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大全10篇

中国对联大全篇1

上联:涤热肠泉是冷好;

下联:卫净土峰故飞来。

——范抡选:西湖冷泉亭联

上联:光依东壁***书府,

下联:心在西湖山水间。

——杨王禹:西湖山居联

上联:山川朋友文章,三乐;

下联:烟雨风月晴雪,六宜。

——黎遂球:西湖浮海楹联

上联: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

下联: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庙。

——李卫:西湖洪皓祠联

上联: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下联:亭台拜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陶浚宣:西湖秋瑾墓联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

——徐氏女:西湖岳飞墓联

上联:泥上偶然留指抓;

下联:故乡无此好湖山。

——华瑞潢:西湖苏公祠联

上联:世无遗草真能隐;

下联:山有名花转不孤。

——林则徐:西湖孤山梅亭联

上联:百代集冠裳铄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

下联:三吴崇俎豆维风励俗岂徒在科弟文章

--梁章钜孙子和茂才(义钧)合题吴中沧浪亭右五百名贤祠联

上联:大海茫茫到无岸无边观于天天高在上

下联:飘风发发正可危可惧奚我后后来其苏

--张南山题天后宫联

上联:海甸涌名山烟复云回位业真灵参五岳

下联:洞天开福地阳舒阴霅馨香瑞应启三元

--陶云汀宫保题海州云台山联

上联:皇国须才看凤翥鸾翔天下士各凭造就

下联:仙瀛有路伫风骞浪吸眼中人休便徘徊

--吴荷屋方伯(荣光)新建凤池书院联

上联:色相出真空眼界光明震旦云霞围舍利

下联:声闻归妙有耳根清净乾陀钟鼓应迦陵

--吴镇(吴信辰)题西岩寺联。杨蓉裳(芳灿)选刻《松崖对联》

上联:是父生是子家学一门自昔声名弥宇宙

下联:难兄更难弟象贤两世至今俎豆重乡邦

--乾隆中眉州州牧蔡宗建三苏祠联()

上联:谈性命则先贤之说已多何似求之践履

中国对联大全篇2

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这是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对互联网的高度评价。2014年7月,***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全面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号角。不久前于十八届五中全会面世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互联网+”列入“十三五”规划产业的发展主线,并成为当前新的投资主题和热点,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新时代已经到来了!

努力建成网络强国,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争创新优势,赢在互联网;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经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最高领导层高度重视互联网强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家***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并作出许多重要决策及讲话。一年多以来,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得到了超速发展,麦肯锡资深董事合伙人罗颐在去年的乌镇互联网峰会上就如此表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经超过了美国、法国和德国。如果按占GDP的比例,互联网(IGDP)已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全球属于领先地位了。

一年多以来,中国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了,国际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对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首届乌镇互联网“论剑”,主要聚焦在互联网发展和开发创新等议题上,主要面向“共享共治、合作共赢”;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乌镇再“论剑”,则更侧重关注“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意味着本届互联网乌镇峰会,将更深入地探讨互联网前沿热点与更深层次的问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最终归依。***出席乌镇峰会,体现了中国***府对此次大会的高度重视;***即将发表的重要演讲,将对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以及全球互联网治理、网络安全及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等增添新动力;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具有重大意义!

乌镇互联网再“论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即中国的“十三五”时期,互联网发展远景如何?笔者以为,“互联网+”将引领“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对联大全篇3

关键词 北约 联盟困境 安全两难 欧洲防御共同体 德国问题

安全两难(security dilemma)是国际无***府状态的永恒主题。从本质上看,联盟困境(auiance dilemma)是该主题的具体体现。从1949年联盟建立到1955年华沙条约组建,北约主要面临的是联盟内困境,也即联盟博弈(alliance game)。这种困境主要是由于成员国对“抛弃”(abandonment)和“牵连”(entrapment)存在顾虑,因而在联盟***策上产生分歧乃至矛盾。具体而言,北约联盟内困境伴生于其成立之始,其演变则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北约国家面对***了的欧洲以及强势的苏联,围绕着“拿***了的德国怎么办”以及如何重建欧洲秩序这两个相互交织的问题而形成的冲突与协调。因此,可以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主要的历史分析,对1949-1955年北约联盟内困境的形成与演变进行解读,或可对北约在冷战后“分而不乱、危而不倒”有所启示。

关于联盟困境的理论分析

20世纪50年代初,约翰・赫兹(John Herz)把国际无***府状态下“某个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安全的举动最终将使自己变得更不安全”的情势界定为“安全两难”。赫兹确认,安全两难并非国家的非理性,而恰是国家理性考虑的结果。安全两难的根本要因在于国际体系的无***府状态,而后者是难以克服的。因此,国家若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扩大自己的实力,其途径要么靠自我发展,也即“自助”,要么寻求与外部力量的“联合”。并且,自助往往比联合更为可靠。

乔治・利斯卡(George Liska)在上世纪60年代把“安全两难”运用到联盟***治的研究当中。他从联盟的模式与原则、趋势和***策两大层面对联盟中的国家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联盟始终存在着结盟与再结盟(realignment)的困扰。其中,联盟内聚力和联盟效能对联盟的发展和国家的结盟***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国内***治和国际形势都会对一国的结盟***策产生影响。结盟不仅有控制功能,因此大国常出于维护国际均衡的需要而把不稳定的国家纳盟体系,而且还有国际承认的功能,以致一国出于巩固***权或使***权合法化而主动寻求结盟。不过,在理性均衡预期下,国家也可以选择不结盟和中立。格伦・斯奈德(Glenn H.snyder)对联盟形成与管理过程中的联盟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联盟困境”这一命题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他立足于欧洲的联盟***治,界定了常规联盟困境与联盟内困境的区别与联系。其中,联盟内困境主要是因为成员国始终存在着对“抛弃”和“牵连”的代价和风险的权衡。一方面,从外部来看,不同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对联盟国家的成本收益权衡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直接依存、间接依存、承诺的清晰度、利益的差距和历史行为纪录等则构成联盟困境的直接因素。

以上简析表明,国际无***府状态乃是国家出于***存等原因而选择联盟***策的根本原因,而加盟后的国家及联盟本身也仍始终要受到安全两难的困扰。但是,联盟伙伴国之间的安全两难存在着消化与转移的可能,而它们与非联盟伙伴国尤其是敌对国家之间的安全两难则依旧如故,除非国际无***府体系被等级秩序取代。这是理解并区别北约国家间矛盾和北约国家与苏联等国之间的矛盾的关键。

北约联盟困境的理论分析

联盟困境理论的后续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层次和研究视角上面。斯奈德的“联盟内困境”理论模型适用于解释北约联盟建立后美欧国家在联盟困境下***策的冲突及其协调。该模型强调,联盟形成后盟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自己是否要结盟,而是如何巩固原有的联盟模式,并在特定的对敌冲突中给予伙伴以支持。总的来看,盟国可以有两种选择:合作战略(cooperate strategy)与投敌战略(delect strategy)。合作战略意味着对盟国强有力的全面承诺与支持,而投敌战略则意味着对盟国的微弱承诺和不支持。因此,我们可以从国际体系的结构(外部压力)、依存度等决定性因素(内在张力)和安全两难等三个方面,对北约联盟内困境的形成与演变作初步分析。

首先,国际体系的结构特点。国际体系的结构对一国的对外行为存在着结构压力,不同的体系结构会有不同的压力。在多极体系下,联盟内外困境的重要性几乎一样,两者存在着密切的交织关系。由于同时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与诸多似是而非的再结盟选择,多极体系比两极体系更易发生联盟困境。这时,被抛弃的忧虑也就超过了被牵连的恐惧。出于被抛弃的共同考虑,联盟更倾向于增强***策的一致性。相反,两极体系尽管也存在着被牵连的忧虑,但是被抛弃的风险较低,因此联盟间困境处于主导地位,联盟内困境退居其次,盟国间的安全两难发生了转移。这时,盟国可能寻求一些与结盟初衷相矛盾的******策,其结果是联盟***策的多样化而非刚性统一。对成立初期的北约而言,体系的两极结构和共同的安全利益确保了它的稳固。在联盟间困境出现前,联盟内困境处于主导地位,并突出地表现在***治和***事两个层面。在***治层面,一方面,北约中的小国或次要国家倾向于在联盟框架下实现“芬兰化”或者“中立化”,而这威胁了美国、英国等大国的利益,加重了后者的防务负担;另一方面,作为联盟的主导,美国为了保持国际秩序的稳定以及协调联盟与敌对力量之间的冲突,倾向于执行一种“共管共治”(condominium)的***策,要求盟国保持高度的***策协调,并要盟国为了整体秩序的需要而对利益进行整合。在***事层面,一方面,对抛弃的恐惧主要来自北约的欧洲盟国,它们特别在意美国驻***的调整以及美苏的***事谈判。尽管美***的调整不会对美国的安全承诺构成实质性损害,但欧洲盟国往往担心美国要撤回到美国堡垒(American fortress)中去。另一方面,北约的欧洲国家不大愿意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以满足美国对欧洲防务的要求,以致常使美国不满。

其次,依存度等直接因素。北约的欧洲盟国对美国存在着高度的直接依存,这些依存从最为紧迫的***事援助,到经济复兴的经济援助,再到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支持等等。相反,美国在间接依存方面比欧洲盟国更为脆弱。更多的欧洲国家被纳入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对美国的战略冲击更大。一般来看,强国对盟国承担常规化、高度清晰的安全义务,不仅会使得联盟中的弱国不大在意自身担负的安全责任,同时也会限制强国与敌对力量再结盟的选择空间,使它关于不对盟国负责的威胁变得极为不可信,因而陷入被动。核心大国的再结盟行为既不理性,也不符合逻辑。美国北约联盟框架中就饱受此苦。同样,利益的差距也困扰着美欧国家的联盟***策。对美国而言,北约联盟尽管是它全球战略的核心,但又并非全部。相反,对北约的欧洲盟国而言,北约联盟则是它们在苏联威胁下生死攸关的安全保障,是它们展开其他国际事务的根本基石。因此,北约的欧洲盟国对美国承担安全防务的承诺和举措极其关心,对美国与苏联共谋而“出卖”欧洲盟国利益的行为极其敏感与恐惧。

最后,安全两难。不难理解,在国际无***府状态下,安全两难是北约联盟困境――无论是常规的联盟间困境,还是联盟内安全困境――一以贯之的诱因。安全两难意味着,困境无法通过建立安全信任机制而得以排除。诚然,我们不能武断地判定信任与国际安全问题并非完全无涉,它毕竟对安全的紧张局势起着某种有限的缓冲作用。但是,如果认为理性的国家出于信任的目的而与别国分享和共建安全防务,任何可预见的冲突都将趋于可控的话,那么这种***府间合作终究也不过是把冲突置于更大的范围罢了,而无法从根本上加以防备和根除。国际冲突并不会由于被施加了更多、更严格和更快速的限制和反应而自我消解。不过,如前所述,联盟对盟国有着控制的功能,大国常出于维护国际均衡的需要而把不稳定的国家或者矛盾的两国纳盟体系,使之形成安全共同体,从而使成员国之间的安全两难发生消化或转移。联盟间困境取代联盟内困境而占据主导地位后,也有类似功能。特别是,当联盟内部有一个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的领导者,而外部又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威胁力量,并且这种力量的压力远大于联盟内安全冲突的两国之间的张力,那么这种安全两难的消化或者转移就会越加稳定,可谓“双保险”。显然,冷战时期的北约国家曾深受其惠。

历史分析

战后欧洲传统的均势格局被完全颠覆。英法赢弱不堪,德奥则支离破碎,欧洲失去了作为国际***治中心的地位,它的角色被欧洲的两翼――美国和苏联所取代。“恐德”与“恐苏”的气氛弥漫着整个西欧。1947年,英法两国签订《敦刻尔克条约》,迈出了欧洲自我联合的第一步。不过,两国都意识到条约难以应对德国的可能威胁,也无法防范苏联的直接威胁。因此,在达成双边协防后,英法两国就接着开始与荷比卢三国展开结盟谈判,并于1948年3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但是,美国***府深知,“纵使布鲁塞尔公约已经签订了”,苏联威胁依旧使西欧各国深感恐惧,法国仍对德国极度不信任,以致美国“必须采取更有意义的***治行动来消除西欧各国间所存在的恐惧”。美欧双方深知,除非正式而长期***事同盟,没有任何别的形式可以确保双边的安全利益。1949年4月,美英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此举不仅宣告美国正式介入战后欧洲安全秩序的重建,而且还宣示了它在其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不过,联盟的成立仅是安全防务建设的第一步,联盟的实体化――联盟组织的完善、***事战略的拟定和一体化***事力量的构建――更为关键。从1949年4月到1955年5月,“把德国人放进欧洲防务部署中去和鼓励欧洲人自己进行最大的努力”成为了北约国家“推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起作用的和必需做的两件主要工作”,也即欧洲防务共同体(以下简称EDC)建设与重新武装德国,德国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对此,美国有着自己的一套战略和***策规划。1948年8月12日,凯南建议***改对德制裁***策为对德援助。8月26日,美国***府公开声称要把西部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和西欧体系。1949年5月,美国牵头英法两国达成对德协定,决定加快结束三国对德占领状态,建立西德国家并把它纳入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但是,美法两国在德国问题上依旧矛盾重重。因为,“欧洲的内部还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法国不愿放弃任何对德国防御的成见”,以致***不得不向他的欧洲盟国警告,“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防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来自东方的侵略”。6月,舒曼在法国国民议会审议北约条约时发表声明,称法国不会接受“德国重新武装并加入北约”,而美国的德国问题代表麦克罗伊则随即发表针锋相对的声明。但是,法国在11月还是迫于美英两国的压力而同意与联邦德国***府签署《彼得斯贝格议定书》,德国正式参加欧洲复兴计划。不惟法国,阿登纳***府起初也对重新武装德国问题持谨慎态度。12月,阿登纳发表声明,称“除非万不得已,德国才会考虑重新武装,并且德国的武装只能在欧洲***的体制内,由欧洲人指挥”。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事情出现重大转折。盟国开始在德国问题上做出更多的妥协。1950年6月28日,美国***府正式把战争与德国问题联系在一起。同一天,北约理事会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朝鲜战争以及苏联战略反应等对策。西欧国家普遍担心美国会因朝鲜战争而罔顾欧洲防务建设,以致它们不仅积极支持联合国对朝决议,而且还以各种形式参加美国主导的“联合国***”,以使战争处于可控的状态。美国决策层内部也在欧亚战略优先性等问题上发生争论。***认为,他的主要职责在于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朝鲜事件已经大大地增加了全面战争的危险”。艾奇逊确信,“朝鲜战争一开始,***总统便打算在那里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在12月的一次府院会议上,艾奇逊强调“必须记住我们的主要敌人不是中国而是苏联”,“如果我们被纠缠在亚洲,俄国就会在欧洲放手干起来”。最终,***把麦克阿瑟解职,要求尽快重新武装德国,以加强欧洲防务。事实上,美国决策层早在8月份就正式考虑重新武装德国。9月,***正式发表相关声明。此举既是对苏联释放的警讯,也是对欧洲盟国的一种施压。9月15日,北约理事会纽约会议正式通过北约“前沿防御战略”,确定德国作为该战略的核心之一。美国决定增派驻欧部队,并考虑成立一个最高司令部来指挥盟***部队,前提是西欧国家要就EDC建设和重新武装德国做出实质行动。艾奇逊警告,“欧洲的防御要尽量向东方伸展”,因此西欧国家“如果不正视德国加入的问题,不做出明智的决定,那么这个防御就不可能实现”。尽管西欧国家对美国增派驻***表示欢迎,但是,英法两国起初都害怕重新武装德国会激起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而不支持美国的主张。10月,法国甚至提出“普利文计划”,以***建立以法国为主导的、严格限制德国***队建制和指挥的“欧洲防务集团”。1951年1月,北约理事会专门就此召开会议,并就防务开支问题进行了初步协商。事态表明,防务开支是困扰美国及其盟国的重大问题――既保持必要的安全,又避免过大的开支压力。尽管艾奇逊认为“法国以为德国决不能对共同防务做出贡献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考虑到防务开支的压力,他在1951年5月北约理事会伦敦会议上不得不承认,“为了使德国对防务计划做出适当的贡献,最好的办法是坚决地支持法国所提出的欧洲防务集团的建议”,通过加强欧洲防务以达到降低美国防务压力的目的。7月9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结束对德占领。9月,北约理事会渥太华会议通过了《欧洲防务集团计划》。但是,各国依旧因防务开支问题而争论不休。诚然,美欧国家都知道,没有德国参与的西欧防务建设势必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可行性也大可怀疑。但是,11月北约理事会罗马会议仍旧没能在防务分担和***事财***问题达成一致,以致艾森豪威尔对西欧国家在***事生产、防务增长等方面固执拖延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1951年11月,美英法三国与联邦德国草签的结束对德占领和管制的“一般条约”,EDC建设和德国问题的障碍开始松动。1952年2月,北约理事会在伦敦召开会议,第一次正式讨论德国重新武装并加入大西洋防务同盟的问题,会议在原则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稍后,北约理事会在里斯本召开会议,对深化和完善北约组织做了最新安排。不过,法国依旧对重新武装的德国深感不安,强烈要求美英两国对EDC做出保证。美国尽管认为法国是EDC条约最终得以批准的关键,因而支持法国的大国***策,但它不愿对法国的要求作出回应,因而谋求英国给予支持。最终,英国做出保证,法国勉强同意通过“欧洲***”决议。1952年5月,法国、联邦德国和荷比卢签订《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对德“一般条约”的正式文本也得以签署。这样,到1952年上半年,EDC建设和重新武装德国的工作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是,阻碍法国批准条约的问题――美英两国对EDC做出实质性的保证以及把重新武装后的德国置于适当的位置――仍旧没有得到解决。法国***府既不想让英国参与进来以免后者“抢夺”了它在EDC的领导地位,自身又对在EDC框架下对重新武装后的德国实行管制的有效性表示怀疑,以致不厌其烦地要求美国和英国做出保证。显然,仅有单方面承诺而没有条约约束的英国保证,从根本上来说仍无法使法国完全戒除对德国的成见,而没有英国参与的EDC,也无法达到美国所期望的欧洲联合的目标。1952年下半年后,法国***府陷入持续动荡,力主通过欧共体消化法德关系的舒曼去职,导致“恐德派”势力取得上风,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在1954年8月对EDC条约予以否决,EDC就此宣告失败。

这样,美国的战后欧洲安全秩序建设遭受重创。为维护整个对外战略布局,美国决定不再对法国过于妥协,及早完成应对苏联威胁的部署。1954年9月,美国牵头英、法等九国外长齐集伦敦,专门商议EDC失败后欧洲防务建设应对之策。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的建议――“艾登计划”――最终被会议采纳。该计划为重新武装德国、德国参加欧洲安全防务和欧洲安全防务与北约安全防务的关系,确定了一系列原则。比如,它确定扩大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成立新的西欧联盟。西欧联盟既是欧洲自主安全联合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成为北约安全防务建设的一部分。重新武装后的德国先加入西欧联盟,然后再以西欧联盟成员国的身份与北约国家展开入盟谈判。与此同时,美国和英国向欧洲派遣接受北约***事指挥的常驻***队,作为对欧洲安全防务的保证。10月,上述九国在伦敦会议的基础上,在巴黎继续就“艾登计划”确定的协议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于10月22日达成统称《巴黎协定》的一系列条约文件。尽管期间因为法国内***的动荡对文件的最终生效造成影响,但是联邦德国还是在1955年5月5日基于上述文件“恢复”了,并以重新武装的姿态正式加入北约。EDC和重新武装德国的问题也至此宣告结束。

结语

中国对联大全篇4

从哪里开始

今天,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日趋成熟,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做出走出去的尝试,如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直接进***海外市场等,以此来寻找商机。但应该如何选择好国际化的第一站,却值得细细思量。

过去,联想等中国IT企业国际化的最初路径是“举高低打”的“北上路线”――进***北美、欧洲等发达市场创品牌,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创收益。但以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能力,短期内这些企业显然无法在欧美成熟的市场建立品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也许你可以把货卖进美国的连锁超市,却难以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像优视公司(UC)CEO俞永福所指出的:“欧美的互联网市场都是成熟市场,在当地已经有了规模庞大、技术领先、资金充足的互联网巨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国际化之战就像阵地战,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中兴等企业先进***新兴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知名调研公司Infonetics的全球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排名,这两家中国公司都已经在无线通信设备市场杀入全球五强,分别排名全球第二和第五。特别是对华为来说,其来自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到其全球总销售额的七成,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公司。

华为与中兴先进入新兴国家市场,再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路线,显然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贡献了一个新的思路。

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机遇

相比我国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我国年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脚步迈得快得多。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浏览器企业,坐拥上亿中国用户的UC进行国际化时,也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线路。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过去30年,IT产业存在一个规律,就是每过10年,产业便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第一个10年是IBM代表的硬件王朝,第二个10年是微软代表的软件王朝,刚刚过去的10年,是PC互联网获得巨大发展的10年。而下一个10年,显然将属于移动互联网。在过去10年里,全球PC互联网的中心在美国,而下一个10年,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将会在哪里?中国凭借手机用户庞大的市场优势、终端制造能力强劲的先发优势以及IT人才众多的技术优势,站到了全球前沿的位置。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仅2009年,我国手机企业共生产手机接近6.2亿部,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49.9%;与此同时,中国的手机网民人数在2010年8月突破了2.7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到38%。这样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像移动QQ、UC浏览器这样全球为数不多的用户数过亿的手机应用。中国移动互联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与其在10年后再国际化,不如现在就到海外站稳脚跟。”俞永福表示。正是在这一策略的驱使下,UC从2010年开始大举进***海外市场。这一战略首先瞄准的是全球人口较多的国家。UC目前已分别进入了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地区拥有非常好的用户基础,拥有大量的手机用户,而手机用户正是潜在的手机上网用户。比如说,印度尼西亚拥有2.4亿人口,其中80%的人拥有手机,是亚洲第四大通信市场。因此,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处于爆发前夜。摩根斯坦利2010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道显示,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的3G用户总数将达到发达国家3G用户数的6倍,达到10.9亿。

互联网的全球化竞争法则

无论是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是移动互联网企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国际化之路必然要面对残酷的全球化竞争。路线、市场、渠道,这是UC国际化一年之后,俞永福给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海外所总结的竞争要素。

选择了正确的国际化路线,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便是具体进入哪个市场。比如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上,俞永福表示,评估竞争优势主要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使用人群、终端环境、经营环境。因此,UC先期选择的海外市场,如印尼、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除了人口众多,手机用户、潜在用户数量庞大之外,当地的市场环境也能有效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例如,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岛国,光缆等固网铺设不便,使得手机成为当地用户主要甚至是唯一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因此,当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他们需要高效、便捷、经济的手机上网服务,来满足他们对手机上网的需求。同时,他们的终端环境与国内类似,诺基亚是当地的第一大终端制造商。因此,印尼移动通信协会***Merza Fachys对UC进***印度尼西亚市场表示了欢迎。他表示:“印度尼西亚用户对手机上网的需求正日益高涨,而UC的产品和本地化的服务能力,无疑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要。相信UC的到来,不仅能为印度尼西亚市场带来良性竞争,更能使本地用户的手机上网体验得到历史性的提升。”

选择市场之后,下一步的考虑便是以何种手段落地。在迈出国际化步伐一年之后,俞永福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供应商大都是外国公司,当地运营商选择产品与合作伙伴的标准很单一,就是产品的体验、性能指标能否领先竞争对手。显然,产品和技术是打***外市场渠道的基础。目前,UC拥有英语、印度尼西亚语、俄语、越南语、西班牙语等多个版本的海外语言产品,在欧美和亚太各地都部署了服务器,为当地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手机上网服务。如在印度尼西亚,UC的印度尼西亚语版本UC浏览器就提供了印度尼西亚语菜单、印度尼西亚键盘的快捷键解决方案、本地网站导航等本地化服务。正是这些,令UC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为当地用户提供当地网站、当地游戏、当地增值服务等深入的本地化服务,才得以快速与印度尼西亚排名前三的运营商Telkomsel、Indosat和XL都达成了合作,并迅速扩大了其在当地的市场份额。目前,在海外市场UC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万次***,拥有超过1000万个用户。

全球化的勇气

“只有在中国,企业才会说自己要国际化,因为我们几乎都在本地发展,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壁垒。国外公司则一开始就拥有国际视角,他们在哪儿都能做生意。”俞永福说,“我们需要勇气去打破自己设立的壁垒。”

中国对联大全篇5

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固;蛄构现实主义;和谐世界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2006年6月,联合国会员国由51个增加到192个,成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对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议题。结构现实主义为解析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有别于其它理论的视角,为各国构建和谐世界指出了途径。

一、联台国中的雏和思想

联合国不但是联合国维和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恩想源泉。所以,用结构现实主义来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构建和谐世界,首先应该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联合国。

结构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是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汉斯·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核心都是权力***治,“不管国际***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Power)总是其直接目的”。同时结构现实主义又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发展创新。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假定:(1)国际系统是以无***府性为基本性质的系统;(2)国家是此系统中的基本单元;(3)对系统的稳定和系统单元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系统结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被称为整体的或系统的方法,它的分析层次是国际系统,而不是国家行为体。系统被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从一个层次来说,系统包含一个结构,结构是系统层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才可能设想单元组成一个系统,而不同于简单的组合。在另~个层次上,系统包括互动的单元。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结构对于解释细节的作用确实不大,但是,尽管缺乏详细的内容,结构却有助于解释那些重大的、重要的而且持久的模式。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系统的结构,国际系统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惟一重要因素,即“结构选择”,单元(国家)行为由系统结构决定。

近代以来,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无***府状态。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其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府问国际组织,它们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国家仍然是***的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国际社会的无***府性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我们把联合国与国际联盟分别看作一个国际系统,其会员国为互动的单元,对联合国系统与国际联盟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分别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行动指针,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分别是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国际联盟盟约结构中的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行***院由常任委员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苏联、德国和由大会定期选举产生的非常任委员国组成。盟约第三条第三项:大会开会时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第四条第四项:行***院开会时得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第五条第一项: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联盟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系统的结构中的大会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组成,安全理事会由中国、法国、苏联(俄罗斯)、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六个(后来增加到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第二十七条第二项: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表决票表决之。第三项: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第二十四条第一项: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第十二条第一项:当安全理事会对于任何争端或情势,正在执行本所授予该会之职务时,大会非经安全理事会请求,对于该项争端或情势,不得提出任何建议。第十四条:大会对于其所认为足以妨害国际间公共福利或友好关系之任何情势,不论其起因如何,包括涉及本所载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之情势,得建议和平调整办法,但不以违背第二十条之规定为限。

从上面国际联盟盟约结构和联合国结构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方面截然不同的效果的根源。国际联盟盟约结构有重大缺陷。国联大会与行***院职权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容易形成争权和推诿两种不利情况。形成决议必须全体一致就使每个会员国都有否决权,必定无法统一意见,最终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国联会员国约定彼此以完全诚意执行所宣告之裁决或判决,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无***府国际社会中,国联决议就无任何约束力,而国联既无权力,又无手段来强制实施决议,常常是一纸空文。联合国结构克服了国际联盟盟约结构的先天不足,体现出结构的完美性和建设性。设计时克服了大会、安全理事会权限划分不清、互相掣肘的弊端,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权利专属安全理事会。安理会得调查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情势,以断定其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其强制行动可以决定使用武力,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同意以之规定接受并履行安全理事会之决议。这样,安全理事会在处理威胁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时就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性。同时结构实行五大常任理事国全体一致的原则,通常称为“否决权”。在安理会里,否决权是指任何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阻止他们所不赞成的一切属于实质性的问题议案的通过。否决权是联合国组织的基础,它充分重视了大国的特殊作用。是给予在维护的宗旨和原则中起重大作用的大国的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大国团结和合作的程度决定了联合国行动的成败。同时,也吸取了国际联盟决议须大会全体一致,给会员国普遗否决权导致其难以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教训,这就使联合国迅速行动有了更多的可能和成效。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一项创举,虽然在中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它是一种介于和平与武力之间的行动措施,不少人称之为联合国的第6.5章,可以明确地说联合国维和行动完全符合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60多年来,正是在联合国的指导下。联合国会员国集体采取行动为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保持世界稳定与和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联台国维和行动实践

联合国的第六章、第七章规定了联合国及全体会员国对违反,破环地区和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所应采取的措施,它们包括调解、斡旋、制裁、封锁乃至集体强制恢复和平。60年来以此为指导,联合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制止了侵略,恢复了不少热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冷战后。国际格局向着一超多强,群雄逐鹿的局面发展,国际热点不断、矛盾层出。两极格局期间及终结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对60年来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一总结,从中引出一些关于“极”的思考。

据统计,从1956年11月组建第一支联合国紧急部队(第一支紧急部队),到1990年3月联合国过渡时期援助团(过渡时期援助团)结束维持和平使命,在整个两极格局时期,联合国共实施了12次维和行动;从1948年6月组建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中东一停战监督组织),到T992年3月结束的联合国驻柬埔寨先遣团(联柬先遣团),联合国共实施了11次跨越两极格局时期的维和行动;截止到2005年3月,联合国组建苏丹特派团(联苏特派团),在两极格局瓦解后,联合国共实施了大约37次维和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两极格局的40多年中,联合国维和行动总共只有大约12次,跨越两极格局的维和行动有11次。而在两极格局结束的短短15年中,联合国维和行动竟达37次。在冷战前后。维和行动呈现不同的特点。冷战后,维和行动规模更大。维和人数剧增,大国开始派员参加,维和行动更多地关注一国内部的冲突,而不是国与国间的冲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与整个国际格局结构密切相关的。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世界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级格局时期。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美国仍是惟一超级大国。但是特别是“9·11”事件以来,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热点问题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明显增大;国际上反对单极化和单边主义,要求多极化和多边主义的呼声不断高涨。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结构是根据其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定义的,只有排列方式的改变才是结构性的改变。国际体系的结构是指国际体系中物质性权力的分配格局,即系统单元(国家)依其相对国力在体系中的相应位置的排列。国际系统结构是由单位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国际系统中的权力分配状况决定的。“极”(Polarity)指的是行为体的数量以及它们的实力分配状况,因此体现着国际系统的结构。肯尼思·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只要无***府状态保持不变,那么系统的稳定就与主要行为体的命运休戚相关。二者联系的密切性在于大国的变化将导致系统的转型。在两极相争的系统中,权力失衡只能通过自身内部的努力来得到纠正。确保自身能够获得坚定的支持至关重要。但是两极系统中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第三方的加入或者退出联盟并不能使两极均势发生改变。两极最能保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所以,美苏两极格局近半个世纪,尽管双方对峙,在世界各地争霸,由于它们大体势均力敌,各自代表一个“极”,单从“极”的力量对比中,它们保持了长期的均势平衡。总体上使世界保持了和平,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局部地区的冲突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和规模内,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次数才比较少,规模才比较小,影响相对不大。当然,我们反对美苏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逐渐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旧的格局瓦解,新的格局尚未建立的一个特殊的新旧交替时期。原来在两极格局下被压制的矛盾和冲突不断爆发出来,世界各地热点此起彼伏,惟一超级大国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单极***策,不但不能使世界更加和平与稳定,相反遭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激化了矛盾,世界各国要求多极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的呼声不断高涨,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前所未有的活跃,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国家不断增多,维和次数急剧上升,规模空前。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维持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一把利剑,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实现和谐世界理念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提出“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中国***府审视国际国内各种机遇和挑战而郑重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全球治理理念。与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完全一致的,正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构建和谐世界不是空中楼阁,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其前提条件,因此,构建和谐世界首先就要使世界保持和平与稳定,一个动荡不安,战乱纷起的世界绝对不是和谐世界。

中国对联大全篇6

所有人变得透明,未来安全隐患更严重

在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中美双方代表围绕互联网方面的各项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中美互联网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美国微软公司联合举办,已成为中美在互联网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周鸿t在演讲中表示,下一个五年,互联网安全的挑战更加艰难。传统的网络安全边界被打断,网络攻击带来的物理伤害后果更严重,而海量数据很多都与人的隐私有关,所有人都变得透明,带来一个全新的安全隐患。

因此,360提出用户保护三原则:首先是用户数据应该归用户所有;其次,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有权不允许网络公司使用自己的数据;再次,公司有更大的责任保护用户数据,对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安全传输。

本次中美互联网论坛的主题为“对话与合作”,下设“大数据和云服务”、“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治理”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利益”等四个分论坛。

在美期间,中方代表团还将与微软CEO纳德拉、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索斯、高通公司董事长雅各布、IBM董事长葛睿兰等美国互联网旗帜性人物进行会谈交流。

中国互联网并非美国互联网“复制品”

作为本次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周鸿t表示,中美互联网论坛为中美两国互联网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是中美互联网从业者相互交流、紧密合作、共享技术成果的机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智能硬件的繁荣,产生海量、多样的大数据,将使人们共同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

周鸿t透露:“360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包括将免费杀毒的理念带到了美国市场,为美国网民提供优质、免费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中美互联网论坛这一平台,与两国的互联网企业加强交流,共同探讨互联网行业新的趋势,新技术和新的理念,推动中美乃至全球互联网的繁荣与发展。”

周鸿t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并不是美国互联网的镜像或是复制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大国之一,也是万物物联和云计算的大国,过去都是美国互联网模式到中国来,但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中国创造的模式,从中国出发,到美国来。

他说,在美国互联网创业公司年轻的创业者身上,能感受到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与众不同的精神。这是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创业者们会有形形、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想法;第二是产品经理精神。美国的创业者,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喜欢津津乐道地谈自己创作的产品,大家都会聚焦在产品上;第三是颠覆精神。在美国,一个十八九岁的创业者,都怀揣用产品改变世界的梦想,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挑战今天的大公司。

“美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在专业领域经过深入的思考,做得很专注。这是中国互联网需要向美国互联网同仁学习的地方。”周鸿t同时表示:“虽然很多美国投资商认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是美国网络的追随者;但中国的互联网也并不是美国互联网的镜像或是复制品。”

智能设备商机巨大

周鸿t还提到了360免费安全模式的例子,360的免费安全模式正是互联网产业中真正的中国创造。当初360赴美国上市期间,找不到一个参考的模式,就只好硬着头皮给美国投资者们解释:360就是“免费安全+开放平台+广告和增值服务”。

过去都是美国互联网模式到中国来,但360免费的安全模式得到了全世界主流资本的认可,这是第一个中国创造的模式。

中国对联大全篇7

【关键词】学习苏联;苏联模式;积极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全面学习苏联已经成了历史,然而,对这一学习的利弊得失,从当时直到今天,人们的看法却很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种: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这两种观点虽然截然不同,但却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和当时的***治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丝毫不会怀疑全面学习苏联的正确性,认为全面学习苏联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国家利益和历史潮流的。但是,也有少数人持不同的看法,认为学习苏联应该结合中国实际,不应该完全照搬苏联模式。然而,在当时“一边倒”的形势下,这种意见受到了批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以后,对全面学习苏联又出现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认为50年代开展全面学习苏联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导致了“全盘苏化”,是我***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的战略性“失误”,甚至视之为经济建设“左”的错误之源。这种观点否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始阶段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重大成就。我们认为全盘否定的评价过分地夸大了学习苏联的消极方面。

对学习“苏联模式”作非此即彼的简单评判于事无补。西方学者曾指出:学习苏联模式曾经有力地加强了中国***中央的团结,“在遵循苏联模式方面,存在广泛的一致性;这个模式有助于把***策辩论集中在渐进性的修改,而不是在根本的途径方面,这样就减少了任何冲突的风险。”本文认为,对中国全面学习苏联,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作一分为二的具体分析。新中国建国初期全盘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由于历史局限性,中共把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样板,认定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在当时实属自然之举。

***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在建国初期,我们在许多方面学习苏联经验,虽然有必要,但毋庸讳言,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教条主义,对斯大林存在一定的迷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观点是客观的,他指出了学习苏联是利弊共存的。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学习苏联的积极影响:

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接受苏联模式,虽然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有从被动到主动,从大部分照搬到开始探索结合中国实际这样一些复杂的情况,但它毕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而且中国领导人也认为采用苏联的方法是必要的和适当的,同时也是最佳的选择。这个阶段学习和直接借鉴苏联经验,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新生***权、快速发展经济发挥了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向苏联学习,使新中国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不易,建设更难。由于缺乏经验,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面临重重的困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上,我们的头脑里一片空白。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向苏联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避免了大的弯路和曲折,使新中国初期的建设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开端。如前所述,新中国初期在国家建设上的困难,主要是没有经验。当时迫于世界局势,我们不可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建设经验。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向苏联学习就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实践证明,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学习苏联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丰富的经验,为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生动的榜样,使我们可以在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过程中避免许多错误,而顺利地走向无限美好的社会主义的未来。

第二,学习苏联密切了当时两国的友好关系。建国初期学习苏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成为这种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中苏友好是建立在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认同之上,中国通过虚心向苏联学习,并且在苏联“老大哥”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下,在很多领域两国人民都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合作,这大大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极大地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诚然,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合作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当时中国人民向苏联学习的真诚态度,以及高度的热情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学习苏联为中国确立了榜样效应,增强了自信心和凝聚力,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建国初期,在我们缺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情况下,把拥有丰富建设经验的苏联树立为榜样,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借学习苏联之际,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经验理论和成就,不但对实际工作有益,更为我们的发展前景绘制了蓝***,增强了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学习苏联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这解决了当时我国各类建设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苏联为我国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指在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或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各种人才,也包括去苏联留过学,接受过培训的各类人员,他们在新中国***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防、冶金、采矿、电气、机械、化工、地质、建筑、铁路、交通、教育等各个部门也有他们奋战的身姿。

第四,向苏联学习促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学习苏联”、“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全***和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建设一个像苏联一样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希望,从而迸发出了极大的建设热情。虽然苏联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它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弊病,但是还有许多好的、先进的苏联经验是适合我们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全国人民的学习和苏联真诚的帮助,我们国家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苏联不仅帮助我们制订了“一五计划”,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帮助中国,并帮助建设了156项重点工程。到1957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和部分建成的达67个,占总数的42.9%。正如哈里什(卡普尔博士所言:在1952年—1959年期间,……引进苏联设备和接受的技术援助,这“对中国工业化的能力发生了重大的作用。”经过五年的重点建设,我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41.5%提高到56.5%。在这期间,我国不仅在工程技术力量、工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大为增加,而且也建设起来了许多过去所没有的一些重要工业部门。学习苏联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另外,在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大批苏联专家和顾问专家到中国工作,中国组织大批技术人员跟班学习,系统地掌握了许多新的技术。同时,我国还有3.8万多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前往苏联学习受训,不仅学习了不少科学理论,还掌握了许多新的技术。当时苏联提供的技术虽然不是世界第一流的,却是比较先进的,甚至有些转让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最佳的。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苏联技术援助和和资本货物的重要性不论如何估计也不为过。它转让设计能力的成果被描述成技术转让史上前所未有的。此外,中国看来已接受了苏联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有些情况下,转让的技术是世界上最佳的。在苏联援助的最重要的部门钢铁工业中,苏联人在20世纪50年代建造和操作着世界上最好的高炉。苏联人设计的武汉和包头的中国钢铁工厂吸收了苏联的高炉以及大规模铁矿石富集方面的最新技术。”对苏联的技术学优化了我国的技术结构。

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在中国对外学习的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中苏两个相邻大国有不可多得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及悠久的紧密的交流历史,而且是因为在20世纪中叶,新中国建国后全面学习了苏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套用苏联模式进行的。苏联的经验对中国社会的***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到现在还依然存在着。

参 考 文 献

[1][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0,185~186

中国对联大全篇8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一致通过决定,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人选,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现年62岁的潘基文由此即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出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当接力棒转交到潘基文手中之时,他可能会发现:入选之路虽说相对顺利,但前行之途却并不平坦。

梦想与困境

或许是巧合,就在潘基文被提名联合国秘书长的当天,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核试验。

潘基文颇为无奈地对韩国媒体说:“这应该是个高兴的时刻,但此时我却带着一颗沉重的心站在这里”。

当然,潘基文在谈到朝鲜核问题时也表示:“如果当选,我会视事态发展、在联合国秘书长职权范围内起必要的带头作用。”

不过,潘基文在担任韩国外交与通商部长期间就曾直面朝核问题,有过这一经历的他应该明白,尽管明日将“贵”为联合国秘书长,但试***以个人外交说服朝鲜放弃核计划却远非易事。事实上,在朝核问题这样的安全焦点上,连联合国及其安理会都常感沮丧和失望。

进一步看,朝核问题仅仅是一系列全球安全问题与危机的缩影。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这一系列问题凸显了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梦想和困境。

伊朗核问题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敏感难题,并具有潜在的爆炸性。伊朗核问题不仅与朝核问题存在互动,而且会影响到中东地区的大局,对全球防止核扩散机制也是一个重大考验。

由于黎以停火相当脆弱,联黎部队的加强和重新部署尚未完成,巴以冲突随时可能升级,中东和平进程仍然停滞不前。如何维持目前暂时平静的局面,推动黎以、巴以、叙以谈判,重启中东和平进程,是联合国面,临的艰巨任务。

此外,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也亟待解决。

从更大范围来看,“反恐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但恐怖活动却似乎有增无减。在2005年,连“恐怖主义”的定义都成了激烈辩论的问题,以致安南秘书长四处游说,强调确定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重要性,并敦促各国尽早就此达成一致。所幸,就在第61届联大开幕前夕,“全球反恐战略”的决议获得联大一致通过。但是,各国如何具体落实这一“反恐”战略却仍有待具体观察。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61届联大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裁***、“反恐”方面的议题多达51个。这就充分说明,维护和平与安全,仍然是各国对于联合国这一全球最大国际组织的主要期待。

对立的世界

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会议通过《千年宣言》,确定了在15年内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普及初等教育、遏制艾滋病蔓延、确保可持续发展及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等千年发展目标,首次明确承认,发展与世界和平及安全休戚相关,并将多边合作共促发展列为各国的中心任务。

2005年6月9日,联合国发表千年发展目标实施情况中期报告。报告说,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自1990年以来,全球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1.3亿,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有2.3亿人口脱离极端贫困,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却由2.27亿增加到3.13亿。报告估计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

报告说,实现降低妇婴死亡率千年目标的进展不尽如人意。自1960年至1990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幅明显,但此后的进展则十分缓慢,在2015年底前实现婴儿死亡率减少2/3的目标不容乐观。此外,对比发达国家0.014%的产妇死亡率,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则高达0.4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正出现日益***治化的趋势,世界正越来越明显地***成两个似乎走向对立的世界。

比如,在本届联合国大会上,富国和穷国两个阵营的分野就进一步明晰。当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忙于***治和地缘战略上的算计,特别是集中关注中东问题的时候,穷国希望走向繁荣,并且有了新的醒悟。他们利用联合国大会的机会在北方国家的充耳不闻中提高了声调,呼吁各国团结、开放市场和机会平等,以便走出贫困,获得经济增长。

巴西总统卢拉坚定地支持终止贸易保护主义,并呼吁工业国家应该对消除贫困和饥饿付出更大努力,而不是耗巨资在没有任何成果的***事问题上。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强烈抨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各国开出的药方。他指责这些机构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却没有给予它们应有的援助。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更是借助联合国大会的讲坛发表了反美演讲。尽管查韦斯的讲话方式引发争议,但其内容却掷地有声。

舆论注意到,拉美在迎接各种经济挑战的时候,“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口号被重新提起。拉美各国普遍认为,如果不先消除贫困、疾病、文盲和不公正等现象,世界就无法实现和平。

有鉴于此,第61届联大已列入议程的发展问题就有20多项,主要涉及千年目标的实现、非洲发展、艾滋病问题、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

联合国秘书长肩负着协调各国的重任,只有采取切实措施,才能将承诺化为现实,保证在2015年如期实现目标。

改革自己

由于联合国要平衡各方利益,因此机构日渐臃肿。相伴而来的是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不高、腐败现象孳生。这些现象正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频遭诟病。

腐败问题不断曝光,正日益侵蚀着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官员的声望和威望。一位前联合国高级审计员出书披露说,联合国每年因内部腐败和欺诈行为流失数亿美元,而联合国一年的预算也只有50亿美元。2005年披露的“石油换食品”腐败案更让国际社会震惊。

2004年上半年,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发生多起维和人员***妓和害当地妇女和儿童的事件。2005年,联合国对296名涉嫌性剥削和待的维和人员进行了调查,其中有包括6名维和部队指挥官在内的170人被解雇或遣返回国。联合国迄今已在8个部署有维和部队的国家派驻了操守和纪律检查组。

行***效率不高也频频为人指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甚至表示:如果联合国纽约总部从38层高降低10层,实际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博尔顿希望联合国能够像一个高效率的私人公司一样运转,包括将联合国秘书长转换为一个CEO(首席执行官)的角色。

但是,对联合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全球性组织进行改革谈何容易。自2006年6月28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黑山共和国后,联合国成员已达192个。这么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各有打算,争论不休,很难达成共识。2005年,安南秘书长曾经力推改革,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但最终还是步履维艰。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联合国改革的“迟缓”十分不满。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坚持下,联大于2005年12月23日通过一份特别的预算决议案,规定只有在联合国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下,联大才能够拨付剩余的预算。美国还曾多次表示,如果联合国改革无法令人满意,美国国会将考虑要求***府停止向联合国交纳会费。

根据2005年9月联合国***会议《成果文件》的要求,安南2006年3月7日向第60届联合国大会提交了题为《着力改革联合国:构建一个更强有力的世界性组织》的报告,就联合国管理工作提出了23项整改意见,涉及联合国的人事、领导能力、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预算财***和决策机制等六个方面以及改革管理本身等问题。

但是,这份报告却命运多舛。2006年4月28日,联合国大会以108票赞成、50票反对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除了要求安南更加详细地说明其管理改革方案外,还坚持维护联大在人事与预算方面的权力,并对扩充秘书长权限持谨慎态度。

反弹还来自于内部。2006年3月9日,在安南提出联合国改革计划仅仅2天之后,联合国雇员联盟通过压倒性投票,表达了对安南及其高层管理团队的不信任。超过500名联合国雇员参加了这次闭门紧急集会,他们发表的不信任声明仅仅遭到两人反对。

但联合国改革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它毕竟还是在2005年通过了一个有关改革的成果性文件,人权理事会与建设和平委员会迄今为止进展顺利,联合国还设立了道德操守办公室――两年前,联合国连界定性剥削和待行为的标准都没有,但现在已经有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禁止此类行为的操守准则,目前,各国正在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改革、促进发展以及联合国管理改革等议题进行协商。

或许有鉴于此,负责联合国预算的联大第五委员会于2006年6月同意解除预算使用上限,允许秘书长动用今明两年的剩余预算,否则联合国还真可能陷入全面的财***危机。

权力与责任

随着二战后60年时光的流逝,联合国体系内权力与责任的均衡正在发生着改变。

2005年,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声浪正高。在当年11月第60届联合国大会就此举行的公开辩论中,美国、中国、俄罗斯、德国、尼日利亚等70多个国家的代表先后发言,呼吁改革安理会的结构和工作方法。但是,一旦涉及安理会扩大等核心敏感问题,各方分歧依旧,甚至或明或暗地剑拔弩张。

德国、巴西、日本和印度组成的“四国联盟”代表在辩论中为四国当年早些时候发起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进行了辩护,并称将继续推动它们的“争常”努力。

非洲坚持要求对安理会的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安理会扩大必须改变非洲长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给予非洲不少于两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两个新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加拿大、巴基斯坦和意大利等反对增加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代表,呼吁各国支持它们提出的增加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安理会扩大方案,并敦促有关国家不要再挑起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争议。

瑞士、哥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等国建议加强安理会与联大和其他联合国主要机构的联系,邀请更多非安理会成员国参加其下属机构的工作;建议禁止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涉及种族大屠杀、***罪以及严重违反人权的议题时使用否决权,并请常任理事国对其每次动用否决权的原因做出公开解释。

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在会费分摊问题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局面。

2006年10月9日,第61届联大行***和预算委员会开始审议联合国会费分摊办法,讨论2007至2009年三年期会费比额分摊表。会费比额表是确定联合国会员国履行财***义务的依据,是联合国组织获得财***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近来的讨论中,个别国家提出了所谓“支付责任”的概念,并试***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费比额设定下限。此时的这些国家已经全然没有了“世界经济大国”的“风范”和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进取精神”。在他们看来,联合国似乎就是一个股份公司或者富人俱乐部,而不是由平等的会员国组成的***府间国际组织,所以就应当以一国出钱多少来决定其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地位,或者按一国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地位来决定“付”多少钱。这样的主张显然是与《联合国》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中国对联大全篇9

关键词:苏联;意大利;美国;东欧;二战;冷战

中***分类号:E35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2-0061-04

苏联考虑战后安排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划定有利于苏联的边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以确保苏联在欧洲和世界***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为此,联共(布)中央***治局曾多次开会讨论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3年9月4日,联共(布)中央***治局会议决定成立由李维诺夫任***的和约与战后安排委员会和以伏罗希洛夫为***的停战问题委员会。在这些机构提出的各种设想和计划中包括苏联对意大利的战后安排问题。1944年3月,斯大林告诉意大利***领导人陶里亚蒂,“意大利人民的利益要求意大利是强大的并且拥有一支强大的***队……主要任务就是意大利人民在争取建立***和强大的意大利的反德斗争中实行团结”。4月16日,苏联***府关于意大利***治状况的声明指出,目前意大利对于反***德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为意大利战后问题的解决与发展往前迈了一步。

一、苏联对意大利***策分析

1944年1月11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和停战问题委员会成员迈斯基向莫洛托夫递交了题为《关于未来和平的最佳原则》的报告。报告围绕保障苏联安全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问题,对战后欧洲和世界的调整与安排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有关意大利问题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意大利从来不会,将来也不会对欧洲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如此,仍必须让意大利认识到,盟国,特别是苏联,不会忘记它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说,应当保证意大利欧洲领地的完整,包括西西里和撒丁岛在内,但它原先在巴尔干的领地不在此列,意大利的非洲领地则应全部取消。在这方面苏联不必起什么积极作用,所要做的,只是不去妨碍英国和美国随它们的意愿去处理意大利的原非洲领地。苏联与殖民地问题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苏联依然要在和会和其他各种国际会议上参与做出涉及大量殖民地命运的决定。以意大利在非洲的领地为例,它们不会再归还给意大利,因为英国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这一大片北非沿岸地区沦落“他人”之手。

在殖民地问题上,英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很大分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不认为有必要改变现有的秩序。美国则相反,因为迄今为止它只拥有极少的殖民地。因而英美之间正酝酿着巨大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苏联的态度。意大利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包括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应予保留,但不再拥有任何非洲的领地。苏联可以据此制定战后对外***策路线:巩固同美国和英国的友好关系;为了苏联的利益而利用英美矛盾等等。苏***在战场上的胜利是苏联实现其战后安排设想和计划的最有力的基础,西方国家除了被迫逐渐接受外,选择的余地是有限的。通过苏美英战时***会议确立的雅尔塔体制,满足了苏联对战后安排的大部分要求。

尽管意大利战后安排与苏联并不直接相关,但斯大林仍希望在盟国协商中占一席之地。一般情况下,斯大林毫无争议地接受英美的建议,但是他的确曾坚持苏联有权位列对意大利的战胜国之中。然而,丘吉尔的意大利计划之中没有任何一部分表明苏联人可以同英美官员平起平坐地用盟国***策在意大利指挥,是英美***队赢得了这场胜利。英国和美国相应地享有优先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在意大利处理问题上,有三个完全不同的组织分担着盟国在意大利的责任:盟国******府、管制委员会(英、美)和咨询委员会(英、美、苏、法、希腊、南斯拉夫)。管制委员会开始是最重要的,盟国******府在当地的日常活动对意大利人来说更为重要。1944年1月******府和管制委员会的高级人员合并后,******府管制紧邻战线地区的民事,而管制委员会则监督深入后方地区的意大利***府的行***事务。意大利咨询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是有职无权无足轻重的。第一:它设在阿尔及尔,只能间接得到有关意大利事务的情报;其次,英国和美国***府的***策正是要把咨询委员会远远撇在一边,使其不能参与一切真正的决策和争议,为此苏联与法国便向英美提出要参加盟国对意管制的新要求。1944年1月,英美作了一个很小的让步,同意一名苏联人和一名法国将***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管制委员会,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苏、法当局得以了解英美在意大利所做的事情。但是行***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手里,这样最终搞出来的盟国管制意大利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它的重要性不仅在意大利本身,而且在于它成了东欧其他前敌对国停战***权的榜样。西方盟国在意大利事务中只让苏联名义上参加,这样它们便是作茧自缚,今后在东欧事务中除了沾一点边之外什么都管不着。当然,也找不到别的安排更能符合***事力量和***事责任的实际分配,或者更能适合英苏之间接近表面化、苏美之间隐蔽而不明显的互相不信任的关系了。英美两国允许苏联名义上参加对意大利事务的管制,使得它们今后在东欧事务中也受到来自苏联的同样待遇。1944年1月13日,苏联关注了意大利***治、经济状况以及***府组成情况。3月7日,意大利***府通过苏联部长会议***传达了与苏联建立关系及交流的愿望。11日得到苏联***府的同意。1944年3月13日,苏联***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了巴多里奥***府,引起英美的不满。

由于苏联并未同英美商量过这一问题,因此两国都认为斯大林无礼地漠视了意大利咨询委员会,而当初成立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苏联、法国、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要求,使它们在意大利事务方面有发言权。英美在向莫斯科提出外交抗议的同时,也向巴多里奥提出了强烈抗议。尽管英美根据法律观点争论说,巴多里奥无权同其他***府建交,但西方盟国还是无法改变这项新的安排。莫洛托夫向美国人辩解说,苏联在外交上承认巴多里奥***府的理由是西方盟国在处理意大利问题时没有考虑到苏联。既然意大利咨询委员会实际上已无实权,苏联人就采取了行动,苏联愿意在意大利问题上礼尚往来。于是当轴心国集团的第二个国家罗马尼亚于1944年8月投降,苏联人和西方盟国的地位立刻来了一个大转变。美国和英国向莫洛托夫表示,它们希望能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中享有完全的代表权,苏联外长直接回答,美国和英国***事代表的作用“将与苏联代表在意大利盟国管制委员会中的地位相类似”。尽管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投降时美国因为遭到同样的待遇而大吵大闹地提出抗议,但先前把苏联从处理意大利事务中排挤出去的做法(尽管苏联在这个国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终于导致西方盟国在苏联具有重大利益的地方无插足之地。

二、苏联对东欧***策分析

1941年12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在给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报告中提出,“必须估算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芬兰给我们造成的财***经济损失”,“必须对有关消除德国及其盟国的危害性问题作好准备。这包括边界问题和工业、财***、航运等问题以及战败国首先是德国安排的问题”。洛佐夫斯基为此建议成立秘密的财***经济委员会和***治委员会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1944年1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和停战委员会成员迈斯基在《关于战后和平的最佳原则》的报告中提出,“与芬兰和罗马尼亚应当签署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这两国境内拥有陆、海、空基地。”“德国在战后应当由盟国占领至少10年,分解为若干个程度不同的***国家,并从三方面(***事上、工业上和思想意识上)解除武装。德国必须缴纳大额的战争赔偿,而从扩展意义上理解的战争罪犯应严厉惩处。”“对于匈牙利应当通过修改仲裁法院关于特兰西瓦尼亚的决定和运用其他方法严格按照民族原则缩减其领土面积。应当对匈牙利征收战争赔偿,而且在战后初期使之处于国际孤立的状态……在巴尔干,最好能签订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与苏联的互助条约。”从中可以看出,东欧等战败国必须以条约形式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必须作出赔偿等。

1944年11月斯大林在同法国***领导人多列士的谈话中,表示赞同多列士关于法国应当拥有强大***队的观点。他说:“法国***人不必害怕建立庞大的***队。他们应当在***队里有自己的人……”在斯大林当时关于欧洲格局的设计中,已经赋予法国以中立国的地位。把法国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当然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建立苏法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特殊关系,使之成为抗衡英美的力量,并且至少使法国不反对苏联建立东欧势力范围,则是值得去尝试的。

在苏联安全带中,东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地理位置上看,东欧距离苏联的中心地区最近,并且历史上曾是外来敌人入侵俄国的通道,是苏联势力范围的首选地区。在东欧国家建立对苏友好***府就是建立安全带的基础。1946年3月,斯大林强调,“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府”。其理由是:“德国人侵入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这些国家内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府。”战争后期,苏***已越境进入东欧国家作战,这就为斯大林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世界***”的战略思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机会和条件。正如斯大林所说,“谁***领土,谁就能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东欧对于苏联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同时满足斯大林对外***策的安全和***两大目标。所以,斯大林对东欧的***策就是要利用苏***进入东欧作战的机会,在东欧地区建立苏联的势力范围,使之成为苏联牢固的安全带。同时,支持和帮助东欧国家建立以***为主的人民民主***权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转化为苏联模式的***权,从而把苏联一国社会主义制度拓展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总之,东欧对于苏联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地区,不容他人染指。

由于苏***进入东欧所形成的苏联在东欧国家的***事和***治存在以及根据盟国之间的协议,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已经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和奥地利的一部分也成了苏联的占领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联在上述地区的安全带的自动建立和苏联安全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因为西方被迫同意东欧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并不意味着西方就此自动放弃了东欧并且听任苏联在东欧建立苏联模式的***权。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的欧洲宣言》中有关成立临时民主***府和尽快进行自由选举的规定,从西方的角度来讲,就是试***在战后的东欧通过自由选举的方式建立西方模式的议会制***府。只要这样,西方就能保持在东欧的影响。

由此可见,东欧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不过是实现苏联安全和***战略的第一步。只有在东欧排除西方的影响和其他敌对势力,建立不仅对苏联友好而且与苏联社会制度相同的***权,才能保证在东欧确立苏联的安全带并使苏联的安全战略在东欧地区得到实现。

1946年秋天,苏联得到的一份情报显示:对苏联采取什么立场,在美国存在着三种意见。第一种是,美国的***策应当保障苏联拥有某种势力范围,而美国则应当限于保证自己势力范围的阵地。大约80%的美国报刊持与此相反的立场。第二种是,用美国垄断核武器生产秘密的优势,趁早与苏联闹翻,因为迟早要翻脸。这种意见在美国也没有得到支持。第三种是,主张对苏联采取不让步的坚定态度,试***以此把苏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哪一种对外方针会占据上风”。

中国对联大全篇10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一步深入,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美联储的货币***策运行轨迹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联储的升息举动牵动着全球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神经,甚至会改变全球资本的运行轨迹。

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

美联储主要履行美国央行的职能。该系统于1913年12月23日根据《联邦储备法》成立,核心管理机构是美国联邦委员会。美联储与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央行一样,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为美国提供安全、灵活、稳定的货币***策,同时也为美国的金融体系保驾护航。

美联储由***府及私人共同出资组建,不需要财***拨款,这也决定其权威性、目的性及***性,同时也不会受到美国国会及美国总统的掣肘。但是,联邦储备理事会的7名成员(***、副***及5位委员)须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参议院批准后方可就任,这也体现了美国民主制度中的制约和均衡的原则。由此可见,美联储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利用货币***策达到呼风唤雨的地步。

美国大选会否影响美联储升息进程

美联储具有相对高的***性,直接对国会负责,美国***府不会直接对其命令,同时也不会干涉其货币***策的制定,该系统可以不经国会或者总统允许做出决策。如果美联储与***府发生矛盾,主要通过协商解决。1951年,美联储曾经因其货币***策***性与美国***发生矛盾,当时的美国总统***不得不召见所有美联储官员及***官员展开会谈以解决纠纷,可以看出美联储的***性之高,美国总统与美联储***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虽然近期美国共和***呼声最高的候选人特朗普提到,如果能够当选,在耶伦届满后将不再任命其为美联储***,但是在耶伦任期范围内,特朗普即使就任总统也不能对美联储的货币***策进行干涉。今年4月美联储利率决议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与耶伦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但从5月公布的会议纪要及之后耶伦的讲话来看,美联储在大选结果之前仍有可能进一步升息。不过,无论奥巴马和耶伦谈论了什么,美联储的***性毋庸置疑。

决定美联储升息与否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年内是否升息、幅度如何,主要取决于美国的经济数据、就业状况及通胀表现。最近公布的零售销售数据以1.3%的涨幅创2010年5月以来的新高,但是前两个月的意外疲软表明美国的消费信心并没有完全恢复。美国4月和5月非农就业数据的疲软也印证了美国经济复苏根基未稳,通胀维持在低位制约了美联储进一步升息的幅度。

2015年12月美联储实施升息至今,已经过去半年多时间,其间,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先后启动负利率,且各种迹象表明这一***策还将持续;澳洲联储进一步下调其基准利率,澳大利亚与主要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进一步缩小,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差异则进一步加大,使美联储并不急于生息。日本***府进一步推迟上调消费税改革并加大宽松的力度使日本在野***及投资者开始质疑“安倍经济学”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但毋庸置疑的是,日本***府和央行将会进一步扩大宽松的幅度和力度。欧洲央行在年内启动负利率,同时将债券购买扩大到私人投资领域,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超低利率是其唯一选择。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执行宽松的货币***策是必然选择。全球的经济环境决定了美联储不会急于进一步升息,即使升息,其步伐也将是循序渐进的。

美联储升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联储相对宽松的货币***策始终是主流,在宽松的过程中为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先后经历了5轮较为明确的升息周期,分别是1983~1984年、1988~1989年、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4~2006年。这几次升息的持续时间都非常短暂,且每次升息后往往伴随世界性或区域性危机,大概以7年为周期重复上演。尤其是在2004~2006年期间,在连续升息之后雷曼兄弟破产,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至其他经济及金融领域,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至今尚未消除。

美联储最近一次升息是在2015年年底,升息之后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国际油价陷入“跌跌不休”的怪圈,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通缩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在经济增速乏力通胀重新抬头的环境下,无论是财******策还是货币***策都面临两难选择。2016年5月和6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意外下滑将美联储再次启动升息的时间推迟至11月,甚至是美国大选之后的12月。

美联储升息对全球资本流向的影响

作为一个整体,全球经济的联动性和传导性进一步加快,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后,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虽受到危机的困扰,但作为全球经济链条的顶端,危机爆发后反而出现资本回流美元及包括瑞郎在内的避险货币的情况。由于此次危机主要发生在美国,欧洲各国所受波及较大,亚洲的日本等国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在本轮危机过程中,除瑞郎之外,日元也受到避险资金的青睐,而非美货币、黄金及大宗商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美国爆发危机,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甚至先后推出4轮量化宽松***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一***策非常见效,凭借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美联储在2014年退出全面量化宽松,并在2015年年底启动第一次升息。目前,除美国外,包括欧元区国家、日本及中国在内都受到了经济衰退的困扰。如今,美国经济恢复活力,势必引发全球资本流向美国。在美联储升息预期之下,全球其他国家及其央行货币***策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

美联储升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对联大全10篇

学习

大班下学期个人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下学期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大班下学期期末总结美篇,大班下学期艺术领域总结。本学期我将会认真学习贯彻《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以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以幼儿长大一岁、即将升入小学为教育契机,深入开展主题

学习

大物实验报告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物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大物实验报告答案,大物实验论文题目。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

学习

古褐苍苍10篇

阅读(14)

商周玉器将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视觉立体感,开创了浅阴刻及剪影式裁割相结合的玉雕艺术领域。商代器物纹饰趣味浓厚,刚劲有力,具有强直古拙的韵味,极富立体感。而周代雕琢更加成熟,线条奔放,使西周玉器具有强烈的

学习

物业公司质量管理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公司质量管理,内容包括物业项目品质管理范本,物业质量管理手册。物业以房地产业发展、发育为依托,发展迅猛。服务内容涉及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保洁,绿化养护,保安,家***等众多服务领域。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

学习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内容包括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照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心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时被简单地称之为管理信息系统,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期

学习

预算合同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预算合同模板,内容包括预算金额合同范本,预算方案合同怎么做。1.工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室规格:房型______层(式)______室______厅______厨______卫,总计施工面积____________平

学习

六一儿童节优秀手抄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儿童节优秀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内容英语,六一儿童节四年级的手抄报。三、宣教结合,重视维权。“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校一方面利用校园广播、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

学习

个人合作协议书范本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合作协议书范本10篇,内容包括个人与健身房合作协议书范本,个人合作协议书的格式及样板。一、甲乙双方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就企业管理咨询业务合作等问题,自愿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乙方为甲方提供业务资源,协助甲方

学习

成本会计简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成本会计简历10篇,内容包括成本会计岗位简历范文,成本会计简历工作经验。学历(学位):本科专业:财会专业联系电话:12345678手机:13901111234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邮编:100007EmailAddress:呼机:66806688-1234教育

学习

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阅读(8)

本文为您介绍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内容包括精品社区建设汇报材料,幸福社区创建总结汇报材料。从解决社区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完善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构筑***府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互助服务、社区内

学习

基地主任述职报告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基地主任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关于主任述职报告锦集8篇,实践基地述职报告。二、业务能力我认真努力学习,在工作上除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策外,重点是学习培训基地的业务知识,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科技

学习

社工本月工作意见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社工本月工作意见模板,内容包括对社工的评语和意见,社工工作方案撰写模板。一、关于大龄富余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1.在2004年12月31日前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国发〔1978〕104号文件第一条第一项条件,下同)的企业富余职工,经本

学习

张飞穿针的歇后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张飞穿针的歇后语10篇,内容包括张飞穿针的歇后语,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什么。(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冬至由来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由来,内容包括冬至的来历与习俗简短文案,冬至的由来的故事。

学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10篇

阅读(17)

3.引导学生,利用各项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朗读品味文章内容,读中悟情。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

学习

中秋节祝福短信大全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短信大全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祝福老婆短信,中秋节祝福短信员工。3、葡萄美酒夜光杯,欢声笑语蟹更肥。又是一年秋好处,细品嫦娥舞姿美。远方有我在举杯,衷心祝福漫天飞。祝***中秋节快乐!4、中秋临近百花放,一条信息带

学习

心情日记大全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心情日记大全10篇,内容包括心情的日记30个字,心情日记大全200篇。在打赢***肺炎***情防控全民阻击战中,在中共承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承德日报社、承德广播电视台认真贯彻落实和

学习

中国古代艺术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艺术论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论文,关于中国古代艺术论文。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最常用、最简洁的表现手段之一,中国画十分注重线的力道和墨色的变化及组合韵律。线恰恰也是雕塑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可见中国

学习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梦中国梦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梦航天梦的作文,我的梦中国梦800字作文手写。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中国梦从我的梦开始。下面这个故事又一次让我理解了什麽是梦想的力量:从小失去双臂的杨孟衡,凭着自

学习

中国梦我的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梦我的梦10篇,内容包括中国梦我的梦120个字,中国梦我的梦王莉。其实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渴望自己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素质,成功的路我们都想走,也都想拥有自己渴望的一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经历大

学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0篇,内容包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心得,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章。啊!一声***响后几架飞机持空而过,几枚导弹落下来,几挺机关***也向他们射来,房子被炸毁了,就连天空中的鸟儿也被导弹炸死了,人们满是伤口,有许许多

学习

赞美中国的诗歌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中国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赞美中国的诗歌400字,赞美中国诗歌的文章。16世纪初,西欧教会的圣职人员授权发行“赎罪券”榨取民众钱财,引发信众的强烈不满和迷信思想的蔓延。随着“民众宗教”的增长及“反教宗主义”“反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