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汽车工厂群、平面布置设计、冲压自制件库
近年来,在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对汽车制造业入厂物流系统研究较多,其目标是合理布局供需系统,以缩短装配厂与零部件厂之间的距离,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运作模式。
同时,行业内对汽车整车厂内部库区的最佳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研究较少。事实上,汽车工厂群中早期合理的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对缩短后期的物流转运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汽车冲压自制件库为例,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日产能和焊装车间需求等约束,有时不得不出现几个冲压件库间倒运模具和制件的情况。
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运作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主要是由入厂物流、厂内运输、装卸搬运、厂内储存、包装、出厂物流和物流信息等环节组成,***1是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框架。
从***中可以看出,生产物流(厂内物流)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但由于生产计划和需求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库存件质量和诸多变化的环境等因素,使得生产物流及其库区布置设计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量化。从汽车工厂群规划设计角度而言,工艺规划是龙头和方向,物流是支柱,车间内物流规划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相伴的,可以说是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而厂区物流规划则需要考虑厂际间转运物流和库区的优化布置等情况。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区平面布置设计需要根据换模时间、单品种冲压自制件经济批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某公司冲压自制件库区的冲压件仓储周期为2~3天,仓库类型为地面库,采用专用工位器具和通用料箱三层码放方式进行仓储,并根据返修率设置适当大小的冲压自制件返修区和模具修理间。工厂平面布置的总体规划设计
①物流系统分析
冲压自制件库区是为满足冲压件物流在时间与空间上转移的需要。某些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采用筐式物流或自动化输送链将冲压自制件直接配送到焊装生产线上的相应工位,但为了应对返修率高和计划的不均衡,在实际生产中设置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存尤为重要。
对于冲压自制件转运至焊装车间(冲压车间、焊装车间厂房未相连的情况),对于自营物流中的取货制和送货制存在一些争论。从生产物流与调度的角度而言,应根据焊装车间准确的生产计划采取送货制的拉动式看板物流配送模式,使得在已设立冲压自制件库的情况下,尽量将焊装工位线边的库存降到最低或者为“零”,再根据计划和冲压件库区盘点情况,结合压力机、模具的产能,合理安排冲压自制件的生产与物流转运。
实行电子看板配送制是减少冲压自制件库存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和入厂物流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相比,公司内的冲压车间与焊装车间在空间距离上拥有绝对优势,焊装车间计划的调整和物流看板的变动,可以让冲压车间立即获得信息,缩短了信息响应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冲压自制件看板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对于焊装车间计划准确率高和执行力好的生产线,可以采取排序物流。
②平面布置设计
汽车工厂群中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布置设计,属于总***和物流应用技术范畴,需要充分考虑几个工厂间的距离、出厂和入厂的签单手续时间、质量检验环节等,规划出合理的运输节拍和适量的物流车辆的投入,可以降低焊装车间内物流仓库和冲压自制件库两边的库存量。总之,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布置优化设计方案,对降低后期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和返修率具有重大的影响。
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按照目标数量大致可以分为:单目标平面布置设计模型(连续空间)、多目标平面布置设计模型(离散空间),一般适用于解决新建车间、新建工厂平面布置优化的小规模方案求解。当汽车工厂群中设施数目增多时,计算量急剧增加,此时应采用渐推法,目的是找到一个与最优解接近的次最优解。
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企业4个工厂中4个冲压自制件库平面布置为例,说明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思路,并借助渐推法寻找最优的库间平面布局排列方案。
该汽车制造企业现有4个工厂,每个工厂都单独设计和建造了冲压车间、冲压件库区、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同一工厂的4个专业车间内部物料传输是通过通廊和机械化悬链实现的,不同工厂间物料的运输主要通过卡车转运。由于产能和计划调整等原因,4个单独的冲压车间和冲压自制件库间都频繁地转运冲压自制件。4个***的冲压自制件库的位置及物流路线如***2所示。
工厂规划设计人员会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部门,开始对冲压自制件库间转运的物流量和运输距离进行测量,拟对新工厂群中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位置进行重新排列,以得到最佳的冲压自制件库规划设计平面布置方案,减少后期运行中的冲压自制件转运距离和物流转运卡车数量。根据公司各个车型生产计划和冲压模具产能的资料分折,结合转运物流路线***,得到各冲压自制件库间的距离和转运物流量测量结果的汇总,如表1所示。
其中,4个冲压自制件库区编号为A、B、C、D,场址位置为1、2、3、4。采用渐推法求总运输量(物流量×距离)最小情况下的平面布置方案。先将A、B、C、D布置到场址1、2、3、4作为初始平面布置方案,其总运输量为1272264。
在此方案基础上,库区位置两两互换,计算其运输量。经计算得到在总运输量(物流量×距离)最小情况下的最优平面布置方案为
上述多个冲压自制件库平面布置设计方案是在一定目标下的最优或较优方案。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排产计划和转运物流量的变化,不能把一次的静态布置看成是最终结果,最优的多物流库区间的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方案,应适应汽车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同时满足自身市场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动态柔性。
总平面动态分析设计应以产品预测和工艺布置为先导,单体设施的可扩展性与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总体布置的可调整性相结合,在充分优化的基础上,考量单体扩展协调后提出具有动态柔性合理的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方案。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2篇
我国进几年在汽车维修业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行业管理开始走上了宏观调控与微观控制相接合、软件发展与硬件发展相接合、市场调节与法制管理相接合的道路。首先,颁布了《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不仅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状况,汽车维修行业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技术进步在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法规、制度建设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还从技术进步、企业效益、服务质量、人员素质4个方面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总体评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维修行业到20__年和20__年两个规划期的规划方案。具体方案由总量指标、服务性指标、维修质量指标、效益指标、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指标等经过量化的6项指标构成。
其次,指定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开业条件(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各类汽车维修企业应具备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流动资金等条件。这对于今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另外,针对汽车维修消费者主要关心的修车难、修车质量无保证等问题,也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规范运输车辆维修市场行为,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从1998年开始实行统一挂牌服务,以便用户选择和监督。为此,***组织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汽车维修企业标志牌”、“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汽车维修质量保修卡”和“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员证”,它们都表明了汽车维修企业的核发部门、经营范围和监督电话。
第三,完善了汽车配件市场对汽车维修质量、效益的影响。针对汽车配件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了解决汽车配件市场质量、价格、从业人员素质、经营行为等方面问题的对策。
二、计算机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一)管理信息系统(MIS)与汽车维修
企业之间竞争,除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外,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企业的管理。计算机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处理准确等特点,如果企业导入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ystems)之后,能充分地实现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合理配置与信息共享,它能帮助加快库存周转,减少购买和运输费用,确保维修承诺期,减少由于物料短缺而引起的维修中断,并能保证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反映实际的成本及企业状况,所以实行计算机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计算机化的管理可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比如将计算机用于汽修企业的库存管理,网络化的库存管理能够缩短进出货的周期并减少缺货的可行性,同时可以为按需库存(Just-In-TimeInventory)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减少因库存而造成的人力和财力浪费。实施计算机化管理,即在汽车修理厂中实现了“标准量化管理”后,可以实现真正的明码标价,各工种、车型、排量、故障、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的人等都可以进行量化,使得在修理报价、提成、奖金等方面有据可依,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个汽车修理厂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在车辆接待处、质量检验、销售部门、竣工结算、库房、财务处、厂长办公室等处使用,用于协助这些部门完成日常的工作。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要基本完成以下功能:
(1)在接待报修处,计算机自动报出各项修理项目费用,记录顾客及维修汽车的信息,确定车辆的维修历史,迅速预报出初步的修理项目和总价,自动记录各接待员的接修车辆。
(2)报修完毕,由质量检验生产调度中心诊断故障、确定具体的修理工艺及项目,安排工作给各个班组,且进行跟踪检验。在车辆进行修理过程中,计算机跟踪记录各班组具体的维修工艺及材料、设备的使用情况。
(3)在竣工结算时要及时提供结算详细清单,提供与客户车辆有关的各项修理费用、材料领用情况,生成、记录并打印修理记录单,处理修理费用的支付。修理车辆出厂后,车辆修理记录转入历史记录,以备今后使用;跟踪车辆竣工后情况,提供车辆保养信息。
(4)对设有销售部门的厂家,门市部作为库房的延伸,并参加全厂的管理。
(5)在修理厂的库房处,计算机系统应能完成完整的库房订货入库、出库及库存管理,对各修理车辆领用的材料进行跟踪,科学分析各种材料使用量,确定最佳订货量,确定库房的应收、应付帐款等功能,保持准确的零部件存货清单。
(6)对于财会人员,要能对生产经营帐目多条件方便灵活地查询、汇总,如提成工资、库存总占用等;查询应收、应付帐目,及时处理帐款;生成当日全厂的营业日报表。
(7)在厂长办公室,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各部门工作情况,对厂内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协调检查和监督,查看营业状况;确定各个工序使用权限及密码,保证未经过授权的人员不能使用不属于其范围的功能;对于网络运行环境进行设置;对修理、价格及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对竣工车辆及时进行车源分析。
2.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效功能
从多家汽修厂使用此类软件的结果来看,一般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明显的变化:
(1)对车辆的保修接待实现明码标价,代替自由度较大的手工打价,能提高约10%~15%的报修产值。
(2)可以取消库房商品帐目,实现合理库存,最多可减少约一半的库存商品占用。
(3)职工工资和本职工作挂钩,能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帮助厂长做好决策。
(4)对修车过程中工艺流程的记录对修理厂来说是一部宝贵的资料,对于今后车辆修理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3篇
为提高车辆的维修质量,加强全厂职工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制定如下制度。
1. 质量管理机构
本厂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厂长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2. 质量机构职责
全面负责全厂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汽车维护工艺规范》、《汽车维护出厂技术条件》、***《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贯彻执行有关汽车维修质量的规章制度,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对全厂维修车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维修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1)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检验,进行质量分析。
(2)收集保管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及工艺文件,确保完整有效,及时更新。
(3)制定维修工艺和操作规程。
(4)负责车辆档案管理工作。
(5)负责标准计量工作。
(6)负责设备管理维修工作。
(7)负责汽车的检验工作。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8)负责质量纠纷的质量分析工作。
3. 对维修车辆一律进行三级检验,严格进行汽维护前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严格执行竣工出厂技术标准,未达标准不准出厂。
认真执行汽车维修质量的抽查监督制度。
4. 材料仓库应严把配件质量关,严格做好采购配件的入库验收工作。
5. 严禁偷漏作业项目。一经发现,即严肃查处
汽修厂顾客抱怨受理制度(汽修厂客户投诉处理制度)
1.顾客对本厂的服务质量、汽车维修质量、工时材料费用的结算等有意见或异议时,可用电话或书面形式向厂方经理或副经理投诉。(投诉电话: )
2. 厂方接到顾客的投诉后应即由负责生产的厂长或副厂长召集投诉处理小组成员进行调查处理,一般情况下在24小时内给顾客以答复,并向顾客详细说明答复的理由。
3. 顾客如对厂方的答复不满意或不同意,可继续向市运管处投诉。(投诉电话****)
汽车维修车辆进出厂登记制度
1. 维修车辆进厂维修,由业务部门负责在进厂登记本(或电脑)上做好登记工作,记录进厂时间、车型、车牌号、驾驶员姓名、车辆所属单位、驾驶员报修项目、车辆装备的齐全情况(如有缺件应详细记录)、油箱中存油量等内容。
一般情况下,随车工具等与车辆维修无关的物品由托修方自
行保管。如需置于车内,应清点登记并上锁。
登记完毕后双方经手人员共同签字,办理车辆移交手续。
2.业务部门应对进厂车辆进行标识,待修车、在修车、竣工车应分别在不同区域停放,以免发生意外。
顾客车辆由厂保卫部门负责看管。
3.车辆修竣检验合格后,由厂方通知托修人验收付款,然后由业务部门与托修人当面按进厂时登记清单清点交接。交接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交接完毕后由业务部门在出厂登记本中做好记录,并开具出厂证,厂门卫凭出厂证查对车牌号后放行出厂。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
1.进厂检验
维修车辆进厂后,检验员应记录驾驶员对车况的反映和报修项目,查阅车辆技术档案,了解车辆技术状况,检查车辆整车装备情况,然后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19)的要求择项进行维修前的检测,确定附加作业项目,并把检验、检测的结果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检验签证的车辆,作业人员应拒绝作业。
2. 过程检验
在维修作业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实行维修工自检、班组内部互检及厂检验员专检相结合的办法。过程检验的主要内容是零件磨损、变形、裂纹情况;配合间隙大小;有调整要求的调整数据;重要螺栓螺母扭矩。对涉及转向、制动等安全部件更须严格的检查。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部件,应进行修复、更换,以确保过程作业的质量.过程检验的数据由检验员在检验签证单上完整记录,未经过程检验签证的车辆,厂检验员有权拒绝进行竣工检验。
3. 竣工检验
竣工检验由检验员专职进行。必须严格按《汽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逐项进行检验签证,必要时进行路试。竣工检验的结果应逐一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竣工检验合格的车辆不得送检测站检测,不得出厂。
4.检验标准:
(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19)
(2)《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19)
(3)《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9)
汽车修理竣工出厂合格证管理制度
1. 竣工出厂合格证是汽车二级维护质量合格的凭证。
2. 竣工出厂合格证由检验员统一管理。核发出厂合格证时,应认真填写[汽车维修竣工证]销号单,销号单应妥善保管,使用完毕后及时送交运输管理核发部门核销。
3. 竣工出厂合格证凭质检员签发的“汽车维修检验签证单”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合格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核发。竣工出厂合格证在发放使用中应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假维护、假修理、假的发票等现象的发生。
4. 没有经检验员签署的汽车维修检验签证单,或汽车综合性能测不合格的车辆,都不得开具竣工出厂合格证。
汽车维修档案管理制度
汽车维修档案管理工作,是汽车维修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1.汽车维修档案由业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汽车大修、总成大修、汽车二级维护的维修档案一车一档,一档一袋,档案内容包括维修合同、检验签证单、竣工证存根、工时清单、材料清单等;汽车一级维护、小修的资料在维修登记本中保存。
2.维修档案应保持整齐、完整。一车一档装于档案袋中,不得混杂乱装。档案袋应有标识,以便检索。
3.档案放置应便于检索、查阅,同时防止污染、受潮、遗失。
4. 车辆维修竣工后,检验员应在车辆技术档案中记载总成和重要零件更换情况及重要维修数据(如气缸、曲轴直径加大尺寸)。
5.单证入档后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人员不得随意查阅,更改,抽换。如确需更正,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同意。
6. 车辆维修档案保存期2年。
汽车修理厂计量器管理制度
企业的计量工作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好企业计量工作,对保证汽车维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计量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1. 本厂使用的计量器具分A、B两类.
A类: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千分表、各种压力表、
温度计、水平仪、万用表等;各类汽车检测仪器。
B类:各种钢卷尺、钢直尺等测长仪和直角尺、量角器等。
2. A类计量器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B类计量器由使用者负责保管。
A类计量器必须登记造册,记录计量器的名称、规格、购置日期和检定、维修记录。
计量器应实行统一专人保管或有使用人负责保管。除非持证计量员,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计量器。
3. A类计量器必须定期进行检定,根据实际使用强度制定检定周期表,按周期表的日期准时送有关部门检定,保管好检定合格证。已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不准继续使用。
保证计量器的受检率达100%。
保管人应定时做好计量器的清洁、防锈、防潮等维护工作。
汽修检测仪具和设备管理制度
1. 检测仪具和设备是维修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们的技术状况完好与否直接影响车辆的维修质量,必须做好检测仪具和设备的采购、验收、登录、使用、维护、修理等管理工作。
2. 检测仪具和设备由生产技术部门统一管理。
按照企业发展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此前 预先做好择优选型和采价工作,采购计划应经厂长批准后实施。
3. 仪具和设备到货后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即登录入册。
4. 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先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
5. 检测仪具和设备应实行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对设备技术状况组织定期检查,奖惩分明。
6.制定检测仪具和设备的维护计划,并按计划采购好易损件,准时做好维护工作。
7. 保检测仪具和设备的完好技术状况,出现故障,应即组 织人员进行修理,严禁带病工作。
8. 应根据检测仪具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使用要求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贴挂上墙。
9.检测仪具和设备的操作人员要做到四懂(懂原理、构造、性能、用途),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正确使用、会维护保养、会一般检修、会排除故障)。
10.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设备隐患,防止重大事发生,对已发生的设备事故,应当根据“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事故责任未清,与群众未受教育、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汽修厂人员技术培训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又是人力资源中的主要因素。各种形式的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培训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培训形式:
上岗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联合主办,通过对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的教育,取得上岗资格证。
技术等级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劳动部门共同举办,包括汽车修理各工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工培训,考核合格由劳动部门发给技术等级证书。
技术专题培训:针对某项新技术的培训,由专家主讲,发结业证书。
特殊岗位培训:厂长、检验员、业务员、结算员等岗位的培训,合格者由行业主管部门发给上岗证书。
厂内业务技术性训:由厂内根据需要自行组织的培训。
2.建立人员档案。编制全厂人员名册,记录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籍贯、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
3.编制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
4.每年依据本厂人员情况及岗位能力要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参加培训人员的名单和培训种类及本厂自行组织培训的详细计划,并上报运管处维管科一份。
5.参加培训人员应与厂方签订服务合同,服务3年以上的,培训费用由厂方承担,不到3年由本人承担。
6.制定奖惩措施,凡外派参加培训人员,成绩合格者费用按合同规定由达方承担,不合格者,厂方不予承担(应在合同中明确),成绩优秀者应予奖励。
7.每次参加培训的资料和记录,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8.服务合同期满后,人员要求调离本厂的,应在一个月前向厂方提出书面辞职报告。人员调离时应由相关业务科室签署意见,厂长批准。在没有经济纠葛的情况下,应予同意。
合同期未满要求辞职的,则按合同规定办理。
9.人员培训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汽车维修厂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是国策大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关系人人。清洁有序的环境也是保证汽车维修质量的重要条件。下列各条必需认真落实。
1.维修车辆清洗应在规定的固定地点进行,每天应对汽车清洗地点进行清扫,保持下水道疏通,场地整洁。
2.保持场地清洁,汽车拆卸维修时,应做到油、水不落地,拆下的零件应放置在零件盆中,废油接入油盆中,拆修完毕后,立即清扫场地。
3.废旧料应分类放置在规定的收集地点,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废旧料和废机油。
4.锉削制动蹄片应防止有害粉尘扩散,危害人体健康,有条件的应装置防尘罩或去尘装置。
5.车辆喷漆应在烤漆房或喷漆间内进行,防止漆尘飞扬,污染环境。
6.检修空调机时,致冷剂不得随意排放到大气中,应使用冷媒回收装置回收利用。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电厂运行;设备检修;汽轮机;精细化管理;研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供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在电厂增加了大量的发电机组,并将已有的发电机内容量的增大。这样的措施在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供电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型用电产业和设备推出力度增加,许多集中供电区接二连三出现因负荷过大拉闸保电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厂不仅需要不断增加发电机组,还要保证定期进行发电设备的检修,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增加各项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以促进电厂的平稳运行。
1 汽轮机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想要做好汽轮机检修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检修之前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将目前设备运行的状态以及参数进行采集,对设备的检修计划再三确认,保证汽轮机在检修的运行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1 汽轮机检修前的运行工况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汽轮机的检修工作行之有效,需要在检修之前先将汽轮机按照常规工作模式运行一遍,从中采集相关数据,尤其要对汽轮机在运行中产生热能消耗以及振动频率进行具体分析,以最终分析出的数据结果为标准,来进行检修工作。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轴瓦负荷分配,轴瓦负荷分配是汽轮机正常安全运行的保障,在长期高速的运转下,轴瓦负荷分配的机件及其容易出现磨损或者移位的问题,直接会导致轴心脱离的现象,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对轴瓦负荷分配方面要着重进行。
1.2 项目检修计划
在汽轮机检修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汽轮机运行情况、磨损程度、缺陷问题来区分检修力度,力度主要分为普通检修与特殊检修两种,为了检修更顺利的进行,电厂一般都有判断检修力度的标准,比如汽轮机多个出现同一类型故障和问题就使用普通检修,如果是以节能减掉减耗、提高运行效率为目的可以使用特殊检修。这样的检修区分十分有利于检修的精细化管理。
1.3 检修措施的质量标准
在将检修计划确定下来后,可以将计划内部的所有工艺参数,实施步骤进行理论梳理,罗列出明确的检修注意事项,并对检测技术方面严格要求。以汽轮机的转子叶片更换为例,首先要确定一定时间停止汽轮机的转动,这个时间不能影响电厂的整体运行,其次,将转子从汽轮机上卸下后返厂维修后对转心的轴承按照程序进行检查。要采取相关的技术组织措施,包括转子中心孔封头的配合尺寸的确定,计算取封头的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温升速度,在实际施工及时优化检修方法。同时在检修时做好检修记录,详细记录检修现场测量的参数、施工工艺等。在检修时还要编制现场设备布置***,详细描绘检修工作计划,包括发电机的增容改造、凝汽器的改造和端盖更换、调速区域规划等。编制设备布置***时还要考虑充分利用衔车,避免检修时出现桁车冲突问题,明确大件的承载区域,保证施工现场的操作方便。
2 汽轮机检修时的过程管理
汽轮机检修时,检修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做好组织协调和技术支持,由于汽轮机检修时具有点多、面广、检修期长等特点,每一个设备的检修质量和进度都会对汽轮机本体检修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检修人员要把握好检修进度,基于检修计划合理优化检修工序,做好检修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严格核查检修作业区域隔离情况和异物控制工作,严控检修项目的安全、质量和工期进展,及时按照检修质量的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检修过程中还要加强各技术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明确发电机、汽轮机主油泵等部件的拆装时间和技术要求,避免返工等问题的发生而影响检修进度。桁车作为汽机房检修工作顺利进展的关键设备,检修施工时应统筹合理分配桁车的使用,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展。在检修时还要科学地管理工器具,保证汽轮机的检修工作具有可控性。
在满足汽轮机实施检修的条件后,应及时进行汽轮机解体检查和相关参数测量,分析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检修方案及计划开展检修工作,检修过程必须详细准确记录检修技术参数和相关工况,重视施工检修中的不可复测参数的测量,如汽轮发电机组的转子轴系轴向检修前必须准确定位,用内径干分尺测量高压转子与推力瓦轴承箱体的轴向间隙值,以此作为高压转子的轴向永久性定位值和修正TSL轴向探头的调整值。
3 汽轮机检修后的试运行及工作整理
汽轮机试运行时,对照检修备忘录恢复汽轮机油系统,同时检查轴瓦回油量,避免轴瓦无油烧毁现象。同时详细检查盘车装置投运前的顶轴油压和投运后的盘车电机电流值,保障盘车的安全运行。在汽轮机启动时采集轴瓦的振动、瓦温、轴瓦油膜压力、顶轴压力等参数值,以及下TSI系统的轴向位移、胀差在CRT下所显示的数值,并检查试运行时是否存在漏汽、漏油、汽缸振动等问题。汽轮机检修后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料汇总,科学评价检修工作,总结检修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提高汽轮机检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1 汽轮机检修后的工作整理
汽轮机检修后,应全面、系统、分项进行总结,为下次检修提供技术资料及注意事项,并且也是对所检修的设备进行工作评价,以不断提高检修质量。
3.2 检修技术报告
详细、真实地记录本次检修工作情况,做到***文并茂、数据齐全。记录包括检修中更换的备品配件、改型的配品备件、发现的问题、未处理的缺陷、注意事项、工序的优化、新的检修工艺、中心调整方案、汽轮机开机情况等内容。
3.3 设备台账
检修记录、试验报告应进行整理保存,保证有纸质版和电子版,以备日后检修时进行资料查询及技术分析。
3.4 检修记录卡、工作包的修编
汽轮机大修后,应尽早组织班组工作负责人以及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探讨检修记录卡、工作包内容,对不合理的或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
4 结论
在汽轮机检修过程中采取精细化管理,分别从汽轮机检修前的准备工作、检修时的过程管理和检修后的试运行及工作整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汽轮机检修精细化管理,强化检修人员的工作思路,促使检修工作有序进行,在保证检修质量、进度、安全的同时,提高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保障汽轮发电机组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伟洪.状态检修在汽轮机检修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
[2]肖跃能.秦山核电二厂汽轮机检修后期逻辑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管理体系
1引言
汽车维修和配件供应服务是汽车制造产业链的终端服务,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出行安全,直接影响到运输业的公路运输效率和成本,因此保证汽车修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国家现行的汽车维修行业划分标准,我国汽车修配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事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也包括了汽车小型维修保养、汽车专项维修生产;第二类主要从事汽车一二级维护和小修生产;第三类为汽车专项维修业户,专门从事汽车专项修理和维护[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30多万家汽车修配企业,多数为小型的4S店或连锁经营模式[2]。由于多数汽车修配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针对其物流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其零配件的物流活动却是修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保证足量的备件或快速的备件调配,才能在客户的汽车需要修护时,提供快速的零件更换或维修服务。因此,对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管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能够快速的节约时间成本和仓储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2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特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快速成熟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我国汽车维修产业已经从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市场对汽车修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断提升维修保养服务、完善配件供应是必然趋势。除了具备一般生产服务企业的基本特征外,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系统还具备两个核心特征:首先,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主要包括备件的运输、存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调配、物流信息处理等。像企业所属修理厂之间的汽车组件流转、维修工具或设备的调配,喷漆补漆车间、装配车间等各个车间之间的零部件流转,车漆、机油等原材料的包装、存储、装卸等,废弃机油等材料的回收、保管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等[3]。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活动不仅发生在企业内部,还会与外界环境产生实质性的物质交换,比如汽车修配企业的各分修理厂之间经常会调配零部件,偶尔还会与附近的修理厂调配零部件,以保证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维修保养需求。其次,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是与维修活动紧密联系的。汽车维修保养实质上是一个物质交换过程,维修保养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与供应物流和回收物流相联系的,比如最常见的保养服务中,修配厂以新的机油和滤芯替代旧的机油和滤芯,在这项业务之前,修配厂需要存储适应季节变化的机油和不同型号的滤芯,即与供应物流产生了紧密联系。更换后的废弃机油和滤芯要进行统一回收,旧机油可以销售给废品回收公司,旧滤芯需要统一处理,即与回收物流产生了紧密联系[4]。再如,最常见的补漆或换胎等维修服务,亦需要储备不同色号的底漆和面漆、不同厂家的轮胎等备件,亦需要环保处理废弃轮胎等。因此,从物流角度看,汽车修配企业的维修活动需要备件物流紧密配合,按照维修保养流程进行物质交换,新零配件和备用工具等备件从供应商采购运输到备件仓库,装卸再分装到小包装箱或调配到分厂,再到维修保养车间,更换到客户汽车上或在维修保养中使用,完成备件的物流各环节。不同规模和经营模式的企业需要选择适应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进而结合企业业务运营实际情况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物流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有机融合,构建出科学合理、衔接紧密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以便以高效的运输方式将零备件、半成品和成品等配送到准确的结点上。对于汽车修配企业而言,不同的备件物流模式直接影响其物流管理体系的设计、建立和维护,基于不同物流模式构建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存在流程差异性,但是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汽车修配企业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一种优化的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管理体系。
3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功能定位上看,汽车修配企业不仅要负责汽车修理工作,还需要负责配件供应,因此汽车修配企业既是汽车的“门诊部”,也是汽车制造供应链中利润较高的下游环节。然而,我国汽车修配企业的物流管理仍普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特别是备件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1)备件信息管理缺失或管理水平低下。如今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多数汽车修配企业配置了电脑或智能电话,然而多数电脑和智能电话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仅仅是联络所用,甚至是摆设。即便是汽车修配企业购买了物流管理系统,但我国汽修行业长期处于较初级状态,汽修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很难操作相对复杂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因此物流系统的很多模块都处于搁置状态,特别是备件信息管理模块极少应用。同时,不少经理和厂长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对物流管理系统的培训力度不够,也不愿付高薪招募高学历、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可以说,备件物流信息管理缺失和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汽修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2)备件仓储布局不合理。我国汽修企业数量庞大、规模小,主要以“4S”店和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模式,多数汽车企业在总部和分厂都设置了备件仓库,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而且,备件仓储布局还影响到备件的物流路径选择,导致企业的隐形物流成本巨大,制约了汽修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欧美等国家的汽车修理企业在备件仓库选址方面非常灵活,特别是日本的汽修企业,非常注重仓库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常常将仓储布局作为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3)备件计划缺失。如今汽车品牌众多,设计越来越复杂,汽车修配企业需要储备的零部件越来越多样化,但许多企业特别是***经营模式的汽修企业,备件计划普遍不合理,导致经常出现备件不足需加急调配,或是备件过多增加仓储成本。此外,各汽车制造商每年都会推陈出新,使得备件计划越来越复杂,多数汽修企业的备件计划跟不上汽车制造商的节奏,制约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均衡发展。(4)库存控制不合理。根据国际汽车修配行业的成熟经验,企业的备件库存控制越早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就越早获得成本竞争优势。以日本为例,汽车企业在上世纪末就开始积极推行库存管理,丰田汽车以实现“零库存管理”为最高目标,这种管理思维也影响到汽车维修企业,极大的降低了物流仓储成本。而我国的汽车修配企业极少重视库存控制,维修车间地面上常常摆放过多的零配件,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备件却不定期清理,因此,从实践角度看,我国汽修企业库存控制管理水平亟待提升。(5)搬运装卸环节不完善。暴力装卸和野蛮搬运已经是我国物流行业常见的弊端之一,在汽车备件物流中也司空见惯。目前,物流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修养普遍不高,汽车备件中不乏精密的电子器件,多数搬运装卸单纯依赖人力而未引进机械传送设备,或者仅仅配备吊车、手推车、手动升降平台等,极少有汽修厂配备小型皮带输送机、台车等,导致搬运装卸环节破损率高、备件分装效率低等。
4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管理体系优化
为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水平,本文根据我国汽车修配行业现状,以数量占比最高的“4S”店和连锁经营模式的汽修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优化的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汽修企业备件信息处理中心、分厂库、供应商渠道仓库等设施选址和布置,以及备件信息流、装卸搬运系统、备件计划和库存控制等模块,具体如***1所示。
4.1备件仓库和信息中心选址
备件库选址是备件物流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备件库位置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规模,还影响着备件运输方式和路径的选择,以及企业的隐形物流成本。一旦确定备件库位置,就较难更换,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汽车修配企业,备件库换址会直接增加至少两个财年的物流成本,还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一、二线城市的汽车修配企业可以将备件总库设置在郊区或租金较低的区域,在所属的每个修理厂设置备件分库,以便降低备件的仓储成本。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汽车修配企业可以将备件总库设置在城市内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以便降低备件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整体而言,备件库的选址要平衡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以便控制备件的物流成本。汽车修配企业备件信息处理中心的选址不仅要兼顾租金、运输路线和时间,还需要考虑员工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因此,为了快速响应所属修理厂的备件需求,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信息处理中心可以建在总部仓库或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分库中。结合企业实际经营和管理情况,备件仓库和信息中心选址后再进行装卸搬运系统设计、备件计划和库存控制等工作。
4.2装卸搬运系统设计
装卸搬运是汽车备件物流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起始和结束活动,从采购、调配到回收,每个过程都是以装卸搬运来衔接,因此,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备件物流系统的设计。在备件物流损耗构成中,搬运装卸的占比较高,降低搬运装卸损耗可以直接提高企业利润,因此汽修企业的备件装卸搬运系统可以遵循安全、低损耗、路径最短等原则,从降低搬运半径、改进搬运装卸设备、优化搬运装卸路线等三个方面着手,比如在备件总库安装皮带输送机以降低反复装卸,备件从总库到分库的运输包装时以多层包装取代简易包装。
4.3备件计划
在备件计划和控制方面,可以综合考虑维修需求和网络化数据估测。以历年同时期维修记录来估测维修需求,进而制定备件计划,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但却易造成库存积压,增加仓储成本和备件采购成本,且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网络化数据估计维修和保养需求,可以提高备件的周转效率,但网络化数据收集需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员工。因此,可以综合考虑维修需求和网络化数据估测,以往年的维修记录作为备件计划的基础数据,通过网络客户端或客户联系群收集各品牌型号汽车的常规维修需求数据,制定出备件的***需求和关联需求,以此调整备件计划,从而实现备件计划的优化和完善。对于规模较大的汽修企业,可以考虑引进ERP软件来收集备件的消耗和采购数据,提高备件计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4.4仓储和库存控制
完善汽车备件仓储和库存控制,关键在于提升备件仓库管理。对于备件总库,要做到明确划分备件存储区域,按照备件的数量、类别、保存要求等进行分区分类存放,合理利用货架和包装箱,将备件规律叠放,以便及时更新库存数据,加强仓储和库存管理。对于所属分厂的备件分库,要加强备件存放管理,尤其不能将备件随意堆放在地面上,要保证备件有完整的外包装并分类保存。只有加强仓储和库存管理,才能真正提高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管理。
5结束语
备件物流管理是影响汽车修配企业时间成本、物流成本、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备件物流管理体系能够直接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升汽车修配企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汽车备件物流特征,按照国家现行的汽车维修行业划分标准,着重分析了我国汽车修配企业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构建了一种优化的汽车修配企业备件物流管理体系,以期在汽车修配行业粗放式发展的当下,提升我国汽车修配企业的备件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伟东.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物流管理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2]王浩澂.供应链环境下广西汽车制造业精益物流管理现状分析及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10):241-245.
[3]吴希.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控制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1):75-78.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6篇
根据***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方针以及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宗旨,汽车维修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充分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手段,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宏观调控,引导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一个供给与需求协调、平等竞争、服务方便及时、资源合理配置、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市场。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行业结构,使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规划目标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加速汽车维修市场宏观调控监督系统的形成和功能的完善;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汽车维修市场,使汽车维修行业成为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先进、结构优化、专业(车型、维修作业)分工明确、优质方便、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服务体系。
这个服务体系应该逐渐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向公路沿线辐射,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服务方便及时的汽车维修市场格局。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的监督体系和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全行业的素质和水平。
三、规划方案
规划期为1996年—2005年,即十年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规划期分成两个时间段,即1996年—2000年、2001年—2005年。
规划期内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由六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表述。这六个指标也就是规划考核指标,即:总量指标,服务性指标,维修质量指标,效益指标,技术进步指标和人员素质指标。
1.总量指标
(1)总量供给与总量需求(表1)
到2000年时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供需比按1.25:1计算;2005年时按1.2:1计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需关系应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2)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结构比例
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结构比例,可按企业性质划分或按经营性质划分(表2)按经营性质划分可分为货车大修、货车二级维护、客车大修、客车二级维护、汽车小修,并将各类企业预测结果折合成货车大修辆次来计算、分析。按企业性质划分可分为国有、集体和个体等。本规划仅按经营性质划分的结构比例进行预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竞争的特点,供给应略大于需求,2005年时我们按1.2:1计算。***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可参照这个比例。汽车维修市场属于服务市场,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因此,形成市场运垄断的状况不大容易出现。
2.服务性指标
(1)维修点数/千辆车
根据抽样调查,沈阳、山东、大连、四川、北京、湖南、上海、浙江、***、山西、天津、广东、青海、甘肃等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2年这个指标的平均值为24.18(其中:一、二类企业为7.4)。2000年每千辆汽车应配备的维修点数为16.5(其中一、二类企业为4.2);2005年每千辆汽车应配备的维修点数为13.0(其中一、二类企业为4.0)。
汽车维修网点在各城市的规划布局,应本着“分布均衡方位合理、方便用户、适当集中”的原则,同时必须考虑到汽车保有量、维修需求量、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机动车出行OD预测、交通条件、环境条件等。新建一、二类企业不宜设置在市中心,繁华街区,以设置在市区周围的公路干线附近为宜。城市各区的维修网点数量、类型,亦应考虑到各区的汽车保有量、车型结构、维修需求量等因素。
(2)在厂(场)车日
3.维修质量指标
(1)维修质量保证期内的返修率
质量保证期内的返修率,2000年时应不大于5%,2005年时应不大于4%。
(2)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
汽车大修、二级维护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2000年应不低于85%,2005年应不低于90%。
4.效益指标(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产值利润率(每百元产值实现的利润,元)及收入利税率(每百元收入实现的利税,元)
2000年和2005年产值利润率全国平均应达到10元;收入利税率应达到20元。
(2)全员劳动生产率
1992年抽样调查,沈阳、兰州、济南、山东、大连、四川、北京、湖南等人省市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9875.75元/人,今后每年按5%的速度增长。
5.技术进步指标
(1)检测设备台数/设备总合数、专用设备含数/设备总台这两项指标,1992年济南市、山东省、兰州市、***自治区、天津市、钦州市、南京市第七省(自治区)市国有、集体及其它企业达到的水平,如表4所示。
这两项指标本应用固定资产净值之比表示,因得到的调查统计资料是以台数为单位统计的,故仍用合数比值。
2000年上述两个指标应分别达到30%和35%。
2005年上述两个指标应分别达到32%和38%。
(2)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技术进步对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所占份额指标)
根据1993年及以前统计资料测算结果,该指标值为22.8%,这说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含量比较低,尚未走依靠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根据我国汽车运输业及机械制造业测算分析,90年代初期该指标达到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机械行业该指标值为40%—50%。
因此,依靠技术进步逐渐促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是今后应重点抓好的主要工作之一。考虑到1992年后汽车维修检测和专用设备数量增长较快,人员培训进展良好,2000年该指标应达到35%左右,2005年应达到45%左右。
6.人员素质指标
(1)技术人员数/全部职工数
1989年的JT3135《汽车大修企业开业技术条件》规定,作为一个汽车大修企业开业的最低要求,技术人员数占全部生产人员数的5.3%。根据抽样调查,沈阳、杭州、大连、济
南、四川、北京、上海、山西、天津、广西钦州、甘肃、南京、山东等省市,大多数已达到这一要求。1992年这十三个省市技术人员数/全部职工数平均为6.45%。2000年这个指标的全国平均值应达到7%,即达到现有的中等水平;2005年应达到10%,即达到现有的较高水平。
(2)持证上岗率
一线工人及质量检验人员持证(技术培训合格证)上岗率,2000年应达到100%。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
1.加强汽车维修市场总量投入的宏观调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汽车维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尤其是中央发展第三产业的***策,使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然而,有的地方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趋势,某些方面供大于求,不仅造成市场混乱,而且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面对这种形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行业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保持总量的基本平衡,促使行业的健康发展。
(1)积极引导现有的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加强技术和资金投入,提高生产率和效益水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对新开业户严格执行准入条件,使一批高起点的企业进入市场,同时适当批准一部分合资企业进入市场,以此提高行业总体水平和市场竞争水平,满足市场的需要。
(2)对三类汽车维修业户,可进一步放开,以市场竞争手段为主,维持市场供需的平衡,但要维护进出市场的秩序,并强化管理制度。同时,引导和鼓励和一部分竞争能力强的专项维修业户上规模、上水平,成为专项维修业户的骨干,起到稳定三类业户的作用。
(3)鼓励和引导汽车制造厂家选择有条件的汽车维修企业建立专一车型的售后服务中心或维修站,促进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鼓励和扶植一批维修车型专业化和维修项目专业化的企业进入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维修质量。
(4)在车辆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应能够完成各种车型的各类维修业务;在一般中小城市,应能完成国产主要车型的各类维修业务及进口主要车型的维护和小修业务。在国道和省道沿线30公里的范围内,应设有一个二类以上的维修企业。
(5)对目前各大中城市中已形成维修厂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可建立有形市场,加强管理,在竞争中引导各企业发挥各自特色,逐渐向某一车型或某一专项修理的方向发展。
2.加强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汽车维修质量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而且是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所以在实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始终以提高维修质量为中心。
(1)在全行业认真贯彻《产品质量法》和***第28号令《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加强汽车维修出厂合格证制度的执行力度,为在全国统一出厂合格证式样的要求创造条件。
②认真贯彻国家标准《汽车维修质量检查评定标准》(GB/T15746—1995),抓好汽车维修质量的检查评定工作。
③做好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增加抽查面和抽查数量,各级道路运***管理部门要增加抽查检测费用补助资金。
④督促企业实行维修车辆进、出厂及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制度即“三检”制度和按标准修车,帮助企业制定维修操作规程,完善企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在规划指导下,鼓励相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建立不同级别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增强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手段。
(3)坚持质量检验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实行质量检验员的年度审验制度。
(4)实行汽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5)要把在厂车日作为维修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来抓,管理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各类汽车维修作业在厂车日的量化指标。
3.完善汽车维修市场的运行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市场行为规则和市场道德。对汽车维修这样一个点多面广、服务性强、技术和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尤为重要。几年来,虽然汽车维修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也建立了一些市场的运行规则,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有些规则尚待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做进一步的完善。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宣传贯彻《汽车维修合同实施细则》,这是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经营行为的基础和有利手段。在贯彻中遇到的问题,可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规定来解决。
(2)做好汽车维修价格管理的改革工作。原则上仍坚持统一工时定额、有条件的放开工时单价的原则。在制订(修订)工时定额时,应加入车辆进出厂检测工时,为车辆维修竣工出厂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奠定基础。放开工时单价后,实行优质优价,采用企业自由定价、同行议价或浮动价等形式。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企业必须明码标价,接受用户和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创造条件实行“企业自定价格备案制度”,维修费用较小的可推行“结算清单”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和用户的经济利益。
(3)建立健全以城市为主体的汽车维修市场监督体系,做好市场经营行为的日常监督工作,及时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统一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牌,标牌上应注明企业类别、经营范围、审批单位和编号,以便车主选择和社会监督,解决超范围经营问题。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制定汽车维修行业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使经营者增强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4.提高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素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汽车维修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都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现实。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行业的落后面貌,这也是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从长远来说,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的现有条件,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建立行业培训基地,制订培训办法。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协会和大专院校的作用。
(2)实行全行业持证上岗制度。要引导、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强对厂长、会计、统计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3)汽车维修技工和质检员的培训要加快速度,一部分条件较好的省、市尽快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4)鼓励和引导企业,尤其是一、二类骨干企业,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检测诊断(特别是对汽车电子喷射系统等的检测诊断)和现代化的车轮烤漆、车轮平衡、车厢整形等维修设备,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5)行业协会要组织编写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及时为企业提供新车型,尤其是进口车型的维修资料和信息。
(6)办好各种汽车维修的刊物、信息和动态等,并在全国形成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引导市场的作用。
(7)行业管理队伍的建设、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行业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大事。重点要加强对在职管理人员的再培训工作,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5.贯彻执行13号部令,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要继续贯彻执行《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行车安全。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实施工作。尽快出台车辆强制维护管理办法和检查监督程序。行业管理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统一思想,把工作做细做好,解决当前在该项工作中出现的“异地罚款”和放松管理等问题。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第7篇
本文通过设计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基本解决了流程运行问题,减少了因信息传递不畅对生产造成影响,规范了各项制度及工作标准的管理实施,加强了生产过程控制,提升了车身厂各基层部门工作协同性。同时有利于固化经验、知识共享,并可以通过库存量价监控,达到资金占用控制,进而控制成本的目的,最终推动车身厂管理提升。
作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我们从工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基本上分为两大方式:离散型与流程型。离散型是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成品的方式。流程型是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的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陕重汽车身厂作为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基础生产单位,各车间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具体特点有:产品结构清晰明确,但结构变化多样;工艺流程简单明了,工艺路线灵活,制造资源协调困难;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计划的制订与生产任务的管理任务繁重,刚性生产线要求生产准时化,各方面,包括设备、工艺、物流、安全、生产等各系统工作均要求平稳、有序开展。但现实管理中,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影响陕重汽车身厂正常生产的因素较多,例如,设备、模具维修不及时,巡检不到位,小隐患造成大故障,影响生产全线停线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车间安全、设备、模具、运行等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突发故障进行统一管理,将各类问题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监管部门或领导。
2.陕重汽车身厂危险源点数752个,危险因素1207类,数目繁多且分布广泛,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安全监管不能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周期化。
3.陕重汽车身厂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引起各部门工作组织协调性差。各部门因难以获取其他部门工作状态信息,因此在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时很少考虑其他部门工作计划及进展。这就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提供各单位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为统一、协调安排陕重汽车身厂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依据,提升陕重汽车身厂工作的整体协同性。
4.陕重汽车身厂模具、设备、工艺、运行部门巡检项目繁多,人工记忆方式造成的缺检漏检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工作人员接收到工作计划时缺乏统一、明细的作业标准。需要有一个可以自动提醒的信息平台,防止遗忘或遗漏,并提供工作执行标准数据作为参考,提升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管理水平。
5.员工内化的经验知识难以交流共享,新入职员工无法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可借助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员工知识经验,将管理和工作经验进行固化。
6.陕重汽车身厂需进一步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和生产成本,库存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信息平台可实现统一监控库存,优化库存结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投入的目标。
7.设备、模具等故障数据量大,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和人工统计方式费时费力。信息系统则可以辅助人工进行故障统计分析,摸清故障规律,针对性的执行故障防范措施,为预防维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8.陕重汽车身厂驾驶室生产品种较多,BOM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各车间在制品管控存在一定的难度,且生产计划逐层分解及安排存在一定的延后,计划安排出错率、返工率较高,信息系统则可以将装配计划与BOM结合,然后对比库存,设定生产产能,自动进行计划生产,此过程由系统自动进行,无需人为操作,且计划安排精准,真正达到生产过程可控,提升生产效益。
为了能够解决以上基础管理问题,做好并推进基础管理提升,我们以信息化为基础,把现代精益生产、标准化管理思想等进行融合,确定以“开发一套适用于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实现途径,我们基于企业现存问题与企业信息管理现状,陕重汽车身厂管理相关部门提出如下需求:
1.建立一个从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装模具管理、运行管理到工艺管理实现全面集成的系统;
2.通过标准化管理,以达到员工知识经验固化与共享的目的。以标准化管理带动生产过程中工作计划控制和优化,生产职能部门以计算机应用软件为支持,改进和优化现有工作方式。
3.实现工作计划智能提醒,对各部门工作计划、进度及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并准确及时反映,做到工作及时开展无遗漏。
4.规范库存管理,增加库存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库存成本,控制投入产出,资金占用,从事后分析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过程控制。
5.提升车身厂各系统工作协同性,保证企业范围内各职能单位信息流的畅通,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与共享化。
6.系统辅助人工分析数据,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如在设备故障分析功能中,能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设备故障历史状况查询功能和报表;
7.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需求。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带动企业员工学习和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使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和思想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方式。
我们主要以“自顶向下”规划,“自底向上”逐步实现的方法来实现和完成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运作。如下***:
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陕重汽车身厂现有软硬件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软件系统,用来“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全厂的生产、安全、设备、模具等管理信息,并且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处理,提供给生产、安全、设备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信息化的方式,我们推进了基层管理逐步向标准化程度迈进,提高了各基层管理模块的利用率,其次,建立了辅助数据库,拒绝数据重复输入。生产管理是陕重汽车身厂管理的核心领域,所涉及的标准和规程众多,而陕重汽车身厂的标准化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实现标准化与信息化同步。
结合自身业务建立标准化体系。陕重汽车身厂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生产过程的设备管理、运行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标准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把标准化内容展现在这些平台上,从而构建数据统一、响应及时、信息流畅、处理闭环的信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以规范标准为准则,流程平台为载体,实现基础数据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报表管理、高级分析与统计等生产相关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陕重汽车身厂管理标准化、协同办公、业务流程规范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手段,提升了工作效率。
1.提高了标准化管理水平。目前本系统己经在陕重汽车身厂内的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使用,通过信息系统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纠正了以前许多不规范的基础数据,如以前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有多个,冲压车间有冲压计划、装焊车间有装焊计划、涂装车间有涂装计划,通过系统整合了各种计划,统一为一个计划指导下的生产模式。安全监管内容标准统一,检查过程有记录、处理有结果、从而做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安全检查工作无真空、整改隐患无漏洞、整改信息反馈及时。工作计划智能提示,大大减少了查询的次数,又使巡检工作无遗漏。并且通过系统可随时查询各项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做到了工作执行过程的实时反馈。
2.规范了管理流程。以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比较混乱,人们都是靠经验在管理,任何一个人离开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影响。通过信息化建设,技术部门的技术文件及故障排除方法都记录到系统当中,为工作人员提供知识经验交流平台,达到了管理经验固化的目的,同时管理也更加细化。如模具管理员对模具故障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通过不断调整周期和冲裁频次上限两个参数来优化检修计划,使模具检修工作计划更科学。涂装机器人、前处理故障专项管理,使涂装设备故障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由于所有的流程在系统中走,所有的数据存在系统数据库中,把原来靠人的经验的工作方式变的更加合理化、透明化,因此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失造成对整个生产的影响。
3.消除了部门之间的重复劳动。原来的工作方式下,许多数据不同的部门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而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使各部门数据又不一致,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同时也做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繁多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工作既费时又费力,通过标准化信息系统可以辅助人工统计故障数据并提供***表辅助分析,大大有助于对信息的综合利用,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各生产部门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各自权限查询、修改、维护系统数据资料,保证了数据时时更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免除了各部门分别整理相同数据的重复劳动,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提高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通过在陕重汽车身厂运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使相关人员提高了对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并掌握了信息化知识,通过对此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管理人员都参与了进来,原本对信息系统有很少了解的管理人员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与设计开发人员进行交流,对本系统有了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对企业标准化、信息化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标准化管理的理解。通过设计此系统,管理人员改变了一些不合理的流程,并基于标准化的核心管理思想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每个生产业务部门都有一些核心人员专门配合项目进行,他们也参与系统的设计、实施,还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在整个项目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把自己培养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中坚力量。