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治,专心学术研究。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治诀别了,只是醉心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了。
可是细细品读全文,尤其是梁任公先生旁征博引的三个材料,我认为这些材料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来。
梁任公先生在清华的这次演讲,谦逊而幽默的开场白后,首先讲了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梁任公先生给我们活画出了一出悲剧:一个狂夫奔向黄河,怀抱箜篌的妻子紧追上来,大声呼喊――不要渡河!渡河只有死路一条!不要渡河!可是狂夫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了,不顾妻子的劝阻,最终堕河而死。妻子无可奈何,悲痛欲绝。“狂夫呀,你是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于是怀痛弹罢一曲《箜篌引》,投河殉情了。我认为梁任公先生引用这个故事,不只是给我们展示一个悲剧故事,而是在号召人们像狂夫一样,去追求强大的人格力量。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甚至可以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为何要这么理解呢?我们来回顾梁任公先生的一生,他一直在寻觅一个强大的人。当然,这期间道路坎坷,开始误把顽固的保皇派当做强人,之后是******阀袁世凯,最后是******府段祺瑞。可惜他一路寻来,一路失败,最后哀号:所投非人啊!于是灰心失望,决心从此退出***治舞台。从那以后,他就明告世人,不再关心***治,只做学问了。
但是大家都明白,他虽然退出了***治舞台,但爱国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他的观点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找寻具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依靠这样的人,来拯救中国,强大中国。可是,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他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则国***;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从这篇文章不难看出,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国心的中国少年就是梁任公先生寻找的强人。这次演讲的地点是清华大学,听众是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他们,完全有望成为有强大人格力量的人。他们,在梁任公先生的指引下,在爱国心的激励下,完全可以拥有拯救中国、强大中国的勇气与魄力。
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首先就引用《箜篌引》这首诗,目的也在于此――寄托救国、强国的梦想于青年学生身上。
然后梁任公先生引用了孔尚任的《桃花扇》。讲到孔尚任的《桃花扇》,梁任公先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看到梁任公先生泪如雨下,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世间异常美好却结局凄惨的爱情多如辰星,梁任公先生为何要单举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呢?并且被这个爱情悲剧感动得肝肠寸断。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故事发生的背景入手分析。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侯方域和李香君,他们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时期。明朝被彻底颠覆后,这场撼人心魂的爱情悲剧自然是国破家亡的产物。梁任公先生就是想告诫清华学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家亡后,还有爱情的归宿吗?
清华学子,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追求美好爱情的季节。在他们已经或者准备沉人甜蜜的爱河之时,梁任公先生给了他们一个很诚恳的忠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再美好的爱情也只能活活夭折。
最后写到梁任公先生读《闻官***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梁任公先生可能做了这样的解读:剑门关外忽然传出官***收复河南河北,初闻此讯,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不知去了哪里,我胡乱地卷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在春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有明丽的春光与家人做伴,一起返还家乡。 我们立即动身,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陆路前往洛阳。讲到这里,梁任公先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梁任公先生是怀着对杜甫无限的崇敬之情在读这首诗。他满怀激动地告诉清华学子,我们应该做一个心怀国家,心忧百姓的人。我们的喜怒哀乐,不能囿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而应该以杜甫为榜样:忧国家之忧,乐国家之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2
【关键词】《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意蕴 热心肠 爱国心
于漪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深刻了解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产生清醒的文化意识。”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践行了他“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的写作主张。此文短小精悍,精彩纷呈,“文”“道”一体,意味深长,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绝妙佳作,十分难得。故而须做到“浅”文深导,充分发挥经典作品应有的文化价值。
卒章显志,“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一句,高度概括了作为学者、***治家、启蒙思想家的梁启超先生,尽显梁实秋对任公先生的“无限的景仰”之情。如果说此句是文眼,那么“热心肠”就是眼珠,是开启此文丰富意蕴之门的钥匙,是导学重难点。学生理解“热心肠”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从现实生活出发,将它与自己借予同学文具或父母为孤寡老人送饭买粮等相提并论,混同了此“热心肠”与彼“热心肠”的不同,因此无法在文中很好地落实“热心肠”。若落实了重难点“热心肠”,也就读出了此文丰富、深刻的意蕴。
可先从学生熟悉的使“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的“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导读。此诗句出自杜甫的《闻官***收复河南河北》,“初闻”“蓟北”收复,杜甫悲喜交加,“涕泗满衣裳”,喜极而泣,高兴得哭了,忧国爱民之情跃然纸上;千年之后的卓如公身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将不国的境地(梁启超《水调歌头・甲午》:“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渴望国太家平,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强盛(梁启超《爱国歌》:“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任公为老杜的喜悦而“大笑”,为自身所处的时代而“涕泗交流”。“大笑”与“涕泗交流”之中,尽显任公“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梁启超《水调歌头・甲午》)之忧国爱民的殷殷之情。杜子美“穷年忧黎民,叹息肠内热”;救国于颓势,救民于水火,“立身岂患无馀地,报国惟忧或后时”(梁启超《自厉二首》)的梁任公已然。此,“热心肠”一见也。
由易到难,导读《箜篌引》。“公勿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字面意学生不难理解,但梁实秋先生写到“四句十六字”“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学生却不易理解。可以字幕展示补充《箜篌引》相关知识: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船以濯(通“棹”)。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唏嘘,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公奈何!’曲终,自投河而死。(文中引用略有异,但意思基本相同)学生由此可理解“情节”“背景”“人物”,然而,“情感”的理解仍然不深。联系任公“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开启民智、参与百日维新、“”后东逃日本、策动云南起义等生平事迹,引导:任公“朗诵”“解释”此诗时,或许会联想到某个人,该人最可能是谁?生讨论,回答:该人最可能是谭嗣同或自己。因为“康梁”首倡变法维新,谭嗣同等积极响应,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却不听劝阻拒绝逃亡,结果引颈就戮菜市口,就义时高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补充康有为挽谭嗣同联,联曰:“复生不复生,有为安有为?”此联上联表达了对逝者谭嗣同的沉痛哀悼与惋惜之情,下联充满了自责(任公亦有惭怍),两相对比,高度赞颂了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嗣同。明知不可“渡河”而“竟渡河”“而死”的“公”,明知变法维新难以为之而为之的“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自厉二首》)的梁启超,明知不逃亡即死亡且吟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精神何其相似乃尔!“留将公罪后人论”的谭嗣同爱国之心可见,“愿替众生病”(《水调歌头・甲午》)的梁启超爱国之心可见!此,“热心肠”二见也。
最能表现梁启超的“热心肠”,学生也最难理解的当属任公讲《桃花扇》。任公“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呢?依然是爱国之心使然!我等对“不管”后的内容很是生疏,遑论学生。而当时先生的听众理当熟悉:“不管”后紧接着的是“亡家破鼎。哪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啊!梁实秋先生引用时省略,意在发人深思,启人深省。联系任公演讲时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之中国社会,乱象环生、***阀混战、“亡家破鼎”,“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启超《赠梁任父同年》)的任公先生岂能不“悲从中来”?此,“热心肠”三见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3
1902年,梁启超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大声疾呼“欲新民必先新小说”。1902年,梁启超身体力行,作《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小说理论集中体现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新中国未来记》则是其小说理论的具体体现。梁启超将小说变为大说,此前小说是小道,家长里短,街谈巷语而已,大说则事关重大,事关“新民”大任,事关国家、天下。
且看梁启超如何将小说变为大说。《新中国未来记》的叙述者为孔觉民。此人,“乃孔夫子旁支裔孙,学者称为曲阜先生……当维新时代,曾与民间志士奔走国事,下狱两次。新***府立,任国宪局起草委员,转学部次官,后以病辞职,专尽力于民间教育事业,因此公举为教育会长。” 《汉书・艺文志》言:小说“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造小说者为“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皆是琐屑微不足道之人。然而《新中国未来记》的“造”者竟是德位兼备,既是道统、又是***统中人的孔觉民先生。
孔觉民讲什么?讲“中国近六十年史”。其实,讲“中国近六十年”即是作“中国近六十年史”,作史是为“中国六十年”盖棺定论。谁有权力修史?孔子作《春秋》,可是孔子却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何以故?孟子言:“《春秋》天子之事也。”孔子有德然无位,然而感于春秋时生民涂炭,礼崩乐坏,故出而作《春秋》,行天子之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孔子有德无位,只可为素王,故行天子之事,有僭越之罪,于是言此。孔觉民先生既是道统中人(有德),又是***统中人(有位),他作“中国近六十年史”,自然当之无愧,亦不会有孔子之叹。梁启超在其时可谓有德者,然而无位。梁启超选择德位兼备的孔觉民先生作为“演说者”(叙述者),可以见其理想。
梁启超将小说变为了历史。其实这也可视为:史部降身为小说。史部改头换面,以小说面貌出现,如此只为了启蒙和宣传。
我们对比一下莫言2006年出版的《生死疲劳》,可以见出大说逐渐在恢复为小说。
《生死疲劳》写一个家族的变迁史。以西门闹为起始,中间千头万绪,人事纷纭,但都与西门家族有关。佛教“六道轮回”观念进入了小说叙述结构。西门闹转生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小说相应分为五部:第一部《驴折腾》,第二部《牛犟劲》,第三部《猪撒欢》,第四步《狗精神》,第五步《结局与开端》。西门闹六次转生,西门闹之妻妾,西门闹之儿孙逐渐成长起来,恩恩怨怨,纠纠结结,你方唱罢我登台。
《生死疲劳》与《新中国未来记》有些类似,皆讲述“中国现代史”。梁启超想象未来,莫言回忆过去。想象未来为激励其时之当下,回忆过去是观今以知古。梁启超展现未来***谱,将希望从潘多拉的盒子中放出来,激励人们向着“美好的生活”奋进;莫言则是展现过去***谱,现在如何走,应该借鉴过去。
梁启超惟恐小说不大,将小说放在国家与天下的层面上“演说中国六十年史”,梁启超以大见大。莫言则是以家族变迁“演说中国史”,莫言是以小见大。谭恒《新论》的佚文见于《文选注》,言小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大道“务为治”,小说只在“治身理家”范围内。
梁启超以一位道统与***统合一的大人物为小说叙述者,莫言则以平民百姓西门闹为叙述者,大人物下降为小人物。非但如此,莫言还将叙述者下降为驴、牛、猪、狗、猴。大人物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小人物讲人世的恩恩怨怨,街谈巷语。要言之,梁启超讲的是历史,莫言讲的是故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4
大家好!
国家富强,民族兴旺,此乃人心所向;然,何以富强,何以兴旺,则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说国家富强要靠思想,思想领先;也有人说,民族兴旺要靠实干,实干兴邦;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那什么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呢?我想一定有一种方法,一定有一座桥梁,这个方法和桥梁是什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是什么把思想和实干链接在了一起呢?
没错,就是演讲,思想靠演讲传递,思想靠演讲放大,思想靠演讲落到实处去指导实干,而有了思想的实干就有了灵魂,有了思想的实干就有了方向,有了思想的实干就有了方法,有了思想的实干就有了力量!
所以说,演讲是时代的呼唤,演讲是进取的号角,演讲是沟通的桥梁,演讲是成功的阶梯,演讲是我们人类传递正能量的最高级、最完善、最实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正所谓,人生要成功,演讲要精彩;企业要发展,演讲要精彩;民族要振兴,演讲要精彩;国家要强大,演讲要精彩!
然而,同学们,朋友们,演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高大上,也没有人出生就是口吐莲花的演讲家,演讲家是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历练和总结缔造出来的。亲爱的小演讲家门,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我们为的就是:学习演讲,改变自己;练好口才,战胜自己;掌握沟通,超越自己!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夏天是炎热而漫长的。而我们的小演讲家们却不甘于享受舒适的假期生活,毅然地来到全国小演讲家夏令营吃苦,训练,我为你们的选择而感到骄傲!更感到自豪!你们是好样的!掌声送给自己(送给自己的掌声要热烈一点)
我是本次夏令营的教官,也是你们的大朋友,夏令营就是我们新的班集体,就是共同的大家庭,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这新的家庭中也要有新的规定和制度。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说明营队生活要求:
第一点,服从命令。今天,我们从五湖四海,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大集体。不管你曾经在家里是小皇帝还是小公主,但是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全国小演讲家夏令营里的一份子,就要严格遵守营队的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记住,我们到这里是来学习的,是来锻炼的,是来吃苦的,是来磨练意志的。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二点,确保安全。在夏令营期间,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个人的安全,一定要紧跟着你的团队,紧跟着你的带队老师,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允许一个人单独自由活动,更不允许擅自离队。在这个大家庭里,没有爸爸,妈妈陪在你们身边,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完成,我们要学会***生活的能力,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
第三点,要有集体的观念。我们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照顾别人,要学会和每一个人交往与沟通,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我们将摒弃娇生惯养的陋习,发扬勇争上游的优良作风,我们互相包容、互助鼓励。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就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要有战斗力,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度过这美好、快乐而难忘的五天四晚!
第四点,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要做到早睡早起,我们有的小营员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这里,对新环境多少有点不适应。也可能很快结识了新的小伙伴,有点儿小兴奋,在寝室打闹,晚上不睡觉,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我们每天的课程与训练都是非常紧张而充实的,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以满腔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第五点,刻苦学习,认真训练。大家都要知道,我们全国小演讲家夏令营教学培训团队的成员,都是全国演讲界最权威、最专业、最敬业、最负责、最有爱心的专家和老师。我们每天可以和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成功人士在一起朝夕相处,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更要专心听课,做好笔记,反复练习,认真完成每天的演讲训练项目,让自己的演讲口才水平有明显的突破和进步!
以上共有5点要求,在场最最优秀的小演讲家们,亲爱的同学们,用你们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们能做到吗?声音大一点,你们能做到吗?
好,我听到了这响彻云霄的能字,那我就期待各位的表现。
亲爱全国小演讲家夏令营的营员们:今天练口才,明天早成才!短短的五天四晚,这对我们每一个营员来说,是人生一次难得的演讲口才的学习机会;是一次演讲艺术的洗礼和熏陶;更是一次调整生命状态、增强自信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转折点!
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让我们收获快乐,收获友谊。让我们提升能力,强大自己。让我们成为父母和老师心中最最骄傲的孩子。
你们有信心吗?有没有信心?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5
关键词:角度 难度 重度 梯度 密度
在语文阅读课上,课堂提问设计得好,那么阅读教学就很轻松。因为好的问题设计,课堂上它能让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的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问出兴趣,问出质量,问出智慧。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笔者认为重在五抓。
1.抓角度之巧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要切合文本,还要能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特点。设计的提问或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或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理解文本,或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语境去锻炼思维,或能促进学生运用积累去品味语言魅力等。这就需要巧妙的切入角度。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能激发阅读、思考、探索、创新的兴趣。缺少兴趣的问题会让课堂寡味和打消学习的积极性;缺少技巧的问题,学生就不能尽快进入文本并与之对话,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问题切入要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如学习高中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就可以把切入点放在激发学生主动利用文本信息揣摩人物形象上。如果用“梁任公先生演讲好不好?”这个问题切入,既不够新颖又缺少思考的力度;如果问题是“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神采飞扬,你从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相关的描写,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就会一下子把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进而从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和性格入手,在反复阅读、感悟与思辨中,去分析人物,达到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特征的目的。
2.抓难度之适
设计的提问能激发兴趣和巧妙引入还不够,若能引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的深度需求,就会让学生思维在沉静或亢奋的情绪中产生张力。用恰当的问题作诱因,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
设计的问题要确保难度适中。过易,学生不跳;过难,跳了白跳,没有成就感。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谈谈梁任公先生参与的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吗?”由于学生课堂上找不到起跳点,难度大大超出了高一学生的能力,而且也不是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于是学生乱说或不说的课堂状况发生了。
3.抓重度之核
设计提问还要有重度在“核心”的意识。设计的问题要解决主要问题或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若把课堂时间用在缺乏深度或不能涵盖文本教学价值的问题上,那就浪费时间,更谈不上高效了。
有的提问设计,看上去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是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我们在设计阅读问题,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具有教学价值的“核心问题”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核心问题的探讨上。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并寻求突破,让学生的思维在核心问题上碰撞,以求得对文本的透彻理解。
4.抓梯度之妙
把握了核心问题,还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有效地把大而难的问题分解、设计成一个一个小问题,即抓问题的梯度设计。问题的梯度设计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且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梯度要是动态的,前一个问题解决了,后一个问题该在什么时候提出,一定要依据学生对前一个问题的把握程度而定,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反映沙俄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个较难解决的主旨问题,可以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领会: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描写叙述对句子进行分析,通过对别里科夫外表、语言、动作描写的仔细品味,就会对别里科夫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就能领悟这篇小说的主题了。
5.抓密度之疏
阅读中设计的问题一大堆,哪些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穿插化解,哪些问题可以课前预习,哪些问题可以课后消化,课堂上讨论什么问题,可以讨论几个问题,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6
就职演讲的特征
是新任领导面对其职权范围内的所有群众或代表而发表的施***演说。就职演讲是群众对新任领导的第一印象,所以,就职演讲稿的写作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对症
就职演讲稿的写作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动笔的。是就职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见解,其矛头所指必须是该单位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真挚
演讲稿中注入了演讲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种强烈的感情以适当方式表现出来,必将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简洁
演讲稿必须具有简洁性。要做到主题集中、突出、层次少而有条理,语言准确洗练,使听众一听就能够明白接受。
四、真实
就职演讲稿要比其他文章更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演讲内容要真实,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能哗众取宠。
就职演讲的作用
就职演讲目前使用的范围还不广泛,还没有正式作为公文文种列入公文范畴。它的重要作用有:
1、有督促干部实行诺言的作用
。各单位的新任领导,在竞职期间,曾就在职工作问题发表饿看法和诺言。现在他们走马上任,要向群众立下***令状,确立工作目标,表示工作态度,阐明工作措施,并以此对工作的方针目标起安排和指导作用,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以便听众和上级领导对其监督和督促。
2、有提高干部素质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就职演讲,是对干部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首先,在准备就职演说时,干部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均得到充分的调动。其次,在演讲中,干部的口才、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记忆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这一过程中,使干部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聪明智慧发挥出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是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3、有树立威信的作用。干部就职演讲,是在新岗位上要塑造自身形象的开始。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职演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此干部今后在本单位工作的成败。如果这一炮打响了,首先给群众一个良好印象,使群众对你产生信任,那么,干部的威信便树立起来了。这样也就给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就职演说,要做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4、有自我约束作用。就职演讲要向下属明确自己
的良好形象,促使自己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能懈怠。时时处处自己规定的目标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有所遵循。
5、有桥梁纽带作用。一各好的就职演讲,能够帮助新任领导建立起一座沟通群众的桥梁,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距离,成为动员和维系群众同心协力搞好本部门工作的有力手段。
就职演讲稿的撰写
就职演讲稿目前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但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构成。
一、标题
就职演讲稿的标题有多种写法,一般由事由加文种组成。
二、称谓
在标题下顶格书写称谓。演讲者面对的听众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主管单位领导与本单位员工,称谓用“各位领导、全体同志(|)员工”;二是面对的是全体人民代表,称谓用“各位代表”;三是主管单位领导,所属单位员工代表,称谓用“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7
此次展演由钱浩梁、刘长瑜、耿其昌、曲素英、李崇善、阎桂祥、谭孝曾等老艺术家倾心传授。北京京剧院对复排剧目进行严格把关,决不让不合格的剧目登上正式演出的舞台。连续24场演出原汁原味、精准呈现,展示了剧院在人才培养和改革方面的卓越成果。新老观众好评如潮,场面火爆,剧场里充满了热烈的怀旧情绪。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和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北京京剧院***组副书记王桂生:
经典现代戏是一座里程碑
记者:经典现代戏距离现在已经40多年了,如今重新搬上舞台,请您谈谈此举对于当代人的意义。
王桂生:作为六七十年代创排的这一批现代戏,当时所谓的样板戏,不论从专业人士还是观众的角度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把排样板戏作为一项***治任务,一出戏要经过若干年打磨。无论表演、身段、舞美、音乐、唱腔……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精雕细刻。把全国最优秀的演员和创作人员汇聚到一起,力度空前。
我们也认为,达到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度是有难度的。现在排戏也要考虑市场因素、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等各方面的因素,没有条件像当初那样“一出戏磨十年、八年”。如今,将经典现代戏重新搬上舞台的意义在于,京剧样板戏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希望青年一代把这几出经典传承下来。
经典现代戏最成功的地方主要是音乐和唱腔,现在听起来依然是那么流畅、震撼、耳熟能详。我们将这几部精品之作重新搬上舞台,一是为了让观众再次感受经典的魅力,二是为了培养我们的青年演员。
记者:此次展演强调“原创教授、新人担纲、原汁原味、精准呈现”,剧院做了哪些工作?
王桂生:我们邀请了老艺术家也是原创主演钱浩梁老师、刘长瑜老师、耿其昌老师以及我们剧院的阎桂祥、谭孝曾老师等,给青年演员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传授,大家受益匪浅。天气炎热,演员们很辛苦劳累,但同时也乐在其中,他们感觉特别幸福。原排老师一字一腔地给演员指导,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有准确的要求,不能随意发挥。这也是之所以称作“样板戏”的原因。另外,剧院为经典现代戏的排演投入了大量资金,给予大力支持,请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目的就是把经典传下去,奉献给广大观众。
观众反响之热烈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观众感觉特别亲切,对剧情和戏词格外熟悉,常常跟着唱了起来。新观众也纷纷表示受到了震撼,京剧这种艺术真是非常之好、非常之完美,从音乐、唱腔、表演、布景……无不经典。
作为京剧演员,不但要会演传统戏还要会演现代戏,而样板戏跟我们的新创剧目相比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次4出戏同时推出,规模相当大,就是希望通过经典现代戏的展演来带动市场。在质量上,我们尽全力向原作靠拢,以艺术品质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人关注京剧、关注北京京剧院,逐步培养一批新观众。
记者:北京京剧院一直非常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这一次也不例外,起用了大量青年演员。
王桂生:老演员的经验和火候也许是最好的,但承担样板戏可能体力不一定能跟得上。比如“杨子荣”一角,连唱带舞带打,光有专业技术没有体力和耐力是拿不下来的。而像杜、张建峰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演员,舞台经验有了,精力也旺盛,可以说正是年富力强承担这些戏的最佳阶段。他们中间大部分都是80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有时候演员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人物身上表现的力度要那么强?老艺术家会提点他们,因为这些戏就是为了体现***员、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所以唱腔和身上的力度自然跟传统戏完全是两个感觉。经过反复练习和感悟,青年演员逐渐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手法,可以挑起大梁。为了给演员更多的展示,我们这次每出戏配备了两组演员,有的个别角色甚至有4组演员,这是前所未有的。
迟小秋:现代戏展演的主力***是青年演员
记者:作为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团的团长,这回《智取威虎山》和《杜鹃山》的演出您的责任是什么?
迟小秋:现在院里的演出都是按照项目制的方式运作,这次《智取威虎山》和《杜鹃山》两出戏的项目由青年京剧团承担,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记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您做了哪些工作?
迟小秋:这次院里抓的现代戏展演是一个重点的大项目,《智取威虎山》和《杜鹃山》的排演,难度也很大。几年前团里就已经排过,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暂时搁置了。这次的机会就很难得了,作为项目负责人,从项目立项之初我就参与其中。复排这两出戏从去年,也就是2014年11月便开始了。复排之初,院里就决定采用大型交响乐队伴奏,并且决定以院里的年轻演员作为此次演出的主力***。
在复排的过程中,我们先复排的《智取威虎山》,然后是《杜鹃山》,可以说两出戏的复排难度都很大,对于青年团的演员来说,挑战在所难免。
记者:请问这两出戏,院里参与演出的演员是否很多?
迟小秋:这两出戏复排好后演出的场次非常之多,所以在立项的项目策划书里就已经确定有AB两组演员共同承担演出任务,因此参与演出的演员确实很多,不仅有我们青年团的演员,还有院里其他团的年轻演员。
记者:请问复排的过程怎样,对于这么多年轻的演员,您会给他们做一些指导吗?
迟小秋:复排的过程非常艰苦,我们本着细排细演的原则,这个夏天大家几乎没有休息,每天都处于忙碌之中。就拿《智取威虎山》这出戏来说,从复排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去排练场盯着。眼看着这些年轻演员一点一滴把这出戏排出最佳状态。
至于说指导,我们专门请了指导老师来给演员说戏,我自己在排演现场如果看到有演员演得不到位,也会马上和他沟通。
记者:请问演出后的反响如何?
迟小秋:反响非常棒,到现在《智取威虎山》已经演出6场,昨天晚上《杜鹃山》是首场,都是场场爆满。现代戏饱含了一代人的情结,很多观众看到北京京剧院的年轻演员把现代戏排演到这个水平,特别激动,觉得北京京剧院的传承工作做得很到家,将来是后继有人的。
记者:这两出戏的演出工作对院里年轻演员的提高大吗?
迟小秋:年轻演员没经历那个年代,对现代戏的理解相对弱一些。这回借着现代戏的演出项目,他们艺术的路子肯定比原来宽了。另外现代戏是京剧艺术形式的一种,通过现代戏多场次的演出,他们对京剧的表演,在驾驭上也会有所提高。
同时,这回演出大规模地起用年轻演员,也增加了他们的曝光率、知名度,让他们更有自信。也让观众更了解他们,知道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演出水平是很高的,已经能把演出的重担挑在身上了。
朱虹:《红灯记》让我升华
记者:之前接触过李铁梅这个角色吗?
朱虹:《红灯记》的原排刘长瑜老师是我磕头拜过的恩师,因此在几年之前我就学过《红灯记》这出经典现代戏。但由于机缘的问题,这出戏我一直未能登台公演。之后我在2014年的研究生班深造,因为学院有排演一出完整剧目的要求,我就将《红灯记》排演出来。恰好2014年年底汇报演出,我汇报了戏中“痛说***家史”一折。
当时台下我们北京京剧院的领导也在观审汇报演出,看完后领导就说:感谢研究生班为我们培养了下一代的李铁梅。《红灯记》原本计划是院里的梅剧团来承担演出任务,但领导看了我的汇报演出后,决定现代戏展演的李铁梅角色交给我来承担。
记者:请问这次公演有请您的老师再给做一些指导吗?
朱虹:我的师父刘长瑜老师是一位特别认真的艺术家,在今年五六月份研究生班的课程里,老师给我说了一遍《红灯记》。紧接着7月份我们院里开始排演《红灯记》,刘老师专门又给我加工了一遍。最后在响排的阶段,刘老师和钱浩梁老师又亲临现场,给我精雕细琢。我觉得他们老艺术家的那种薪火相传的精神让人特别敬佩,也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去学习。
记者:饰演李铁梅这个角色难点在哪儿?
朱虹:这出戏原作叫作《***自有后来人》,这个后来人就是李铁梅,她历经磨难,有着极强的***意志。饰演这样的人物最难的地方就是表演由心出发,所以我几乎每次演出都会泪流满面。虽然演出流泪特别影响表演,特别是影响唱这块。但演到动情处,演员如果用了心,情绪就很难控制。为此我还特意问过我师父,她说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另外在唱上,现代戏都是非常激昂的,一上来调门就很高。像我演的角色,调门很多地方比平时唱的旦角要高出两个,达到了升F的高度。
记者:演出的反响如何?
朱虹:反响特别好,演员表演时几乎一动就有掌声。观众充满激情,他们越看越激动,我们在台上也越演越带劲。要说很多观众都有现代戏的情结,我记得谢幕时,一位观众抱着钱浩梁老师就哭,差点哭得背过气去。
记者:通过现代戏展演,感觉有什么收获?
朱虹:我7月30日演完《红灯记》,紧接着8月1日有一场《金玉奴》,在这之前我还参演过一轮《智取威虎山》。从现代戏再演回传统戏,我感觉自己对角色的把握能力、表演的节奏和抓观众注意力的能力都加强了很多,可以说这回参演现代戏让我的艺术水平有了一个新的升华。
李宏***:艺术是在发展的
记者:《红灯记》的复排和上演,整体效果如何?
李宏***:《红灯记》是我制作和负责排演的,我们梅兰芳剧团从2006年开始重新恢复排练这部戏。这是一出家喻户晓的现代戏,无论艺术品质还是整个舞台呈现,都很成功的一个经典剧目,凝聚了老一代艺术家的心血。
之所以要复排,是因为年轻一代要学戏,就要学传统的,也要学现代的。《红灯记》总的内容是讲抗战时期的三代人,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人民的***事业,付出生命,做出牺牲。这是非常可贵的,值得讴歌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很正能量的一个东西。从艺术角度看,唱腔和表演集中了流派行当里的老生、花旦、老旦和武生,集中了流派行当的风格和特点内容。学这出戏,对他们是很大的提高。我们现在的三个主演,都是在大奖赛上获过金奖的演员,青年才俊。当时开始复排这个戏的时候,他们都是在起步阶段,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我们复排这个戏,老演员钱浩梁等都来指导帮助排戏。老艺术家们很精心,一招一式,一个唱词,一个台步,他们都很耐心地指导。复排了之后,我们在全国演了五六十场,很受欢迎。通过一部《红灯记》,京剧艺术给了观众很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内容也给了年轻人很好的教育。每次演出,台上台下都有很大呼应,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事实也证明,这批年轻人是最优秀的。专家认为,复排后的《红灯记》是继钱浩梁老师,高玉倩老师和刘长瑜老师首排之后,这批年轻人的这一版是最好的。
记者:现代戏的受欢迎,是否说明艺术是在往前走的?
李宏***:这是一定的。传统艺术还是要发展的,事实上,当年那版《红灯记》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这次复排,李恩杰院长很重视,用交响乐伴奏,大乐队,大场面来展示现代戏经典。
艺术更是一个商品,是要给人看的,人们买票进戏院看戏,你就得要给人看优秀的东西。除了把前辈艺术家的宝贵东西呈现给人们之外,还要注入时代的活力,表现时代的气息。我们看京剧艺术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很多传统艺术,比如大鼓什么的,在慢慢失传。问题就在于受众面太窄,观众在不断流失,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我们通过复排《红灯记》,是要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京剧艺术之所以发展到现在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有一批优秀的人很认真地为艺术而执着奋斗。由此,唤起广大观众对艺术的关注,把京剧这个传统艺术门类很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窦晓璇:80后诠释柯湘
记者:演经典现代戏遭遇了哪些挑战?
窦晓璇:以前我的师傅杜近芳先生,主要教授我传统戏。一般来讲,演的都是古代女子形象,角色性格基本都是温柔内敛的。而柯湘这个人物是现代女性,又是***代表,要领导一个团队,因此必须刚劲坚强,具有***精神。但我们毕竟不是那个时代过来的,所以演这出戏挑战不小。从艺术方面,这出戏的唱腔繁重难度比较大,而且现代戏和传统戏的发声方法不太一样,咬字和唱法的力度棱角都很强,刚开始练唱的时候,跟交响乐队配合,我特别怕自己“软”,刻意“横劲”唱,导致到后面都有点唱不动了。最后在老师的提点下,一点一点的找,把握现代戏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
记者:原创老艺术家主要给青年演员进行了哪方面的指导?
窦晓璇:我们剧院的阎桂祥老师是《杜鹃山》的原排之一,这次她作为指导老师为我们演好这出戏付出了很多心血,是一字一句地给我抠唱腔,每一个动作都说得特别清楚。与传统戏不同,现代戏的唱腔和动作都是统一的。现代戏要求吐字特别清楚,在“家住安源”“乱云飞”“血的教训”这些核心唱段中,唱腔里各个角色的脚步都在一个节奏上,不是主演唱边上的角色没事,大家都要在剧情里。这就是现代戏的特点,必须整齐划一有准谱。
我们的音乐指导燕守平老师是《杜鹃山》电影的琴师。他已经70多岁了,腿脚也不太好,但从头到尾都跟着把关指导,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记者:讲讲排演过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儿吧。
窦晓璇:觉得像阎桂祥老师这一代艺术家她们那种对艺术的认真负责,对我们青年演员的关爱和支持是不言而喻的,年近70岁了,总是风雨无阻地来院里为我说戏。她最喜欢的小宠物狗有一天生病了,一直输液到凌晨4点,阎老师一宿未眠。但第二天一大早,阎老师又出现在排练场,让我特别感动。
她在唱腔方面要求特别高,每一个小弯都要唱到位。动作也一丝不苟,样板在那儿,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有一次我在大兴剧院彩排,深夜12点了,阎桂祥老师仍然陪伴着我。她的爱人谭孝曾老师也是任劳任怨,帮助我们抓整出戏的节奏和群众演员的调度。值得一提的是,群众演员比我们还要辛苦,我们分AB角可以替换,他们有的4出戏都得上,根本没有休息和喘气的时候,很不容易。另外,院领导特别重视我们这次排戏,几乎每场必到,投入了很大心血。我们都看在眼里,很感谢剧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这次展演这样的受欢迎。
记者:《杜鹃山》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后,现场观众的反响非常热烈,说明经典现代戏还是很有市场的。
窦晓璇:我们这次演现代戏的票房比传统戏还要好。戏曲观众群体年龄偏大,好多人是经历过“”的,现代戏对他们来讲太熟悉了,让他们产生了很多共鸣。我妈妈就对我说,柯湘你一定要唱好,唱错一个拐弯我们都能听出来。
陈俊杰:扮演雷刚,乐在其中
记者:请您谈谈此次扮演《杜鹃山》中雷刚一角的感受。
陈俊杰:《杜鹃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现代戏,音乐制作已经达到极致,传唱至今。观众们观看这出戏时非常激动,有的是留恋过去的感情,有的是欣赏该剧的结构和音乐。我在戏中饰演雷刚,连演6场,一天都没休息,对我也是挑战。我很喜欢雷刚,专业从事京剧这么多年,我唯一要求的就是这个角色。虽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
记者:雷刚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您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克服?
陈俊杰:雷刚这个角色按老戏行当来说是架子花脸,但唱腔很繁重,调门偏低。一般铜锤花脸唱低调门是不出声音的,为了唱腔低音上的把握,我做了很多年的准备。另外,身上动作也特别多,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没有武功基础来不了这个角色。唱腔、身段、动作、表演都得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驾驭。
这出戏中有很多赶场,40几秒要把戏服全部换掉,两个人同时为我穿,一个步骤都不能差。幕后的工作人员很照顾我,给我擦汗、递水、换装,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
10月2日?5日,中央11套要播放北京京剧院排演的这4出经典现代戏,欢迎戏迷朋友届时收看。
杜:我对现代戏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者:请问您在此次现代戏展演中担纲哪些角色?
杜:这回我们院一共展演四出现代戏。其中,我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杨子荣,在《杜鹃山》中饰演李石坚,在《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
记者:想不到您这回承担这么多角色,之前是否登台演过这几出戏?
杜:《沙家浜》是北京京剧院最早复排的一出戏,因此我和王蓉蓉老师之前演《沙家浜》的次数比较多。
《智取威虎山》是2014年初,请耿其昌老师系统地教授。到了去年年底,我对《智取威虎山》已经基本掌握,再到今年上半年,又将这出戏仔细加工、领悟,直至7月22日现代戏首场演出,我将《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最终奉献到观众眼前。
《杜鹃山》的李石坚,我在多年前演过一场,后来此戏一直被搁置没有再排。这回借这个现代戏展演的机会,我有幸再演李石坚,但其实这出戏有很多细节我都记不大清了。于是请来谭孝曾老师给帮忙细致地排练,将忘掉或不准确的地方该补上的补上、该加工的加工,这才有了现在舞台上李石坚的形象。
记者:请问这几处戏的演出反响如何?
杜:演现代戏其实演员的压力很大,因为观众多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这些现代戏他们可能听了成百上千遍,他们比你更熟悉这出戏。在演出时你就会感觉像明星开演唱会似的,底下的观众和你一块唱,你唱一句,观众后面四五句都等着你呢,所以演出让你感觉现场很High。
记者:请问演出给您带来哪些收获?
杜:首先这回系列演出,我演三出戏,其中两出是主演,演出强度非常大,对于我的体能、嗓子等都是一个挑战。
其次通过这回演出,让我对现代戏的表演有了更深的认识,譬如原来光看现代戏的视频资料,你对其中表演的认识是很肤浅的,你不了解这些动作要表现出来时有什么窍门和技巧,只有通过排练、通过演出、通过和前辈老师们交流你才能真正地理解。
最后是在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丰富了自己现代戏表演的手段,我相信以后再演其他的新编现代戏时、塑造其他现代戏的人物时,我会更加从容地把握、更加惟妙惟肖地表现。
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巡演正式开启
朱甲:纪念裘先生是北京京剧院义不容辞的工作
记者:作为北京京剧院市场部的主任,请您介绍一下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巡演计划。
朱甲:这回北京京剧院为了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在这个整体项目当中,包括了赴外地巡演活动。先于2015年8月14日、15日、16日从北京长安大戏院开始;紧接着巡演我们将到第二站山东的梨园大剧院于8月21日和22日进行演出;第三站我们在上海的逸夫舞台,计划9月4日、5日、6日,连演三天;第四站我们再北上到天津的滨湖剧院,演出时间定为9月11日、12日、13日。
当初考虑,之所选这四地巡演,一是这四个地点都是京剧的大码头,二是这四个地点都和裘盛戎先生有着很深的渊源。
记者: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演出内容吗?
朱甲:这次巡演都是裘先生的代表剧目,譬如《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坐寨盗马》等。我们还会在上海举办裘派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唱会将会加全国的裘派名家。
记者:请问市场反响如何?
朱甲:我们在北京站8月16日的门票已经售罄,现在只有14日和15日还有少量的门票,我相信其他三站的巡演,票房也一定不会差。有一句话叫十净九裘,裘派在戏迷当中的地位很高,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这次巡演的演员全来自北京京剧院吗?
朱甲:我们的演出形式是这样的,由巡演的地方组织演出,负责当地的宣传以及场地租赁。北京京剧院作为巡演发起单位,提供主要演员,合作演出。
记者:巡演会有哪些北京京剧院的裘派传人?
朱甲: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的陈俊杰就是裘派传人,还有裘盛戎先生的嫡孙裘继戎也是裘派弟子。这次巡演,在北京站与上海站,他们都会和裘派的戏迷朋友见面。
记者:除了巡演,剧院还会为纪念裘盛戎先生举办哪些活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8
仕途升迁的喜悦毕竟大于告别舞台的惆怅,钱浩梁在文化部当副部长,堂而皇之地住进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寓所,成了梅宅的新主人。
一个曾随一出《红灯记》而使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在隔离审查的高墙后面被人遗忘多年之后,又落入人世间的尘埃之中。
“李玉和”已经老了,归隐的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人们能忘记他,让他度过宁静不受打扰的余生。
“李玉和”,这个当年妇孺皆知、红透中国大地的名字,这个当年手执“红灯”上台亮相的“李玉和”,如今在哪里?
浩亮——这个名字就是为钱浩梁改的
电影里演李玉和的演员浩亮原姓钱,名浩梁,出身梨园世家。1964年他被挑选扮演《红灯记》里的主要英雄角色——李玉和。这个角色改变了他的命运。“”期间,他和于会泳、刘庆棠成为这个时期最为著名的“样板戏”三巨头。于会泳负责《智取威虎山》剧组,钱浩梁负责《红灯记》剧组并且领衔主角,刘庆棠负责《红色娘子***》剧组也担任主角,这三个“样板戏”在当时是赫赫有名、领尽的。如果从他们三个人的所作所为看,要算钱浩梁憨厚,个性也不骄狂,但跟在后面做了许多错事、糊涂事。
浩亮——这个名字就是为钱浩梁改的。
爱给人改名字,这大概是她永远无法改变的嗜好。据说她被关押在秦城监狱时,还饶有兴趣地要给看守员改名。可是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梦魇年代里,她的嗜好无疑就是一条罪行的证明。“”后,许多被她强迫改名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实大多数人和没有瓜葛,只是一时兴起,听谁的名字不顺耳,就好行使其父母职责,给人改名。当然,浩亮的名字不只是一时兴起而为,的确重视演艺好的演员,“浩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把信口随意改名,当成一种对人的恩惠。她喜欢怎么叫,这个人就该叫什么,要谁改,谁就得改。早在1968年审改钢琴伴唱《红灯记》时,就对殷承宗说:“就凭你这个名字,我也要造你的反。你是想继承你那个祖宗啊!”
殷承宗笑着讨好说:“我改‘诚忠’吧?”
“可以,这样好!忠贞不贰嘛。”当即赞成。
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说戏,突然觉得饰演吴清华的B角演员宋琛琛名字太长。她对宋琛琛说:“你的名字干脆改或叫宋琛算了,去掉一个琛。”
接着,她又转向一位叫张婉昭的女演员,说:“张婉昭,你就叫张昭吧,不然,你的名字要进宫廷了。”
不等人家同意,在排练的过程中,就已经喊着她给别人起的新名字了。
“张昭基本功不错,可以排排连长……”
一边说戏,一边念叨:“张婉昭的名字多旧呀,进了宫就成妃子了。唉,现在叫‘淑’的也太多了,好像没有‘淑’字,就不是女名了。”
“样板戏”《杜鹃山》的女主人公,原来名叫贺汀。但是这个“姓贺的女英雄”有暗指井冈山时期的夫人贺子珍之嫌,触动了的心病,于是女主人公的名字被改为“柯湘”。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女主人公,原来叫吴琼花,她下令把女主人公的名字改为“吴清华”。
给钱浩梁改名的想法,由来已久。有一次审查《红灯记》,休息时喊过来钱浩梁,说:“叫人家记住你钱浩梁?好家伙,多少笔画!去掉你那个‘钱’字吧,就叫‘浩亮’,‘浩’,浩大的浩;‘亮’,漂亮的亮。几年前我就想叫你这个名字了。”
钱浩梁愣愣地问:“不要‘钱’了?”
“你还要‘钱’干什么?我就不要那个李了。”
“好!我坚决不要了。”钱浩梁响亮地回答。
“嗯,还有双重意思:一个是不要***的那个“钱”,一个是不要金钱。我们只要***。”
此后,“浩亮”一名就叫响了,借着《红灯记》里李玉和之光,走了红运。
不满二十五岁的钱浩梁出演《伐子都》,一炮走红,被京城同行公认为是“全活”的大武生
受梨园家庭的影响,打六岁起就随父练功学艺的钱浩梁,自小就爱上了京剧这一行。他曾是“全活”的京剧大武生。十岁那年,他一度进入上海戏剧学校学戏。虽然这所学校不久停办,但先后到该校短期任教的京剧名角不凡的身手、风范,足以令他仰慕不已,他决心将来也要当个名角儿。
20世纪50年代初,他考入新成立的中国戏曲学校插班学习。他主要师从的名武生尚和玉功底深厚扎实,艺风严肃,传艺认真。钱浩梁的身体条件和武功基础本来就不错,对老师又非常尊重,学习也异常努力刻苦,不久就将尚派的武生戏的代表剧目《挑滑车》《艳阳楼》《伐子都》等学得颇为中规中矩。1956年,他成为中国戏曲学校的首届毕业生,并被留在该校的实验京剧团工作。
在这个团里,他首先排演了《百骑劫魏营》,饰主角甘宁,接着又主演了《挑滑车》的高宠,均获得好评。1959年,对不满二十五岁的钱浩梁来说可谓双喜临门:在出演《伐子都》一剧中,他扮演的子都一炮走红,声名鹊起,始被京城同行公认为“全活”的尚派大武生;也就在这一年,初步立住了舞台形象的钱浩梁,因***治上要求进步,又为人谦虚敦厚,在演艺上精益求精,被批准加入了中国***。
1962年,中国京剧院为补充队伍,决定从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选调四十人,由杰出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任院长。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等名角荟萃的中国京剧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京剧演出团体,梨园新秀都以进入这个剧院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该院的总导演阿甲、副院长张东川等观看了钱浩梁主演的《挑滑车》,深感这位年轻人是株好苗子,就把他选调到了中国京剧院。
信奉“艺无止境”的钱浩梁,当时十分敬仰中国京剧院一团的著名演员李少春。他十分向往能在李少春的帮带下,提高砥砺自己的艺业,成为京剧界的文武全才。
但初到中国京剧院,选调去的这些人全都留在四团,等待调整分配,这难免使钱浩梁忐忑不安。
有一天,四团在吉祥戏院演出《伐子都》。正值饰子都的主要演员因前一天演出中把手扎了,不能上场。团领导想到钱浩梁演过这出戏,就要他当晚顶上去。视《伐子都》为拿手戏的钱浩梁,此时却唯恐演好该戏就被四团留下,所以迟疑地说:“我可只是替替啊……”
“放心!院里早定了,你上一团!”知道他心思的团领导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不知是这颗定心丸令钱浩梁精神大振,还是想在中国京剧院头遭饰主角时显露一下本事,当晚他在演出中超常发挥,博得了满堂彩。凑巧的是,那天晚上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在台下看戏,她就是。悄然而来的对钱浩梁的扮相和演技大为赞赏,从而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钱浩梁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分到中国京剧院一团。当时四十三岁的李少春身体欠佳,院领导有意安排他带带钱浩梁,既培养新生力量,在必要时也能替替他。艺德高尚、为人热情正直的李少春对钱浩梁很是喜爱,觉得他基础不错,颇有悟性,只是还欠雕琢敲打,所以将他像亲传弟子一般相待,文武诸艺均倾心相授。钱浩梁也不负众望,学戏练功异常刻苦,艺业进步很快。
联系到两年前观看《伐子都》的印象,似乎对钱浩梁饰演的李玉和更为欣赏
1963年秋天,中国京剧院导演阿甲忽然被一个电话叫到文化部。阿甲到了以后,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交给他一沓稿纸,说:“这是同志从上海拿来的,她建议改编成京剧,你看怎么样?”
阿甲拿过来一看,剧本的名字叫《红灯记》。他翻了翻说:“好吧,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回去以后,阿甲经过认真阅读,觉得剧本不错,同意上戏。经过仔细研究,决定由李少春演男主角李玉和,刘长瑜演女儿李铁梅,高玉倩演母亲李奶奶,袁世海演坏人***山。同时,每个主要角色都需配一个B角,团里决定由钱浩梁给李少春当B角。
团里做出决定后,要求每个主要演员都自己创作。于是,李少春开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谁也不能打扰,潜心钻研角色。他一段一段地设计“李玉和”的唱腔、表演动作。逐渐地,一个“浑身是胆雄赳赳”的***英雄被转化为京剧艺术形式,栩栩如生地出现了。
角色设计完成之后,李少春开始和钱浩梁练习演唱。他看到年轻人哪段戏演得不得法时,就指出来:“浩梁,这段唱有个要求,应该这么唱……”
“哎,好的。李老师,您再听我来一遍。”
有时,从台步、身架到唱腔,甚至每个字的吐音,李少春都一板一眼,手把手地去教钱浩梁。为塑造好李玉和这个英雄人物形象,在领会编导意***和去东北体验生活后,李少春从台步、身架到唱腔,都反复揣摩,进行精心设计。在排练中,他一如既往,又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手把手传授给钱浩梁;尤其在唱功上,从每段唱腔到每句唱词,李少春都悉心指导。钱浩梁对李少春也是毕恭毕敬,言必称“老师”。不过头脑活络的钱浩梁在向李少春学习的过程中,也琢磨着结合自己高大魁梧的扮相特点,在刻画李玉和的表演中掺入了一些粗放豪爽的个人特点,从而稍稍有别于李少春更见智慧深沉的“李玉和”形象。但因李少春身体不好,钱浩梁作为B角在《红灯记》中频频亮相,又在当年第六期《戏剧报》封面上获得了饰扮“李玉和”剧照的刊载机遇,开始在全国走红。
然而,在观摩演出大会前夕才“关心”《红灯记》的,联系到两年前观看《伐子都》的印象,似乎对钱浩梁饰演的“李玉和”更为欣赏。她曾发言道:“以后‘李玉和’还是小钱演吧。李少春不像个工人,倒像个站长……”之后在她所插手的《红灯记》修改中,有次曾提出铁梅的某唱腔不行,嘱令修改。从事唱腔设计的李少春在艺术上自有主见,没理的茬儿,这使异常恼火,认定李少春眼里没她,于是多次借题发挥,指责李少春扮演的“李玉和”“没有工人阶级气魄,不像个工人。让小钱演李玉和”。的这些“指示”,不仅就此影响了李少春和钱浩梁的命运,而且也微妙地动摇了李少春在钱浩梁心目中的名师地位。
李少春越来越受到冷落。全国京剧现代戏大会演结束后,钱浩梁的“李玉和”形象开始在全国打响。1965年,他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为无产阶级英雄立传》一文,谈他的演出“体会”:
“作为一个京剧青年演员,当组织上决定由我扮演《红灯记》中的主人公——李玉和这个角色时,内心感到非常光荣和兴奋……”
这篇文章不乏钱浩梁的独到见解,但他不该忘记“李玉和”真正的创造者李少春的名字,更不应该在文章中对李少春只字不提。他深知,对他的老师不满意,他面临着两条可选择的道路:老师或者。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当组织上决定让他演“李玉和”时,他是感到非常“光荣和兴奋”的,也许,理智的天平已开始向倾斜。
不久,《红灯记》被“册封”为“样板戏”。钱浩梁知道在《红灯记》修改过程中,阿甲、李少春等人因不屑于的胡乱“指导”,一直被记恨在心。他更揣摩到了屡屡强调“搞戏充满阶级斗争”,意在打倒他人,将“样板戏”完全记在她自己功劳簿上的居心。可是,在这样一个年代,他为了“紧跟***文艺路线”,向“***文艺旗手”效忠,也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昧着良心将这些领导、老师对自己的栽培抚育之情抛到了一边,并秉承了的旨意,把他们与林默涵等“文艺黑线”挂上钩,当作“破坏‘样板戏’的阶级敌人”。
1965年年初,遐迩闻名的《红灯记》南巡演出,已由钱浩梁一路担任主演。对他也是恩宠有加,她曾亲自给在广州的钱浩梁去信,勉励他好好努力,走又红又专的道路。《红灯记》剧组所到之处,新闻媒介宣传的《红灯记》,总是不离钱浩梁的“李玉和”、高玉倩的“李奶奶”、刘长瑜的“李铁梅”、袁世海的“***山”,他们无形中被人们视为《红灯记》的最佳搭档。钱浩梁的知名度甚至超过李少春。
的青睐,铺天盖地的荣誉和赞扬,像腐蚀剂一样,使本来敦厚虚心的钱浩梁于飘飘然中有点忘乎所以了,他俨然成为正宗“李玉和”形象的艺术创造者。
1966年6月,刚分配到艺术室的六个大学生,联名贴出了中国京剧院的第一张大字报,声称“中国京剧院的文艺黑线又臭又长”,就此掀开了剧院“”的帷幕。
在***造反派疯魔一般揪斗、批判“***权威”“三名三高”“文艺黑线人物”“走资派”的热潮中,一切演出活动都停止了。阿甲、张东川、李少春、刘吉典等人都成了“牛鬼蛇神”被挂牌批斗,关入牛棚。钱浩梁作为“黑苗子”,被贴大字报后,也靠了边。
并没忘掉《红灯记》,也没忘掉钱浩梁。1967年4月,等她在“中央小组”站稳了脚跟,就指派戚本禹带人进驻中国京剧院,授意钱浩梁起来“***造反”。一些善于看风使舵的人,急忙张罗,帮着钱浩梁成立了一个以他为首的“红灯记战斗兵团”,戚本禹对这个“***造反”组织立即表示支持。有和“中央”撑腰的造反组织毕竟非同一般。山头林立的众多造反派,一时间纷纷汇集到了“红灯记战斗兵团”大旗下,钱浩梁也一下成了剧院的实际总管。
钱浩梁“大义灭亲”的***举措和对“旗手”的耿耿忠心,大大赢得了的欢心。1968年,中国文艺界已是“样板戏”的天下。
随着《红灯记》被拍摄成电影,字幕上饰“李玉和”的“浩亮”的大名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开始青云直上
浩亮开始青云直上,他成了中国京剧院***副书记。这个手眼通天的副书记实际上是剧院的一把手。1969年4月,他“当选”为中共九大代表。原来准备让他当中央委员,是和他交谈后,他同意***的安排,当代表而不是委员。这一点不难看出,他对权力不太计较,说明他的确不是***治场上的“专家”。
但是钱浩梁还是官运亨通。1970年5月,他开始参与***文化组对全国文艺的领导工作……他当官后,仍不愿荒废自己的艺业,每天依然坚持练功。即使晚上开会到两三点钟,次晨也要起个大早溜溜嗓子。在那期间他主要管几出戏,除了抓《红灯记》拍摄电影前的修改外,他又主持了第二拨京剧“样板戏”《平原作战》和《红色娘子***》的改编、排演。
为了不负的厚望,也为了同当时主管《龙江颂》《杜鹃山》的于会泳暗中较劲,钱浩梁为那几出戏确实不辞辛劳。他明白自己肚里东西不多,就从牛棚中“***”了李少春、张君秋等“***权威”,让他们参加唱腔设计和导演工作,在“控制使用”中让他们“戴罪立功”。
钱浩梁是个好演员,却并非一块当行***领导的料。但在眼中,他是个驯服听话、憨厚可爱的好干部。于是在1975年四届人大后不久,钱浩梁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喜忧交加的钱浩梁,曾把《红灯记》剧组的老战友召集到自己宿舍,不无感伤地对大家说:“今后我怕是再也不能演戏了。唉,大家都是演员,离开舞台是什么滋味,你们都是清楚的,就像鱼儿离水……”
只是仕途升迁的喜悦毕竟大于告别舞台的惆怅,在“”直接控制下的文化部当副部长,更多的是个帮闲式的陪衬,只要哄着高兴,对“”布置的事儿言听计从,倒也无须他操什么心。而他的生活待遇却一下子变了,至少他从狭窄的剧院宿舍搬了出来,堂而皇之地住进了原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寓所,成了梅宅的新主人。
一个曾是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在隔离审查多年之后,又跌入人世间的尘埃之中
1975年9月的一天,钱浩梁驱车悄然来到积水潭医院。在一个病房的病床上,躺着濒临病危的李少春。望着这位积劳成疾,如今患脑出血昏迷不醒,行将离世的老师,钱浩梁眉头紧锁,面颊上的肌肉微微颤抖着,追昔抚今,心潮起伏,不能不为自己的无情而自责、忏悔……
1981年年末,迎着隆冬凛冽的寒风,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年汉子,迈着沉重而略带迟疑的步履,走在通往北京魏公村中国京剧院的路上。他提着简单的行囊,身穿一件***用棉大衣,长着浓眉大眼的脸面上捂着一个大口罩,戴上了一副在严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的墨镜,使人难以窥见他的真实面目。在他贴胸的口袋里,还揣着一纸“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降一级工资”的“组织决定”。他就是粉碎“”后被审查了五年多走下***治舞台的钱浩梁。
正因为文化水平不高,除了跟着跑,坏事干得不多,民愤也较小,所以在粉碎“”后的隔离审查中,钱浩梁被定为“犯有严重***治错误,免予”。在解除长达五年半的隔离审查后,文化部副部长刘复之还找他谈了一次话,鼓励他改正错误,重新做人,耐心等待组织上对他的工作安排。
钱浩梁也由“浩亮”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回到了中国京剧院的家。
对全家早从舒适宽敞的梅宅搬到魏公村一幢筒子楼里两间背阴的小屋,钱浩梁不感到意外。但面对人们现在将他“挡驾”在剧院的练功房外,他不能不生发些许悲哀——他是个京剧演员,此刻他最大的希望是尽快恢复功夫,即使不能重返舞台,至少也可以执教鞭培育人才。不料,进练功房如今对他也成了一种奢望。当然,对此他理解,要使饱受“”迫害的人们接受自己,这需要时间。他默默地忍受了。
他开始在篮球场上练功。没有厚底靴,就穿着***鞋,练腰腿身段;没有对手“耍下场”,就独自操着竹竿练把子功。他迎着朝霞吊嗓,伴着夕阳默戏……
他不知道在练功中没有厚底靴和练功毯,篮球场坚硬的水泥地对自己的冲击力有多大。一年多后,正当他功夫差不多全拾回来之际,久震成伤的右膝半月板突然粉碎!他被送进医院做了右膝半月板摘除手术。
1983年,正在医治腿伤的钱浩梁,接到了河北省艺术学校的调令。当时主持河北省文教工作的副省长高占祥喜欢京剧,也爱惜人才,知道没有单位敢接受钱浩梁,他认为对这位难得的武生人才要真正落实***的“治病救人”的***策,于是指示省文化厅收留钱浩梁,并讲:“对钱浩梁,不要有顾虑,大胆使用。”
揣着这纸调令,钱浩梁拄着棍,一步一挪地到了石家庄。河北省艺术学校领导鉴于他腿伤严重,治伤要紧,在经省领导同意后,让他先回京治伤,痊愈后再上班。
1984年春节前,惦念着在京养伤的钱浩梁,高占祥派省文化厅的两个人前去探望,代他祝钱浩梁全家过个好年。悉知钱浩梁的妻子曲素英正患***癌卧病在床,高占祥马上又派人送去二百元困难补助金。接过这钱,钱浩梁控制不住,哭了。他对来人说:“我是个犯过错误的人,还没有为河北做过一天工作,省里这么关心我,我一定争取早日工作。”
腿伤初愈就赶赴石家庄的钱浩梁,受到河北省艺术学校领导、师生的热烈欢迎。在职工宿舍紧张的情况下,艺校拨给他一间二十平方米的住房,并从市里特批给他一套液化气具。多年来头回被人尊为“钱老师”的他受此礼遇感激异常,在欢迎会上他激动地说:“我是个犯过错误的人,组织上既然把我安排在这儿,我要努力工作。我是唱戏的,不懂教学,在教学上没经验,希望大家帮助。”
投桃报李,河北省艺术学校的知遇之恩换来了钱浩梁忘我的工作热忱。在河北省艺术学校京剧科,他为一批培训的四川学生“开坯子”(启蒙),并编写出教材《戏曲基本造型十五功》;在给三个高年级的学生教授身段和剧目课中,给他们排了盖派剧目《一箭仇》和《雁荡山》,其间学生有任务回邯郸,他又追到邯郸继续教学。
然而***治上犯过错误的阴霾始终难以从他心中抹去,他怕接触人,常戴墨镜,即使在房间也不摘;来往密切的多是原来戏校的同学,与其他人相处来往甚少,出言更是小心谨慎,措辞委婉,而且话语极少,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同事。仅对两个人,他时而直抒胸臆:一个是著名的河北梆子艺术家裴艳玲,另一个是艺校校长赵同兴。钱浩梁在与赵同兴单独谈话中吐露过自己的哀怨,悔恨自己这样一个不懂***治不热心***治的人却参了***,摔了一个大跟斗,也吐露了对***的怀念和能回京与妻子团聚的企盼,以及重登舞台的梦想……
是的,他希望自己能重返舞台,为此他一天也没停止过练功。虽然他也知道重返舞台遥遥无期,但他仍执着无悔地期待着,并表示要给艺校排出自己拿手的三台大戏:《长坂坡》《艳阳楼》和《挑滑车》。
钱浩梁在艺校的几年,以他突出的业务水平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换来了同事和学生的尊重。1988年河北文艺界评定技术职称,他顺利地通过了高级讲师职称。
重登京剧舞台有望了!1988年《中国戏剧》刊登了《浩亮近况》一文。一位与钱浩梁二十三年没见面的老朋友读后克制不住思念之情,前去看望他。交谈中那位老友萌发了给喜爱京剧的***写信的念头,希望能让钱浩梁重返京剧舞台。这封信经***同志批示后转给了文化部。
这年,中国戏曲学院的历届校友为母校募集教育资金,准备于12月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三天义演,在演出阵容中列上了钱浩梁的名字。接到通知,钱浩梁兴奋不已,他第一次登门求见省委书记李文珊。由于***同志对有关钱浩梁演出之事已有批示,所以在李文珊呈报文化部时,文化部同意了钱浩梁出场。
12月6日,在中山公园礼堂的后台,即将上演《艳阳楼》的钱浩梁,对着化妆镜拿起笔,迟疑地回忆着脸的勾法——毕竟他已二十五年没演过传统戏了。有人劝他让师弟给他勾,他坚持要自己勾。这不仅因为勾脸是大武生的本分,也因为眼下的演出机会是多么的不易!那天晚上,不少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直至钱浩梁上了场,走完趟马后的那个大“跺泥”,稳稳当当地跺在台上,博得了满堂彩后,大家才长长吁了一口气!
钱浩梁终于又回到梦寐以求的舞台上来了。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观众以及他们热情的掌声,他的心弦颤动不已,如果没有那些年的折腾,一直好好唱戏该多好啊!
接踵而来的是1989年元旦,同样喜爱京剧的天津市市长***请天津电视台邀请钱浩梁出演《艳阳楼》。这一录像在天津电视台元旦节目中播出后,全国各地许多文艺团体和电视台纷纷请他前去演出。
在不断接到各地演出邀请时,钱浩梁仍是那么小心翼翼。出于慎重,他总向来人要当地最高一级***府的公函邀请信,对仅是团体和单位的邀请他一般都拒绝。倘若是义演,那么即便组织者象征性地给他少许钱,他也不敢要。他怕玷污义演的神圣内涵,也怕因此犯“经济上的错误”而再次失去来之不易的演出机会。而且,他每去外地演出,都跟艺校打招呼,还严格遵照合同,每演一场就交给艺校一百元钱。同时,在每次演出前,他手持话筒几乎都要说上这样两句话:“感谢大家还记得我。现在我为大家做汇报演出。”他怕涉及过去,因此演出的基本上都是传统戏。但观众们一如既往记住他的“样板”段,演出场上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热切请求他来一段《红灯记》。没办法,他才唱一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开口,场里场外便合成一条嗓子助声呐唱,场面令人激动。
对此他曾私下里笑着对朋友说:“观众有个误会,以为《红灯记》是我的代表作,其实《伐子都》才是,可是大家不认。”
从1989年到1991年三年里,他为找回失落多年的舞台生涯拼命奔走四方。可是纵然钱浩梁艺术功底深厚,但他毕竟年近六十岁了,在疲于奔命之中,绷紧的弦终于断了。1992年1月,钱浩梁应邀到济南出演《龙凤呈祥》,而且是“一赶三”,在《甘露寺》中先演鲁肃,后演乔玄,再在《回荆州》中饰赵云。当戏演到《回荆州》时,五十八岁的钱浩梁突然感到头晕,随即倒到了舞台上,在丧失知觉前的一瞬间,他遗憾而又无奈地看着幕布在他眼前“哗”地拉上了……
他得了脑出血。1992年年底,他被批准病退回京,结束了河北省艺术学校的教师生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9
关键词:情绪共鸣点;文本经典段;提纲挈领处;合作探究点 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更加丰厚的信息,教师的自主选择权限更加扩大了,但是究竟该如何选择每节课堂的切入点呢?笔者基本是基于三个原则:①文体特征 ②学生的接受能力③教学三维目标。例如小说《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首先可考虑记人散文体裁特点,从题目切入。从题目切入逐层分析,梁任公为何许人?其演讲有何特别值得记忆之处?于是课堂线索就层层滤出。然后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对梁启超和梁实秋有一定认知,二者同为名人名作家,可以从写人的手法切入,引导学生由阅读走入写作。最后是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探讨演讲的成功之处究竟何在?究竟是内容吸引人还是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为什么开篇说梁启超晚年不问***治,却通篇的关于其爱国的情绪在激荡在汹涌?
基于这三个基本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四个角度切入,分别是从情绪共鸣点,文本经典段,提纲挈领处,合作探究点。
这四个角度的选择是源于对新课程改革的个人理解。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主动是指课堂的学生心理状态,只有主动,方能乐在其中,找到情绪共鸣点;生动,是指语文课堂的本质面貌必须和语言相关,必须用教师独有魅力的语言还原出文本经典段落的经典之处;生成性,是指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处和思维撞击处。课堂真正的价值其实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追随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跟随于预设。
一、找到情绪共鸣点,方能使学生乐在其中
P+2语文学习的本质应当是活色生香的,作为与生命本质最直接接触的学科应该是极容易唤醒学生共鸣的。例如诗词教学,诗词是文学艺术中最凝练,最情绪化的一支,情感的抒发是解读每一首诗歌的关键,《沁园春?长沙》中伟人的凌云壮志;《雨巷》中对未来人生若即若离的思索;《再别康桥》中对异国学习生涯的眷恋等等,这些诗歌中本身就有着浓稠的化不开的情感。教授这类文本时,紧扣诗词中的“动情点”,还原当时当地情境,如学习《雨巷》时,可以渲染20年代时诸位思哲们的精神困境,鲁迅在绍兴会馆阴郁地抄着古碑,朱自清心里也颇不宁静,蔡元培为积重难返的大学固疾演讲呼号,还可以渲染江南古镇中的青石古巷,雨敲油纸伞泛起的古老木香,整个时代的忧郁气息犹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戴望舒在这样的时代气息中,焉能不生惆怅与徘徊之情?教师可以这样利用动情点切入教学,使学生做到知人论世,真正做到深入文本去阅读探究,从而提升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深挖文本经典段,提升审美能量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质彬彬的美学读本,教师可以深挖文本经典段作为审美的切入点,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了写尽月下的荷花之美,采用博喻的方式,“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的荷花晶莹剔透、忽明忽暗、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塘上月色,“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采用通感,将视觉和听觉打通,用“名曲”的旋律形容光影的和谐,烘托出一种时断时续的氛围。对这样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反复体会文本的经典之处,领会语言的形象性,进而复原出当时的作者心灵,从作品“经典段”切入教学,学生不但了解到了作者表达的内涵与技巧,而且还领略了作品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提升了自身的生命品质。
三、找准提纲挈领处,滤清文章思路
“提纲挈领处”指作品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包含中心句、过渡句、结论句),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效率提升的同时,课堂的清晰度也得到呈现。在鉴赏古典诗词时这种方法尤其有实效,中国古诗语言凝练度高,只要抓住了一个“关键字”就抓住了全诗的基调与主旨,如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学生很容易找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字,然后以此为起始点梳理作者思绪:①词人用哪些意象、什么手法写“愁”?②她为什么有这么多“愁”?这样抓住关键字切入,层层深入地鉴赏分析,使课堂教学过程紧凑,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再譬如文化昆仑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只要抓住一句: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引导学生思考:出门旅行,旅行至何处?回家,回至何处?如何旅行又如何回归?又如《故都的秋》的关键句在: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抓住此句,即从秋色之清,秋声之静,秋味之悲凉切入全文,课堂的讲授就会有条不紊。
四、巧设合作探究点,增强解读文本的能力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因而要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老师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亲近课堂,亲近文本本身。因而设置“探究点”就显得很是必要。所谓教师巧设“探究点”切入教学,是指该探究点必须是关系到文本深层的有价值的问题。因而探究点的选择十分重要。我曾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让学生探究此文表达方式的特点。首先我进行探究前的铺垫:由中心思想和线索可知,本文既要抨击敌人,歌颂***,又要激励后人;既要回忆***的事迹,又要评述徒手请愿,更要揭露敌人,粉碎谰言;无论涉及哪方面,鲁迅的一腔悲愤都形诸笔墨。可见,单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胜任的,必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才能完成写作意***。由此产生了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的什么特点? 然后将探究方向限制在第三、四、五节中。于是学生步步深入,得出如下探究结果:第三段以刘和珍与我的师生关系的议论为发端,转入记叙。鲁迅先生的感情也就从第一大部分的愤激,转为舒缓。但是到第四段又由记叙进入议论、抒情,在记叙中连用“然而”、“但”等转折语,层层递进,感情再次迸发。在第五段开头就用“但是”一转,由上段的议论转到记叙刘和珍等遇难的经过,结尾再用“但是……”一句揭穿刽子手们的狰狞面目。对中外杀人者的义愤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确实存在以下问题: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以肢解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教法单一,即老师唯考试马首是瞻;因此高效的解读文本,精选文本中的“情绪共鸣点,文本经典段,提纲挈领处,合作探究点”切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模式,显得势在必行。P参考文献:
[1]苏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篇10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语法;悬念法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何谓“活”就是能充分体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好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语文课要“活”得有滋有味,核心在于引爆“兴趣”,明代大教育家王守仁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出趣”昵?笔者小结自己常用的六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导语法)
每一堂课的开头5分钟,导语处理得好,可先声夺人,勾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思索的千层浪花,大体有以下方式:
1、以课文相关的成语典故开头。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先请学生上台讲“完璧归赵”、“刎颈之交”两个成语的来历、意思。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讲“东道主”的典故等等,生动的故事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述,学生们很快就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2、笑话、趣事、格言也是很好的开场白,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先讲梁任公、梁实秋这两个大作家的创作趣闻,很容易便“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及其鲜明深刻的印象。
3、5分钟演讲、小讨论的形式特别适合《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富有哲理性的课文,设计课堂导语,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课堂导语的设计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亦庄亦谐乐趣多(幽默法)
赫布·特鲁认为诙谐幽默的趣味语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也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一次有位同学上课睡觉,我请他站起来,讲了孔子批评他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的故事后,又说了一个笑话:古代一先生让一个上课睡觉的学童解释“宰予昼寝”,学童解释为“宰杀了我,我也要睡觉”。我问那个学生:“你是不是也和学童一样呀?”同学们大笑不止,发笑的同时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领悟到老师的真正用意,既调节了学生的听课情绪,又增长了知识。
三、将***善射盖有神,盘马弯弓故不发(悬念法)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牵挂,是急于知晓事情结局的一种紧迫心情。一个善讲的老师,讲课时必须设置各种疑问、悬念,让学生体味、揣摩,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深入思索,也能激发其急切求知的欲望。
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结局就是很好的“卖关点”,抓住它,联系大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对比鉴赏,吊足学生胃口,牢牢吸引住其注意力。
四、寻章摘句老雕虫(引用法)
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可使课堂教学神采顿生,情趣盎然,且事半功倍,如学习《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特色时,我举古人名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月落乌啼霜满天”等。讲《蜀道难》时,引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引杜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诗句,辅以高力士脱靴的传说,激发了学生读书求索的热情。
五、万紫千红春满园(立体法)
语文课不应该只是平面的单调的语言教学,要运用绘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组合,真正寓学于乐,多媒体是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等课文时,先观看电视剧、电影,学生在生动画面、轻松音乐的刺激下,很容易“入境”。《雷雨》《窦娥冤》等剧作让学生粉墨登场,既利于挖掘其潜能,又不使教学平淡乏味。《拿来主义》等议论文,分正方、反方,让学生展开辩论赛,收效甚佳。为讲清《兰亭集序》中观察点的变化,我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有山有水的风景画,十分形象直观。
教学要让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得到刺激,活跃起来,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六、鲁班门前弄大斧(找错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但白璧微瑕也难免,如能引导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会***其思维,鼓舞其自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