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论文

知识共享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物流企业知识管理文化

1引言

知识共享是指知识在个人或团体或组织间的各维流动,在组织中,它不仅包含员工之间的交流,员工对组织的知识转移,还包括组织对员工的知识转移。通过知识的共享不仅能促进知识的扩散,还能激发组织知识的创造。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为了行为方便,本文中知识共享与知识管理等同使用。

2企业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KPMG的一项知识管理报告发现,知识管理实施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知识管理不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缺乏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知识共享包含显性知识的共享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显性知识的共享主要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知识传递,而隐性知识的共享主要是指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智慧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个组织团体的知识则是相对无限的,个体的知识只有通过交流传递才能得以发展成团队或者组织的知识,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才能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知识资本。但是,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具备了知识共享的硬件环境,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如BBS、博客等,但却没有发挥应有功效。员工不愿意主动向组织或者其他员工提供自己的知识,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喜欢参与组织内的知识交流嘲。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员工将知识视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资源,害怕自己共享但对方不共享而使自己失去知识优势进而失去工作,二是因为大家习惯于各自为***,不愿交流,或者是组织各部门为维护本部门利益而禁止部门间知识交流。不管是员工的利己想法还是组织对知识共享的漠不关心都与企业文化相关。在一个互相猜忌,互不信任的企业文化里,没有人会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在一个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里,员工就不会有合作的意愿,没有任务合作,知识在不同个体中得不到转移;在一个对知识交流漠不关心的企业文化里,员工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组织不关心的事情;在一个冷漠的企业文化里,知识交流就更不可能实现。这些企业文化都会阻碍知识共享,进而阻碍知识管理的实施。

相反,如果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互相交流,分享知识,相互提高,并辅予奖励制度,那么知识共享将弥漫整个组织,如果组织员工所信奉的价值观是合作提高,那么员工会偏好与他人合作,而在合作中,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会潜移默化的在不同个体或团队间转移。如果企业文化视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平等,鼓励员工向组织提供新观点、新思想,并将自己获取的新知识传递给组织员工,那么员工也乐意为组织出谋划策,体现自己的智慧。如果企业文化把组织营造的像个大家庭,那么在大家庭里知识自私的心态不复存在,同样也会自动假设对方非知识自私,大家就会毫无顾虑的分享各自的知识,如果组织不提倡创新,员工何来动力去利用知识创新,又怎么有意识去通过交流知识而创新。IBM公司建立了知识共享的文化,员工将贡献自己的想法当成了一种习惯,每个员工都乐于共享自己的知识。公司非常尊重知识工作者的专业执着和热情投入,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鼓励员工各施所长,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主管和经理经常与员工坦诚交流,面对面鼓励他们交流知识,变革创新,并对他们的发展负责。

3知识共享的过程

知识共享的过程可以看做一个价值链,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组织、知识传递、知识利用和知识创造六个不断循环进行的环节,如***1所示。

(1)知识获取:这是知识价值链的源头。组织首先需要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包括内部和外部,外部主要有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及其他各种知识资源等;内部则是以员工为主。组织在日常中要注意收集员工的一些新观点,整理备案,具备将这些知识吸收的技能。为更广泛收集员工身上的知识,应该鼓励员工自由陈述观点,而不是限制员工发表意见。对于好的观点与建议要公示给大家,一是可以从精神上鼓励提建议者,二是可以激发其它员工提建议。同时,对于研发性质的组织或者部门,可通过设计实验或者一些产品原型获得知识。

(2)知识存储:知识获取后,需要及时存储起来。企业需要建立数据库和知识库或信息技术软件来存储获得的大量信息、数据及知识。除了利用数据库存储知识外,可以将一些制度性的知识编制成文件,将操作或流程性的知识编制成手册。这样,不但利用纸质介质存储了知识,同时再发放给员工,知识就存储到员工手里了。另外,员工的离职总会带走很多附于其身的知识,企业如果平时就注意积累这些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保存下来,就能尽量减少员工离职所造成的知识流失,也能给继任者提供大量工作信息,减少岗前培训。对于企业自己开发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专利或者版权形式来固化存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3)知识组织:外界信息千变万化,知识更新换代愈来愈快,所以知识存储后,企业应定期进行数据库、知识库的更新。由于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新知识是离散的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所以,组织需及时整理和完善这些获取的新知识。对于员工所提出的新观点或者建议,组织应该及时向其反映处理结果,这样,一是一种对员工的尊重,二是一种强化新知识的行为。如果知识的组织维护很好,组织就有能力将这些知识转变为商业计划,并能有效提高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企业具备知识选择、过滤、加工和提炼的技能,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去粗取精。

(4)知识传递:知识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员工个体的心智里,促进知识传递,实现知识共享,是组织知识创新的基础。组织需要为员工构建知识传递的渠道,建立内部局域网和万维网方便员工搜寻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建立资料室、信息中心或者论坛来方便员工查找和学习知识,有利于员工内部知识交流;组织是经济环境中的一员,要善于在大环境里传递知识,及时向员工、客户和相关机构信息,定期召开座谈会、讲座、会议或培训来达到知识传递的互动;以团队为核心的组织,要为不同团队搭建沟通渠道,将绩效好的团队的经验传递给绩效不好的团队,互相学习,提高组织绩效。

(5)知识利用:知识只有利用了才会发挥其巨大的效用。组织应该支持员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对自己的知识开发利用。对组织所获得的、更有利于工作的新知识,如果员工没有采纳到工作中去就是极大的失败,组织应保证员工将新方法新知识应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同时,组织自身也需善于利用组织的知识资源去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发挥知识的解决问题效用。对于非专利和版权知识,组织应对一些关键陛知识进行保护,防治非法利用,损害组织利益。

(6)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基础,组织获取新知识的渠道可无限扩展,只要有利于组织就应学习采纳。由于知识的专业性质,如果让不同专业知识碰撞就有可能产生创新,所以,组织要鼓励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人进行交流和交换意见。为鼓励员工活跃创新思维,可以对提供新观点和新知识的员工进行奖励。由于创新大多是渐进式的,需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这种知识创新也最可靠和相对简单,即使是突破性创新也要以某种现有知识为基点,这种知识创新往往会成为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的绝对优势。所以,除了通过新知识和专业知识交流来进行知识创造外,还可以通过整合一些经验和现有知识内容,获得知识创造的来源。另外,组织对解决一些问题时所采取的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也应该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组织的知识创造。

4基于知识共享过程的文化障碍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共同想法、决策方式及共同的行为模式之总和。企业文化价值可以从参与性、一致性、使命和适应性等四个维度加以评价和衡量H,如***2所示。

(1)参与性: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可由员工的工作态度来反映,员工工作积极是对组织的信任与支持。要让员工充分参与到组织的建设中,则必须给予员工决策权力,而战略制定无疑是最能反映一个组织的授权程度。让员工参与战略制定,不但能使员工承担责任,还能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导向则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将组织划分成部门或者团队,根据部门和团队的绩效确定工资或者薪金,倡导团结一致的工作精神,发扬团队内的合作精神,将大大发挥团队工作大于个体之和的工作优势,将组织内的员工能力拧成一股股强劲的绳。除此之外,要让员工长久参与到组织建设中还需要重视员工的能力发展,让员工觉得组织真的把自己当成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分子I5]。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尤其要将员工的知识能力看作组织的竞争优势资源,要重视加强对员工的能力培训,加大对员工在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帮助员工学习,增进和提高员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样,必定会带来组织效能的提高。

(2)一致性:组织员工如果人心涣散,像盘散沙,则必定什么事都干不好,组织迟早要面临失败。组织如果能够上下一心,则众志成城,再困难的问题,都能借助集体的力量去解决,可以说,组织的问题是座大山的话,一致性就是组织面对困难的支点,而员工的知识则是杠杆目。要达到一致性,首先,组织必须具备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必须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才能在危急时与组织站在同一条战线之上,而组织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员工能够加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当组织面临资源紧张等问题时,达成一致意见,则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资源的作用,而不会发生资源争夺现象,涣散组织的“***心”。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更是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和生死存亡,特别是能够最大限度留住组织的优秀员工。同时,各部门间的任务要协调一致,默契的配合完成组织的任务,跨部门合作交流时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进行,遇到问题都能在组织内找到相应的协助者,都将强化组织成员的凝聚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3)使命:这是关乎组织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在员工也认同组织的未来理想状态并为此努力时,组织的使命才可能达成。使命的完成还需要目标的支撑,组织必须要有长期的目标和方向,并按照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才能形成对使命的有力支撑。为使员工充分参与到组织使命建设中,组织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战略方案指导员工的工作,让员工工作能够有的放矢,避免员工的工作无所可依。此外,组织具备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对于组织的发展也相当重要,领导者的知识素质能够让组织迅速步人正轨,避免步入弯道。

(4)适应性:在激烈竞争的经济一体化环境中,适应性对组织至关重要。首先,组织要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学习,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员工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学习中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培养员工对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接受力度,提高员工对外界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因此,当环境变化而需要发生变革时,员工能够为组织提供意见,支持合理变革而不会成为变革的强大阻力,并且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组织的调整,减小组织的震荡。顾客至上是买方市场环境中组织所要持有的首要经营理念,因为顾客是产品的用户,他们的喜好关系到产品的畅与滞,从而影响组织的收入。现在顾客喜好越来越多元化,需求愈来愈变化神速,所以组织的员工应时刻关注客户需求变化,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市场策略、营销策略,甚至是改变整体战略。

在企业知识共享的不同阶段,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撑,就会对知识共享活动带来严重阻碍。在知识共享的六个阶段中,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发挥的阻碍作用和作用方式均有所不同,可以归纳见表1。

5某物流公司知识共享中克服文化障碍的案例

某物流公司为专业从事生鲜冷冻食品运输的企业,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要求在内部开展行之有效的知识共享活动。为此,企业投人大量资金建立知识共享渠道,从发达的内部局域网,到舒适的工作讨论室,硬件条件可谓非常先进。但是,这些大量的投入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局面,员工仍然对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热情不高。该公司经过分析,认识到文化障碍是知识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所在。为此,公司采取了下列措施:

(1)高层领导带头。高层领导的主要改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很多规章制度、管理通告等都通过网络,并为每个高层领导开通了个人网络空间,适时更新有关信息,例如高层领导关心的一些问题、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等,通过这种活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高层领导大量接触基层员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认真对待每一位员工的建议,及时给与回复,从而极大鼓舞了员工表达自己观点的热情。

(2)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产生抵触的主要原因是对陌生事物的不熟悉和由之产生的排斥。该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大量有关培训,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使用、如何提出更为有效的提案、如何参与或主持小组讨论等,培养员工参与知识管理活动所需的技能,提高他们从事知识管理活动的能力。

(3)提出了明确系统的知识管理计划。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制定了明确系统的知识管理计划,并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保证员工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目的、要求和进展情况有充分认识和了解。

知识共享论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共享;管理模式;成本和效益;激励机制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使得人类知识总量空前增长,呈现出知识量的递增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老化周期越来越短和知识横移的趋势越来越强等特点。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资源所构成的新的生产力体系为核心,以知识资本为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主要推动力。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通过知识共享和应用来提高企业应变力和创新力。知识共享作为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智力资本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员工获取知识的效率,增强个体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进而提升组织整体知识的存量与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力。

二、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

(一)从知识接受者看

(1)无知感障碍。人对知识的无知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人却认为无知是无能的体现,宁愿承受对问题的不解和无知之痛,隐蔽其无知。它抑制了人的求知愿望,限制了知识交流,增加了知识的获得成本。(2)原创癖好障碍。拒绝接受共享知识,热心于自我创造和研究。多种等功效的知识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等功效的知识增加说明知识共享效率低下,提高了知识创新的成本。(3)资金问题。寻求知识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成本。目前国内企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普通员工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知识共享的困难。

(二)从知识拥有者看

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垄断、竞争、自我封闭、偏见等心理,成为知识共享的独享心理障碍。其原因是:(1)知识是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知识是知识拥有者在市场经济中安身立命的根基,是其向企业索取分配资源(利润和机遇)的资本。如果不能得到回报,是不公平的。(2)知识的获得应该付出代价和成本。一些知识共享者从知识拥有者那里无偿的获得知识资源,这是对知识拥有者前期付出的时间和心血等成本的否认。(3)知识相对价值的降低。知识共享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知识拥有者,使知识相对价值快速降低。知识拥有者将其独有的稀缺知识资源转移给他人而共享,改变了企业内稀缺知识的供求关系,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风险。这与经济学的“节约悖论”很相似,形成“知识共享悖论”。知识独享有利于个人,但不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事实上,只有企业的发展才有个人的发展。另外隐性知识较难转移以及知识共享者之间的知识结构差异、是否兼容等都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障碍。

(三)从管理层面看

(1)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障碍。表现为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层次太多,延长了知识流传递的时间,增加了知识转移的成本,并造成知识在转移过程中的失真或丢失。(2)缺乏知识共享的意识。现今国内的企业能够成功建立知识共享机制的很少,难以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知识僵化陈旧,缺少市场竞争力。(3)信息传输障碍。在企业内部信息“断路”,不能形成供求链条,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4)技术因素。知识管理技术应用不成熟成为知识共享的“瓶颈”。

三、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企业推行知识共享主要效益体现在:可实现知识从个体拥有向企业指定群体拥有的转移,增加企业知识资本总量,丰富企业知识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个人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降低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减小人才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内部积累知识的成本小于从外部市场(如技术转让)购买所支付的成本。

我们考察一下不同企业管理的知识共享几种模式,从中窥视知识共享的交易成本和知识共享的经济价值最优化问题。知识共享的传递方式主要有单向知识传递、双向知识传递和多项知识传递三种。

(一)以单向知识传递实现知识共享时的模式

1.原创知识在传递过程中一成不变,是恒量(用K表示)。传递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线性知识流动,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和应用。例如中国的祖传秘方等。知识共享的人只是血亲中祖父一父亲—孙子的家族代际传递链,知识的应用只是简单地复制祖传秘方,“照单抓药”,克隆祖先,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小生产者的管理理念。其交易成本较低。由于是恒定知识,知识共享的增值利润为零,价值恒定。2.原创知识是变量.在传递过程中知识的接受者主动的接受,传递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纵向知识流动。这种知识共享模式的知识传递路线可以“一师多徒”,形成金字塔形的知识传递辐射面。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知识不断地增值,价值递增。“青出于蓝胜于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这种模式特征的精辟概述。(二)知识传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知识传递方式

如金宇塔形的组织结构,严格按照等级传递,不可越级传递。双向传递体现了知识按等级逐级传递和反馈的互动机制。但只有等级传递,同层级信息不交换、知识不共享。知识的原创者往往成为权力的拥有者或者是知识和信息最大的拥有者,不能体现人人平等的知识共享。见***3。这种模式较之上述两种模式要有进步,从知识共享的效率和知识传递的成本看,双向传递一定大于单向传递模式,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知识磨损和丢失,使得知识共享的成本和效率相对不高。这种模式是工业社会的科学管理模式的缩写。例如,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营企业和***府等部门具有鲜明的“官本位”特色,是等级制严明的组织管理模式。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阶层越底层的普通人获得知识共享的机会越少,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主体的能动性。

(三)多向知识传递方式是形成网络化的知识共享模式知识“共享圈”(communityofpracitce)指的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形成某种工作联系,从而形成共享知识、经验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在群体中,有迫切的知识共享的需要,相互了解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且存在着互补性,形成共享圈的内聚力。象“圆桌会议”一样,信息和知识获得的机会均等,横向联系,多维互动,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知识的原创者、知识的再创者、知识的接受者和知识的传递者,彼此互为老师、互为学生。这是一种多赢的、成本最小和传输知识效率最高的知识共享模式。这就要求组织结构扁平

化,紧密合作。减少了知识在组织内部传递的各环节中过滤和损失,从而加速知识共享的传递速度和效率。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组织有效管理客观要求和优‘化模式。例如,学术交流会议、学习型组织等提供了知识共享的平台,以及以网络资源为主体的公众资源成为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同层交流的网络化、立体化的层层互动机制,以实现知识共享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四、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和原则

(一)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就是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易。即企业知识拥有者与企业法人之间的知识交易。知识共享并不是无偿使用,而是必须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前提。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而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假设:(1)原创知识是有价值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2)原创知识共享后,又被创新(补充、修正、完善或推广应用等),具有新的价值;(3)知识共享后或者再创新后,又将知识传递或知识共享;(4)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传递不存在损失。

知识共享本质是在共享过程中予以实践和创新。实现原创知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知识共享后使得知识增值,产生利润增值,应获得相对应的回报。其激励效果:

1.原创者获得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一是薪酬,二是组织认同,鼓励了知识共享和加速知识的转化和应用的进程。

2.知识共享传递链上的每一位应用者和再创造者都有相应的回报。知识共享和应用的人越多,知识增值的概率越大,利润增值越高,创造的经济价值越大。知识传递链越长,越接近链的初端的人获利越大,这样就激励了每一位原创知识的人或参与知识共享并主动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人,形成良性循环。

3.知识拥有者愿意知识共享。一个人的知识、智慧是有限的,当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后有更多的人参与再创造、改造、补充、修改和完善,使其知识不断增殖,经济价值不断增长,形成边际效益递增的态势。员工知识共享的行为得到合理的承认是知识共享的原动力。

4.承认知识共享过程的每一项,每一过程的每一个人的创造和智慧所付出的劳动和时间成本与价值。这是重要的企业文化,这样组织内部就会形成强烈的交流和浓厚的学习意识。

(二)原则

在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要让员工对于企业有信任感、安全感、公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等问题。让知识共享成为员工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的要求。因此,知识共享要遵循下面原则。

1.互利互惠原则。知识共享要提供对方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对方受益必将惠及合作双方,增加共同利益,从而实现企业“多赢”的目的。

2.整体性原则。交流与共享的知识应是增加彼此的价值,增加整个合作团队的整体利益,由此将各自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利于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挖掘每一个可以增加价值的机会。从而形成“大成智慧”,1+1>2的竞争优势。3.真诚互信原则。信任是一个个体估计另一个个体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主观概率(Cam-beutta,1988),威廉姆森将大量的交易成本归结为交易双方的不信任。阿罗指出,信任是经济交往的剂,世界上很多经济落后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缺少信任。知识共享的各方要相互信赖,知识交流要开诚布公,知识的共享要充分、相互协调,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水平的目的,使企业的竞争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增强。

知识共享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复杂适应系统复杂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企业运营中更加充分、有效使用知识资源,使知识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效用的需要,产生了知识管理,而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知识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只有在企业的最多数员工中得以最大程度的获取和应用后,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因此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以往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往往是从知识共享的障碍、知识转移机制等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分析,本文尝试将企业知识共享问题看成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重点分析其复杂性。通过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去剖析知识共享,为知识共享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1相关理论综述

1.1知识共享目前,学术界对知识共享的定义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的表述见表1。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表中某个对知识共享的定义,从其作用于知识共享效果的机制人手进行研究。

表1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识转移是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学习和知识系统是知识共享的手段,知识交易概括了知识共享活动的经济本质,而知识类型转化则是实现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知识共享的基础。因此从过程的角度来说,知识共享实质上就是知识转移,从知识源转移到知识接收者,从而实现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根据Gupta和Govindarajan对知识转移的研究,可以得到如***1所示的知识共享过程***。

1.2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进人20世纪60年代,以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系统自组织理论开始蓬勃兴起。70年代以来,更是诞生了混沌学、分形学一系列系统自组织理论,使以系统思想、系统方法以及研究世界复杂性为对象的复杂性科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科学前沿。目前,研究复杂性科学较有影响的有三个学派£川:欧洲学派,以钱学森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学派,以美国圣菲研究所(SFI)“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其中又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s,CAS)的概念是Holland于1994年在SFI成立10周年时正式提出的。他认为生态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市场体系都有着很多类似的特性,即面对环境的变化,这些复杂系统都表现出协调性和持存性,系统中的主体都在努力去适应别的主体。在1995年的著作《HiddenOrder》中,Holland将组成复杂系统的基本个体正式命名为主体(Agent)。Agent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围绕主体这个最核心的概念,Holland将CAS定义为由一系列可交互的A_gent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Agent对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刺激一反应的行为称为规则。随着经验的积累,Agent会改变自身规则来适应环境,它们也能聚集成更高级的Meta一Agent,此时的Meta一Agent行为呈现“涌现”(Emer-gent)的特性,而单凭分析Agent是无法预知其行为的。另外,所有的CAS都包括四大性质和三大机制,它们分别是:

性质一:聚集(Aggregation)。个体可以相互粘住,形成更大的个体(Meta一Agent),新聚集体如同个体般运动,这就好比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习惯与消费群体行为的形成。

性质二:非线性(Nonlinearity)。即当个体及其特性发生变化时,并不完全遵循线性关系,而伴随有非线性因素。

性质三:流(Flows)。“流”指个体之间的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流、能量流、物流等。“流”在循环往复运动后,往往会放大影响。

性质四:多样性(Diversity)。指Agent的差异性,体现在各Agent属性的不同,并且这种差异性必定是对Agent在整个系统中的进化是有利的。

机制一:标识(Tagging)。标识各Agent的共性或异性,帮助Agent进行信息识别和选择,以实现对Agent的聚集。

机制二:内部模式(InternalModels)。复杂系统内部可分为多个层次,由低级层次组合产生高级层次,每个层次都可视为一个内部模型。

机制三:积木(BuildingBlocks)。形成复杂系统的基本构件和简单个体。复杂系统常常是在一些相对简单的部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它们的组合方式而形成的。

2企业知识共享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2.1企业系统的复杂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组织的学者都将组织的行为视作一种线性的现象,用数学的方法加以研究。近十年来,复杂性科学的思想虽已渗人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但用复杂科学理论来对组织行为进行建模的研究却还不多。1999年《OrganizationScience为基于复杂理论的组织科学出了专刊,这一期收录了不少讨论将组织作为复杂适应系统进行建模的学术论文。总结起来,一个企业系统(CAS)可看成是由若干员工主体(Agent)构成。该系统的最低层次是员工,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教育背景、职业目标和工作岗位等属性(AttriUute)。每个员工都有唯一的标识(Tags),可能代表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该员工的服务对象。这些员工为了完成同一项任务组合在一起,便出现了团队,“涌现”(E-merge)出了部门或事业部层次。团队也可视为一个主体(Meta-Agent),描述一个团队不再用性格、教育背景、职业目标等员工属性来描述,而可能是任务性质、客户构成、文化等等。整个公司的业绩并不等于各部门、各主体的简单加总,这便是企业系统的非线性(Nonlinearity)。***2说明了企业系统的复杂适应结构。

2.2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北师大非平衡系统研究所方福康教授指出,知识管理中要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便是知识获取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主要又涉及到个体知识如何通过组织内各个体间的自组织相互作用,在企业(组织)这个层次上涌现出带有整体性质的新知识。这其实已经包含了将企业知识共享(获取、传播)问题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相联系的思想。上面提到组织本身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那么作为组织的一个行为子集,企业知识共享问题也可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来分析。以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问题为例,企业知识共享与CAS理论要点的映射可以表示为如表2所示的7对关系。

2.3企业知识共享的四层分析模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可看作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类似地,进一步考虑企业知识共享的整个系统也是如此,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由企业知识共享主体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能有效支持具有高度集成性、开放性、可伸缩性、可重构性的复杂系统。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当复杂,包含上下游企业、同类型企业、***府等组织。在现实环境中,供应链、企业、企业内部的部门等相互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每一个知识主体都需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反馈信息、其它主体的反馈信息不断自适应调整自己,对自己的知识传***和共享方式做出调整。根据企业知识共享所涉及的主体的研究粒度不同,可以将企业知识共享问题抽象成基于CAS的四层分析模型,如***3所示。

根据该模型,可以对不同知识共享鲜题进行CAS界定和分析。比如在分析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时可以将员工看作主体(Agent),不同的部门可看作员工主体聚集而成的Meta-A-gent,员工层次为其内部模型;也可以将部门看作主体(Agent),忽略其内部机制;系统边界则为整个企业,体现在模型中的下面两层。而在分析供应链企业群知识共享问题时,可以将整个企业视作由部门聚集成的更大的Meta-Agent,部门层次和员工层次为其内部模型;也可将整个企业视作主体Agent,忽略其内部机制;此时的系统边界为整个供应链,体现在模型中的下面三层。

知识共享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书馆知识共享的相关问题.并以此作为基点来实证分析***书馆实行知识共享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而探求克服共享障碍的激励措施。论文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书馆实施知识共享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提出并分析了***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书馆面临着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挑战,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文化,***书馆也随之改变管理与服务方式。无论是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为自身的生存。***书馆都应该认真审视周边变化的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任务。引入知识管理.建立一个实时、开放的知识共享系统。总之。实行知识共享是***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1、***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

***书馆知识共享也是***书馆开展的知识共享。这不仅包括***书馆内部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还包括与***书馆紧密相连的外部机构之间、***书馆和***书馆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书馆内部人员知识共享是指***书馆内部人员个人的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与其他成员所分享从而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过程;***书馆外部的知识共享主要是***书馆与***书馆用户与其价值链上的组织的知识互补性和协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转移的过程。其中***书馆内部人员的知识共享和***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书馆知识共享的主要方面,而***书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书馆知识共享的次要方面。

2、目前国内***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

2.1部分读者和馆员提供隐性知识的被动性

***书馆馆员作为知识拥有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物力、精力和财力。对于个人来说,馆员对***书馆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所知道的而其他人并不知晓的知识。个人拥有的独特技能使自己改进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而共享之后的知识不再为个人独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减少。

2.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和有效管理,***书馆知识共享管理大多不健全。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贮存在头脑中,是否贡献出来供其他人共享,完全取决于馆员的意愿。所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极为重要。但目前大多数***书馆采取的分配制度明显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缺少由物质、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书馆隐性知识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一大障碍。

2.3***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书馆对知识的组织和整序是其基本功能,而知识的组织和整序需要的是特殊的专业性技能。因其组织和整序的日益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的检索和利用。这是造成用户利用***书馆难度的根本原因。因为从用户查询利用来说.尽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色彩已经淡化,但仍然会带来不少麻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随着复合***书馆、数字***书馆建设的推进。***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没有降低。资源的丰富和复杂性,检索查询的复杂性,***书馆服务设施的复杂性,这些都给用户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书馆对用户的培训、咨询实际上是把自身的个人知识和技能拿来与用户分享,这种个人知识和技能不是显性知识,而是主观化的隐性知识。

3、解决***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3.1通过宣传教育广泛达到共识

由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中,知识共享对提高组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书馆的知识共享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书馆是社会文化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受财***拨款的扶持,因此竞争意识不强。随着中国加入WTO,***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受到商业机构或信息咨询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书馆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住脚跟,就要重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增加知识资本,提高工作和业务能力,增强***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书馆利用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通过领导示范、业绩考评等手段把知识共享与***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打破部门思维.帮助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学习、合用、开放的文化环境,激励人们以内在的力量和他人进行知识共享。

3.2建立***书馆知识共享协议

***书馆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有工作关系维系的供需链,***书馆与书商、行***管辖部门、社区、用户、本行业及其他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技术支持行业及部门,同样也包括其他***书馆。***书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其用户扩大知识的获取、各***书馆之间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互助协作关系。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身处异地的***书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书馆知识共享是有可能的,主要建立***书馆知识共享协议,这是深度合作和长久合作的必要措施。由于各馆知识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共享具有差异性。为平衡各馆之间的利益,有必要建立合适的补偿机制。可以对贡献知识的数量、知识的受认可度及运用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大致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补偿力度。利益平衡是知识交流和共享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石。

3.3建立***书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3.3.1激励用户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用户既能获得实际的利益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用户的知识学习、创新及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知识交换的意愿。

(1)共同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总是来自***书馆内部.很大部分是来自用户。***书馆可以积极地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使用户成为***书馆良好的合作者.共同进行信息服务的开发和革新。

(2)共同学习机制

这是一种突出***书馆无形的社会文化价值创造和利用的方式.重点在于促进***书馆和用户之间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团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书馆可以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利用用户的知识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链或者进行组织结构及流程的再造。同时促进***书馆与用户进行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3)智力资产共享机制

共享智力资产是***书馆与用户关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共享方式。把用户视为***书馆的“所有者”,***书馆与用户共同分享双方的智力资产,并且创造出新的智力资产,以获取智力资产的最大收益。用户不仅参与参考咨询服务,还同***书馆一起共同开创***书馆的未来。

3.3.2激励馆员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1)知识(成果)署名并定期公布制度

对***书馆员工个人或团队的知识成果都加以署名。其它的知识(成果)都定期在***书馆内部公开,并在指定的地方加以公布。这样做一方面是***书馆对员工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他们由此也会产生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努力地自觉创造出更多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要求***书馆员申报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个月)以来的知识成果,汇报与其他馆员交流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将多少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2)知识薪酬支付制度

对贡献了知识成果的馆员。通过增发薪水与酬金来激励。对那些贡献了较多经验、技能等隐知识而对经济利益较敏感的馆员,***书馆可将其贡献与奖金等挂钩,或稿酬的方式支付。馆员发表的作品在馆内公布时亦以一定的稿酬鼓励。凡第一次在馆内公布的重要理论观点及技术知识为其付予一定的稿酬。这方面可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

知识共享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共享因素分析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教师知识共享对于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则是不竭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此提供r更为便捷的技术支持,但是,技术的引入并没有使教师的知识管理和共享有飞速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共享?教师在网络内知识共享的因素是什么?因此,探究影响教师知识共享有关的能力、技术、动机因素对于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了解教师知识分享状况,包括教师知识分享的现况、内容、动机、障碍等等。初步了解学校组织对教师知识分享影响情况,计划从组织文化、行***领导、信息科技、团队机制四方面进行分析。

本研究拟设讣问卷进行施测,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知识分享的现转和影响因素。问卷包括三部分:

(一)基本数据表:教师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资料;学校背景资料,包括:中学、小学等方面。

(二)教师知识分享量表:针对知识分享的访谈,整理出教师知识分享量表设计架构:“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意愿”三层面。其中“知识分享需求”从知识接受者的角度思考,以求知欲、兴趣、问题解决、个人成长为设计主轴;“知识分亭意愿”从知识拥有者的角度思考,以人际关系、成就感、利他为没计主轴;“知识分享行为”同时由知识接受者与知识拥有者的的角度思考,以分享个人知识、分享学习知识、促进学习动机为设计主轴。项目评估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尚町”、“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项目,分别给予1分到5分,最后再将所有项目之得分作累加统计。

(三)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问卷:根据文献调研,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分成以下几个层面:(1)教师的信息素养、(2)个人专业知识、(3)共享的动机、(4)信息技术环境、(5)学校文化、(6)学校策略、(7)组织机构。各个项目的调查分成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太符合”、“很不符合”,分别给与1分到5分。

2研究实施与数据处理

根据文献探讨和访谈结果,编制问卷题项,形成问卷之初稿。由专家咨询以建构专家效度,增删题项,修改表述后,完成预试问卷。本文问卷编制的数据来源是青州市云门小学部分教师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删除小适切之题项,完成正试问卷。

正式问卷形成后,选取了青州市云门小学、云门双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40份,收回104份,剔除问题回答不清等无效问卷后,得有效问卷共98份。使用软件分析工具SPSS11.0进行分析。

2.1描述统计

对于回收的问卷首先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使用平均数、标准差、偏态与峰度进行分析,初步以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方面的现状。中小教师整体知识分享之平均数为3.25,标准差为0.37,其平均值落于3.02—3.75之间。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知识分享的程度一般。教师整体知识分享之分布呈现态分布,教师整体知识分享平均数的分布较为集中,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

在调查的三层面中,“知识分享需求”层面的调查得分最高,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及低阔峰,表示教师知识分享需求平均数的分布较为平均。在“知识分享意愿”层面的调查得分为3.5,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及高狭峰之情形,可知大部分教师知识分享意愿有比较高,并且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得分平均差异较大。在“知识分享行为”层面得分平均数为3.08,较低,分数之分布呈现负偏态及高狭峰之情形。显示大部分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有趋向高分之趋势,且教师在此层面的得分平均差异较大。

研究中对教师知识共享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排序,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层面的得分较高,而“知识分享行为”层面的得分较低。这说明教师认为有知识分享的需求,但在知识分享的行动上却较少,尤其以“知识分享行为”层面一些题目“我常设计课件与同事共享”为整个晕表的最低分;“我常将我的一些教学心得放到网上跟同事交流”得分也比较低;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普遍上都有知识共享的需求,共享的意愿也不低,但在行动实践上,却较少付诸实施。

2.2信度分析

在“教师知识分享量表”信度的检验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ca系数值来对同一构而下的题项进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衡量其是否符合一般的信度检验要求。调查问卷的各个层面的值在0.80上下,调查表的总d值为0.83,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3t考验

本研究为了解教师个人因素在知识分享上的差异情形,以***样本t考验及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探讨教师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任教年资在知识分享上之差异情形。不同性别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以及整体表现之间的差异,均达显着水平(P<.05),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显示无显着差异之状况不同。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检定不同年龄之国小教师在知识分享之差异情形。可知,不同年龄的中小教师在知识分享整体与各层面上并无显着差异存在。

2.4组织因素与知识分享的相关

以积差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探讨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的整体关系与关联模式。本研究中,教师知识分享包括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及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组织因素则包括学校文化、学校***策、信息技术三个因素。本研究先就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之积差相关加以考验,结果如下所示:

由表可知,教师知识分享的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及整体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的学校文化、学校***策、信息技术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

2.5网络环境下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

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问卷信度检定采用Cronbacha系数来看问卷一致性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原始构面的信度均大于0.7,表示原始构面的信度相当高。

针对网络环境下影响教师知识共享问卷的原始七个层面的37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透过取样适合性量数(Kaiser—Meyer—Olkin,KMO)与Bartlett球型检定,根据学者Kaiser(1974)的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的KMO值为0.728,表示变项间的共同因素(Conr—motrfactor)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并透过最大变异数(Varimax)做直交转轴(Orthogonalrotation),使萃取的每个共同因素不受其它共同因素干扰且便于命名,且解释变异程度也不受影响,并依Zahman&Burger(1985)建议,取特征值大于1,且各变异负荷量绝对值大于0.3以上,并能解释40%以上之变异量时,来决定因素分析的结果。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l的因素有6项,其累积解释变异量为72.17%,并以共同因素与变量间相关系数大于0.5来决定共同因素所包含的变项与命名,并计算出共同因素的内部信度皆在80%以上,显示精简后六个关键成功因素之信度良好,整理如:

(1)学校知识共享文化因素:学校具有相互信任的、奖励教师学习分享,并鼓励建立知识社群,彼此讨论分享与促成员工成长学习。

(2)教师知识共享的动机因素:确认知识共享对学校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认可。

(3)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因素: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是知识共享的前提,校园网的建设应注重资源的有序,便于查找,为教师个人信息的提供良好的知识管理界面和平台。

(4)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冈素: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足通过不断总结反思获得的,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才便于共享。

(5)知识共享的学校策略因素:学校的***策因素是指学校通过引导,奖励等措施促使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6)信息素养因素:学校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

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的访谈情况反映出教师对于知识的共享都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知识共享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但同时表示,在网络环境下很少将知识分享付诸实践。原因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工作的压力大,时间长;另一个是认为自己不太善于知识分享,对于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不知道是否应该值得与人共享。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很高的知识分享需求,然知识分享行为则较低。

关于利用网络的“教师分享的知识内容”的调查结果而言,发现教师知识分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关教学知识分享内容,则包括试卷、教学课件、教学知识等方面,且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之分享频率最高。

本研究调查发现,“知识分享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兴趣”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研究有兴趣因而有知识分享的需求,因而知识分享的参与度和吸收度比较高。同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是教师参与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享的意愿调查中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是一个拓展“人际关系”的媒介,也是一个促进的手段。

3.2对学校的建议——推广知识共享的理念和互信合作的学校文化

研究发现知识分享的状况基本良好,但是在教师的知识共享的意愿、需求、行动方面存在的差异提示我们知识分享的在提升尚有努力的空间。学校要提倡知识分享观念是关键,虽然总体而言教师对知识分享持肯定的态度,然而,如何让意愿转变为具体的行为,需要教师更深刻理解知识分享的目的、方法与优点。学校必须了解知识分享的内容、方式和障碍,并需要制定措施使知识分享融人教师日常工作中。

学校教师之间的信任程度是教师知识分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教师之间的瓦动过程中,促使其愿不愿意与对方分享的最主要因素乃源于双方的信任关系。因此,学校需要营造一种互信、协作的文化氛围,在这种互信合作的文化中,将更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书馆知识共享的相关问题.并以此作为基点来实证分析***书馆实行知识共享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而探求克服共享障碍的激励措施。论文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书馆实施知识共享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提出并分析了***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书馆面临着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挑战,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文化,***书馆也随之改变管理与服务方式。无论是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为自身的生存。***书馆都应该认真审视周边变化的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任务。引入知识管理.建立一个实时、开放的知识共享系统。总之。实行知识共享是***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1、***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

***书馆知识共享也是***书馆开展的知识共享。这不仅包括***书馆内部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还包括与***书馆紧密相连的外部机构之间、***书馆和***书馆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书馆内部人员知识共享是指***书馆内部人员个人的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与其他成员所分享从而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过程;***书馆外部的知识共享主要是***书馆与***书馆用户与其价值链上的组织的知识互补性和协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转移的过程。其中***书馆内部人员的知识共享和***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书馆知识共享的主要方面,而***书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书馆知识共享的次要方面。

2、目前国内***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

2.1部分读者和馆员提供隐性知识的被动性

***书馆馆员作为知识拥有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物力、精力和财力。对于个人来说,馆员对***书馆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所知道的而其他人并不知晓的知识。个人拥有的独特技能使自己改进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而共享之后的知识不再为个人独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减少。

2.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和有效管理,***书馆知识共享管理大多不健全。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贮存在头脑中,是否贡献出来供其他人共享,完全取决于馆员的意愿。所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极为重要。但目前大多数***书馆采取的分配制度明显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缺少由物质、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书馆隐性知识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一大障碍。

2.3***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书馆对知识的组织和整序是其基本功能,而知识的组织和整序需要的是特殊的专业性技能。因其组织和整序的日益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的检索和利用。这是造成用户利用***书馆难度的根本原因。因为从用户查询利用来说.尽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色彩已经淡化,但仍然会带来不少麻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随着复合***书馆、数字***书馆建设的推进。***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没有降低。资源的丰富和复杂性,检索查询的复杂性,***书馆服务设施的复杂性,这些都给用户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书馆对用户的培训、咨询实际上是把自身的个人知识和技能拿来与用户分享,这种个人知识和技能不是显性知识,而是主观化的隐性知识。

3、解决***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3.1通过宣传教育广泛达到共识

由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中,知识共享对提高组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书馆的知识共享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书馆是社会文化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受财***拨款的扶持,因此竞争意识不强。随着中国加入WTO,***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受到商业机构或信息咨询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书馆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住脚跟,就要重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增加知识资本,提高工作和业务能力,增强***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书馆利用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通过领导示范、业绩考评等手段把知识共享与***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打破部门思维.帮助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学习、合用、开放的文化环境,激励人们以内在的力量和他人进行知识共享。

3.2建立***书馆知识共享协议

***书馆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有工作关系维系的供需链,***书馆与书商、行***管辖部门、社区、用户、本行业及其他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技术支持行业及部门,同样也包括其他***书馆。***书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其用户扩大知识的获取、各***书馆之间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互助协作关系。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身处异地的***书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书馆知识共享是有可能的,主要建立***书馆知识共享协议,这是深度合作和长久合作的必要措施。由于各馆知识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共享具有差异性。为平衡各馆之间的利益,有必要建立合适的补偿机制。可以对贡献知识的数量、知识的受认可度及运用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大致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补偿力度。利益平衡是知识交流和共享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石。

3.3建立***书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3.3.1激励用户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用户既能获得实际的利益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用户的知识学习、创新及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知识交换的意愿。

(1)共同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总是来自***书馆内部.很大部分是来自用户。***书馆可以积极地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使用户成为***书馆良好的合作者.共同进行信息服务的开发和革新。

(2)共同学习机制

这是一种突出***书馆无形的社会文化价值创造和利用的方式.重点在于促进***书馆和用户之间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团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书馆可以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利用用户的知识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链或者进行组织结构及流程的再造。同时促进***书馆与用户进行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3)智力资产共享机制

共享智力资产是***书馆与用户关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共享方式。把用户视为***书馆的“所有者”,***书馆与用户共同分享双方的智力资产,并且创造出新的智力资产,以获取智力资产的最大收益。用户不仅参与参考咨询服务,还同***书馆一起共同开创***书馆的未来。

3.3.2激励馆员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1)知识(成果)署名并定期公布制度

对***书馆员工个人或团队的知识成果都加以署名。其它的知识(成果)都定期在***书馆内部公开,并在指定的地方加以公布。这样做一方面是***书馆对员工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他们由此也会产生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努力地自觉创造出更多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要求***书馆员申报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个月)以来的知识成果,汇报与其他馆员交流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将多少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2)知识薪酬支付制度

对贡献了知识成果的馆员。通过增发薪水与酬金来激励。对那些贡献了较多经验、技能等隐知识而对经济利益较敏感的馆员,***书馆可将其贡献与奖金等挂钩,或稿酬的方式支付。馆员发表的作品在馆内公布时亦以一定的稿酬鼓励。凡第一次在馆内公布的重要理论观点及技术知识为其付予一定的稿酬。这方面可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

知识共享论文第7篇

摘要:知识具有默会性和情境依赖性,默会知识的交流、共享与情境密切相关,默会知识的共享实质上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只有亲临现场、共同在场、互动沟通,才能有效地传递与分享默会知识,并基于此创造知识,信息化为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但非结构化的问题难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处理,信息系统在共享默会知识、情境依赖性知识时往往无能为力,永远都无法完全替代主体共同在场的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因此,为实现情境依赖性的默会知识充分共享并创造知识,即使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也有必要进行共同在场的沟通。

关键词:默会知识;情境依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信息化

知识共享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知识主体之间常规的直接互动交流或通过媒介交流以实现知识的转移、吸收和创造的过程,随着组织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组织过于强化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方面的重要地位,弱化了常规的交流模式,并试***以信息系统来取而代之,本文拟探讨的就是信息化背景下的组织知识共享问题,通过对组织知识共享条件的系统分析,认为知识具有默会性和情境依赖性,默会知识的共享实质上是知识生成与创造的过程,尽管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共享,但是难以完全满足知识共享的条件,无法替代主体共同在场的面对面的互动沟通。

1引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地区联络网组织(简称“联络网”)的存续问题正面临着信息化的影响,联络网作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受科学基金资助单位和申请科学基金资助单位之间相互联系功能的一种非常设联络组织,其目的是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各受资助单位、申请单位的工作联系,便于沟通信息,促进经验交流,提高科学基金管理水平,它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联络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召集会议、研讨、经验交流、业务培训等方式,组织所在地区联络网成员单位的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人员宣传自然科学基金制和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方针、***策,配合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与资助项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传达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部署,为做好资助项目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反映基层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组织,既减少了行***管理层次,又方便了基层单位申请、管理和完成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基金管理中取得了公认的成绩。

随着科学基金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系统在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也能够发挥联络网的“上情下传,下情反馈”的桥梁纽带作用,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基金管理都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信息化建设,基于IT的技术系统对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等具有显著的技术效率,这与联络网的信息交流沟通的功能相互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可能会替代联络网的一些功能,在信息化还不完备的过去,联络网在信息交流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信息化逐步完备的情况下,联络网管理模式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基金委对此非常关注。

科学基金管理中的联络网组织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知识管理系统,联络网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角度对沟通交流对象的属性、信息系统的特征、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知识的默会属性与情境依赖

知识有两种形式(或者说两种成分),即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概念由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Polanyi)最早提出,默会知识与明晰知识的分类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知识管理理论的重要概念,明晰知识可以用文字、数字来表达,并通过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等形式来共享,它是一种能够在个人、组织之间进行系统传递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而默会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度个人化、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是难以形式化或结构化的知识,是高度压缩了的明晰知识,用迈克尔·波兰尼的话说,就是“一个人所知道的比他所能说出的要多”,主观的洞察力、直觉判断等都是默会知识,它植根于个人的行为、经验、观念、价值观、情感等之中。

一般来说,默会知识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技术性的默会知识;认知性的默会知识,技术性默会知识或默会知识的技术维度,是指主体已意识到自己拥有但限于表达能力而难以清楚说明的默会知识,之所以难以说明,主要是由于表达方面的技术性原因,这种默会知识包括一些非正式的个人技巧或“手艺”,也通常被称为技术诀窍(kilow-how),认知性默会知识或默会知识的认知维度,是指自己拥有并常常使用但却没有意识到的默会知识,如卡尔·韦克(KarlWeiek)一贯推崇的,“一个人不可能说出他所不知道的事情”,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说出他所没有意识到的知识,不仅我们知道的比我们所能说出的要多,而且我们知道的常常比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也要多,这类知识之所以无法说明或没有得到说明,其主要原因在于认知方面,一般而言,认知性默会知识包括深植于潜意识之中并被常常想当然认为的信念、观念、价值观、***式以及心智模式等,概括地说,默会知识的技术维度是指主体已经认识到的、有意说明但无法言说或说不清楚的默会知识;认知维度是指主体没有意识到但却不知不觉中使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即使认识到了(如被提醒)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知识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其含义更加依赖于特定的情境,知识是多维的,只有将语言与当时的情境结合才能有效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思表达,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意***表达的要素之一,是唯一可以记载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传递的,其他无法记载和传递的因素都被忽略了。

实践已经证明,默会知识在组织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的关键就在于默会知识共享,组织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强调“知”、“行”合一才能提高组织的效率,在现实中,这个“知”是默会的知识,个体是依默会的“知”而行,而不是依明晰的“知”而行,知识类似一座冰山,明晰知识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更多的知识活动是以隐藏的方式存在的,明晰知识活动的背后实际上是以默会知识的活动为支撑的,个体看似有目的的行为实际上是在默会知识的直接指引下不自觉地发生的;只有内化于个体的默会知识才能保证其连贯的行为,此时明晰知识所提供的行动指令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任何一个可以明确说明的事物或活动的背后都省略了大量的有待于进一步说明的事项,而这些省略的内容是靠交流双方所共知或假设对方已知晓的知识——共同知识来填补的,这种共同知识实际上就是双方没有意识到的、或者只有在被提示下才意识到的默会知识。

3默会知识共享的条件

默会知识共享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递、吸收的过程,而更是一个知识生成和创造的过程,不管是技术性的还是认知性的默会知识,其分享都需要充分的条件,促进默会知识分享,从主观上看,拥有知识优势的成员要有进行知识分享的意愿;从分享的微观条件来看,要进行共同在场的互动;从分享的宏观组织来看,要营造利于知识分享的组织;从知识接纳的角度来看,要有相应的吸收能力,缺乏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实现默会知识共享的目的。

3,1充分的分享意愿

是否拥有知识分享的意愿,是决定知识分享程度的首要因素,理论上讲,分享的意愿取决于拥有默会知识的一方对知识分享所导致的收益与成本(风险)的权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知识之所以难以分享,是因为人们普遍缺乏分享的积极性,将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妒忌、缺乏激励、故意拖拉、被动应付、虚假接受、接受者拒绝听命、抵抗变革、缺乏承诺、地盘保护等视作知识分享的障碍,人们往往出于对所有权、特权地位、优势地位等的考虑,知识源单位往往不情愿将自己的知识与其他单位或个体共享,或者后悔共享后没有得到适当的回报,或者不愿意提供时间与资源以支持知识的共享,因此,要强化默会知识分享的意愿就要营造出知识分享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这一条件,如倡导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设计正面激励的机制,淡化竞争等,

3.2共同在场与互动

从默会知识分享的微观条件来看,营造默会知识分享的情境氛围是促进默会知识共享的关键所在,默会知识的交流、共享与情境密切相关,只有亲临现场、共同在场、互动沟通,才能有效地传递与分享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与知识的拥有者相互切磋,密切观察,与其融为一体的方式才得以实现,考虑到语言与默会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①尽管语言文字在默会知识共享过程中比较乏力,但仍要借助语言交流来实现知识的分享,事实上语言在默会知识交流方面有障碍,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通过语言的沟通来实现默会知识共享,通过创造语言沟通的便利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②在语言交流以外再寻找语言交流的补充方式,要借助于非语言交流的渠道,如示范、观察等来达到默会知识分享交流的目的,这两个方面都需要一个交流主体共同在场的条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交流主体的共同在场,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经济便利的语言交流条件,也无法创造一个供交流者进行观察、示范、模仿的环境,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语言意义的情境依赖性文字一旦离开现场的情境,其理解是不同的,***策的解读往往是一个人解释一个样,情境是多维的,任何语言都难以准确、全面地描述,只有通过亲临现场才能全面把握语言原始、真实的意义,任何他人对当时情境的转述都是转述者有选择地描述,而通过他人描述或信息系统来间接地获取信息,往往就产生信息失真,因为多一层中间环节的描述,就多了一层筛选与过滤,脱离开具体的环境,说者的语言文字的意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流失或扭曲。

3.2.2在场交流的经济性共同在场可以营造一个深度交流的条件,知识的共享,尤其是当所共享的知识包含默会知识成分时,将需要大量的个人之间的交流,而这些交流的成本取决于交往的容易程度以及知识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亲密程度,许多组织的办公室将每个员工工作间的隔板拆除,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距离感,缩短心理距离,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人们可以通过运用比喻,将其所知道的但难以言说的东西与某种熟知的易于表达的东西连接起来,从而表达出他们知道的但难以言说的东西,交流主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会弱化交流的效果,集中会议研讨的方式提供了一个比较经济的知识分享条件,交流是在假设对方对某些事项已知的情况下展开的,你所知道的东西,对方可能并不一定知道,此时你的假设是错误的,这样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果没有共同在场这一方便的交流条件,可交流可不交流的问题,可能就不会交流了,由此可能会留下疑虑或误解,有了共同在场的经济方便条件,对沟通中不清楚的地方或存有疑虑的问题,用不着事后再打电话去咨询或确认某个疑问,现场即可解决,而且还可以深入追问,直至双方毫无疑问为止,3.2.3示范、观察的需要默会知识难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要达到共享的效果,非语言的示范、观察等对语言的沟通起到补充和促进的作用,师徒式的亲密接触、“移情(empathic)观察”技术等可以帮助交流者达到心领神会的知识共享目标,而要做到师徒传承示范与移情观察,首先就要求交流各方必须共同在场。

3.3良好的组织安排

有效地促进默会知识共享,除了要在微观方面营造良好的分享氛围以外,还需要在宏观方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安排,一方面,组织的结构与体制、协调关系、组织的行为特征、活动周期安排等都会影响知识共享的效果;另一方面,组织的项目团队建设也是创造默会知识共享条件的手段,为了有效地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默会性的交流,增强团队成员的“创造性磨擦”(creativeabrasion),在团队成员比例结构方面,刻意保证成员的异质性(heterogeneous)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案进行质疑,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方案,事先采取措施做好应对准备,以避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4相应的吸收能力

从知识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个体的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是促进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知识具有累积性与相互依赖性,只有掌握了旧的东西,才能有效地掌握新的东西,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在个人层次上的研究表明,积累已有相关知识不仅能增强记忆新知识的能力,即知识获得,而且能增强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知识具有自增强的性质,即存储在记忆之中的事物、模式、概念越多,新知识越容易获得,而且也更容易将其运用在新的方面,个体的知识存量有利于新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观点可进一步延伸到组织上,这就是说,组织需要具有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已有的相关知识水平的一个函数,这一观点认为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当要学习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发生联系时,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心理学家关于认知结构的研究表明,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现存知识结构相互关联时,个人的学习就达到了最佳状态,学习者积累已有的知识能够增强其学习的能力,因为记忆力——知识的存储是通过相互学习得以发展的,新的知识往往要通过与原有的概念建立相互联系才能被学习者消化吸收。根据吸收能力理论,默会知识共享要求具有相应的吸收能力,这个吸收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知识接收者的知识背景的相似程度、知识积累状况等,而知识积累状况又取决于知识接收方的稳定性,如果经常更换交流对象,是难以保持知识的连续累积的。

4信息系统在默会知识共享中的局限性

信息化为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但无法完全替代主体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信息系统在共享默会知识、情境依赖性知识时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结构化的和未结构化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组织中的信息也分为两类:结构化的信息和非结构化的信息,IT只能解决一些结构化的信息管理问题,野中郁次郎关于知识共享与创造的SECI模型认为,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是一个经历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默会知识到明晰知识(外化,externalization)、从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整合化,combination)、从明晰知识到默会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的螺旋上升完整过程,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知识的共享将难以实现,在当前的知识管理领域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将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为一个基于IT的技术系统,认为只要在组织中设立知识库,建造知识平台,知识管理就可以实现,数据库、超链接、软件能够识别来自不同信源的文档间的关系并自动在分散信息间建立链接,IT越来越多地用于组织内部网络和数据储存,构建以知以为基础的系统(KBS),以技术反抗“健忘”,实际上,基于IT的知识管理只强调明晰知识,野中郁次郎等也认识到组织利用IT具有效地管理“知识”,但很多工具实际上用于信息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至多能够对明晰知识、结构化知识进行传递与整合,而无法完成默会知识、非结构化知识的创造与共享因此,基于TT的大多数知识管理工具是通过组合或重复使用现有明晰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只是局限于野中郁次郎模型中的明晰知识之间的整合化。

即使信息化行效地解决了结构化的信息传递沟通问题,但是,这些结构化的信息从何而来?事实上,结构化的信息不是系统自己动生成的,它需要外部的输入,即结构化的信息需要一个生成条件,面这个生成条件就是集体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前所未有的、意***导向性的问题是尚未结构化的,它只有通过深度交流研讨才能产牛和确定,电子网络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在场的氛围会产生相互发作用,会场的气氛往往是“热烈”的,而IT系统的界面是“冰冷”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中的知识创造需要一个气氛热烈的环境,因此,不能单纯地依赖基于IT的知识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难以实现,首先是因为要实现友好的界面并不容易;其次是因为信息系统反映的是整体的要求,而管理者反馈的是局部的问题,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往往会问各部门有什么要求,而你提出要求时,信息系统又会要求提得全面,未来不确定的东西很多,不可能很全面、很具体,信息系统所能解决的只是一些结构化、程序化的问题,只有把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问题进行明确表达、把比较模糊的处置方法转化为程序化的解决方案时,才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率的技术处理。

5结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知识共享论文

学习

消防器材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器材论文,内容包括消防器材的布置参考文献有哪些,消防器材一览表范文。作战训练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防部队工作的核心。顺利开展战训工作,能提升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消防战训工作强弱直接关系着消防部队的战

学习

过年的手抄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过年的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过年手抄报,过年手抄报美篇。一、爱让我们勇夺佳绩2012-2013学年学校让我负责手抄报的教学工作。暑假,我和两个同事带领全校17个学生到广州参加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羊城晚报社、广东省青少

学习

关于感谢的作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感谢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感谢什么作文合集9篇,描写感谢的作文十篇。Iwillnotbeverybusythefollowingdays.Ihopetohavetheopportunityofreciprocating.Wouldyoukindlyletmeknowwhattimeyo

学习

我告诉自己不准哭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我告诉自己不准哭10篇,内容包括我告诉自己不准哭是哪首歌的歌词,我告诉自己不准哭女生版。-我知道,每条路都好难走。-我知道,我的那条路就注定了要坎坷。-我知道,我不可以去强求任何人。-说好不再流泪我就不会流,即使我的心再痛

学习

文明礼貌小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礼貌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关于文明礼貌的小故事,100个礼貌小故事。一、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内涵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学习

给排水施工员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给排水施工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给排水员工月总结,给排水工程师总结怎么写好。一、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重要有施工监督管理、单位协调、施工规范三个方面,其中包括了制度、人员、管理等多方

学习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内容包括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子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最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

学习

大学生网购调查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网购调查总结,内容包括大学生网购调查的实践内容,大学生网购调查报告3000字内容。一、调查目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二、调查对象

学习

关于植树节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植树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植树节作文二年级下册,植树节作文100个字。植树活动开始了,我们小组4个人共同负责1棵树,树坑已经有一位爷爷快挖好了,我们也想挖,于是我们也拿起了铁钎,谁知道我和汤雅雯根本就拿不动,能干的只能是

学习

幼儿园教学心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学心得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学心得怎样写,幼儿园steam课程教学心得。回想当时,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跟班培训,这无疑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托原来来幼儿园实习过的福,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熟悉的,这就省下了熟悉环境

学习

关于昆虫的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昆虫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昆虫迷作文300字,昆虫的作文150字。除此之外,昆虫还有哪些呢?吐丝的蜘蛛是不是?14条腿的潮虫算不算?对于这些问题,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进行释义的。首先,昆虫是节肢类

学习

质量承诺书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承诺书,内容包括施工质量承诺书模板,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我公司在本次投标中所投的所有产品均严格严格按照国家三包标准执行,严格按照厂家提供质保期进行质保。对本次项目所采购的货物如因质量问题,三包承诺如下:①七日内

学习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山的好词好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山的好句十个字,描写山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山旮旯、山冈、山岗子、山高水低、山根、山沟、山谷、山河、山洪、山鸡、山涧、山脚、山结、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岭、山陵、山明水

学习

心中的彩虹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心中的彩虹作文10篇,内容包括心中的彩虹作文800字,心中有彩虹的作文。我的书桌上有一架地球仪,对面墙上贴着一张胶版印刷的大地***。书架上摆着不同版本的地***册。每次看到它们,我都觉得心跳在加速,真想钻进去把不明白的地方

学习

消防器材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器材论文,内容包括消防器材的布置参考文献有哪些,消防器材一览表范文。作战训练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防部队工作的核心。顺利开展战训工作,能提升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消防战训工作强弱直接关系着消防部队的战

学习

交通研究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研究论文,内容包括交通论文研究方法,交通论文征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的执***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

学习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有效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篇,关于有效教学论文题目。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主体地位缺失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这部分群体无论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与成人存在很

学习

秘书学专业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秘书学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秘书学论文题目百度文库,秘书学论文答辩。人文素质,广义上讲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狭义上讲是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文秘

学习

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优秀论文通用6篇。1商务英语学科的概念定义近五十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陆续开展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丰富的教学实践已让许多学者著作了关于商务英语教学法的

学习

生产计划管理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计划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管理书1000字,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根据生产准备大纲中生产准备任务及内容要求,总体计划包括生产准备里程碑、相关领域的主要工作内容。概述了从建设期直至2号机组商运与生产相关的所有

学习

毕业实习与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实习与论文,内容包括毕业实习与论文,论文实习篇。2.1业务流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管理平台需要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论文题目申报、题目选择、任务书下达、中期检查、论文提交、答辩、评优、查询统计等业务

学习

社科经典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社科经典论文,内容包括社科论文写作技巧与方法,综合社科论文推荐。(一)自然规律的有限性自然科学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在对自然规律的发掘总结中发展起来的。然而规律是对现实的某个或某些有限部分的理解,自然规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