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纪念日篇1
回首坎坷、温暖的2008年,雪灾、干旱......经历过无数次灾难,我想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仅仅5分钟,仅仅5分钟!就把一座美丽的城市化作废墟,汶川告急、生命告急!汶川失去一切联系,我们完全不知道情况怎样。中国人民心急如焚,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通了!通了!有联系了”工作人员激动地大声喊起来。各地武警官兵、消防队员立刻出发,前往震区。马路应泥石流而不能通行,救援人员一步一个脚印,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斗,终于抵达。记者们看到眼前的一片废墟,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从前那座城市!死一般的寂静,仿佛在这里没有一个人。容不得武警官兵等救援人员考虑,便立刻开始救援。他们不顾余震的威胁,埋头挖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就出了一条条奄奄一息的生命。当晚,我们的***爷爷便赶到灾区,一遍遍的对在第一线搏命救人的官兵们说:“时间就是生命!房子裂了、塌了,我们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一次次对关心亲人生命安全的人们说:“只要有一点儿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倍的努力!”
***的鼓励像给了武警官兵们打了支强心剂,他们不分日夜,不吃、不睡、不休,牢记***的告诫。对他们来说,被掩埋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慰藉。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2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遗址 遗址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22日,***在视察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时,站在龙门山半坡遥望被地震严重破坏的北川县城,留下这样一句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的这个提议迅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在汶川-北川地震重灾区进行地震遗址保护已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下面,笔者以唐山地震遗址保护经验来对比分析一下汶川地震遗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唐山地震遗址保护的经验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遭受最为惨重的一次强烈地震,地震使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唐山市受到全方位的、毁灭性的破坏。1985年经***批准,唐山市河北理工大学原***书馆楼、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原唐山第十中学地裂等七处地震遗址被永久保存。1986年唐山市人民***府在唐山市中心建立“唐山抗震纪念碑”纪念唐山地震和广大***民英勇抗震的事迹。近年来,唐山市大力加强了对唐山地震遗址的保护:注重对地震遗址原貌的保存,强化地震遗址的科普及教育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唐山地震遗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其一,对地震遗址的保护工作明显滞后。唐山地震后,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国家财力、物力、科技水平有限影响,很多非常宝贵的遗址、实物、资料在后来的重建中被当作废墟清理,地震遗址资源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其二,对现存地震遗址的保护工作尚需加强。唐山地震遗址损毁严重的趋势现在未有根本改变,其中唐山***俱乐部遗址、唐柏路食品公司仓库遗址已被拆迁。现存的五处遗址中,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修缮,但是遗址的倾斜、倒塌、风化,人为损毁等现象依然严重。其三,对地震遗址资源利用的观念落后。多数地震遗址处在荒废中,缺少管理和维护。虽然去年唐山市规划局对“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进行了地震公园设计方案的招标,但是由于受场地和资料缺乏的限制实施起来不乏困难。管理者对地震遗址资源保护和利用更加有效的方法研究不足。
二、汶川地震遗址保护的必要性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西北部造成重大损失,地震中心区各个县市的建筑物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其中,汶川县城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倒塌;受灾更重的北川老县城80%的建筑倒塌、新县城60%的建筑倒塌,曾经繁华的城镇,震后只剩下坍塌的房屋和瓦砾。除了地震对城镇建筑物的破坏外,广大震区还留下了大量的地震遗址和遗迹,侧翻在地的大客车、被砸扁的面包车、停在公路中间的大货车比比皆是;强烈地震导致的地面碎裂、岩体、山体、滑坡随处可见;救灾队员在废墟中找到的众多***府部门的文件册,学生的红领巾、受损的家具、电器等地震遗物。这些都是地震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科学遗产,它记录下的悲惨一页既是珍贵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对此次“5.12”汶川地震历史的纪念、回忆和悼念,将真实的地震遗址、遗迹和档案及时加以保护以待日后的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汶川地震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路
鉴于唐山地震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经验,笔者对汶川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1.及时有效地开展地震遗址的保护工作。像北川县城这样有可能修建地震博物馆的地方,有关部门应对现有地震遗址的保护高度重视。5月21日,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已对该县城实行特殊管制,非救援和防***人员,将不再被允许进入北川县城。一方面搜救工作已基本结束,另一方面确保地震灾害后县城原貌不被破坏。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此外应积极利用现在距离地震发生时间比较短,地震遗址、遗迹和档案容易整理的优势,尽快做好汶川地震文物的保护和收集工作。选择具有典型性、规模性和代表性的设施、物品作为地震文物进行保护。还要尽快对当事人、目击者的口述、回忆和照片等加以收集,为震灾留下齐全的第一手资料。
2.合理规划、开发地震遗址资源。利用汶川地震的遗迹遗址,在震区建立集地震遗址保护、地震科研、地震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地震遗址公园、地震博物馆等设施。地震纪念设施规划要注意点线面结合,建设的总体原则要在汶川地震涉及的龙门山断裂带修建地震纪念设施,重点应在一头一尾(汶川和北川),使地震纪念设施布局形成一个整体,更多地展示汶川地震的历史全貌。在对地震遗址资源的开发上应始终贯穿“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主题,明确开发地震遗址资源的使命在于启发人们去记忆无畏、大爱、协作、互助的抗震精神,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这样才是对此次地震灾害最有意义的纪念。
3.转变观念,发展汶川地震特色旅游。地震旅游在我国基本上属于空白。其原因很多,除了对地震遗址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外,观念上的陈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地震被称为不祥的预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使人们不愿去提及它,甚至是极力回避它、忘却它。地震作为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了解它。汶川地震遗址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使来自国内外的人们能够亲身感触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凭吊亡者、感悟抗震精神的同时,又进行了有关的地震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总之,发展汶川地震特色旅游从长远来看,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会比简单的恢复重建好。一旦此事变为现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汶川地震遗址将与举世闻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著名景点一样,成为四川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3
民众质疑事出有因
与其他一般地方的旅游规划不同,将地震遗址建设成景区是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在规划建设中会面临这样那样的争议。
很多网友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以舒适、休憩为导向的景区星级评定,与灾难的人文关怀如何衔接?更有民众直白地说,难道要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5A级坟墓参观?将灾区群众的悲痛再次展示在游客面前是否合适?更有人质疑,这是地方***府的一种“***绩”冲动,是当地***府借着灾难来为***绩“添光加彩”。
再者,要建设软硬件都要求甚严的5A级风景区需要巨大的投入,对于一个刚刚从地震的阴影中恢复建立起来的县域经济来说,又有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2009年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方案被披露后,造价2000万元的高空缆车、1800万元的高级宾馆和1500万元的商业旅游服务中心等都曾引起激烈争议。此次汶川有关部门力***将地震遗址与旅游景区联系起来,难免再次引起民众质疑。
当地***府声称无奈
“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媒体重返映秀,面对当地已具雏形的旅游“新经济”,映秀镇***副书记蔡代敏说,映秀是地震遗址,但不是景区,希望能多一分理解,尊重那些逝去的人们。如今,映秀要争创5A级景区了,当初***府又有了一番新的解释。
汶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汶川发展旅游业是“不得已而为之”。经过三四年的重建,汶川已经逐步恢复了正常生活和生产。但“当地老百姓,他们没有了土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都被迁走,县里只能发展旅游业,逐步恢复汶川经济”,而且“发展旅游业,是增加灾区群众收入来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更进一步说,附近的九寨沟、都江堰、峨眉山等知名景点每年都有不少客源或许可以分流到此。加上2011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的成功经验,再打出地震纪念地这一“招牌”,旅游优势资源不可谓不足。
如何打造百姓做主
有消息称,地震遗址申报A级景区的不仅有汶川,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也在拟申报国家4A级景区。对此,旅游专家认为,如果从当地经济、民众生活等层面来考虑,发展旅游是方式之一,但是当地部门还应通盘考虑,做具体研究。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特大地震突袭汶川。霎时,山河移位,疮痍满目,生死别离。在这次汶川地震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据悉,汶川当地经过3年多的重建,已经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但是,当地老百姓没有了土地,而以往存在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都被迁走。考虑到当地此前就是以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当地***府决定发展旅游业,逐步恢复汶川经济。目前汶川已创建了4个国家4A旅游景区。
汶川此举,并非首创。同是地震灾区的丽江,就是在1996年的一场地震中一“震”成名,而加快开发力度,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样是4A景区的还有广元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此外,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也拟申报国家4A景区。
但2012年2月,“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准备争创国家5A景区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来了无数的争议。有人认为当地申报5A景区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有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映秀申报5A景区无疑是让人们遗忘过去。甚至在人们的伤口上抹盐。
那么,地震遗址能申报部级景区吗?在这场争论中,你是支持地震遗址变成景区还是反对地震遗址变成景区呢?抑或你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将你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你说我说
建5A景区不是遗忘过去
映秀在旅游功能上并不是单一形态的,它在国际、国内专家的支持下已被打造成一个旅游风情小镇。游客在这里不光能感受地震文化、抗震救灾精神、重建成果,还能感受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映秀创建5A景区并不意味着揭疮疤或者遗忘过去。这只是一个评价体系,是旅游主管部门对当地交通、安全、卫生、邮电等方面评估后进行分级的依据。据悉,映秀景区并不会收门票,但游客的吃、住是要收费的。映秀创5A景区的目的,是要让当地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到景区服务中来,以谋取收入,但这种服务必须规范,必须按照5A景区的标准进行。
——节选自《时代周报》
专身眼要作出完整详尽的规划
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要在地震遗址上申报A级景区,必须从整个地区的角度作出完整、详尽的规划,要兼顾当地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国家5A级景区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品格的标志,它给当地居民精神层面带来的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意义。同时,A级景区也能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业等。这样的景区具有教育科普意义,可以培养这一地区民众的感情和爱心。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冯东明认为,网友之所以质疑映秀申报5A景区,主要是因为“景区”这一词用在地震遗址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果用‘遗址公园’大家可能会容易接受,可以借鉴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做法,认真规划、设计,使公众能够很好地参观、凭吊。”
——节选自“中国广播网”
别扭曲灾难纪念的本意
类似“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这样的遗址和纪念场馆,当然需要特别对待和保护,打造成国人心中的“圣地”,但绝不能以“旅游景区”之名。“××级旅游景区”这套评价管理系统和灾难、伤痛等价值符号明显格格不入,它是对遇难同胞在天之灵的一种不尊重。灾难遗址是国人心灵的伤口,寄托着我们对无数亡魂的哀思,它应当是严肃的、纯粹的,不容任何经济利益的沾染。铭记、纪念、感受,这才是灾难纪念的本意。
——节选自“新华网”
话语权应交回灾民
意见的分歧,在于不同的逻辑基点。一方面,永久封存当是对死者和幸存者最大的尊重;另一方面,“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眼泪也不一定是悼念逝者的最佳方式。从现实角度看,在失去耕地、工业外迁之后,旅游业客观上已成为当地发展的重要出路。但是,从对灾区民众情感的尊重出发,无论是***府、专家、公众,无论是理性分析或者外界舆论,都不应越俎代庖,话语权需要交给灾区民众自身。毕竟他们才是受害者,而且“是他们要在那儿生活一辈子”。
——节选自《京华时报》
地震遗址不适合建成风景区
众所周知,“旅游景区”是“旅游风景区”的简称。然而,大家也明白,去地震遗址参观,绝不是一种旅游行为。更不是去看风景的行为。地下埋着那么多亡灵呢!那应该是一种带有凭吊和科普色彩的活动——凭吊亡灵。同时也增加对地震的科学知识!所以,将地震遗址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
国家不妨增加一个“国家纪念地”的项目,把战争遗址、地震遗址、八国联***糟蹋过的地方等等,都定为“国家纪念地”,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汶川地震遗址、圆明园遗址等。
每年,在清明节或者那个遗址的特定日子,组织部级的凭吊。平时,则作为一般凭吊、参观或者科普的场所。这样,既能记住历史,又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节选自“天涯社区”
地震灾区映秀申报建设5A景区,带来了“地震遗址能否变景区”之争。支持者认为,灾区变景区,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建设景区,也可以纪念过去。而反对者则痛心疾首,他们认为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是在消费灾难,是道德金钱化。是人性扭曲。也许和景区比起来,映秀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对灾难遗址的态度和做法,既照顾灾难地人们和社会大众的感受。又采用合理的商业形式让灾难地得以重生并发展。
辩·方阵
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何乐而不为?
■刘阳
汶川一震,带来四海同悲,九州共情,几多情愫凝结于心。然而,日前一则关于“汶川映秀申报5A级景区”的消息,狠狠地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地震遗址怎么可以成为景区?
是啊,按照我们已有的景区游览经验,确实很难想象当你站在废墟之端入眼的却是电线杆上小广告随风飘舞,很难想象当你心怀悲情步入汶川映秀地震遗址却遭遇到导游热情的商品推销……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片面之谈,源自我们对事实本身的误解。而这些误解,完全可以消除。这些令人难受的场景,也完全可以避免。
为什么呢?不妨先来揣摩一下反对者的心思吧。反对映秀申报5A景区的人大都认为,金钱容易玷污情感的纯度,商业容易降低道德的高度。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暂且不讨论情感的纯洁、道德的高度是不是个人的事情,如若情感达到足够纯真的程度、道德达到足够崇高的高度,金钱与商业的外壳又怎能破坏它们呢?即便能破坏,恐怕也是源于人们的情感本有杂质,道德本不那么高尚吧。所谓苍蝇不叮无缝之蛋,即此意也。
金钱与商业本无对错,合理、合法利用才是真道理。试想,假设不申报5A景区,不发展旅游业,映秀就失去资金注入,失去发展平台,那么,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所需的费用,当地***府修路、建桥、建校等所需的费用,以及修建地震纪念馆、维护管理地震遗址的费用,谁来承担?光靠国家拨款、红十字会扶植、人
们的善心捐款,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根本之计。贫穷与落后,更不是广大道德高尚者所期望看到的。为了一些人口中所谓的道义纯洁而拒绝申报机会,放弃发展之路,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金钱与商业本无罪,甚至可以立功。相信反对者也好,支持者也罢,都是希望汶川“雄起”,百姓自立自强,弥合心灵上的创伤,幸福生活。但对于处于大山深处的映秀灾区来说,谈何容易?农业不行,工业不强,而唯独旅游业可以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的生活。首先,映秀当地有秀丽的风景,这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如不加有效开发,难道不是暴殄天物?其次,在这场灾难中所传递出的“抗震救灾”的精神更使得映秀有其独特的文化性。只要尊重这两点,景区一定会获得成功。旅游业必将成为灾后映秀乃至汶川重新站立起来的重要力量。而且将抗震救灾文化融于自然景色之中,可以处处有风景,处处响心曲。在自然之间,人的卑微与伟大自然生动呈现,这将是多么有感染力的课堂呀!从另一层面来说,在这样一个景区,游客们的消费不再是全部流入景区开发者的钱包,景区收益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投入到灾后重建、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等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行为中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山深处的灾区可以靠旅游走出自强之路来,何乐而不为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通过开发“9·11”遗址,纽约的旅游业迅速回暖,有关部门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建设纪念馆等项目中,既纪念了逝者,又更好地保护了遗址。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深山中的映秀在经历过大灾后。需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道义,而是应该重新振作,在尊重地方特色,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合理规划,甩掉“灾区”这顶帽子,成为顽强不息的新映秀,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提供一个典范!
点评 本文针对映秀申报5A景区而引发争议的现象,通过客观分析,批驳了潜在反对者的可能观点,并发表了积极支持的言论。作者否定了“商业一定降低道德高度和情感纯度”。相反,作者认为,只要合理利用,商业也可以为地震灾区提供新的发展舞台,帮助灾区解决民生和发展问题,还有助于为我国的灾区重建事业树立一个典范、健康的模式。全文观点新颖,论证有力,语言亦极富感染力。
地震遗址岂能变景区?
■范程佳
对于近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四川映秀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一事,我认为地震遗址不该申报景区,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譬如纪念地。
旅游景区,通俗的理解即为供游览的风景区:而纪念地,顾名思义则是纪念重大事件或任务的场所。如此看来,两者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到纪念地是为了缅怀故人往事,而不是冲着风景观光而来。但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具有对人的“吸引力”。
现在,两者的关系越发亲密。越来越多的人涌向纪念地,并非完全为了缅怀。可能更多是为了了解历史与民风民俗。印度的泰姬陵便是一例,一个来到泰姬陵的游客,对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倾慕之情恐怕远大于对王妃的缅怀之情。同样,许多风景旖旎之处,也有许多的历史典故或故人往事。
在国内,似乎我们习惯于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在一些专家的眼中,只有风景区的评级,没有“纪念地”一说。但很多地方,景区兼具纪念地功能,纪念地也可能有景区的特征。
而汶川的特殊之处还在于,灾难发生的时间太近,灾难的程度太惨烈,死伤数目之大,情感冲击力度之强,在国民的心中,那里就是一个纪念地,一个纪念亡灵、缅怀英雄的纪念地。在汶川,在映秀,这里并不适合“景区与纪念地”功能共生的规则了。
因此,对于现在的汶川,用“纪念地”的提法,采取“纪念地”的机制。引导大众区分纪念地和景区的差异,这样更为合理。
实际上,A级景区的评定是一套具有规范性标准的质量等级评定,包括了交通、安全、购物等多方面的评定,而5A又是其中居于榜首的。作为一个受到重创的地方,过多考虑购物、舒适等功能,去争创高级别的风景区,实在没有必要,也不是时候。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争创纪念地呢?纪念地,则更多的强调其本身蕴涵的精神,不刻意追求外在配套的美化。在目前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好地震的遗址、抗震救灾的痕迹,从保留的角度努力发掘汶川独有的文化,这才是最为核心的环节。
建设新家园固然很重要,这是灾区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保留地震遗址也同等重要,因为那是人们情结所寄之所,相信也是映秀人民根系所在之处。映秀之所以是映秀,固然离不开山清水秀,但更多的独特之处是来自地震带来的文化沉淀。在这样的前提下,仅仅一个5A风景区的称号,又怎能承载呢?
推动灾区的商业化进程固然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活水平,但也可以在策略上作出考虑。或许美国对“9·11”遗址的开发可以给我们启示:尊重全世界人民的需求,开发“9·11”遗址,建成了世贸纪念地、美联航93号航班纪念园和五角大楼国家纪念地,在正式名称上,这三处地点都是“国家纪念地”,而非风景区。在收费问题上,也不避讳,毕竟需要保证这些地点日常的维护。因为顺其自然,是多方权力平衡的结果,倒也合乎各方的利益。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5
1、512(五百一十二)是511和513之间的自然数。同时是一个偶数、合数。 5月12日暨汶川地质灾害纪念日、国际护士节。
2、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汶川地震伤亡惨重,经***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512都会鸣笛默哀。
3、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该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设立国际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来源:文章屋网 )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6
[关键词]凤凰卫视;地震周年;策略分析
在去年的抗震报道中,凤凰卫视积极投入了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直播。国难当头,在源源不断向全球播送着地震救援进展的同时,凤凰卫视还发起并参与了各类义演、赈灾、向世界各地华人筹集善款等活动。而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凤凰卫视依旧放不下那人那山那水,依然保持着对恢复重建后的灾区的高度关注,在川震一周年纪念之际,凤凰卫视的节目同样体现出其特有的节目制作策略。
一、节目“全信息集成化“策略
凤凰卫视一直秉承着“大事发生我在场 ,大事发生看凤凰”的品牌逻辑,在四川地震时候表现出色的凤凰,对地震周年的纪念同样做了积极的准备和工作,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和各个类型节目的制作。
为了这个特别的日子,凤凰卫视增设了新栏目,如重返四川制作特别节目《直击四川大地震周年纪念》,让我们看到了震区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灾民生活秩序井然的状况;再如到新都宝光寺主持佛教界为汶川地震灾区祈福追荐法会,并将此拍摄成为佛教纪录片播出等等。
除了增设特别节目,凤凰卫视原有的节目也根据地震周年纪念做了相应调整:2009年5月初开始就陆续在各类节目中推出传川震纪念这一话题进行反思和讨论。比较早的应该是5月7号《时事开讲》做的一期评论节目《五一二无意识形态灌输便唤醒人的内心》,凤凰卫视素以拥有众多优秀主持人、评论员、文化名人而享誉海内外。在这次地震周年报道中,凤凰卫视依旧将这种评论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期节目中,评论员邱震海,就“五一二”到底留下了什么这一话题展开评论,对人心人性进行探问;从突发性事件带给人们心内的启示,使受众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静静的反思自我。之后的《时事开讲》继续制作了节目《汶川地震周年记,危机管理可圈可点》,讨论了由地震引发反思危机事件预案和处理办法等方面的问题;主持人和嘉宾在现场边回忆边议论,反思灾难背后的隐患问题。从5月11日开始《凤凰大视野》推出系列节目《在人间,我和北川这一年》,陈晓楠重返四川对祭奠地震中的死难者,采访逝者的亲友和地震的幸存者,报道了灾后重建的北川的现实情况。随后,很多节目相继播出了自己的专题节目,如《锵锵三人行》播出《川震周年回顾:我所经历的“五一二” 》;《冷暖人生》播出了《王瑞勋:依然坚守的川震志愿者》;《鲁豫有约》制作了《五一二地震一周年特别节目》,邀请了残疾舞者在节目现场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舞蹈表演;《凤凰全球连线》以“生死祭”为切口制作了《五一二汶川地震周年特别节目》。
在常规新闻播报类的节目中更是可以随时看到有关四川地震一周年时各类消息的报道。比如,《华闻大直播》中播报《致信震区学生,勉励其做有用的人》;《凤凰早班车》播报《汶川地震周年纪念今举行,抵四川》;《时事直通车》播出《:灾后重建民生优先》;凤凰卫视巧妙的从多角度纪念四川地震,就连《娱乐大风暴》也播报了关于《王菲送“北川女儿”回家,李亚鹏流泪》的报道,并没有因为是娱乐节目而忽视对四川地震周年的关注。
可以说,对于此次周年纪念,凤凰卫视不仅竭尽各类节目形式进行报道,而且节目的内容上设置上更是对一年后的震区工作情况、灾民生活状态、志愿者爱心奉献进行了全景展示,并对灾难本身带给人们心灵的反省和对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使受众从多角度、全方位将川震周年的实况得以了解,在此次川震周年祭报道中,使得凤凰卫视依旧位列前茅,呈现出鲜明的报道特色。
二、节目定位“人性化”策略
媒体的实际操作中,根深蒂固的“媒体本位”观念仍然无意识地左右着媒体,使其常常从自己的利益、意志、兴趣出发,很少考虑到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而凤凰卫视在许多事件报道和活动开展中,能够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也得到了受众的很好的反馈和关注。
在凤凰卫视我们经常会看到由总裁直接参与的活动,而几乎所有的节目主持人更是经常活跃于凤凰举办的各种活动当中。在新都宝光寺隆重举行的佛教界为汶川地震灾区祈福追荐法会,不但是由吴小莉主持,而且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也参与其中。通常,活动的参与者直接显示了媒体对活动的重视程度,而受众在收看这个佛教纪录片时,看到画面中出现的总裁刘长乐,一定会对凤凰产生极大的认同感。
地震周年之际,受众关注的已经不再是灾难的惨痛,而常常理性的在思索怎样最大程度的为灾民抚平伤口,解决今后生存生活的实际问题。2009年5月13日,在什邡市北京小学的操场上举行的“抓周”仪式,在罗汉寺内出生的“地震宝宝”们齐聚一堂,凤凰成为了认助宝宝最多的“爱心保保”。主持人许戈辉成为“保妈”,代表凤凰卫视认助了“川震第一宝宝”唐震雯;2007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冠***曾光则以“华姐”名义,认助下另一位地震宝宝代思雯;凤凰网也认助了一位地震宝宝肖子轩。就这样,凤凰卫视通过自己的节目,既奉献了爱心帮助了“地震宝宝,同时也宣传自己,借事造势,更加赢得了受众对其的美誉度。
而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因五一二地震暂停一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2007年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冠***曾光不但认助宝宝,并与众多明星艺人一起回访灾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宣布2009年赛事全面启动。相应的新一届华姐选拔则也十分应景的将慈善作为起点,更加强调美丽心灵的重要性。虽然是选美活动,但是凤凰卫视还是着重强调慈善与善举,考虑到受众在经历灾难后对选美活动的接受能力,而“心灵美”则正好应和了大灾过后人们希望感受到的那份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这无不体现着凤凰卫视对节目策划力求符合受众的心理,尊重受众的情感。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7
“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大自然对人性的考验,也是一场对社会良心、企业责任的考验。地震捐款的募集与流向成为其中一个核心指标。
民***部表示,截至今年4月30日,汶川地震全国共接受国内外捐款659.96亿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107.16亿元。这些捐款主要用于居民住房、中小学校、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备等民生项目重建。
一年来,1.3万元一顶的帐篷、跨国企业“赖捐”、银行挪用善款买名牌运动鞋、“江苏首善”侵占员工慈善捐款、地方官员私吞地震捐款和物资……成为其中的一个个黑色污点。
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就曾表示过在中国从事慈善的忐忑不安:“中国的慈善不够公正、不够透明、不够清晰,钱是否真的到了那些有需要的人手上?我捐的钱你们到底真的有没有用到那里,还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耗掉了,还是说你们吃摔了、贪污了、请客了?这也牵涉到你有没有回馈给受助人资讯。之前你告诉我你的目标,之后你还得告诉我结果是什么,我明年才有机会继续认同你的理念。”
在全国空前的捐款热潮之后,捐款去向的透明与公开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一场巨大考验。
基于此,民***部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平台”上设立“512汶川地震捐赠信息查询系统”,供捐赠者查询款项的去向。上海市民***局也表示,将在上海民***网上向社会公布地震捐款去向并定期公示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和捐赠钱物的去向。而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时,网易CEO丁磊邀请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社会人士齐聚四川绵阳,讨论企业社会责任,这是一种独特而富有寓意的纪念方式。
捐款人都希望“经手赈灾款项的人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要被金钱吞没了良心”,但是,多方监管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公开与透明才是慈善机构运作的基本原则,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
近日,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作出表率,在国内率先公布《“汶川地震紧急救灾劝募”慈善资金使用报告》,一笔笔写明一年来招行信用卡赈灾款项的使用状况及详细去向,并接受广大持卡人的监督。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第二天,招行迅速开通国内第一家信用卡捐款慈善平台,号召持卡人通过短信与电话捐款平台参与爱心捐赠,一周内,捐款金额便突破千万元,到2008年9月30日,共有192923名持卡人积极响应,共募集到爱心捐款人民币18385418元;港元1000元。
《“汶川地震紧急救灾劝募”慈善资金使用报告》中显示,无论是捐建灾区希望小学,还是捐赠电影系统与希望***书室,或是参与捐助中国青基会向灾区希望学校推出的“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招行信用卡不仅提供了爱心捐助的便捷渠道,致力于打造一个公信透明的慈善平台,还多次参与基金会的严格招标,以确保每一笔善款能落实到灾区重建,最大限度帮助灾区孩子迅速重建美好生活。在招行信用卡网站里,设有专项网页,每一项善款捐助项目及其使用状况都能清晰查阅,人人都能看到这份报告,及时、全面地了解招行信用卡赈灾基金的具体使用进度。
目前,招行信用卡持卡人已为灾区捐建了7所抗震希望小学(中学),让6133名老师和学生重回校园;此外,招行还出资300万元,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了50套电影系统(250万元)和50套希望***书室(50万元),用于丰富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尽早走出震后心理阴霾。招行信用卡正是要以这种公开、透明的报告形式,让社会公众都能看到慈善爱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他们参与慈善公益的真诚和决心,让更多人明了善款去向。有足够的信心来参与其中。
在今年的5月10日,来自上海的曹峥来到绵阳,他是招商银行“壹基金爱心卡”的持卡人。半个月前,曹峥被选为义工代表,成为“纪念512,一起走汶川”普通人中的一分子。
“爱心参与有时很简单。”曹峥说,“参加壹基金爱心卡活动,只要申办一张卡,银行就向灾区捐赠1元钱,每刷一次信用卡,银行就会向灾区捐赠1分钱。”曹峥说,科学的理念与便利的捐款途径,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
曹峥在灾区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爱心举动得到了回馈。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8
一、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概念、分类及分期
1.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概念
自然灾害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给周围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对人类社会则可能构成灾难。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自然灾害有90%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但是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灾害,结合突发事件的概念,本文所研究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既是自然界中突然发生的异常现象,又必须与人相关,会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件。
2.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分类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主要依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生态灾害和天文灾害等类型。其中,气象灾害、气候灾害、生态灾害、天文灾害可归为持续类灾害,而地质灾害通常被归为瞬发类灾害。这样的分类方式是基于它们所造成的灾害时间的长短,例如,气象灾害中的水灾、雪灾等,是短时间的大气物理过程产生的灾害,而地质灾害中的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是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灾害,其地壳运动的时间很漫长,但是其爆发的时间很短暂。依据造成伤害的时间进行分类,又可以把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分为持续类灾害和瞬发类灾害。
3.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分期
本文借鉴了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进行了分期。危机生命周期理论由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提出,指危机因子从出现到处理结束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生命特征。它有五个显著阶段:危机酝酿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扩散期、危机处理期、危机处理结果和后遗症期。危机因子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都有不同的征兆显现。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可说是危机的症候学研究或过程学研究。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分期,就建立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命周期基础上。[1]
就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来说,其危机潜伏期难以估量,例如地震是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所导致,水旱灾害很大程度上是气候变化、人为植被破坏等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在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分期上,我们把它划分为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
二、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形成
舆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问题的出现、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等六个阶段,网络介入后,舆论的形成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仍经历了以上六个阶段。[2]
首先,从问题的出现到最后形成网络舆论,所用的时间比形成非网络舆论要短。这得益于网络的信息量巨大,部分受众接收信息的信息源主要是网络,受者即传者,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其次,在网络舆论中,舆论领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府和传统媒体。在社会群体中通常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的意见更能影响周围的人,常常被当作某个群体的意见领袖。他通常消息灵通、分析能力强、人格魅力突出,对社会问题反应敏锐,并能进行独到、合理有效的表达。[3]舆论领袖在强调身份平等和信息多元化的网络社会里影响力巨大,能聚集无数的追随者,成为大众心中的偶像和英雄。对于一般的网民而言,他们只是舆论的参与者,对舆论领袖来说,他们则有能力左右舆论的发展方向。通常,舆论领袖已经有一定知名度,或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优势,或者因敢说敢言而被网民们热捧。
三、汶川大地震案例分期
1.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宁夏、甘肃、青海、山西、陕西、河南、北京、上海、贵州、湖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心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其次为北川羌族自治县,震中烈度高达11度,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据民***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汶川大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受灾人数达4624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2.事件分期
前面提到,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分为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笔者将汶川大地震事件的发展分期如下:
事件爆发期(5月12日—5月15日)。选择地震爆发后的前3天作为事件爆发期的原因为,这是地震后的黄金72小时,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内,灾民的存活率随时间的消失呈递减趋势,24小时内被救出的人员存活率在90%左右,第二天的存活率在50%-60%,第三天的存活率在20%-30%。
危机蔓延期(5月16日—6月11日)。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貌改变,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在汶川、北川以及青川等地区形成了34个堰塞湖,其中在湔江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是堰塞湖中最危险的一座,为防止堰塞湖崩塌引发下游洪灾,***府各部门共同组建了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6月10日至11日,泄洪成功,唐家山堰塞湖黄色警报于6月11日16时获得解除。
事件恢复期(6月12日—至今)。时至今日,汶川大地震带来的伤痛依旧存留在国人心中,每年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都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具有“纪念日”的性质,在过去的三年中,每到5月12日前后,都会出现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公众讨论等,尤其是在2011年,同一时期的信息量要多于同属事件恢复期的2009年和2010年,三年,是中国人传统的祭祀时段,本文将此称之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在事件恢复期的网络舆论的纪念日特性。
四、南方雪灾案例分期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9
然而,对于全国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作为地方性网络新闻媒体,如何摆脱复制粘贴的困局,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什么样的新闻点可以去做?这是目前很多地方新闻网站所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这一全国性的重大突发事件,远在震区2000公里外的浙江***新闻网站以时效性、本地化、互动性、多媒体等为运作特色,在地震中搭建了一个“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网络报道与爱心互助平台,也为全国性重大突发事件中地方网络媒体如何报道进行了有益尝试。
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声”
在重大突发性事件面前,网络媒体最首要的优势,便是“快”。作为地方性网络媒体,对于全国性的突发事件,在遵守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纪律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地予以反应,是此类报道中的不二法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及时组建报道团队,快速有序进行报道。浙江***严格遵守报道纪律,争分夺秒转载新华网、人民网《此次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国家地震局重新核定:四川汶川地震为7.8级》、《汶川地震后作出重要指示正赶赴灾区》等最新报道,在确保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凸显新闻时效。地震发生1小时内快速推出地震专题,滚动报道震情及后续的抗震救灾行动,介绍地震避险知识。报道一推出即引起网友关注,当天专题的访问量就突破120万人次。
伴随着汶川大地震,浙江部分地区也有明显震感。浙江***及时派出记者赶赴浙江省地震局,了解第一手的权威信息,并于当天下午地震发生后一个多小时后的3点40分发出了快讯《四川汶川县7.8级地震对我省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四川地震杭州有微弱感觉接下来不会再有震感》等,第一时间澄清网上谣言,稳定人心。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浙江***及时推出电子书《国殇!哀悼》和《为生命祈祷全国哀悼日记录》专题,并于19日下午派出10余路记者采访杭州各界哀悼的情况,滚动即时播报杭州各地哀悼活动,累计发出原创新闻50篇、***片20多组共80多张。
本地化:寻找最近的报道距离
快速反应,是地方网络媒体报道全国性重大突发事件必走的第一步。但若然仅停留于这第一步的复制、粘帖,则这样的报道,即便占有时间上的“先机”,也难逃在全国铺天盖地报道中被淹没的命运。惟一的出路,即是做足本地化。
在此次地震报道中,浙江***就特别制作了《抗震救灾我们在行动――浙江四川跨越2000公里的爱心救援》、《牵手广元,浙江的爱与你在一起》等多个专题,突出报道浙江省委省***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积极态度和举措,突出报道浙江救援队伍在四川抗震一线不畏艰辛、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突出报道浙江企业和社会各界心系灾区、捐款捐物的各类行动。
5月22日***到湖州视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以后,浙江***迅速派出记者,到德清、湖州的生产厂家进行追踪采访,并以“***请放心送往灾区的浙江帐篷正在连夜赶制”为主题,推出专题,详细报道了当地生产企业加班加点,为灾区赶制帐篷的热烈场面以及四川籍工人为了抗震救灾,留在工厂作贡献等感人事迹。专题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网友评价积极、正面。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浙江***也及时联系浙江省应急办、民***厅、卫生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和武警、公安消防等部门,快速报道浙江省紧急行动支援灾区的情况,先后《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张劲松在灾区前方发来连线》、《好些急着捐款的市民电话打到了12345市长热线》、《浙江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专家组到达四川地震灾区》、《浙江近百人医疗救援队14日上午紧急飞赴四川》、《主动请缨浙医二院抗震救灾小组今晨赴川》等原创稿件,并集纳了大量来自救援一线的报道,充分反映了浙江上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的生动情景,展示了浙江的良好形象。
在条件成熟后,浙江***还特派了摄影记者跟随浙江省医疗志愿者队伍奔赴四川灾区,及时发回了来自一线的大量***片和报道,为原本仅停留于新闻转载和本地采访层面的报道第一次有了在地震灾区的自采新闻。
互动平台:网聚网友爱心
互动,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天然特性和突出优势,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地方新闻网站更需重视和利用这样的网络平台。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浙江***十分注重搭建互动平台,吸引网友参与捐助、寄托哀思、奉献爱心,并将此作为网站抗震救灾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震发生以后,浙江***论坛、博客上网友讨论深沉而热烈,多数帖文饱含着对遇难同胞深切悼念之情。整个论坛博客共有近5万条留言,2万余位博友参与抗震救灾讨论。浙江***汇集网络评论和网友帖文,推出了名为《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的评论专题,并推出了“5・25我爱我同胞”抗震救灾主题感言征集活动,引起网上共鸣。 这样的互动也从“网上”走到了“网下”,让网络的影响力更为扩散。浙江***联合浙江省慈善总合推出“心系汶川大型现场募捐活动”,分别在杭州解百、西城广场、西湖天地、断桥四个地点开展社会募捐,由工作人员和众多网友义工参与,共募集善款近6万元。
在“全国哀悼日”期间,浙江***积极搭建悼念平台,吸引网友参加。19目晚,浙江***网友自发在杭州府苑新村、西城广场、庆春广场进行集体哀悼活动,上千网友集体寄托哀思、为遇难同胞祈福。20和21日晚,这一名为“烛光祈福”的活动继续进行,网友们先后分别在杭城11个小区和武林广场开展悼念,并现场捐款,充分表达了浙江百姓心系灾区、守望相助的情怀。
多媒体:延伸网媒的触角
在全国性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将地方网络媒体的报道效果进行最大化?浙江***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有效尝试,在地震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手机报等手段,使报道覆盖到不同的受众群。
特别值得一体的是浙江***主办和发行的《浙江手机报》。手机报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应用高新技术推出的新的传播平台,曾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国内首家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成长迅速,目前收费用户数已达到90余万之多。在此次地震的报道中,连续《地震专刊》,让全国和省内的地震信息第一次时间发送到人们手中。
汶川地震纪念日篇10
从昨日到今日,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在网上,最新的消息和***片以及视频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视频,更让我难以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今天派出二十二架***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区的抗震救灾任务。民***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2.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让我们为所有死难者默哀
5月13日上午,笔者在课堂上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为四川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祈愿天佑我中华。下课后,有名同学告诉笔者说:他开始听到地震的消息时,只是感到震惊,而这次起立默哀,则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泪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礼记》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面对死难者,内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过一些礼仪形式表达出来,以便给那些灾难中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励。此外,哀悼礼仪不仅可以提升悲伤的氛围,而且还可以感染民众,并净化自己的心灵。此外,它还告诉活着的人们:我们仅仅是灾难的幸存者,而在此后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中,我们也有可能无法幸免于难!
毫无疑问,灾难发生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险救灾。但直接参与抢险救灾的人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默哀和纪念以及捐助活动可能是最好的参与方式。面对四川地震灾难,到目前为止,与网络上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和社会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似乎还没有看到或听说什么像样的哀悼活动和纪念仪式。这与中国素有的文明大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有些不符。在这里,其他一些国家面对灾难时的做法,或许对我们会有些启迪。
重大灾难远远超出地区***府及其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所以国家必然成为人们的主心骨和救护神。此时,国旗往往成为联系民众和国家的情感纽带。“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几乎家家挂起国旗、人人紧握国旗。与此同时,全美不但接连几天***为死难者致哀,而且此后每年的9月11日,也会***以示纪念。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全美同样是***哀悼。形式虽然简单,但“我与美国同在,美国与我同在”的精神蕴含却不容小觑。
事实上,举国***哀悼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比如,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下令全俄,为别斯兰市劫持人质事件和***飞机失事中的遇难者***致哀;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中,东南亚各国几乎无不为死难者***。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国家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还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国际交往礼仪。比如,在东南亚海啸灾难时,美国以及不少欧洲国家,就曾为死难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汶川地震纪念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