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1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把诗句补充完整,答案详见教材。
1.
空山不见人,
。
,不肯过江东。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骚人搁笔费评章。
2.一道残阳铺水中,
。
,只缘身在此山中。
,碧海青天夜夜心。
葡萄美酒夜光杯,
。
3.
,远近高低各不同。
云母屏风烛影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使龙城飞将在,
。
4.梅须逊雪三分白,
。
,复照青苔上。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2
改革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学习评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这些评价尚存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突出学科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考评;过多强调共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看重纸笔测试和量化结果;学生多处于被评价地位,忽视学生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考评,未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检测监控学科教学质量,高新区每学期都抽调各小学两个年级进行期末测试,尽管区上三令五申“不以调考成绩考评老师”,但各校仍把“调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导致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工具性演练和逻辑性演绎,强化字词句的理解训练,忽视文章思想价值、人文情感的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和再创造;教学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凡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就上就练,而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培养则被迫“滚到一边去”,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日趋衰弱。
改革束缚教学生命活力、阻碍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语文教育评价已然势在必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指出了“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的根本走向。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应在终极关怀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 其优势智力发展并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度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空间;应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和培养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和赢得生命的灿烂。
2009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将教师注意力从关注期末考试分数转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过程上来,为区域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实践研究基础。2010年9月,高新区正式立项全区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并把研究目标定位为:创建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这一研究遵循评价发展性、主体性、多元性、动态性等原则,着力突出如下特征:一是突出评价学生进步,放大其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超越。二是改变学生被评价的现状,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其主动发展的内动力,使其学会诊断与反思、自觉调控学习语文行为。三是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横向分为读写能力、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纵向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不仅关注智力发展,更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情感等潜能发展;注重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和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呈现。四是突出评价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其学习转变与发展;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互交融,使评价过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创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研究目标明晰,选择问题抓住了关键;从评价入手切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行***力量进行区域性推进,既全面展开又确定重点,子课题细化研究很好支撑了总课题。”2011年1月课题开题会上,专家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优势,并提出中肯建议:抓住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清晰定位发展性评价功能,突出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设计考试、测验问卷、个案研究等开发评价工具,突破评价难题;评价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利用评价这一中介将观念转化为行为;评价应突出引导“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如何等问题。
着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创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动作不断。
1.创新评价载体,运行“评价手册”
构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高新区首先创建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它包括“分项评价”、“形成性评价”、“综合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分项评价占30%的分值,有学习习惯、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8项内容,各项积分最高为5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级换算为该项积分;学月形成性评价占10%的分值,每月进行纸笔测试,以打出等级和换算积分;期末综合评价占60%的分值,着重考查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样换算成积分。累计积分得出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等级。
“手册”设置了“使用说明”、“分项评价”、“期末总结”等事项,“分项评价”进行评价标准、要点、方式指导;“期末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学期语文学习自评和师生、家长多角度评价。“手册”只给全区学校一个基本导向,不少学校据此形成了具有校本、班本特色和学生个性的“语文学习成长手册”。
进一步落实“分项评价”,高新区根据“手册”设计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量表,包括学月检测、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日常表现性评价量表、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质量分析量表等,并投入使用,产生了较好效果。
2.改革考试命题,突出表现性评价
摆脱“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尝试小学生语文素养表现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高新区首先进行了考试命题改革。
纸笔测试依据课标、教材分册制定命题方案,从测评要点、参考题型、分值权重等方面进行命题导向。如五年级下册“听答练习”的测评要点是:“听一段文字,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能听出语段中心意思、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参考题型有:“选择题,听录音材料后判断、揣摩、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目的选项;填空题,听完录音材料按要求填空;问答题,根据录音材料设置的情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听力材料”要求注意思想性、趣味性,篇幅在300字以内,尽量口语化,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听力疲劳。
目前纸笔测试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试卷模板,其“卷头设计”如是说明:“本次测评包含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两个部分。表现性评价检测为30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纸笔测试a卷70分、b卷20分……”a卷包含“听答练习”、“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笔下生花”四大模块,b卷着重考查口语交际拓展积累、应用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高新区考试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学月、期末检测a卷100分调整为70分,拿出30分作为表现性评价分值。学生语文素养 表现性评价指标包括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习作表达、综合性学习五项内容,并从“评价项目与分值”、“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参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参考”五方面指导落实评价。“评价标准参考”分为四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本册教材“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汉字、词语,难度相当的儿童经典阅读材料;“评价方式参考”有抽读、平时观察认识更多教材未涉及的生字、选取难度相当的课外美文让学生准备后朗读、关注课堂和家庭作业并做好评价记录、专项写字比赛等。
推行纸笔测试改革,起初遇到一定阻力:认为增加了教师负担,不如过去一张卷子考试评分来得容易;有教师为了应付,给学生表现性评价全部打满分,或象征性扣一点分。
高新区利用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培训等机会,引导他们认识推行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评价改革,全区“教学视导”加大对各校考试改革的检查力度,老师们逐步适应了新的考试改革要求。
3.改革阅读测评,撬动教学变革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高新区把教学评价改革重心落点课堂,重点展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形成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测评指导建议”。它包括三个板块: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指标、阅读能力内涵解读、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
依据国家新颁语文课标精神,高新区修订了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办法,如第一学段阅读能力测评的主要指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画阅读;能读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测评类别及比例是:积累运用10%,提取信息70%,形成解释20%。阅读材料要求是:选择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作为阅读考试命题的材料,篇幅控制在200字以内。
根据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测试研究,阅读能力核心是阅读理解能力,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提取信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理解,包括对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二是“形成解释”,整合加工文本信息,结合既有知识经验建构意义;三是“反思和评价”,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观点进行反思性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所作的评价。根据我国各地开展的阅读测试尝试,阅读能力还包括“依托文本生发、联结的积累运用能力”。
高新区据此提出了“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引导老师们从课堂教学、课外训练、阅读测试、表现性评价四个方面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如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建议阅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有关键词句理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辨别其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理解句子尤其是言外之意;课外训练要加强课外阅读、摘录鉴赏词句;阅读测评要设计解释词语、理解句子、品鉴词句表达效果的考题;表现性评价要查看学生课外阅读词句摘录与鉴赏本。
高新区拟从本期开始实施这一全新的阅读测评和教学改革,并已分年级展开教师培训。
4.区校联动探索,展开校本研究
高新区首开先河以行***手段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推进语文学习评价和教学改革,全区小学均参加课题研究,并确定8所学校重点参研,展开有关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能力、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评价子课题研究,研究过程和效果纳入区域教学视导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估。
2010年以来,高新区修订了期末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下发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制订实施方案,每学期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质量分析报告。
各子课题学校分项探索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及操作路径,并通过全区交流,带动各校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如高新实小构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从“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着手,进行阅读量、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综合性评价建构。追求“班级做实、年级做亮、学校做出文化”,找到了共性操作策略:建立《学年课外阅读计划》,编写《课外阅读手册》丰富评价形式,形成了“读书银行储蓄卡”、“亲子阅读评价”、“古诗考级评价”、“争当读书小能手”、“快乐阅读分享卡”、“阅读欣赏驿站”、“家校互动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评价特色。又如芳草小学探索出“小学生诵读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三种评价方式:“星级评价”,每学期根据背诵篇目及数量给予学生不同星级的奖励;“闯关游戏”评价,在班级墙上专设“经典背诵闯关比赛”,学生每背诵十首诗词即闯过一关,每学年设二十关,激励学生不断挑战;“家校合作”评价,如低年级每天背诵篇目由家长负责登记,每周向教师反馈,家长自行制定奖励措施。
“四个突破”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2011年12月13日,高新区进行“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研讨,从“改革学月及期末命题检测”、“着力探索表现性评价”、“子课题引领辐射”三个方面进行阶段小结,子课题研究学校进行了阶段成果汇报交流。
成都市语文教研员罗良健认为,课题研究做到了尊重个体、尊重生命,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要求,操作性、实效性很强。成都市教科院顾颉老师强调:“评价”的研究是最重要最难啃的“硬骨头”,高新区评价研究是扎实有效的,成果是丰厚的,步步走下去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大贡献。与会老师深切感受到:展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切实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全区语文教师实践学生素养评价提供了框架体系和借鉴策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3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
1.争取7月份完成语、数、英三门课的暑假作业本。
2.抄写语文四年级下册与五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等词语。
3.预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开始的课文。
4.预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5.复习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跟读磁带并听写有关单词。
6.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几本好书,每天抽一小时读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后感。
7.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读后感5篇,并多练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
1.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每天要早起,不睡懒觉。早上7:30起床,中午饭后必须睡一会午觉,这样下午就会有精神,晚上9:00睡觉。
2.每天为父母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晚上去公园学溜冰。每个星期去游泳馆学游泳二次。
4.在假期中注意安全,没有家人陪同,不单独下河游泳,不单独骑自行车。跟人接触要有礼貌。
5.让爸爸妈妈有时间带我去旅游。
以上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的安排,我相信只要认真执行这些计划我就一定能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如果你也想有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你也快来列一个暑期安排表吧!我祝大家暑假快乐!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4
关键词:文;语;清末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演变
中***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050-05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文化日益融合,英语作为一门不同于汉语的“舶来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如何学好英语,如何运用英语也成了学者与大众日益关心的问题。而英语教科书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载体却被大家忽略,失去其应有的重视,“最不该忽视的文本,却最少被研究,最不该忽视的研究被忽视了。”
一、英语教科书的定义
教科书,英语一般用“Textbook”一词表示。因为教科书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所以关于教科书概念的界定也层出不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把教科书定义为“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订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在《现代汉语词典》一书中,把教科书概念归纳为“专门编写的为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在《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一书中,教科书又被认定为“按照教学大纲编选的教学用书”。
一般认为,教科书可以分为广义教科书和狭义教科书。广义上的教科书一般是指能够给师生提供有关教学信息和方法的基本材料,简而言之是指为教学而编制的一切材料;而狭义上的教科书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的教科书,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课程知识,能够根据不同年级进行课程安排,并配有教学指导用书等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本文中对于“英语教科书”的定义取自其狭义概念,即以英语课程为核心,依照英语课程要求选编和组织的英语教学材料。
二、以“文”为主的清末中小学英语教科书(1840~1911)
在我国2 000多年的封建学校教育中,历朝历代的封建君主以泱泱大国的统治者自居,把一切外来文化都认定为天朝文化的附属品。直到近代,当殖民者的***炮打开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的大门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在地球的另一边有着更强大的文明。清廷奕新在《通筹善后章程折》中写道:“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语言不通”成为当时学习西方的最大障碍。而英语是外语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因此,如何学习英语成为首要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于是,中国近代英语教育和英语课程由此逐渐走入历史的舞台。直到清朝末年,中国才开办近代意义的学校,并将英语课设置为必修课,中小学英语课程由此步入国人的视野。而作为英语重要载体的中小学英语教科书正是伴随着英语课程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并渐成雏形。
1.英语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
我国最早的英语教学来自于西方在中国开设的教会学校。中国正式的英语教学始于京师同文馆。但早在同文馆之前的几十年,中国的沿海城市已有了英语教学。
(1)教会学校的英语教材第一个来中国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的罗伯特·马礼逊(RobertMorrison)。他于1818年在马六甲设立了一所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该校以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和中文为目的。1834年在马礼逊去世后,在广州和香港的一批传教士于1835年发起成立了马礼逊教育协会(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同时筹办马礼逊纪念学校。早期的英语教科书基本上都是来自西方的原版教材或由英美的传教士所编写的读本。其中较有名的有英国的罗卜丹(Robert Thom),他于1843年编写的《汉英词汇》(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1846年又编写了《汉英会话》(The Chinese Speaker)。美国人裨治文等人于1847年开始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英国麦都思于1848年编写了《英汉字典》和《汉英字典》。1852年,英国的斯特罗纳奇(J.Stronoch)等人编译了《旧约》的中文译本。1858年,英国的霍布森(B.Hobson)编成《英汉医学词汇》。这些书籍是早期编著、出版的第一批汉英读物。
(2)商贸英语会话读本的大量涌现“别琴英语”(pidgin English)或“洋泾浜英语”(Yang King PangEnglish)是特指用中国地方方言对英语进行注音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带有浓郁的地方方言特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学者普遍认为“别琴英语”最早起源于广州地区。早在鸦片战争前,“别琴英语”就已登场了。1637年,英国商人开始来广州寻求贸易,其后120年的时间里,中国与外国的商贸联系逐渐增多;到1757年,清王朝正式把广州定为当时中国惟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大量外国商人云集于此。因此,为了商贸往来,同时也是为了在最短时间里达到最好的交流与沟通效果,于是,一些广州当地人便想出来一个快捷的办法,即用尽量简单的英语单词与汉语的语法来与外国商人交谈。这便是最初的“别琴英语”。
“洋泾浜英语”(Yang King Pang English)的名称得名于旧上海滩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洋泾”。随着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的商行逐渐向上海转移,于是大量的原“十三行”及洋行里的广东买办也相继进入上海。上海作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商贸活动发达。因此,在英法租界之间的洋泾浜,一批专以蹩脚英语为生,牵合中外商人以促成商业交易的上海当地人也越来越多。大量使用洋泾浜英语的人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逐渐规范了该种语言形式,使之慢慢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洋泾浜英语”(Yang King Pang English)便由此产生了。这其中以《英话注解》一书为代表。
1860年,宁波商人冯泽夫,联合其他5位宁波籍人士张宝楚、冯对山、尹紫芳、郑久也和姜敦五共同出资出版了《英话注解》一书,全书共162页。编者将《英话注解》书中用汉字标注的英语读音按照当时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从右至左读的顺序;而英文单词、句子及注音则相反,采用从左至右的编排方法。全书内容共分两类,第一类是事物的分类,第二类为单词和简单会话。其中“事物的分类”分为34类,分别是:各国镇头门、天文、地理、时令、君臣、人伦、师友、工匠、宫署、屋宇、账房、船车、***器、器皿、床铺、筵席、衣服、五谷、食用、医道、人身、禽兽、花草竹木、数目、银数目、洋数目、五金、颜色、蛇虫、秤尺什件、税捐、进口货、出口货门;“单词和简单会话”分为6类,分别为:一字门、二字门、三字门、四字门、五字门和长句语门。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用宁波话来标注英文单词、句子和音标,即《英话注解》中的英语单词、词组、句子一律用宁波话注解。
(3)《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卜国人自编近代英语教科书之开端清末的英语教科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会学校的英语用书;二是从国外传入的英语教学用书。这些英语教科书有着一个普遍的特点,即基本上是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编写而成的。教科书全文为英语,没有中文注释。因此,各类学校不得不用洋人所编的教科书,或者是国人所编的各种英语会话读本。这些书籍对国人来说,或者难度过大,如读天书;或者入门容易,却效果不佳。这不利于普通大众英语的教与学,也限制了当时国人英语教育的发展。
为了解决英语教科书严重不足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自编英语教科书的重要性,并付诸于行动。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后,便着手编译各种教材。从1898年开始,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了《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等系列英语教科书。其中《华英初阶》出版于1898年,是商务出版的第一本英语教科书,也是商务自编出版的第一本书。
商务印书馆所编写的《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系列教科书,对我国自编英语教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了中国学校英语语言教科书编写之先河,为后续学校英语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学习范例。
2.以读写为主:自编英语教科书的兴起(1902-1911)
商务印书馆出版《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标志着国人自编英语教科书开端,使英语教科书发展从无到有,逐渐成形,并逐步发展。而在清***府颁布新学制之后,英语科目被正式纳入现代学制之中,英语教科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该时期的英语教科书强调学以致用,培养读写技能为主,编写时大量使用母语和翻译,注重语法内容的教学。
19世纪末期,学习外国语已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潮流。在清***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助涨了国人学习外语的热情。但是,缺乏合适的英语课本成为外语教学的巨大障碍,清***府也逐渐认识到了自编教科书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清***府被迫鼓励民间自编英语教科书。该时期的代表著作是《帝国英文读本》。
《帝国英文读本》是由伍光健所编,商务印书馆于1905年出版。全书六册,从字母发音和书写开始,逐渐加深,直到英国文学作品选读。
伍光健为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教科书共有《帝国英文读本》、《英文范纲要》、《英文范详解》(后两者属于文法类的英语教科书)。这其中,在当时影响最大的要属《帝国英文读本》这套英语教科书。1910年,学部关于“编辑国民读本分别试行”的奏折后附有《学务第一次审定中学堂初级师范学堂暂用书目凡例并表》,其中对英语教科书的评论为:“英文读本以伍光健所编为最佳,前已察定暂充高等小学之用,而其程度实与中学为宜,仍为中学教科书。”1911年9月7日的《申报·学部审定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广告》刊有经学部审定的“中学堂用书”54种,其中含英语教材14种,该书置于英语教科书之首。
三、以“语”为主的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1912-1949)
从1912年至1949年的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经历了从读写转向听说,以听说为主,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三个时期,教科书无论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1.从读写转向听说:英语教科书的转型(1912-1921)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以孙中山为首成立了临时***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为主的******权。民国***府开始对***治、经济、文化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革。这些都影响了该时期的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发展。民初是英语教科书稳步发展的时期。随着实用主义的传播,以及国外外语教学改革对中国的影响,这时期的英语教科书逐渐从清末以“文”为主慢慢转向以“语”为主,即从着重突出“读”、“写”能力开始转向强调培养“听”、“说”的技能。英语教科书以《英语模范读本》为代表著作。
《英语模范读本》系列教科书由周越然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发行,民国七年(1918年)十一月初版,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修订二十五版。《英语模范读本》第一版于1918年出版后,在两个月中即销售一空,不得不马上加印。在以后的20余年中,该书经过五、六次修订,总发行量超过100万册。这在整个民国时期的出版史上,也是一个罕见的现象。这套书共有四册,全书共编有4 433个单词。第一册书是对事物的一般介绍;第二册和第三册则以英美国家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第四册主要是英语经典作品的摘录,体裁多样,程度深。
2.听说优先:英语教科书的定型(1922-1936)
从南京国民***府的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10年,是民国相对繁荣的一段时期,***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教育上则是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制定了教育***策,颁布了各项教育法令等。这时期的英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写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繁荣期。英语教科书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法翻译法基本被摒弃,直接法的盛行让语法学习和母语的使用从清末民初的依重逐渐转为忽略,甚至是排斥。这时期的英语教科书代表著作为《开明英文读本》(修正本)。
20世纪20年代末,开明书店出版了林语堂出版的《开明英文读本》系列教科书,并且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不断再版。这套教科书为满足修正课程标准的要求,于1936年至1937年相继推出了开明第一、二、三英文读本(修正本)三册:《开明第一英文读本》于1937年7月初版,《开明第二英文读本》于1937年7月初版,《开明第三英文读本》于1936年9月初版。
这套教科书影响深远,润泽几代,直到现在仍然被人称道。语言学家陈原回忆他学外国语的经历时写道:“我学过《开明英文读本》,也教过这部书——这部书的编者是林语堂。这课本的确给人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要问这部课本‘突破’了什么?我想大约有两点:一点是内容多彩,不呆板;另一点是插***美,编排新,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使人不觉得要哭。应当说,这部课本的编辑是同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决裂的。”开明书店资深编辑莫志恒在其1984年写的《回忆录》中对此也有类似的描述:“林语堂编的这种中学英文教本一出版,……很多中学陆续采用……林编这个英文读本是请丰子恺先生给插***的,课本印刷版面确实清新活泼,吸引中学英文教师和中学生的喜爱。”杰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吕叔湘先生回忆:“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英文文法》的出版曾经在英语教学界引起一些震动。这两部书都是林语堂编写的。”
3.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全面发展:英语教科书的成型(1937-1949)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保家卫国。在8年抗战以及3年***战争期间,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疮痍满目;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饥寒交迫,颠沛流离。英语教科书在这段时间不仅出版数量少,并且多是对抗战前英语教科书进行修订。
这时期的英语教科书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发展,也逐渐从“听”、“说”优先转向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这个特点直至***前基本没有改变。英语教科书既没有一味突出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摒弃对其“读”和“写”能力的关注,而是按照“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顺序进行组织。在英语学习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科书体现优先培养学生的口语与听力的目的,尽量不涉及语法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母语的使用;而在英语学习的高年级阶段,则除了继续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开始关注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教科书内容逐渐涉及英语文学作品,开始系统而详细地讲授语法知识,翻译练习的比重也逐步加大,母语使用的频率也明显增加。这时期英语教科书的代表著作为《英语标准读本》。
《英语标准读本》由林汉达所编,世界书局于1930年1月至1931年7月出版,全书共三册。第一册于1930年1月出版、第二册于1931年7月订正再版、第三册暂未见书。
林汉达所编英语教科书甚至影响到了***初期。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刚刚***,为了改善当时中小学校英语教科书极度匮乏的局面,中华书局向全国出版发行了林汉达编写的《(初级中学用)标准英语读本》和《高中标准英语读本》用以过渡。《(初级中学用)标准英语读本》,共三册,一学年使用一册,有两个版本,1950年和1951年出版的“***后新编本”,1952年和1953年的“修订本”。《高中标准英语读本》共6册,一学期使用一册。
参考文献:
[1]石鸥.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2007,(5):5-10.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辞海》编委会.辞海·教育心理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5]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6]刘纯.京师同文馆翻译实践导向性外语教育及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1,(5):78-79.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5
在我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经受了许多吃苦耐劳,但都是一个事业——学习。我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也都是吃苦耐劳出来的。比如从我刚上幼儿园时我的知识除认几个字几乎一无所知,但在暑假中,我一直在写着妈妈在写字本上开头的字,妈妈说我这样练,一定会把字练好的,果然我在暑假后,字也终于会写了。
到了大班,学的很快在我一栋楼的许老师说我成绩好些了,也得了十几个小红花。爸妈心里可开心了,我什么感觉都没有。
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的语文成绩应该算及格了,可我数学却一点也不懂,整天在外罚站,在数学老师眼里,我应该是一个笨学生了!但这时的我是一个小学生了,所以我心里懂得了惭愧,就专心听数学课,期末考试也终于超过50分。
在我二年级上册时语文好得多了,可字总被老师批评;数学也挺好,能受过老师表扬了。在下册我终于当上了个小组长,但我一直想“升官”便就更加努力,在假期把语文、数学都复习一遍,提前做好预习,到了三年级下册,由于原语文课代表犯了一个错误,我竟很幸运地当选,后来老师在报告册上也说我当的不错。到了四年级,我又训练了我的胆量,语文、数学也终于达到我满意的成绩。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6
小洋中心小学 **
弹指一挥间,同学们走过了酷暑,度过了寒冬,随着新年的悄悄来临,又迎来了一个学期末。在这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学期里,四年级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辛苦而又快乐地学习英语,师生用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饯行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我校四年级英语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重点内容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My Classroom, My Schoolbag, My Friends, My Home, What Would You Like? 和Meet My Family。
单词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共有69个黑体单词、33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有36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分别是文具、食物饮品、家庭成员、职业以及学生教室摆设类)。在说英语方面主要是学会用“Let’s …”、“Let me …”说话,复习询问和回答物体的颜色,学习就餐时的一些习惯和常用语,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学会计算加法,巩固对数字的应用。
二、试题分析
1、结构:试题共分听力部分(40分)和笔试部分(60分)。
其中听力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听录音,用1-8数字排序;听录音,判断所听句子与下列***片是(Y)否(N)一致;听录音,为所听句子选择相应的答语;听录音,填表格。前三四道题每道8个得分点,8分,第五道4个得分点,8分。
笔试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10个得分点,20分;用介词in, on, under, near填空,补全句子,5个得分点,10分;选择正确答案,5个得分点,10分;从B栏里,为A栏的问句选答案,5个得分点,10分;阅读短文,判断句子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填T,错的填F,5个得分点,10分。
2、与教材联系:
具体用如下简表分析命题体现本册教材知识点的情况:
项
目
得
分
题
目
四会单词
三会单词
二会单词
本册知识
前册单词
综合运用
合计
3(4)
8(18)
3(6)
16(26)
19(24)
16(22)
听力一
2(2)
6(6)
听力二
8(8)
听力三
3(3)
5(5)
听力四
3(3)
5(5)
听力五
4(8)
笔试一
1(2)
6(12)
2(4)
1(2)
笔试二
2(6)
1(2)
1(2)
笔试三
5(10)
笔试四
5(10)
笔试五
5(10)
从上表可以看出:命题体现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考查占了总分的4%,要求回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考查占18%,要求听、说的“二会”单词考查占6%;本册除单词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考查占26%,综合运用考查占22%,前几册的单词考查占24%。综合看来,对本册教材重点及知识点的考查占命题总分的76%。
3、难度特点
从试题考查的点和面来看,题型丰富,分值比例分配合理,重点考查单词的理念明显,符合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但是,由于体现本册现学的内容有所限制,故显得试题难度较大,且命题中的听力第五题(听录音,填表格)由于单词numbers学生没有掌握,题目又没有明确说清怎样填表,显得题意模糊,题目较难。
从题目类型和书写两来看,这份命题灵活,重点突出,没有学生纯粹没学过的超纲题目,因此,这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三、答题分析
100,97,97,95,95,94,93,92,90,89,88,87
87,85,84,84,80,79,79,78,76,73,72,71
71,67,66,61,58,58,57,55,44,38,36
1、小洋中心小学四年级参试学生共35名,现将学生成绩摘录如下:
全班平均分:76.5分。
2、现以简表将总体成绩统计如下:
分数段
得分人数
占总人数百分数%
累计百分比
100分
1
2.8
2.8
90-99分
8
22.9
25.7
80-89分
8
22.9
48.6
70-79分
8
22.9
71.5
60-69分
3
8.5
80
50-59分
4
11.4
91.4
50分以下
3
8.6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班学生的及格率为80 %,优秀率为(14/35)40 %,学生得分人数集中在70-99段。
3、抽样统计:
抽取优差试卷各三份,将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表:
样本
合计
听力部分(40分)
笔试部分(60分)
一8
二8
三8
四8
五8
一20
二10
三10
四10
五10
A
100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B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C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D
44
7
8
5
4
6
6
4
4
E
38
7
8
6
3
4
2
8
F
36
7
8
4
1
4
6
6
平均分
58.86
7.5
8
6.17
5.33
5
10.33
5
7
5.67
7.33
从上面的抽样表中可以看出,听力题的第一、二、三题学生得分较好,笔试题的第三、五题得分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上,相对的说,是英语单词的听力和选择较好,即再认不错,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前册知识的复习,即再现较差。
而且,优差试卷的平均分58.86分,明显低于全班的平均分76.5分,也就是说,差生与全班平均水平距离太大,差生太差!优差相差分数64分,这也是个非常令人警醒的差距。
4、答题的其他典型情况
首先,是听力题的审题差别大,很多学生听录音和审题不能同时进行,在答卷和阅卷中都可以看到,审题灵活准确性有待提高。
其次,听力题的第五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空格里什么都没有填或者画成了符号,对表不熟,对单词numbers也不熟。
再者,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一题,很多学生对本册中的一些二会、三会单词记忆不准确,大部分出错的都在phone, pass(二会), come, have a look等词汇上出错。有的把phone翻译成“照片”,与photo相混淆;把come译成“一些”,与some相混淆。
四、感想和建议
1、很多家长说,学生英语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前途,是啊,英语不同于其他母语教学的科目,它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容和要求,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不是成正比的,我们的英语教师,更要经得住辛苦和挫折,继续一如既往地开展教学。
2、命题者担负着科学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师教学成绩的双重重任,因此,教师、学生、命题者的纽带,就是课程标准,教师依据此来教,学生依据此来学,命题也就据此产生,才能三位一体,更好地考查出效果,希望命题者能坚持紧扣教材重点,把当学期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显示出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7
一、近期工作安排
(一)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心理健康于XX年12月28—12月30日由教导处进行随机抽测,其它学科为考试科目,于XX年12月31日停课,开始复习迎接考试。
(二)期末上交的材料
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从质量工程、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和常规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教案、反思、说课稿、卷面分析、学生帮教反馈表、教师结对子听课记录、教师听课记录,课题组负责人的课题研究总结及过程材料。
班主任:撰写班务工作总结、班务工作教案、填写学籍档案、班级成绩汇总表、填写学生素质册;上交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总结等。
(三)保卫科、***教处和班主任要在期末期间安排好安全教育工作。
(四)1月31日下午学校开展迎新年游艺活动。班主任安排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庆新年游艺活动。元旦联欢的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好,注意安全。
(五)元月1日—3日,放假三天。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做好元旦放假期间的作业布置工作。
(六)校级领导做好继续教育学分等级工作,于1月3日前将相关各类培训证书的复印件、发表和获奖的文章的复印件、岗位研修期间的学习成果、述学、述培情况等材料交办公室祁波主任处。办公室于1月4日前将相关材料整好上交教体局。
(七)1月4日下午召开教职工大会,具体安排考核动员、期末考试工作,校级领导、中层述职等(述职时间6分钟)
(八)年度考核工作
1、12月30日成立考核委员会,明确职责。
2、12月31日—1月3日,教师撰写XX年度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文本交年级组长,汇总后交办公室,电子稿发至nxqibo@diyifanwen,办公室及时上传至支部博客szdzbXX.51,请各位老师及时浏览阅读,了解一年来同事工作情况。
3、1月5日,召开考核委员会会议,对主管领导评签意见进行审核,确定考核等次。
4、1月5日—9日对拟定优秀在公示栏内公示。9日考核委员会将考核结果反馈本人,本人签署意见后上报市教体局。
(九)民主评议***员。1月5日下午两节课后在会议室举行民主***员评议工作。***员教师提前调课带上笔届时参加会。
(十)1月5日—6日,总务处对各班级进行财产检查。
二、期末考试安排
(一)考试时间:XX年1月7日—10日
八年级:***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加黑为全市统测科目)
(一)1月11日上午8:00在会议室召开阅卷工作会议。1月11日—12日阅卷并作好成绩统计和卷面分析工作,卷面分析于1月13日之前送交教导处。
(二)1月13日上午班主任登分,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
四、总结及考核
(一)1月13日下午2:30,召开年级组会议,总结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会后组长将总结、记录上报德育处。
(二)1月14日上午8:00召开教研组工作总结会议,总结考核教研组和学科教师教学工作,做好期末考试卷面分析。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再次明确课任教师撰写三案导学案的任务、要求和责任。会后,教研组长将相关材料上交教导处。
(三)学生于1月 14日下午2:30学生到校。各科教师布置寒假作业;班主任布置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纪守法教育;发放《致家长一份信》;班主任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4:30前学生离校。
(四)1月 14日下午5:00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公布教学成绩和考勤结果;公布一年来教科研成绩;布置假期教研任务、继续教育和安全等工作。
(五)1月15日上午总务处、保卫科对学校相关科室门锁上封条。
(六)1月15日全校师生放假。
四、假期工作安排
(一)学习“三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按要求撰写三案导学案供下学期开学课堂教学使用。
(三)春节期间学校领导看望有病和困难教师。
五、下学期开学时间及校本培训任务
(一)行***后勤人员上班时间为2月17日。
(二)教师上班时间为2月18日。
(三)全体教师于2月18日上午8:00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校本培训,教导处做好考勤工作。期间,教辅和后勤人员准备开学的各项工作。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8
以省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使我校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拓展,提高和深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程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州县教育局示范校成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二、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成员:*(小)、*各年级组组长
三、工作目标
设备有增加、管理更科学、培训更扎实、技术更熟练、应用更频繁
四、主要工作安排和措施
(一)、设备更新完善,为应用创建良好的平台。
1、把州教育局给学校的网站做得更充实丰富。此项工作由梁振衡、赵官友老师负责,其他教师协助。
2、积极争取上级的投入,为各办公室配置一台提供电脑,教室装备简易多媒体设备。
3、保证各办公室、电脑教学室电脑设备完好,不影响老师们的使用。
(二)、设备管理
1、建立帐、册、表,对项目设备逐项登记造册,专帐管理,账、册、物相符。
2、落实《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制度上墙,落实管理责任,认真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
3、管理教师要对项目设备每月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定期除尘,检查连接线路。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登记。
4、所有教师应按要求操作,不得随意违规操作。
5、文志祥老师负责信技软硬件及网络故障的维护工作。
6、相关资料整理规范,装订成册。
(三)、教师培训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教师适应中心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家必须用前瞻的眼光迎接教育技术现代化。
1、本期将对全校教师进行博客管理、动画制作的培训。具体要求人人建有自己的博客,并会操作管理。将自己的工作计划、总结、论文输入博客,建立博客圈,相互访问评论。动画培训只搞一个内容,体现基础和简要,要求人人都会做。
2、还不会文字处理的个别教师,要求通过自学和在他人的帮助下,提高速度,达到比较熟练,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完成一张试卷的制作打印,期末前进行达标验收。
3、认真搞好每次培训学习的效果评价,纳入教师考核,并配置一定的学习资金。
4、学校班子定期开一次远程教育方面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资源***整理:
1、各年级语数学科及其它有条件的学科每周按年级分学科要求完成查找***资源的任务,并做好记录、分类、建档。
2、本期末各年级分学科整理一套较完整的远教教学资源。最起码要有教案、课件、试卷、反思、论文等。
(五)、教学应用
1、鼓励教师运用远程资源上课。
各年级上多媒体课时间安排:
日期年级
星期五
一、二年级
星期四三年级
星期三四年级
星期二五年级
星期一六年级
2、学校整理好XX年年上期的校本资源库,供老师们学习使用。资料建在FTP服务器上。同时整理好XX年年下期老师们的资源,形成资源库。
3、年级组每期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研讨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并有课后应用体会小结。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尝试参与面必须达到90%。
4、本期5月份举行课件制作竞赛。
5、搞好远教课题研究。完成“十一五”省立项课题和州县立项课题的实验任务。
6、鼓励老师多参加上一级的竞赛,如课件制作、优质课竞赛、论文与反思评选等活动,对获奖者进行奖励和加分。
行事月历:
3月份:博客培训及验收
4月份:动画制作培训及验收,教师资源***整理诊断性检查。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9
关键词:历史学科;人教版;历史;沪教版;历史与社会;比较
2007年,苏州地区的历史教材有了一次较大的变动,从原来沪教版的《历史与社会》改为人教版的《历史》。2009年6月,最后一批使用沪教版《历史与社会》的学生中考结束,这也标志着沪教版向人教版过渡工作的基本完成。然而,从深层次而言,如何真正通过教材的转变实现教学的转变,如何深刻领悟新教材体系下教育教学的全新思路,这依然是苏州地区广大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笔者也试***通过对这两套教材的剖析对比,去寻求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人教版淡化农民起义
沪教版中的农民起义内容涉及较多,一方面,教材专门编排了《农民起义》的章节,详细介绍了陈胜、吴广起义、宋江农民***起义和李自成起义;另一方面,教材在通史篇目中也提到了很多农民起义,比如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等等。而人教版对此不仅没有设置篇章,而且也并未提及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之类。另外,沪教版用了整整两页篇幅介绍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中既有“读与思”,又有“知识窗”,还附有四幅插***和一幅地***;而人教版仅用了不到一页篇幅,并只附有一张照片。
虽然从整体而言,人教版的篇幅要远远比沪教版更为详尽和完整,然而它却省去了大量农民起义的内容,可见人教版对于农民起义的内容是相当淡化的。而这也似乎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关于农民起义的问题可以隐去或者是一笔带过,不必深挖细究。当然这不等于说农民起义不重要,相反,关于农民起义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而人教版之所以要淡化农民起义,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的,因为农民起义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太难了,它往往同时涉及到宗教思想的文化内容和土地制度的经济内容,而这两项内容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难理解的部分,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不清,就很容易把农民起义看作是打打杀杀的简单的造反行为,而这对学生形成科学、全面的历史观是不利的。所以,人教版的这种从实际出发的现实思路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这将避免我们初中教学过渡纠缠于农民起义,而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二、人教版突出民族融合
沪教版中,民族融合的内容仅为一课,即八年级上册《和同为一家》,其中涵盖的篇幅十分有限。而综观人教版,几乎全部都是以民族融合的线索进行编排的。中华民族在秦汉时期基本形成,自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之后,整个中国古代史人教版一共编排了四个单元,而这四个单元中却有三个单元都是以民族融合为标题的,而另外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虽然看似与民族融合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在这一单元中却也编排了相应的内容:一课叫做《和同为一家》,与沪教版的同名;还有一课是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而这是民族融合的重点内容之一。由此可见,沪教版的民族融合是蜻蜓点水,而人教版的民族融合是浓墨重彩。而在历史教学中,强调民族融合,不仅是符合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基本国情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手段。古为今用,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今天,人教版的编排是在有意引导这样一种趋势,我们不编造历史,但我们要认清历史,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当然也了解我们自己。
三、人教版强化课后评价
沪教版没有编排课后练习,只是在课文中穿插了一些“读与思”和“活动区”,而这些内容相对都比较开放,不太适合进行标准化考试,比如九年级全一册第93页的“读与思”提到:“归纳一下,发明家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而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脱离历史学科的,无法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再如第67页的“活动区”要求学唱法国国歌《马赛曲》,并将《马赛曲》的歌词与《义勇***进行曲》的歌词进行比较,而这在实际教学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别说学生,即使是老师也很少有人能具备如此高的法语功底。而人教版的课后评价编排则更为全面,除了一些“动脑筋”之类的开放性内容,也设计了“练一练”这样的常规练习。虽然我们说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毕竟是现阶段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和常规的基础练习应相互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开放式模式,而忽视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做好常规的基础练习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保障,所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课后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功底是大有帮助的。
四、人教版提高双语要求
沪教版和人教版都比较注重历史的双语教学,但两者的程度明显有所不同。沪教版基本只是列举一些专有名词,并且其中语种还不统一,比如九年级全一册第70页“Kopernik”是波兰语,第85页“Bismark”是德语,这些不同的语种反而会给学生的双语学习造成一定的混乱。而人教版相对比较严谨,所编排的双语内容严格是指中英双语,并且在教材最后专门附有《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另外,在人教版的课文中,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语言典故,教材也一一列举,比如九年级上册第10页的“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还有第39页的“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等等。当然,人教版不仅在双语内容上多于沪教版,在双语难度上也远远高于沪教版,比如九年级上册第112页的“动脑筋”,教材给出一张全英文的1769年拍卖黑奴的广告,要求学生读懂广告上的内容,而其中“cargo”、“negroes”等单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非是常用词汇,这进一步体现了人教版对于双语教学的高要求和高标准。所以,进一步加强历史学科的双语教学,将是未来历史教学的必然。而历史双语教学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了解几个专有名词,它更要求我们通过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史料来更加真实和深刻地接触和学习历史,这应该是世界史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努力的方向。
时代在进步,教材在更新,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紧跟节拍,与时俱进。沪教版向人教版的过渡,实际上暗含了某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其中的意义,在教学中及时纠正方向,提高要求,不断进取,让历史教学生机无限,魅力永存。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研制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003
[3] 国家基础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研制组.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001.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篇10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于2004年1月30日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称《要求》),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随之在全国拉开序幕。根据《要求》中提出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许多高校纷纷从公共基础课英语着手,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推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高等农业院校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在本文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开展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情况,就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发表自己的浅陋之见,希望能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
本着“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原则,江西农业大学在借鉴其他高校分级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05级学生中进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
1.1教学组织
2005年9月,学校组织05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分级考试,根据这次考试的成绩分为A、B、C三个级别的教学班进行教学。A班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组成9个教学班;B班的学生数占65%左右,组成56个教学班;C班的学生占25%左右,组成32个教学班。
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我校采取了“不同等级,不同教材,不同教学目标”,即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难易不同的教材来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A班使用的教材是《新编大学英语》(一到四册);B班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一到四册)和《新体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一到四册);C班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的预备级为起点,使用《新体验大学英语》(一到四册)和《新编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一到四册)。大学英语的周课时为4学时,其中读写课2学时,听说课程2学时。
为了实现大纲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不断线”的教学目的,我校将大学英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要求A、B班学生四个学期、C班学生六个学期修完各级指定的教程;提高阶段是指学生在大三、大四期间可以通过选修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化选读等课程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1.2教学方法
一是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读写课采用的是大班面授,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听说课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室,小班教学。
二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三个级别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C班教师授课时借助较多的中文解释,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展开,侧重夯实基础,增加词汇量。B班教师授课时以英文讲解为主,辅以一定的中文解释,侧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和自学任务。A班课堂教学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英文讲授为辅,侧重对学生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注意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增加适当的补充资料,布置较多的课外学习任务。
1.3教学评估
对学生的评估坚持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后,总评成绩按笔试成绩60%,口试成绩20%,平时成绩20%(读写课10%,听说课10%)进行评定。笔试命题由专人完成,三个级别统一试卷。考试题型含听力和主观题(翻译或者写作),以测试学生的听力和应用能力。阅卷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以确保阅卷公正、客观。三个级别的口试试题分为三套,每个级别采用一套试题,试题内容由相应级别口语教师共同讨论后决定,统一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组织本班的口语考试。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则采取校督导组专家听课和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
1.4教学管理
每周20个上课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2个学时)专门安排05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课,因此10个时间段安排上读写课,10个时间段上安排上听说课。由于A班学生来自于各个院系,很难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所有班级的英语课,所以少数A班被安排在周末上英语课。
分级教学后,原有自然班打乱,学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而且读写课又是大班上课,班级管理难度加大。虽然学校要求任课教师随机抽查点名,但是教学管理上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特别是C班读写课学生常常旷课、迟到、上课纪律不好,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A、B、C级定期调整,实行“滚动制”,是分级教学的一个独到之处。每个学期末学生可以提出申请进入其他级别的班级继续学习,学校根据学生在上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是否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等决定是否批准学生的调级申请。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调整到适合他们英语水平的班级里学习。从我校的分级教学实践来看,有少数学生申请由A班调入B班或由B班调入A班,近一半C班学生申请调入B班学习。
1.5分级教学实践结果
分级教学在我校经过两年的实践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较以前相比,英语学习氛围有了明显的好转。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促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部分学生大一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英语水平、准备六级考试,或者学习专业课、选修课和其他课程。分级教学使更多学生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级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效:A班大部分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就通过了四级考试,两年下来2005级学生总的四级通过率也有显著提高,而且从考试的单项成绩可以看出,往年的听力、写作等弱项有所加强。
笔者负责的课题组于2007年1月对05级参加分级教学的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A班学生普遍对分级教学感到满意,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所增强,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大多数B班学生对分级教学感到比较满意,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的动力有所增强。而大多数C班学生对分级教学感到不满意,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英语学习仍然缺乏兴趣,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无反馈。
两年后,由于诸多原因,C班没有按原计划在大三增开一年英语课,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也未在07级学生中继续推行。
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所引发的思考
在我校,分级教学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试行阶段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而未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全面推行,因此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2.1教师方面
大学英语采用分级教学后,由于许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读写课课堂教学中仍然跳不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框,没有摈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听说课时,仍然局限于播放听力文件,公布听力答案,而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知道利用网络***、整理相关视听材料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更不知如何组织适当的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动口。
因此,要做好分级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精心准备好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多给学生一些讨论、发言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分级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教学,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快速地搜索、整理、利用和共享教育信息。也要学会制作完备的教学课件,并多渠道地开发教学资源,采取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的要求。
此外,大学教师不应满足于做纯粹的“教书匠”,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组织科研、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科研能力,努力做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2.2学生方面
既然是分级教学,就必然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级别来因材施教。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并因此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但也不可否认,分级教学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使另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自满心理。一方面,少数没有被分到理想班级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许多C班的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特别是C班的学生,由于同班同学的层次接近,缺乏学习上的领头羊,缺乏一种互相激励的环境,往往上课不专心,自律性较差,有些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另一方面,部分A班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已是佼佼者,逐渐滋生骄傲情绪,学习不再刻苦奋进,导致成绩下降。
因此,要顺利推行分级教学,学生需要端正思想,加强了解分级教学的运作。如果努力学习,B班和C班的学生有机会升入高一级学习。如果自满松懈,A班和B班的学生也有可能降到低一级学习。
2.3教材方面
虽然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参差不齐,但据了解大部分院校和我校一样,选用了其他高等院校也在使用的《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体验大学英语》等统编教材,而这些教材并不完全适应农业院校学生的基础状况。难度合适,词汇量适中,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又符合农业院校特点的教材还比较少。
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结合各院校学生特点,认真研究、选择合适的优秀教材,或组织教学骨干编写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补充教材或资料。
2.4教学条件方面
我校的硬件建设还不能满足分级教学的要求。一是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我校电教中心的多媒体教室只能满足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英语读写课根本无法申请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师也无法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我校外国语学院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要满足本科两个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听说教学,英语专业学生听说教学和其他英语专业课教学的需求,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无法适应分级教学的要求,有些班级只好安排在周末上课,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学校尚未建立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料,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及学习成绩。
因此,学校要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一些多媒体教室,并建立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增加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而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可以实现学生以网络为媒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上网选择自主学习,学习平台内拥有的资料,如听力资料、教材辅助资料、考试指导资料、阅读资料、视听说资料等,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训练,扩大书本以外的学习范围。教师也可以随时查阅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的自学记录,并记入平时成绩,在考试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2.5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的学分制和评优条例无法适应分级教学的要求。A班、B班和C班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考试后获得相同学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挫伤了高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成绩测评和奖学金评定,采用统一试卷考试,虽然可以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却违背了分级教学的初衷:不同层次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也使低起点学生对分级教学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分级教学使他们更低人一等。
由于分级教学打乱了按院系、专业组成自然班的原有模式,教学过程中的考试安排、阅卷、成绩录入等环节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学校没有对相关工作量予以认定来提高相关教师和教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想保证英语分级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要加强分级教学的领导,成立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英语的各项工作起到监督、指导作用。要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加强督导组的教学监督作用,切实保证分级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真正实行“滚动制”。在新生初始分班前公布“滚动制”的执行办法,定好升降级的比例或者名额,每学期末结合学生申请将平时表现差、跟班有困难的A班学生降至B班、B班学生降至C班学习;将学习态度好、成绩有显著提高的C班学生升至B班、B班学生升至A班继续学习。这种既有降级又有升级的升降机制既会给学生压力又会给他们动力,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第三,要通过***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高层次的学生适当加一些学分给予鼓励;对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予待遇上的倾斜。
第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总之,分级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适应了当前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强有力地支持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高等农业院校适合采用分级教学,在分级教学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分级教学实施起来有些困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各院校在分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能遇难则退,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实践,在运行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蒋新兰.浅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