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得三春晖篇1
每次听到《妈妈的吻》中的那句“妈妈的吻,甜蜜的吻,伴我思念到如今”,我都激动不已。
妈妈的爱让我说也说不完。在我的家乡有个习俗,每到正月十五,各大机关单位便会在明珠广场展出彩灯,傍晚时分,彩灯便会亮起来,***府大院内还会燃放各式各样的烟花,每到那时,人们便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广场尽情地观赏。记得小时候,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嚷嚷着让爸爸带我去广场,可爸爸不带我去,我急的哭了起来。这时妈妈跑来说:“别急,妈妈带你去。”我高兴极了,穿好衣服后,妈妈便背着我朝广场方向走去。那时的我足有几十斤重,累得妈妈气喘吁吁,而且越来越慢,可不懂事的我却一个劲地催妈妈快走。好不容易走到了广场,只见广场人山人海,***府已经开始燃放烟花了,妈妈为了能让我看清楚,便将我抱得高高的,我只顾欢呼雀跃,却没想过疲惫的妈妈。之后,妈妈又抱着我看彩灯,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我被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惊醒,原来妈妈得了重感冒,我吓得大哭起来,妈妈却温柔地对我说:“没关系,是妈妈的身体不好。”每年都是如此。
当我生病时,妈妈会床前床后地为我端水拿药;当我学习时,妈妈会陪在我身边直到深夜;当我成功时,妈妈会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我失败时,妈妈会和我一起承担失败带来的痛苦……我沐浴在妈妈的爱中。妈妈的爱让我无法报答,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妈妈,体谅妈妈,以这点点滴滴的小事来回报妈妈。我还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牢记妈妈的深恩。
报得三春晖篇2
当我们犯错误时,母亲是生气的!当我们有优异的成绩,捧着奖状和那金灿灿的奖杯回来时,母亲是高兴的!我们生病了,母亲又是那样的焦急……
母亲十月怀胎,那时的她既感到高兴,又是辛苦的。早上,她托着沉重的身子,挺者大肚子去上班。晚上,又挺着大肚子洗刷。连睡觉,也要改变她早以习惯的姿势。十月过后,母亲又将来到医院,忍着巨痛,把我们生下来。然后,她又教我们蹒跚学步,教我们咿呀学语,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把我们抚养长大,培养成才!母爱伟大,母爱如诗: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报得三春晖篇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写下的千古绝句,每次读到它,我想到的不仅是母亲,还有父亲,同时想到了父母多年来为我付出的爱、付出的一切。
有一天,我读到了一本书,里面讲述了一个孩子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此时,我不禁想到了隆冬之夜其身为我塞好被子的父亲,想到生病之时守在床头彻夜照顾我的母亲,想到了很多很多。
想着想着,我眼前的灯光模糊了,一颗晶莹的泪珠缓缓流过脸颊,滴落在胸前的书上,我哭了,这是十岁后第一次为父母流泪。我奋然战起,用袖口擦干红红的眼睛,打开书房的门缓缓走向厨房,走近厨房中忙碌的爸爸。在厨房门口对爸爸说:爸爸转过身来,我想对您说句话。爸爸似乎很不耐烦,头也不回地说:有话就说,转什么身啊,没看见我正忙吗!我听了,心底一沉,想了想爸爸的脾气,就走到爸爸背后,说:爸爸谢谢你对我的爱,我爱你!爸爸听了像触电一样抖了一下,本以为他是高兴的反应,可是他的回答却是让人又惊讶又好气又好笑,“哎哟,别肉麻了”。爸爸的这句话一下子将我感恩的心从高潮拉下深渊,这也让我对妈妈欲言又止,我怕妈妈也不接受我表达的形式。
报得三春晖篇4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班主任
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向全体”这一原则在各科教学环节中并没有被很好的体现,教师把目光多是投向分数较高的学生,而把学困生置于被遗忘的角落,使学困生受到冷落,受到忽视,心理上形成畸形和阴影,对未来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无学困生”,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了一项很值得学校和教师研究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做好这一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一般说来,学困生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学习缺乏兴趣,自控能力差,不遵守学校纪律,贪玩、上网、打架、骂人、搞对象等,所以给老师和同学留下的印象是“坏学生”,是“朽木不可雕”。如果班主任对他们也有这样的偏见,总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对他们态度冷漠,或放任自流,或公开禁止与其他同学来往,这就犹如在快要熄灭的火焰上浇一瓢冷水,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更深的创伤,这无疑就加重了转化的难度,阻碍了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班主任应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待他们,学困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教师要充分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在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鼓励、赏识、不受歧视的教育氛围中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改变现状奋发向上的动力,积极调整心态接受教育。班主任还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今天的“问题生”明天走出校门很可能是社会精英,先进与落后之间其实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对转化学困生有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就一定会使学困生有所转化,有所进步。
二、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学困生的形成,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查找原因:一是自身原因造成,表现在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存在对立情绪或自卑心理。二是家庭原因造成,或是家长外出务工,对子女缺乏有效管教;或是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式简单粗暴,造成子女逆反心理;或是家长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三是社会影响造成,如不良风气的诱惑,网络不健康思想的侵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泛滥等。四是学校管理问题造成,受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优等生过分青睐,对学困生不屑一顾。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要找准原因,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方能见效。教师可通过个别谈心、课内外观察、家访、同其他科目教师交谈等各种途径,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并建立个人档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班级,都有优、中、差三类学生,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亲优生,远学困生,而要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大家都知道,学困生由于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对别人给予的尊重或鄙视都特别敏感,因此我们批评教育就要注意场合、方式、措辞等,尽量减少逆反心理。如在处理班级优等生和学困生的纠纷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住学困生训斥一顿,而对优等生闭口不问,这样,往往使学困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他们不敢申诉,只好憋在肚里,久而久之跟老师闹对立,学习、行为等越来越差。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五多”的教育原则――不厌恶歧视,不当中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四、捕捉闪光点,消除自卑感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更聪明”。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困生一样有其闪光之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心去寻找、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斑斑劣迹之下的闪光点。例如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困生,运动会便是让他展示自我的最佳时机;对于有文艺特长的学困生,校内外各种庆祝活动肯定不失为其展示自我的绝佳平台。即使没有特长,责任心强又何尝不是其闪光之处?没有特长,责任心也不强,遵守纪律又为何不可以表扬呢?抓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使他们明白,为班级争光同样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对于学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点,我们都要及时认可、肯定,以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和决心,要尽量让他感受到“旧我”的耻辱和“新我”的自豪。我们当教师的,千万不要“吝啬”那些表扬性的话语,也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吧,帮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亮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的认可,同样可以做得更好。
五、反复教育,耐心期待
报得三春晖篇5
故事讲完后,妈妈拍了拍我的小脑瓜,语重心长的问:“知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给你讲这个故事。”我用稚嫩的眼神看着妈妈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渐渐淡忘了许多事,但这个故事也许因为有趣,也许因为别的,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从来没有忘却。
上了中学以后,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我和妈妈在一起聊天的机会也寥寥无几。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钟表上的指针,像一位步行的老者,迈着他那缓慢而又沉重的步伐。我在朦胧的睡意中,隐隐约约听到几声刺耳的咳嗽声,好像是从妈妈屋传来的,我揉了揉眼睛,一看表才五点多,还是再睡会儿吧,可是刚躺下不久,又开始犹豫不决,心想“爸爸出差不在家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应该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想到这儿,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穿好衣服跑到妈妈的屋里,轻轻的拍了拍妈妈的背,不停的问道:“您没事吧?” 妈妈看到我紧张的样子,露出了微笑,说:“没事儿呀。”妈妈好些了之后,又到厨房给妈妈接了一杯开水送到妈妈跟前,妈妈接到水杯,眼睛变得湿润了。 等到爸爸回来,妈妈在爸爸面前对我赞不绝口,此时我明白了妈妈将那个故事的用意,那就是一个字“孝”,同时我为当时的犹豫不决儿自责。
报得三春晖篇6
院长助理贾金凤负责日常工作,她说,做养老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特别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她向记者介绍,97位老人,既有北京市的,也有河北的,还有台湾来的;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80来岁,老人们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在采访了几位医护工作人员之后,贾金凤助理陪同记者来到老人们的床位前,和他们及其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93岁的赵献春老人原住在朝阳区的外拐斜街,一女一儿都在国外。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网上用QQ和女儿聊天,她说自己经常和女儿在QQ上见面,还开了微博,想说什么话,就通过微博发出去。
102岁的杜祥林老人原住在西城区的金融街,有两个儿子,大儿子70多岁,小儿子也近70,不方便再去照顾更老的杜祥林老人。贾金凤助理和他一起回忆大家用轮椅推着他去逛公园的趣事。
73岁的宋显彤老人原住在宣武区的绿长街,有两个儿子。她说,养老院的饭菜很合口味,医疗条件也不错,尤其是服务态度好,把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相近的老人安排住到一起,大家能聊得来。
80岁的易***老人原住在海淀区,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北京。她说,女儿非常孝顺,自己是主动住进来的,老人一定要改变观念,在养老院养老,不但自己过得舒服,还把孩子们解脱了,老人就是会玩的孩子,要学会自己找乐子。
62岁的高文华老人是河北承德人,在一次脑梗之后失去自理能力,有点智障。他见到贾金凤助理和记者时,只会简单地重复一个动作,伸出大拇指不停地说:“好、好、好……”看来,他对这里比较满意。
63岁的路李金杏老人来自宝岛台湾,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在台湾,一个儿子在北京。路李金杏老人跟随北京的儿子生活,在顺义住了三年多,多次更换保姆。住进“寸草春晖”之后,她说以后哪也不去了,就在这里了。
报得三春晖篇7
人如其名,今年16岁的邵帅带着阳光般的温暖和帅气的微笑,走进我们的视野。这个正长身体的少年看起来还略显单薄的肩膀,却扛起了妈妈和他的家庭重担,在几年前,小小的他就是妈妈的守护神,是妈妈康复的唯一希望。
站在我们眼前的邵帅,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他的眼神总会追寻妈妈的身影,这个孩子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妈妈的关爱。
单亲家庭遭变故
邵帅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从此他跟着妈妈邵丹生活,除了妈妈,还有姥姥姥爷疼爱他。
2004年,妈妈邵丹为了改善家里经济条件,把邵帅托付给姥姥,她独自到北京打工。7岁的邵帅留在了徐州上学,在学校里,他是个学习勤奋又惹人喜爱的好孩子,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宏志生光荣称号。2009年7月,他小学毕业,准备升入初中。可就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品学兼优的他放弃了继续念书。
2009年6月,邵丹被北京一家权威医院诊断出患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随后病情恶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其生命。邵帅来到了北京,见到了患上急性白血病的妈妈,第一次感受到病魔离自己这么近。
***方案下来了,需要寻找能够配型的骨髓,但是在各大骨髓库里却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型;最后就只能在亲属间寻找能够进行配型的人选了,12岁的邵帅的骨髓与妈妈的配上了,“妈妈有救了!”孩子心里乐开了花,但是亲人们却充满了担忧,这么小的孩子,能经得起家里发生的这么大的变故吗?能承受得住同妈妈的病魔抗争吗?看着邵帅清澈的眼神和单薄的身体,姥姥多少次流泪却又不忍心让那娘俩看到。邵帅安慰姥姥和妈妈,“别担心,家里还有我!”
邵帅家的事儿渐渐被四方邻居们知道了,被地方媒体发现了,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为邵帅的妈妈筹集了进行手术的善款。
救命钱有了,可是,以当时情况妈妈要想得到较好的***和术后恢复,在北京是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为了妈妈而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妈妈能好好地活下来!
邵帅决定暂时放弃学业,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北上陪妈妈治病,直到妈妈好起来为止。不是他不爱学校,而是他更爱妈妈。看着别的同学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走在上学路上,邵帅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不知道自己将来什么时候还能回学校念书,他多希望有一双大手能帮助妈妈和他啊,让妈妈不再受病痛折磨,让他也可以回到校园。他爱画画,爱学校,他还有梦想要实现,可这些属于孩子的愿望,都得埋藏在心里了。
为母捐髓的小顶梁柱
2010年2月24日,在北京道培医院,一场牵动人心的骨髓移植手术顺利进行了:上午9点半到11点,12岁的邵帅进入手术室抽取骨髓;中午12点半到下午3点,邵帅的妈妈邵丹被送进手术室,输入儿子邵帅的骨髓。2月26日上午8点40分,考虑到邵丹今后***的需要,邵帅再次来到道培医院血细胞分离室,开始第二次为母亲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月28日,邵帅经观察情况稳定被批准出院。
从2009年6月到北京看望妈妈,邵帅一直陪伴在妈妈的身边悉心照顾着。邵帅的妈妈邵丹回忆说:“病情严重时,我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都是帅帅照顾我,端屎端尿。别人看了都感动得掉泪,直夸他懂事。”
“孩子最怕我死了,有一次我疼得在病床上打滚,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抢救过后,医生都离开了,帅帅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给我说:妈妈,你不能死。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儿了。”说到这里,邵丹大声地哭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孩子的眼神,那眼神里透着恐惧,还有急切以及无助。”
邵丹在无菌仓内,每天医院安排两次探视时间。每天探视前,邵帅会早早地在门外等候。护士看了也觉得不忍心,有时就提前让他和妈妈通过视频通话。“通过视频给我说说这,说说那,探视时间结束了,他也舍不得放下话筒。孩子现在特别依恋我,就像相依为命的感觉。”
说起懂事的小邵帅,66岁的外婆泣不成声:“孩子在这不愿多花一毛钱,别的孩子总能吃零食,我外孙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有时他还瞒着我不吃饭,为妈妈看病省下钱。”
手术后,给妈妈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邵帅身上。为了省钱,邵帅和姥姥租住在郊区。每天凌晨5点,邵帅就起床为妈妈准备早饭,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把早饭送到医院,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回去为妈妈准备午饭。往返80多公里,光做公交车就要八九个小时。为了能让妈妈多补充些营养,他每天只在医院门口吃3块钱的凉皮充饥。邵帅说,只要妈妈还在,吃什么苦他都愿意。
这个才12岁的孩子,每天做好饭送到医院来,从医院回到住处,要乘1个多小时的公交,十几站路。每次他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回去。照顾妈妈让他显得很疲惫,看着他幼小的身影走上公交车,让人看着觉得特别心疼。即便如此,邵帅非常乐意当妈妈的护工,他把这个当成神圣的职责,如果他能够变成天使,愿意一直这样守护着妈妈。
坚强少年求学在北京
12岁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12岁,还是依偎在妈妈身旁撒娇的年龄,但徐州男孩邵帅却在12岁的年纪勇敢挑起了保护身患白血病的妈妈的重任,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邵丹一直想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没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儿子的骨髓才有生存的希望。
邵帅说,“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我救妈妈天经地义!”
经多家媒体报道后,邵帅捐髓救母的故事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北京,知道邵帅母子故事的市民甚至企业纷纷解囊相助;在他的家乡徐州,人们更是对小邵帅时时牵挂,市慈善总工会受市委书记的委托到北京看望邵帅母子,邵帅的母校矿大附小为邵帅进行了全校募捐,一些关注邵帅母子的人自发为他们捐款……
小小年纪的邵帅不仅获得了“彭城好人”的称号,还被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联合授予“品德优良好少年”称号,并作为徐州市代表参加了第六次全国少代会。
转眼几年过去了,妈妈病情稳定了,邵帅也长大了,他们依旧租住在北京普通居民楼里。这个勇敢的少年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依靠这些荣誉过完今后的人生,他也时常思索想,妈妈和自己今后该怎样生活,得到了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决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邵帅捐髓救母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支撑着母子俩现在的生活。2010年9月,而从小学画的邵帅也继续学业,目前已经以年级美术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央工艺美院附中高中就读。他的理想目标十分明确了,那就是用艺术的画笔装点美好的生活,为自己,更是为了爱他的人们。
历程评述:
邵帅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他通过努力在朝着理想一步步接近。
报得三春晖篇8
和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人一样,从小我就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够为生我养我的家乡做一点事情,让我的故乡亲人幸福地生活。这个梦想随着***渐长大而越发迫切,我本以为,我很快就能实现这个梦。然而,我深知,梦想和现实不仅仅是一步之遥,微薄的力量、微薄的收入不可能对故乡做出有多大裨益的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团省委领导的宣讲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春晖行动,其主旨是为那些有志于家乡建设但实力薄弱的青年人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平台,以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仁爱等传统美德。
2009年4月25日,当我知晓了家乡村民正在筹建通寨道路的消息,一下子想起了春晖行动。4月26日我立刻和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联系,4月27日,我与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行连夜从贵阳赶到大方县城。4月28日清早,我们赶到我的故乡福星。来到村口,早有等候在那儿的村民把我们迎进村寨,一路介绍寨情、路况。随后,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的同志和村民们开了一次座谈会,和大家商议要如何制定和实施修路计划。经过实地考察以后,很快该项目就得到了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的认可和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在春晖行动理念的感召下,福星组的村民们很快行动起来,远在异乡工作的游子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5月3日,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五一”小假期的快乐气氛中时,福星组的全体村民组织了一场极其热闹的捐资仪式,大家争先恐后为家乡的建设献上一份自己的心意,现场共收到捐款17850元和12000元物资。
在团省委和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的大力帮助下,在我的恩师、同学、朋友和单位领导的积极支持下,于5月8日下午在贵阳市贵橡大厦7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有40多人参加的 “大方县核桃乡福星组春晖家园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春晖行动的理念、社会影响以及福星组将来的发展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春晖行动文化的时代意义。座谈会现场共收到捐款4590元。
5月17日,福星组春晖家园计划项目开工仪式举行,福星组在外亲友、外出务工人员、福星组在家全体村民参加了开工仪式。开工仪式上又举行了现场捐款,当天共收到捐款7760元。
迄今为止,“春晖家园计划”―大方县核桃乡福星组通路工程项目共筹款项和物资72200元。现在我的故乡的通路工程进展较为顺利,路基已经拓宽、挖平,现正在砌堡坎和边沟,现已经完成整个通路工程的30%。
报得三春晖篇9
晏佳:经历过、精彩过
我是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环境及能源可持续发展专业的在读博士生,我和“春晖杯”的故事要从2010年2月说起。当时有幸听说了“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身边几个朋友给我讲怎样将自己的技术商业化,讲在2009年广州留交会的见闻。当时隐约觉得这是很不错的经历,有机会自己也想去看看。2010年4~5月,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刘小绿老师和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的丰建华老师开始了全瑞士的“春晖杯”创业大赛巡回演讲及培训,为我们这些想去“春晖杯”经历一把却又不知道何从下手的人“扫盲”和鼓劲儿。记得当时错过了在苏黎世的讲座,我还特地跑到伯尔尼去听。听完往届“春晖杯”获奖者的案例和介绍,收获不小。我一直摩拳擦掌,回到家里立刻就开始琢磨怎么动手做自己的项目,开始召集自己的团队并酝酿企划书了。
在“春晖杯”的准备阶段,我认为能否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单干写出一份商业计划书,和一个有激情且优势互补的团队一起琢磨共同努力,收获会完全不同。不仅仅是如何完善一个商业模式这么简单,怎么和团队成员相处,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对我们的项目发挥建设性的作用,都是相当关键的。当时我们团队的4名成员,2个在苏黎世,1个在上海,1个在深圳。我们只能在周末通过网络电话联系。大家都克服了时间和地域差异带来的不便,聚到一起静心地、认真地想要做好这件事情。从2010年4月底开始,我个人的周末都贡献给“春晖杯”了。上网查资料,开会讨论,反复琢磨更好的商业模式,确定公司定位及发展策略。那段时间,我脑子里所有记忆的内容就是整理文字、***片,反复推敲商业计划书里的每个用词,用风投的心态来看这个项目等等。我总是问自己表述是否可以更清楚,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东西。就在这来回打磨的过程中,6月,我们的想法基本定型,商业计划书初具规模。7月底,上网提交计划书,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1个多月,获悉我们的项目入围,还受邀参加年底在广州举行的“春晖杯”创业大赛对接颁奖活动及留交会,整个团队都很开心。此后,周末又再次开始了有关“春晖杯”的电话会议,团队成员商量如何完善计划书,并设计活页材料和明信片作为纪念品带到广州会场,为项目宣传加油助威。我的总体感觉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每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12月,我们来到了广州,来到了“春晖杯”的赛场。大赛组委会的安排有条不紊,让所有参赛者都能更专注地投入到比赛中。第一天的创业交流会请来了各大创业园孵化器、风司以及早年归国创业的海归,共同探讨如何实现技术商业化、实现创业梦想。其中有个环节,让4名随机抽取的参赛者上台介绍自己的项目,几个嘉宾围坐台上现场点评,气氛像极了一档电视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参赛者直接上台,用3分钟时间介绍项目并打动投资方和创业园,这对每个人都是不小的考验。之后嘉宾们的精彩点评也让参赛者了解到怎样多角度地考量一个项目,无论是上台还是没上台的参赛者,都获得了不小的启发。
在之后几天的交流洽谈中,每个入围者在自己的展板前宣传项目,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路过展板的、打听项目消息的可能是任何人,拥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怎样清楚地介绍项目,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项目宣传上要好好地把握。在夜游珠江时,船外灯火绚烂如画,船内还有不少入围者在谈项目,争取合作机会。内外都是风景。除了项目本身,能有机会认识一群朋友,一起聊聊,就着月色,很惬意的事情。
“春晖杯”的最后颁奖,我们的项目“基于零能耗建筑技术的咨询及合同能源管理”签约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拿了二等奖。这对我们的努力是一个肯定,同时对项目来说只是刚刚开始。如何基于“春晖杯”的平台,和更多的潜在合作者建立联系并将项目实际推广开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春晖杯”,来自瑞士的10名留学人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颁奖那个早上,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之后的留交会,很多高校及各个地区都有展区进行宣传。来参会的人还真不少,相当热闹。总体来说,这次广州之行收获很大,一次相当宝贵的经历。广州城很美,“春晖杯”和留交会让我们大开眼界。有了这次经历,在和别人探讨项目的过程中,我对国内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项目又有了重新的定位。
“春晖杯”,努力过、经历过,就是精彩的、难忘的!
于瑛川: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
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然而,实现梦想的路途是艰辛的,不管梦想有多高有多大,它就像北极星一样,为人们的生活指明方向。也许在小时候财富类的名人传记看得多了一些,从小便想做一个实业家,想拥有自己的公司,拥有自己的团队来创造财富。很幸运,在我朝着梦想前进的途中,“春晖杯”给我提供了一个舞台,能够让我继续朝着人生的梦想踏出坚实的一步。
我在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初识“春晖杯”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博士课题接近尾声,为了心中那点小小的梦想,为了寻找回国创业报效祖国的机会,我关注了大连海创周,进而得知了“春晖杯”创业大赛。心中暗暗惊喜,原来***还为海外留学人员搭建了如此便利的平台。于是为了心中酝酿已久的创业梦想,便开始了资料搜集及学习,构架创业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等等一系列筹备工作。
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虽然对技术了如指掌,可是真的要想将其向市场转化,其困难度远远超出了我所预期的。例如除了对自己技术的了解外,还需要了解同类市场产品的技术,为什么你的技术要优于其他的产品,为什么大家会购买你的产品,投资公司或***府又为何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以及市场报告。再者,如何组建创业团队也很重要。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年代,而是需要寻求一个团队共同创造财富,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形只影单便会使你错过很多时机并走向失败。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一个初创型企业,失败也很有可能会使其无法翻身,于是架构创业团队便也成为了关键所在。所以,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就仿佛从生活了20年的象牙塔中跳出来一样,体验着不一样的感觉,我想这是我们在学校里永远也体会不到的,也是永远学不到的经验。由此,心底又一次对“春晖杯”产生了感激之情。
经过了几个月漫长而又艰辛的准备阶段,商业计划书终于在创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出炉了。面对着几十页的心血,那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的确,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只有走过,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转眼间,作为第一参赛者,我重新回到祖国的大地上,当踏入广州白云机场第一步的时候,体内的血液不由得沸腾起来,我下定决心,要在赛场努力表现,不负创业团队的期望,也要为留瑞学人争光。在到达的第二天,便开始了我的“春晖杯”之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代表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在创业交流会项目点评环节中,4名毛遂自荐的参赛者仅有3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项目,还真需要一定的魄力、胆量以及能力。点评嘉宾们对参赛者的表现逐一点评,使得台上的讲述人和台下的众多听众都获益匪浅,让我们充分领会了如何进行项目推介的精髓所在。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园区及孵化器负责人也逐一上台进行了介绍,宣传了各个地区的特点以及优惠***策,使得各位归国参赛人员最大程度上了解认识国内目前的形势。
第二天,每个参赛者则坐在各自的项目展板面前,和各创业园区以及风险投资商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及洽谈,使得双方对项目的认识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纷纷签下了意向书,参赛者们朝着漫长的创业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大赛尾声的接近,参赛项目经过3天角逐,分获一、二等奖以及优秀奖。作为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代表团的参赛一员,我们的参赛项目“新一代超小无毒纳米颗粒的药物载体的产业化”凭借先进的技术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荣获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将近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辜负创业团队的伙伴,也没有辜负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的期望,心中默念,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当我们归来报效祖国的时候再见!
傅学斌:感悟“春晖杯”
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广州留交会于2010年12月16~22日在广州隆重举行,2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参加了本届盛会,我们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也组建了以我和晏佳为团长的10人代表团来到了广州。作为团长,我想总结一下我们代表团的参赛感悟。
备战。2010年4月下旬,接到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报名的通知,苏黎世中国学联在网上了消息,随后不断有同学咨询如何参赛,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5月初,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刘小绿老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故事开始了“春晖杯”创业大赛巡回演讲苏黎世站的演讲,从“春晖杯”的历史、目的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并结合留瑞学人参加第四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具体情况,向苏黎世的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春晖杯”。这次全瑞范围的巡回演讲历经巴塞尔、伯尔尼、洛桑,最后来到苏黎世,覆盖了瑞士的主要学生群体,达到了咨询的全方位辐射。除了对“春晖杯”本身的介绍外,上届大赛的获奖同学也现身说法,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交流他们参赛的经验和项目准备的注意事项。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和项目***上传及评审,10月底,“春晖杯”创业大赛组委会公布入围名单。瑞士共计10个项目入选,9个项目的第一参赛者都来自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另一个项目来自弗里堡大学。随后,入围的同学利用到广州参会前的时间,根据组委会的反馈意见,认真修改和进一步提炼自己的项目,从初稿、再稿到三稿,多方考虑,反复斟酌,全面应战12月在广州举行的最终决赛。
获奖。12月16日,参加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10人代表团聚首广州。兴奋、期待、跃跃欲试,等待着即将拉开帷幕的赛事。
12月17日一大早,所有参赛队员一个个身着正装、精神抖擞,为各自的项目推广和洽谈做好了准备,信心笃定。“春晖杯”赛事安排得很丰富,有成功创业的老海归的经验之谈,有全国各大创业园及孵化器的***策介绍,有成功塑造了百度的IDG集团及其他投资方的投资策略,还有大量企业过来寻找合作机会。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背景,洽谈进行得十分热烈。对于我们代表团的每个团员来说,他们乐此不疲地从技术特点到市场定位的各个角度推销着自己的项目。他们知道,每句话都要斟酌,每次洽谈都是机会。
12月18~19日,主打项目推销。每个项目都有一块自己的展板,和所有其他参赛者一样,我们的团员都在展板旁定坐着,看着路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想着法儿地“招揽生意”。每次创业园和投资方过来询问,大家都仔细地介绍,希望能找到双赢的机会。除了谈项目,大赛组委会还组织大家夜游珠江,在欣赏广州美景的同时,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代表团还自己组织了一个“珠江河畔漫步”的团队活动。广州夜色如画,霓虹闪烁,我们一行10人在珠江河畔边走边聊,谈项目、谈理想、谈感悟,共同分享大赛的收获。
12月20日,“春晖杯”创业大赛圆满结束,我们代表团的10个项目,1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几个月的悉心准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终于在登上领奖台手握奖杯的那一刻,化作脸上欣然的微笑。努力得到了认可是值得庆贺的。但我们也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并非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随后,我们代表团又参加了接下来的留交会,参观了各大高校展区和招商区的活动,体验了更宽的平台,开阔了更广的视野。
感悟。通过这届“春晖杯”创业大赛,我们首先开阔了眼界。从实验室走出来参赛的王小***博士说:“决定参加‘春晖杯’的时候,就静下心来,以一种在实验室每天闷头研究之外的心态,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通过比赛,大家都结识了很多领域内外的朋友,与相关的公司交流,直接了解目前产业界最前沿的需求。
参加“春晖杯”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梦想舞台,一等奖获得者于瑛川说:“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实业家,拥有自己的团队来创造财富。他很感谢“春晖杯”创业大赛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二等奖获得者黎明说:“我是抱着必须回国创业的心态来参加‘春晖杯’创业大赛的,因为我不喜欢只过小日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前途,未来充满着挑战。”
报得三春晖篇10
游子吟①
孟郊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②迟迟归。
谁言寸草③心,报得三春晖④!
【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④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诗意】
慈祥的母亲飞针走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的归期会延迟。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情?
【感受】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人在诗中选取临行前母亲为他缝补衣衫的场景,亲切自然地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诗人长年离家在外,四处奔波,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母子离别的痛苦时刻。因而他在诗中选取临行前母亲为他缝补衣衫的场景。无论儿子远行千万里,母亲一针一线缝的衣服总会穿在身上,无时无地不在温暖着孩子的身,温暖着孩子的心。唯恐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密缝补,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的。但做母亲的内心里,又何尝不盼望儿子早日平安回家呢?诗人就是通过母亲所做与所想的矛盾,非常细致地表现了慈母的一片爱子深情。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春天的阳光哺育小草,生动地比喻母亲对儿子的温暖,但儿子却永远报答不尽慈母的哺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