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意思10篇

磅礴意思篇1

1、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意思是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2、风起潮涌,指大风刮起,水波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出自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风起潮涌的新人运动,尚不知相差几千万里”。

3、云涌风飞,指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出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游丝落絮之情,云涌风飞之笔,亦一时之雄也。”意思是离别之情,气势磅礴的文章。

(来源:文章屋网 )

磅礴意思篇2

你没有春雨的温柔,没有夏雨的暴躁,没有秋雨的磅礴。你有你自己的品性,有你自己独特的风格,你温柔中夹杂着几丝暴躁;磅礴中有着几丝奋概;你洒脱不羁,你的性格也有点刚愎自用,你说来就来,黑云赶不上你,风是早就在等着你的了。你就是冬雨。

我感受过春日蒙蒙的风雨,沐浴过夏日雷霆的暴雨,触及过秋日的雨的磅礴气势,我独独不敢向你请教。因为你有季节做你的靠,有气候在保护着你,你别有你的一番滋味。

我独自坐在窗前,隔着玻璃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打着窗户,打在玻璃上,发出微微的清脆的响声。忽然,我的思绪神驰千里,人坐在窗前听雨看雨,心却早已神驰到雨里,随风牵雨。所有一切都笼罩在雨里,显得特别宁静。农田在雨下,吸收了雨水,慢慢地滋润在土里,土地变得松软,农民在新春里耕耘时,也不必大费力,且也不须忧愁农田的田水,因为有这雨。农民在这冬雨的滋润下生活也变得更松了。雨随着风向,拍打在树木上,掸去它们身上的尘垢,它们焕然一新,又充满了绿意。雨拍击在池塘里、在小溪上,鱼儿也都浮上水面,呼吸这冬雨带来的新鲜空气。冬雨有季节为靠山,有气候为保镖,有另一番滋味。

我需要的正是冬雨,让它拂去那个失意的我,那个总徘徊在失败边缘的我。

心和雨随着风向,拍打在我脸上和心上。原来窗户早已不知不觉被我拉开了,心带着雨滴,回到心里来,雨滋润在我脸上。

磅礴意思篇3

醉是***,是堕落,可很伤感!大家似乎都抛开了往日的伪装,在抒发自己一直压抑在心中的苦恼。零星的回忆,点滴的悲伤,在心中纠结,绽放着美丽的殷红。所有的一切好似旧电影,一刻一秒,一一事一物,幕幕在脑海上映,在敏感的心口颤抖!是啊!一年了,一直在逃避的我此刻显得如此狼狈如此不堪!

断断续续的回忆过去,寻求一丝镇定自我的希望,却只有遗憾和后悔,呵呵!曾经那开朗的我此刻又在何方?今日却在此“借酒消愁愁更愁”突然好似整个苍穹已经昏暗,繁星点缀着无尽的夜空,而我们却似一匹在深夜咆哮的狼,将不快尽情倾吐,将痛苦淹没意识!

傍晚下起了磅礴的大雨,电闪和雷鸣交织回应。连绵不绝,那点点涟漪荡起了千思万绪!醉亦无,意亦醒,可烦绪却未曾离去,虚无的身体摇摆不定颠沛流离!

下吧!下得再磅礴一点,把所有的有苦难言、有泪难流统统挥洒掉!下完这晚的雨,我也就清醒了。有太多的事要做,为了不让寒冷的冬季耗尽青春的余温留下苍白的灰烬,允许自己最后一次的堕落失意!明天,明天火红的希望可以照亮我的每一个角落

磅礴意思篇4

高一(6)王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多少雄才大略之士不复往昔,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尽头,然而,时间不会让记忆风化,那些坚守在国家道路上奋斗终身的民族英雄,将与中国一起,永远载入史册。

宏伟的救世之梦

孙中山怀揣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理想,毅然踏上了拯救中国、拯救苍生的伟大的复兴之路。他在日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团体——光复会。希望能光复中华,清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建立一个人人自由平等的国家,能真正享受一个做为国家主人的真正权利。三民主义的思想中:民主、民权、民生,不就是真实的写照吗?他联合爱国份子有志之士发动了辛亥***,***的狂舞真正地了清王朝的三百多年的统治,将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民众从炼狱般的世界拉回到了光明的人间。修改法律、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抨击封建落后的礼教。剪长辫、费裹足,推出中山装,将长袍宽袖的人民拉回世界的潮流之中,创建新式学堂,将先进的思想带入这片广阔的大地上,让落后了百年的华夏子孙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怀抱。他在中共第一次合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它鼓励中共两***联合抗日,是他带领人们走向抗日的征程。他不愧为国父,他是中华伟大的***先驱,他用尽一生,为人民谋利,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他引领着人民开启了宏伟的中国梦。

磅礴的***之梦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谁站在北国的冰天雪地里朗诵着这气势磅礴的诗词,挥洒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是谁站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迸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遐想,回忆着峥嵘岁月、风华正茂;又是谁带领着中国工农踏上了漫漫的抗日救国之路。在***林弹雨中涅槃出一支坚强不摧的队伍。

1945年日本投降,勇敢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10月,雄狮在天安门广场上怒吼着,咆哮着,这支红色的队伍带领着新生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这位伟大的领袖——,他带领着中华民族***,他实现了磅礴的***之梦,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了春天,走向了复兴。

伟大的复兴之梦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听着动人的旋律,我的脑海里浮起了一个身材瘦小、却扛起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身影。那个意志坚定,要建立“特别行***区”的副***,那个坚决守护中国领土,誓死要收回港澳的中国伟人。一个在中国复兴之路上前进的伟人——***。他瘦小的身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面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时,他毫不退缩,坚持要收回香港,对于撒切尔夫人提出的要求坚决拒绝,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回了多年未回家的香港。他微笑的脸上挂满着希望,立志要振兴中华,当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问题,当姓“资”还是姓“社”的疑惑围绕着人们时,他坚决地说:“中国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不动摇”。是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他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带领着我们走向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路,在世界的舞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

三个巨人在拥有五千年的文明的建设道路上, 一步一步,艰辛卓绝地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崛起,正如***说的,中国梦,是让每一位中国人走向繁荣强盛。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梦,筚路蓝缕却开拓进取地前进着,铭记历史,才有未来。

愿中国的梦想永存世人心中,永葆青春!

磅礴意思篇5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究竟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横跨齐鲁两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集聚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北山南由于阳光割裂,形成昏晓不同的景观。 远望层层云气升腾,不禁心胸激荡; 看归鸟回旋入山,不禁睁大眼睛,眼眶似要裂开。 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你的顶峰,俯视四周变得矮小的山峦。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杜甫科举不第后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他在游历齐、赵时,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

【内容主旨】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不怕困难的蓬勃朝气和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年轻诗人的坚强信心和自恃态度,这也是杜甫早期积极进取思想的自然流露。

【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虚实相生,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仿佛亲临其境。

【重要词句】

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形成。

2.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收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的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诗歌风格】

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高昂,遒劲峻洁,气魄雄放。

【中考链接】

1.(2012山东泰安卷)阅读《望岳》诗,完成试题。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 由近望到远望

B. 由远望到近望

C. 由俯视到仰视

D. 由仰视到俯视

(2)对“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 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 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2011广东湛江卷) 阅读杜甫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磅礴意思篇6

关键词:庄子 大美 道

中***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大美”这一说法始见于《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因此,可以说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对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与“美”之联系

若要探讨庄子的“大美”思想,那么首先要考察他对于“美”和“大”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庄子・天道》篇中记载: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庄子认为对人民的同情爱护与救助的慈心善行可以称作“美”但却不能称作“大”,只有像太空与大地的日月光照、四时运行、昼夜交替、云行雨降那样才能称之为“大”。也就是说,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天地以及顺应天地之道来治理国家的圣人才是“大”的。因此,在庄子眼中“大”是高于“美”的,这是因为庄子所谓的“大”不仅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而且还表现了不为一切有限事物束缚的最大的自由。既“美”且“大”,也就是庄子所谓的“大美”,是一种无限的美。

庄子眼中的“大美”与其他的美不同,是因为它最能够体现出“道”的特点。“大美”指美中之至极者,即更充分、更高级、更宏大的美,是天地、自然万物所体现的“道”之美。《庄子・知北游》中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天地之间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形式却不解释。圣人以效法天地的大美为根本,而又与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相通,因此人与大圣都做到了自然无为。这里庄子明确地肯定了美存在于天地之间,并且这种美不同于一般的美,而是能够体现“道”的“大美”。

二、庄子“大美”之思想内涵

(一)与“道”的融合统一

庄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是一切美的根源。庄子论“道”其实也是在论美,他从不离开“道”去讲美。于是庄子的美学思想自然地与“道”联系在了一起,它们的关系是融合统一的。

《庄子・大宗师》中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他认为,“道”是感官上无法察觉的,是无形的,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是永恒的实体。“道”是万物之本根,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据,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孕育和包容的。“道”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它的自然无为,它的无限和自由。世间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但又是符合目的的,就如在《庄子・刻意》中所写的: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庄子认为人类也应该不去有意识地追求什么东西,而应该顺其自然,像“道”那样不受其他任何事物的拘束去取得无限与自由。然而,当人类社会达到了个体的自由与无限,也就达到了自高无上的美,成为“众美”之源。因此,在他的思想中,“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也就是“大美”。

(二)自由与无限之特性

庄子认为,美不仅是自由的,还是无限的。因为美在于“道”的自然无为,而“道”又是一种创造万物的无限力量,是无所不在的,因此美也是无限的,这种美不是局限于某个狭小的范围之中,而是囊括了整个宇宙的无限的美。如《秋水》中说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下之水不能比拟的美,是因为他没有领略到无边无际大海的美。在这里庄子借河伯之口道出了对“大美”即无限之美的赞颂。庄子文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体现了对于无限之美得追求,如“大鲲、大鹏”、“栎社树”等等,同时还有庄子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如“神人”、“至人”、“真人”等。他认为人也可以拥有同宇宙相当的力量,也能达到无限的美。

(三)浩瀚博大、雄浑磅礴之境界

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是庄子“大美”思想的内涵之一。“道”拥有自然无为的本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并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它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只能靠审美直觉方式来理解。庄子之“道”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大美”的形象,因为它本身就拥有雄浑、博大、渊深幽隐的特质。

庄子在他的文章当中多次谈到这种雄浑、壮阔、博大之美的理想境界。如在《秋水》中他描述了北海的辽阔浩瀚:“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还讲述了东海的博大:“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庄子还反复描写得道及有德之人的广阔、博大的情怀。如《田子方》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此外,他还描绘了许多巨大无比的动植物的奇异壮观的形象。如“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之“大椿”;“无所可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的山中“大木”等等。庄子正是运用种种夸张的描绘营构了一系列巨幅的理想画***,体现了他对壮美境界的追求。

三、庄子“大美”之影响

庄子的“大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恬静淡泊的自然美品格,质朴真诚的真美形态,雄浑磅礴的壮美气度。庄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智慧和艺术精神,还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意识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对天地之“大美”大加赞赏,使人们对自然界天然之美有了深刻领悟,从而形成了一种对朴素自然的美学风格的崇尚。在后世文艺创作中,追求一种崇尚自然,反对雕饰的审美标准,如陶渊明的“清悠澹永”、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其次,庄子的自由与无限的“大美”思想,常常成为一些作家、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最高的美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鬼斧神功”、“浑然天成”、“大巧若拙”,“妙造自然”等艺术风格,就发端于庄子的这一“大美”思想。最后,庄子的“大美”还体现为一种博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具有壮美的特征。如杜甫提出“鲸鱼碧海”,严羽推崇的“金翅擘海”、“香象渡河”等等,都是对博大雄浑的壮美境界的追求。这种包涵天地万物的宇宙情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现代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庄子集解[A].诸子集成(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4

磅礴意思篇7

关键词:《孟子》;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

孟子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孟子》一书,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层出不穷。在中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这位语言大师的斐然文采,同时还应教他们学以致用。

赵歧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的文章“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可见,比喻是《孟子》中常见的一种修辞。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特点。明喻是其中最常见的。在《梁襄王上》中,对于梁襄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就用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解答。言约而意丰,语言浅近而意旨深远,既让听话者轻松明白他的语意,更深层的***治目的即希望君王实行仁***也从这个比喻巧妙地表达出来。除明喻外,暗喻在《孟子》中的运用也不少。在《鱼我所欲也》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比喻将生与义不可得兼的道理喻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构思奇特,耐人寻味,把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道理阐述得更加鲜明。在《孟子》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比喻,即博喻。《离娄下》中,孟子为了向齐宣王说明君臣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一连用了六个比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连串的比喻把君对臣的不同态度以及臣对君采取的相应回报十分形象地揭示出来,这类比喻深刻地揭示出君臣之间的复杂关系,生动有力,形象而不乏深度。

总的来说,比喻是《孟子》一书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修辞,明喻的运用生动形象、贴切自然;暗喻构思奇特,容易打动人心;博喻深刻而有力,气势磅礴而又贴近真实,如此生动作比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普遍缺乏的,要增添文采,不得不多像孟子学学。

孟子的文章常常具有磅礴的气势和咄咄逼人的气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孟子》中有大量排比运用。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所说:“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的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用以说明人要先遭受苦难然后才会奋发而有所作为。这样采取接连不断的方式连缀地说出,文章的气势便呼之欲出,如滔滔江水奔涌而至,不可阻挡。《离娄上》里,孟子也阐述了由天子及庶人的“不仁”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由上及下,从天子到庶人,“不仁”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这组排比,从反面说明“仁”对于人的重要性。这一排比是从反面来提出“仁”的极端重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让人心悦诚服。文中的排比如一串串连缀的珠子,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更令文章有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

纵观《孟子》的排比,有滔滔不绝,步步逼近;不仅丰富了文采,更为文章营造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如果说教学中能够教会学生好好学习并加以利用,作文的气势也就呼之欲出。

《亚圣思辨录》中就有这样一句“为了使两相对立事物的形象、意蕴对比更加鲜明,孟子频繁地运用了整齐、声调铿锵的对偶句式。”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篇中,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运用这一对偶,充分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深刻地揭示出君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篇中,孟子又道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人要有忧患意识,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即是如此。在《尽心上》篇中,孟子更是一口气说出三组六个对偶句来,他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是三组形式整齐的对偶句,充分肯定了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三组对偶连缀在一起,使文章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孟子》中的对偶运用比较多,内容鲜活,对比鲜明,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学生作文中也不妨尝试一下。

……

在先秦的众多诸子散文中,《孟子》以其鲜明的特色突显出来。初中仅九下一册书就入选了三篇,可见其语言特色非常鲜明,尤其是书中大量修辞的运用更为文章增添色彩。中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文采,如果能够对孟子的文辞多加学习,无论学其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是气势磅礴的排比,还是鲜活而不乏铿锵的对偶,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赵歧《孟子题辞》,转引自何晓明着《亚圣思辨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2次印刷,第183页。

[2]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赋比兴原则》,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3]何晓明着《亚圣思辨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2次印刷,第181页。

磅礴意思篇8

翻看近些年来的鲁剧,不难发现鲁剧的优良传统是在主题思想上追求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富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齐鲁风格。电视连续剧《知青》继承了这一传统,叙事结构宏伟,画面大气磅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知青》在鲁剧传统上又有了崭新的突破和定位意识。

一、全景式格局化摄制手法为传统鲁剧创作视角带来新思路

(一)时空架构更加开放

七连、山东屯、陕北坡底村、山东海滨某知青点、边防女兵驻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这几个知青点之间通过艺术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处理手法,运用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驾驭起了复杂的时空架构,恰到好处随着剧情进行切换,流畅生动,并在戏剧场景上将北大荒、陕北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和山东黄海之滨的山河风情做了充分的展现,并将哈尔滨、北京的一部分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到剧情之间,而且暗写了他们的另一处家乡上海,还有冯晓兰父母劳改地的甘肃。剧中,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地处黑河的某团七连是主场景,由身为上海一个资本家女儿的周萍先在七连“借读”,而后,借由周萍镜头摇到了40里外的在山东屯插队的另外一些上海女知青身上。由七连男知青赵天亮的哥哥赵曙光在陕北坡底村插队,镜头摇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贫瘠乡村里插队的知青身上。接着,因为一种北大荒常见病需要海带进行***,由团长吕东阳和他家乡妻子的关系,镜头摇到了山东海滨的又一个知青点上。还有,由周萍到国境线上戍边的男一班路上,镜头又摇到一处边防女兵驻地,引出来鲁楠几个知青女兵;由孙敬文到内蒙古买马,镜头又自然地摇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引出来蔡苗苗等几位兵团女兵。这像是把一幅绵绵地全景式的知青生活画卷一一展开,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情节来回交叉的叙事结构

全剧并不只是将这些知青点连接在一起,而是通过来回交叉的巧妙的叙事结构,通过对赵天亮、赵曙光兄弟命运的展开述说,通过周萍、赵天亮情感故事,让镜头在七连——坡底村——山东屯之间频频来回切换,给足了坡底村和山东屯的戏份,牵动着观众一起随着那里的知青生活和命运起起伏伏,这也是很好的艺术构思。

二、不失去大气磅礴的情况下,结合青春偶像剧的很多元素,细腻刻画,让鲁剧也有了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鲁剧创作不以娱乐和追求最大化利润为目的,不受“戏说风”、“宫庭风”等影响,提到鲁剧,观众想到的往往是叙事结构宏伟大气磅礴,难免略显写实有余而写意不足。《知青》将历史剧和青春偶像剧的笔法巧妙融合起来,在不失去历史剧厚重质感的前提下,又添加了青春偶像剧的很多清新元素,在观感上令人心生愉悦,让人难忘。

磅礴意思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阅读

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思维能力。

一、朗读应当目的明确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朗读的要求各有侧重点,在才开始学习朗读时,应该学习用普通话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接着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制定朗读目标,在初读、第二次读、品味性读等阶段,都应该有明确的朗读目标,在不同阶段,朗读目标不同,进行朗读的技巧也不同。

二、恰当的朗读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朗读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将热爱朗读。有了朗读的兴趣就会使得课堂中朗读声不断,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朗读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朗读是让学生在朗读中真正理解文章,在朗读中有所领悟。朗读有不同的分类,按声音大小,分为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根据读的快慢,分为浏览、略读以及精读等。教师应该根据课本需求以及教学方针的不同,避免学生为朗读而朗读,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引,例如,教师可以进行范读,给学生做个好榜样,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朗读训练。在遇到会话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又或者在学习气势磅礴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进行齐读,以表现气势磅礴之态。

三、积极、多元的评价

语文课堂上,在进行朗读指导后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教师应该给予相关的积极鼓励,同时提出相关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当然,在朗读指导期间,教师应该仔细聆听学生朗读,针对朗读中肢体语言较少的学生应该建议其丰富肢体语言,在朗读中应该认真用心。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应该采取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是提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鼓励学生。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的朗读指导是一项持续性的训练工作,能否有效训练直接影响着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合作,使朗读教学更加有效,共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磅礴意思篇10

儿时的我,是这座山的常客。每周末,父母都要带我来这儿度过。那时的我,酷爱山顶的巍峨、气势的磅礴。为了去山顶,我一路小跑,父母被我落下很远,在后面追随着我,一路的笑声。

后来长大了,忙了,也懒了,来得少了,会坐缆车了,山路也自然不走了,山顶成了我唯一的目的地,但那雾中的神秘感没了,云间的磅礴气势没了,那渴望飞得更高的心沉睡。父母上来得比我晚更多了,却比我开心得多。我曾问爸爸:“你不累吗?”爸爸笑笑:“此山乐,不思累。”“山有何乐?”“乐在山间,乐在过程。”爸爸的脸上还是笑,但眉宇间又多了点别的意味。

这不,为了找回乐趣,我踏上了漫漫山路,边走边看,边思边赏。脚旁,野草是如此青翠,在微风中左右摇动,用手靠近,会扫得手心痒痒的,这绿如此醉人,如此有韵味。草木间,石缝中,偶尔跃出一丝山泉,东一点、西一处,不知谁是上游,不知哪是源头。远方的山林更是让人无比舒服。那林中的树,大多是老树,绿得苍劲,绿得有力,与那山口的风对抗了无数年,仍傲骨挺挺。看着看着,不由诗兴大发,胡乱来了一首:

一山一林一秋水,千思千绪千年风。

庸人无为多自扰,天然何需再雕琢?

这回我仍是第一个到山顶的,但父母没有慢太多。步子虽然矫健,但每一步都要品上一品,发现登山的过程很是享受。爸爸问我:“可否用一字评此山?”欲说其雄,刚中有柔;欲说其美,柔中带刚。左思右想,只一字:“绝!”“绝于何处?”“路漫漫,而乐亦无穷也!”爸爸又笑了,这次的笑,笑得纯粹。

磅礴意思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磅礴意思10篇

学习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件令人感动的事10篇,内容包括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范文10篇,一件最感动的事100个字。由于一连输了好几天液还是都不见好转,无奈又到县医院。医生开了药方,我们没有时间,就托了关系,回来配药输。输一次大约要五个小时,有时候一直输

学习

悼念母亲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悼念母亲10篇,内容包括母亲悼念词大全,悼念母亲诞辰100周年文。4、我们将永远铭记xxxx年。在那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是母亲不畏艰险,贩运锡块,勇敢地抗争,把我们带出那场中国人民深重的灾难,救活了一家人。5、在我们幼小的时候,文

学习

欢送晚会节目单模板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欢送晚会节目单模板,内容包括欢送会节目单模板,欢送晚会节目单。2、加强各部门同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3、增强公司员工的集体语言精神观念。三、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公司各级领导、公司全体职工。&

学习

请帖尺寸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请帖尺寸10篇,内容包括写请帖样本,请帖尺寸。正方型请柬邀请函:尺寸范围在130mmX130mm至150mmX150mm邀请函的尺寸规格邀请函的尺寸规格在国外,通常在卡内增加副卡,(如:路线卡,回复卡,项目卡,等等)副卡,一般可以做到100mmX100mm左右

学习

郭德纲相声剧本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郭德纲相声剧本10篇,内容包括郭德纲10年相声剧本,郭德纲怯富贵相声剧本。网友“三七”我二十了说,网络和电视对相声的伤害是毁灭性的,郭德纲这下算是领教到高科技的威力了。说郭德纲“三俗”,他可以不在乎,上法院告他,他也不在乎

学习

经营工作经验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经营工作经验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个人经营总结范文,经营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1.实现思路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是在预设的模拟情境下,通过所授知识的教、学、用三者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参与中切身感受到学为所用,学为即用的

学习

安慰死者家属的话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安慰死者家属的话10篇,内容包括安慰死者家属暖心句子,对死者家属的安慰词语。4、亲人会在天上注视着你。陪伴着你。亲人一直都会在你身边。只是你看不到他了。(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疯狂的日子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疯狂的日子10篇,内容包括疯狂的日子全集,疯狂的日子目录。福斯特因与裘德谘在1990年一次共同试镜时相遇,场面颇具戏剧性。第一眼看见这个消瘦、沉默的男孩时,福斯特就禁不住脸红心跳,尽管她当时已是25岁的已婚母亲。她在书中这

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基础理论课件10篇,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电子书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归纳word。中***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1-0073-04职业院校一体化医学仪器技能实验平台“教学体系构建”内容的相关研究课题,

学习

报告书格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报告书格式10篇,内容包括报告书的格式范文模板,报告书格式及内容。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

学习

欠条样本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欠条样本10篇,内容包括工资欠条样本,借款欠条样本。二、性质不同。借条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借款合同关系,借条本身是借款合同的凭证,每一个借条背后都是一个借款合同;而欠条则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个结算结果,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单

学习

感动人的故事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感动人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经典故事100个感动人,被别人的故事感动。我们把各家各户的人都请来救火,大家有的拿着小桶来来回回的跑到水龙头来接水,额头上满是汗珠,也顾不得去擦一擦。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拿着树枝朝房里乱打,想

学习

夏天的文章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夏天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夏天的十篇文章,夏天文章1000字。山西临汾尧都区临钢小学六年级:贺圣杰

学习

家有老爸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家有老爸10篇,内容包括家有老爸小品完整,家有老爸妈。每当我读书觉得厌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爸这种锲而不舍、忘我投入的精神;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就会想起老爸彻夜伏案工作的身影。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发奋***

学习

气势磅礴的诗句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气势磅礴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100个气势磅礴的诗句,形容龙气势磅礴的诗句。3、百丈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落到水潭中,水花四溅,真是气势磅礴。4、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5、***的诗词往往写得气势磅礴,表

学习

万州大瀑布群磅礴壮美的亚洲第一瀑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万州大瀑布群磅礴壮美的亚洲第一瀑,内容包括亚洲第一瀑布万州大瀑布,亚洲第一瀑万州大瀑布门票。最美度假胜地提名:万州大瀑布群地理位置:万州区重要档案:万州大瀑布宽115米,高64.5米,瀑布面积达7417.5平方米。提名理由:亚洲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