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篇1
———读《人间词话》有感
环境工程系 给水1501班 赵书峰
1927年6月2日的颐和园静静的,鱼藻轩前徘徊着一位老人,他带着深度的眼镜,但厚厚的镜片掩不住眼中的疲惫,她深吸一口花香,再看了眼这世界,依然美好可他却满眼黑暗,他义无反顾的跳入水中,平静的回想一生,早年留洋学习数理,后回国任教研究哲学文学,在国家最黑暗的时候以病弱之躯做着最高尚的学问,一生有所成就,足矣!王国维先生离去了,一位国学大师就此陨落,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绽放着睿智的光芒,在静安先生留下的文化瑰宝中,最耀眼的便是《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静安先生首提境界说,以境界之高低论诗之好坏,而何为境界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为无境界" .作者追求真性情的诗词,虽唯情体物,穷极工巧也,可成为出色的词人,但只是锦衣彩妆的行尸走肉罢了,读来全无神韵,犹有隔靴搔痒,雾里看花之恨。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静安一破故人情景分说,提出情景交融的新思想。景物,意象皆为作者服务,故能以奴仆命风月,与花鸟共忧乐。
对于古人的诗词创作,静安先生提出了"天才说" ,"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学问" ,只有最高深的学问与最高尚之品格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屈原,陶潜,苏轼无不如此。文人不仅该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更需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人间词话篇2
摘要:生活的巨变,际遇的反差,给文学史上身份最高贵的词人一颗敏锐的心。弯月梧桐,寂寞离愁西楼上;故国东风,无奈玉砌凋朱颜,无论是春花秋月,还是玉砌雕栏,都只会引起亡国之痛。虽已不是帝王,但作为词人,他仍用笔蘸着一生的血泪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有如下评价:他的词有一种神秀的气息,词的范围到李煜之手有所扩大,而词中所流露的亡国痛,滴滴深情、字字血泪!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李煜
中***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富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此书中多处列举了对李煜词作的看法,并对其词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生活是安逸平和,多描写纵情享乐的宫廷生活画面。生活在帝王之家的李煜,过的是骄奢的生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①,因此,性格中更多的是软弱胆小,词作中多表现为生活的享乐、爱情的追求;后期由于被俘,致使词在内容方面有所变化,体现为对往事的追悔、对阶下囚的悲叹。初亡国时,李煜的心情极度悲伤,而在被俘后之后,心情有所平静,情绪开始转入低沉,词风由过去的绮丽转变为悲切、苦痛,至此,他的词作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被人们千古传诵。
作为一代君主,李煜所经历的亡国痛,是这个王朝中任何一个人无法比拟的,正如唐圭璋所说:“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②他亲眼目睹自己的家国在一瞬间沦为宋朝的土地,李家的天下从他开始落败,一夜之间,从一个一呼百应的君王,变成一名阶下囚,这样的巨变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残忍与不堪,他所承受的惶恐与无助,所经历的苦痛与打击,说不清,道不明。从李煜的经历中可以体会出他的悲伤,但他的孤单、落寞、绝望却需要我们从他的词作中耐心品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煜的词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神秀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③李煜凭着自身的才气,使得词脱离了闺怨的原始本质,不着力于雕饰文句。如《相见欢》一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唐宋词中,写离愁别恨的作品难以计数,本篇之所以特别为人称道,主要在于它写得生动深刻,特别是对离愁本身的描写,有独到的地方:景物极其冷落、凄清,只身登楼足以看见词人的孤独,在这深夜中,无法入眠,只好独上西楼;缺月如沟,更是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体现了词人不得团圆的无奈。在下片中,李煜将离愁比作了“丝”,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不断,理还乱。此词特别精炼,内容极深描写的却极其自然,因为他词人对所写的东西有真实深切的感受,不需要借助雕琢的词句来为作品增添光彩。
另一首词《浪淘沙》,也可堪神秀的代表。“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倦,终日谁来。金锁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此词中词人不是在享受这良辰、欣赏这美景,而是想到了曾经自己的楼殿被月亮所照出的影子,印在原本属于“我”的秦淮河上。而今沦为阶下囚,那些美好的日子早已逝去。此首词非亡国被俘的后主,不能有此感触;非艺术造诣极高的后主,不能营造出此旷古今的境界。李煜的词能联系客观景物,体会人生哲理,凸显深意,形象鲜明,通篇气势混成,此所谓“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④这句话旨在说明李煜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词在之前文人的手中,多是“伶工之词”,表达粉黛之意,而到李煜之手,视野开阔了,感受越来越深广,词作中多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实感,以及对国家的感慨,扩大了词的境界,在改变词风、提升词的文学地位方面,也作出极大贡献,为宋词的繁荣起了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如《采桑子》:轱辘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事边关,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沂流。这首词是后主为未入宫前的宫女所作,上片写入宫后的愁闷,下片写念所欢的愁苦。词中对宫女的生活以及她们内心所想都描述的十分真切,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后主对宫女所忍受痛苦是知道的,但是他又无能为力,他是一位君主,注定是佳丽三千,宫女无数,他对她们的苦痛也无可奈何。这首词从另外一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内容。
李煜的后期词中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感情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是一种裸的表达,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直接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是李煜将词在题材范围上有所扩大的另一种表现。
三、真、以血书者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⑤王国维此句意在说明作为抒情文学的作者,不必太了解人情世故,越不了解世间,越有真性情,而在王国维看来,李煜便是这一类人。李后主看到的虽不是人间疾苦,却也依然是用细腻心思品尝人世的冷暖炎凉。
在谈及李煜的词作的真时,《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尼采谓:一切文学于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⑥李煜的词可谓是血泪的倾诉,满心的悲苦无人能懂,只有借助于一纸一笔来诉说。亡国之音哀哀欲绝,滴滴血泪,使人听之肝肠寸断。
如李煜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整首词基调缓慢、低沉,从帘外之景,转到帘内人的愁苦,又从虚幻的梦境转到现实生活,由景及人,从虚到实,语气渐渐婉转低沉,感情渐渐细腻沉重,想当年国破家亡,被俘北上,匆匆一别,从此就不可能重返故国,流水落花,带走了春光,也带走了词人的希望,那些过去也只能成为词人从此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此首词为后主绝笔之作,语意惨然,“肝肠断绝,遗恨千古”⑦。
李煜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是《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中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看上去毫不相关的景物,读起来却又觉得血肉相连,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词把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之中,用“春去花谢”与“大江东去”这些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自然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惶恐与不安,美好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而人生的恨却犹如江水一样绵绵不绝。唐圭璋谈及此词最后一句时,曾说:“此句以重笔收束,沈哀入骨。”⑦痛入骨头,哀入骨头,是何等的深刻!
李煜的《虞美人》也被词人心中无边的愁云与悔恨所笼罩,他内心的血泪,即使是千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仍为之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本来是世间很平常之事,也是很美好之物,但在词人心中却已经成为了悲伤之景,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与思念。面对着“雕栏玉砌”,如今却物是人非,“朱颜”已“改”,心中的苦痛以及对孤独的恐惧又重新燃起。一个“愁”字,包含着词人的万千感慨,道出了词人的无尽心酸:对过去的怀念和悔恨,对目前处境的厌倦与不满,对将来暗淡前景的绝望之感,这个“愁”,就如那一江滔滔东流的春水一般,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唐圭璋在谈论此作时说道:“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折磨。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⑧
四、粗头乱服,不掩国色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佳淡妆亦佳。粗头烂服,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头烂服矣。”⑨其中,“粗头烂服,不掩国色”正是对李后主那种洗尽脂粉,直抒胸臆,纯用白描之佳作的高度赞许。
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深情剧痛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他成为囚徒之后,触景生情,尽情倾诉昔日美好生活的逝去和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而思深。李煜的抒情,感染力极强,对周围的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力,因为他内心的郁闷,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景物都能激发他内心的感触,都可以成为他悲伤的发泄物,能够让他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宣泄内心的沉闷,瞬间成词。
自然纯真,不加雕饰,用及其朴实的语言表达及其深切的感情,有一气呵成的,也是李煜词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方面。 如:《子夜歌》:“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是后主自述其被俘后的生活以及抒发亡国哀思的词作。这首词既无典故,又无任何修饰,有的只是用朴实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境,梦中的自己,仿佛又过着以前美好的生活,回想着自己以前嫔妃们簇拥赏景的情景,而今却独哭一人,高楼谁与上?一觉醒来,这一切的美好消逝一空,自己依旧是一个被俘的国君,无奈唯有泪千行,往事已经远远的离去,此时只有深刻的思念维系着词人与记忆的纽带,维系着所有的过往悲喜,这一刻的自己仿佛只有在梦中才能找到些许的安慰与寄托。
反观李煜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其不幸的,作为一个亡国的君主,无言面对列祖列宗。从他登上帝王宝座的那一刻起,他人生的悲剧就已经注定,试问一个善于喝酒作乐、赋诗填词,对***治没有丝毫兴趣的人怎么可以承担起一个国家的重任?这样的君主即位,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悲哀。可是,李煜的一生又是幸运的,动荡的时局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和背景,如果没有亡国,他不会有痛入骨髓的打击,也就不会创作出流传至今的字字珠玑的篇章。
李煜现存词三十余首,词作虽然不多,但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他的词对宋词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李煜的词作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描述的,不加雕琢却具有神气、眼界极大、感慨极深、字字血泪,是值得我们为之细细品尝的。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9月.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3]吴淡如.且听人间词话[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4]潘君昭 唐圭璋.唐宋词学论集[M].山东:齐鲁出版社,1985年2月.
[5]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
[6]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
[7]俞平伯.唐宋词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0月.
[8]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9]詹安泰.李李煜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
注解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3页。
②同上,第39页。
③同上,第25页。
④同上,第21页。
⑤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3页。
⑥同上,第24页。
⑦吴淡如.且听人间词话[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第44页。
同上,第40页。
人间词话篇3
直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点一盏小灯,捧读起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的《每周一读》2007年卷中《人间词话》的节选,隔着久远的岁月长河,聆听国学大师王国维精辟独到地品宋词,印象中那些活色生香的文字再次被温暖唤醒。
大师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综观古今文论史,“境界”说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已见端倪,至王国维笔下已将其作为审视古代诗词曲赋的审美宗旨。“境界”何物?引人入胜,流连忘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等等,使人共鸣之笔。“境界”何来?此便需要词人将自己的真挚感情和景物凭借文字巧妙地珠联璧合,所谓情景交融。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何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只因那个月圆人不圆的仲秋夜,词人把原该自怨自艾的哀怨牢骚转化成了一份豁达的胸襟,月尚有盈亏,人又岂无离别,只要彼此牵挂的亲人平安,纵使天各一方也可共同欣赏到这一轮美好的明月,于是就有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我又想到了孙犁先生的这句话。那么我们教育的境界和极致又是什么?沾有余香的赠花之手就算是创造教育的境界了吗?依我看来,让授花者懂得他手中接过的玫瑰可以芬芳更多人的人生,这样的教育境界当属“自成高格”。
大师还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词美,美在她错落有致的长短句;词艳,艳在她华丽考究的遣词。可满目绮丽繁华非但境界全无,还会使人审美疲劳,于是细节便是提升境界的取胜法宝,李频的“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便是作者呕心沥血提炼的艰辛,而值得庆幸的是王国维先生解得“字字看来都是血”,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一个字眼便使得词的意境了然于心。
诸如此类的名句还有“僧敲月下门”,单凭一个“敲”字,便引起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清冷明亮的一轮月,幽静空旷的四野,虚掩着的一扇柴扉……仿佛身临其境怡然自得。
成功的教育同样赢在这样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煞费苦心的细节,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轻轻地给他,为他倒一杯氤氲着爱的热水;在孩子调皮闯祸的时候,用眼神和他真诚交流,营造出师生间的无声胜有声;在孩子陷入困境时,拉一把那双稚嫩的小手,留下弥散一生的爱的芳泽……我们的教育总会因为这些爱的细节而异彩纷呈、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篇4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开始学习钻研的阶段,要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钻研耗尽心血的阶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豁然贯通的境界。
(来源:文章屋网 )
人间词话篇5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程人,自小生活在金人占领区,但却时时心系大宋朝廷,期盼收复中原失地。胡适曾说:“他(辛弃疾)和南宋的大文人大诗人都往来很密切的。他的天分最高,才气很发扬,读书也很多,故他的词无论长调小令,都能放恣自由,淋漓痛快,确然可算是南宋的第一大家”1,胡适高度赞扬辛弃疾高超的文学才能与艺术天分,不无道理。但是,从辛弃疾曾经上奏过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来看,其***治与***事上的智勇超群和深谋远虑似乎更值得人称赞。正如邓广铭先生所言“我一向认为,辛稼轩是一个兼具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人物,如果只把他当做一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看待,那是不够全面的”2。
一、《青玉案?元夕》鉴赏
《青玉案?元夕》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2),辛弃疾时年三十二,这是一首节序词,描写的是元宵佳节灯会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上元节夜晚的天空中,灯火璀璨,火树银花,烟火消散后,又纷纷垂落,恰似雨点般的星火。而在地上看夜景的人如何呢?“宝马雕车香满路”,装饰华丽的马匹和车辆拥塞在街道上,热闹非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箫声迭起,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花灯交相辉映,整个夜晚都是华丽的彩灯在街上流动。上阕从时空纵横的角度描写了灯会的盛况,绚烂非凡,热闹不已。
到了下阕,则开始写众人之集,“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各阶层的妇女纷纷佩戴着元宵节的首饰,在大街上观赏花灯,音容欣愉,好不热闹。但是,在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笔锋一转,从刚刚的热闹喧哗的氛围突然转到一种凄清与冷静。喧哗与热闹不属于我,我不断寻找着我心中的伊人,突然回首,才发现,你在淡泊宁静、人烟稀少的地方默默站立着,可谓神来之笔,有深刻的意蕴在其中。此诗也于此戛然即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遐想连篇。
二、《人间词话》的活用
近代以来,对此词的解读向来不一,“或以为这是说不与世俗合流、独来独往之品格问题,或以为这是说艳情,实在是一首地地道道的艳词”3。而王国维先生对此词却另有看法,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4。王国维认为此词最后一句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大事的人的最后一个境界。在历经重重磨难,“独上高楼”,“为伊憔悴”后,豁然开朗,终有所得。王国维对此句话剖析深刻,也活用得十分灵活。虽然这样的解释有生搬硬套之嫌,较为牵强,连王国维自己在后面也说“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5,但王国维这番阐释对于此词意境的开拓无疑是有很大贡献的。
王国维又曾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6诚然,就此句而言,一个人脱离纷纷闹闹,去找清净的地方,不断地追寻寻求,最后突然回首,在一个凄清幽暗的地方找到了“他”,显得多么势单力薄,形单影只。就此句传统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等寄托而言,单单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首儿女情长的小词,未免有失偏颇。其中蕴含的深远寄托、英雄性情和豁然开朗的境界,需要细细品味方可得之。
三、儒家思想的解读
人间词话篇6
[关健词]人称指示 说话者 听话者 亲密度
一、人称指示和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是指通过篇章中词汇和语法特点来解码篇章信息。斐尔莫(fillmore)和列文森(levinson)将人称指示分为五类: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此文将从语用角度出发来分析人称指示。人称指示“无法避免的把主观性引入到自然语言的词汇结构”(lynons 1977, 646).在说话人使用语言的时候对人称指示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语言基本上存在三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是指听话人,第三人称是指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说话人对人称指示词的选择会表现出说话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听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与听话人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会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中说话人如何选择人称指示来增进感情。
列文森(levinson 1983)提出了“指示中心”的观点,指示中心是指把说话者作为中心点来解释人称指示词。根据指示词与指示中心的距离,指示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词(proximal deixis)和远指指示词 (distal deixis)(levinson 1983,81)。lyons也提出了“情感指示”(empathetic deixis)的说法,也就是说说话人选择近指指示词还是远指指示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心里经验,说话人选择人称指示词来缩短他与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或者是疏远、冷淡。
耿德本提出了情感等级(empathy hierarchy),说话人与参与者x之间通过语言传达的关系被称作情感价值,情感价值用e(x)来表示,说话人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价值,耿德本的人称情感等级可以如此表示:e(1st)>e(2nd)>e(3rd),也就是说,情感价值最高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然后是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人称指示词的语用分析
1.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
1)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了结构法和交际法两者之长处的教学法是我们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the speaker is the only on author of this paper.)(何自然1988)
2)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何自然1988).
当说话人在谈论自己的所获得的成绩时通常用复数形式来表示谦逊,在这种用法上英语与汉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中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都有包括式(we-inclusive-of-addressee)和排除式(we-exclusive-of-addressee)之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在英语中主要表现为“let us”和它的缩写 “let’s”上,“let us”有时包括听话人有时排除听话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到底是包括还是排除,而“let’s”通常只是包括听话人。在汉语中,“咱们”是包括式而“我们“是排除式,但有时也是包括式。当说话人主动地向别人提供帮助时,说话人通常用“let’s”来代替“let me”来表示听话人也是这个动作的参与者从而减少给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矛盾保全了听话人的面子。在汉语中说话人用“咱们”、“我们”从而使自己进入到了听话人的情形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加深了感情,这样就实现了说话人的交际意***。为了寻找共同点,说话人也通过用人称代词“we”、“咱们”、“我们”把听话人引到自己的情况下。
莱考夫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说话人可以利用指示词的包括式和排除式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以下是美国总统里根的一段演说:
“by beginning to rebuild our defenses, we have restored credible deterrence and can confidently seek a secure and lasting peace, as well as a reduction of arms. as i said wednesday night, american is back and standing tall. we’ve begun to restore great american values: the dignity of work, the warmth of family, the strength of neighborhood and the nourishment of human freedom. but our work is not finished.”
在里根总统的这段演说中如果我们不考虑篇章,我们就不知道这里“we”和“our”指的是谁,实际上“we”和“our”都是指美国***府、美国人民或者是两者,里根总统这样用的目的是要让美国人民认同他们的目标与美国***府达成一致。
2.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
根据不同的场景说话人会表达不同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说话人会选择用第一人称来代替第二人称,这样说话人就把自己引到听话人的情况下从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例如,一个领导来到一户人家说“咱们家(你们家)今年过得怎么样?”汉语中还有以下例子:
3)你要记住, 我们(你)是学生, 我们(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4)同志,咱们/我们这儿有万宝牌电冰箱卖吗?
这种用法在英语中也很常见,例如一个妻子对饭前不洗手的丈夫和孩子说“we wash our hands before and after dinner to keep fit.”,一个父亲提醒他的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到了,他可能这么说“tom,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这样就比较具有说服力,听话人就很容易接受。
这种指代信息使得听话人听起来比较亲切,所以这种用法在正式场合主要是长者或者是领导会这么说,在非正式场合消费者或者家长这么说。
3.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 在汉语中,第一人称经常用来指代第三人称,例如:
5)第一年分水的时候确实影响了我们农民的收入,……
这个句子里第一人称“我们”实际上是指“他们—农民”,用“我们”代替“他们”这样就有效地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表示出亲切的关系。4.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二人称
因为第三者不是会话的直接参与者,所以第三人称代词是远指指称。所以说话人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会让人感到有距离感。在某些会话场景中,说话人不用“你”或者“you”来指代听话者而是表示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例如,在厨房的一位妻子对她懒惰的丈夫说:“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这位妻子用“his highness”来代替“you”显示出她与懒惰的丈夫的距离和不亲密感,幽默嘲讽的口气也暴露无遗。第三人称代词也常常用来表示责备,例如,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但是,如果第三人称代词或者短语用在长者与小孩之间的对话中,情形就完全变了,它不再是表达不满和责备而是表达亲密,增进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这在英语汉语中都很常见。例如,
6)宝宝乖,宝宝快别哭,妈妈带你上街去买糖糖。
7)这回你就听老师一句话吧!
8)baby: mum, tell us a story.
mother: ok, but if i tell you a story, will you go to sleep for mama?
这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有时可以缩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从而让人感到亲密感。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中人称指示词的使用在缓和人际关系,增进感情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些人称指示词能帮助说话人很好地达到交际目的,说话人在日常交流中要学会使用这些人称代词,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jaszczolt, k.m.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lyons, john. semantics, 2 vols. london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4]关德英. “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人间词话篇7
关健词:人称指示 说话者 听话者 亲密度
一、人称指示和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是指通过篇章中词汇和语法特点来解码篇章信息。斐尔莫(Fillmore)和列文森(Levinson)将人称指示分为五类: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此文将从语用角度出发来分析人称指示。人称指示“无法避免的把主观性引入到自然语言的词汇结构”(Lynons 1977, 646).在说话人使用语言的时候对人称指示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语言基本上存在三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是指听话人,第三人称是指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说话人对人称指示词的选择会表现出说话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听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与听话人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会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中说话人如何选择人称指示来增进感情。
列文森(Levinson 1983)提出了“指示中心”的观点,指示中心是指把说话者作为中心点来解释人称指示词。根据指示词与指示中心的距离,指示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词(proximal deixis)和远指指示词 (distal deixis)(Levinson 1983,81)。Lyons也提出了“情感指示”(empathetic deixis)的说法,也就是说说话人选择近指指示词还是远指指示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心里经验,说话人选择人称指示词来缩短他与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或者是疏远、冷淡。
耿德本提出了情感等级(empathy hierarchy),说话人与参与者X之间通过语言传达的关系被称作情感价值,情感价值用E(x)来表示,说话人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价值,耿德本的人称情感等级可以如此表示:E(1st)>E(2nd)>E(3rd),也就是说,情感价值最高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然后是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人称指示词的语用分析
1.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
1)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了结构法和交际法两者之长处的教学法是我们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The speaker is the only on author of this paper.)(何自然1988)
2)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何自然1988).
人间词话篇8
本文将对过去所提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the relative construction)之间的关系,并非在句法的特征方面,而是在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方面得到最好的论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就跟句法话题有关的关系化(relativization)来说,现在定义的句法话题在汉语中并不能表现出一致的语法功能。跟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无关,本文从语用角度将句法话题分为三种,即事例话题(instance topic)、框架话题(frame topic)和范围话题(range topic),每一种都由涉及话题结构的特殊主题结构表现出来。我认为,本文提出的语用差异,在论述汉语话题结构是否以及如何转变为关系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三节分别简要讨论汉语话题结构,包括三种有句法依据的句法话题,还将简要讨论汉语的关系结构。第四节将证明,如认为句法话题具有一致的语法功能,那就无法对汉语的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的关
系作出令人满意的论述。第五节将讨论对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并且表明如何确定对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
释。第六节将根据第五节中列出的句法话题的语用差异,对汉语的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的关系作出简洁
的论述。第七节是结论。
⒉话题结构和三种句法话题
句法话题是话题结构的结构上的成分,在英语和汉语中,句法话题用nps(名词词组+句子)的一般的形
式来定义,例如:
(1)this proposal,the review committee does not likeat all(这个计划,审查委员会完全不喜欢
)
(2)john i haven't seen him for a long time(约翰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
(3)香蕉我很爱吃
(4)那件事,你最好把它忘掉话题结构中的最前面的名词词组,如(1)-(4)中的斜体或黑体部分,是句法
话题。gundel(1985:86)认为,句法话题在形式上定义为:
(5)一个成分c,是某个句子s的句法话题,当且仅当c是由s直接控制的,而且,c邻接于也由s直接控制的
某个句子s的左或右。
在过去的研究中,三种句法话题的区分,取决于跟该句子的其他成分的句法关系。众所周知,首先,(1)
和(2)在英语中属于两种不同的话题结构,(1)是话题化(topicalization)话题结构,(2)是左置话题结构。话
题化话题结构的特征是句子的其他部分中有一个空位(gap),句法话题能够回到句子中去而不影响句子的命题
内容。另一方面,左置话题结构中句子其他部分中没有空位,却有一个代词跟句法话题同指(chomsky 1977,
1981)。由于上述区别,(1)和(2)中的句法话题可分别称为话题化句法话题和左置句法话题。
这两类话题结构通常都可在汉语中得到证实,(3)是话题化句法话题,(4)是左置话题结构。再举几例:
(6)那几封信他快写完了 (8)那个人我以前见过他吗?
(7)这些事我从来没听说过 (9)你说的那些人,他们都来了
(6)和(7)中的句法话题属于话题化类,而(8)和(9)中的句法话题属于左置类。
除了以上两类句法话题外,还有第三类句法话题,这种句法话题在汉语中很常见,例如:
(10)这本书我读得很累
(11)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快
(12)象鼻子长
(10)-(12)很明显跟(6)-(9)不同,(10)-(12)既没有句法话题的句法上的空位,在句子的其他部分中也没
有同指的代词。对话题结构的其他部分中的谓语动词来说,句法话题在语义上既可以是一个参与者,如(10)
所示;也可以是一个场景,如(11)所示;也可以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如(12)。(12)是鼻子长,而不是象长
。如果这类句法话题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式的话,那经常是由介词短语充当,这从英语翻译中便可看出。(
10)-(12)被gundel(1988:224)称为典型的话题一述题结构,它们在过去研究中也被看作“汉语式”的话题结
构,跟典型的、由话题化句法话题和左置句法话题表现出来的“英语式”的话题结构相对立(特别参看chafe
,1976:50-51;xu和langendoen 1985),下面就把(10)-(12)中句首的名词词组称作汉语式句法话题。
这样,我们已经确定了话题化句法话题,左置句法话题和汉语式句法话题这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差异
是建立在句法话题和话题结构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句法关系之上的。
⒊汉语的关系结构
在探讨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前,让我们首先简要讨论一下汉语关系结构的特征。
关系结构,正象lehmann(1992:333)所定义的那样,是由一个(可能是空的)称为中心词的名词性成分和
称为关系小句、在语义上是修饰这个名词性成分的从句组成,人们分出了两种关系结构:一种带有一个充当
中心词的名词性词组,另一种不带充当中心词的名词性词组。在过去的研究中,后者也称作缺少中心词的关
系小句或自由的关系小句(参看grimshaw 1978;lehmann 1986,1992)。在汉语语言学里,它通常指的是名词
化结构(参看li和thompson1981)。在下面讨论中,关系化指的是带有一个中心词的关系结构;名词化指的
是不带中心词的关系结构。
汉语中关系化的标记是小词“的”,“的”把一个缩短了的小句与紧接的中心词词组连接起来:
(13a)旅行团提早出发了 (13b)[提早出发的]旅行团
(14a)小王请来了客人 (14b)[小王请来的]客人
(15a)那些事你们不知道 (15b)[你们不知道的]那些事
(16a)这些人我们雇他们来当顾问 (16b)[我们雇他们来当顾问的]这些人
(17a)这棵树叶子大 (17b)[叶子大的]这棵树
以上例子明显看出,汉语中的关系结构有的是从非话题结构转变而来的,如(13)-(14),有的是从话题结
构转变而来的:有的是话题化话题结构,如(15);有的是左置话题结构,如(16);也有的是汉语式的话题结
构,如(17)。
li和thompson(1981)详细阐述过汉语名词化,他们认为,把小词“的”放在缩短了的小句之后,这就是
汉语名词化,与关系化不同的是,汉语名词化结构后面并不带中心名词。跟关系化一样,汉语中的名词化结
构既可以从非话题结构转变而来,如(13c)-(14c),也可以从话题结构转变而来,如(15c)-(17c):
(13c)说到旅行团,[提早出发的]反而最后到
(14c)[小王请来的]后来都走了
(15c)[你们不知道的]还多着了
(16c)[我们雇他们来当顾问的]其实都是些外行
(17c)[叶子大的]好看
根据定义,以上例句中的名词化结构,它的语义中心在词汇上是零形式。它的所指取决于关系小句中没
特别指出的参与者。如果只有一个未出现的参与者,那么,名词化结构的所指对象就跟这个未出现的参与者
相同,如(13c)-(17c)所示。如果未出现的参与者不止一个,那么,名词化结构可指几个未出现的参与者中的
一个,如(18c)所示:
(18)他非常喜欢这个国家 (18b)[非常喜欢这个国家的]
(18a)[他非常喜欢的] (18c)[非常喜欢的]
当话题结构转变为名词化结构时,未出现的总是句法话题,换句话说,从汉语话题结构转变而来的名词
化结构的所指,跟相对应的话题结构的句法话题相同,如(15)-(17)。
必须注意,在汉语中,凡能名词化的句子,都能关系化,能关系化的句子却不一定能名词化。有许多能
关系化的句子不能名词化,尽管名词化结构的所指可以从语境中推导出来,请看(19):
(19a)那次比赛老李得了冠***
(19b)[老李得了冠***的]那次比赛,我没参加。
(19c)说到比赛,*[老李得了冠***的],我没有参加
⒋以前对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关系的论述
⒋⒈句法观点
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这两种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在以前早有研究(参看:chomsky1977,1981;jiang 19
91;justus 1976;kitakawa 1982;kuno 1973;j.mccawley 1976;schachter1976,等等)。例如,kuno(1973:2
54)认为,日语中,关系小句是从话题结构转变而来的,关系化的成分并非是一个一般的名词词组,而是原结
构中的主题(theme)[句法话题](名词词组-wa),汉语情况也是如此,尽管汉语中没有象日语wa之类形态
上的话题标记。汉语中,如果一个名词词组充当句法话题,那么,这个名词词组便也能关系化(tsao 1990:43
0)。jiang(1991:140)进一步指出:只有句法话题才能关系化,而非句法话题不能关系化。此类观点已被汉语
语言学界认可,就我所知,至今无人对此提出挑战。
必需指出的是,话题结构与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从句法话题的句法类型角度来描述。虽然
,话题化类型和左置类型的句法话题,能被关系化和名词化,就象上面所述的那样,但是对汉语式的句法话
题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某些带有汉语式句法话题的话题结构能被关系化或名词化,而另一些却不能。请
看下例:
(20a)水果我最爱吃香蕉 (21a)物价东京比北京贵
(20b)*[我最爱吃香蕉的]水果 (21b)*[东京比北京贵的]物价
(20c)说到水果,*[我最爱吃香蕉的](21c)说到物价,*[东京比北京贵的]
(19)中看出,某些句子能关系化,却不能名词化。
(19a)(20a)(21a)中句首名词词组都归于汉语式句法话题,虽然这三类句子在是否能关系化或名词化方面
,具有不同的表现。要想解释汉语中话题结构与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人们就会发现:仅仅从句法话
题的句法类型出发,很难说清汉语式句法话题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差异。
必需强调的是,这里所争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已超出了解决下列问题的本身:话题结构和关系
结构的关系,是否只能在句法方面以及只能在句法话题方面得到解决。对此类现象作出恰当的解释,还将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中句法话题的地位。
自li和thompson(1976)发表了很有影响的那篇论文以来,作为语法概念的话题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兴
趣,特别是引起研究诸如汉语类语言——现在一般看作话题明显(topicprominent)类型的语言——的语言学
家的兴趣。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句法过程的关系化,自60年代以来,得到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因为它被看作
是一种句法机制,便于我们深入了解语法结构。关系化和特定的语法功能(如主语、宾语)的关系,建立在k
eenan和comrie(1977)的“可及性等级”(accessibilityhirerarchy)之上,这个等级说明了特定语法功能在
特定语言中是如何有规律地适合于特定的句法策略的。①人们把keenan和comrie的发现看作是理论上的一大
贡献,因为这一发现证明了特定语法功能的存在。虽然,keenan和comrie没有提到象汉语这种话题明显语言
中,一个由基础生成的句法话题,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在可及性等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人们都认为,
句法话题应该看作和主语相等,至少就关系化来说是这样(特别参看chen 1986,1994;jiang 1991;tsao 1990
)。
如果就象我上面所证明的:对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的关系,仅从句法话题的句法类型无法作
出适当的论述,那么,可以这样断言:至少就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而言,句法话题的定义在汉语中无
法形成一种一致的语法功能。
⒋⒉语用观点
j.mccawley(1976)和n.mccawley(1976)最早从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的角度来研究这种现象。j.mccawley(
1976:305)对日语的这个问题的讨论具有深刻的见解,他指出:能关系化的名词词组的种类除了受句法因素制
约外,日语中(限制性的)关系小句,可以由跟事例话题相对应的名词词组的关系化来形成,而不能由跟范
围话题相对应的名词词组的关系化来形成,如(22)和(23):
(22a)nihon wa syuto ga sumi-yo-i(事例话题)
日本 首都 居住-好-现在时
“至于日本,它的首都是个好住处。”
(22b)(syuto ga sumiyoi) kuni
国家
(23a)nihon wa tookyoo ga sumi-yo-i(范围话题)
“至于日本,东京是个好住处。”
(23b)*(tookyoo ga sumiyoi) kuni
“它的东京是个好住处的国家”
这种区别在其他语言里是否得到了验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验证几乎还没人进行过研究。
⒌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
综上所述,汉语的话题结构是否能关系化或名词化,无法从三种句法话题——即话题化话题、左置话题
和汉语式话题——的区别来得到解释,因为它们是通过结构的句法特征来确定的。在我证明句法话题的语用
差异能对话题结构跟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作出简洁的描述之前,让我们首先讨论一下汉语句法话题的
语用解释,以及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即事例话题、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是如何***于话题结构的句
法特征而确定的。
⒌⒈语用话题的定义:关涉(aboutness)
下面我们将看到,句法话题跟语用话题的关系很密切。在过去的研究中,话题通常由语用“关涉”所定
义。gundel(1985:86)的论述如下:
(24)一个实体e,是一个句子s的语用话题,当且仅当s的用意是提高接收者有关e的知识,索取有关e的信
息,或者使接收者做出涉及e的行为。
同样的观点,参看dik(1978),kuno(1972),reinhart(1981)等人的论著。
过去几十年来,语用话题是如何在句子平面上表现的这一问题,人们已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参看chafe
1976,1994;davison 1984;dooley 1982;gundel 1977;1985,1988;halliday 1967;kuno 1972;li& thompson
1976,1981;prince 1981,1985,1992;reinhart 1981;tsao 1990;van dijk 1977,1981;van oosten 1986等等
)。人们一致公认,诸如(25)这类句子可能由不同的句法成分充当语用话题:
(25)felix invited rosa to dance with him (felix邀请rosa跟他跳舞)
在(26a)和(27a)的语境里,(25)可以是关涉felix的断言,他邀请了rosa跟他跳舞;或是关涉rosa的断言
,felix邀请她跟他跳舞。
(26)a:how about felix?(felix怎么样?)(27)a:how aboutrosa?(rosa怎么样?)
这一看法也适用于汉语。(28)用于(29a)和(30a)的语境中都很恰当,只要把不同的句法成分解释为语用
话题:
(28)老赵把客人们都带出去了
(29)a:老赵怎么了?
(30)a:客人们怎么了?
面对这些证据,对判断一个名词词组是否具有语用话题的性质,目前几乎没有几个人坚持句首位置是必
要和充分条件(参看halliday1967,1985;huddleston 1988)。另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但有时是断言:所
有类型的话题结构中的句法话题总是被看作是语用话题(参看gundel 1988:211)。如(31)和(32)这类话题结
构:
(31)felix,it's been ages since i've seen him (felix,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了)
(32) your second proposal,the board found unfeasible
(你的第二个计划,委员会认为不适用)
reinbart(1981:63)发现,在标准的语调模式和重音模式下,只有当位于前面的名词词组看作是语用话题
,也就是说,当这个句子所作的断言是关涉句法话题的所指时,(31)和(32)这类话题结构才能恰当地在某个
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参看davison 1984;gundel 1985:86;1988:211,他们持同样的看法)。
⒌⒉汉语中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
句法话题和语用话题这种关系在汉语的话题结构中是否跟英语一样密切,这虽然会有争论,但没有理由
怀疑,其他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在汉语的话题结构的所有句子成分中,句法话题是最有可能成为我们上面所
定义的语用话题这一角色的候选者。然而,我们关注的是,对汉语话题结构中的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作出较
细致的区分,因为在讨论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中,这些区分将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还要表明
这些区分是如何跟有关结构式的主题结构的特征相联系的。
一般来讲,(24)中语用话题的定义适用于汉语的句法话题。因此,假定有下列三种汉语话题结构,我们
把黑体部分的句法话题看作是语用话题:
(33)老李我们已经请出来了
(34)上次郊游孩子们都累极了
(35)物价纽约最贵
根据(24)的定义,可以认为,说(33)-(35)三句的用意是分别想提高我们对“老李”“上次郊游”“物价
”的认识。
尽管(24)的定义大体上适用于(33)-(35),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定义事实上没有指出,在解释句法话题
跟句子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时,这三个句子之间具有哪些重要的区别。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33)和(34)。一般可以说这两个句子是有关“老李”和“上次郊游”的,但严格地
说,只有在(33)里,句法话题才是断言所关涉的唯一对象。在(34)里,“累极了”是关于“孩子们”,而不
是关于“上次郊游”的断言。(34)中的句法话题实际上为有关孩子的断言提供了一个框架。
就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来说,(35)是另一个次类。一方面,(35)与(34)相同之处在于句法话题跟话题结
构的剩余部分的谓语动词没有格的联系,只不过提供了对另一个成分作出断言的框架。另一方面,(35)中的
句法话题又跟(34)不同,它表现出话题结构殊的焦点结构的特征,这种焦点结构用来识别一个集合中的
一员,这个集合是由句法话题规定的所有可能的值。举例来说,(35)说明了:谈到任何地方的物价,纽约是
最贵的。我在下面还要详细谈到这一点。
我们已经确认,虽然汉语话题结构中的句法话题一般来说可解释为语用话题,对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可
以作出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我将在下面谈到,正是这些细微的语用差异,在阐述汉语话题结构和关
系结构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看chafe 1976;dooley1982;j.mccawley 1976;n.mccawley 1976;j
iang 1991等等)。按通行说法,(33)-(35)中所示的这三种语用话题分别称为事例话题,框架话题和范围话
题。下面是对这三种语用话题所作的更确切的定义:
(36)事例话题是对它作出断言并进行评估的一个事例,它通常是语境中全部所指实体的认知总藏中的一
个定指的实体。
(37)框架话题是提供时空和具体框架的话题,在这个框架里,由话题结构其他部分表达的命题(通常是
对句子中另一个成分——一般为主语——作出的断言)为真。
(38)范围话题是划定作为断言对象的一个变项的范围的话题。拿句子(35)来说,句法话题“物价”是范
围话题,用j.mccawley(1976:304)的话来说,它“将变量‘x高’中的x限定在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然后谈
到那个范围内的事情。对纽约的物价水平来说,命题‘x高’是真的。”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清楚地区分了事例话题和框架话题,但没有区分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事实
上,在过去的某些研究中,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是混为一谈的,如j.mccawley(1976)和jiang(1991:12)。如
上所述,这两种语用话题,都具有界定句子其他部分中的断言为真的特性,但整个话题结构的主题结构却不
相同。另一方面,必须指出,具有通常的语调和重音升降曲线时,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具有新信息
的范围不定的特征,而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必须解释为新信息的范围是固定的。事实显示:带有一
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能对多种问题作出合适的回答,这些问题要求了解作为新信息的话题结构的不同部分
,而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正好相反,并未表现出这种灵活性。对比下列句子:
(39)这次考试小李错了三道 (40)水果小李买了香蕉
(39)是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用于(41a)-(43a)的语境都很合适:
(41)a:这次考试小李错了多少?
(42)a:这次考试小李怎么了?
(43)a:这次考试怎么了?
相反,(40)是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用于(44a)的回答很合适,用于(45a)-(46a)的回答不合适
:
(44)a:水果他买了什么?
(45)a:#水果他怎么了?
(46)a:#水果怎么了?
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的特点是焦点范围狭小,这个特点,明显反映在汉语话题结构中的“是”(或者是
疑问式“是不是”)所处的位置。作为汉语焦点标记(参看li和thomoson 1981;teng 1979),“是”用于句
子成分前,以标示该成分是新信息的焦点。请看下列例子:
(47)他租了两套公寓 (47a)他租的是两套公寓
(47b)他是租了两套公寓 (47c)是他租了两套公寓
在li和thompson(1981)和teng(1979)研究的句法制约因素里,“是”在框架话题结构里出现相当自由,
如(48a-d)所示。然而在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里,“是”局限于提供变量的值的名词词组之前这个位
置。如(49a-d):
(48)这次考试小李错了三道题 (49)水果他买了香蕉
(48a)这次考试小李错的是三道题 (49a)水果他买的是香蕉
(48b)这次考试小李是错了三道题 (49b)???水果他是买的香蕉
(48c)这次考试是小李错了三道题 (49c)#水果是他买了香蕉
(48d)是这次考试小李错了三道题 (49d)#是水果他买了香蕉
人们一旦认识到,象(49)这类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其他部分内指明一个
所指是由句法话题规定的范围内的最高成员,那么,由(49a-b)所描述的固定的焦点结构也就正在意料之中了
(参看n.mccawley 1976:953)。另一方面,由于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不受这种特殊功能的限制,因此它不受
焦点信息的位置这种制约因素的影响。
值得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将在第6节中讨论到,这里划分的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的差异,在论述汉语
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时,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⒌⒊句法话题种类和三种语用语题之间的联系
汉语话题结构中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之间的区别,跟在这种结构的句法特征的基础上区分出来的三
种句法话题,既联系紧密又相互***。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置话题结构通常有一个解释为事例话题的句法话
题,而汉语式句法话题可能是三种语用话题中任何一种,请看例句:
(50)这本书他写得太匆忙了 (53)他身体很好
(51)这些事情你们不必放在心上 (54)身体老赵最好
(52)上星期三,老钱去了日本 (55)海鲜,我最爱吃龙虾
(50)和(51)都是事例话题,因为在句子的其他部分既没有空位,也没有和句法话题同指的代词,根据定
义,它们是带有汉语式句法话题的话题结构,尽管事实是,在话题结构所表达的情况中,句法话题扮演了参
与者的角色,而不是环境的角色。当句法话题在此类格框架方面跟谓语动词相联系时,这个句法话题通常看
作事例话题。当句法话题扮演了某个情况中环境的角色,如(52),或当句法话题不直接跟谓语发生联系时,
如(53)-(55),句法话题可看作框架话题或范围话题。
以上论述显示,就以上区别的语用解释来说,归在汉语式句法话题名目下的句法话题,内部是不一致的
。正象我们上面指出的,这对认识这种语言的语法组织中的句法话题的地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⒍汉语中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和话题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前面列出的各个例子进行仔细的研究显示:要简洁论述汉语的话题结构是否能转变为关系结构和名词
化结构,关键取决于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的差别。
带有一个事例话题的话题结构,不管三种句法话题之间的句法区别如何,都能被关系化和名词化。(13)-
(16)都具有句法话题是事例话题的特征,它们都属于这一类。
另一方面,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这一类既不能被关系化也不能名词化,如(20)和(21)所示。
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跟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不这么严整。这些话题结构都能关系化,但
只有一部分能名词化,条件是已删除的中心名词的所指可以从语境中找回,如(17)。而另一些却不管语境如
何,也不能名词化,如(19)。什么是构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当句法话题的所指,跟句子其他部分的另一个所指之间有一种拥有—被拥有的
关系时,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才能名词化。比较下列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句法话题:
(56a)这种西瓜,籽大 (56b)说到西瓜,我不喜欢[籽大的]
(57a)那位先生,我忘了名字了 (57b)[我忘了名字的],当然没法叫了
(58a)那次旅行他带队 (58b)说到旅行,*我不喜欢[他带队的]
(56)-(57)中,句法话题“西瓜”和“那位先生”分别跟“籽”和“名字”之间有一种拥有-被拥有的关
系,而(58)中句法话题和句子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这种关系。凡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能名词化的
和不能名词化的之间都有同样的区别。
以上讨论的关系可归纳为表1:
关系化 名词化
事例话题 可以 可以
框架话题 可以 (可以)
范围话题 不可以 不可以
表1 汉语中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和话题结构的关系化/名词化之间的关系
(*在句法话题和句子其他部分中的名词词组是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的条件下)
现已证实,从三种语用解释——即事例话题、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的角度对句法话题的区分,对合
理论述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化名词化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⒎结语
本文证实,在汉语中,跟相关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无关,就能区分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每一种都
各自表现出相关话题结构的特定的主题结构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本文证明,汉语中的话题结构是否能转换
为关系结构,带或者不带充当中心词的名词词组,完全取决于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带有一个事例话题的话
题结构,既能转换为带有一个中心名词词组的关系小句,也能转换为名词化结构,而范围话题却做不到这一
点。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能转换为带有一个中心名词词组的关系小句,但只有当句法话题这个名词词组和话
题结构的其他部分中另一个名词词组具有拥有-被拥有的关系时,才能名词化。从上述发现中,我们可以得
出这样的逻辑推论:至少就关系化和名词化而言,按现有定义的句法话题在汉语中并没有一致的语法功能。
汉语中句法话题的语用差异如何跟其他语法过程有联系,以及在其他语言中,是否存在这种差异,如何证实
这种差异,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bresnan,joan and janegrimshaw,1978.the syntax of freerelatives in english.linguistic inquir
y 9:331-391.
chafe,wallace l.,1976.givenness,contrastiveness,definiteness,subjects,topics,and point of v
iew.in:charles n.li,ed.,1976,25-55.
chafe wallace l.,1994.discourse,consciousness,and time.chicago,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
chen,ping,1986.referent introducing and trackingin chinesenarratives.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chen,ping,1994.shi lun hanyu zhong san zhong juzi chengfen yu yuyi chengfen de peiwei yuanz
e(on principles of argumentselection in chinese).zhongguo yuwen(chinese language andwriting]3:1
61-168.
chomsky,noam,1977.on wh-movement.in:peter culicover,thomaswasow and adrian akmajian,eds.,fo
rmal syntax,72-132.new york:academic press.
chomsky,noam,1981.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
davison,alice,1984.syntactic markedness and the definition of sentence topic.language 60:79
7-846.
dik,simon,1978.functional grammar.amsterdam:north-holland.
dooley,robert a.,1982.options in the pragmatic structuring ofguarini sentences.language 58:
307-331.
gundel,jeanette,1977.the role of topic and comment in
【英文标题】nguistic theory 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linguistics club.
gundel,jeanette,1985.'shared knowledge'and topicality.journalof pragmatics 9:83-107.
gundel,jeanette,1988.universals of topic-comment structure,in:michael hammond.edith moravcs
ik and jessica wirth,eds.,studies in syntactic typology,209-239.amsterdam:ben-jamins.
halliday,michael a.k.,1967.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english.part ii.journal of lin
guistics 3:37-81,177-274.
halliday michael 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 amold.
huddleston,rodney,1988.constituency,multi-functionality andgrammaticalization in halliday's
functional grammar.journalof linguistics 24:137-174.
jiang,zixin,1991.some aspects of the syntax of topic andsubject in chinese.ph.d.dissertatio
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justus,carol,1976.relativization and topicalization in hittite.in:charles n.li,ed.,1976,215
—245.
keenan,edward l.and bernard comrie,1977.noun phrase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ling
uistic inquiry8:63-99.
kitakawa,chisato,1982.topic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lingua57:175-214.
kuno,susumu,1972.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from japanese and english.lin
guistic inquiry 3:269-230.
kuno,susumu,1973.the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
lehmann,christian,1986,on the typology of relative clauses.linguistics 24:663-680.
lehmann,christian,1992.relativization.in:william bright,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
inguistics,vol.3:333-335.newyor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charles n.,ed.,1976.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press.
li,charles n.and sandra a.thompson,1976.subject and topic:anew typology of language.in:char
les n.li,ed.,1976,457-489.
li,charkes n,and sandra a.thompson,1981.mandarin chinese:a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berk
eley and los angeles,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ccawley,james.1976.relativization.in:masayoshi shibatani ed.,syntax and semantics.vol.5:ja
panese generative grammar,209-306.new york:academic press.
mccawley,james,1988.the syntactic phenomena of english.vol.iand vol.2.chicago,il:the 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
mccawley,noriko a.,1976.review of the structure of thejapanese language by susumu kuno.lang
uage 52:942-960.
prince,ellen,1981.topicalization,focus movement and yiddishmovement:a pragmatic differentia
tion.proceedings of berkeleylinguistics societjy 7:249-264.6prince,ellen,1985.fancy syntax and
‘shared knowledge’.journalof pragmatics 9:65-81.
prince,ellen,1992.informational and rhetorical structure.in:william bright,ed.,internationa
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vol.3:399-401.new york an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inhart,tanya,1981.pragmatics and linguistics:an analysis of sentence topics.philosophica
27:53-94.
schachter,paul,1976.the subject in philippine languages:topic,actor,actor-topic,or none of
the above.in:charles n.li,ed.,1976,493-518.
teng,shou-hsin,1979,remarks on cleft sentences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7:
101-114.
tsao,feng-fu,1990.sentence and clause structure in chinese:afunctional perspective.taipei:s
tudent book co.
van dijk,teun,1977.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
e.london:longman.
van dijk,teun,1981.studie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thehague:mouton.
van oosten,jeanne,1986.the nature of subjects,topic and agents:a cognitive explanation.bloo
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linguistics club.
xu,liejiong and d.terence langendoen,1985.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language 61:1-27.
注释:
* 非常感谢sandra a.thompson在旅欧期间,百忙中抽空看了本文的初稿,并提出了详细的意见。感谢o
ne-soon her,李行德,孙朝奋,徐烈炯和徐云扬,他们在我研究汉语话题结构时给予的各种帮助。还要感谢
malcom skewis的帮助。本文的撰写也得到昆士兰大学专项研究计划基金的赞助。我本人对本文所有的观点负
责。——作者
原文题目是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of structural topicsand relativization in chinese,刊于
journal of pragmatics(语用学杂志)1996年第3期。——译者
① 句法功能的这个“可及性等级”就是“主语<宾语<旁语”——译注通讯地址:陈平 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qld 4072
人间词话篇9
关键词:剑河方言 普通话 词汇 比较
本文用来比较研究的词汇是最能反映语言特点的基本词汇或常用词汇。基本词或常用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使用的永久性、普遍性及构词能力强等特点,是词汇的核心部分。因此,选择这些词汇与普通话作比较,有利于认识剑河方言词汇在构词、意义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的差异。
关于词汇调查中词条的来源及调查访问的对象,笔者要作如下说明:
调查的词语近千条,主要依据《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编印),同时参考了《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顾黔、石汝杰编著,中华书局,2006年),筛选出的,是词汇的基础。词条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时间节令、人品、亲属、动物、植物、婚丧生育、人体及人体动作、疾病医药、器具、饮食起居、房舍、服饰、交际、工农商业、学校教育、文体、祭祀等方面;从词性看,包括一般动作、普通名词、普通形容词、副词、方位、指代、数量等类型。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一直居住在剑河县城或原老城驻地柳川的亲戚朋友,以及部分凯里学院剑河籍学生和笔者本人。
文中方言词语的记录一般采用习惯用字或同音字代替;难于用恰当汉字记录的,用“”标记,后加国际音标和阿拉伯数字注明声韵调。
词汇的调查过程其实也是比较的过程,通过调查后的梳理,我们发现剑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许多是相同的,但也在各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下文将尝试从构词音节和意义两个方面来说明二者的差异。
一、剑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构词音节差异
通过比较发现,剑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构词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音节数目或组合上的不对应。
在剑河方言里,一些常用的单音节词与普通话是一致的,如“天、地、风、雨、雷、电、云、猪、狗、牛、鸡、鸭、跑、跳、来、去、哭、笑、好、坏、难、乱、一、万、甲、乙、个、趟、从、在、和……”。受普通话词汇以双音节为主的特点影响,剑河方言中许多词汇由原本的单音节词逐渐朝着双音节的形式靠拢。不过,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仍然有部分词语在音节数目上与普通话不同,因篇幅有限不能将调查词条全部对比列举,此处仅选取有特色的部分词语为例加以说明。
1.表示同一概念,普通话为单音节词,剑河方言也是单音节词,但词形、读音都不同。例如:
表1: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tia?33 提,拎 lia35 瘸
莫 别 嗅?io?35 闻
没 不 ku33 蹲
lia42 添 p‘a35 软
凌li?35 冰 濑 烫
2.表同一概念,普通话为双音节词,剑河方言为单音节词。例如:
表2: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公 爷爷 粑 年糕(类似食物)
奶 奶奶 面 面粉、面条
爹tia33 爸爸 米 大米
姑姑 灰 灰尘
苕sau21 红薯 灶 灶台
屋、房 房子、房间 柴 柴火
望 盼望 捧 巴结
惯 溺爱 liau42 遗失
欠 牵挂 信 相信
怪 埋怨 怕 害怕
爱?ai35 疼爱 lei33 追赶
嫌 嫌弃 估 估计
逗d?u33 ,逗乐 怪 怪罪
lia?35 无聊 恶o21,凶 凶恶
Oo精 机灵 丑 丑陋
调t‘iau35 调皮 蒗la?33 瘦弱
细 吝啬 乖 听话,懂事
疲 拖沓 神,灵 灵验
怪 奇怪 ??u35 闷热
上表中一部分词,在剑河方言里并不只有一个意思,比如“屋”,既指“房屋、房子”,还指“房间”“家”;“逗”既指“”,也指“逗乐”“惹、遭(人喜爱或遭人讨厌)”;“乖”既指“听话”,也指“懂事”;“怪”则有两种用法,作动词用指“怪罪”,作形容词用指“奇怪”。 举例如下:
【屋】(1)你家屋起在哪的?(房屋、房子)
(2)家头有三间屋,我住最大那间。(房间)
(3)你在屋没在?(家)
【逗】(4)那个姑娘轻狂得很,只晓得逗后生玩?()
(5)他本会逗崽崽嘎!(逗乐)
(6)这个崽蛮逗人爱的。(惹,带有褒义)
(7)他没乖,逗恨得很。(遭,带有贬义)
【乖】(8)我妹乖得很,喊她做哪样她就做哪样。(听话)
(9)这个崽乖,少着讲。(懂事)
【怪】(10)搞错嘎你莫来怪我嘞!(怪罪)
(11)这个人蛮怪的。(奇怪)
剑河方言中,不同的单音节词可以指称普通话中的同一个双音节词,如“细、抠、财”都可以用来指“吝啬”。“撵、lei33”都可以用来指“追赶”。反过来,像剑河方言中的“粑”,则可以通指“年糕、馒头、烧饼、汤圆”之类的食物。
另外,在一些亲属称谓词中,普通话是双音节词(语素相同的重叠式合成词),在剑河方言中多读为单音节词,如“妈、姐、哥、公、奶、舅、姨、荨钡取
3.表同一概念,剑河方言为双音节词,普通话为单音节词或儿化词。
这种情况不多,主要是名词。例如:
表3: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蚌壳 蚌 脚杆 腿
团鱼 鳖 腰杆 腰
腰子 肾 手拐 肘
稀饭 粥 脑壳 头
强盗 贼 脸脬p‘au33 脸
表4: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鞋子 鞋(鞋儿) 笋子 笋(笋儿)
桃子 桃(桃儿) 虾子 虾(虾儿)
李子 李(李儿) 锅子 锅(锅儿)
杏子 杏(杏儿) 磨子 磨(磨儿)
表5: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根根 根 皮皮 皮(儿)
须须 须 眼眼 眼(儿)
疤疤 疤 包包 包(儿)
洞洞 (小)洞 壳壳 壳(儿)
沟沟 沟 片片 片(儿)
坎坎 坎 把把pa35 pa35 把(儿)
剑河方言中,有的双音节词的主要语素与普通话相同,如“蚌壳、腰杆、脸p‘au33”;有的双音节词,则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如“团鱼、脑壳、腰子、稀饭、强盗”。有一类带词缀“子”的名词,其词根语素与普通话相同。在普通话中,词根语素能***成词使用;但在剑河方言中,通常不单说,而是带上词缀“子”之后使用,如“鞋子、篮子、桃子、李子”。还有一些在普通话中为单音节形式(包括带儿化韵)的名词,在剑河方言中也用相同的语素构词,但常常重叠后使用。
4.剑河方言和普通话同为双音节词
在剑河方言中,这种词语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音节与普通话部分相同,一种是音节与普通话完全不同。
1)音节部分相同,例如:
表6: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辣子 辣椒 垫单 床单
濑水 热水 卯运 好运
把腿 大腿 抽盒 抽屉
嘎ka33公 外公 寒毛 毫毛
嘎ka33婆 外婆 往回 以往
螃夹ka33 螃蟹 狼猪 公猪
葛ko21棒 葛根 草猪 母猪
濑饭 热饭 牙埂 牙龈
才将 刚才 夜饭 晚饭
被窝 被子 调羹 羹匙
打伙 合伙 勾腰 弯腰
躲懒 偷懒 赶集 赶场
落气 断气 看白 看扁
扯谎 撒谎 承头 带头
败味 变味 开顶 秃顶
扎实 结实 怄??u35气 生气
tsa42 白 苍白 硬棒 硬朗
讨嫌 讨厌 迷引 着迷
失枕 落枕 岩鹰 老鹰
油麻 芝麻 发火 生火
2)音节完全不同,例如:
表7: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尾巴 生日 烂崽 流氓
包谷 玉米 比子 样品
茅斯 厕所
郎崽 女婿 底脚 下面,底下
拉子 结巴 荷包 衣袋(裤袋)
li35ka21 圬垢 火边 伙房
波斯 蜘蛛 坐牙 臼齿
砣子,锭子 拳头 白喜 丧事
呵xo33皮 白食 胚身 体形
闯遇 碰见(遇见) 凫水 游泳
上山 出殡 解凉 洗澡
打落 丢失 惟vei21愿 希望
和发 要好 安逸 舒服
在行 乖巧,能干 心焦 着急
把棍 拐杖 下水 内脏
耗子 老鼠 老鸹wa21 乌鸦
虫蟮 蚯蚓 蚂蚱 蝗虫
sa33ia?33 蜻蜓 牯子 水牛
此外,普通话中的部分双音节合成词,在剑河方言中为重叠词。例如:
表8: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果果 水果 摊摊 摊子
撮撮 撮箕 套套 套子
棒棒 棍棒 瓶瓶 瓶子
当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许多说法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尤其在年轻人中,通常都会将普通话的说法带入方言,于是逐渐出现普通话与方言说法并行的情况。而在老一辈人或普通话不盛行的地区,方言的说法还是比较稳定的。
5.表同一概念,剑河方言为多音节词(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普通话为双音节词。例如:
表9: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女婿崽 女婿 二前子 刘海
叫 蟋蟀 地虱子 地鳖
鸭脚板 平足 雪雹子 冰雹
牙包骨 颌骨 今年子 今年
夹下窝 腋下 去年子 去年
夜晚歇(晚歇家) 晚上 前年子 前年
鸡把腿 鸡腿 饭蚊子 苍蝇
满指夹ka33 小指 p‘u21?i35子 荸荠
癞蛤蟆 蟾蜍 蚂蚓子 蚂蚁
丝光袜 丝袜 过路雨 阵雨
螺蛳骨 脚踝 手板心 手心
卷卷头 卷发 波罗luo33盖 膝盖
巴壁虎 壁虎 坐月婆 产妇
肚皮眼 肚脐 四眼婆 孕妇
四脚蛇 蜥蜴 收活路 收工
吊盐水 输液 砍脑壳 砍头
摆门子 聊天 提篮子 定亲
打饱嗝 打嗝 饿痨眍 馋嘴
星子***屎ki?42 流星 富油虫,偷油婆 蟑螂
太阳打伞 日食 月亮打伞,天狗吃月亮 月食
上表中的“四眼婆”一词带有贬义色彩,这种色彩义的赋予,出现在特定的场合,一般不会随意地称孕妇为“四眼婆”。只有在诸如婚丧、上梁等重大场合中,常因迷信或忌讳,要回避怀有身孕的妇女。一般认为怀有身孕的女人会带来不顺、灾祸或是将福气带走,所以办事情的人家会称孕妇为“四眼婆”,并在一些重要的活动环节回避她们。而通常孕妇们也很自觉,不管是自己家办事还是别家办事,都会自觉回避。
6.表同一概念,剑河方言为双音节词,普通话为多音节词(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这种情况不多,例如:
表10: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毛雨 毛毛雨 痨病 肺结核
铺雪 鹅毛雪 开刀 动手术
气门 囱脑门儿 靠背 椅子背
7.表同一概念,剑河方言与普通话皆为多音节词。例如:
表11: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左pi21ka21 左撇子 折耳根(折子根) 鱼腥草
猪脚叉 猪蹄子 猫咕m 猫头鹰
温度计 体温表 毛辣果 西红柿
搓衣板 洗衣板 蛤k‘i?21蟆菜 车前草
上表中的“西红柿”一词,在剑河方言中除“毛辣果”,还有“海茄”的说法。相对来说,“毛辣果”的说法通行范围更广。不过近年来,受普通话影响,“西红柿”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
8.音节相同,但语素的排列次序不同。像这样的词我们称为“逆序词”,即“构词语素音节与普通话相同,但排列顺序与普通话相反的词”[1]。例如:
表12: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弟兄 兄弟 闹热 热闹
人客 客人 宵夜 夜宵
心多 多心 俩我(山歌中常见) 我俩
这样的词在剑河方言中不多,没有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逆序词。但通过这类词可以看到剑河方言中湖南、湖北等地早期方言(湘方言、鄂方言)的底层痕迹。
二、剑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意义差异
词义是词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本文主要从词汇意义的角度对剑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加以比较分析。
蒋绍愚曾说:“人们对客观认识的过程不是机械的、照相式的反映,而是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的事物、动作、性状极其纷繁复杂,人们不可能逐个地加以指称,而总是要加以概括、抽象、舍弃一些非本质特征,把具有某些本质特征的归为一类,把哪些事物、动作、性状分为哪一类,把另一些事物、动作、性状分为另一类,这在不同民族以及同一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与此相应,在不同的语言中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把哪些事物、动作、性状概括为一个义位,也有所不同。”[2]“义位是必须通过词来显现的。单义词一个词就是一个义位,多义词一个词有几个义位。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几个义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哪些义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这又是一次分类。”[2]董绍克认为:“多义词产生的过程应该是人们联系、比附的过程。有联系的意义很多,把哪些意义归在一起组成一个词,把哪些意义归在一起组成另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里有很大的差别。”[3]
一个词的意义可多可少,有的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包含几个义项。有一个义项的是单义词,有多个义项且义项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是多义词。任何语言都有这样的两类词。与普通话相比,剑河方言词义的对应并不完全相同,而且还相差很大。至于词义相同而词形有异的情况已经在上文谈构词时作了比较说明,此处不再赘言。下文着重就“词形相同,意义有异”所表现出的具体情况,说明二者在词义上的差别。词形相同,意义有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意义完全不同。例如:
表13:
例词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卵 多指男性生殖器(詈语) 动植物的***或受精卵
房客 出嫁送亲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兄弟和嫂子或未出嫁的姊妹 住店的客人
造孽 可怜 作孽
上山 出殡 上山(动宾短语)
热饭 炒剩饭(强调动作行为);炒好的剩饭 刚煮熟的米饭
蹄子 肘子(剑河年轻媳妇回娘家拜年准备的礼品,通常为一整只前腿) 动物趾端的角质物或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
2.意义不完全相同。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同一词形,剑河方言有多个义项,而普通话只有部分义项;第二种是同一词形,普通话有多个义项,而剑河话只有部分义项。(其实“意义不完全相同”还包括方言与普通话词义的交叉,除了部分义项相同,又各自有其他指称的义项,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此处暂且不作讨论。)
(1)词形相同,在剑河方言中多义,而在普通话中只有部分意义。例如:
表14:
例词 剑河方言 普通话
屋 ①房屋(整栋的);②房间(单间的);③家 有①无②③
细 ①与“粗”相对;②吝啬 有①无②
炸 ①裂开,破;②用炸药爆破;③声音刺耳 有①②无③
发火 ①发脾气;②生碳火 有①无②
麻雀?‘io21 ①一种鸟名;②指男性生殖器(詈语) 有①无②
打扮 ①妆扮;②添置柴火,让火更旺;③医治 有①无②③
(2)词形相同,普通话为多义,剑河方言只有部分意义。这种情况较少,例如:
表15:
例词 普通话 剑河方言
粉肠 ①一种副食品(主要用面粉制成);
②小肠的一部分 有②无①
折 ①折断;②折叠 有②无①
粉 ①粉末;②特指化妆用的香粉;③粉条或粉丝 有②③无①
剑河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在普通话里没有能与之相对应的词,只能用短语或句子来解释和说明。这类词通常指称本地特有而民族共同语没有的事物或现象,反映着当地人特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例如:“姊妹饭、三月粑、芒粑、红粉、腌嘎、还娘头、踩鼓、撩水脚、禾莨、赖、收xi?21”等等。
通过对剑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剑河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但与普通话相比,不仅语音上有差异,词汇上也表现出诸多差异。从构词方面看,音节数量、构词语素都存在许多不对应的现象;从词义上看,义项多寡不一,词义对应复杂。这些差异,构成了剑河方言的特征,并作为汉语方言分区甚至方言片的重要分类依据而存在。
参考文献:
[1]张成材.商州方言的逆序词――兼论汉语中的语素颠倒构词和用词[J].商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2]蒋绍愚.两次分类[J].中国语文:1999,(5).
人间词话篇10
[关键词]甘肃方言;中原官话; 代词
[中***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40-02
甘肃中原官话可以分为三个片:秦陇片、陇中片、河州片。秦陇片又可以划分为陇东小片、西汉水流域小片、白龙江流域小片、洮岷小片、陇西小片;陇中片可以分为渭河流域小片、洮河流域小片;河州片主要分布在临夏州。本文重点探究甘肃中原官话代词的共性,也涉及一些较为独特的表现形式。人称代词的重点在讨论其复数的表现形式;指示代词侧重其不同的类型;疑问代词主要探讨“阿+X”的来源。
一、人称代词
甘肃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单数形式类型较为整齐,一、二身有共同的演变规律,第三身有“他”型和“非他”型之别。复数形态各异,尤其是构成复数的后缀多种多样,变化复杂,较有特色。本节重点探讨复数的形式及特点。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
甘肃中原官话内部,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最大的特点是有的方言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有的方言只有包括式,没有排除式。
1.有排除式和包括式区别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方言主要分布在秦陇片和陇中片的方言里。表示复数的词缀主要有“们[ ]”、“尼[ ]”、“木[mu]”、“的[ti]”。
陇中片和秦陇片中的陇西小片比较特殊,其复数形式多为单音节。排除式有“搞”、“偶”、“奥”等形式,包括式主要是“曹”。
2.无排除式和包括式区别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河州片,秦陇片的洮岷小片、西汉水流域小片和白龙江流域小片的个别地方。一般只有排除式,没有包括式。河州片的复数词缀多用 “们”、“木”,如“我们”“我木”;洮岷小片多用“木”,如“我木”;西汉水流域多用“们”、“几”,如“我们”、“我几”。
(二)第二人称代词的复数
大部分地方第二人称复数形式都相当于普通话的“你们”,常用的复数后缀有“们”、“木”、“尼”、“的”、“几”。洮河流域方言有“室[ ]”后缀,非常特殊,也用“们”。如“你室”、“你们”。陇西小片和渭河流域小片的第二人称复数也是单音节,常用“扭”、“鸟”、“就”等。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
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型加后缀构成的和“非他”型加后缀构成的两套。前者相当于普通话的“他们”。后者形式复杂多样,常用“们”、“木”、“都”、“介”等后缀,如“接们”、“他木”、“捏都”、“他介”。
甘肃中原官话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构成可参考本期发表的《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一文的相关内容。
二、指示代词
甘肃中原官话的指示代词主要是二分的,相当于普通话的“这”和“那”。有些方言的内部,远指代词有较远指和更远指之别,也可当成是三分的。一般指处所的远指代词可以通过延长音节来表示更远指。
(一)指人和物
在甘肃中原官话中,表近指的代词有6种形态:致[ ]、兹[ ]、债[ ]、窄[ ]、这[ ]、周[ ],多数都是去声,读平调。表远指的代词有10种形态:那[na]、外[ ]、兀[ ]、威[vei]、内[ ]、类[nei]、来[ ]、拉[la]、窝[ ]、偶[ ]。
一般情况下,在指示代词的基本形式后加“个”表单数,加“些”表复数。
(二)指时间
指时间的代词一般分为指时间点的和指时间段的两类。在甘肃中原官话中,两类代词的后缀主要有“会”、“会儿”、“会子”、“半会”、“阵”、“一阵”、“一阵子”、“一阵儿”、“一向”、“一共”等。白龙江流域的“哈儿”、“哈儿家”比较特殊。
(三)表处所、方位
甘肃中原官话中,指处所方位的代词,是在基本形式后附词缀语素,秦陇片、陇中片的后缀有“搭”、“面”、“来”、“儿”、“里”,其中崇信的“旦”、甘谷的“道”,应该是由“搭”变化而来,只是现在读音不同。河州片常用“厢”、“塌”。要表示某个确指的地点时,一般采用词缀重复或加上“些”的形式,如“自旦旦”、“兀搭搭”、“偶它些”。
(四)指方式、性状
这类代词常见的形式是在指示代词的基本形式后加“木个(儿)”、“么个”、“木过(儿)”、“块儿”、“个样子”、“木家”等后缀构成。指性状的指示代词,部分地区是在指方式的指示代词形式上加“的”表示,主要分布在中原官话区的正宁、广河、岷县等地,还有一些地方是在指方式的指示代词后加“个”来指性状,如泾川、靖远等地。
三、疑问代词
甘肃中原官话的疑问代词与兰银官话的有明显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原官话里有“阿+X”的形式。
(一)问人的疑问代词
甘肃方言里问人的疑问代词有数的区别,即问单个人的是一种形式,问多数人的用另外一种形式,但分布不是很整齐。有些方言单复数同形,有的方言有别。
1.单复数同形
在甘肃中原官话方言区,大部分地区问人时单复数不分。常用“谁[ ]、谁个[ ]、谁一个[ ]、阿谁[ ]”。有的方言里有一些特殊的形式,见下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大部分是由“谁个”、“阿谁”变化而来,只是在不同方言里有不同的读音。
2.单复数有别
在甘肃中原官话的有些方言里,一般单数形式用谁、谁个、阿个、阿一个,复数形式有谁们、谁都、阿谁们、阿个们、阿些。复数的形式是在单数形式后加表多数义的词缀构成的,跟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一致。如“们”、“都”、“些”等。
(二)问物的疑问代词
甘肃中原官话方言问物的基本形式为“啥”。西汉水流域常在其后加词尾“个”、“子”、“开”,如“啥个”、“啥子”、“啥开”。陇西小片的基本形式为“说”、“色”,只是与“啥”读音略有不同。河州片的较为独特,临夏市、临夏县一般用“什么”、“什嘛个”、“嘛个”。笔者认为“嘛个”是“什嘛个”的省略。
(三)问处所的疑问代词
甘肃中原官话方言里常见的形式有“哪”、“哪搭”、“阿搭”、“阿里”、“阿来”、“阿塌”等。也有其他的一些形式,见下表:
(四)问时间的疑问代词
这类代词多用“啥时间”、“啥时候”、“几时”、“阿会儿”等形式。秦陇片较为单一,多用“啥时间”、“啥时候”、“几时”,也有少数方言用“阿会儿”、“啥会儿”等形式的。陇中片的则较为复杂,除了秦陇片里使用的三种外,还有“多会儿”、“多昝”等形式。河州片多用“阿会儿”、“阿个时候”。
(五)问数量的疑问代词
这类代词多用“几”、“多少”、“多嘛少”等形式,其中“多嘛少”还可用来做选择连词。有的方言里还有“咋门”的形式。
(六)问原因、目的疑问代词
这类代词多用“啥”、“咋”。陇东小片有“子蛮”、“子么”的形式,白龙江流域小片、河州片多用“阿门”、“阿木”的形式。
(七)问性质、方式、情状、程度的疑问代词
这类代词的形式有“啥”、“咋”、“咋么个”、“多”等,有些方言里还有“阿门”“阿木”等形式。
(八)关于“阿+X”形式的探讨
在甘肃中原官话中,问人有“阿谁”,问事物有“阿一个”,问处所有“阿搭”等形式,这种形式跟共同语的差异很大,该怎么解释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考虑汉语里作为前缀“阿”的出现时间的早晚。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史》里有论述,说明这种“阿+X”形式古已有之。但共同语里这种形式为什么式微了呢?方言里反而倒保存下来了呢?二,我们从甘肃方言的地域角度来考虑,会不会是受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呢?自古至今甘肃都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地区,肯定有语言接触的影响。河州片方言里“阿+X”形式就很多,如“阿一个”、“阿里”、“阿塌”、“阿乡”等。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2]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