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10篇

乡土情结篇1

关键词:乡土美术; 拼贴画; 社团教学

中***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72-002

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审美教育,我们不能局限于课堂教育模式,更应该另辟蹊径,为学生多开一扇窗。“乡土拼贴社团”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想,在想中创的一种学习方式,此活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设计背景

社团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本校是众多农村小学中的一例,美术教育中还存在很多弊端急需突破,主要表现在:

1.缺少多元化的教学

美术社团课一直被人称作是“***画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绘画练习较多。而工艺美术的学习一直得不到重视,而导致了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的单一。

⒉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美术社团课往往在教室里进行,理论多于实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二、设计创意

⒈教学目标的跨越性:以乡土拼贴画教学为引线,链接世界化拼贴艺术领域。通过全程摄影,网上留念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加工、创变乡土资源,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⒉学习形式的多向性:通过多种途径欣赏拼贴画,直观感受,储备不同特色的表象,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中寻找美,发现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麒麟红木加工车间、播放大棚养殖录像、讲马蒂斯的艺术生涯、欣赏(学生、教师、国内外)的范画等,引导学生增强直观形象感受。教师提出总要求,学生自主上网、进阅览室、寻访当地艺人等方式收集乡土资源及优秀传统艺术。再以社团为载体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大胆说出自己对拼贴画的见解。

⒊创意设计制作的开放性:打破常规美术教学中的定课时定内容的教学模式,“乡土拼贴社团”就是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个性鲜明的创造者。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自己掌握的乡土资源信息覆盖面的难易程度自行决定,结合自己的长处确定设计方案,可以由易到难进行设计创造。麒麟盛产刨花,所以创作中以刨花为主要拼贴材料,结合花布、树叶、五谷杂粮等乡土资源进行艺术创作。

⒋评价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我贴画我快乐成长袋,”评价学习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对教师行为的评价环节设置,明确弱点和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设计依据

⒈教育导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

⒉理论依据:“乡土拼贴社团”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行动研究法的要求,参观家乡本土资源、多渠道收集并创造性的完成作品,都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习方式。

⒊客观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我们学校地处“红木之乡”――麒麟。麒麟可开发和利用的本土资源繁多,就以刨花为主,让学生配上彩纸、麦秆、木屑、花布等,表现具有红木之乡特色的建筑、民俗风情以及他们眼中的世界。

四、设计目标

⒈知识和能力:通过拼贴画学习制作,训练学生利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动脑动手的能力。

⒉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拼贴画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⒊通过研究,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

五、分层安排

1.面向少儿活动中心儿童画组的全体学生。展开每周学大课时。

⒉社团兴趣小组。每周二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学生自愿参加。

⒊选拔特长生,以“少儿艺术创作室”成员为主,进一步训练提高。

六、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七、评价标准

有效的对评价进行改革,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建立学生学习“我贴画我快乐成长袋”

我们让每位学生自制了自己喜欢的“我贴画我快乐成长袋”(也就是档案袋),拟定在进行档案袋评价的时候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自己认为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自己在课外创作的好的作品、每一堂社团课的成长日志、社团课的学习感受,以及观察记录、构想草***、设计方案、相关的美术信息(文字或***片资料等)、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2.评价学习过程

既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对学生拼贴画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1)星级制评价。可用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定。

(2)口头评价。①多表扬多鼓励;②因人而异。

(3)笔头评价。笔头评价一般是通过评语的形式对学生的笔头作业进行评价,笔头评价有指导性评语和感想性评语。

①文字书写工整,语句正确通顺;②语言应有激励性。激励的话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自评、互评。

(5)座谈。每个月拟定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创作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6)作品展示会。对好的作品定期在美术室、教室等地方举行拼贴画作品展示。

(7)网络交流。在网络这块平台上拓展全新的美术作品交流渠道、交流方式,让更多的人都能欣赏到我校学生的拼贴画作品,并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

4.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乡土情结篇2

刘世昭?火?炎?秦***校?孙振***?杨威胜?胡武功?蔡焕松

蔡焕松:近20年来你出版了10本摄影专著,除了《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其他9部作品都是拍摄海南本土的,你是有意识地坚持拍摄、编辑这套记录海南变迁的丛书,还是在边拍边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拍摄思路的?

黄一鸣:1981年我开始摄影创作,至今已有31年,这31年里我用镜头记录了生我养我的海南土地,我的摄影和岛上的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出版这套系列丛书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想法,而是在一个个专题的拍摄、编辑过程中形成的。

1981~1985年,我还处于沙龙摄影阶段,以打“龙”为荣。后来受到国内较前卫、做得较好的摄影家的影响,比如四月影会那帮人,也陆续接触到一些国外摄影家的作品,包括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尤金·史密斯、罗伯特·卡帕这些大师的作品,才对摄影有新的领悟。这个时候记录海南变迁的理念还很模糊,只是认为用相机能够进行摄影创作。1988年海南建省,我被调到中国日报社做新闻记者。当时中国日报社有一面旗帜,就是王文澜,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他的摄影跟别人不一样。这之后,我围绕海南先住民、闯海人、弱势群体、白领等拍了一些专题,这个创作理念才逐渐完善、成熟。

蔡焕松:从一鸣的言谈中可见你(王文澜)对他的影响,你做为一个摄影同行又是他的领导,如何评价一鸣?

王文澜:我与一鸣之间可以说是神交,相互的眼神交流远胜过语言,因为他在我面前几乎不怎么讲话。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南人,把锲而不舍的夙愿都倾注在他的故乡。他的足迹遍布海内外,把所有能量都储存起来,再回到海南的历史变量中一点一滴地均匀释放。海南的天气热,加上“下海”热、投资热、旅游热、沙龙热,简直火得不得了。一鸣冷眼向洋看海南,既熬过了沸点,又经住了温凉。一颗平常心,使他从时代的潮流中跳出来,成为一个恒温的旁观者。清心既能寡欲,也能清目。于是,我们感受到一鸣持之以恒、不动声色的海南视界,以及其中无处不在的呼吸与心跳。我一直认为,一鸣把重要的话都留在他的照片里,只有在那里,他像变了一个人,有说不完的智言慧语;也只有在那里,我才能真正读懂他。

一鸣用照相机与海南进行了30年的对话,他的近十部关于海南的摄影专著朴实无华,没有大话、空话、假话、套话。他从民间平凡的家事悟出改革开放的国事,以小见大地真实记录了故乡百姓的生存命运,脚踏实地地讲述着他的海南故事。他已经讲了半辈子,我想,他会一辈子讲下去。一鸣常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总能让我们重温那句成语:一鸣惊人!

蔡焕松:正如文澜所说,一个摄影家对一个地域进行深入的影像记录,单靠影像语言的改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个地域的情感投入和对这一地域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一鸣在这方面应该有特别的优势。

黄一鸣:我父母出生在印度尼西亚,我的大部分亲戚都是从印尼回来的。我是印尼侨眷,出生在三亚,出生以后就到了陵水县。8岁时我到黎村苗寨里生活。15岁到另一个黎村插队当农民,一直到18岁,后来才到海口读书。这些经历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作为一个摄影人,我应该用影像记录我生活的地区,通过摄影诠释我对这个地区的理解和认识。后来我进了中国日报社,我印象非常深,王文澜跟我说过一句话:你要用一个外星人的眼光,来看待你生活的这片土地,这样你会有很多更深刻的认识。我后来就是以外星人的眼光来看待海南的。

蔡焕松:你爱这块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一种乡土情结;同时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你担负着社会责任。在你的本土影像系列里,乡土情结和社会责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两者如何统一?

黄一鸣:因为从事摄影,后来又进入新闻界,我对这块土地的情感是非常深刻的。改革开放之后,海南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应该尽我所能记录下这种变化。基于这种认识,我每时每刻都在记录身边的生活和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两者是统一的。

蔡焕松:你和同时代的摄影人一样,是从打“龙”开始的,刚才谈到你后来受四月影会影响对摄影有所顿悟。我想请李英杰谈谈,你作为北京四月影会的创始人之一,对此有怎样的评价?

李英杰:我认识黄一鸣,是从认识他的作品开始。我看他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反映早期海南人普通生活的片子,看了之后很震惊。因为我对广东(1988年以前海南隶属于广东)摄影界的整体印象是他们以唯美摄影、沙龙摄影为主,而黄一鸣的作品、风格、专题等等都出乎我的想象。

摄影从国外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澳门一带传播。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摄影必然和中国本土审美理念发生碰撞,与中国唯美理论融合,所以我对以前广东摄影的印象就是沙龙摄影。而且我跑了很多地方,包括港澳、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地,跟这些地区的摄影家交流,看他们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凡是以华人聚居为主的地方,基本上也是以沙龙摄影为主。但是,黄一鸣的作品完全以另一种面貌出现。他用非常贴近生活,贴近海南本土的纪实视觉表现海南百姓的生活状态。我很震惊于他对传统的大胆革新,或者说是***。

当然黄一鸣说了,改革开放以后他受国内时代变革的影响,但我想是不是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我跟一鸣聊天的时候,我说你的口音特别像翁乃强,后来他告诉我他父亲和翁乃强、方学辉关系特别好,在印尼是同学,方学辉、翁乃强还是他的摄影老师。我听后恍然大悟,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位老先生在纪实摄影方面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翁乃强和在座的刘世昭都是《人民中国》的记者,是一直活跃在摄影方面的大家。方学辉是华侨摄影学会的顾问,一直致力于我们和东南亚华侨的摄影交流活动。他也一直在走非常平实的纪实摄影路子。

乡土情结篇3

一、对乡土的依恋之情

哈代出生于农村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自小生长在一个与大荒原毗邻的西南部小城镇,这里的自然环境为哈代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写作背景。在他一生当中,除了早年在伦敦居住过5年,几乎所有时间都待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从小说中我们得知,哈代的家乡保留了传统乡村的纯净与质朴,村里面种满了绿树,一望无际的荒原不仅有着温和的气候,村内旖旎俊美的自然风光也为哈代提供了非常适宜的居住环境;向远处望去,连绵不断的田野和牧场之中矗立着几栋极具古老气息的建筑,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哈代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在小说中哈代将自己的家乡称为威塞克斯王国。它不仅是哈代的家乡,同时也是哈代的精神家园,在哈代的笔下,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即便与乡村毗邻的是一个大荒原,但在作者的笔下,故乡俨然呈现出一派具有荷兰风味的别致景象,和谐的氛围、诗意的景象在作者的小说中得以汇集,透过这些饱蘸情感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乡土浓浓的依恋之情。

《远离尘嚣》不仅是一部乡土小说,同时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作者通过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习俗,虔诚地诵读着《圣经》,并借助钥匙来占卜。而在《还乡》这部小说中,作者则描述了人们通过烧蜡像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怨恨,用针刺破皮肤的方式来验证是否存在巫婆。这些古老而传统的文化活动伴随着乡村流传了几百年,每年村民们都会在特定的时期内举办祝火舞会,这些活动都带有浓郁的民俗氛围。相对年长且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会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而这些宝贵的生活经验确实对后代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瓦伦丁节到来的时候,人们还会通过相互交换礼物来寄托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真实的田园生活、质朴的情谊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简单而纯净,人们无论是在饮食、婚恋还是在其他习俗上都保留着传统,哈代作为故乡的一员,也是从这些生活中过来的,而作者对淳朴生活的构建也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怀恋。

二、对乡土淳朴生活的向往

哈代曾经为了学习而在伦敦待过5年,在伦敦的这段时期,他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故土,文化习俗的差距使得哈代很难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心理煎熬使得他在思想上受到了进化论的浸染,因而对社会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当哈代看到逐渐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宗法制社会时,感性的燃烧彻底摧毁了他的理性,他的日常生活开始出现一些浮躁,简单的快乐也逐渐被抑郁感所取代,思想的变化使得哈代的创作也有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远离尘嚣》就真实地记录了哈代在乡土情结上的转变历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刻画一系列悲伤的自然事件来表明宗法制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如羊群的离奇死亡、范妮的惨痛变故、巴丝谢芭的思想转变等,而这些事件全都发生在威塞克斯王国中。现代文明的破坏使得理想中的国度遭遇了一系列的变化,看似和谐的背后实则隐藏了剧烈的危机,作者借助威塞克斯王国的变化来凸显传统美德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种潜移默化又无可阻挡的变化引起了哈代内心的焦虑和忧伤。

《还乡》作为哈代另一部以乡土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在小说中讲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竞争已趋向于白热化,整部小说都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因而小说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色彩。小说的主人公克林・姚伯出生于荒原,家庭的富裕使得他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巴黎事业有成之后,他看透了那种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内心对乡村乡民的热爱使得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教育,帮助乡民们改变生活和命运,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否定使得克林有心无力,并因此陷入精神困境,他试***通过宗教来解脱自己,留在他身上的只有无尽的孤独与悲伤。女主人公游苔莎是一位出身于都市没落与荒原的女子,她对都市生活的向往使得她对荒原生活充满了厌恶,她因此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荒原,克林的到来对她而言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她利用一切手段与克林结婚,生活目标的不同导致两人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克林和游苔莎就是资本主义侵蚀宗法制的产物,在两种制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迷惘,失去自我,直至最后走上不归路。小说表达出来的伤感和抑郁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三、对乡土情结的反思

在进化论和宗法制传统的双重影响下,哈代的思想开始出现了剧烈的斗争,再加上叔本华哲学的熏陶,哈代终于用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开始理性客观地来描述自己所见到的一切。即便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哈代对威塞克斯仍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但理智的思维使他意识到只有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才能继续生存,尽管威塞克斯拥有许多让人迷恋的地方,但随着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的到来,它终究逃不过成为历史的命运,所以面对这个结论哈代选择了无奈地接受。在这段反思过程中,哈表了小说《卡斯特桥市长》,通过作品我们了解到,卡斯特桥作为乡村中心,它并没有随着现代文明的侵蚀而消失,相反,它成为了一个乡村集镇,与当时的社会相比,这里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拥有醇厚的乡土气息,既没有机器的轰鸣,也没有排放黑烟的烟囱。小说的主人公亨查德也是一个极其遵守传统宗法制的市长,在日常事务处理上他完全依赖于占卜和感觉,这种完全凭感觉做事的方式反映了作者对乡土情结的反思。

尽管亨查德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市长,但在遇到新兴资产阶级伐尔伏雷后,他输得一败涂地,伐尔伏雷作为现代文明的代表人物,在处理事务上具有专业的理智和智慧,所以不论是在爱情还是在***治方面,作为传统宗法制代表人物的亨查德都输给了伐尔伏雷。伐尔伏雷当上市长后,在银行家劳渥的开发下,卡斯特桥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的侵蚀,铁路开始在城镇四周铺开,最后一片保持传统文化的乡村社会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并没有出现人物挣扎以及陷入精神困境的描写,这部作品的重点在于突出现代文明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如《德伯家的苔丝》一样,它们表达的同样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当哈代将小说人物推向社会和现代文化中时,他对乡土情结的描述就不再局限在依恋上,而是借助人物的悲惨命运来阐述自己对旧意识的淡忘,这种无意识的描绘为整部小说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重新审视和对乡土情结的反思。

四、对乡土情结的无奈

若说哈代对《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描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乡土情结的反思,那《德伯家的苔丝》则是突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导致了苔丝的死亡,两者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突出了哈代对现实社会的悲观与无奈。《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小说,小说讲述了贫苦少女苔丝在被东家少爷玷污后,坚强***地去奶牛场当挤奶工,与牧师之子克莱相知相爱之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对克莱的热爱使得她在新婚之夜将自己被玷污的事情和盘托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克莱抛弃了苔丝远走他乡。苔丝的遭遇就如大多数工人一样,资本主义的进驻使得简单快乐的农民生活变成了成日遭受剥削的工人生活,土地的被霸占以及工业的污染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靠工业获取生活来源,廉价劳动力只能换取微薄的收入,因而便出现了许多如苔丝一般靠劳力换取生存机会的工人。作者对苔丝的悲惨遭遇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尤其是苔丝对生活失去信仰的那一段更是突出了作者对乡土情结的无奈。

在苔丝出场时,小说的作者就将她安置在一个宽广而又空旷的黑夜,在这样一个充满黑暗又没有支撑的世界中,苔丝的柔弱显得更加突出,即便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一片她所渴望的净土,但命运的安排使得她只能黯然地接受现实生活给予她的一切。悲惨的命运如同影子一般紧紧跟随着她,接二连三的苦难将她的精神彻底摧垮,首先是邮车的突然出现使得她家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在农场做工却受到了东家少爷的玷污;遇到真爱向丈夫坦白之后遭到无情的抛弃;之后又为了丈夫杀死东家少爷而遭受舆论的制裁。如此柔弱的一个女子承受了这么多的苦难,偌大的世界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拯救她,作者通过苔丝身上所体现出的无奈来表达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乡土情结瓦解的无奈。

[参考文献]

[1] 刘美林.论哈代的浓郁乡情[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01).

[2] 汪沛.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景: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J].外语教学,2009(04).

[3] 蓝仁哲.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的人与自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02).

[4] 罗峰.一曲文明世界的挽歌――《德伯家的苔丝》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1(02).

乡土情结篇4

刘震云出生在农村,是一名地道的农家娃,1978年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刘震云的作品《头人》中有一段情景描写:“我实在饿得不行,忍无可忍便萎缩在南墙根,四肢无力,头耷拉,那样子就如同一只小瘟鸡似的。”同样的描写也出现在了小说《故乡相处流传》当中,描述的是一个忍受饥饿的小男孩和他年老的外婆一起,艰难地赶往县城,在途中,看到了尸骨遍野的场景。作者对以上情节的描写生动、形象、逼真,能写出如此真实的感受,这也许与作者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在作者的内心,有着无法抹去的对故乡土地、劳动者以及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也正是由于有这些真情实感,才会自发地写出如此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2]刘震云的另一部经典小说《塔铺》,同样描写的是故乡生活。故事发生在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地点为塔铺镇,整部小说的故事人物都来自这个乡村高考补习班里,包括了干部子弟“耗子”、 “我”、农民青年“磨桌”、乡村女孩李爱莲及大龄农民王全等人,讲述了恢复高考后,这些有志之人为了追求梦想发愤***强的情景。该部作品主要是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初期,我国乡村农民的现实生活——贫穷、落后,同时也是对当时乡村农民那种特有的善良、朴实、坚强、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进行赞美。小说中提到,高考复习资料很难找,父亲为了帮助“我”搜集复习资料,用了两天两夜徒步180多里地,脚走得全是血泡,鞋帮也走裂了,这种真挚伟大的父爱让每一位读者在心里为之流泪。女友李爱莲也是为了能让“我”毫无顾忌地复习,参加高考,用美丽的谎言欺骗了“我”,这种纯真无私的爱情更是令人钦佩不已。“我”、王全和“磨桌”既是朋友也是战友,一同度过艰难的岁月,这样的友谊天长地久。刘震云写作的视角大都以平民为主,创作中展现出对于他们默默的认同与同情,这也正是作者对故乡深厚感情的体现。

然而,与故乡的近距离审视并未使他对故乡有着更多的“憧憬式”留念。 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刘震云除了时而用诗意笔法去描述砖塔下纯爱之歌的绝响外, 也不回避同一个砖塔下并不诗意也并不淳朴的各种元素。他在讴歌故乡真善美的同时,更多的是用一双充满现性的慧眼和一把尖锐锋利的手术刀来审视故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 在他所描述的乡村里,我们很少读到和谐宁静的田园画卷, 更多的是物质的匮乏及由此而致的精神贫瘠。他冷静客观地剖析和剥落乡村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冷峻的目光集聚于乡村那些变形的灵魂,极力书写他们膨胀的恶,完全颠覆了“十七年文学”中本分、善良、向上的农民形象。他着力发掘平淡表相下的人性悲剧,批判人性的畸变和自我的沦丧,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3]他通过“故乡”来反思乡土社会在物质重压下人性的异化和精神奴役下人生的痛楚,在悲观和绝望中寄予深广的意***,于冷眼旁观中传达出对社会现状不满的微弱呼声。

此外,刘震云在小说《塔铺》中也对人性自私的一面进行了细致描写,即用一种灰色的眼睛对乡村生活进行审视,来体现人性丑陋的存在现实。又如书中描写到乡村青年“磨桌”为了自己能好好儿复习,对王全说谎,称没有《世界地理》,最后导致王全放弃了高考,“磨桌”后悔莫及,虽然良心发现,但是为时已晚。作者通过以上细节的描写说明人性自私的一面一旦时机出现就会爆发出来。

小说《新兵连》则是描写农村新兵到部队后的生活片段。作者采用冷峻的笔调描写了新兵连生活中权力与利益驱使下人们勾心斗角、搬弄是非的场景,展现出人性荒谬、扭曲的一面。新兵们多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带着家人和自己的希望来到了新兵连,淳朴、善良的本性在权力与利益面前一点点收敛,为了争取“积极”“上进”,有个好的分配去向,憨厚质朴的农村小伙相互算计,勾心斗角,导致一幕幕悲剧发生。新兵连成为了人们摆脱贫穷的跳板,也是一个无声却暗藏阴谋的战场。“***”为了有机会接近***长,想方设法争取为***长开车的名额,不择手段,告发了和他同村的新兵“老肥”,导致“老肥”被退回村,终日抑郁,最后自杀的悲剧。班长“李上进”因故未能入***,心存报复,不惜***击指导员,而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原本对他报以同情的战友,为了摘清自己和他的关系,不影响以后分配,变本加厉地夸大事实,添油加醋地告发他。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将人类的美好品质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发生重大转变甚至完全扭曲的现象暴露无遗,展现了新兵连的价值观在***治权力面前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一地鸡毛》中所讲述的主人公小林自从离开具有宁静生活的农村进入喧嚣的城市后,虽然从骨子里还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心深处还是传统的道德礼法,然而面对物质生活压力巨大的城市,他再也难以遵照传统的人际关系法则应对紧张的城市生活。当来自小林家乡的小学老师以师生及同乡关系进城来探望他时,小林妻子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脏兮兮的农村人,还要请客吃饭,临走时还得给他钱,因此才会不断地给小林老师甩脸色看。对于小林,出于对家乡的精神寄托,内心透露出来的乡村传统道德使得他还想努力去款待一下自己的小学老师,然而长期城市生活中巨大的物质压力已一点点侵蚀着他从小形成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当看到自己的老师受到妻子的冷落而不得不带有几分辛酸转身离开的时候,他深陷于农村道德关系和城市道德关系的矛盾之中,那一刻小林觉得“身上沉重极了,像有座山在身上背着,走不了几步,随时都有被压垮的危险”。从中也不难看出淳朴、单纯的农村道德关系在复杂的城市生活中的难以为继和失落。作者刘震云要向读者展示的正是这种乡土道德关系下的人们精神异化的生活现实。

在小说《头人》中,作者又将这种批判意识作了更加深刻的描述。该小说于1989年完成,讲述了在一个名为“申村”的村庄里,短短半个多世纪,七个“头人”相继更迭的过程。在申村中,虽然每个头人都可以呼风唤雨,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仍然只是掌握了申村的命脉。作者将这种权势从各种世俗关系中体现出来,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头人与村民,巴结与高傲,卑怯与骄纵。在《头人》中,村里的人们虽然具有足够的世俗经验,但往往不能够明辨是非。他们愚昧贫困,对权力文化抱有强烈的渴望,同时又藐视并欺凌比自己还弱势的村民。作者通过描述这些社会现象,很自然地体现出了民族内心深处的奴性等痼疾,并进一步扩展了村民精神上受到的荼毒,更加彻底地揭示了人性沦丧和畸变的历史悲剧。

刘震云的作品大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题材,从小说《塔铺》到《一地鸡毛》,再到《头人》,虽然写作风格稍有变化,但都可总结为作者对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人性丑陋、荒谬的一面进行强烈的抨击与批判。作者用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人物活动,向人们描述人性善变的一面,同时也表露出对利益驱使下人们精神异化的痛心与愤恨之情。人类为造物者的杰作,堪称万物之灵长,拥有血肉之躯,本应主宰世界与命运,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却被社会中各种力量任意摆布。[4]刘震云深深地意识到人类精神被奴化的危害,看透了美好生活下面隐藏的丑恶与荒诞,通过冷峻、犀利的笔调将各种生活真相描绘出来,给人们以警示和提醒。

刘震云是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现代作家,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以及对乡土人情根深蒂固的情感,使他对乡村文化产生了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以展现乡土文化为主。一直以来,刘震云着眼于反思和批判农民历史文化,尤其是对人们精神世界构成毒害与制约的农民历史文化,即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封建官本位文化与功利精神,正是由于此类毒文化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农民的创造力,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刘震云的作品在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与同情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利益驱使下人性自私、善变的无情批判。特别是在他从农村走向城市,切实感受到了现代城市文明后,内心对乡村生活的情感既矛盾又复杂。在他的作品中将人类精神异化的事实裸地暴露出来,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从小说中认清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给人以警示,希望人们能正确、积极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光华.刘震云小说中的故乡情结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 乾直.从“权力”、“民族”、“故乡”中看刘震云小说的现实性[J].神州,2010(10).

[3] 姚晓雷.“都市气”与“乡土气”的冲突与融合——新世纪以来刘震云的“说话”系列小说论[J].文学评论, 2011(05).

[4] 上官云.论刘震云小说的现实批判意识和人的异化[J].学周刊,2011(36).

乡土情结篇5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这样来赞美石榴花的鲜红火辣。没错,盛开的石榴花像一团团火焰一样。我想摘下一朵,却又怕被烧伤了手。在这参差的树枝上,无序地罗列着一团团石榴花。他们有的已经芬芳吐艳,有的还在含苞欲放,有的欲破蓓蕾,有的破蕾初绽……充满着强烈的生命力,好似一个个活泼的小娃娃在树上笑着,闹着。红花簇簇绿叶映衬,一片美轮美奂尽收眼底。

石榴花的花像不像玫瑰那样浓郁,是一种清风淡雅的感觉。微风轻起时,一缕幽香钻进鼻孔,沁人心脾。淡淡的花香招来了五彩斑斓的蝴蝶和勤劳的小蜜蜂,他们伴着石榴花,翩翩起舞,给这静态的美增添了几分动感和活力。我信手摘下一朵石榴花放在鼻上,细细地闻了闻,一股甜甜香香的气息直钻进鼻孔,又扩散到全身……

我正陶醉时,突然看到一朵石榴花飘飘零零的落下。我的心一颤,难道石榴花的生命旅途就这样结束了?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来石榴花的凋落,是为了明年更好的生长……

乡土情结篇6

关键词:乡土文化;品德与社会课堂;自我探索能力

乡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创造出来的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融民间的习俗、风情、道德、情操、建筑于一炉,讲究的是地方的特点,通过生动的文化格律,体现一定时期、不同区域的风情习俗,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的底蕴,留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品德与社会课堂引进乡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及地方名人趣谈、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好教材。传奇的人物、警世的故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而理解一个童话,游览一处名胜,对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家乡思想感情,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一、让乡土文化成为课堂主渠道

品德与社会课堂引进乡土文化绝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能补充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品位。乡土文化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其他文化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乡土文化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各个地区,以及各民族的不同特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进行学习。利用课件来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不同地区的习惯、不同地区的风情,增加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大脑。学校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让学生通过多看一些乡土文化的录像、多听一些美丽的传说,开阔视野,充分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欲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创造教材。乡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离不开搜集与传播,让学生多搜集乡土文化精粹,掌握思想内容,亲身去游历、感受自然,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深入社会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乡土文化的内在美。

二、让乡土文化沟通课外多条线

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不光是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少先队广播站开设乡土文化演讲专栏,班级黑板报有乡土文化一角,校园德育阵地宣传与熏陶也是受乡土文化的感染。每年的“六一”节也有浓郁乡土文化节目汇演,学生也可以在周末、假日参加“游园观光”“乡土摄影展”等活动。虽说不能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对乡土文化的学习达到炉火纯青,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和认识乡土文化的价值更有意义,培养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更为重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也指出:“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材料有自主选择权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尤其是农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适当拓展相关内容,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乡土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走进课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宽、拓深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外延和内涵,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裁剪”“重组”。乡土文化是丰富的,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学习乡土文化并不是让学生必须掌握它的方方面面,而是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爱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活动中去学习,理解其灵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

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自我探索能力

乡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精华。课堂引进乡土文化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乡土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与继承,努力把乡土文化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真正收到了以文辅德、以文增智、以文滋体、以文怡美、以文补劳的整体效果,逐步形成以乡土文化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乡土情结篇7

关键词: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教学 泉州十八景 结合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l世纪的今天,教学不再是知识独白、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已成为教学的主要趋势。如何更有效地将生活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内容。笔者在这种背景下,以自己的知识基础,充分结合现代学生心理,探究乡土地理教学与泉州十八景结合方式。

1.乡土地理教学的内涵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分支之一,既有地理教学的某些共同意义,又有乡土地理教学所特有的重要意义。

(1)深入了解家乡,增强学生的乡土感情。

乡土地理教学是一个极其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形式。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活动,学生走进周边环境,切身感受家乡的风土民情,了解家乡历史,这有助于学生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从理论到实际,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彻底改变了“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乡土地理教学涉及的知识就在学生周边,不但密切联系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这就给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3)通过地理实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融入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一要素或某几个要素开展综合的或专题的研究,这样有利于他们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置身乡土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已有存在”的质疑的基础上。学生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生存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进程、乡土文化的变迁,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乡土的现实问题,比如河流污染、治安状况的恶化等,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泉州十八景与乡土地理教学结合探究

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本乡本土的知识,是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从教学法分析,教师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乡土资源,结合乡土实际,从实际生活着手,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从泉州的乡土资源分析,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按以下形式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思想教育。

在当代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渐渐融入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以贴近生活为本的乡土地理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大大增强了乡土地理的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

就以“泉州十八景”的“郑成功史迹”这一景点为例,探讨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展示家乡风情,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兴趣才是关键。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文并茂、绘声绘色地讲述英雄郑成功的事迹,展示郑成功纪念馆、碑林、郑成功陵园等景点景色,让学生如临真境,感受一代英雄的气概。通过媒体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唤起他们学习先辈的热情,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适时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新课标表明,现代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已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教育最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之一。

以分析“泉州十八景”的“牛姆林”为据点,充分利用资源,全面地分析泉州的自然地理。“牛昧帧北怀朴为“闽南西双版纳”,在其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认识了解景区内的一些代表性植被,记录这些植被的特征,同时组织学生采集土壤样品、绘制土壤剖面***等一系列野外实践活动,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野外观察能力及合作精神等。实践活动结束回到学校后,教师组织学生处理、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通过活动,不仅可以达到乡土地理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而且可以全面发挥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开展专题讲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乡土专题讲座对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它不仅具有全面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充实的内容为基础,整理同类事物,通过对比、类比等手法开展让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以各种方法启迪学生思考、比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泉州地理》这一乡土教材从多方面介绍了泉州地区的概况,从学生所熟悉的区域环境为基点,介绍了泉州这个城市的山海自然环境,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经济特色,城市建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了解家乡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思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在中学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专题讲座:宗教专题讲座,土壤专题讲座,历史人物专题讲座,自然风光专题讲座,海岸经济专题讲座等专题讲座。运用这些讲座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我们可以“泉州十八景”的“深沪湾”、“黄金海岸”为代表结合泉州地区其他海湾,分析海湾建设,对比古今,从泉州古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港口,思考港口的经济发展。

总之,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各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涌现。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泉州十八景”融入乡土地理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自身潜能不断得到挖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2]陈澄,等.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1版).

[3]地理课外活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乡土情结篇8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乡土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乡土地理教学指的是学生所在地的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范畴内的知识教学活动。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之一,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加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地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这部分知识没有被纳入中考的范畴,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被重视,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一、乡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地理乡土知识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对这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给予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这一学科的课程安排时间不足,再加上这一学科没有被纳入中考的范畴,所以在升学压力下,不仅学校领导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任课老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这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及时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专业的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呆板,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不能掌握好所学的乡土地理知识。同样在地理知识的应用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地理水平不高。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与一般教材上的地理知识不同,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这一知识的教学。

因为乡土地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所以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了解,虽然学生平时生活在这,但是往往容易出现忽视了解这一地区地理情况的现象,而通过对学生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实践转化为理论,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当地的地理知识。通过对当地地理知识的研究还能帮助当地部门及时了解经济建设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地理环境上的依据,及时避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系统研究,采取可行的办法促进当地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树立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观。

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读***水平。众所周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能力,借助地***也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地***上的知识,而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读***,在不断地实践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当地的地理环境。通过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探究能力。

三、加强乡土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1、转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

要想让乡土地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能够被充分重视,国家的各级***门和学校的领导、老师要转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了解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首先,各级***门应重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排工作,负责编写高质量的乡土地理教材,让老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依据。其次,应该重视对地理老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乡土地理知识,让老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对学生这一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能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老师进行教学,并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地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识教学,使老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乡土地理知识水平。

2、提高乡土地理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

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任课老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识到地理乡土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现状,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乡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乡土地理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对当地实际地理情况的观察和实际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可供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供学生讨论。例如,学生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学,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上学路的地理风貌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识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地理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进行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水平,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汤江南.乡土地邢教学在高职地理教改中的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1)

乡土情结篇9

【关键词】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编写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

一、乡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学好乡土地理,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观只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接受,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仅限于书本知识间的迁移,学生体会不到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乡土地理的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把地理的学习从教室拉到了学生生活的空间,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仅善于观察、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更乐于结合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苍南的九寨沟―碗窑古寨”资源开发,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对“矾矿三废”排放,寻找解决的办法;对“江南河流污染”表示担忧,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需要寻找资料,探讨对策,寻求最佳方法,这样无疑让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学好乡土地理,酿出爱乡情怀

当今社会,很多青年学生对家乡缺乏热情,其原因就是对家乡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不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不知道家乡的自然和经济;也不晓得家乡的优势是什么。而生动具体的乡土地理材料和地理事物,通过教学,能够转化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建设家乡的志向。在课内,讲乡土发展的优势可使学生产生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讲乡土发展的历程,可使学生坚信家乡有美好的未来;讲乡土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而产生责任心。在课外,家乡的山水、草木,都能够使学生动情,在实实在在的地理事物面前,学生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譬如:在教授“旅游资源”时,不妨列举苍南的旅游名胜:玉苍山、石聚堂、望州山、玉龙湖、渔潦沙滩等等。在讲“中国的农业”时不妨结合一些我们身边的例子,如马站的四季柚;鹤顶山的高山云雾茶;岱岭乡的蘑菇;半洋村的马蹄笋等等。通过身边的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爱乡之情,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把爱乡之情付诸于实践。

二、乡土地理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不需要教师去开发新的地理资源,教师通常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对教师而言,乡土地理资源不知如何去教,更不知如何去开发与整合。由于教师乡土地理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的缺失,导致了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从而使大量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乡土地理资源被埋没,这样乡土地理资源就难于在课堂中有效的融入,因而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乡土地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师生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只停留在表面

在开发乡土地理资源的内容和素材上看,大部分教师偏重于知识点的运用,而忽视了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与融合。从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主体来看,只重视教师自身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从乡土地理资源的载体形式看,偏重于文本资料,而对其他形式的载体形式不够重视。很多的时候,学生对乡土材料的运用只能够编写出浅显的“素材文本”,而未能形成经典案例,这样就不利于乡土地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相结合教学策略

由于乡土地理环境对于生活在本乡本土的高中生来说是亲身可感触的,对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他们是可以实地调查探索的。有效地将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将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针对上述乡土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就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有机结合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精心选题

从乡土环境中筛选出研究课题能反映当地的社会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等重大问题,其研究成果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当地普遍关注问题,容易引起当地***府和有关部门的注意,其科学的结论、合理的建议可为当地***府采纳,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选择许多优秀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譬如在教授“旅游资源”时,教师可选择更为贴近的身边地理资源,不妨列举苍南的旅游名胜:玉苍山、石聚堂、望州山、玉龙湖、渔寮沙滩。在讲“中国的农业”时不妨结合一些我们身边的例子,如马站的四季柚;鹤顶山的高山云雾茶;岱岭乡的蘑菇;半洋村的马蹄笋等等作为研究性课题。

2.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达成目标

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的区域性、空间性、开放性,让学生亲身实践,达成目标。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积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等。如:在讲授《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时,我以 “世界矾都――矾山”作为例子,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研究影响矾矿工业区位,矾矿衰落的原因,矾矿整治的措施。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调查,学生要搜集、整理矾矿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只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接受,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仅限于书本知识间的迁移,学生体会不到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把地理的学习从教室拉到了学生生活的空间,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仅善于观察、社会调查访问、收集和整理资料,更乐于结合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认真务实的科学观,提高团队精神。如在苍南马蹄笋生产基地―赤溪镇泗安村,调查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集体力量,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车间,了解实情,分别从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生长的习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苍南泗安村发展马蹄笋的可行性报告,被温州安盛马蹄笋有限公司给予很高的评价。在解决问题的时,学生需要寻找资料,探讨对策,寻求最佳方法,这样无疑让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4.合理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应对学生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给予鼓励和帮助,通过对乡土地理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一次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都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每一个阶段都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去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编写,教师并积极参与

乡土地理资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与接收,将地理学科领域从有限的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可感的生活地理资源中去,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转化,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乡土地理资源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增强了案例的实用性。案例编写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选择一些典型的材料进行加工。首先是通过学生写小论文。如新教材的部分活动题作为写小论文的素材,如“城市交通环境如何的改善”,学生可以利用苍南县城目前的交通情况,编写案例。学生先了解灵溪镇的交通***,以及车站的布局,指出主要交通干线,如:104国道,温福高速公路,过境干道,温福铁路,以及客运中心,城南车站等。这样学生通过地***作为载体,联系课本所学知识,指出灵溪镇交通的状况,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编写案例。如对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进行案例编写。以自己所在的乡镇为对象,让学生设计问题,然后逐一落实。如:矾山镇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37863人,外出人口15546人,外迁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四十左右。针对此现象设计一些探究,学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通过抽样调查。如:山区流动人口迁出与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流动人口对迁入区或迁出区经济发展产生如何的影响?流动人口的迁入对本地区的环境和社会治安带来什么影响?调查结束后,最终让学生写成案例,学生在编写案例时就基本掌握了“人口迁移”这节课的基本内容。

(2)案例情景创设。案例情景的选取是授课的基础,是问题设计的载体。教师要对所授内容熟悉,把握重、难点和前后知识联系,在充分研究学生后选取背景材料,并且要在课堂教学时对一些目的性不强、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适当取舍。材料的出示要以文字内容为主,也可以结合***片,但最好紧扣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关注热点,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将材料改写,力求以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教学内涵。

(3)案例问题的合理设计。传统教法往往只注重传授结论,而案例中的问题更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案例设计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形成获取丰富的地理表象,再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形成理性思维。因此问题的设计就成为案例编写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钻研教材与学生实际。其次是充分结合案例背景材料。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师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如下问题。

(1)矾矿兴旺区位优势?

(2)矾矿衰落的原因?

(3)矾矿应如何整治?

(4)矾矿的环境污染的成因和治理?

(5)尾气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及处理办法?

……

这样就能把本节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师要亲身参与案例编写

案例的编写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师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编写的案例往往对教学作用更大,并能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老师应该起先锋模范的作用,不仅要教会学生编写案例,同时自己也要参与编写,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一节中,根据苍南夏秋季节多台风,教师分析台风频繁影响我县进行较为全面分析,为案例编写提供重要素材,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并为案例编写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乡土地理融入地理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探索,正日益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施中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仍需广大地理教师细心呵护。每一次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案例的编写,都可能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并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发挥好乡土地理资源,谱好这支家乡曲,就能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古伟侨.浅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10

[2]黄汉阳、林少丽.结合乡土地理案例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以潮汕母亲河韩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

[3]耿文强.基于乡土地理引课素材的运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01

乡土情结篇10

关键词:湘西小说;乡土情愫;再审视;发展;突破

在长河滚滚的的乡土小说中,沈从文对于湘西故土的寻觅与挖掘,提炼与熔造,形成了一股奔腾不息的浪花。沈从文就象寻潮的健儿,驾着一叶扁舟,在故土的大海行舟摇曳,追风扬帆。20世纪的湘西是沈从文故土情节之所在,它成全了沈从文,使他的湘西小说除了乡土味外,还多了其它的韵味。

一、湘西小说中乡土情愫的原因再审视

“乡土”二字对于沈从文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中国的现代作家群中,他是以“乡土”著称于世的。他的湘西小说为何具有那么浓烈的乡土气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沈从文诞生于靠近湘、川、黔三省边界的一个小山城――湖南凤凰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那山美水美的地方自然陶冶了的的情操,铸就了热爱故土的思想。尽管当时的沈家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门第,然而,沈从文度过的童年时代却是不如人意的。他时常逃学,在逃学的过程中,一切山里孩子的品性与技能他全学到了。这样一种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得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自然是在师塾里念四书五经所不能比的。早年大量的乡村生活素材的累积,和眼下发于内心的对乡土如缕深情的眷恋,才使他建构了自己的湘西世界,并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使之具有浓郁的乡土情愫。

其次,他内心深深埋下了乡土情结,这种情结使他骨子里产生了一种不自信,甚至说是自卑。他自认为“他是乡下人”,乡下人所特有的气质总让他觉得与都市的繁华不能很好的契合,常常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他在对这些大城市的比较中想到了故乡。沈从文在与这种都市文明的相处中,想到了湘西的风土人情,想到了湘西的美好,并将自己置于湘西这个地方他认为的“保护伞”中,抒发自己“有一种燃烧的激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永远倾心,对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他将自己封闭在湘西乡土这个狭小的圈子里在这个圈子中他才能找到安慰,他能找到他生存的价值。沈从文想借湘西的小世界来反映整个大世界,以美丽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永恒,他时时在回忆故乡的温情,对他来说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不及湘西的古朴与宁静,故土是他最好的心灵避难所。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乡思、乡愁、乡情、乡怨都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湘西小说的乡土情愫对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情愫的发展与突破

我们说沈从文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对湘西小说的乡土情愫不仅是吸收和继承,更重要的是他对20世纪乡土小说中乡土情愫的发展与突破。

他的湘西小说中的乡土情愫具有湘西乡土的纯朴,但同时更具备了一种博大,深厚和精辟,这是受到了北京文化的影响。他在北京呆久了,慢慢浸透了北京的这种丰厚,精致与浑厚。他的乡土情愫不仅是对湘西文化的复现,而是在记忆中实现了以北京为代表的乡土中国的另一番景象,从而使他的小说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乡土小说,意境更为深远,气势更为博大。沈从文在北京看到他醉心的博大精深的那种北京文化的美在形态中逐渐消失,这种感慨使他立即就联想到了湘西,因为湘西同样使他醉心的那种淳朴与粗狞的美也不可避免地在消失的过程中。所以他对北京文化的思考更加深了他对湘西文化的忧虑,以至于产生了对整个乡土文化现代进程中有可能消失的忧虑,这样的乡土情愫中又渗入了哀沉的调子。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它的都市文明对乡土文化的接触使他感到生命的危机感,使他产生了对乡土的恐惧。沈从文的<<丈夫>>这篇小说写于上海,他从上海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危机已经出现.<<丈夫>>写的就是这种精神状态已经深入到山村的情景.当地的农民把自己的老婆送走.这个女人就从乡土下到城里去变成城里人,然后她的习俗习惯什么都变了。这种精神状态深入到山村之后,沈从文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在上海的体验加深了这种危机感,面对都市文化的糜烂,重新唤起了他的家乡文化所代表的乡土文化所拥有的生命力,以少数民族的那种比较原始雄强的生命力来作为一个补充。

乡土情结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乡土情结10篇

学习

赞扬老师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赞扬老师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赞扬老师的诗句及解析,赞扬老师关心学生的诗句。心中流出来的是殷红殷红的血滴也许,你温暖了别人自己却独守凄风冷雨也许,你点亮了黑夜自己却被人遗忘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烛啊,你为燃烧而生无怨无悔

学习

元宵节英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英文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英文怎么说,元宵节简介英文版20词。YuanxiaoisthespecialfoodfortheLanternFestival.ItisbelievedthatYuanxiaoisnamedafterapalacemaid,Yuanxiao,ofEm

学习

减负增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减负增效10篇,内容包括减负增效有妙招,减负增效的六种方法。指导老师——陈小明

学习

雪花怎么画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雪花怎么画10篇,内容包括雪花怎么画简便方法,国画雪花怎么画。

学习

朱熹的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朱熹的诗10篇,内容包括朱熹的诗全集大全,朱熹的诗秋月。一、出入三家、笃于儒学的道学性格朱熹系统的儒学思想并不是一时形成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也体现在他的诗中。王柏《跋北山书朱子诗送韦轩》已经注意到了朱熹诗的这种

学习

物流技术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技术论文,内容包括物流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物流论文物流技术。一、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发展环境变化首先,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学习

搞笑生日祝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搞笑生日祝福10篇,内容包括搞笑儿童生日祝福,闺蜜生日祝福搞笑。2.生命和爱是人类最高的意义。在试着把握生命的同时,愿你早日找到爱!生日快乐!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愿我的祝福像阳光那样缠绕着你,真诚地祝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

学习

秋游心得体会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秋游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秋游结束心得体会,秋游爬山心得体会。我们到“十月***校”的时候,已经快9:30了。简单地说了一下这次秋游的内容是要“重走长征路”便开始了我们第一站艰难的跋涉—长征第一桥。长征第一桥,顾名思义,就是走

学习

欢送词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欢送词10篇,内容包括欢送词简短10个字,完整特色的欢送词。各位游客:随着最后一站周村古商城之行渐近尾声,我们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这里我要特

学习

贺卡的制作方法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贺卡的制作方法10篇,内容包括贺卡的制作方法小学生,用红包制作贺卡的方法。3、用墨绿色的衍纸向右弯曲1cm粘贴住,再向右弯曲1.5cm粘住,最后向右弯曲1cm粘住减掉即可。4、用金黄色的衍纸做1个8mm的疏远卷,用手捏成水滴状。做5个

学习

端午节的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的诗句10个字,端午节思乡的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

学习

大暑诗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暑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大暑的诗句,关于大暑日的诗句。唐人对“北窗”情有独钟,这与今人购房要看“两卧朝南”或“三卧朝南”的价值大相径庭。《全唐诗》中有“南窗”字句的唐诗仅有15首,是唐人疏于“宜居”因素,还是今

学习

毕业实习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实习10篇,内容包括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的内容。[中***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8-0107-02毕业实习是大学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是校内教学的延续和就业

学习

常识题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常识题10篇,内容包括常识题目选择题大全,常识题及答案100道。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也谈到了类似例子。2007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最低工资的法案,把10年没有动的最低工资额涨了上来;这边法案刚通过,那边参议院马上提出来,要在10

学习

从唐五代小说中看唐代文人的马嵬情结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从唐五代小说中看唐代文人的马嵬情结,内容包括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抄写,唐代马嵬。【摘要】唐五代小说中有大量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咏叹,这些咏叹涉及李、杨的爱情经历、悲剧结局以及对其爱情生活的评判。这种关注在唐

学习

“恋母情结”酿就最后疯狂

阅读(22)

2007年1月10日晚,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铁北派出所抓获了一名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当这位36岁的老小伙,讲述他犯罪的动机,竟是爱上一个49岁的按摩女时,所有的办案民警都惊呆了:这位大学俄语专业毕业生,如何会为一名走入风尘的女子癫狂?!缺失的母爱,酿

学习

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内容包括乡土情结与贾平凹小说创作,贾平凹小说创作中乡土情结的表现。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中写作风格独具特色的作家,纵览其三十余年的写作历史,深厚的乡土情结是贯穿其文学写作中极为重要的精神

学习

解读爱伦.坡作品中的恋母情结

阅读(21)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国19世纪颇具争议的作家爱伦・坡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恋母情结,并结合他的生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他的作品。

学习

中国式恋母情结的两张面孔

阅读(36)

[摘要]中国式恋母情结的两张面孔是:女性救赎主题及继母与继子主题。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男性潜意识的恋母情结通过两性关系中的女性救赎主题来表现。在意识层面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时,绝不会牵涉到两性关系。文学和影视文本中女性救赎主题与后

学习

姚谦:爱情结论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姚谦:爱情结论,内容包括姚谦的感情生活,姚谦谈我愿意。在爱情中,女人看女人,往往因为相近而理解,而男人看女人,却因为相远而尖锐,他们或许能为我们揭示另一种真相。最懂女人心的也许是男人?于是《都市丽人》开启了“HeSays”的专

学习

“陨石痴人”的陨石情结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陨石痴人”的陨石情结,内容包括陨石的故事,陨石情结。在设计师、商人、收藏家、中科探险协会陨石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众多角色中,庞炳龈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石痴”。二十年间他俯拾万石,觅石、藏石、赏石、玩石、

学习

当性成熟撞上了“恋母情结”

阅读(40)

青春期是一个人性生理和性心理快速发育的时期。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一时期也是心理上容易出现“麻烦”的时期。作为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首先让我们看一位母亲的来信――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与丈夫离了婚。现在我儿子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