分贝来计量,音乐家对音符是敏感的,他们能在梦中听到旋律。古陶瓷是无声的,而文物鉴定专家能从发光的釉面听到声音,听见来自远古的话语。一位有经验的渔民,即便离开大海很远,也能听见大海的潮声。圣贤大哲倾听内心的声音,能够为时代与历史把脉。
在有声处倾听一下无声吧。这是一个急躁而喧嚣的时代,有人形象地比喻:“我们就像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个人都在放大喉咙喊叫。为了让他们听到我说的话,我只好比他们还大声。于是没有人知道别人在讲什么。”在各种噪杂的声音中,倾听,需要分辨,需要我们用听觉和心灵排除浮躁的干扰。“大音希声”,需要练就一双敏感而聪慧的耳朵。
倾听我的声音篇7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倾听 重要性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声乐基本采用“一唱一评,一评一唱”的示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声乐歌曲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便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毫无情感可言。审美感觉器官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制约着审美感知能力,决定感知能力的有无和高低,不具备音乐感的耳朵,当然对音乐一无所知,一无所感,更谈不上对音乐美的理解、感悟和把握。而“倾听”是一种帮助声乐学习者形成一个理想的音乐视野直接有效的方法。要学好声乐,就要仔细倾听,反复倾听,进而去感知、表现歌曲。
一、倾听是学生思维跳跃的前奏
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完整地倾听、欣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如:徐沛东创作的《乡音乡情》,这首歌曲式严谨,情感内涵深刻真挚,歌曲对演唱者声音的行腔及内在情感的处理要求很高。歌曲感动了无数的人,华夏子孙为它的精神气魄撼动,为它的坚定、朴实卓尔不凡的气质折服。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欣赏,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的思乡之情深深打动,随着音乐轻声哼唱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明显得到了强化。
只有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二、通过倾听激励学生学习歌曲
声乐是艺术门类中比较特殊的专业,它是声音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让学生反复听赏歌曲,且听对、听懂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强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有的歌曲节奏复杂,音程跳度大,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来演唱歌曲,听赏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歌曲,避免学生学习歌曲时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声乐曲的节奏是难点,7/8的节奏学生很难掌握,很容易唱成6/8拍的节奏,并且曲子里出现了很多半音音阶,在音准上很难把握。我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寻找典型节奏,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并启发学生用动作或者神态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经过反复听赏,学生被歌曲中那典型的***手鼓的节奏所吸引,边模仿边学习,不但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而且充分理解了歌曲,近乎完美地表现了歌曲。
三、通过倾听提高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能力
倾听声乐作品,除了要实现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外,还应当参与理性的认识活动。参与听赏声乐歌曲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听赏歌唱家的声乐歌曲演唱时,要分析歌曲演唱的呼吸,歌曲演唱时声音的位置,以及歌唱时歌曲情感的处理。
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曲蔓地》这首歌曲时经常出现气息不平稳、高音站不住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改掉这些缺点,我让他们听赏歌唱家迪里拜尔的演唱。仔细倾听歌唱家演唱时的换气,对比自己的换气找出不同,从而掌握正确的换气,改掉气息不稳的毛病。并且在倾听中找到歌唱家演唱高音的头腔位置,较完整、完美地演唱歌曲。
四、通过倾听培养学生音乐想象能力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喜欢幻想、喜欢创造,有主见,不轻易服从。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和理解,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听赏歌曲的伴奏音乐。这样,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去想象、去发挥,可以根据音乐中的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变换、旋律的起伏等,来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效果十分显著。
例如:在《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赏歌曲的伴奏音乐,根据歌词充分发挥音乐想象能力,根据音乐的节奏体会音乐的形象,并且试述主人公的形象。学生把主人公小芹的纯朴可爱、委婉含蓄、羞涩含情的特点都分析得很清晰,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感受音乐,并与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的这种想象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是心灵与音乐碰撞迸发出的火花。
在当今社会,如何学习声乐演唱已成为一个学术追求,声乐通过旋律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听觉和情感的相互交融,直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演唱的正确与否要靠耳朵来鉴别,“倾听”是进入学习声乐的基础,声乐教学中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如何倾听、欣赏音乐有个方法问题,只有学生养成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倾听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倾听我的声音篇8
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轻柔婉转,悦耳动听。你听:那凉爽的晚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惊醒了树上的鸟,小鸟叽叽喳喳的叫了几声,伴着徐徐的晚风又进入甜甜的梦乡。
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鼓声,铿锵有力。你听:黄昏时分,乌黑的云送来了倾盆大雨,伴着呼啸的风,来得气势汹汹,来得猝不及防。噼噼啪啪,雨的脚步声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像雷响了千万个激越的小鼓。
雄壮的雷声像是雷公雷响的低沉的大鼓声,像是压抑的无情的怒吼。你听:雷声隐隐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终于“轰”的一声,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着,像是古战场上你两***对垒。
倾听我的声音篇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可见这个听在音乐中占有和重要的位置。要学会一首歌,首先就要学会听,我们现在的歌唱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都是以听唱为主。教师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因为听多了他们自然也就会唱了。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握,但值得注意的是,切记“单纯重复”,应注意把握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聆听技巧,充分发挥“听”的作用,使聆听能真正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1.有效聆听———熟悉歌曲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在学唱一首歌曲时,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们用体态律动或舞蹈带动听觉欣赏,就是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做到静心聆听。只有在这样的要求下,聆听到的音乐才是完整的,才能充分感受音乐内容的丰富性。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倾听,我会设计倾听的重点,相对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通过提问来了解倾听音乐的情况,引导学生“倾听”层次的不断提高,体现出“有效的聆听”。如,在学唱歌曲《春游》时,学唱前我一共安排了四次聆听,要求分别是:第一次,听出歌曲拍子和情绪,边听歌曲,边加身体律动表演,脸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第二次,了解歌曲的演唱内容,体会游春人的心情;第三次,随旋律听出乐句;第四次,发现歌曲“同头换尾”的特点。这样,听完四次歌曲后,学生也就学会了演唱,理解怎样用声音将春景描绘得如画一般的美。
2.选择聆听———解决难点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聆听往往被忽略。通常,教师都选择反复练唱:男女生分组唱、小组唱、师生合作唱、指名唱等,殊不知事倍功半。不是学生没能力唱好,而是他们没有学会聆听。学唱过程中的聆听,不一定是歌曲的完整聆听,而是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例如,因某乐句的音准、节奏有问题便可采用乐句聆听,可听钢琴或优秀同学范唱;若因歌唱方法不够正确,可通过教师范唱不同的演唱方法对比聆听;若因情绪表现有问题,可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歌曲《儿童团放哨歌》中八分休止及附点音符的运用都表现了共产儿童团们的坚定与勇敢,在教学歌曲时,请学生注意聆听教师范唱,体会儿童团的坚定、勇敢与自信,从而掌握八分休止与附点节奏,选择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好歌曲。
3.入情聆听———二部创作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歌唱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歌曲的二度创作。学唱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教师范唱,请学生对比自己的演唱,稍作评价或交流。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一样,引导学生在倾听歌曲、理解歌词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尝试其他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形成独具个性的情感表达。如,一年级的律动歌曲《粉刷匠》,在学生会唱这首歌后,请学生根据自身情感理解在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有的同学认为要表现粉刷匠的自信,突出慢速唱“我是一个粉刷匠”接着回原速;也有同学认为要强调本领强的,突出慢速唱“粉刷本领强”等一系列的二度处理,使歌曲富于了活力和表现力,学生也通过入情聆听,体会到了快乐创造的魅力。
倾听我的声音篇10
我喜欢凝望着天空,听春夜里细雨的声音。细细的雨丝轻轻落入泥土,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银弧。闭眼倾听吧!静静的去感受雨丝的清幽,这是忙于琐事的人所听不见的。当你将心灵中淤积的尘埃清空,享受簌簌的拍落。叮咚的声音漫过你的双耳。一股清晰的脆响进入你的心房。那是至真至纯的天籁之音,它振动着你的思想,洗濯着你的心灵。没有喧闹,没有琐事俗人,不需讲话,不需动手,只需倾听。直到心里感到轻松,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感到舒适。再想想身边的事吧!同学之间小小的不快,与家人相处时的小问题,统统都伴着深邃安宁的乐章而散入云霄。
再听,享受细细的如针般的雨丝从高空坠落,打落地下,感觉空旷而又辽远。思想放得越高,越远。进入一个脱俗的世界,平日生活中的问题已不再困扰你,而却是蓦地感到一种隐隐的磅礴的美。站到生命的高度上去鸟瞰你的人生之路,这是思想的升华。
再听,雨丝叮叮咚咚的落到积水中,敲打出深沉的琴声。优雅迷人的气息扩散到你的双耳,你的大脑,你的心灵。再考虑到现实的生活中,你会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制定你生活近期的目标,会更好的考虑长远的人生的方向,会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对这一切有一个思考。
再听,雨的声音变得细密,活泼。呼吸变得轻松,全身心都很轻快,随着雨丝快活的节奏而跃动。
当你慢慢回过神来,睁开双眼,你眼前的景物变得格外明亮。你已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夜间倾听细雨的声音,倾听最优美的声音。这是对人生的思考,是对生命的认识。倾听,认真倾听,细细品悟,细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