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分析第1篇
(1)监测功能。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的监测功能十分强大,它可以分析数据的重要性,并根据重要性的高低来决定采集该数据的先后顺序,将电网参数等数据采集好。
(2)出现问题时及时警报。该系统非常灵敏,可以在配电系统出现问题时立马预警,并及时的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将其进行隔离,使未受问题影响的区域供电得到恢复,这样一来,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将配电压力均匀的分布下去,降低配电网络的受损情况,不过这些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3)该系统管理数据资料也很有优势。该系统内配有数据字典,可以不断的检测配电设备的各种数据资料;系统中还会将历史数据存储起来,这样可以随时供工作人员查询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将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统计出来并根据时间分段来做成***表,通过***表来反映配电系统的负荷状态,将配电系统发生过何种问题,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等反映在***表中。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将数据资料转存到其他设备上,由于配电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许多的数据资料,全部存储下来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会将一些数据转存到其他设备上。该系统还可以制作报表,工作人员只需提出要求,它就会根据要求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报表,并将其打印出来。
(4)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管理配电设备。它管理设备是通过采集数据进行的,将设备的问题数据和使用数据等采集起来,从而对设备进行管理以及维护工作。
(5)如果配电系统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只需开启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的卸载功能,就可以将出现问题的配电系统与整个大系统分离开来,这样既不耽误配电系统的维修也不影响大系统的运行。配电系统维修好后,只需要登录一下就可以与大系统建立联系,非常的方便简单。
(6)保障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是严格的管理该系统的操作记录、工作人员交接班以及使用权限。交接班的管理是保障该系统安全运行重要方法,工作人员在对该系统进行操作后一定要进行交接班,并在登陆时使用最低用户权限。
(7)该系统可以精准的预测出配电网运行时的负荷量,它是通过分析配电网以往的负荷情况以及其总的负载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来预测的。
(8)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可以依据配电的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和电压等级来对配电进行调节,将投切次数等考虑在内。如果就地调节没有成功,该系统也可以远程控制和监视,以控制系统,使其实现无功补偿。
(9)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或设计好的章程来远程控制断路器。
(10)该系统还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非正弦周期交流量中减去基波分量后所得到的量,并对其进行检测。
(11)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中的智能电表将双向通信、双向电能计量、电能质量监控、等智能功能集成起来,给系统提供了充分的资源。
2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数字式智能化配电房管理系统的网络设计方案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制作的,不同的需求方案也就不同。条件较好的城市配电设备相较而言要集中一些,这样该城市的配电施工就要简单一些,只需将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然后再提高配电系统的监测功能,使其监测工作有效进行,并对配电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使配电系统可以安全的运行,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这就是实时***通信网络,如果配电系统的配电设备多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施工难度较大,那么就可以使用离线运行的管理方法,以这种方法来观察并分析配电系统运行的数据,把握配电系统运行的情况以及安全状态,同时也要将各种预防措施做好,以保障该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3结语
智能化系统分析第2篇
随着科学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变电站得到了迅速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管理形式,通过智能化方式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管控,减少系统运行故障的发生。在智能化变电站的整体结构中,自动化系统架构是核心部分,需要电力企业重点做好这方面工作,本文对当前智能化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架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 架构 分析
相对于传统变电站来说,智能化变电站的特点就是它采用智能控制方式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和管理,这样可以减少人工工作量,避免不必要错误出现,它的灵活性和高效率非常明显。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大范围普及,自动化系统架构和相应的工程调试技术也逐渐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 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架构综述
智能化变电站内部结构包含有多个要素,对于这些构成要素的分析是保证变电站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手段,结合智能变电站实际来看,在它的自动化系统结构中较为重要的分析对象主要包括有结构技术、结构作用、应用原则、结构功能以及结构特点等。
1.1 结构技术方面
从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技术的产生和具体应用来看,它是在之前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它的继承和创新体现。相对于传统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技术来说,它具有一系列优势特点,它的完整性更强、数字性和连接性更明显,而且具体应用方式在标准化程度要求上也更高,这样就更有利于智能变电站系统的有效扩展,也包括后期的维护更新,使得变电站的功能可以越来越健全,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满足电力系统运行需求。
1.2 结构作用方面
它的结构作用主要是以一次设备为中心来体现的,这就不难看出,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架构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保证一次设备的性能良好,可以满足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中,同时还可以更好的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无人值班、数据整合等智能化功能的有效实现。
1.3 应用原则方面
一般来说,智能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这是传统变电站所不具备的。它的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应用原则可以总结为系统结构的三层二网并间隔配置原则。这一原则的内容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设备要按照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过程层等三个层次来分别进行布置,在布置过程中还要根据站内一次设备对象通过相应间隔的间隔层来为设备的各项功能发挥提供支持。
1.4 结构功能方面
在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功能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就是整个系统是将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作为功能对象。通常情况下,立足于系统结构,可以将智能化变电站的功能划分为两个方面:
(1)含有监控、远动、站域控制以及综合决策等系统功能;
(2)系统的保护、监视、测量以及间隔操作等基础。
在这两方面功能中,系统功能是基础实现的前提和依据所在。在对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进行研究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将它的结构功能作为重点对待,必要时还要将其***开来研究。
1.5 结构特点方面
相对于传统变电站系统结构来说,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特点,同是先进技术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是在变电站的智能系统设备上,会依据层次性进行分散布置,而且布置的方式是横向布置,与此同时,自动化系统中不同的智能设备间一般是以网络连接为主的。
2 110KV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
2.1 三层两网架构形式
相比较,110KV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架构是比较成熟的,它的组网方式是“三层两网”形式,“三层”是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两网”是各层之间的光纤传输和以太网传输。
过程层是在“三网合一”模式基础上,实现采样值***V、GOOSE、IEEE1588的共网传输,这样可以简化光纤和过程层交换机的配置。这种网络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防止环网所引起的复杂协议出现,而双网配置模式则可以充分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星型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是唯一的,具体传输可以通过静态VLAN或者是动态组播方式来确定数据流向,如果是以组播方式进行协商的话,就要注意到最后的结果是唯一的,并且也不存在以太网回路切换问题的发生。对于35KV及其以下的电压等级装置来说,可以在间隔层设备基础上来进行下放布置,建立就地的站控层网络,在传输方式上是100Mbp以太网,以经级联的方式来实现和站控层网络的相互连接。
2.2 三层一网架构形式
从目前智能化变电站来说,处于变电站工程设计和维护管理的考虑,一般会将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过程层三者的网络进行整合,整合为一,这也就是所说的三网合一架构方式。在同一个网络下,来实现变电站所有数据的传输,包括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为防止因为流量所导致的问题发生,交换机之间的级联是以千兆端口方式为主。除此之外,以过程层为基础的设备也是采用以太网光口方式为主,而站控层设备则是以以太网电口方式为主,因此,在交换机配置上,就需要其提供有100M光口、100M电口以及1000M光纤级联端口。
智能变电站中的智能组件是通过网口来和交换机相连的,由此形成GOOSE网,除了这方面外,还适当的添加了基于相关智能组件和主变保护测控装置的点对点光纤连接,形成了以主变功能为基础的直接信号采集、直接信号接收的模式,这也就是实现了主变的间隔自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输电线路是35KV及其以下的话,电容器和所有变电间隔都是可以利用保测装置的,来实现间隔自治,保测装置是集保护、测量以及故障录波等为一体的装置。
3 总结
随着电力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提高其智能化应用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站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控输送电的重要环节,相对于传统变电站来说,智能化变电站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人为控制所造成的错误问题发生,而且在自动化系统架构上,也逐渐趋于两层设备一层网络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投入成本,而且更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庭.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其工程调试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152-152.
智能化系统分析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智能化;系统架构;功能模块
中***分类号:TP273.5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主要由高层立体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地面搬运机械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与监控系统组成。由于具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很强的入出库能力、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而利于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物流和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仓储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智能化AS/RS是在传统AS/RS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模块,可以在任务调度、货位分配、队列优化过程中,根据任务调度原则、货位分配策略、队列优化目标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智能算法求解,获得最优解,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的运行效率。
1 AS/RS系统构成
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由物料储存系统、AS/RS出入库系统、AS/RS管理和监控系统三大系统组成[1-3]。
(1)物料储存系统:由立体货架的货格、物料承载装置(物料包装、托盘、周转箱等)组成。物料安排摆放规则整齐的保存在物料承载装置里,将物料承载装置保存于货格中,形成了完成的储存系统。
(2)AS/RS出入库系统:该系统承担货物存取、出入仓库的功能,通常由巷道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装卸机械等组成。巷道堆垛机是在高层货架的窄巷道内作业的起重机,可实现沿轨道行进、垂直起降和货叉伸缩三种运动,用于从两侧货架的任何货位上自动存入或取出货物。出入库输送机可根据货物的特点采用传送带输送机、轧辊输送机、链传动输送机等,主要将货物送到堆垛机上下料位置和货物出入库口。装卸机械承担货物出入库装车或卸车的工作,一般由行车、吊车、叉车等机械组成。
(3)AS/RS管理和监控系统:由客户机、中央控制计算机和电控系统组成。AS/RS管理和监控系统不仅要管理和分析立体仓库的物料信息、储存状况、仓库运行日志,还要可以监控立体库实时运行状态,及时调度立体仓库的可配置资源。
2 智能化AS/RS系统结构及流程
2.1 系统架构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集物流学科,控制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与监控系统应用的方式可分为集中式、分离式和分布式,目前国际上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采用分布式的系统。
如***1所示,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与控制系统(WMOS,Warehous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System)架构通常分为应用层、服务层、控制层、设备层四个部分组成。从功能层次上看,可以将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分为3个层次:管理层、监控层、执行层[4]。
管理层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系统设置、系统信息维护、产品信息维护、出入库业务、存查询统计等功能。管理层主要是负责立体仓库的作业调度、物资分布、队列优化、故障处理等工作。监控层是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来自管理层的指令来控制物流设备,完成管理层传输的任务;另一方面监控层以动画的形式,实时监控堆垛机的状态,将堆垛机当前的信息反馈给管理层,为工程师进行任务调度提供参考。执行层由嵌入PLC的堆垛机构成。堆垛机中的PLC接收监控层的指令,根据指令执行各种操作。
***1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和监控系统和功能层次***
由上述的系统架构可以看出管理层是智能化AS/RS的核心,如***2所示,其智能化的实现主要由四个重要模块组成:作业任务智能分配模块、物料分布智能处理模块、作业队列/路径智能优化模块、故障处理模块。各个模块在不同类型的作业流程中所起的作业也各不相同。
(1)作业任务智能分配模块:根据待出入库的物料在各存储单元储存状况,合理分配出入库作业任务,以平衡各存储单元的工作负荷,减少作业任务等待执行时间。
(2)物料分布智能处理模块:根据物料的出入库频率、物理特性、在库分布现状等,合理分配出入库库位,以提高存储单元的出入库效率。
(3)作业队列/路径智能优化模块:根据出入库系统性能参数,优化队列序列或者堆垛机的作业路径,以减少堆垛机的作业时间,提高仓储效率。
(4)故障处理模块:此模块主要是处理逻辑调度故障,而非机械故障和通信故障。对逻辑故障及时处理,并追溯故障发生的根源。
***2 智能化AS/RS关键模块
***3 智能化AS/RS体系结构
如***3所示,智能化AS/RS的体系结构由AS/RS智能调度的方法和AS/RS库存控制方法组成。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智能调度方法首先是依据具体仓库的规模、结构、出入库系统规格、任务分配策略、物资分布处理策略等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适用的智能调度方案。其次,按照智能调度方案,第一步从仓库全局层面分配作业任务,将出入库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存储单元。第二步针对具体储存单元,进行出入库货位分配。第三步,按上一步中货位分配的结果对每个存储单元批作业队列进行优化。智能调度方法是一个分布式调度方法,从全局的任务分配到具体储存单元的货位分配和队列优化。
2.2 智能化AS/RS系统的主要流程
(1)出入库作业流程。如***4所示,在出入库作业流程中,根据组盘表中记录的待入库物料详情以及出库单中待出库物料详情,分析立体库中相应物料在各个存储单元的储存情况,分配任务到各个储存单元。
各个存储单元获得相应的出入库作业任务后,根据本存储单元的物资分布情况,物资分布智能处理模块给每个作业任务分配合理的货位。
作业队列/路径智能优化模块给存储单元中等待执行的批作业任务赋予初始的优先等级,队列优化模块可以根据优化目标对批任务队列进行优化,提高仓储效率。
***4 出入库作业流程
(2)盘点作业流程。所谓盘点是指为确定仓库内现存物料或商品的实际数量、品质状况、存储状态的清点,是物料管理工作的控制反馈过程。
盘点作业模式有全局盘点、随机盘点两种模式。全局盘点具有盘点规模大,盘点周期长,单次盘点消耗资源多,影响生产等特点。随机盘点具有盘点规模小,盘点周期短,单次盘点消耗资源少,影响小等特点。鉴于随机盘点的特点,随机盘点根据盘点规模大小,可以多次盘点提高仓库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仓储数据一致的水平。在年终统计在库物资详细报表时需要对仓库进行全局盘点。
***5 盘点作业流程
盘点作业流程如***5所示,盘点作业涉及物资供应部门、生产部门、仓库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等众多部门,所以提高盘点作业效率,节省盘点作业时间,降低对生产的影响。
(3)倒库作业流程。如***6所示,倒库作业的重点是需要倒库的库位筛选。物资分布智能处理模块根据物料相对集中的要求将同种物料集中存放,挑选出需要移动的库位。确定好倒库库位后,通过作业路径优化模块明确倒库库位的作业序列,形成一条完整的倒库链,减少堆垛机空载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6 倒库作业流程
3 小结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个离散的、动态的、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对AS/RS的智能化管理是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传统的方法求解过程不仅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而且很难求得最优解。将现代智能优化理论与AS/RS应用相结合,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及仓储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物料调节水平,加快储备资金周转,为企业的生产指挥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5]。
本文给出了智能化AS/RS系统的架构、关键处理模块包括作业任务智能分配模块、物资分布智能处理模块、作业队列/路径智能优化模块、故障处理模块和智能化AS/RS的几种常见的作业流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智能化AS/RS系统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欢欢.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若干关键技术与仿真[D].浙江:浙江大学,2008.
[2]刘昌祺,董良.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5.
[3]徐正林,刘昌祺.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用设计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03.
[4]陈传***.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调度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2006.
智能化系统分析第4篇
关键词:智能采油;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平台
中***分类号:TE143 文献标识码:A
1系统组成
智能采油优化分析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油水井远程测控子系统和油井电效/电耗评测子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油井现场传感器及RTU管理设备,第二层、通讯网络,第三层,智能采油优化分析软件。
1.1 油水井电耗评测子系统:测控范围为变电站到油井现场的供电线路、变压器。油井供电线路、变压器的安全问题、故障隐性问题较多,不易人工巡检,该子系统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①提供线路(供电变压器)无功、谐波及线路故障分析的数据;②供电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低效运行或故障运行预警和报警;③提供线路漏电流、接地、设备带电等安全故障预警和报警;④为节约电能降低电耗的设备改造,提供精准的参数和位置;⑤为动态使用或定量使用电能,提供辅助决策性数据或方案。
1.2 油水井远程测控子系统:测控范围是油井、水井和计量间的生产运行参数,数据有温度、示功***、冲次、冲程、井口压力、电机电流/功率/电压/耗电量等。子系统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①提供远程启停控制功能,降低生产管理成本;②智能间抽控制功能,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周期;③智能示功***诊断,统一分析标准、提高诊断分析效率与诊断符合率;④产液量智能计算,统一计算标准、提高计产效率与计产符合率;⑤为生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性数据或方案。
2 系统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智能采油优化分析系统是对油井工况监测、故障分析、驱油效果评估、采油能耗分析为一体的采油工程优化分析软件,解决问题:
油井电网能耗分析:供电质量和效率直接关乎企业生产成本及考核指标;系统提供油水井供电线路、供电变压器的无功、谐波及故障的分析数据,避免供电线路高耗能运行;油水井供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设备监控分析,软件主动上报低效运行或故障运行的无功补偿设备名称和地点。
油井用电安全预警:油井带电、漏电、绝缘阻抗低等工况不易监测,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系统提供线路漏电、短路、断路、设备带电等故障预警和报警指示,更好的预防此类安全隐患而引起恶性事故的发生。
油井远程工况监控:油井分布点多面广、地形复杂,雨雪天气交通不便,油井参数变化或故障停井,巡井人员难以及时发现;系统提供远程工况监控(数据采集、远程启停井)和故障报警,从而加快故障排查时间,减少巡井次数;提高生产时率,降低生产成本。
间歇采油优化分析:油气藏地质结构不同,油层储量及驱油方式差异,造成油井供液能力变化,系统根据液位高度及出油时间,提供智能间歇采油抽控制,减少半抽、空抽和气锁等低效工况运行,达到节能降耗,提高采收效率的作用,同时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驱油效果评估:我国部分油气田都已经进入中后期的开采过程,常规驱油方式,无法实现彻底、高效采收效果,生物驱油、超声波驱油、二氧化驱油等新兴驱油方式都在尝试。由于油气藏地质特性复杂,对不同的驱油效果评估分析,需要大量历史数据,常规人工采集数据无法实现效果评估分析。
智能采油优化分析系统根据泵的有效冲程、充满系数和漏失量自动计算地面有效排量,提供油井时段产液量、累积产液量和平均产液量的分析曲线,优化分析驱油效果,决策驱油方式的控制参量。由微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批量化计产,统一计算标准、提高计产效率与计产符合率。
油井故障诊断分析:油井运行工况、决定采收效率,由于油井供液能力变化,导致油井空抽、半抽、漏失、气锁、结砂、结蜡等情况,由于设备问题导致脱杆、停井等事故是常见现象,系统通过油井示功***的诊断分析,提供故障类型和可采取的处理方案。由软件代替人工进行批量化诊断示功***,即时反应设备运行状态,提高诊断分析效率与诊断符合率,同时提高了维修速度。
结论与认识
智能化系统分析第5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分析
中***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60-02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需要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和检查设备的功能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配置。运用信息与网络的传递功能,对电力系统进行近距离或是远距离的电力输送,来保证电力的输送质量。通常条件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结构主要有调整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与电网自动化。
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技术的科学内涵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就是指在电能的运输与管理上融入自动化技术,而且它的种类也有很多。而智能技术则是智能化的电子技术的通俗说法,它包括了系统的结构与人机的接口,并且智能技术也存在着很多的分类。
智能技术可以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合理地进行解决,突破了旧的控制与适应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效果也很明显。现在,智能技术还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并且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重视,还融入于各个电力系统的具体领域,取得了有效的成绩。
专家体系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范围也是很全面的,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体系,并且应用在智能技术的调节、管理与决策上,完成电力系统的控制管理。它是主要解决一些具有不定因素的知识方面的问题。它通过智能的方法得到了控制系统的更新和应用,经过一系列的推理来实现电力系统的目标。但是专家体系的应用还是有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它很难模仿创造性的控制,只能进行表面知识的引用,缺少具有深度的设计,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很差。所以,要将专家体系和常规的一些工具相融合再进行使用。
模糊方式是对电力系统进行整体控制的一种方法,并且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对随机的、不明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把人为的控制经营通过模糊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推理与管理的方式,对不简单的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一般使用“一旦……,就……”的表述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中,鲁棒性的表现比较强烈,而不是依靠专家体系和操作经验。事实上,模糊方法的控制管理的使用也非常地广泛,跟一般的控制技术相比较,模糊技术更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的控制水平。而且,它还包括了很多的智能技术的控制方式的交叉性的融合,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最具有潜在实力的应用技术就是综合性的控制技术。目前,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探索中有很多的研究是有关于模糊方式与神经网络的融合等问题的,这些结合的方式的应用会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更有帮助。智能技术的集成就是综合性的智能技术的继续的前进方向,也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将多种智能化的控制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化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统一的整体,互相补充,发挥优点。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效融合
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融合,更深层次地健全和发展了电力系统的科学配置。智能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合理应用,不但调配了电力体系发展的单一性与其自身的波动性,而且还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宜、便捷的电力体系。因此,智能技术被有效地融合在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
3 如何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3.1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合理使用
模糊控制的的应用可以让电力系统在构建数学模型的时候更顺利,并且使构建模型的过程简单化,更方便操作。电力系统使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操作方式,比一般的方式更有优势,操作更便捷。如,交通灯的颜色的转变;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应用等。因此,我们发现模糊控制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实例是很丰富的,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
3.2神经网络体系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使用
神经网络体系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能够很好地使用在电力系统中,并且,它还有自我的学习和管理的能力,和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能力。所以,很多的、容易的神经元组合成了神经网络体系,就形成了神经网络体系的控制原理。神经网络控制方式是采用特定的学习计算方法,把被隐藏了的很多的信息数据挖掘出来并进行调整,来实现非线性的映射过程,这样的控制方式在很多的电力系统的处理中都被有效地使用。如,自动化的控制管理方面、***像的处理方面等,神经网络控制方式还被应用于医学方面。
3.3专家体系的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使用
专家体系的控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解决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在最大的程度上减缓了网络信息的停滞或者是延时造成的不安全性和不方便性。专家体系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使用也是很宽泛的,如,专家控制技术可以及时地辨识出电力系统的危险状态、进行系统的恢复处理等。并且它在电梯的施工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在电梯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它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进行紧急的处理。在电梯中融入专家控制技术能够保证电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专家控制体系在电力自动化中的使用是很有价值的。
3.4综合性智能体系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使用
综合性的智能体系可以按照模糊控制体系的构造进行科学地、有机地将一些控制技术融合起来,从而健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让它可以具有简便性、稳定性和使用性。因为智能技术的控制方式中间是存在着交叉性的差异的,通常人们会把他们进行组合分析,如,将神经控制和专家控制相融合;神经控制和模糊方式进行结合等。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的分析,发现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多,并且应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智能技术最初需要融入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随着智能技术地不断发展,模糊控制方式、神经控制、综合性的控制方式等都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和交通、日常生活的应用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智能技术要朝着智能技术的集成化进行发展,将各种智能控制技术科学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更好地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智静.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1(30).
[2]鲍艳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J].金色年华(下),2011(5).
[3]张青.探讨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智能化系统分析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录波
中***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08-02
智能化变电站是采用可靠、先进、集成等各种智能化设备,自动完成配电网各种信息的采集、测量、控制与检测等,实现对配电网的调节、控制、协调与分析,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直接决定着整个电网的可靠性。然而由于智能化变电站极为复杂化,规模也日益扩大,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十分严重,一些简单的事故就可能造成大范围停电,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电网瘫痪。基于此,开发一套能实现变电站内故障信息的分析决策系统,以便准确判断故障类型、位置并及时排除故障,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的关键问题
为了能对故障位置和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并能够及时排除故障,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的开发必须克服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大容量数据采集和存储。通常情况下,1个变电站会存在多个合并单元,每个合并单元采样点平均采样字节数为255 Byte,这就要求开发的故障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数据吞吐、处理能力和准确度,同时还能通过高速通道将故障信息及时进行传输;②故障录波和上报记录两个模块互相***,互补影响;③故障录波数据和报文记录能够实现关联分析、相互印证。
2 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结构***与作用
2.1 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结构***
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体系统结构如***1所示。
整个系统组成结构共包括五个模块:报文采集、解析模块;报文监测、记录模块;故障录波模块;高精度时钟模块和分析站模块。
2.2 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模块作用
2.2.1 报文采集、解析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故障系统的核心部分,具体如***2所示。
该模块主要负责接收报文信息,接收后即刻读取当前时标,并给该信息打上与GPS同步的时间印章,同时结合师表和报文中的采样计数器,准确得出故障信息从采集到传输的延时。在工作时为了降低报文检测模块的中断响应频率,该模块将信息打包后传输给报文监测、记录模块,采用计数器同步方式将所有MU数据实现同步,然后再根据录波通道配置,提取录波模拟量和开关量,将提取出的信息传输给故障录波模块。
2.2.2 报文监测、记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实时、连续、无损记录各种信息的交互及其过程,对整个故障系统结构中通信网络、连接、报文、节点及端口等网络流量和报文信息进行统计。记录完成后,还能对各个模块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对状态进行评估,根据监测的信息确定报文有无出现异常现象,对报文错误、重复、错序、符合性等进行实时预警。
2.2.3 故障录波模块
该模块能实现对变电站故障录波的全部功能,如启动、波形记录等。
2.2.4 高精度时钟模块
该模块主要作用是维护20 ns分辨率的高精度时钟系统,共提供三种对时方式:脉冲对时、B码对时和1588对时,与GPS实现同步,通过高速串行总线,能够实现对多个CPU同时提供时标。
2.2.5 分析站模块
该模块主要作用是分析智能化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网络通信状态和电力故障,提供多种可视化的分析工具,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电力故障排查提供帮助,共包含***监测、离线分析、建模和配置、对外通信四个子模块。
①***监测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实时显示各种监测到的信息状态,如:GOOSE和SV报文监测、故障录波和网络状态监测。GOOSE报文监测通常根据正常周期和错误原则来监测,具体见表1、2;SV报文监测主要包括同步偏差、丢点、重复、格式错误等监测;故障录波监测主要包括波形慢扫描、开关量检测等。
②离线分析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SC、GOOSE报文、故障测距、波形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实现和网络报文的点对点关联,从故障波形的任意采样点能够迅速实现SV报文定位,也能从SV报文里迅速找到相对应采样点并进行***形化分析。
③装置与配置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各个模块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能实现参数和启动定值的修改。
④对外通信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传输故障录波、报文记录、故障简报等多种文件;能够实现定制查看、修改和投退;能传输出现故障的设备信号;能实现远程控制启动和复归录波等。
3 结 语
综上所述,对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将研发的系统应用到具体配电网中,该系统是将网络信息分析和故障录波技术融为一体,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趋势相匹配,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9,(23).
[2] 薛晨,黎灿兵,黄小庆,等.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J].电力自动化备,2011,(7).
[3] 苏宏升,李群湛.基于粗糙集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变电站故障诊断方法[J].电网技术,2010,(16).
智能化系统分析第7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改进
前言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最为核心的部分,直接影响到电网系统结构和输电水平。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这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而且自动化系统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准确性和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而且使无人看守变电站成为现实。
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介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自动化系统也开始在智能变电站中得以广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中,各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障着自动化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1.1 总配与分配
在智能变电站中,其总体配置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而且在总配支持下,变电站能够统一执行各种命令。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能够对变电站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一实现信息的储存,为变电站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各种设备,各种设备的配置则是分配,自动化化系统中分配主要指监控设备的配置。变电站对监控设备的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实现集中监测和控制变电站,保证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1.2 监控系统
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中,主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对变电站的监控任务,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监控系统主要以主系统和辅助系统为主,工作人员利用远程即能不对变电站基本动态进行掌握,同时利用自动化系统来减少变电站人力的投入,使无人值守成为可能。
1.3 自动管理
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变电站中所有设备及相匹配参数的配置,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而且自动化管理工作中,还加快向调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
2 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当前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系统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效益,而且实现了人力和物力投入的节约,加快推动了智能变电站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因此要对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此来保障技术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对现有技术进行不断改时,全面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2.1 同步技术
在同步技术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互感器来确保智能变电站中各模块中的时钟保持同步性,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变电站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一旦时钟达不到同步模式,则智能变电站自我保护则会打开,无法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当前智能变电站为了确保时钟的一致性,则充分的结合了GPS,以此来实现同步技术。即在实际工作中,当对智能变电站通电后,则由GPS提供准确时间,使变电站内的时间与GPS时间保持同步,一旦这个过程中时钟无信号时,同步装置则会进入到自动切换模式,利用备用GPS来确保变电站时钟的监控。因此当前智能变电自动化系统中,在GPS与同步技术有效结合下,能够有效的保证时钟的同步,确保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2.2 传输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会应用于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系统要求存在差异,因此传输技术结构可以分为二网、三层的模式,即在实际传输技术应用皮肤科痛苦,需要借助于双网结合,并以系统网络构成为依据,将其分为三类。在自动化系统中,传输技术具有运送、输送和数据保护功能。而且在变电站传输技术使用过程中,在故障录波参与下能够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效的保证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
2.3 互感技术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互感技术需要以电子设备作为基础,从而实现变电站部门模块的数字化控制。通常情况下,互感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进行应用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回路设计的方式,互感装置会分别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单元和远端位置,同时会利用全光纤装置来对母线采取一定的保护,而对于母线以外的线路则利用组合型装置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在保障变电站线路的基础上,采用互感和模拟互感的方式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
3 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的改进
自动化系统中这些关键技术的有效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智能变化运行的效益,保证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成为可能。因此需要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改时,使其为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同步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自动化系统中,由于新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存,这也导致二者之间还有一些暂时性的矛盾地方,这就会在实际配合过程中,同步技术会存在时间推迟的现象,因此对于自动化系统来讲,需要加快对设备进行更新,使设备保持一致性,有效的规避新老设备矛盾的问题。
3.2 传输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自动化系统主要依托于光纤完成传输任务,由于光纤自身传输有力有限,这也对自动化系统的传输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存在大量通信信息停滞的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通信概念,利用网络通信对通信进行传输和验证,在解决传输技术通信限制的同时,还能够为检修人员提供可靠的设备运行信息,为其检修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l件。
3.3 互感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互感技术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进行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互感装置获取信息实行改保护行为之前进行了远距离供电,这对互感技术的时效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互感装置的使用寿命。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互感技术进行改时,提前对互感装置的功率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匹配相应的阈值,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互感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而且在保持合理功率下有效的规避了远距离供电这一缺陷。
4 结束语
在当前智能电网快速建设的新形势下,智能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多,智能变电站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满足用电客户对电能调配的需求,而且自身运行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掌握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其更好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宁磊,陈涛.电力继电保护现状及展望[J].科技信息,2010(20).
[2]孙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