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1篇
【关键词】黔西南州 经济 发展 环境
一、黔西南州概况
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西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云南省。州人民***府驻兴义市。州人民***府驻兴义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82年5月1日建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国土总面积16804平方公里。全州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共130个乡镇(含4个街道办事处)、2122个村。州内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5个民族,2006年末人口3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黔西南州处贵州高原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4.0~19.0℃,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北盘江、马别河纵贯州境。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为贵州主要林区之一。矿产资源有煤、金、锑、铝、铁、汞、磷、冰洲石、大理石、石膏、火硝、水晶、石英砂等几十种。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豆类、棉花、甘蔗、油桐、烟草、茶叶、柑橘等。有采矿、制糖、建材、陶瓷等工业。滇黔公路过境。有花江铁索桥、石膏品洞、三家寨清真寺、中正公园、普安三胜景、铜鼓山文化遗址、白沙古群道遗址、飞水岩五叠瀑布、招堤风景、笃山乡暗河溶洞群等名胜古迹。
二、黔西南州发展的区位条件
1.黔西南是贵州联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按人口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从黔西南所处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位看,黔西南位于云南和广西之间,云南省的昆明到越南河内的距离为630千米,广西贵宁到越南河内的距离为408千米。黔西南的兴义市到越南河内475千米,距离比较具有优势。陆地上的物流、人流以及经济贸易往来均可通过黔西南这一地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完善,黔西南必将成为中国联系东盟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省长林树森在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推动国际快速通道建设 扩大与东盟的交流合作”的演讲,其中建议: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协调分段修建贵阳经安龙过广西隆林、西林和云南广南、西畴至河口(与越南的江河市隔河相望)高速公路。如果这一建议能够成行,势必加快黔西南成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交通枢纽。
通过表1所示黔西南首府兴义市与东盟越南的城市距离可以看出,黔西南与东盟国家最近的城市的直线距离仅为225千米,300至400千米的城市有4个,400至500千米的城市有四个,其中至越南的大城市河内只有475千米。从距离上看,黔西南距离东盟是很近的,具有贵州省内其他地区不可具备的地理优势,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经济体无论是从广西的南宁进入东盟或是从云南的昆明进入东盟,都是绕道的,只有经过黔西南,才是最短的途径,因此在贵州与东盟的经贸联系中,黔西南将成为桥头堡。
表1 黔西南州兴义市与东盟国家越南部分城市距离
数据说明:以上数据是指直线距离
2.黔西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机遇
2000年1月,***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主要有: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三,调整产业结构;第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国家在这些方面有相应的专项资金和优惠***策。黔西南州所面临的问题大多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任务相吻合,比如黔西南州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产业结构需要大力调整,教育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等。因此西部大开发是黔西南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
3.黔西南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腹地
泛珠三角的概念,最初由中共中央***治局***、广东省委书记***于2003年11 月3 日在“2003 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提出,并得到了周边各省区的积极认可和响应。该区域内各地区均直接或间接地与珠江流域的经济流向和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黔西南作为贵州重要的矿产资源能源基地地,是“泛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的腹地,这种腹地作用加上毕水兴经济带的形成而得到巩固,其与珠三角地区的互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黔西南州向珠三角地区提供能源及矿产资源,同时得到相应的资金用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其次黔西南州欠开发的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为珠三角地区富余的资金找到了投资的热土,比如在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黔西南签约项目总金额为22.5亿,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黔西南签约项目总金额为12.9亿元。
4.黔西南是“南、贵、昆”经济圈中的次级增长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首次提出“南贵昆经济区”的概念。该《纲要》第八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中提出:“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及中心城市,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提高城镇化水平” [1] 。
《“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再次明确把南贵昆经济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四个重点区域之一:沿西南出海通道,以南昆铁路、重庆至湛江公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发挥南宁、贵阳、昆明等中心城市的枢纽作用,支撑滇黔桂地区的经济开发[2]。
“南、贵、昆”经济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级有南宁市,昆明市和贵阳市,但是由于此经济区域,地理条件复杂,山多欠交通条件不发达,导致三个大城市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辐射作用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因此三大城市对区域腹地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大,发展次级经济增长级显得异常重要,兴义及黔西南州作为次级经济增长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5.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极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会主任石宗源在中国***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报告将区域发展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举措地位,要求要求规划发展贵州四大经济版块,毕水兴经济带连同其他三大经济版快被提出并纳入规划。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自治州是我省煤炭等矿产资源的主要集聚区。按照我省“十一五”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毕水兴经济带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步建成西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
毕水兴经济带是贵州四大经济扳块之一。贵州省的四大经济板块中,第一是“黔中经济带(贵阳城市经济圈)”,根据规划,贵阳城市经济圈初步划定为以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半径大约为80一100公里的区域,规划区域面积2.45万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13.9%;总人口754.64万人.占贵州省总人口的19.2%,其中有特大城市1个、中小城市3个。第二毕水兴经济带, 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3个地级行***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0.4%,2005年末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8%。第三是黔北综合经济区 遵义历史悠久,是***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较好。黔北综合经济区以遵义市各区市县为基础,包括铜仁地区部分县,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3.7%,2005年末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5.2%。产业规划方面,黔北综合经济区将依托资源条件、农业优势和工业基础,逐步建成有竞争优势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第四是东南部特色经济区,黔东、南部是贵州省生态保持较好、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以都匀市、凯里市和铜仁市为次中心城市,包括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黔南自治州部分县市和铜仁地区部分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1.69%,2005年末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1.8%。
黔西南在毕水兴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的重要增极
毕水兴经济带,分别由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组成。黔西南州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比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含量和可开发量都要大得多,金矿蕴藏量其他两个地区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表2 毕水兴经济带个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07年)
从表2中可以看出,黔西南州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方财***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毕节地区相应的经济指标,梢逊色于六盘水市的相应经济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外)。由此可见,黔西南州的经济发展在毕水兴经济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融入泛珠三交经济圈的纽带
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州是贵州省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富集区,是辐射周边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的基地,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在很大程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建设毕水兴高速公路,有利于促进三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贵州与四川、云南和广西的经济合作,打通贵州西部北上入川、南下出海的进出口大通道,意义十分重大。因此黔西南是毕水兴经济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纽带,也是下一步毕水兴经济带联系东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dpc.省略/fzgh/.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拓展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20-05[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探索与实践”(DM1003)。
[作者简介]蔡其明(1968―),男,广西恭城人,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拓展可以说随着自贸区启动后经济贸易合作和频繁往来的增多而得到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而进行洽谈和签约的就业过程,是一定地区或行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求之间的关系。”[1]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拓展,不仅是当前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要求,也是缓解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尽管可能会产生诸如因挤占东南亚国家民众的就业岗位而引起“中国”论调抬头、中国人在其国家的就业受排斥等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拓展具有增加国际交流、增进两国感情、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贸易份额、促进区域一体化等正面影响,并且这些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就高校安置毕业生就业来说,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拓展可以极大地促进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并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研究东南亚就业市场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也有较强的影响。
一、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行业分析
2007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生效,随后东盟十国分别承诺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开放市场,中国也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26个分部门向东盟开放市场。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等5个国家都公布了“教育服务”具体承诺减让表。此外,调查显示,东南亚小语种翻译人才、具有跨国经营经验的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等比较匮乏。仅广东、广西、云南,每年对外贸易小语种翻译人才的缺口就达到10万人之多,需要长期工作于对象国的翻译人才需求量更大。国内高校,每年招收的东南亚留学生超过了1000人,每年出国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的也超过了1000人,而且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培养适合自贸区发展的人才。以经济贸易合作为主力和引线的东南亚就业市场将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值得指出的是,伴其而生的各行业的服务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高校本科毕业生重点就业的“主战场”,尤其是商务英语、经济贸易、会展策划、教育输出、报关报检、物流运输和金融保险等行业。这一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能力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东南亚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对象国语言的掌握程度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可以说这是高校毕业生进入东南亚就业市场的前提条件,外语水平低的毕业生很难开展对外活动。其次,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尤为重要,这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征有很大的关系。高校毕业生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经贸往来、主管助理和较高层次的服务业等脑力劳动方面。这些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可以应对紧急事务的实践能力、力争上游的创新能力以及维持其自身不断发展的扎实专业知识。对于需要在一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需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水平、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应对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外语水平高或者熟练掌握对象国语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优良的高校毕业生会在东南亚就业市场中占据极大优势,其发展前景很明朗;而前几项能力一般却有一定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的高校毕业生虽处于较次位置,但也是东南亚就业市场十分需求的。总之,要想进入东南亚就业市场,除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外,其他几项能力必须拥有至少一项,综合能力越强就越具有就业和发展优势。
(三)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薪资分析
由表2可知,53.7%的高校毕业生希望自己的工作岗位月薪达到1500~2500元,然而国内只有32.4%的用人单位可以满足毕业生的这档薪资要求,57.5%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月薪资在1500元以下;可以提供2500元以上月薪资的用人单位只有10%左右,而有20%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其月薪资超过2500元。很显然,用人单位的薪资提供值与高校毕业生的月薪资期望值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差距足有一档之多,即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愿意提供1500元以下的月薪资和一半多的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资在1500~2500元之间。与此相对应的,东南亚的用人单位在薪资方面的供值要远远高于国内,将近90%的用人单位可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一般薪资要求,65.1%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在2500元以上,更有22.4%的用人单位提供3500元以上的月薪,并且有逐步提薪的空间。这在一方面反映出随着贸易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相应的物价也上升较快,高校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每月的消费均不低于1000元,甚至更高,他们在面临生活、购房以及今后结婚的压力时必然要求较高的薪资底线和较大的升薪空间。另一方面,国内用人单位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收益,总是尽量不增加自己的用工成本,除非在迫不得已或者自身需要转型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加薪和花高薪聘用高水平人才;而东南亚国家招聘中国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很多都是中国注资的,与对象国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更受他们的欢迎和信任,并且他们需求的人才量也比较大。因此,这些单位不惜重金招贤纳士。
(四)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生活满意度分析
表3可以直观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已经在东南亚就业的广西高校毕业生对其在东南亚的生活还是满意的,占总数的84.4%,比较满意的占三分之一左右,只有15.6%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但是非常满意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接纳中国毕业生的一般是中资企业,公司对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比较负责以及关怀度较高,薪资比国内高许多,竞争压力却相对较小,当地的居民也比较友好,这些因素让在东南亚就业的毕业生感到满意;另一方面,环境湿热、饮食不习惯、较难融入当地交际圈、闲时娱乐活动少、常感到孤独等客观现实和主观心理不适导致许多毕业生把在东南亚就业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东南亚就业市场拓展面临的优势和障碍
要想拓展中国高校毕业生在东南亚的就业市场,必须明确市场拓展面临的优势和障碍,利用优势来扩大拓展范围和深化拓展层次,克服或减少障碍以降低其对就业市场拓展的不良影响。
(一)广西高校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具有的优势
第一,历史文化的相似奠定了融合性的心理基础。绵延几千年历史的生活交往和贸易往来促使本区域内的居民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作风等日益趋同,形成相似甚至相同的区域性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华南尤其是广西的文化传统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融合性。这种相似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传统可以有效地缓和因文化冲突带来的交往不适,消除因价值取向差异带来的交往隔膜,促进就业市场的一体化。
第二,***府间合作的加深提供了***保障。自2000年11月中国***前***朱基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尤其是自2010年自贸区的成功运作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更加频繁并且日益趋向全面化。资料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这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广西高校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策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三,民间交往的频繁塑造了共处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有华人、华侨,而且他们在个别国家占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人通婚现象也比较多,他们或者落户中国或者扎根东南亚。此外,民间的交往活动尤其是边境地区的民间交往活动多样化和频繁化,建立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独具特色的和平共处模式。
第四,中资企业大量落户东南亚提供了就业载体。据调查,当前中国毕业生在东南亚的就业市场主要局限于中资企业、中国注资的合资企业和中国在东南亚的一些援建项目等。虽然在东南亚的中资企业的用工来源主要是当地居民和对象国的人才,但他们不管是在受教育质量方面还是在感情依赖方面都更倾向于本国毕业生。自贸区的深入发展将会促使更多的中资企业落户东南亚,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也会随之扩大。
第五,中国毕业生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根本。“中国的12年基础教育质量是举世公认的,虽然,中国的应试教育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毕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3]同时,许多高校在极力推动学生第二课堂的实效性,促使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以及个人才能的发挥。
(二)广西高校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面临的障碍
其一,国家制度的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东南亚各国建立的国家制度又各不相同,即便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越南和老挝,也与中国有很大差别。历史原因和大国的操纵使国家制度之间的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国际交往的障碍。现在虽然国家制度差异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其思维惯性还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域内存在。因此,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同造成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的不信任就成了阻碍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的一大障碍。
其二,区域文化的特色。虽然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但由于分属国家不同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存在某些差异,以及近代西方国家的对东南亚事务的介入和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甚至东南亚各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文化差异。而这些文化差异往往会成为抵制外来文化的“理由”或“武器”,而不是主动发挥文化融合和兼容并蓄的作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明间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4]因此,区域文化的差异和特色也会成为阻碍就业市场一体化的十分突出的因素。
其三,价值观念的差异。据在东南亚国家当地用人单位工作的中国毕业生讲述,中国甚至其他西方国家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价值观念差异,例如东南亚许多人持有的“只要赚够钱,就不用工作了”的“懒惰”观念,喜欢根据或者沉迷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愿采纳他言行事的取向,对的维护可以超过追求经济利益的宗教情怀,等等。同时,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中国毕业生难以融入当地的交际圈,进而感到比较孤单和生活的乏味,这对于经贸合作与人才市场的一体化来说是很难逾越的障碍。
其四,语言交流的困难。在中国,高校学生学习的外语主要是英语,而对于东南亚国家小语种的学习甚少,即便是处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的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省开设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也比较少。作为全国东南亚小语种基地的广西民族大学,向东南亚输出的毕业生也主要是翻译类和对外经贸类的人才,相关专业学科群建设也才刚刚起步,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东南亚语言。这就严重限制了东南亚就业市场的多样化和多渠道发展。
其五,自然环境的湿热。由于对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不适,许多毕业生不太情愿去东南亚“受罪”,已经在东南亚工作的毕业生能在那里扎根或者长期坚持的比较少。而且许多毕业生到东南亚就业是出于“挣钱比国内容易”而非去那里寻找事业的心理。因此,自然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成为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的障碍之一。
四、广西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拓展渠道的挖掘
根据以上对东南亚就业市场的分析,把握拓展就业市场的各方面优势,克服或者规避不利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渠道。
第一,完善校友联络机制,通过校友来扩大就业面和就业影响。即与在东南亚就业尤其是已经事业有成的校友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利用校友在东南亚的人际关系和资源以及社会影响来扩大本校毕业生的东南亚就业渠道和领域。一是建立与校友定期沟通机制,既可以关怀校友的个人发展,也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二是建立定期的校友返学讲学机制,让校友直接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现身讲解东南亚的就业和发展情况;三是高校定期赴东南亚国家探望校友并进行就业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东南亚的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四是完善校友信息系统,密切关注校友的发展与需求以及工作变更情况,加深校友的爱校情怀。
第二,拓展就业实习基地,在更宽的实习领域锻炼大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以缩小与东南亚就业市场对能力要求的差距。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高校之间进行的联合培养项目合作,既可以加深中国高校与东南亚高校对所培养学生的相互认同,又利用东南亚高校的实习网络让中国大学生于毕业前有机会在东南亚国家实习,促进他们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府的合作,完善中国赴东南亚教育志愿者服务机制。众所周知,中国的毕业生尤其是教育类毕业生在东南亚就业市场是有较大的优势的。此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中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联系,利用他们相信和偏爱中国毕业生的用工心理来扩大就业实习基地。
第三,建立行业协会互动平台,时刻把握东南亚就业市场中行业需求的变化,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归属感。首先,通过***府建立与东南亚中资企业协会的交流平台,不仅时时关注东南亚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发展,还要加强用工机制的协调,加强对在东南亚工作的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乏味感,增强其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工作的氛围。其次,通过与东南亚***府间的沟通,建立中国高校与东南亚本地行业协会的联系,建立互信和协商机制,尽最大努力保障毕业生在东南亚就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调研东南亚本土企业对中国高校毕业生在东南亚就业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增强高校培养东南亚就业人才的针对性。最后,可以建立中国高校与东南亚高校之间的高校协会或者说高校联合会,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提高中国高校毕业生在东南亚的认可度和接纳度。
第四,健全就业信息网络,保障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公开。这主要是指加强与各方面人才市场以及相关企业的联系,建立专门的就业信息共享网站。学校可以从各人才市场了解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从而调整学科建设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关企业可以在信息共享网站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人才以及比较信任的高校,人才市场也可以把自己的人才交易服务功能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同时,人才市场之间也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网络,不仅是同城同省的人才市场,也可以尝试建立跨省甚至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国的人才市场信息共享网络。此外,需要加强对信息共享网络的管理,适时更新就业信息,撤除过期信息,完善网络信用机制,规避不法分子利用信息共享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通过信息共享网络,高校可以预测东南亚就业市场的前景,进而探索相应的就业拓展渠道。
总之,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各方面联系均得以加深,就业市场也逐步接轨。就目前来看,不管是从东南亚急需人才的行业,还是从东南亚人才市场所要求的人才能力和提供的就业薪资等方面来考量,中国高校毕业生在东南亚就业市场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中国毕业生在东南亚就业市场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否认东南亚国家在国家制度、地域文化、价值观念、语言沟通、气候环境等方面与中国存在的差异影响了就业市场的拓展。为此,中国高校在拓展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时,可以从校友、东南亚高校、行业协会、人才市场以及***府等多主体出发,建立互信的合作机制,对东南亚就业市场进行步步为营的“增量”拓展。
参考文献:
[1]张媛.陕西省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市场建设[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2]古小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3篇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办法;就业;问题
中***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51-01
高校贫困生问题与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和各级***门正努力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贫困生问题,实际也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绩。西南地区唯一的林业高等院校西南林学院在2005年新制订了《西南林学院贫困生资助办法》,其经验成果在云南省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了交流与汇报,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等部门的高度赞扬。本文试以西南林学院为例,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办法影响下的贫困生就业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策总体概况及西南林学院贫困生***策
高校贫困生***策都是在《***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体系的意见》、***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等***策引导下展开的。其目的是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解决好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公正,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大部分高校现在采取的贫困生资助方法包括了几个主要部分:助学贷款、贫困生助学金、临时困难学生补助、缓交或减免学费、社会团体的资助、勤工助学等。
西南林学院2005年调整并修改了以前的贫困生***策,形成了现存的《西南林学院资助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办法》。其资助办法主体为:将国家奖助学金、省***府助学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的资金、学校每年学生实际收费的10%等合并,形成并建立资助贫困生基金,统筹使用。贫困生资助办法规定:贫困生比例为在校学生总数的35%,即特别贫困为5%,每月360元(按十个月发放);比较贫困为10%,每月240元;一般贫困为20%,每月120元。同时对因突发性事件而困难的学生进行临时酌情补助。应该说这些***策是一个全方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涉及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方方面面。其制定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保障了贫困毕业生的基本生活来源,对贫困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抚慰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等。
二、西南林学院就业形势概况与贫困生的就业问题
西南林学院每年积极配合***府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策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扎实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服务,为促进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做出了积极努力。就专业来说,西南林学院林学专业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比较好,他们毕业后的单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各州市的农林系统。而其它非林业类专业也相比全国水平有所提升,这保证了西南林学院就业率的总体水平。最近几年西南林学院就业率在云南省高等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并于2009年11月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这种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西南林学院每年的贫困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是非常喜人。一般来说,贫困生就业率会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六成左右。西南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2010届毕业生中贫困就业率占该系就业学生总数的80%以上。主要原因是这些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对工作没有过高的期望值,要求能够养活自己并给家庭一点帮助就可以了,所以这些贫困毕业生会尽早地就业。当然,这不意味着贫困毕业生就业就没有问题。据调查,贫困生毕业生对就业更为焦虑,担心没有工作而影响家庭的生活状况。同时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有些贫困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故交际圈较窄,特别是不敢与陌生人进行正常交流。而就业双向选择中,这些同学就存在较大的劣势,往往过于胆怯而无法较好地完成面试,进而成为贫困生就业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贫困生资助办法对贫困生就业的利与弊
贫困生***策的目的是帮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促进贫困生发展的良好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就业方面主要的有利作用如下:
(一)贫困生***策帮助毕业生提供基本的生活来源,稳定了毕业生的心理,保证了毕业生按时毕业。笔者对西南林学院390名不同类别(包括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不困难等四个类别)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03名学生认为西南林学院贫困生资助办法解决了贫困毕业生的经济问题,这一说法占了本问卷此题四个选项中的52.1%。从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西南林学院贫困生资助办法给其提供了经济生活来源还是肯定的。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免、缓”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实际也如此,贫困生每年可以领取1200-3600元的贫困补助。而贫困生每月的生活支出不过400元,甚至更少,所以补助解决了他们基本的生活问题,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保证。由此这些贫困生就不需要花很多的学习时间去从事勤工助学等工作。换句话说,西南林学院贫困生资助办法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保障,使他们得以正常学习,顺利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
(二)贫困生***策一定程度提高了贫困毕业生的经济实力,因而提高了自信心。贫困生的自信心一般来说是较差的。因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话语权,当这些贫困生家庭条件较差,消费水平当然也就不会很高,在一般场合就没有话语权。长期处于无话语权的状态下,贫困生必然会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流的过程就会产生怯场等心理问题。“贫困生由于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不善言谈,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先天不足之感,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自信心不足。”因此减少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取得成功的机会。而贫困生***策保证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当然贫困生资助办法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还有一些益处,如促进同学关系良好化发展,增强他们公平参加就业的能力、减轻家庭负担等等。总之,贫困生资助办法对加强贫困毕业生自立、自强、自尊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在***策的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
(一)由于贫困生资办法主要是解决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经济能力完成大学学业的同学,所以存在贫困生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也不好的现象。如此情况,国家还不得不解决他的生活问题,这样的资助不仅会误导贫困生的消费观,使贫困生产生依赖思想,也让这些毕业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虽然补助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毕业生的自信心,但有时不正确引导亦会产生负面影响,即使这些同学更自卑。在上述提到的问卷中,其中有一选项为“造成贫困生自卑”,共有118人选择,其占到30.3%,其所占水平仅次于上述的解决了经济问题。贫困生的评比程序一般是个人向班级提出申请,并要向全校公示,这无疑给那么本来身心就脆弱的弱势群体――贫困生更加重了心理负担,他们害怕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所以贫困毕业生更会产生自卑心理。
总之,高校贫困生资助***策现已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免、缓等多方面组合的完整体系,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既产生了促进作用,亦附带了不良效果。在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时,我们应认真贯彻国家相关贫困生***策和就业***策,克服贫困生资助办法对贫困毕业生的不良影响,实现贫困生资助***策对贫困生就业的桥梁作用。
本文系西南林学院教育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林学院贫困生资助办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4篇
学院立足广西,以“高质量、创特色、建名校”的精品发展战略作为办校理念,依托外经贸行业办学,为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化交流活动提供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及合作交流素质的外向型、技能型和应用型的国际商务人才,形成了“外语、外经、外贸”的“外”字特色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广西商务行业经理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1965年,为适应广西对外贸易事业发展的需要,区外贸局在梧州创办了“广西外贸中专学校”;
1978年4月27日,更名为“广西对外贸易学校”,校址定在南宁市明秀西路原区外运公司旧址;
1984年,学校更名为“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
1994年2月,学校被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1994年4月,迁至南宁市大学东路168号;
2000年,被确认为部级重点中专;
2002年,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并更名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今日风貌
办学规模
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雅致清幽,使该院成为理想的求学、育才之地。截至2007年11月底,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296人。学院占地总面积990亩,分为明秀路校区、大学路校区和金陵校区等三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146739.29平方米,其中教学行***用房72989.30平方米。
学院资产总值达2.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83.5万元;拥有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8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书馆藏书40.98万册,并建有技术设备先进的校园网,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000多台;多媒体教室32间,语音室5间。
师资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399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人,生师比达到20.4∶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23%,专业带头人32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0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共96人。常年聘请高水平外籍教师3人,聘请66名来自企业的高水平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国际贸易系、应用外语系、对外经济管理系、市场流通系、旅游管理系,公共基础教学部和社会科学教学部等27个专业。其中,国际商务专业被确认为自治区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两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高职高专优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经济贸易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酒店管理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涉外旅游、物流管理、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货运方向)7个专业定为院级优质专业;开设了13门艺术、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2008-2010年拟增设新专业6个,使学院专业总数达到33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1个,院级精品专业16个,力争实现部级精品专业零的突破。
培训基地
学院设有1个人才小高地,11个资格证书考点和培训点,3个培训基地,3个联合办学点,21个以学院名义参加的学术团体,1个成人高考考点。
11个资格证书考点和培训点:国际商务专业人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全国国际货运从业人员、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商务英语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考点和培训点、清华IT工程师学习认证中心、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电子商务师培训点和鉴定站、中国物流职业经理培训点、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考点。学院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3个培训基地:广西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商务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基地、商务部“人才强商”基地。
3个联合办学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西函授站、清华大学IT认证中心广西教学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西远程教育中心。
学术交流
学院的国际和校际交流十分活跃,已经与越南海防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理工大学、丹麦大学、泰国皇家坦亚布里理工大学、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等多个国内外学校开展交流合作。
通过科技交流、人才交流,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院走出广西,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06年9月6日,学院首批商贸越南语专业140名学生前往越南海防大学留学。2007年7月,学院接收了越南海防大学6位教师到学院进修学习,这是学院第一次培训外国教师。9月学院派老师前往越南海防大学任教,这是学院首次选派老师出国任教,实现了合作办学互派教师培训学习零的突破。
招生就业
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广西商贸行业输送了一万多名中高级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广西,一些毕业生分别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福建、云南、海南等省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就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领导。
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就业指导老师,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采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单位。 同时,学院与广西区内外一百多个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6%以上,连续五年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获奖情况
学院***连续8年荣获自治区直属机关先进基层***组织,连续6年荣获自治区商务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组织;
学院2001年获广西区直“文明小区”;
2002年来荣获南宁市环卫事业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南宁市绿化先进单位、南宁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
2004-2007连续四年获南宁市人民***府授予“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获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优秀单位,广西区直机关文明单位,广西区文明庭院光荣称号;
2006年获全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一等奖,院团委被共青团广西区委授予“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6年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2007年正式成为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西区文明单位。
发展规划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复杂山地地形、中央沟谷轴线公园、“共享、共融”的校园空间。
中***分类号:Q15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景解读
2009年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已达到1:1,中职计划招生规模创下新高,高职招生数已经超过普通本科高校招生数,并且还在逐年增长。资料显示,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不断提高。到2008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部分省属中职学校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7%,部分院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远高于同期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智力支持,作为大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储备技术型人才是关键。毕节地区现状的职业技术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理性需求,更满足不了未来发展的需求。
本次规划区位于毕节地区中部,处在毕节市和大方县行***区交界处,具体范围确定为:东至规划十号路,南至规划九号路,西至规划二号路,北至规划第二通道,总用地面积为6.18平方公里。
远景在规划区南侧预留职教城建设用地,用地面积控制为4.64平方公里;则职教城远景建设规模为10.82平方公里。
地形GIS分析
1、用地评价
职教城用地范围内地形复杂多变,为更直观地把握规划区内的地形地貌,本次规划采用Arc GIS分析软件对用地的高程、坡度和坡向进行建模、分析,同时还制作了实体模型,很好地指导了道路系统规划、地块划分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
2、高程分析
职教城用地范围内的高程处在1345-1460米之间,高差达115米;整体地势为中部低,西北部和东南部高,最低点位于中部的南北向河谷地带,最高点位于东南部的山头高地。
从分析结果来看,规划区内山体、河谷基本呈南北纵向相间分布,总体地形趋势则是南高北低。需特别指出的是:中部是大片的狭长型河谷地带,海拔最低,但地势高差变化不大,较为平缓;西北部山脉纵贯南北,地势较高,地势高差变化亦较大;东南部山体海拔最高,地势高差变化亦最大,地形复杂多变。具体如***所示。
3、坡度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直观看出,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
4、坡向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中部南北向带状地区的地形最为复杂多变,其次是东部的中间地区,该地区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较大。坡向分析***用于指导下阶段的校园详细规划的建筑布局。
设计构思
1、融合、共享
职教城以职业教育产业为驱动引擎,同时肩负着城市空间拓展的重任,因此规划需要考虑与周边城市职能联动,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核心产业,促进休闲等配套产业,共融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职教城的教学科研功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我们将传统教育功能区和共享服务功能区整合重组,进一步划分为校区单元与共享单元两类功能组团,其中各个校区单元相对***,由高校内部教育用地和学生生活用地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共享区连接。而共享单元分为城市共享区和校际共享区,分别承担部分城市共享功能和为职校教学生活服务的功能。整个职教城通过城市级共享服务功能与整个城市形成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
规划构建 “一心一带一环”的空间发展格局。
公共中心:在内环路以内区域布置公共设施用地,为整个职教城提供集中的公共服务,包括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形成职教城公共服务中心,辐射各个校园,同时作为该片区的城市公共中心。
中央绿带:以现状河谷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职教城中央休闲游憩绿带,形成职教城共享的户外活动场所。
校园生活环:以生活性道路为纽带联系各个校园,规划加强该道路上的慢行交通空间设计,为师生出行创造良好、安全的环境,形成校园的生活环。
功能分区
职教城总体功能分区包括公共服务区、教育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公寓区和生态控制区。
公共服务区:包括体育场馆、***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演艺中心、综合医院、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区将成为职教城的共享空间,为职教城提供各种优质的公共服务。
教育区:教育城的主要区域,划定每个学校的***分区,以主干道和生态廊道作为边界。
学生生活区:各学校生活区相对集中布局,靠近公共服务区或生活性道路,减少学生到达服务区的出行距离。
教师公寓区:教师公寓区位于中心区西侧,学校公共服务区和商业中心,便于教师的生活服务。
生态控制区:自北向南,利用中部河谷地带划定生态控制区,作为职教城户外休闲运动的主要区域。
校园详细规划
校园详细规划包括中央景观节点详细规划、中心区详细规划和各校区详细规划。中央景观节点详细规划包括职教城主入口、中央公园、北湖公园、南湖公园、东湖公园和山景公园等主要景观节点。中心区详细规划包括体育中心、***书馆、演艺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区详细规划,以及职教城邻里中心详细规划。各校区详细规划包括贵州省毕节地区卫生学校、毕节地区体育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地区农校)、毕节幼儿师范学校、贵州省毕节信息工程学校、毕节广播电视大学(毕节地区水利电力工程学校)、毕节地区工业学校、毕节地区财贸学校等八所院校的详细规划。
1、中央景观节点详细规划
中央景观节点详细规划是职教城中央景观轴上几个重要的景观节点的详细规划设计,包括职教城主入口、中央公园、北湖公园、南湖公园、东湖公园和山景公园等主要景观节点。中央景观节点详细规划分别对各个景观节点的景观功能、平面布置、空间意向和主要剖面进行详细设计。
2、中心区详细规划
职教城中心区是指内环路以内的区域,职教城的主要公共设施都集中在中心区内,或紧邻中心区布置。
职教城中心区公共设施包括体育中心、***书馆、演艺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医院,以及紧邻中心区的邻里中心和教师居住小区。职教城中心区详细规划是对以上公共设施的详细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各个设施的设计标准、场地设计、功能分区及出入口、交通及停车、和经济技术指标。
3、各校区详细规划: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卫生学校为例: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6篇
四川高等学堂毕业文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纸本,高51.8厘米,宽66.5厘米。边框***案奇特:饰黄彩花纹,右左两侧配以松鹤、松鹿***,上方设有大小三只麒麟,顶部书“四川高等学堂”校名,左右两旁各饰一面四爪龙旗。此件系四川高等学堂普通科学生特昌修业期满成绩优等之毕业文凭。文凭正中钤长方形“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关防”朱文印(9.7×5.8厘米)。学生特昌三年修业课程有:人伦道德、经学大义、国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历史、外国地理、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法制、英语、法语、体操等。毕业考试平均80分,六个学期考核成绩平均74分,总平均77分。文凭偏左署四川总督部堂赵(尔巽),钤长方形汉满文“四川总督管巡抚事关防”朱文印(10×6.4厘米);四川提学使司提学使方,钤长方形汉满文“四川全省学务关防”朱文印(9.5×5.3厘米);四川高等学堂***胡(峻),钤长方形“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关防”朱文印(9.7×5.8厘米)。左侧为颁证日期“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一日授”。
文凭背面是校长、总务长、教务长及教授名单。该校先后延聘中国教授20名,外籍教授10名。其名师数量之多,在清末省一级高等学堂中名列前茅。
四川高等学堂是四川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902年底。辛亥***后,改称四川高等学校。1916年停办。后改组重建,1926年成为国立成都大学。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和成都师范大学以及公立四川大学的中文、外文和***法三科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1950年国立四川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
胡峻(1870~1909年),字雨岚,号贞庵。四川成都人。近代教育家。1895年5月2日参加“公车上书”之义举。光绪二十一年(1901年)进士,授编修。1902年底至1909年出任四川高等学堂***(校长)。其间,曾赴日考察。回国后,设教育研究会,立模范小学,置各项师范,创法***及体育等专门学校,为四川旧式学堂向新式学校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北洋女师范学堂毕业文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纸本,高50.8厘米,宽59.8厘米,边框饰红绿彩龙纹。此件系北洋女师范学堂第一部简易科学生陆绍芬功课习毕、考列最优等之毕业文凭。修业课程有:修身、教育学、文法、家***、算术、习字、地理、历史、东语(日语)、***画、音乐、体操等。任课教师是陈懋治、(日)佐口美都子、邓毓怡、索兰卿、曹启骧、张文相、贝安纳、丰冈梅以及提调吴鼎昌,钤方形白文“吴鼎昌印”(2×2厘米)。陆绍芬的分科和毕业考试成绩总平均84分。文凭正中上方钤长方形“北洋女师范学堂关防”朱文印(8.8×5.4厘米),左侧为颁证日期“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傅(增湘),钤方形白文“傅增湘印”(3.2×3.2厘米)。
北洋女师范学堂是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润四月二十二日(1906年6月13日),校址天津市三洋里。辛亥***后,改为直隶公立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发展成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抗战爆发后,内迁陕西,并入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又成为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一部分。抗战胜利后,返回天津,重建河北女子师范学院。1949年8月1日改称河北省立师范学院。1962年更名河北师范大学。
傅增湘(1872~1949年),字沅叔,自号藏园、藏园老人。四川江安人。光绪进士。1906年创办北洋女师范学堂,任***(校长)。1908年8月任北京女子师范传习所所长。同年10月,兼任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传习所改称)***(校长)。人民国,曾任北京***府***总长、故宫博物院***书馆馆长。是开创中国女子高等师范教育的先驱。著名教育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
***南洋大学毕业文凭民国13年(1924年)
纸本,高46.2厘米,宽56.3厘米,边框饰蓝宽线条花纹,上方篆书“南洋”二字。此件系南洋大学机械工程科学生徐竞新修业期满、考核成绩及格并获工程科学士学位之毕业文凭。文凭整纸印有篆书“南洋大学毕业文凭”字样;正中偏左署校长陈杜衡,钤方形朱文“***南洋大学校长之章”(2×2厘米);教务长顾惟精,钤方形朱文“***南洋大学教务长之章”(2.3×2.3厘米);机械工程科科长周仁,钤方形朱文“***南洋大学机械工程科科长之印”(2.2×2.2厘米)。左侧为颁证日期“中华民国十三年六月三十日”,钤长方形“***南洋大学之关防”朱文印(9.2×5.6厘米)。
***南洋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由盛宣怀创立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11年改称南洋大学堂;1912年改名***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2年更名***南洋大学;1937年隶属***,易名国立交通大学。抗战爆发后,学校主体迁往重庆。1946年,迂回上海复校。1959年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陈杜衡(1864~?年),字芳斋。直隶青县(河北)人。早年由清***府选送英国格林书院专习炮术。回国后,历任烟台、南京、吴淞、广东各海***学校教务长,广东海***学校校长,天津大沽艺术学校校长等职,并授予海***少将衔。1923年5月至1924年11月出任***南洋大学校长。陈校长在任一年半期间,把前任张铸主任发起筹建而搁置了两年的体育馆、调养室,主持招标承建,并在任内竣工。由于新聘电机学专家顾惟精任教务长以及续聘周仁教授等一批名师,故在教学与研究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证书民国31年(1942年)
纸本,高38.5厘米,宽49.5厘米,蓝线条边框。边框上方孙中山头像,两旁分别为中华民国国旗和***旗。此件系西南联大理学院化学系学生李士谔修业期满准予毕业并获理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证书正中偏左钤长方形“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关防”朱文印(8.8×5.8厘米);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及理学院院长吴有训,钤方形朱文“梅贻琦印”(1.3×1.3厘米)、方形朱文“蒋梦麟印”(1.4×1.3厘米)、方形朱文“张伯苓印”(1.3×1.3厘米)、吴有训签名章。证书左上侧贴有1元面值国民***府印花税票一枚,左下侧贴有学生李士谔半身照片,并盖“联大”钢戳。靠左侧边框为颁证日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钤方形朱文“***印”(7.4×7.4厘米)。靠左下侧边框角盖有“中华民国卅五年一月三号验讫”“大字第24928 号”蓝色印记。
从上述国民***府***验讫证书的时间上来看,发给证书的具体时间应是1946年1月3日,而李士谔毕业的时间是在1942年7月,两者间隔三年半,这显然有悖于***验印证书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的常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有关。从一些证书实物来看,40年代初期毕业的西南联大学生的正式文凭都是延至重庆国民***府还都南京前后发给的。
西南联大是抗战爆发后由北大、清华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办学的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三校于1937年8月在湖南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938年1月迁往昆明,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秋,北大、清华和南开返平津复校,西南联大才告结束。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许多建国后急需的优秀人才。
西南联大的最高行***机构是校常务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担任常务委员,联合行使校长职责。三位校长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蔡元培先生。
张伯苓(1876-1951年),天津人。南开大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著名生物化学专家。南开大学发展到今日成为全国著名高校,是与张公密不可分的,没有张伯苓,就没有今日之南开,故张氏有“南开之父”之誉。
李士谔191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54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化学会、生理科学会、肿瘤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生物化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他在酶学、肿瘤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均颇有建树,7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证书民国23年(1934年)
纸本,高38厘米,宽49厘米,蓝线条边框。边框上方孙中山头像,两旁分别为中华民国国旗和***旗。此件系中央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学生朱***福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并获文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正中偏左钤长方形“国立中央大学关防”朱文印(8.9×5.4厘米),署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钤方形“罗家伦”朱文印(1.8×1.9厘米);教务长陈剑,钤方形“陈剑”朱文印(1.7×1.8厘米);文学院长汪东,钤方形“汪东”朱文印(1.7×1.8厘米)。左侧为颁证日期“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钤方形朱文“***印”(7.4×7.4厘米),贴伍角国民***府印花税票一枚。左侧下方贴朱***福半身照片,并盖有“国立中央大学”钢戳。
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由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1915年易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并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府成立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复校。1949年8月8日改为现名南京大学。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北京大学一南一北,共享盛誉。在中央大学,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曾在“中大”学习或工作过的有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吴梅、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徐悲鸿、严济慈、吴健雄、罗家伦、顾毓绣、李方训、吴宓、朱光亚、杨杏佛、吕叔湘、潘菽、戴安邦等一批大师名家。中央大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罗家伦(1897~1969年),字志希。浙江绍兴人。教育家、***治宣传家。早年赴欧美留学。“五四”运动北大学生领袖之一。1928年出任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在提高中国教师和中国课程的地位、建立新的清华研究机构以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2008年,清华大学降分录取少女作家蒋方舟,让人们不由得想起罗家伦曾破格录取数学仅得15分的钱钟书。60年前的钱钟书与60年后的蒋方舟都被清华破格录取,这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教育实践,绝非巧合,而是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清华的传承。罗氏离开清华之后,于1932年至1941年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这9年,尤其是抗战前5年,无论在办学理念、调整院系设置、延聘名师、活跃学术、培养人才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绩,应该说是中央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私立复旦大学毕业证书民国24年(1935年)
纸本,高39厘米,宽49厘米,边框饰浅蓝色宽边花纹。边框上方孙中山头像,两旁分别为中华民国国旗和***旗。此件系私立复旦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学生张剑萍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并获法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证书正中偏左署私立复旦大学校长***,钤方形朱文“***章”(1.5×1.5厘米);法学院院长张志让,钤方形朱文“张志让章”(1.2×1.2厘米);经济学系主任李炳焕,钤方形“李炳焕”朱文印(1.6×1.6厘米)。左侧为颁证日期“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钤方形朱文“***印”(7.4×7.4厘米),紧靠印章处贴国民***府伍角印花税票一枚。左侧下方贴毕业生半身照片,并盖“复旦”钢戳。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1905年由马相伯创立于上海的私立复旦公学。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抗战爆发后,复旦大学迁至重庆。1941年,复旦大学渝校由私立改为国立。1946年,国立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复校。1949年后,定名为复旦大学。
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誉的复旦大学,在坎坷中创建和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于右任、邵力子、陈寅恪、竺可桢、张志让、童第周等名家,他们为促进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1873~1947年),字腾飞。祖籍福建厦门人,出生于尼印。著名教育家。早年赴美留学。1905年至1936年出任私立复旦大学校长。***在复旦执教和主持校务长达30余年,对复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于1917年和1924年,二下南洋募捐集资,筹得巨款,建造办公楼,取名奕柱堂(1929年又增添两翼,改作***书馆);另外,建造一座学生宿舍楼和一栋教师宿舍楼。***在办学理念、招揽名师、系科扩大与改组、培养人才等方面,成绩卓著。他在复旦的影响和地位,仅次子马相白。
国立武汉大学毕业生临时证明书民国29年(1940年)
纸本,高33.5厘米,宽36.8厘米,黑双线条边框。此件系武汉大学工学院士木学系学生饶华F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发给的临时毕业证明书。证书正中偏左署校长王星拱,钤方形“国立武汉大学校长”朱文印(1.7×1.7厘米);左侧为颁证 日期“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钤长方形“围立武汉大学关防”朱文印(9×6厘米);左侧下方贴饶华F半身照片,并盖“国立武汉大学注册部”钢戳。
毕业证明书,亦称临时毕业证书,由各高校颁发。在正式毕业证书未领取前,毕业证明书能起到证明学生毕业资格的作用,目的是便于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或求职、或参加公务员考试及出国留学考试。国立大学的毕业证书,均由各高校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呈请***验印,一般约半年左右。故临时毕业证明书都刊有两条附注:1.本证明书自发给日起六个月内有效;2.领取毕业证时须将本证明书缴销。毕业生饶华F领取正式毕业证书时,不知用何借口,未缴销这张证明书。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由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改名方言学堂;1913年更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又易名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南京民国***府决定将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改建为国立武汉大学,并选定风景秀丽的武昌珞珈山作为“武大”的新校址。1938年,国立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1946年10月,迁回武昌复校。1949年定名为武汉大学。
20世纪30年代,国立武汉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15个系和两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并跻身于“民国五大名校”之列。
国立武汉大学毕业证书民国29年(1940年)
纸本,高41.2厘米,宽46.2厘米,边框饰深蓝色花纹。边框上方孙中山头像,两旁分别为中华民国国旗和***旗。葵花形“武大”三彩徽章***案,刊印证书之首。此件系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学生饶华榧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并获工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证书正中偏左钤方形“国立武汉大学关防”朱文印(9×6厘米),署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签名章)、教务长曾城益(签名章)、工学院院长邵逸周(签名章)。左侧为颁证日期“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钤方形朱文“***印”(7.4×7.4厘米)。左侧上方贴国民***府1元印花税票一枚,铃椭圆形“国立武汉大学教务处”章;下方贴饶华椴半身照片,盖“国立武汉大学注册处”钢戳。靠左下侧边框角盖有“中华民国卅二年拾月拾伍日验讫”“大字第65578号”蓝色印记。(此件具体的领取时间应是1943年10月15日之后。)
王星拱(1887~1950年),字抚五。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早年获英国伦敦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33年继王世杰之后,出任武汉大学校长,历时12年。王星拱对武汉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年代末,“武大”初创时只有3个学院,到1936年扩大为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和两个研究所;***书馆藏书14万册;教师约150人。尤其是学术研究十分活跃。20年代“科学与玄学”的大论战中,王星拱作为科学派的代表,坚持“一切事物可知”“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观点,在学术界影响很大。抗战爆发后,他主持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在各高校搬迁中“武大”受损最小。国难当头,在办学条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招揽贤才,进行教育与科研,培养了一批英才。
国立中山大学毕业证书民国26年(1937年)
纸本,高40厘米,宽49.2厘米,边框饰浅棕色花纹,四角饰国立中山大学圆形五彩徽章***案。边框上方孙中山头像,两旁分别为中华民国国旗和***旗。此件系理学院化学系学生雷启贤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并获理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证书右侧边框下方盖有“大字第047420”号、验讫日期“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蓝色印记;正中偏左钤长方形“国立中山大学关防”朱文印(8.8×5.8厘米);署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签名章),钤方形朱文“国立中山大学校长章”(1.1×1.1厘米);署理学院院长刘俊贤(签名章),钤方形朱文“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章”(1.2×1.2厘米)。左侧为颁证日期“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一日”,钤方形朱文“***印”(7.4×7.4厘米)。框内原贴有的税票和毕业生半身照均已脱落。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中山大学和黄埔***校。1924年2月,孙中山下令“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逝世后,1926年8月17日,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作为对孙先生的纪念。抗战爆发后,学校曾迁至云南澄江,后又迁回广东坪石等处。抗战胜利后,迂回广州石牌原址复校。新中国成立,由国立中山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
邹鲁(1885~1954年),原名澄生,字海滨。广东大埔人。曾参加黄花岗起义,元老。1924年至1925年和1932年至1940年两度出任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不仅在初创国立广东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30年代第二次执掌国立中山大学时,业绩尤为卓著。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中山大学,邹鲁一方面积极筹建石牌校区,并于1935年学校的主体全部迁入石牌新校址;另一方面,大力招揽名师来校任教。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王独清、云常湄等一批名师云集中山大学,为中山大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保证。1937年,中山大学已是拥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所研究院的综合性大学。尤其是研究院的成立,成为中山大学居于全国名牌大学前沿的重要标志。
山西大学学士证民国13年(1924年)
纸本,高38厘米,宽39厘米,黄彩花纹边框。边框四角印有楷书“山西大学”字样。此件系山西大学文科英文学类第一班学生赵效良修业期满、试验及格授以毕业证书并获文科学士之学士证。证书正中偏左署山西大学校长王录勋,钤方形“山西大学”朱文印(1.7×1.6厘米);左侧为学士证颁发日期“中华民国十三年五月”,钤长方形“山西大学校之关防”朱文印(9.7×5.7厘米)。
大学本科毕业,授予学士学位,是现代大学学位制所确立的数种等级中的一种初级形式。民国初期,中国推行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尚属初级阶段。从一些毕业证书的实物来看,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与毕业证书一般都是两者兼顾、合二而一,很少单独另颁学士证书。显然,山西大学早期的这种做法,在民国时期不具有普遍性。
1902年创建的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的前身),是近代中国省立最早的三所公立大学之一。1912年改称山西大学校;1931年易名山西大学。1939年迁往陕西,后更名国立山西大学。抗战胜利后,返回太原。1953年取消山西大学建制。1959年在太原又重新组建山西大学,并延续至今。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第7篇
一、***治优势独特。作为***亲自倡导成立的试验区,毕节地区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各部委、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关心和帮助。贵州省委、省***府于2011年5月21日在毕节召开了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为毕节试验区出台了专门的支持***策。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1月12日,《***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由***以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实施。这是1990年以来国家为贵州省专门制定的第一个全面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对贵州省在全国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交通、水利、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扶贫开发、社会事业、改革开放等重点发展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支持***策。
二、自然资源丰富。1、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煤、磷、硫铁和稀土。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00亿吨。主要是优质无烟煤,正处于开发初期。2、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天麻、杜仲、竹荪等道地中药材以及烤烟、马铃薯。3、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最美旅游洞穴织金洞、地球彩带百里杜鹃、高原明珠草海、溶洞百科全书九洞天等著名景区。
三、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近可辐射我国西南,远可辐射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南亚。
四、对外交通便捷。作为未来仅次于贵阳的贵州省第二大综合通枢纽,“十二五”末,通过“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三纵两横”铁路网和毕节机场,毕节可以在1-3小时内融入成渝、黔中、滇中经济圈,5小时内融入“珠三角”、“长三角”,辐射我国西南和东盟各国。
五、人力资源充沛。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60万人次,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可获得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六、用电价格低廉。作为“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的电源大区,普通工业用电价格仅有0.64元/度,大工业用电仅有0.48元/度。
七、投资环境良好。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资源富集区,地委、行署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非常优惠的招商***策,简化行***审批程序,为外来客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由此可见,毕节试验区可谓是“投资兴业的沃土。避暑休闲的天堂”。
经济开发区位于毕节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规划面积20.13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和生活服务区两大部分。在工业区,规划有载货汽车制造基地、先进制造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二级园区,主要发展载货汽车、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在生活服务区,规划有商住、学校、医院、通信、金融、文体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区内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宜人的生活环境。
目前,开发区已有近40个项目入驻,协议投资金额175亿元,累计实现投资超过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超过3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
在考察结束之际,张旭名誉会长说了他的理念:“以勇博商海,以情留闽商。为贵州省招商引资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陈新意会长说:“穿针引线,以商招商,贵州省南平商会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贵州省招商引资介绍项目。近期我和张旭先生先后推荐贵州省南平商会副会长江冬才先生和钟彪云先生到毕节市投资了200亿创建贵州龙起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推荐执行会长吴丽标先生到黔南州荔波县小溪孔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创建五星级酒店投资额达2亿。”张忠兴常务副会长说:“爱拼才会赢,创业无止境。我是商会的骨干,以身作则,为西部开发尽微薄之力。在兴义市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64亿,3月底马上破土动工。”考察结束后,王炎华总经理一行6位企业家异口同声表示一定在毕节市选项扎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