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国的诗歌10篇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1

【关键词】新教 众赞歌 广州 本色化

一、新教的发展历史

16世纪初,西欧教会的圣职人员授权发行“赎罪券”榨取民众钱财,引发信众的强烈不满和迷信思想的蔓延。随着“民众宗教”的增长及“反教宗主义”“反教权主义”的兴起,西欧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顺应形势而展开。马丁·路德领导的信义宗是宗教改革运动最为重要一支,与其他分支不同的是,除针对教会体制的改革外,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坚信,称义的教义对社会与宗教改革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广泛认为此运动开启了欧洲新的社会和宗教秩序。之后,瑞士改教家茨温利、日内瓦改教家加尔文、斯特拉斯堡改教家布塞与马丁·路德一起在欧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第二次***,并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这些新教派统称“新教”。

二、新教音乐暨众赞歌的概况

所谓新教音乐,是为了使新教教义得以更好地传播,马丁·路德亲自用德文撰写歌词,参与并组织其他作曲家选取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教会歌调以及世俗曲调,经过改编、整理,创造出的新的圣咏模式——会众赞美诗,也称众赞歌。实际上,新教音乐的主体即信义宗众赞歌。信义宗众赞歌同时具有神学的、敬拜的、教导的等功能。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制定了全体会众同唱赞美诗的制度,这种由全体会众齐唱赞美诗的新形式被称为“众赞歌”。众赞歌的歌词大多数不再使用拉丁文而改用德语,并改用有韵律的纯朴虔诚的诗歌。旋律有:天主教已经采用的拉丁文赞美诗的改编曲、宗教改革前流行的德语赞美诗的改编曲、世俗歌曲的改编曲,以及新创作的赞美诗旋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信义宗教会中的宗教仪式歌曲远远供不应求,所以众赞歌的旋律除了马丁·路德自己编写和创作以外,更多的是他人根据世俗或宗教歌曲改编而成的。这些众赞歌旋律在节奏方面相当自由,往往是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体。①

1524年,马丁·路德在音乐方面的主要合作者约翰·瓦尔特编辑了由38首复调众赞歌组成的赞美诗小曲集,它是众赞歌的第一本重要歌集,旋律都按照经文歌的格式放在男高音声部,并配以平稳流畅的四声部。②

1586年,德国音乐家L.奥西安德编辑了四部和声众赞歌集,第一次把众赞歌的旋律放在女高音声部,旋律形式变得方整对称,织体由原来的复调织体转变为和声织体,③这种形式逐步成为众赞歌的固定形式。随后百年间,路德教派地区陆续出版了一些众赞歌选集。通过地方语言的采用、书籍发行和民众交流,众赞歌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

16世纪末,以拉索为代表的信义宗德国作曲家们围绕着众赞歌的旋律自由地创作复调作品,称为“众赞歌经文歌”,④最终在德国建立起信义宗音乐风格。

随后,众赞歌以北德地区为中心向欧洲广泛传播、演变,存在于信义宗的礼拜仪式、宗教声乐曲(choral motet、konzert、Oratario Passion等)和器乐作品(toccata、prelude、fugue、Partita、fantasia、concerto等)中。17世纪初,以众赞歌为主体的新教音乐随英国新教徒来到美洲大陆,⑤之后又来到印度、日本等国,也各自经历了传播、演变和本色化历程。

三、新教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州的发展

基督教(christianity)在中国称“耶稣教”,基督教(JiDuJiao,发音与christianity的中文相同)通常专指新教Protestantism。1999年,鲁珍晞教授在三藩市旧金山大学的研讨会上,提出中国基督(新)教史研究的一个新的、以华人信徒为本位、华人教会发展为基础的分期方法:1.开荒及准备时期(1807—1860年);2.基础的建立及发展时期(1860—1900年);3.教会兴旺和成长时期(1900—1925年);4.面对国家及社会挑战时期(1925—1949年);5.面临***治关头时期(1949—1980年);6.教会复苏时期(1980— )。⑥

18世纪初,新教开始计划向中国传教,在筹划近百年后的1807年,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马礼逊经过澳门秘密来到广州,成为第一个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⑦1842年,中国重新允许传教后,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新教各公会如信义宗、圣公会、浸礼宗等派出“差会”共130多个,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一带开始传教并发展到全中国,而其中约20个差会在广州设立了不同宗派组织及其领导机构,其中几个较大的宗派组织还开办了数所大学和多所中小学及医院等教会服务机构。⑧

从1807年至1949年前夕,广州市内陆续建立了62间正常开展活动的新教教堂。20世纪50年代后,全市新教教堂经过三次合并后于1966年合并为9间。“”期间,全部教堂被关闭,教会公开活动停止。1979年9月,广州教会恢复正常宗教活动,广州东山堂是全国最早恢复聚会的教堂之一,其后,其他13间堂会陆续恢复活动。⑨据 “广州市基督教两会”统计,至2010年,全市教会活动场所共有33处,现职教牧人员52人,目前全市信徒人数共约5万人。⑩

四、中国新教音乐本色化进程

受本土文化影响的人要接受一个陌生的教义时,都需要一个教义解释化和理解化的过程,而作为解释、传播教义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也必然面临本色化的要求。同时,基督新教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州的传播中,新教音乐具有重要的宣教及文化传播地位。因此,以众赞歌为主体的新教音乐开始了本色化演变历程。

17世纪末,中国基督教徒创作了七律歌词《仰止歌》(拼音翻译)。?据夏滟洲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记载,在1839年马礼逊教育会在澳门办的马礼逊学堂(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及随后陆续成立的教会学校中,不少设有音乐课程。随着教会学校的普及,教会音乐(包括众赞歌在内的各种宗教音乐)被相当广泛地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在广州传播,并辐射到全中国。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的赵紫宸、刘廷芳、杨荫浏、贾玉铭、朱葆元、周淑安、杨周环等在教会圣诗、圣乐本土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如《新天地歌》《中华教会自立歌》?《圣诞歌曲集》等。

中国新教圣诗委员会于1983年3月汇编了《赞美诗》,现通用于全国新教教堂的公众礼拜及个人灵修生活的各种场合,其中一些作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国基督徒生活的面貌,如《欢乐服务歌》《敬老尊长歌》《新屋落成感恩歌》等。?《赞美诗》共收入赞美诗400首,有简谱和五线谱两个版本,供会众每次在仪式中演唱的简谱版本皆为单声部,中文歌词;五线谱版本则为四部和声,中英文对照歌词。

近30年来,中国新教教徒创作了大批量的圣诗词曲,例如在1981年时,中国新教圣诗委员会编辑《赞美诗》,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10余个省区市信徒的来稿共计圣诗2256首。这些事实说明,新教音乐已很大程度地经历了本色化、本土化历程。从音乐上来说,多数新创作的圣诗都使用了中国民族风格的曲调,包括少量改编的民歌调(如《活出基督歌》)与古琴曲(如《神功妙笔歌》)。对于新教音乐的词曲如何走向本色化而仍能符合教会音乐的传统,不少创作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基督教会缸瓦市堂编辑的《圣诗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共有130首圣诗,皆为四部和声,歌词为中文,其中有一首配有管风琴谱,有11首配有钢琴伴奏谱。《圣诗选编》作品来源包括:1.信义宗众赞歌;2.威尔士、苏格兰、瑞典、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地的传统圣诗;3.J.S.巴赫、亨德尔、多尼采蒂、莫扎特、门德尔松等16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作曲家作品;4.Stephen Collins Foster、B.B.McGinley等近现代美国作曲家的作品;5.近现代中国作曲家作品。

五、新教音乐在中国尤其在广州的现状

(一)存在于各种宗教仪式中

现在中国通用的崇拜礼仪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预备礼,二是圣道礼,三是差遣礼。预备礼中的“颂赞诗歌”多采用“众立歌唱”,选曲一般采用《赞美诗》“分类目录”中的“崇敬颂赞”类。而圣道礼中的“回应诗歌”是指读经后的会众诗歌及讲道后的会众诗歌,回应圣经的经文和讲道信息,使前后内容自然呼应。预备礼和圣道礼中的“会众诗歌”一般随崇拜主题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整,而差遣礼中的“礼仪颂歌”一般不会改变,比如有的教会(如广州锡安堂)每次崇拜都唱《荣耀颂》(新编392首)及《三一颂》(新编399首);有的教会还有“奉献礼”诗歌(新编393首“献礼文”),这是安立甘颂调唱法的圣诗。教会在收奉献款时,一般以司琴弹奏《向主献呈歌》(新编344首)或诗班唱诗为音乐背景,收好奉献款后,会众齐唱《献礼文》(新编393首)。另外,“礼仪颂歌”也有祷文和信经形式(如394的《主祷文》和395首的《使徒信经》),但多采用诵读形式。而每个教会几乎都使用礼仪颂歌“阿们颂”,一般采用“四叠阿们”(如新编400首),采用长时值的音符和反复四遍的形式,体现崇拜前后贯穿、首尾呼应的编排。在《赞美诗》中,“礼仪颂歌”中的“阿们”一般不用括号(表明必须唱“阿们”),而会众的“颂赞诗歌”和“回应诗歌”中的“阿们”一般用括号(表明可唱可不唱)。此外,还有“欢呼“和 “应唱”,歌词取材于圣经,一般安排在祷告、赞美和读经之间,是教会礼仪传统的本色化体现。?

(二)存在于音乐、文化活动中

从上世纪80年代复堂之后,中国基督教两会及各地教堂越来越频繁地举行室内外的新教音乐会,在圣诞节、新年及中国传统节日或特定庆典(宗教及世俗)中演出,由专业或业余的圣乐乐队和诗班表演。广州市拥有救世***港澳***区总部乐队、广州市巴洛克乐团,每个教堂拥有一个以上诗班和司琴。仅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广州市基督教两会就组织了“璀璨使命”赞美会、“激情亚运、燃烧九月”大型圣乐晚会等十数次音乐会。

中国基督教两会及各地两会经常性举办歌咏合唱比赛、圣乐培训班、文化展览等活动,并组织中国内地的圣乐团体与香港、澳门的团体,以及德国、美国的团体进行交流。

(三)存在于文本中

据调查,“”前的新教音乐乐谱尽皆佚失,现存仅有20世纪80年代后编著的本色化赞美诗《赞美诗》《圣诗选编》《迦南诗歌》10余种。据悉,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和香港大学中仍存有曾经或现在仍在使用的赞美诗版本达百余种。

综上所述,广州作为第一个新教传入中国的城市,在新教传播、发展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新教文化尤其是音乐传播、演变及本色化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唯愿本文能对我国新教音乐发展和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注释:

①②③④Sadie.Stanley、Tyrrell,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Joh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4,p737;pp738—742;p739;p748.

⑤周华成.美洲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387.

⑥罗秉祥.基督宗教思想与21世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54—355.

⑦⑧王冶心.中国基督教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15—126;128;167—169.

⑨⑩据广州市基督教两会***网站数据.

????中国基督教两会.赞美诗(新编)(五线谱)[M].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1999:9;10;11;10—11.

?翁翠琴.从崇拜礼仪学角度浅谈“音乐礼仪”神学及形式的更新[J].金陵神学志,2009(1).

参考文献:

[1]王冶心.中国基督教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郭德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广州口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4]罗秉祥.基督宗教思想与21世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阿里斯特·麦格拉思.宗教改革运动思潮[M].陈佐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Sadie.Stanley、Tyrrell,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Joh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4—11).

[7]周华成.美洲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8]中国基督教两会.赞美诗(新编)[M].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1999.

[9]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圣诗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2

年幼的惠特曼只读过五六年书,十一岁就外出谋生。他当过排字工人、木工、泥水匠、农村教师和编辑等。惠特曼勤奋好学,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他从小热爱民主和自由,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写诗,于1855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一版。他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说:“记着,这本书是我从1838年至1853年间在布鲁克林的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其中吸进了千百万个人和十五年的生活;那种亲密,那种热烈,那种陶醉,简直是无与伦比的。”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全集从惠特曼1855年初版的十二首诗发展到1892年的四百零一首诗,诗集得名源于这样的诗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歌颂民主自由,体现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他赞美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他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生气勃勃的精神。他的创作风格对欧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草叶集》问世前,在浪漫主义运动和超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美国文学呈现繁荣景象,但主要还是英国文学传统移植到新大陆的产物。尤其是诗歌界,因循守旧的势力依然居上。这与当时美国日新月异的***治经济形势发展很不协调。以爱默生为代表的革新派思想家和作家一再提出要建立美国自己的民族民主的新文学。例如爱默生1842年在《论诗人》的演讲中表示,希望美国诗坛上将出现那种“有专断的眼光,认识我们的无与伦比的物质世界”,并歌唱“我们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以及北部企业、南部种植业和西部开发”的歌手。

惠特曼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脱颖而出,他以崭新的姿态和高昂的声调歌唱。因此,《草叶集》的出版不仅是惠特曼个人文学生涯的真正开端,而且是美国文学史上光辉的里程碑。由于它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语言,都与当时流行的美国诗歌和整个英语诗学传统大不相同,因此它的面世受到美国文学界的无情冷落、嘲讽和谩骂。爱默生慧眼识才,立即给惠特曼发出贺信,称赞它是“美国迄今作出的最不平凡的一个机智而明睿的贡献”。

《草叶集》这部以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遍而密密成群、生生不息之物命名,面向人类社会芸芸众生的诗集,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代表诗作集,内涵丰富。他开创了新的诗风,对美国乃至世界诗坛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它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体现和它的作者呼吸与共、生死相连的典范。正如惠特曼在诗集(正编)结尾的《再见!》中向我们招唤的:“同志,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诗人自己。

在艺术风格上,惠特曼彻底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用自由体的形式抒发自由的思想。惠特曼创造了一种新型诗体:,即不受格律、韵脚的限制和束缚,人的思想和语言自由自在的发挥,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草叶集》是覆盖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他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挥洒自如,具有无所不包的容量和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草叶集》奠定了美国诗歌的基础,并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诗歌艺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写意上,他受当时刚发明的摄影技术的影响,除了追求写真外,一行诗句捕捉一刹即遁的时刻,静态中表现出动感。

《草叶集》反映了美国在内战前后从农业经济发展到一个工业大国的进程,他用新的乐观自信的声音来歌颂赞美一个新民族的崛起。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他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大自然和人。惠特曼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诗人,他歌颂的对象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体力劳动者,如车夫、矿工和农民等,并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诗人。如《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节奏欢快如流,热情高歌赞美美国普通大众的劳动场面和百姓喜悦的情怀。在这首欢快的抒情诗里,可以感受美国人民生活欢乐的脉搏:

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

机器匠在唱着,他们每人歌唱着他的愉快而强健的歌,

木匠歌唱着,一边比量着他的木板或梁木,

泥瓦匠在歌唱着,当他准备工作或停止工作的时候,

船家歌唱着他船里所有的一切,水手在汽艇的甲板上歌唱着,

鞋匠坐在他的工作凳上歌唱,帽匠歌唱着,站在那里工作,

伐木者、犁田青年们歌唱着,当他们每天早晨走在路上,或者午间歇息

或到了日落的时候,……

《草叶集》中对大自然、对自我有着泛神主义的歌颂。泛神主义是崇拜大自然,以自然万物为神的;诗中极力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神奇和伟大:

攀登高山,我自己小心地爬上,握持着抵桠的细瘦的小枝,

行走过长满青草,树叶轻拂着的小径,

那里鹌鹑在麦田与树林之间鸣叫,

那里蝙蝠在七月的黄昏中飞翔,那里巨大的金甲虫在黑夜中降落,

那里溪水从老树根涌出流到草地上去。

当英美诗人们纷纷逃离城市时,沃尔特・惠特曼却在钢铁时代的纽约纵情高歌,他歌唱高山、大海、草原、火车头、电缆、脱粒机,这些都是新大陆、新时代的产物,他把它们一起拥抱。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惠特曼骄傲地宣称:他的诗中没有了“旧世界赞歌中高大突出的人物”,而有的是“作为整个事业及未来主要成就的最大因素的各地普通农民和机械工人”,这是符合实际的。他既是自然的诗人也是城市的诗人。

《草叶集》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这部诗集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所以说这部诗集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史诗,更是十九世纪美国的史诗。他创作的《草叶集》代表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参考文献: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3

论文关键词:十四行诗,中的,情爱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可以当作这个时代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来读。

莎士比亚主要以其剧作闻名于世,但他的诗-主要是十四行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十四行诗原是中世纪流行于欧洲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是为唱歌而作的一种诗歌体裁,后被文人所掌握运用,并完善发展。十四行诗大约于13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在16世纪初,英国诗人怀亚特(ThomasWyatt)及其友人萨里(Surrey)将这种诗体引进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得到了许多诗人的青睐,而当时最著名的莎士比亚在其创作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式十四行诗的韵律格式,写出了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154首十四行诗。

一.十四行诗的主题思想

莎士比亚写十四行诗,先是按照当时的风尚,以向自己心上人倾诉衷肠为中心内容,并效法典范的意大利写法,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前四行点题,中四行写主题的发展,后四行推向结局,末尾两行用简明的格言告终。继之他在逐步掌握这一复杂形式之下,便挥洒自如,一步步达到自由支配形式的境界,将其表现的内容日益拓宽,既能装下整个世界,又能装下巨大的戏剧性内容,还能装下无限的感受、思想、想象与激情。

莎士比亚毕生写了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这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诗坛上绽放的一束绚丽的花朵。这些诗不仅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而且还蕴含着深邃的思想。

在这些诗里,诗人通过对一系列事物的歌颂、咏叹和抨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爱情的理想、以及他进步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诗人通过对友谊和爱情的歌颂,提出了他生活的最高准则:美、善、真,以及三者的结合体。如在第一百零五首中,诗人写道:

美、善、真,就是我全部的主题,

美、善、真,变化成不同的辞章;

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

三题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屠岸译)

这是诗人对他所希望的社会、人生、文学、人性的一种高度概括,对人的内在美质的高度赞赏和歌颂,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生活和创作的最高标准和追求,是对这一百五十四首诗的最简洁的概括。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主题主要包括情爱观、伦理观、审美观三个方面,而它们又分别是以美、善、真为理想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情爱观里包含着对美的肯定和享受,以歌颂友谊、爱情为基础,通过对爱友之美、情爱之美的赞颂,传达了诗歌艺术能够战胜时间实现美的永恒的理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伦理观是以求善为理想的,它塑造了一个弃恶从善、惩恶扬善的社会秩序,这种善事要抨击虚伪、丑恶的旧伦理体系,通过道德熏陶、理性引导和人为努力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审美观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艺术的最高理想,他强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人性的倾心描摹、真实社会的客观揭露,以及艺术上的不事雕琢、崇尚自然,这种真又是以客观对象,通过善的引导而最终实现的,是与美、善高度统一的真。

二.情爱观

情感是审美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心理活动,也是审美认识的主要驱动力。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描绘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复杂的,但他着重于对美的描绘,揭示了他对美的表现、美的理想。而他的十四行诗的主要魅力之一就在于他的情感美,即其宣扬的情爱观中渗透的对于美的理解、欣赏和追寻。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情爱观里包含着对美的肯定和享受,传达美是诗歌的主要功能,美在现实生活中要受到时空的限制走向毁灭和消失,但却能通过诗保存下来,永垂不朽。莎士比亚相信诗歌可以鼓励人们追寻美好的情感,相信永恒价值的存在,提升对现世幸福和美的品味。

正如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中的第七十六收缩宣称的一样:“我老写同样的主题/……/我的主题是你和爱,永远不变”,他的十四行诗所追求的是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并且要不断追求与重复这一主题,从这一主题中提炼出新意。爱情和友谊就像是一座源源不断地宝库,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爱情、友谊内容,之所以具有“永远把旧话重提”的永恒意义,是因为其中渗透着诗人以美为品味的情爱观,使人将爱情和友谊视为美德源泉和灵感,诗人赞颂爱情和友谊,最根本地是出于对美的欣赏和追求。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超出普通的传统爱情诗的关键意义所在。

由于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莎士比亚赞颂精神之美,主张精神的高度结合。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看不到肉体的放纵,只有最大限度的心灵结合。他对爱友的思念从不因为时间、空间的阻隔而中断,而是始终如一地强烈,虽然肉体还在,思想却遭就飞到爱友身边,他与爱友之间的感情也容不下半点不忠、间隙、隔膜和不和谐。

诗人是用全部生命和热情来追求爱的,他从不因对方的放弃而放弃,也不因困难和阻碍而气馁,爱对他来说就是灵感的源泉,没有了爱的诗人会衰朽。

而这种爱的核心就是爱友之美,是对美的发掘和尊崇。

如第九十八首:

在春天,我一直没有跟你在一起,

但见缤纷的四月,全副武装,

在每样东西的心头点燃起春意,

教那悲哀的土星也同他跳,笑嚷。

可是,无论是鸟儿的歌谣,或是

那异彩夺目、奇香扑鼻的繁花

都不能使我讲任何夏天的故事,

或者把花丛轩昂的茎上采下:

我也不惊叹百合花晶莹洁白,

也不赞美玫瑰花深湛的红色;

它们不过是仿造你喜悦的体态

跟娇美罢了,你是一切的准则。

现在依然像是冬天,你不在旁边,

我跟它们玩,像是跟你的影子玩。(屠岸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这种情爱观之所以能够长存不朽,永恒坚贞,最根本的是这种爱是一种美的理想化身,它不仅聚集着所有亡友的爱,而且是美德集中和最高体现。这种爱又是和艺术统一在一起的,诗歌艺术记载着爱友的美,而爱友的美也会因为诗的纪录而永远流传。可以说这种爱是对人类的整体之爱,是对美的忠诚和敬奉。

从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大部分主题都是与时间有关的,诗人对爱友和情人的爱都要与时间进行抗争,以***达到不朽。在时间与美德关系中,莎士比亚得一个基本命题就是: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残酷无情的,而艺术是永恒的,美只有在诗歌中得到永恒,在生命死亡后仍然流芳百世、世代传承。事实上,在诗与美的关系上,莎士比亚也有一个思考和寻求的过程。最终诗人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通过爱友结婚生子、诗人写是这两种方式来达到对美德永恒的实现。

总之,对美的追求,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不可缺少的驱动力。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正式通过对美的歌颂来提升世俗的友谊和爱情,通过建立热烈忠诚、宽容美好的情爱观来追求精神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同时,莎士比亚认为美必须通过诗歌的形式才能万世长存。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将美作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典范和准则,将诗作为记载美的手段,极力歌颂渗透着精神之美、理性之美的世俗爱情和真诚友谊,充满了肯定自有人性、褒扬热烈情感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激情。

三.人文主义风貌的体现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赞颂美好的感情世界,渴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伦理秩序、寻求真实客观的审美理想,即美、善、真高度统一的艺术观念和社会理想。而美、善、真的和谐统一,又统一于爱中,爱是它们集中和最高的表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善、真思想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有关对友谊、爱情、婚姻、生命价值的称赞,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个人命运的拷问,对时间、社会、历史、艺术的思考,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人文主义的风貌,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和开放性意义。

把友谊作为人类之爱,并具体化为美、善、真的融合与协调,赋予无限的境界,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着千差万别的艺术创造。这是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创作的中心所在,指导思想所在,以此出发,写出了数以百计的友谊之歌,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篇,争放异彩。

在诗人的笔下,把友谊时而看作高于人生痛苦的精灵,“于是别的苦痛,现在显得苦痛,比起丧失你来便要无影无踪”;时而又认定“你的爱对我比门第还要豪华,比财富还要丰裕,比艳妆光彩,它的乐趣远胜过鹰犬和骏马”;时而愿为友谊而全力付出:“我为你将展尽辩才反对自己,因为你所憎恶的,我绝不爱惜”;时而又意识到“爱呵,你这美妙的题材,值得更高明的笔的精写细描;可是你的诗人不过向你还债,他把夺自你的当作他的创造。”诸如此类颂扬友谊的诗句,翻开诗卷,俯首即拾,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的友谊,对人类之爱的重视和酷爱,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世界观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在他的心目中,这决不是一个抽象的理想,而是体现在具体人的身上,相互辉映。

还有一些十四行诗是专门写爱情的,它们献给的总是称之为黝黑的太太的女人。

诗人笔下的爱情是无条件的,至高无上的:

夺掉我的爱,爱呵,请统统夺去;

看看比你已有的能多些什么?

没什么,爱呵,称得上真情实义;

我所爱早属你,纵使不添这个。

我不能对你这享受加以责备。

风流的妩媚,连你的恶也妩媚,

尽管毒害我,我们可别相仇视。

但是,猜疑是爱情的仇敌:

若没有猜疑把你的清光遮掩,

多少个心灵的王国将归你独占。

所以,检点些,谗言只能更恭维你的美德,

既然时光对你钟情;

因为恶蛆最爱那甜蜜的嫩蕊,

而你的正是纯洁无瑕的初春。(屠岸译)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无论是对友谊的褒奖还是对爱情的赞美,都贯穿着一根主线,就是对人的爱扩而言之,就是博爱。洋洋一百多首诗作,都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式,悲剧式的结局,共同表达着一个爱字,人与人的爱,人类之爱。

四.结语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抒情诗的瑰宝。它们以礼赞生活的颂歌开头,以近似悲剧的心情结束,从中反映出时代的全部精神史,也反映了时代的现实进程。十四行诗无论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中还是在他当代的诗坛上,都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虽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但更是为了赞颂美好的感情世界,渴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伦理秩序、寻求真实客观的审美理想,即美、善、真高度统一的艺术观念和社会理想。而从创作的宏观上看,莎士比亚对外在于诗人的美或美善真三位一体的认识、把握和表现中也体现出它作为诗人的善和真,即敢于以诗传美的“善”和真诚审美、真实写美的“真”,三者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美学观和诗歌创作观。从而内在的美善真三位一体与诗歌创作中的美善真三位一体相互呼应,相互印证,展示了莎士比亚具有创新意义的诗歌成就: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4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中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3、按要求默写古诗。

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赞美柳树的诗:

赞美小草的诗:

赞美春雨的诗:

4、《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 ,其中“梅”具有 特点,“竹”具有 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请写一首。

5、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

6、李清照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诗句是 。

7、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8、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    》中的 。《    》中的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   》中的 。《  》中的 。

10、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在《 》写到:

,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11、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这首诗表达了 。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诗名诗《 》,诗句是 。

12、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你还知道杜甫写景的诗《  》和《   》。

1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如李白的《 》写到 。

杜甫的《  》写到   。

王维的《    》写到 。

高适的《 》写到 。

王昌龄的《 》写到  。

14、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

,王之涣的《 》:

15、“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   》其中 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 。

1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 》: ,描绘了一幅 的草原***画。

1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   ,你知道的词牌名有 、 、 、 、

、 、 、 、 、 。请默写***的一首词:词名《 》,词中写到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5

关键词:诗歌;民歌;真诗;自然美;和美;乐府诗

中***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123-01

郭绍虞先生在《中国古代文论选》说:“李梦阳指出人民的歌声,从未绝息,慨叹于采风无人;而把当时民间流行的俗调理语,比之于国风,认为是发自性情之真,因俗成声,只有古今之殊,而无雅俗之辨。这种见解,足以使人耳目一新。”郭绍虞认为崇尚民歌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这是非常客观的事实。

一、李梦阳的民歌

李梦阳诗集《弘德集》序中,提出“真诗乃在民间”的诗学命题,这一理论在其后的诗文中被多次重申。他早年大量拟作汉魏乐府和民歌,记录了他在“真诗”道路上的努力探索。向民间寻求真诗是李梦阳诗歌崇尚真情的必然走向,“真诗”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歌即自然美之歌

对于李梦阳提出民歌是真诗观点,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其提出主要见于《诗集自序》。

序文中作者借王叔武之言表述自己的诗歌主张,认为民歌才是真正的诗,其言日:“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粤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诸野。今真诗乃在民间。”李梦阳认为,诗经中的风即是民歌,今之途粤、巷讴和风是一样的,都是天地自然之音,它们不同于文人学子的韵言,是真正的诗歌。李梦阳认为民歌是自然美之歌,我们可以称之为“民歌真诗说”。

(二)崇尚自然美的影响

我认为“民歌真诗说”具有重要的诗歌理论意义。

意义之一:古诗分类。

表面上看,“民歌真诗说”表现了作者对民歌艺术价值的肯定,是对民歌的推崇和赞美。但是,从文学历史角度看,“民歌真诗说”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正统地位,确立了与传统诗歌相对立的民歌旗帜,使古典诗歌明显的成为两大流派,即文人诗派和人民诗派。二大诗派的划分,使我们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大大提高了。

人民诗歌,即诗经里的国风、汉代的乐府及各个时代的民歌。他是以比兴为主来判断民歌特征的。民歌在审美方面有夸张、浪漫、爱情、滑稽等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思想内容上,有爱热生活,积极向上或劳而不怨、善良纯粹的精神状态。这是文人诗歌难有的特点。他认为民歌毫无娇柔做作之态,是天地自然之音。

李梦阳的民歌真诗说,不仅是对民歌的赞扬,也从经验上给中国诗歌画了两个圈子。即文人诗歌圈和人民诗歌圈。把诗分为两类是对诗歌认识的一大进步,这对文学史、诗歌史、诗歌创作、诗歌研究等工作也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

意义之二:崇尚和美。

李梦阳认为民歌的最基本特征是有真情,真情使民歌有各地的俗语俗声,使民歌有各个时代的俗调俗谣;其次是民歌具有和谐之美,他赞扬民歌“长短疾徐无弗谐”,即是崇尚和谐之美。由此看出,李梦阳认为自然美也是和谐美的表现,自然美与和谐美是同一的。

这里顺便指出:明人极其重视民歌,几乎所有流派、所有重要诗人,以至于李贽、徐渭、冯梦龙等,皆有称赏民歌只论,皆以民歌申张各自的文学思想。如冯梦龙所辑的《挂枝儿》、《山歌》两部民歌集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话内容,表现出强烈的自在、自由的民间精神。

二、李梦阳的乐府诗

李梦阳《空同集》有乐府诗150首,《采菇曲》是比较有特色的诗篇,《叫天歌》、《内教场歌》、《豆娘子》等皆为名篇。

《采菇曲》两首,前一首写了两层情思,一层描写采菇的一个生活场景,采菇女相呼相唤、起得早、不怕霜寒露重,表现了采菇女喜欢采菇的喜悦心情。二层两句话,“蓝田白玉非无种,不似商山好威薇。”写采菇女认为秋菇如商山的好蔗薇一样,表现了采菇女对秋菇的珍爱感情。其诗意自然流畅,有种纯朴自然美。

《采菇曲》后一首亦写采菇女对秋菇的喜爱,“麦下秋霜菇菜多。”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表现了采菇女对秋菇的喜爱心情。“只愿年年河不波。”也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菇菜生长并能收获。《采菇曲》风格明亮,可以看出来李梦阳的乐府诗有种民歌风味,有种纯朴自然之美。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6

摘要:穆尔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讽刺诗,他用诗歌颂爱尔兰,歌颂爱情,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反抗。

关键词:穆尔 抒情诗 叙事诗 讽刺诗

《爱尔兰歌曲集》中悲伤的抒情诗和异国风情叙事诗《拉拉鲁克》使穆尔在其有生之年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是浪漫派诗人中最先使用灵活、有节奏的诗歌体裁创作的诗人之一。在爱尔兰历史上,当英语几乎全部取代爱尔兰语的那个时期,穆尔是第一个用英语写诗的民族诗人,因此,他获得了众多的读者。更重要的是穆尔把爱尔兰的历史、民间故事、人物传奇编织进诗歌当中唤起读者对爱尔兰绿色岛国风光的向往,引起了人们对爱尔兰神话故事的极大兴趣。

托马斯 穆尔是都柏林一个酒商的儿子,一位天主教徒。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聪明才智。他拥有特别甜美的嗓音,表现出对音乐、唱歌、朗诵和写诗的天赋。

他1795到1799年在三一学院学习,是首批大学招收的天主教徒学生之一。在1798年爱尔兰人联合会领导的起义当中,穆尔的几位好友惨遭杀害,他们当中有抒情诗中的赞颂人物,最著名的民族英雄罗伯特 埃梅特。穆尔本人也因他而受到英国统治者的审问,追查学生中参加起义的人。穆尔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对任何陷害好友的行为,他拒绝作证。这个经历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随后的诗作中,他始终把爱尔兰民族***斗争作为奋斗的目标。

1803年10月到1804年11月,穆尔以海***部秘书的身份去美国旅行。这些异国情调的自然环境,触发了这位感受力极强的年轻诗人的灵感,使他思如泉涌,才情焕发。他把旅途经历写成诗札,包括《游美书简》、《颂歌集》及其它若干首诗。穆尔对美洲自然景观的描写准确逼真、丰富多彩、色调鲜明。有这样两行诗句:“就是这样,在葫芦架的绿荫下嬉戏,伴随着和我一样痴情、一样永远记住往事的朋友。”二十五年后,穆尔收到一个朋友寄给他的瓢,这个瓢是用诗里描写的同一株树上结的葫芦制成的,瓢上还刻着他的名字。著名的英国旅行家巴西尔 霍尔指出:穆尔的《颂歌集》和《游美书简》对百慕大群岛做了无人与之匹敌的、最美丽、最准确的描绘。

1807至1834年陆续发表的《爱尔兰歌曲集》是穆尔成为职业诗人的奠基石。他的抒情诗配以传统的爱尔兰民间流传的曲调,立刻受到爱尔兰和英国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穆尔的诗描写爱情、国家的沦丧和爱尔兰神话故事,内容丰富,情感柔懦,曲调优美动听。穆尔本人也经常在公共场合演唱其中的歌曲,赢得了“悦耳的穆尔”的绰号。评论家们认为穆尔的抒情诗表明了他别具一格的用词技巧,美化丰富了乐曲和节奏,具有把语言和音乐融为一体的才能。其中,有《午夜时分》、《当那个崇拜你的人》、《永远的消逝》、《我温柔的竖琴》等许多抒情诗,这些诗满怀深情,脍炙人口,哀伤与浪漫相结合。诗人对爱情的赞美、对祖国的一腔柔情、对大自然的纯真的爱,足以感动读者的内心,表现出真正的抒情诗人的禀赋。《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和《领会那少女的侍从》这两首杰作,没有运用任何用比喻,风格之纯朴恰如其音韵之完美工整。《满头珠翠的姑娘》描写一位可爱的少女,头上戴着珍贵的珠宝首饰,她的美貌更加动人,毫无恐惧地从爱尔兰国土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是埃林(指爱尔兰)的子孙那么善良和冷漠,不被美女和黄金所诱惑?”她知道埃林的子孙“虽然爱美女和黄金,却更爱荣誉和美德。”拜伦在谈到这首诗的作者时大胆地断言:“穆尔的《爱尔兰歌曲集》及其所配的乐曲将流传于后世;只要爱尔兰还存在,只要诗歌和音乐还存在,他们就会永世长存。”

穆尔在1817年发表的《拉拉鲁克》叙事长诗,以浪漫为主题,对大量东方风土人情细节的生动描述被那个时期的诗人们所模仿。这两首长诗,穆尔借用异国风情反映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所遭受的灾难,描写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火热斗争。在《拉拉鲁克》中穆尔利用拜火教徒和***之间的斗争这一题材作掩护,影射统治者残酷镇压1798年起义的过程。在《拜火教廷》这一章中写道:“叛乱!这龌龊耻辱的名称,人们在舌与剑的交锋中断送或赢得的最神圣的事业,有多少次曾在你的邪恶的中伤下沾满污痕!又有多少个注定为幸福而生的人,在你摧残一切的恶名下遭劫沉沦,而他们,只要曾经在一天或一小时内取胜,就会扭转乾坤,留下他们的美名与世长存!”诗人揭露殖民者灭绝人性、杀害同胞的罪行,抒发满腔愤怒,对自由的渴望。

穆尔的讽刺诗札――以各种不同人物的口吻用讽刺诗写的信件,受到高度赞扬。在诗札《两便士邮包》、《富基一家在巴黎》、《为神圣同盟而写的寓言》和《富基一家在英国》中,诗人以机智含蓄隐蔽的方式,用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大胆地讽刺英国的***统治和欧洲的***营垒“神圣同盟”,尤其是对英国统治者的代表人物外交大臣卡瑟瑞勋爵进行猛烈的攻击。透过一首首机警幽默嬉笑怒骂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暴虐、腐败、苦难、歧视的憎恨与批判态度。他直面现实,敢于抗争,痛骂国王。《纸堆的造反》描写摄***王的业余爱好与令人震惊的品行,几乎难以置信的懒惰、伪善与奢靡的生活。“一边放着未曾审阅的呈文数张,另一边五位御医敬献的药方;这里是商人的账单――公文书,情妇的短剑,几杯酒――那里是马鞍式样的草***,茶和烤面包,死刑执行令和《晨报》。”诗人用嬉笑嘲谑的口吻谈论摄***王的荒***、愚蠢。这首诗看似平淡,评论之言一字没有,却耐人回味,含意深刻。达到俏皮戏谑中忍俊不禁之效。

穆尔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他很少对自然和人物作详细的描写,他喜欢沉溺于幻想和情感的转折。他本人认为想象能“最佳地描绘出看不见的事物”。当他赞美爱情和大自然时,那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当他的灵魂一旦沉浸于爱尔兰民族的感伤之中,他就会放言无忌,直言指斥统治者的丑行。他是为整个民族写诗的人,无愧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给与他的赞美。

参考文献:

[1]A.D.Godley. Petical Works of Thomas Moore[M].

La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0.

[2] Mirian Allen Deford. Thomas Moore[M]. Now York: Twayne Publisher Inc, 1967.

[3]Stephen Gwynn. Thomas Moore[M]. London: Macmillan Co. Limited, 1904.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7

    论文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屈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终其一生的“美***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响两大方面走近屈原,着重分析了《橘颂》的内涵意蕴,深入挖掘了诗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高尚人格理想。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后人常常将《诗经》与《楚辞》并举,将它们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创作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让我们走近爱国诗人屈原,通过对诗歌《橘颂》的感悟,来深入解读诗人内心矢志不渝的人格理想。 

一、走近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重要的***治家、杰出的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一)“美***”理想 

纵观屈原的一生,了解他的***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一位重要***治家,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寻“美***”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圣君贤相”的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在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内***方面,楚怀王曾让他参与***议国家大事,“造为宪令”,主持国家***令的起草、宣布推行变法等事宜。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贵族子兰和南后郑袖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怀王便“怒而疏屈原”,这使得怀有“美***”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内心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在外交方面,屈原客观地分析了当时战国七雄的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楚怀王曾经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两度出使齐国。后来,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楚怀王改变了对外***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治上、外交上都吃了大亏。不久,秦昭王想要拉拢楚国,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谏,陈述利害,楚怀王非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地区。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此时的屈原正在在流放途中,当他接连听到怀王客死秦国和郢城被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的汨罗江,以表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始终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二)世界影响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20世纪中叶屈原研究走进西方高等学府,叩开知名学者的斋门,磁石般地吸引他们。前苏联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屈学研究的兴趣。目前,国外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种趋向:一种以前苏联h.t.费德林和匈牙利汉学家f.托凯为代表的传统式,着重从屈原作品本身探讨其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种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贞夫教授为代表的学院式,着重对屈原诗歌进行考据和诠释;一种以美国汉学家詹姆士·r.海陶玮、劳伦斯·a.施奈德,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德国汉学家卫德明为代表的西方式,着重从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国古代***体中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入探讨屈原的***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内外条件,其中一些专著已经反馈到中国。这正是屈原人格的力量,文学的力量,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到超越时空的、世界性的传播。 

二、文本意蕴 

(一)解题 

“颂”是一种诗体,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和赞颂。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为橘树的故乡。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盛产橘子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说橘树的生长习性非常奇特:只有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才能结出又甜又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到北方,就只能吃到又苦又涩的橘子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来看,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然而对于深深热爱故国故土的作者屈原看来,橘树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恰恰可以作为自己砥砺志节的榜样,所以,在被逐出郢都,放逐期间,诗人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另外,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咏物诗之祖”,开创了中国古代咏物诗的优秀传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二)内蕴 

从全篇结构来看,全诗结构很清晰,可以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描绘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 

诗中前三句,在诗人的笔下开篇立意,不同凡响,似乎使读者看到了一株坚挺的橘树,傲然屹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根深深地扎在南国故土上,那凌空而立的坚强意志、那受命不迁的坚定神采,都会使人内心升起无限的敬意。橘树是令人可敬的,橘树又是俊美可亲的。接下来诗人以精工的笔致,为读者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橘树形象。 

在诗人笔下描写了橘树的根、叶、花、枝、棘、果这六个方面。橘树的根——深,表现了橘树生长在南国的坚定不移;橘树的叶——绿,表现了橘树生长得生机勃勃;橘树的花——素,表现了橘树的花正在蓬勃开放;橘树的枝——曾,这是一个通假字,通“层”,表现出橘树生长得枝繁叶茂;橘树的棘——剡,表现出橘树自身具有防范侵害的能力;橘树的果实——抟,表现出橘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指出,橘树所贡献给人类的,是无数“青黄杂糅”、“精色内白”、光彩照人、香气弥漫的果实。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如此“纷缊宜修”,如此“姱而不丑”,如此堪托大任,可以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后皇嘉树”的一片自豪、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热情讴歌了橘树***不迁的内在品质。 

诗人赞美橘树,年岁虽少,却已抱定了“***不迁”的坚定志向;等它长大以后,更是“廓其无求”即胸怀广阔,无所欲求,“横而不流”即醒世***,内心坚定,不随波逐流,“闭心自慎”即清心自守,谨慎自重,始终也不犯错误,“秉德无私”即坚持公正无私的品行,立于天地间,“淑离不***、梗其有理”,更加表现出橘树秉性善良、从不放纵的高风亮节。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橘树内在品质的倾心赞美。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那么,诗人是怎样将“橘树”和“我”联系起来的呢?诗人用“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作为实现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橘树也依然郁郁葱葱,绝不肯向严寒屈服。在这里,面对严寒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面对严峻的岁月,不改操守屈原自己的形象便叠印在一起了。诗人愿意与橘树长相为友,常相为伴,永远相守。 

而后诗人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使全诗境界得到了升华——橘树的精神堪比商末的贤士伯夷,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文中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高高印在历史的天幕上了。 

纵观全诗,这首诗既是描写橘树,又是表达自己的理想,写物与写人完全结合起来,客观形象与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与内容和谐地得到统一。诗中的描写未脱离橘树的特点,却又不局限于橘树,而是把橘树拟人化了——就是通过对橘树的赞美,抒发了作者***不移,不求私利的坚贞意志和高尚情怀。屈原赞美橘树,实际上寄寓着自己人格的修养。作为一个追求崇高人格的爱国诗人,屈原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橘颂》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作者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正如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此后,南国之橘便因蕴含了仁人志士“***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尤其对于当今时代人们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也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健强.屈原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6. 

[2]聂石樵.屈原论稿.中华书局,2010.5. 

[3]张亚新.人格的***:从陆游到屈原.济南出版社,2008.4.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8

为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展现__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奋斗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满怀激情地投身__发展生动实践,特举办__区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青春诗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严三实”精神,通过开展诗歌创作及咏诵活动,活跃基层群众性文化生活,激发青年爱***、爱国、爱家乡和爱生活的热情,鼓舞青年以极大的热情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三力”__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践行核心价值观·助力伟大中国梦

活动以歌颂***、歌颂祖国、歌颂__、歌颂美好生活为主要内容,咏诵篇目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优秀诗作。主要包括被广大人民群众广为传颂的中华民族经典诗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和国家***不懈奋斗的***诗篇;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歌颂***、歌颂祖国,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赞美人民、赞美劳动、赞美__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及讴歌美好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鼓励原创。

2015年*月-*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月*至*月*日,下发通知,广泛动员部署,征集作品和咏诵队伍。

第二阶段:*月*日至*日,筛选各地、各单位推报的作品和咏诵队伍。

第三阶段:*月*日左右,举行“青春诗会”暨表彰会。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青春诗会是面向全区团员青年的一项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各级各单位团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广泛动员,把这项活动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培养青年综合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2、积极推荐,保证质量。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向******领导汇报,坚持优中选优,推荐出能够代表本地本单位水平的作品和咏诵队伍。于4月1日前将“__区纪念96周年青春诗会作品选送表”和背景音乐等报送到团区委办公室,团区委联系人:陈丽君,联系电话:__,邮箱:__。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9

英雄史诗《格萨尔》已在藏族民间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传唱千年。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族民间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凝聚着藏族民间从远古以来长期积淀的巨大心理能量以及审美趣好。在漫长的传播中,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对雪域高原的审美感受,以及多种多样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俗文化精神都编织进了这悠久的古歌中。由于获得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哺育以及民间艺人心魂系之的天才创造,史诗由原来的几部,滋芽引蔓,生机蓬勃,拓章为部,部外生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篇制最长的史诗。可谓气势磅礴,卷帙浩繁。

《格萨尔》的传承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口传系统,二是书面文本系统。口传系统是在时间之流中生生不息的“活态”系统,借声音传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此一时彼一时,是人们无法同时踏进的一条河流。书面文本创作则是在空间中铺陈的篇章,用文字传承,把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流逝的语音流,再现于一个无比广阔的文本空间,通过“有意味的文字”描述那些逝去的英雄时代的雄浑壮阔和金戈铁马。今天,史诗中的英雄时代已如空谷足音,渐行渐远,但在格萨尔艺人精彩纷呈的说唱中,英雄们的故事依然激荡人心。

崇高美――一部包罗三界、总揽神佛的英雄史诗,在今天,已然穿越神话、故事和歌谣,成为藏族民间信仰和文化精神的承载者。

充满了高山旷野气息的史诗《格萨尔》,具有青藏高原文化的崇高感、神秘感和雄伟壮阔的想象力。从《天界篇》、《英雄诞生》、《赛马称王》、《姜岭大战》、《魔岭大战》、《霍岭大战》、《门岭大战》到《地狱救母》、《返归天界》,在各种各样的战争中,主人公或飞升天界,或潜形地狱,或统率雄师纵横疆场,或只身幻形游戏人间,既“征服有形的敌人”,又“调伏无形的鬼怪”,所面对的是人神魔交织在一起的带有魔幻色彩的亦真亦幻的世界,其想象出入于天地人三界,驰骋于高山神湖。史诗中写英雄则白天而降,赛马夺魁,降妖伏魔;写魔王则“吃一百个成人做早点,吃一百个男孩做午餐,吃一百个少女做晚餐”,贪欲无限,凶恶之极;写美人则如彩虹,如雪山月光,灿若太阳,美若莲花。这些想象方式都具有高原民族的崇高感并极富力度。

《格萨尔》又是一部包罗三界、总揽神佛的英雄史诗。任何民族的神话,总与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相贯通,史诗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身份一同深植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而后生发开去,化为形形的精神表象。作为一种原始整体,《格萨尔》是生存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藏民族的集体创作,根子虽在古代,但却不断地繁茂滋长。如果说,格萨尔在史前还仅仅是一个家族世亲和部落英雄,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偶像”,而在今天,《格萨尔》穿越神话、故事和歌谣,已然成为藏族民间信仰和文化精神的承载者。从格萨尔降生人世到降妖伏魔、安定三界,最终返回天界,整个史诗完全被包容在庞大的神话体系之中,格萨尔超凡人圣的智慧勇力、升天入地的本领以及奇奇幻幻的行为方式,还有史诗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崇拜、禁忌、巫术仪式,无不使史诗深深地打上了藏族本土信仰和民间文化的烙印。如史诗中随处可见的灵魂外寄和寄魂物――魔王鲁赞的灵魂有9个之多,分别存放在海洋、大树和野牛身上。如果一种寄魂物体消失,灵魂又可以转移到另一种寄魂物上面。有的寄魂物还会产生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格萨尔与霍尔王的战争中,格萨尔的寄魂金羽箭就发挥了神奇的力量。霍尔国的白帐王趁格萨尔远行之际,发兵抢走了珠牡王妃。远在北方魔国的格萨尔闻讯后,立即将自己的寄魂金羽箭取出,扣上弓弦,向霍尔国射去。当这支箭抵达白帐王的宫殿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狂风呼啸,冰雹骤降,霎时间,霍尔王宫摇摇欲坠。

在草原上寻觅英雄的足迹,普普通通的藏人就能如数家珍地为你讲述关于格萨尔王的故事,传说、谚语、笑话,或片段、或情节、或人物:格萨尔、珠姆、阿达拉姆、梅萨、嘉察、晁通。藏人说话喜欢用格萨尔史诗中的谚语,语言灵动,富有张力,嬉笑怒骂,幽默隐喻,带着他们朴素的价值评判和纯真的乡土气息。在普通的农牧民眼中,格萨尔王已然成为民间的神灵,他是一位护法神,一位战神,一位制服邪恶、拯救众生、战无不胜的神,他是正义、智慧、力量和勇敢的化身,崇拜和供养格萨尔是他们的责任,因为他们是格萨尔的故乡人,还可能就是英雄的后人。那些世代传唱、深入人心的《格萨尔》,有案可稽,有“文物”可“证实”,加上文献、遗迹、传说、故事,就植根于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实实在在激发着他们行动的意志,并久远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格萨尔》史诗中渗透着部落时代的尚武情结和个性张扬的英雄主义情怀,是一曲统一各部落的战争的颂歌。“英雄战死在沙场,懦夫死在绝路上。虽不是猛虎般的英雄,但也不是狐狸一样的懦夫。与其像狐狸拖着尾巴逃跑,不如像猛虎在战斗中死去。……真隐士,要老死洞中,好汉子,要战死沙场”。英雄们个个视个人荣誉、部落荣誉为第一生命,他们的行为动机无论来自个人荣誉、爱情、财产或王位,展示的是行为个体的勇敢、智慧、尊严和壮美人生。面对死亡,即使成为复仇行刺的目标,也毫不畏惧退缩,有一种强烈的尊严感和命运归属感。这种部落英雄式的铁血刚烈和蛮勇过人,体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勇敢、忠诚、视死如归,以及嗜杀、好斗的行为风格,传达出一种重恩仇、轻生死的价值取向。

史诗中有大量的“赞词”,分英雄赞、马赞、鞍赞、刀剑赞、弓箭赞、盔甲赞等等,“马赞”长至十数行、几十行,甚至数百行,表达对马的喜爱之情。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牧场靠奔驰的骏马来跨越,出行会友,寺院朝佛,一匹快马就是牧人最好的代步工具。英雄和战马是不能分离的亲密伙伴,如果没有了“马”、“草原”这些文化表意符号,就无法显示马在草原民族心中的神圣地位,史诗就会黯然失色。

诗性美――头顶上悠悠奥秘的苍穹,四周浩渺广袤的宇宙,都能与自身心底下升起的玄理和道德追求共同融合在一起。诗歌成为哲理的舟楫,哲理成为诗歌的灵性。

赞美中国的诗歌篇10

   

一、赞美***的古诗的诗题:

 

1 《定风波·纪念中国***成立九十周年》

 

2 《***九十周年纪念有感》

 

3 《古风·***旗颂》

 

4 《七律·***九十周年感怀》

 

5 《七绝·庆***建九十周年》

 

 

 

二、歌颂***的诗句

 

1 九秩***旗红, 笑唱南湖风。 情洒西柏坡, 霞映北京城。 旗手前引路, 亿众续长征。 雄心写壮志, 和谐奔复兴!

 

2 滚滚乌云罩九洲, 工农浴血汇洪流; 镰锤杀敌豪情迈, 将士挥戈壮志酬; 改革春风吹大地, 飞旋彩笔绘蓝***; 忧民忧国心无愧, 立***为公九十秋。

 

3 浩渺乾坤日月梭, 人间盛世乐祥和。 旭阳九野山河秀, 赤县同吟感谢歌。

 

4 旗飘神州历九旬, 腥风血雨浴精神。 几代躬耕花璀璨, 鲜艳,承前矢志更芳芬。 问道声多心意?, 求本。征途险恶慎思伦。 歧路沧桑染血处, 回顾,长歌圆梦祭英魂。

 

5 中华大地气氤氲, 旷古欣迎马列魂。 抗日除倭昭日月, 改朝换代扭乾坤。 寺僧惑问周期事, 寿诞九十歌凑唱, 长生不老永年轻!

 

 

三、中国***的诗句

 

《歌颂中国***》诗词

 

(一) 万岁中国***,九十四年路漫长。唤起工农搞***,团结一心打***。 国共合作打豺狼,日本强盗退东洋。祖国***我***,红色江山万年长。

 

(二) 九十四年路漫漫,从无到有大发展。坚信马列终不悔,带领工农掌***杆。 誓为人民打江山,披肝沥胆夺***权。赶走头上三座山,共产主义早实现。

 

(三) 中华巨变世界惊,九十四年换新容。多灾多难成历史,多年战乱化和平。 民富国强令人敬,***通人和百业兴。丰功伟绩载青史,辉煌再创好前程。

 

(四) 乌云重重罩神州,镰刀斧头汇洪流; 工农杀敌洒热血,将士挥戈壮志酬; 改革春风吹九州,巧绘蓝***江山秀; 九十四年风雨路,***的颂歌唱不休。

 

相关诗句:

 

1、红旗已指先锋路,青史应留正气歌。

 

2、曾缚苍龙开伟业,又乘骏马续长征。

 

3、***树新风千载美,国施善***万年春。

 

4、一柱擎天江山不老,五星照地赤县长春。

 

5、立***为公高举锤镰兴伟业,与民谋福敢叫日月换新天。

 

四、赞美“***”的诗句

 

赞美“***”的诗句如下;

 

1、红旗已指先锋路,青史应留正气歌。

 

2、曾缚苍龙开伟业,又乘骏马续长征。

 

3、***树新风千载美,国施善***万年春。

 

4、一柱擎天江山不老,五星照地赤县长春。

 

5、立***为公高举锤镰兴伟业,与民谋福敢叫日月换新天。

赞美中国的诗歌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赞美中国的诗歌10篇

学习

第一次班会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第一次班会10篇,内容包括班会10篇,第一次班会时间表。1999年9月刚进校的学生,即将迎来国庆50周年。在和学生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新中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而实际上他们正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

学习

人教版数学教案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人教版数学教案,内容包括最新人教版数学完整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优化教学方法、

学习

关于大自然的诗句模板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大自然的诗句模板,内容包括感受大自然放松心情的诗句,有关大自然的古诗或名言。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论诗以“神韵”说独标一帜,杨绳武《王公神道碑铭》有言:“盖自来论诗者或尚风格,或矜才调,或崇法律,而公(王士祯)则独标神韵”

学习

精神科试用期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科试用期总结,内容包括精神科医生试用期工作总结,精神科试用期个人总结100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症患者56例为试验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34.00±19.13)岁,入组标准:(1)符合ICD

学习

一颗心的距离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颗心的距离10篇,内容包括感情若隔着一颗心的距离,心的距离故事100个。而是一颗心的距离;永恒,不是永远,而是时间的定格。愿永远定格在这美好的瞬间。一颗心的距离,是唯美的伤感,是完美的残酷。

学习

管理制度范本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制度范本10篇,内容包括管理制度11篇,工时管理制度范本。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逐级签订安全防火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真正把消防工作落实到实处。3.加大检查.整改力度,除每周组织专项检查外,每天都要有保卫部三

学习

愚人节英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愚人节英文10篇,内容包括愚人节英文,愚人节英文。庆祝愚人节最早是在1582年,在法国。那时,当时法国新年是在3月25日,一直持续到4月1日。16世纪60年代中期,国王查理九世把新年从3月25日变为1月1日,而还有一些人在4月1日过新年,这些

学习

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内容包括最新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春风春绿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二、主要任务和目标紧紧围绕“迎创”任务,以“文化节”为节点,高起点筹划、大力度整治、超常规整合、跨越式提升。突出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

学习

品牌社区工作经验总结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社区工作经验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社区工作总结标题大全,社区活动总结简短。不过,辩证来看,近几年内地社会工作在发展道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许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组织已经认识到认同度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已经有

学习

水乡歌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水乡歌10篇,内容包括水乡之歌经典,江南水乡民歌100首。二、以读为本,理解感悟想象景美,文更美。本文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教学中,配以《渔歌唱晚》的古乐,教师深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再一次将学生带进

学习

推广普周活动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推广普周活动总结,内容包括活动推广总结,推广活动总结怎么写。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合理有序。首先上一周的行***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本次活动的方案,学校派教导处专门负责此事,显示出校领导对语言文字高度的重视。校长

学习

通往仙境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通往仙境10篇,内容包括到达仙境文案,通往仙境的地方。4、罗丽。罗丽是一位来自叶罗丽仙境普通公主,她们家族的最后幸存者,但由于她是站在辛灵那边的仙子,从而被女王残忍地剥夺了花蕾堡森林里精灵的意识,变成幻影兽在被女王曼多

学习

夏天的微笑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夏天的微笑10篇,内容包括夏天的100种微笑,夏天的微笑she歌曲。夏天,调皮的夏天为人类带来了炎热,也带来了无限的美景,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这一秒的事情,在下一秒,就已成为了过去。时光像流水一样泻下,而过去,是时间挥不去的。不必惋

学习

匆匆那些年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匆匆那些年10篇,内容包括匆匆那些年片段,匆匆那些年的文案。(四)我最亲爱的朋友们原谅我逐渐少去的问候(五)岁月太匆匆像一阵风,风中散聚身不由衷(六)年轻的我们容易把感动当成爱情也容易把过客当成挚爱(七)一个人的改变是

学习

关于雪的诗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雪诗歌大全100首,雪的诗歌小学生。一、“战斧手”笔下的雪莱:爱·伦坡对雪莱的评论“战斧手”是坡19世纪30年代任职《南方文学信使》期间因其笔调犀利而赢得的别号。对雪莱诗歌的众多评论有力地证

学习

中国梦童谣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梦童谣10篇,内容包括中国梦童谣100首文字,共筑中国梦童谣。你拍四我拍四,诗书礼仪学写字;你拍五我拍五,尊敬师长孝父母;你拍六我拍六,祖国强大意志够;你拍七我拍七,尊老爱幼好风习;你拍八我拍八,学习***遍地花;你拍九我拍九,航天科

学习

赞美老师的语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老师的语句10篇,内容包括赞美老师的精华语句古诗,对老师教育的赞美语句。3、人生有许多许多的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唯有老师,唯有老师呵,教你真诚。4、加减

学习

妈妈的爱诗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妈妈的爱诗歌10篇,内容包括妈妈的爱小诗歌,妈妈的爱诗歌50个字。金秋时节国庆到,小朋友们齐欢笑。爸爸妈妈都休息,带我游山和玩水。十月大街也热闹,处处挂着红灯笼。天安门前涌人潮,同祝祖国万万年。《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小小蜡

学习

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400字左右,赞美老师的小作文600字。老师的显著特点是: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感情细腻,充满智慧且较敏感。因此,老师对真诚的赞美还是有意的奉承比一般人更敏锐,所以赞美老师要

学习

爱情诗歌散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诗歌散文10篇,内容包括现代爱情诗歌散文大全,唯美含蓄爱情散文。装束淡雅,气质优雅,言辞温雅。这是笔者对舒婷的印象。一次,共同以嘉宾身份出席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笔者有幸与她被分配在一个小组里。几天内,她低调地坐在会

学习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内容包括感动中国颁奖励志合集,感动中国2021颁奖晚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足以感动世界。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让数以万计的灾区人民面临生离死别。北京奥运的成功和“神七”成功飞天让我们充满成功的喜悦。

学习

中国古代史试题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史试题10篇,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中国古代史特点类试题答题模板。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3.西汉太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